小朋友的读书格言

| 励志名言 |

【www.guakaob.com--励志名言】

小朋友的读书格言篇一
《鼓励孩子读书圣人名言》

鼓励孩子读书圣人名言(资料图 图源网络)

好问则裕,自用则小。——《尚书·仲虺之诰》

自用:自以为是

喜欢提出问题向别人请教,知识就丰富,自以为是,知识就浅薄。 如切如磋,如琢如磨。——《诗经·卫风·淇奥》

切:用刀切断,指加工骨器

磋:用锉磨平,指加工象牙

琢:用刀雕刻,指加工玉石

磨:磨光,指加工石头

比喻一个人品德的进修砥砺以及学问的研讨。

敏而好学,不耻下问。——《论语·公冶长》

下问:向地位低下的人请教

思想敏锐而勤奋好学,不以向地位低下的人请教为耻。

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论语·为政》

罔:迷惑不解

殆:精神疲倦

读书不思考,问题仍然不解;只思考而不读书,精神就会疲倦。指要有所收获就应多读书勤思考。

闻一以知十。——《论语·公冶长》

听到一个道理,可以推知十个道理,喻善于学习,会动脑筋。

温故而知新。——《论语·为政》

温习旧的知识,可以从中学到新的知识。

学而不厌,诲人不倦。——《论语·述而》

努力学习而不满足,教导别人而不疲倦。

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论语·学而》

时:按时

说:悦,高兴

学习知识并按时温习也很高兴,指学习是一件令人愉快的事情。

吾尝终日不食,终夜不寝,以思,无益,不如学也。——《论语·卫灵公》 我曾经整天不吃不睡去冥思苦想,但没有什么益处,不如去学习,可见学习之重要。

发愤忘食,乐以忘忧,不知老之将至。——《论语·述而》

发愤学习而忘记了吃饭,快乐的忘记了忧愁,不知道自己快老了。 吾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庄子·养生主》

涯:边际,极限

生命有限而知识无边无际。

饱食、暖衣、逸居而无教,则返于禽兽。——《孟子·滕文公上》 强调教育对于文明人的重要性。

一年之计,莫如树谷;十年之计,莫如树木;终身之计,莫如树人。——《管子·权修》

强调没有比培养人才更好的了。

学不可以已。——《荀子·劝学》

学无止境。

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冰,水为之,而寒于水。——《荀子·劝学》 青:靛青,染料

蓝:草名,叶可制染料

比喻经过努力学习可以超过前人。

锲而舍之,朽木不折;锲而不舍,金石可镂。——《荀子·劝学》

锲:刀刻

镂:雕刻

强调学习持之以恒的重要性。

善学者,假人之长以补其短。——《吕氏春秋·孟夏纪》

善于学习的人,借用他人的长处弥补自己的短处。

独学而无友,则孤陋而寡闻。——《礼记·学记》

独自一个人学习而不与朋友一起探讨,往往孤陋寡闻,强调互相交流和互相促进。

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道。——《礼记·学记》

玉石不精心雕琢不能成为有用的器物,人不刻苦学习就不明白道理。 虽有嘉肴,弗食,不知其旨也;虽有至道,弗学,不知其善也。——《礼记·学记》

弗:不

旨:滋味甘美

至道:最好的道理

虽然有美味佳肴,不亲自品尝就不知道个中滋味;虽然有最好的道理,不认真去学就不知道其好处。

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礼记·学记》

困:不够

学习才知道自己的不足,教别人才知道自己学识不够。

凡学之道,严师为难。——《礼记·学记》

严师:尊师,敬师

在求学的所有方法中,尊师最难做到。

善问者,如攻坚木,先其易者,后其节目。——《礼记·学记》 节目:树枝交接成结之处

会提问题的人,就像砍伐坚硬的木头,先砍容易之处,然后再砍结。喻要循序渐进。

穆永瑞《劝学》(资料图图源网络)

谓学无暇者,虽暇亦不能学。——《淮南子·说山训》

暇:空闲

说自己没有时间学习的人,虽然有空闲也不会去学习。引申只要想学习,总能挤出时间。

不学不成,不问不知。——汉·王充《论衡·实知篇》

不学习就不能成功,不请教别人就不知道。

胸中不学,犹手中无钱也。——汉·王充《论衡·量知篇》

胸无学问,如手中没有钱一样。

人有知学,则有力矣。——汉·王充《论衡·实知篇》

人有了知识学问就有了力量。

少而好学,如日出之阳;壮而好学,如日中之光;老而好学,如炳烛之明。——汉·刘向《说苑·建本》

少年好学如同初升太阳那么鲜亮;壮年好学如同中午的阳光光芒四射;老年好学如同燃烛照明。意指人的一生都要勤奋治学。

读书百遍而义自见。——晋·陈寿《三国志·魏书·王肃传》

义:道理

书经过熟读,其中的道理自然就明白了。

人之学如渴而饮河海,大饮则大盈,小饮则小盈。——《意林》引《物理论》

盈:满

人学习知识如同渴了饮水,多饮则水多,少饮则水少。

夫学者,犹种树也,春玩其华,秋登其实。——北齐·颜之推《颜氏家训·勉学篇》

登:收获

学习如种树,春天赏花,秋天收获。首先可以玩味自得,还可以所有成就 学若牛毛,成如麟角。——北齐·颜之推《颜氏家训·养生篇》 学习的人多如牛毛,学业有成的人很少。即学业成功是不容易的。 积财千万,无过读书。——北齐·颜之推《颜氏家训·勉学篇》 无过:不能超过,不如

