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骡子

| 留学生招聘 |

【www.guakaob.com--留学生招聘】

为什么骡子篇一
《骡子与转基因》

骡子与转基因

一、骡子与转基因

《本草纲目》中说,驴交马而生者为驴骡,马交驴而生者为马骡,统称为骡子。骡子没有生育能力,不能繁殖后代。

狮子和老虎也能交配产子,叫做狮虎兽或虎狮兽。狮虎兽和虎狮兽同样也没有生育能力。

骡子和狮虎兽不能生育是因为其基因发生了转变。 转基因是指将人工分离和修饰过的基因导入到生物体基因组中,引起生物体性状的改变。经转基因技术修饰的生物体,通常被称为遗传基因被改造修饰过的生物体,或者叫做转基因生物,简称GMO。 转基因按照途径分为人工转基因和自然转基因,按照对象分为植物转基因和动物转基因。

骡子和狮虎兽属于自然转基因,而目前充斥中国市场的进口大豆、玉米、菜籽等都是人工转基因。

植物转基因是基因组中含有外源基因的植物。它通过改变植物的某些遗传特性获得作物新品种。通常的做法是,向农作物体的遗传细胞核内的DNA螺旋结构内注入特定转基因物质,使之具有特定的遗传特性。转基因农作物抗病虫害,产量大,但收获的种子却不会发芽,不能作为下季农作物的种子,要想种植必须从那些拥有转基因技术的种子公司购买,而这些公司目前全部都是美国的转基因生物公司。 动物转基因就是基因组中含有外源基因的动物。它是按照预先的设计,通过转基因技术将外源基因导入育成转基因动物。转基因动物受遗传镶嵌性和杂合性的影响,其有性生殖后代变异较大,难以形成

稳定遗传的转基因品系,这也是为什么骡子和狮虎兽不能生育的原因。

马和驴都算是“马科”动物,狮和虎都是“猫科”动物。从动物进化的角度说,它们在进化分支上,还是比较近的。但是,转基因中转入与被转入的基因,如果按原生物的属性分类,它们的进化关系往往非常遥远。例如,有一项转基因技术就是把鱼的基因转到树的基因中,通俗的说,就好比让大象和老鼠交配。实际上,很多时候,转基因技术中,两种不同基因的关系,可能比大象和老鼠的关系更远。

我们应该注意一个事实,骡子没有生育能力,狮虎兽没有生育能力,转基因农作物果实也不能作种子。这说明了一个问题:每一个物种的基因都有保持自己原本属性不被侵犯、不被改变的功能。为了原物种基因的纯洁,自然界有一种未知的力量,使得这一“非正常”的基因组合结果,不能产生后代。这是保持基因稳定的必然,也是保持物种多样性、独特性的必然。当基因转变超出了某个范围,自然界会用自己的方式淘汰它。骡子、狮虎兽不能生育,就是淘汰方式之一。可生存但不能传种,这是比较温和的淘汰方式。更为激烈的淘汰方式,可能就是没有生存机会。

从现实来看,已经有证据表明,如果能有选择,自然界的其他生物会拒绝转基因,所谓虫子不吃、老鼠不吃、动物不吃,就是自发的拒绝。如果没有选择,不得不吃人工基因跨度过大的转基因食物,其他生物也有一系列反应。其中,最典型的就是生育障碍。这是自然界出于基因稳定的要求,对于基因跨度过大的人工转基因实行淘汰。当此类转基因数量较少、影响范围不大时,这种淘汰是可承受的;但当影响范围很大的时候,这种淘汰将威胁到其他物种的延续。

不管是动物还是植物,都具有固定的特性的基因,如果人为地去改变基因组成,后果是灾难性的。我们可以通过改变马和驴的基因产生骡子,可以通过改变大豆和玉米的基因提高产量增强农作物抗病力,也可以用白鼠试验转基因食品的危害,但这些都应该建立在不改变人类基因的底线上。可现实是,转基因大豆在中国倾销,转基因食品不断摆上百姓餐桌,我们的基因在不知不觉中被改变。谁动了我们的基因 ?谁为将来转基因的后果买单?

