莎士比亚人生哲理

| 留学生招聘 |

【www.guakaob.com--留学生招聘】

莎士比亚人生哲理篇一
《让人受益一生的100句人生哲理》

让人受益一生的100句人生哲理

1.不在万物之中,它存在于看待万物的自身之中。如果你接受的不正确,即使置身于的环境中,你也会离越来越于遥远。——本杰明·富兰克林

2.如弈棋,一步失误,全盘皆输,这是令人悲哀之事;而还不如弈棋,不可能再来一局,也不能悔棋。——弗洛伊德

3.一旦你知道你对别人还有些用处,这时你才感到自己生活的意义和使命。——茨威格

4.不要追随别人的生活,有的,并不是复制别人的生活,而是利用自己的能力和有用的环境过上“属于自己的生活”。——安德鲁·卡内基

5.我们的过程就似渡过一片海洋,我们都相聚在这个狭小的舟中。死时,我们便到了岸,各往各的世界里去了。——泰戈尔

6.没有比更珍贵的东西,想象不到的短暂。——杜伽尔人生哲理

7.不发返程车票,一旦出发了,决不能返回。——罗曼·罗兰

8.是无声的脚步,是不会因为我们有许多事情要处理而稍停留片刻的。——莎士比亚不在万物之中,它存在于看待万物的自身之中。如果你接受的不正确,即使置身于的环境中,你也会离越来越遥远。&mdash;&mdash;本杰明&middot;富兰克林<br />

10.我从来不认为半小时是微不足道的一段。——达尔文

11.如果想,就必须重视的。——富兰克林

12.世界上真不知有多少可以建功立业的人,只因为把难得的轻轻放过而默默无闻。——本杰明·富兰克林

13.我们在分给他人的同时,也正比例的增加自己的。——边沁

14.的最大障碍就是期待过多的。——丰特奈尔

15.如一出戏:重要的不是长度,而是表演的是否出色。——赛涅卡

16.的躯体是灵魂的客厅,而病体则是监狱。有的人年轻时拼命用去换取金钱,年老时却又期望用金钱买回,这是做不到的。——阿尔伯特·哈伯德

17.生长在我们自己的火炉边,而不能从别人的花园中采得。——杰罗尔德

18.所谓,是忘却了在校学的全部内容之后剩下的本领。——爱因斯坦

19.人永远是要学习的。死的时候,才是毕业的时候。——萧楚女人生哲理

20.真正的学者知道怎样从已知引出未知,并且逐步接近于大师。——歌德

21.的第一目的是做人,而不是学识。——欧尼斯特·乔普生·萨顿人生哲理

22.你知道的很多,但如果你不善于把你的知识用于你的需要,那就没有什么用处。——彼得·杜拉克

23.品格是一种内在的力量,它的存在能直接发挥作用,而无需借助任何手段。——爱默生

24.真诚是一种心灵的开放。——拉罗什富科

25.信用既是无形的力量,也是无形的。——松下幸之助

26.我们一再坚持我们的贡献,那是因为,只有这种看法才能有权利在世界上赢的人类的同情。——罗丹

27.不为私利是世界上最好的一种品格。——大仲马

28.尊重与声誉,这是全人类所和重视的一项权利,人们都高兴自由自在的运用这项权利。——马克.吐温

29.豁达的心胸能够修补专事诽谤的恶舌。——荷马人生哲理

30.能保有着高贵与正直,即使在地位上没有大收获,内心也是和的。——罗兰

31.尽管有时使人厌烦,但不履行......只能是懦夫,不折不扣的废物。——刘易斯

32.做一个有信义的人胜似做一个有名气的人。——富兰克林·罗斯福

33.所有的真理都是一种成就,如果想得到不折不扣的真理,那就去争取吧。——蒙格

34.一个人,即使驾驶的是一只脆弱的小舟,但只要舵掌握在他的手中,他就不会任凭波涛的摆布,而有选择方向的主见。——歌德

35.尊重别人所尊重的人,就是尊重他本人,因为这说明我们赞成他的判断,反之,尊重他的仇敌,则是轻视他。——霍布斯

36.我的最高原则:不论遇到什么困难,都绝不屈服。——居里夫人(让人受益一生的人生哲理)

37.为原则斗争容易,为原则而活着难。——史蒂文森

38.在纯粹光明中就像在纯粹黑暗中一样,看不清什么东西。——黑格尔

39.哪有只得不失的道理,要正确对待你的失去。失去才能得到,有时失去也就是一种获得。——爱伦堡

40.不要因为不而恨自己,世界上根本就不存在任何的事物,美都是有缺憾的。——黑格尔

41.人活一辈子就是要建设,失掉建设的没有不垮台的。——池田大作

42.愚蠢的人就是永远不会的人。——奥古斯特·巴泰勒米

43.就是行动、斗争和发展,因而人不可能有什么固定不变的,的和追求绝不会停止不动。——弗兰克·梯利

44.别人藉我们的过去所做的事判断我们,然而,我们判断自己,却是凭我们将能做些什么事。——朗费罗

45.生活得最有意义的人,并不就是年岁活的最长的人,而是对生活最有感受的人。——卢梭

46.是战斗,也是过客暂时投靠的旅舍。——奥里略

47.错误本身都有其可以借鉴的,而只有那些善于从中总结教训,不怨天尤人的能避免重复犯错。——罗素

48.能是愚蠢的人学会一点东西的并不是言辞,而是厄运。——德谟克里特

49.没有活在过去,也没有活在将来,现在是确实占有的唯一形态。——叔本华

50.充满着欢乐与斗争的人们,永远带着欢乐,欢迎雷霆与阳光。——赫胥黎人生哲理

51.贫穷不会磨灭一个人高贵的品质,反而是富贵叫人丧失了志气。——薄伽丘

52.如果皱纹要刻在眉上,那就不要让皱纹刻在心上。不应该变老。——詹姆士·A.加菲尔德

53.一切真正和伟大的人,都是淳朴而谦逊的。——别林斯基

54.过去的事已经过去了,所以作为往事就让它去吧。——荷马不在万物之中,它存在于看待万物的自身之中。如果你接受的不正

55.一个没有欢笑的人就像一架没有弹簧的马车,每驶过一块碎石便会随之不愉快的颠簸摇摆。——亨利·沃德·比彻

56.简单生活不是自甘贫贱。你可以开一部昂贵的车,但仍然可以使生活简化。一个基本的概念在于你想要改进你的生活品质。关键是诚实地面对自己,想想中对自己真正重要的是么。——卡尔逊

