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ww.guakaob.com--励志口号】
第六章 抽样调查 习题答案
一、 单项选择题
1、 C 2、 A 3、 D 4、 D 5、C
6、 D 7、 C 8、 A 9、 D 10、A
11、 D 12、 C 13、 B 14、 A 15、A
16、 B 17、 B 18、 D 19、 A 20、A
21、 A 22、 D 23、 D 24、 B 25、A
二、 判断题
1、 CD 2、 AE 3、 BCD 4、 ABDE 5、ABD
6、 AB 7、 ABCD 8、 AC 9、 ABCD
三、 判断题
1、 × 2、 √ 3、 √ 4、 √ 5、√
6、 × 7、 √ 8、 × 9、 √ 10、√
11、 × 12、 √ 13、 √ 14、 × 15、×
16、 √ 17、 √ 18、 ×
四、填空题
1、 随机、部分、总体 2、 计算、控制 3、 重复、不重复
4、 大于 5、点估计、区间估计 6、 增加到4倍 、减少三分之二、 减少四分之三 7、 大样本、小样本 8、 正、反
五、复习思考题
1、影响抽样误差的主要因素有哪些?
答:影响抽样误差大小的因素主要有:
(1)总体单位的标志值的差异程度。 差异程度愈大则抽样误差愈大,反之则愈小。
(2)样本单位数的多少。 在其他条件相同的情况下,样本单位数愈多,则抽样误差愈小。
(3)抽样方法。 抽样方法不同,抽样误差也不相同。一般说,重复抽样比不重复抽样,误差要大些。
(4)抽样调查的组织形式。 抽样调查的组织形式不同,其抽样误差也不相同,而且同一组织形式的合理程度也会影响抽样误差。
2、什么是抽样调查?它有哪些特点?
答:抽样调查是根据部分实际调查结果来推断总体标志总量的一种统计调查方法,属于非全面调查的范畴。它是按照科学的原理和计算,从若干单位组成的事物总体中,抽取部分样本单位来进行调查、观察,用所得到的调查标志的数据以代表总体,推断总体。
(1)只抽取总体中的一部分单位进行调查。
(2)用一部分单位的指标数值去推断总体的指标数值
(3)调查样本是按随机的原则抽取的,在总体中每一个单位被抽取的机会是均等的,因此,能够保证被抽中的单位在总体中的均匀分布,不致出现倾向性误差,代表性强。
(4)抽样调查的误差是在调查前就可以根据调查样本数量和总体中各单位之间的差异程度进行计算,并控制在允许范围以内,调查结果的准确程度较高。
3、抽样调查的适用范围是什么?
答:(1)有些事物在测量或试验时有破坏性,不可能进行全面调查。
(2)有些总体从理论上讲可以进行全面调查,但实际上办不到。
(3)在经费、人力、物力和时间有限的情况下,采用抽样调查方式,可节省开支,争取时效,用比较少的人力、物力和时间,达到满意的调查效果。
(4)在有些情况下,抽样调查的比结果全面调查要准确。
(5)运用抽样调查对全面调查进行验证。全面调查涉及面广、工作量大,花费时间和经费多,组织起来比较困难。但调查质量如何,需要验证。
(6)用于工业生产过程的质量控制。
4、什么是抽样平均误差?影响抽样平均误差的因素有哪些?
答:抽样平均误差是反映抽样误差一般水平的指标,它的实质含义是指抽样平均数(或成数)的标准差。即它反映了抽样指标与总体指标的平均离差程度。 影响抽样误差的因素有:总体各单位标志值的差异程度;样本的单位数;抽样的方法;抽样调查的组织形式。
5、影响必要抽样数目的主要因素有哪些?
答:(1)总体的变异程度(总体方差)
(2)允许误差的大小
(3) 抽样的可靠程度和精确程度
(4)抽样方法不同
(5)抽样组织方式
六、计算题
1、某工厂生产一批零件共10万件,为了解这批产品的质量,采取不重复抽样的方法抽取1000件进行检查,其结果如下表,根据质量标准,使用寿命800小时及以上者为合格品。根据题意:
(1)计算产品合格率
(2)计算抽样平均误差,并以95.45%的可靠性推断此批产品的合格率范围。
((F(1)=68.27%,F(2)=95.45%,F(3)=99.73%))
.解(1)产品合格率p=23045019060=0.93=93% 1000
(2)抽样平均误差pp(1p)n0.93(10.93)1000(1)(1)0.008 nN1000100000
根据已知可靠性为95.45%时,t=2,计算极限抽样误差:
ptp20.008=0.016
所以:Ppp0.930.016
,即:91.4%P94.6% 即总体合格率为:0.914P0.946
2、某乡2005年播种玉米10000亩,采用重复抽样方式随机抽取其中的100亩,测得平均亩产量为500斤,标准差为30斤。
要求:
(1)计算平均亩产量的抽样平均误差。
(2)概率为0.9973的条件下,估计全部玉米平均亩产量的可能范围。
((F(1)=68.27%,F(2)=95.45%,F(3)=99.73%))
解:(1)抽样平均误差为:
n30
303(斤) 10
(2)根据题意,t3 ,t33=9 下限:5009491 上限:5009509 即:491509
因此,按99.73%的可靠性估计玉米的平均亩产量为( 491 509)
3、现对某企业生产工人的日产量进行抽样调查 ,采用重复抽样方式从中抽取100人调查他们的日产量,样本的平均日产量为35件,产量的样本标准差为5件。
要求:
(1)计算平均日产量的抽样平均误差;
(2)试按95.45%的保证程度,估计平均日产量所在的区间范围。
(F(1)=68.27%,F(2)=95.45%,F(3)=99.73%)
解:(1)抽样平均误差为:s
5
50.5 10
(2)根据题意F(2)=95.45%,所以t2 , 极限抽样误差为:t20.5=1 估计区间为:351 即3436
因此,按95.45%的可靠性估工人日产量的平均范围为( 34 , 36)
4、对某鱼塘的鱼进行抽样调查,从鱼塘撒网捕到鱼100条,测得平均每条重2千克,标准差为0.75千克。(10分)
(1)最初共放入鱼苗10000条,若鱼苗的成活率为80%,则该鱼塘中现共有鱼有多少条?