作为举足轻重的农业专家,袁隆平坦言,转基因抗病抗虫的功能来自于毒蛋白基因,虫吃了是要死的,人吃了怎么办?会不会威胁健康?他认为,在没有实验结果作为根据的前提下,将转基因用于主粮生产是“要慎重的”。袁隆平说,“现在转基因实验都是用小白鼠做的,可是小白鼠和人能一样吗?有人类食用转基因的实验结果吗?人民不是小白鼠,不能用那么多人的健康和生命安全来冒险。”他说,“我愿意吃转基因食品来亲自做这个实验,但问题是我已经没有生育能力了,转基因对性能力和遗传性的影响是需要实验证明的。如果有年轻人自愿做实验,吃转基因食品在两代人以上,如果不影响生育和下一代的健康,那才能确定转基因是安全的”。 二、转基因食品危害

通过转基因技术,改变农作物种子亿万年自然形成的基因结构,制造出“人造转基因农作物”,如转基因大豆、转基因玉米,用转基因农作物加工成的食品称为转基因食品,如转基因大豆油等。

1998年,苏格兰研究所普兹泰教授的转基因实验证明,实验鼠肾脏、胸腺和脾脏生长异常或萎缩或生长不当,脑部萎缩,多个重要器官遭到破坏。

1999年,美国康耐尔大学的研究者在英国《自然》杂志上发表报告,用涂有转基因玉米花粉的叶片喂养斑蝶,导致44%的幼虫死亡。

2000年,英国等实验分析发现转基因食品导致某些动物健康异常和种植区域出现异常。英国政府资助的研究显示,食用了转基因大豆的老鼠出现了肝脏癌症早期症状、睾丸发育不全、免疫系统和神经系统部分萎缩等异常现象。

2005年,英国《独立报》披露了知名生物技术公司“孟山都”的一份报告,以转基因食品喂养的老鼠出现器官变异和血液成份改变的现象。

2005年,澳大利亚联邦科学与工业研究组织(CSIRO)发表的一篇研究报告显示,一项持续实验表明,被喂食了转基因豌豆的小白鼠的肺部产生了炎症,小白鼠发生过敏反应,并对其他过敏原更加敏感,并据此叫停了历时10年、耗资300万美元的转基因项目。 2006年,俄罗斯科学院高级神经活动和神经生理研究所科学家伊琳娜·艾尔马科娃博士研究发现,食用转基因大豆食物的老鼠,其幼鼠一半以上在出生后头三个星期死亡,是没有食用转基因大豆老鼠死亡率的6倍。

2007年,在奥地利政府的资助下,泽特克教授及其研究小组对孟都山公司研发的“转基因玉米NK603(抗除草剂)和转基因玉米MON810(Bt抗虫)的杂交品种”进行了实验。在经过长达20周的观察之后,发现转基因产品影响了小鼠的生殖能力。

2007年,美国《纽约时报》等媒体报道,经过长期周密跟踪观察,发现有两种转基因玉米种植导致伤害蝴蝶生存,对生态环境安全

的威胁程度已经超出可接受水平。为此,欧盟已经做出了初步决定、禁止该转基因玉米的种子销售使用。

2007年,法国科学家证实,世界最大的种子公司美国孟山都,它们出厂的转基因大豆和玉米,对人体的肝脏和肾脏具有毒性。

2009年,美国环境医学科学研究院研究报告指出:一些动物实验证明,食用转基因食品有严重损害健康的风险,包括不育、免疫问题,致癌,加速老化,胰岛素的调解和主要脏腑及肠胃系统的改变。研究证明:插入转基因大豆里的基因会转移到生活在人体肠道里的细菌的DNA里并继续发挥作用。报告强烈建议:转基因食品对人体有严重的安全威胁,号召民众尽量避免使用转基因食品。