知识最有价值。

玉虽有美质,在于石间,不值良工琢磨,与瓦砾不别。——唐·吴兢《贞观政要·政体》唐太宗语

值:遇到

砾:小石头

玉石虽然有美好的质地,混杂在石头之内,不经过高明工匠的雕琢,也和普通石头一样。引申为人纵有良好潜质,不努力修身学习,也不会有成就。

富贵必从勤苦得,男儿须读五车书。——唐·杜甫《柏学士茅居》 欲求富贵,必经勤奋刻苦,好男儿当饱读诗书以阔胸怀。

业精于勤,荒于嬉。——唐·韩愈《进学解》

小朋友的读书格言篇二
《读书名言》

百度首页|登录

新闻网页贴吧知道MP3图片视频百科文库

帮助设置

 

读书

读书指获取他人已预备好的符号并加以辨认、理解、分析的过程,有时还伴随着朗读、鉴赏、记忆等行为。这些符号最常见的是语言文字,其他还有音符、密码、图表等也在此列;一般获取过程使用眼睛观看,也包括盲人用触觉来识别凸字等其他获取方式。

目录

词目

:读书

拼音

:dú shū

基本解释

1. [read]∶看着书本出声读或默读

2. [study]∶正式学习一个科目或课程她读书很用功

详细解释

1.

阅读书籍;诵读书籍。《礼记·文王世子》:“秋学礼,执礼者诏之;冬读书,典书者诏之。” 唐 韩愈 《感二鸟赋》序:“读书著文,自七岁至今,凡二十二年。” 夏丏尊 叶圣陶 《文心》十四:“正是王先生 的声音,原来王先生在读书哩。”

2.

核对入椁物件的单子。《礼记·杂记》:“荐马者哭踊,出乃包奠而读书。” 孔颖达 疏:“书,谓凡送亡者賵入椁之物书也。读之者,省录之也。”

3.

宣读盟辞。《谷梁传·僖公九年》:“ 葵丘 之会,陈牲而不杀,读书加于牲上,壹明天子之禁。”

4.

上学;学习功课。 郭沫若 《我的童年》第一篇二:“我们的三叔祖、大伯父都是进了学的。但是行二的我们三伯父,行三的我们父亲,因为家业雕零,便再没有读书的馀裕了。” 浩然 《石山柏》:“我发觉,山里的孩子不仅聪明、记忆力强,而且对读书都是非常地新奇和认真。”

读书,读一本好书,让我们得以明净如水,开阔视野,丰富阅历,益于人生。人一生就是一条路,在这条路上的跋涉痕迹成为我们每个人一生唯一的轨迹,此路不可能走第二次,而在人生的道路上,我们所见的风景是有限的。书籍就是望远镜,书籍就是一盏明灯。让我们看的更远、更清晰。同时也让我们知道谁与我同行,又有谁看到了怎样的风景,我们又该如何进行自我的追求与调整。在和他人所见的比较中,选择自己的路,也不错过他人遇到的、我们就不局限于视野无法领略的画面,古人就有“博百家所长,为我所用”的读书情怀。

编辑本段

朱樵论读书 读书有两种。 一种读书是灌输性的,也叫上学,它规定了时间,规定了地点,而且还是以老师讲授为主,书只是一种工具而已。也就是说,到了一定的年龄,在规定的时间里,你必须到规定的地方,在老师的讲授或者监督下读完规定的书本。而在另一个时间里,你又必须离开那个地方,同时也离开老师,离开书本。这种读书当然不是由着你来的,你感兴趣也好,不感兴趣也好,都得读,至少读九年,这是法律规定的。但这种读书有一个好处,那就是不管你学到了多少知识,按照读书的年份,它可以在形式上给你一个证明,你也可以把它看成是一种身份:高中、大专或者大学。拿着这个不同的证明,踏上社会后你就会得到不同的待遇,也就是说,你这条鱼是放在沟里,还是放在河里,或者是海里,差不多就凭这个证明了。所以,这种基本上可以决定命运的读书,不管你喜欢读也好,不喜欢读也好,甚至是恨着读也好,你都得拼命去读,为父母,为自己。 另一种读书是吸收性的,当然也可以是消遣性的,它没什么规矩,不分时间和地点,也没有别人指导或者干扰,书是你唯一的对象,你爱怎么读就怎么读。你可以在午后风景优美的湖畔读,你也可以在汽车火车飞机上读,你甚至可以半夜起来在卫生间里读。你可以是一个三岁小孩趴在地上三分钟读三本书,你也可以是一个百岁老人戴着眼镜手里还拿着放大镜一分钟读一个字。你可以读一本很严肃很有意义的书,你也可以读一本十分无聊的书。一句话,就是完全由着你来。但这种无限的可以却也带来无限的可能,也就是说,一本书可能会改变你的一生。你可能读书读成了一个伟人,你也可能读书读成了一个坏人。纯真的先贤说:读书使人进步。