57.生活的情况越艰难,我越感到自己更坚强,也更聪明——高尔基

58.有些人因为贪婪,想得到更多的东西,却把现在的东西都失去了。——伊索

59.伟大的热情能战胜一切,因此,我们可以说,一个人只要强烈地坚持不懈地追求,他就能达到目的。——司汤达

60.热情是灵魂之门。——格拉西安

61.如同不快是进餐就会食欲不振一样,没有热情地从事科学研究就会使记忆混乱,使记忆力不能消化所吸收的东西。——达·芬奇

62.热情使是这个世界上最伟大的,它远胜过金钱、权利和影响力。——亨利·切斯特

65.以真理灭火,以真理为支柱,不要以别的东西为支柱。——释迦牟尼

66.不论将来人们怎样说我,我在每一件事情上都一丝不苟地固守真理,不违背事实。——贝多芬

67.真理是生活,你不应当到你的头脑里去寻找。——罗曼·罗兰

68.不要外出,退而自省,因为真理就在人的内心深处。——圣奥古斯丁

69.当你把自己独有的一面展示给别人时,魅力就会随之而来。——索菲亚·罗兰

70.打开一切科学的钥匙都毫无异议是问号,我们大部分的伟大发现都应归功于“如何”,而生活的大概就在于逢事都问个为什么。——巴尔扎克

71.爱好虚荣的人,用一件富丽的外衣遮掩着一件丑陋的内衣。——莎士比亚人生哲理

72.是花,而爱就是花的蜜。——雨果

73.没有无私的自我牺牲的的帮助,的心灵将是一片荒漠。——狄更斯

74.爱之花盛开的地方,之花便能欣欣向荣。——凡·高

75.生活的是善良。这是我们的灵魂所固有的一种。——列夫·托尔斯泰

76.“讽刺”和“怜悯”是一对善良的忠告者。前者含着微笑使可爱,而后者噙着泪水使神圣。——法朗士

77.我们能尽情享受的是给予的。——彼特拉克人生哲理

78.爱可以化敌为友,爱可以使恨消融。爱让你充满,爱让你激情满怀。——安娜·霍恩

79.当你企图去纠正别人时,应首先想想是不是自己更应该纠正。——威尔逊人生哲理

80.我认为,蠢材的特征是高傲,庸才的特征是卑鄙,真正品学兼优的人的特征是情操高尚而谦虚。——苏沃洛夫

81.不炫耀自己本领的是真有本领。——拉罗什富科

82.谦逊基于力量,高傲基于无能。——尼采

83.谦和的,常会使别人无法拒绝你的要求,这也是一个人无往不胜的要诀。——松下幸之助

84.向着某一天终于要达到的那个迈步还不够,还要把每一步都看作,使它作为步骤而起作用。——歌德

85.贫穷本身并不可怕,可怕的是自己以为命中注定贫穷或死于贫穷的。——富兰克林

86.全神贯注于你所期望的事物上,必有收获。——爱默生人生哲理

87.确定,即意味着为了达到目的必然要把自己逼进艰难困苦的境地中去;不能确定,则意味着他是没有这种勇气的人。——德田虎雄

88.伟大高贵人物最明显的标志,就是能充分发挥自己的长处。不管环境变化到何种地步,它能使自己的强项得到巧妙发挥,因而始终能克服障碍,达到所期望的目的。——爱迪生

89.一个人没有认清自己的真面目,不能深明自己的优势所在,就不能把掌握在自己手中,也就不可能取得。——卡耐基

90.聪明的人只要能认识自己,便神什么也不会失去。——尼采

91.宝贝放错了地方便是废物。的诀窍就是找准的定位(

92.一个人如果能根据自己的爱好去选择的,他的主动性将会得到充分发挥。——爱迪生

93.凡事总要有信心,老想着“行”。要做一件事,就先担心着“怕不行吧”,那你就没有勇气了。——盖叫天

94.一个人的最大原因,就是对自己的能力永远不敢充分信任,甚至自己认为比将无疑。——本杰明·富兰克林

96.如果我们为人正直,工作勤奋,就会得到人们的称赞;然而得到自己的赞许却有百倍的意义。遗憾的是,得到自己赞许的途径至今尚未找到。——马克·吐温

97.自助是最好的方法。——拉斯金

98.自我征服是最大的胜利。——柏拉图

100.梦想是灯塔,指引我们前进的道路。佚名

莎士比亚人生哲理篇二
《莎士比亚的经历与作品》

莎士比亚的经历与作品

威廉·莎士比亚被许多人认为是英国文学史和戏剧史上最杰出的作家,是一位诗人和剧作家。他不但创作了许多最催人泪下的悲剧,他的很多出喜剧也是在英国舞台上曾经上演过的所有戏剧中最引人发笑的。此外他还写过154首十四行诗,和几首长诗歌,这些诗歌不只是单纯的叙述,而能触及人类本性中最深层的部分,因此被很多人认为是英国文学史上的佳作。他通过笔下的人物不断地向我们提出生活中哪些最根本的问题,人们总是能从他的剧作中找到与自己相通的东西。这一切正是莎士比亚作品具有永恒魅力的原因所在。

他的戏剧多取材于历史记载、小说、民间传说和老戏等已有的材料,反映了封建社会向资本主义社会过渡的历史现实,宣扬了新兴资产阶级的人道主义思想和人性论观点。由于一方面广泛借鉴古代戏剧、英国中世纪戏剧以及欧洲新兴的文化艺术,一方面深刻观察人生,了解社会,掌握时代的脉搏,故使莎士比亚得以塑造出众多栩栩如生的人物形象,描绘广阔的、五光十色的社会生活图景,并使之以悲喜交融、富于诗意和想象、寓统一于矛盾变化之中以及富有人生哲理和批判精神等特点著称。

莎士比亚出生在伊丽莎白女王统治时期,幼年家境殷实,父亲是生意兴隆的皮手套工匠和商人,曾当选市政委员会执行官,在父亲任执行官期间,斯特拉福德市第一次接待了伦敦来的剧团,在前圣十字架互助会小教堂演出,这大概是莎士比亚最初看戏的机会,而且坐在最佳观众席。莎士比亚大概于7岁时进入本市文法学校“爱德华六世国王新学校”(免费接受市政委员会成员的子弟)。文法学校只收男生,主要教学拉丁文的文法、会话、修词、逻辑、演说、做诗,要攻读由浅入深的拉丁诗文:伊索寓言,曼图安纳斯的诗,萨勒斯特、普劳图斯、塞内加、泰伦斯、西塞罗、奥维德、霍拉斯、维吉尔等罗马作家的作品选。其中普劳图斯和泰伦斯的喜剧、塞内加的悲剧和奥维德《变形记》长诗对日后莎士比亚的创作有很大影响。因此在其幼年时期,受到了良好的基础教育,戏剧熏陶,培养了他深厚的文学底蕴和对戏剧浓厚的兴趣,并对其一生的戏剧创作产生了重大影响。

1579年,由于家道中落,莎士比亚辍学,跟父亲学手艺和干活,弥补家用。他当过肉店学徒,也曾在乡村学校教过书,还干过其他各种职业,这些不仅使他增长了许多社会阅历,为他以后文学作品的创作提供了大量的素材,同时也对他的创作风格和内容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如在他作品中有大量的情节关于对失去的权利及财富等的追求 。1587年,莎士比亚作为临时演员随某剧团到伦敦,开始他的戏剧生涯。1588年在剧院当马夫.杂役,后入剧团,做过演员.导演.编剧,并成为剧院股东,不久即开始独立创作。

大部分人认为莎士比亚的创作分为三个阶段,1590年到1600年是莎士比亚创作的早期,又称为历史剧、喜剧时期。这一时期莎士比亚人文主义思想和艺术风格渐渐形成。当时的英国正处于伊丽莎白女王统治的鼎盛时期,王权稳固统一,经济繁荣。莎士比亚对在现实社会中实现人文主义理想充满信心,作品洋溢着乐观明朗的色彩。例如,其历史剧的基本主题是拥护中央王权,谴责封建暴君和歌颂开明君主。剧作中,历史事实和艺术虚构达到高度统一。这一时期创作的喜剧的基本主题是爱情、婚姻和友谊,

带有浓郁的抒情色彩,表现了莎士比亚的人文主义生活理想。这一时期的作品虽然有悲剧和悲喜剧,带有哀怨的一面,但是基本精神与喜剧相同。

莎士比亚在90年代初曾把他写的两

首长诗《维纳斯与阿都尼》、《鲁克丽丝受辱记》献给勋爵,也曾为勋爵写过一些十四行诗。借助勋爵的关系,莎士比亚走进了贵族的文化莎龙,从1594年起,他所属的剧团受到王宫大臣的庇护,称为“宫内大臣剧团”。1596年,他以他父亲的名义申请到“绅士”称号和拥有纹章的权利,。1603年,詹姆士一世继位,他的剧团改称“国王供奉剧团”,他和团中演员被任命为御前侍从,因此剧团

使他对上

流社会有了观察和了解的机会,扩大了他的生活视野,为他日后的创作提供了丰富的源泉 ,是他创作中期的基础。 除了经常的巡回演出外,也常常在宫廷中演出,这些经历

1601年到1608年是莎士比亚的创作中期。这一时期伊丽莎白女王一世与詹姆士一世政权交替,英国社会矛盾激化,社会丑恶日益暴露,同时,莎士比亚的思想和艺术走向成熟,人文主义理想同社会现实发生激烈碰撞。受到这一时代背景的影响,他痛感理想难以实现,创作由早期的赞美人文主义理想转变为对社会黑暗的揭露和批判。例如,《李尔王》中展现的则是一个分崩离析的社会,李尔王因为自己的刚愎自用付出了生命的代价,也给国家和人民带来了巨大的灾难。主人公从具有绝对权威的封建君主变成了一无所有、无家可归的老人,人物命运和性格发生巨大的变化,这在莎士比亚的作品中最具特色;《麦克白》中,一位英雄人物由于内在的野心和外部的唆使,成为个人野心家和暴君。总体而言,这些悲剧对封建贵族的腐朽衰败、利己主义的骇人听闻、金钱关系的罪恶和劳动人民的疾苦,作了深入的揭露;风格上,浪漫欢乐的气氛减少,忧郁悲愤的情调增加,形象更丰满,语言更纯熟。

