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医生的好话

| 医生招聘 |

【www.guakaob.com--医生招聘】

说医生的好话篇一
《我要为医生说话》

我要为我说话

今天,就在今天,我在网上看到了哈医大研究生王浩被杀的惨剧,像以往一样对于这样的惨剧我感到惋惜、悲伤、无奈,但又觉得多说无益,来自民间的咒骂,愤慨,牢骚、悲情,无非是如同耳语般微弱的声音,终将淹没下来,不为人所闻,随着时间的推移渐渐淡出人们的视线。有什么必要写日志呢?在跳转网页的一刹那,我看到了————在美国波士顿犹太大屠杀纪念碑上,一个叫马丁的德国牧师留下了沉痛的忏悔之语:“起初他们追杀共产主义者,我不是共产主义者,我不说话;接着他们追杀犹太人,我不是犹太人,我不说话;后来他们追杀工会会员,我不是工会会员,我不说话;此后他们追杀天主教徒,我不是天主教徒,我不说话;最后,他们奔我而来,再也没有人站起来为我说话了。”

所也我要说话,我必须说话,我要为医生说话,我要为医学生说话,我要为我说话。即使我的话如同石子投入大海,再也杳无音讯了,我也要说话。

媒体评论说:医生乱开化验单和检查单,就是一个小小的感冒还让我去拍胸片,照CT,患者自己随便吃了些感冒药就治好了。医学,是一门穷尽一生时间和精力都无法钻研透彻的一门学科,我们只能是尽可能的多掌握其中的知识,如此大的信息量,如此专业的学科知识,如此人命关天的大事,连从医数十年的医生做出一个诊断也要有有凭有据,隔行如隔山,一个毫无医学基础的人,有什么资格质疑医生开出的化验单?你能理解大夫为你开出这些检查单的作用吗?你是否知道这张化验单是为了帮你排出可能出现的危及你生命的疾病呢?它可能是普普通通的感冒,可它如果是SARS呢?它可能仅仅只是普通的腰痛,可它如果是癌转移呢?信息的储备量根本不在一个水平上,医生不可能让患者明白所有的医学原理,他要做的是正确地治疗病人,而不是给病人授课。

患者常常抱怨医生看病不仔细,经常有人说,我从大老远的地方来,排了一晚上的队,挂了个号,大夫10分钟就把我打发了,太不负责了。说这样话的人他一定对大夫的生活一无所知。一个人10分钟,从早上八点到中午十二点,一共240分钟,即使医生一刻也不停息,他也只能看24个病人,可你看看一个大夫的门诊量,远远超过这个数字,对你一个病人,10分钟也许太短了,但对医生来说,它真的已经是医生尽其所能提供的很长的时间了。有人讲风凉话,应该控制病人数量,提高医疗质量。请这样的人到医院去看看吧:总有病人来到医生面前说:大夫,我们大老远从外地赶来的,加个号吧。大夫,我父母年纪大了,腿脚不方便,加个号吧。加号,势必导致诊疗时间的缩短,拒绝,遭到的又是没有同情心,医德败坏的谩骂。理都让病人占尽了,医生能做什么?做什么都是恶人。600万医生负责14亿人的医疗,聪明的,你告诉我,该怎么解决这个问题?培养更多的医学生,让更多的人遭受到类似王浩这样的遭遇?

患者说:大夫这个药给我开一个月吧,我来一趟不方便。医生也想帮你忙,让你减少不必要的麻烦,可是医保规定的十种疾病也只能开两周,多开的药钱全部要从医生的工资中扣除。医生要救死扶伤,要有同情心,可医生也是人,他有父母,妻儿,他也要养家糊口,如果人人都这么开,医生全家喝西北风吗? 绝不是危言耸听,我就看到过有医生因此被扣掉4000多元的。政策如此,你让医生如何为人?

我最早知道医疗纠纷开始实行举证责任倒置时是在初中时代,那时我感叹这个措施好,为人民着想,可现在我不再认同。一群毫无医学知识的人制定出的法律法规,一群根本不了解医疗实际情况的人出台的政策规范,在实际操作中不是服务大众,而是货真价实的帮倒忙,火上浇油。我看到一些管理类型的人才对于建立某种医疗制度大放厥词,满口胡言乱语,简直令人啼笑皆非。更令人难以理解的是,这种毫不从实际出发的谬论总能得到一些英明人物的赞同。而当这些措施实施到医院,问题出现时,所有的矛头都指向了医院,指向了医生,你们为什么不满足患者的需求?我们想,可我们心有余,力不足。

有人说,当医生好啊,能收不少红包吧?试问: 你看到每个大夫都收红包了吗?所信者,听也,而听尤不可信。医疗行业有败类,有不为病人考虑,为了钱不择手段的人,这种人不配医生的称号,可他们毕竟是少数,多数的大夫是有良知的。可人们仅仅因为这少数的医界败类,就否认了其他所有的医生。社会是复杂的,因为职位高低的关系,当看到这类败类时,不是所有的医生都会站出来指责,可只要他是一个有良知的医生,他的内心都会对这样的人有所谴责,有所鄙夷。我们是青年,我们还没有被太多的社会的污水所污染,我们还没有陷入利益的纷争,我们有着自己的良知,我们看到了它,我们谴责它,但现在我们无法改变它,如果有一天,我们坐到了那个位置,即使我们不能改变它,至少不会重复这种做法。本是一棵希望的幼苗,本有可能重建一种秩序,就这样夭折了,如何不让人痛心?医生们本着科学的态度做出了正确的举动,得到非但不是鼓励和支持,反而是这么一个令人痛心的事实。我看到有病人曾咬牙切齿的说:我恨不得杀了那大夫。听到这种话,我内心里是一种说不出的痛苦,于是我告诉自己,假如有一天我当了大夫,一定不能做这样的人,我要做到自己问心无愧。我相信死去的王浩假如还能活着当医生的话,他也一定会尽己所能来解除病人的病痛,可是他死了,他的生命就这样逝去了。28岁,正值风华正茂的年龄,本是一个美好前程的开始,却意外画上了句号,永远离开了这个世界。你们可以指责,可以批判,可你们没有权利轻视生命。

我看到有人跟帖“我就是哈医大09级硕士研究生,这些人我都认识,那个叫宁的女博士工作态度绝对严谨,认真负责,我轮科的时候就是她带的我,那个叫浩的也是一个温厚的一个男生,叫宇的是个才子!他们都不是“白狼”,是天使,患者没有钱,可以拿钱去垫医药费的,患者送红包,把钱打入医药费的,你们哪只眼睛看见医生拿着高收入的?你们看不起病是医生造成的么?你们有没有仔细想过这个问题?医生也是一个普通的公民,特别住院医师,待遇还不如打工的,你们不信吧?那就让你的孩子去学医吧,他会告诉你真相的!” “他今年硕士毕业,已经申请好去香港读博士,为了什么?因为他前女友在香港读书。为什么分手?因为家境和异地。他们分手快2年了,他把所有联系方式都删掉。而所有人都以为他们没有分手,他是为了她去香港读书。就在这个事件发生后,周围的同事同学都在火急的找他的“女朋友”。他就是这样在苦命的向上努力着。而他的爸爸妈妈现在在赶往哈尔滨的路上。并不知道,儿子就这样离开了他们。”

“他是我同学,我同班同学。他就是一个老实本分的孩子,特别要强,今年就硕士毕业。我都不知道可以去骂谁,也不知道该去跟谁说理,也不知道怎么才能控制这种情绪。这到底是怎么了?”

