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应台 生日

| 留学生招聘 |

【www.guakaob.com--留学生招聘】

龙应台 生日篇一
《龙应台 时间》

龙应台 生日篇二
《龙应台:文化是什么?》

龙应台:文化是什么?

冬夜凌晨3时,台北

曾经有一个特别难忘的场合,作为台北市首任文化局长的我被要求当场“简单扼要”地说出来,“文化是什么?”

1999年9月,第一次以官员身份踏进台北市议会,开始了长达四个月的质询期,每天坐在议会里四五个小时接受议员轮番问政。议员发言多半用一种怒吼咆哮的声音,透过麦克风扩大音量,耳朵嗡嗡作响。一天下来,我总是在半晕眩的状态下回到办公室,再批公文到半夜。交通局长原是台大教授,他说他的症状是胃绞痛,呕吐。

到了12月底,事情变得迫切了,因为预算必须完成 “三读”通过,1月份开始的政务才能执行。咆哮了四个月的议会为了要表现“戮力为公”,很戏剧化地总是拖到12月的最后一两天再以“通宵不寐”的方式审查预算,从下午两点开始连审24小时或48小时。在这个过程中,52个议员可以分批轮流上阵,回去小睡一场或者吃个酒席再回来,每个局处的首长官员却得寸步不离地彻夜死守。

我坐在大厅一隅,看着窗外冬夜的雨湿湿地打在玻璃窗上,嘁嘁作响,觉得全身彻骨的寒意。

就在这样的一个阴冷寒湿、焦灼不安,而且荒谬透顶的凌晨3点钟,我突然发现“龙应台局长”被唤上了质询台,为台北市的文化预算辩护。一个议员,刚从外面进来,似乎喝了点酒,满脸红通通的,大声说,“局长,你说吧,什么叫做文化?”

对着空荡荡的议事大厅,冬夜的凌晨3点,台北市文化局长说:

文化?它是随便一个人迎面走来,他的举手投足,他的一颦一笑,他的整体气质。他走过一棵树,树枝低垂,他是随手把枝折断丢弃,还是弯身而过?一只满身是癣的流浪狗走近他,他是怜悯地避开,还是一脚踢过去?电梯门打开,他是谦抑地让人,还是霸道地把别人挤开?一个盲人和他并肩路口,绿灯亮了,他会搀那盲者一把吗?他与别人如何擦身而过?他如何低头系上自己松了的鞋带?他怎么从卖菜的小贩手里接过找来的零钱?

如果他在会议、教室、电视屏幕的公领域里大谈民主人权和劳工权益,在自己家的私领域里,他尊重自己的妻子和孩子吗?他对家里的保姆和工人以礼相待吗?

独处时,他,如何与自己相处?所有的教养、原则、规范,在没人看见的地方,他怎么样?

文化其实体现在一个人如何对待他人、对待自己、如何对待自己所处的自然环境。在一个文化厚实深沉的社会里,人懂得尊重自己——他不苟且,因为不苟且所以有品位;人懂得尊重别人——他不霸道,因为不霸道所以有道德;人懂得尊重自然——他不掠夺,因为不掠夺所以有永续的臹能。

品位、道德、臹能,是文化积累的总和。

那微醺的议员事后告诉我,他以为我会谈音乐厅和美术馆,以为我会拿出艰深的学术定义。

我当然没有,因为我实在觉得,文化不过是代代累积沉淀的习惯和信念,渗透在生活的实践中。

粉墙下一株蔷薇

凌晨3时的议会其实不容许我把话说得透彻;否则,我想我会慢条斯理地继续说:

胡兰成描写他所熟悉的乡下人。俭朴的农家妇女也许坐在门槛上织毛线、捡豆子,穿着家居的粗布裤,但是一见邻居来访,即使是极为熟悉的街坊邻居,她也必先进屋里去,将裙子换上,再出来和客人说话。穿裙或穿裤代表什么符号因时代而变,但是认为“礼”是重要的──也就是一种对自己和对他人的尊重,却代代相传。农妇身上显现的其实是一

种文化的底蕴。什么叫底蕴呢,不过就是一种共同的价值观,因为祖辈父辈层层传递,因为家家户户耳濡目染,一个不识字的人也自然而然陶冶其中,价值观在潜移默化中于焉形成,就是文化。

小时候我住在台湾农村,当邻家孩子送来一篮自家树种出的枣子时,母亲会将枣子收下,然后一定在那竹篮里放回一点东西,几颗芒果、一把蔬菜。家里什么都没有时,她一定将篮子填满白米,让邻家孩子带回。问她为什么,她说,“不能让送礼的人空手走开。”

农村的人或许不知道仲尼曾经说过“尔爱其羊,吾爱其礼”,但是他可以举手投足之间,无处不是“礼”。

希腊的山从大海拔起,气候干燥,土地贫瘠,简陋的农舍错落在荆棘山路中,老农牵着大耳驴子自橄榄树下走过。他的简单的家,粉墙漆得雪白,墙角一株蔷薇老根盘旋,开出一簇簇绯红的花朵,映在白墙上。老农不见得知道亚里斯多德如何谈论诗学和美学,但是他在刷白了的粉墙边种下一株红蔷薇,显然认为“美”是重要的,一种对待自己、对待他人、对待环境的做法。他很可能不曾踏入过任何美术馆,但他起居进退之间,无处不是“美”。

在台湾南部乡下,我曾经在一个庙前的荷花池畔坐下。为了不把裙子弄脏,便将报纸垫在下面。一个戴着斗笠的老人家马上递过来自己肩上的毛巾,说,“小姐,那个纸有字,不要坐啦,我的毛巾给你坐。”字,代表知识的价值,斗笠老伯坚持自己对知识的敬重。

对于心中某种“价值”和“臺序”的坚持,在乱世中尤其黑白分明起来。今天我们看见的巴黎雍容美丽一如以往,是因为,占领巴黎的德国指挥官在接到希特勒 “撤退前彻底毁掉巴黎”的命令时,决定抗命不从,以自己的生命为代价保住一个古城。梁漱溟在日本战机的炮弹在身边轰然炸开时,静坐院落中,继续读书,思索东西文化和教育的问题。两者后果或许不同,抵抗的姿态一致,对“价值”和“臺序”有所坚持。抵抗的力量所源,就是文化。

日子怎么过,就是文化

15岁那年,我们从台湾中部苗栗的农村搬到高雄海边的渔村。第一次进入渔村,惊诧极了:怎么跟农村那么不一样?

