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院生活介绍

| 留学生招聘 |

【www.guakaob.com--留学生招聘】

医学院生活介绍篇一
《学校生活介绍》

医学院生活介绍篇二
《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楼层管理委员会生活指南2011年版》

卷 首 语

同学们,大家好!

欢迎你们来到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卢湾校区),入住合肥路、淡水路、中山南一路生活园区。在这里,你们将第一次拿起锋利的柳叶刀,第一次穿上圣洁的白大褂,第一次亲自用自己的双手来探索人体的奥秘;在这里,你们将真正体会到“医者仁心、生命为大”的神圣;在这里,你们将真正领略到“博极医源、精勤不倦”的真谛。

为了使大家在最短的时间内适应新校区、享受丰富多彩而又快捷便利的生活,医学院楼层管理委员会(简称“楼委会”)的同学们倾注了大量心血,于2010年年底开始采编这本《生活指南》,并在2011年8月进行了修订再版。

《生活指南》对卢湾校区和各生活园区进行了全面而又详细的描述,从餐饮、购物、出行、运动、娱乐等方面分门别类地介绍了校园及周边各种生活设施的情况,如地理位置、交通方式、主要特色、价格价位等等。不仅条理清晰、详尽具体,还融入了医学院广大学长的心得体会和中肯评价;此外,还有许多温馨实用的生活小贴士穿插其中,体现了“楼委会”和全体同学对学弟学妹们的欢迎与关心。这本《生活指南》一定能成为你们生活中的得力助手!

希望通过阅读《生活指南》,你们早日适应医学院的生活;而“楼委会”也将一直陪伴在同学们身边,与大家共同建设温馨和谐的园区生活。在此,祝愿你们在接下来的几年里学业有成,生活愉快

学生工作部(处)

学生生活园区办公室

2011年9月

- 1 -

目 录

校内板块

学习...........................5

自习室

图书馆

影印场所

法语沙龙

生活...........................8

餐厅

宿舍

医疗

心理咨询

生活设施

证件办理

能力提升.......................14

勤工助学中心

娱乐...........................15

体育馆 体育场 篮球场

学生活动中心

信息板

总述...........................17

- 2 -

学习..............................18

自修教室

生活..............................19

宿舍

餐厅

公共设施

周边信息..........................22

饮食

银行

购物

娱乐 住宿

校外板块

饮食...... .......................26

银行 邮局........................29

购物..............................30

商场

逛街

文具、礼品店

休闲娱乐..........................32

公园

时尚休闲

名人旧址

住宿 美容院 理发店...............35

- 3 -

干洗店 手机维修 自行车 药店......35

外卖.............................36

交通.............................36

到闵行校区

到徐汇校区

到各附属医院 防火防盗小贴士......................43

楼层管理委员会

简介................................46 岗位介绍............................48

学生发展协作网其他团队介绍

总述................................49

科创工作站

优才工作站

公益与社会工作项目部

“天使在行动”项目组

园区党小组

学生记者团 学生心理健康协会

附录

社团目录............................57

各部门电话..........................60

注:学校及其周边的信息可能在本《指南》到达您手中时已经发生了变化,因此给您带来的不便我们表示歉意

- 4 -

校 内 板 块

卢湾校区,淡水路、合肥路生活园区

一、学习板块

- 5 -

医学院生活介绍篇三
《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学医学院简介》

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学医学院简介

国内很多学生希望到国外攻读医科,今天就让我们来简要介绍下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学医学院的情况。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学是一所凭借科学与工程领域的坚实基础与强大优势享誉国际的科研密集型大学。坐落在新加坡西部的南大校园即“云南园”,是东南亚地区第一所中文大学——

南洋大学的诞生地,光荣传承了南洋先辈倾资兴学及勇于拓荒的精神。

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学学院管委会主席林泉宝在学校的卓建水大楼揭幕典礼上宣布李光前医学院开始将增加学额,不过申请者面临的入学竞争预计与今年第一批新生的招生活动同样激烈。

