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语言的句子

| 励志名言 |

【www.guakaob.com--励志名言】

关于语言的句子篇一
《人物语言描写优美句子》

人物语言描写的例句(1)

1.老师的一席话,像在我的心窝里添了一把火,浑身都烧得热乎乎的。

老校长的每一句话都打动着在场人的心弦,它像惊雷,把人震醒;它像强心剂,使人振奋;它像补药,壮人气力;它像火光,暖人心窝!

2.老师的亲切话语像那清澈的泉水,滋润着我的心田。

3.老师的告诫让我不断进步,像芝麻开花一样一节更比一节高。

4.老师的这些话,句句打在他的心坎上,仿佛是一场春雨,洒落在一块久旱的田地里,很快渗透了下去。

5.他讲起话来多有劲呀,每一句都像小锤一样敲在我的心上。

6.她就像一部永不生锈的播种机,不断地在孩子们的心田里播下理想和知识的种子。

7.老师的谆谆教诲,像一股暖流,流进她那早已枯竭的心田。

8.她大发脾气道:“你一个女孩子,不是我看轻你,用秤称一称能有几两重!”

9.你别在我这儿啄木鸟翻跟头耍——花屁股。

10.俗话说:有爱孙猴儿的,就有爱猪八戒的。林子大了,啥鸟都有。

11.“常言道:‘男儿有泪不轻弹。’你是堂堂的军官,哭得像个娘儿们,不害羞?”

12.你真是鬼拜花堂——死作乐。都这阵了,还满不在乎。

13.咱们是小药铺,存不住你这根大人参。

14.她这人是属手电筒的,光照人家不照自己。

15.他用鼻孔哼一声,说:“你是吹糖人儿的出身,口气怪大的。”

16.她嘴里咕哝着:“跳蚤不大,非要顶起被子来不可!”

17.他一听,忽然哈哈大笑起来,嘲讽地说:“哼,真是高山打 鼓——响(想)得不低”

人物语言描写的例句(2)

1.他强压怒火说:“你小子老鼠舔猫鼻子——胆子不小!”

2.他今天居然也动手干家务活了,真是太阳从西边出来啦!

3.啧!啧!啧!你说得比唱的还好听。

4.你有多大本事,敢口出狂言?真是洗脸盆里扎猛子——不知深浅!

5.芝麻粒儿大的事儿,给他一吹,就会有天那么大。

6.这句话就像钩子似的钩住了大家的心弦,算是说到了大家的心坎上了。

7.这些话虽然骂得很轻,却像重锤一般砸在我的心上。

8.妈妈这句话,像一根火柴,点燃了我心中的希望。

9.老师的话,如同阳光温暖着我的心。

10.这家伙的话像一股冷风,吹得我心里寒嗖嗖的,牙齿咯咯打颤。

11.那姑娘的话,钢针似的刺进我的心窝儿。

12.他话匣子一开, 活像自来水龙头, 一拧开就哗哗往外流水。

13.他啲话就像抽不完啲蚕丝, 越说越多。

14.这个女人生性泼辣, 嘴碴子厉害, 她能将一根稻草讲成金条。

15.她说起话来唧唧呱呱, 一串一串啲, 像只巧嘴八哥。

16.他说起话来, 像炮筒子一样冲, 全是火药味儿。

17.他说话直来直去, 从不拐弯, 发起脾气来, 一句话能把人砸个跟头。

18.这几句话从她那刀片一样啲嘴唇中间吐出来, 字字似乎带着刀刃。

总结:在语言描写中合理地运用比喻、拟人、排比的写作方法和恰当地引用一些俗语、歇后语以及名人名言能使语言描写显得更加的生动、有趣。

关于语言的句子篇二
《描写语言的词语,句子,段落》

词语:

1. 斩钉截铁 一诺千金 语重心长 吞吞吐吐 信口开河 夸夸其谈 牙尖嘴利

2. 口若悬河 结结巴巴 直言不讳 无所顾忌 拐弯抹角 真心诚意 故弄玄虚

3. 侃侃而谈 滔滔不绝 虚情假意 推心置腹 旁敲侧击 喋喋不休 慢条斯理

4. 含糊其词 唠唠叨叨 振振有辞 肆无忌惮 大言不惭 娓娓动听 绘声绘色

5. 对答如流 自圆其说 闲言碎语 对答如流 滔滔不绝 谈笑风生 高谈阔论

6. 豪言壮语 花言巧语 能说会道 出口成章 巧舌如簧 语惊四座 能言善辩

7. 娓娓而谈 滔滔不绝 妙语连珠 伶牙俐齿 浮文巧语 附耳低言 词不达意

8. 低声细语 喋喋不休 对答如流 费舌劳唇 泛泛而谈 出言无忌 津津乐道

句子:

1. 老校长的每一句话都打动着在场人的心弦,它像惊雷,把人震醒;它像

强心剂,使人振奋;它像补药,壮人气力;它像火光,暖人心窝!

2. 老师的亲切话语像那清澈的泉水,滋润着我的心田。

3. 老师的告诫是让我不断进步,像芝麻开花一样一节更比一节高。

4. 老师的这些话,句句打在他的心坎上,仿佛是一场春雨,洒落在一块久

旱的田地里,很快渗透了下去。

5. 他讲起话来多有劲呀,每一句都像小锤一样敲在我的心上。

6. 她的话儿不多,分量却很重,话语里的每个字,都拨响了同学们的心弦。

7. 她就像一部永不生锈的播种机,不断地在孩子们的心田里播下理想和知

识的种子。

8. 老师的谆谆教诲,像一股暖流,流进她那早已枯竭的心田。

9. 她大发脾气道:“你一个女孩子,不是我看轻你,用秤称一称能有几两重!”

10. 犹如把一件丢掉的珍宝找到手,他亮起眼睛,一连喊了三声“好!好!好!”

11. “这这这……”他突然江郎才尽,心慌意乱,舌根子发短了。

12. 老人说到这里,忽然停住,犹如那被弹得过急的弦儿,突然崩断。

13. 你别在我这儿啄木鸟翻跟头,耍花屁股。

14. 俗话说:有爱孙猴儿的,就有爱猪八戒的。林子大了,啥鸟都有。

15. “常言道:„男儿有泪不轻弹。‟你是堂堂的军官,哭得像个娘儿们,不害

羞?”

16. 你真是鬼拜花堂枣死作乐。都这阵了,还满不在乎。

17. 咱们是小药铺,存不住你这根大人参。

18. 她这人是属手电筒的,光照人家不照自己。

19. 他用鼻孔哼一声,说:“你是吹糖人儿的出身,口气怪大的。”

20. 她嘴里咕哝着:“跳蚤不大,非要顶起被子来不可!”

好段:

1、“董理,这个送给你,中午放学回家再打开看。”我正专心致志地做作业时,后面的王霄递过来一张精美的贺年卡。“现在不能看?”我犹豫 了一下,“不行!”她狡黠地笑了笑。“好吧”,我望着她那双神秘的眼睛,无可奈何地答应了。

2、记得那得一个星期天,我想多睡一会儿,赖在床上不起来。爸爸看见了,把我从床上拽起来,说:“小懒虫,快起来,马上就要来客人了!”“客人?是谁呀?”我奇怪地问。“你不知道,你妈要调动工作了,请领导来吃一顿饭。我清早就起来把菜买好了。”我一看,果然不假。瞧,绿油油的青菜,小灯笼似的辣椒。活蹦乱跳的鲤鱼,还有一只又大又肥的母鸡,是鸡鱼肉蛋,样样俱全。

这时,妈妈从厨房里走出来,一见我还在床上,就开腔了:“哎呀,你怎么还不起来?快点。”我边穿衣服边批评妈妈:“妈,您又开后门了,调一下工作还得请领导吃饭,你就不能凭自己的真本事?”妈妈有点火了:“你小孩子懂什么,快穿衣服?”我只好不作声了。

3、我举起奖杯,走下领奖台,不由自主地来到王兰面前,说:“这里面有你多少心血啊!奖杯应该是你的。”王兰却把奖杯推回来说:“不荣誉是你得来的,我应该祝贺你。”

4、……我吃着香喷喷的抓饭,不时地看表。大婶今天特别高兴。说:“姑娘,不要急!有你大叔送你回去。”我正要说什么,大叔悄悄对我说:“别推辞,她又要拿我问罪了。”大婶看大叔那模样,故意瞪着眼睛问:“说我什么坏话了?”大叔一本正经把手一摊:“我怎么会在人生日这天说她坏话呢?”大婶听了,“噗哧”一声笑了。我也笑了。

5、妈妈在卧室里整理床铺,一边冲着爸爸唠叨:“你看,你看,床上都是烟灰,你夜里又吸烟啦!”爸爸笑而不答,只管在厨房里刷锅,洗碗……过了一会儿,妈妈对爸爸说:“大忙人,我今天上中班,这水池里的一大堆衣服你就承包了吧!”爸爸笑嘻嘻地说:“老板给多少钱?咱先签个合同……”

6、中午吃完饭,妈妈叫我洗碗,我不肯洗,妈妈用婉转的语气说:“我的小洗碗机,快去洗碗吧!”我就高高兴兴去洗碗了。我一边洗一边说:“妈妈,那你是小天鹅洗衣机啦!”因为妈妈常常给我们洗衣服。爸爸不甘落后地说:“我是电饭锅,因为我天天给你们烧饭。”我笑着说:“哈,我们都是家用电器了!”

