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关知足的诗句

| 留学生招聘 |

【www.guakaob.com--留学生招聘】

有关知足的诗句篇一
《“知足”诗中悟养生》

有关知足的诗句篇二
《白居易闲适诗中的_知足_心》

$##-年-#月第$$卷第.期江西教育学院学报!社会科学&

JCG@87;CDJ<789K<)8EA<AGA>CD4LGM7A<C8!ZCM<7;ZM<>8M>E&YMA+$##-[C;+$$NC+.

白居易闲适诗中的“知足”心

谢苍霖

!江西教育学院中文系,江西南昌

""##$%&

’摘要(白居易闲适诗中搏动着一颗“知足”之心。诗人常以不足为满足,与不如己者比,故能知足,甚且知愧。

““兼济”之志是其“知足”、知愧”心积极方面的根源;官场生活的教训、天命论以及佛、老思想的影响,是其“知足”心消极方面的根源。’关键词(

白居易;闲适诗;“知足”心

)$#*+$$

’文献标识码(

,

’文章编号(

-##./"0"1!$##-&#./###-/#2

’中图分类号(

!"#$%&’"#%"#%()*+,+#+"-./0123+456’%75

3)456789:;<8

!=>?7@AB>8ACD56<8>E>F789G79>HF<A>@7AG@>IJ<789K<)8EA<AGA>CD4L7M7A<C8IN78M6789""##$%I56<87&8.95#,:;#<

O6>@>P7EMC8A>8A>LE?<@<A<8Q,)JG/R<SEM7@>D@>>?C>BE+O6>?C>A7;P7RETG<;A6<EMC8A>8AB>8ATR

MCB?7@<89P<A6A6CE>;>EE?@;U<;>9>L+5CB97@<89P<A6A6>BI6>PCG;LT>MC8A>8A,>U>8T>7E67B>L+O6>EGMMCG@7E?<:@7A<C8P7EA6>?CE<A<U>ECG@M>CD6<E“MC8A>8A>L”78L“7E67B>L”E?<@<AIR>AA6>?7EE<U>ECG@M>M7B>D@CBA6>>K?>@<:>8M>CD6<ECDD<M<7;;<D>78LA6><8D;G>8M>CDQGLL6<EBF7CV<SE<L>C;C9R+8=%3>’,(5<

Q,)JG/R<;WC>BEX

MC8A>8A>LE?<@<A

唐宪宗元和十年!1-.年&冬,初贬江州!今江西九江&的白居易第一次自编诗集,标立名目将前此所作近1##首作品分置2类。据其同时所作《与元九书》叙述,他将“美刺兴比”“之作即现实主义诗篇,称为“讽谕诗”;退公独处,或移病闲“居,知足保和,吟玩情性”之作,称为“闲适诗”;事物牵于外,“情理动于内,随感遇而形于叹咏者”,称为“感伤诗”;五言、七言、长句、绝句,自一百韵至两韵者”,称为“杂律诗”。通览其全集,其实感伤、杂律二类中也颇有“吟玩情性”的作品。可以说,讽谕和闲适是白居易前期诗歌的两大主题,而以前者为主,后者居次。至其晚年吟咏,则大半为闲适诗篇。’收稿日期($##-/#0/#%

’作者简介(谢苍霖!-%2*/&,男,江西于都人,教授。

诗歌史上有一种“两截子”现象,即诗人前后期作品有明显差异,思想内容乃至艺术风格几乎断为两截。之所以如此,多因作者经受重大变故,从此改变了人生。白居易正是典型的“两截子”诗人,其人生转捩是元和十年!1-.年&因忠愤言事自左赞善大夫贬为江州司马。这年腊月,他从贬所致书挚“友元稹倾吐郁结,表白自己的人生宗旨: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通观白居易的一生,独善”、兼济”二语可“谓道尽,但作为前提的“穷”、达”却似乎正好相反。贬江州之前,他居官虽不达,却忧国忧民,志在“兼济”,大力写作“美刺兴比”的讽谕诗,希望当权者“救济人病,裨补时阙”,但也颇

有“知足保和,吟玩情性”即“独善其身”的闲适诗篇。居江州三年,此后擢迁刺史,历典名郡,晚岁官至刑部侍郎、太子少“傅,渐入“达”境,而诗咏则趋于平和恬淡,闲适有余”,无复当年为国分忧、为民请命的激情。文宗大和三年"&!’年#春,诗人因病免刑部侍郎,授太子宾客分司东都,从此闲居洛阳"一度任河南尹#,以至殁世。大和八年作《序洛诗》,自言在洛除丧朋、哭子十数篇外,其他皆寄怀于(年间作诗)*!首,“

酒,或取意于琴,闲适有余,酣乐不暇,苦词无一字,忧叹无一

+!,声”。夫子自道,晚年白居易已是十足的闲适诗人。

满而后知足。有这般“知足”心,即使遭遇不顺心甚至厄难之事,也能退一步想,泰然处之。诗人中年谪贬江州,前途渺茫,谪所举目无亲,所咏却道:“此地何妨便终老,匹如元是九江"卷%/《#暮年多病,九江春望》人不堪其忧,诗人却道:人。”

“家无忧虑身无事,正是安闲好病时。”"卷.&《病中五绝》其“在那个时代本是憾事,诗人却道:怀中二#初得外孙是女孩,

”"卷./《#以有可抱,何必是男儿。小岁日谈氏外孙女孩满月》不足为满足,或者说,从不足中寻求满足,这是白居易“知足”心的一大特征。

陈寅恪先生著《白乐天之思想行为与佛道关系》文,认为

+*,

“。若论闲适诗,此言固确乐天之思想一言以蔽之曰知足”

用白居易的话来说,做闲适诗人必须有两个基本条件,"《#。白氏长庆集》卷&《咏怀》白即“先务身安闲,次要心欢适”居易在洛官位虽高,却是闲职虚衔,无公务之劳,坐享俸禄,衣食无忧。当时朝班与宦官斗争虽烈,他却身在局外,宠辱不及,所以能够“身安闲”。至于“心欢适”,则在于个人心性修养。白居易觅得一条保持心情欢适的诀要,即“知足”。正如《“序洛诗》所云:本之于省分知足,济之以家给身闲,文之以他的觞咏弦歌,饰之以山水风月,此往而不适,何往而适哉-”“闲适诗有一特点,即好纪年岁、述秩俸。如:身为三品官,年“"卷(!《已五十八”偶作二首》其一#;位逾三品日,年过六旬“#;时”"卷..《残春咏怀赠杨慕巢侍郎》寿及七十五,俸沾五"卷/%《#。这类诗句,自咏老身示诸家属》宋人洪迈《容十千”

