集约化发展情况汇报

| 励志口号 |

【www.guakaob.com--励志口号】

篇一:集约化发展情况汇报
有色冶金行业发展情况汇报

首先,我代表中共常宁市委、市政府对各位领导莅临常宁松柏水口山有色金属有限公司视察指导工作表示热烈的欢迎。下面,我就我市基本情况和如下:一、我市基本情况

常宁市位于衡阳市西南部,湘江中游南岸,东与耒阳市以舂陵河为界,北界湘江与衡南、祁东两县隔水相望,距衡阳市75公里,距省会长沙265公里。置县于三国吴国太平二年。1996年11月19日经国务院批准,撤县设市。全市现辖23个乡镇,其中建制镇16个,706个行政村,73个居委会,塔山瑶族乡是衡阳市唯一的少数民族乡。全市土地总面积2046平方公里,其中耕地面积56.8万亩,总人口90万人。常宁自古就有“八宝之地”的美称,被誉为“油茶之乡”、“杉木楠竹之乡”、“有色金属之乡”、“非金属之乡”。

境内农业资源丰富,油茶面积76万亩,茶油产量居全省首位,塔山山岚茶、石盘香米曾为宋代贡品,冰糖橙被评为全省优质水果金奖,塔山山岚茶现为全省优质茶,该产品出口欧盟,为欧盟免检产品。旅游开发潜力巨大,天堂山风景区为省级风景名胜区,庙前景区为省级地质公园,“中国印山”文化旅游区为国家3a级景区。矿产资源十分丰富,铅锌储量居全国之首;黄金储量占全省一半以上;砂锡储量居全国第二,硼矿石、硅灰石储量居华南第一,瓷泥、大理石储量均在亿吨以上。我市有色金属资源分布广泛,矿点资源集中。全市共有矿床点130个,大型矿床8个,中型13个,小型16个,探明矿种达32种,主要矿种分布及储量情况为:铅锌储量1260万吨,主要分布在松柏、蓬塘等乡镇;锡储量13.5万吨,主要分布在白沙、西岭、罗桥、庙前等乡镇;黄金储量70吨,主要分布在松柏、烟洲等乡镇;铜储量200万吨,主要分布在柏坊等乡镇;锰储量100万吨,遍布全市。近年来,我市坚持“四个围绕”,即围绕公共利益抓财政,围绕财政抓项目,围绕项目抓招商,围绕招商抓服务,市域经济实力不断增强,各项社会事业蒸蒸日上,社会政治大局保持和谐稳定。XX年,全市gdp完成68.54亿元,增长12.9%,增幅列衡阳市第一;财政总收入完成4.03亿元,增长32.86%,财政收入总量在全省88个县市区中排第17位,较上年前移2位。税收收入占财政总收入比重达84.63%,财政收入质量和财政规模分列衡阳市第一、二位。

二、水口山公司对常宁发展的贡献以及常宁付出的代价

(一)水口山公司对常宁经济发展功不可没。

近年来,我市围绕建设全省经济强市,积极调整工作思路,狠抓财源建设;积极开展对外招商引资工作,着力引进战略投资项目;积极优化经济发展环境,促进企业快速发展,常宁经济社会发展取得了明显成效。但我市地处衡阳市西南边陲,地理位置偏僻,前段交通发展现状相对滞后,人流物流不畅,除水口山公司外,国家和省里在我市投资兴建的重点工程项目极少,经济发展后劲不足,因此,我们的发展比兄弟县市要付出更大的努力。多年来,水口山公司对我市财政的贡献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撑。XX年至XX年,该公司缴纳增值税、企业所得税等各类税收分别为8515万元、12987万元、19718万元,占我市财政总收入的比重分别达到36.8%、44.5%、48.9%;XX年年1—6月,该公司缴纳增值税、企业所得税等各类税收10391万元,占全市财政总收入的比重达到39.1%。同时,水口山有色金属集团有限公司作为一个拥有11000多名员工的大型联合企业,对于公司所在地松柏镇的辐射带动作用十分明显。近年来,松柏镇紧紧依托该公司,加快水口山经济开发区建设,主动承接其因经济转型而分离的产业、资金要素,大力发展有色金属冶炼、精细化工产业,促进了该镇民营经济的迅猛发展。XX年,该镇投资500万元以上的规模冶炼、化工企业总数达到19家,完成工业总产值65899万元、增加值33419万元,实现工业利润3535万元,为该镇经济跻身于衡阳市前三强和湖南省前50强做出了突出贡献。

(二)常宁在促进水口山公司发展中付出了沉重代价。

水口山公司的发展与常宁息息相关,我市在花大力气促进水口山公司快速发展的同时,也付出了沉重的代价。一是资源上的代价。该公司在常宁开采以铅锌为主的矿产资源已有110多

年的历史,而连年来的大规模开采,造成我市铅锌矿资源日趋枯竭。自然资源是现代工业链的初始环节,加之资源的不可再生性,日益锐减的自然资源将严重制约我市经济社会的长远发展。二是环境上的代价。由于水口山公司环保历史欠帐多,造成水松地区环境污染问题十分突出。该公司每年废水、废气、固体废物的排放量占全市“三废”排放的90%以上,其中以重金属为主的水污染和以二氧化硫为主的大气污染十分严重,以XX年为例,该公司外排铅、砷、镉等重金属分别达到42.5吨、25.4吨、20.3吨,这些重金属的排放对当地人居环境带来极大的影响,外排的冶炼废气中二氧化硫的污染相当严重,XX年该公司外排二氧化硫4.2万吨,直接影响人数约10万人,危害农作物面积2.7万亩,常宁人民特别是松柏人民的身心健康为此作出了巨大的牺牲。环境污染的问题,曾经有新浪网、中华网、《公益时报》等新闻媒体报道。三是其他方面的代价相对上述两个代价的不可再生性和不可逆转性,第三个代价是我们愿意付出的。这些主要是用地划拨、改善基础设施、整顿矿业秩序和支持企业改制方面的代价。用地方面,我们千方百计保证该公司工业项目用地,对工业技改用地,政府采取无偿划拨的方式供给。如水口山铅烟气治理工程是国家投资达4.5亿元的自主研制的重点项目,为了支持这一项目尽快破土动工投产,我们积极为其征地362.26亩,全免了2500万元的土地出让金,只象征性地收取了应上缴省、衡阳市国土资源部门的必缴费用,每平方米不到10元,并为其办理一切证照手续,为其协调解决一切矛盾纠纷,使该项目于XX年6月顺利破土动工,并于XX年7月正式投产。此外,还有水口山金铜综合回收技改项目占地120.68亩,目前我们正在为其跑省国土资源部门,争得了用地许可。对生产生活用地,采取费用从低、手续从速的原则给予最大的倾斜政策支持。如水口山公司的湘洲小区用地,总面积81020平方米,按政策规定的地价标准140元/m2要收取土地出让金11347584元,我们努力为其争取,只交了5299528元,节省费用6048056元,实际每平方米65.35元。改善基础设施方面,为降低该公司的运输和营销成本,我们尽最大努力争取将京珠高速复线原规划从柏坊镇过境改道到松柏镇过境,并在距水口山总部2公里处设置互通。省道214线改造工程主要过境衡南县,我市从促进水口山地区发展的角度出发,由市本级财政出资200万元支持214线改造。此外,还有正在动议阶段的怀永郴铁路,我们一得知信息后,就马上积极争取,力争过境常宁并尽可能靠近水松地区。整顿矿业秩序方面,我市一直致力于打击和整顿水松地区的非法冶炼企业。去年,我市下文对华兴冶化实业公司等12家企业实施停产,对湘江化工厂等22家企业实施停产整顿,对水口山有色金属集团有限公司周边3家企业实施关闭拆除。支持企业改制方面,主动做好该公司社会职能剥离工作,减轻企业办社会的压力,促使企业轻装上阵,全心全意谋发展,目前已接管水口山子弟学校、高级中学、公安分局、柏坊铜矿留守处、水口山铅锌矿留守处等5个单位,职工医院接管工作正在进行中,移交总人数达3871人,我市财政每年需负担各项经费6020万元,其中在职人员工资福利(不含地方津贴)1591万元,离退休(养老金)898万元,医疗保险348万元,工伤保险17万元,公用经费2502万元,基础设施投入580万元,其他费用84万元。

