虽然却造句

| 留学生招聘 |

【www.guakaob.com--留学生招聘】

虽然却造句篇一
《虽然但是造句1》

、小明虽然考了第一,但是他一点也不骄傲。

2、我们现在虽然生活富裕了,但是也要注意节约

3、他虽然很顽皮,但是学习很好

4、虽然中国经济发展了,国民生产总值提高了,但是贫富差距却越来越大。

5、虽然中国队像踢出精彩的球赛,但是他们的水平真是太臭了。

6、虽然这座桥已经建了很多年,但是她依然很坚固。

7、虽然学习很辛苦,但是我相信只要我肯付出努力就一定会有所收获的!!

8、虽然小明很努力,但是他还是没有考100分。

9、虽然小妹妹只有5岁,但是她能把乘法口诀倒背如流。

10、虽然我这次没有考出个好成绩,但是我并不灰心,泄气

11、虽然我在期末考试中,没有考到令自己、老师、家长满意的成绩,但是,我不服输,我一定会努力,争取下次考到理想的成绩。

12、虽然我们现在有了良好的生活条件,但是我们不能奢侈浪费。

13、虽然我们会遇到大大小小的麻烦,但是掩盖不了生命如此绚烂的本质。

14、虽然我考了一百分,但是我还是不能骄傲。

15、虽然我很想成为知识渊博的人,但我的脑袋真的装不下那么多东西.

16、虽然她很活泼,但是他内心世界是个十分文静的女孩。

17、虽然他们曾经大打出手,但是现在却成了好朋友。

18、虽然你成绩不太好,但是你也不能自暴自弃。

19、虽然那个梦想看起来离我遥不可及,但是我相信经过我的努力它一定会实现.

20、虽然每天早出晚归,风吹日晒,但是我还是很高兴,因为我在为梦想奋斗。

21、虽然妈妈是为了我好,但是她这样做太过分了。

22、虽然经常下决心要做好一件事,但是这份决心总在第二天的早晨消失的无影无踪.

23、虽然父母非常疼爱他,但他还是经常做错事来伤害父母的心!

24、虽然菜式极其粗陋,但是管饱,而且因为体力消耗大,每个人胃口都很好

虽然却造句篇二
《教案》

秋天向我们微笑

一、创设情景,揭示课题

1. 情景激趣。出示反映秋天的图片或反映秋景的课件,配以轻音乐伴奏下的画外音,初步感知秋景,激发孩子们对秋天的热爱。

2. 揭示课题。

(1)板书课题:秋天向我们微笑。

(2)齐读课题两遍。

(3)谈谈你读了课题后知道些什么,还想知道些什么。

二、自读课文,初步感知课文

1. 按自己喜欢的方式自由读课文,圈画生字新词,借助拼音认识生字,读通读准课文。

2. 检查生字认识情况,多种形式识记,鼓励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识字。

3. 借助工具书,联系生活实际和上下文理解新词。

4. 指名读诗,分组读诗,注意读出诗的节奏,初步感知课文内容。

5. 思考并回答本文主要写了什么。

三、再读课文,理解大意

1. 自读思考,看看自己从诗中知道了秋天微笑着向我们走来,都带来些什么,自己是否喜欢。

2. 用自己的话说说每节诗主要写了秋天里的什么景物,讲了它们的什么特点。

3. 总结课文大意。

四、品读重点诗句,感悟景物特点和秋天的美丽

1. 再读全诗,勾出自己最欣赏的诗句,并注意思考,也可旁批自己喜欢它的原因。

2. 小组交流、补充。

3. 全班交流,鼓励补充、争辩。

4. 你认为要怎样读才能表达自己的情感。

试读→组内读→抽代表读→点评→再试读→范读→齐读。

教师适时相机指导学生体会这些关键诗句。

五、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欣赏秋天的美、诗句的美

1.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 背诵课文。

六、拓展延伸,课外阅读

1. 除了课文中描写到的景物外,你还知道哪些景物也是秋天特有的?

2. 找找描写秋景的文章读读。

3. 推荐《秋色赋》。

七、作业

1. 指导书写生字,注意扩词。

2. 完成课后的“小练笔”,可引导学生先说后写。

3. 背诵课文。

教学目标

1?自主识字,联系上下文和生活实际,理解“烦恼”、“觅食”、“嚷”等词的意思。 2?品味诗句,了解秋天的特点,感受秋天的美丽。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教学重点

品味诗句,了解秋天的特点,感悟“微笑”的内涵;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准备

教师:生字词卡片,图片、课件或实物等。

学生:收集相关资料,了解秋天。

教学时间2课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揭示课文题目

1?情景激趣。出示反映秋天的图片或反映秋景的课件,配以轻音乐伴奏下的画外音,初步感知秋景,激发孩子对秋天的热爱。

2?揭示课文题目。

(1) 板书课文题目:秋天向我们微笑。

(2) 齐读课文题目两遍。

(3) 谈谈你读了课文题目后知道了些什么,还想知道些什么。

二、自读课文,初步感知课文

1?按自己喜欢的方式自由读课文,圈画生字新词,借助拼音认识生字,读准字音,读通课文。

2?检查生字认识情况,多种形式识记,鼓励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识字。注意区别:袄——妖 缨——樱 街——衔 恼——脑 梁——粱 “恼”读“nǎo”。

3?借助工具书,联系生活实际、上下文理解新词,注意以下词语在文中的意思。 烦恼 酿造 音符 觅食 珍藏

4?指名读诗,分组读诗,注意读出诗的节奏。

5?这首诗主要写了什么?

三、再读课文,理解大意

1?自读思考:微笑着向我们走来的秋天,给我们带来了什么?它们分别有什么特点?你是从哪些诗句体会到的?请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标示出来。

2?想一想:课文哪些诗节描写了秋天的美丽景象与丰收的喜悦?课文剩下的内容主要写了什么?试着说说课文的主要内容。

四、品读重点诗句,欣赏秋天的美丽

1?默读1~5小节,勾出自己最欣赏的诗句,并注意思考或旁批出自己喜欢的原因,试着有感情地读读。

2?小组交流、补充。

3?全班交流,鼓励补充、争辩,师适时点拨。

如:

(1) 喜欢“秋风抓一把桂子的香气,轻轻地把它们涂掉”,从这里体会到秋天里桂花开放,给我们带来香气,从“轻轻地”、“抓”、“涂掉”体会到秋风轻柔的特点。

(2) 第2、3节诗:喜欢秋天丰收的景象,从对苹果、葡萄、玉米、高粱的描写中体会到秋天里这些水果和粮食成熟了,尤其欣赏作者拟人手法的运用,把事物的特点表达得十分

虽然却造句篇三
《四年级第一学期语文第一单元课课练》

1、老师领进门

一、选择正确的读音,用“√”表示:

数(shǔ shù)字 喝(hē hâ)彩 懒散(sǎn sàn)

数(shǔ shù)星星 喝(hâ hē)水 散(sǎn sàn)步

二、给句子加点的词语换个词,使句子意思不变:

1、轮到给一年级上课,田老师先把这首诗念一遍,又串讲一遍,然后编出一段

故事,娓娓动听地讲起来。( )

2、这些故事,有如点点春雨,滋润着我。( )

3、从事文学创作,需要丰富的想像力,在这方面,田老师培育了我,给我开了

窍。( )

4、我仍然像40年前的一年级小学生那样,恭恭敬敬地向他行礼。( )

三、阅读下列语段,完成练习:

我听得入了迷,恍如身临其境。田老师戛然而止,我却仍在发呆。直到三年

级大学兄捅了我一下,我才惊醒。

1、写出下列词语的近义词: 恍然( ) 发呆( )

2、用“却”造句:

却——

3、联系上下文,说说“我”听什么入迷?后又为什么仍在发呆?3%

4、展开想象,把句子写完整:

田老师戛然而止,我却仍在发呆, 。

四、填完整文中赞美老师的名言,在写一个:

1、十年树木,插柳之恩,

2、。

五、阅读短文,完成练习:

苏老师教数学,对我们要求严格,一丝不苟。有一次,数学测验后,老师把试卷

发下来,我溜了一眼分数,还行!顺手把试卷往书包里一塞,早把“改完试卷中

的错误一定要给老师看一看”的要求丢到脑后去了。没想到,我这举动早被苏老

师看在眼里,她走过来对我说:“你错了一道题,改完了吗?”我漫不经心地回

答:“我知道。明天再说吧!”苏老师严肃地说:“马上改,不要让一道错题过

夜!”我只好把试卷从书包里翻出来,苏老师站在我座位旁一直盯着我改完,又

让我说出错题的病因,才离开我。从此以后, 。

1、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

漫不经心: 。

2、你认为文中的“我”哪些举动和讲话不正确?用“﹏﹏ ”画出来。

3、苏老师对学生要求严格表现在哪些地方?请用“﹏﹏”标出。

4 请给这段话加上一个结尾,写在文中横线上。

5 请写出这段话的大意。

2、孔子和学生

一、联系上下文解释词语:

1、有教无类:2、因材施教:

二、写出下列词语的反义词:

贫穷( ) 聪明( ) 谦虚( ) 严肃( )

三、照样子写句子:

例:颜回很守信用,但不懂得变通。

例:孔子从不以家境贫穷或富裕、天资聪明或愚笨来选择学生,所以他门下的学

生,包罗各种各样的人才。

孔子门下的学生,包罗各种各样的人才,是因为他从不以家境贫穷或富裕、天资聪明或愚笨来选择学生。

1、因为地面上沒有火,所以人們只好吃生的東西,在無邊的黑暗中度過一個又

一個長夜。

2、该国政府不愿冒险与邻国发生冲突,因此答应签署条约。

四、根据课文内容,把句子写完整:

1、孔子受到学生的敬重,是因为 。

2、孔子被称为“万世之师”,是因为 。

五、理解句子:

“子夏点头称是,他明白这也是老师对自己的教育。”子夏明白了 六、默写一句孔子的名言,并说说自己对它的理解:

名言: 理解:

七、阅读短文,完成练习:

匡衡是西汉人,出身在一个穷苦的农民家庭。他从幼年起就酷爱读书。白天

要劳动,没有多少空余时间,晚上很想读书,却穷得点不起灯,他为此很苦恼。

邻居是一户有钱人家,夜夜有灯光,他就想了个办法。因为邻家点灯的房子

和他的住室之间,只隔着一堵墙,于是,他便在墙上凿了个小孔。灯光果然从小

孔里透过来了。他高兴得跳了起来。从此以后,他每夜蹲在墙脚,借着这一线亮

光读书,直到邻居家熄了灯,他才心满意足地去睡觉。

书读得越多,道理懂得越深,读书、做学问的尽头也就越来越大,匡衡终于

成了著名的学者。

1、这个成语故事叫做,它的意思

是 。

2、解释词语:

苦恼: 贪婪:

3、造句:

越……越……

4、概括第二节的大意:

5、从故事中,我了解到这是个怎样的孩子?

3、父亲的叮嘱

一、照样子写词语:

例:(亭亭)玉立 面面( ) 娓娓( ) 头头( )

例:波光(粼粼) 议论( ) 大名( ) 气喘( )

二、选出正确读音的一组,用“√”表示:

1、答(dā)应 倒(dǎo)数 角(jiǎo)色 模(mó)型

2、答(dā)应 倒(dǎo)数 角(juã)色 模(mó)型

3、答(dā)应 倒(dào)数 角(juã)色 模(mó)型

4、答(dá)应 倒(dǎo)数 角(juã)色 模(mó)型

三、圈出正确的字:

(安 按)照 (坐 座)下 (休 体)养 叮(嘱 瞩)

(安 按)排 (坐 座)位 (休 体)育 (嘱 瞩)目

四、写一写破折号的作用:

1、亚洲大陆有世界上最高的山系——喜玛拉雅山,有目前地球上最高的山峰——

珠穆朗玛峰。( )

2、啊,爸爸!没有您的爱,我是活不下去的!——无论怎样,请您不要这样说。

( )

3、自然是读着,读着,强记着——而且要背出来。( )

4、但接着敲门声,却没有照例的嘹亮而拉长的一声:“信——”( )

五、“叮嘱”的意思是 ,与“叮嘱”意思相近的词语有 6%

六、根据课文内容,完成填空:

1、父亲的叮嘱在文中出现了 次,叮嘱的话是 意思是

2、生活中,父母场叮嘱你的话是

七、阅读短文,完成练习:

迷人的海滨夏夜

这是一个迷人的海滨夏夜。

夕阳西下,天空燃烧着一片橘红色的晚霞,大海被霞光染(rǎn yǎn)成

了红色,比天空的景色更壮观,当一排排波浪涌(yǒng rǒng)起的时候,那

照在浪峰的霞光,又红又亮,滚动着,使人赞叹。

夜幕降临,天空的霞光渐渐淡下去了,深红的颜色变成浅红,当一切红光都

消失了的时候,那高而远的天空中便出现了(启 起)明星。它那么大,那么亮,

放射着令人注目的光辉,活像一盏挂在市空的明灯。

夜色加浓,各处的灯火也陆续亮了起来,尤其是山坡上那一片片灯光,从半

空中倒(应 映)在乌蓝的海面上,像一串串流动的珍珠。

我踏着软绵绵的沙滩,望着这夏夜的景色,心里有说不出的愉快和兴奋。

1、划去括号里不正确的读音或字词。

2、( )一词集中写出了海滨夏夜的美,作者面对这美景,感到 ( )和

( ) 。

3、用” ——“划出文中打比方的句子。

4、摘抄最优美的一句句子并说说喜欢的理由,然后仿照着这句你也写一句吧。

我摘抄的句子: 我认为优美的理由: 我仿写的句子:

4、餐桌上的大学

虽然却造句篇四
《1单元教案

1、《秋天向我们微笑》

教学目标

1.自主识字,联系上下文和生活实际,理解“烦恼”“觅食”等生词的意思。

2.品析美的诗句,了解秋天的特点,感受秋天的美丽,产生对秋天的热爱之情。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教学准备

学生:搜集相关资料,了解秋天。

教学时间: 2课时。

第 一 课 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揭示课题

(1)板书课题:秋天向我们微笑。

(2)齐读课题两遍。

(3)谈谈你读了课题后知道些什么,还想知道些什么。

二、自读课文,初步感知课文

1.按自己喜欢的方式自由读课文,圈画生字新词,借助拼音认识生字,读通读准课文。

2.检查生字认识情况,多种形式识记,鼓励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识字。

3.借助工具书,联系生活实际和上下文理解新词。

4.指名读诗,分组读诗,注意读出诗的节奏,初步感知课文内容。

5.思考并回答本文主要写了什么。

三、再读课文,理解大意

1.自读思考,看看自己从诗中知道了秋天微笑着向我们走来,都带来些什么,自己是否喜欢。

2.用自己的话说说每节诗主要写了秋天里的什么景物,讲了它们的什么特点。

3.总结课文大意。

第 二 课 时

一、品读重点诗句,感悟景物特点和秋天的美丽

1.再读全诗,勾出自己最欣赏的诗句,并注意思考,也可旁批自己喜欢它的原因。 2.小组交流、补充。 3.全班交流,鼓励补充、争辩。

4.你认为要怎样读才能表达自己的情感。

试读→组内读→抽代表读→点评→再试读→范读→齐读。 教师适时相机指导学生体会这些关键诗句。

二、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欣赏秋天的美、诗句的美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背诵课文。

三、拓展延伸,课外阅读

1.除了课文中描写到的景物外,你还知道哪些景物也是秋天特有的?

2.找找描写秋景的文章读读。 3.推荐《秋色赋》。

四、作业 1.指导书写生字,注意扩词。

2.完成课后的“小练笔”,可引导学生先说后写。 板书设计:

桂子飘香

秋天-----果实成熟-----秋色迷人------喜爱之情 动物欢歌

黄叶飘落

2、三棵银杏树

教学目的:

1、学习生字新词。

2、初读课文,了解课文抓住哪几个季节写银杏树的样子,以及抓住银杏树的哪几个部分来介绍它的特点。

3、进行读懂每句话,了解句与句联系的训练,弄清三棵银杏树各长在哪里。

教学重点:

1、引导学生读懂第一自然段的每句话,了解句与句之间的联系。

2、品词品句,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难点:引导学生了解句与句之间的联系,体会比拟句的好处。 教具准备:小黑板、银杏叶、简笔画

教学课时:(3课时)

教学过程:

第 一 课 时

一、导入:

1、(出示实物:银杏树叶)启发谈话导入课题。

2、引导学生释题。

3、简介银杏树和作者。

二、出示学习目标。

三、自读课文,初步感知。(读课文时思考下面问题)

1、课文是抓住哪几个季节介绍银杏树的样子?

2、课文是抓住银杏树的哪几个部分介绍它的特点的?

3、用序号标出自然段。

四、检查学生自读课文的情况。

1、检查字词。

2、交流讨论思考题。

五、学习第一自然段

1、观看录像,初步感知银杏树生长的环境。

2、学生自由轻声地朗读第一自然段,并思考下面问题。 选词填空:

这一自然段一共有( )句话,每句话的意思是:

第一句讲屋后空地的( )和周围的( )。

(1)大小 (2)环境 (3)样子

第二句讲空地上有( )。

(1)两棵银杏树 (2)三棵银杏树

第三、四句讲这三棵银杏树各长在的( )和它们大致的(

(1)环境(2)位置(3)样子 。 )

虽然却造句篇五
《1 四年级语文新教案

1 秋天向我们微笑

教学目标:

1. 自主识字,联系上下文和生活实际,理解“烦恼”、“觅食”等生词的意思。

2. 品析美的诗句,了解秋天的特点,感受秋天的美丽,产生对秋天的热爱之情。

3.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教学准备

教师:生字词卡片,图片、课件或实物等。

学生:搜集相关资料,了解秋天。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揭示课题

1. 情景激趣。出示反映秋天的图片或反映秋景的课件,配以轻音乐伴奏下的画外音,初步感知秋景,激发孩子们对秋天的热爱。

2. 揭示课题。

(1)板书课题:秋天向我们微笑。

(2)齐读课题两遍。

(3)谈谈你读了课题后知道些什么,还想知道些什么。

二、自读课文,初步感知课文

1. 按自己喜欢的方式自由读课文,圈画生字新词,借助拼音认识生字,读通读准课文。

2. 检查生字认识情况,多种形式识记,鼓励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识字。

3. 借助工具书,联系生活实际和上下文理解新词。

4. 指名读诗,分组读诗,注意读出诗的节奏,初步感知课文内容。

5. 思考并回答本文主要写了什么。

三、再读课文,理解大意

1. 自读思考,看看自己从诗中知道了秋天微笑着向我们走来,都带来些什么,自己是否喜欢。

2. 用自己的话说说每节诗主要写了秋天里的什么景物,讲了它们的什么特点。

3. 总结课文大意。

四、品读重点诗句,感悟景物特点和秋天的美丽

1. 再读全诗,勾出自己最欣赏的诗句,并注意思考,也可旁批自己喜欢它的原因。

2. 小组交流、补充。

3. 全班交流,鼓励补充、争辩。

4. 你认为要怎样读才能表达自己的情感。

试读→组内读→抽代表读→点评→再试读→范读→齐读。

教师适时相机指导学生体会这些关键诗句。

五、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欣赏秋天的美、诗句的美

1.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 背诵课文。

六、拓展延伸,课外阅读

1. 除了课文中描写到的景物外,你还知道哪些景物也是秋天特有的?