这所由南大和伦敦帝国学院联合开办的医学院已在去年8月开课。学院管委会主席林泉宝昨天在学院的卓建水大楼揭幕典礼上透露,学院正在反思今年初第一批招生活动及过去3个月的操作。

他说:“

医学院前6个月的重点,将是收集学生的反馈信息。这是相互学习的激烈时期,从而改善医学院的操作。”李光前医学院是本地唯一使用生物医学大学入学考试(BioMedical Admissions

Test,简称BMAT

)来录取学生的医学院。今年初共吸引817名申请者参与这项考试。他们当中400人获得面试机会,最终有54人被录取,录取率约为7%。

以上是关于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学医学院的介绍,想要了解更多相关资讯记得关注网哦。

原文摘自:

医学院生活介绍篇四
《医学人物介绍》

医学人物

吴孟超

——中国肝胆外科之父

医学人物

目录

一、人物简介 ................................................ 3

二、人物生活 ................................................ 4

三、医学成就 ................................................ 5

四、人物事迹及心声 .................................... 6

五、人物的社会评价 .................................... 7

医学人物

一、人物简介 吴孟超,男,1922年8月31日生,生于福建

省闽清县,马来西亚归侨,1940年进入同济附中,

1949年毕业于同济大学,获学士学位;肝胆外科

学家,中国科学院院士,师从中国著名外科学家裘

法祖(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名誉院长),

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二军医大学附属东方肝胆外

科医院院长、东方肝胆外科研究所所长,一级教授,博士生导师;

2005年度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获得者,被誉为“中国肝胆外科之父”。

2011年5月,中国将17606号小行星命名为“吴孟超星”。

2012年2月,被评为2011年度感动中国人物。

曾历任上海第二军医大学附属长海医院外科教研室主任、普通外科主任、肝胆外科主任、第二军医大学副校长等职;现担任中华医学会副会长,解放军医学科学技术委员会副主任,解放军医学专家组副组长,中国癌症基金会副主席,中德医学协会副理事长,中日消化道外科学会中方主席,国际外科学会委员等,12次担任“国际肝炎肝癌会议”等重要学术会议的主席或共同主席。

医学人物

二、人物生活

一双手 温暖千万家 吴孟超有一套手保健操,一有空就做,以保持手的灵活。谈话时,他的双手常拢住茶杯,不停地转动着。大号茶杯衬托出活泛的手指,笔者同时发现了一个奇特的细节:吴孟超食指上关节向外弯曲,像个钩。这是天生的吗?吴孟超一笑,说这是一辈子用力拿手术刀的结果。说着把食指与中指一并,指尖已经永远并不上了。这不禁让人心里为之一动:就是这弯曲的指头,把上万名肝癌患者从死亡的门槛钩了回来,至今也没有松劲。

一日三餐 清淡简单

吴孟超吃饭很随意,早餐是固定不变的牛奶鸡蛋泡饼干,午经常是手术餐。他喜欢喝一碗大米粥或小米粥,有时会吃一块面包。菜是四菜一汤,与其他医护人员一样,最多加一条鱼。但每次吃得很少,不停地“分配任务”——来,你吃鱼头,吃了聪明;你吃尾巴,将来当领导 掌握方向;你吃肚子,多掌握知识学问——反正是一定要把菜消灭干净。每个盘子都见底,他就会露出心满意足、很有成就感的微笑。晚饭一般在7点左右开始,因为他6点以后才从办公室回家。菜依然是很清淡的两三个菜,主食是一碗稀饭、一个包子。这是他吃得最从容地一顿。他从来不吃什么补品,只在办公室喝淡淡的绿茶,把每天上班开刀当做最好的锻炼。他用几十年的生活经验自编了健康保健20诀,即,心态平衡、头脑常用、手脚常动、管住嘴巴、定期体检。

一身军装 四季常穿

吴孟超一年到头军装不离身。“穿军装自然、方便、还省钱。”他嘴上虽这么说,实际上是因为他对军装有着极其浓厚的感情。1949年夏,吴孟超大学毕业,应聘于当时的国防医学院——第二军医大学长海医院的前身。1956年,他以其优异表现光荣参军,终于穿上了那身他向往已久的军装。那一刻,他喜极而泣,从此,这军装一穿就是将近60年。特别是在穿衣服的问题上,吴孟超始终认为,衣服只要不破就能穿,就算破了缝缝补补也能穿,关键是要洗得干干净净,穿得整整洁洁。不过,他说,出国进行学术交流时一定要买几件像样的衣服,“我们出去代表的就是中国人,要穿得神气一些,不能让外国人看不起!”