斋五笔》录出百余处,认为是作者“为人诚实洞达”的缘故。为人诚实洞达,其实也就是能“省分知足”。唯其洞达人生,能反省“命分”,故能事事知足。唯其知足,故能闲中得适。品读白居易的闲适诗,尤其是涉及个人待遇享受之处,无不令人感受到一颗强劲搏动的“知足”之心,前后期作品莫不如此。前"卷(#期,如早年为翰林学士,居长安新昌坊,作《松斋自题》云:

非老亦非少,年过三纪余。非贱亦非贵,朝登一命初。才小分易足,心宽体长舒。充肠皆美食,容膝即安居。况此松斋下,一琴数帙书。书不求甚解,琴聊以自娱。夜直入君门,晚归卧吾庐。形骸委顺动,方寸付空虚。持此将过日,自然多晏如。昏昏复默默,非智亦非愚。

"卷(/#其二云:后期,如分司东都时居履道里,作《偶吟二首》

晴教晒药泥茶灶,闲看科松洗竹林。活计纵贫长净洁,池亭虽小颇幽深。厨香炊黍调和酒,窗暖安弦拂拭琴。老去生涯只如此,更无余事可劳心。

“值得注意的是,诸如“充肠皆美食,容膝即安居”,活计纵贫长净洁,池亭虽小颇幽深”,以及“随宜饮食聊充腹,取次衣裘亦暖身。未必得年非瘦薄,无妨长福是单贫”"卷(/《自#之类随处可见的吟哦,咏》都是以不足为满足,并非事事美

当不移,以言非闲适诗则未必皆当。陈先生文章接着指出,白居易的“知足”源自老子的“知足不辱”,此外“亦因处世观物比较省悟而得之”。所谓“比较省悟”,是说与不如己者相比而"卷.!#有云:吟四虽》省悟。如大和八年"&*)年#作《

年虽老,犹少于韦长史;命虽薄,犹胜于郑长水;眼虽病,犹明于徐郎中;家虽贫,犹富于郭庶子。

省躬审分何侥幸,值酒逢歌且欢喜。忘荣知足委天和,亦应得尽生生理。

"卷/%#有云:会昌六年"&).年#《六年立春日人日作》

年方吉、郑犹为少,家比刘、韩未是贫。乡园节岁应堪重,亲故欢游莫厌频。试作循、潮、封眼想,何由得见洛阳春。

以上二首均作于洛阳,诗中所言不如已的人物,都是作“者所交游的官僚士大夫,循、潮、封”则分别以州名指代当年谪贬该地的宰相牛僧孺、杨嗣复和李宗闵。开成三年"&*&年#“"卷.%#,作《醉吟先生传》亦云:吾生天地间,才与行不逮古人远矣,而富于黔娄,寿于颜回,乐于荣启期,健于卫叔宝。幸甚,幸甚,余何求哉-”

至于脱离具体人物对象的泛泛之比,诗中尤多。如《把"卷.!#有云:酒》

勿言未富贵,久忝居禄位。借问宗族间,几人拖金紫0勿忧渐衰老,且喜加年纪。试问班行中,几人及暮齿0

《"卷.’#有云:喜入新年自咏》

销磨岁月成高位,比类时流是幸人。大历年中骑竹马,几人得见洛阳春0

《"卷.’#有云:夏日闲放》

资身既给足,长物徒烦费。若比箪瓢人,吾今太富贵。

俗云“比上不足,比下有余”,白居易比下不比上,专与不如己者比,怎能不知足。这是他涵养“知足”心的一大诀要。

"卷%《#在“朝露贪名利,夕阳忧子孙”秦中吟・不致仕》的中唐群僚中,白居易的“知足”心是十分可贵的。而且不独

有关知足的诗句篇三
《知足诗》

知足诗

无忧无虑又无求,何必斤斤计小筹? 明月清风随意取,青山绿水任遨游。 知足胜过长生药,克己乐为孺子牛, 切莫得陇犹望蜀,神怡梦稳慢白头。

有关知足的诗句篇四
《有关奋斗的诗句》

1.与天地兮比寿,与日月兮齐光------战国.楚.屈原<<涉江>> 2.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战国.屈原.<<离骚>> 3.举世皆浊我独清,众人皆醉我独醒------战国.屈原<<渔夫>> 4.亦余心之所善兮,虽九死其犹未悔------屈原<<离骚>> 5.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三国.魏.曹操<<龟虽寿>> 6.健儿须快马,快马须健儿------北朝民歌.<<折杨柳歌辞>> 7.刑天舞干戚,猛志固常在------晋.陶渊明<<读山海经十三首>> 8.直如朱丝绳,清如玉壶冰------南朝.宋.鲍照<<代白头吟>> 9.疾风知劲草,板荡识诚臣------唐.李世民<<赐萧禹>> 10.愿君学长松,慎勿作桃李------唐.李白<<赠韦侍御黄活裳二首>> 11.时穷节乃现,一一垂丹青------宋.文天祥<<正气歌>> 12.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宋.李清照<<绝句>>(<<乌江>> 13.长安何处在,只在马蹄下------唐.岑参<<忆长安曲二章寄庞催>> 14.莫道桑榆晚,微霞尚满天------唐.刘禹锡<<酬乐天咏志见示>> 15.大道如青天,我独不得出------唐.李白<<行路难>> 16.少年心事当拂云------唐.李贺<<致酒行>> 17.一片冰心在玉壶------唐.王昌龄<<芙蓉楼送辛渐>> 18.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唐.李白<<行路难>> 19.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唐.李白<<将进酒>> 20.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唐.李白<< 梦游天姥吟留别>> 21.新松恨不高千尺,恶竹应须斩万竿------唐.杜甫<<将赴成都草堂途中有作先寄严郑公>> 22.千淘万漉虽辛苦,吹尽狂沙始到金------唐.刘禹锡<<浪淘沙>> 23.时人莫小池中水,浅处不妨有卧龙------唐.窦庠<<醉中赠符载>> 24.宁可枝头抱香死,何曾吹落北风中------宋.郑思肖<<画菊>> 25.立志欲坚不欲锐,成功在久不在速------宋.张孝祥<<论治体札子.甲申二月九日>> 26.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宋.文天祥<<过零丁洋>> 27.粉身碎骨浑不怕,要留青白在人间------明.于谦<<石灰吟>> 28.不要人夸颜色好,只留清气满乾坤------元.王冕<<墨梅>> 29.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清.郑燮<<竹石>> 30.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清.龚自珍<<己亥杂诗>> 31.浊酒难销忧国泪,救时应仗出群才------清.秋瑾<<黄海舟中日人索句并见日俄战争地图>>

