形容生活艰辛的诗词

| 留学生招聘 |

【www.guakaob.com--留学生招聘】

形容生活艰辛的诗词篇一
《关于勤俭节约的古诗》

关于勤俭节约的古诗

君子以俭德辟难。【出处】《周易·否》。

【大意】君子用俭朴的德行来避免危难。

克勤于邦,克俭于家。【出处】《尚书·大禹谟》。

【大意】在国家事业上要勤劳,在家庭生活上要节俭。

俭,德之共也;侈,恶之大也。

【出处】《左传·庄公二十四年》。

【大意】节俭,是善行中的大德;奢侈,是邪恶中的大恶。

民生在勤,勤则不匮。【出处】《左传·宣公十二年》。

【大意】老百姓的生计在于辛勤劳作,只有勤于劳作,财物才不会匮乏。

俭节则昌,淫佚则亡。【出处】《墨子·辞过》。

【大意】节俭就会昌盛,淫佚享乐就会败亡。

历览前贤国与家,成由勤俭破由奢。【出处】李商隐《咏史》。

【大意】纵观历史,大到邦国,小到家庭,无不是兴于勤俭,亡于奢靡。

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出处:《新五代史·伶官传序》。

大意:忧虑操劳国事可以使国家兴盛发达,追求安逸享乐可以招致自己的灭亡。

由俭入奢易,由奢入俭难。【出处】司马光《训俭示康》。

大意:从节俭变得奢侈容易,从奢侈转到节俭则很困难。

取之有度,用之有节,则常足。出处:《资治通鉴》卷二百三十四。

【大意】有计划地索取,有节制地消费,就会常保富足。

惟俭可以助廉,惟恕可以成德。【出处】《宋史·范纯仁列传》。

【大意】只有节俭可以使人廉洁奉公,只有宽容可以使人养成好的品德。

一粥一饭,当思来处不易;半丝半缕,恒念物力维艰。

【出处】朱柏庐《治家格言》。

【大意】即使是一顿粥、一顿饭,也应当想到它来得不容易;即使是半根丝、半根线,也要想到劳作的艰辛。

静以修身,俭以养德——诸葛亮《诫子书》。

悯农二首

--李绅

锄禾日当午,

汗滴禾下土。

谁知盘中餐,

粒粒皆辛苦。

春种一粒粟,

秋收万颗子。

四海无闲田,

农夫犹饿死。

春游唐刘兼

圣主未容归北阙,且将勤俭抚南夷。

咏史

--李商隐

历览前贤国与家,成由勤俭破由奢。

天下之事,常成于勤俭而败于奢侈。 --陆游

一粥一饭,当思来处不地易;半丝半缕,恒念物力维艰。[清]朱用纯 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

静以修身,俭以养德。〔三国时期〕诸葛亮

历览前贤国与家,成由勤俭破由奢。〔唐〕李商隐

由俭入奢易,由奢入俭难。〔北宋〕司马光

节俭朴素,人之美德。〔明〕薛瑄

形容生活艰辛的诗词篇二
《古诗词的情感》

一:送别思乡

古人抒发对家乡、亲人、朋友的思念之情的诗作:

①表达离愁别绪,多迷恋、伤感。

②表达深情厚谊,多赞美、留恋。

③表达诗人豁达的胸襟和豪放的气度。

④借送友人表达自己的志向。

常见字:思、别、客、送、鸿雁、柳、月、别、长亭、酒

《送杜少府之任蜀州》、《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宣州谢眺楼饯别校书叔云》、《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送别》、《淮上与友人别》。 《夜雨寄北》、《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无题》、《浣溪纱(晏殊)》。

二、山水田园

多描绘农村秀丽风光或山水美景和农村恬淡生活,寄托诗人对贴近自然的宁静、悠闲的田园生活的向往、热爱之情。

《过故人庄》、《钱塘湖春行》、《游山西村》、《西江月》、《清平乐·村居》、《饮酒》、《江南春》、《滁州西涧》。

三:边塞生活

多描写将士戍边、战斗生活的艰苦和边地特有的奇异风光。

《使至塞上》、《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雁门太守行》、《渔家傲·塞下秋来风景异》、《采薇》、《凉州词》。

四:爱国

《春望》、《过零丁洋》、《江城子》、《菩萨蛮·书江西造口壁》。 五:壮志抒怀

表达诗人奋发向上的精神和豁达乐观的人生态度,或不畏艰辛对前途充满信心的豪情壮志。有——

《登飞来峰》、《望岳》、《观沧海》、《江城子》、《浣溪沙(苏轼)》、《行路难》、《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己亥杂诗》、《山居秋暝》。

形容生活艰辛的诗词篇三
《古代诗歌阅读答案》

古代诗歌阅读

考法一 唐诗

1.解析:本题考查理解诗歌内容、鉴赏诗歌表达技巧的能力。诗歌的前十六句详尽铺写朝廷贵官的生活,共描写了两个场面:开头八句记叙朝官们雪中退朝的场面;下面八句紧承“追游”,转入特写,具体描绘秋官、廷尉歌舞宴饮的场面。上面两个场面,已经将秋官、廷尉这帮官僚们的腐朽糜烂、醉生梦死的生活表现得淋漓尽致。末尾“冻死”一词极写囚犯之惨状,简洁而有力。从而使这个对比变得格外强烈和鲜明。

答案:①从结构上看,开头两句兴起全篇,接下来十四句详写统治者骄奢侈靡的生活,而结尾仅用两句描述“冻死囚”,文势陡急,有一落千丈之势。②从艺术效果看,前面十四句通过层层铺叙、渲染,为结尾一幕作艺术的铺垫,前后构成强烈、鲜明的对比,震撼人心。

2.解析:①本题考查对诗句内容和表达技巧的理解能力。本题从理解诗句含义的角度考查对诗歌表达技巧和内容的理解。“后世仰末照”承“明月出海底”一句,“明月”一句将鲁仲连比喻为海底升起的明月,光辉闪耀。这句形容鲁仲连的光芒能穿越时空而照耀后人,使其景仰。因此B项中“感叹鲁仲连的功绩如同就要落山的太阳一样将被后人渐渐遗忘”错误。②本题考查评价古代诗歌的思想内容的能力。本题从诗歌的思想内容角度来考查对诗歌的理解。诗歌末句“吾亦澹荡人,拂衣可同调”,表明作者以鲁仲连为楷模,借鲁仲连的形象,寄寓自己的理想。首先找到描绘鲁仲连的诗句,根据对这些诗句的理解分条概括出鲁仲连的性格特点。然后结合对史实的了解,对这些诗句加以解释,并联系李白自身的境况作答。描绘鲁仲连形象的是5~8句,“却秦振英声”指说服魏与赵合力抗秦,“后世仰末照”承“明月出海底”的比喻而来,形容其光芒能穿越时空而照耀后人,使其景仰。“意轻千金赠,顾向平原笑”指当平原君欲以千金酬谢时,他却推辞离去,可见他高尚的人品。李白以鲁仲连为楷模,希望自己能像鲁仲连一样淡泊名利,最终能功成身退。

答案:①选B ②(要点一)辅弼天下,建功立业。结合诗句:“却秦振英声,后世仰末照。”

(要点二)不慕名利,功成身退。结合诗句:“意轻千金赠,顾向平原笑。”

3.命题分析:本题考查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与评价文章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的能力。

解析:(1)做题时要了解诗歌常见的意象和诗歌的主题,从诗句中的“战初归”“铁衣”等意象可以断定描写的是边塞的战事。

(2)意境要从“情”和“景”两方面入手解答。前两句写部队凯旋度过破讷沙的情景,后两句写一轮红日从地平线喷薄而出,在广袤的平沙之上,行进的部队宛如游龙,战士的盔甲如银鳞一般,在日照下冷光闪闪,而整个沙原上,沙砾与霜华也闪烁光芒,鲜明夺目。这是一幅何等有生气的壮观景象!