2. 找找描写秋景的文章读读。

3. 推荐《秋色赋》。

七、作业

1. 指导书写生字,注意扩词。

2. 完成课后的“小练笔”,可引导学生先说后写。

3. 背诵课文。

板书设计:

桂子飘香

秋天-----果实成熟-----秋色迷人------喜爱之情

动物欢歌

黄叶飘落教学目标

教后记:

2 三棵银杏树

教学要求:

1、抓住语言文字,使学生认识银杏树的特点,体会作者热爱家乡一草一木的思想感情,从中受到美的熏陶;

2、进行读懂每句话和注意句与句联系的训练;

3、学会本课生字新词,用“偶尔、虽然...却"造句;

4、有感情地朗读全文,欣赏并背诵最后一个自然段。

教学重难点:

指导学生通过读书,认识银杏树各个季节的样子和干、枝、叶、花、果的特点,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教学时间:三课时。

第一课时(略)

教学目标:

1、自学生字,理解词语;

2、读通课文,初步感知全文;

3、读懂课文第1、2两个自然段。 教学过程:

一、出示课题,读题。简介作者和有关银杏树的知识。

二、检查预习生字词情况。

三、指名读课文,初步了解全文所讲内容。

四、学习第1自然段。通过读书,知道这段四句话所讲的内容和它们之间的联系。

五、学习第二自然段。通过比较“似乎”一词的用法,知道银杏树有生长慢的特点。

六、作业。

1、抄写本课新学词语。

2、阅读思考课后1、(2)(3)(4)题。

第二课时(详)

教学目标:

1、自由读3-7自然段,了解银杏树各个季节的样子。

2、再读3-7自然段,说说银杏树各部分的特点。

3、通读3-7自然段,体会关键词句的意思和作者的思想情感。

教学过程:

一、复习。

说说这三棵银杏树分别生长在哪里?学生说,老师画简笔画(或采用多媒体教学)。

二、出示本节课教学目标,齐读一次。

三、自由读3-7自然段,了解银杏树各个季节的样子。

1、学生自由读课文。思考:这三棵银杏树随着季节的变化有什么不同?

(指出读书要字字入目,做到过目不忘。)

2、学生自由读。

3、读后指出随着季节变化,即是找出冬、春、夏、秋银杏树各是怎样的?要求再看书,用笔画出有关的句子。

板书设计:冬 春 夏 秋(样子)

4、指名说,要求其他同学认真听。看录像(或采用多媒体),直观感受银杏树各个季节的样子。

5、让学生补充,老师点拔。

6、同桌互说一次后指名说银杏树各个季节的样子。

(相机板书有关样子的词语。)

四、再读3-7自然段,说说银杏树各部分的特点。

1、(出示幻灯图)让学生分清银杏树的干、枝、叶、花、果各部分。

2、让学生再把3-7自然段仔细看一遍。用? ? 符号标出最能体现干、枝、叶、花、果特点的词语。

3、指名说银杏树各部分的特点,要求其他同学认真听。

4、听后补充,教师点拔。

相机板书体现银杏树各部分特点的词语。)

5、指名说后学生互相说,看板书说。

五、通读3-7自然段,体会关键词句的意思和作者的思想感情。

1、指名读第3自然段。

(1)、读后理解“小粒”究竟是什么?

(2)、引导学生联系上下文理解。找出有关描写小粒的比喻句,齐读一次,体会这个句子写得形象。

2、男同学读第4自然段。

(1)、读后出示文中第2句,相机理解“新衣裳”。

(2)、指导学生带着高兴的心情读这句话。

(3)、引读后面三个句子。

(4)、齐读一次。读时注意两点:

a、前面的句子读出孩子们玩得尽兴、高兴。

b、后面的句子读出摇船的很悠闲。

虽然却造句篇六
四年级上册第一单元语文教案》

第一单元

1、秋天向我们微笑(一课时)

教学目标:

1.自主识字,联系上下文和生活实际,理解“烦恼”、“觅食”等生词的意思。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教学过程:

一、导入,板书,出示目标

1.自主识字,联系上下文和生活实际,理解“烦恼”、“觅食”等生词的意思。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二、自学指导(一):放声读课文,解决生字

要求:1,画出文中生字,利用字典解决不认识的字

2,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请同学们自由读课文,5分钟后几位同学试读,比一比谁的声音洪亮,读音正确,吐字清晰。

1、指名学生轮流朗读,提醒其他同学注意听,发现错误及时举手帮助纠正。老师板书学生读错的字并及时表扬声音响亮,吐字清楚的同学。

可能读错的字:

齐读两遍黑板上的字。

三、自学指导(二):再读课文,画词语

要求:1,快速的读课文,画出文中红拼音词语,三字四字词语

2,自己或找同桌帮忙解决不理解的词语,解决不了的画“?”

教师板书不理解词语,请知道的同学回答。

指名学生轮流朗读,提醒其他同学注意听,发现错误及时举手帮助纠正。老师板书学生读错的字并及时表扬声音响亮,吐字清楚的同学。

四、(自学指导三)5分钟时间识记本文生字词。5分钟后黑板听写。

(指名请学生回答,小老师纠正)

五、(自学指导四)再读课文,同桌相互对比看谁在8分钟内把课文读的流利。乃至能背诵。

六、作业

1、红拼音生字每个抄写三遍。(下课上交)

2,完成课课练上字词部分

3,背诵课文。(组长过关)

(书面作业要求正确、端正、整洁,每次作业后要写上:得分 整洁 年 月 日)

教后感:

第 二 课 时

教学目标:

1、品读重点诗句,感悟景物特点和秋天的美丽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欣赏秋天的美、诗句的美

3、拓展延伸,课外阅读

导入、板题、出示目标。

本节课的学习目标是: 1、品读重点诗句,感悟景物特点和秋天的美丽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欣赏秋天的美、诗句的美 3、拓展延伸,课外阅读

一、自学指导(一):再读全诗,勾出最欣赏的诗句,并注意思考,也可旁批喜欢的原因。 (小组交流、补充。)

二、自学指导(二):再读课文,理解大意并回答:

1.秋天微笑着向我们走来,都带来些什么?

2.每节诗主要写了秋天里的什么景物,讲了它们的什么特点?

三、自学指导(三)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欣赏秋天的美。

并思考:“秋风抓一把桂子的香气,轻轻把它们涂掉”。用了什么手法?有什么美妙之处?