1608年以后,莎士比亚进入创作的最后时期。这时的莎士比亚已看到人文主义的理想在现实社会中无法实现,便从写悲剧转而为写传奇剧,从揭露批判现实社会的黑暗转向写梦幻世界。因此,这一时期又称莎士比亚的传奇剧时期。这时期,他的作品往往通过神话式的幻想,借助超自然的

力量来解决理想与现实之间的矛盾;作品贯串着宽恕、和解的精神,没有前期的欢乐,也没有中期的阴郁,而是充满美丽的生活幻想,浪漫情调浓郁。这一时期的作品多写失散、团聚、诬陷、昭雪。尽管仍然坚持人文主义理想,对黑暗现实有所揭露,但矛盾的解决主要靠魔法、幻想、机缘巧合和偶然事件,并以宣扬宽恕、容忍、妥协、和解告终。

在莎士比亚的作品中有很多情节内容是根据他的生活经历而来的。例如,1596年,莎士比亚唯一的儿子Hamnet死亡,于1596年8月11日安葬。名剧《哈姆雷特》(Hamlet)就是为了纪念他的儿子的,因为Hamlet与Hamnet的写法类似。

莎士比亚的作品从生活真实出发,展示广阔的社会背景,给作品中的人物和事件提供富有时代特点的典型环境,现实主义的刻画和浪漫主义的氛围要巧妙结合,深刻地反映了时代风貌和社会本质。他认为,戏剧“仿佛要给自然照一面镜子:给德行看一看自己的面貌,给荒唐看一看自己的姿态,给时代和社会看一看自己的形象和印记”。马克思、恩格斯将莎士比亚推崇为现实主义的经典作家,这些是他丰富经历与智慧的结晶。

莎士比亚人生哲理篇三
《100句精选的人生哲理名言》

100句精选的人生哲理名言

1、人生最大的悲哀不是失

去太多,而是计较太多,这也是导致一个人不快乐的重要原因。

2、人生就像一场舞会,教会你最初舞步的人却未必能陪你走到散场。

3、松驰的琴弦,永远奏不出美妙的乐曲。

4、人生就像奕棋,一步失误,全盘皆输。——弗洛伊德

5、人生天地之间,若白驹之过隙,忽然而已。——庄周

6、人生意义的大小,不在乎外界的变迁,而在乎内心的经验。

7、人生是一种无法抗拒的前进。

8、小时侯,幸福是很简单的事;长大了,简单是很幸福的事!

9、小时候觉得父亲不简单,后来觉得自己不简单,再后来觉得孩子不简单。

10、人生是伟大的宝藏,我晓得从这个宝藏里选取最珍贵的珠宝。

11、人生不售来回票,一旦动身,绝不能复返。

12、炫耀什么,缺少什么;掩饰什么,自卑什么。所谓正常人,只是自我防御比较好的人。真正的心理健康,是不设防而又不受害。

13、我们总是对陌生人太客气,而对亲密的人太苛刻。

14、人生的价值,并不是用时间,而是用深度去衡量的。——列夫·托尔斯泰

15、人生就是场经营,有人经营感情,有人经营利益,有人经营幸福,而有人经营阴谋。

16、今天就是生命,是唯一你能确知的生命。——列夫·托尔斯泰

17、不受天磨非好汉,不遭人妒是庸才。

18、一切事无法追求完美,唯有追求尽力而为。这样心无压力,出来的结果反而会更好。——方海权

19、学习必须如蜜蜂一样,采过许多花,这才能酿出蜜来。——鲁迅

20、努力学习,勤奋工作,让青春更加光彩。——王光美

21、人生有两出悲剧:一是万念俱灰,另一是踌躇满志。——萧伯纳

22、人的生命,似洪水奔流,不遇着岛屿和暗礁,难以激 起美丽的浪花。——亚历山大·尼古拉耶维奇·奥斯特洛夫斯基

23、现实是此岸,理想是彼岸,中间隔着湍急的河流,行动则是架在河上的桥梁。——克雷洛夫

24、人的价值是由自己决定的。——卢梭

25、燧石受到的敲打越厉害,发出的光就越灿烂。——卢梭

26、正如恶劣的品质可以在幸运中暴露一样,最美好的品质也是在厄运中被显示的。——培根

27、有时候,垃圾只是放错位置的人才。

28、人生最终的价值在于觉醒和思考的能力,而不只在于生存。——亚里士多德

29、心作良田耕不尽,善为至宝用无穷。我们应有纯洁的心灵,去积善为大众。就会获福无边。——方海权

30、在命运的颠沛中,最可以看出人们的气节。——莎士比亚

31、人生是各种不同的变故、循环不已的痛苦和欢乐组成的。那种永远不变的蓝天只存在于心灵中间,向现实的人生去要求未免是奢望。——巴尔扎克

32、勤劳远比黄金可贵。——萨迪

33、自己活着,就是为了使别人活得更美好。——雷锋

34、谁要是游戏人生,他就一事无成;谁不能主宰自己,永远是一个奴隶。——歌德

35、希望是附丽于存在的,有存在,便有希望,有希望 ,便是光明。——鲁迅

36、人间没有永恒的夜晚,世界没有永恒的冬天。——艾青

37、过去属于死神,未来属于你自己。——雪莱

38、冬天已经到来,春天还会远吗?——雪莱

39、假如生活欺骗了你,不要心焦,也不要烦恼。阴郁的日子里要心平气和,相信吧,那快乐的日子就来到。——普希金

40、人生如坐公交车,有的人很从容,可以欣赏窗外的景色;有的人很窘迫,总处于推搡和拥挤之中。

41、不论是狮子还是羚羊,都要奔跑;不论是贫穷还是富有,都要去奋斗。

42、要有积极的人生态度,不要受了点挫折就想不开,人生最尊贵者莫过于生。——方海权

43、成功的人总是愿意做没成功的人不愿意做的事。

44、以智慧时时修正偏差,以慈悲处处给人方便。

45、生活真象这杯浓酒 , 不经三番五次的提炼呵 , 就不会这样一来可口!——郭小川

46、辛勤的蜜蜂永没有时间悲哀。——布莱克

47、希望是厄运的忠实的姐妹。——普希金

48、手莫伸 , 伸手必被捉。 党与人民在监督 , 万目睽睽难逃脱。 汝言惧捉手不伸 , 他道不伸能自觉 , 其实想伸不敢伸 , 人民咫尺手自缩。——陈毅

49、美丽属于自信者,从容属于有备者,奇迹属于执着者,成功属于顽强者。

50、富贵不淫贫贱乐 , 男儿到此是豪雄。——程颢

51、我们不得不饮食、睡眠、游惰、恋爱,也就是说,我们不得不接触生活中最甜蜜的事情:不过我们必须不屈服于这些事物…… ——约里奥.居里

52、一个精神生活很充实的人,一定是一个很有理想的人,一定是一个很高尚的人,一定是一个只做物质的主人而不做物质的奴隶的人。——陶铸

莎士比亚人生哲理篇四
《必须知道的10点人生哲理》

必须知道的十点人生哲理,你知道吗?

1、人为什么要有责任心?

“一个人若没有热情,他将一事无成,而热情的基点正是责任心。”-----俄国作家 托尔斯泰

据说人生很多素质都可以后天培养,但是其中有一种最难培养的素质就是责任心。有责任心的人,能够做到不因事大而难为,不因事小而不为,不因事多而忘为,不因事杂而错为。责任心是金,责任心与自尊心、自信心、事业心、慈悲心、怜悯心、同情心、进取心、雄心、恒心、孝心、关心、善心等等“群心”相比,是其中最灿烂的一颗心,其它的“心”即使弱一点,有了责任心,会弥补人很多的弱点。将责任心落实到行动上,时时处处为社会、为他人、为自己尽责的人,终究会成就一番事业。只要你具有高度的责任心,你将会发现你的个人成就与幸福指数不断地上升。责任,是我们每一个人肩膀上一副看不见的重担,即使今天你还感觉不到,但总有一天,她就会落在你身上,如果你不愿意为她付出,那么有一天她为让你付出更多。而对敢于承担责任的人来说,责任心有多大,舞台就有多大,责任心成就了你的是竞争力,毋庸置疑,责任心是一个人能够立足于社会、获得事业成功与家庭幸福至关重要的人格品质。

2、人为什么要珍惜生命?