答案:(1)边塞 (2)全诗描绘了戍边将士战罢归来的图景。前两句写大漠辽远、大雁高飞,既有胜利者的喜悦,也有征人的乡思;后两句写日出东南、铁衣生寒,既表现了壮阔背景上军容的整肃,也暗含了军旅生活的艰辛。诗歌撷取极具边塞特色的含蕴丰富的意象,通过喜忧、暖冷、声色等的比照映衬,营造出雄健、壮美的意境,抒写了征人慷慨悲壮的情怀。

4.解析:这是一首怀古诗,首句统摄全篇点明作者的情感极其哀愁,这哀愁是由荒郊中看到的景色引起的:泾水弯弯曲曲靠在遥远的村子旁边;因为过多的放牧牛马,春天的草已经看不到多少了;原野上的田地没有人耕种,只有秦朝时的古碑还在,还能证明这里曾经的兴盛;天色已晚,云彩与积雪一道围绕在苍山上,几缕炊烟伴着残阳,绿树显得格外昏暗,行客之路尽是黄沙。看到这荒凉的景色,想当年秦国何等强盛,再回想唐王朝的国势日衰,眼前一片荒凉,于是“不堪回首”之情油然而生。

答案:表现了怀古伤今之情。诗人春日眺望泾水之滨,不见春草,只见古碑,行客之路尽是黄沙,想当年秦国何等强盛,看如今唐王朝国势日衰,眼前一片荒凉,于是“不堪回首”之情油然而生。

(2)解析:诗歌用了触景生情、寓情于景的手法,借泾水、春草、古碑、苍山、残阳、绿树、黄沙等凄凉败落的景物,表达了自己的怀古伤今之情。在情景处理上,用极富特征的荒凉景物抒发了对唐王朝国势日衰的悲叹。颈联采用拟人,写景细致入微。

答案:①触景生情;②寓情于景;③写哀景抒哀情。

[诗歌鉴赏] 这是一首怀古诗。这首诗的标题点明了时间——春日,地点——古秦国,内容——怀古。诗歌前两联写近景,在这春光明媚的时节,作者路经古秦国,在荒郊野外,诗人眼前所见的是一片荒凉的景象:泾水之滨,远村依傍,春草已被牛马啃食殆尽,田地刚耕过,只见古碑犹存。此情此景,令人黯然销魂。诗歌后两联写远景,作者纵目远望,行客之路尽是黄沙,残阳映照下,烟雾茫茫,绿树环绕,想当年秦国何等强盛,看如今唐王朝的国势日衰,眼前一片荒凉,于是“不堪回首”之情油然而生。此

诗融情于景,作者选择了诸多带有伤感意味的意象来抒发哀情,字里行间流露出一种物是人非的感慨,同时借古讽今,也是对唐王朝命运的深深担忧。

5.解析:本题考查考生对诗歌思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把握能力。(1)本诗点明季节的是“橘柚香”,一个“香”,说明“橘柚”已成熟,可知是秋季。《雨霖铃》中点明秋季,直抒别情的句子为“多情自古伤离别,更那堪冷落清秋节”。(2)题目已经点明惜别,人因不忍“别”而“醉”,言情深。“江风引雨”言别时环境,秋风飒然而至,极其清冷,更兼秋雨,这里用环境之冷来衬托心境之凄凉。(3)“代为之思,其情更远”,意思是从对方角度思考,感情更为深远。理解了这句评语之意,可想到杜甫的《月夜》,同为从对方角度想象对方的举止心境,本题的关键是答出想象或设想,也可从虚实结合的角度分析,然后结合题目指向联系诗句便可。

答案:(1)橘柚香。 多情自古伤离别,更那堪冷落清秋节。

(2)惜别知音,借酒浇愁;凄凄风雨烘托悲凉的心情。

(3)由眼前情景转为设想对方抵达后的孤寂与愁苦,通过想象拓展意境,使主客双方惜别深情表达得更为深远。

考法二 宋诗

1.解析:此题考查鉴赏古代诗歌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的能力。(1)首句领起全诗,连绵起伏的山势,一如绵延不断的“太古”,“太古”指远古、上古,也指一种寂静或荒凉的原始氛围。诗人化实为虚,化有形之山势为无形之光阴。这是作者对周围环境的渲染,更是对他自己精神状态的描写。(2)颈联空间转换,视角由山间转入房里,承上联“眠”字写。“世味”是指世道人心,世态炎凉。“簟”指竹席。此时,诗人只想紧掩门户,远离人间是非。“时光簟已便”表面是说盛夏酷热难耐,但醉卧竹席,却感到十分舒适;其实说的是心清自然凉,这正是诗人心境的写照。(3)这首诗写环境、写生活都十分平淡,而在平淡的表面下仍能感受到作者的激烈情感,如“世味”仍时时侵扰,“拈笔忘筌”其实是难忘世事。

答案:(1)用远古时期的宁静写出山中的幽静。(2)表达了厌恶官场、追求恬淡的心境。(3)“门掩世味”“拈笔忘筌”暗含诗人难忘世事,透露幽愤不平之气;全诗却以“山”“馀花”“好鸟”等闲适悠远的意象,形成一种简朴的风格,意味平淡深长。

2.解析:本题考查鉴赏文学作品的表达技巧的能力。本诗的抒写重点是梅花,但作者却从“雪”“日落”“寒鸦”等环境描写及“惆怅”“恨”等情感的表达入手,可见这首诗并没有采用直接描写的手法,而主要采用了烘托和渲染的间接描写手法。明确了手法

之后,再结合诗句进行分析即可。

答案:运用了烘托和渲染的手法。全诗几乎未涉及梅花的色香,而注重环境的烘托和感情的渲染,从而表现梅花的精神和品格。

(答出烘托和渲染的,给2分;能作简要分析的,给3分。意思答对即可。如有其他答案,只要言之成理,可酌情给分。)

②解析:本题考查评价作者的思想感情和观点态度的能力。解答此题,先要理解诗歌的最后一联的丰富意蕴。景物描写“日落寒鸦”渲染了一种悲凉的氛围,可知这两句表达了作者悲伤的情感,而从“沉吟”“却望”“独自回”等词语可以看出,此时的作者是落寞而又惆怅的。明确了这些,再结合诗句的内容分析一下即可。

答案:表现了作者落寞惆怅、若有所失的心情。作者将自己复杂的情感投射到梅花上,思绪万端却又无从说起,以至在梅树下沉吟许久,直到日暮才独自离开。

(答出作者心情的,给3分;能作简要分析的,给3分。意思答对即可。如有其他答案,只要言之成理,可酌情给分。)

3.解析:(1)本题考查鉴赏诗歌语言的能力。鉴赏“绿”字需结合具体语境,可联想诗句“春风又绿江南岸”。此处的“绿”可理解为使动,“使树绿”,展示的是一种动态美,表现了春风的活力、春天的生机。(2)本题考查体会作者的思想情感的能力。①颈联中,诗人想象友人到家遇春燕、浣征衣的情景,表现对友人的关心眷念。②尾联中,诗人想象友人在家摆脱了琐事杂务,终日临水闲居的情景,表现出对友人闲适生活的艳羡。

答案:(1)“绿”字写出了春风吹绿林木的动态,表现了春风的活力,显示了春天的生机,增强了诗的韵味。(意思对即可。其他看法,言之成理亦可)

(2)颈联想象友人喜逢家乡的燕子,一洗征尘,表现出归家时轻松愉悦的心情。尾联进一步设想友人归家后悠闲自在的生活,寄托了对友人真诚的祝福,也暗含着诗人对超脱世俗的自由生活的向往。(意思对即可。其他看法,言之成理亦可)

4.解析:本题考查鉴赏诗歌的语言和表达技巧的能力。“梢影细从茶碗入,叶声轻逐篆烟来。”写竹梢的清影,和竹叶被风吹动的响声,显得自然而洒脱,足以引起诗人的诗兴。用“细”字来形容树梢的影子映入了茶杯。而“轻逐”一词则形象地描绘了叶声与篆烟相伴的情态。

答案:全联视听结合,生动地描写了诗人的所见所闻,表现了竹轩环境的清幽和诗人生活的闲适;“梢影细从茶碗入”准确地描绘了茶具间光影的变化;“叶声轻逐篆烟来”运用比拟(拟人)手法,形象地写出叶声与烟缕升起相伴的动态美。

[答出视听结合并加以分析,给2分(若答出衬托或动静结合并加以分析,可给1分);答出光影变化,给1分;答出比拟手法并加以分析,给2分。意思答对即可。]

(2)解析:本题考查鉴赏诗歌的人物形象的能力。把握人物形象,主要通过对诗歌中关于其生活环境的描写及人物的一些表现来进行概括和分析。如通过生活环境中的“竹轩”、“柴门”、“狭径”等,可见他的闲适;“倦卧”、“闲吟”等可以看出他的洒脱,而“竹”、“雪”、“梅”等意象更能衬托出诗人高雅的人生志趣。把以上的内容概括分析一下即可得出答案。

答案:塑造了闲适、洒脱、高雅的诗人形象。通过对“竹轩”“柴门”“狭径”等简朴清幽的生活环境的描写,表现了诗人日常生活的闲适自得;“倦卧”“闲吟”等反映了诗人洒脱的生活态度;“竹”“雪”“梅”等意象表现出诗人高雅的人生志趣。