我没有做过调查,我甚至对评论者的为人一无所知,我无权让所有人像我一样相信他们,可我有相信这些话的权利,我愿意相信,因为我们都是医学生,我同他一样每天在医院里要学习最关乎人性命的复杂的医学知识,也要从事最弱智最简单的贴化验单的劳动,我和他一样,要尊敬老师,科室打杂的活我们干,我和他一样,我要关心病人,上级医师的医嘱我们传达,工作做不好,上级医师严厉批评,护理的患者埋怨谩骂,在我所处的医院里,实习的学生胸牌上仅有一个编号,连个正式的姓名都没有,医生叫我“那个学生”,患者叫我“那个牌上写数的”,我们受上级大夫和患者的夹板气,父母含辛茹苦地培养了我们这么多年,同学聚会看到其他专业的同学都已经开始反哺家庭,我们呢?二十好几的人了,说出去也是堂堂七尺男儿,还要伸手向家里要生活费。我们从事着劳累的工作,但我们分文未取,我们做着奉献,但我们换来的是患者的怒骂,是媒体的诽谤,这些我们认了。病人是我们的老师,我们从病人身上学到了很多,所以我们要付出,付出体力,付出尊严,这我们也认了。我们不求做了这些得到什么赞扬,可我们不想在做了这一切之后,听着人们发出的灭绝人性的笑声,被病人一刀结果了性命。

有多少专业在学生时期就经常与夜班打交道,有多少专业本科就必须读五年,有多少专业

从事着一个你一旦跨入就始终要绷紧一根弦,因为它时刻人命攸关的职业?有多少专业一辈子都要为了他人健康而不断地补充自己的知识?这是一个本该受人尊敬的职业,可现在受到的是什么评价?“白眼狼,傻B,死的活该”,死去的王浩做错了什么,就要得到这样的评价?难道仅仅因为他是学医的,他的死就应该遭到这样的回应吗?看到这样一个实习生被砍死的新闻,80%的看客们的感想竟然是高兴,你们丧失人性了吗?鲁迅先生说他弃医从文是因为看到幻灯中,日俄战争后,日军抓了一个中国人要枪毙,说他做了俄国间谍,刑场四周围了很多身强力壮的中国人在看热闹,民众是一种麻木的状态,于是鲁迅先生要唤醒民众。如果说当时旁观的中国人是一种愚昧的话,现在感到高兴的人就应当是彻底泯灭了人性。愚昧尚可教化,灭绝了人性就真的无药可救了。高兴,可怕的高兴,丧失了作为人之基本的高兴,令人不寒而栗。更让人寒心的是大学生的冷漠,当边远地区草根的生命遭到伤害时,不管任何专业的大学生们都会表现对生命的珍视,对正义的坚持,可如今,当一个就在你身边的同学遭受无理的伤害时竟无人问津,只有医学专业的同学们相互转发,其它专业的学生对此不闻不问,有关心健身的,有关心买卖的,有无聊开玩笑的,仿佛这件事从未曾发生过,是觉得这是非己专业的事情,事不关己,高高挂起吗?退一万步来说,仅仅出于对生命的尊重,不应该坚持这仅存的一丝正义吗?

入学时,张仲景说医生“上以疗君亲之疾,下以救贫贱之厄,中以保身长全。”而如今,贫贱之厄以除,君亲之疾以瘥,却单单自己落下个自身难保。

入医院教育时,医院的老师对我们说:要骂不还口。你们是接受高等教育的人,要有一个高的姿态,他们是病人,所以你们要理解他们,谦让他们。我们是接受高等教育的人,我们明白要谦让理解,可我们也有尊严,我们也是人,不是所有的无理做法我们都能接受。为什么在别的问题上正确的是正确的,然而到了医院无理的却也成了合理的呢?

所以我要说,我必须说。我不想像马丁那样留下忏悔之语:南平医生被砍时,我没说话;同仁医生被砍时,我没说话;哈医大医学生被砍时,我还不说话。等到我被砍的时候,也没人为我说话

说医生的好话篇二
《某医生经常对病人说的话》

1、不相信我就不要找我看病。

2、我不会给你任何保证,得个感冒都可能会死人的,禽流感就是感冒的一种。

3、我建议你住院的时候,千万不要认为是我求你住院,我只是尽到我该尽的责任,听不听是你的事,你住院我还要写病历、开化验单。

4、不要埋怨做了这么多检查都还没查出是什么病,有些病就算你把所有检查都做了都不一定能查出来的,知不知道有个词叫“疑难杂症"?

5、不要用出院来要挟我,你要出院签个字就可以走了,我绝对不会留你。

6、不要老在我面前说没钱,说费用贵,我爱莫能助,你没钱,不是我造成的,你没医保,也不是我造成的,药品和检查的价钱也不是我定的。说句难听的,谁让你要得这个病?

7、不要对我说:“你们医院收费这么高,那你们医生肯定很有钱",我听到会很想扁死你,我的工资说出来你都不信。

8、不要一来看病就认为我会宰你,这也怀疑,那也不信,这样只会令我把给你看病的心思分出一部分来防你,而且很快整个科室都会知道某个病人很麻烦。

9、不要老是担心这个药有什么副作用,那个药有什么

不良反应,使用抗生素会不会产生耐药性,什么都怕你别治得了。

10、不要对我说:“不要给我做不必要的检查,用不必要的药物",你意思是我经常给病人做不必要的检查,用不必要的药物?

11、不要抱怨检查多,更不要说以前的医生在没有这些检查手段的时候照样治好了多少人,以前因为误诊死了多少人你又知道吗?

12、我向你解释病情的时候请你认真听,我说了这个病还可能会进一步加重,第二天真的加重了,你不要埋怨说怎么越治越重了。也不要每个家属都来问一遍病情,我没这么多时间。

13、不要认为进了医院就是进了保险箱,也不要说一定要给你治好,很多人都是从医院送到殡仪馆的。

14、医院和市场不同,不是你花了多少钱就能买到多少菜的,有时是会人财两空的。

15、不用跟我说你的哪个邻居朋友的治疗经验,他们要是真的懂治那你找他们好了,如果你咨询了其他医院某位教授的意见,我会参考的,但是如果有不合适的地方,我会坚持我的治疗方案,你要是不愿意,那你去找他治吧。

16、不用通过你的关系来让某某人来给我打招呼照顾

一下,也不用一来就说你跟我们医院的某某很熟,对于每个病人我都会提供最合适的治疗方案,更不要以为你认识某某就很了不起,享有特权,要求我给你提前安排检查,我会非常反感,你不是认识某某人吗,那让他给你安排好了。

17、不要要求我替你尽早安排检查,大家都在排队,要是有必要的话不用你说我都会为你尽早安排。

18、也许你的身份很尊贵(很多时候其实是你自以为很尊贵),但是不需要向我表明,不要一来就说:“我是卫生局的",要知道平时就是你们这些人在我们头上作威作福,也不要说:“我是记者",你的意思是要是你有什么不满意的就会写臭我?那我告诉你:不管你是记者还是妓女,对我来说都是一样,如果你敢乱写,那我们法庭上见。

19、如果你的病情比较轻,经常请假回家,那请你在上午查房时间回来,要是你来晚了我已经下班,不要怪我没查房,你来住院就应该配合我的工作时间,不然每个病人都反过来要我去配合他们的时间那还得了?