(2)计算平均鱼塘中鱼的平均重量的抽样平均误差。
(3)试按95.45%的保证程度,对鱼塘内平均每条鱼的重量作出区间估计。
(F(1)=68.27%,F(2)=95.45%,F(3)=99.73%)
解:(1)该鱼塘中现有鱼的数量为:
N=10000×80%=8000(条)
(2)抽样平均误差为:s
n0.75
0.750.075 10
(3)根据题意F(2)=95.45%,所以t2 , =0.15 极限抽样误差为:t20.075
估计区间为:20.15 即1.852.15
因此,按95.45%的可靠性估计鱼塘中的鱼的平均重量为( 1.85 2.15)
5、电视台对某档节目的收视率进行调查的结果是,在抽取的400名观众中,收看该档节目的观众为200人。试以95.45%概率估计该档节目收视率范围。
(F(1)=68.27%,F(2)=95.45%,F(3)=99.73%)
:已知:n=400, n1200,p
由F(t)=95.45%得t=2 20050% 400
pp(1p)2.5% n
ptp22.5%5%
故:以95.45%概率估计该档节目收视率范围:pp为
[50%-5%,50%+5%] 即[45%,55%]
6、为调查农民生活水平,在某地5000户农民中采用简单不重复随机抽样抽取了400户调查,得知这400户农民中有彩电的为87户,试以95%的把握估计该区全部农户拥有彩电的比率区间。
解:N=5000 n=400 n187 F(t)=95% t=1.96
p
870.2175400
p0.0198
F(t)=95%时,t=1.96
ptp1.960.01980.0388
全部农户拥有彩电的比率区间
Ppp21.75%3.88%
17.87%~25.63%
7、从麦当劳餐厅连续三个星期抽查49位顾客,以调查顾客的平均消费额,得样本平均消费额为25.5元。要求:
(1)假如总体的标准差为10.5元,那么抽样平均误差是多少?
(2)在0.9545的概率保证下,抽样极限误差是多少?
(3)在0.95的概率保证下(t=1.96),总体平均消费额的区间是多少?
解:
(1)抽样平均误差为1.5元;
(2)极限误差为3元;
(3)估计区间(22.56,28.44)
一、学习目标:理解全面调查和抽样调查的区别,能够进行判断。 二、学习重点:抽样调查 样本容量 简单随机抽样 三、导学过程: ㈠全面调查和抽样调查
全面调查是为一特定目的对所有考查对象所作的调查;抽样调查为一特定目的对部分考查对象所作的调查。
㈡全面调查和抽样调查优缺点
全面调查和抽样调查是统计调查的常用方法,它们所考察的对象不同,优缺点也不相同,利用全面调查能得到比较准确地数据,但需要花费大量的人力物力,利用抽样调查可以省时、省力,但是得到的数据不够准确,尤其是如果样本选不好时,就缺乏代表性。
例1、(江苏省淮安市2006年中考题)下列调查方式,合适的是( ) A.要了解一批灯泡的使用寿命,采用全面调查
B.要了解淮安电视台“有事报道”栏目的收视率,采用全面调查
C.要保证“神舟六号”载人飞船成功发射,对重要零部件的检查采用抽查方式 D.要了解外地游客对“淮扬菜美食文化节”的满意度,采用抽查方式
例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为了了解我市今年夏季冷饮市场冰淇淋的质量可采用全面的调查方式进行. B.为了了解一本150页的书稿的错别字的个数,应采用抽查的调查方式进行. C.为了了解炮弹的杀伤力,采取全面调查方式。 D.调查煤矿的安全隐患,采用全面调查方式进行。
解析:一般来说当调查的对象很多又不是每个数据都有很大的意义(如例1(A)中的灯泡),或着调查的对象虽然不多,但是带有破坏性(例如例2(C)中的炮弹),应采用抽查方式;如果调查对象不需要花费太多的时间又不据有破坏性(如如例2(B)中的书稿)或者生产生活中有关安全隐患的问题(如如例1(C)中“神舟六号”载人飞船)就必须采用普查的调查方式进行
㈢抽样调查应注意的事项:
灯泡耐用时间试验,电视机抗震能力试验,罐头食品的卫生检查,人体白血球数量的化验等等,
都是有破坏性的,不可能进行全面调查,只能使用抽样调查 (1)样本抽取要具有随机性:
即在抽取样本时总体中的每个个体都具有相同被抽到的可能性,不能带有感情色彩,和有意性。
(2)样本抽取要具有代表性:
当总体中的个体数目较大,且又有明显的差异时一定要注意抽取的样本要有代表性: (3)样本的抽取要适量:
应根据总体中个体的数目来决定样本的容量,样本过少不能正确的估计总体的,样本过多就造成会浪费。
㈢总体 个体 样本 样本容量
四课堂检测
1学校里举行了一次关于“你最喜爱的明星”的抽样调查,对此次调查得到的数据.小明和小慧分别进行了整理.小明得出的结论是:喜爱体育明星的人最多;小慧得出的结论是:女生中喜欢歌
星的人比男生中的多.你对他们得出的结论有何评价?
五课堂小结
1全面调查 抽样调查 总体 个体 样本 样本容量 随机调查
2全面调查和抽样调查的区别 优缺点
3抽样调查应注意的事项
六作业
1
(2)画出我国这几届奥运会奖牌总数的折线图
2为了估计池塘里有多少条鱼,从池塘里随机捕捞了1000条鱼做上标记,然后放回池塘里,经过一段时间,等有标记的鱼完全混合于鱼群中以后,再在不同的地方捕捞200条,若其中有标记的鱼有10条,则估计池塘里有鱼______________条.