关于语言的句子篇三
《人物神态描写和语言描写的句子》

人物神态描写和语言描写的句子

2010-02-12 13:09

1、 他大约有十三、四岁。又黑又胖的小脸上,嵌着一个尖尖的翘鼻子。长长的头发,好久没理了。浓浓的眉毛下闪着一对大眼睛,乌黑的眼珠挺神气地转来转去。

2、树丛被拨开了,一个小孩的脑袋钻了进来,这是个男孩子,大约有十二、三岁,又黑又瘦的小脸上,满是灰尘,头发约有二寸多长,乱蓬蓬的,活像个喜鹊窝。

3、翠儿是这里远近山区里出名的俊女孩,成日价雨淋日晒,就是淋不萎,晒不黑,脸盘白白净净,眉眼清清亮亮。一笑起来,嘴瓣儿像恬静的弯月,说起话来,声音像黄莺打蹄。

4、一进园门,就有个男孩子粘上我了。他大约十一、二岁,穿着红背心、蓝短裤,腰带耷拉着一截;浑身是土,像个小土地爷。毛茸茸的小平头,衬着一张白皙的小圆脸儿,使我联想到蒲公英。他像飞蛾见了火似的,在我身前身后转悠,伸着脖子看我的镁光灯。

5、这一来,倒吓 我一跳,仰头一看,一个十二、三岁的女孩子,高高地坐在一枝树杈上,手里还拿着一只口琴,正准备吹哩。她穿着火红色的绒绒衣,套一条豆绿色的短裙子。两只穿着力士鞋的小脚悬空的搭拉着,怪自在的。她那梳着小辫子的脑袋歪倚在右肩头上,水灵灵的大眼睛向我玩皮地眨巴着,鼻子略显有些上翘,显露出一副淘气相。只要你一看见她,就会从心眼里喜欢她。

6、小菊到今年已经十四岁了,但是她的身体长得不高,手臂依然那么细小,颧骨照旧凸出,十个指头像一束枯竹枝,仿佛一折就会折断似的;因为她十分消瘦,所以看起来她的身体轻飘飘的。

7、建华同学身材均匀,不胖不瘦,乌黑的头发梳成两条细长的辫子,红润的瓜子脸,圆圆的大眼睛,脸颊上有两个深深的酒窝,显得活泼可爱。

8、我们院里来了两个乡下小孩。一个是姐姐,梳着小辫,穿着小花褂。一个是弟弟,脑门上留的头发,就像扣了个茶壶盖。

9、小玛拉哈(蒙古族),眉清目秀,唇红齿白,圆脸蛋,高鼻梁,一脑袋乌黑卷曲的头发,挺俊气的。只是耳朵长得老长,真难看 ,可老人们说,那是“佛相”,有福气。

10、那是个十来岁的瘦骨伶仃的小孩,却长得眉清目秀。特别是那双长得比常人都大的眼睛,闪动着聪慧的光芒。他拖着木屐,一件破旧的绿军服垂到膝前。 描写人物外貌的成语:

一表人才、风度翩翩,大腹便便,膀大腰园、披头散发、虎背熊腰、衣冠楚楚、相貌堂堂 闭花羞月 沉鱼落雁

沙眼 泪眼 睡眼 醉眼 星眼 凤眼 杏眼 媚眼 猫眼 虎眼 美目 俊目 秀目 朗目 润目 星眸 慧眼 秋波 秋水 风泪眼 吊梢限 杏儿眼 丹凤眼 圆溜溜 滴溜溜 骨碌碌 直勾勾 乌溜溜