四、检测:

1、背诵课文。

2、完成课后的“小练笔”,先说后写。

指名请学生背诵(中下等学生,可以起到代表作用),看学生本节课掌握情况。指名中上等学生完成小练笔,其他学生可以学习)

五、作业

1.完成课课练。

2.找找描写秋景的文章读读。(家长签字)

(书面作业要求正确、端正、整洁,每次作业后要写上:得分 整洁

年 月 日)

教学反思:

2、三棵银杏树(第 一课时)

教学目标:

1,正确书写文中生字,并能理解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过程:

一、导入,板书,出示目标1,正确书写文中生字,并能理解词语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二、自学指导(一):放声读课文,解决生字

要求:1,画出文中生字,利用字典解决不认识的字

2,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3,标出自然段

请同学们自由读课文,5分钟后几位同学试读,比一比谁的声音洪亮,读音正确,吐字清晰。

1、指名学生轮流朗读,提醒其他同学注意听,发现错误及时举手帮助纠正。老师板书学生读错的字并及时表扬声音响亮,吐字清楚的同学。

可能读错的字:

生齐读两遍黑板上的字。

三、自学指导(二):再读课文,画词语

要求:1,快速的读课文,画出文中红拼音词语,三字四字词语

2,自己或找同桌帮忙解决不理解的词语,解决不了的画“?”

教师板书不理解词语,请知道的同学回答。

指名学生轮流朗读,提醒其他同学注意听,发现错误及时举手帮助纠正。老师板书学生读错的字并及时表扬声音响亮,吐字清楚的同学。

四、自学指导(三):5分钟内识记生字词。5分钟后黑板听写。

五、作业

1、红拼音生字每个抄写三遍。(下课上交)

2,完成课课练上字词部分

(书面作业要求正确、端正、整洁,每次作业后要写上:得分 整洁 年 月 日)

教后感:

第 二 课 时

教学目标:1、找出银杏树的各季节特点。2、能说出作者对家乡的感情。3、背诵最后自然段。4、学习作者写作方法。

导入、板题、出示目标。

本节课的学习目标是:教学目标:1、找出银杏树的各季节特点。2、能说出作者对家乡的感情。3、背诵最后自然段。4、学习作者写作方法。

一、自学指导(一):自读课文,初步感知。(读课文时思考下面问题)

1、课文是抓住哪几个季节介绍银杏树的样子?

2、课文是抓住银杏树的哪几个部分介绍它的特点的?

3、银杏树带给人们哪些欢乐?

二、自学指导(二)细读课文。并完成下面问题:

1、总结全文,进一步理清课文的条理,及领会文中的思想感情。

2、画出文中比拟句,整体上来体会其好处。

三、自学指导(三)品读课文,学习理解句子和本文的有顺序写作。

1、怎样理解“屈曲得很古怪的„„正像一幅画”这句话?

2、文中按照怎样的顺序来描写了银杏树和银杏树带给人的欢乐?

(按干、叶、花、果,季节变化顺序)

四、检测:用“偶尔”、“虽然„却”造句

五、作业。

1、课后思考练习3题。

2、背诵最后一个自然段。(组长过关)

3完成课课练。

(书面作业要求正确、端正、整洁,每次作业后要写上:得分

年 月 日)

教后反思:

3、海滩上的雕塑(一课时)

整洁

教学目标:

1、学习本课生字、新词。

2、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感受海滩给我们带来的乐趣。

3、了解批读的好处,养成边读边批注的好习惯。

导入、板书、出示目标:

1、学习本课生字、新词。

2、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感受海滩给我们带来的乐趣。

3、了解批读的好处,养成边读边批注的好习惯。

导语:同学们见过大海吗?那海边金色的沙滩带给你什么乐趣呢?或许有的同学没见过大海,更没有体验过海滩带给你的乐趣。那今天,我们一起走向大海,去欣赏《海滩上的雕塑》。

二、(自学指导一)放声读课文,解决生字

要求:1,画出文中生字,利用字典解决不认识的字

2,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3,标出自然段

请同学们自由读课文,5分钟后几位同学试读,比一比谁的声音洪亮,读音正确,吐字清晰。

1、指名学生轮流朗读,提醒其他同学注意听,发现错误及时举手帮助纠正。老师板书学生读错的字并及时表扬声音响亮,吐字清楚的同学。

可能读错的字:

生齐读两遍黑板上的字。

三、自学指导(二):再读课文,画词语

要求:

1,快速的读课文,画出文中红拼音词语,三字四字词语

2,自己或找同桌帮忙解决不理解的词语,解决不了的画“?”

教师板书不理解词语,请知道的同学回答。

指名学生轮流朗读,提醒其他同学注意听,发现错误及时举手帮助纠正。老师板书学生读错的字并及时表扬声音响亮,吐字清楚的同学。

四、自学指导(三):5分钟内识记生字词。5分钟后黑板听写。

五、作业;

1、红拼音生字每个抄写三遍。(下课上交)

2,完成课课练上字词部分

(书面作业要求正确、端正、整洁,每次作业后要写上:得分 整洁 年 月 日)

教后反思:

虽然却造句篇七
四年级语文教案(1)》

1、秋天向我们微笑

教学目标

1.自主识字,联系上下文和生活实际,理解“烦恼”、“觅食”等生词的意思。

2.品析美的诗句,了解秋天的特点,感受秋天的美丽,产生对秋天的热爱之情。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教学准备

教师:生字词卡片,图片、课件或实物等。

学生:搜集相关资料,了解秋天。

教学时间: 2课时。

第 一 课 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揭示课题

1.情景激趣。出示反映秋天的图片或反映秋景的课件,配以轻音乐伴奏下的画外音,初步感知秋景,激发孩子们对秋天的热爱。

2.揭示课题。

(1)板书课题:秋天向我们微笑。

(2)齐读课题两遍。

(3)谈谈你读了课题后知道些什么,还想知道些什么。

二、自读课文,初步感知课文

1.按自己喜欢的方式自由读课文,圈画生字新词,借助拼音认识生字,读通读准课文。

2.检查生字认识情况,多种形式识记,鼓励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识字。

3.借助工具书,联系生活实际和上下文理解新词。

4.指名读诗,分组读诗,注意读出诗的节奏,初步感知课文内容。

5.思考并回答本文主要写了什么。

三、再读课文,理解大意

1.自读思考,看看自己从诗中知道了秋天微笑着向我们走来,都带来些什么,自己是否喜欢。

2.用自己的话说说每节诗主要写了秋天里的什么景物,讲了它们的什么特点。

3.总结课文大意。

第 二 课 时

一、品读重点诗句,感悟景物特点和秋天的美丽

1.再读全诗,勾出自己最欣赏的诗句,并注意思考,也可旁批自己喜欢它的原因。

2.小组交流、补充。

3.全班交流,鼓励补充、争辩。

4.你认为要怎样读才能表达自己的情感。

试读→组内读→抽代表读→点评→再试读→范读→齐读。

教师适时相机指导学生体会这些关键诗句。

二、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欣赏秋天的美、诗句的美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背诵课文。

三、拓展延伸,课外阅读

1.除了课文中描写到的景物外,你还知道哪些景物也是秋天特有的?