第六章 抽 样 调 查
一、单项选择题
1.抽样调查所必须遵循的原则是
A.灵活性原则 B.可靠性原则
C.随机性原则 D.准确性原则
2.抽样调查的目的的在于
A.对调查单位作深入研究 B.用样本指标推断总体指标
C.计算和控制抽样误差 D.了解抽样总体全面情况
3.抽样调查与其他非全面调查的主要区别在于
A. 选取调查单位的方式不同 B.调查的目的不同
C.调查的对象不同 D.调查的误差不同
4.抽样调查中
A.只有登记性误差,没有代表性误差
B.只有代表性误差,没有登记性误差
C.既有登记性误差,也有代表性误差
D.既无登记性误差,也无代表性误差
5.抽样调查是建立在下列哪一理论的基础上?
A.数学理论 B.统计理论
C.概率论大数定律 D.经济理论
6.抽样误差是指
A.计算过程中所产生的误差 B.随机性的代表性误差
C.调查中产生的登记性误差 D.调查中所产生的系统性误差
7.重复抽样误差与不重复抽样误差相比
A.前者大于后者 B.后者大于前者
C.两者相等 D.两者无关
8.抽样平均误差反映了样本指标与总体指标之间的
A. 实际误差 B.实际误差的绝对值
C.平均误差程度 D.可能误差范围
9.抽样平均误差是指抽样平均数(成数)的
A.平均数 B.平均差
C.标准差 D.标准差系数
1. 反映样本指标与总体指标之间的抽样误差的可能范围的
指标是
A. 抽样误差 B.抽样平均误差
C.概率保证程度 D.抽样极限误差
11.抽样极限误差和抽样估计的可靠程度(概率保证程度)之间
的关系是
A. 抽样极限误差越大,概率保证程度越大
B.抽样极限误差越小,概率保证程度越大
C.抽样极限误差越大,概率保证程度越小
D.抽样极限误差不变,概率保证程度越小
12.当抽样误差范围扩大时,抽样估计的可靠性将
A.保持不变 B.随之缩小【如何判断什么是全面调查,什么是抽样调查】
C.随之扩大 D.无法确定
13.在抽样推断中,样本容量
A. 越小越好 B.取决于同统一的抽样比例
C.越大越好 D.取决于对抽样估计的可靠性的要求
14.在简单随机重复抽样条件下,当概率保证程度从68.27%提
高到95.45%时,若其他条件不变,则必要的样本容量应该
A.增加1倍 B.增加2倍
C.增加3倍 D.减少2倍
15.当概率保证程度为0.6827时,抽样平均误差和抽样极限误
差的关系是
A. 前者小于后者 B.前者大于后者
C.两者相等 D.无法确定
1. 在进行简单随机抽样时,如果要使抽样平均误差减少25%,
则抽样单位数应该
A.增加25% B.增加78%
C.增加1.78% D.减少25%
17.在其他条件不变情况下,如果允许误差缩小为原来的1/2,则样本容量
A.扩大为原来的4倍 B.扩大为原来的2倍
C.缩小为原来的1/4倍 D.缩小为原来的1/2倍
18.抽样估计的无偏性标准是指
A.样本指标等于总体指标 B.样本平均数等于总体平均数
C.样本成数等于总体成数
D.样本平均数的平均数等于总体平均数
19.抽样估计的一致性是指当样本的单位数充分大时
A.抽样指标小于总体指标 B.抽样指标等于总体指标
C.抽样指标大于总体指标 D.抽样指标充分靠近总体指标
18. 抽样估计的有效性是指作为优良估计量的方差与其他估计
量的方差相比
A.前者小于后者 B.前者大于后者
C.两者相等 D.两者无关
21.能够事先加以计算和控制的误差是
A.抽样误差 B.登记误差
C.代表性误差 D.系统性误差
22.抽样平均误差和抽样极限误差的关系是
A.前者小于后者 B.前者大于后者
C.两者相等 D.上述三种情况均有可能
23.成数与成数方差的关系是
A.成数的数值越接近0.5,成数的方差越大
B.成数的数值越接近0.25,成数的方差越大
C.成数的数值越接近1,成数的方差越大
D.成数的数值越接近0,成数的方差越大
24.抽样误差的大小
A.既可以避免,也可以控制 B.既无法避免,也无法控制
C.可以避免,但无法控制 D.无法避免,但可以控制
25.一个全及总体
A.只能抽取一个样本 B.可以抽取多个样本
C.只能计算一个指标 D.可以计算多个指标
26.在抽样调查中
A.全及总体是唯一确定的 B.样本是唯一确定的
C.全及指标只能有一个 D.样本指标只能有一个
27.抽样估计中概率保证程度为95.45%的相应概率度为
A.2 B.3 C.1.96 D.1
28.抽样单位数与抽样误差的关系为
A.正比 B.反比 C.反向 D.相等
29.抽样误差与标准差的关系为
A.正比 B.反比 C.反向 D.相等
30.抽样单位数与标准差的关系为
A.正比 B.反比 C.反向 D.相等
31.抽样单位数与概率度的关系为
A.反比 B.正比 C.反向 D.相等
19. 事先确定总体范围,并对总体的每个单位编号,然后根据 随机数表或抽签的方式来抽取调查单位数的抽样组织方式称为
A.纯随机抽样 B.机诫抽样
C.类型抽样 D.整群抽样
20. 先将全及总体各单位按某一标志排列,再依固定顺序和间 隔来抽取必要的单位数的抽样组织方式称为
A.纯随机抽样 B.机诫抽样
C.类型抽样 D.整群抽样
21. 先将全及总体各单位按主要标志分组,再从各组中随机抽 取一定单位组成样本的抽样组织方式称为
A.纯随机抽样 B.机诫抽样
C.类型抽样 D.整群抽样
22. 先将全及总体各单位划分成若干群,再以群为单位从中按 随机原则抽取一些群,对中选群的所有单位进行全面调查的组织方 式称为
A.纯随机抽样 B.机诫抽样
C.类型抽样 D.整群抽样
36.影响类型抽样误差大小的主要因素是
A.组间方差 B.组内方差
C.总体方差 D.样本方差
37.影响整群抽样误差大小的主要因素是
A.群间方差 B.群内方差
C.总体方差 D.样本方差
38.将总体单位按一定标志排队,并按固定距离抽选样本点方法 是
A.类型抽样 B.等距抽样