目似闪电 双目议剑 双目如潭 双目灼灼 双目凛凛

双目炯炯 双目传神 双目鸟黑 双目凝滞 双目晶莹

双目失明 双目犀利 双目粼粼 二目凛凛 二目射光

二目炯然 二目圆瞪 二目炯炯 两目如锥 两目如剑

两眼墨墨 两眼灼灼 两阳如灯 两眼微突 两眼发呆

两眼发愣 两眼直翻 两眼放光 两眼火亮 双眼赛灯

两眸秋水 双眼直竖 双眼圆睁 双眸剪水 两目低垂

两目焰焰 炯炯双目 虎目灼灼 秀目闪闪 凤目明澈

眼如秋水 眼横秋水 眼似清泉 眼如星星 眼似铜铃

眼似秋水 眼如丹凤 眼若饿鹰 睛若秋波 眼若流星

怪眼如灯 杏眼如灯 环眼如豹 瞪目如灯 眼亮如星

眸若清泉 眸清似水 目如悬珠 眼闪秋波 眼含秋波

眼放光华 眼瞪如球 俊目电射 目似剑光 凤眼流盼

碧眼盈波 里目含威 眼睛明亮 眼睛无神 眼睛发亮

眼睛贼亮 眼睛有神 珠黑眼亮 冷目灼灼 乌黑眼睛

褐色眼睛 棕色眼睛 蓝色眼睛 炯炯发光 含情脉脉

眼射怒火 眼眯成线 眼睛有神 眼如星星 眼如秋水

眼闪秋波 眼角皱纹 眼梢细长 眼花缘乱 头晕眼花

垂着眼皮 口歪眼斜 火眼金睛 乌黑眸子 两目如锥

两目如剑 侧目而视 横目而视 怒目而视 瞠目结舌

明眸皓齿 左顾右盼 顾盼生神 舒眉展眼 星眼微扬

眉目疏朗 双瞳剪水 泪眼模糊 睡眼惺松 醉眼朦胧

眼波流盼 鹰瞵鹗视 眼如点漆 珠如黑漆 两眼无神

两眼混浊 目光明亮 目不斜视 神采焕发 老眼昏花

贼眉鼠眼 浓眉大眼 剑眉大眼 明眉大眼 秀眉大眼

浓眉俊眼 黑眉亮眼 明眉锐眼 剑眉星眼 剑眉虎眼

浓眉环眼 剑眉凤眼 剑眉星眼 浓眉豹眼 浓眉怪眼

细眉俏服 柳眉杏眼 娥眉观眼 纤眉细眼 龙眉凤眼

疏眉细眼 淡眉圆眼 浓眉圆眼 浓眉厉眼 娥眉杏眼

笑眉笑眼 慈眉笑眼 直眉直眼 愣眉怔眼 直眉瞪眼

坚眉瞪眼 横眉冷眼 横眉瞪眼 横眉棱眼 急眉火眼

皱眉瞪眼 斜眉吊眼 灰眉溜眼 死眉塌眼 灰眉土眼

横眉立眼 恶眉瞪眼 眩人眼目 金刚怒目 獐头鼠目

秀眉俊目 慈眉秀目 浓眉朗目 目光和蔼 目光慈样

目光严厉 目光逼人 目光灼人 目光炯炯 目横丹凤

目光闪烁 目光四射 目光如电 目光如剑 目光敏锐

目光深邃 目光如豆 目光呆滞 目不转睛 目不暇接

目不交睫 目送手挥 目瞪口呆 目眦尽裂 目空一切

目不暇接 豹头环眼 大如牛眼 眼似铜铃 立眉竖眼

细眉小眼 突睛火眼 恶眉恶眼 贼眉贼眼 土眉土眼

球黑眼亮 愁眉泪眼 淡眉鼠眼 秃眉蛇眼 邪眉邪眼

乌眉鼠眼 蛇眉鼠眼 贼眉色眼 欢眉浓眼 秀眉丽眼

浓眉凤眼 浓眉阔目 娥眉凤目 龙眉凤目 长眉俊目

剑眉星目 蚕眉虎目 剑眉虎目 清眉朗目 细眉朗目

细眉细目 细眉俊目 秀眉俊目 慈眉善目 和眉美目

喜眉笑目 聪眉慧目 陡眉细目 凶眉凶目 垂眉敛目

拧眉横目 横眉咧目 横眉怒目 横眉冷日 横眉立目

怒眉立目 皱眉立目 立眉怒目 立眉根目 凶眉横目

横眉乍目 立眼竖目 眉粗眼大 眼大眉浓 眉清日朗

眼大眉粗 眼深眉浓 眉慈目善 眉俊目秀 虎目浓眉

秀目黛眉 虎目剑眉 善目慈眉 虎目龙眉 俊目修眉

目秀眉清 怒目横眉 眉疏目朗 眉清目秀 眉精眼亮

眉舒目展 眉开眼笑 眼深眉浓 立眼竖眉 眉目清秀

眉目清朗 眉目如画 眉目俊秀 眉目灵秀 眉眼如画

眉眼伶俐 眉眼动人 眉眼俊秀 杏眼柳眉 明眸秀眉

一双俊眼 一仅杏眼 一双凤眼 一双大眼 一双俏眼

一双凹用 一双小眼 一双泪眼 一双秀目 一双鹰目

一对鹰眼 一级狼眼 两只小眼 目若朗星 目如星罡

淡蓝眼睛 浅蓝眼睛 灰色眼睛 死鱼眼眼 小黑眼睛

银铃大眼 杏子眼儿 小蓝眼睛 蛤蟆眼睛 大大的眼

乌黑眸子 暴眼蓝睛 刁眼暴睛 杏核眼儿 火眼金晴

乌黑眼珠 黑眼珠儿 鼓鼓眼儿 眼睛很大 眼睛浅蓝

眼睛深蓝 眼瞳黑深 眼梢细长 眼窝深陷 眼睛深凹

眼睛略斜 眼睛斜视 眼睛近视 眼睛充血 眼发红肿

眼皮耷拉 碧眼突出 活泼眼睛 枯涩的眼 呆斜着眼

眼仁褐黄 眼神茫然 眼神朦胧 眼睛细小 眼神复杂

眼神放火 眼神闪亮 眼神机警 眼神暗淡 圆圆的眼

眼神散乱 三角眼睛 三角怪眼 三角吊眼 黑亮亮的

水晶晶的 水灵灵的 水汪汪的 圆溜溜的 滴溜溜地

乌溜溜的 贼鼠鼠地 豁豁亮亮 又大又亮 乌黑闪亮

黑宝石般 黑葡萄似 乌黑有神 特别有神 秋水一般

神态描写的文章:1、 如果黑板就是浩淼的大海,那么,老师便是海上的水手。铃声响起那刻,你用教职工鞭作浆,划动那船只般泊在港口的课本。课桌上,那难题堆放,犹如暗礁一样布列,你手势生动如一只飞翔的鸟,在讲台上挥一条优美弧线——船只穿过„„天空飘不来一片云,犹如你亮堂堂的心,一派高远 老人长着一副古铜色的脸孔,一双铜铃般的眼睛,尖尖的下巴上,飘着一缕山羊胡须。他高高的个儿,宽宽的肩,别看他已年过古稀,可说起话来,声音像洪钟一样雄浑有力;走起路来“蹬、蹬、蹬”他,连小伙子也追不上呢。

3,爸爸长着浓浓的眉毛,一双炯炯有神的大眼睛总是闪着严厉的目光。可能是因为长期从事脑力劳动的原因,额头上那深深的皱纹和他不到四十岁的年龄很 相称。

4、哥哥的眼睛高度近视,处处离不开眼镜,就像个“睁眼瞎子”一样,只要把他的眼镜摘下来,在我面前他就像绵羊一样服服帖帖。一天下午,哥哥要洗头了。他吩咐我给他拿肥皂换水。我得意地想:哼!我先给你跑跑腿,然后再治你。一会儿,哥哥伸长了脖子,把肥皂沫打得满头满脸都是。我一看时机到了,就悄悄地把哥哥的盆拿走了。哥哥搓完后去洗头,一捧水,捧了个空。他忙去找,可刚一睁眼,肥皂沫就杀得他直流眼泪。他像盲人摸路一样,东摸摸,西摸摸,好容易才摸起了毛巾,把眼一擦,可眼睛还是模糊的,就去找他的眼镜。

5、小毛头长得很小,头只有我的大洋娃娃那么大;脸圆圆的,红红的,像只大苹果。她睡得很甜,两只眼闭得紧紧的,像两条线;两根眉毛像两只弯弯的新月;小嘴巴经常一动一动,好像在吃奶。她浑身被小被子包住,还用绳子扎紧,一动也不动。

6,妹妹今年十岁,读小学三年级。她那红扑扑的脸蛋上,一双水灵灵的大眼睛适着聪明伶俐的神色。乌黑的头发下,两条弯弯的眉毛,像那月牙儿。她那一排雪白的牙齿当中,缺了颗门牙,一笑起来,就成了个豁牙巴,十分逗人喜欢。 7,小菊到今年已经十四岁了,但是她的身体长得不高,手臂依然那么细小,颧骨照旧凸出,十个指头像一束枯竹枝,仿佛一折就会折断似的;因为她十分消瘦,所以看起来她的身体轻飘飘的。

8,这时,一阵热烈的掌声打断了他的思绪,他猛的一抬头,看见肖大名正从讲台上走下来。他立马又紧张起来。他的目光四处移动,似乎在搜寻什么,他是那么的不安,甚至不敢接触任何人的目光。然后他又把头低下去,好像怕被别人看见似的。他的十个手指头不停地搓来搓去,一会儿便被汗水打湿了,滑滑的。

9,“怎么办呢,该不该上去呢?”唐明贼似的看看四周,比先前更紧张了,两腿在桌底下直发抖。“去,一定得上去,这是最后一个竞选项目了,为了以后同学们能对我另眼相看,我一定要竞选到这劳动委员。„„可是„„”唐明深深地咽下一口口水,头低得快贴到桌上了,呼吸更急促了。“李华一下来,我就上去„„”他这么想。

描写人物神态(表情)的成语: 大惊小怪 大惊失色 大惑不解 从容不迫 毛骨悚然 心不在焉 六神无主 泰然自若 心平气和 平心静气 目瞪口呆 处之泰然 半信半疑 毕恭毕敬 自言自语 喃喃自语 全神贯注 兴致勃勃 兴高采烈

1、只有二十个月的乔治特,是三个孩子中最小的一个,五月里她还在吃奶,现在她把小脑袋抬起,坐在摇篮里,望着自己的脚,开始咿咿呀呀地说起话来。一线晨光落在她的摇篮上,很难说得出到底最像玫瑰色的是乔治特的脚呢,还是清晨的阳光。

2、妹妹刚生下来时,样子真难看:塌鼻梁,肿眼泡,整天闭着眼睛睡觉。圆圆的脑袋上,长着毛茸茸的头发,小脸儿通红通红的,一点没有她现在这么好看。

3、我的弟弟小国,长得挺逗:圆圆的脑袋,脑门上留着巴掌大的一块头发,长着两只招风耳,见人就咧着嘴笑。实际上,他是心里坏。他刚刚会玩,就跟我着 对,我拿啥,他要啥,奶奶给我做的纸老虎、胖娃娃,他抓过去就玩,我摸都摸不到。我要写字,他就夺铅笔;我吃馒头,他连鸡蛋都不吃了,也要吃馒头„„

4、小毛头长得很小,头只有我的大洋娃娃那么大;脸圆圆的,红红的,像只大苹果。她睡得很甜,两只眼闭得紧紧的,像两条线;两根眉毛像两只弯弯的新月;小嘴巴经常一动一动,好像在吃奶。她浑身被小被子包住,还用绳子扎紧,一动也不动。

5、她大概叫琅琅,穿一件红底白点小罩衣,凸额头,塌鼻梁,一头顶柔软的卷发,总是不声不响,像个沉静的小哲学家。

6、乌黑油亮的头发,红红的小脸蛋,两只小眼睛像小猫那样睁着,伸直了他胖胖的手臂,手臂上还有五个小窝窝。

7、何满子四岁,剃个光葫芦,天灵盖上留着个木梳背儿,一交立夏就光屁股,晒得全身上下就像刚从烟囱里爬出来一样。

8、这小家伙,才五岁,长得特别惹人喜欢。大脑门,高鼻子,一双跟他妈妈一样漂亮的黑眼睛。他整天跟在爷爷身后转,给爷爷传话,取东西,送报纸。别人说他是爷爷的“警卫员”。

9、姐姐七岁,是一年级学生,穿着白衬衫和蓝色的学生裤,胖墩墩的像个小东瓜,又像是个胖鼓鼓的花生米。她的名字就叫小胖。她跑起来很吃力,脸蛋累得通红,微微凸出的前额渗出细小的汗珠。

10、梁好是我四姨的独生女儿,今年快四岁了。我第一次见到她的时候,觉得这个名字很有趣,就逗着她问:“‘梁好’,你为什么不叫优秀呀?”她一听, 就扬起那胖乎乎、白嫩嫩的小手,噘着嘴,瞪着眼,装出历害的样子对我说:“我打你!”大家看着她那怒气冲冲的滑稽样,都忍不住哈哈大笑起来。梁好长得很招人爱。稀稀拉拉几绺黄头发,随意贴在她那高高的脑门上。天热时梳成辫子,活像两根炮竹捻儿。深深的眼窝,长长的睫毛,一对很神气的水汪汪的大眼睛,一笑起 来眯成缝,一发脾气瞪得像小圆球。

11、你看过日本动画片《聪明的一休》吗?我家也有个“一休”呢!那就是我四岁的表弟应驰,他那又光又大的脑袋上,一根头发也没有。白里透红的小脸蛋上嵌着一双忽闪忽闪的大眼睛,像白水银里养着两丸黑水银,透着那股机灵劲儿,就甭提了。他那模样多招人喜爱!

