得失没有恰到好处

| 留学生招聘 |

【www.guakaob.com--留学生招聘】

得失没有恰到好处篇一
《人生没有剧本,何谓得失?》

人生如戏,可又有别于戏。它没有排练的机会,一旦拉开了序幕,管你如何怯场,都得坚持到谢幕。因为,人生是没有剧本的。面对人生,有人小心谨慎,三思而后行,追求近乎完美的人生;有的人漠不关心,乱冲乱撞,直到自己无力地在生死边缘挣扎时,才懂得流泪。乱涂乱画的人生,注定逃不过被丢进纸篓的命运,成为一张毫无用处的废纸。细心描绘的人生,尽管可能它并不是最完美的,但它却可以得到命运的垂青和怜爱,成为上帝的宠儿。    或许我们总是犯着相同的错误总把希望寄予明天,从不把握今天。可是,又有多少人知道,让人跌倒的是泥泞,而让人站起来的也是泥泞!没有一段在泥泞中打滚,在沙漠中干渴,在沼泽中沉陷的人生,是经不得起考验的,懒惰,亦是谱写人生的最大劲敌之一。因为懒惰,使我们在时间里徘徊,使我们在岁月里蹉跎,止步不前。人们总是为昨天的遗憾而叹息。但这已成历史,已确凿地写在的人生上,抹不去,擦不掉。你唯一可以做的就是不要让今天成为明天的遗憾。    在人生的道路上面对选择是在所难免的事,你选择了其中一条,这就意味着你放弃了其他的选择。常说:“早知道这样,我就……”这是对自己选择不尊重的表现。面对选择我们不能犹豫,不要计较眼前的得失,生命未到尽头,没有人知道这一次选择所带来的真正意义。走在自己选择的路上,任凭它穿树林,越沙漠,还是翻山头,渡大海,在这条路上会有着你一生所追求的答案。一步一个脚印,走好今天的每一步,让明天少走歧路,让人生少有残缺,少有遗憾。无论对与否,我们都应将其沉淀与心,作为明天的参照,人生的导航。    人生的价值,庸夫用享乐多少来衡量,资本家用赚钱多少来计算。思想的差异造就了世界上形形色色的人们。   人生的经历,是一种无形的财富;境界的提升,是一种无比的喜悦。有经历才能体验生活真情实感;有体验才能激励思想升华。    人生经历,就是一本最好的教科书。只有认真迈出每一步,才谈得上人生的重量和价值。    人的一生中会有很多理想。短的叫念头,长的叫志向,坏的叫野心,好的叫愿望。理想就是希望,希望是生命的原动力!    人生的道路上,人们常常站在岔道口上徘徊,只要走错一步,就可能影响一生的前程。    人生没有所有权,只有生命的使用权。人生最大的价值就是懂得付出。被人需要的感觉才是人生最大的快乐。    人生勿用悔恨填充,生活别用无聊度过,日子忌用松散迎接。

人生不会苦一辈子,但总需要苦一阵子。    人生有了远方也就有了追求的高度,人生一旦有了追求,远方也就不再遥远。一个人最可怕的是找不到自己的方向!    人生的价值,在于社会需要,需要的人越多,价值就越大。人生越尊重客观规律,越能超越自我,越能超越自我价值就越大。    如果活过来的人生只是一个草稿,能够把它纂写一次该有多好!谁都想让它精彩且辉煌。可惜的是,人生是没有草稿的。人生没有完美可言,生活中处处存在着遗憾,这才是真实的生活。    纵使人生有着许多遗憾,如果你能平静的注视自己,然后将一生串联起来,无论平凡还是伟大,你的生命都会被赋予不菲的价值,因为它已经经受过灵魂的洗礼,因为我们已经能够回答自己人生的命题了。人生没有剧本,每一步都应是弥足珍贵,步履芬芳。

得失没有恰到好处篇二
《在得失中磨炼自己的心志》

在得失中磨炼自己的心志

得失不患表现的是人面对得失的豁达心态。人生的道路上充满了得与失,因为有得必有失,人在奋斗与追求的过程中必然有所舍弃。而患得患失的人只会怨叹那小小的失,却不懂珍视已有的得。只有坦然面对得与失,才会使自己的心胸更加开阔、心智更加成熟。

在困境中磨炼心志,培养淡泊名利之品行,才能心存济世救民之仁德,不计个人得失荣辱。不贪得,不患失,得失随缘,人生就会恬淡自然,通达顺畅。

乐而不淫,哀而不伤。—语出《论语·八佾》

语意:快乐但不是没有节制,悲哀却不至于过度悲伤。

这句话是孔子用来描述《诗经·关雎》的。在孔子看来,文艺所表现的情感不但要具备道德上的纯洁和崇高,而且要受到理智的约束,讲究适度、平和,不能过于放纵。“乐而不淫,哀而不伤”的《关雎》,表达的正是中和之美,欢乐而不放纵,悲哀而不伤痛,一切情感的外现都恰到好处。这里包含了孔子对人的生命的尊重与爱护,他期望人的生活与感情都是健康的、正常的,反对沉溺哀乐、毁伤生命的行为。这是一门生活艺术,更是一种处世智慧。

宠辱不惊,闲看庭前花开花落;去留无意,漫随天边云卷云舒。这更是一种大智大慧、大觉大悟的心境,有了这种心境,人就能够活得平和了。生活中有褒有贬、有毁有誉、有荣有辱,这是人生的寻常际遇,无足为奇。为人处世须坦然,达亦坦然、辱亦豁然。要做到每临荣辱有静气,达到了这种境界,人的心态才会平和、自然。

人无远虑,必有近忧。—语出《论语·卫灵公》

语意:人如果不考虑长远,那么忧患一定会在近期出现。

这句话告诉我们,人要学会未雨绸缪,因为眼前的利益终是有限和短暂的。人不能只顾眼前的利益,更不要被眼前的利益所迷惑,人生要有长远的规划,更要制订一个高远的目标。但同时也不能脱离现实,要把近期目标与长远目标相结合,把理想和现实有机结合,脚踏实地去努力奋斗,这样才有可能取得成功。

生活中无处不在的危机除了提醒人要深谋远虑外,事实上还包含另一个要点,那就是“失败有时是因自己缺乏危机意识造成的”。所以,人要学会为将来打算,让生命的节奏不会显得过于紧迫。不断在危机意识下远虑,进行周密计划,才能避免近忧,才能在不断追求自我的成长与进步中达到人生的制高点。

不患人之不己知,患不知人也。—语出《论语·学而》

语意:不担心人们不知道自己,只担心自己不知道别人。

在生活中,我们往往会抱怨别人不能够理解自己,于是心生烦恼。实际上我们又何尝去了解过他人呢?一旦我们与他人发生矛盾,通常只会站在自己的立场去批评和责怪别人,而没有真正在自己身上找缺点和不足,结果导致朋友越来越少,人际关系日益恶化。

时时地忧虑自己对别人了解甚少,不抱怨别人对自己理解不够。这样的心态才能提高自己的智慧,学会宽容地对待世间的一切合理的或不合理的事物。用君子风范为人处世,注重自身的修养,深刻地了解自己,从而了解他人,以达通人通物之境界。这样才能与人们和谐相处,才能很好地立身行事,最终获得幸福和成功。

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语出《论语·里仁》

语意:君子只知道义,小人只知道利。

孔子认为,君子在任何时候都会坚守道义,不会为了获取私利而放弃做人的准则。而小人则一心看重私利,在一己私利的驱使下很容易走上邪路。君子于事必辨其是非,小人于事必计其利害。所以君子可以晓以大义,而小人则只能动之以利害。

人热衷于逐利是天经地义的事,但在逐利的过程中不能昧于大义。能够不为利所动,能够见利而先思义,便是君子;见利而忘义,抛弃人生原则的便是小人。其实,人生最大的利就是活得心情舒畅,而不是富贵。因为富贵不是想求就一定能得到的,也不是得到之后就能永远拥有的。因此,做人一定要遵守正道和原则,这样才能获得别人的信任与尊重,从而立足于社会,获得长久的发展。

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善天下。—语出《孟子·尽心上》

语意:穷困时就洁身自好修养个人品德,得志时就使天下都能受其所惠。

古代有识之士追求的人生目标是: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这讲的也是一个人做事的顺序,如果一个人没有修养,就没有办法处理好家事,那就谈不上将来会有能力把国家治理好了。这里说的“独善其身”,是指人即使在不得志时,也不能背离仁德和道义,要注意时时加强自身的品德修养,保持君子的风范。

无论穷达,人的内心都应该是坚实的,都要有坚持不懈的精神追求。著名企业家李嘉诚曾说:“内心的富贵才是财富。富贵两个字,它们不是连在一起的,其实有不少人是富而不贵。真正的富贵,是指一个人作为社会的一分子,能用自己的金钱让这个社会变得更好、更进步,让更多的人受到关注。”穷到富、低到高、卑微到尊贵的转变是大多数人能憧憬的,但如果没有进取的思想和手段,富有殷实只能是聊以自慰的幻想。穷时不能只是慨叹命运不济,更不要因此时的卑微而畏缩不前。这时应该抱有“兼济天下”之心,给自己确定一个目标,向着理想努力奋斗,才有机会改变自己的人生。

闲中不放过,忙处有受用。—语出《菜根谭》

语意:在闲暇的时候不轻易放松心灵的修养,等到忙碌紧张时就会有受益不尽之感。

安闲的时候也不要忘记充实自己的精神生活,这样等到大批量的工作到来时才能应付自如。世人都知名利好,但功成名就不是一朝一夕就能达到的,如果平时不抓紧时间积累知识和修身养性,即便机会到来也难以把握。

当你一个人静静地在无人处,却能保持光明磊落的胸怀,既不生邪念也不做坏事,那你在众人面前或在工作中都会受到尊重。一个人的修养也应如此,应时时处处保持一致。在闲时收心,在静处内省,在暗中不自欺,达到这样的思想境界,才能在为人处世中保持豁达、通透的心态,同时提高自身的人格品质及道德修养。

德随量进,量由识长。—语出《菜根谭》

语意:人的品德会随着气度的宽大而增进,气度会随着人生经验的丰富而更为宽宏。

世人常常会用“德高望重”或是“量宽福厚”一类的词语来称赞那些拥有高尚德行和宽厚人生气度的人。那么,对于任何一个渴望获得成功和尊重的人来说,就应该懂得如何才能拥有这种德行和气度。

