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冒险探索的句子

| 励志名言 |

【www.guakaob.com--励志名言】

关于探险的名言警句
关于冒险探索的句子(一)

关于探险的名言警句

事不目见耳闻,而臆断其有无,可乎?

《石钟山记》苏轼

去登山吧,看,山在那里。(乔治·马洛里 英)

五岳归来不看山,黄山归来不看岳。(徐霞客 中国)

大丈夫当朝碧海而暮苍梧。(徐霞客 中国)

夫夷以近,则游者众,险以远,则至者少,而世之奇伟瑰怪非常之观,常在于险远,而人之所罕至焉,故非有志者不能至也。有志矣,不随以止也,然力不足者,亦不能至也。有志与力,而又不随以怠,至于幽暗昏惑,而无物以相之,亦不能至也。然力足以至焉(而不至),于人为可讥,而在已为有悔;尽吾志也,而不能至者,可以无悔矣,其孰能讥之乎?此予之所得也。

《游褒禅山记》

王安石

徐霞客(1586—1641),汉族,名弘祖,字振之,号霞客,江苏江阴人。明朝地理学家、旅行家和文学家。他经30年考察撰成的60万字《徐霞客游记》,开辟了地理学上系统观察自然、描述自然的新方向;既是系统考察祖国地貌地质的地理名著,又是描绘华夏风景资源的旅游巨篇,还是文字优美的文学佳作,在国内外具有深远的影响。近年,视徐霞客为游圣,步徐霞客足迹,游览祖国大好河山已成为中国旅游界的崭新时尚。“大丈夫当朝游碧海而暮苍梧”的旅行大志

人生是跋涉,也是旅行;是等待,也是相逢;是探险,也是寻宝;是眼泪,也是歌声。

不要带走,除了脚印什么也不要留下。

一个真正的旅行家必是一个流浪者,经历着流浪者的快乐、诱惑和探险意念。 ——林语堂

凡是我能够做的,我都想尝试

给字句的相关问题
关于冒险探索的句子(二)

关于“给”字句的几点研究

绪论

“给”字是现代汉语中的一个常用字,其有geǐ和 jǐ两个读音,常用来作动词介词助词,作动词介词和助词时均有着不同的意义和用法。作动词时主要有以下意义:(1)使对方得到或遭受到,例如:给他一块饼;(2)让,使;例如:别给敌人发现了。作介词时主要有以下意义:(1)表示对象、目的,相当于“为”、“替”,例如:给别人方便;(2) 引进动作行为的主动者,或表示被动语态,相当于“被”,例如:玩具被弄坏了;(3)表示方向,相当于“朝”、“对”、“向”,例如:给老师行礼。作助词时主要有以下意义和用法:(1)用在某些动词前面,用以加强语气,例如:风把门给吹开了;(2)和其他助词连用,如让„„给„„,被„„给„„,起助词作用。至于给字读作jǐ时的意义和用法,则不在本文的研究范围之内,故不作相关叙述。

关于现代汉语“给”字的用法和“给”字的用法比较繁杂,而由“给”字也衍生出诸多语言和语法问题,因而“给”字句的研究也一直是一个现代汉语研究的热门话题。早期“给”字句的研究更多的是受到传统语法学的影响,更多探讨的是“给”字的语义和性质以及“给”字在句中充当何种语法成分的问题。钟隆林对“给”字的词性和相关用法进行了初步的探讨和研究,他将“给”字的词性限定为及物动词以及介词,杨欣安、向若以及胡竹安等人也围绕着“给”字的词性和相关性质进关于“给”字行了相关研究。后来的关于“给”字句的相关研究则更多地受到外来西方语法学的影响,这一时期“给”字的研究则是更多地和英语语法中的所有格概念相联系。在90年代后的“给”字句研究中,语法学家对于“给”字句的研究则更多地关注了“给”字所具有的词汇、语法及句式意义,其研究倾向更侧重于对于语言现象的解释,以上便是关于“给”字句的主要研究历程。