如果说农村是宁静的一抹黛绿,那么渔村就是热闹的金粉。原来这世界上有那么多的神,每一位神都有生日,每一个生日都要张灯结彩、锣鼓喧天地庆祝。渔村的街道突然变

龙应台 生日篇三
《记叙文阅读(一)》

龙应台 生日篇四
《2016届高三作文素材系列》

2016届高三作文素材系列 昂山素季

【人物介绍】昂山素季,缅甸独立运动“国父”昂山将军之女,牛津大学荣誉博士,缅甸非暴力民主的政治家。1990年带领全国民主联盟赢得缅甸大选,但被缅甸军政府宣布选举无效,本人也被军政府断断续续软禁长达15年。1991年获得诺贝尔和平奖,2010年获释。

【人物事迹】昂山素季在父亲被刺后一直生活在英国,并且有一个爱她的丈夫和两个可爱的儿子。 当她母中风病危,她回到国内,看到了风起云涌的民主运动和军政府的残酷镇压,不顾军政府的死亡威胁,毅然选择发表演讲,参加民主运动。她说:“我不喜欢政治,更想当作家。但我不能对祖国发生的一切熟视无睹。我参加了,就不能半途而废。”从此,这个外表柔弱、身材单薄的女子,就成为军政府最头疼的人物,她没有权力、金钱或官衔,但她拥有缅甸人民的心。昂山素季为了缅甸民主运动,长期被政府软禁,也多次拒绝政府提出的被驱逐获自由的建议,她的丈夫牛津大学教授阿里斯因癌症去世,她也没能前往英国奔丧。2005年6月19日,全球14个国家爆发大规模反缅甸政府游行,要求释放昂山素季,因为那一天是她的60岁生日。昂山素季之所以赢得全世界的尊敬,是因为:她是一个领导人们脱离压迫和暴政的领袖; 她有不屈不挠,自强不息的精神,让人敬佩;她所做的事情的出发点和落脚点都是为了绝大多数人的幸福,和社会长久朝着有秩序的方向发展,为此她甚至牺牲了自己的自由和亲情;她坚持的非暴力不合作的革命手段,比起暴力革命更为难以做到,也更为高尚,她一定程度上代表了宽恕,仁爱等人类最伟大的美德和最深沉的良知。

【人物名言】

在缅甸追求民主,是一个国民作为世界大家庭中自由与平等的成员,过一种充实全面、富有意义的生活的斗争。它是永不停止的人类努力的一部分,以此证明人的精神能够超越他自然属性的瑕疵。 ——诺贝尔和平奖领奖词

导致腐败的不是权力而是恐惧。那些掌权者恐惧丧失权力及无权者恐惧权力的蹂躏,都导致了腐败„„ ——《恐惧与自由》

【语段整合】

●她本可以在英国锦衣玉食、相夫教子,她也可以随时摆脱监禁、重获自由,但她却坚持留在缅甸,被软禁没有自由,不能见丈夫、儿子,‖只因为她懂得,理想需要坚守/信念需要坚守,这样的坚守可以让绝大多数人获得幸福,可以让社会长久地朝着有秩序的方向的发展。这就是昂山素季坚守的价值。‖现实生活中,我们为了坚守自己一直坚持的理想、信念,必

须有所付出和牺牲,但坚守会让我们的付出与牺牲变得有价值、有意义。

●昂山素季在香港大学的视频演讲中说过:学习的最高形式是让我们为这个世界的居民付出关爱,担负责任,并且给予我们将关爱转化成具体行动所必须的知识。‖秦玥飞在耶鲁大学毕业后,学以致用,将自己所学的知识用于为偏远的山民服务。这本身就是向我们诠释学习的精髓含义:学以致用,服务于民才是学习的真正价值体现,也是新时期知识分子实现自我价值的最佳途径。

●哈佛大学对考试出现雷同试卷的情况的处理,再一次向我们宣示了独立思考的重要性。因为一所大学,已经把能否独立思考作为能否毕业的判断标准了。‖昂山素季就曾经说过:教育,应当培养出提升人类尊严,领导人类走向积极方向的价值观。教育,应当成为真正的学习过程,而不是炮制温顺、服从、不能合理解释为什么公正和自由不应成为全人类与生具来的权利的人。

●长达15年的变相监禁,数十年的亲情与爱情的纠结煎熬,军政府无数次用死亡威胁她,用离开缅甸去英国与丈夫孩子团聚来诱惑她,以扑灭缅甸的民主运动。14个国家的示威游行,联合国秘书长潘基文的游说,都没能让她获得自由,但她从未放弃过对理想的坚持,更从未屈服过。‖在威逼利诱下坚持理想,昂山素季通过自己不屈不挠的斗争,向我们传递了一种正能量,让我们在理想的长河里奋然前行,让每一个为理想艰难跋涉的人看到希望,不抛弃不放弃,让每一个为自由奋斗的民族不屈不挠,战斗到底。‖现实生活中,各种学业、生活的压力会让我们顾此失彼,各种困难挫折会让我们犹豫迟疑,各种诱惑喧嚣会让我们无所适从,但这种为理想不屈不挠、永不放弃的正能量正是我们走出人生困境,在失望中不绝望的制胜法宝。

●在她2岁时,她的父亲被反对派刺杀;在她43岁时,又因为参加民主运动受到军政府的死亡威胁;其后更是被软禁长达15年。但她始终坚持非暴力的革命方式,通过民主选举、集会斗争等方式不懈抗争。‖因为在她看来,非暴力的革命手段代表了宽恕、仁爱等人类最基本的良知。我想这也是昂山素季数十年来赢得缅甸乃至世界人民支持和敬仰的真正原因。‖现实生活中,我们可能需要反对一些事情,需要妥协一些事情,但是在追求与退让中,我们还是要有一些良知的底线不可逾越。我们的大使馆被人炸了,固有领土遭到侵犯了,表达愤怒是应该的,但当我们举起石块和棍棒砸向商店、汽车时,我们和那些无耻的暴徒还有什么区别?国家纠纷、国际矛盾,被民族情绪左右,动不动喊打喊杀。须知:兵者,凶器也,圣人不得已为之。我很欣赏美国弗吉尼亚大学为枪击案凶手赵承熙升起的气球,那是一种对人性