(答出形象特征,给2分;结合诗句分析,给4分。意思答对即可。如有其他见解,只要言之成理,也可酌情给分。)

5.(1)命题分析:本题考查鉴赏诗歌的形象。从诗歌意象表达效果的整合的角度考查对诗歌形象的鉴赏。

解析:先具体分析前两句所写到的意象的表达效果,然后进行整合。“晓路”点明起航的时间是清晨;“雨萧萧”写出起航时的天气状况;“江乡叶正飘”既交代了季节是秋季,又写出了诗人所见的落叶飘飞的景象。“雨萧萧”与“叶正飘”写出了秋景的凄清萧条。答案:描写了清晨起航时,江南水乡风雨萧萧,落叶飘飞的深秋景色,营造了凄冷、感伤的氛围。

(2)命题分析:本题考查鉴赏诗歌的形象及表达技巧。

解析:“孤舟”在本诗中是一个主体意象,是全诗的线索,联结着诗中其他意象和诗人的所见所闻所想。首联和颔联为“孤舟”的出现提供了背景,颈联从“帆”“桨”正面写“孤舟”,尾联写“孤舟”停宿之所,寄托了诗人借枫桥一抒幽思的情怀。孤舟表达了作者复杂的思想感情。

答案:孤舟联结着雁、鸟、鱼、霜月、枫桥等意象,把航程中的所见所闻所想贯穿在一起,是全诗的线索;作者融情于景,表达了漂泊、思乡、孤寂之感。

6.命题分析:本题考查概括形象特点、鉴赏艺术手法、分析作者情感的能力。 解析:(1)概括野菊形象,只要先抓住颔联中的“在野”“幽色”“妙香”等描写其生长环境和花色、花香的词语概括其自然特征,再写出反问句揭示的内在品质就可以了。

(2)自选角度分析颈联,可以从“修辞”(对偶、借代)“炼字”(“逢”“忙”等)“色彩”

形容生活艰辛的诗词篇四
《宋词》

形容生活艰辛的诗词篇五
《古诗表达方式》

形容生活艰辛的诗词篇六
《词语对比》

残忍 残酷

残忍:指暴虐;狠毒。是一种某些本性与某些本能发挥自己能力的一种十分冷漠无情、残酷的

感情。

例如:这个人很残酷(是指他手段很残酷)

近义词:残酷、残暴 反义词:仁慈、慈悲

残酷:残忍冷酷。指人,例如:这个人很残酷。

严峻艰难。指物,例如:这个现实很残酷。

严峻艰难。多形容敌人的行为,有时形容生活、环境、战争、斗争和战斗等。 近义词:残忍,残暴,无情。 反义词:温柔

艰苦 艰巨 艰难

艰苦:指艰难困苦,形容生活、工作等条件差,十分困难。 例如:艰苦奋斗 环境艰苦 艰苦的岁月 艰苦的工作

近义词: 困苦、劳苦、坚苦 反义词:舒适、安逸

艰巨:形容困难而繁重。

例如:艰巨的任务 这个工程很艰巨

近义词:艰难 反义词:轻易、易如反掌

艰难:指困难、艰巨,犹劳苦。

例如:行动艰难 生活艰难 不畏艰难险阻

近义词:艰巨、 艰苦、艰辛、困难、困苦、辛苦、劳苦

反义词:安适 、安逸、容易、轻易、舒服、恬适、闲舒

改善 改革 改变 改正 改良

改善:改正过失或错误,回心向善。为了追求更快更好简洁地达成工作目标而通过“方法变更”或“手段选择”,把事情往好的方向修正或调整的过程改变原有情况使它好一些。

改革:指改变旧制度、旧事物。对旧有的生产关系、上层建筑作局部或根本性的调整,改革是社会发展的强大动力。

改变:1..事物发生显著的差别。

例如:山区面貌大有改变/ 随着政治、经济关系的改变。人和人的关系也改变了

2.改换;更动

例如:改变样式/ 改变口气/ 改变计划/ 改变战略

近义词:转变 变动 改动 改革 变革

反义词:维持 依旧 保持 仍旧

改正:改正缺点,错误, 改进:措施,方法

改造:是在实际的东西上别人制造的基础上有所改变, 改造发明。

改良:可以说是资产阶级改良运动,

丹州小学 六一班 徐弯弯

安静 宁静 镇静 平静

安静:说环境或人,没有声音。

例:上课了,请大家安静 他很安静的坐在这里看书

宁静/寂静:指环境,没有声音,安静的书面语。

例:宁静的山村 寂静的树林

平静:指心里情况,没有担心,没有忧虑时,心里很平静。

例:虽然他考上了名牌大学,可是他心里很平静。

冷静:指心里情况,在辛激动的时候用。、

例:你们不要打架,请冷静一下。

镇静:指心里情况,在环境危险时用,让人不要着急、不要慌张。

例:不管发生什么事情,我们都要保持镇静 着火了

绘声绘色 有声有色 活灵活现 惟妙惟肖(xiào)

1.王大伯(绘声绘色)地讲起了当年打鬼子的故事,我们都听得入迷了。

2.这一场戏真演得(有声有色),赢得了满场观众的喝彩

3.他擅长京剧,模拟各派唱腔,无不(惟妙惟肖)。

4.小说通过典型的语言描写,把几个有着不同性格特点的妇女形象(活灵活现)地展现在读者面前。

绘声绘色:形容叙述或描写得生动逼真。 偏重于讲述故事或描写场面。

有声有色:形容说话或表演精彩生动。 偏重于表演。

惟妙惟肖:形容艺术技巧好,描写、模仿得生动逼真。 偏重于模仿、模拟。 活灵活现:形容神情逼真,使人感到像亲眼看到的一样。 偏重于用语言表现形象。 丹州小学 六一班 徐弯弯

形容生活艰辛的诗词篇七
《诗词五首》

诗词五首 归园田居

作家作品

本诗选自《陶渊明集》。作者简介见《桃花源记》中的内容。

《归园田居》是组诗中的第三首。诗人从彭泽令职位上隐退归田后的第二年作《归园田居》组诗,共五首,描绘田园风光的美好与农村生活的淳朴可爱,抒发归隐后的愉悦心情。

译注评点

种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 南山: :稀疏。晨兴理荒秽,带月荷锄归。 兴:起来。理:芜。秽(huì): 荷:肩负,扛。

道狭草木长, 夕露沾我衣。 草木长(zhǎnɡ) 沾: 开头四句写是诗人的劳动生活,表现了田间劳作的艰辛及诗人喜悦的心情。 五六句写夜晚的露珠沾湿了衣服。 全诗平淡幽美、实景

荒秽:荒衣沾不足惜,但使愿无违。 但使愿无违: 与虚景相互映衬。柔

和完美。 行了。愿:这里指诗人隐居躬

望洞庭湖赠张丞相

孟浩然

作家作品

这首诗选自《孟浩然集》。

孟浩然(689—740),襄阳人(今湖北襄樊),唐代著名的山水田园诗人。与王维齐名,世称“王孟”。

学习导引

写于唐玄宗开元二十一年(733),当时孟浩然仍是一名隐士。他西游长安,不甘寂寞,想出来做事,苦于无人引荐,于是写了这首诗赠给当时居于相位的张九龄,希望得到张丞相的赏识和录用。因而这是一首干谒诗。诗的前半部分写“望洞庭湖”,后半部分写“赠张丞相”。

译注评点

八月 湖水平, 涵虚混太清。 :涵虚:指水映天空。太清:天空。

首联写洞庭湖水势浩大的壮丽景象。 颔联写洞庭湖博大

的气势。“气蒸云梦泽”从视觉写出洞庭湖丰厚的积蓄,“波撼岳阳城”从听觉写出洞庭湖的澎湃动

气 蒸 云梦泽, 波 撼 岳阳城。 湖上蒸腾的雾气笼罩着整个云梦泽,汹涌的波涛冲击着岳阳城。 :蒸腾。波:撼:

欲 济无舟楫, 端 居

(正像)想要渡湖却没有船只,(我想要出仕做官却没人引荐),(我)安居 耻 圣明。欲济无舟楫:想要渡水却没有船只,比喻想做官但无人 端居耻圣明:闲居不仕,有愧于圣明天子。端居: 安居,喻指闲居不仕。圣明:代对所谓“治世”、坐观垂钓者, 徒有羡鱼情。 坐观:坐视,旁观。垂钓者:钓鱼 徒:空。 羡鱼情:比喻自己出仕的愿望,意思是希望得到张九龄的引荐。羡鱼:语出《淮南子〃说林训》:“临河而羡鱼,不如归家织网。