“人最宝贵的是生命,而生命对于每个人只有一次,一个人应该这样渡过?当你回首往事的时候不因虚度年华而悔恨,也不因碌碌无为而羞耻。”----前苏联作家奥斯特洛夫斯基《钢铁是怎样炼成的》中的主角:保尔、柯察金

生:是活着的意思,是身体;命:是思想、是灵魂。生命比什么都重要,活着最美好。这体现出来的不仅是对自己的责任心,也是对别人的责任心。身体不属于你,只有生命之神属于你,是别人抢不了、带不走的真正的财富。生命不等于身体,身体这种原子与大自然的物质并不仅仅属于你自己。生命==身体+思想。上帝对每一个人都一视同仁,就好比为每一个到人世间来走一遭的人都存上了一百万,不过上帝又会有一点小小的偏心,有的人多了几千元,有的人却只多了几十元或者几角钱,这点尾数象征着人与人之间的财富差距,但是,对于百万存折来说,这点尾数是不是应该忽略不计呢?所以,请不要因为上帝的这点偏心而对自己狠心,不珍惜生命!

3、 人为什么要珍惜现在?

“在时间的大钟上,只有两个字:现在。”----英国剧作家 莎士比亚

人生正是由于它的不确定性才充满了意义。假如命理师把你今后的一切都道破天机告诉你,你马上就会索然无味。而“现在”是一个相对概念。只有过去,只有将来,没有现在。现在是什么?上一秒钟已经结束,下一秒钟还未到来,现在在哪里?现在就在你此时的心境,这种心境也许是一分钟,也许是一天,也许是一周、一月、一年„„因为没有现在,所以更要珍惜。我们的生命正是由一个

一个找不到的、相对的“现在组成”,最长时间的“现在”就是“我现在还活着”不抛弃,不放弃!活着就是要好好珍惜现在!

4、人为什么会感到消极?

“乐观的人在每一次忧患中,都能看到一个机会,而悲观的人,则在每个机会中都看到某种忧患。千万要记住,一个人思考的角度,可以主宰你面对事情的态度。”----美国诗人 西尔维娅、普拉斯

性格决定命运,心态决定高度。有一句话形容得好,消极就如同我们安装软件时出现的默认选项,如果我们不采取积极的行动,我们就是在有意无意间选择了消极。没有人天生就是好命,就算他出生于富绅或帝王之家,家境落败的也比比皆是。相反的是,一些鸡窝里飞出凤凰或者丑小鸭变成白天鹅的故事更加激奋人心。成功学的创始人李践所总结的消极有八大症状:缺乏目标,害怕失败,害怕被拒绝,埋怨与责怪,否定现在,做事半途而废,对未来悲观,好高骛远。而消极也会产生六大后果:丧失机会,使希望破灭,限制潜能发挥,消耗掉90%的精力,失道寡助,不能充分享受人生。当生活需要你承受痛苦的时候,除了坚强,毫无选择。而这个坚强,也就是积极乐观,避免消极!

5、人为什么要学会宽容?

“宽容产生的道德上的震动比责罚产生的要强烈得多。”---前苏联教育家 苏霍姆林斯基

世界的文明史,其实也就是一部从不宽容到宽容发展的历史,奴隶社会到封建社会,再到资本主义社会,宽容在不断发展进步。宽容是一种力量,宽容是一种享受。要做到爱别人、宽容别人,前提是只有首先爱自己,宽容自己。宽容不仅是一种美德、一种心态,一种境界,还是一种智慧。人的生命只是一场感召和被感召的游戏,人们在得到爱与付出爱的时候,我想是最幸福的。

6、人为什么要学会思考(学习)?

“不下决心培养思考习惯的人,便失去了生活中最大的乐趣。”----美国发明家 爱迪生

思考是一种享受,我思考所以我快乐。吃得再好也只是量变,不是质变(心脏和大脑的变化),人并不会因为吃得好就能够产生真正的幸福感。幸福感只能由大脑和心脏取得。很多人一辈子辛辛苦苦只为了满足自己的一张嘴,满足眼耳鼻喉其他器官,却从来没有想到过满足自己最重要的两个器官:大脑和心脏。我们要为自己的心脏(心态与性格)和大脑(思想与智慧)活着。人的一生就是一个从知到不知,再从不知到知的过程,其实也就是一个学习与思考的过程。思考是激光聚于概念的物上,在背景中形成的物的格。思考是灵魂与自己的论辩性谈话。思想、精神才是人的真正财富。物质、金钱不是,它只是暂时存放在你的名下,总有一天你要还给别人,还给社会。培育你的思想吧,哪怕你不是一个思想家,你也要有自己的思想,思想才是你快乐的源泉。

7、人为什么要学会体验?

“生活的全部意义在于无穷地探索尚未知道的东西,在于不断地增加更多的知识。”----法国作家 左拉

生活如同一杯酒。同样一杯酒,你哭着去喝,你会觉得很苦;你笑着去喝,你就会觉得很甜。这就是体验。我们从体验中可以得来感悟、心态、智慧。关键是你体验到了什么?感悟到了什么?这个世界没有什么绝对的对与错,对错都是相对的。如果一个人老在体验着成功,他不一定真的有进步或者说进步得很慢,相反的是,如果一个人经常在体验失败,但是他又在不懈地追求、他又不犯重复的错误,他就是在“痛并快乐着”中成长,必定成为成功者。

8、人为什么要学会选择?

“择你所喜欢的,爱你所选择的。”----俄国作家 列夫、托尔斯泰

最好的选择未必是选择最好的。人生没有最好的选择,只有对自己的选择负责!因此,学会选择非常重要。女怕嫁错郎,男怕入错行。无论是背着金子,还是背着砖头,都要把它放弃,才能轻装上阵,轻松自如、悠然自得、从容淡定。才能神采奕奕、意气风发、活力迸发。人要学会选择,首先就要学会放弃。舍得舍得,无舍就无得,先有舍后有得。人要学会放弃掉所有以为是属于自己的东西,包括放弃掉成功的经验与失败的经验,才能以最好的姿态迎接新的挑战。

9、人为什么想成功?

“立志、工作、成功,是人类活动的三大要素。”----法国微生物学家 巴斯德

简单地说,成功就是:知行合一。中国讲天人合一。成功是人类的本能,是获得赞美与尊重的最好的方式,当然有时也会遭来嫉妒。人人都希望自己有影响力,成功是获得影响力的最好的方式。所谓成功,其实是自己对自己的评估和看法,而失败,则是别人对你的评估和看法。另外一个关于成功的定义:成功就是做自己想做的人,干自己干的事,去自己想去的地方,说自己想说的话。就像问人为什么要工作一样,工作的人一定都想成功,有上进心的人,工作着是美丽的。告诉大家一个不讨厌工作和把握好生活的良方:把工作当作生活,把生活当作工作。成功永远是相对的,就好比幸福永远也是相对的一样,你以为有钱就是幸福?错,精神是否空虚先不说,当你把金钱当作唯一幸福的源泉的时候,当你见到比你有钱的人时,幸福感很快会消失。成功,就是得到你想要的;幸福,就是喜欢所拥有的。成功者未必幸福,而幸福者必然成功,因为我们这一生就是为找寻幸福而来。

10、为什么很多成功者都不觉得幸福?