的悲悯和宽恕。‖所以说,任何时候,我们做任何事情前,都应记得,我们还有一些基于宽恕、仁爱的良知底线,要知道,人的精神是可以超越人的自然属性的瑕疵的。

●在她2岁时,她的父亲被反对派刺杀;在她43岁时,又因为参加民主运动受到军政府的死亡威胁;其后更是被软禁长达15年。但她始终坚持非暴力的革命方式,通过民主选举、集会斗争等方式不懈抗争。‖因为在她看来,非暴力的革命手段代表了宽恕、仁爱等人类最基本的良知。我想这也是昂山素季数十年来赢得缅甸乃至世界人民支持和敬仰的真正原因。‖现实生活中,我们可能需要反对一些事情,需要妥协一些事情,但是在追求与退让中,我们还是要有一些良知的底线不可逾越。有人激情杀人了,有人投毒了,有人用硫酸泼狗熊了,我们第一时间不去为凋零的生命惋惜,不去为扭曲的人性反思,却对着那些忏悔的灵魂怒斥唾骂,必欲除之而后快,我们的良知又在哪里?国家纠纷、国际矛盾,被民族情绪左右,动不动喊打喊杀。须知:兵者,凶器也,圣人不得已为之。我很欣赏美国弗吉尼亚大学为枪击案凶手赵承熙升起的气球,那是一种对人性的悲悯和宽恕。‖所以说,任何时候,我们做任何事情前,都应记得,我们还有一些基于宽恕、仁爱的良知底线,要知道,人的精神是可以超越人的自然属性的瑕疵的。

龙应台

【人物介绍】龙应台,堪萨斯州立大学英美文学博士,台湾著名作家,文化名人。

【人物事迹】她被誉为华人最有力的一支笔,针砭时事,鞭辟入里,以有情眼光观察社会,其辛辣讽刺的文笔虽遭人反对、谩骂,但她仍秉著客观批判的精神,持续而正中要害地不断写出她的社会观察,龙应台无所畏惧,因为她笔下台湾的丑恶和腐化,是源自于她爱台湾的不舍与心疼。

【人物名言】

◆你可以选择做官,你也可以选择挣钱,但你不能选择通过做官来挣钱;你可以选择做圣人,也可以选择做俗人,但你不能选择让大家像圣人一样崇拜你,还要像俗人一样原谅你。只想要权力不想要约束是恶霸,只想要享受不想尽义务是流氓。

◆人生其实像一条从宽阔的平原走进森林的路。在平原上同伴可以结伙而行,欢乐地前推后挤、相濡以沫;一旦进入森林,草丛和荆棘挡路,各人专心走各人的路,寻找各人的方向,那推推挤挤的群体情感,那无忧无虑无猜忌的同侪深情,在人的一生中也只有少年期有。离开这段纯洁而明亮的阶段,路其实可能愈走愈孤独。你将被家庭羁绊,被责任捆绑,被自己的野心套牢,被人生的复杂和矛盾压抑,你往丛林深处走去,愈走愈深,不复再有阳光似的

伙伴。到了熟透的年龄,即使在群众的怀抱中,你都可能觉得寂寞无比。

◆人本是散落的珍珠,随地乱滚,文化就是那根柔弱又强韧的细线,将珠子穿起来成为社会。当公民社会不再依赖皇权或神权来巩固它的底座,文化、历史是公民社会最重要的黏合剂。 ◆人懂得尊重自己——他不苟且,因为不苟且所以有品位;人懂得尊重别人——他不霸道,因为不霸道所以有道德;人懂得尊重自然——他不掠夺,因为不掠夺所以有永续的智能。 ◆所谓父女母子一场,只不过意味着,你和他的缘分就是今生今世不断地在目送他的背影渐行渐远。你站在小路的这一端,看着他逐渐消失在小路转弯的地方,而且,他用背影默默地告诉你,不用追。

◆一个社会特立独行的人越多,天分、才气、道德、勇气就越多。

◆母亲,原来是个最高档的全职、全方位CEO,只是,没有人给薪水而已。

【语段整合】

●思想需要经验的累积,灵感需要感受的沉淀,最细致的体验需要最宁静透彻的观照。累积、沉淀、宁静观照,哪一样可以在忙碌中产生呢?我相信,奔忙,使作家无法写作,音乐家无法谱曲,画家无法作画,学者无法著述。奔忙,使思想家变成名嘴,使名嘴变成娱乐家,使娱乐家变成聒噪小丑。闲暇、逗留,确实是创造力的有机土壤,不可或缺。‖因此,面对喧嚣,请给自己的生活留一点空白,供自己闲暇、逗留、思考和感悟。

●尘世喧嚣,物欲横流,我们对于“成功”的定义更加物质:上学要去贵族学校、名校,工作要进大企业、大机关,醒掌天下权,醉卧美人膝。‖但台湾著名作家龙应台却认为寻找人生的方向和意义较之于所谓的世俗的成功更为重要。‖秦玥飞从耶鲁毕业却选择从基层村官做起,为民谋利,为民服务,以“不能输在起跑点上”的逻辑来说,他已经差一大截了。但我认为他恰是找到了人生的方向和意义,我们可以平庸,但必须找到自己的人生意义。‖学以致用,服务于民就是我们人生最大的意义。

●人本是散落的珍珠,随地乱滚,文化就是那根柔弱又强韧的细线,将珠子穿起来成为社会。当公民社会不再依赖皇权或神权来巩固它的底座,文化、历史是公民社会最重要的黏合剂。文化历史就是我们这个社会的根,更是我们这个民族的根。‖上海把石库门原有居民迁走,掏空历史,让少数有钱人去消费所谓的“市民文化”。这其实是一种新形态的资本文化代替市民文化,再联想到近来凤凰古城的重建,这些披着“寻根”外衣的举措其实都是无本之为。‖因此,请文化建设者们手下留情,为我们把根留住。

龙应台 生日篇五
《从记忆说起》

从记忆说起

团委学生会副主席 唐辰

老师们,同学们:

上午好!