事实上,读书也可能使人退步。因为书也有好坏之分,那就要看你读什么样的书,怎么去读,怎样去理解一本书。

我和大多数人一样,虽然喜欢那种没有规矩的读书,但自己还是给自己作了一些规定。

比如:低级趣味的书不读,故作深奥实际上没什么花头的书不读,有关邪教和教人歪门邪道的书不读。还有,内容潮湿阴冷的书也不读。原本一张红光满面的脸,读这种书读得脸色铁青发灰,还整天板着,好像是别人欠他多还他少似的,那才不值得。读书就要读得心情舒畅,读得心胸开阔,读得满腹经纶。除了读什么书要有选择,还要认真去读,这样才能真正读懂一本书。除了这些,我读书不喜欢赶时髦。这几天常有人问我:余华的《兄弟》你看过吗?我说没有。又问:那么热的书你也不看一看?我就说以后抽空看。书又不是茶,有冷有热。书更不是蔬菜,一定要读个新鲜。上个世纪七十年代末,刚刚宣布恢复高考的几个月里,一些既不参加高考又不懂数学的年轻人,因为要赶时髦,嘴上也挂着《高等代数》、《解析几何》什么的,真是莫名其妙。

编辑本段

世界读书日 “世界读书日”全称“世界图书与版权日”,又译“世界图书日”,最初的创意来自于国际出版商协会。1972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向全世界发出了“走向阅读社会”的召唤,要求社会成员人人读书,使图书成为生活的必需品,读书成为每个人日常生活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1995年,国际出版商协会在第二十五届全球大会上提出“世界图书日”的设想,并由西班牙政府将方案提交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后来,俄罗斯认为,“世界图书日”还应当增加版权的概念。于是,1995年10月25日——11月16日召开的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第二十八次大会通过决议,正式确定每年4月23日为“世界图书与版权日”。这一天也是作家塞万提斯和英国著名作家莎士比亚的辞世纪念日。

编辑本段

各地读书日

中国

1997年1月,中央宣传部、文化部、国家教委、国家科委、广播影视部、新闻出版署、全国总工会、共青团中央、全国妇联九个部委共同发出了《关于在全国组织实施“知识工程”的通知》,提出了实施“倡导全民

小朋友的读书格言篇三
《最能鼓励孩子读书57则圣人名言》

最能鼓励孩子读书57则圣人名言

作者:步入早晨的雨

鼓励孩子读书圣人名言(资料图 图源网络)