12、宋老师见她睡得时间太长,想弄醒她,就用手捏捏她的鼻子。这下可把她弄火了。只见她脸涨得通红,眉毛皱紧,想哭,但又没哭,只是把头颈一伸一缩的,

关于语言的句子篇四
《关于元话语的范围和分类》

《当代语言学》第8卷2006年第4期345—353页,北京

关于元话语的范围和分类+

徐赳赳中国社会科学院语言所

提要本文讨论元话语(metadiscourse)的范围和分类,重点介绍元话语的定义、研究范围、分类以及在元话语研究中存在的问题。元话语指的是用于组织话语、表达作者对话语的观点、涉及读者反映的一种语言使用法。本文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把元话语分为词汇元话语、标点元话语和视觉元话语三类,介绍了各种元话语的特点。最后,作者重点讨论了尚在争议中的词汇类元话语的问题:是否涉及命题的问题、分类问题、功能问题等等。

关键词。话语元话语视觉元话语

1.引言

本文主要介绍元话语(metadiscourse)的范围和分类。我们先来看一下前人对元话语的定义。Williams(1981:211—2)认为,元话语是“有关话语的话语,跟主题无关”。Hyland(1998:437—8)认为,元话语指的是话语的组织、作者对话语内容的看法、预测读者态度等体现篇章各种特征的一套机制。

Hyland和Tse(2004:157)认为,对元话语的理解有狭义和广义之分,狭义的观点是,强调元话语的组织篇章的功能;广义的观点是,元话语体现了作者在篇章中所表现出来的运用语言和修辞的方法,以及把话语组织和话语含义结合起来的方法。

VandeKopple(1985:83)认为,元话语是有关基本命题信息的内容以外的话语,指的是引导读者去组织、分类、解释、评价和反映篇章所传达的信息的一套机制。

从上面的定义可以看出,对元话语的定义各有侧重,但元话语是用于组织话语、表达作者对话语的观点、涉及读者反应的一种方法这一观点是为大多数人所接受的。下面介绍元话语的研究现状,主要讨论元话语的具体内容,再介绍有关元话语的一些不同的看法。2.元话语的范围和分类

前人从不同的角度对元话语进行研究,有从词汇的角度来讨论元话语的(Ifantidou2005),有专门讨论标点等起到元话语功能的(Hyland

对元话语进行研究的(如VandeKoppleandTse2004:157),有从功能的角度1985,1988分析元话语的篇章功能和人际功能),也

2000o有从视觉角度来讨论元话语的(Kumpf

本文把元话语分为三大类:词语元话语、标点元话语和视觉元话语(visual

COUl"Se),值得强调的是本文谈的这三种元话语都是书面语。metadis—

・本文写作过程中得到WilliamJ.VandeKopple和顾日国的帮助,沈家煊、许家金提出修改意见,本文初稿在“国外语言学在中国研讨会(北京・2005)”宣读,得益与会者的指点,一并致谢。

本刊网址:http://www.ddyyx.tom345

词汇元话语包括词语和短语。Ifantidou(2005:1326)根据前人的研究进行综合,把词汇元话语分为下面几类,见表1:

词汇元话语

话语连接词

推测副词

情态词but,therefore,SO实例obviously,interestinglymight,possible

suppose,claim,assulue,suggest

think,consider,believe,doubt言语行为动词心理动词

人称代词

篇章推进词(短语)I,we,my,theirnamely,forexample,inotherwords,first,next,ete.

表1词汇兀话语

按照VandeKopple(1985:83)的观点,元话语是有关基本命题信息的内容以外的话语。表1中的这七类词或短语,都不单独显示基本命题,在篇章中只是起到组织话语、表达作者观点、预测读者反应的作用。

2.2标点元话语

标点元话语指的是标点、括号和下划线等体现元话语特征的标记。

Hyland和Tse(2004:157)认为,通过使用元话语,作者就可以把单调的、零散的篇章组成相互关联的、读者所喜爱的篇章,元话语还可把篇章跟语境联系起来,表达作者的人际意义,提高篇章的可信度,提高读者的阅读兴趣。从这个角度看,元话语是属于功能的范畴,因此,有些标点、句子排列的次序等都可列入元话语的范畴。下面是他们的例句:

(1)a.Iadmitthattheterm‘error’maybeanundesirablelabeltosometeachers.

(我承认,“错误”这个词可能是某些老师不喜欢的一个提法。)

b.Thegeographycurriculumteachesaboutrepresentativefractions,scales

notandratios2inForm1(age12+)whilstmathematicsstudydoesdealwiththistopicuntilForm1

(Jg理课程在一年级(12岁以上)教数字比例尺、刻度和比率,而数学课要到二年级才讨论这

个话题!)

(2)J11leorganizationofthispaperwill

isabeasfollows.Chapter2isisaareviewofHongonKongaircargoin,multipliereffects

futuregrowth

andrec—dustry.Chapter3broughtofHongbyairliteraturetoreview.Chapter4HongKongmodelmeasuringthecargoindustrylabourmarket.DriversandconstraintsforthelastChapterisKongaircargoindustryfollowinChapter5.Andconclusions

ommendations.

(这篇论文的结构如下:第二章是对香港航空货运业的回顾;第三章是文献梳理;第四章是测量由航空货运业带给香港劳动力市场的乘数效应的一种模式;第五章讨论香港航空货运业未来增长的驱动力和制约因素;最后一章是结论和建议。)

他们认为,例(1a)中的引号是元话语,例(1b)中的感叹号也是元话语,例(2)中整个段落各个句子的排列次序都可看作元话语。他们认为,现在还没有一个统一的语言学标准来界定元话语这个术语,人们应该从功能的角度来界定元话语。因此,应该把元话语看作一个开放的范畴,可以在元话语这个范畴里加进新的内容以适应作者的需要。当代语言学

Kumpf(2000:402)认为,人们对元话语的研究都集中在篇章本身,给人的感觉好像篇章只是涉及词、句子和段落。其实,元话语还应包括篇章的视觉成分,如版面排版、颜色搭配等等。

Kumpf(2000:404)总结出了10种视觉元话语,见表2:

视觉元话语

1第一印象(firstimpression)

2分量(heft)

3惯例(convention)

4视觉块(chunking)

5外部构架(extemalskeleton)

6连贯性(consistency)

7费用(expense)

8吸引力(attraction)

9解释(interpretation)

10风格(style)

表2Kumpf(2000)提出的10种视觉元话语

下面我们来看一下Kumpf(2000:404—18)对这lO种视觉元话语的简要解释。在解释每项视觉元话语时,除了第9项“解释”视觉元话语外,其余的都在解释开头带一个图例,看起来,这些图例是精心设计的,作者没有专门解释每个图的含义,作为读者我们理解这些图例可能有以下作用:作者讨论的是视觉元话语,是作者用图(视觉元话语)来表达自己对文中内容的观点(孰轻孰重,哪个正式,哪个不正式等)。这与作者讨论的内容巧妙地结合起来,使读者对文章的印象更深。我们看“第一印象”元话语的图例,作者想要说明的是读者看到图中左边的A和右边的A的印象是不一样的,因为两个字母的字体是不一样的,这是一种直观的图。

要说明的是,对Kumpf所列出的这10种视觉元话语,我们要理解的是他所举例讨论的某个文件(document)使人产生不同视觉的内容才是元话语。举例来说,说“第一印象”是元话语,指的是图中不同字体的对比才是元话语,即使人产生第一印象的视觉手段才是元话语。

下面我们举两个视觉元话语的例子——“第一印象”和“分量”:

1)第一印象

厅广——7n第一印象指的是当人们看到某个文件时第一时间所产生的概念。举个例子来琶量里£!I说,如果我们看到一篇学生的“计划书”,我们就可能看到,该计划书是用白纸打印,塑料封面,如翻一下内文,就可能看到,文字是以2倍行距通栏排列的,大约花5秒左右,我们就会对这个文件产生初步的印象。2006年第4期

2)分量

l厂]I“分量”指的是读者对某个文件的长度和篇幅所产生的印象。比如,芝加哥郊{三三:主一I区的电话本分量很重,墙上贴的告示分量就很轻。在许多时候,文件分量的轻重会影响到读者对该文件的接受程度。文件太长,有些人就不读了。例如,某人要买一辆未安装的手推车,如果说明书有20页,也就是说分量太重,此人可能怕阅读说明书太麻烦就不买手推车了。这个例子说明,消费者所需要的安装说明应简明易懂,其分量可能一页就够了,在这页说明书上画上恰当的安装图,配上简要的文字说明就行了。但是如果是一个复杂机器人的装配图只有1—2页,其分量可能就太轻了。分量跟“第一印象”关系密切,对某个文件来说,恰当的分量会使人产生良好的“第一印象”,过轻或过重的分量会使人产生负面的“第一印象”。