终南别业 王维

作家作品

这首诗选自《王维集校注》。别业,别墅,郊外或风景区建造的供休养的园林住宅。

孟浩然(689—740),襄阳人(今湖北襄樊),唐代著名的山水田园诗人。与王维齐名,世称“王孟”。

学习导引

写于开元二十九年(741)。这年年初,王维从岭南回长安。下半年开始在长安南郊的终南山隐居,本诗就是此时所作,意在抒写隐居终南山的闲适快乐、随遇而安的情感。

译注评点

首联叙述自己中

年以后厌恶世俗、中岁 颇 好道, 晚 家 中岁:中年。好:

信奉佛教,在终南

。道:这里指

山下安家。

佛教。晚:

颔联写诗人兴致涌后来。家:来时独自欣赏美景

兴来 每 独 往, 胜事 空 自 胜事:美 的乐趣。

好的事 颈联写心境闲适,

随意而行,自由自空:只。

在。启示我们在遇

行到 水穷 处, 坐看 云起 时。坐:

到一些困难的时

候,不强求,“随

遇而安”,换一个偶然 值 林 叟, 谈笑 无 还期。 值:角度便可能海阔天

偶然在林间遇见个把乡村父老,偶与他谈笑聊天每每忘了还家无还期: 空。

没有回还的尾联进一步写出悠

准确时间。闲自得的心情。

渔家傲

李清照

作家作品

这首词选自《李清照集校注》。

李清照(1084—1155),号易安居士,济南章丘(今属山东济南)人。著名学者李格非之女,南宋著名女词人,其诗文并美,尤长于词。词艺术技巧很高,形式上擅用白描手法,力求创新。语言清丽雅洁,明白如话,富有生活气息,人称“易安体”。 南渡前,李清照的词多描写少女、少妇的闺中生活。南渡后,生活的苦难使她的词风趋于含蓄深沉。

学习导引

《渔家傲》借助于梦境的描述,创造出一个幻想中的神话世界,充分反映出作者的生活热情、对自由的向往和对光明的追求。

纳兰性德

作家作品

这首词选自《纳兰词》

纳兰性德(1655—1685),清代著名词人。原名成德,字容若,满洲正黄旗人。大学士明珠长子。康熙进士,官一等侍卫。善骑射,好读书。词以小见长,多感伤情调,间有雄浑之作,也能诗。有《通志堂集》。词集名《纳兰词》。

学习导引

这首词是纳兰性德在随康熙皇帝到东北祭祖的路上写的。当时皇帝出行嗨哟啊野营,仍保持满族传统。词

人对这种天寒地冻风雪交的野营生活,既不习惯,有觉新鲜。这首词表达了从军出征的人对故乡的思念。整首词辞句流畅,构思巧妙,与李后主词风相似。

长相思 纳兰性德

山 一程, 水 一程, 身向榆关那畔行, 夜 深

走过一段山路,又走过一段水路,我向山海关那边行,夜深了,周围千百 千帐灯。 :山海关的别称。那畔:那边, 。千帐:风一更,雪一更, 聒碎 乡心 梦 不成,故 园 一阵风,一阵雪,风雪声吵得我心儿碎,连回乡的梦都未做成。在我的家无此声。更:遍。聒 上阕写行程劳顿。起句突兀,既显空间之广袤,又寓时间之流逝,气象阔大。

叠词“一程”,突出路途的修远和行程的艰辛。 下阕侧重表现思乡之苦。

“一更”叠用,突出塞外卷地狂风、铺天暴雪扑打帐篷的情景,从侧面写出了出征的人在天寒地冻的夜里辗转难免的情形。 “聒碎乡心”使用夸张手法,形象地表现了“一夜征人尽望乡”的愁肠百转的心态。

知识汇总

一、古今异义

1.九万里风鹏正举(古义:高飞;今义:向上抬,向上托。) 殷勤问我归何处(古义:情意恳切的样子;今义:热情而周到。) 二、一词多义 兴

晨兴理荒秽(起) 兴来每独往(兴趣) 观

坐观垂钓者(观看) 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景象)

2.坐看云起时(古义:恰好;今义:把臀部放在椅子、凳子或其他物体上,支持身体重量。)

素材积累

【名句】

1.晨兴理荒秽,带月荷锄归。——陶渊明 2.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孟浩然 3.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王维 4.天接云涛连晓雾,星河欲转千帆舞——李清照

5.九万里风鹏正举。风休住,蓬舟吹取三山去。——李清照 6.身向榆关那畔行,夜深千帐灯。——纳兰性德

文本鉴赏

主题

《归园田居》诗人描写了自然秀丽的田园风光,恬淡质朴的躬耕生活,抒写了弃官归隐返回自然的愉快心情。

《望洞庭湖赠张丞相》描写洞庭湖浩瀚壮阔的景象,表达自己希望出仕做官,得到引荐,实现远大理想

和抱负的心愿。

《终南别业》通过作者的所见所感,表达了自己隐居终南山随遇而安的闲适恬淡的情趣。

《渔家傲》将真实的生活感受融入梦境,创造出一个将梦幻和真实、历史和真实融为一体的神话世界,表现了对自由的向往和对光明的追求。

《长相思》运用白描的手法,将孤独、寂寞、悲伤的心情淋漓尽致地表达了出来含蓄地透露了作者厌倦扈从生活的情绪。

特色

1.《望洞庭湖赠张丞相》:大处落笔,表意含蓄。

写景从大处落笔,把洞庭秋色描绘得气势磅礴,雄浑壮阔,就像一幅泼墨写意画:表意委婉含蓄,全诗以望洞庭湖起兴,由“欲济无舟楫”自然过渡,表达“端居耻圣明”的心迹,再以“垂钓者”“羡鱼情”设喻作结,收到委婉达意的艺术效果。

2.《归园田居》:用语平淡自然,意境醇美清新。

“种豆南山下”“夕露沾我衣”,朴素如随口而出,不见丝毫修饰。这自然平淡的诗句融入全诗醇美的意境之中,则使口语上升为诗句,使口语的平淡和诗意的醇美和谐地统一起来,形成陶诗平淡醇美的艺术特色。陶诗于平淡中又富于情趣。陶诗的情趣来自于写意。 “带月荷锄归”,劳动归来的诗人虽然独自一身,却有一轮明月陪伴。月下的诗人,肩扛一副锄头,穿行在齐腰深的草丛里,这是一幅多么美好的月夜归耕图啊!其中洋溢着诗人心情的愉快和归隐的自豪。

3.《终南别业》:这首诗没有描绘具体的山川景物,而重在表现诗人隐居山间时悠闲自得的心境。 诗的前六句自然闲静,诗人的形象如同一位不食人间烟火的世外高人,他不问世事,视山间为乐土。不刻意探幽寻胜,而能随时随处领略到大自然的美好。结尾两句,引入人的活动,带来生活气息,诗人的形象也更为可亲。

4.《渔家傲》:大胆而又丰富的想象。

作者创造出虚无缥缈的梦境,把天上的银河与人间的河流联系起来,把闪烁的星群想象成为挂满篷帆的航船。作者正是乘坐这艘“飞船”驶入天上的神仙世界,受到“天帝”的接待。这的确是“穿天心,出地腑”的神来之笔。这样的词笔出自李清照,确实是“惊人”的。 下片中,词人借助万里风,乘大鹏把自己送入神仙般的奇异世界。这奇异的世界是词人理想与精神的寄托之所。 5.《长相思》:真切自然。

天涯羁旅最易引起共鸣的是那“山一程,水一程”的身在异乡,梦回家园的意境,信手拈来不显雕琢,这首词缠绵而不颓废,柔情之中露出男儿镇守边塞的慷慨报国之志,一句“夜深千帐灯”不愧“千古壮观”。

课后解答

一、朗读课文,分别找出这五首诗词中表达主旨的句子。 《归园田居》:衣沾不足惜,但使愿无违。 《望洞庭湖赠张丞相》:坐观垂钓者,徒有羡鱼情。 《终南别业》: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

《渔家傲》:九万里风鹏正举。风休住,蓬舟吹取三山去。 《长相思》:聒碎乡心梦不成,故园无此声。 二、熟读课文,简要回答下列问题。

1.“衣沾不足惜,但使愿无违。”这两句诗你是如何理解的?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衣服打湿了不足惜,只要不违背自己的意愿就行。表达了作者宁可隐居躬耕也不与世俗同流合污的决

形容生活艰辛的诗词篇八
《河北省邯郸市馆陶一中2015届高三语文一轮复习-诗歌18]》

学案18 高考古典诗歌鉴赏分类系列指导之五:

黄 沙 百 战 穿 金 甲

——边塞诗鉴赏指导

【考点阐述】

边塞诗词是边塞生活的艺术反映,这类诗词大多和民族战争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边塞的生活是丰富多彩的,因而就造成边寒诗词题材十分广泛、内容异常丰富。又因为每个朝代的不同时期或盛或衰,诗词中所表现出来的情调则或高昂或低沉;还因为每个诗人前往边塞的原因不同,目的不同,所抒发出的感情也千差万别,情况相当复杂。在唐代,有一批诗人十分擅长描写边塞征战生活,形成了所谓的“边寒诗派”,后人称他们为“边塞诗人”。后来,反映边塞征战生活的诗作逐渐蔚然大观,边塞诗成为唐代这个诗歌大国的一朵奇葩。当然,我们这里所指的边塞诗,范围大一些,凡是表现军旅生活的诗作都归为这一类。边塞诗的主要特点,从内容来看,主要有边塞风光:雄奇、奇丽、奇寒、辽阔、壮阔、广阔;统治者:穷兵黩武;将士们:艰苦生活、报国豪情;家乡:思乡念亲;友人:惜别感伤、壮别感奋。从主旨来看有建功立业的渴望和保家卫国的豪情,有将士久戍的乡愁和闺中妻子的离恨,有塞外生活的艰辛和连年征战的惨烈,也有报国无门的怨愤和归家无望的哀痛等。从风格来看,主要有雄壮豪迈、豪放旷达、雄壮悲慨、委婉清丽等。此类试题的命题角度主要考查考生对诗歌情感的把握,对思想内容的感受与理解,对遣词造句的赏析,以及对相关表达技巧、表现手法的辨认与评析。

【知识梳理】

1.盛唐边塞诗的代表作家为王维、李颀、高适、岑参及王昌龄。其中王维、高适、岑参郁有过铰丰富的边塞生活经历,其从军、出塞生活大大丰富了他们的创作题材,边塞的壮丽风光,边疆的地理、交通、民俗、民族交往,少数民族的歌舞、音乐„„在他们诗中均有充分的反映。他们的诗作中有些气势磅礴、雄奇高亢,充满爱国激情且词采飞扬,同时怀念家乡及边地生活的艰辛在其诗作中也有较深刻的反映。李颀、王昌龄虽无从军与边塞生活的经历,却以乐府题写出新意,把盛唐气象融汇到其边塞诗作中去。

2.边塞诗常用意象有:金鼓旌旗、烽火羽书、戈矛剑戟、斧钺刀铩、长云秋月、雪山孤城、雁飞鹰扬、箭飞马走等。投笔表示弃文从武,长城表示守边将士,楼兰表示边境之敌,吴钩表示武器或有勇武豪情。

【方法点拨】

边寒诗的鉴赏应往意以几点:

1.把握诗歌创作的社会背景 边塞征战诗最能体现国运的兴衰,因此,在接触这类作品时,首先对作者所处的时代应有所了解。如李颀的《古从军行》,此诗写当时之事,由于怕触犯忌讳,所以题目上加一个“古”字。借汉皇开边,讽玄宗用兵,对当时帝王的好大喜功、穷兵黩武、视人民生命如草芥的行径加以讽刺,悲多于壮。了解诗歌时代背景,有助于我们准确把握诗歌的主题,与诗人取得感情上的共鸣。

2.注意区别各自的思想感情 在边塞征战的大题材下,边塞征战诗的思想内容异彩纷呈:有对建功立业的渴望,有报效祖国的激情,有抒写征人的乡愁和家中妻子的离恨,有表现塞外生活的艰辛和连年征战的残酷,有反映对帝王开边的不满和惊异于塞外绝域那种迥异于中

原的风光„„因此,我们鉴赏时要注意区别。

3.分析诗歌的不同艺术风格 边塞诗的艺术风格也是异彩纷呈。有的豪放旷达,有的雄壮悲慨,有的委婉清丽„„只有通过对诗歌字句的细细体会,才能准确地领会到由于不同时代、不同内容、不同诗人的不同艺术素养、不同生活遭遇,反映在边塞征战诗这个大主题下异彩纷呈的艺术风格。

【真题再现】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然后回答问题。

塞 上

柳 开

鸣骹直上一千尺,天静无风声更干。

碧眼胡儿三百骑,尽提金勒向云看。

注释:①鸣骹(qiāo),一种响箭。 ②金勒:饰金的马笼头。

(1)简析“天静无风声更干”一句的表达作用。

(2)本诗在描写手法上有何突出特点?请结合诗句进行具体分析。

【参考答案】

(1) “天静无风”交代现时的天气状况,“声更干”形容响箭的鸣声在辽阔宁静的塞外草原上显得格外干脆爽利,格外尖峭响亮。②干湿本是形容物体含水份多少的状态,这里借用来形容声音,比用其他直接形容声音的词更耐人寻味。

(2)①画面感强,静中有动。“鸣骹直上”和“尽提金勒向云看”有强烈的动感,给人以视觉的冲击力。2.形中有声,形声并茂,引发人的想象,“天静无风声更干”用反衬手法凸现了响箭之声的尖锐,后两句则在描写众多胡儿一起勒马驻足、仰头观看的动作。

【误区透视】

做此类题目时考生容易走讲的误区有:(1)由于对社会时代背景不十分熟悉,造成对主题理解的偏差。(2)对题干上的“艺术表现特点”认识不清,造成做题缺少针对性。(3)混淆诗歌的艺术风格,出现张冠李戴现象.(4)不能有效地组织语句进行答题。

【实战演习】

1.阅读下面这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从军行七首(其二)

王昌龄

琵琶起舞换新声,总是关山旧别情。

撩乱边愁听不尽,高高秋月照长城。

(1)“琵琶起舞换新声”与“边愁”是否矛盾?为什么?

答:

(2)“高高秋日照长城”与前三句写法上有何不同?这样的写法有什么好处?

答:

2.阅读下面一首唐代的边塞诗,然后回答问题。

征 人 怨 ②①

柳中庸

岁岁金河复玉关,朝朝马策与刀环。

三春白雪归青冢,万里黄河绕黑山。

(1)为什么说这是一首边塞诗?结合诗句具体说明。

答:

(2)诗题为“征人怨”,通篇虽无“怨”字,但句句有“怨情”,请作简要赏析。

答:

3.阅读下面的诗词,回答问题。

从 军 行

王昌龄

青海长云暗雪山,孤城遥望玉门关。

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

渔 家 傲

范仲淹

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四面边声连角起。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 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羌管悠悠霜满地。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

(1)《从军行》和《渔家傲》在所写内容上有什么共同点?

答:

(2)《从军行》和《渔家傲》在写法上有何异同?

答:

(3)两首诗词在思想内容和风格上有何不同之处?

答:

4.阅读下面的唐|诗,回答问题。

凉 州 词

王 翰

葡萄美酒夜光杯,欲饮琵琶马上催。

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

(1)前人对这首诗的后两句持两种不同的理解:一说作“悲伤语读”,另一说作“谐谑语读”。你赞成哪一种?请阐述具体理由。

答:

(2)若按你的理解,诗的前两句的气氛描写对整首诗思想情调的表达,产生怎样的作用? 答:

5.阅读下面这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从军行七首(其五)

王昌龄

大漠风尘日色昏,红旗半卷出辕门。

前军夜战洮河北,已报生擒吐谷浑。

(1)第一句写景对于诗歌所描写的战事起了什么作用?

答:

(2)这首诗在写法上很有特色,给读者很多联想和想象的空间,试说说第二句和第四句的描写,提供了让读者怎样的联想和想象的余地?