“给”字的使用方法较多,并且和其他词例如“把”、“被”等词语有着多种组合方式,因而由此也产生了对于给字句的词汇、语法以及相关于“给”字句句法功能相关的研究和探讨问题。本文将会以所收集的相关语料,对“给”字句的相关问题作出初步研究。

一、关于“给”字的词性研究

(1)动词“给”字的用法

“给”字作动时的使用情况大都和“给予”义相关,或者“给”字充当给予义时与其他成分组合时的状态意义。对于“给”字句构成句子时作给予义时,最早进行研究的是朱德熙,他认为此时“给”字构成给予义时有以下四种状态:

(1)、Ns+V1+给+N’+N+(V2)

例如:我送给他一本书(看)

1、夏竹筠从钱夹里抽出一张钞票,食指和拇指用力地捻了一下,好像这么一捻,还能捻出来一张,然后递给了刘玉英。

2、例如:地方上有了兵变或兵灾,他总是冒险的顶着枪子儿去到大街上探听消息,而后回来报告给大家应当怎样准备。

(2)、Ns+V1+N+给+ N’+(V2)

例如:1、她又忙忙叨叨地从梳头匣子里取出了我送给小桂子的手表,上了上弦给妞儿戴上。

2、衣服你也不用带,她给你做了一大包袱,我还送了你一只手表,给你看时候。

(3)、Ns+给+N’+V1+N+(V2)

例如:我给他买辆车(骑)

1、再整张姑娘见他穿好里衣便上去给他穿大衣服。

2、公子答应着站起来又回舅太太道:“我父亲、母亲吩咐我叫给舅母行礼请舅母到厢房里头坐下受头。”

(4)、Ns+给+N’+N+(V2)

例如:我给他一本书(看)

1、明爱用它们做了好些漂亮的书签 儿,也给了乐天几张。

2、够得着吗?爷爷给你拿个凳儿去。

通过观察我们不难发现朱德熙所提出四种由谓语动词“给”字构成的给予句式中,

(1)和(4)都有类似于英语语法中的双宾语结构,事物所传递的对象(一般是人)是间接宾语,所传递的事物则是直接宾语。朱德熙本人认为以上句式中的“给”均代表着动词,而充当类似于英语语法中直接宾语和简介宾语的成分都就有着体词的性质。对于“给”字作动词时的相关研究,还有很多学者进行了类似的而有

【关于冒险探索的句子】

差异性的研究。李叔湘以也提出过动词“给”字的三种意义:(1)、使对方得到,

(2)、容许,致使,(3)、使对方遭受,从李叔湘的关于给字的动词意义的分类中,我们不难看出,他认为这里的动词“给”具有主动和使动两方面意义。我们不难看出朱和李两位学者分别是从“给”字句的结构和句式以及“给”字的意义进行研究的,当我们把朱德熙和李叔湘的关于动词“给”的论述结合起来,我们就会对动词“给”有着更加明确的认识。

(2)介词“给”的用法

“给”字作介词时也有着多种用法,其主要用于引进给字的交付或者传递者,并且可用于动词前后,按照吕叔湘的说法,他认为“给”字还可以引进补语。主要用法如下:(1)引进给予对像;

例如:1、小顺儿的妈听到这话,眼珠一转,对丈夫说:“这就更非给他老人

家作寿不可啦!

2、一个兽兵的手掌打在钱先生的手腕上,一翻,给老诗人一个反嘴

巴。

(2)引进受事,相当于“被”,

例如: 1、锅炉工哎哟妈哎,就给浇趴下了。

【关于冒险探索的句子】

2、二民也给震得不高兴了。

(3)引进施事,相当于“把”,

例如:1、 荷花久已残败,可是荷叶还给小船上的男女身上染上一些清香。

2、又隔了一会儿,霞散开,一块红的,一块灰的,散成许多小块,

给天上摆起几穗葡萄和一些苹果。

(3)助词“给”字的用法

关于“给”字在句中作助词的用法,有的则具有很大的的争议性,比如“给字”+动词时对这一结构中对于给字词性的认定,就存在一定的分歧。究其原因主要是因为这里的“给”字可有可无。个人认为,这里的“给”字应该是介词,因为介词后需要加入可以支配的成分。所以比较常见的“给”字作助词的用法主要有:(1)把„„给„„,(2)被„„给„„,(3)教„„给„„等,结合所收集的语料,可参考以下语料:

1、“我仿佛是教人家给扣在大缸里啦,看不见天地!”