2.找找描写秋景的文章读读。

3.推荐《秋色赋》。

四、作业

1.指导书写生字,注意扩词。

2.完成课后的“小练笔”,可引导学生先说后写。

3.背诵课文。

板书设计:

桂子飘香

秋天-----果实成熟-----秋色迷人------喜爱之情

动物欢歌

黄叶飘落

2、三棵银杏树

一、教学目的:

1、学习生字新词。

2、初读课文,了解课文抓住哪几个季节写银杏树的样子,以及

抓住银杏树的哪几个部分来介绍它的特点。

3、进行读懂每句话,了解句与句联系的训练,弄清三棵银杏树各长在哪里。

二、教学重点:

1、引导学生读懂第一自然段的每句话,了解句与句之间的联系。

2、品词品句,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三、教学难点:引导学生了解句与句之间的联系,体会比拟句的好处。

四、教具准备:录像带、录像机、投影机、小黑板、银杏叶、简笔画

五、教学课时:(3课时)

六、教学过程:

第 一 课 时

一、导入:

1、(出示实物:银杏树叶)启发谈话导入课题。

2、引导学生释题。

3、简介银杏树和作者。

二、出示学习目标。

三、自读课文,初步感知。(读课文时思考下面问题)

1、课文是抓住哪几个季节介绍银杏树的样子?

2、课文是抓住银杏树的哪几个部分介绍它的特点的?

3、用序号标出自然段。

四、检查学生自读课文的情况。

1、检查字词。

2、交流讨论思考题。

五、学习第一自然段

1、观看录像,初步感知银杏树生长的环境。

2、学生自由轻声地朗读第一自然段,并思考下面问题。

选词填空:

这一自然段一共有( )句话,每句话的意思是:

第一句讲屋后空地的( )和周围的( )。

(1)大小 (2)环境 (3)样子

第二句讲空地上有( )。

(1)两棵银杏树 (2)三棵银杏树

第三、四句讲这三棵银杏树各长在的( )和它们大致的( )。

(1)环境(2)位置(3)样子

3、交流汇报:

4、弄清第一自然段句与句是怎样连起来的。

A、同桌讨论。根据以上选择填空,试用“先讲„接着讲„最后讲”的句式说出句子是怎样连起来的。

B、指名学生汇报。

C、根据以上句式来拼图。弄清三棵银杏树各长在哪里。

5、总结第一段的段意:(出示投影:选择正确的答案)

第一段讲:(1)讲银杏树的生长环境。

(2)讲银杏树大致的样子。

(3)讲银杏树的生长环境和大致的样子。

6、品词品句,朗读训练。领会文中的情感。

A、请在第一自然段里找出与下面这一句话意思相同的一句话,而后再比较一下,你觉得哪一句好?为什么?

两棵在中央,它们高矮差不多,距离较近,叶连着叶,枝连着枝。

B、朗读训练。

六、学习第二自然段。

1、自由读课文思考:银杏树的生长情况怎样?

2、老师画简笔画:引导学生根据图的问题理解第二自然段。(在理解的过程中采用比较句子的形式,来强化训练)下面两句话,比一比,看看有什么不同。

A、经过30年的岁月,似乎还是这么高这么大。

B、经过30年的岁月,还是这么高这么大。

3、总结:第二段讲:银杏树很古老生长缓慢。

七、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

八、布置作业:

课后阅读理解3-7自然段,联系上下文,按照表格要求,

在书中划出有关句子,摘词填空。

第 二 课 时

一、复习导入新课

二、检查学生课前预习3-7自然段的情况,交流汇报银杏树在各季的样子及给我们带来了哪些欢乐,银杏树干、枝、叶、花、果的特点。

A、整体检查。

1、出示思考题:(幻灯出示)

第3-7自然段是按照、、、季节变化来写银杏树的样子,抓住银杏树的、、、、、来写其特点,以及银杏树给我们带来的。

2、指名学生汇报。

3、指名学生读出3-7自然段中写“银杏树枝、干、叶、花、果、特点的句子及在冬、春、夏、秋季银杏树样子的句子。”

B、具体汇报交流银杏树在各季时的样子及给我们带来的欢乐,银杏树干、枝、叶、花、果的特点。

课前预习3-7自然段,根据表格的要求,用笔在书上划出有关句子摘词填空。

4、以表格的内容为“主线”配以有感情地朗读及录像画面定格、引导学生理解课文3-7自然段,弄清银杏树在各季的样子及给我们带来了哪些欢乐,银杏树的干、枝、叶、花、果的特点及体会作者热爱家乡一草一木的思想感情。

三、总结本节课学习的内容。

四、作业:课后思考.练习1、2题

第 三 课 时

一、复习

1、听写生字。

2、检查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虽然却造句篇八
《秋天向我们微笑》

1·秋天向我们微笑

预习要求:1·借助拼音认读生字并组词(两个),在文中勾出生字词。

2·联系上下文或查字词典理解词语四个。

3·大声朗读课文四遍(家长签字)。

4·课文中批注四处(感受或疑问)。

教学目标:

1. 自主识字,联系上下文和生活实际,理解“烦恼”、“觅食”等生词的意思。

2. 品读美的诗句,了解秋天的特点,感受秋天的美丽,产生对秋天的热爱之情。

3.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教学设计:

一、创设情景,揭示课题

1.出示反映秋景的课件(出示的这几幅图反映的是什么季节,你喜欢吗?为什么?)