“成功有两要素:外在成功与内在成功,物质成功是可测量的外在的成功,是低层次的自由,而思想上的成熟与自由是高层次的内在成功,幸福往往来源于后者。”----品牌专家 徐浩然

幸福不在于拥有成功,而在于获得成就时的喜悦以及产生创造力的激情。很多人成功了,但他并不一定会幸福。成功有两要素:外在成功与内在成功,物质成功是可测量的外在的成功,而思想上的成熟与自由是高层次的内在成功,幸福往往来源于后者。很多身居高位或者富甲一方的人,或许人们都认为他是成功的,但是行为和思想,尤其是思想都不自由。自己认为是成功了,就是成功,自己认为不成功就是不成功。但是失败就不同,你不认为自己失败,别人也会认为你失败。不过,很多人把别人的判断作为自己成功与否的标准,所以不成功。因此:成功是相对的,失败是绝对的。有些人很有钱,有物质上的自由,但是没有精神上的自由,根本没有闲暇时间去欣赏一花一木,一草一树,生活中那么多美好的瞬间,只有体验者能够感受得到,享受得到。

相对于成功者来说,我更羡慕那些幸福的人。所以我不愿祝大家成功,而是祝各位幸福。学会找寻幸福、感受幸福和分享幸福。

莎士比亚人生哲理篇五
《莎士比亚》

莎士比亚

简介:

莎士比亚(W. William Shakespeare;1564~1616)原名:爱德华•德•维尔(Edward De Vere),公元1564年4月23日生于英格兰斯特拉福镇-1616年5月3日(儒略历4月23日),英国著名剧作家、诗人,主要作品有《罗密欧与朱丽叶》、《哈姆雷特》《麦克白》等。

生平

伟大的英国剧作家、诗人威廉•莎士比亚1564年生于英国中部瓦维克郡埃文河畔斯特拉特福。其父约翰•莎士比亚是经营羊毛、皮革制造及谷物生意的杂货商,1565年任镇民政官,3年后被选为镇长。莎士比亚幼年在当地文法学校读书。历史学家乔治•斯蒂文森说,后人从这些文字资料中大概勾勒出莎士比亚的生活轨迹:13岁时家道中落,此后辍学经商,22岁时前往伦敦,在剧院工作,后来成为演员和剧作家;1597年重返家乡购置房产,度过人生最后时光。他虽受过良好的基本教育,但是未上过大学。1582年,18岁中,列举莎士比亚35岁以前的剧作,称赞他的喜剧、悲剧都“无与伦比”,能和古代第一流戏剧诗人们并称。但他生前没出版过自己的剧作。1596年,他以他父亲的名义申请到“绅士”称号和拥有纹章的权利,又先后3次购置了可观的房地产。1603年,詹姆士一世继位,他的剧团改称“国王供奉剧团”,他和团中演员被任命为御前侍从。1612年左右他告别伦敦回到家乡定居。1616年 4月23日病逝,葬于镇上的圣三一教堂。死前留有遗嘱。他的两个据说比较可靠的肖像是教堂中的半身塑像和德罗肖特画像,手迹则有 6份签名和《托马斯•莫尔爵士》一剧中三页手稿。1623年,演员J.海明和H.康代尔把他的剧作印成对开本,收进36出戏(其中20出是首次付印),号称“第一对开本”。从1772年开始,有人对于莎剧的作者不断提出过疑问,并且企图证实作者是培根、C.马洛、勒特兰伯爵、牛津伯爵、德比伯爵等等,但都缺乏证据。 莎士比亚在伦敦住了二十多年,而在此期间他的妻子仍一直呆在斯特拉福。他在接近天命之年时隐退回归故里斯特拉福(1612年左右)。1616年莎士比亚在其五十二岁生日前后不幸去世,葬于圣三一教堂。死前留有遗嘱。他的两个据说比较可靠的肖像是教堂中的半身塑像和德罗肖特画像,手迹则有 6份签名和《托马斯•莫尔爵士》一剧中三页手稿。1623年,演员J.海明和H.康代尔把他的剧作印成对开本,收进36出戏(其中20出是首次付印),号称“第一对开本”。

作品

莎士比亚在约1590~1612的20余年内共写了三十七部戏剧(如加上与弗莱彻合写的《两位贵亲》则是三十八部),还写有二首长诗和一百五十四首十四行诗。他的戏剧多取材于历史记载、小说、民间传说和老戏等已有的材料,反映了封建社会向资本主义社会过渡的历史现实,宣扬了新兴资产阶级的人道主义思想和人性论观点。由于一方面广泛借鉴古代戏剧、英国中世纪戏剧以及欧洲新兴的文化艺术,一方面深刻观察人生,了解社会,掌握时代的脉搏,故使莎士比亚得以塑造出众多栩栩如生的人物形象,描绘广阔的、五光十色的社会生活图景,并使之以悲喜交融、富于诗意和想象、寓统一于矛盾变化之中以及富有人生哲理和批判精神等特点著称。

一般来说,莎士比亚的戏剧创作可分以下3个时期:

第一时期(1590~1600年) 以写作历史剧、喜剧为主,有9部历史剧、10部喜剧和2部悲剧。9部历史剧中除《约翰王》是写 13 世纪初英国历史外 ,其他8部是内容相衔接的两个4部曲 :《 亨利六世 》上 、中、下篇与《查理三世》;《查理二世》、《亨利四世》上、下篇与《亨利五世》。这些历史剧概括了英国历史上百余年间的动乱,塑造了一系

列正、反面君主形象,反映了莎士比亚反对封建割据,拥护中央集权,谴责暴君暴政,要求开明君主进行自上而下改革,建立和谐社会关系的人文主义政治与道德理想。

10部喜剧《错误的喜剧》、《驯悍记》、《维洛那二绅士》、《爱的徒劳》、《仲夏夜之梦》、《威尼斯商人 》、《 温莎的风流娘儿们 》、《无事生非》、《皆大欢喜》和《第十二夜》大都以爱情、友谊、婚姻为主题,主人公多是一些具有人文主义智慧与美德的青年男女,通过他们争取自由、幸福的斗争,歌颂进步、美好的新人新风,同时也温和地揭露和嘲讽旧事物的衰朽和丑恶,如禁欲主义的虚矫、清教徒的伪善和高利贷者的贪鄙等。莎士比亚这一时期戏剧创作的基本情调是乐观、明朗的,充满着以人文主义理想解决社会矛盾的信心,以致写在这一时期的悲剧《罗密欧与朱丽叶》中,也洋溢着喜剧气氛。尽管主人公殉情而死,但爱的理想战胜死亡,换来了封建世仇的和解。然而,这一时期较后的成熟喜剧《威尼斯商人》中,又带有忧郁色彩和悲剧因素,在鼓吹仁爱、友谊和真诚爱情的同时,反映了基督教社会中弱肉强食的阶级压迫、种族歧视问题,说明作者已逐渐意识到理想与现实之间存在着难以解决的矛盾。

第二时期(1601——1607年) 以悲剧为主 ,写了3部罗马剧、5部悲剧和3部“阴暗的喜剧”或“问题剧”。

罗马剧《尤利乌斯•凯撒》、《安东尼和克莉奥佩特拉》和《科里奥拉努斯》是取材于普卢塔克《希腊罗马英雄传 》的历史剧。

四大悲剧《哈姆雷特》、《 奥赛罗 》、《 李尔王 》、《麦克白》和悲剧《雅典的泰门》标志着作者对时代、人生的深入思考,着力塑造了这样一些新时代的悲剧主人公:他们从中世纪的禁锢和蒙昧中醒来,在近代黎明照耀下,雄心勃勃地想要发展或完善自己,但又不能克服时代和自身的局限,终于在同环境和内心敌对势力的力量悬殊斗争中,遭到不可避免的失败和牺牲。哈姆雷特为报父仇而发现“整个时代脱榫”了,决定担起“重整乾坤”的责任,结果是空怀大志,无力回天。奥赛罗正直淳朴,相信人而又嫉恶如仇,在奸人摆布下杀妻自戕,为追求至善至美反遭恶报。李尔王在权势给他带来的尊荣 、自豪 、 自信中迷失本性 ,丧失理智,幻想以让权分国来证明自己不当国王而做一个普通人,也能同样或更加伟大,因而经受了一番痛苦的磨难。麦克白本是有功的英雄,性格中有善和美的一面,只因王位的诱惑和野心的驱使,沦为“从血腥到血腥”、懊悔无及的罪人。这些人物的悲剧,深刻地揭示了在资本原始积累时期已开始出现的种种社会罪恶和资产阶级的利己主义,表现了人文主义理想与残酷现实之间矛盾的不可调和,具有高度的概括意义。

由于这一时期剧作思想深度和现实主义深度的增强,使《特洛伊罗斯与克瑞西达》、《终成眷属》和《一报还一报》等“喜剧”也显露出阴暗的一面,笼罩着背信弃义、尔虞我诈的罪恶阴影,因而被称为“问题剧”或“阴暗的喜剧”。