2、不知别人怎样,瑞丰反正是被他给“唬”住了。

3、崔爷,把它给我吧?

4、因叫张姑娘把鞋给姐姐换上。

二、“给“字使用情况的变革与发展

在现代汉语中,“给”字在多种句式和场合中均有着广泛的使用,但是其使用频率和范围的增加不是一个一蹴而就的过程,通过我们收集的明清之当代小说的语料我们不难发现,“给”字的使用范围的扩大和频率的提高也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并且通过观察预料,我们发现早期的“给”字句的应用,句式相对而言较为简单,随着语言的发展演变,“给”字句不仅在频率上有着明显的提高,其在句式的应用上也有着明显的变化,例如在上文中所提到的“给”字作助词时的应用就是一个较为鲜明的变化。

在我们所进行的“给”字句的语料收集中,我们可以看到,《春阿氏谋夫案》共有155条语料,《红楼梦》共有603条语料,《沉重的翅膀》共有346条语料,《四世同堂》共有1515条语料,其他的相关语料情况在此处不再一一列举。毫无疑问,这样的比较是比较欠缺的,因为不同作品的文字数量不同,但是当我们综合考虑在篇目中中“给”字句出现的频率时,这时所得到的结果便更加具有说理性。因而,当我们把“给”量化,此时的数据便更加具有合理性。因而综合考虑我们可以得出结论“给”字句的使用是一个逐渐发展上升的过程,在这个上升过程中所伴随着的“给”字句句式的复杂化和多样化也是一个逐步发展的过程。

三、关于“给”字的特殊使用【关于冒险探索的句子】

“给”字在书面语中应用的同时,它在口语中也有着广泛的使用,在口语中的应用主要体现为“给+动词”结构,这种“给”字放在动词之前的结构的使用主要起到强调的做作用,例如:

1、老三正在床上躺着,看一本线装书——洋书都被大哥给烧掉,他一来因为无聊,二来因要看看到底为什么线装书可以保险,所以顺手拿起一本来。

2、丁约翰的父亲是个基督徒,在庚子年被义和团给杀了。

3、虽然是老婆给买的,可是慢慢的攒钱,自己还能再买车。

4、早有本地长班预先给找下公馆沿河接见。

通过观察语料我们不难发现这种结构中当我们省去“给”字时,句子的整体意义没有明显的变化,但是可以明显体会到这时句子的语气明显弱化了。

在同一个句子中,可能出现不同的“给”字,而在句中不同的“给”字可能会有着不同的性质和意义。因为在“给”字句中,“给”字有着不同的词性句法和组合方式,而“给”字在特定的句子中也有着不同的性质。“给”字可以表示传达动作行为的意义,也可以表示传递具体事物或者抽象事物等等,在这种情况下就需要对“给”字的使用进行具体分析。例如:1、他这样送礼就是寒碜了我们,把这个礼退给他们不就行了。2、今听见红玉问坠儿,便知是红玉的,心内不胜喜幸.又见坠儿追索,心中早得了主意,便向袖内将自己的一块取了出来,向坠儿笑道:"我给是给你,你若得了他的谢礼,不许瞒着我."