奋发图强的诗词

古之君子如抱美玉而深藏不市,后之人则以石为玉而又炫之也。 —— 朱熹 真正的人生,只有在经过艰难卓绝的斗争之后才能实现。 —— 塞涅卡 古之立大事者,不惟有超世之才,亦必有坚忍不拔之志。 —— 苏轼

少而好学,如日出之阳;壮而好学,如日中之光;老而好学,如炳烛之明。 —— 刘向

人生在勤,不索何获--张衡

业精于勤而荒于嬉,行成于思而毁于随 --韩愈

天才就是无止境刻苦勤奋的能力 --卡莱尔

聪明出于勤奋,天才在于积累 --华罗庚

好学而不勤问非真好学者。

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

勤劳一日,可得一夜安眠;勤劳一生,可得幸福长眠 --达·芬奇(意大利) 形成天才的决定因素应该是勤奋 -郭沫若

人的大脑和肢体一样,多用则灵,不用则废 -茅以升

你想成为幸福的人吗?但愿你首先学会吃得起苦 --屠格涅夫

灵感不过是“顽强的劳动而获得的奖赏” --列宾

贵有恒何必三更眠五更起,最无益只怕一日曝十日寒。

成功=艰苦劳动+正确方法+少说空话 --爱因斯坦

不经历风雨,怎能见彩虹 -《真心英雄》

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

自古以来学有建树的人,都离不开一个“苦”字。

天才就是百分之九十九的汗水加百分之一的灵感 --爱迪生

艺术的大道上荆棘丛生,这也是好事,常人望而却步,只有意志坚强的人例外 --雨果

丈夫清万里,谁能扫一室?——唐·刘希夷《从军行》

仰天大笑出门去,我辈岂是蓬蒿人。——唐·李白《南陵别儿童入京》

业无高卑志当坚,男儿有求安得闲?——北宋·张耒《示禾巨秸》

笛里谁知壮士心,沙头空照征人骨。——南宋·陆游《关山月》

有关知足的诗句篇五
《有关读书的诗句》

【有关读书的名言警句】

1、书是逆境中的慰藉。

2、书房是文人精神的巢穴,生命的禅堂。

3、世界上最壮丽的宫殿是藏书最多的图书馆。

4、年轻时读书就像迎着朝阳走路。

5、最淡的墨水也胜过最强的记忆。

6、读书在某种意义上来说是养心。

7、好的书籍是最贵重的珍宝——别林斯基

8、书是唯一不死的东西——丘特

9、书籍使人们成为宇宙的主人 ——巴甫连柯

10、书中横卧着整个过去的灵魂——卡莱尔

11、人的影响短暂而微弱,书的影响则广泛而深远——普希金

12、人离开了书,如同离开空气一样不能生活——科洛廖夫

13、书不仅是生活,而且是现在、过去和未来文化生活的源泉 ——库法耶夫

14、书籍把我们引入最美好的社会,使我们认识各个时代的伟大智者——史美尔斯

15、书籍便是这种改造灵魂的工具。人类所需要的,是富有启发性的养料。而阅读,则正是这种养料。——雨果

16、好书是伟大心灵的富贵血脉。——弥尔顿

17、读一本好书,就是和许多高尚的人谈话。——歌德

18、不去读书就没有真正的教养,同时也不可能有什么鉴别力。——赫尔岑

19、读书时,我愿在每一个美好思想的面前停留,就像在每一条真理面前停留一样。——爱默生

20、书籍是在时代的波涛中航行的思想之船,它小心翼翼地把珍贵的货物运送给一代又一代。——培根

21、书是良药——刘向(我国汉代大学者)说:“书犹药也,善读之可以医愚。”

22、书是面包——高尔基说:我扑在书籍上,像饥饿的人扑在面包上一样。

23、书是益友——臧克家说:读过一本好书,像交了一个益友。

24、书是阶梯——高尔基说:“书是人类进步的阶梯。”

25、书是源泉——高尔基说:“爱护书籍吧,它是知识的源泉。”

26、书是船只——凯勒说:“一本新书像一艘船,带领着我们从狭隘的地方,驶向生活的无限广阔的海洋。”

27、书是顾问——凯勃斯说:“书是随时在你近旁的顾问,随时都可以供给你所需要的知识,而且可以按照你的心意,重复这个顾问的次数。”

28、书是奇迹——高尔基说:“书,要算要类在走向未来幸福富强的道路上所创造的一切奇迹中最复杂最伟大的奇迹。”

29、书是社会——皮罗果夫说:“一本好书就是一个好的社会,它能够陶冶人的感情与气质,使人高尚。”

30、书是营养品——莎士比亚说:“书是全世界的营养品。”

31、书是遗训、忠告和命令——赫尔岑说:“书——这是一代对另一代精神上的遗训,这是行将就木的老人对刚刚开始生活的青年人的中选,这是行将去休息的站岗人对走来接替他的岗位的站岗人的命令。”