2. 揭示课题。

(1)板书课题:秋天向我们微笑。

(2)齐读课题两遍。(拟人的写作手法)

二、检查预习情况,初步感知课文

1. 交换课本检查,齐课文。

2. 检查生字认识情况,齐读、抽读词语。

3.理解新词,完成课后二题。

4. 指名读诗,分组读诗,注意读出诗的节奏,初步感知课文内容。

5. 思考并回答本文主要写了什么。

三、再读课文,理解大意

1. 自读思考,看看自己从诗中知道了秋天微笑着向我们走来,都带来些什么,自己是否喜欢。

2. 用自己的话说说每节诗主要写了秋天里的什么景物,讲了它们的什么特点。

3. 总结课文大意。

四、品读重点诗句,感悟景物特点和秋天的美丽

1. 再读全诗,勾出自己最欣赏的诗句,旁批自己喜欢它的原因。

2. 小组交流、补充。

3. 全班交流,鼓励补充、争辩。

4. 你认为要怎样读才能表达自己的情感。

试读→组内读→抽代表读→点评→再试读→范读→齐读。

教师适时相机指导学生体会这些关键诗句。

五、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欣赏秋天的美、诗句的美

1.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 背诵课文。

六、拓展延伸,课外阅读

1. 除了课文中描写到的景物外,你还知道哪些景物也是秋天特有的?

2.小练笔,仿写。

3. 找找描写秋景的文章读读,推荐《秋色赋》。

七、作业

1.书写生字,注意扩词。

2. 完成课后的“小练笔”。

3. 背诵课文。

4.课外阅读30分钟(家长签字)。

板书设计:

桂子飘香

秋天-----果实成熟-----秋色迷人------喜爱之情

动物欢歌

黄叶飘落

教学要求:

1、抓住语言文字,使学生认识银杏树的特点,体会作者热爱家乡一草一木的思想感情,从中受到美的熏陶;

2、进行读懂每句话和注意句与句联系的训练;

3、学会本课生字新词,用“偶尔、虽然„却”造句;

4、有感情地朗读全文,欣赏并背诵最后一个自然段。

教学重难点:

指导学生通过读书,认识银杏树各个季节的样子和干、枝、叶、花、果的特点,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教学时间:三课时。

第一课时(略)

教学目标:

1、自学生字,理解词语;

2、读通课文,初步感知全文;

3、读懂课文第1、2两个自然段。 教学过程:

一、出示课题,读题。简介作者和有关银杏树的知识。

二、检查预习生字词情况。

三、指名读课文,初步了解全文所讲内容。

四、学习第1自然段。通过读书,知道这段四句话所讲的内容和它们之间的联系。

五、学习第二自然段。通过比较“似乎”一词的用法,知道银杏树有生长慢的特点。

六、作业。

1、抄写本课新学词语。

2、阅读思考课后1、(2)(3)(4)题。

第二课时(详)

教学目标:

1、自由读3-7自然段,了解银杏树各个季节的样子。

2、再读3-7自然段,说说银杏树各部分的特点。

3、通读3-7自然段,体会关键词句的意思和作者的思想情感。 教学过程:

一、复习。

说说这三棵银杏树分别生长在哪里?学生说,老师画简笔画(或采用多媒体教学)。

二、出示本节课教学目标,齐读一次。

三、自由读3-7自然段,了解银杏树各个季节的样子。

1、学生自由读课文。思考:这三棵银杏树随着季节的变化有什么不同? (指出读书要字字入目,做到过目不忘。)

2、学生自由读。

3、读后指出随着季节变化,即是找出冬、春、夏、秋银杏树各是怎样的?要求再看书,用笔画出有关的句子。

【板书:冬 春 夏 秋(样子)】

4、指名说,要求其他同学认真听。看录像(或采用多媒体),直观感受银杏树各个季节的样子。

5、让学生补充,老师点拔。

6、同桌互说一次后指名说银杏树各个季节的样子。

(相机板书有关样子的词语。)

四、再读3-7自然段,说说银杏树各部分的特点。

1、(出示幻灯图)让学生分清银杏树的干、枝、叶、花、果各部分。 2、让学生再把3-7自然段仔细看一遍。用? ? 符号标出最能体现干、枝、叶、花、果特点的词语。

3、指名说银杏树各部分的特点,要求其他同学认真听。

4、听后补充,教师点拔。

(相机板书体现银杏树各部分特点的词语。)

.2.

5、指名说后学生互相说,看板书说。

五、通读3-7自然段,体会关键词句的意思和作者的思想感情。 1、指名读第3自然段。

(1)、读后理解“小粒”究竟是什么?

(2)、引导学生联系上下文理解。找出有关描写小粒的比喻句,齐读一次,体会这个句子写得形象。

虽然却造句篇九
《四年级语文上册教案》

1、秋天的微笑

教学目标

★学习并掌握本课的生字新词,积累”红袄”等词语,能 够运用所积累的词语造句。

★理解诗歌的意思,能够结合诗歌的词句展开丰富的想象, 说自己的体会,说说秋天的变化,仿写片段.

★体会作者对秋天的热爱和赞美之情,激发对大自然的热爱。

教学难点

从优美的诗句中,感受作者对秋天的热爱和赞美,学习作者抓住景物特点的写作手法,仿写诗歌。

教学准备

教 学 课 件

课时准备

2 课 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谈话导入,图片激趣

1.同学们,现在是什么季节了?你们喜欢秋天吗? (学生回答:秋季)

2.老师想请大家先欣赏几幅图片,然后请你们谈一谈你眼中的秋天是什么样子的? (学生个别发言)

3.同学们能从不同角度去感受秋天,说得也非常好!除了同学们所看到的,我们有一位作家也发现了秋天的秘密,他用优美的诗篇向我们呈现了一个了充满活力的秋天,他眼中的秋天是怎样的呢?请同学们齐声的读出来!(学生齐读课题并板书)

4.同学们看到了这样标题,你能想到什么?

(学生回答:秋天又不是人怎么能微笑呢?所以这里运用的是拟人的修辞手法。秋天怎样向我们微笑?它为什么对我们微笑呢?)

二、初读课文,学习生字词

1.现在就请同学们自由地朗读课文,在读的过程中,给诗的小节标上序号,注意读准字音,并将不认识或者不理解的字词划记出来。(学生自读课文,并划记)

2.检查字词的掌握情况,先开火车读准字词的读音。(读字词)

3.请小老师来给大家讲解生字词的书写和识记要点,再齐读生字词!

4.掌握了字词的读音,现在我们分小组读出诗的节奏来。(分小组读) (老师点评:读的过程中,我们发现整首诗应该是欢快的,很有活力的,请同学们把握好节奏。)

三、再读课文,整体感知

1.现在请同学们再读课文,读的过程中划出自己喜欢的语句,并思考这是一个怎样的秋天?

(学生回答:美丽的、宜人的、绚丽的、多彩的)

2.它微笑着向我们走来,带给了我们什么?