结语

“给”字是一个使频率很高的词语,且其用法也较为多样,并且伴随着其使用也有着诸多语法问题,也是现代汉语研究中的一个重要课题。本文首先从字“给”的意义和词性入手,首先归纳总结了现代与法学家对这一问题的相关探索,并且围绕这一问题,阐释了“给”字句中相关句式和特殊情况,对“给”字句的发展情况也进行了初步的探究。对一种语法现象从词义到句式到相关运用的分析和研究不是一个简单的工作,需要对大量语料进行系统同而有细致地分析。而这种研究需要的不仅是个人实事求是的分析,更需要在前人的基础上高屋建瓴才能进行有效的研究。

参考文献:[1]陈昌来,《介词与介词的引进功能》,2001,

[2]赵元任,《汉语口语语法》,2001,

[3]朱德熙,《语法讲义》,1982,

[4]朱德熙,包含动词“给”字复杂句式,《中国语文》1980,第二期,

[5]朱德熙,与动词“给”相关的句法问题,《方言》,1979,第二期,

[6]朱景松,介词“给”可以引进受事成分,《中国语文》,1995,第

一期。

张明照

13020040

综合性学习与名著讲解答案
关于冒险探索的句子(三)

综合性学习与名著导读复习题

综合性学习试题

一、在“成长的烦恼”综合性学习中,我们知道了少年也识愁滋味,烦恼是无法避免的。【关于冒险探索的句子】

1、当你遇到烦恼时如何去解决呢?

2、当你的朋友遇到烦恼,你会如何去开导他呢?

二、在“黄河,母亲河”综合性学习中,我们全面了解了有关黄河的知识。

语文报30期

1、你知道哪些有关黄河的诗句?请写出至少两句。

、①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②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③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④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2、面对黄河日益恶化的生态环境,请你设计一则公益广告,唤起人们的环保意识,呼吁保护我们的母亲河。(要求简明、有创意.) 2、① 九曲黄河一份情 ,两岸绿林四季清。 ② 黄河清,天下平。

③ 爱护黄河,就是爱护自己的母亲!

④ 长江黄河两大江,犹如人类父母亲。

⑤ 黄河不能停止奔腾,中华的血脉容不得玷污! 3、在我们常用的俗语中,有许多和黄河有关,请任意写出两条并写出它的意义。

3、跳进黄河洗不清:这句子的本意是说受了很大的冤枉,就算跳进黄河这样的大河也洗不清了。

不到黄河心不死:比喻不到绝境不肯死心。也比喻不达目的决不罢休。

三、综合性学习:本学期,我们开展了“我也追星”的综合性学习,请说出你最喜欢(崇拜)的名人是谁,并说说他(她)的事迹及崇拜的原因。

1、我最喜欢(崇拜)的名人是:

2、你崇拜他(她)的原因是:

3、“金无足赤,人无完人“,我们应该以什么样的态度去对待名人?【关于冒险探索的句子】

语文报33期

1、2小题回答内容要求积极、健康。

3、我们对名人,要保持一颗平常心,有理智,不是一味簇拥模仿。既不能盲目崇拜,也不能求

全责备。不应追求外表华丽,而应该学习优秀品质。

如:我要像邓亚萍一样,不惧艰辛,刻苦努力,力争第一。

启发:只要自己肯付出汗水,坚持不懈,就能取得成功。

四、“戏曲大舞台”综合性学习考查。

1、戏曲的角色分为这么一句,那么“关公”属于 这一行当。

2、我国戏曲讲究用五种技术方法来表现人物。

3、京剧四大旦角流派分别是 。

4、随着社会生活的发展,中国传统戏曲艺术受到极大冲击,正一步步走向衰落,你认为中国传统戏曲,是去,是留?

37期语文报

1、生、旦、净、丑; 净

2、“唱、念、做、打”; “手、眼、身、法、步”

3、梅派、程派、荀派、尚派

4、传承戏曲艺术,弘扬民族文化,要与时俱进,推陈出新。

五、在“漫话探险”综合性学习中我们知道,从古到今,出现了一批又一批勇敢的探险家,他们打开了自然界一扇扇紧闭的门窗,让我们知道了世界上的许多秘密。

1、请你写出中外著名的探险家各两人。

中国: 外国:

2、你喜欢探险吗?说说你的理由。 语文报40期

1、张骞 、郑和、徐霞客; 哥伦布、麦哲伦、斯文赫定

2、要求条理清楚,能够自圆其说。

本单元学习结束后,我们开展了“我心目中的探险家”的综合性学习活动,

(1)请你说出你喜欢(崇拜)的探险家,并说说他(她)的事迹及你崇拜他 (她) 的原因。 ①我最喜欢(崇拜)的探险家是:

②我知道他(她)的事迹有:

③我崇拜他(他)的原因是:

(2)根据所学知识,结合自己的理解,谈谈你对“探险”与“冒险”的理解。(2分)

(1)示例:麦哲伦:完成第一次环球航行,用实践证明了地球是一个球体; 通过自己不懈努力,这在人类历史上永远是不可磨灭的伟大功勋。

(2)探险是指去过去没有人去过或很少有人去过的地方考察(自然界情况);有充分准备,为实现人生价值。

【关于冒险探索的句子】

冒险是指不顾危险地进行某项活动。是不得已为之的应急行为。

六、在“马的世界”综合性学习中,老师布置每人出一期以“马”为主题的手抄报。

1、请你仿照栏目一、栏目二的标题为这份手抄报再设计两个栏目标题。

栏目一:点击马的成语

栏目二:吟诵马的诗作

栏目三:

栏目四:

2、请你写出至少两句与马有关的俗语。

3、请你至少用上两个带马“马”字的成语,给自己写一句激励性的话。

4、随着生产力的发展,现代的交通工具已经取代了马,马在现实生活中所起的作用越来越小了,你认为,这个为人类服务了数千年的动物,它的未来命运会是怎样的?

语文报44期

1、颂赞马的美文; 探索马的起源

2、人在衣裳马在鞍;风马牛不相及;驴唇不对马嘴 3、马到成功、龙马精神。写激励自己的话省略。

4、要求条理清楚,能够自圆其说。

名著导读试题

一、名著《童年》是高尔基以自身经历为原形创作的自传体小说三步曲中的第一部。

1、其它两部分分别为

2、《童年》从写起 ,到生动的再现了 。

3、在如此艰难困苦、令人窒息的环境里,阿廖沙变成了一个什么样得人?

4、你从阿廖沙的变化中得到了什么启示?

二、有这么一个真实故事:1704年苏格兰水手塞尔柯克在海上与船长争吵,被船长遗弃在荒岛上,四年后被救回英国。这一故事引起轰动,也引起作家们的关注。其中一位叫 的作家据此为原型创作了一部小说 ,小说的主人公是鲁宾孙,把被救的土人取名为“ ”,后来,这一土人成为他的忠实的仆人和朋友。

三、在《鲁滨孙漂流记》中,除了精彩离奇的故事外,小说最吸引人的地方就是鲁宾孙的性格。

1、他有哪些性格特征?

2、在他的性格中,哪一点最让你喜欢或敬佩?为什么?

四、一部真实记录昆虫生活,谱写昆虫生命的诗篇,它是名著 。该作品中昆虫们的一举一动,都被赋予了人的思想感情。

1、有人说,昆虫也是生灵,他们与人有着丝丝缕缕的相通之处。你的看法呢?

2、该书的语言有什么特点?

五、对下列文学名著的点评正确的一项( )

A、《童年》是高尔基以自身经历为原型创作的自传体三部曲中的第一部,这部小说生动地再现了19世纪七八十年代俄罗斯下层人民的生状况。

B、《鲁滨孙漂流记》的主人公鲁滨孙热衷于航海,性格坚毅。他在小人国、大人国历险多年,吃尽千千辛万苦,终于得到了可观的财富。

C、《昆虫记》是法国著名的昆虫学家布封所著,这部书除了真实地记录昆虫的生活,还透过昆虫世界折射出社会人生。

D、《格列佛游记》是美国的斯威夫特所著,文中的主人公格列佛与鲁滨逊一样,是一个天生喜欢冒险,不甘寂寞与无聊的人。

参考答案:

综合性学习

一、要求回答内容积极、健康、有条理,合乎逻辑。

二、1、①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②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③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④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2、① 九曲黄河一份情 ,两岸绿林四季清。 ② 黄河清,天下平。

③ 爱护黄河,就是爱护自己的母亲!