33、“书籍是屹立在时间的汪洋大海中的灯塔。”——惠普尔

1

34、“书籍是培育我们的良师,无需鞭笞和棍打,不用言语和训斥,不收学费,也不拘形式。”——德伯里

35、“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高尔基

36、“理想的书籍是智慧的钥匙。”——托尔斯泰

37、“优秀的书籍是抚育杰出人才的珍贵乳汁,它作为人类财富保存下来,并为人类生活的进一步发展服务。”——弥尔顿

38、“书籍是生活的加速器。”——尼克拉耶娃 “书是这一代对下一代精神上的遗训。”——赫尔岑

【有关热爱读书的名言警句】

1、书籍使人变得思想奔放。 —革拉特珂夫

2、书籍使人们成为宇宙的主人。 —巴甫连柯

3、我身上所有一切优秀的品质都要归于书籍。 ——高尔基

4、生活里没有书籍,就好象没有阳光,智慧里没有书籍,就好象鸟儿没有翅膀。比亚

5、多读书,读好书,然后写出自己的感想,这是写好作文的开始。 —冰心

6、书,能保持我们的童心;书能保持我们的青春。—严文井

【有关读书的古诗句】 1、黑发不知勤学早,白首方悔读书迟。---颜真卿《劝学》

2、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孙洙《唐诗三百首序》

3、书到用时方恨少,事非经过不知难——陆游

4、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朱熹

5、旧书不厌百回读,熟读精思子自知——苏轼

6、书痴者文必工,艺痴者技必良——蒲松龄

7、读书百遍,其义自见——《三国志》

8、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杜甫

9、读书有三到,谓心到,眼到,口到——朱熹

10、立身以立学为先,立学以读书为本——欧阳修

11、读万卷书,行万里路——刘彝

12、黑发不知勤学早,白发方悔读书迟——颜真卿

13、书卷多情似故人,晨昏忧乐每相亲——于谦

14、书犹药也,善读之可以医愚——刘向

17、发奋识遍天下字,立志读尽人间书——苏轼

18、鸟欲高飞先振翅,人求上进先读书——李苦禅

19、立志宜思真品格,读书须尽苦功夫——阮元

【有关读书的俗语】

笔勤能使手快,多练能使手巧。

兵到战时方知穷,书到用时方嫌少。

不吃饭则饥,不读书则愚。

不怕读书难,就怕心不专。

不向前不知路远,不学习不明真理。

藏书再多,倘若不读算是一种癖好;读书再多,倘若不用只能成为空谈。

常说口里顺,常做手不笨,常学脑子灵。

—莎士2

吃饭要细嚼慢咽,学习要深钻细研。

创造使科学之树长青。

粗枝大叶害死人。

打开科学门窗的钥匙是问号。

刀钝石上磨,人笨勤奋学。

到处留心皆学问。

东西越用越少,学问越学越多。

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

读万卷书,行万里路。

读不尽的书,走不完的路。

读书千遍,其义自见。

读书不离口,写字不离手。

读书要三到:眼到、口到、心到。

读书不知意,等于嚼树皮。

读书全凭自用功。

读书需用心,一字值千金。

多问不吃亏。

多思出上策。

多学多练,多听多看。

复习是学习之母。

功夫靠磨炼,知识凭积累。

好书不厌百回读。

好记性不如烂笔头。

好书是你最忠实的朋友。

好书是心灵的良药,是进步的阶梯。

好奇心能够造就一个科学家。

好学的人永远朝气蓬勃。

花开在春天,学习在少年。

怀疑是求知的钥匙。

基础不打牢,学问攀不高。

家有万金,不如藏书万卷。

看得多,知识增强;写得多,妙笔生花。

理想的书籍是智慧的钥匙。

理解是记忆的基础,记忆是理解的必然。

粮食滋养身体,书籍丰富智慧。

没有思考的语言等于无的放矢。

千金难买回头看,文章不厌反复改。

强记不如善悟。

勤奋和智慧是双胞胎,懒惰和愚蠢是亲兄弟。

清晨不起误一天,少年不学误一生。

缺乏知识就无法思考,缺乏思考就得不到知识。

人贵善思。

3

人贵有志,学贵有恒。

人笨早起身,鸟笨先出林。

日日走,能行千里;时时学,能破万卷。

善于发问的人知识丰富。

少说话,多思考。

少年不知勤学苦,老来方悔读书迟。

生命有涯,学习无边。

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

书籍是了望世界的窗口。

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

书读百遍不嫌多,遍遍都有新收获。

贪多嚼不烂。

天无尽头,学无终了。

文章不妨千回磨。

问百人,通百事。

问号是催人攀登科学高峰的鞭子,启发是引导学生勤学深思的钥匙。闲时练来急时用。

想给别人传道,自己先得懂经。 写作不怕根基浅,勤学苦练能过关。心记不如笔记。

学而时习之。

学问学问,不耻下问。

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学问学问,一学二问;不学不问,是个愚人。

眼观六路,耳听八方。

要学蜜蜂采蜜,不学蜻蜓点水。

一窍通,百窍通。

一分谨慎抵得上十分学问。

一遍生,二遍熟,三遍四遍当师傅。

一日读书一日功,十日不读腹中空。

一次考虑周到,胜过百日徒劳。

由浅及深,由近到远。

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理。

知识在于积累,聪明在于学习。

知识是智慧的源泉,书籍是知识的宝库。

只要用心读,何患读不熟。

钟不敲不响,人不学不灵。

嘴勤不如手勤。

4

有关知足的诗句篇六
《与月亮有关的诗句》

与月亮有关的诗句

1、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李白:《静夜思》)

2.野旷天低树,江清月近人。(孟浩然:《宿建德江》)

3.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王维:《山居秋瞑》)

4.月黑雁飞高,单于夜遁逃。(卢纶:《塞下曲》)

5.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李白:《月下独酌》)

6.小时不识月,呼作白玉盘。(李白:《古朗月行》)

7.深林人不知,明月来相照。(王维:《竹里馆》)

8.月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王维:《鸟鸣涧》)

9.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苏轼:《水调歌头·中秋》)

10.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王昌龄:《出塞》)

11、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 杜甫《月夜忆舍弟》

12、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 辛弃疾《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

13、可怜九月初三夜,露似珍珠月似弓。 白居易《暮江吟》

14、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王安石《泊船瓜洲》

15、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李白《将进洒》

16、明月出天山,苍茫云海间。——李白《关山月》

17、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李煜《虞美人》

18、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李煜《虞美人》

19、春江潮水连海平,海上明月共潮升。——张若虚《春江花月夜》

20、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张九龄《望月怀远》

21、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张继《枫桥夜泊》

22、鸟宿池边树,僧推月下门。——贾岛《题李凝幽居》

23、明月楼高休独倚,酒入愁肠,化作相思泪。——范仲淹《苏幕遮》

古诗中的月亮

在众多吟月古诗词中,论知名度,我认为排名第一的,当数苏轼的“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第二名是李白的“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季军属张九龄的“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 古来咏月诗数量繁多,据说在唐诗中占了五分之一。而写得最多的是赞叹月色的皎洁、美丽。比如:

“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王维)。

“野旷天低树,江清月近人”(孟浩然)。

“月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王维)。

“明月照高楼,流光正徘徊”(曹植)。

“滟滟随波千万里,何处春江无月明”(唐·张若虚)。

“松排山面千重翠,月点波心一颗珠”(白居易)。

“月色更添春色好,芦风似胜竹风幽”(唐·贾至)。

“有时海上看明月,辗出冰轮叠浪间”(唐·徐寅)。

“人吹五更笛,月照万家霜”(明·谢榛)。

“梨花院落溶溶月,柳絮池塘淡淡风”(宋·晏殊)。

有望月亮而感怀天地之恒久、人生之须臾的:

“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唐·王昌龄)。

“此生此夜不长好,明月明年何处看”(苏轼)。

“江畔何人初见月,江月何年初照人;人生代代无穷已,江月年年只相似”(张若虚)…… 有叹人情世态的:

“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苏轼)。

“花间一壶酒,独酌无相亲,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李白)

有望月而生缱绻情怀的:

“月上柳梢头,人约黄昏后”(宋·欧阳修)。

“明月有情还约我,夜来相见杏花梢”(清·袁枚)。

“清风明月本无价,近水遥山皆有情”(清·梁章钜)。

望月而思乡、思念亲人友人: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李白)。

“天下三分明月夜,二分无赖是扬州”(唐·徐凝)。

“长安一片月,万户捣衣声”(李白)。

“洞庭秋月生湖心,层波万顷如熔金”(唐·刘禹锡)。

“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杜甫)。

月亮绕地球旋转数亿年,古人并不明白这个道理,只知道它白亮亮的分外好看。 “小时不识月,呼作白玉盘。”(李白)。

怎么会有月圆、月缺呢?也无法解释,只能是观察现象。

“三五明月满,四五蟾兔缺”(古诗十九首)。三五明月即是十五的月亮。

“可怜九月初三夜,露似珍珠月似弓”(白居易)。

苏轼的《水调歌头》

明月几时有? 把酒问青天. 不知天上宫阙, 今夕是何年. 我欲乘风归去, 惟恐琼楼玉宇, 高处不胜寒. 起舞弄清影, 何似在人间. 转朱阁, 低绮户, 照无眠. 不应有恨, 何事偏向别时圆. 人有悲欢离合, 月有阴晴圆缺, 此事古难全. 但愿人长久, 千里共婵娟.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

俱怀逸兴状思飞,欲上青天揽明月。

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

共看明月应垂泪,一夜乡心五处同。

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

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晓镜但愁云鬓改,夜吟应觉月光寒。

烟拢寒水月拢沙,夜泊秦淮近酒家。

海上升明月,天涯共此时!

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

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

晓镜但愁云鬓改,夜吟应觉月光寒。

露从今夜白, 月是故乡明。

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

二十四桥明月夜,玉人何处教吹箫。

月落乌啼霜满天,江风渔火对愁眠。

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

古人不识今时月,今月曾经照古人

月上柳梢头,人约黄昏后。

雪满山中高士卧,月明林下美人来。

低眉吟罢无处写,月光如水照淄衣。

江流婉转绕芳甸,月照花林皆似霰。

江天一色无纤尘,皎皎空中孤月轮。

可怜楼上月徘徊,应照离人梳镜台

江畔何人初见月,江月和年初照人。

人生代代以无穷,江月年年只相似。

不知江月待何人,但见长江送流水。

三十功名尘与土,八千里路云和月

此生此夜不长好,明月明年何处看。

西北望乡何处是,东南见月几回圆.

山中夜来月,到晓不曾看。

满月飞明镜,归心折大刀

江畔何人初见月,江月何年初照人?

秋空明月悬,光彩露沾湿。

惊鹊栖未定,飞萤卷帘入。

庭槐寒影疏,邻杵夜声急。

佳期旷何许,望望空伫立。

海上升明月,天涯共此时。

春江潮水连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

虞美人 李煜

春花秋月何时了, 往事知多少。 小楼昨夜又东风, 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 雕阑玉砌应犹在, 只是朱颜改。 问君能有几多愁, 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

今人不见古时月 古月依旧照今人

月下独酌 (李白)

花间一壶酒,独酌无相亲。 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

夜思 (李白)

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月夜 (刘方平)

更深月色半人家,北斗阑干南斗斜。 今夜偏知春气暖,虫声新透绿窗纱。

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

张继《枫桥夜泊》

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 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

白居易《暮江吟》

一道残阳铺水中,半江瑟瑟半江红。 可怜九月初三夜,露似珍珠月似弓。”

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杜甫《月夜忆舍弟》

<<静夜思>> 唐 李白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出塞>>王安石

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

有关知足的诗句篇七
《养生有关的诗词》

养生有关的诗词

养生原则

与其救疗于有疾之后,不若摄养于无疾之先。―――《丹溪心法》元 朱震亨

治身养性谨务其细,不可以小益为不平而不修,不可以小损为无伤而不防。―――《抱朴子》晋 葛洪

我命在我,不在天。―――《仙经》

养生以不伤为本。―――《仙经》

养性之道,莫久行、久坐、久卧、久视、久听。―――《养生要录》宋蒲虔贯

措身失理,亡之于微,积微成损,积疾成衰。―――《养生论》三国 嵇康

虚邪贼风,避之有时,恬淡虚无,真气从之,精神内守,病安从来。―――《素问·上古天真论》

善养生者养内,不善养生者养外。―――《寿世保元》明 龚廷贤

善服药者,不如善保养。―――《养老奉亲书》宋陈直

才所不逮而困思之,伤也;力所不胜而强举之,伤也。―――《抱朴子》 晋 葛洪 体欲常劳,食欲常少,劳无过极,少无过虚。―――《养性延命录》 南朝 梁 陶宏景 虽常服药物,而不知养性之术,亦难以长生也。―――《养性延命录》 南朝 梁 陶宏景 善养性者,则治未病之病,是其义也。―――《备急千金要方》 唐代 孙思邈