3.对元话语的讨论

3.1对元话语定义的讨论

对元话语定义的讨论主要集中在两个方面:1)元话语是否是“有关话语的话语”的讨论;2)对元话语和命题的讨论。

3.1.1有关话语的话语

Hyland和Tse(2004:156)认为,把元话语看成是“有关话语的话语”是不正确的。他们认为,如果把元话语看成是“有关话语的话语”的话,那就把元话语看成一种话语层面的东西。其实,应该把元话语看作组织篇章的手段,或者说看作一种工具,在组织篇章的过程中,作者通过采用元话语这种手段,把自己的态度、观点融入到篇章之中,并起到吸引读者的参与,表达作者对读者的态度的作用。

3.1.2涉及命题的讨论

在引言中我们提到过,Kopple(1985:83)认为元话语是命题以外的内容和成分。Ifantidou(2005:1336)认为,把元话语看成跟命题无关的观点,或者说认为元话语跟真值条件无关,这种看法是不全面的。他认为,如果按检验真值条件的标准来看,表证据的副词,如obvi.ously,evidently,clearly,以及表“据说”的副词,如,allegedly,reportedly,admittedly等等这些词都是跟话语的真值有关,也就是说这些词是表命题的。

3.2对元话语分类的讨论

对元话语分类的讨论主要集中在词汇类,从目前研究来看,主要有三种分法:(1)篇章元话语(textualmetadiscourse)和人际元话语(interpersonalmetadiscourse);(2)引导式元话语(interactiveresources)和互动式元话语(interactionalresources);(3)内部篇章元话语(intra—textual)和外部篇章元话语(inter—textual)。

3.2.1篇章元话语和人际元话语

VandeKopple(1985:83—7,1988:236—9)根据前人的研究,提出7种元话语,他参考Halliday(1994)提出的三种元功能的观点,把这7种元话语分为篇章元话语和人际元话语两大类。篇章元话语指的是在篇章中连接篇章各层次的主要成分,组词成篇的词和短语。人际当代语言学

话语主要是体现作者和读者关系的词和短语。VandeKopple仔细地讨论了这7种元话语的功能特性和例子,Kumpf(2000:403)把Vande,Kopple(1985,1988)论述的7种元话语用表的形式归纳出来,更为直观,见表3:

篇章元话语

编号

2名称注释例子first,next,however,asInotedinChapterOne.表连接的词语表注释的词语连接各级结构句内附加句

人际元话语

3表语力的词语鉴别话语行为Ihypothesize

clude,wethat,tosumup,weclaim,forexample,wecon—recommend.

perhaps,may,might,often,usually,apparently.

clearly,undoubtedly,itisobviousthat。ofa.模棱两可语

4表确认的词语评估命题真值

的可能性b.强调语

C.归属语course,very,emcial.“accordingtoEinstein.”

5表叙说的词语让读者知道谁

说了什么

作者对命题内

容的观点

对读者的直接“Mrs.Jonessaid...’’6表态度的词语surprisingly,unfortunately7表评论的词语“Thereasonsforthesechoicesayesimple.”“Mostofyouwill叩-

评论posetheideathat....’’

笔者注:VandeKopple在叙述中没有列出“表注释的词语”的例词,据他的定义,我推测是指namely,e.g.,inotherwords,suchas等词语。

表3VandeKopple列出的7种元话语

Hyland(1998:442)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又进一步细化,把篇章元话语分为5类(表逻辑联系的词语、表框架标记的词语、表内指标记的词语、表提供证据的词语、表解释的词语),把人际元话语分为5类(表模棱两可的词语、表强调的词语、表态度的词语、表关系标记的词语、表人物标记的词语),共计10类。

3.2.2引导式和互动式

Hyland和Tse(2004)认为,把元话语分为篇章元话语和人际元话语不很确切,这是因为,(1)篇章一人际的分法借鉴了Halliday(1994)的元功能三分法,但Halliday的三种元功能是同时出现的,在理论上有其整体性,如果只借鉴篇章一人际两种,就有可能打破这种整体性;(2)现在人们已把对元话语的研究扩大到篇章的性质、参与者的互动、历史语言学、跨文化的变化、写作教学等等。从体裁来看,已涉及到日常自然会话、科普读本、中小学教科书、大学教科书、研究生学位论文、Darwin(达尔文)的《物种起源》这样的著作、公司的日常报告等等;还有人研究不同文化背景下写的篇章中的不同的修辞、研究中世纪的医学书、2006年第4期349

关于语言的句子篇五
《一些描写动作的词语和句子》

健步如飞 扭头就跑 定睛一看 侧耳细听 冥思苦想 步履矫健 拔腿就跑 目不转睛 听得入迷 挖空心思 大步流星 连蹦带跳 凝神注视 道听途说 飞檐走壁 东奔西窜 怒目而视 大摇大摆 横冲直撞 左顾右盼 步履艰难 飞似得跑 东张西望 一瘸一拐 奔走如飞 挤眉弄眼 匍匐前进 上窜下跳 瞻前顾后 蹑手蹑脚 举目远望 步履轻盈 极目了望 走马看花 虎视眈眈 眼明手快、眼疾手快、风驰电掣、电光石火、眼明手捷、雷厉风行、 流星赶月、星驰电走、弩箭离弦、动如脱兔、放声痛哭、失声痛哭、 痛哭流涕、声泪俱下、哭哭啼啼、泣不成声、哭爹叫娘、捶胸顿足、 号啕大哭、抱头痛哭、点头微笑、抿着嘴笑、淡然一笑、手舞足蹈、 大快朵颐、张牙舞爪、抓耳挠腮、面面相觑、嬉皮笑脸 口若悬河 对答如流 滔滔不绝 谈笑风生 高谈阔论 豪言壮语 夸夸其谈 花言巧语 忐忑不安 心惊肉跳 心神不定 心猿意马 心慌意乱 七上八下 心急如焚 发奋图强 废寝忘食 闻鸡起舞 全力以赴 力争上游 披荆斩棘 顶天立地 奋不顾身 舍己为人 坚强不屈 贪生怕死 厚颜无耻 眉飞色舞 昂首挺胸 惊慌失措 垂头丧气 没精打采 愁眉苦脸 大惊失色 炯炯有神 怒发冲冠 一目十行 一日千里 百发百中 一步登天 走马观花 欢呼雀跃 扶老携幼 手舞足蹈 促膝谈心 前俯后仰 奔走相告 跋山涉水 前赴后继 张牙舞爪 专心致志 手舞足蹈 笨手笨脚 挤眉弄眼 得意忘形 喜笑颜开 呆若木鸡 悬梁刺股 守株待兔 掩耳盗铃 买椟还珠 长吁短叹 翻山越岭 鬼鬼祟祟 支支吾吾 吞吞吐吐 偷偷摸摸 踉踉跄跄 窃窃私语 喋喋不休 跃跃欲试 抱头鼠窜 盲人摸象 调兵遣将 东倒西歪 左顾右盼 垂头丧气

课文中

描写母亲动作的句子 我拉起他滚烫的手 描写母亲语言的句子 “你到街上去打车,然后到医院。先挂号,记住,要买一本病历本。然后到内科,先到分诊台,护士让你到几号诊室你就到几号,坐在门口等。查体温的时候不要把人家的体温个打碎……”我喋喋不休地指教着。 描写母亲心理活动的句子 我想我一定是世上最狠心的母亲,在孩子有病的候,不但不帮助他,还给他雪上加霜。我就是想锻炼他,也该领着他一道去,一路上指点指点,让他先有个印象,以后再按图索骥。这样虽说可能留不下记忆的痕迹,但来日方长,又何必在意这病中的分分秒秒呢?

1.老板望了一眼,吹了一声轻快的口哨,一下子钻进那一堆被顾客拒绝接受的衣服里,把它来回翻动,同时一直很兴奋地说着话,好像在自言自语似的:(对不起,我书上只有一句)

1. 啊,是吗?哼,当然我也料到了你没有带零钱。我看像你这样的阔人只会带大票子的。 2.

把那么一套不像样子的衣服卖给一位脾气特别的百万富翁!托德简直是个傻瓜--天生的傻瓜,老是干出这类事情。 3.请您赏脸把这件衬衫穿上,还有这套衣服;正合适,好极了--又素净。又讲究,又雅致,简直就像个公爵穿的那么讲究。 4.不过那都没有问题,我们不能叫一切事情老照我们……我是说,老照他们……哈!