一生相守,老伴知心

1943年,吴孟超和吴佩煜同时考入同济大学医学院,同

学友谊在大学期间升华为纯洁的爱情。1951年,他们携手

步入婚姻殿堂,至今已走过60年了。他们都是学医出身,

一个是肝胆外科专家,一个是妇产科专家。吴佩煜在搞好

自己专业的同时,任劳任怨地照顾吴孟超和家庭,从不因

家务事影响他的工作。他们在一起时,并不善于用语言表

达自己的感情。但他们用行动表达出来的感情更深沉、更

厚重,也让人更动容。不管多忙多累,吴孟超每天回到家

里的第一件事就是先到客厅看吴佩煜是否在,如果在,他

可能一句话也没有,如果不在,他的第一句话一定是:

“哪

里去了?”吴佩煜去超市和菜市场买东西,都以吴孟超为主,他喜欢的就买,不喜欢的就不买。他晚上喜欢吃包子和稀饭,但如果哪天家里只有一个包子,他一定会把包子一掰两半,一半自己吃,一半给老伴。一年四季,不管天热天冷,都是这样。“一起生活这么多年,我们俩之间太了解了,很多时候不说话就知道对方在想什么。她对我非常支持,如果没有她支持,我也很难干好工作,从心里感谢她。”吴孟超说。

医学人物

三、医学成就 创立了肝脏外科的关键理论和技术体系

为奠定肝脏外科的基础,从1958年起,他进行了肝脏解剖

的研究,在建立人体肝脏灌注腐蚀模型并进行详尽观察研究和外

科实践的基础上,创造性地提出了“五叶四段

”的解剖学理论;为解

决肝脏手术出血这一重要难题,在动物实验和临床探索的基础上,

建立了“常温下间歇肝门阻断”的肝脏止血技术;为掌握肝脏术后生

化代谢的改变以降低手术死亡率,通过临床和肝脏生化研究发现

了“正常和肝硬化肝脏术后生化代谢规律”,并据此提出了纠正肝癌

术后常见的致命性生化代谢紊乱的新策略;为进一步扩大肝脏外

科手术适应症,提高肝脏外科治疗水平,他率先成功施行了以中

肝叶切除为代表的一系列标志性手术。以上述工作为基础,创立

了独具特色的肝脏外科关键理论和技术,建立了中国肝脏外科的学科体系,并使之逐步发展、壮大。

开辟了肝癌基础与临床研究的新领域

他针对肝癌发现时晚期多、巨大且不能切除者居多的特点,提出“二期手术”的概念,即对巨大肝癌先经综合治疗,待肿瘤缩小后再行手术切除,为晚期肝癌的治疗开辟了一条新的治疗途径;针对肝癌术后复发多、但又缺乏有效治疗的特点,率先提出“肝癌复发再手术”的观点,显著延长了肝癌患者的生存时间;针对中国肝癌合并肝硬化多,术后极易导致肝功能衰竭的特点,提出肝癌的局部根治性治疗策略,使肝癌外科的疗效和安全性得到有机统一。上述研究使肝癌术后5年生存率由60-70年代的16.0%,上升到80年代的30.6%和90年代以来的48.6%,不断丰富和发展了中国的肝脏外科事业。为了提高中国肝脏外科的科学研究水平,使肝脏外科事业持续、深入的发展,吴孟超院士组建了国际上规模最大的肝脏外科专业研究所,牵头指导了一系列具有国际先进水平的基础研究工作,研制了细胞融合和双特异性单抗修饰两种肿瘤疫苗,发明了携带抗癌基因的增殖性病毒载体等,研究结果发表于《Science》、《Nature Med》、《Hepatology》、《Oncogene》、《Cancer Research》等学术刊物。