好问则裕,自用则小。——《尚书·仲虺之诰》

自用:自以为是

喜欢提出问题向别人请教,知识就丰富,自以为是,知识就浅薄。

如切如磋,如琢如磨。——《诗经·卫风·淇奥》

切:用刀切断,指加工骨器

磋:用锉磨平,指加工象牙

琢:用刀雕刻,指加工玉石

磨:磨光,指加工石头

比喻一个人品德的进修砥砺以及学问的研讨。

敏而好学,不耻下问。——《论语·公冶长》

下问:向地位低下的人请教

思想敏锐而勤奋好学,不以向地位低下的人请教为耻。

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论语·为政》

罔:迷惑不解

殆:精神疲倦

读书不思考,问题仍然不解;只思考而不读书,精神就会疲倦。指要有所收获就应多读书勤思考。

闻一以知十。——《论语·公冶长》

听到一个道理,可以推知十个道理,喻善于学习,会动脑筋。

温故而知新。——《论语·为政》

温习旧的知识,可以从中学到新的知识。

学而不厌,诲人不倦。——《论语·述而》

努力学习而不满足,教导别人而不疲倦。

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论语·学而》

时:按时

说:悦,高兴

学习知识并按时温习也很高兴,指学习是一件令人愉快的事情。

吾尝终日不食,终夜不寝,以思,无益,不如学也。——《论语·卫灵公》

我曾经整天不吃不睡去冥思苦想,但没有什么益处,不如去学习,可见学习之重要。 发愤忘食,乐以忘忧,不知老之将至。——《论语·述而》

发愤学习而忘记了吃饭,快乐的忘记了忧愁,不知道自己快老了。

吾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庄子·养生主》

涯:边际,极限

生命有限而知识无边无际。

饱食、暖衣、逸居而无教,则返于禽兽。——《孟子·滕文公上》

强调教育对于文明人的重要性。

一年之计,莫如树谷;十年之计,莫如树木;终身之计,莫如树人。——《管子·权修》 强调没有比培养人才更好的了。

学不可以已。——《荀子·劝学》

学无止境。

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冰,水为之,而寒于水。——《荀子·劝学》

青:靛青,染料

蓝:草名,叶可制染料

比喻经过努力学习可以超过前人。

锲而舍之,朽木不折;锲而不舍,金石可镂。——《荀子·劝学》

锲:刀刻

镂:雕刻

强调学习持之以恒的重要性。

善学者,假人之长以补其短。——《吕氏春秋·孟夏纪》

善于学习的人,借用他人的长处弥补自己的短处。

独学而无友,则孤陋而寡闻。——《礼记·学记》

独自一个人学习而不与朋友一起探讨,往往孤陋寡闻,强调互相交流和互相促进。 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道。——《礼记·学记》

玉石不精心雕琢不能成为有用的器物,人不刻苦学习就不明白道理。

虽有嘉肴,弗食,不知其旨也;虽有至道,弗学,不知其善也。——《礼记·学记》 弗:不

旨:滋味甘美

至道:最好的道理

虽然有美味佳肴,不亲自品尝就不知道个中滋味;虽然有最好的道理,不认真去学就不知道其好处。

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礼记·学记》

困:不够

学习才知道自己的不足,教别人才知道自己学识不够。

凡学之道,严师为难。——《礼记·学记》

严师:尊师,敬师

在求学的所有方法中,尊师最难做到。

善问者,如攻坚木,先其易者,后其节目。——《礼记·学记》

节目:树枝交接成结之处

会提问题的人,就像砍伐坚硬的木头,先砍容易之处,然后再砍结。喻要循序渐进。

穆永瑞《劝学》(资料图图源网络)

谓学无暇者,虽暇亦不能学。——《淮南子·说山训》

暇:空闲

说自己没有时间学习的人,虽然有空闲也不会去学习。引申只要想学习,总能挤出时间。 不学不成,不问不知。——汉·王充《论衡·实知篇》

不学习就不能成功,不请教别人就不知道。

胸中不学,犹手中无钱也。——汉·王充《论衡·量知篇》

胸无学问,如手中没有钱一样。

人有知学,则有力矣。——汉·王充《论衡·实知篇》

人有了知识学问就有了力量。

少而好学,如日出之阳;壮而好学,如日中之光;老而好学,如炳烛之明。——汉·刘向《说

少年好学如同初升太阳那么鲜亮;壮年好学如同中午的阳光光芒四射;老年好学如同燃烛照明。意指人的一生都要勤奋治学。

读书百遍而义自见。——晋·陈寿《三国志·魏书·王肃传》

义:道理

书经过熟读,其中的道理自然就明白了。

人之学如渴而饮河海,大饮则大盈,小饮则小盈。——《意林》引《物理论》

盈:满

人学习知识如同渴了饮水,多饮则水多,少饮则水少。

夫学者,犹种树也,春玩其华,秋登其实。——北齐·颜之推《颜氏家训·勉学篇》 登:收获

学习如种树,春天赏花,秋天收获。首先可以玩味自得,还可以所有成就

学若牛毛,成如麟角。——北齐·颜之推《颜氏家训·养生篇》

学习的人多如牛毛,学业有成的人很少。即学业成功是不容易的。

积财千万,无过读书。——北齐·颜之推《颜氏家训·勉学篇》

无过:不能超过,不如

知识最有价值。

玉虽有美质,在于石间,不值良工琢磨,与瓦砾不别。——唐·吴兢《贞观政要·政体》唐太宗语

值:遇到

砾:小石头

玉石虽然有美好的质地,混杂在石头之内,不经过高明工匠的雕琢,也和普通石头一样。引申为人纵有良好潜质,不努力修身学习,也不会有成就。

富贵必从勤苦得,男儿须读五车书。——唐·杜甫《柏学士茅居》

欲求富贵,必经勤奋刻苦,好男儿当饱读诗书以阔胸怀。

业精于勤,荒于嬉。——唐·韩愈《进学解》

业:学业

嬉:散漫

学业精进在于勤奋,学业荒废在于懒散。

未尝一日去书不观。——唐·韩愈《唐故相权公墓碑》

未尝:从来没有

去:丢弃

表示日日勤读不辍。

无贵无贱,无长无少,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唐·韩愈《师说》

没有贵贱老少的分别,道理所在就是我老师所在。

圣人无常师。——唐·韩愈《师说》

常:固定

意指圣人善于向各种人学习。

不耻相师。——唐·韩愈《师说》

不以从师学习为耻。

读书患不多,思义患不明。患足己不学,既学患不行。——唐·韩愈《赠别元十八协律六首》 患:怕

义:义理

足己:自以为足够

读书怕读得不多,思考道理怕不明白。怕自以为足够了不再学,既然学了又怕不继续。 强学力行。——唐·韩愈《后十九日复上宰相书》

刻苦学习,努力实践。

学问勤中得。——宋·汪洙《神童诗》

学问是靠勤奋读书得来的。

君子之学也,其可一日而息乎。——宋·欧阳修《杂说三首》

其:岂

息:停止

君子学习难道可以稍有懈怠吗?