第三时期(1608~1613)倾向于妥协和幻想的悲喜剧或传奇剧。

主要作品是4部悲喜剧或传奇剧《泰尔亲王里克里斯》、《辛白林》、《冬天的故事 》、《暴风雨》。这些作品多写失散、团聚、诬陷、昭雪。尽管仍然坚持人文主义理想,对黑暗现实有所揭露,但矛盾的解决主要靠魔法、幻想、机缘巧合和偶然事件,并以宣扬宽恕、容忍、妥协、和解告终。莎士比亚还与弗莱彻合作写了历史剧《亨利八世》和传奇剧《两位贵亲》,后者近年来被有的莎士比亚戏剧集收入。

威廉•莎士比亚(1564—1616)是文艺复兴时期英国以及欧洲最重要的作家。他出生于英格兰中部斯特拉福镇的一个商人家庭。少年时代曾在当地文法学校接受基础教育,学习拉丁文、哲学和历史等,接触过古罗马剧作家的作品。后因家道中落,辍学谋生。莎士比亚幼年时,常有著名剧团来乡间巡回演出,培养了他对戏剧的爱好。1585年前后,他离开家乡

去伦敦,先在剧院打杂,后来当上一名演员,进而改编和编写剧本。莎士比亚除了参加演出和编剧,还广泛接触社会,常常随剧团出入宫廷或来到乡间。这些经历扩大了他的视野,为他的创作打下了基础。1590年到1600年是莎士比亚创作的早期,又称为历史剧、喜剧时期。这一时期莎士比亚人文主义思想和艺术风格渐渐形成。当时的英国正处于伊丽莎白女王统治的鼎盛时期,王权稳固统一,经济繁荣。莎士比亚对在现实社会中实现人文主义理想充满信心,作品洋溢着乐观明朗的色彩。这一时期,他写的历史剧包括《理查三世》(1592)、《亨利四世》(上下集)(1597—1598)和《 亨利五世 》(1599)等9部。剧本的基本主题是拥护中央王权,谴责封建暴君和歌颂开明君主。比如,《亨利四世》展现的是国内局势动荡的画面,贵族们联合起来反叛国王,但叛乱最终被平息;王太子早先生活放荡,后来认识错误,在平定内乱中立下战功。剧作中,历史事实和艺术虚构达到高度统一。人物形象中以福斯塔夫最为生动,此人自私、懒惰、畏缩,却又机警、灵巧、乐观,令人忍俊不禁。 这一时期创作的喜剧包括诗意盎然的《仲夏夜之梦》(1596)、扬善惩恶的《威尼斯商人》(1597)、反映市民生活风俗的《温莎的风流娘儿们》(1598)、宣扬贞洁爱情的《无事生非》(1599)和歌颂爱情又探讨人性的《第十二夜》(1600)等10部。这些剧本基本主题是爱情、婚姻和友谊,带有浓郁的抒情色彩,表现了莎士比亚的人文主义生活理想。与此同时,他还写了《罗密欧与朱丽叶》(1595)等悲剧3部,作品虽然有哀怨的一面,但是基本精神与喜剧同。莎士比亚还写有长诗《维纳斯和阿多尼斯》(1592—1593)、《鲁克丽丝受辱记》(1593—1594)和154首十四行诗。17世纪初,伊丽莎白女王与詹姆士一世政权交替,英国社会矛盾激化,社会丑恶日益暴露。这一时期,莎士比亚的思想和艺术走向成熟,人文主义理想同社会现实发生激烈碰撞。他痛感理想难以实现,创作由早期的赞美人文主义理想转变为对社会黑暗的揭露和批判。莎士比亚创作的第二时期(1601—1607),又称悲剧时期。他写出了《哈姆莱特》(1601)、《奥瑟罗》(1604)、《李尔王》(1606)、《麦克白》(1606)和《雅典的泰门》(1607)等著名悲剧。《奥瑟罗》中出身贵族的苔丝狄蒙娜不顾父亲和社会的反对,与摩尔人奥瑟罗私下结婚,表现了反对种族偏见的主题,而导致他们悲剧的原因不仅是奥瑟罗的嫉妒,而且是以伊阿古为代表的邪恶势力的强大。奥瑟罗临死前的清醒,包含着人类理性的胜利。《李尔王》中展现的则是一个分崩离析的社会,李尔王因为自己的刚愎自用付出了生命的代价,也给国家和人民带来了巨大的灾难。主人公从具有绝对权威的封建君主变成了一无所有、无家可归的老人,人物命运和性格发生巨大的变化,这在莎士比亚的作品中最具特色。总体而言,这些悲剧对封建贵族的腐朽衰败、利己主义的骇人听闻、金钱关系的罪恶和劳动人民的疾苦,作了深入的揭露;风格上,浪漫欢乐的气氛减少,忧郁悲愤的情调增加,形象更丰满,语言更纯熟。

1608年以后,莎士比亚进入创作的最后时期。这时的莎士比亚已看到人文主义的理想在现实社会中无法实现,便从写悲剧转而为写传奇剧,从揭露批判现实社会的黑暗转向写梦幻世界。因此,这一时期又称莎士比亚的传奇剧时期。这时期,他的作品往往通过神话式的幻想,借助超自然的力量来解决理想与现实之间的矛盾;作品贯串着宽恕、和解的精神,没有前期的欢乐,也没有中期的阴郁,而是充满美丽的生活幻想,浪漫情调浓郁。《暴风雨》(1611)最能代表这一时期的风格,被称为“用诗歌写的遗嘱”。此外,他还写有《辛白林》和《冬天的故事》等3部传奇剧和历史剧《亨利八世》。

《麦克白》中,一位英雄人物由于内在的野心和外部的唆使,成为个人野心家和暴君。其悲剧意义在于,个人野心和利己主义可以毁灭一个原本并非邪恶的人物。莎士比亚的作品从生活真实出发,深刻地反映了时代风貌和社会本质。他认为,戏剧“仿佛要给自然照一面镜子:给德行看一看自己的面貌,给荒唐看一看自己的姿态,给时代和社会看一看自己的形象

和印记”。马克思、恩格斯将莎士比亚推崇为现实主义的经典作家,提出戏剧创作应该更加“莎士比亚化”。这是针对戏剧创作中存在的“把个人变成时代精神的单纯的传声筒”的缺点而提出的创作原则。

所谓“莎士比亚化”,就是要求作家象莎士比亚那样,善于从生活真实出发,展示广阔的社会背景,给作品中的人物和事件提供富有时代特点的典型环境;作品的情节应该生动、丰富,人物应该有鲜明个性,同时具有典型意义;作品中现实主义的刻画和浪漫主义的氛围要巧妙结合;语言要丰富,富有表现力;作家的倾向要在情节和人物的描述中隐蔽而自然地流露出来。

莎士比亚的作品包括:

悲剧:《罗密欧与朱丽叶》《麦克白》《李尔王》《哈姆莱特》《奥瑟罗》《泰特斯•安特洛尼克斯》《裘力斯•凯撒》《安东尼与克莉奥佩屈拉(埃及艳后)》《科利奥兰纳斯》《特洛埃围城记》《雅典的泰门》等。

喜剧:《错中错》《终成眷属》《皆大欢喜》《仲夏夜之梦》《无事生非》《一报还一报》《暴风雨》《驯悍记》《第十二夜》《威尼斯商人》《温莎的风流娘们》《爱的徒劳》《维洛那二绅士》《泰尔亲王佩力克尔斯》《辛白林》《冬天的故事》等。

历史剧:《亨利四世》《亨利五世》《亨利六世》《亨利八世》《约翰王》《里查二世》《里查三世》

十四行诗:《爱人的怨诉》《鲁克丽丝失贞记》《维纳斯和阿多尼斯》《热情的朝圣者》《凤凰和斑鸠》、

莎士比亚人生哲理篇六
《精选的人生哲理名言》

精选的人生哲理名言

精选的人生哲理名言

1、人生最大的悲哀不是失去太多,而是计较太多,这也是导致一个人不快乐的重要原因。

2、生命不在于长短,而在于活得有意义。

3、松驰的琴弦,永远奏不出美妙的乐曲。

4、人生最终的价值在于觉醒和思考的能力,而不只在于生存。——亚里士多德

5、人生天地之间,若白驹之过隙,忽然而已。——庄周

6、人生意义的大小,不在乎外界的变迁,而在乎内心的经验。

7、人生的价值,并不是用时间,而是用深度去衡量的。——列夫·托尔斯泰

8、小时侯,幸福是很简单的事;长大了,简单是很幸福的事!