答:

6.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回答问题。

前出塞九首(其六)

杜 甫

挽弓当挽强,用箭当用长。

射人先射马,擒贼先擒王。

杀人亦有限,列国自有疆。

苟能制侵陵,岂在多杀伤。

(1)诗的前四句,颇富韵致,饶有理趣,深得议论要领。试作简要分析。

答:

(2)从艺术构思上说,作者采用了先扬后抑的手法,试作简要分析。

答:

【参考答案】

1.(1)不矛盾,这样的对照写法更能显示出听者深重的别情边愁,这是任何欢乐的新曲都无法排遣的。(2)前三句叙事抒情,后一句写景。以景作结,寓情于景;创造意境,含蓄无限。

2.(1)诗句中有金河、玉关、青冢、黄河、黑山等边塞地名,写了征人的戍边生活。(2)怨年年岁岁频繁调动,怨时时刻刻练兵备战,怨气候酷寒,怨景色单调。

3.(1)都以戍边为题材;都表现边塞生活的艰辛。(2)相同:都写戍边生活,但却不从战争的角度写。不同:诗偏重写边塞生活环境的恶劣,如用“暗”“孤”“穿”;词侧重渲染战士思归的情绪,下阕尤为明显。(3)诗表现出勇于杀敌,不获全胜不言归的激越之情,风格豪壮;词较多地表现了战士们希望早日结束战争、尽快回归家乡的情绪,在风格上显得悲壮。

4.(1)一说:诗的三、四句是对当前戍卒生活的一个完整反映,他们酣饮时的豪爽是思归不能,借酒强欢,以慰苦心的反常心理,低沉感伤才是潜隐其后的真实征人心态。另说:诗的三、四句是席间的劝酒之辞,意思是说,莫要笑话我们会醉卧沙场,我们不是早将生死置之度外了吗?这里表现出的是豪放开朗的感情,是连死亡都无所谓的勇气。(2)按第一种理解:诗的前两句通过描写戍卒酣饮时激昂畅快的气氛,有力地反衬了征人郁闷感伤的哀痛之情。按第二种理解:诗的前两句通过描写戍卒酣饮时激昂畅快的气氛,烘托了将士们豪放开朗的性格。

5.(1)第一句描写浩瀚的沙漠、呼啸的狂风、漫天的尘土、黯淡的阳光,衬托出战事的紧张艰苦。(2)从“红旗半卷出辕门”可以想象到唐军出征时的迅猛声威和紧张气氛。从“已报生擒吐谷浑”可以想象到唐军在战场上勇猛善战的情景和捷报传来时的振奋喜悦情景。

6.(1)提出了作战步骤的关键所在。强调队伍要强悍,士气要高昂,对敌有方略,智勇须并用。四句以排句出之,如数家珍,宛若总结战斗经验。(2)前四句以通俗而富哲理的

谣谚体开势,讲如何练兵用武,怎样克敌制胜;后四句写如何节制武功,力避杀伐,逼出“止戈为武”的本旨。前四句为辅,后四句为主旨。全诗欲抑先扬的手法,有力地衬托了主题。

形容生活艰辛的诗词篇九
《古诗默写》

古诗默写 二、默写

1、山际见来烟, 。《山中杂诗》(吴均)

深林人不知, 。《竹里馆》(王维) 峨眉山月半轮秋, 。《峨眉山月歌》(李白) ②.写木兰出征前紧张、周密准备的句子是: ③.写木兰从军后艰苦的战地生活的对偶句是:

④.赞颂木兰谨慎、聪明、勇敢、能力不逊于男子的议论句是 ⑤.写木兰矫健雄姿的句子是:

⑥.写木兰一家人高高兴兴迎接她回家的情景的句子: 谁家玉笛暗飞声, 。《春夜洛城闻笛》(李白) 2、理解性默写

1、吴均《山中杂诗》一诗中,表明诗人家住于山峰环绕、竹木茂盛的山中的诗句 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反映山中屋宇地势高峻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王维《竹里馆》一诗中,写夜静人寂、明月相伴的诗句 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李白《峨眉山月歌》一诗中,表明思念故乡,怀念故土的脍炙人口的诗句 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李白《春夜洛城闻笛》一诗中,诗人听到《折杨柳》曲调,不觉思念自己的家乡

和亲人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春夜洛城闻笛》中与“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有异曲同工之妙的诗句是: , 。 5、岑参《逢入京使》一诗中,表达诗人对家乡、亲人无限眷念的深情的诗句 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写诗人由于行色匆匆,只好用捎口信方式表达怀亲之情的诗句 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木兰诗》中

①形容北方苦寒,极言军旅生活及其艰辛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⑦.诗中的“ 、 ”一句,用 和 的修辞手法,十分概括地描写了战争的旷日持久,激烈悲壮。

⑧.成语“扑朔迷离”源于木兰诗中的“ , ”

《伤仲永》复习要点 一、文学常识

选自《 》 作者:王安石,字 ,晚号半山也被称为王文公;是 政治家、思想家和文学家。他的散文雄健峭拔,被列为“唐宋八大家”之一。 二.字音基停顿

环谒〔 〕 泯〔 〕然 称.前时之闻〔 〕 夫〔 〕 日扳( ) 借旁近与之,即书诗四句 其诗以养父母、收族为意 父利其然也 余闻之也久 三、文言字词基础知识 1 词义: ⑪.通假字:

①.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 “ 通“ ”, 。 ②.贤于材人远矣: ”通“ ”, 。 ⑫.古今异义:

①.自是指物作诗立就;

②.:或以钱币乞之;。 ③.:卒之为众人。

④其文理皆有可观者; 今表示文章内容或语句方面的条理。 ⑬.一词多义:

①.自:并自为其名; ②.闻:余闻之也久

自是指物作诗立就。; 不能称前时之闻。 ③.其:其诗以养父母; ④.并 并自为其名;

稍稍宾客其父。 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⑤..就 自是指物作诗立就; ⑥ 然 父利其然也;

蒙乃始就学。 泯然众人矣 ⑦.于: .贤于材人远也;

受于人

⑧.为 其读以养父母,收族为意;

自为其名 ⑭.词语活用:

①.邑人奇之( ) ②.父异焉( )

③.宾客其父( ) ④.父利其然( )

⑤.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 ) (5)重点词语翻译:

①.世隶耕(隶, 。) ②. 不至: 。

③.称前时之闻(称, 。) ④.通悟: 。 ⑤.收族: ,;收, 。 ⑥.彼其: 。 ⑦.泯然: 。

⑧.贤于材人: ;贤, 。 ⑨未尝识书具:尝 书具 ⑩即书诗四句 书

11固众人 固 12 借旁近与之 13 传一乡秀才观之

(6).特殊句式及重点句子翻译:

①.判断句:金溪民方仲永,世隶耕。(全局表判断。)

②.省略句:a.不使学。(即“不使之学”,省略宾语)

b.令作诗。(即“令其做诗”,省略宾语) c.还自扬州。(省略主语“我”) d.受之天。(“之”后省略“于”)

③.邑人奇之,稍稍宾客其父,或以钱币乞之:

④.父利其然也,日扳仲永环谒与邑人,不使学:

⑤.其受之天也,贤于材人远矣。卒之为众人,则其受于人者不至也:

⑥.其诗以养其父母,收族为意: ⑦.自是指物作诗立就: ⑧.令作诗,不能称前时之闻:

⑨.今夫不受之天,故众人,又不受之人,得为众人而已耶。

四 课文内容理解

①.方仲永具有怎样非凡的才能?(用原文回答)

②是什么原因造成方仲永最后“泯然众人矣”?

③.开头介绍方仲永的身世,意在突出什么?

④.仲永的天赋才华从哪些事情可以说明,请举两例。

⑤.仲永的父亲“不使学”的原因是什么?其具体做法怎样?

⑥下列句子中,属于正面描写的有____属于侧面描写的有____ A. 未尝识书具,忽啼求之。 B. 即书诗四句, 并自为其名。 C. 自是指物作诗立就。 D. 其文理皆有可观者。

E. 邑人奇之,稍稍宾客其父,或以钱币乞之。 F. 父异焉。

⑦.联系全文,说说本文阐述了一个什么道理?

⑧方仲永的才能发展经历了哪几个阶段?请各用一句话概括。

⑨《伤仲永》中的“伤”是何意?其“泯然众人”的原因是什么?

五、拓展延伸

. ①.课文在叙述故事后还有一段议论,以往的课文删去了这一段,我们今天所读的

教材没有删,你认为删了好还是没删好?为什么?

②.结合社会现状和自身实际,请你思考:成才的关键究竟是什么?