20、不要抱怨周末只有1个值班医生在,医生也是人,也要生活和休息的。

21、不要什么事都找主任,主任没有这么多时间,要

是什么事都要主任来才决定,那只是让你心里觉得好过一点,实际上只是在延误治疗,像1+1等于几这样的问题你期望从大学生那里得到和中学生不同的答案?而且这样主任会觉得你很烦。

22、复诊的时候记住带上上次住院的资料,不要什么资料都没有一来就说上次住院是我主管的,我一年看几百个病人,不要说记不清你的病情,就算在街上碰到你都未必能认出你来。

23、不要向我要我的手机号码,想一下就知道我为什么不会告诉你。

24、最后,告诉你,治好100个病人对我来说还不如写一篇文章顶用,为什么?问领导们去。

说医生的好话篇三
《医生不应该说的那些话》

医生不应该说的那些话

受访专家

李宪伦,中日友好医院心脏内科主任医师

田莉莉,北京宣武医院儿科主任、主任医师

李胜文,清华大学第一附属医院院长助理、泌尿外科主任

Jenny,新加坡陈笃生医院业务发展部高级经理

王 倩,新加坡陈笃生医院13区病房护士长

编者按

90%以上的医患纠纷是由于沟通不当造成的,让医护人员“会说话”,不说或者少说那些不该说的话,可有效地化解许多医患纠纷。这是中国医师协会2008年的一项统计结果。

尽管去年7月1日起,我国《侵权责任法》明确规定,医务人员在诊疗活动中应当向患者说明病情和医疗措施。但是,“要说”与“会说”却是两码事,前者是硬邦邦的法律规定,后者是和风化雨的人文关怀。

《柳叶刀》最近的一篇社论发出警告,“中国的医生正陷入危机”。卫生部数据显示,2010年约有17000起针对医院及医务工作者的“事故”,而5年前这一数字是10000。中国的医生和护士再也不觉得医院是一个安全的地方了。

其实,在许多看似不可思议的医患事件中,深入探究都会发现其中有激化矛盾的因素。本期我们通过走访众多医护人员,提炼出一些常常成为医患矛盾导火索的“那些话”,希望能对医患沟通有所帮助。

希腊医学先驱希波克拉底曾说过,医生有三件法宝——语言、药物、手术刀。如今在微博上,活跃着许多平和、感性、充满悲天悯人情怀的好医生,我们希望“会说话”的医生能够从网络到现实,越来越多。

1、不该说的话:不知道

画外音:拒绝、漠不关心

“医生啊,什么时候住院?”

“不知道。”

“什么时候开刀?”

“不知道。”

“能快点吗?”

“不知道。”

这是电视剧《心术》里冷面医生“孤美人”与患者对话的一段场景,看过这部剧的人都知道,“孤美人”对如何激怒患者很有一套,三言两句就能把患者气得火冒三丈。

医生体会:“不知道”医生很常见,因此许多医院提出“首诊负责制”。患者遇到困难第一想到的是接诊自己的第一位医生。所以,医生应珍惜这来之不易的信赖感。

许多医生反映目前每天接诊的病人太多,根本没有时间与患者沟通,这似乎是一个事实,也是一个非常充足的理由。记者曾在一份关于医患沟通的资料中看到,假设一位医生一天接诊了100位病人,由于目前患者对诊疗的不满意或者他所需要的信息不了解,会转而再找别的医生看,假如一个患者看一个病平均跑三家医院或者换三位医生,那么,100个病人当中,只有33个病人是真正需要的病人。换个角度,如果医生能真正做到有效沟通,从而提高患者的满意率,医生工作强度理论上要减少2/3。能否这样设定,在排除掉医院少、医生少等医疗资源

不圴衡因素后,医生充分有效地沟通,理论上就会一定程度上减少整体同行的接诊压力。

新加坡陈笃生医院13区病房护士长王倩说,在他们医院里,不论医生护士还是行政人员,在任何时候都不可以说这些话:“不知道”、“没有办法”、“做不到”或是“这不是我们部门该管的事”等。只能说“我帮你了解一下”“我看看能不能帮到您”。

2、不该说的话:这事不归我管

画外音:事不关己,高高挂起

老人做完心脏搭桥要出院了,张先生陪着父亲去拍片子。单子上就写了个地点,但没有具体楼层。于是问了许多穿着白大褂走来走去的人。那些人要么说“我不管这事,你问别人吧”;要么就是一通瞎指,把两人从2楼指到8楼,又从8楼指回2楼,最后又让他们绕回老门诊楼。

上楼下楼折腾半天终于在老门诊楼一楼看到有一个不起眼的小窗口,里面的医生看了眼单子说:里面。两人进去了,却发现有很多房间,都黑乎乎的,也不知道是哪一间。看到有一个亮灯的房间里有个女大夫,又问,女大夫说:对面。 到对面一看,还是没人。李先生又折回来问:对面没人。女大夫很不耐烦地挤出一句:等着。之后就见女大夫喝了口水,慢悠悠地走了过来。

医生体会:由于“不是我管的事”,患者往往要跑很多冤枉路,这是最窝火的事。然而,这种以前通常发生在某些政府部门的情景,现在却常常发生在医院里。

以前经常有这样的事例:政府某部门通知你来领表格,本来现场就能交表,事先却不告诉你要带公章。等你回去盖了章,再跑去交表格,工作人员又会告诉你,还要再盖一个章,你又得回去一趟„„

遇上这种情况,是个人都会有想把对方“打一顿”的冲动,更何况患者本来就是身体疲惫、心理焦虑的人呢?

常常还会听到护士说:医生开的药,你找医生去!“别总守着自己的一亩三分地,把自己的事情看得太重,虽然不是自己的事,临末了加上一句‘我帮你找个明白的医生问问吧’,沟通就会有效。”卫生部中日友好医院心脏内科主任医师

李宪伦笑着说。 3、不该说的话:你是医生还是我是医生

画外音:知识傲慢和技术傲慢

两岁的儿子发烧,陈先生去北京某医院看病,当他问女医生两种退烧药的区别,并对医生的说法稍有不理解时,这位女医生就蹦出一句“你是医生还是我是医生”。陈先生很郁闷,说:“你还年轻,不要这样说话。”女医生马上回敬一句:你不爱听可以出去!之后的冲突不可避免地发生了,甚至动了手。

医生体会:面对患者,一些医生惜字如金。有时,患者多问几句话,便会遭到医生的训斥:“我是医生还是你是医生?!”

事实上,一些医生存在严重的“知识傲慢”和“技术傲慢”。

医生也会遇到“不会说话”的患者家属,往往回敬一句“你怎么说话的”就会把火点燃。清华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北京华信医院泌尿外科主任李胜文曾有一位老患者,住了很久的院,子女很少来看,可在老人弥留之际,子女们却怒气冲冲地来和医生理论:“你们怎么给我爸治的?”“都什么水平,瞎治呀!”