2. “喂!,一手交钱,一手交货!”一个浑身黑色的人,站在老栓面前,眼光正象两把刀,刺

得老栓缩小了一半。那人一只大手,向他摊着;一只手却撮着一个鲜红的馒头,那红的还是一点一点的往下滴。 老栓慌忙摸出洋钱,抖抖的想交给他,却又不敢去接他的东西。那人便焦急起来,嚷道,“怕什么?怎的不拿!”老栓还踌躇着;黑的人便抢过灯笼,一把扯下纸罩,裹了馒头,塞与老栓;一手抓过洋钱,捏一捏,转身去了。嘴里哼着说,“这老东西┅┅”。 康大叔的性格,作家并没有向我们作任何叙述性的介绍。只是通过康大叔一系列的动作:“摊”、“撮”、 “抢”、“扯”、“裹”、“塞”、“抓”、“捏”、“转身”、“哼着”,简捷的语言把一个活生生的刽子手送在读者面前。

3. 1、一群傣族少女姗姗走来,肩上扛着小纺车,手里提着小灯笼,紧身拖曳的筒裙在随

风摇摆。她们的身材是那样苗条,步履是那样轻盈,仪态大方,好像一群美丽的仙子从天而降。

2、看见冰场上的人,穿梭一般地滑来滑去,我的心激荡着,也急忙换上冰鞋,上场去了。开始的几步,多少有些荒疏了的感觉,转了几下之后,恢复常态了。我又向前滑行,左右转弯,猛然停止,倒退滑行„„一个年龄和我差不多的小孩,像我当初头次进冰场一样,他趔趔趄趄,一个跟头;摇摇摆摆,一个屁股蹲儿。

3、十字路边有一个老妇人,略微有些驼背,胖胖的身躯,费力地打着伞在空旷的路上艰难地行走。狂风夹着大雨扑面而来,她使劲向前躬着身子,抓紧伞,进一步,退半步,踉踉跄跄地向前走着。

4、中午由于下雪,我不能回家吃饭了。正当我要写作业的时候,突然一个香喷喷的包子塞到了我的嘴里,我回头一看是小明正调皮地眨着眼看着我。

5、宁佳音跑到跳高架的横杆前,又脚踏地,双臂猛摆,身体就像小燕子一样飞过了横杆。

6、他如法将瓜子塞进口中,“格”地一咬,然而咬时不得其法,将唾液把瓜子的外壳全部浸湿,拿在手里剥的时候,滑来滑去,无从下手,终于滑落在地上,无处寻找了。他空咽一口唾液,再选一粒来咬。这回他剥时非常小心,把咬碎了的瓜子陈列在舱中的食桌上,俯伏了头,细细地剥,好象修理钟表的样子。约莫一二分钟之后,好容易剥得了些瓜仁的碎片,郑重地塞进口里去吃。

关于语言的句子篇六
《语言的六大句子成分》

世界上一切语言的句子都是由六大成分组成的,即:主语、谓语、宾语、定语、状语、补语。其中主语、谓语和宾语交代“谁做了什么事”,是句子中最重要的三大成分,它们确定了句子最基本的结构。而定语、状语和补语是句子的三大修饰成分。由于六大句子成分是各种语言通用的,为了便于大家理解,下面我们用母语-汉语来讲解学习。人类住的房子各种各样,但不管什么样的房子,都有通用的组成成分,如:客厅、卧室、卫生间、书房、厨房、仓储间等,人类语言的“句子”同样也具有这种通用的组成成分,用举例的方式说:(什么样的什么样的)灰太狼(在什么样的时间、什么样的地点、以什么样的方式、什么样的条件、什么样的状态)告诉(什么样的什么样的)喜羊羊(一个什么样的什么样的)故事我们把上面的句式进行补全,加深一下理解:(凶恶的)灰太狼(在小山坡上、恶狠狠地)告诉(惊恐的)喜羊羊(一个可怕的)故事。很明显,上面的通用句子由“三个主要成分”和“三个修饰成分”组成。三个主要成分的第一个成分是“人或物”,我们把它叫做“主语”;第二个成分是一个“动作”,我们把它叫做“谓语”;第三个成分是“人或物”,我们把它叫做“宾语”。主语:是一个人或物,是谓语动作的执行者。谓语:是一个动作,是主语执行的动作。宾语:是一个人或物,是谓语动作的承受者。三个修饰成分的作用是“详细地交代事情发生的细节”,对主谓宾三大句子成分进行“装修”。上面的句子中“灰太狼”是主语,“告诉”是谓语,“喜羊羊”是宾语,“故事”是补语,为什么把它叫作补语呢?因为他跟在主谓宾的后面,起补充说明的作用,使别人对事件的细节知道得更详细。如果只说“灰太狼告诉喜羊羊”,显然句意模糊,补上“故事”,别人很容易就知道“告诉喜羊羊的是故事”。定语是对名词进行“装修”的,“定”是“确定、限定”之意。上句中的名词“灰太狼、喜羊羊、故事”前面都加了定语,使得整个信息很明了。“在小山坡上、恶狠狠地”详细地交代了“告诉”的细节,状语中的“状”即“状况”的意思,具体来说,就是动作发生的8个方面:时间、地点、原因、状态、目的、结果、方式、程度。下面我们对其定义给以总结:定语:详细交代一个名词的样子,即“......的”状语:详细交代一个动作的状况,说明动词动作发生的时间、地点、原因、状态、目的、结果、方式、程度,即“......地”。补语:跟在主谓宾的后面,对句子进行详

细补充。句子的简化结构上面我们学习了句子通用的六大成分,但在实际的语言运用中,人们所说的每一句话并不是都包含六大成份,而是会省略一些成分,出现各种各样“短小”的句子,以使语句简练。比如省略宾语:我们工作。他们跑起来。省略了宾语的句子同样可以带有补语:他长高了。我感觉很热。还有一种句子,他们的谓语是“是”的意思,此时的谓语又叫“联系动词”,宾语又叫“表语”,表语即“表述”之意,对主语进行表达和描述。我们把这样的句子叫“主语 + 联系动词 + 表语”,或“主系表”,主系表其实是一种特殊的主谓宾句子。如:这是一张桌子。我是一个兵。汉语里经常使用省略了“是”的主系表结构:他25岁=他是25岁。我很高兴=我是很高兴。划分下列的句子成分:1、他在门前的镜子里看见了自己。2、这个神奇的故事发生在1934年。3、我有很多热心帮忙的好朋友。4、我将立即到东边的读书馆还这本书。5、这件事听起来真可怕。6、我迅速地关上了大门。7、他们非常高兴地游览了北京故宫的每一个角落。8、我十点钟送你上火车。9、他花费了我半年的宝贵时间。10、现在我们更加努力。11、他吃完晚饭后要出去散步。12、我们每天晚上睡觉前都会讲一些好听的故事。13、这些聪明的孩子们一直生活在这个美丽的校园里。14、他兴致勃勃地给我写了一封信。15、他做完功课后读报纸。16、火红的太阳从后山慢慢地爬上来。17、当他打电话时,我正在做作业。18、看完电影后,我们讨论了这个话题。六大句子成分归纳起来,可构成三种基本句式:1、主语 + 谓语 + (宾语)英语里主谓宾的排列位置和汉语里主谓宾的排列位置是一样,因此我们学习起来并不困难,只需照上面的公式排列即可。如:I entered the room.我进了这个房间。I like the job.我喜欢这份工作。He studies English.他学习英语。实际应用中,宾语有时可以没有,只有主语和谓语。如:We stopped.我们停下来。The visitors have arrived.游客已经到了。She often dreams.她经常做梦。2、主语 + 系动词 + 表语当谓语的意思是“是”的时候,这时的“主谓宾句式”又叫做“主系表句式”。所要注意的是,“是”叫联系动词,宾语叫做“表语”,表语可以是名词或形容词等。如:The way is long.这条路长。You are a lucky boy.你是个幸运的男孩。He is a doctor.他是个医生。The sun is bright.阳光灿烂。3、There be + 名词短语如果表达“有......"的意思