C.整群抽样 D.纯随机抽样
39.有一批灯泡共1000箱,每箱200个,现随机抽取20箱并检 查这些箱中全部灯泡,此种检验属于
A.纯随机抽样 B.类型抽样
C.整群抽样 D.等距抽样
40.当总体单位数不很多且各单位间差异较小时宜采用
A.类型抽样 B.纯随机抽样
C.整群抽样 D.多阶段抽样【如何判断什么是全面调查,什么是抽样调查】
41.通常所说的大样本是指样本容量
A.小于10 B.不大于10
C.小于30 D.大于30
二、多项选择题
1.抽样调查是
A.搜集统计资料的方法 B.全面调查方法
C.非全面调查方法 D.对总体进行科学估计和推断的方法 E.典型调查方法
2.抽样调查的特点是【如何判断什么是全面调查,什么是抽样调查】
A. 按随机原则抽取样本单位 B.用样本指标推断总体指标
C.抽样调查必然产生误差
D.抽样误差可以事先计算并加以控制
E.调查目的在于了解全面情况
3.抽样误差
A.是不可避免的 B.是可以事先计算的
C.其大小是可以控制
D.是可以通过改进调查方法来消除的
E.只能在调查结束之后才能计算
4.抽样调查适用于
A.无法进行全面调查而又要了解全面情况
B.检查和修正全面调查资料
C.工业产品的质量检验和控制
D.对某些总体的假设进行检验
E.适用于任何调查
5.抽样调查的全及指标包括
A.全及平均数和成数 B.总体数量标志标准差及方差
C.样本平均数和成数 D.样本数量标志标准差及方差 E.总体是非标志标准差及方差
6.抽样调查是
A. 抽样估计值与总体参数值之差
B.样本指标与总体指标之差
C.登记性误差 D.系统性误差 E.偶然性误差
7.影响抽样平均误差的因素有
A.样本容量 B.总体标志变异程度 C.抽样方法
D.抽样组织方式 E.样本指标值的大小
8.抽样方法按照抽取样本的方式不同可以分为
A. 纯随机抽样 B.类型抽样 C.整群抽样
D.重复抽样 E.不重复抽样
9.抽样估计的方法有
A.点估计 B.区间估计 C.直接估计
D.间接估计 E.随意估计
10.抽样估计的特点是
A.在逻辑上运用归纳推理 B.在逻辑上运用演绎推理
C.必然存在抽样误差
D在方法上运用不确定的概率估计法
E.在方法上运用确定的数学分析法
11.用抽样指标估计总体指标的优良标准包括
A.准确性 B.有效性 C.无偏性
D.一致性 E.全面性
12.常用的抽样组织形式有
A.类型抽样 B.等距抽样 C.整群抽样
D.简单随机抽样 E.重复抽样和不重复抽样
13.区间估计的三个基本要素是
A.概率度 B.点估计值(样本平均数或成数)
C.显著水平 D.抽样极限误差
E.估计标准误差
14.影响必要样本容量的因素
A.总体各单位标志变异程度 B.允许的极限误差大小
C.抽样方法 D.抽样组织方式 E.概率保证程度
15.为了提高抽样推断的可靠程度必须
A.扩大估计值的误差范围 B.降低概率度
C.提高概率度 D.缩小估计值的误差范围 E.增加样本容量
16.影响类型抽样平均误差大小的因素有
A.类型组数的多少 B.样本单位数目的多少
C.类型组内方差的大小 D.类型组间方差的大小 E.总体方差的大小
17.影响整群抽样平均误差大小的因素有
A.全部群数的多少 B.样本群数的多少
C.群内方差的大小 D.群间方差的大小
E.抽样方法
18.在区间估计中,保证程度与准确程度之间的关系是
A.保证程度高,准确程度亦高 B.保证程度低,准确程度高
C.保证程度低,准确程度亦低 D.保证程度高,准确程度低 E.不能确定
19.抽样平均误差是
A.反映样本指标与总体指标的平均误差程度
B.样本指标的标准差 C.计算抽样极限误差的衡量尺度
D.样本指标的平均差 E.样本指标的平均数
20.抽样指标和总体指标之间抽样误差的可能范围称作
A.抽样误差 B.抽样平均误差
C.抽样极限误差 D.样本方差 E.允许误差
10级统计学判断、单选、多选题
第一章
一、 判断题部分
1.社会经济统计的研究对象是社会经济现象总体的各个方面。(× )
2.统计调查过程中采用的大量观察法,是指必须对研究对象的所有单位进行调查。( × )
3.个人的工资水平和全部职工的工资水平,都可以称为统计指标。(×)
4.对某市工程技术人员进行普查,该市工程技术人员的工资收入水平是数量标志。( ×)
5.社会经济统计学的研究对象是社会经济现象的数量方面,但它在具体研究时也离不开对现象质的认识。(√ )
6.品质标志说明总体单位的属性特征,质量指标反映现象的相对水平或工作质量,二者都不能用数值表示。(×)
7.某一职工的文化程度在标志的分类上属于品质标志,职工的平均工资在指标的分类上属于质量指标。(√)
二、单项选择题部分
1.社会经济统计的研究对象是(C)。
A.抽象的数量特征和数量关系 B.社会经济现象的规律性
C.社会经济现象的数量特征和数量关系 D.社会经济统计认识过程的规律和方法
2.对某城市工业企业未安装设备进行普查,总体单位是(B)。
A.工业企业全部未安装设备 B.工业企业每一台未安装设备
C.每个工业企业的未安装设备 D.每一个工业企业
3.工业企业的设备台数、产品产值是( D )。
A.连续变量 B.离散变量
C.前者是连续变量,后者是离散变量 D.前者是离散变量,后者是连续变量
4.几位学生的某门课成绩分别是67分、78分、88分、89分、96分,“学生成绩”是(B)。
A.品质标志 B.数量标志 C.标志值 D.数量指标
5.在全国人口普查中(B )。
A.男性是品质标志 B.人的年龄是变量
C.人口的平均寿命是数量标志 D.全国人口是统计指标
6.下列指标中属于质量指标的是(B)。
A.社会总产值 B.产品合格率 C.产品总成本 D.人口总数
7.指标是说明总体特征的,标志是说明总体单位特征的,(B)。
A.标志和指标之间的关系是固定不变的
B.标志和指标之间的关系是可以变化的