人之才,成于专而毁于杂。——宋·王安石《上皇帝万言书》

人才的培养,成功在于专心致力,而失败于杂学而不精。

学而不化,非学也。——宋·杨万里《庸言》

化:融会贯通

学习而不懂得融会贯通,不是好的学习方法。

濯去旧见,以来新意。——宋·朱熹《学规类编》

濯:洗涤

学习应该有自己的创见。

读书之法,莫贵于循序而致精。——宋·朱熹《性理精义》

读书最可贵在于循序渐进,最后达到精通。

读书之法无他,惟是笃志虚心,反复详玩,为有功耳。——宋·朱熹《学规类编》 笃志:意志专一

详玩:深刻领会

读书的方法没有别的,只有专心致志,虚心探索,深刻领会,才能受到成效。

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宋·朱熹《观书有感》

池塘的水为什么如此清澄,因为源头不断流来活水。喻学习要不断吸取新知方能进步。 束书不观,游谈无根。——宋·苏轼《李氏山房藏书记》

束:搁置。

把书闲置不读,说起话来没有底蕴。

古人学问无遗力,少壮功夫老始成。——宋·陆游《冬夜读书示子聿》

古人在学习上不遗余力,年轻时下功夫,到老年才有所成就。

人之为学,不可自小,又不可自大。——明·顾炎武《日知录》卷七

自小:自卑

一个人在学习上不可以自卑,也不可以妄自尊大。

学问无大小,能者为尊。——清·李汝珍《镜花缘》引俗语

在学问上不分年龄大小,学问大的受到尊重。

学古之道,犹食笋而去其箨也。——清·魏源《默觚·治篇五》

箨:笋壳

学习古代文化遗产,须去其糟粕,取其精华。

推陈出新,饶有别致。——清·戴延年《秋灯丛话·忠勇祠联》

不要因循守旧,要勇于创新。

学如弓弩,才如箭镞,识以领之,方能中鹄。——清·袁枚《续诗品·尚识》

箭镞:箭头

鹄:此指目标

学问的根基如弓,人的才能如箭,真知灼见引导箭头射出,才能命中目标。比喻没有学问,才能不能发挥,没有真知指导人生,就没有正确的方向。

小朋友的读书格言篇四
《育孩子的名言》

育孩子的名言

在一定意义上,学生是老师的影子,儿女是父母的影子。

——吴 明

父亲用自己的一举一动来影响我,熏陶我,使我的言谈举止带上一副绅士的派头。他认为这是待人接物的最重要的技巧。

——小托马斯·沃森

当一个人只有很有限的时间供自己支配时,他自然会花在最需要的地方。不管我怎么忙、怎么累、怎么不舒服,我总要抽出一些时间和我的儿子一块玩,一块读书。

——甘地夫人

以势压人,不如以情感人。 ——章 军

母欺子,子而不信其母,非以成教也。 ——《韩非子》

贤母使子贤也。 ——《韩诗外传》

教育最复杂的任务之一,就是把服从法律的强制性向教育孩子善于动用自己的自由权力结合起来。孩子只要不做有害于自己和他人的事,就应当让他们有行动的自由,不要硬去改变孩子的意愿。要让孩子懂得,他们只有为别人提供达到目的的可能性,才能达到自己的目的。

——康 德

家庭做一番调查,其中最重要的一个发现,是证实了家庭确实影响到我们的社会问题,那就是一般人的是非观念混淆不清。而建立生活的是非观念最好的办法,是父母在日常生活中的以身作则。因此,作为教育孩子的父母,必须小心检视自己的行为。