今天我国旗下讲话将要从“记忆”说起。今天是2012年6月18日,先问问各位同学们,你记得自己昨天做了什么吗?可能同学们会说,昨天好不容易才结束了六天的课程,放了一天的假,作业要写完,功课要复习。然而,有那么一颗默默的心提醒你,昨天,6月17日是父亲节吗?

记忆是一份责任。在这个日渐浮躁的社会中,对于像父爱这种略显严肃的感情,我们可能逐渐失去了内心的感动。但是,当我们看到了他们鬓角的白霜,额头的皱纹时,还会这样的不理解吗?对于父母的理解,可能记忆着父亲节、母亲节的日子,记忆着父母的生日,都是最美好的诠释。做一个有责任意识的人,不一定要有惊天动地的壮举,不都需要卓越非凡的成就,也不需要事事都关乎“天下兴亡”,所需要做的就是用“爱”来表示你的责任,记忆可能就是这微妙的一份责任。台湾文化部部长龙应台曾经在一本回忆录中,记录着父亲与自己,她说道:“父亲和我的缘分就是今生今世不断地在目送父亲的背影渐行渐远。我站立在小路的这一端,看着父亲逐渐消失在小路转弯的地方。”她对这样一份场景的记忆,是一直默默承担着自己责任的表现。无论之后的离别是多么漫长,一旦想起那一刻的情景,可能都是她与父亲最美好的时光。对父母的一句话,或是跟父母的一个场景,亦或是对于朋友、亲人的记忆,都是人生永远无法磨灭的。这份记忆可能是份担子,但担子的重量取决于你的态度。 对于父亲节的记忆是一份责任,而对于各行各业的记忆则是一种感恩。高二的同学在上周结束的职业体验活动中,你们留下的记忆有多少?有的同学走进社区,参与南京市文明城市创建活动,清理卫生死角,走访弱势群体,有的同学在幼儿园里当起了小老师,与小朋友们一起编花绳做广播操,寻找到一块记忆的净土,有的同学在妇幼保健医院做助手,利用三天时间了解熟悉了医疗卫生的细则。我们应该认识到的是,这三天记忆是使我们一生的财富,它时时刻刻提醒着我们,社会上的每个人都在坚守着自己的岗位,我们要做的是要珍惜和感恩他们所做的一切。最近网络流行的一部纪录片《舌尖上的中国》里也提及了为了美食而努力劳作的人们。我们对于这样一群人们的记忆,难免会在吃每一份食物的时候,思考起他们的艰辛。可能就连最普普通通的莲藕,也是水乡人民徒手一个个从污泥之中挖出来的。记忆并不用深刻,一份懂得感恩的记忆才是有内涵的记忆。

一个有责任意识的人,会因为感恩生命而更有意义,像“最美司机”吴斌一样,在生命的最后一分钟只为尽到自己的责任,将光芒洒向了整个社会。同学们,可能我们做的并不是这样的轰轰烈烈,但是,如果还没有对昨日已去的父亲节有所表示的话,不妨回去带句问候,让问候成为你的那份责任。如果,对于他人的辛勤付出,还没有表示出我们的感恩与肯定,不妨让一声“谢谢”成为最美丽的回答。让我们告诉自己,记忆责任,做一个感恩生命的金中人!

谢谢大家!

龙应台 生日篇六
《感恩母亲》

龙应台 生日篇七
《教育文档》

龙应台 生日篇八
《现代文阅读训练(一模精选)十篇》

记叙文阅读总汇

现代文阅读训练之一(一模精选)(9分)

关山难越

①他念诗,用湘楚的古音悠扬吟哦: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他考你背诵:„„关山难越,谁悲失路之人?萍水相逢,尽是他乡之客。

②他要你朗诵《陈情表》。他用浓重的衡山乡音吟一句,你用标准的国语跟一句。念到“茕(qiónɡ)

②茕独立,形影相吊”,他长叹一声:“可怜可悯啊,真是可怜可悯啊。” ........

③时常,他会突然要你把那只褪了色的鞋从抽屉里取出来给他。

④其实不是鞋,是布。布,剪成脚的形状,一层一层叠起来,一针一针缝进去,缝成一片厚厚的布鞋底。太多次,他告诉你这“一只鞋底”的来历,你早已没兴趣。反正就是炮火已经打到什么江什么城了,火车已经不通了,他最后一次到衡山脚下去看他的母亲。临别时,在泥泞的黄土路上,他母亲塞了这只鞋底进他怀里,眼泪涟涟地说:“买不起布,攒下来的碎布只够缝一只鞋底。儿啊,你要穿着它回来。” ⑤他掏出手帕,坐在藤椅里开始擦眼泪,眼泪还是滴在那只灰白的布鞋底上。

⑥这种情形早已烙在你十二岁那年的记忆里。那时离那战争的恐慌、国家的分裂、生离和死别之大恸,才十四年。他想穿着布鞋回家看娘的念头,恐怕还很认真很强烈。

⑦他是不是很想跟你说话呢,在命你取鞋的时候?突然又静默下来,是不是因为看见了你幼稚和不耐的眼神?

⑧白天,他穿着笔挺的呢料警官制服,英气勃勃地巡街。晚上,他独自坐在榻榻米上,一边读报,一边听《四郎探母》,总是跟唱那几句:“我好比笼中鸟,有翅难飞;我好比虎离山,受了孤单;我好比浅水龙,困在沙滩„„”弦乐过门的时候,他就“得得了啷当”地跟着哼伴奏,交叠的腿一晃一晃打着节拍。《四郎探母》简直就是你整个成长的背景音乐,你熟习它的每一个字、每一个音,但是你要等候四十年,才明白它的意思。

⑨会不会,当他母亲将布鞋塞进他怀里的时候,他也是极其不耐的呢?会不会,他也是过了数十年,白山黑水艰辛涉尽,无路可回头的时候,才蓦然明白过来?