2010年4月16日,俄罗斯广播电台俄罗斯之声以《俄罗斯宣称转基因食品是有害的》为题报道了一则新闻,该新闻称,由全国基因安全协会和生态与环境问题研究所联合进行的试验证明,转基因生物对哺乳动物是有害的;负责该试验的Alexei Surov博士介绍说,用转基因大豆喂养的仓鼠第二代成长和性成熟缓慢,第三代失去生育能力。俄罗斯之声还称“俄罗斯科学家的结果与法国、澳大利亚的科学家结果一致。

……

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的研究员介绍说:什么叫转基因大豆?就是在大豆中引入抗虫基因,使大豆分泌一种叫做Bt毒蛋白的物质,虫子食用后会被毒死,从而降低农作物的病虫害。虫子都无法下口,人类长期食用会没有危害?

为什么骡子篇二
《骡子是一种动物》

骡子是一种动物,有雌雄之分,但是没有生育的能力,它是马和驴交配产下的后代,分为驴骡和马骡。公驴可以和母马交配,生下的叫“马骡”,如果是公马和母驴交配,生下的叫“驴骡”,骡个大,具有驴的负重能力和抵抗能力,有马的灵活性和奔跑能力,是非常好的役畜,但不能生育。驴骡个小,一般不如马骡好,但有时能生育。

骡子简介

马骡个大,具有驴的负重能力和抵抗能力,有马的灵活性和奔跑能力,尤其是在偏远乡村农田里面使唤马骡太多了,因为马骡要比马省草料省的多,而且力量也比马大,是一种省吃能干的役畜,但它的弱点奔跑没有马快,不适合奔跑,也不能生育。 驴骡个头小,一般不如马骡力量大、用起来方便,但

不同马骡的是它有时能生育。

公驴和母马的基因更容易结合,所以大部分骡(马骡)

都是这样杂交的。

不过基因结合的几率还是很小:有的马用了6年时间

才成功的交配并使驴子怀孕。公骡子和大部分母骡子生出

来是没有生殖能力。

没有生殖能力是因为染色体不成对(63个),生殖细胞无法进行正常的分裂(即减数分裂)。

母骡有性功能,子宫可以怀胚胎,但是最困难的地方是使母骡怀孕。

骡的寿命较长,一般可活到35岁左右,如饲养管理良好,可达50岁,使役可达20年。

驴骡的特点当然是结合了较多驴的优点和一部分马的优点,它不仅耐力很强,力量较大,食量还一般。还可使用30年左右,脾气当然也不错,性情温顺而倔强。

是马生的叫马骡,长的像马,它的特点是:食量较大,力量很大,耐力还很强。性情急躁了点却很聪明,还很能善解人意,不过只可惜仅仅能使用20年左右。

作为种间杂种的骡子(包括公马配母驴所生的駃騠和公驴配母马所生的骡子),一般情况下是没有生殖能力的。但古今中外却不乏偶然见到能够生驹的母骡和母駃騠,当然也就可以偶尔见到它们所生的回交一代即B1。我国古书中称公马配母骡所生的后代为駏,称公驴配母骡所生的后代为驉。国内母骡生驹的典型例子是中国农业科学院兰州畜牧研究院所宗恩泽等人进行了多年系统研究的报道,共计约13匹之多,此处不再详述,现将国外母骡生驹的有关事例报道介绍如下,供国人参考。

国外记载最早的是俄国人夫.格.米申柯1888年翻译的Herodot所写一书--《九本书中的历史故事》,公元前600年左右的巴比仑被波斯帝国围困时,为了保证战争的食物供给,有一支由骡子组成的运输队,半路上一匹母骡子出人意料地生下了一匹马驹。

1992年,德国的《畜牧科技年鉴》中享泽勒(H.Henseler)在有关章节中写道,1759年在爱庭根有一例由母马所生的母骡生下一匹骡驹,但这匹骡驹在外貌上和马驹极为相似。又写道,1762年在巴伦西亚有一例安达鲁母马生的一匹母骡一生共生下6匹后代(B1),这些后代外貌与马驹没有任何差别。作者还报道了1873年在阿尔吉尔有一例由公马配母骡生下了一匹后代。最值得注意的是,作者还报道了这样一例,即:

在特黎波里塔尼亚的一个实验站上一匹叫“摩尔”的母骡子同阿拉伯种公马交配生下两匹外貌酷似马驹的骡驹,后来又用公驴同“摩尔”交配,也生下了双驹。不过这次生的双驹从外貌看是典型的骡驹。

在1916年德国的《畜牧科技年鉴》中德尚布尔(P.Dechambre)曾报道,在法国布伦发现1匹由白色埃及公驴和阿拉伯母马交配所生的母骡子先后共生5匹驹子(B

1),其中3匹驹子是由柏伯尔公马(北非一地方品种)所配而生,两匹是由埃及公驴所配而生。前3匹浑名分别为“库米尔”、“康斯坦丁”和“根普旁”,它们同马的外貌无任何差别,并且均有生育能力。而后两匹则是典型的骡子外貌而且无生育能力。德尚布尔在文章中还提到,远在1898年,在印度也有母骡生驹的事例。

1928年在遗传学杂志《Journal of Heredity》中格罗斯(A.R.Groth)报道,在美国德克萨斯州农学院有一匹名叫“奥尔德.拜克”的母骡子在1923年由一匹乘用型种公马交配生下一匹公驹(B1),这匹驹子很像其父亲,和马的外貌没有差别。值得注意的是,这匹由骡子所生的公驹成年后有正常的性功能,并且于1926年由它交配了两匹母马,其中一匹怀孕并生下了很像母马体形外貌的马驹(B2)。后来又配过几匹母马,再生了一匹公马驹(B2)。其后代均有生殖能力。

作者又写道,还是“奥尔德.拜克”这匹母骡子在1919年曾用公驴交配生下了后代,但其外貌是典型的骡子,而且是不育的。1924年又一次用公驴进行了交配,虽已怀胎,但后来流产了。

沃伦(A.Warren,1926)曾报道,1924年在南非一匹叫“弗斯”的母骡由公马交配生下一驹,外貌与马相同,该驹7年后一次发情中又同公马交配怀孕并生一驹,其外貌与马相比也无任何差异。

安德森(W.S.Anderson)1939年在《遗传学杂志》上报道,一匹母骡同贝尔雪龙公马交配生下一驹,该驹具有父亲贝尔雪龙公马的全部特征,而不带其外祖父--驴的任何特征。

骡子生驹的国外报道还有不少。例如马勒(Muller)曾报道,1903年非洲的艾斯坦茨发生一例骡子生驹的报道;Harveu曾报道,1913年在塞蒲鲁斯岛上有一匹母骡同公驴交配生了一匹公驹,遂年又发情配种(仍用公驴),又生了一匹母驹;Montpair曾报道,1923年在摩洛哥有匹母螺用乘用型柏伯尔公马交配所生一驹,外貌相似其父亲--柏伯尔马;劳伦斯(Laurence)曾报道,在美国内布拉斯加州有一匹母骡由公驴交配生下一驹;史密斯(H.Smith)曾报道,1939年在美国亚利桑纳州有一匹母骡由公驴交配生下一驹,完全是其母亲--骡子的模样。

狮虎兽(英文名liger)主要是人类影响或主使之下的产物,是雄性狮子和雌性老虎交配产生的后代。狮虎兽的体型比狮或虎都要大,又同时具备两者之间的外貌特征;狮子与老虎相恋、怀孕的概率极低,即使在人工饲养的环境下,虎、狮受孕的机会也仅为1%至2%。幼兽由于先天不足等原因,成活率仅为五十万分之一左右。据资料显示,目前世界上存活的狮虎兽只有20只左右。

【简介】

狮子和老虎同属于猫科动物,它们交配的后代有两种:1.狮虎(Liger),又称为“彪”,是雄狮与雌虎杂交后的产物,因此与狮子和老虎一样,同是豹属的一员其样貌与狮子相似,但身上长有虎纹。它们和老虎一样,喜欢游泳。2.虎狮,雄虎与雌狮杂交后的产物,称为虎狮。[1][2][3] [4]