六、比较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的问题。(

[甲]王子曰:仲永之通悟,受之天也。其受之天也,贤于材人远矣。卒之为众人,则其受于人者不至也。彼其受之天也,如此其贤也,不受之人,且为众人;今夫不受之天,固众人,又不受之人,得为众人而已耶? (节选自《伤仲永》)

[乙]人之为学,不日进则日退。独学无友,则孤陋①而难成。久处一方,则习染而不自觉。不幸而在穷僻之域,无车马之资②,犹当博学审③问,古人与稽④,以求其是非之所在,庶几⑥⑤可得十之五六。若既不出户,又不读书,则是面墙之士,虽有子羔、原宪⑥之贤,终无济于天下。子曰:“十室之邑⑦,必有忠信如丘者焉,不如丘⑧之好学也。”夫以孔子之圣,犹须好学,今人可不勉⑨乎? (节选自顾炎武《与友人书》)

[注解]①[孤陋]片面、浅陋。②[资]盘缠。③[审]详细。④[稽]探究、考察。⑤[庶几]差不多。⑥[子羔、原宪]孔子的弟子。⑦[邑]地方,⑧[丘]孔子。⑨[勉]勤勉,努力。

1.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字的意思。 ①卒之为众人 卒: ②则其受于人者不至也 至: ③不幸而在穷僻之域 域: ④终无济于天下 济: 2.将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其受之天也,贤于材人远矣。 ②人之为学,不日进则日退。

3.甲文谈“成才”,乙文谈“做学问”,二者强调的重点各有不同。请根据你的理解,2、万里赴戎机,关山度若飞。 3、朔气传金柝,寒光照铁衣。 4、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 谈谈具体有什么不同。

4.甲乙两文都具有较强的议论性,试分别概括两文所论述的主要内容。 甲文: 乙文:

《木兰诗》复习要点

二、字音字形

机(zhù) 可( )汗( )鞍(jiān) (pâi) 头鸣啾啾( ) 胡骑( ) 鸣溅溅( ) (rïnɡ) 机朔( )气 金(tuî) 相扶将( )阿(zǐ) 著( )衣裳 云(bìn) 雄(cí) 三、词义

1找出下列句子中的通假字,并解释。

对镜帖花黄 通 义: 出门看火伴 通 义: 策勋十二转 通 义: 2一词多义

愿 愿为市鞍马( ) 愿驰千里足( ) 市:愿为市鞍马( ) 东市买骏马( ) 四、指出下列句子的修辞方法并说说其在文中的含义。 1、东市买骏马,西市买鞍鞯,南市买辔头,北市买长鞭。

5、策勋十二转,赏赐百千强。 五、默写

①《木兰诗》中形容北方苦寒,极言军旅生活及其艰辛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写木兰出征前紧张、周密准备的句子是: ③.写木兰从军后艰苦的战地生活的对偶句是:

④.赞颂木兰谨慎、聪明、勇敢、能力不逊于男子的议论句是 ⑤.写木兰矫健雄姿的句子是:

⑥.写木兰一家人高高兴兴迎接她回家的情景的句子: ⑦.诗中的“ 、 ”一句,用 和 的修辞手法,十分概括地描写了战争的旷日持久,激烈悲壮。

⑧.成语“扑朔迷离”源于木兰诗中的“ , ”一句诗文。 六 [能力提升]

(一)阅读课文第六自然段,回答下列问题

1.用一句话概括这段话的段意 2.从文中找出相应的动词填写

①描写爷娘: ②描写阿姊: ③描写小弟: ④描写木兰: 3.选文中连用四个“我”的作用是什么?

4.品味“开”、“坐”、“脱”、“著”、“理”、“帖”这6个动词的表达作用。

5.分析“出门看火伴,火伴皆惊忙”这两句诗的表达作用。

6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A.愿为市.鞍马 市:买 东市.买骏马 市:集市 B.出郭.相扶将 郭:外城 木兰不用..尚书郎 不用:不愿作 C.朔.气传金柝 朔:北方 策勋..十二转 策勋:记功 D.军书十二卷... 十二卷:十二本 赏赐百千强. 强:有余 7.对诗句品味有误的一项是( )

A.“万里赴戎机”:“万里”极言征程之远,“赴”表现动作之迅速、果敢。 B.“关山度若飞”:跨越飞和山,像飞一样,展现了木兰的矫健雄姿。

C.“朔气传金柝”:朔,指北方。用打更的声音在寒气中传送,表现军旅生活的单调、无聊。

D.“寒光照铁衣”:用寒光和铁衣,展示边关将士的英武风采。

综合实践专题训练卷

一、这学期你参加了什么语文实践活动?请写出一项并简谈你参加这项活动的收获。

1、活动名称:2、我的收获:二、第一单元:《成长的烦恼》 根据下面几则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中山商报》2007年6月19日讯 我市一家为企业和学校提供心理咨询服务的专业机构,5月初接受东区某两所中学的邀请,进行为期一个月的调查。本次调查的对象共1970名中学生,其中初中生1147人,高中生822人。调查结果显示: 名学生进行青少年心理健康状况的问卷调查,结果发现,44.99%的学生存在心理健康问题,其中29.9%的青少年存在临床意义的抑郁情绪。三分之二的抑郁症患者曾有自杀想法与行为,15%-25%抑郁症患者最终自杀成功。

材料三:《河北日报》2008年10月6日讯 一省会城市抽取了1500多名中学生进行调查,结果表明,其中有50%的个体心理健康状况良好,30%属基本正常范围,还有20%左右的学生低于正常水平,特别是还有3%—6%的学生存在比较严重的心理困扰。 1、用一句话概括上述材料所反映的主要信息。

2、作为青少年中的一名,你是否认为自己也存在心理健康问题?你认为自己的心理问题是什么?请说说你心中的烦恼。并就如何解决这些烦恼,保持自己心理健康的问题,说说你的自我解决之道,与同学分享一下你的解决办法。

是否存在心理健康问题:

你心中的烦恼:

你的解决办法: 3、同学遇到了困难、挫折而心情不好,请你写一句名人的名言来勉励他:

形容生活艰辛的诗词篇十
《形容词答案》

current adj目前的 当前的 (参见课本96页,13题) n initial 最初的开头的;首字母的modern现代(派)的;新式的 时髦的 primitive 原始的 早期的;简单的 粗糙的 n the economic well-being cook v n cooker n

2 D

illegal违法的 不合法的it is illegal to do sth 做某事是违法的 liable有法律责任的;被处罚的;be liable to do sth易于/倾向于做某事 liberal 心胸宽广的;思想开明的;不拘一格的 不拘泥于字面的irrational 不合理的 无理性的

3 C

Significant重大的 重要的;影响深远的 successive连续的 相继的 subsequent(正)随后的 继…之后的 sincere (感情/行为)真实的 诚挚的;(人)诚实的 直率的

PS: sincerely yours

4 D

Keen热衷/心的be keen on sb/sth; 激烈的fierce(competition);锋利的sharp (knife);敏锐的 敏捷的(smell sight touch hearing taste ESP)

splendid 优秀的 杰出的;辉煌的 壮丽的 壮观的 weighty重要的 严肃的 vague模糊地;(表达等)含糊的 不清楚的

5 A

Excessive 过分的 过度的 过多的 extensive广阔的;全面的 广泛的 intensive extreme 极度的 极端的 exclusive 高端的 昂贵的=costly; 独有的 专享的 exclusive report/interview = exclusive

6 D

Affordable付得起的 不太昂贵的 manageable 易处理的 可做到的measurable可度/衡/测量的;重要的 重大的 acceptable可接受的

7 B

8 C

Confused糊涂的 ;不清楚的 amazed非常惊奇的 neglected忽视的 amused被逗乐的 PS: 1 be confused about sth

2 be amazed at sth

3 be amused at sth

9 C

Mobile活动的 可流动的 flowing流动的;飘拂的drifting漂流的 漂移的 unstable不稳定的 易变的;(人)反复无常的

10 B

Indispensable必需的 不可或缺的 identical同一的 intelligent聪明的 inevitable不可避免的 必然发生的

11 A

Tedious枯燥乏味的 冗长的 bored(人)无聊的 无趣的 厌倦的 be bored with sth clumsy笨拙的 笨重的 tired疲倦的 困倦的;对…不耐烦的 be tired of

12 A

Unstable不稳定的 动荡不定的;不稳固的 不结实的;(人)反复无常的 reluctant不情愿的 勉强的 rational理性的 合理的 unsteady不坚固的 不平稳的

Dim暗淡的 昏暗的;隐约的 模糊不清的 mild温柔的 温和的;温暖的 暖和的

minute极小的;极详细的

in minute detail 非常详细地 slight轻微的 微小的;纤细的 脆弱的

14 D

Flexible(计划 人)灵活的 可变通的;柔韧的 易弯曲的 reliable可靠的 可信赖的 probable很可能的 大概的 feasible 可行的 行得通的

15 C

参见第四单元24题

16 B

Dynamic有活力的 精力充沛的 有创新思想的;不断变化/移动的;动力(学)的 specific明确的 确切的;具体的 特定的 heroic有英雄气概的 英雄的 diplomatic外交上的;有手腕的 善于交涉的

17 C

Prior在前的 早先的;优先的 pioneer n v premature过早的 提前的 未到期的;早产的 past以前的 过去的

18 D

Considerate体贴的 体谅的 concerned担心的 烦恼的 careful 仔细地 小心的

considerable 相当大/多的

19 C

Overall adj 总体地 全部的 综合的;全面考虑的 adv n 长罩衣;工装裤 intensive concise简洁的 简明的 joint共同的 联合的 n 关节;接头