⑩你要两个在异国生长的外孙去亲近爷爷,讨爷爷欢心。两兄弟不情愿地说,“我们跟他没有话说啊。而且,他不太说话了。”是啊,确实不知从什么时候开始,他走路的步子慢了,一向挺直的背脊有点儿驼了,话,越来越少了。奇怪,他的失语,何时开始的?显然有一段时间了,你竟然没有发现。

11你说,你们两个去比赛,谁的话题能让爷爷把话匣子打开,谁就赢。一百块。 ○

2老大一连抛出几个题目,他都简单地回答, 1○“嗯。”“好。”“不错。”

3你提示老大, 1○“问他的家乡有什么。”他突然把垂下的头抬起来:“有„„油茶,开白色的花,油茶花。”“还有„„蜥蜴。”他说,“灰色的,可是背上有一条蓝色的花纹,很鲜的蓝色条纹。”

4他又陷入沉默,不管孩子怎么挑逗。 1○

5你对老二使一个眼色, 1○“问他小时候跟他妈怎么样。”

6“我妈妈?”他坐直,声音也亮了一点, 1○“我告诉你们听啊──”

7孩子们发现奏效了,瞅着你偷笑,脚在桌子底下踹来踹去。 1○

8 “有一天,下很大的雪,我从学校回家──要走两个小时山路,雪很白,把我眼睛刺花了,看不 1○

见。到家是又冷又饿,我的妈妈端给我一碗白米饭──”他站了起来,用身体和动作示意他和妈妈的位置。

19孩子们笑翻了,老大压低声音抗议,○“不行,一百块要跟我分,妈妈帮你作弊的。”

20 “我接过妈妈手里的饭碗,想要把碗放在桌上,可是眼睛花了,没有想到,没放到桌上,‘空’○

的一声碗掉到地上摔破了,饭也洒在地上了。”

21老二正要回踢哥哥,被他哥哥严厉地“嘘”了一声要他安静;爷爷正流着眼泪,哽咽地说:○“我妈妈好伤心喔。她不知道我眼花,她以为我嫌没菜,只有饭,以为我生气所以把碗打了。她自己一整天冻得手都是紫青色的,只能吃稀饭,干饭留给我吃,结果呢,我把唯一的一碗饭打在地上。她是抱头痛哭啊„„”

2他泣不成声,说: 2○“我对不起我妈──”

3孩子们张大眼睛看着你,不知所措。 2○

4他慢慢坐回沙发,低头擦着眼角。你起身给他倒了一杯温开水,说: 2○“爸爸,你教孙子们念诗好不好?”说完又被自己的声音吓一跳,怎么这么大声。

25一阵奇怪的沉默之后,他突然说:○“好啊,就教他们‘白日依山尽’吧!”

(作者龙应台 有删改)

【注】①本文选自散文集《目送》。作者龙应台,台湾地区女作家,祖籍湖南衡山。

②“茕茕独立,形影相吊”的意思是,孤身一人,只有影子陪伴自己,形容一个人无依无靠,孤苦伶仃。《陈情表》是西晋文学家李密写给晋武帝的奏章。文章叙述祖母抚育自己的大恩,以及自己应该报答祖母的大义;除了感谢朝廷的知遇之恩以外,又倾诉自己不能从命的苦衷。

1.文中第⑤段与第22段老人的流泪与哭泣的原因有何不同?(2分)

2.“他”谈及母亲时,当年面对“你”的“幼稚和不耐”,会变得“静默”,而今面对外孙的嬉戏打闹却视若无睹,你从中读出了什么?(2分)

3.联系文章题目,说说结尾处“他”要教外孙“白日依山尽”的心理。(2分)

4.本文在叙述人称的安排上颇具匠心,作者称父亲为“他”,称自己为“你”,请你说说这样安排的好处。(3分)

乡村的灯火(杨国华)

①灯火是乡村的眼睛。

②无论多疲惫的脚步、多寒冷的夜,远远地看见村子里的灯光,就知道村庄还没睡,还醒着,还暖着。于是,心总能感到踏实:到家了。一颗游子的心转瞬就被那如豆般的灯火融化成一潭清清的水„„

③在没有电灯之前,村庄的黑夜是被煤油灯和蜡烛点燃的。蜡烛很贵,又不禁点,煤油灯才是主角。一个用过的墨水瓶,找一枚铜钱,搓一条棉线穿过去,浸在煤油里,灯,就亮了。那飘忽不定的灯光,好似小姑娘那双扑闪闪的眼。

④昏黄的灯光下,是一张方桌,一家人头碰头地吃饭。吃了饭,收拾了桌子,孩子们趴在煤油灯下,认真地写作业,女人们就在旁边纳鞋底,说着家常。男人们讨论着地里的活计,该收了,该种了,种什么挣钱了。新婚的夫妇每天必须要去父母家里,等墨水瓶里的煤油渐渐退尽,家里的长者说:“天不早了,回去歇着吧,明天一早还要出工。”年轻的小两口才辞了父母甜蜜地回到自己的小窝里。很多时候,邻居们都奔着最亮的灯光去串门,越聚越多。所以,单纯从谁家的煤油消耗量就能看出人气来。

⑤月亮是乡村最亮的一盏灯。月夜的村庄就像一个欢乐的剧场,而拉开剧场帷幕的则是那皎洁的月亮。每当明月升起,只要有人喊一声:“捉迷藏喽!”孩子们便会丢下饭碗,急急地跑出去,三五成群,奔草垛,躲墙角,大呼小叫,不亦乐乎。大人们干脆不再点灯,他们或是聚在月下闲聊,或是在月下和邻里一起划拳行令。他们面红耳赤,嘶哑的嗓音此起彼伏。村里偏僻的小路还偶尔闪过一两对恋人,他们的身影一会合在一起,一会又分开,就这么若即若离的。猫狗们也不甘寂寞,它们在月下撒欢、追逐。这就是乡村的月夜,它几乎月月都烘托出乡间生活的美妙。

⑥后来,又有了电灯,煤油灯一下子就退出了历史舞台。我们村是1986年冬天才通的电,直到现在,我还清晰地记得那天晚上村子里的狂欢。当电工把所有的线路都装好,全村的人都站在屋子里焦急地等待那激动人心的一刻,就像盼子心切的人等着一个新生儿的降生。突然,一下子,整个村庄都亮了,亮的耀眼,亮的不可思议!这是怎样的一束光啊,我们再也不用油灯照明。这时,村里如同过节一样的热闹。孩子们叽叽喳喳地在各家各户跑来跑去。有些男人因为高兴喝了很多的酒,酒后还摇摇摆摆地在街上看灯。那些平时就爱唱爱跳的姑娘、媳妇这时还特意描眉画眼,并穿上节日的盛装,在街上扭起了秧歌。那一天,村里每家每户都让电灯亮了整整一个夜晚。