遇上肝火旺的医生,可能马上会回敬一句,“你们怎么说话的„„”或“平时干吗去了,不关心老人现在才来。”这样的话不仅让家属撮火,也让老人听着伤心。

李胜文告诉记者:“当时看到在床前抹泪的老太太,我就绕过矛盾说‘老人家,你们很有福气呀,孩子们都孝顺,都在跟前。’没想到,我说完,本想大闹一场的子女听到这话,表情明显变柔和了。”

“你想让患者和家属理解你作为医生的选择,那么你首先得让他们觉得心里舒坦才好。”李胜文说。

1989年,世界医学教育联合会《福冈宣言》指出:“所有医生都必须学会交流和人际关系的技能。缺少共鸣(同情)应该看作与技术不够一样,是无能的表现。”

4、不该说的话:晚了,怎么不早来

画外音:冷漠

一个从农村来县城看病的患者,好不容易借了点钱,在他认为“水平最高”的县医院挂了一位专家的号,一见面,这位专家看了看检查报告,第一句话就说:“你来晚了”。第二句话说:“没治了。”第三句话说:“回家吧。”

这时,病人精神上已经快受不了了,急忙央求医生说:“大夫,您给看看还有没有其它办法,求求您了。”

医生的第四句话,让这个病人当场就站不起来了:“你早干什么去了?” 医生体会:尽管都是实话,但“作为患者,我们来到医院,当然是抱着希望来的。”家住北京市西城区的刘女士说,“医生一句‘太晚了’就打发了,谁受得了啊。”

李宪伦常常被同事推着去告之“没希望了”的结果。他说:“在我们ICU(心内科重症监护室),多数是危重症的患者,抢救的时候,年轻医生往前冲不在话下,可每一次面对病人的离去,怎么样跟患者家属交代,让年轻的医生们不敢挪脚。”

他所在的中日友好医院心脏内科至今没有出现过类似纠纷,这与李宪伦的“会说话”是分不开的。

“你们这几日的辛苦我们也都看在眼里,我们在里面抢救,你们在外面也都很焦急、很辛苦,我们也都知道„„”李宪伦主任说,这样的开场白最能获得患者家属的理解,要让家属知道医生和他们一起在共同进退,这是最重要的。 着名健康教育专家洪昭光曾提出把医生的态度分五等:

甲等是对病人如亲人,病人感到亲切、舒心;

乙等是把病人当熟人,满腔热情,详细解释,病人感到满意、放心; 丙等是把病人当病人,一片同情,病人感到友善认真、安心;

丁等是把病人当路人,冷冷淡淡,不阴不阳,少言寡语,病人感到失望、寒心;

戊等是把病人不当人,医生居高临下,盛气凌人,训斥病人,看病反添病,伤心。

5、不该说的话:不是做了检查了吗?

画外音:不耐烦、嫌麻烦

那年冬天,一位奶奶带着两个多月的小孙女来看病。儿科的年轻医生为了让手暖和些,搓了搓手,然后麻利地解开包裹孩子的层层衣服,迅速地查完了说,宝宝没大事。

可奶奶仍不放心,反反复复地问,还要求医生“再给查一遍!”“不是做了检查了吗?”这名年轻的女医生很不耐烦地反问道,双方你一言我一语谁也不让谁,当场就吵了起来。

医生体会:显然,这位儿科医生起初时还是很体贴病人的,但是在沟通上有些待改进之处。北京宣武医院儿科主任田莉莉说,只要换个说法,结果就会大不相同。

“医生在检查前,先跟患儿家属解释一句:现在天气冷,为了避免宝宝感冒,

说医生的好话篇四
《医生不该说的那些话》

说医生的好话篇五
《做足医生说的话》

杏林笑话

做足医生说的话

文·乐栎

丈夫失眠,服了安眠药刚睡着。 “起来吃药,快起来吃药。”老婆把他叫醒了。 “老——婆,怎么回事?” “医生说你每天要吃维生素!”老婆把一片维生素递上。 丈夫把维生素服下,却没了睡意,便埋怨老婆:“看你,害我又得再服安眠药了。”

老婆急忙阻止丈夫:“别,别。医生说安眠药吃多了不好。” 丈夫辗转反侧睡不着,…… 老婆提醒说:“医生说你睡觉前从1数到1000,就能睡着。你就赶紧数吧!”

丈夫顺从地从1开始数到259,260,261……时就困了,再也数不下去。

这时,老婆赶紧端来一杯咖啡:“老公,老公,提提神。医生说要数到1000呢!”

医生的话:

这显然是一个笑话,但它提出一个重要的话题:遵医嘱。

医嘱,对护理人员来说,就是医生下达的指令。他们有专业知识和各种医疗、护理制度的保证,“遵医嘱”执行起来应该不会有问题。医嘱,对患者和家属来说,就是医生对他们提出的要求。由于患者和家属一般对所患疾病的严重性和预后常常缺乏正确的判断,对所用药物的作用、配伍、毒性等缺乏了解,容易从表象去决定是不是要照医生说的去做。

例如,对症状不明显的严重疾病,患者和家属就容易认为医生的医嘱小题大做了,尤其是对一些预防性的措施,更认为是无关紧要或多余;而当症状比较严重,明显造成生活、工作上的困难时,患者和家属就容易怀疑医生的措施不够得力,甚至会自作主张加倍用药。

当然,还有经济上、社会上的客观原因,致使患者和家属不能或不完全照医生的嘱咐去做。而医务人员的医防措施不当,服务态度欠佳,也是造成患者和家属不遵医嘱的另一个不容忽视的原因。

1 所以,要遵医嘱,医患双方必须共同努力。医务人员要制定合理的、切实可行的治疗方案,提高服务质量,并使患者和家属充分了解不遵医嘱的危害性。在患者和家属方面,要在充分信任的前提下,认真把医嘱的内容弄清楚,才能正确照医生说的去做,达到最佳的防治效果。

2

说医生的好话篇六
《医生的话》

医生的话 胃疾已经多年了 , 一直反反复复发作。到医院作胃镜检查 , 那个年轻的医生说 : “糟糕。” 听了心里一沉 , 心就扑通扑通地跳。我呆在那里 , 等待医生的下半句。 “浅表性胃炎 , 比较严重 , 要吃药……”我释然。配了五百多元的药走出医院 , 走在明晃晃的太阳底下 , 想起医生的那句话 , 心里有些不相信自己只是浅表性胃炎。 第二天 , 我去了中医院。看病的是位老中医 , 先把脉 , 说 : “还行。” 又问 : “哪里不舒服 ? ” 我说前腹有时候痛 , 想呕吐。老中医“噢”了一声 , 又问 : “以前作过检查 ? ” 我把那张胃镜单子递上 , 老中医看了 , 说 : “没事 , 胃炎 , 这病呀 , 五成人都有 , 以后啊 , 饮食要均匀 , 别抽烟别喝酒。” 说完 , 就招呼下一位病人。我问 : “医生 , 我不需要配药么 ? ”老中医说 : “刚才我那话就是药。” 诊疗室里所有的人都笑了。 说话是一门高深的学问 , 同样的内容只要转换一种表述方式就会产生不同的效果。 据说现在严禁医生对患者讲红斑狼疮、心肌梗死等词汇,这应该是一种极温馨的关怀。 无疑,医生的话 , 有时就是一剂无形的良药。但令人遗憾的是,不少医生并没有意识到。

说医生的好话篇七
《医生,不要轻易说这些话》

医生,不要轻易说这些话

新加坡陈笃生医院13区病房护士长王倩说,在他们医院里,不论医生护士还是行政人员,在任何时候都不可以说这些话:“不知道”、“没有办法”、“做不到”或是“这不是我们部门该管的事”等。只能说“我帮你了解一下”“我看看能不能帮到您”。

90%以上的医患纠纷是由于沟通不当造成的,让医护人员“会说话”,不说或者少说那些不该说的话,可有效地化解许多医患纠纷。这是中国医师协会2008年的一项统计结果。

尽管去年7月1日起,我国《侵权责任法》明确规定,医务人员在诊疗活动中应当向患者说明病情和医疗措施。但是,“要说”与“会说”却是两码事,前者是硬邦邦的法律规定,后者是和风化雨的人文关怀。 《柳叶刀》最近的一篇社论发出警告,“中国的医生正陷入危机”。卫生部数据显示,2010年约有17000起针对医院及医务工作者的“事故”,而5年前这一数字是10000。中国的医生和护士再也不觉得医院是一个安全的地方了。

其实,在许多看似不可思议的医患事件中,深入探究都会发现其中有激化矛盾的因素。我们通过走访众多医护人员,提炼出一些常常成为医患矛盾导火索的“那些话”,希望能对医患沟通有所帮助。

希腊医学先驱希波克拉底曾说过,医生有三件法宝——语言、药物、手术刀。如今在微博上,活跃着许多平和、感性、充满悲天悯人情怀的好医生,我们希望“会说话”的医生能够从网络到现实,越来越多。

1、不该说的话:不知道

画外音:拒绝、漠不关心

“医生啊,什么时候住院?”