9、小时候觉得父亲不简单,后来觉得自己不简单,再后来觉得孩子不简单。

10、人生是伟大的宝藏,我晓得从这个宝藏里选取最珍贵的珠宝。

11、人生不售来回票,一旦动身,绝不能复返。

12、炫耀什么,缺少什么;掩饰什么,自卑什么。所谓正常人,只是自我防御比较好的人。真正的心理健康,是不设防而又不受害。

13、我们总是对陌生人太客气,而对亲密的人太苛刻。

14、人生是一种无法抗拒的前进。

15、人生就是场经营,有人经营感情,有人经营利益,有人经营幸福,而有人经营阴谋。

16、今天就是生命,是唯一你能确知的生命。——列夫·托尔斯泰

17、不受天磨非好汉,不遭人妒是庸才。

18、一切事无法追求完美,唯有追求尽力而为。这样心无压力,出来的结果反而会更好。——方海权

莎士比亚人生哲理篇七
《莎士比亚》

莎士比亚(W. William Shakespeare;1564~1616)英国文艺复兴时期伟大的剧作家、诗人,欧洲文艺复兴时期人文主义文学的集大成者。 中文名: 威廉·莎士比亚

外文名: W. William Shakespeare 逝世日

1616年5月3日

国籍: 英国 期:

英格兰沃里克郡斯特拉职业: 剧作家,诗人,演员

出生地:

福镇 代表作四大悲剧《哈姆雷特》《奥赛罗》《李尔王》

出生日品: 《麦克白》

1564年4月23日

期:

威廉·莎士比亚作品

▪ 终成眷属 ▪ 一报还一报 喜▪ 驯悍记 剧

▪ 两位贵族亲戚

▪ 皆大欢喜 ▪ 威尼斯商人 ▪ 暴风雨

▪ 错中错 ▪ 仲夏夜之梦 ▪ 第十二夜

▪ 爱的徒劳 ▪ 无事生非 ▪ 维洛那二绅士

▪ 科里奥兰纳斯 ▪ 泰特斯·安特洛尼克斯

▪ 泰尔亲王配力克里

▪ 冬天的故事

▪ 李尔王 ▪ 朱利叶斯·凯撒 ▪ 辛白林

▪ 麦克白 ▪ 罗密欧与朱丽叶

▪ 哈姆雷特 ▪ 雅典的泰门 悲

剧 ▪ 奥赛罗

▪ 约翰王

▪ 特洛伊罗斯与克瑞▪ 安东尼与克莉奥佩西达 特拉

目录

人物简介 传奇一生 个人作品

第一时期(1590~1600年) 第二时期(1601~1607年) 第三时期(1608~1613) 主要作品 悲剧 喜剧 历史剧 十四行诗 成就 影响

对中国的影响 作品年代详录 名言 爱情箴言

隽语钞 个人轶事

诗歌中的莎士比亚 作品原文 作者信息

影视剧中的莎士比亚 莎士比亚家族 人物简介 传奇一生 个人作品

第一时期(1590~1600年) 第二时期(1601~1607年) 第三时期(1608~1613) 主要作品 悲剧 喜剧 历史剧 十四行诗 成就 影响

对中国的影响 作品年代详录 名言 爱情箴言 隽语钞 个人轶事

诗歌中的莎士比亚 作品原文 作者信息

影视剧中的莎士比亚 莎士比亚家族 展开

编辑本段人物简介

莎士比亚的代表作有四大悲剧:《哈姆雷特》(英:Hamlet)、《奥赛罗》(英:Othello)、《李尔王》(英:King Lear)、《麦克白》(英:Mac Beth)。著名喜剧:《仲夏夜之梦》《威尼斯商人》《第十二夜》《皆大欢喜》(《As you like it》)。历史剧:《亨利四世》《亨利五世》《查理二世》。正剧、悲喜剧:《罗密欧与朱丽叶》。还写过154首十四行诗,二首长诗。本·琼森称他为“时代的灵魂”,马克思称他和古希腊的埃斯库罗斯为“人类最伟大的戏剧天才”。虽然莎士比亚只用英文写作,但他却是世界著名作家。他的大部分作品都已被译成多种文字,其剧作也在许多国家上演。儒略历1616年4月23日(公历1616年5月3日)病逝,出生日期与逝世日期恰好相同。莎士比亚和意大利著名数学家、物理学家、天文学家和哲学家、近代实验科学的先驱者伽利略同一年出生。被人们尊称为“莎翁”。初中选文《威尼斯商人》.高中选文《哈姆雷特》《罗密欧与朱丽叶(节选)》。 编辑本段传奇一生

伟大的英国文艺复兴时期剧作家、诗人威廉·莎士比亚于1564年4月23日生于英国中部瓦维克郡埃文河畔斯特拉特福的一位富裕的市民家庭。其父约翰·莎士比亚是经营羊毛、皮革制造及谷物生意的杂货商,1565年

莎士比亚(11张)

任镇民政官,3年后被选为镇长。莎士比亚七岁时被送到当地的一个文法学校念书,在那里一念就是六年,掌握了写作的基本技巧与较丰富的知识,除此之外,他还学过拉丁语和希腊语。但因他的父亲破产,未能毕业就走上独自谋生之路。1577年被父亲从学校接回,不得已帮他父亲做了一段时间的生意。他当过肉店学徒,也曾在乡村学校教过书,还干过其他各种职业,这使他增长了许多社会阅历。

我们完全有理由相信莎士比亚读书时就卓尔不凡,与众不同。传说他年轻时在乡村当过教师。也有传言说他曾在一个叫托马斯·露西的富裕财主兼地方行政长官的土地上偷猎,结果被露西的管家发现,他为此挨了揍。莎士比亚出于报复,就写了一首讥讽大财主的打油诗。这首诗没过多久便传遍了整个乡村。大财主无论走到哪里,总有人用这首打油诗来嘲笑他。托马斯乡绅非常恼火,于是准备想办法惩罚莎士比亚,莎士比亚因此被迫离开斯特拉福德小镇,到伦敦避难。莎士比亚还在斯特拉福德小镇居住时,就对戏剧表演已经非常熟悉。经常有一些旅行剧团到斯特拉福德小镇表演。1582年与一个农民之女安妮·海瑟薇结婚,1585年育有一子哈姆内特·莎士比亚(Hamnet,根据Thomas Kyd的悲剧男主角Hamlet而取名)。1586或1587年到伦敦,当时戏剧正迅速地流行起来。先在剧院当马夫.杂役,后入剧团,做过演员.导演.编剧,并最终成为剧院股东;1588年前后开始写作,先是改编前人的剧本,不久即开始独立创作。到1590年年底,莎士比亚已经成为伦敦一家顶级剧团——詹姆斯·伯比奇经营的“内务大臣供奉剧团”——的演员和剧作家。后来,莎士比亚向人证实了自己是一个脚踏实地、品行端正之人,他成为了剧团的股东,很快赢得了同仁们的尊敬和爱戴。 当时的剧坛为牛津、剑桥背景的“大学才子”们所把持,一个成名的剧作家曾以轻蔑的语气写文章嘲笑莎士比亚这样一个“粗俗的平民”、“暴发户式的乌鸦”竟敢同“高尚的天才”一比高低!但莎士比亚后来却赢得了包括大学生团体在内的广大观众的拥护和爱戴,学生们曾在学校业余演出过莎士比亚的一些剧本,如《哈姆雷特》、《错误的喜剧》。1597年重返家乡购置房产,度过人生最后时光。他虽受过良好的基本教育,但是未上过大学。1598年大学人士F.米尔斯已在其《智慧的宝库》中,列举莎士比亚35岁以前的剧作,称赞他的喜剧、悲剧都“无与伦比”,能和古代第一流戏剧诗人们并称。但他生前没出版过自己的剧作。写作的成功,使莎士比亚赢得了骚桑普顿勋爵的眷顾,勋爵成了他的保护人。莎士比亚在90年代初曾把他写的两首长诗《维纳斯与阿都尼》、《鲁克丽丝受辱记》献给勋爵,也曾为勋爵写过一些十四行诗。借助勋爵的关系,莎士比亚走进了贵族的文化莎龙,使他对上流社会有了观察和了解的机会,扩大了他的生活视野,为他日后的创作提供了丰富的源泉。从1594年起,他所属的剧团受到王宫大臣的庇护,称为“宫内大臣剧团”。1596年,他以他父亲的名义申