PS: bridge the gap between…and 弥合差距

20 B

Solid可靠的;固体的;结实的 n rigid smooth harsh 刺耳的 刺眼的;严厉的 严酷的 21 D

参见4单元16题

22 D

Conventional常规的 传统的 +weapons/medicine/war

23 A

Fierce/keen competition激烈的竞争

24 B

词义判断

Fortunate幸运的 substantial大量的 客观的;有重要影响的;坚固的 结实的

25 B

Particular(过分)讲究的 挑剔的;特殊的 特别的;特定的 特指的 special特殊的 特别的;专门的 特设的 peculiar怪异的 异常的;特有的 独具的 specific明确的 确切的;具体的 特有的 特定的

PS: be particular about=be critical of =find fault with

26 C

Preferable更好的 更合适的 更可取的

Be preferable to favorable赞许的 称赞的; 有利的 be favorable to/for sth对…有利的 suitable适当的 适宜的 恰当的

be suitable for 对…是恰当的/合适的 proper适当的 适合的;正确的

27 D

参见6单元45题

A blank/clean sheet of paper

28 C

Diverse各不相同的 完全不同的 extensive广阔的 广泛的;全面的;大量的 influential有影响的 有权势的 identical 同一的

29 B

Deliberate故意的 蓄意的;慎重的 ;从容不迫的 v mature成熟的;慎重的 v meaningful 有意义的 有用意的 adv 意味深长地 innocent无辜的;天真的 单纯的 30 A

Profitable 有利可图的 有利的 有用的 tremendous极大的 巨大的;极好的 极棒的 forceful强有力的;有说服力的 favorite最喜欢的

31 B

Fluent(说话 写作 演奏等)流利的 ;熟练的 流畅的 smooth adj 光滑的 平滑的;顺利的 没有困难的;(动作 风格等)平稳的 流畅的;(人)圆滑的 八面玲珑的 v

Fluid n 流体 液体 adj 流体的 流动的;不固定的 易变的;(动作等)优美自然的 流畅的 flowing 流动的;飘荡的

32 D

Crude (石油 橡胶等)天然的 未加提炼的;粗鲁的 粗俗的=rude;粗制的 粗糙的 fresh新鲜的;新的 新到的;精神饱满的

freshman

sophomore junior senior

original起初的 原来的;原版的 原作的;独创的 新颖的 rude 粗鲁的 不礼貌的 33 B

参见11单元18题

34 C

Ambitious有抱负的 雄心勃勃的 有雄心大志的 arbitrary专横的 武断的;随意的 随机的 aggressive好争斗的 挑衅的;有野心的;侵略性的 abundant 大量的 充足的

35 A

Accurate 精确的 准确的 fixed固定的 delicate易碎的;娇弱的;微妙的;精巧/美/致的;(气味 颜色等)清淡的 淡雅的 rigid严格的 (discipline);(人)顽固的

36 B

Be well/ fully acquainted with sth 了解某事 认识某物 inform sb of/about sth 通知某人某事 Enlightened 开明的 有见识的 acknowledged 公认的

PS: the Enlightenment

37 B

Strange奇怪的;陌生的 unique独一无二的;异常的 特有的 rare稀少的 罕见的 peculiar古怪的 异常的

38 D

Sufficient 足够的 充分的 proficient熟练的 精通的(in/at) efficient用能力的 效率高的 potential 潜在的 有可能的 n

39 B

Inferior低等的 下级的;劣等的 次的 n 部下 下属 influential有影响力的 有权势的 superior subordinate次要的 下级的 从属的

PS: 1 be inferior/superior to

2 Pay less, and you get an inferior.

3 be subordinate to 从属于 附属于=be attached to

41 B

Vacant lot (城市里的)空地 valid有效的;正当的

PS: in vain vague

42 C

参见本单元28题

43 C

Lasting持久的 耐久的 lively充满活力的 活泼的 liberal 胸襟开阔的;思想开明的;不拘一格的

PS: leave a (lasting ) impression on sb给某人留下(不可磨灭的)印象

44 A

Consistent一贯的 始终如一的 considerate知心的 体贴的 体谅的 continuous和 continual的区别参见第6单元41题。

45 A

形近词辨析:

Optimistic乐观的 乐观主义的 反义词:pessimistic optional可选择的 非强制的 n 选修课 outstanding突出地 杰出的;地位显著的 引人瞩目的 obvious 明显的 显而易见的 PS: be optimistic about对…乐观的

46 D

Tender adj脆弱的;温柔的 亲切的;(烹饪到好处的)嫩的 不老的 反义词:tough v n mild 温柔的 温和的;温暖的 暖和的 slight adj微小的 轻微的;不结实的 纤弱的 v n light轻柔的;(颜色)浅的 淡的;明亮的;轻的

PS: 1 so as to do sth 以便做某事

47 B

Content adj 满意的 满足的 n v conservative adj 保守的 守旧的;(样式)不时兴的 n confident 确信的 自信的 generous慷慨的 大方的;宽宏大量的;大量的 丰富的 PS: participate in

48 C

Exaggerated 夸张的 夸大地 granted 认为是理所当然的 对…想当然 implied 暗指的 含蓄的 remedied 补救的 改正的

49 D

Adequate充分的 足够的;适当的 accurate准确的 精确的 urgent急迫的 紧急的 excessive过分的 过度的 过多的

PS:

1 by law break the law

2 in excess of

50 A

Partial部分的 不完全的;不公平的 偏袒的;be partial to/towards sth/sb特别喜欢/偏爱某人/某物 beneficial有利的 有用的 preferable更好的 更合适的 liable有法律责任的;有做某事的倾向

PS: 1 be beneficial to 2 be liable to do sth

51 C

Extra额外的 附加的 n 另外收费的事物;临时演员 extensive广阔的 广泛的;大量的 反义词:intensive spare多余的 备用的spare key/battery/tire n 备用零件/轮胎 v supreme(权力 地位 影响力等)最高的 至高无上的;(程度)最大的 极度的

PS: 1 take the trouble to do sth= take the trouble over sth

She took the trouble to go into the Watergate affair to the students.

52 D

Scarce adj 缺乏的 罕见的 minimum adj最低的 最小的 n 最低限度 最小量 short短的 矮的 低的;短期的 简称的;不够 缺乏 seldom adv 很少 罕见 难得

53 A

Exhausted 精疲力尽的;耗尽的 用完的 abandoned被抛弃的 自甘堕落的 放荡的 injured受伤的 受损害的 deserted舍弃的 离弃的

54 C 因为问题及其紧急,所以我们立刻开始处理它了。

urgent 急迫的 紧要的 tough 艰难的 艰辛的;坚硬的 坚固的 ;坚定地 坚强的;(食物)咬不动 不嫩的; 粗暴的 tense 紧张的;(肌肉 身体)僵硬的 instant adj 立即的;速溶的 n 片刻 刹那

PS: The instant/ moment/ minute (that)….一…就/ hardly…when/ no sooner …than

55 B 当那个腼腆的女孩回答不出老师的提问时,她觉得尴尬又不舒服。

awkward 尴尬的 ;笨拙的 amused 被逗乐的 感到有意思的 curious 好奇的 amazed 感到惊讶/奇的

56 C 病人的健康衰退到如此的程度以至于他只能被送进危重病人特别护理部了。

固定搭配:intensive care 危重病人特别护理部

Rigid刚硬的 僵硬的;(方法 体制)严格的 不易改变的;(人)固执的 顽固的 tight 紧身的 贴身的;(时间 安排)紧的;手头紧的 手头拮据的;拉紧的 绷紧的

PS: to an extent

57 B 考虑到将来的就业机会问题,几乎没有哪样电子设备比机器人更加能引起人的恐慌了 后面有than 只能用比较级more likely

PS: raise fear 引起恐慌 raise rise arouse arise

58 C

词句意判断题。

Convenient方便的 便利的;附近的 近便的 adaptable 适应的 适宜的;有适应能力的 comfortable 安逸的 舒适的available可用的 可得到的;有闲暇的;可会见的

59 D

Bare adj光秃秃的 无遮蔽的;赤裸的;(房间)空的 没有装饰的 v blank空白的 空着的;茫然的 无表情的 hollow adj 中空的;(眼睛 面部)凹陷的;虚假的 无诚意的 n v vacant (房间 座位等)空的 未被占用的;(工作 职位等)空缺的;(表情 微笑等)茫然的

本文来源:http://www.guakaob.com/qiuzhizhaopin/18796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