三、对水口山有色金属集团有限公司发展的构想和建议

为加快水口山公司的发展步伐,我市将竭诚支持水口山公司做大做强,在以下几个方面予以大力支持。在资产上市方面大力扶持。加快企业改制步伐是企业生存和发展的有效途径。为此,我们将竭尽全力扶持水口山公司改制,走集约化、市场化发展道路。按照优良资产先上市的思路,我们将全力支持水口山公司把康家湾金矿剥离改制,先行上市,凡是我们能够解决的矛盾,全部解决到位。在技术改造方面大力扶持。加快技术改造是企业做大做强的关键环节。对水口山高税率、高科技、高附加值的技改项目,我市将由财政按上年“两税”地方留成部分增量安排工业发展基金,与我市属工业企业同等对待。同时,有重点地实施以增强企业自主开发能力为目标的研究开发战略,鼓励公司推进品牌经营,加大新产品的开发力度,抢占一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高新技术制高点,提高企业核心竞争力。在优化环境方面大力

扶持。用地方面,在水口山经济开发区或宜阳工业园区优先安排水口山工业项目入驻园区,优先安排用地计划指标,由财政贴补土地价款,无偿划拨土地,予以优先保障水口山公司发展需要。工农矛盾协调方面,组建强有力的专门班子,依法依规处理农赔事件,积极主动化解工农矛盾,确保企业宽松和谐发展。在检查、收费方面,实行严格的挂牌保护制度,没有得到本市党政主要负责人的批准,任何单位及个人都不得以任何名义到企业收费、检查。同时,严格按照常政发

篇二:集约化发展情况汇报
关于我县民营经济发展情况的汇报

关于我县民营经济发展情况的汇报

近年来,我县紧紧围绕“工业兴县、民营富县”的发展战略,把发展民营经济作为县域经济发展的重要取向,以项目建设为着力点,大力开展招商引资,不断优化发展环境,加快工业园区建设步伐,民营经济总量不断增加,规模日益扩大,已成为县域经济发展中最具活力的经济增长点。具体表现在:

一是总量与规模倍数增长。截止2012年3月底止,全县个体工商户累计达到18098户,累计注册资本金35057万元;私营企业累计1307户,累计注册资本136389〃2万元;民营经济投资额完成179727〃29万元,民营企业投资占全县投资比重达到76%。2011年,全县新增市场主体5572户,其中,内资企业185户,私营企业241户,农民专业合作社76户,个体工商户5067户,外资企业3户,新增注册资本(金)超过1000万元的规模企业49户,2011年全县平均每天有15户企企业或商户注册,每天新增注册资金500万,民营经济已成为推动我县经济发展的强大引擎。

二是发展领域不断拓宽。民营经济刚起步时,基本集中在适合个体企业进入的纺织、服装、工艺品、建材等行业。随着民营经济的快速发展,现已进入资本、技术、人才较密集的电气机械及器材制造业、化学原料及化学制品制造业、通用设备制造业等行业。全县经认定的省市、级以上高新技术企业15家,还有30多家信息传输计算机服务和软件业民营企业。

三是产业聚群效应持续放大。去年以来,县委、县政府抢抓大别山革命老区经济社会发展试验区建设机遇,着力打造承载新型产业落户的大平台,利用武麻高速贯通后,县南紧邻武汉城际铁路、阳逻深港码头、天河机场的区位优势,在县南部武麻高速红安连接线附近规划了18平方公里的新型产业园和融园家具产业园,一年来,县内外到新型产业园签约落户项目达到82家,已开工26家,投产3家。预计企业达产后可提供100亿元产能,10亿元税收、2万个就业岗位.

四是社会贡献日益显著。民营企业在就业安臵、繁荣市场、新农村建设、村企联建、社会公益事业、捐资源助学、感恩行动等方面都做出了积极的贡献。2011年,我县非公企业新增从业人员达7856人,成为解决大学生就业、下岗职工安臵及农民工等扩大就业的主渠道。据不完全统计,近两年来,我县民营人士参与农村改水改厕、修桥铺路以及历次冰雪地震泥石流等自然灾害捐款捐物达186余万元。

我县民营经济发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主要表现在:

(一)整体水平“一弱三低”。

民营企业特别是本土的民营企业企业,它们技术缺乏、投资不大,整体经营粗放,自主创新能力差,发展后劲不足,抵御市场风险能力较弱,处于高耗能低效状态,存在基础弱、低起点、低科技含量、低附加值的“一弱三低”状态。

(二)资金紧张情况突出。

其原因一是银行的审贷制度、贷款机制和金融产品还不完全适应中、小、微民营企业的的要求,二是信用担保中介服务体系不健全,担保机构少,担保成本高,三是民间资本融资风险大,四是多数民营企业管理方式粗放,财务管理、经营管理不够规范,难以达到银行放贷标准。

(三)企业招工难题较大。

近年来,随着民营企业不断增多,用工量与用工缺口都与日俱增。据统计,2011年,我县各行业工作岗位缺口在7000至15000左右。据我县饮食行业服务协会统计的数据,去年全县餐厅服务员,传菜生等一线员工缺口达到6%左右。其它企业也面临着同样的问题。我们认为就业观念发生变化、劳动者就业预期上升、用工方式陈旧、企业缺乏吸引力、信息机制不完善等是招工难的主要原因。

(三)政府服务体系有待健全。

“软”环境不尽如人意,社会化服务体系不健全,缺乏人才流动、技术交流、产权交易等平台;本土民营企业国民待遇没有完全落实,与其它企业处在不平等的竞争位臵,政策环境有待优化;政府职能需要进一步转变,政务环境有待改善,涉及非公有制经济部门职能作用发挥不充分,全社会支持帮助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的力量还没有实现有效整合,存在着职能交叉、管理多头、服务缺位等问题。

(四)管理素质有待提高。

一些民营企业管理人员及员工素质偏低,少数业主过去靠胆量和机遇发家致富,企业发展到一定规模后,企业主自身的知识结构、管理水平跟不上,仍然沿用传统的家族管理模式,没有建立规范的公司治理结构,难以驾驭复杂的市场形势。其次是企业品牌运作意识不强,创新能力不足,动力不足不想创新,怕担风险不敢创新,能力有限不会创新,企业难以做大做强。 对策措施

1、解放思想,政策发力

最主要的就是要按照“三个有利于”和生产力发展的客观要求,对民营经济的发展实行“只设路标,不设障碍”政策,做到思想上“放胆”,机制上“放活”,政策上“放宽”,为此: 首先要认真贯彻落实国家、省各项扶持政策,加快完善和继续出台各项配套政策措施和实施细则,在用足用活国家政策的基础上,结合我县实际,将发展民营经济同国企改革、扩大就业及科教兴县等重大现实问题结合起来,制定出切实可行的民营经济发展政策和具体实施细则,加大宣传力度,建立与民营企业的政策直通车,增强政策的透明度。

二是要加强政府的宏观指导,既重发展、又重规划,将民营经济列入国民经济的宏观规划和管理,理顺管理体制,避免职能不清带来的缺位、失位和错位,促进民营经济的健康、有序发展。

同时健全民营经济统计监测制度,及时掌握民营经济的发展动态,将民营经济监测纳入全县的宏观调控体系。

三是努力缓解民营经济发展中的要素制约,重点做好挖潜节地和金融解困,在金融机构积极探索银企合作的有效形式的同时,将政府设立的财政性引导资金向民营经济开放;加快担保体系建设,鼓励社会各方面的力量设立担保机构,鼓励和规范民营企业间的互助担保;发挥风险投资公司的作用,引导非金融机构、企业集团、科研院所和其它社会资本来我县组建投资机构;通过股份制改造、资产重组等多种方式支持民营企业直接融资。 四是为企业创造和谐的社会劳动关系氛围,着力营造公平的竞争环境,保护民营企业的合法权益,努力减轻民营企业负担。

2、抓住机遇,借力发展。

省委提出的大别山经济开发实验区建设政策是我县加快民营经济发展的一次历史机遇,我们将加紧向以上政策靠拢,一是借助优势特色农产品,大力发展农产品加工企业,实现农业产业化经营;二是借助实验区资金、土地等政策优势,培育一批骨干工业企业,壮大工业整体规模;三是借助产业园区发展优惠政策,积极鼓励民营企业向工业聚集区集中,享受政策优惠,发挥集聚效应;四是利用政策优势,加快重点民营企业的战略重组,促进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五是积极开展项目推介和银企合作,改善企业的融资环境。