“不知道。”

“什么时候开刀?”

“不知道。”

“能快点吗?”

“不知道。”

这是电视剧《心术》里冷面医生“孤美人”与患者对话的一段场景,看过这部剧的人都知道,“孤美人”对如何激怒患者很有一套,三言两句就能把患者气得火冒三丈。

医生体会:“不知道”医生很常见,因此许多医院提出“首诊负责制”。患者遇到困难第一想到的是接诊自己的第一位医生。所以,医生应珍惜这来之不易的信赖感。

许多医生反映目前每天接诊的患者太多,根本没有时间与患者沟通,这似乎是一个事实,也是一个非常充足的理由。记者曾在一份关于医患沟通的资料中看到,假设一位医生一天接诊了100位患者,由于目前患者对诊疗的不满意或者他所需要的信息不了解,会转而再找别的医生看,假如一个患者看一个病平均跑三家医院或者换三位医生,那么,100个患者当中,只有33个是真正需要治疗的患者。换个角度,如果医生能真正做到有效沟通,从而提高患者的满意率,医生工作强度理论上要减少2/3。能否这样设定,在排除掉医院少、医生少等医疗资源不

圴衡因素后,医生充分有效地沟通,理论上就会一定程度上减少整体同行的接诊压力。

新加坡陈笃生医院13区病房护士长王倩说,在他们医院里,不论医生护士还是行政人员,在任何时候都不可以说这些话:“不知道”、“没有办法”、“做不到”或是“这不是我们部门该管的事”等。只能说“我帮你了解一下”“我看看能不能帮到您”。

2、不该说的话:这事不归我管

画外音:事不关己,高高挂起

老人做完心脏搭桥要出院了,张先生陪着父亲去拍片子。单子上就写了个地点,但没有具体楼层。于是问了许多穿着白大褂走来走去的人。那些人要么说“我不管这事,你问别人吧”;要么就是一通瞎指,把两人从2楼指到8楼,又从8楼指回2楼,最后又让他们绕回老门诊楼。上楼下楼折腾半天终于在老门诊楼一楼看到有一个不起眼的小窗口,里面的医生看了眼单子说:里面。两人进去了,却发现有很多房间,都黑乎乎的,也不知道是哪一间。看到有一个亮灯的房间里有个女大夫,又问,女大夫说:对面。到对面一看,还是没人。李先生又折回来问:对面没人。女大夫很不耐烦地挤出一句:等着。之后就见女大夫喝了口水,慢悠悠地走了过来。

医生体会:由于“不是我管的事”,患者往往要跑很多冤枉路,这是最窝火的事。然而,这种以前通常发生在某些政府部门的情景,现在却常常发生在医院里。

以前经常有这样的事例:政府某部门通知你来领表格,本来现场就能交表,事先却不告诉你要带公章。等你回去盖了章,再跑去交表格,工作人员又会告诉你,还要再盖一个章,你又得回去一趟……

遇上这种情况,是个人都会有想把对方“打一顿”的冲动,更何况患者本来就是身体疲惫、心理焦虑的人呢?常常还会听到护士说:医生开的药,你找医生去!“别总守着自己的一亩三分地,把自己的事情看得太重,虽然不是自己的事,临末了加上一句‘我帮你找个明白的医生问问吧’,沟通就会有效。”卫生部中日友好医院心脏内科主任医师李宪伦笑着说。

3、不该说的话:你是医生还是我是医生

画外音:知识傲慢和技术傲慢

两岁的儿子发烧,陈先生去北京某医院看病,当他问女医生两种退烧药的区别,并对医生的说法稍有不理解时,这位女医生就蹦出一句“你是医生还是我是医生”。陈先生很郁闷,说:“你还年轻,不要这样说话。”女医生马上回敬一句:你不爱听可以出去!之后的冲突不可避免地发生了,甚至动了手。

医生体会:面对患者,一些医生惜字如金。有时,患者多问几句话,便会遭到医生的训斥:“我是医生还是你是医生?!”事实上,一些医生存在严重的“知识傲慢”和“技术傲慢”。医生也会遇到“不会说话”的患者家属,往往回敬一句“你怎么说话的”就会把火点燃。清华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北京华信医院泌尿外科主任李胜文曾有一位老患者,住了很久的院,子女很少来看,可在老人弥留之际,子女们却怒气冲冲地来和医生理论:

“你们怎么给我爸治的?”“都什么水平,瞎治呀!”遇上肝火旺的医生,可能马上会回敬一句,“你们怎么说话的……”或“平时干吗去了,不关心老人现在才来。”这样的话不仅让家属撮火,也让老人听着伤心。李胜文告诉记者:“当时看到在床前抹泪的老太太,我就绕过矛盾说‘老人家,你们很有福气呀,孩子们都孝顺,都在跟前。’没想到,我说完,本想大闹一场的子女听到这话,表情明显变柔和了。”“你想让患者和家属理解你作为医生的选择,那么你首先得让他们觉得心里舒坦才好。”李胜文说。

1989年,世界医学教育联合会《福冈宣言》指出:“所有医生都必须学会交流和人际关系的技能。缺少共鸣(同情)应该看作与技术不够一样,是无能的表现。”

4、不该说的话:晚了,怎么不早来

画外音:冷漠

一个从农村来县城看病的患者,好不容易借了点钱,在他认为“水平最高”的县医院挂了一位专家的号,一见面,这位专家看了看检查报告,第一句话就说:“你来晚了”。第二句话说:“没治了。”第三句话说:“回家吧。”这时,患者精神上已经快受不了了,急忙央求医生说:“大夫,您给看看还有没有其它办法,求求您了。”医生的第四句话,让这个患者当场就站不起来了:“你早干什么去了?”