在自然环境中狮和虎的栖息地很少重叠,狮虎兽和虎狮兽主要是人类影响或主使之下的产物。狮虎的体型比狮或虎都要大。原因是雌性狮及雄性虎会把控制生长的遗传基因传给后代。狮虎因为并非雄虎与雌狮的后代,缺少了这一条基因,所以生长不受控制。狮虎由出生起会不断生长,直至它的身体不能承受为止。因此“彪”字便成为了庞大的形容词之一,如“彪形大汉”。

虎、狮本是水火不相容的两个物种群,狮子是群居动物,老少三代可同在一起生活,老虎是独居的,一般是分笼喂食,否则会因争抢食物而相互撕咬。它们可能会在一起玩耍,但相恋、怀孕的概率极低,即使在人工饲养的环境下,虎、狮受孕的机会也仅为1%至2%。据资料显示,目前世界上存活的虎狮兽和狮虎兽只有8至10只。

海南狮虎兽三胞胎

虎:凶猛威严,目光如电,体魄雄健,被称为万兽之王。虎性极机警,运动与猫一样,平稳安静,毫无动静,在丛林中行走象滑行一样,虎奔跑与窜跃能力极强,会游泳、会爬树。虎捕捉猎物时常常采取打埋伏的办法,悄悄地潜伏在灌木丛中,一旦目标接近,便迅猛窜出,扑住猎物。

狮子

狮子:属猫科动物,头部巨大,脸型颇宽,鼻骨较长,鼻头是黑色的。狮子的耳朵比较短,耳朵很圆,前肢比后肢强壮,爪子很宽,尾巴相对较长,末端还有一族深色长毛。狮子属群居性动物,狮群中的狩猎工作基本由雌狮完成,雄狮很少捕猎,不过它们是保卫狮群的勇士。

【狮虎兽为什么不能繁殖】

老虎和狮子属于不同的物种,不同种属的物种之间为何偶尔可以交配,但杂交所产生的后代却常常没有生育能力?

生殖隔离

中国科学院遗传与发育生物学研究所研究员、博士生导师马润林告诉记者,自然界的物种均是在几百万年乃至几千万年的生物进化过程中产生并逐步稳定遗传下来。在这个漫长的历史过程中,一些物种由于不适应变迁的环境而消亡了,另有一些新的物种又会应运而生。总体而言,生物界形成了一个个固定的种系,所有这些物种在遗传基因上都是相对稳定的。物种最大的特征之一就是物种间的生殖的隔离。我们所说的物种之所以能成为物种,是因为它们本身是非常稳定的。如果一个物种和别的物种可以不断的杂交并产生可育的后代,那么,它本身就一直处于分化变异之中。不同物种理论上是不能交配的,这是因为形成每一物种的遗传基因程序、染色体组的结构,特别是染色体的数目是不同的,这种不同决定了物种之间都不能进行种面的杂交。那么,为什么马和驴、狮和虎可以交配并产生后代呢?

马润林说,物种定义的关键内容之一就是生殖隔离,但在一小部分物种之间,特别是亲缘关系很近,属于同一个科目和属的物种,也有个别局部成功的例子。像马和驴生出骡,狮和虎生出狮虎兽或虎狮兽。但这些局部成功的例子在生物进化的意义上而言又不一定完全成功,如果这些杂交后代绝育,在物种进化上就没有意义。

在一般情况下,自然界动物的杂交,特别是一些高等动物之间的杂交,在物种已经形成之后,一般不能形成新的物种。但并不能说它们不试图去杂交,这种倾向在一部分物种之间是存在的,只是最后是否能出现新的物种要看许多偶然的条件。 染色体数目不同