3、科技创新,力促转型

篇三:集约化发展情况汇报
2016县经济社会发展情况汇报

全县经济社会发展情况汇报

首先,我代表县委、县政府对书记到我县检查指导工作表示由衷的欢迎!在市委的正确领导和有力指导下,经过全县上下的艰苦努力,经济社会发展呈现出了新的活力。全县生产总值、社会固定资产投资、财政一般预算收入分别增长9.1%(达4.36亿元)、28.2%(达1.88亿元)和12.6%(达1545万元)。全力推进重点项目建设,大果沙棘标准化园区管护面积达到6000亩,租赁了九三荣军农场沙棘基地和加工车间,加工产值突破500万元;二门山水库并网发电、联凯大豆建成达产,结束了我县没有水电站和年加工产值超亿元工业企业的历史,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33%(达1200万元),为近五年来的最高增幅;胜山要塞景区顺利开园。全力推进对外开放和向上争取,招商引资到位资金首次突破亿元大关(达1.2亿元),进出口总额连续两年实现翻番(达1.6亿美元)。全县总财力达到3.2亿元,创历史新高;成功获批为省级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工业园区也被命名为省级中小企业加工园区。全力抓好城乡基础设施建建设,全部自筹投入3650万元、历时十年城区的道路改造工程圆满结束。孙正线通乡公路(我县最后一条通乡砂石路)硬化、县医院综合楼、县体育馆开工建设,城市人民广场、县一小教学楼、民族中学宿舍楼、农村敬老院和新建、改建的28个村级组织活动场所相继投入使用。全年内没有发生重大安全事故和森林火灾。

为了继续保持良好的发展态势,切实加快经济社会的发展,按照市四届五次全会的总体部署,结合实际,我县确定了“以招商引资和项目建设为切入点和突破口,强力推进沙棘立县、牧业强县、工业富县战略,做大工业经济,做强农林经济,做新外经贸和旅游经济,加快发展社会事业,努力实现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的发展思路。全年力争地方生产总值增长15%,达到4.8亿元;固定资产投资增长20%,达到2.3亿元;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增长20%,达到1850万元。

今年1-3月份,我县咬定目标不放松,紧盯进度,狠抓落实,经济发展实现了“首季开门红”,全县生产总值实现6599万元,同比增长18.6%;财政一般预算收入实现529万元,同比增长24%;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实现1112万元,同比增长200%。

下面,我就此次检查所涉及的重点工作开展情况做以简要汇报,敬请批评指正。

一、备春耕生产和农业工作情况

今年,我县农业发展面临的困难和压力依然很大。一方面,大豆价格的大幅上涨,增加了农民的收入,同时也导致“重豆轻经济作物”的思想明显抬头,为推进农业经济结构调整和发展特色种植、养殖带来了一定的阻力。另一方面,农业生产资料价格大幅上涨,生产投入和成本明显增加,仅生产资料一项支出,全县农民要较去年多支出3600万元,春耕生产的资金压力增大,农民增收困难。第三,我县农业总体上抵御自然灾害能力还很差,还属于“靠天吃饭”,今年春季干旱已成定局,必须提前落实好抗灾夺丰收的各项措施。针对今年农业的发展形势,我县农业工作总的想法“创新抓农林业,集中力量抓破题”,重点在备耕生产、农村经济结构调整、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和农村配套改革上实现新突破。

(一)抓好备春耕生产工作。坚持早安排、早动手,加强了春耕生产准备工作。一是积极筹措生产资金和物资。今年,春耕生产预计需要资金1.9亿元,化肥1.6万吨、种子1.5万吨、柴油1.9万吨。目前,已筹措春耕资金1.9亿元(其中:贷款1亿元,农民自筹4800万元,发放各种补贴4000万元,县乡村党员干部帮助筹措200万元)。种子、化肥均己备齐,柴油调配计划己经安排妥当,各种物资正在陆续下摆,今年的备春耕生产资金、物资比较充足。二是大力推进农业标准化生产。实施了标准化秋翻整地,兑现了财政补贴政策,完成秋整地面积达到42.8万亩,占播种面积的42%。实施了农机具标准化检修,已经完成机具检修14000台(套),检修率达90%以上,4月5日前检修工作可全部结束。实施了标准化科技培训,举办各类培训班172班次,培训乡村干部700人(次)、农民1.3万人(次)。三是妥善安排贫困户和重灾户的备春耕生产。组织县、乡、村党员干部采取“一包一”、“一帮一”结对子等措施,确保让贫困户种上地、种好地。截止目前,已经为近320户贫困户解决生产资金200万元、籽种5万斤。同时,对多年种地入不抵出的困难户,积极引导把土地向农机合作社和种地大户流转,开展劳务输出,增加收入。四是进一步完善了防灾减灾措施。提前制定完善了抗春旱、防霜冻、防病虫害等应急预案;安排落实资金150万元,计划新打抗旱井350眼,新添抗旱设备400台(套),全县抗旱控制面积将达22万亩。积极做好了人工增雨的准备工作,检修增雨设备4套,准备增雨火箭弹150发、增雨炮弹1000余发。同时,研究落实补助政策,积极引导和调动农民群众开展抗灾自救。

(二)加快推进农业结构调整。一是大力发展绿色、特色种植。,全县绿色、特色作物种植面积18万亩。今年,我县调整种植业结构突出“五增一稳”,即增加小麦、马铃薯、玉米、亚麻、北药的种植面积,稳定大豆的种植面积,力争小麦达到11万亩、马铃薯达到8万亩、玉米达到2万亩、亚麻达到3万亩、北药达到5000亩,大豆稳定在60万亩,绿色、特色作物种植面积占到总播种面积的1/3以上。二是切实做大林产经济。当前,林产经济“大资源、小产业”的问题很突出。在抓好大果沙棘产业发展的同时,我县将严格兑现鼓励林产经济发展的相关政策,加快发展人参五味子、花楸果等北药种植、浆果栽植等林产项目,完成300亩返魂草种植基地、300亩五味子栽培基地等基地建设,力争全县北药种植面积达到5000亩以上。充分利用林木、林下资源,积极推进木制品加工项目和山野菜采集加工项目的招商引联工作。围绕发展生态旅游、山泉水开发、休闲渡假等研究一批多种经营项目。今年,力争林业产值实现5000万元,占农业比重的20%。三是切实做强畜牧经济。,全县大鹅、牛、羊的饲养量分别达到20.8万只、3.6万头和15.9万只,獭兔存栏达到3万只。今年,我县将主攻以大鹅为主的特色养殖,加快发展牛、羊等常规养殖,积极推进规模养殖和专业养殖,重点建设5个万只鹅、10个千头牛和20个千只羊养殖小区,力争大鹅、牛、山绵羊和獭兔的饲养量分别达到50万只、4.1万头、19万只和30万只。畜牧业增加值达到2900万元,同比增长15%。四是切实加快发展“打工经济”。重点突出加强农民工的技能培训,提高外出务工人员素质;分二期投资1336万元,异地新建占地4万平方米的中等职业技术学校,彻底解决农民工培训无场所的问题。加快农村劳务信息网络建设,县劳转办等职能部门多渠道与用工单位开展对接,辟建稳定的劳务用工基地。加强维权工作,切实维护好农民工的合法权益,消除农民工的顾虑。今年,力争转移农村劳动力8000人、实现劳务收入2500万元。

【集约化发展情况汇报】

(三)抓好现代农业发展和农业基础设施建设。一是扩大土地规模化、集约化经营。今年,我县把集中连片种植、实施标准化作业作为发展现代农业的突破口,依托农机合作社,引导外出打工和耕地较少农户流转土地;采取定价承包、产量保底、代耕代种、利分红的方式,吸纳农户将耕地交由农机合社统一经营。今天上午,我们看的沿江乡大桦林子村1个农机合作社签订协议的连片种植面积就达到400公顷,并可以达到统一种子、统一整地、统一播种的要求。今年,我县将建设3个百垧以上的土地规模经营示范区,土地集中连片种植面积将达到3.2万亩,同比增长倍。二是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今年以来,组织相关部门先后多次到国家和省有关部门开展争取和对接项目,计划投资1200万元,完成逊别拉河、腰屯涝区、茅兰涝区等地综合治理工程,启动黑土区治理工程和沿江农业综合开发水土保持项目。在己有8个农机合作社的基础上,新组建8个农机合作社,届时可覆盖全县60万亩耕地的作业。今年,我县将继续实施秋深松整地奖励政策,力争全县秋深松整地面积达到50万亩。加强通乡通村公路建设,投资5000万元,完成孙正线、腰群线通乡路和84.4公里的通村路建设,实现水泥路乡乡通。三是加快建设高标准的农业科技示范园区。采取政府投入一块、项目支持一块的方式,建立13个总面积6500亩的农业科技示范园区,开展农林作物新品种的试验、先进实用技术的示范,发挥做给农民看、让农民学者干的作用。并结合我县实际,搞一些解决大豆重迎茬、农药残留等问题的科研。