医生体会:尽管都是实话,但“作为患者,我们来到医院,当然是抱着希望来的。”家住北京市西城区的刘女士说,“医生一句‘太晚了’就打发了,谁受得了啊。”李宪伦常常被同事推着去告之“没希望了”的结果。

说医生的好话篇八
《医生该如何说话》

医生该如何说话 面对同样一位晚期癌症病人,告知一个同样的坏消息,这一前一后两种方式却带 给病人截然不同的感受。 “你得的是晚期癌症,像你这种情况死亡率为 80%!” “很遗憾,你目前的情况确实不容乐观,检查结果显示是晚期癌症。不过,在我 们以往接触的病人中,起码有 20%能战胜病魔,希望你不要轻易放弃。” 中国医师协会的统计表明,90%以上的医患纠纷实际上是由沟通不当导致的, 其中一个突出的现象就是医生们“不会说话”。 杨镜认为:人文医学不失为拯救医患关系的一剂良方。 人文医学体系的建立,就是要培养出真正合格的医生。 人文医学应该贯彻到整个医学教育和培训体系中来,甚至需要纳入医师准入制 度,而这需要多方的支持与配合。 记者:您认为对一位医生来说,什么是始终不能缺少的美好质量? 杨镜:人文精神与悲悯情怀。 自古以来,医家都强调“医乃仁术”,医生这一职业应是最富人情味的职业, 医学应是最具人文精神的学科。 然而,当前医患关系的紧张让我们不得不开始反思。 调查显示,73%的医院出现过病人及其家属用暴力殴打、威胁、辱骂医务 人员的情况。为什么在医院的硬件设施大有改善的今天,医患之间的问题会越来 越多?其中的原因纷繁复杂, 但人文医学在医生成长环境中的缺失是很重要的一 个因素。 现代医学不乏知识、技术,缺的是人文关怀和职业责任。 生物医学模式使得我们培养的医师:只「看病不看人」,只「注重医学知识 与专业技能的培训」,却忽视了那些与医学相关联的重要执业技能的培训。 当越来越多的疾病都可以通过技术手段和仪器设备来解决时, 医生却离自己 的患者越来越远。如果患者来看病,医生连头都不抬就把药方开出来了,这样的 诊治过程能让人感到温暖吗? 在「人文医学执业技能体系」中,有这样一个案例可资借鉴。 张女士患了卵巢癌, 一直在化疗。 现在, 这种治疗手段对她已经不起作用了, 医生认为她最多还有两个月的时间。 她绝望地问:“医生,我该怎么办?我想参加我女儿 3 个月后的婚礼。” 医生是一个水平不高的预言家,许多患者的存活时间比医生预言的要长。这 时候,医生可以说:“大多数像你这样的患者还有两个月的时间,但我也看到过 一些例外的情况。然而,医生是不会放弃自己的病人的,即使我们没有能力治愈 你的疾病,但还可以为你做很多事。” 记者: 人文医学执业技能培训可以在哪些方面给予医生帮助?中国医师协会在改 善医患关系方面有哪些新举措? 杨镜:比如,对上述那位卵巢癌患者,医生不

应该撒谎,但是同样也不应该不给 患者希望,医生要在不撒谎的情况下保持乐观的情绪。 这种案例在人文医学执业技能培训班上引起了广泛的讨论,在经验的分享 和思想的碰撞中,医生能够真正领悟并掌握沟通的技巧。 还有一个例子。 “医生,我得了重感冒。但我正在处理一个很大的案件,不能病倒。你赶紧 给我点抗生素,我想快点好起来!” 然而,通过检查,医生认为病人只是普通感冒,无需使用抗生素。遇到这 样的情况,医生应该怎么办?是为了坚持“不滥用抗生素”而生硬地拒绝病人,还 是为了不得罪病人而违背医疗原则? 在人文医学执业技能体系中,医生使用了所谓的“延迟处方”,在充分交流 的前提下,推迟开处方的时间。 如果我们都认为人文医学是一把好剑, 它能改善当前医学偏离人文的现状, 那我们首先应教会医生怎么挥剑自如。 事实上,近代西方也面临着同样的困境。 1999 年,「美国医学教育资格认证委员会」把「人际交往与沟通技能」列 为所有住院医师必备的 6 项技能之一。 医患沟通能力可以通过科学系统的训练得到培养和提高。 2006 年,「中国医师协会」开始建立「中国医师人文医学执业技能标准培 训体系」,并联合国内外专家共同开发教材。 去年 8 月,中国医师协会在北京培训了首批 60 名「人文医学师资」。今 年年初,我国第一批接受「人文医学执业技能培训」的 300 名医务工作者和医 学院校学生也新鲜“出炉”了。 目前,中国医师协会正在尽一己之力,整合各方资源,在我国医疗体制中“植入” 「 人文医学执业技能培训体系」。 去年年底,我们在北京、上海、重庆、广东等多个省市建立了 20 多家「人 文医学执业技能培训基地」。「中国医师人文医学执业技能培训体系」的建立, 为我国「医师人文医学执业技能考核」与「国际执业医师认证」逐步接轨创造了 条件。 记者:在您看来,目前的人文医学教育存在着哪些亟待解决的问题? 杨镜:目前,在我国医生的成长环境中,人文医学教育是以松散、补充的方式存 在的,人文医学知识培训在医生的教育与执业过程中是断炼的。 我国大多数医学生几乎没有接受任何 「人文医学执业技能培训」 就成为一名医生。 部分医科院校「缺乏相应的人文医学教育内容」,「尚未形成独立的建制」。大 部分已开设人文医学课程的高校,课程设置随意性大,缺乏学科的整体性规划, 教学质量和师资质量都难以保证。 因此,确定人文医学的核心课程、加大人文医学的教育力度,是我国医学 院校人文学科教学中亟待解决的问题。 而且在整个毕业后医学教

育阶段,人文医学的系统培训也是缺位的。我认 为,有关部门应将「人文医学执业技能培训」纳入毕业后医学教育体系中,将其 与专科医师准入制度“挂钩”,否则,就有可能做不了专科医师。 (责任编辑:石翔)

说医生的好话篇九
《医生怎么说话》

走进我们的世界——倾听医生的肺腑之言

2014-07-11 医脉通

作者:梁荷英 陈格格

1、欢迎你来找我看病,这是对我的信任,我会认真为你诊治的,请放心。你即来就诊,就应抱着对医生信任的态度,配合医生治疗。

2、你的病目前还未确诊,需要检查的一定要做,不需要的即使你要求,我也不一定同意,我不会给你做任何过度的检查,我会尽我该尽的责任。医院不是商店,医生不是推销员,我所申请的检查都是与你所患疾病有关的必须做的检查、检验。

3、不要抱怨检查多,更不要说以前的医生在没有这些检查手段的时候照样治好了多少人,你知道以前因为误诊死了多少人吗?延误了多少病人的治疗吗?

4、有时不要埋怨做了这么多检查都还没查出是什么病,有些病就算你把所有检查都做了都不一定能查出来的,这就叫“疑难杂症"或该病典型症状并未出现。

5、当医生建议你住院的时候,千万不要认为是医生为增加收入求你住院,医生是视病情,有急诊和择期住院。有时是急诊,你不接受医生的任何建议,延误了病情和治疗,责任应由你个人承担。因为你错过了最佳治疗时期,如慢性阑尾炎急性发作,若不及时手术阑尾化脓、穿孔,形成腹膜炎,简单的病变成复杂的病,把一般的手术变成大手术,效果可能不佳,碰到这些情况你还怪医生吗?还骂医生吗?