——里 根

扳着面孔批评人,不如身体力行教育人。 ——章 军

父母如果一见书本就会头痛,孩子上学时也会步履沉重;父母倘若整天沉湎于吃喝,孩子也会在课堂上惦记着家里的糖块和水果。

——吴 鸣

慈母有败子。 ——《韩非子》

剑虽利,不厉不断;材虽美,不学不高。 ——《韩诗外传》

世上所有的父母都有一种真挚的愿望,就是想目睹本身不能成就的事业为儿子所完成,似乎他们想以此获得再生,并且好好应用前一辈子的经验。

——杜邦·纳姆洛

给孩子最好的,哪怕很少。给孩子最好的,尽管不是地位、金钱。给孩子最好的,不是我们的无奈和恶转载自百分网

爱子不教,犹饥而食之以转载自百分网——申涵煜

转载自百分网

不要在孩子情绪低落或刚刚苦恼之后开始教育或强迫他学什么。这样你常常会根据不好的教育效果,而误认为自己的孩子天赋太差。

不要在自己情绪很糟时教育孩子,这时很容易把这种情绪发泄到孩子身上。

成功的家教造就成功的孩子,失败的家教造就失败的孩子。 ——[美]泰曼·约翰逊

除非一个人有大量的工作要做,否则他不可能从懒散、空闲中得到乐趣。——杰罗姆

从动物学的角度来说,孩子和其他动物一样都对恶劣的、否定性的环境,有天然的反感。这种反感的情绪尽管会因为害怕而有所克制,但是是不利于接受任何知识的。

从教育的生物学特征来看,教育就是使一个小生命在身体和心智上不断得到完善,并使他更加适应生活事务的过程。人的教育,多像鸟儿对小鸟的训练埃

挫折教育并非只是让孩子过过苦日子,干点苦活,挫折教育的重点在于,培养孩子直面挫折的坚强品质。 ——〔中〕刘大伟

当孩子们开始问没有答案的问题时,他们就长大了。 ——佚 名

当孩子情绪波动时,愚蠢的父母责备孩子,聪明的父母关爱孩子。 ——[中国]赵东华

当我还是个不谙世事、学习成绩相当糟糕的孩子时,父亲给我的是爱和鼓励;当我成了一名推销员时,他给我以不遗余力的帮助;但是当我行将执掌拥有成千上万职工的企业大权时,他却迫 使我在每一个重大问题上和他争论,使我了解他思考和处理问题的方法。 ——小托马斯·沃森

懂得尊重自己的人,也会懂得尊重别人,这包括尊重自己的孩子在内。 ——[中〕顾振飚

对孩子来说,生活就是一所学校,一草一木都可以成为研究、探索的对象

对症下药方可治愈疾病

编辑提醒:请注意查看“教育孩子的名言”一文是否有分页内容。原文地址

本文由百分网提供,原文地址:

本文由百分网提供,原文地址:

本文由百分网提供,原文地址:

  

 

名言警句 爱情格言

当前位置: 主页 > 经典名言 > 查看格言:父母教育孩子的格言,教育子女的名言警句

父母教育孩子的格言,教育子女的名言警句

时间:2013-05-22 23:08 来源:人生格言 点击:

2203次

1、良好的个性胜于卓越的才智。

2、教育上操之过急和缓慢滞后,都会摧残孩子正常的心理发育。

3、父母在教育孩子的同时,也在进行自我教育。

4、父母教育孩子的过程,也是自身不断感悟和学习的过程。

5、给人以鱼,不如教人以渔。

6、穷人的孩子早当家,但必须警惕“人穷志短”。

7、对孩子提出的所有问题,都耐心、老实地作出回答。

8、认真对待孩子提出的正经问题和看法。

9、建一个陈列架,让孩子在上面充分展示自己的作品。

10、不因孩子房间里或者桌面上很乱而责骂他,只要这与他的创作活动有关。

11、给孩子一个房间或者房间的一部分,主要供孩子玩耍。

12、向孩子说明,他本身已经很可爱,用不着再表现自己。

13、让孩子做他力所能及的事情。

14、帮孩子制定他的个人计划和完成计划的方法。

15、如果你真的爱孩子,就该送他“出海经风浪”。

16、激发孩子的求知和学习的欲望,远比教会有限的知识有意义得多。

17、结合童话寓意,引导孩子去思考、探索,比单纯说理要深刻。

18、帮助孩子修改他的作业。

19、帮助孩子与来自不同社会文化阶层的孩子正常交往。

20、家长养成合理的行为习惯并留心使孩子学着去做。

21、从来不对孩子说,他比别的孩子差。

22、允许孩子参加计划家务和外出旅行的事情。

23、向孩子提供书籍和材料,让孩子干自己喜爱的事情。

小朋友的读书格言篇五
《孩子们最了解的一句名言是》

孩子们最了解的一句名言是: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 其实关于读书的名言有很多,有刘向的„„有董其昌的„„由此可见,读书能增长人的见识,能陶冶人的情操,能提高写作水平。为了更好的鼓励学生读书,培养阅读兴趣,我们共同制定了以下班级读书管理制度。

1、每天7:50分至8:10分为早读时间,全体同学要准时回校,在老师的安排下进行课本或诗文的朗读训练。

2、每天早上6:40至7:00或晚上作业完成后,每位同学利用20分钟时间进行自由阅读,可以读自已在图书馆借阅的好书或报刊。

3、在允许的情况下,同学们可以边读书边在书中批下所想所得,正所谓“不动笔墨不读书”。

4、养成写作好习惯:鼓励学生写好每天心情日记;阅读完一本书后的读后感;让孩子们写文章《介绍一本好书》

5、学会做阅读笔记:积累好词、好句、精彩片断。

6、利用阅读课开展阅读交流:说书中的精彩故事。

7、同学之间交换书籍阅读,让图书“漂”起来。每周交换1----2次。

8、好书推荐,只看好书。同学之间相互监督,拒绝垃圾书籍和不适合阅读书籍。

小朋友的读书格言篇六
《最能鼓励孩子读书57则圣人名言》

最能鼓励孩子读书57则圣人名言

好问则裕,自用则小。——《尚书·仲虺之诰》 自用:自以为是

喜欢提出问题向别人请教,知识就丰富,自以为是,知识就浅薄。 如切如磋,如琢如磨。——《诗经·卫风·淇奥》 切:用刀切断,指加工骨器 磋:用锉磨平,指加工象牙 琢:用刀雕刻,指加工玉石 磨:磨光,指加工石头 比喻一个人品德的进修砥砺以及学问的研讨。