(四)研究推进农村相关配套改革。一是研究推进县直涉农部门和各乡镇及服务站所改革。强化服务职能,实施服务绩效考核的办法,以农民的满意程度,定经费、定工资和定编制,切实打破“大锅饭。二是研究推进林业内部和管理体制改革。完善林业内部责任机制,组建股份制经营公司,实行企业化管理,激活林业发展的动力;按照国家和省里的林权改革政策,积极研究发包林下使用权、集体林经营权发包等方式,发挥森林的效益。三是研究推进农村投入机制的改革。重点做好财政项目资金、扶贫开发资金和帮建资金的协调整合,捆绑投入,集中力量办大事,保证项目建设一个、成功一个、群众受益一个;采取储蓄支持等措施,引导金融机构扩大资金投放领域,向县里重点产业投放,解决金融机构单一投放种植业风险过大的问题,增强重点产业发展的动力。四是创新小城镇建设和农村茅草房改造的推进机制。采取对乡镇适当放权,小城镇建设资金支持捆绑使用、重点倾斜等措施,重点推进辰清、沿江乡的小城镇建设;实施建材补贴、宅基地审批优先支持政策,加快推进农村茅草房和危房改造,建设中心村镇。

二、春防工作情况

今年我县的春防形势不容,面临的任务和压力仍然不小。一方面,随着大豆、山野菜价格的上涨,农民私自烧荒开荒、拱地头子的现象必然有所发生,入山采集人员增多,势必会增大管防的难度,增加不确定因素;另一方面,长期积累的农林矛盾没有得到根本解决,极易引发非正常的火警火情。第三,虽然近期下了几场雪,减轻了森防的压力,但是影响的时间不会太长,春旱已成定局,后期森防形势非常严峻。更为严重的是,这次降雪过程,可能导致一些干部产生麻痹、松懈的思想,对防火工作非常不利。今年又是奥运年和改革开放三十周年,省、市对今年春防工作要求很高。为此,我们要实现“尽量不着火,确保不着大火”的既定工作目标,压力和困难不小,我们必须采取强有力的措施,严管严防,落实责任,确保春防不出现大的问题。

(一)及时召开会议安排部署,落实落靠责任。进入月份以来,我县先后召开县委常委会和春防工作会,对春季森防工作进行全面安排和部署。并针对解决春防工作的薄弱环节,召开了乡镇、林场、村屯干部群众参加的春防座谈会,查找隐患和薄弱环节,完善整改的办法和措施,特别是针对抓好春防责任落实,实行了三级包保责任制,完善县四大班子成员包乡、县直部门包村、乡村干部包户制度,采取了包山与包人相结合的包保措施,对山头、草塘、地营子、放牧点划片分管,责任到场、到村、到人。加大了责任追究力度,把森林防火工作纳入乡镇党政领导、林业局局长、林场场长年度目标管理责任状,实行一票否决。

(二)突出重点人、重点部位、重点环节,切实抓好火源管理。切实加强了重点人管理,采取党员干部包村民、老师包学生、雇主包雇工等措施办法,落实了对特殊人群、入山采集人员和入山作业人员等重点人群的管理办法;全县设立临时、固定森林防火检查站47个,各乡镇、林场组织与全县216个作业点、地营子、放牧点,重新签订了防火合同,收取了防火抵押金,特别是对林区腹地的地营子、放牧点落实专人重点看护。切实加强了重点部位管理,突出了乡与乡的交错区、县与县的交错区、乡与场交错区、深山林区等重点部位的管理,完善了与周边农场、乡与乡的联防联扑责任制;加大“四清”工作力度,对重点火险区域实行拉网式排查,对闲、散、杂人员及不符合防火要求的作业点、地营子坚决清除出山;在林农交错区、林牧交错区落实了托管责任制,今年全县托管面积达到了10万公顷。切实加强了重点环节和重点时段管理,对点烧防火线、烧荒、烧秸稞等野外防火重点环节,采取了教育引导与打击处罚相结合的办法,利用广播电视、入户宣传等方式积极开展了正反两方面的教育活动,发挥警示教育作用。同时,要求公安机关、林业等部门严历查处私点乱烧用火行为。针对清明祭扫、“五一”长假、山野菜采集高峰期等重点时段,我们将采取县乡村干部蹲坑守护、设卡检查、入山登记、逐人鉴订保证书的形式,加强对入山人员的管理。

(三)全力以赴做好扑救准备工作,努力做到打早、打小、打了。加强了扑火队伍建设,我县现有森警部队1支140人,地方专业扑火队1支100人,林场半专业扑火队13支195人,县直机关和乡镇应急快速扑火队12支365人,并在每个村屯成立了基干扑火队。加强了后勤建设,全县配备灭火机135台、对讲机75部、台式机48部、防火车辆36台,设了望塔12座,现均处于工作状态,了望塔已经上人工作。切实加强了林火预测、预报建设,落实了火情火警报告制度,切实做早准备,早发现,早报告。坚持做到靠前布防,加强了向阳前指和重点火险区域的部署,人员集结和设备准备己全部完成,现已经驻防到位。建立了扑火协作机制,一旦发生火情火警,由县森防指统一调配周边全部扑火队,切实做到打早、打小、打了。严明了扑火纪律,县委明确要求扑火必须做到快速反应,重拳出击,坚持“小火按照大火打、扑火力量投放就多不就少”的原则,扑灭火情必须做到“小火不超1小时、大火坚决不能过夜”。

【集约化发展情况汇报】

三、重点项目建设情况

年初以来,我县坚持把招商引资作为项目建设的重要手段,大力推进资金、项目引进和建设工作。一方面,领导带头,实行全民招商。县四大班子领导充分利用学习、考察、会议等一切机会,有意识地加强与大公司、大企业联系,推介我县的资源优势和优惠政策。同时,实行了招商引资和项目建设重奖激励政策,充分调动全县上下招商引资上项目的积极性、主动性;另一方面,主动出击,积极组团招商。利用春节后、春防前的有利时段,由县委、县政府主要领导带队,成立招商小分队,有针对性、有目的性地开展对沙棘开发、石材开发、农副产品加工等重点发展项目的招商活动。第三,利用媒介,切实做好以商招商。积极发挥本地企业和外来企业的媒介作用,加强与外界的联系,并通过现有企业的示范作用吸纳更多的企业到我县投资。今年,我县己签订达成合作协议16项,协议金额3.7亿元,现己到位资金1370万元,同比增长37%。下步,我们将重点抓好两方面工作:

(一)抓好已看准的成型项目的推进工作。在抓好己建成项目的开工、稳产工作的同时,对已看准的成型项目我们将下大力气加快推进。一是大果沙棘开发项目。今年,将重点抓好栽植基地、新产品研发、产品对外出口和沙棘加工园区建设。依托四川德农有限公司做大基地,四川德农有限公司计划在我县投资8000万元,建设10万亩沙棘基地,借助四川德农到落户我县的机遇,今年重点完成1万亩高标准沙棘园区和350万株种苗繁育基地建设。依托西北农林科技大学、俄罗斯巴尔诺尔浆果研究所和三精药业,研究开发沙棘酒、沙棘醋、沙棘药品等沙棘新产品。目前,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正在对我县大果沙棘进行理化性指标检验,三精药业对研发和引进俄罗斯沙棘药品的积极性很高。依托中国化工装备总公司开展沙棘果出口项目,今年完成对德出口沙棘果200吨,力争实现沙棘原汁出口,打开国际市场。另外,我县计划利用3年时间,完成综合加工能力为5万吨的大果沙棘加工园区建设,该园区总投资1.6亿元,占地面积90亩。建成后,将内设专家科研楼、冷冻厂、沙棘饮品厂、沙棘酒厂、沙棘醋厂、沙棘茶厂和沙棘展销部等科研机构和企业,主要生产沙棘饮料、原汁、果酒、果醋、籽油、黄酮、果粉、茶叶等产品。二是大豆深加工项目。重点抓好联凯大豆加工二期工程建设和宏大制油扩建工程。联凯大豆建成投产以来,已加工大豆4.5万吨,实现销售收入1.6亿元。我们将在支持联凯大豆最大负荷生产的基础上,投资4000万元,上马大豆色拉油、植物奶油加工生产线。宏大制油是我县本地发展的榨油加工企业,现年加工能力为1万吨。今年将完成日加工150吨大豆的生产线建设,建成后,年可加工大豆4万吨,实现销售收入3亿元,并可提供100个就业岗位。三是畜产品加工项目。我县现有的畜产品加工龙头企业-茂田牧业,现年可屠宰加工牛5千头、羊5万只、大鹅10万只,加工梳理羽绒300吨,实现加工产值1000万元。今年,我们将坚持企业自筹和政府扶持相结合,完成年加工50万只大鹅的生产线建设。该项目建成后,年可增加销售收入1000万元、利税100万元。四是热电联产项目。该项目审批手续己基本完成,正在与黑河市弘发房地产开发公司商洽建设合同的具体事宜,预计今年4月份开工,10月份实现供热。该项目建成后,城区供热面积可达到70万平方米,年发电可达5200万度,可实现销售收入4000万元、税金700万元,并可解决城区冬季空气污染的问题,提供就业岗位200个。五是钼矿开发项目。该项已累计投资1300万元,完成了预查、普查和详查工作,初步查出3条矿脉,正阳、平顶两处钼品味较高,储量约3800-4000吨;今年,将完成探矿权向采矿权的转移等前期工作,做好的开采各项准备工作。(

(二)抓好新项目招商引资和争取工作。立足我县的资源和区位优势,深入研究挖掘和积极争取上马一批发展前景好的新项目、大项目。一是石油和油页岩开发项目。大庆石油有限公司对-嘉荫地区的石油勘探中发现了我县油页岩前景较好。目前,我县己经与大庆石油有限公司进行了多次沟通联系,加大石油和油页岩勘探争取工作力度,力争今年实施钻探。二是亚麻纺纱项目。该项目己与吉林省万亿达亚麻纺织厂达成建厂协议,计划分二期投资8000万元,建设10000锭的纺纱厂和100万米的织布厂。今年6月计划开展一期工程建设,预计投资5000万元,建设5000锭的纺纱厂。整个工程全部建成后,年可实现工业增加值万元、税金600万元,并可安排就业1000人。我们将进一步做好接洽和建设前期准备工作。三是小麦深加工项目。绥化客商计划投资万元,建设日处理300吨小麦的面粉加工厂。该企业近期将到我县实地考察,我们将做好跟踪服务工作,争取早日投产达效。四是石材开发项目。抚远金海集团计划投资万元,兼并我县原鑫磊石材,扩大加工规模。扩产后,年可实现工业增加值万元、利税200万元。近期,金海集团将到我县做具体考察工作,我们将做好对接和服务工作。

【集约化发展情况汇报】

篇四:集约化发展情况汇报
2016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情况报告

为推动全省农民专业合作社快速发展,实施好个私经济“扩量提质”助推发展工程,**市工商局组织开展了一系列扶持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活动,我市农民专业合作社快速发展,现将我市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分析报告汇报如下:

一、全市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基本情况

自2016年7月1日开展实施《农民专业合作社法》以来,我局充分发挥职能,认真做好农民专业合作社登记注册和发展服务工作,把促进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社健康发展作为支持新农村建设的切入点,解决“三农”问题的新举措,支持返乡农民工创业的新途径来抓,为推动全市农业产业化进程,增加农民收入起到积极作用。2016年6月,我市专业合作社累计2042户,成员总数15365人,其中农民成员14468人,出资额总计204878.59万元,与去年同期相比增长17.7%、11.3%、10.6%。与2016年相比增长8.7%,9.0%、7.8%。2016年全市新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社161户,带动农民致富达三万余人。

1、农民专业合作社在各产业中的分布情况。全市2042户农民专业合作社中种养植业方面有1531户,占总数的75.0%,农产品销售408户,占总数的20%。农产品购买285户占总数的14%,农民专业合作社中加工运输储藏112户,占总数的5.8%。农资购买和服务业392户,占总数19.5%。以上数据不难看出,我市的农民专业合作社依然以种养殖为主,随着市场的扩大,销售服务的农民合作社逐渐增多。

2、合作社注册资金情况。我市2016年6月合作社的注册资金达204878.59万元,2016全市注册资金190004.59万元。2016年全市注册资金145371.14万元。2016年注册资金102076.9万元, 2016年登记注册资金29229.56万元,2016年注册资金12023.9万元,可以看出,每年合作社资金都大幅度递增。部分合作社已经走出创建阶段,逐渐向发展阶段迈进。

3、合作社成员规模情况。

2016年入社成员为1248人(其中农民1155个、其他自然人77个、企业法人9个、事业法人 5 个、社团法人 2 个)。2016年成员累计4255个(其中农民4016个、其他自然人205个、企业法人23个、事业法人6 个、社团法人 5 个)。2016年成员累计10155个(其中农民9678个、其他自然人429个、企业法人31个、事业法人3 个、社团法人 14 个)。2016年成员累计累计12939个(其中农民12322个、其他自然人561个、企业法人38个、事业法人3 个、社团法人 14个)。2016年,全市农民专业合作社成员累计14092个(其中农民13202个、其他自然人828个、企业法人41个、事业法人5 个、社团法人16 个)。现全市农民专业合作社成员累计15365个(其中农民14468个、其他自然人828个、企业法人44个、事业法人7 个、社团法人18个)可以看出随着农民专业合作社日益发展,农民也看出专业合作社的发展前景,越来越多的农民投入到集约化、规模化、科学化的生产模式上,由“松散型”向“紧凑型”发展。今年成员总数达50-100人的达38个,100-500人的7个,几个突出的合作社已经达到使用省名的标准。但也不难看出,我市合作社的成员依然以农民、自然人为主,一些企业、事业单位、社团法人依然没把农业作为发展方向,投资重点依然没把目光转移到农业上来。

二、全市农民专业合作社持续发展面临的问题

我市农民专业合作社近几年的发展势头不错,但其在发展过程中也遇到了一些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点。

1、规模不一,发展不平衡

尽管近几年的农民专业合作社取得了较好的发展,促进了农民增收,但总体上还是处于发展阶段,存在着合作社规模偏小,发展不平衡的问题。目前,较多合作社注册

资本都在20万元左右,经济实力不强,有的甚至存在名义社员及家庭合作社。而真正上规模的,具有一定市场影响力和竞争力的合作社在总数中占的比例很低。在所有农民专业合作社中,销售收入超过百万元的只有几十家,各个合作社的发展未能形成链条,水平发展不平衡。

2、政府的扶持面不够大

《农民专业合作社法》2016年7月1日正式实施,由于没有相应的配套政策,使《农民专业合作社法》中的鼓励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社的政策措施难以落实。很多合作社实力较弱,自身的资金积累能力非常有限。而合作社大多由于缺少有效抵押物,又较难从银行获得贷款资金。其次在政策方面,很多优惠政策难以全面落实,限制了合作社的进一步发展。特别是在引导农民开展农产品的深加工方面,政府还没有把这些经营领域纳入到合作经济的范围,也就是说,如果农民在开展对农产品的深加工时,其经营管理在用电、用地、用人方面也没有优惠政策。另外,土地、电力等方面的使用限制也制约了农民专业合作社的壮大发展。

3、经营管理水平不高,缺乏专业人才

目前,合作社的参与者基本是农民,普遍水平不高。合作社的经营管理者也主要是由合作社内部人员担任,其文化知识、经营管量能力、技术水平等相对较低,难以适应规模化的经营管理工作。而日益加剧的市场竞争也使得合作社更加需要有专业的技术人员、经营人员和管理者加入进来。但是另一方面,合作社的自身条件也难以吸引到高素质的专业人才参与到合作社中来,因此人才问题也是其发展的一个重要制约因素。

4、内部运作不规范

不少农民专业合作社的章程的内容与执行均不规范,只写不做,流于形式;组织结构不健全,理事会、监督机制等形同虚设,缺乏民主管理和正常监督。内部管理制度不健全,缺乏完善的财务管理制度、资金积累制度和风险保障制度,财务、社务不够透明。