C.标志和指标都是可以用数值表示
D.只有指标才可以用数值表示
8.统计指标按所反映的数量特点不同可以分为数量指标和质量指标两种。其中数量指标的表现形式是(A)。
A.绝对数 B.相对数 C.平均数 D.百分数
9.离散变量可以(B)。
A.被无限分割,无法一一列举 B.按一定次序一一列举,通常取整数
C.连续取值,取非整数 D.用间断取值,无法一一列举
三、多项选择题部分
1.要了解某地区的就业情况(ABE )
A.全部成年人是研究的总体 B.成年人口总数是统计指标
C.成年人口就业率是统计标志 D.反映每个人特征的职业是数量指标
E.某人职业是教师是标志表现
2.统计研究运用的方法包括( ABCD E)
A.大量观察法 B.统计分组法 C.综合指标法 D.统计模型法 E.归纳推断法
3. 在全国人口普查中( BCE)
A.全国人口总数是统计总体 B.男性是品质标志表现 C.人的年龄是变量
D.每一户是总体单位 E.人口的平均年龄是统计指标
4. 在工业普查中(BCE)
A.工业企业总数是统计总体 B.每一个工业企业是总体单位 C.固定资产总额是统计指标
D.机器台数是连续变量 E.职工人数是离散变量
5. 下列各项中,属于统计指标的有(ACD )
A.1999年全国人均国内生产总值 B.某台机床使用年限 C.某市年供水量
D.某地区原煤生产量 E.某学员平均成绩
6.下列统计指标中,属于质量指标的有(BDE)
A.工资总额 B.单位产品成本 C.出勤人数 D.人口密度 E.合格品率
7.下列各项中,属于连续型变量的有(ACD)
A.基本建设投资额 B.岛屿个数 C.国民生产总值 D.居民生活费用价格指数 E.就业人口数
第二章
一、 判断题部分
1.全面调查和非全面调查是根据调查结果所得到的资料是否全面来划分的。(×)
2.对某市下岗职工生活状况进行调查,要求在一个月内报送调查结果。所规定
的一个月时间是调查时间。(×)
3.对我国主要粮食作物产区进行调查,以掌握全国主要粮食作物生长的基本情况,
这种调查是重点调查。(√)
4.典型调查既可以搜集数字资料,又可以搜集不能用数字反映的实际情况。(√)
5. 调查单位和填报单位在任何情况下都不可能一致。(×)
6.我国人口普查的总体单位和调查单位都是每一个人,而填报单位是户。(√)
7.与普查相比,抽样调查调查的范围小,组织方便,省时省力,所以调查项目可以多一些。(√)
8.对调查资料进行准确性检查,既要检查调查资料的登记性误差,也要检查资料的代表性误差。(×)
9.在对现象进行分析的基础上,有意识地选择若干具有代表性的单位进行调查,这种调查属于重点调查。(×)
10.普查一般用来调查属于一定时点上社会经济现象的数量,它并不排斥对属于时期现象的项目的调查。(√)
二、单项选择题部分
1.统计调查是进行资料整理和分析的(B)。
A.基础环节 B.中间环节 C.最终环节 D.必要补充
2.调查几个重要铁路枢纽,就可以了解我
国铁路货运量的基本情况和问题,这种调查属于(B)。
A.普查 B.重点调查 C.典型调查 D.抽样调查
3.下列调查中,调查单位与填报单位一致的是(D)。
A.企业设备调查 B.人口普查 C.农村耕地调查 D.工业企业现状调查
4.在对总体现象进行分析的基础上,有意识地选择若干具有代表性的单位进行调查研究,这种调查方法是( B )。
A.抽样调查 B.典型调查 C.重点调查 D.普查
5.对一批商品进行质量检验,最适宜采用的方法是( B )。
A.全面调查 B.抽样调查 C.典型调查 D.重点调查
6.调查单位与填报单位的关系是(B )。
A.二者是一致的 B.二者有时是一致的 C.二者没有关系 D.调查单位大于填报单位
7.下述各项调查中属于全面调查的是( B )。
A.对某种连续生产的产品质量进行检验 B.对某地区工业企业设备进行普查
C.对全面钢铁生产中的重点单位进行调查 D.抽选部分地块进行农产量调查
8.抽样调查的主要目的是(B)。
A.计算和控制抽样误差 B.推断总体总量
C.对调查单位作深入研究 D.广泛运用数学方法
9.抽样调查和重点调查都是非全面调查,二者的根本区别在于( D )。
A.灵活程度不同 B.组织方式不同 C.作用不同 D.选取单位方式不同
10.调查的标准时间是指( A )。
A.调查资料所属的时间 B.进行调查的时间 C.调查工作的期限 D.调查资料报送的时间
11.调查工作期限是指( C )。
A.调查资料所属的时间 B.调查工作登记的时间
C.进行调查工作的期限 D.调查资料报送的时间
三、多项选择题部分
1.我国统计调查的方法有( ABCD E )
A.统计报表 B.普查 C.抽样调查 D.重点调查 E.典型调查
2.抽样调查和重点调查的共同点是( )
A.两者都是非全面调查
B.两者选取单位都不受主观因素的影响
C.两者都按随机原则选取单位
D.两者都按非随机原则选取单位
E.两者都可以用来推断总体指标
3.普查是一种(ABE )
A.专门组织的调查 B.一次性调查 C.经常性调查 D.非全面调查 E.全面调查
4.在工业设备普查中( BDE )
A.工业企业是调查对象
B.工业企业的全部设备是调查对象
C.每台设备是填报单位
D.每台设备是调查单位
E.每个工业企业是填报单位
5.抽样调查方式的优越性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BCDE )
A.周期性 B.费用少 C.速度快 D.灵活性大 E.准确性高
6.制定统计调查方案,应确定 ( ABCE )
A.调查目的和调查对象 B.调查单位和填报单位 C.调查项目和调查表
D.调查资料的使用范围 E.调查的时间和时限
7.重点调查的特点包括( ABCD )
A.重点调查是一种非全面调查
B.重点单位需要随着所调查的对象的改变而改变
C.其主要目的是要了解调查对象的基本情况