宽厚的气度是拥有高尚德行的前提,真正的见识和学问又是具备宽厚气度的重要前提。因此,如果想要使自己的德行变得深厚高远,就必须使自己的气度变得更加宽宏;如果想让自己的气度宽宏,也就必须增加自己的见识,使自身的涵养得到进一步的加强。

品德修养的提高不是一朝一夕的事,而要一点一滴积累。俗话说:“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当我们学会抓紧一切时间与机会去做最有意义的事情时,成功就已经近在咫尺了。

原其初心,观其末路。—语出《菜根谭》

语意:对于那些因事业失败而陷入困境、心灰意冷的人,要回想他当初奋发的精神,思索他失败的原因而不要横加指责。对于那些事业成功,感到万事如意的人,要观察他是否能长期坚持下去,考虑他未来的发展趋势。

人生在世,谁也无法预料未来的成功与失败,生活中成功的人固然有,失败的人也不少。可美丽的花环总是戴在成功者头上,失败者却面临穷途末路。对大众而言,应当客观看待失败者,不应以成败论英雄。对失败者来说,最要紧的是要静下心来,想想自己在创业之初的出发点是否正确以及能否将好的想法贯彻始终。“好的开始就是成功的一半”,这句俗语的意思就是强调只要出发点正确就有可能创一番事业。一时的得失并不能决定一生的成败。只要善于总结,失败就可能会转化为成功。同样道理,一个功成名就的人,如果不思索未来发展的道路,很有可能就会因偏离方向而失败。如果他自身的成功就是建立在一种错误的出发点上,那么他今日的成功很可能就是日后失败的开始。

苦心中,常得悦心之趣;得意时,便生失意之悲。—语出《菜根谭》

语意:在困苦的逆境中能把握方向不断奋斗,常常可以在内心感受到奋斗的喜悦,这种喜悦才是人生的真正乐趣;反之如果在得意时骄纵狂妄,往往会种下日后祸患的根苗,导致痛苦的悲剧。

在现实生活中遭遇到种种失败和挫折,确实是让人厌恶甚至恐惧。人间悲苦是无情的,用这种心境来看待人生,那耳目所触尽是悲苦,结果就会使人产生悲观思想,甚至造成厌世自杀

的悲剧。但在这个世界上,又有哪一个人能够成为永远的成功者呢?人生本来就是福祸参半的,即使主观上不情愿去接受这样的遭遇,在客观上也要不可避免地去面对形形色色的困境。我们必须克服这些苦难,而不要抱着失败主义思想。那么,应该以怎样的态度和方法去面对失败就成了人生的关键问题。俗话说“乐极生悲”、“盛极则衰”、“苦是乐的种子,乐是苦的根苗”,因此一个人如果不积极地面对失败,那么,就会陷入得意过后的失意和悲哀中无法自拔。

总之,人不能因为一时的得失断定自己的一生,更不能因一时的苦乐而放弃人生的奋斗目标。

绳锯木断,水滴石穿。—语出《菜根谭》

语意:把绳索当锯子摩擦久了可锯断木头,水滴长时间地持续落在石头上就可穿透坚石。

经过长时间的积累,绳索可以为锯,流水可以为凿,同样道理,各方细水汇集在一起自然就能形成一道洪流,瓜果成熟之后自然会脱离枝蔓而掉落。做学问的人也要付出努力才能有所成就,奋斗的人也要工夫做足才能得到正果。任何一件事情的成功,都需要我们用坚持不懈的努力和付出来作为最起码的代价。除此之外,再没有其他的任何捷径可言了。

凡是成功的人都是执著的。面对长期的困境,他们或默默耕耘,或奋勇前行。他们凭着坚韧不拔的精神和无所畏惧的勇气,振作精神、发愤努力,以图早日突破困境的牢笼。在成就事业这一过程中,阻力无处不在,它们挡在你面前,这正是考验你意志是否坚定、力量是否强大的机会。只要你不气馁、不灰心,终有办法排除一切障碍。恒心与持久是出成果的两大法宝,在你未达目的之前,坚持奋斗,这样,你的努力就不会白费。即便付出努力后的结果不尽人意,也至少说明你在精神上已经到了成功的地步,只要坚持不懈地努力,事业终有成功的一天。

达人当顺逆一视,而欣戚两忘。—语出《菜根谭》

语意:一个心胸开阔的人,总能对福和祸一视同仁,自然也就会忘掉高兴和悲伤了。

福和祸相生相依。有一句古话说得好:“子生而母危,镪积而盗窥,何喜非忧也;贫可以节用,病可以保身,何忧非喜也。”孩子的诞生可能引发母亲生命上的危险,积蓄金钱的同时却又容易引起盗匪的窥探,值得高兴的事都附带有危险;贫穷可以迫使人生活勤俭,疾病可督促人学会保养身体,任何值得忧虑的事也都伴有益处。

与福和祸的关系一样,得与失也是有所联系的。有所得必有所失,有所失也必有所得。总之,在漫长的人生道路上,不必为一时的福祸得失耿耿于怀,而应将其视为一级级台阶,怡然前行。

隐逸林中无荣辱,道义路上无炎凉。—语出《菜根谭》

语意:一个退隐林泉之中与世隔绝的人,对于红尘俗世中的一切是是非非完全忘怀而不存荣辱之别;一个讲求仁义道德而心存济世救民的人,对于世俗的贫贱富贵与人情世故都看得很淡,而无厚此薄彼之分。

道家提倡出世,所以隐者之所以无荣辱之感,原因在于他们已经完全摆脱了世俗的是非观念。他们隐居山林,不问世事,两耳无所闻,是荣是辱又何妨?世俗之人认为荣耀与耻辱的事,在他们看来不过如镜花水月,任何功名利禄也已经不重要了。

儒家提倡入世,在道义路上奉行恩怨分明的原则。孔子说:“何以报德?以直报怨,以德报德。”因为儒家讲的是世间作为,所以提倡凡事都要权衡轻重,而且处处以中庸之道为准。

这两种世界观决定了对荣辱、恩怨的不同看法。但在传统思想中,两种观念往往融为一体,既提倡出世不计恩怨,又提倡在人世中行道义不计荣辱,如此看待世间事,则恩怨皆空,物我两忘,内心自然平静、淡然。

宁受一时之寂寞,毋取万古之凄凉。—语出《菜根谭》

语意:宁愿承受一时的寂寞,也不愿遭受永久的凄凉。

自古以来,那些依附权势的人虽然生时运用各种手段尽享荣华,但在死后却遭受千古唾弃。那些胸襟开阔、通达事理、恪守道德节操的人,则重视物质以外的精神价值,顾及到死后的清誉。所以,他们宁愿承受一时的寂寞,也不愿遭受永久的凄凉。具有不同思想与道德境界的人有不同的选择,选择也自始至终都充斥于每个人的生命之中。

从这个意义上来说,我们甚至也可以认为人生本身就是一种选择。只不过在由无数个选择所组成的人生中,我们不一定总是能够作出正确的选择罢了。古往今来,无数的仁人志士已经在这个问题上为我们做出了值得参考和借鉴的榜样。他们或是为了保持自己的道德操守甘心承受一时的孤独和痛苦,或是为了遵从世间的公理大义,宁愿不计代价地舍身赴死,不但将自己的气节和精神永远地写进了人类历史,同时也赢得了后世之人的钦佩与赞美。

人知名位为乐,不知无名无位之乐为最真;人知饥寒为忧,不知不饥不寒之忧为更甚。—语出《菜根谭》

语意:人们都知道求得名誉和官职是人生的一大乐事,却不知道没有名声和官位的乐趣才是最实在的;人们只知道饥饿寒冷是最痛苦并值得忧虑的事,却不知道在丰衣足食后,由于种种欲望而患得患失的精神折磨更加痛苦。

人的需求是有层次的,当生活的温饱问题解决之后,在精神上就产生了不同层次的需求。人们在没有达到一定需求层次时对高层次有着美好的想象,就像古时的农人只是单纯觉得皇帝的生活最为滋润,具体皇帝的生活好到什么程度,他们便无从想象了。而且,他们也不知道每个层次都有不同的烦恼,如果皇帝不背负好江山社稷的重担,不顾黎民百姓的生活疾苦,那么,他就会被拉下王位,甚至失去性命。人拥有的东西越多,所要承受的风险就越大。

具有高尚品质的圣贤往往都明白过怎样的生活才能使自己的内心平静,不被内心的痛苦所困扰。陶渊明不为五斗米折腰,挂冠而归田园,成为千古美谈。从寻求内心平衡和道德完善的角度来讲,生活清贫而不受精神之苦,行为自由洒脱而不受逢迎之累是难能可贵的。这种安贫乐道的滋味,也只有内心充实而强大的贤人方能领略。

得失没有恰到好处篇三
《秘书工作如何恰到好处给领导出主意》

秘书工作如何恰到好处给领导出主意?