敏而好学,不耻下问。——《论语·公冶长》 下问:向地位低下的人请教

思想敏锐而勤奋好学,不以向地位低下的人请教为耻。

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论语·为政》 罔:迷惑不解 殆:精神疲倦

读书不思考,问题仍然不解;只思考而不读书,精神就会疲倦。指要有所收获就应多读书勤思考。

闻一以知十。——《论语·公冶长》

听到一个道理,可以推知十个道理,喻善于学习,会动脑筋。

温故而知新。——《论语·为政》

温习旧的知识,可以从中学到新的知识。

学而不厌,诲人不倦。——《论语·述而》

努力学习而不满足,教导别人而不疲倦。

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论语·学而》

时:按时 说:悦,高兴

学习知识并按时温习也很高兴,指学习是一件令人愉快的事情。

吾尝终日不食,终夜不寝,以思,无益,不如学也。——《论语·卫灵公》 我曾经整天不吃不睡去冥思苦想,但没有什么益处,不如去学习,可见学习之重要。

发愤忘食,乐以忘忧,不知老之将至。——《论语·述而》

发愤学习而忘记了吃饭,快乐的忘记了忧愁,不知道自己快老了。 吾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庄子·养生主》

涯:边际,极限

生命有限而知识无边无际。

饱食、暖衣、逸居而无教,则返于禽兽。——《孟子·滕文公上》

强调教育对于文明人的重要性。

一年之计,莫如树谷;十年之计,莫如树木;终身之计,莫如树人。——《管子·权修》

强调没有比培养人才更好的了。

学不可以已。——《荀子·劝学》

学无止境。

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冰,水为之,而寒于水。——《荀子·劝学》 青:靛青,染料 蓝:草名,叶可制染料

比喻经过努力学习可以超过前人。

锲而舍之,朽木不折;锲而不舍,金石可镂。——《荀子·劝学》 锲:刀刻 镂:雕刻

强调学习持之以恒的重要性。

善学者,假人之长以补其短。——《吕氏春秋·孟夏纪》

善于学习的人,借用他人的长处弥补自己的短处。

独学而无友,则孤陋而寡闻。——《礼记·学记》

独自一个人学习而不与朋友一起探讨,往往孤陋寡闻,强调互相交流和互相促进。

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道。——《礼记·学记》

玉石不精心雕琢不能成为有用的器物,人不刻苦学习就不明白道理。 虽有嘉肴,弗食,不知其旨也;虽有至道,弗学,不知其善也。——《礼记·学记》

弗:不 旨:滋味甘美

至道:最好的道理

虽然有美味佳肴,不亲自品尝就不知道个中滋味;虽然有最好的道理,不认真去学就不知道其好处。

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礼记·学记》

困:不够

学习才知道自己的不足,教别人才知道自己学识不够。

凡学之道,严师为难。——《礼记·学记》

严师:尊师,敬师

在求学的所有方法中,尊师最难做到。

善问者,如攻坚木,先其易者,后其节目。——《礼记·学记》 节目:树枝交接成结之处

会提问题的人,就像砍伐坚硬的木头,先砍容易之处,然后再砍结。喻要循序渐进。

谓学无暇者,虽暇亦不能学。——《淮南子·说山训》

暇:空闲

说自己没有时间学习的人,虽然有空闲也不会去学习。引申只要想学习,总能挤出时间。

不学不成,不问不知。——汉·王充《论衡·实知篇》

不学习就不能成功,不请教别人就不知道。

胸中不学,犹手中无钱也。——汉·王充《论衡·量知篇》

胸无学问,如手中没有钱一样。

人有知学,则有力矣。——汉·王充《论衡·实知篇》

人有了知识学问就有了力量。

少而好学,如日出之阳;壮而好学,如日中之光;老而好学,如炳烛之明。——汉·刘向《说苑·建本》

少年好学如同初升太阳那么鲜亮;壮年好学如同中午的阳光光芒四射;老年好学如同燃烛照明。意指人的一生都要勤奋治学。

读书百遍而义自见。——晋·陈寿《三国志·魏书·王肃传》

义:道理

书经过熟读,其中的道理自然就明白了。

小朋友的读书格言篇七
《读书的名言》

读书的名言

1、敏而好学,不耻下问——孔子

2、业精于勤,荒于嬉;行成于思,毁于随——韩愈

3、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孔子

4、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孔子

5、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孔子

6、兴于《诗》,立于礼,成于乐——孔子

7、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孔子

8、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杜甫

9、读书有三到,谓心到,眼到,口到——朱熹

10、立身以立学为先,立学以读书为本——欧阳修

勿忘国耻振兴中华,中国近代史

【摘要】:一部中国近代史,就是一部西方资本主义列强的侵华史,它的每一页篇幅都记录着侵略者的暴戾,清王朝的腐朽;它的每一行文字,都浸润着人民的鲜血,民族的辛酸。为了牢记那段曾使我们民族蒙受屈辱的历史,本刊刊登近代史上西方资本主义列强侵略中国的一些重要历史资料,以供广大读者学习中国近代史、坚持党的基本路线、振兴我国经济、反对资产阶级自由化、抵御西方和平演变、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的参考。