D.重点单位的某一主要标志值总量占总体标志总量的绝大比重
E.重点单位的选择带有主观因素
第三章
一、 判断题部分
1.对统计资料进行分组的目的就是为了区分各组单位之间质的不同。( × )
2.统计分组的关键问题是确定组距和组数。( × )
3.某企业职工按文化程度分组形成的分配数列是一个单项式分配数列。( × )
4.连续型变量和离散型变量在进行组距式分组时,均可采用相邻组组距重叠的方法确定组限。( √ )
5.按数量标志分组形成的分配数列和按品质标志分组形成的分配数列,都可称为次数分布。( √ )
6.按数量标志分组的目的,就是要区分各组在数量上的差异。(× )
7.统计分组以后,掩盖了各组内部各单位的差异,而突出了各组之间单位的差异。( √ )
二、单项选择题部分
1.统计整理的关键在( B )。
A.对调查资料进行审核 • B.对调查资料进行统计分组
C.对调查资料进行汇总 D.编制统计表
2.在组距分组时,对于连续型变量,相邻两组的组限( A )。
A.必须是重叠的 B.必须是间断的
C.可以是重叠的,也可以是间断的 D.必须取整数
3.下列分组中属于按品质标志分组的是( B )。
A.学生按考试分数分组 B.产品按品种分组
C.企业按计划完成程度分组 D.家庭按年收入分组
4.有一个学生考试成绩为70分,在统计分组中,这个变量值应归入( B )。
A.60-70 B.70-80 C.60-70或70-80 D.单独设立一组
5.某主管局将下属企业先按轻、重工业分类,再按企业规模分组,这样的分组属于( B )。 A.简单分组 B.复合分组 C.分析分组 D.结构分组
6.在分组时, 凡遇到某单位的标志值刚好等于相邻两组上下限数值时,一般是
( B )。
A.将此值归入上限所在组 B.将此值归入下限所在组
C.此值归入两组均可 D.另立一组
7.次数分配数列是( D )
A.按数量标志分组形成的数列 B.按品质标志分组形成的数列
C.按统计指标分组所形成的数列 D.按数量标志和品质标志分组所形成的数列
8.划分连续变量的组限时,相邻组的组限必须( A )。
A.重叠 B.相近 C.不等 D.间断
9.对总体按某个标志进行分组,得到的统计表属于( A )。
A.分组表 B.复合表 C.简单表 D.整理表
三、多项选择题部分
1.统计整理的方法是( A D E )
A.统计分组 B.划分经济类型 C.检验统计资料库 D.统计汇总 E.编制表统计
2.统计表按主词是否分组及分组的程度,可分为( A C D )
A.简单表 B.一览表 C.分组表 D.复合表 E.单一表
3.下列分组哪些是按品质标志分组( BCDE )
A.职工按工龄分组 B.科技人员按职称分组 C.人口按民族分组
D.企业按经济类型分组 E.人口按地区分组
E.企业按隶属关系分组
4.下面哪些分组是按数量标志分组( A C D )
A.企业按销售计划完成程度分组 B.学生按健康状况分组 C.工人按产量分组
D.职工按工龄分组 E.企业按隶属关系分组
5. 指出下面的数列属于什么类型( B C D E )
A.品质分配数列 B.变量分配数列 C.组距变量分配数列
D.等距变量分配数列 E.次数分配数列
第四章
一、 判断题部分
1.同一个总体,时期指标值的大小与时期长短成正比,时点指标值的大小与时点间隔成反比。( × )
2.全国粮食总产量与全国人口对比计算的人均粮食产量是平均指标。( × )
3.同一总体的一部分数值与另一部分数值对比得到的相对指标是比较相对指标。( × )
4.某年甲、乙两地社会商品零售额之比为1:3,这是一个比例相对指标。( × )
5.甲企业工人劳动生产率是乙企业的一倍,这是比较相对指标。( √ )
6.某企业生产某种产品的单位成本,计划在上年的基础上降低2%,实际降低了3%,则该企业差一个百分点,没有完成计划任务。( × )
第七章 抽样调查
一、本章重点
1.抽样调查也叫做抽样推断或参数估计,必须坚持随机抽样的原则。它是一种非全面调查,其意义在于对总体的推断上,存在可控制性误差。是一种灵活快捷的调查方式。
2.抽样调查有全及总体与样本总体之区分。样本容量小于30时一般称为小样本。对于抽样调查来讲全及总体的指标叫做母体参数,是唯一确定的未知的量,样本指标是根据样本总体各单位标志值计算的综合性指标,是样本的一个函数,是一个随机变量,抽样调查就是要用样本指标去估计相应的总体指标。样本可能数目与样本容量有关也与抽样的方法有关。抽样方法可以分为考虑顺序的抽样与不考虑顺序的抽样;重复抽样与不重复抽样。
3.大数定律、正态分布理论、中心极限定理是抽样调查的数理基础。正态分布的密度函数有两个重要的参数()。它有对称性、非负性等特点。中心极限定理证明了所有样本指标的平均数等于总体指标如E()X。推出了样本分N1。 n布的标准差为:
4.抽样推断在逻辑上使用的是归纳推理的方法、在方法上使用的是概率估计的方法、存在着一定误差。无偏性、一致性和有效性是抽样估计的优良标准。
抽样调查既有登记性误差,也有代表性误差,抽样误差是一个随机变量,而抽样的平均误差是一个确定的值。抽样误差受总体标志值的差异程度、样本容量、抽样方法、抽样组织形式的影响。
在重复抽样下抽样的平均误差与总体标志值的差异程度成正比,与样本容量xNn的平方根成反比即xn,不重复抽样的抽样平均误差仅与重复抽样的平均误n差相差一个修正因子即
般要用样本的方差来代替。 xnN。在通常情况下总体的方差是未知的,一
把抽样调查中允许的误差范围称作抽样的极限误差x或p。t,用抽
样的平均误差来度量抽样的极限误差。把抽样估计的把握程度称为抽样估计的臵信度。抽样的极限误差越大,抽样估计的臵信度也越大。抽样估计又可区分为点估计和区间估计。按估计的指标不同又可分为总体平均数的估计、总体成数的估计和总体方差的估计。
二、难点释疑