6、你的病还在治疗期间,然而你要求出院或转院,需在病历上签字,要求自动出院,后果自负,这是医疗规矩,绝不是为难你,有时为此也发生医疗矛盾。

7、切记不要在医生面前总说没钱,说费用贵,医生爱莫能助,收费的价格不是医生定的,甚至有时家属不问治疗方法有无风险、效果如何、病人需做何种配合,一直在纠缠费用,要求医生减免,这样有时也影响到医生的心情和情绪。我们常说:“尊重医生就是尊重生命”。

8、请你最好不要总对医生说:“你们医院收费这么高。”所有的医疗单位都执行全国各地统一收费标准,由电脑统一管理、统一编码,任何人无权私自更改编号。不要一来看病就认为医生会宰你,这也怀疑,那也不信,或者在医生面前频频打

电话,这样只会令医生把给你看病的心思分出一部分,不利诊治,因为医生也是人,不是神,请不要干扰医生在诊疗中的思路。

9、不要老是担心这个药有什么副作用,那个药有什么不良反应,使用抗生素会不会产生耐药性,会过敏否?损失肝、肾功能吗?你怎么治病呢什么都怕?当然“是药三分毒”这个俗话谁都听过。请你放心,医生用药是三思而后行的,而且也是分医生级别使用的,贵重药品使用还要主任亲自签字,有时你过于挑剔,提出的问题与此病无关联,若遇到心理素质差的医生,使他无法工作,并不利于你的治疗。

10、医生向你们交待病情的时候请认真听,医生有时会告诉家属这个病可能会进一步加重,甚至恶化,尤其重病晚期,防不胜防,病情急聚发展突然发生变化,你不要埋怨说怎么越治越重,这就叫病情的发展和自然转归。

11.重病人,除常规治疗外还需特殊检查或治疗,可能增加费用,即便如此,也有时发生人、财两空的结局。当医生对病情、治疗、费用、预后等评估向家属交待后,不要每个家属轮着一遍又一遍问病情,甚至探病者也找医生问病情,医生没这么多时间,若不回答你,又引起双方不和,甚至有些人脱口而出:“你聋啦!有啥了不起……”。给医生留点时间抢救病人吧!而不是把大量时间耗费在给家属一次又一次的做解释工作,催费、交款。

12、不要认为进了医院所有病都能治好,有重病到晚期的,医生家属都尽心啦!这些病人都是从医院送到殡仪馆的。尤其病人住院期间突发意外,如心脑血管方面,真是防不胜防,你能理解一个心外科医生在手术台上的心情吗?有时在体外循环情况下打开二尖瓣;心内科医生在搭支架的一瞬间;介入科医生在做心包穿刺时一针……等操作在1—3分钟内病人就有可能发生生死离别。有人说:“当我躺在手术床上时,才发现医生是多么伟大。”你也可能看到有关报道,医生为病人插管后自己心脏骤停,还有的在手术台上倒下来了,有时守候着病人一连3—4天都没回家。医生不是神,虽有妙手回春,也有回天无力之时,请你理解医生,有些病未治愈不全属技术问题,有病情的自然转归。大闹医院是最蠢的做法,侮辱、打骂医生是犯法行为。请理解,冷静、淡定的心态有利于缓解医患矛盾。

13、医生最不喜欢病人还未看病,先让某某人来给其打招呼照顾一下,减点钱,还有的人一来就说他和医院的某某主任、领导很熟,不管医生多忙,正问病史时,你就一边看病,一边打电话,医生就要等你打完电话后再看病。医生对于每个病人都会提供最合适的治疗方案,不要以为你认识医院某某就很了不起,享有特权。你要明白,医生职业是认病不认人的,病人在医生面前人人平等,只有急、危、

重病情之分,无职务高低之分,医生会以他的职业道德对待病人的,不要要求替你尽早安排检查,大家都在排队,要是病情需要的话不用你说都会为你尽早安排。

14、也许你的身份很尊贵(很多时候其实是你自以为很尊贵),但是不需要过多表明,不要一来就说:“我是某某局的干部",要知道平时就是你们这些人不能以身作则,在人们心目中已有看法,何必看病时用职称来吓医生呢?咱们现在是医患关系,不是上下级关系,不要有特权做法,连生病都不能平淡一下,对你不好。医生们期望我们的干部处处做表率,自然受到社会尊重,大小事都表现出特权,给别人反感,也影响医生看病情绪。

15、如果你的病情比较轻,可以在病区自由活动,但请你在上午查房时间一定回到病房等候查房,住院期间就应该配合医护人员的工作时间,不然每个病人都反过来要医护人员去配合你的时间是不可能的。

16、有时周末或节假日值班医生少些,请你理解,医生也是要生活和休息的,这样才能更好的工作。 若暂未找到值班医生,请家属不要大喊大叫,甚至说:“找不到医生,出了事谁负责”。这样也增加病人精神负担。

17、病人不要什么大小事都找主任,主任没有这么多时间去管理琐碎小事,他要统管全科病人,特别重病人和未明诊病人,主任担当了全科医护人员的管理和业务学习,有时还有院际会诊,因此你有事请先向经治医生、护士汇报,他解决不了会找主任汇报的,医院管理非常有顺序,都有责任权限范围。

18、出院后复诊的时候记住带上上次住院的资料,以便做本次治疗的参考。也有些病人什么资料都没有带,一来就说上次住院是XX医生主管的。说实在,一个医生一年内看几百个病人,不要说记不清病人的病情和姓名,就算在街上碰到你都未必能认出你来,病人太多啦!况且人在有病和无病时,精神、服装、气质是不一样的,所以当医生一时想不起来时,请不要怪他。

19、每当病人出院时医生会把他的手机号码告知你,想一下为什么要告诉你,这是担当,是一种无私的爱,是为了让你便于和医生联系。哪怕他在吃饭、走路时,只要听到电话都会给回音,医生习惯性24小时不关机,随时听召唤。

20、我真诚的告诉你,每治好一个病人对医生来说就是一篇日记,就是累积的财富,因此有作为的医生常用写论文来表达他的业绩,以此鼓励病人提高战胜疾病的信心,激励青年医生热爱职业,为今后教学积累丰富内容,因为病人才是医生的老师,他们用自己肉体的疼痛使医生们熟练了技术,所以医生要感谢病人,

以心换心的去工作,用自己的技术,解决病人的痛苦。当病人由于对疾病治疗失去信心时,发点脾气说点过激语言可以理解,医生一定要用慈母般的心,宽容和安慰病人,绝不能“以牙还牙”,若这样做,你就是称职的医生,委屈了自己淡定了病人。

21、相信没有医德的医生总是少数,每个医生最大的心愿还是病人能健康的享受生活!所以病人应抱着一颗信任的心接受治疗,这就是你对医生的尊重,同样,医生也会尊重你,全力为你医病。发自肺腑之言,病人、家属、医生、护士,让我们握起手来,共同把病人背过河,还病人一个健康,就是成全了一个家庭的幸福。

(转自:梁荷英院长的博客)

当患者渴望奇迹时 医生怎样告知病情 很多患者总是渴望奇迹发生,对于医生来说,这样的患者可能很难沟通。2008年的一项随机调查显示:57%的年轻人选择,即便明知治疗可能是徒劳的,仍然相信上帝能拯救生命。

近期《肿瘤学临床实践杂志》(Journal of Oncology Practice)发表了一篇文章,旨在帮助医生解决这一问题。约翰·霍普金斯癌症中心的医生团队提出了一种沟通方法,简称为AMEN(即Affirm,Meet,Educate,No matter what的首字母组合)。

Affirm肯定患者的信念和目的:“嗨,我也这么希望。”

Meet满足患者及其家属:“我同你们一样期待奇迹。”

Educate以你医生的身份沟通:“同时我也想告知你一些医学的事实。” No matter what无论如何,让你的患者及家属确信,你跟他们的立场是一样的:“无论发生什么,我将陪着你们一起走下去。”

霍普金斯姑息医学专家托玛斯·史密斯博士说:“非常喜欢使用AMEN沟通技巧,也许,我的病人比其他病人更需要奇迹,但在大多数人的生命中这是不可避免的主题。”

“AMEN方案的核心是积极的参与而不是拉开医生与患者的距离。”论文作者写道。

当患者说他们渴望有奇迹出现时,“上帝的任务是创造奇迹,作为医生,我的任务是给你帮助,为我们做决定提供重要信息。”医生沿着这样的主线交流更容易达到沟通目的。

说医生的好话篇十
《白岩松为医师说的话》

医生过的是什么生活?