④ 长江黄河两大江,犹如人类父母亲。

⑤ 黄河不能停止奔腾,中华的血脉容不得玷污!

3、跳进黄河洗不清:这句子的本意是说受了很大的冤枉,就算跳进黄河这样的大河也洗不清了。 不到黄河心不死:比喻不到绝境不肯死心。也比喻不达目的决不罢休。

三、1、2小题回答内容要求积极、健康。

3、我们对名人,要保持一颗平常心,既不能盲目崇拜,也不能求全责备。

四、1、生、旦、净、丑; 净

2、“唱、念、做、打”; “手、眼、身、法、步”

3、梅派、程派、荀派、尚派

4、要求条理清楚,能够自圆其说。

五、1、张骞 、郑和、徐霞客; 哥伦布、麦哲伦、斯文赫定

2、要求条理清楚,能够自圆其说。

六、1、颂赞马的美文; 探索马的起源

2、人在衣裳马在鞍;风马牛不相及;驴唇不对马嘴

3、马到成功、龙马精神。写激励自己的话省略。

4、要求条理清楚,能够自圆其说。

名著导读

一、1、 《在人间》; 《我的大学》

2、 “我”随母亲去投奔外祖父;外祖父叫“我”去“人间”混饭吃;

19世纪七八十年代俄罗斯下层人民的生活状况。

3、 坚强、勇敢、正直充满爱心。善良的人

4、 要求条理清楚,能够自圆其说。

三、1、勇于冒险、百折不挠、务实肯干 、乐观豁达

2、要求条理清楚,能够自圆其说。

四、《昆虫记》

1、要求条理清楚,能够自圆其说。

2、行文生动活泼,语调诙谐幽默,充满盎然的情趣

五、A

描写山水的优美语句
关于冒险探索的句子(四)

1、露出云层的群山似岛屿般一簇簇一抹抹的悬浮着。

2、晨曦初照,而山像含羞的少女,若隐若现,日落西山,余光横照。

3、大山黑苍苍没边没沿,刀削斧砍般的崖头顶天立地。

4、第二天早上起来,拉开窗帘,却发现经过一夜风雨的玉苍山,竟是如此的美丽:蓝蓝的天空下,阳光明媚,参差不齐的山头上遍布着神态各异的石头。描写山水的优美语句。昨夜的那一场雷雨,昨天的那一场烟雨仿佛就是早已化为灰尘的梦境。

5、峰峦叠嶂,碧水如镜,青山浮水,倒影翩翩,6、浩渺的江面,烟波荡漾着山形塔影。

7、尖刀似的小山,挑着几缕乳白色的雾,雾霭里,隐约可见一根细长的线。

8、江水穿山破壁,气势汹汹奔腾而下;奔腾叫嚣的江水,如瀑悬空,砰然万里。

9、两岸青山对峙,绿树滴翠。抬头奇峰遮天,脚下清流潺潺,怪石卧波。描写山水的优美语句。雨中的山色,其美妙完全在若有若无之中。如果说它有,它随着浮动着的轻纱一般的云影,明明已经化作蒸腾的雾气;如果说它无,它在云雾开合之间露出容颜,倍觉亲切。

10、龙山头,像一座大墓似的耸立在夜色中。

11、朦胧的远山,笼罩着一层轻纱,影影绰绰,在飘渺的云烟中忽远忽近,若即若离。就像是几笔淡墨,抹在蓝色的天边。

12、起伏的黄土山头,真像一片大洪水的波涛。

13、山,绵延绵亘;山,险峻挺拔;山,巍峨挺立;山,气势磅礴,让人想起五岳;山,新奇秀丽,令人忆起峨眉;山,犹如令万人敬仰的圣贤,沉稳是他的天性,不露声色地诠释着生命的博大,生命的肃穆,生命的庄严。

14、山沟被雪填平了,和山背一样高,成了一片片平平的雪铺的大广场。

15、山和水的融合,是静和动的搭配,单调与精彩的结合,也就组成了最美的风景。在青山间探索,在绿水间泛舟,多么美妙!