1.要区分样本可能数目与必要抽样数目。样本可能数目是指从总体N中抽取一个样本容量为n的子样最多有多少种抽法,一般用M表示。而必要抽样数目则是为了使抽样误差控制在一定的范围内,至少应抽取多少个单位作样本,是样本容量(n)的另一种表现形式。
2.大数定律、正态分布理论、中心极限定理都是假定从N中抽取一个样本容量为n的子样,把所有的样本都抽到(有M种抽法)之后进行验证的,在实际工作中不可能办到。只能用样本的相应指标去推测总体的相应指标。这些理论只是为了验证抽样推断的科学性。
3. 在实际工作中往往是以重复抽样的方法确定必要抽样数目,以不重复抽样的方法来抽取调查单位,进行计算估计,而又用重复抽样的误差公式来计算误差,一方面是计算公式简单,另一方面,这样计算的误差比实际存在的误差大,便于提高抽样推断的可靠性。
4.在抽样调查中总体的方差是未知的,一般都用样本的方差来代替。对于抽样成数来说,当p=0.5时,抽样成数的方差取极大值0.25。
三、练习题
(一)填空题
1.抽样调查是建立在( 随机原则 )上的一种科学的调查方法。它是从研究对象中( 抽取 )部分单位进行调查,以其达到对( 总体 )的认识,并可对( 抽样误差 )进行计算和控制。
2.样本中所包含的总体单位数称为(样本容量 ),通常记为n,当n( ≥30 )时称为大样本。
3.在抽样调查中总体指标是( 确定的 ),而样本指标则是随机的。
4.对确定的总体来说,可能的样本数目与( 样本容量)有关,也与(抽样的方法)有关。
5.一般地说,用抽样指标估计总体指标应该有三个要求。这三个要求是( 估计值 )、( 概率度 )、( 抽样极限误差 )。
6.常用的抽样方法有(考虑顺序的)抽样和(不考虑顺序的)抽样;(重复)抽样和(不重复)抽样。
7.常用的抽样组织形式有(简单随机抽样 )、( 类型抽样 )、( 等距抽样 )、( 整群抽样 )、( 阶段抽样 )。
8.抽样平均误差就是抽样平均数(或抽样成数)的( 标准差 )。它反映抽样平均数(或抽样成数)与总体平均数(或总体成数)的(绝对离差的一般水平)。
9.抽样误差是一个(随机变量 ),抽样平均误差是一个(确定的值 )。前者是在不考虑( )条件下,抽样估计值与被估计的真实总体参数之差;后者反映抽样平均数(成数)与总体平均数(成数)的( )。
10.影响抽样误差大小的因素有:( 总体标志值的差异程度 )、( 样本容量 )、抽样方法和(抽样组织形式 )。
11.对于同一种抽样组织形式来讲,重复抽样的平均误差( 大于)不重复抽样的平均误差。当( n/N )很小时,可以用重复抽样的平均误差公式来近似计算不重复抽样的平均误差。
12.在其它条件不变的情况下,极限误差增大,则概率度( 大 ),可靠程度( 大 )。
13.在缺少总体的方差时,可用( 样本方差 )代替来计算抽样误差。
14.抽样极限误差是指抽样指标与总体指标之间抽样误差的( 允许范围 )。抽样极限误差通常以( )为标准单位来衡量。
(二)名词解释
1.随机性原则 2.抽样误差 3.样本 4.抽样平均误差
5.抽样极限误差 6.区间估计 7.重复抽样 8.不重复抽样
(三)判断题
1.抽样调查就是凭主观意识,从总体中抽取部分单位进行调查。( × )
2.抽样法不仅是对被研究总体有关指标进行科学推算的方法,而且是搜集统计资料的方法。( )
3.抽样调查中的随机误差是可以避免的。( × )
4.所有可能的样本平均数的平均数等于总体的平均数。( )
5.抽样误差是不可避免的,但人们可以调整总体的方差的大小来控制抽样误差的大小。( × )
6.缩小抽样的极限误差便会降低推断的把握程度。( )
7.由于抽样调查中既有登记性误差又有代表性误差,所以只有登记性误差的全面调查准确性高。( × )
8.重复抽样和不重复抽样是抽取样本的两种方法,各抽样组织方式都可以使用这两种方法。( )
(四)单项选择题
1.随机抽样的基本要求是严格遵守( B )
A、准确性原则 B、随机性原则
C、代表性原则 D、可靠性原则
2.抽样调查的主要目的是( D )
A、广泛运用数学方法 B、计算和控制抽样误差
C、修正普查资料 D、用样本指标来推算总体指标
3. 抽样调查中( A )
A、既有登记性误差,也有代表性误差
B、只有登记性误差,没有代表性误差
C、没有登记性误差,只有代表性误差
D、既没有登记性误差,也没有代表性误差
4.要使抽样误差减少一半(在其它条件不变的情况下),则抽样单位数必须( D )。
A、增加2倍 B、增加到2倍 C、增加4倍 D、增加到4倍
5.抽样平均误差反映了样本指标与总体指标之间的( C )。
A、实际误差 B、实际误差的绝对值
C、平均误差程度 D、可能误差范围
6.反映样本指标与总体指标之间抽样误差可能范围的指标是( B )。
A、样本平均误差 B、抽样极限误差
C、可靠程度 D、概率度
7.在实际工作中,不重复抽样的抽样平均误差的计算,采用重复抽样的公式的场合是( A )
A、抽样单位数占总体单位数的比重很小时
B、抽样单位数占总体单位数的比重很大时
C、抽样单位数目很少时 D、抽样单位数目很多时
8.在其它条件不变的情况下,抽样单位数目和抽样误差的关系是( B )。
A、抽样单位数目越大,抽样误差越大
B、抽样单位数目越大,抽样误差越小
C、抽样单位数目的变化与抽样误差的数值无关
D、抽样误差变化程度是抽样单位数变动程度的1/2
9.事先将全及总体各单位按某一标志排列,然后依固定顺序和间隔来抽选调查单位的抽样组织形式,被称为( D )。
A、分层抽样 B、简单随机抽样 C、整群抽样 D、等距抽样
10.在总体内部情况复杂,而且各单位之间差异程度较大,单位数目又多的
情况下,宜采用( B )。
A、简单随机抽样 B、类型抽样 C、等距抽样 D、整群抽样
11.用考虑顺序的重臵抽样方法,从4个单位中抽选2个单位组成一个样本,则样本可能数目为( C )。
5!