⑦但是,乡村的灯火无论如何也比不上城市里的明亮。我们渐渐长大,开始到城里去上学。一到城里,就被那满城的霓虹灯、路灯所诱惑、所愤愤不平,人都睡觉了,还不关掉,得花多少钱啊?可是,嘴上这么说,心里却早起了变化,那是一种不一样的生活啊,和乡村里大不同的生活,这才是我们的目标啊。 ⑧有一年元宵节,城里办灯会,一片灯火辉煌,绚丽的烟花在城市的上空不断绽放,我们都看傻了。下雪了,灯会还没有结束,我们就回家了。越往村庄方向走,越觉得冷清。过了一条路,村子里灯光一下子黯淡了,大多数的人家都已经关门闭户了,几条狗在空阔的天地间尽情地叫着。但我的心里却充满了惆怅,昔日那灵动的乡村灯火,此时在我看来既像痴儿的眼睛那么呆滞,又像将死之人的眼光那么灰暗,我不愿再看它那副可怜相,低头向村中走去。

⑨城市的霓虹灯点燃了我们内心的欲望。很多年以后,我们中间的很多人通过不同的方式,成为了熟悉霓虹灯、路灯的城里人,但早就失去了对于城市灯火的热情。挣钱、提升、房价又涨了、孩子的学费压得人喘不过气来,一家一户的各顾各,哪里还能聚一聚?我的心里不免又惆怅起来,于是我常常在明亮的环境中想起昔日乡村老家的那些灯火,怀念一家人都聚在一起,母亲做活计,我们做作业,怀念一村子的人在月光下欢乐地闹。

⑩该有多少人需要那盏乡村的灯火来温暖自己的心灵,和家园的回归啊„„

13.通读全文,用简洁的语言把主要内容补充完整。(11个字以内)(3分)

14.结合文章相关内容,分析第②段画线句的作用。(4分)

15.文章第⑤段再现了昔日“灵动的乡村灯火”渲染下的一个个极富乡村生活情趣的精彩场景,请你试举一例进行赏析。(不超过150个字)(5分)

卑微母亲的眼泪

雪小禅

他有一个卑微的母亲。

母亲穷,所以,供他上学费了劲。那时,他是家中的老三,两个哥哥已经成了家,可因为媳妇的关系,与母亲的关系很紧张。

像所有农村的家庭一样,母亲在万般无奈之下,向两个哥哥张了口,她说,你们供弟弟上大学吧。

他那时考上了一个不错的大学,为了学费,他整个暑假都在煤矿上当小工,整个人累得脱了形,可是有什么用呢?昂贵的学费让他的大学梦就要破灭了。

他听到过母亲哭,呜呜咽咽地压抑着,父亲则在旁边抽着烟。

两个哥哥为他的学费吵了起来,他们只上到小学毕业,他们说,凭什么让小弟去上大学?凭什么要我们供他?

他听得心如刀割,都说是亲情如水,在他这里,却感觉到刺骨的冰冷,他的两个嫂子也是跳出来嚷着,自己没有能耐就不要供孩子上学了,凭什么和我们要?我们也有孩子!

母亲忽然做出了一个举动,她踉跄着扑过去,然后跪在了两个哥哥和嫂子的面前,所有人吓了一跳。他冲上去:妈,我不上学了,不上了!他哭着,声嘶力竭地嚷着,这一幕让他一辈子忘不了!

他终于去上学了,算是两个哥哥供他吧。

母亲认识几个字,写信来说,家里都好。

他明白那好里是什么,短短几个字,足以泪沾襟。他在大学里是最艰苦的学生,吃咸菜做义工„„别人休闲娱乐过生日的时候,他去拼命挣钱。

甚至,他拾过同学们丢掉的馒头吃,这算丢人吗?不,想起母亲下跪的一幕,这又算什么?

大四的时候,他听到同乡告诉他,他的两个哥哥又去找母亲闹事了,母亲气得一病不起,在床上躺了好多天了。

他的眼泪在眼眶里转了又转,大学几年,他没有回过一次家,不是不想念母亲,是怕来回费钱,更是怕回去看到母亲的眼泪。他忘记不了母亲的眼泪,那是一个卑微母亲的眼泪,为了自己的儿子而流,所以,他下定了决心,一定要让母亲过上好日子,不让母亲再流眼泪。

那次,他果断地把哥哥们寄来的钱退了回去,当然,他没有告诉母亲。大学的最后一年,他是如何过的呢——自己打工,靠同学和老师的周济,吃了一年咸菜,穿了一年别人的旧衣服,甚至在夏天,他还穿着冬天的那件外罩!

终于大学毕业了,他分到了一个不错的单位,第一个月的工资,他一分不剩地寄给了母亲。

母亲是含着眼泪收的钱,写信给他说,儿子,妈是不要回报的,只要你好就行。后来的几年,他挣来的钱全寄给了两个哥哥,他要还他们,以求母亲的心理平衡,以偿还母亲当年那一跪!