5、个别专业合作社成立的动机不纯。个别专业合作社村、大队为了搞新农村建设而设立的,有其名无其实,只是进行了工商注册,没有实质性的运行;部分合作社理事长对创办合作社抱有功利思想,目的是为个人谋利益;个别专业合作社成立后,只是个摆设,并没有真正经营和发展;也不排除为争取政府扶持资金而成立合作社的情况。

三、进一步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社的建议:

1、提高思想认识,注重自身建设与发展

全市目前有二千余家农民专业合作社,总的来说,具有一定的普及面,但组织化程度较高的农民专业合作社并不多见。更多的是规模小、分散经营、生产技术低、管理不规范的小规模农民专业合作社。而这种合作社生产出来的农产品的市场竞争力也是较弱的。为了应对激烈的市场竞争、加快农业产业化进程,就需要切实提高对农民专业合作社在发展农村经济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的认识,从而实现合作社的发展壮大,使农民实现集约化生产和规模化经营,增强抵御市场风险的能力。

2、加大扶持力度,提供政策和资金支持

农民专业合作社作为一种弱势产业和弱势群体的联合,对内不以盈利为目的,因而它的发展也就离不开政府的大力扶持。从目前的情况来看,政府对农民专业合作社的扶持力度仍然不够,今后还需加大扶持力度。一要加大财政资金扶持。政府应对合作社增强农业生产能力、兴办服务设施的项目给予支持,以增强合作社市场竞争能力和对社员服务的能力。二要加强信贷方面的支持。金融部门应对制度健全、经营业绩良好的农民专业合作社予以一定的信贷支持和利率优惠,帮助解决合作社资金不足的困境。三要实行政策优惠。可以对合作社在税收登记、土地使用、运输等方面实行倾斜政策。适当减免已登记成立的合作社的所得税、增值税,在土地使用方面优先安排等政策。另外,还可以对提供生产经营服务的免征营业税,对兴办加工、流通实体给予税收优惠等。

3、重视人才培养,增强发展潜力

由于农民专业合作社的发展水平参差不齐,特别是经营管理者文化基础、工作能力和管理能力等相对较弱,社员素质普遍较低,合作社很难跟上新时期现代农业和市场经济发展的要求。这就要求政府部门重视提高合作社人员素质,既要鼓励大中专毕业生、农技人员到合作社任职,更要加强合作社发起人、建设带头人的教育与培养,以提高合作社的发展潜力。要科学制定培训规划,按照分类指导、分级负责、注重实效、方法灵活的要求,建立业务培训制度,重点对农民专业合作社负责人、农业生产和运销大户进行经营业务培训,使他们熟悉合作理论和合作政策,提高正确指导和发展合作社的工作水平,减少经营决策的局面性与片面性,更好地引导广大农民参加并办好农民专业合作社。

4、完善制度建设,规范内部行为

制度建设是确保农民专业合作社持续、健康发展的前提和保障,所以在合作社的发展中更要加强和完善制度建设,并坚持内部规范化管理。一要健全民主管理制度。完善农民专业合作社的权力机构和日常管理机构。确立社员(代表)大会制度,通过民主选举产生社员代表、理事会和监事会。二要规范内部管理制度。农民专业合作社组织不同于公司和乡镇集体经济组织,有其自身的实际情况和运行特点。应当尽快建立和健全符合农民专业合作社要求的内部管理制度,包括财务管理制度、项目责任制度、奖励制度等,以保障其操作运行的规范化。三要健全利益分配制度。为了兼顾生产者与投资者双方的利益,可分配盈余应当实行按交易量(额)和按资分红相结合的方式分配,并以按照社员与合作社的交易量(额)比例为主。四要建立和健全社会监督与内部监督相结合的监督机制。政府有关部门应当监督合作社是否依法经营,同时农村经营管理部门要对其经营情况进监督检查。另外,还要充分发挥监事会和农民的监督作用,实行社务公开,监督合作社健康发展。

5、加强信息沟通,扩展销售渠道

拓宽了农产品销售渠道。政府、部门、农业龙头企业建立农民信箱,通过农民信箱,发布茶叶、苗木、畜禽和水产等农产品买卖信息。还可以通过农民信箱及时发布灾害天气、森林火警、防汛资讯、禽流感防控知识、农机安全等警示信息,为农民获得各类市场信息提供系统的服务。政府部门还应该通过网络为合作社免费发布农产品供求信息,引导和协助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订单农业。

6、发展农村专业合作社品牌战略

培育合作社文化,提高农产品质量,以市场需求为导向,通过实施品牌战略,组织和引导农民发展合作与联合,提升合作社发展水平,达到“一社一标”的目标。申请绿色产品、有机产品、QS等认证,提升产品质量水平。

篇五:集约化发展情况汇报
2016镇农业经营主体发展现状调研报告

1 镇农业经营主体发展现状调研报告

一、**镇农业经营主体发展现状

近几年来,在上级各部门的政策引导下,新型农业项目兴旺发展,成立农民合作社29家,其中种植业18家,畜牧业6家,服务业3家,合作社成员432个,带动农户1100多户。在类型上,以畜牧业发展为主的专业户数量较多,发展较早,共计36家。其中养猪28户,年出4700多头,蛋鸡场6座,存栏3.7万只,蛋鸭成员户76家,带动240多户养鸭,年出栏青年蛋鸭300万只,蛋鸭存栏5万多只。近年来种植业发生了结构性变化,以花卉、苗木为主园艺项目迅速发展,规模经营大户9个,总面积1910多亩,带动农户70多家,改变了种植结构。我镇积极响应县委、政府号召,大力发展茶叶生产,成立茶叶合作社4家,新增茶叶面积2400多亩;农机服务业与时俱进,近年来外出务工人员较多,土地利用率不高,农机合作社有了用武之地。通过多种形式流转,农民土地得到了充分利用,劳动强度大大降低,种植质量和产量得到大幅提升,劳动成本降低,农业新技术能充分应用,机械化应用程度较高。

二、土地规模经营现状

【集约化发展情况汇报】

我镇土地流转形式主要是出租。所出租的土地一是与农机合作社合作,种植粮食作物;二是茶叶生产;三是苗木花卉的种植。它们的共同特征是规模小、资金少、农民合作社成员少,流转土地规模小,合作社的作用不能显现,各自为战,没有合力,没有统一的销售网络。

三、发展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建议

对建立家庭农场、土地经营大户要出台政策,给予项目上的扶持,所经营的土地给予补贴,从政策上切实调动土地经营者的积极性,减轻负担,给予优惠贷款的政策、税收减免政策等,鼓励大户、实业家参与土地经营。根据我镇实际情况,建议以茶叶、苗木花卉生产为主要发展方向来提高土地利用率,提升土地综合生产能力,解决农业科技棚架,促进农村劳动力转移,提高农民收入等,切实让我们的土地通过流转、托管、代管实现集约化、规模化经营,在农村经济发展中发挥积极作用。

四、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在推动农业经济发展中的作用

1、随着社会的发展,社会分工多元化,农民挣钱途径更为广阔,单纯的土地收入已满足不了需要。土地零散、不能集约化生产,导致机械化程度低,劳动成本高,农业新技术推广难。

2、土地集约化,生产经营结构容易调整,生产管理、销售专业化,能达到农机、园艺完美结合。

3、解放了劳动力,从事效率更高的工作,农民收入增加,达到了省心、省力,改变了脸朝黄土背朝天的生活。1

篇六:集约化发展情况汇报
2016县文化产业发展调研报告

春风起舞踏歌行 【集约化发展情况汇报】

——周至县文化产业发展调研报告

执笔:张攀峰

文化产业现已成为当下最具人气的“快乐产业”、最富潜力的“内容产业”、最有活力的“朝阳产业”,发展文化产业是转变发展方式、优化产业结构、提升城市竞争力的重要途径。我县历史悠久,文化积淀丰厚,旅游资源丰富,发展文化产业具有良好的基础和条件。本文围绕我县如何发挥文化资源优势、推进文化产业又好又快发展这一课题,对我县文化产业发展现状进行了调查研究,分析了发展特点和存在问题,提出了对策和建议。

一、江山留胜迹:条件与优势

文化产业能产生多重效应,启迪人的心智,提高人的素质,丰富群众文化生活,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当前文化产业已成为国民经济中新的增长点。我县文化资源种类多、品位高、潜力大,具有深厚的潜力,对其独有的历史事件、历史人物、地方产品,只要扎实求证、认真规划、努力实施,就可以开创一门学科,发展一个产业,富裕一方经济。