“领导者的责任,归结起来,主要地是出主意、用干部两件事。”毛泽东同志将出主意摆在了占领导责任“半壁江山”的地位,可见“出主意”的极端重要性。因此,要当好领导的参谋、助手、智囊,首先要善于“出主意”。“良士一计,胜过三军。”会出主意、常出主意、出好主意是“良士”合格与否、成熟与否、胜任与否最关键的标志。

出主意,不但内在质量要高,还要重视抓住最好时机,使用最佳方法,使领导能够听得进去、产生共鸣、足够重视,使点子的准确性、时效性得到最大限度的发挥。

一、超前预测

“善战者胜于未战。”超前预测是立足于过去和当前,通过对已知情况的定性定量分析,判断未来状态的一种思维过程。要求在没有问题的时候就想到问题的出现,没有危险的时候就想到危险的降临,矛盾未显现的时候就想到矛盾的激化,也就是《周易》中所说的“安而不忘危,存而不忘亡,治而不忘乱”。超前预测要遵循军事谋略学中的“最大预期原则”和“最小阻力原则”。前者即战略目标的科学定位,后者即选择一条最容易走向目标的路线。虽然不可能人人都成为谋略家,但是人人都应该不断提高超前思维的能力,使自己的意见和建议具有预见性。

作为领导身边工作人员,要通过把握趋势,深刻剖析,预测当前展开的重大工作的多种结果,及时提出有前瞻性、创造性的建议,协助领导驾驭全局。特别是在执行重大任务前夕以及阶段性总结部署工作时,更要把握时机、超前预测,与领导的思考同频共振,争取工作步步主动。

二、随机提醒

要紧贴领导需求,及时准备、快速反应,随时随地向党委和领导提出意见建议。尤其要注意以下时机:

(1)上级党委、领导和机关新决策、新任务、新指示刚下达时;

(2)本级党委和机关研究制定重大决策部署时;

(3)执行急难险重任务或任务突发变化时;

(4)领导之间在问题处理上有些不同看法需要统一认识时;

(5)领导在个别具体决策或工作中出现意外疏漏时;

(6)本单位或兄弟单位发生重大事故、案件和严重问题时。

此时,要根据工作的阶段特点和事物的发展变化,善于发现和迅速抓住出主意的切入点、着力点和关键点,想领导所想、急领导所急、补领导所需,这样才能成为领导强有力的左膀右臂。

三、咨询建议

对专业性较强、领导正在考虑的问题,要善于借助“外脑”,通过咨询该领域的专家、到相关成功单位调研请教等方式,及时向领导提供专业性、背景性、参考性建议,帮助领导进一步坚定决心或再次论证决策。还可以通过适当宣传在领导心目中具有权威力量的上级重要指示、有关规定和理论思想,协助领导纠正在某一点上不够正确的意见。

在提出咨询建议时,要注重站在领导的角度考虑问题。著名的《谏逐客疏》中,李斯作为一个被放逐的对象,并没有强调逐客令对异国人才的打击,也没有强调异国人才对秦国的奉献,而从秦国利益出发,注重强调如果驱逐了异国人才,秦国将蒙受什么损失,同时秦国的敌国将得到什么好处。秦王志在统一天下,或许并不关注国内得失,但很在意敌国力量的消长。李斯的谏书正说到了秦王的痛处,秦王即使再讨厌国外人士,也不再反驳了。

四、提供资料

在酝酿、论证重大决策,布置实施重大任务之前,应将领导关心或应了解的相关资

料与信息,尽可能地收集完整,加以分类,必要时做摘记、标记,适时提供给领导阅看,使领导能以较少的时间获得更多的重要信息和启示,及时作出正确决断。对领导不够准确的意见可不直接或正面提出不同看法,而是提供翔实的相关真实情况,让领导自行纠正不够正确的意见。还可以通过介绍兄弟单位的先进经验或发生问题的教训,进一步协助领导打开思路。

需要注意的是,向领导反映情况、提供数据、提出建议,都直接关系到领导的决策,责任重大,必须做到认真、严密、慎重,尤其要认真核实清楚,不能听风就是雨,将未经核实的资料、信息向领导报告。要理解基层的难处,多送炭、多补台,不吹毛求疵,不火上浇油,不落井下石。特别是涉及对单位和个人的评价时,一定要出于公心,实事求是,既不夸大,也不缩小,决不能以个人好恶妄加评论,更不能抱着个人恩怨信口谗言。

五、比较优选

比较优选法是确定事物之间共同点和差异点的方法,是一种通过把性质、特点相同相近的事物或性质特点不同甚至相反的事物放在一起加以比较,从而证明论点并择优选择的方法。世界上即使很相似的事物之间也存在着差异。差异往往反映着事物的特征和现象的本质。善于抓住不同的事物,善于抓住同一事物不同阶段的变化,比较它们之间的异同,寻找造成差异的原因,常常会有所发现。

俄国著名教育学家乌申斯基曾说:“比较是一切理解和思维的基础,我们正是通过比较来了解世界的一切。但比较要在同等条件下,不能以偏概全。”

陈云同志是比较优选法的大师。用他自己的话讲,“交换、比较、反复”是辩证法,是达到“不唯上、不唯书、只唯实”的基本途径。他认为,“所有正确的分析,都是进行比较的。这是‘试金石’的方法。通过比较,可以弄清楚事物的本质”,决策时“必须作出几个比较方案,择优选用”。因此,陈云同志无论作什么决策,一般都拿出至少两个以上的方案进行比较,以便从广泛的角度寻求最佳方案。1953年统购统销的决策,就是先提出可供选择的8种方案,然后经过反复比较后得出的。

在比较的基础上,还可以通过通盘谋划、优长比对,明确所出主意的上策、中策、下策排列,供领导权衡决策。在战争年代,叶剑英对身边的参谋人员要求非常高、非常严。参谋人员接到一个战情报告后,不能简单地拿原始状态的东西来给他汇报。他要求参谋人员动脑子分析它的可靠性、重要性,提出应该怎么处置,而且要求对重要和复杂的问题提对策,必须有上中下三策。这是逼着参谋多动脑子,加深对战场战况的分析判断,去粗取精,去伪存真;运用谋略,结合战况,分析各种对策利弊长短。不但参谋人员自身得到锻炼提高,也使领导得到多种方案以便优选,增强了决策的科学性。

六、漫谈聊天

出主意必须让领导知悉和认可,但让领导知悉认可并不局限于在办公室和会议桌,可以不分时间、地点、场合,在领导空闲、环境氛围适宜时,以漫谈聊天的形式,有意识地和领导交流某种思想认识,介绍相关情况,辅助领导了解民意、掌握实情、把握舆论、正确决策。

需要注意:聊天说地有准头,事事有根有据;

介绍情况有分寸,防止以偏概全;

漫谈人事有原则,不说他人闲话;

谏言献策有韬略,随意笑侃皆有理。

实践证明,漫谈聊天,润物细无声,“进谏”成功率很高。《战国策》记载的《触龙说赵太后》,是漫谈聊天进谏成功的经典故事。当时赵国遭秦国急攻,求齐国救援,齐国提出“必以长安君为质,兵乃出”。执政的赵太后爱子心切,断然不肯,说“有复

言令长安君为质者,老妇必唾其面”。赵国危在旦夕了。老臣触龙去见满脸怒气的赵太后。他先拉健康、饮食等家常,嘘寒问暖,平息了赵太后怒气。然后以自己为小儿子求宫廷卫士之职、疼爱儿子的行为,让赵太后视他为理解她的知音,并引导她开始思考“父母之爱子,则为之计深远”这个大问题。最后切入正题,引经据典地聊天,说古论今,讲述一些君王子孙为什么长辈亡故后不能继承大位,原因就在于“位尊而无功,奉厚而无劳,而挟重器多也”,使赵太后恍然大悟,终于同意让爱子长安君到齐国做人质,以换兵救国、为国立功。

七、补充完善

对已执行的方案、展开的部署,如发现有局部缺陷,或因多种因素变化产生了新的问题,要勇于向领导直言,提出修改和完善的意见。一要注重大事,二要出于公心,三要讲究方法。所提问题必须经过深思熟虑,有充分根据。

在方式方法上,与他人不同或与领导有异的主意,应尽可能私下向领导阐述,在公众场合要维护领导的形象和威信,切忌不注意场合“放炮”。

解放战争时期,著名的淮海战役开始前,中央军委设想在江南打个大战役,于是决定由粟裕率华野一兵团共3个纵队渡过长江,开辟东南各省战场,直逼南京、上海,吸引国民党军队重兵回防江南,为打大规模的歼灭战创造有利条件。粟裕接到毛主席亲自签发的“熟筹待复”的电令后,思虑再三,认为渡江南进不一定能达到吸引蒋军主力回防江南、减轻中原我军压力的目的,3个纵队、10万大军渡江,反而削弱了中原我军的力量。于是他在深思熟虑、综合分析我军在中原黄淮地区打大歼灭战的各种有利条件后,向中央军委写出报告,提出了暂不渡江南进,集中兵力在江北打几个大仗,力争将蒋军主力歼灭在长江以北的大胆建议。结果被中央军委采纳,于是有了苏中战场的七战七捷,进而形成了淮海战役的伟大决策,夺取了战略性胜利。这一事例告诉我们,只要我们抱着对党的事业、人民利益高度负责的态度,敢于坚持真理,敢于承担责任,讲实情、进诤言,党委和领导是能够从善如流的。

八、巧妙“包装”

向领导进言,一般情况下应先讲与领导认识和决心一致的看法或意向,然后再提出不同看法和分歧意见。其中,赞同的话要适度,不要庸俗地迎合吹捧;提异议的根据一定要核实准确,语气符合自己身份。具体地说:

一要注意搞好语言“包装”。同样一个建议,用不同的语言向领导提出,会出现不同的效果,特别是与领导的想法不一致甚至相反的意见,更要把握好说话的分寸。措辞要尽量温和一些,不要太激烈;语气要尽量委婉一些,不要太生硬。

二要注意点到为止。作为领导,思维一般是比较敏锐的,领会问题是比较快、比较深的。因此,向领导“进谏”时,要尽量做到简明扼要,不要啰啰唆唆没完没了,生怕领导领会不了。

三要注意必要的迂回进言。相传乾隆皇帝下江南到苏州狮子林游玩,玩得很开心。游罢假山,当地官员请他题字,他一时得意忘形,写了“真有趣”三个字。恰好旁边站着接驾的新科状元黄熙,他觉得这三个字太俗,有失皇上体面,但又不好直说,只得巧妙婉转地奏道:“望乞圣上将这个‘有’字赐予小臣。”此言一出,乾隆皇帝复阅此三字,方知话中有话,恍悟个中之理,于是顺水推舟,改为“真趣”。“真趣”与“真有趣”,一雅一俗可谓天差地别。当然,现在的领导不是封建皇帝,向领导“进谏”用不着那样拐弯抹角,但“进谏”的方式方法还是要讲究一些,最佳的办法是使忠言不逆耳,真话不难听,以尽快达成共识,利于事业、利于工作。

得失没有恰到好处篇四
《必修一现代文语段阅读(一)答案》

必修一现代文语段阅读(一)

(一)《想北平》

1.为什么作者说“巴黎更近似北平”,但是“假使让我‘家住巴黎’,我一定会和没有家一样的感到寂苦”?

答:北平虽与巴黎相似,但巴黎太显热闹,有些地方又显空旷,不如北平恰到好处,适宜居住。

2.说说你对“使我能摸着——那长着红酸枣的老城墙”这句话的理解。 答:

表明北平“有个边际”;表现北平特有的文化内涵;表达“我”对北平的依恋之情。

3.“像小儿安睡在摇篮里”中的“摇篮”具体指什么?所指内容在特征方面与“摇篮”有何相似之处?