16、山浪峰涛,层层叠叠。

17、山虽无言,然非无声。那飞流直下的瀑布,是它地裂般的怒吼;那潺潺而流的小溪,是它优美的琴声倾诉;那汩汩而涌的泉水,是它靓丽的歌喉展示;那怒吼的松涛,是山对肆虐狂风之抗议;那清脆的滴嗒,是山对流逝岁月之记录。

18、水,那么灵动清丽,令人神往遐思;水,那么雄浑澎湃,充满了无限激情。有时人称柔情似水,有时又说咆哮奔腾,这就是水的个性。瀑布的壮丽,波涛的汹涌,泉水的叮咚,小河的潺潺,全都日夜永恒。

19、峡江两岸的山直起直落,高得让人头晕。

20、沿河两岸连山皆深碧一色,山头常戴了点白雪,河水则清明如玉。在这样一条河水里旅行,望着水光山色,体会水手们在工作上与饮食上的勇敢处,使我在寂寞里不由得不常作微笑!

21、一江秋水,依旧是澄蓝澈底。两岸的秋山,依旧在袅娜迎人。苍江几曲,就有几簇苇丛,()几弯村落,在那里点缀。你坐在轮船舱里,只须抬一抬头,劈面就有江岸乌桕树的红叶和去天不远的青山向你招呼。

22、优美逶迤的山岭,蜿蜒盘旋,犹如一条正在酣睡的巨龙。俯瞰足下,白云弥漫,环观群峰,云雾缭绕,一个个山顶探出云雾处,似朵朵芙蓉出水。

23、幽幽的深谷显的骇人的清静和阴冷。

24、雨改变了公园的情调,西北方向的云雾之中,是水墨画似的远山,这在园林建筑中颇被称道的”借“来。

25、再没有比春雨洗浴后的青山更迷人了,整个山坡,都是苍翠欲滴的浓绿,没来得散尽的雾气像淡雅丝绸,一缕缕地缠在它的腰间,阳光把每片叶子上的雨滴,都变成了五彩的珍珠。

26、站在这里一看,真怪,山简直变了样,它们的形状与在平原或半山望上来大不相同,它们变得十分层叠、杂乱,雄伟而奇特。往上仰望,山就是天,天也是山,前后左右尽是山,好像你的鼻子都可随时触到山。

27、这堵石壁似摩天大厦仰面压来,高得像就要坍塌下来咄咄逼人。山巅上,密匝匝的树林好像扣在绝壁上的一顶巨大的黑毯帽,黑绿从中,岩壁里蹦蹿出一簇簇不知名的野花。

28、只见远处有一座迷蒙的巨峰突起,周围还有几十座小石峰。仔细一看,那巨峰像手握金箍棒的孙悟空,那些小峰就像抓耳腮的小猴。瞧瞧,孙悟空正领着它的孩子们向南天门杀去呢。微白的天空下,群山苍黑似铁,庄严、肃穆。红日初升,一座座山峰呈墨蓝色。紧接着,雾霭泛起,乳白的纱把重山间隔起来,只剩下青色的峰尖,真像一幅笔墨清爽、疏密有致的山水画。过了一阵儿,雾又散了,那裸露的岩壁,峭石,被霞光染得赤红,渐渐地又变成古铜色,与绿的树、绿的田互为映衬,显得分外壮美。

29、重重叠叠的高山,看不见一个村庄,看不见一块稻田,这些山就像一些喝醉了酒的老翁,一个靠着一个,沉睡着不知几千万年了,从来有惊醒它们的梦,从来没有人敢深入它们的心脏,就是那最爱冒险的猎人,也只到它们的脚下,追逐那些从山上跑下来的山羊、野猪和飞鸟,从不攀登它的峰顶。

30、周围的大山像一幅五颜六色的花布。

本文来源:http://www.guakaob.com/lizhiwendang/45152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