他把母亲从乡下接了出来,两个哥哥见了他讪讪的,母亲劝他说,算了吧,到底是亲哥哥。他买了大米和牛羊肉,给母亲带回家,却看到两个哥哥家摆着他买的东西。他的心头一阵哽咽,他一直对两个哥哥耿耿于怀,倒是母亲,咬哪个指头都疼,她早已经忘记从前的不快,把小儿子的东西全给了两个大儿子。

就是从那时开始他和两个哥哥关系缓和的。卑微的母亲,给他上了人生最好的一课,以最仁慈的心来对待人和事,而母亲的眼泪告诉他,一切都可以过去,苦难或者仇恨。

(选自《书报文摘》2009年第5期)

14.文中的母亲卑微吗?为什么?(3分)

15.他得知“母亲气得一病不起”后,“眼泪在眼眶里转了又转”。请具体分析他此刻的心理活动。(3分)

16.他工作后的几年,将挣来的钱全寄给了两个哥哥,“以偿还母亲当年那一跪”。对此,班上的同学进行了讨论。张同学认为都是一家人没有必要偿还,陈同学则认为尊严是最重要的,偿还是为了获得尊严。你有什么看法呢?请结合文章内容谈一谈。(不超过150字) (5分)

一日的春光

冰心

去年冬末,我给一位远方的朋友写信,曾说:“我要尽量地吞咽今年北平的春天。”

今年北平的春天来得特别的晚,而且在还不知春在哪里的时候,抬头忽见黄尘中绿叶成阴,柳絮乱飞,才晓得在厚厚的尘沙黄幕之后,春还未曾露面,已悄悄地远去了。

天下事都是如此——

去年冬天是特别的冷,也显得特别的长。每天夜里,灯下独坐,听着扑窗怒号的朔风,小楼震动,觉得身上心里,都没有一丝暖气,一冬来,一切的快乐、活泼、力量、生命,似乎都冻得蜷伏在每一个细胞的深处。我无聊地安慰自己说:“等着吧,冬天来了,春天还能很远么?”

然而这狂风,大雪,冬天的行列,排得意外的长,似乎没有完尽的时候。有一天看见湖上冰软了,我的心顿然欢喜,说:“春天来了!”当天夜里,北风又卷起漫天匝地的黄沙,忿怒地扑着我的窗户,把我心中的春意,又吹得四散。有一天看见柳梢嫩黄了,院里的桃花开了,可天刚刚过午,从东南的天边,顷刻布满了惨暗的黄云,跟着千枝风动,这刚放蕊的春英,又都埋罩在漠漠的黄尘里„„

九十天看看过尽——我不信了春天!

几位朋友说:“到大觉寺看杏花去吧。”虽然我的心中,始终未曾得到春的消息,却也跟着大家去了。到了管家岭,扑面的风尘里,几百棵杏树枝头,一望已尽是残花败蕊;转到大工,向阳的山谷之中,还有几株盛开的红杏,然而盛开中气力已尽,不是那满树浓红、花蕊相间的情态了。

我想:春去了就去了吧!归途中心里倒也坦然,这坦然中是三分悼惜,七分憎嫌,总之,我不信了春天。

四月三十日的下午,有位朋友约我到挂甲屯吴家花园去看海棠,“且喜天气晴朗”——现在回想起来,那天是九十天来惟一的春天——海棠花又是我所深爱的,就欣然地答应了。

东坡恨海棠无香,我却以为若是香得不妙,宁可无香。我的院里栽了几棵丁香和珍珠梅,夏天还有玉簪,秋天还有菊花,栽后都很后悔。因为这些花香,都使我头疼,不能折来养在屋里。所以有香的花中,我只爱兰花、桂花、香豆花和玫瑰,无香的花中,海棠要算我最喜欢的了。

海棠是浅浅的红,红得“乐而不淫”,淡淡的白,白得“哀而不伤”,又有满树的绿叶掩映着,像一个天真、健美、欢悦的少女,同是造物者最得意的作品。

斜阳里,我正对着那几树繁花坐下。

春在眼前了!

这四棵海棠在怀馨堂前,北边的那两棵较大,高出堂檐约五六尺。花后是响晴蔚蓝的天,淡淡的半圆的月,遥俯树梢。这四棵树上,有千千万万玲珑娇艳的花朵,乱哄哄地在繁枝上挤着开„„

看见过幼稚园放学没有?从小小的门里,挤着的跳出的涌出的一大群的快乐、活泼、力量和生命,这一大群孩子分散在极大的周围,在生的季候里定格为永远的春天!

那在海棠枝上卖力的春,使我当时有同样的感觉。

一春来对于春的憎嫌,这时都消失了,喜悦地仰首,眼前是烂漫的春,骄奢的春,光艳的春,——似乎春在九十日来无数的徘徊瞻顾,只为的是今日在此树枝头,快意恣情的一放!

看得恰到好处,便辞谢了主人回来。这春天吞咽得口有余香!过了三四天,又有友人来约同去,我却回绝了。今年到处寻春,总是太晚,我知道那时若去,已是“落红万点愁如海”,春来萧索如斯,大不必去惹那如海的愁绪。

虽然九十天中,只有一日的春光,而对于春天,似乎已得了酬报,不再怨恨憎嫌了。只是满意之余,还觉得有些遗憾,如同小孩子打架后相寻,大家忍不住回嗔作喜,却又不肯即时言归于好,只背着脸,低着头,噘着嘴说:“早知道你又来哄我找我,当初又何必把我冰在那里呢?”

13.根据行文思路,将文中描摹的景象和作者的情感补充完整。(3分)

景象:黄尘漠漠 → ① → 海棠怒放

情感:盼望、失落 → ② → ③

14.作者长时间盼望春天,为什么却对“只有一日的春光”深感满意?(4分)

15.盛开的海棠让作者感受到了“一日的春光”,请从文中任选一处描写海棠的语句,作简要赏析。(5分)

龙应台 生日篇九
《2014.12.10 望父母们能快快走出子女的“阴影”》

望父母们能快快走出子女的“阴影”

先和大家分享两个小段子吧。

段子一:

女儿给妈妈打电话:“妈,后天下午我就可以回来啦,SO HAPPY啊——妈,你干嘛呢?” 电话另一端传来嘈杂的声音:“妈和你爸在莫干山玩呢,这里有个国际单车嘉年华,我们在这里骑游呢——”

“妈,那你们后天回家了吗?我不会要自己解决晚饭吧——”

“这个你不用担心,后天上午我们也回了,先挂了哈——”

段子二:

妈妈在电话那边抱怨:“你爸真是没情调啊,昨天晚上吃撑了,我不是突发奇想到南湖里面去走一圈嘛。你爸一开始爽快答应了,但是下楼要去开车,又临时反悔了,说在小区里散散步好了„„简直就是一根老木头,你以后啊,千万不要找个这样的„„”于是,一个小时+过去了。(ps:我是个嘉兴妹子,南湖坐落于嘉兴,恩恩,事实就是这样的)

不好意思,其实我就是这两个段子里面那个苦逼的“女儿”,真的要嘤嘤婴地哭起来了呢。首先,这对父母啊,不等久日未归的女儿回家后再一起出去玩耍!!!其次,这位“母亲大人”,一心一意向远在他乡孤身一人的女儿发着牢骚,为一点鸡毛蒜皮的小事,骚扰女儿的耳朵一小时之久!!!