时,我们可以使用这一特殊的“主系表句型”,在此句型中,我们可以把there看作是主语,be是系动词,名词是表语。但要注意,be的单复数,要根据表语来决定。“There be 句式”的后面一般要跟表达位置的介词短语。关于There be 句式我们以后专题学习。如:There is a computer on the table.桌子上有台电脑。There are chairs in the room.房子里有几把椅子。There is a change.有一个变化。There has been so much progress.取得了很大进步。以上是英语中最基本的三大句式,进行造句时,我们首先从三大句型中选出基本句式,然后把三大修饰成分根据需要放进去,就形成了复杂的句子。那么怎样安放三大修饰成分呢?英语定语“前小后大”的安放规律由一个单词组成的定语叫“小定语”,它一般放在所要修饰的中心名词前面;有两个以上单词组成的定语(如介词短语、定语从句)叫“大定语”,它一般放在所要修饰的中心名词后面。如:This is an interesting English book about China that I bought yesterday.I saw a tall person in black suit who was about 40 years old.英语状语“两头偏后”的安放规律1)大状语句子两头偏后,前分后不分。2)单个副词在句子中位置随意。3)单个副词修饰单个词时前置。●大状语句子两头偏后,前分后不分。超过两个单词组成的状语叫大状语,大状语用来“状”一个句子的中心动词时,一般安放在句子的两头,并且倾向于安放在句子的后头。如:I went to school this morning.We walked along the road.There are many people in this room.I will tell you something to do if you have nothing to do.“前分后不分”指的是大状语安放在句首时,多数情况下要用逗号与主句分开,以免大状语最后的名词与主语名词连在一起分不清。而大状语放在句尾时,多数情况下不用逗号与主句分开,这是因为大状语的开头一般都有because, to, -ing等符号,它们会起到将状语与主句分开的作用。如:This morning, I went to school.At home, he waited.If you have nothing to do, I will tell you something to do.●单个副词在句子中位置随意单个副词在句子中作状语时,只要不会引起误解,几乎可安放在句中的任何位置。这是因为英语副词一般都以-ly结尾,很明显也很容易找到,并根据意思判断出它所修饰的中心动词。如:I talk with him patiently.I talk patiently with him .I patiently talk with him .Patiently, I talk with him .当然用一个副词“状”动词短语中的动词时位置也同样随意。如:to solve the problem quickly.to quickly solve the problem.Generally speakingSpeaking generally●单个副词修饰

单个词(如形容词、副词、介词、连词)时前置单个副词当状语时,不仅可以“状”动词,而且可以“状”名词以外的所有词,并且一般一律放在它所修饰的词的前面。如:修饰形容词very happyextremely happy修饰副词He runs very fast.Light travels most quickly.修饰介词I study just in this school.I study mainly in this school.He studies probably in this school.修饰连词He studies here just because he lives here.He studies here mainly because he lives here.He studies here probably because he lives here.Only when you tell me the truth, I can believe you.英语补语“一般在后”的安放规律当一句话说完了,主谓宾都有了,但觉得要说的话还没说完,在这句话的后面再加上点什么,使要说的话全讲出来,讲完整,那么后面加上的部分就叫“补语”。既然补语是用来补充一个句子的内容的,所以一般放在后面。什么样的词语可以做补语呢?这一点没有限制,比较宽松,只要放在句子后面对句子有补充作用,并且能被看懂,就都可以做补语。如:主谓宾后带补语They wish her a happy birthday.They give her a gift.They call him a weird(怪异的)person.We found him ill.We felt the house shaking.I asked him why he came here.主系表后带补语I am very happy that you come here today.I am sure he will come.We are sorry to leave.主谓后带补语下列动词后常带有形容词作补语,seem(似乎), become(变为、成为), turn(变得,变成), go(变得、成为), feel(感觉), get(变得), keep(保持), remain(仍然), appear(似乎), look(看起来), sound(听起来), smell(闻起来), taste(尝起来), prove(表明是), stay(保持), lie(处于), stand(处于)等。It tastes good.You look fine.It gets dark.She seemed quite happy.Ann appeared ill.短语后带补语With her eyes open, with her mouth shouting, she talked to me angrily.她睁大眼睛,嘴里喊叫着,愤怒地和我讲着话。插入式补语有时补语位于句子当中,称为“插入式补语”,插入式补语打断了句子的叙述,对刚刚讲的话马上进行及时补充,有立即解释的特殊效果。插入式补语的前后要用逗号与主句隔开,以免引起混乱。在口语中说插入式补语时,要在前后的逗号处停顿一下,表示这里要隔开。All the things there, food, clothes, toys, are cheap.前补语若补语非常重要,也可以放在句子的开头,一开始就补充,这叫“前补语”。Three times, I called him.前补语的后面一般也要用逗号与主句隔开,防止混乱。在口语中说完前补语时,也要停顿一下,表示隔开。You will help

me, I am sure.A happy birthday, they wish her.通过学习,我们已经明白语言的句子,由六大句子成分组成,六大成分可构成三种基本句式及六大成分的排列位置,那么六大成分又由什么词来担当呢?一般情况下,以下词类可担当六大成分。主语:由名词来担当。谓语:由动词来担当。宾语:由名词来担当。定语:由形容词、名词来担当。状语:由副词来担当。补语:由形容词、名词来担当。联系动词:由“是”来担当。表语:由形容词、名词来担当。但以上只是语言的简单使用,事实上,语言还有很多复杂的应用,即用“动词”和“句子”来担当六大成分。“动词”是用来担当谓语的,但实际上它是多功能的,不仅可以担当谓语,还可以摇身一变担当谓语以外的其它句子成分,只是在担当这些句子成分时,它的样子要按规则进行变化。汉语中动词担当谓语以外的其它句子成分时,不发生任何变化,一律用原形。如:学习是我的任务。他喜欢学习。我的任务是学习。我教他学习。我们学习地观摩这件事。而英语中的“学习”(study)一词在担当谓语以外的句子成分时,要进行“变脸”。如:to study, studying, studied.Studying English is not very hard.My job is to study English.除动词外,含有主谓宾三大句子成分的句子也可以担当主、宾、表、定、状、补。此时,它们叫做从句,即“句中句”,分别叫做主语从句、宾语从句、表语从句、定语从句、状语从句、补语从句。如:我知道他喜欢英语。他完成了作业真好。问题是他们已经出发了。我们学习英语的时间是晚上九点。当他学英语时,我正在锻炼。我告诉他我学过英语。

关于语言的句子篇七
《语言描写不出现说的句子》

语言描写不出现说的句子

心理描写:他不回来了吗?还要等他吗?答:这句话运用了心理描写,突出了此人等人的焦急与争论的心理。

自然环境:清风悠悠的吹拂着杨柳,知了不累烦的叫着。答:这句话描写了夏天的炎热景象,突出了夏天的炎热与生机。

社会环境:桌子上是一盏台灯,一个笔筒,一张纸···答:这句话描写了桌子上的物品,为大家展现了一个小书桌的面貌。

欲扬先抑:她从小就不太聪明,大家都说她笨···通过这件事大家终于看见了她的一面···答:这句话表现了“她”的转变。

设置悬念:雨水还在歌唱,突然什么声音都没了···

那小姑娘好像一朵花一样

那又浓又翠的景色,简直就是一幅青山绿水画

地上射起无数的箭头,房顶上落下万千条瀑布

【比 喻】

根据事物的相似点,用具体的、浅显、熟知的事物来说明抽象的、深奥的、生疏的事物,即打比方。比喻能将表达的内容说得生动具体形象,给人以鲜明深刻的印象,用浅显常见的事物对深奥生疏事物解说、帮助人深入理解。

比喻的三种类型:明喻、暗喻和借喻。

明喻 甲像乙 出现 像、似的、好像、如、宛如、好比、犹如

如: 那小姑娘好像一朵花一样。

暗喻 甲是乙 出现 是、成为

如:那又浓又翠的景色,简直就是一幅青山绿水画。

借喻 甲代乙 本体和喻词都不出现

如:地上射起无数的箭头,房顶上落下万千条瀑布。

【拟 人】

把物当做人写,赋予物以人的言行或思想感情,用描写人的词来描写物。拟人可把禽兽鸟虫花草树木或其他无生命的事物当成人写,使具体事物人格化,语言生动形象。 如:桃树、杏树、梨树、你不让我,我不让你,都开满了花赶趟儿。

【夸 张】

对事物的性质,特征等故意地夸张或缩小。 夸张可提示事物本质,烘托气氛,加强渲染力,引起联想效果。

夸张类别有:

扩大夸张 对事物形状、性质、特征、作用、程度等加以夸大 柏油路晒化了,甚至铺户门前的铜牌好像也要晒化

缩小夸张 对事物形象、性质、特征、作用、程度等加以缩小 只能看到巴拿大的一块天地 超前夸张 把后出现的说成先出现,把先出现的说成后出现 她还没有端酒怀,就醉了。

【排 比】

把结构相同或相似、语气一致,意思相关联的句子或成分排列在一起。 排比可增强语言气氛,加强表达效果。

如:他们的品质是那样的纯洁和高尚,他们的意志是那样的坚韧和刚强,他们的气质是那样的淳朴和谦逊,他们的胸怀是那样的美丽和宽广。

【对 偶】

字数相等,结构形式相同,意义对称的一对短语或句子,表达两个相对或相近的意思。 对偶整齐匀称,节奏感强,高度概括,易于记忆,有音乐美感。

如: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

【反 复】

为了强调某个意思,表达某种感情,有音重复某个词语句子。

反复的种类:连续反复和间隔反复,连续反复中间无其他词语间隔。间隔反复中间有其他的词语。

如:山谷回音,他刚离去,他刚离去。(连续反复)

好像失了三省,党国倒愈像一个国,失了东三省谁也不响,党国倒愈像一个国。(间隔反复)

【设 问】

为了引起别人的注意,故意先提出问题,然后自己回答。 设问可提醒人们思考,有的为了突出某些内容。

如:花儿为什么这样红?首先有它的物质基础。

【反 问】

无疑无问,用疑问形式表达确定的意思,用肯定形式反问表否定,用否定形式反问表肯定。 如:我呢,我难道没有应该责备的地方吗?