答:

具体指北平。相似之处:一是有个边际,二是让人感到安适。

(二)《我心归去》

一、1.北平在人为之中显出自然。

3.⑴书多,古物多。⑵花多菜多果子多。

4.⑴体现了作者对青菜的喜爱之情。⑵通过对比,体现了作者对玉李的喜爱之情和自豪感。

1.“那种失望能滴血.”中的“那种失望”指的是什么?

指对故乡种种落后和不如意的地方的失望

2.作者将故乡与“任何旅游景区’’作了比较。这两者有什么不同?比较的意图是什么?

不同:故乡比任何旅游景区多了一些东西:你的血、泪,还有汗水;故乡的美中含悲,而任何旅游景区的美都只是失血的矫饰。 意图:通过比较,突出故乡对一个人的非同寻常的意义:故乡是我们生命的一部分,是自己成长、奋斗、耕耘的见证;故乡这种含悲的美揭示了“美学真理”。

3.作者为什么说对故乡的“那种失望不同于对旅泊之地的失望”?请作简要解说。

因为对故乡的那种失望出自人们对故乡的由衷热爱和期盼,它不同于对一般旅泊之地望的相对冷漠;而对故乡的“那种失望能滴血”,而这种“血”可以化为改造、建设故乡的动力,使“血沃”的故乡“真正长出金麦穗和赶车谣”。

4.作者为什么说故乡“与出生地不是一回事?为什么说“只有艰辛劳动过奉献过的人,才真正拥有故乡”?

因为只有奋斗、奉献,才会在故乡的土地上留下自己的印迹,故乡也才会作为你生命的一部分而不可分离,才会有感情上的不可割舍的珍惜。

(三)《江南的冬景》

1.第1段文字描绘出一幅微雨寒村图,作者以一种心情写出了江南的迷人冬景。 悠闲

2.“人到了这一境界,自然会胸襟洒脱起来”,这句话如何理解?

江南的冬天实在美得诗情画意,人到此境界,当可与自然合一,尘世的碌碌俗务,名利之心,纷争之意,更难立足于此,自然迷人,使人旷达洒脱,不计荣辱得失。

3.“天垂暮了,还可以加一味红黄,在茅屋窗中画上一圈暗示着灯光的月晕”这一句中,以“味”来作“红黄”的量词,是不是用错了?说说你的看法。

“红黄’’为暖色.是视觉印象,以“味’’移用来画出,更有感官相通的诗情画意。这种手法叫“通感”。

4.这两段写江南的雨雪,并没有作过多的实景描绘,说说作者写法上的特点。 这两段写江南冬天的雨雪,未作过多实景描绘,而是通过想象描画、引用诗句、避实就虚的方法来表现,巧借想象和诗句的意境,通过自己的品评将这个意境推到一个新的境界,意象丰富,带有很强的作者个体性情的印记。

得失没有恰到好处篇五
《高三语文2015答案定稿》

2014~2015学年度第一学期高三期末调研考试

语文参考答案及评分标准

一、语言文字运用(15分)

1.(3分)A (不温不火:形容人的性格温和或者商品销售行情不够火爆;不瘟不火:指 戏曲表演不沉闷乏味,也不急促,形容恰到好处。以至:用在一句开头,表示由于前一分 句的情况而产生某种结果;以致:表示由于前面所说的原因而造成某种结果,多指不良结 果或者不希望出现的结局。品味:(物品的)品质和风味; 品位:指物品质量;文艺作品所达到的水平;指人的欣赏水平高,也指人的素质高,修养高。)

2.(3分)B(A成分残缺,应为“基于„的考虑”;C语序不当,应为“广泛地听取”;D 句式杂糅,“显示”改为“判断”。)

3.(3分)A(A项“高足”意为高才,称呼别人学生的敬辞;蟾宫指月宫,攀折月宫桂花,科举时代比喻应考得中,语境不合。)

4.(3分)D(根据押韵排除B项,依据律诗二、三两联必须对仗可排除A、C项)

5.(3分)A(韩美林先生的回答内容中涉及到不依赖父母、一技之长、自我修养等问题, 反推记者所问的问题应当包含这些方面。从回答问题要有针对性这点来说,B项不够准确,

C、D三项提问均不够全面。A项的提问内容是要引导韩美林先生对年轻人提一些希望和建 议,虽然宽泛了一些,还是能够涵盖另外三项内容。)

二、文言文阅读(18分)

6.(3分)C(家畜,此泛指各类家畜的肉)

7.(3分)D(A项:①连词,表修饰;②连词,表并列;B项:①连词,表目的;②介词,因为;C项:①结构助词,用在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②音节助词,无义;D项:介词,同。)

8.(1)(4分)我因为放纵心意径直向前,没有听从长者的教导而触犯法律。(“任意”1分,“不用”1分,“触罪罟”1分,句意通顺1分。)

(2)(4分)求学的人或许没有达到所期待的境界,却先得到了所相似的东西,不 是没有害处的。(“学者”1分,“所期”1分,“不为无害”1分,句意通顺1分。)

9.(4分)①就苏轼被贬一事表示慰问;②告知苏轼自己的生活近况;③对苏轼的生活情 况表示关心;④劝苏轼多读佛经并研究配药之方救济百姓;⑤开导苏轼乐观豁达对待世事。 (每点1分,答出4点即可。)

参考译文:

转眼间分别已十多年了,我愚钝缺乏识别能力而遭遇坎坷,因而不再能够自列为朋友,没想到老朋友尚能如此记怀,录我在朋友之列。委屈你从远方亲手写信教导我,问候得很殷切,并且让我详知你近来日常起居生活安好,感激欣慰得说不出话。罗山向来被称为好地方,不会有瘴疠之毒气,也许是四季舒适吧。既已没有什么丧失的东西,而且能够感悟

到受宠与受辱没有区别、得失不应系于内心,这是上天在祐助你啊。

我因为放纵心意径直向前,没有听从长者的教导而触犯法律。然而祸事如果是不可避免的,那么就不用说当初是巧是拙了。黄州临江靠山,既顺适耳目观赏之娱,并且生活所须各种物品也容易得到,早睡晚起,又让我不知所说的祸事在哪里呢?

偶然读到《战国策》,看到处士颜蠋说“推迟吃饭时间,从而饭便可变成肉一样的美味”,我欣然而笑。像颜蠋,可以说是善于在贫困中生活的人。粗茶淡饭,在饥饿的时候食用,它的味道和山珍海味一样可口;而已经吃饱了之后,各种美味的肉食堆满面前,唯恐别人不端走。是好是坏在于自我的心态,哪里与外物有什么关系。

你所说的研习佛经与调配药物救治百姓这两件事,认为这是对闲居之人丰厚的赏赐。对于佛经,我过去也经常阅读,然而头脑昏昧,心智闭塞,不能够领悟其中的精妙之处。独处的时候,找些其中浅易的内容读读来洗去心灵的尘垢。这好像是农夫锄草的过程,刚锄掉,马上又会长出来,虽然好像是没有什么补益,然而毕竟比没锄的好。像那世上的君子,离尘脱俗得以深悟的人,我是没有认识的。过去陈述古喜好谈论禅道,自己认为已经达到最高境界,因而视我所说的话为浅陋。

我曾对陈述古说:您所谈论的,好像是食用龙肉,而我所学习的,是吃猪肉,猪肉与龙肉是有很大差别的,然而您整天空谈龙肉,不如我吃猪肉感受到口味美、肚子饱的真实。不知道您从佛经中所得到究竟是些什么?是为了超出生死和三乘,从而成佛吗?还是注重同我们这类人不相上下相处?研习佛道的人,本来是追求宁静和旷达的。而宁静近似于懒惰,旷达近似于放诞。求学的人或许没有达到期许的境界,却先得到了那所相似的东西,不是没有害处的。我常常因此怀疑自己,所以也把这些问题呈献出来与你探讨。

你的来信说人行于世间,但求平安无病,解决温饱,不做坏事,就足够了。我多次品味这些话,有无穷的感悟。没有机缘当面交流,姑且读读笑笑吧。

三、古诗词鉴赏(11分)

10.(1)(3分)暮春(春季)(1分)。“落红”(1分),“(垂杨)飞花”(1分)。

(2)(4分)①比喻,以流水喻车声;②白描,“白草黄沙”“月照孤村”景物描写不加渲染;③视听结合,“朝云”“白草黄沙”“月照孤村”是视觉,“辘辘车声”是听觉;④动静结合,“朝云横渡”“辘辘车声”是写动,“白草黄沙”“月照孤村”是写静。(每点2分,答出两点即可)

(3)(4分)①“飞花”入洞房,反衬词人与恋人天各一方,欢聚不再,蕴含了词人离别之苦;(2分)②“飞鸿”南归,反衬词人身陷贼手不得自由的处境,蕴含了词人家园之思与国破之痛。(2分)

四、名句名篇默写(8分)

11.(1)泣涕涟涟 (2)八百里分麾下炙 (3)扪参历井仰胁息 (4)朝菌不知晦朔

(5)水中藻荇交横 (6)沙鸥翔集 (7)发愤忘食 (8)风物长宜放眼量

五、现代文阅读(一)(20分)

12.(4分)反衬(以动衬静),(1分)用步伐的“响”反衬环境的“静”;(1分)烘托出 瓦斯科夫内心的压抑与痛苦。(2分)

13.(6分)①推动情节发展;②表现瓦斯科夫勇敢、坚强、守纪的形象;③显示了战争的 残酷,表明胜利来之不易,正义必胜。(每点2分)

14.(4分)①强调瓦斯科夫对失去战友的痛苦之情和对烈士的怀念之情(2分);②增强 了作品的悲壮意味(每点2分)。

15.(6分)①揭示了战争给俄罗斯人民带来的沉重灾难;②表现了俄罗斯人民的乐观与坚 强;③蕴含俄罗斯人民对和平、美好生活的向往。(每点2分)

六、现代文阅读(二)(18分)

16.(6分)①首先指出旧风俗卷土重来的现象;②接着揭示传统孝道的实质;③最后提出 “孝”的正确做法。(每点2分)

17.(6分)①孝道被市场庸俗化;②孝道被西式化。(每点3分)

18.(6分)①注重实绩;②承载真正的爱与亲情;③要建立在家庭成员人格平等的价值观上;④报以炽热恒久的情感。(每点2分,答出三点即可) 七、作文(共70分)

19.作文评标准参考2014年江苏高考评分标准。

立意参考:

面对伟大的存在,我们的人生态度可以是:平等的,批判的,虔敬的,辩证的。

语文加试题参考答案

一、阅读材料题(10 分)