1、实力优势。曲江新区与周至县联袂建设西安楼观中国道文化展示区,截至目前已建成赵公明财神文化区、曲江农业博览园、道教文化区、延生观景区、化女泉景区。这些景区的相继开园,直接拉动了城乡居民的文化消费需求,为周至文化产业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物质基础。

2、资源优势。周至历史悠久,人文积淀深厚,历史遗存众多,人文荟萃,名家辈出。这里是世界人文经典《道德经》的诞生地,老子讲经的地方;这里是华夏正财神赵公明的故乡;这里还是仓颉苍峪造字台,中华汉字的故乡;这里更是千古名刹仙游寺所在地,《长恨歌》的诞生地,董永、七仙女浪漫传说的诞生地……同时,周至又是全国生态县,山清水秀、民俗独特,丰富的人文资源和旅游资源为文化产业的发展提供了丰厚的资源条件。

3、品牌优势。周至的民间文化源远流长,秦腔、古乐、道情、山歌、剪纸、石雕、花灯、牛斗虎、古法造纸、豆村大蜡、渭旗锣鼓等众多民间技艺,历史悠久、艺术精湛。这些传统文化品牌,是新的历史条件下发展文化产业的良好基础。

4、市场优势。周至人市场意识强,市场机制灵活,其优势已经在发展商品经济中得到培育和体现。如能将它应用于发展文化产业,定能抢占文化产业发展的先机,有力助推文化产业的发展。

二、产业入画图:做法与成绩

文化产业涵盖面广,主要包括媒体传播业、出版发行业、文化旅游业、娱乐演艺业、文化体育业、文博会展业、文化制造业、民间工艺业、文化信息服务业等多种业态。近年来,我县着力做深昨天文化(文化遗存),做实今天文化(各类演艺),做活明天文化(网络服务),文化产业得到较快发展,对经济发展的影响力和带动力逐年提升,在满足人民群众文化需求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以2016年为例,在文化产业“核心层”(包括新闻出版、发行和版权服务、广播电视电影服务、文化艺术服务等)、“外围层”(包括网络文化服务、文化休闲娱乐服务、其他文化服务等)和“相关层”(包括文化用品设备及相关文化产品的生产和销售)上做文章。

1、抓大项目建设,强支撑力。发展新兴文化业态,是培育文化产业新的增长点、促进文化繁荣发展的重要途径,需要在更高起点上进行文化表现形式、生产方式和体制机制的创新。按照县委县政府确定的市考指标和重点项目“路线图”、“时间表”及“任务书”,强力推进、重点突破,文化产业呈现出健康快速发展势头。据县统计局统计数据显示,2016年文化产业增加值完成3.19亿元,同比增长34.1%,超市考指标7.1%,文化产业增加值增速列全市13个区县首位。

我县始终把建设文化设施作为文化产业的突破口,重点抓好县、镇、村三级公共文化设施网络建设。据资料显示,总投资1744万元建成的县文体中心,现已投入使用;投资500万元,完成了周至剧院装饰改造一期工程,二期工程也即将启动;总投资2937万元、总建筑面积17000㎡的县电影院重建工程项目已顺利完成,其中五层楼的颖苑商城楼、11层的2号住宅楼、7层的3号住宅楼现已交付使用;县图书馆建起了200㎡的知识资源共享工程演播大厅;艺职校和中菲集团下属的西安音乐舞蹈学院联合办学,由中菲集团投资近400万元,在原校址新建了练功房、教室等基础设施;财政总投入408万元的17个镇综合文化站建成并已投入使用;总投资1128万元,实现了全县376个行政村农家书屋工程全覆盖;全县行政村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实现全覆盖,总投资1466万元建成全民健身路径、农民健身广场120余处;投资220万元,为全县110个行政村配送了锣鼓、服装、乐器等文化活动器材。农家书屋、文化广场、健身场地基本满足了我县群众自娱自乐,强体健身的需求。

2、抓龙头带动,强牵引力。以2016年为例,全年文化体育产业完成固定资产投资4394万元,占县考指标4210万元的104 %;争取政策性资金2396.43万元,占县考指标500 万元的479%;招商引资3120万元,占县考指标3000万元的104%。

非物质文化遗产工作得到了加强,民间艺术得到有效保护。在全县502个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中,集贤鼓乐进入国家级保护名录,豆村大腊、马召八家庄牛斗虎、楼观大玉木偶、周至皮影、渭旗锣鼓、周至道情、华夏财神、楼观台祭祀老子礼仪等11个非遗项目进入省级保护名录,哑柏刺绣、二曲礼仪、西里和尚杜柳翠、熨斗村曲子、厚畛子山歌、周至竹马、周至剪纸、青山索圣母庙、周林海雕塑、周至翠峰马家饦饦等10个非遗项目进入市级保护名录,新增县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46个。集贤镇被陕西省人民政府命名为陕西“古乐之乡”。各类群众文艺、体育社团组织不断发展壮大,目前已拥有近400个团体队伍且活动频繁,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文化市场经过不断整治,逐步规范有序。

文物保护和开发利用也发挥着特色作用。宗圣宫遗址、傥骆道遗址、赵瞻墓、财神庙、路德故居、王氏宗祠等6处文物保护单位晋升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先后完成了八云塔、玉皇楼、王氏宗祠的维修和二曲墓的修复,建成了佛坪厅故城遗址碑石保护长廊和周至历史陈列展室;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大秦寺塔被列入丝绸之路申报世界文化遗产保护点之一;楼观台、仙游寺、大秦寺被列入道文化展示区规划进行综合开发提升。

【集约化发展情况汇报】

3、抓品牌打造,强影响力。大力实施文化“走出去”战略,全力打造特色节庆文化产业品牌,先后举办了多种形式的群众文化体育活动。连续多年举办了春节文化活动、干部职工乒乓球赛、篮球赛、象棋擂台赛、书画展览、群众秦腔大赛、夏日文化广场活动,同时还成功举办了第四届“翰墨缘?渭水情”四市八县区弘扬老子文化书画联展、喜迎十八大周至县书法美术作品展、庆华“兰亭杯”周至县第三届书法篆刻临作展等大型书画展览。

文化下乡不断深入,每年都开展了夏日社区文化天天剧场及体育下乡活动。全年送戏下乡完成771场,占县考目标700场的110.14%;送书下乡3600余本,占县考目标3000本的120%;送电影下乡4532场,占县考目标4000场的113.3%。

三、短板“晴雨表”:瓶颈与问题

我县文化产业的“短板”集中表现在:优势发挥不够、体制有待优化、产业规模不大、基础设施滞后、文化人才匮乏等层面。归纳起来主要是:

1、结构不优。我县的文化资源还没有得到充分有效的整理挖掘和开发利用,缺乏叫得响的文化品牌,具有地域文化特色的文化生态尚未形成,现有的文化产品多处于粗放型经营,缺乏文化产品的宣传推广和后续配套机制。大多数文化产品缺乏创意和创新,缺少能够体现我县地域特色和人文风情的文化精品。缺乏大型会展中心,不能有效形成文化产品的生产、供给、消费循环,上下游各个环节尚未形成紧凑的产业链;文化产业发展的中间层,譬如行业协会、民间机构等还存在缺失和空白,在产业发展的信息交流、市场咨询等辅助性服务方面存在不足。同时,文化产业在宣传文化系统“热”、其他部门单位比较“冷”;还有的人认为文化产业是小打小闹,挣几个小钱养几个人,成不了大气候;文化旅游元素尚处在“白天看庙,晚上睡觉”阶段。

2、资金不多。文化产业发展,基本上都是采取借鸡生蛋、借船出海的模式,一旦资金链断裂,就会停滞不前。投资结构不够优化,特别是政策资金、社会资本和企业投入方面,在文化产业领域还没有形成完善的投资机制,政策倾斜、营销力度还远远不够。在为文化企业提供技术创新、信息咨询、市场开拓、人才培训等方面还没形成完整性、多层次、全方位的服务平台。