但这并不是我写这篇文章的目的!!!

我很高兴我能有这样一对“狼心狗肺”的父母。因为这起码证明了:他们世界的重心已经从我身上转移到他们自己身上了;他们已经深刻得明白了一个道理,在将来的日子里,陪伴彼此的会是自己的枕边人,而不是身为他们的子女的我;他们也已经在为提高自己未来生活的幸福指数谋划着,也付诸行动了。

不知道有多少学生和我一样,上大学之前,理所应当得成为了整个家的重心(ps:尤其是我妈),身为子女的我们,享受着“张口饭来,伸手衣来”的最高待遇。但那个夏天,一纸录取通知书便让我们从家穿越到大学校园。

那个夏天,我们购入行李箱,不知是我们领着它,还是它领着我们,走出家门,走过检票口,走下台阶,眼睛识别着陌生的画面,耳朵辨别不出远处的对话,鼻子抵触着奇怪的味道,就连皮肤都发出了温度湿度的警号,总而言之,我们来到了一个新的环境。

这只是一个开始!就像两只手握着火腿肠的两端用力一扭,火腿肠便分成了明显的两截,即使手松开,火腿肠也再也没办法融合成一条整体了,那个夏天的那张录取通知书,就如同那两只手,我们的人生就是那根火腿肠,再也回不到从前了。对于这个改变,会有人抱怨,有人反抗,有人尝试着回去,但这只是时间问题,走在路上的我们总会意识到“回不去了”。于是,我们开始适应跨越,开始改变自己,开始提高自己,忙于成长的我们沉溺于对自己美好未来的构建。

在“在家”→“物理性离开家”→“心理性离开家”的过程中,我们虽被迫离开家,但在不断成长强大的路上,身边总有新的人新的事和新的环境不断出现,我们从不曾真正失去什么,只是追求的东西在改变罢了。

可是最亲爱的爸妈呢?那个夏天之后,他们的生活中唯一的改变只是:孩子的离开,其他的大多数是一成不变的。这种纯粹的失去给父母带来的失落也是十分纯粹的。

喂!别说得我们学生这么没心没肺好哇!!!我们平时还是会挤出时间给家里打个电话的好哇!有假期的时候能回家就回家的好哇!生日节日的问候没有一个落下的好哇!老妈让穿秋裤二话没说就换上了好哇!

但我想说,这些关心不过是对父母的那块失落的一点小小补偿,但这些肯定是远远不够的。

打个比方,就像曾经深爱着的男朋友被永久性派出国,而女友又不能出去(剧情需要),身在国内孑然一身的女友过着和往常一样生活,没有什么变化。同时,男友还是会打电话问候,节日和生日的礼物也不会忘记,短期假日什么的也会回国给个惊喜。但即使是这样,女友心中的孤独与寂寞会减轻消逝吗?答案是否定的!那么有什么办法能够帮助到这个女友吗?就是换掉那个男朋友,找个可以陪伴在自己身边的新男友!新的寄托给她的生活重新注入活力,于是前男友不再代表失去而是曾经的美好,前男友的问候和关心便是锦上添花了。

相似得,成长路上的我们被迫要离开父母到外面的世界逐渐开始自己的生活。老爸老妈们也“甩”了我们吧!!!

新的重心或许就是自己的枕边人!!!枕边人会一直陪伴自己走完下半辈子,生活的幸福指数有多高就都靠对方了!重新谈一次恋爱吧!曾经习惯了一家人假日出游,现在不如安排两个人的出游,时间,出游地,出游方式上岂不更容易协调。曾经习惯了买菜前问问孩子想吃什么,现在不如打个电话问问对方的想法,专门为对方做顿佳肴,或出去约一餐。曾经习惯了喊上孩子一起去逛超市,现在不如死拽着另一半去。我宁愿开心地听老爸老妈分享自己幸福的小日子,也不愿知道因为我的离开,有些活动也取消了。

新的重心或许是一项运动!!!无论是风靡全国乃至全球的广场舞,还是在家就能练的瑜伽,或者是餐后一起扭一扭跳一跳的啦啦操,又或者是饭后百步走活到九十九,都可以带给父母快乐与活力。我宁愿老爸老妈们忙着骑车打球游泳跑步,无暇顾及孩子的电话,也不愿意老爸老妈们无聊地按着遥控器,有心或无心地等着孩子的电话。

新的重心或许是一只宠物!!!养一只能够伴随自己的宠物,并一心一意得照顾它宠爱它,会担心它吃没吃好,担心它快不快乐,担心它睡没睡好。这个过程中,收获的一定会比付出的多。我宁愿老爸老妈宠爱它们胜过我,也不愿意知道今天没有人逗你们开心。

新的重心或许是一项爱好,唱歌,跳舞,画画,书法,阅读„„

新的重心可以宏大到出去环游中国再环游世界,也可以简单得仅仅是侍弄一下花花草草,但无论是什么,都要确保,那是个货真价实的重心,能够给自己带来快乐和满足,而非仅仅是形式。

望父母们都能快快走出子女的阴影,能够为自己的下半辈子好好打算,寻找到下了个快乐点,而不是日日夜夜为子女的未来劳力伤神。

龙应台在《目送》中写到:所谓父母子女一场,只不过意味着,你和他的缘分就是今生今世不断地目送他的背影渐行渐远。你站立在小路的这一端,看着他逐渐消失在小路转弯的地方,而且,他用背影默默告诉你,不必追。

而身为孩子的我想用背影告诉你:是时候该转身了寻找自己的快乐了。我每天还是会给您打电话聊聊天,我节假日有空还是会回家来看看您,我该有的问候绝不会少,我还是会听您的话按时吃饭按时睡觉按时添衣照顾好自己。但我真的希望,下一次回家的时候能够看到,忙于另一个重心的洋溢着幸福笑容的您。

张曼年

2014年12月15日星期一凌晨

本文来源:http://www.guakaob.com/qiuzhizhaopin/14344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