20.空诸一切/而后能以神气孤行/一涉笺注/趣便索然(每处1分,共3分。多画不给分)

21.许慎 象形 会意(每空1分,共3分)

22.袁枚(子才,简斋) 性灵说(每空1分,共2分)

23.写诗要抛开束缚,顺其性情。(2分)(意思对即可)

参考译文:从古至今,谈论“六书”的人,大多不擅长写字。欧阳询、虞世南、褚遂良、薛稷这些书法家,都不拘泥于《说文》《凡将》这些文字规范。谈论音韵学的人,大多不擅长写诗。李白、杜甫、韩愈、苏轼这些大诗人,也不过分计较音律词谱。这是为什么呢?他们写诗时去除了一切限制,秉顺性情,写诗一旦涉及注释,便索然无趣了。

二、 名著阅读题(15 分)

24.(5分)B、E(B项,应为“吴荪甫和赵伯韬的斗争是主线”;E项,这句话主要是表现哈姆莱特的软弱、无奈。)

25.(1)(6分) ①袭人伤感、同情(2分):她们在贾府中身份、地位相似,素日交好、 同命相怜。(1分)②宝玉伤心、自责(2分):宝玉因调笑金钏,认为金钏的死与自己有 关。(1分)

(2)(4分)①悔婚(不同意与欧也妮结婚);②结婚(查理将与一个贵族的小姐结婚);③还钱(随信寄去一张八千法郎的汇票);④索要信物(梳妆匣)。(每点1分)

三、材料概括分析题(15分)

26.(5分) ①人生是文学最重要的元素;②文学对每一个人(生命)都有影响。(每点2 分,答出两点给5分)

27.(4分)①影响(改变)人生方向;②影响判断力。(每点2分)

28.(6分)①要慎重;②要融进自己对人生最宝贵和个性化的体验;③尽可能全面 呈现人性的善恶。(每点2分)

得失没有恰到好处篇六
《第一章 无条件执行》

西点军规22条

第一章 无条件执行

1.心悦“从”服的艺术 2.信不信,看执行力 3.“是的,这就做” 4.行动,由心开始 5.彻底地“实践主义” 第二章 没有任何借口

1.莫找借口失败,只找理由成功 2.没有做不到只有想不到 3.“借”而不还非礼也 4.永怀一颗坦诚之心 5.和坏习惯“PK” 第三章 细节决定成败

1.细扫一屋,才可扫天下 2.差之毫厘,谬之千里

3.事事精细成就百事,时时精细成就一生

4.每天多做一点点 5.忽略细节,代价巨大 第四章 以上司为榜样 1.取人之长补己之短 2.主动沟通,创造希望 3.艰难之路,惟“强”者行 4.对别人:珍惜,肯定,赞美 5.只学好的,但求创新 第五章 荣誉原则

1.荣誉,内心深处的火焰 2.多一次争取,多一次成功 3.充实人生,自我掌控 4.将“渴望”进行到底 5.让梦想“照进”现实 第六章 受人欢迎

1.用心打造“一见钟情” 2.人生“诚”可贵,信任价更高 3.将心比心,为他人着想 4.开启你的“心灵之窗”

5.因为分享,所以快乐 6.带着欣赏的心上路 第七章 善于合作 1.与难沟通者沟通

2.提升共同价值,打造双赢人生 3.让我们学会“牵手” 4.人“合”万事兴 5.创造合作,合作创造 第八章 团队精神 1.陪伴的力量

2.每个人的头脑都是关键 3.做最强中的个体 4.这里只有“一个人” 5.团头聚面,荣誉法宝 第九章 只有第一

1.求胜心是登上巅峰的翅膀 2.做最好的自己

3.争得进取之心,赢得成功之力 4.勇攀人生顶峰,恒心小看天下 5.追求,永无止境 第十章 敢于冒险 1.勇者天下,无敌 2.超越自我的凭证 3.带着梦想去冒险 4.风险中的保险——品格 5.点一杯人生的“鸡尾酒” 第十一章 火一般的精神 1.点燃激情,传递梦想 2.我热爱我奉献我成功 3.勿因善小而不为 4.重拾生命的活力 5.热情有度,恰到好处 第十二章 不断提升自己 1.每天的自己都是新的

2.做人当自省,心理消“除尘” 3.发掘无限潜力,营造美丽人生 4.危机中的生机

5.过去——现在——未来

第十三章 勇敢者的游戏 1.不怕失败,勇往直前 2.挑战,无处不在 3.勇而有谋,赢得天下 4.做个热情的“垦荒”者 5.开拓者的人生定位 第十四章 全力以赴

1.学而“实践”之,不亦乐乎 2.付出对回报,一比一 3.享受“负担”的附加值 4.得失随缘,心无增减 5.机遇之光太短,只争朝夕 第十五章 尽职尽责

1.只管去做,一步一个脚印 2.力尽职责,问心无愧 3.只要比钱更重要的 4.以“我的”心态工作 5.走出人生的“谜城” 第十六章 没有不可能 1.让生命拥有一切可能 2.反向的可能,正向的效果 3.播撒自信之种,盛开完美之花 4.物竞天择,新者为上 5.找到思维的“幽径” 第十七章 永不放弃 第二十一章 自动自发

1.打造“自制”之刃,削剃懒惰之泥 2.自动自发,源于敬业 3.机不可失,时不再来 4.管好情绪,管好人生 5.修炼积极态度,一笑解千愁 第二十二章 立即行动

1.万事皆从今日始,明日不办今日事 2.拖延就是自我欺骗 3.永把任务完成在“昨天” 4.抓住时间,你的生命就延长 5.“勤奋”描绘人生蓝图

1.没有等来的成功 2.成功比失败只多一分钟 3.守护希望之光

4.实践“兑换”承诺,行动换取成功 5.平和者的人生没有“滑铁卢” 第十八章 敬业为魂

1.勤勤恳恳者永为第一 2.忠诚,永恒的原则 3.有了金刚钻,再揽瓷器活 4.“珍”分夺秒,只争朝夕 5.专心致志,以成大事 第十九章 为自己奋斗 1.奋斗就要一鼓作气 2.行动,梦想的催化剂 3.你就是自己的神 4.只要去闯,世界属于你 5.拿出200%的努力对自己 第二十章 理念至上

1.“理”鱼跳龙门,一跃成功 2.激活动力,瞄准目标 3.思想的高度决定行动的速度 4.向左走,向右走 5.好点子的“资本”

得失没有恰到好处篇七
《江苏省淮安、宿迁、连云港、徐州四市2015届高三第一次模拟考试 语文 含答案》

得失没有恰到好处篇八
《多媒体教学得失谈》

多媒体教学得失谈

摘要:

多媒体技术,是信息传播技术、计算机技术和印刷技术的组合。多媒体技术应用于教学是教育现代化的体现。多媒体教学手段走进初中历史的课堂,更给人以耳目一新的感觉。因为多媒体把文字、图片、视频、声音、动画等集于一体,具有不受时间、空间限制的再现性和运动变化的可控性、模拟性以及强大的交互功能。它契合了初中学生仍以形象思维为主的思维特征,因此运用多媒体进行初中历史教学可以改变传统教学的信息传递方式,图文并茂,声像并举,能够有效地渲染课堂气氛,还能创设情景启迪学生的思维,同时也能更好地激发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有效地提高课堂效率。

但多媒体手段只不过是教学过程中师生之间传播信息的桥梁,是教学系统中的一个要素。它不能脱离课堂而存在,不能脱离教师和学生而存在,更不能包办一切。美国学者克拉克一针见血地指出:“多媒体不能帮助学习正如用汽车运食物不比马车运食物营养更为丰富。”多媒体手段能否发挥作用,关键在于如何恰到好处的使用。也就是说多媒体技术在教学中使用是有利有弊的。关键是如何趋力避害,正确使用。

一、 历史教学中使用多媒体的优势

多媒体辅助历史教学改变了传统教学模式,教师从单纯地讲授知识,转变为设计教材,启导学生学习;学生从单纯地接受知识,转变为自主学习,开拓智力,发展能力。

1、 激趣乐学

托尔斯泰说过:“成功的教学所需要的不是强制,而是激发学生的兴趣。”布鲁纳说过:“学习的最好的刺激,乃是对所学材料的兴趣。”兴趣是学生主动学习,积极思考,求知探索的内驱力。由于传统手段和教学模式的滞后,一支粉笔、一张嘴,加上历史知识的过去性,不可重复性等特征,其结果是讲者乏味,听者索然,学生的兴趣很难调动起来,也就谈不上自主学习。利用多媒体辅助历史教学能较好地解决这个问题。尽管历史无法象物理、化学实验那样再次让我们去经历和体验,但我们可以利用现有的历史文物,或历史遗址,摄制成录像片,拍成照片,连同历史过程的影视实录,在客观真实的前提下,根据教学的需要,采用现代技术使文本、图形、动画、声音、视频等多种媒体信息集合在一起,加工编辑成多媒体辅助课件。历史教学中利用这些课件,打破时空限制,化远为近,化静为动,图文声像并茂,生动感人,形象逼真地再现已消逝的历史现象,创造历史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习学习主动积极性。

历史多媒体辅助教学,利用活生生的画面和悦耳动听的音响刺激感官,使学生耳目一新,身心愉悦,产生乐趣,更重要的是让学生情景感染,情绪体验,内心产生共鸣,得到启迪,产生情趣、理趣,寓理于情、寓情于理、情理交融。给历史学习带来了新的生机和活力。例如在讲授《日本大举侵华和红军战略转移》中的工农红军长征时,运用多媒体选播了遵义会议前和遵义会议后两个阶段的录像片断,配合解说,不仅吸引了学生,而且学习观看画面,强烈震憾了学生的心灵。他们对王明左倾错误导致长征初期失利疾首蹙额,义愤填膺,对遵义会议后长征节节胜利,机动灵活战术拍手称好,并从中感悟了中国工农红军长征的艰难困苦,受到了革命传统教育;并认识到了正确决策是革命胜利的保证,长征胜利促使中国革命转危为安,走向胜利。

2、点拨会学

多媒体辅助历史教学,引导学生自主学习时,学生往往会遇到一些疑难问题,或提出一些新问题,这往往需要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借助多媒体处理教材,解决传统教学模式中难以解决的问题。