3、人才不足。一是高层次人才匮乏。近年来,虽然我县涌现了少量相对有影响的领军人物,但总体来看,各界领头人物和学术带头人普遍缺乏,特别是文化产业开发人才严重缺乏。二是新型复合人才缺失。由于历史原因,我县文化人才队伍中传统型人才比例较大,能够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和文化产业发展要求、熟悉现代企业运作的文化经营管理人才十分缺乏,总体上还处于探索、培育、发展的初级阶段,有些方面还刚刚起步,文化产业发展还很不充分。

四、唱响发展歌:对策及建议

体制创新是文化的活力源,载体创新是文化的大舞台,产业创新是文化的持续力。为此,如何加快发展我县文化产业?笔者认为必须唱好“五部曲”,以形成与我县经济社会发展相适应、具有周至历史文化内涵和鲜明时代特色的文化发展格局,努力达到文化体育资源优化配置、文化体育产业结构合理、文化产品绚丽多姿、体育竞技成绩喜人、文化体制机制富有活力、广大民众文化和身体素质普遍提高的目标。

1、在规划编制上下功夫。周至文化产业要壮大和发展,必须创新工作推进机制,强化产业整体规划,科学合理进行产业布局。一是统筹协调文化产业发展。加强组织领导,适时成立周至县文化产业发展领导小组,负责文化产业发展工作的总体协调,审定发展规划和制定政策措施,推进文化产业整合,组织文化精品工程的实施,推动县内外文化交流合作等。二是建立文化+旅游+统计+楼观新区等部门合作机制,统筹文化价值挖掘和旅游市场开发,加快推进大文化旅游发展。三是制定完善发展规划。将文化产业发展纳入全县经济社会发展总体规划,并将规划落实情况作为考核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指标,实现文化与经济、社会的协调发展。四是科学进行产业布局。在产业结构上,必须突出重点,立足周至发展基础,充分发挥比较优势,做强集贤古乐、秦腔演出、特色旅游、民俗表演等优势行业,打造独具地方特色的区域性现代文化中心和文化市场;在空间布局上,要围绕我县 “一城一园一区”建设,唱响生态立县和开放办县,逐步形成高端、高效、高辐射力和低碳环保的文化产业集群,推动文化产业持续快速健康发展。

2、在体制改革上出重拳。文化产品具有与一般产品不一样的意识形态属性和公益性。我县文化产业发展总体仍处于起步阶段,需要政府在政策上进行倾斜。因此,文化产业要成为支柱产业,既要有铺天盖地的中小企业(民营资本的演艺团体),又要有顶天立地的大企业(曲江入住在我县的企业)。一是建议政府可立足我县实际,设立文化产业发展专项资金,有重点、分阶段、针对性地予以扶持。适时成立“周至县文化产业促进会”,整合各方优势,引导社会组织自我管理、自我约束、自我发展,推动文化市场步入合理、规范、有序的发展轨道,从而形成文化产业发展的集聚效应。二是依托道文化展示区,启动文化产业基地建设,根据我县的实际情况,建议县政府采取“政府扶持引导、企业主体参与、市场化运作”的模式,有重点地扶持推进一批行业性产业基地,形成文化产业的规模效应,增强文化产业的市场竞争力。

3、在结构优化上做文章。积极发展大众娱乐业、体育健身业、文化旅游业、书画艺术业,重点做好特色文化的开发与利用。在楼观道文化景区建设的基础上,进一步深挖仙游佛文化和大秦景教文化,打造旅游演艺精品。建议借鉴我省华清池大型山水情景舞剧《长恨歌》、革命圣地延安大型实景战争体验剧《延安保卫战》的成功案例,以文化项目引资,打造文化旅游品牌。通过招商引资,扶持文企联姻组建演艺集团,适时在道文化展示区打造推出常态大型实景舞剧《问道楼观》,投资拍摄电视剧《华夏正财神——赵公明传奇》、微电影《白居易与仙游寺》等,整体推进文化演艺与旅游资源深度融合。坚持高端演艺和大众娱乐并重,支持演艺节目内容与形式创新, 发展多层次的演艺产品,弘扬具有周至品质、周至气派、周至风格的演艺品牌价值。同时还可利用优美的自然风光,分别设立音乐创作基地、书画写生基地、摄影采风基地、影视拍摄基地等,吸引文艺家扩大正能量、汇聚好声音、传播美画面,提升美誉度,实现更多仁人志士关注周至、投资周至的“双赢模式”。

与此同时,还可创新演出内容和演出形式, 挖掘与旅游线路紧密结合的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打造一批以地方戏曲、道情、山歌为主要演出形式的演艺精品,精密设计周至特色一日游的景点和游乐园场所,延伸游览厚畛子。开发红色旅游资源,以更好地发挥历史的教化作用。建议由县史志办牵头,文体广电局、教育局、马召镇等参与,利用市场化运作模式,在马召知行小学复原动态的历史场面,增加我县文化的品位、色彩和厚度,培育文化旅游消费新热点。此外,为适应旅游产业结构不断升级的发展趋势,还可充分利用我县深厚的中医、太极、功夫文化和丰富的山水、人文、花卉、美食资源,大力发展休闲度假游,着力培育现代都市人群需求旺盛的森林生态游、康体保健游、高端会务游、运动休闲游等新兴业态,拉长旅游产业链。

4、在项目带动上求突破。周至要实现文化产业新的跨越,必须实施项目带动战略,着力培育壮大骨干文化企业,加快推进文化产业规模化、集约化、专业化进程,加强市场管理和市场培育,优化文化消费环境,畅通文化产品流通、销售、传播渠道,积极构建合理的现代文化产业市场体系。根据我县文化资源分布的实际,整合各种文化资源,如历史悠久的“道文化”,厚重的“财神文化”等资源可进行整合,将文化资源与经济相融合,充分挖掘、收集整理和开发利用现有各类文化资源所蕴含的科学文化内涵,以价值为魂魄,以产业为载体,为文化产业发展注入新鲜元素。根据市场需求,开发不同规格和价位的“紫气东来——老子汉白玉旅游纪念品”或者其它衍生品;巩固和发扬我县秦腔优势,进一步加强管理,更新设备,稳定队伍,提高演技,释放活力;恢复周至电影院放映功能,弘扬“读书月”品牌;在周至博物馆、仙游寺博物馆、佛坪厅故城遗址博物馆的基础上,扩大馆藏容量,强化活动支撑,引导居民形成时尚、健康的文化消费习惯。

大力实施品牌战略,提高文化产品附加值,开发群众喜闻乐见的文化产品,降低文化消费门槛。在道文化展示区周围打造集古玩、藏品、奇石、根雕、字画、邮票、文房四宝、珠宝工艺、老旧书报、产权交易、民间工艺品等于一体的文化艺术品交易集散中心,与西安大唐西市相连接,形成辐射关中、影响西部的文化产品交易和物流中心,促进文化产品和生产要素合理流动。大力发展文化中介机构。大力发展文化策划咨询、演出、展览、艺术品销售拍卖、影视、演艺制作等方面的中介机构,引导文化营销服务朝集团化、网络化、品牌化方向发展。

5、在人才聚集上务实功。文化产业是一种科技文化含量高的智能产业,需要一支高素质的文化经营管理队伍。按照文体产业投资市场化、社会化的要求,不断完善服务功能,增加服务内容,扩大服务规模,提高服务档次,在文体产业向集约化方向发展的同时,促进文体广电事业与经济社会相协调。因此,必须坚持培养和聚集并举,实施文化人才战略和文化创新战略。一要把文化经营管理人才当作发展文化产业的中坚和骨干力量,制定文化人才资源开发培养和引进规划。二是实施名家工程,建立文化名人工作室,可采用聘用、访问讲学等形式,对文化名家提供创作生活便利,切实解决他们的后顾之忧。三是开展评选周至本土和外来周至的文化名人、名师名作活动,对评选出来的文化名人和名师名作进行重奖。四是开辟文化人才引进绿色通道,采用签约、聘用或项目承包等方式,为文化人才创业提供一切便利。大力实施人才引进工程,不求所有、但求所用。对象上,引进一批业界知名、实绩突出的文化产业领军人才,引进一批富有创意、勇于创业的文化创意拔尖人才,引进一批懂文化、会经营、善管理的复合型人才,引进一批设计创意、市场营销、投融资等方面的紧缺人才。

春风起舞踏歌行,精心弹奏“五部曲”,我县必将成为一个集自然之美、文明之风、历史之韵、文化之魂、现代之气于一体的生态周至、和谐周至、富裕周至。

本文来源:http://www.guakaob.com/lizhiwendang/50964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