2A、416 B、2!3! C、2! D、2!2!
12.无偏性是用抽样指标估计总体指标应满足的要求之一,无偏性是指( D )。
A、样本平均数等于总体平均数
B、样本成数等于总体成数
C、抽样指标等于总体指标
D、抽样指标的平均数等于总体指标
13.在同样条件下,不重臵抽样的抽样平均误差与重臵抽样的抽样平均误差相比( A )。
A、前者小于后者 B、前者大于后者
C、两者相等 D、无法判断
14.当可靠程度大于0.6828时,抽样极限误差( A )。
A、大于抽样平均误差 B、小于抽样平均误差
C、等于抽样平均误差
D、与抽样平均误差的大小依样本容量而定
15.在其它条件不变的情况下,提高抽样估计的可靠程度,其精确度将( C )。
A、保持不变 B、随之扩大 C、随之缩小 D、无法确定
16.如果总体成数方差未知,计算必要抽样数目时,可用总体方差的最大值,最大值为( B )。
A、0.24 B、0.25 C、0.50 D、1
(五)多项选择题
1.抽样调查适用于下列哪些场合( AB C )。
A、不宜进行全面调查而又要了解全面情况
B、工业产品质量检查 C、调查项目多、时效性强
D、只需了解一部分单位的情况 E、适用于任何调查
2.下列哪些调查中存在系统误差( ABD )。
A、抽查某车间产品质量时将两名徒工的产品排除在外
B、某县用等距抽样调查农户收入时决定:如果中选户户主不在家,则以该户下一户顶替,已知不在家的农户多为外出经商者
C、为了了解学生健康情况而做的普查
D、将学生按来自城乡分组后采取按比例抽样调查学生开支情况
E、简单随机抽样
3.影响抽样误差大小的因素有( ABC )。
A、抽样单位数的多少 B、总体被研究标志的变异程度
C、抽样组织方式 D、登记误差大小
E、抽到的样本如何
4.合理的或优良的抽样估计,要求用抽样指标估计总体指标时,应该满足如下标准,即( ACE )。 104!124!6
A、无偏性 B、代表性 C、一致性 D、时间性
E、有效性
5.抽样推断中的抽样误差(ABD )。
A、是不可避免要产生的 B、可以事先计算
C、可通过不同的抽样方式消除
D、误差范围可事先控制 E、只能事后进行计算
6.抽样平均误差是( ACD )。
A、所有可能样本平均数的标准差
B、所有可能样本平均数的平均差
C、抽样推断中作为计算误差范围的衡量尺度
D、反映抽样平均数与总体平均数的平均误差程度
E、是一种系统性误差
7.区间估计的基本要素有( BDE )。
A、平均误差 B、概率度 C、修正系数 D、点估计值
E、误差范围
8.抽样调查的数理依据主要有( BC )。
A、回归分析 B、大数定律 C、中心极限定理
D、误差分布理论 E、相关分析
9、与典型调查相比较,抽样调查的特点有( ABCDE )。
A、理论基础是概率论大数法则
B、按随机原则抽选调查单位
C、抽样误差可以事先计算和控制
D、调查单位的选取方法不同
E、排除主观因素的影响
10.抽样估计的特点是( BCE )。
A、在逻辑上运用演绎推理 B、在逻辑上运用归纳推理
C、在方法上运用不确定的概率估计法
D、在方法上运用确定的数学分析法
E、结论存在一定的抽样误差
(六)简答题
1.1.什么是随机性原则?在抽样调查中为什么要坚持随机性原则?
2.2.什么是抽样估计?它有什么特点?
3.3.什么是抽样误差?影响抽样误差的因素有哪些?
4.4.什么叫点估计?什么叫区间估计?
5.5.什么是极限误差,它与概率度,抽样平均误差有什么关系?
(七)论述题
重复抽样与不重复抽样有什么不同?为什么不重复抽样的误差总是小于重复抽样的误差?
(八)计算题
1.某商店有20名职工,现从中抽取5名职工进行调查。采用简单随机抽样,试计算各种抽样方法的样本可能数目。
2.对某产品进行重量测试,被抽中的10袋产品其重量如下(单位:克):48,47,49,50,51,48,46,45,46,49 试计算产品重量的抽样平均误差。
3.某灯泡厂生产一批灯泡共8000只,随机抽选400只进行耐用时间的试验。
上一篇:2016广东暑假放假安排
下一篇:jwxt.nbut.edu.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