精、气、神,养生家谓之三宝。―――《理虚元鉴》明 汪绮石

邪之所凑,其气必虚。―――《素问·评热病论》

正气存内,邪不可干。―――《素问·遗篇刺法论》

阴平阳秘,精神乃治;阴阳离决,精气乃绝。―――《素问·阴阳应象大论

惜精养生

元气实,不思食;元神会,不思睡;元精足,不思欲;三元全,陆地仙。―――《养心要语》明胡文焕

人年五十者,精力将衰,大法当二十日一次施泄。―――《泰定养生主论》元王珪 纵欲戕生,古今同慨。―――《退庵随笔》清梁章钜

若耗散真精不已,疾病随生,死亡随至。―――《尊生八笺》明 高濂

酒色之类,使人志气昏酣荒耗,伤生败德。―――《食色绅言》明陈继儒

御女之法,能一月再泄,一岁二十四泄,皆得二百岁。―――《备急千金要方》 唐代 孙思邈

聚精之道,一曰寡欲,二曰节劳,三曰息怒,四曰戒酒,五曰慎味。―――《摄生三要》明 袁坤仪

男贵寡欲养精,女贵平心养血。―――《广嗣纪要》明万全

精神养生

戒暴怒以养其性,少思慈以养其神,省言语以养其气,绝私念以养其心。―――《续附·养生要诀》明 胡文焕

看一个医生不如交一个朋友。―――谚语

人借气以充其身,故平日在乎善养,所忌最是怒。―――《老老恒言》清 曹廷栋

凡心有所爱,不用深爱,心有所憎,不用深憎,并皆损性伤神。―――《备急千金要方》 唐孙思邈

大喜荡心,微抑则定;甚怒烦性,稍忍即歇。―――《退庵随笔》清梁章钜

人但知过怒过哀足以害性,而不知过喜过乐亦足以伤生。―――《退庵随笔》清 梁章钜 心乐为良药,神伤致骨枯。―――谚语

不气不愁,活到白头。―――谚语

老人之情,欲豪畅,不欲郁郁阏,可以养生。―――《类修要诀》明胡文焕

圣人胜心,众人胜欲,君子行正气,小人行邪气。―――《淮南子》西汉刘安等 多思则神殆,多念则志散,多欲则损智,多事则形疲。―――《养生要集》唐 张湛

安则物之感我者轻,和则我之应物者顺,外轻内顺,而生理备矣。―――《苏沈良方》宋苏轼、沈括

忍怒以全阴气,抑喜以养阳气。―――《抱朴子》 晋 葛洪

知恬逸自足者,为得安乐本。―――《尊生八笺》明 高濂

物来顺应,事过心宁,可以延年。―――《寿世保元》明 龚廷贤

省思虑则心血不耗,发不易白。―――《医先》明 王文禄

恼一恼,老一老;笑一笑,少一少。―――《养心要语》明 胡文焕

说说笑笑,通通七窍。―――谚语

笑一笑,十年少;愁一愁,白了头。―――谚语

笑口常开,青春常在。―――谚语

事从容则有余味,人从容则有余年。―――《呻吟语》明吕坤

养心莫善于寡欲。欲不可纵,欲纵成灾;乐不可极,乐极生衰。―――《养生四要》明 万全

善摄生者,先除欲念。―――《食色绅言》明陈继儒

喜怒衰乐之发……可节而不可止也,节之而顺,止之而乱。―――《春秋繁露》西汉董仲舒 遇事不恼,长生不老。―――谚语

嗜欲使人气淫,好憎使人精劳。―――《古今图书集成》清陈梦雷

暴喜伤心,暴努伤肝,暴恐伤肾,过衰伤肺,过思伤脾。―――《养生四要》明 万全 夫精神志意者,静而日充者壮,躁而日耗者老。―――《淮南子》西汉刘安等

琴医心,花医肝,香医脾,石医肾,泉医肺,剑医胆。―――《幽梦续影》清朱锡绶 人生如天地,和煦则春,惨郁则秋。―――《医述》清程杏轩

善养生者,先除欲念。―――《男女绅言》明陈继儒

得神者昌,失神者亡。―――《素问·移精变气》

心乱则百病生,心静则万病息。―――《卫生宝鉴》元罗天益

惜气存精更养神,少思寡欲勿劳心。―――《寿世保元》明 龚廷贤

心胸里头能撑船,健康长寿过百年。―――谚语

千保健,万保健,乐观方才是关键。―――谚语

一日三笑,人生难老;一日三恼,不老也老。―――谚语

生气催人老,快乐变年少。―――谚语

遇怒不要恼,遇难莫急躁。―――谚语

常乐常笑,益寿之道。―――谚语

房宽地宽,不如心宽。―――谚语

知足者常乐,善笑者长寿。―――谚语

要活好,心别小;善制怒,寿无数。―――谚语

笑口常开,百病不来。―――谚语

治病必先治神,药疗必先心疗。―――谚语

忠诚是长寿之本,善良是快乐之源。―――谚语

生活上适度,精神上大度。―――谚语

养生必先养德,大德必得其寿。―――谚语

生理卫生强身,心理卫生强心。―――谚语

要享福,常知足。―――谚语

饮食养生

食不语,寝不言。―――《论语》春秋战国孔丘

节饮自然脾健,少餐必定神安。―――《续附·养生要诀》明 胡文焕

一顿吃伤,十顿喝汤。―――谚语

上床萝卜下床姜,不用医生开药方。―――谚语

凡食热胜冷,少胜多,熟胜生,淡胜咸。―――《养生要录》宋蒲虔贯

凡食,无强厚味,无以烈味重酒。―――《吕氏春秋》战国吕不韦等

五谷为养,五蓄为助,五菜为充,五果为益。―――《养生四要》明 万全

饥不暴食,渴不暴饮。―――谚语

安身之本,必资于食,不知食宜,不足以存生。―――《圣济总录》宋官修

阴之所生,本在五味,阴之五宫,伤在五味。―――《素问·阴阳应象大论》

食欲少而数,不欲顿多难消,常如饱中饥,饥中饱。―――《养性延命录》 南朝 梁 陶宏景

多饮酒则气升,多饮茶则气降。―――《养生肤语》明陈继儒

谷肉果菜,食养尽心,无使过之,伤其正之。―――《素问·五常政大论》

汤泡饭,嚼不烂。―――谚语

服饵不备五味四气而偏食之,久则脏腑偏倾,而生其病矣。―――《素问玄机病原式》金元 刘完素

食能排邪而安脏腑,悦神爽志,以资血气。―――《备急千金要方》 唐代 孙思邈 食毕,饮清茶一杯,起行百步,以手摩脐。―――《昨非庵日纂》明郑宣

要想身体健,食物要新鲜。―――谚语

养生之道,莫先于饮食。―――《嘉业堂丛书》清刘承干

莫吃空心茶,少食中夜饭。―――《类修要诀》明胡文焕

膏梁厚味有损身体,粗茶淡饭延年益寿。―――谚语

寒从脚起,病从口入。―――谚语

朝食三片姜,犹如人参汤。―――谚语

晚上少吃一口,肚里舒服一宿。―――谚语

安谷则生,绝谷则亡,饮食自倍,肠胃耐伤。―――《养生要诀》明胡文焕

凡有喜嗜之物,不可纵口,当念病从口入,惕然自省。―――《养生四要》明 万全 晚饭少吃口,活到九十九。―――《养生要集》唐 张湛

凡食物不能废咸,但少加使淡,淡则物之其味真性俱得。―――《老老恒言》清 曹廷栋 调理脾胃为医中之王道,节饮食乃却病之良方。―――《仁斋直指方论》宋 杨士瀛 粥饭为世间第一补人之物。―――《随息居饮食谱》清王世雄