【关键词】: 中国近代史西方资本主义侵略中国清政府中国人民通商口岸南京条约英国人十九世纪中国海关

【正文快照】:

第一次鸦片战争鸦片战争前夕,中国是清王朝统治下的封建国家。自十九世纪初期,清王朝明显地出现了政治腐败,军备废弛,财政拮据的状况。正当清朝封建统治走向衰落的时候,世界资本主义的发展却正处上升阶段。英、法、美等国都是当时比较发达的资本主义国家,而英国工业发展水平

思乡

唐·孔绍安 《落叶》 早秋惊落叶,飘零似客心。翻飞未肯下,犹言忆故林。 唐·宋之问 《题大萸岭北驿》阳月南飞雁,传闻至此回。我行殊未已,何日复归来? 江静潮初落,林昏瘴不开。明朝望乡处,应见岭头梅。 唐·王 维 《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 唐·李 白 《静夜思》 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唐·李 白 《关山月》 明月出天山,苍茫云海间。长风几万里,吹度玉门关。 汉下白登道,胡窥青海湾。由来征战地,不见有人还。 戍客望边邑,思归多苦颜。高楼当此夜,叹息未应闲。 唐·高 适 《除夜作》 旅馆寒灯独不眠,客心何事转凄然。故乡今夜思千里,霜鬓明天又一年。 唐·杜 甫 《萤 火》 幸因腐草出,敢近太阳飞。未足临书卷,时能点客衣。 随风隔幔小,戴雨望林微。十月清霜重,飘零何处规。 唐·杜 甫 《月夜忆舍弟》 戍鼓断行人,秋边一雁声。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 有弟皆分散,无家问死生。寄书长不达,况且未休兵。 唐·戴叔伦 《题稚川山水》 松下矛亭五月凉,汀沙云树晚苍苍。行人无限秋风思,隔水青山似故乡。 唐·李 益 《行 舟》 柳花飞入正行舟,卧引菱花信碧流。闻道风光满杨子,天晴共上望乡楼。 唐·李 益 《夜上受降城闻笛》 回乐峰前沙似雪,受降城外月如霜。不知何处吹芦管,一夜征人尽望乡。 唐·张 籍 《秋 思》 洛阳城里见秋风,欲作家书意万重。复恐匆匆说不尽,行人临发又开封。 宋·王安石 《泊船瓜洲》 京口瓜洲一水间,中间只隔数重山。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

西江夜行 张九龄 遥夜人何在,澄潭月里行。 悠悠天宇旷,切切故乡情。 外物寂无扰,中流澹自清。 念归林叶换,愁坐露华生。

犹有汀洲鹤,宵分乍一鸣。

梦李白·其二 作者:杜甫

浮云终日行,游子久不至。

三夜频梦君,情亲见君意。

告归常局促,苦道来不易。

江湖多风波,舟楫恐失坠。

出门搔白首,若负平生志。

冠盖满京华,斯人独憔悴。

孰云网恢恢,将老身反累。 千秋万岁名,寂寞身后事。

灞上秋居 马戴

灞原风雨定,晚见雁行频。 落叶他乡树,寒灯独夜人。 空园白露滴,孤壁野僧邻。

寄卧郊扉久,何门致此身。

鲸的介绍

鲸是生活在海洋中的哺乳动物。有的鲸身体很大,最大的体长可达30米,最小也超过6米。目前,已知最大的鲸约有16万公斤重,最小的也有2000公斤,我国发现了一头近4万公斤重的鲸,约有17米长.鲸的体形像鱼,呈梭形。头部大,眼小,耳括完全退化。颈部不明显。前肢呈鳍状,后肢完全退化;多数种类背上有鳍;尾呈水平鳍状,是主要的运动器官。有齿或无齿。鼻孔一或二个,长在头顶上。整个身子没有毛(有许多种类只在嘴边尚残余一些毛)。皮肤下有一层厚的脂肪,可以保温和减小身体的比重。用肺呼吸,在水面吸气后即潜入水中,可以潜泳10~45分钟。一般以浮游动物、软体动物和鱼类为食。胎生,通常每胎产一子,用乳汁哺育幼鲸。但许多人分其为鱼类,事实上它们不是鱼类而是乳动物。分布在世界各海洋中。

本文来源:http://www.guakaob.com/lizhiwendang/24440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