请到“绅士”称号和拥有纹章的权利,又先后3次购置了可观的房地产。1603年,詹姆士一世继位,他的剧团改称“国王供奉剧团”,他和团中演员被任命为御前侍从,因此剧团除了经常的巡回演出外,也常常在宫廷中演出,莎士比亚创作的剧本进而蜚声社会各界。莎士比亚在伦敦住了二十多年,而在此期间他的妻子仍一直呆在斯特拉福。他在接近天命之年时隐退回归故里斯特拉福(1612年左右)。1616年4月23日莎士比亚在其五十二岁生日前后不幸去世,葬于圣三一教堂。死前留有遗嘱。

莎士比亚

莎士比亚是著名的同性恋者,他的十四行诗全部都是写给他的同性爱人的.据英媒体报道,最近一位英国收藏家重新确认了一幅家藏油画的画中人身份,原来这名美艳“女子”不是别人,正是莎翁传说中的同性恋情侣——南安普顿伯爵三世亨利·里奥谢思利。 发现这幅“惊世”油画的科布家族家藏甚丰,继承了全部艺术品收藏的阿莱克·科布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自己从儿时起一直以为画中人是位名叫诺顿的贵妇,因为在这幅油画的背面赫然写着诺顿夫人的字样。但几年前,一位偶然来访的艺术收藏家告诉科布,他认为画中人并非女性,而是易容扮作女性的须眉。一席话惊醒梦中人,科布开始重新审视其真实身份,直到今年年初才终于揭开谜底。这幅油画的历史可以追溯到16世纪末

莎士比亚故居(20张)

,画中的南安普顿伯爵涂脂抹粉,嘴唇上抹着唇膏,左耳还戴着精致的耳环,手抚披散到胸前的长发,看上去一派女人风情。英国历史文物权威机构“全国托管协会”已确认油画为真迹,此画完成于1590年至1593年,当时莎士比亚正住在南安普顿伯爵三世的府上。尽管一代文豪莎翁娶了安娜·哈撒韦,但他的真正性取向一直是文学批评家争议不绝的话题。 南安普顿伯爵为同性恋的传说由来已久,他与莎翁的关系更是扑朔迷离。伯爵曾招待莎翁入住自己的寓所,莎翁著名的《十四行诗集》又是献给一位俊俏不凡、“美若女子”的年轻男子。(不过有人认为,十四行诗集前面十几首都是推崇传宗接代的,不能理解成写给其男友的.)不少史学家早已考据,莎翁诗中的倾慕之情大有可能是投向这位易容扮女人的英俊男友。

1616年莎士比亚在其五十二岁生日那天不幸去世,葬于圣三一教堂,他去世的那天,与他出生的那天同月同日。死前留有遗嘱。他的两个据说比较可靠的肖像是教堂中的半身塑像和德罗肖特画像,手迹则有 6份签名和《托马斯·莫尔爵士》一剧中三页手稿。 编辑本段个人作品

莎士比亚在约1590~1612的20余年内共写了三十七部戏剧(如加上与弗莱彻合写的《两位贵亲》则是三十八部),还写有二首叙事长诗《维纳斯与阿多尼斯》,《鲁克丽丝受辱记》和一百五十四首十四行诗。他的戏剧多取材于历史记载、小说、民间传说和老戏等已有的材料,反映了封建社会向资本主义社会过渡的历史现实,宣扬了新兴资产阶级的人道主义思想和人性论观点。由于一方面广泛借鉴古代戏剧、英国中世纪戏剧以及欧洲新兴的文化艺术,一方面深刻观察人生,了解社会,掌握时代的脉搏,故使莎士比亚得以塑造出众多栩栩如生的人物形象,描绘广阔的、五光十色的社会生活图景,并使之以悲喜交融、富于诗意和想象、寓统一于矛盾变化之中以及富有人生哲理和批判精神等特点著称。一般来说,莎士比亚的戏

剧创作可分以下3个时期: 第一时期(1590~1600年)

以写作历史剧、喜剧为主,有9部历史剧、10部喜剧和2部悲剧。

《麦克白》

9部历史剧中除《约翰王》是写 13 世纪初英国历史外 ,其他8部是内容相衔接的两个4部曲 :《 亨利六世》上 、中、下篇与《理查三世》;《理查二世》、《亨利四世》(被称为最成功的历史剧)上、下篇与《亨利五世》。事实上,《亨利六世》是莎士比亚的第一部戏剧作品,起初上篇是由另一位戏剧作家创作,于1590年由莎士比亚接手继续完成中下篇,并于1591年修改完成上篇。

这些历史剧概括了英国历史上百余年间的动乱,塑造了一系列正、反面君主形象,反映了莎士比亚反对封建割据,拥护中央集权,谴责暴君暴政,要求开明君主进行自上而下改革,建立和谐社会关系的人文主义政治与道德理想。 10部喜剧《错误的喜剧》、《驯悍记》、《维洛那二绅士》、《爱的徒劳》、《仲夏夜之梦》、《威尼斯商人》、《温莎的风流娘儿们》、《无事生非》、《皆大欢喜》和《第十二夜》大都以爱情、友谊、婚姻为主题,主人公多是一些具有人文主义智慧与美德的青年男女,通过他们争取自由、幸福的斗争,歌颂进步、美好的新人新风,同时也温和地揭露和嘲讽旧事物的衰朽和丑恶,如禁欲主义的虚矫、清教徒的伪善和高利贷者的贪鄙等。莎士比亚这一时期戏剧创作的基本情调是乐观、明朗的,充满着以人文主义理想解决社会矛盾的信心,以致写在这一时期的悲喜剧《罗密欧和朱丽叶》中,也洋溢着喜剧气氛。尽管主人公殉情而死,但爱的理想战胜死亡,换来了封建世仇的和解。然而,这一时期较后的成熟喜剧《威尼斯商人》中,又带有忧郁色彩和悲剧因素,在鼓吹仁爱、友谊和真诚爱情的同时,反映了基督教社会中弱肉强食的阶级压迫、种族歧视问题,说明作者已逐渐意识到理想与现实之间存在着难以解决的矛盾。

第二时期(1601~1607年)

以悲剧为主 ,写了3部罗马剧、5部悲剧和3部“阴暗的喜剧”或“问题剧”。 罗马剧《尤利乌斯·凯撒》、《安东尼和克莉奥佩特拉》和《科里奥拉努斯》是取材于普卢塔克《希腊罗马英雄传 》的历史剧。 四大悲剧《哈姆雷特》、《奥赛罗》、《 李尔王》、《麦克白》和悲剧《雅典的泰门》标志着作者对时代、人生的深入思考,着力塑造了这样一些新时代的悲剧主人公:他们从中世纪的禁锢和蒙昧中醒来,在近代黎明照耀下,雄心勃勃地想要发展或完善自己,但又不能克服时代和自身的局限,终于在同环境和内心敌对势力的力量悬殊斗争中,遭到不可避免的失败和牺牲。哈姆雷特为报父仇而发现“整个时代脱榫”了,决定担起“重整乾坤”的责任,结果是空怀大志,无力回天。奥赛罗正直淳朴,相信人而又嫉恶如仇,在奸人摆布下杀妻自戕,为追求至善至美反遭恶报。李尔王在权势给他带来的尊荣、自豪、自信中迷失本性,丧失当国王而做一个普通人,也能同样或更加伟大,因而经受了一番痛苦的磨难。麦克白本是有功的英雄,性格中有善和美的一面,只因王位的诱惑和野心的驱使,沦为“从血腥到血腥”、懊悔无及的罪人。这些人物的悲剧,深刻地揭示了在资本原始积累时期已开始出现的种种社会罪恶和资产阶级的利己主义,表现了人文主义理想与残酷现实之间矛盾的不可调和,具有高度的概括意义。

本文来源:http://www.guakaob.com/qiuzhizhaopin/19428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