学医本科五年,学费是别的专业的一倍,辛苦程度是别人的多少倍,别人的大学是怎么混过来的大家都很清楚 读硕士研究生三年,不带工资

读博士研究生三年,不带固定工资,读出来医生多少岁?30岁,为了这份事业,没有积蓄,没有房子,没有车子,没有老婆,没有孩子,呆在哪个城市还是未知数。 一线医生的生活,

1、早上7点左右进病房,开始工作,一般会提前一到两天通知病人早上8点不吃早饭来院办理住院手续,8点到11点为病人的高峰期,很多医生是没有时间吃早饭的,等着的病人焦急,我们医护人员只能手脑并用尽快给病人安排好。

然而,这个时候不是每个病人都会配合,病人会不按照预约的时间来,或者觉得先到医院周边转一圈,吃个早点,等到了发现之前患者还没办完,于是乎对着医护人员大呼小叫说收了我们的钱,效率低下,只知道收钱!

同志们连去看个电影,坐个海盗船都是需要排队的,为什么到了医院就是医生护士的错?明明医护人员正在紧张有序的为前一个病人在询问登记安排,后来的病人就一定要冲到最台前,指着医生一顿臭骂说怎么还没轮到,都没看到有人抬头招呼,有没有人做事!医护人员又得停下手中的工

作,跟病人耐心解释。。。这样的事情你干过没有?

2、于是乎由于病人没有重视之前预约医生强调的空腹,不能吃早餐,而无法抽血进行某些化验项目,甚至没有检验结果的参考,直接影响手术的安排,和某些重要药物的使用,就开始有人说,只知道骗来住院,故意多收一天住院费!殊不知有多少,可怜的边远山区的病人为了排队等床位,还在院外的小旅馆租着最简陋的居室,而你就因为早上硬是由着自己的性子,认为不让老子吃东西,活着还有什么意思,一定要吃下那碗面。这样的事情你干过没有?

请问是谁曾经漫天跟大众下定义一般的说,医院效率差,服务态度差,只知道收钱,又是谁被多收了几万元

3、查房时间,你曾经对待年轻医生怀疑,嫌弃,不信任,拒绝吗,年轻医师是你的管床医生,是最能够观察你病情变化并且及时汇报沟通的医师,是最在快速成长,最新生的力量,你是怎么对待他们的。他们做过伤害你们的事情吗?很多病人住院时都以为是年轻医师在自作主张的治疗,拒绝和年轻医师对话,医院有严格的制度,年轻医师的医嘱都是严格与高资质医师沟通后,征得主任主治许可后才实施的。你们可曾想过,他们就是你们后代健康的守护力量,你们给他们关上了门,就是给你们的后代关上了门。

是谁屡屡说,年轻医生残害生命,年轻医生玩忽职守,多少个年轻人以医院的病房为家,洗漱搬来了,换洗搬来了,

吃的是快餐,睡的是值班室,连续多少天没出过住院大楼没见过太阳的日子有谁知道?而同年龄的年青人在干什么?潮男,潮女,K歌泡吧,年轻医生的日子只剩下工作和睡觉,甚至没有觉睡,没有属于自己的生活。

4、查完房,外科医生就要开始一整天忙碌的手术,内科医生要开始重新调整药物治疗,在医生下手术之前把开好的医嘱(指的就是每个病人的治疗方案的安排)交代好。就开始一天的手术历程,一台接一台。

所有的病人都希望一入院就不要耽误任何时间,手术,一方面不耽误治疗,另一方面不被医院多收治疗费,多么可笑,一个普通床位几十块钱,可能没有你一件衣服的1/10,没有你一个点菜,没有你一包烟的价值贵,现在7天普通房多少钱一天?

医生下到手术室开始紧张的核对,开始手术,一台短的一两个小时接着又是下一台,长的10多个小时,一站就是一天,开始了不知道什么时候结束,没有一个医生是按时可以吃饭的,没有一个医生是可以按时下班的,你要是有医生朋友,就肯定知道能和他正常约个饭有多难,一天手术结束的时候 已经是满天星辰

5、回到病房,发生什么事情?可能是这样,一天中晚些时候送进手术室的病人家属开始抱怨,为什么别人可以先做,(其实一般会按照年龄以及身体的状态好坏评估,青壮

年可能会让年老的或年幼的患者先做,牵涉到麻醉禁食的问题),其实医生在术前谈话的时候都有交代,希望谅解,然而家属可以幡然否认说自己不知道!

这种情况有两种,一个是明明知道 就是今天等得太久心里烦,要找个对象发泄;二个家里老人动手术,术前这个儿子没时间,那个儿子没时间,最后来个不怎么做主的女儿来签个手术同意书,(一个同意书负责人的医生可能会谈到半个小时),往往谈完的后果是,不做主的女儿说这个我做不了主,等二哥来,二哥极不情愿的请假来了,把字一签,大哥来了,说你开始说的我没听到,医生你再说一遍,大家算算这种家属身上一个医生要说几个小时?或者是大哥术前没来,术后来了什么都不清楚状况,发现哪哪不合心意,就开始大吵,说医生之前没有履行告知义务!这种情况,你家发生过吗?在医院还少吗?

6、在签字的时候,还有一种情况,干脆不听,把笔一摔,“反正你们医生什么最后都推到患者身上,这就是霸王条款,我知道我不签也得签,要不你们不做啊,做坏了就不关你们的事撒”,每每医生在详尽的解释一切可能和并发症的时候,碰到这样的脸色还少吗?

是谁每每说是医生在推责?笑问什么时候医生推掉过?金钱、名誉、身家性命、安全全都赔了进去为了谁?还不是为了是给你治病,这个病是医生让你得的吗?医生不是

在尽一切已知的手段和能力在帮助你吗?

可是大家有没有想过,为什么科技如此发达,乔布斯还是会英年早逝?

很多东西病了,坏了,就不能够逆转了,医学发展到今天,很多时候也只能帮助病人延缓生命,减少痛苦,甚至要冒着增加痛苦的危险去治疗,而最后的效果因人而异,这个大家能够理解吗?因人而异懂吗?为什么从小和你一起长大的好朋友,都吃的是米饭猪肉,他1.80米,你只有1.70米。不,等你在病人的位置上时,你是不能理解的!为什么因为我和别人花了同样的钱,为什么别人治好了!而我没有!所以你认为是事故,是失误,是误诊!不是吗?

7、说到疗效,是谁每每传言说这个癌症病人接受了放化疗还是很快死了,那个什么治疗没治还活着,为什么没有人报道过有的病人密切接受治疗安排存活至今,而拒绝治疗的某某很快辞世?因为毕竟前者是少数,是新闻,是热点所以大家感兴趣,是生命的奇迹。然而这样的宣传,却让人们越来越误认那些信誓旦旦说包治百病的术士,心灵臆想可以健身的骗子有了市场,让人们放弃科学,投入意念的想象中,错过了最佳治疗时期,就因为别人都传说某某不去医院反而好了。

是谁每每在说谁谁谁花了多少钱,最后什么结果都没有,真的是什么结果都没有吗?是没有达到病人的期望值,

本文来源:http://www.guakaob.com/qiuzhizhaopin/11331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