饱食即卧,乃生百病。―――《备急千金要方》 唐代 孙思邈

一天三顿粥,郎中朝我哭。 ―――谚语

冬吃萝卜夏吃姜,不劳医生开药方。 ―――谚语

药补不如食补。 ―――谚语

热饭冷茶泡,娘做郎中医不好―――谚语

寒从脚上起、病从口中入 ―――谚语

贪吃贪睡,添病减岁 ―――谚语

甜言夺志、甜食坏龄 ―――谚语

吃馍喝凉水,瘦成干棒槌 ―――谚语

五谷杂粮多进口,大夫改行拿锄头 ―――谚语

少吃多餐,益寿延年 ―――谚语

暴食暴饮易生病,定时定量可安宁 ―――谚语

肉生火,油生痰,青菜豆腐保平安。―――谚语

宁吃鲜桃一口,不吃烂杏一筐。―――谚语

宁可锅中存放,不让肚子饱胀。―――谚语

饮食讲卫生,保你不生病。―――谚语

生活养生

常洗衣服常洗澡,常晒被褥疾病少指甲常剪,疾病不染 ―――谚语

人勤于体者,神不外驰,可以集神;人勤于智,精不外移,可以摄精。―――《退庵随笔》清梁章钜

心要常操,身要常劳。―――《呻吟语》明吕坤

日光不照门,医生便上门。―――谚语

出则以车,入则以辇,务以自佚,命以曰招蹶之机。―――《吕氏春秋》战国吕不韦等 发,血之穷也,千过梳发,发不白。―――《养生要集》唐 张湛

衣服厚薄,欲得随时合度。是以暑月不可全薄,寒时不可极厚。―――《养生要录》宋蒲虔贯

牢齿之法,早朝叩齿三百下为良。―――《养生要集》唐 张湛

齿,骨之穷也,朝朝琢齿,齿不龋。―――《养生要集》唐 张湛

若要小儿安,常带三分饥与寒。―――谚语

按摩为养生之一术。―――《雨航杂录》明冯时可

春捂秋冻,不生杂病。―――谚语

常洗衣服常洗澡,常晒被褥疾病少。―――谚语

欲得长生,肠中常清;欲得不死,肠中无屎。―――谚语

指甲常剪,疾病不染。―――谚语

烟酒不尝,身体必强。―――谚语

不染烟和酒,活到九十九 ―――谚语

烟酒不尝,身体必强 ―――谚语

捂捂盖盖脸皮黄,冻冻晒晒身体强。―――谚语

要想感冒少,常洗冷水澡。―――谚语

剃头洗脚,胜如吃药。―――谚语

卧欲侧而曲膝,益气力。―――《宝生要录》宋 蒲虔贯

养生者,心欲求寐愈难。―――《老老恒言》清 曹廷栋

腰腹下至足胫欲得常温,胸上至头欲得稍凉。―――《养生要录》宋蒲虔贯

冬不宜极温,夏不宜穷凉。―――《备急千金要方》 唐代 孙思邈

夫人夜卧,欲自以手摩四肢胸腹十数遍,名曰干沐浴。―――《宝生要录》宋 蒲虔贯 小儿无冻饿之患,有饱暖之灾。―――《温病条辨》清吴瑭

涌泉二穴,精气所生之地,寝时宜擦千遍。―――《寿世青编》清尤乘

春夏宜早起,秋冬宜晏眠。晏忌日出后,早忌鸡呜前。―――《养生要诀》明胡文焕 腹为五脏之总,故腹本喜暖。―――《老老恒言》清 曹廷栋

寒暖适体,勿侈华艳,可以延年。―――《养性延命录》 南朝 梁 陶宏景 <

运动养生

运动运动,病魔难碰。―――谚语

人怕不动,脑怕不用。―――谚语

水停百日生毒,人歇百日生病。―――谚语

斗一斗,瘦一瘦;让一让,胖一胖。―――《类修要诀》明胡文焕

老人血气多滞,拜则肢体屈伸,气血流畅,可终身无手足之疾。―――《古今图书集成》清陈梦雷

早起活活腰,一天精神好。―――谚语

每日频行,必身轻目明,筋节血脉调畅,饮食易消,无所壅滞。―――《养生要录》宋蒲虔贯

若要身体健,除非天天炼。―――谚语

运动好比灵芝草,何必苦把仙方找。―――谚语

饭后百步走,活到九十九。―――谚语

跑跑跳跳浑身轻,不走不动皮肉松。―――谚语

静而少动,体弱多病;有静有动,无病无痛。―――谚语

户枢不蠹,流水不腐。人之形体,其亦由是。―――《圣济总录》宋官修

体欲常逸,食须常少。劳无至极,食无过饱。―――《修真秘要》明王蔡

枪不擦不亮,身不练不壮。―――谚语

运动运动,病魔难碰。―――谚语

水停百日生毒,人歇百日生病。——谚语

早起活活腰,一天精神好。——谚语

气血养生

气欲柔而不欲强,欲顺而不欲逆,欲定不欲乱,欲聚不欲散。―――《摄生三要》明 袁坤仪

血气者人之神,不可不谨养也。―――《素问玄机原病式》金元 刘完素

胃虚则五脏六腑、十二经、十五络、四肢皆不得营运之气,而百病生焉。―――《脾胃论》金元 李杲

养生之大者,乃在爱气,气从神而成,神从意而出。―――《春秋繁露》西汉董仲舒 养内者,以恬脏腑,调顺血脉,使一身之流行冲和,百病不作。―――《寿世保元》明 龚廷贤

养气者,须从调息起手。―――《摄生三要》明 袁坤仪

聚精在于养气,养气在于存神。神之于气,犹母之于子也。―――《摄生三要》明 袁坤仪 多饮酒则气升,多饮茶则气降,多肉食谷食则气滞。―――《养生肤语》明陈继儒 精足则血足而发盛。―――《类经》明 张景岳

发为血之余,血虚则发落。―――《丁甘仁医案》丁甘仁

人之生也,全赖乎气,血脱而气不脱,虽危犹生。―――《血证论》清 唐容川 人之气道贵乎顺,顺则津液流通,决无痰饮之患。―――《丹溪心法》元 朱震亨 气有一息之不运,则血存一息之不行。―――《仁斋直指方论》宋 杨士瀛

四时百病,胃气为本。―――《疫疹一得》清余师愚

长寿养生

有关知足的诗句篇八
《有关读书的诗句名言》

有关读书的诗句名言

1、 尽信书则不如无书。(孟子)

2、 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杜甫)

3、 书读百遍,其义自见。

4、 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陆游)

5、 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朱熹)

6、 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高尔基)

7、 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周恩来)

8、 好读书,不求甚解。每有会意,便欣然忘食。(陶渊明)

9、 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孔子)

10、 读一本好书,就像和许多高尚的人谈话。(歌德)

读书的三种境界

表达“读书三境界”的诗句,各句分别比喻什么?