运用多媒体辅助历史教学可以化繁为简。历史空间概念学生最难掌握,而教材中的历史地图往往将整个历史事件过程汇集成一图,环境复杂,头绪繁多,学生不易看清地图内容,找准位置,例如《春秋五霸战国七雄》,利用多媒体技术将春秋五霸和战国七雄的地图制成动态地图。先依次显示春秋五霸,再出现晋分三家形成战国七雄的变化过程,引导学生集中注意,有条不紊去感知,识记所展示的历史情景。

运用多媒体辅助历史教学,可以化难为易。例如在讲授《19世纪前期欧洲与1848年革命》一课时,由于教材内容和参考资料的分散性,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也不可避免地出现思维过于分散的现象,本人设计的多媒体课件中,通过流程图将整节课的知识点归结为维也纳体系的“形成——维护——动摇——瓦解”的过程,一步步启发学生理出所有分散的知识点的线索,从而建构完整的知识体系,突破了学生这一学习难点。

运用多媒体辅助历史教学,可以点拨规律和方法。学生看问题往往带有片面性,喜欢就事论事,对于较复杂的历史现象的认识和分析浅表化,不能透过现象看本质。对此,教师应借助多媒体课件提高他们这方面的能力,探寻规律、启迪方法。例如学生在学习19世纪晚期资本主义向帝国主义过渡的历史时提出质疑:美国为什么能在第二次工业革命中居于领先地位,而第一次工业革命又为什么首先发生在英国?我通过多媒体课件

必定少不了以上六项前提条件。由此学生便从一般历史表象学习,上升到一个历史思维高度。掌握了这一规律,学生也就不难领会19世纪后半期美、德、日经济发展的共性因素了。学生从思路阻塞向恍然大悟、豁然开朗转化,收到了一石冲开水底天的效果。 3、引导自学

多媒体辅助历史教学,不仅激发学生兴趣,使学生在和谐愉快氛围中学习,而且多媒体课件还是学生学习的认知工具,为学生提供了丰富的学习资源和清晰的认知导航路径,学习策略,有利于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积极参与学习,探求新知、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培养能力。

多媒体辅助历史教学,引导学生自学。在教师的指导下,根据历史知识结构和学习任务的不同,分别设置若干相关问题,投影到教室屏幕上,学生以个人或小组协作为单位,以投影出来的问题为学习目标,阅读相关课本内容和多媒体课件提供的相关历史资料,从中由浅入深地思考和理解本课所要掌握的历史知识,进而完成知识体系的建构,在完成历史知识学习和能力培养等学科任务的同时,实现学习方式的转变。例如在《文学艺术大师》一课中,让学生在贝多芬的命运交响曲中看书回答问题:1.书中介绍了那些文学艺术大师?2.他们的名言名句,从中有何启示?3.他们的文学艺术成就?事实门.简介他们的生平。5.这些人物所反映的时代?让学生带着这些问题思考阅读课文内容和课件资料库中的影视资料、图片资料、文史资料,围绕这些问题学习思考,寻求答案,有效地培养了学生的自学能力和思维能力。

4、反馈促学

认知心理学家把学习看作是信息的加工和贮存,而信息反馈正是为了强化和检验信息加工和贮存的状况,在历史教学中,信息反馈是一个至关重要的环节,是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保证。多媒体教学课件具有诊断评价,反馈强化的功能。因此多媒体辅助历史教学课件应该设计一些问题作为形成性练习。通过问题的提出与回答,可以促使学生进行思考与操练,进而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并作出相应的评价,及时指出错误,肯定正确,给出评价信息。

通常历史多媒体练习设计成选择题、识图题、材料题、问答题等多种形式,从内容上应着重在知识的隐含处,概念的模糊处,知识的引伸处,知识的联接处设计问题,采取学中练、练中学、练中评、评中练。这样对学生而言,通过自我反馈,能发现自己在掌握知识中的缺陷,并检查自己各方面能力的高低,从而促使学生更好地掌握和巩固所学的历史知识,进一步改进学法、提高能力、发展智力;对教师而言,可以检查自己的教学效果,及时发现教学中所存在的问题,改进教学方法,提高教学质量。

二、 历史教学中使用多媒体的弊端

多媒体教学虽然生动灵活,但它不能替代教师在教学中的作用,因而不能盲目使用多媒体。因该根据实际需要,当用则用,不当用则不用。

1、 勿使教师“一言堂”变为多媒体“一机堂”

长期以来我们批评“一言堂,满堂灌”的教学,但利用多媒体手段后,错误地认为多媒体可以代替教师做一切,让计算机从头到尾地“唱戏”,忽视教师应起的作用。在不知不觉中就由教师的“一言堂”变为了由多媒体取代教师地位的“一机堂”。比如说:在一节历史复习课上(世界历史九年级上,第一单元),为了能实现复习、巩固、提高、大容量的目的,使用多媒体教学。课件设计是首先出示单元知识结构,其次逐个回忆每一个历史事件,第三是对比其中三大资产阶级革命,第四再进行相应练习。课前进行了

大量的准备,在实际教学中,我突然感到自己无所适从,好象有没有自己都可以。一堂课多媒体不断的提出问题,学生不断的回答问题,仿佛又回到了问答是教学模式。课后反思中,我认为教师的讲授仍是教学的主要形式。教师的语言、教态、情感对初中生起着巨大甚至是决定性的作用。生动直观不乏幽默的语言,入木三分的分析,和蔼可亲的教态,增加学生对历史知识的理解和掌握,更能培养学生的思维和想象力。因此,利用多媒体手段进行初中历史教学不是老师撒手不管任凭计算机牵着学生走。我认为教师要时刻对课堂进行宏观调控,同时应该根据教材的实际内容,充分利用多媒体的强大的交互功能,高屋建瓴地创设一些情景引导自学、思考和分析,使教师能按自己的需要组织教学,展示自己的教学风格,而不是受课件的限制和左右,失去了教师在课堂的主导地位。

2、 切勿盲目使用多媒体

素质教育要求我们“采用现代化的教学设备,引进多媒体教学以充分调动学生的种种感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课堂效率。”但这并不是说可以堂堂用多媒体,而不从教学实际出发,不注重实效,认为运用多媒体手段就是运用了最先进的教学手段,就越能显示教学水平,一味盲目使用,从而忽视了传统教学手段。对于那些传统手段就可以解决的问题,也牵强地使用多媒体,结果反而破坏了课堂教学结构,教学效果无明显增强。例如将大量的历史知识的板书和逻辑推导写入课件,在课堂上展示。虽然看起来很美观,但实际上学生对其印象反而不深,不易吸收,有的学生连笔记都来不及记。我觉得到不如老师在黑板上一边讲解分析一边板书,学生也能边听边想边记。再比如,把图片、影视或文本简单地转换为计算机演示,而由于受技术因素的影响,图像的大小和清晰度往往受到限制。与其花那么大的精力去把它们制作成计算机课件,还不如直接使用投影仪、录像机或挂图来得方便。例如,讲第一次世界大战两大军事集团时,与其用多媒体,还不如用一张活动挂图让学生通过看书自己上讲台来添图讲解。更能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产生深刻的印象。

多媒体手段有着自身突出的优点,但它并不排斥传统教学媒体和手段。而传统教学媒体和手段也有自身的长处,而且至今仍是确有实效且普遍使用的教学手段。因此要改变盲目使用多媒体的现象,我认为在初中历史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克服传统教学媒体和手段的缺点,将传统教学媒体与手段和多媒体有机结合起来。在具体操作过程中,如果能用别的手段达到预想的效果就用别的手段,而运用多媒体教学就是要表达其他教学手段难以或无法表达的教学内容。例如,在讲授第一次世界大战时,通过电子地图显示三条战线的位置和交战国家以及主要战役,再附相应的影视资料(凡尔登战役);然后让学生根据影视资料的内容讨论战争给我们的启示。

3、 从接受者到观赏者

教学是师生的双边活动,既要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又要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并将两者有机地结合起来,融为一体,形成和谐、融洽、积极、活跃的课堂气氛。要做到这一点既要看老师的教,也要看学生的学,归根结底要看学生的学,使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学生在学习初中历史时往往是知识的被动接受者,但有的老师运用多媒体教学后,不注意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不注意培养学生的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忽略学生的主体地位。原先传统手段的师生交流、讨论都在光、声、图像的展示中湮灭了,学生不是课堂的主人,而是成为仿佛置身课堂之外的观赏者,学生常常停留在对精彩画面的欣赏上,而对实质性的历史内容不去留意,时间一长就不自觉地游离于学习活动之外。

例如在讲授《郑和下西洋》小节时,教师通过多媒体把郑和下西洋的基本史实用地图的形式展示,应该说出发点很好,但色彩艳丽的画面让学生看得眼花缭乱,再加上没有适当的提问、讨论等形式的交流,结果台上热热闹闹,台下冷冷清清,把一堂历史课变成观赏课,时间一长有的学生就开小差了。

心理学家罗杰斯指出:不应该把学生看成是知识的被动接受者,而把学生看作是有目的、有能力选择和塑造自己行为的人。在历史教学活动中也不例外,学生应该充分发挥自己的主体作用。可以说没有学生的积极参与,课堂教学就不可能取得高效率,而前面所说的“学生成为观赏者”则背离这一要求。

事实证明,我们在运用多媒体进行初中历史教学时,应从历史课的授课类型和历史教材内容的实际出发,灵活运用。同时还要从初中学生的学习规律和心理生理特点出发(初中生能保持精力集中的时间较短,而心理学又告诉我们如果长时间单一做某种活动,会使人感到疲劳。),科学地运用多媒体使多种教学方法相互配合,相得益彰。另外注意适当调动学生的参与意识,设计一些人机对话类型的讨论题、思考题,通过师生对话,学生讨论,多媒体展示,使课堂气氛活跃起来,学生也会感到有有张有弛精神也会非常饱满,也就不会出现冷场的现象了。总之,“教就是为了不教”,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无论用什么先进的教学手段都必须发挥学生的能动性、自主性和创造性。 4、金玉其外 败絮其中

课件是多媒体教学的核心部分,它的设计的好坏直接影响到课堂教学的效果。课件的表现形式是多种多样的,但不能肤浅地停留在表面。例如,只是让书本搬家,把屏幕当成电子黑板,而没有真正的实质内容。另外历史的多样性常常导致大量的图片和视频被牵扯进课件中来,不能只热衷于追求多媒体显示效果,不注意历史知识的本质特征和内在联系,从而导致教学目标无法实现,这样的课件给人以喧宾夺主的感觉。还有的教师在设计课件时不注重教材的整体优化结构,教学的重点和难点很难有所体现,整堂课下来感觉平淡无奇,轻重难辩,缺少一个"拎起来一条线,撒下去铺满地"的教学主旨,这样的课件就成了“绣花枕头稻草芯”。