【引 用】

引用现成的话来提高语言表达效果,分直接引用和间接引用两种。

如:“虚心使人进步,骄傲使落后”,我们应该记住这一真理。

【借 代】

用相关的事物代替所要表达的事物。 借代种类:特征代事物、具体代抽象、部分代全体、整体代部分。

如:不拿群众一针一线。

先生,给现钱,袁世凯,不行么?

【反 语】

用与本意相反的词语或句子表达本意,以说反话的方式加强表达效果。有的讽刺揭露,有的表示亲密友好的感情。

如:(清国留学生)也有解散辫子,盘得平的,除下帽来,油光可鉴,宛如小姑娘的发髻一般,还要将脖子扭几扭,实在标致极了。

【对 比】

对比是把两种不同事物或者同一事物的两个方面,放在一起相互比较的一种辞格。运用对比,必须对所要表达的事物的矛盾本质有深刻的认识。对比的两种事物或同一事物的两个方面,应该有互相对立的关系,否则是不能构成对比的。

如: 有的人活着,他已经死了;有的人死了,他还活着。(臧克家《有的人》)

【顶真】

用上句结尾的词语作下句的开头,前后顶接,蝉联而下,促使语气衔接。又称联珠、蝉联、连环。

例如:

《倾国倾城》歌词

雨过白鹭州

柳恋铜雀楼

斜阳染幽草

几度飞红

摇曳了江上远帆

回望灯如花

未语人先羞

心事轻梳弄

浅握双手

任发丝缠绕双眸

所以鲜花满天幸福在流传 流传往日悲欢眷恋

所以倾国倾城不变的容颜 容颜瞬间已成永远

此刻鲜花满天幸福在身边 身边两侧万水千山

此刻倾国倾城相守着永远 永远静夜如歌般委婉

作用:

总的说来:环环紧扣,引人入胜。

具体地说:议事说理,准确、谨严、周密。抒情写意,格调清新。状物叙事,条理清晰。

关于语言的句子篇八
《语言表达连贯-------补写句子》

关于语言的句子篇九
《关于语言动作》

关于《语言动作》

动作是表演艺术创作的基础和实质,“动于衷而行于外”这句话不仅道出了动作的因果关系,而且揭示了动作具有三个层面:一,心里动作;二,形体动作;三,语言动作。 人生活于社会中,心理活动永远在进行,心理动作便不会有止歇,形体动作或语言动作也就会一个接一个,一环扣一环地递涌。

人在生活中的言行是因为实际需要出发,所以目的非常明确,语言动作非常清晰且十分积极。然后,一旦上升到表演艺术创作中来,由于是处于艺术假定的情境下,与演员个体没有任何直接的关系,往往会造成说着作品中的话,而心里并不清楚这句话是为了什么,或在干什么,成了传声筒,背台词,“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如何来解决:

一,演员对作家或剧作家倾心创作的文学作品,一定要进行认真细致的分析,研究和体验。演员进行二度创作时,寻找和确定语言动作是必不可缺的任务,是通过分析挖掘作品内涵,反复推敲语言动作,达到对作品、人物的正确理解和熟练把握。

二,明确言语的目的

在甚或中人的任何活动都是有目的的,人的每一句话,每一个动作都有其具体的、明确的意向和目的,因此演员在创作中,首先要通过对剧本的分析研究,寻找到正确的语言目的,做到“有的放矢”。

目的明确了,如何实现这一目的呢?那就要寻找准确的语言动作了。

三,什么是语言动作

我们在表演教学中经常会讲到“动作”的三要素:干什么,为什么干,怎么干。“干什么”是具体动作,“为什么干”是原因,“怎么办”是方法。语言动作同样也有着三个要素,“干什么”就是语言动作。比如说:

“你把那本书给我”

这句话非常简单,要书,假如你是要书之人,你如何索要一本呢?

① 有人霸占了你的书,你必要得要回来,你就采用“命令”的方式,“你把那本书给我!”

② 因为你比对方强大,你也可以用“威胁”的口气:“你把那本书给我(不给我就轻饶不了你)”

③ 知道占有书的人吃软不吃硬,于是你采用“请求”的方式,“你把那本书诶我„„(求求你了)”

④ 知道对方现在也不用,我用了就还给你,所以你会用“商量”的方式说:“你把那本书给我吧(我看完马上就还给你)”

可能还会有多种想法和要法,仅从这四种情况来分析,目的是一样的,都是要书,但索要时使用的具体方式方法却截然不同,也就是说所采取的动作不同。这个动作不是指形体上的,而是指言语上的,是可闻的。假设对方此时是背对着你,并未正面看到你,也依然能够听得出你是在“命令”“威胁”还是“请求”“商量”。这就是语言动作。 四,语言动作与性格和人物关系

以上讲的四种情况,之所以采取的动作不同,就是因为人物的性格不同,人物和人物之间的关系不同,要书人性格的强悍、柔弱、机敏,与被索要者之间的关系不同,语言动作便会截然不同。因此,演员在确定艺术作品中具体话语的动作时,不仅要弄清楚语言的目的,还必须认真挖掘人物关系和人物性格。因为艺术作品中的文字语言要靠演员之口表达出来,色的思想感情、意愿想望、个性色彩、人际关系等等皆通过演员口语的表现得以成为现实。

五,语言动作与情绪的区别

情绪是什么?概括讲是人从事某种活动时产生的兴奋心理状态。高兴、忧愁、快乐、悲伤、欢喜、沮丧、激动、冷静、愤怒、烦恼等形容词表达的都是一种情绪状态。既然是状态,当然就不是动作,动作有其积极的能动作用,而状态则不然,它只是某种表象而已。情绪可能是演员在接触作品或人物时最容易感觉到的,有时在拍摄中导演也不要求演员演什么,只需要一种状态。但是,演员如果用情绪来代替语言动作,只能是表现一种状态却不能表达作品和人物准确的思想感情和积极的行为动机,我们称他为“表演情绪”,是大忌,绝不可取的。

六,语言动作与内心活动的关系

内心活动也叫内心独白,顾名思义就是人的心理活动。这种活动是通过语言进行的,是个体之人内心的话语。当一个人听到、看到、感觉到外界的刺激作用后就会产生思考,然后作出判断,有了判断就会产生行动。当用语言行动时,语言表达出的内容并不是思考的全部,而是内心活动的一小部分,可见,人的一句话是由很多的内心活动做支撑的。在表演课中,我会要求学生将内心活动写出来,我们称之为“组织内心活动”,同样,演员在说出台词之前的内心思考活动,也需要组织,也需要写出来。这样才能使每一句台词的目的清晰,言语动作准确,而且也能使每一句台词富有丰富底蕴及内涵。 七,语言动作与潜台词的关系

顾名思义,潜台词即台词潜在的内容,前面讲过,人经过思考讲出来的话语,并非思考的全部,而说出的话又有本句话潜在的意思。

潜台词的重要性就在于它是台词的实质,台词的实质不等于言语动作,但言语动作可以表达台词的实质。而通过对台词实质的挖掘,可以更好的确定言语动作。语言动作与潜台词就是这样一种相辅相成的辩证关系。

假如:“下雨了。”三个字,但语言动作不同,潜台词便会不同,反之,潜台词不同,语言动作肯定也不同。

① 对你想挽留的女朋友说:“下雨了。”

言语动作——“挽留”,潜台词——“你就别走了,住下吧”

② 对你想催他走的人说:“下雨了。”

言语动作——逐客,潜台词——“还不快走”

③ 抗灾时,你对劳累过度的人说:“下雨了!”

言语动作——警示,潜台词——“大家快起来抢险!”

④ 拍外景时你对导演说:“下雨了。”

言语动作——请示,潜台词——“咱们还拍不拍了?”

如此寥寥三个字的一句话,我们还可以根据不同的情况分析出多种不同的语言动作

和潜台词来。那么,对于作家字斟句酌创造出来的文学作品,特别是人物的语言,演员更应该努力,深入地去挖掘它的具体的言语动作和特定的潜在意思。

最后我想附带说明一下,有人可能会想,在表演创作进行时,是否要在心里实实在

在地将组织好的内心独白或潜台词默默说上一番后才可以说台词呢?我的回答是“非也!”尽管有时我们组织的内心活动或潜台词相当长,但这绝不是要演员默诵完了之后再去说台词。一个人在生活中的内心活动,叙述起来虽然很多很长,但当演员把它们体现在舞台或摄像机前时,仅仅是,也只能是一闪眼的工夫就够了的。只要演员努力,认真地组织了内心活动或潜台词,再快、再短,他的心里都是充实的。

陈 鲁

2011年11月4日于长沙

关于语言的句子篇十
《语言描写指导》

本文来源:http://www.guakaob.com/lizhiwendang/7488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