读书的三境界,著名学者王国维,曾引用古人词句做了很好的概括:

第一境界: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

第二境界: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

第三境界:众里寻她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

读书的第一境界是“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宋·晏殊《蝶恋花》)。读书本就不是轰轰烈烈的热闹事,真正的读书人,总是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自己喜欢的书,故而常常是孤独的,有时甚至是落寞的,也只有甘愿孤独与落寞才是真的读书,才能读得进去。所谓“独上高楼”是要有独到的眼光,要有一定的高度;“望尽天涯路”是说要有相当的广度。当此第一境界之时,所能见到的只会是“风乍起,吹皱一池春水。”(五代·南唐·冯延巳《谒金门》)春初微风,波澜不兴,此时往往不被人们看好,不被世俗所理解。

读书的第二境界是“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宋·柳永《凤栖梧》)读书有成的人谁没有过这样的经历?读书是要下苦功夫的:孔子韦编三绝、刘秀手不释卷、杜甫读书破万卷„„至于悬梁刺股、囊萤映雪之类,哪一个不是孜孜以求?“为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终不悔”定然是将读书视为人生第一乐事,这才会无视“衣带渐宽”,才能“为伊憔悴”。能有此精神,必然会有所成就,于是“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唐·白居易《钱塘湖春行》)此时已是春风骀荡乃至于春意盎然了,不过仍未达到最佳境界。

读书的最佳境界应当是跨越了上述两个境界之后,进入第三种境界:“众里寻她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在灯火阑珊处。”(宋·辛弃疾《青玉案·元夕》)一如佛教“禅宗”的顿悟,也就是辩证法的从量变到质变。产生了质的飞跃,突然领悟,融会贯通,见人所未见,知人所不知,把握了书的精髓;然后厚积薄发、妙手偶得。到此时,自然会“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唐·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成绩斐然,令人刮目相看。而这绝佳的第三境界是建立在前两个境界之上的,不可能凭空而来。

有关知足的诗句篇九
《有关节日的诗句》

节日诗句

春节

元日

王安石

爆竹声中一岁除 春风送暖入屠苏 千门万户 日 总把新桃换旧符 元宵节

生查子 元夕 》

(宋)欧阳修

去年元夜时,花市灯如昼。 月到柳梢头,人约黄昏后。 今年元夜时,月与灯依旧。 不见去年人,泪湿春衫袖。

《青玉案 元夕》

(宋)辛弃疾

东风夜放花千树,更吹落,星如雨。

宝马雕车香满路,凤萧声动,壶光转,一夜鱼龙舞 。

蛾儿雪柳黄金缕,笑语盈盈暗香去。

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 那人却在,火阑珊处。

端午节

端 午

(唐)文 秀

节分端午自谁言,万古传闻为屈原; 堪笑楚江空渺渺,不能洗得直臣冤。 节 令门.端 阳

(清)李静山

樱桃桑椹与菖蒲,更买雄黄酒一壶。 门外高悬黄纸帖,却疑账主怕灵符。 清明节

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 重阳节

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

待到重阳日,还来就菊花。

中秋节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

有关知足的诗句篇十
《有关朋友的诗句》

有关朋友的诗句

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又送王孙去,萋萋满别情。(李白:《送友人》

春草明年绿,王孙归不归?(白居易:《赋得古原草送别》)

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王维:《送元二使安西》)

寒雨连江夜入吴,平明送客楚山孤。(王昌龄:《芙蓉楼送辛渐》)

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高适:《别董大》)

桃花潭水三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李白:《赠汪伦》)

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李白:《送孟浩然之广陵》)

轮台东门送君去,雪上空留马行处。(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长亭外,古道边,芳草碧连天。晚风拂柳笛声残,夕阳山外山。天之涯,海之角,知交半零落。一瓢浊酒尽余欢,今宵别梦寒。(李叔同:《送别》)

结交在相知,骨肉何必亲------汉乐府民歌<<箜篌谣>>

丈夫志四海,万里犹比邻------三国.魏.曹植<<赠白马王彪>>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唐.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相知无远近,万里尚为邻------唐.张九龄<<送韦城李少府>>

少年乐新知,衰暮思故友------唐.韩愈<<除官赴阙至江州寄鄂岳李大夫>> 以文常会友,唯德自成邻------唐.祖咏<<清明宴司勋刘郎中别业>>

人生结交在终结,莫为升沉中路分------唐.贺兰进明<<行路难五首>> 人生交契无老少,论交何必先同调------唐.杜甫<<徒步归行>>

友如作画须求淡,山似论文不喜平------清.翁照<<与友人寻山>>

折花逢驿使,寄与陇头人。江南无所有,聊赠一枝春。----南朝宋人陆凯的《赠范晔诗》

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别董大

同门为朋,同志为友。

丈夫非无泪,不洒离别间。---唐朝陆龟蒙《别离》

人生得一知己足也,斯世当以同情视之。

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

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

寒雨连江夜入吴,平明送客楚山孤。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又送王孙去,萋萋满别情。

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

山回路转不见君,雪上空留马行处。

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

.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2.又送王孙去,萋萋满别情。(李白《送友人》)

3.春草明年绿,王孙归不归?(白居易《赋得古原草送别》)

4.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

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王维《送元二使安西》) 5.寒雨连江夜入吴,平明送客楚山孤;(王昌龄《芙蓉楼送辛渐》)

6.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高适《别董大》)

7.桃花潭水三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李白《赠汪伦》)

8.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李白《黄鹤楼送盂浩然之广陵》)

9.山回路转不见君,雪上空留马行处。(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10.长亭外,古道边,芳草碧连天。晚风拂柳笛声残,夕阳山外山。

天之涯,海之角,知交半零落。一觚浊酒尽余欢,今宵别梦寒。 (李叔同《送别》 诗中乡情

1.君自故乡来。应知故乡事。

来日绮窗前,寒梅着花未?(王维《杂诗》)

2.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无改鬓毛衰。

儿童相见不相识,笑问客从何处来?《贺知章《回乡偶书》》

3.岭外音书断,经冬复立春。

近乡情更怯,不敢问来人。《宋之文《渡汉江》》

4.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

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

海日生残夜,江春 入旧年。

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王湾《次北固山下》)

5.人春才七日,离家已二年。

人归落雁后,思发在花前。(薛道衡《人日思归》)

6.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李白《静夜思》

7.谁家玉笛暗飞声,散人春风满洛城。

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国情。(李白《春夜洛城闻笛》)

8.客舍并州已十霜,归心日夜忆咸阳。

无端更渡桑干水,却望并州是故乡。(刘皂《旅次朔方》)

9.戍鼓断人行,边秋一雁声。

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

有弟皆分散,无家问死生。

寄书长不达,况乃未休兵。(杜甫《月夜忆舍弟》)

本文来源:http://www.guakaob.com/qiuzhizhaopin/16668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