诚然,多媒体技术具有图文并茂、形象直观的展示功能,它使学生对历史现象、过程的认识和理解更加深刻。但光有好看的课件是没有任何意义的,要讲究实际,课件设计要体现历史教材的教学目标,要忠于教材而高于教材,符合科学性和客观实际,同时要围绕历史课堂教学设计,突出重点,详略得当,不哗众取宠,堆砌素材,也不面面俱到,平铺直叙。在图象的处理上要简洁,大量的讲解和分析应让老师去完成,另外还要注意课件设计的艺术性,色彩搭配要与教学内容相一致,布局要合理。总之,课件的设计我们不能仅仅停留在外表,要有鲜明的目的和实质的内容。

多媒体在初中历史教学中确实有其它教学手段无法代替的优势,它灵活、生动、信息量大,能更好的激发学生的兴趣,考察学生学习的程度。但这并不是意味着它能包办一切,它只是辅助教学的手段之一,而不是唯一的手段,更不是最终的目的,教师任是教学的主导。所以对待多媒体教学我们要从历史教学的实际出发,当用则用,不当用则不用。

得失没有恰到好处篇九
《《现代汉语词典》词意识得失》

《现代汉语词典》词意识的得失研究

摘要:《现代汉语词典》 第6版在给词标注词类以及举例时都存在问题,错误地用词去给词

做解释,错误地用词给词举例,在词意识方面有偏差。公众对相关词的确认还存在误区。本文选取其中一个“排”字条进行具体分析。

关键词:现代汉语词典;词意识;得失

《现代汉语词典》是以记录普通话语汇为主的中型词典,供中等以上文化程度的读者使用。作为我国具有权威性、代表性的汉语辞书,《现代汉语词典》一直都把推广普通话、促进汉语规范化做为宗旨。在与时俱进的思想指导下,《现代汉语词典》先后经历了6 次修订,每次修订都语言规范进步的见证。 2012年7月,《现代汉语词典》第6次修订版本正式颁布。第6版《现代汉语词典》(以下简称《现汉》)把单字条目作为纲领,收录了词、成语等总共69000多条。它第一次在拼音的拼写方式上全面采用词式 书写的方式,成语也不例外,这是具有开创意义的。同时,它继承第5版全面区分词和非词,给词标注 词性的优点,体现了鲜明的词意识精神。这是汉语语法研究成果深入语言普及领域的表现,体现出鲜明 的时代性,标志着我国词典研究进入新阶段。

但是在个些具体条目上,词典还存在词意识处理上的失误,有时出现明显的前后矛盾。本文将从 “排”字条出发来讨论相关问题。

一、字条“排”词 意识的得失

《现汉》的义项是按照词义的历史发展脉络进行排序的。“排”分列两个字条,每个字条内部的义项基本上是按照本义到引申义的顺序排列的。

下面就是《现汉》(第6版)中字条“排”的原文内容:

排1 pái

~队|~字|把椅子 ~成一行。

他坐在

后~。隶属于连,下辖若干班。④指排球运动:~坛|

中国女~。|一~椅子|

子或木头平排地连在一起做成。⑦

种西式食品,用大而厚的肉片煎成:牛~|排演:彩~|这是一出新~的京剧。

排2 pái

~除|~他|

~气|~污|~汗|~卵|~灌|把 水~出去|大便~不出来。③推;推开:~闼直入|~门而出。

从字条“排”原文内容可以看出,《现汉》对于被认为是词的义项都标注了词性,对于被认为是非词的义项没有标注词性,这样的处理整体看来清晰明了,是值得称赞的。但是,当我们从北京大学现代汉语语料库中搜索有关的例句,并对“排”字条进行分析时,发现《现汉》在词性标注的时候,有些处理不当的问题。下面,我们就从对于词的处理、对于具有双

重身份的义项的处理,以及对于语素的处理三个方面探讨《现汉》在”排”字条上词意识的得失。

1.1对于词的处理

我们首先看排1义项②、③、⑤、⑥,和 排2义项②。这5个义项标注的“排”都被做是词,依次 是名词、量词 、名词、名词、动词和动词。下面的例子可以证明这5个义项标注的“排”确实是词。

(1)他坐在后排。

(2)营长命令何万祥带一个排,跑步增援三连,攻进山顶围寨!

(3)林彪在中央革命根据地的斗争中,从排长逐步升为军团长,并以此奠定了他一生的重要领导地位。

(4)录音带、彩色胶卷和图书等许多商品上,都印有一排黑色条纹。

(5)李鹗鼎还坐过独木舟、羊皮筏、竹排,渡河勘察。

(6)电动汽车上没有排气 、吸气、散热风扇和引擎这类装置,噪声很小。

(7)发改委、经贸委、监察厅等7个委(厅、局)联合开展了清理整顿不法排污企业、保护群众健康的环保行动。

(8)蝗虫筑巢在向阳背风的土坡下,雌蝗虫把腹部伸出,插入土中,一面排卵 ,一面排出像泡沫 状的胶体,把所有的卵包严,最后还把洞口封好。

例(1)指向 排1义项②:排成的行列:他坐在后~。“后排”可以说“靠后的排”,这里的排是 名词没错。

例(2)和例(3)对应的是义项③,“指军队的编制单位,隶属于连,下辖若干 班”。例(2)“排长”是词,“排”是自由的,但是“长”不自由,所以“排”和“长”结合在一起后就不自由了,它是词而不是词组,词典把它当做词组拼写而不是当做词拼写,这是不正确的。所以义项③的词性标注和举例都是错误的。

例(4)指向义项⑤,“用于成行列的东西。”汉语的数词和量词常常“形影不离”,根据使用频率 的原则,“一排”当做词用是恰当的。义项⑤的记性标注和举例也是正确的。

义项⑥:一种水上交通工具,用竹子或木头平排地连在一起做成。例(5)的“竹排”指向义项⑥,“用竹子做的排”,“排”是词无可非议。

例(6)、例(7),例(8)都指向排2 义项②,“排气”、“排污”、“排卵”都是词组,因为我们可以 说“排出气体”、“排出污染”“排出卵”,词组的成份都是自由的。也许有人会问,“排出”是不是词呢?答案是否定的,我们可以使用插入法,在中间插入“得”。由此可见,“排出”也是常常被当做词使用的 词组,所以排2义项②对“排”词性的标注和举例都是正确的。

1.2对于具有双重身份的义项的处理

刚刚我们分析了《现汉》对于字条“排”被认为是词的义项的处理,分析结果显示词性标注和举例 都是正确的。接下来我们看《现汉》对于具有双重身份的义项的处理是不是也正确。看排1 ①、⑦、⑨和排2① 这4个义项。这4个义项的“排”都被认为是词,分别是动词、名词、动词、动词。

1.2.1排义项 ①

义项①“动一个挨一个地按着次序摆”的举例“排队”、“排序”“排班”,看起来是词,1

但实际上是 被当做词书写的词组,因为我们可以说“排了伍”、“排过序”、“排好班”。但是“排行”就不一样了,我们不能说“排了行”、“排过行”、“排好行”,因为“排行”标注为动词,所以我们也不能说“排的行列”,不能插入其他成分,因而是词。下面几个例子会更清晰地体现“排行”的词性。

(9)(问:你们家怎么排行的?)我们家就属于是大排行的啊,第一是我哥哥,第二是我一姐姐。

(10)他是搞摇滚的,因为在家排行老五,所以大家都叫他小五。

(11)2003年,福布斯公布的一百位中国富豪排行榜显示,中国首富网易公司的创始人丁磊的身价 在76亿元左右。

上面例句中的“大排行”、“排行老五”、“排行榜”中的“排行”,显然都是不可分割的

1词。语素“排”并不自由。所以, 排 义项① 的“排”还具有非自由语素这一重身份。《现

汉》把 它标注为动词是不 合理的,应该分开进行标注和举例。另外,例句中“大排行”也可以说“大的排行”,“排行”在这里是 名词,而不是词典所标注的动词。所以,《现汉》在给“排行”标注记性的时候,也是处理不当的应该 分开进行词性标注并举例。

1.2.2排义项 ⑦

排1 义项⑦:指扎成排的竹子或木头,便于放在水里运走。我们可以说“江里有排”,可见,“排”可以做名词使用,但是,下面这些例子告诉我们排1义项⑦ 并一定总是词。

(12)这段文字由远景到近景,层次分明,而且几个排比句用得恰到好处。

(13)那天他正在挥着排笔作画,大万老走过来 看热闹,看了一会儿,大万老点了个头。

(14)近体诗就有严格规定,绝句均为四句,律诗都要 八句。但排律不在此限。

(15)他对于同样是吹奏乐器的排箫以及排箫的代表人物赞菲尔颇崇拜,并私下琢磨着排箫的吹奏。

(16)当游行队伍经过沙面租界对岸的沙基时,英国士兵用排枪和机关枪向游行队伍扫射,英国军舰也同时开炮。

(17)一天,工人们已经下班了,矿领导发现矿源严重不足,急需放排炮 ,便找到向来下班不出井而去热心帮助别人干活的蒋兴章。

例句中的“排比”、“排笔”、“排律”、“排箫”、“排枪”和“排炮”都是名词,前后两个语素联合得出一个整体、完整的意思,除“排比”指的是一种修辞方式以外,其他的都指某种排列成行的器具或物品,其中“排”意义并不自由,但统一指向义项⑦。所以,给义项⑦标注名词词性是不对的,因为它还 可以做为不成词语素出现。另外,义项⑦“指扎成排的竹子或木头,便于放在水里运走”这样的解释不 准确。首先,像“排笔”、“排箫”等显然不是“便于放在水里运走”的东西。其次,“排枪”、“排炮”等也不是“扎成排的竹子或木头”,正确的意思应该是“扎成排的事物”。所以,义项⑦ 的词性标注和 解释都是不正确的。