(学生回答:秋风、桂香、秋实(苹果、葡萄、玉米、高粱))、欢歌的动物、落叶、阳光)

3.你最喜欢诗中的哪些景物,请将它大声的读出来,分享给大家,并说明你喜欢的理由。

(和学生一起分析课文,赏析文章的语言美---把握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的使用)

4.伴着音乐,有感情地朗读你最喜欢的文段。

四、课堂小结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我们发现其实秋天不仅仅是人们常说的“秋风萧瑟、一片萧瑟”,它也可以是绚烂多彩的,只要我们用心去体会,即使在秋季我们也会发现许多美丽的画卷。

五、作业布置

1.积累生字词;

2.有感情的朗读并细细品读本诗,想象诗中美丽的图景。

六、板书设计

1.秋天向我们微笑

秋风送爽、丹桂飘香 (秋风、桂香)

秋天 秋实累累(苹果、葡萄、玉米、高粱) 热爱、赞美 秋色迷人(动物欢歌、落叶、阳光)

2、三棵银杏树

教材分析:

本文通过描写银杏树一年四季的生长特点,是我们了解了祖国丰富的特产,体会到作者热爱祖国和家乡的思想感情。

教学目标:

1、学习生字新词。

2、初读课文,了解课文抓住哪几个季节写银杏树的样子,以及抓住银杏树的哪几个部分来介绍它的特点。

3、品词品句,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课时:(3课时)

教学过程:

第 一 课 时

一、导入:

1、(看插图:银杏树)启发谈话导入课题。

2、简介银杏树和作者。

二、自读课文,初步感知。(读课文时思考下面问题)

1、课文是抓住哪几个季节介绍银杏树的样子?

2、课文是抓住银杏树的哪几个部分介绍它的特点的?

3、用序号标出自然段。

三、检查学生自读课文的情况。

1、检查字词。

2、交流讨论思考题。

虽然却造句篇十
《2三棵银杏树》

2 三棵银杏树

教学目标:

1、抓住语言文字,使学生认识银杏树的特点,体会作者热爱家乡一草一木的思想感情,从中受到美的熏陶;

2、进行读懂每句话和注意句与句联系的训练;

3、学会本课生字新词,用“偶尔、虽然…却”造句; 4、有感情地朗读全文,欣赏并背诵最后一个自然段。 教学重难点:

指导学生通过读书,认识银杏树各个季节的样子和干、枝、叶、花、果的特点,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出示课题,读题。简介作者和有关银杏树的知识。

二、出示学习目标:(电子屏或投影)

1、自学生字,理解词语;

2、读通课文,初步感知全文。

三、第一次“先学后教”(一读课文,扫除生字词)

1、讲述:为了实现以上目标,我们首先得用心朗读课文,下面请几位同学轮流朗读课文,要求声音洪亮,读准字音,注意停顿。其余同学边看边听,发现有读错的地方做好符号,待文章读完后提出来订正。

2、学生自读(5分钟)

3、指名朗读课文,其余学生边听边勾画有误的地方和自己认为重要的词句。

4、学生纠错,正音释词。

四、第二次“先学后教”(初步了解全文所讲内容。)

1、自学指导:请同学们自主学习第1、2自然段,通过读书,初步了解全文所讲内容。

2、学生自学(5分钟)

3、请学生说说你知道这段中四句话所讲的内容和它们之间的联系。

4、通过比较“似乎”一词的用法,知道银杏树有生长慢的特点。

五、作业设计。

1、抄写本课新学词语。

2、阅读思考课后1、(2)(3)(4)题。

六、教后反思: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自由读3-7自然段,了解银杏树各个季节的样子。 2、再读3-7自然段,说说银杏树各部分的特点。

3、通读3-7自然段,体会关键词句的意思和作者的思想情感。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说说这三棵银杏树分别生长在哪里?学生说,老师画简笔画(或采用多媒体教学)。

二、出示本节课教学目标,齐读一次。(电子屏或投影出示)

三、第一次先学后教(读课文,理清线索)

1、自学指导:学生自由读3-7自然段,思考银杏树各个季节的样子,这三棵银杏树随着季节的变化有什么不同?

2、学生自由读课文。(指出读书要字字入目,做到过目不忘。)

3、小组交流:这三棵银杏树随着季节的变化有什么不同?

4、读后指出随着季节变化,即是找出冬、春、夏、秋银杏树各是怎样的?要求再看书,用笔画出有关的句子。

【板书:冬春夏秋(样子)】

5、指名说,要求其他同学认真听。看录像(或采用多媒体),直

观感受银杏树各个季节的样子。

6、让学生补充,老师点拔。

7、同桌互说一次后指名说银杏树各个季节的样子。 (相机板书有关样子的词语。)

四、第二次先学后教

1、自学指导:默读课文第3-7自然段,边读边想,银杏树各部分有什么特点。

2、(出示幻灯图)让学生分清银杏树的干、枝、叶、花、果各部分。

3、让学生再把3-7自然段仔细看一遍。用-------- 符号标出最能体现干、枝、叶、花、果特点的词语。

4、指名说银杏树各部分的特点,要求其他同学认真听。

5、听后补充,教师点拔。

(相机板书体现银杏树各部分特点的词语。)

6、指名说后学生互相说,看板书说。

五、第三次先学后教

1、指名学生读3-7自然段,体会关键词句的意思和作者的思想感情。

2、指名读第3自然段,其他同学注意思考

(1)、读后理解“小粒”究竟是什么?

(2)、引导学生联系上下文理解。找出有关描写小粒的比喻句,齐读一次,体会这个句子写得形象。

3、男同学读第4自然段。

(1)、读后出示文中第2句,相机理解“新衣裳”。 (2)、指导学生带着高兴的心情读这句话。

(3)、引读后面三个句子。

(4)、齐读一次。读时注意两点:

a、前面的句子读出孩子们玩得尽兴、高兴。 b、后面的句子读出摇船的很悠闲。

(5)、教师范读,学生闭上眼睛感受银杏树带给人们的欢乐。

4、小组读第5自然段。

(1)、读后问:从“可爱”这个词可看出什么?知道花给我们带来快乐。

(2)、出示父亲说的话。理解“不开花哪儿来的果”的意思。 (3)、老师两次读父亲说的这句话,让学生辨别正误。 (4)、要求学生用正确的语气读一次。

(5)、学生质疑。如:父亲为什么不直接告诉我银杏树是有花的?了解父亲说话的目的。

七、作业设计。

观察自己最喜欢的一种

教后反思:

本文来源:http://www.guakaob.com/qiuzhizhaopin/145818.html

    上一篇:自吹自擂造句

    下一篇:脚踏两船的句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