不同物种之间,染色体的数目往往是不一样的。在高等动物的遗传物质里面染色体在每一个体细胞里都是两套,一套来自父亲,另一套来自母亲。当亲本的染色体数目不一致时,精卵细胞的染色体无法全部联会配对,所产生后代即使能成活,但很难再产生有生育能力的生殖细胞(精子和卵子)。像马和驴,一个染色体数目是64,一个染色体数目是62。这种染色体数目的不同,使得它们杂交产生的后代性染色体的减数分裂无法进行,这样就使得这些杂交动物不能产生可育的生殖细胞,所以这些动物也就不再有繁殖能力。但对于某些低等动物,像节肢动物和无脊椎动物里,它们本身对染色体数目要求并不是很严格,它们突破原有物种形成新物种的可能还是有的。

马润林说,在自然界中,新物种出现的方法一种是通过自身的突变,一种是通过杂交。这种对原物种的突破是生命进行和物种进化的一种基本形式。这种倾向性非常普遍,但造成的结果并不普遍。

【狮虎兽为何不如骡子壮】

杂种优势和缺陷

为什么骡子集中了马和驴的优点,而狮虎兽却不能集中老虎和狮子的优点? 马润林认为,在同一个物种内部的不同个体间如果因地理环境分化遗传距离或渊源越远,交配后它们的后代就越有杂交优势。比如人类之间越是不同民族之间成婚,生出的孩子就容易吸收和表现双亲的优点,常常更健壮和漂亮。这是因为物种内部有

这个趋势,遗传物质需要一个杂合度去保证它的生存力,即越是杂合的生存力就越强。

这个“杂种优势”的概念延伸到不同物种时,在能够杂交的物种之间,它们的杂交优势也是非常明显的,但有一个代价,染色体不能全部联会重合。但马和驴刚好能重合,所以骡子吸收了它们双方的优点。

实际上老虎和狮子也存在着这个趋势,狮虎兽个体都比较大,也很强壮,但由于它遗传基因在染色体数量上的不匹配性,它们有严重的遗传基因缺陷,这些缺陷导致有的个体寿命比较短,有的个体长得不好。

不同物种之间的杂交,由于其渊源程度比较远,如果能存活,往往能吸收双方的优点,但由于染色体数目不同,不同物种带有天生的缺陷,在马和驴这一点上,强壮这一点得到体现,绝育这一点不可避免。在狮虎的问题上,强壮这一点有的个体体现了,有的个体体现得比较弱,它们本身能不能存活情况各不一样,现在我们也看到过有存活十几年的狮虎兽,这表明它们还是能存活的。

交配成功概率低

马和驴交配的成功概率为什么相对高,而狮子和老虎交配的成功率为什么非常之低?

马润林认为,马和驴是人类已经驯化和饲养的动物。它们的性情都比较温顺,整个驯化过程中都有人类的参与,加上它们都是植食性动物,饲养的环境都没有太大的差异。由于是驯养,人为的原因使它们在了一起,又是人为的原因使它们交配,这样就使得自然界不大可能发生的事发生了。马和驴过去长期都是畜力和动力的来源,人类把它们结合在一起,让它们交配,这种机会自然就大得多了,成功的概率所以就比较高。

老虎和狮子是自然界自由存活的动物,本身各有自己的领地,甚至地理分布都不相同,平常几乎都不见面,今天我们看到的往往是在动物园和驯化条件下。它们在某种程度上已经接近了驯养动物的状态。虽然它们天性是野性的,肉食性的动物,交配成功的概率虽然低,但这个可能性却是存在的。

为什么骡子篇三
《骡子为何是高度不育的》

第23卷第3期 2002年6月

昭乌达蒙族师专学报

.Vol123No13

 12002

骡子为何是高度不育的

陈海伟

(,摘 要 经过推算,关键词 骡子;机率;,,可分成驴骡和马骡两种,驴骡的母本为驴,而马骡的母本为马,63条,为两个不同的染色体组,亦即具有一个n=31的n=32的马的染色体组,它们之间没有同源关系。

当骡的性母细胞进行减数分裂时,染色体很少或没有配对现象,故每一条染色体分向哪一极是随机的。假设一极为x,另一极为y,则可出现x

本文来源:http://www.guakaob.com/qiuzhizhaopin/23225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