1.2.3排义项 ⑨

义项⑨:“排演:彩~|这是一出新~的京剧。”我们先看几个例子。

(18)我们在下午3点到了目的地,没有休息,立即赶到演出场地,搭台、 彩排 。这是我们这个 草台班子成立以来的第一次彩排。

(19)他从小喜爱文学,10岁时就和同伴们在家里排演自己写的悲剧,中学时倾心于浪漫主义作品。

11

(20)这是一出新排的京剧。

例(20)中“排”显然是词,但例(18)、例(19)中“彩排”和“排演”难道不是词吗?其实,“彩排”是离合词,但是在这个词语中,“彩”不自由,“排”是自由的,所以这个例子用 动词“彩排”给动词“排”举例是无可非议的。“排演”中“排”和“演”都是自由的,所以“排演”是词组,只是当做词来使用。这样看起来义项⑨的词性标注和举例似乎都对。但是,下面的例子说明事实并不是这样。

(21)结婚是人生中一件大事,喜庆欢乐的婚礼自古就有。从前讲排场比阔气,现在重文明有意义。

(22)公司庆典搞得过于排场。 (23)集体婚礼又排场,又省钱。

“排场”最初是戏曲名词,指的是戏曲演出的场次安排和舞台调度。后来引申为:①“名词,表现 在外面的奢侈的形式或场面”;②“形容词,铺张而奢侈”;③“形容词,体面光彩。”例(21)指向 “排场”的义项①,例(22)指向义项②,例(23)指向义项③,毋庸置疑,这些义项代表的“排场”都是词,从这个角度看,“排”应该是不成词语素。

从上面的例子可以看出,《现汉》给“排”义项⑨ 标注动词是不对的,因为它既可以是动词又可以 是不成词语素。

21.2.4排义项 ①

再看排2义项①:“用力除去:~除|~他|~忧。”“排除”、“排他”、“排忧”这三个例子应该是词。因为我们说“排除故障”,不会说“排故障”,说“动物具有排他性”,不会说“动物具有排别人性”,说“为别人排忧解难”,不会说“为别人排忧患”。具体再看下面的例子。

(24)我非常感激公司老总赵振南,是他力排众议,乾纲独断,决定和我签约的。

(25)坐在电影学院的教室里,我开始排除一切干扰,一心一意地开始了我的学生生活。

(26)但是同各个行业一样,影视圈内也分成若干个相对固定且封闭又排他的小圈子。

(27)温家宝在北京考察时强调:时刻关心群众冷暖,尽力为民排忧解难。

上面的例子“力排众议”、“排除”、“排他”、“排忧”都是不可分割的词,“排是其中的非自由语素。《现汉》给词标注词性的举例是不对的。

但是,义项① 的“排”确实可以做动词使用。

(28)数百个日日夜夜,无数次在暴风雪中排故障 、接线头、换隔电子、打地锚,练就了一身过硬的护线技术。

例(28)中“排故障”的“排”就是动词,意思为“用力除去”。

2所以, 排 义项① 既可以做动词,也可以是不自由语素,《现汉》把它标注为动词是

不对的。

1.3对于语素的处理

《现汉》对排1义项④、义项⑧,排2义项③ 都没有标注词性。义项④:“指排球运动:~坛|中国 女~。”义项⑧:“一种西式食品,用大而厚的肉片煎成:牛~|猪~。”义项③:“推;推开:~闼直入|~门而出。”显然它们是被当做不成词语素。事实是否如此,让我们举例来分析。

(29)不要惩罚自己嘛,享受你们的假日,别碰火鸡了。我喜欢鸡翅和牛排 。

(30)我国排球运动始于1905年。

(31)老队员年龄偏大,而年轻队员又缺乏比赛经验,很难适应目前国际排坛高强度、高对抗赛事。

(32)幸而半路有个路亭,排闼迎人,容他们且住为佳,使身心暂时有个着落。

(33)胡雪岩跟汇丰银行的“大班”,不论以前是否认识,都可以排闼直入去打交道,所以他不敢 不尊敬。

例(29)的例子“牛排”是 词,“排”在这个义项里是不成词语素,我们不能说“我们吃牛的排”。例(30)和 例(31)的“排球”和“排坛”,首先“排球”是词,“球”是自由的,我们可以说“篮球”等,但是“排”不自由。“排坛”是词,指“排球的世界”,“坛”还是不成词语素。例(32)和 例(33)中的“排闼迎入”和“排闼直入”,“排闼”是词,

2“排”是其中不自由语素,是“推开”的 意思,指向 排义项③。

所以,《现汉》对于做为语素的“排”的词性标注和解释都是正确的。

二、规范 字条 “排”的 几点 建议

综合通篇论文所论述的几点,字条“排”在词性标注、举例方面可以做出以下调整: 第一,

对于既可以做词又可以做语素的义”字样,并举例。和前面的内容用句号隔开。

参考文献:

[1] 彭泽润,丘冬.现代汉语词典和字典编写思想的现代化[J].辞书研究.2003(6)

[2] 彭泽润,李葆嘉.语言理论[M].长沙:中南大学出版社,2009

[3] 彭泽润.词和字研究:中国语言规划中的语言共性和汉语个性.[M].中国文史出版社,2007

得失没有恰到好处篇十
《淡定的人生不寂寞》

《淡定的人生不寂寞》本书的小故事有人生的感悟,有生活的启迪,有人与人相处之道,有些故事就像在开导自己,时有豁然开朗的心境。有时因为自己一句不甚恰当的话惴惴不安,一些小事占据了内心,而忧虑不安,时常把事情看严重了。某天谁对自己不冷不淡了,便费心地揣测哪得罪他了,太在意了别人的态度,累了自己。不要太在意别人的想法一节中说道,生命中最重要的是自己怎么看,而不是别人的想法,也不必去在意一些小的得失、过错,很多年以后,再去问别人当年你是如何出丑的,很多人肯定不记得了,甚至有些人已经忘记你是谁了。放下包袱,过滤掉烦心的事情,不必在意别人的眼光,让心灵自在飞翔。淡定,生活也就跟着轻松了,愉悦了。就我而言,我认为在纷扰复杂的社会中,要保持良好的心态和平和的心境有一个好方法——活在当下!该工作时就工作,该休息时就休息,放下过去的烦恼,摒弃未来的忧思,全身心地投入眼前的每一分每一秒,并坦然地接受它、享受它。每个人的生命只有一次,过去无法改变,未来尚未发生,只有当下才是最为真实的。试着问问自己:假如明天我的生命就要走到尽头,是否觉得没有遗憾?想做的事情我都做了吗?想爱的人我都尽情爱了吗?有所亏欠的人我都尽力弥补了吗?对我有帮助的人我都报答了吗?我这一生有没有真正快乐过、幸福过??许多人认为有钱人一定很幸福,因为他们要风得风要雨得雨。但据调查显示人到了一定的经济标准和社会地位后,反之他们的快乐和幸福指数越来越低,这就是人们的反差。相反低消费水平人员,他们的快乐系数很高,整天笑声连篇,而高收入的人很难看到他们的笑容,偶尔一笑,也就是那种不自然的苦笑,不是发自内心中的笑。这就是穷与富所得到真正不一样的东西。所以对于物资上的东西少追求,多找点快乐。在我们的一生中,会遇到无数的人,有和你长相厮守的恋人,有和你擦肩而过的路人,有和你仅有几面之缘的朋友??无论你遇到什么人,友善的或是不友善的,都是一种缘分。今天遇上了,今生就可能再也碰不到;今生碰见了,来世也不一定能遇到。当你能够安于当下时,便会与内心紧紧相连,找到真正的平静。这时的你已经不再抗拒某种环境,不再对某人存有偏执的爱或恨,因为你的心已经不用依附于外界生存,而安住于永恒的本体中。当然,你依然会享受外在的世界,只不过那已经是洞悉世情之后的自在逍遥。不囚禁于过去,不迷失于未来,你拥有最真实的财富,就是当下。获得幸福的秘诀就是活在当下

??人生在世,谁都难免被寂寞所困,不在寂寞中消亡,就在寂寞中爆发。若能够学会走出寂寞,把生活调节得有滋有味,那你一定会是个幸福的人。寂寞不能太久,否则就成了多愁善感。偶尔的寂寞会是一剂清醒剂,让你更好地面对喧嚣的尘世。当一个人把寂寞当作人生预约的美丽,怀着淡定从容的心态去面对,也就没有了真正意义上的寂寞了。淡定与从容是一种智慧。佛祖拈花的手指,打动了无数人的心,只有迦叶使者,绽开会心的一笑,笑得那么自然、那么恰到好处,让人领悟到什么是真正的大彻大悟、超凡脱俗。佛法所说的四大皆空,其实并不是真的不存在,它只是告诉人们一个道理,要学会放下、或在当下。守住属于自己的一份平淡的生活,你就是一个幸福的人。“执子之手,与子偕老”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跟相爱的人一同分享生活的幸福是一种恩赐,也是一件最快乐的事情。从从容容一杯酒,平平淡淡一杯茶。时间不经意地溜走,一天24小时,你有多少留给自己?停下来,品味寂寞,享受淡定!一盏灯,一片昏黄;一简书,一杯淡茶。守着那一份淡定,品读属于自己的寂寞。保持淡定,才能欣赏到最美丽的风景!保持淡定,人生从此不再寂寞。这本书让我读懂了,幸福,不是金山银山,不是大鱼大肉,不是前呼后拥。幸福是每一个微小的生活愿望达成。当你想吃的时候有的吃,想被爱的时候有人来爱你。幸福其实就在你的身边,你的家人身体健康,你们今天衣食无忧,晚上能够平安回到家中,这就是幸福。幸福就是活在当下,用冲淡平和的心态看待周围的一切。因为孤独,所以远离了喧嚣,以至心灵得到安宁;因为寂寞,所以守着内心的恬淡,在这里孤独寂寞化为一片淡定与从容,而这淡定与从容正是幸福。人的一生注定要面对孤独寂寞,每个人都无法逃避,唯有以淡定的心态坦然面对。什么是淡定?淡定就是你的淡然,你的超脱,你的看破。在当下物欲横流、充满诱惑的社会里,最大的幸福莫过于守住一颗淡定而宁静的心,平淡对待得失,冷眼看尽繁华,畅达时不张狂,挫折时不失望。生命的年轮时刻动着,既然我们不能阻止生命动的年轮,那么我们在人生旅途里何不自己享受孤独寂寞中的那份快乐呢?放宽心态,淡定生活,你会发觉处处皆是美景哦!

本文来源:http://www.guakaob.com/qiuzhizhaopin/14875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