创建了世界上规模最大的肝脏疾病研究和诊疗中心,培养了大批高层次专业人才。

他领导的学科规模从一个“三人研究小组”发展到目前的三级甲等专科医院和肝胆外科研究所,成为国际上规模最大的肝胆疾病诊疗中心和科研基地;设立吴孟超肝胆外科医学基金,奖励为中国肝胆外科事业作出卓著贡献的杰出人才和创新性研究;培养了大批高层次专门人才。通过他和同行们的共同努力,推动了国内外肝脏外科的发展,多数肝癌外科治疗的理论和技术原创于中国,使中国在该领域的研究和诊治水平居国际领先地位。

他从事肝脏外科领域研究近五十年来,发表学术论文796篇,主编《黄家驷外科学》、《Primary Liver Cancer》等专著15部,获得国家、军队、省部级科技奖励26项,获中央军委授予的“模范医学专家”称号和国际肝胆胰协会授予的“杰出成就奖”等荣誉26项。

医学院生活介绍篇五
《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学医学院介绍》

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学医学院介绍

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学

是一所亚洲乃至世界的科研型实力大学,凭借科学与工程领域的坚实基础与强大优势享誉国际。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学座落在新加坡西部的南大校园“云南园”

,这里也是南洋大学的诞生地,继东南亚第一所中文大学之后,南洋理工大学光荣的传承了南洋先辈倾资

兴学及勇于拓荒的精神。南洋理工大学由十二个学院组成,这2个学院也相应的形成了四大类学院。

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学学院管委会主席林泉宝在学校的卓建水大楼揭幕典礼上宣布李光前医学院开始将增加学额,不过申请者面对的入学竞争预计与今年第一批新生的招生活动同样激烈。

这所由南大和伦敦帝国学院联办的医学院已在2013年的8月份开课。学院管委会主席林泉宝昨天在学院的卓建水大楼揭幕典礼上透露,学院正在检讨今年初第一批招生活动及过去3个月的操作。

他说:“医学院首6个月的重点,将是收集学生的反馈。这是相互学习的激烈时期,从而改善医学院的操作。”李光前医学院是本地唯一使用生物医学大学入学考试(BioMedical Admissions

Test,简称BMAT

)来录取学生的医学院。今年初共吸引817名申请者参与这项考试。他们当中400人获得面试机会,最终有54人被录取,录取率约为7%。

以上便是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学医学院的相关介绍,更多访问的疑问请关注新加坡教育网。原文摘自:

医学院生活介绍篇六
《健康相关生活质量概念与测量原理之简介》

健康相关生活质量概念与测量原理之简介

姚开屏

国立台湾大学理学院 心理系

健康相关生活质量的概念

「生活质量」这个概念最早可说是由亚理斯多德(Aristotle)所提出来的,他是从「快乐(happiness)」的角度来看生活质量,认为快乐是上帝所恩赐给人的,是一种贞洁的心灵活动,因此快乐的人可以活得好、事情也做得顺利[1]。传统华人对这方面的看法是从阴阳调和的角度来看,认为生活中的各种事物可分为阴与阳,若一个人能顺天地之运行法则而生活、阴阳能调和,则就可长寿、就有好的生活质量[1]。「生活质量」一词正式出现在美国的词汇中是要到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当时所强调的生活质量是有好的生活,而不单只是物质上的满足而已[2]。从研究的角度来看,心理学家及社会学家很早就已经涉入了相关的研究,他们早期所常使用的词为「幸福感(well-being)」、「主观幸福感(subjective well-being)」、「心理幸福感(psychological well-being)」、「快乐(happiness)」、「生活满意度(life satisfaction)」等。这些词所隐含的意义不外乎是从个人正负向的情绪、主观认知的层面、以及身心健康的角度来评估一个人整体的生活情形。随着时代的变化、社会及经济的发展,以及医疗水平的提升,「生活质量」这个词越来越被用的多,且其相关的研究也有越来越被重视的趋势。我们从医学及心理学界所常用的数据搜寻库MEDLINE及PSYCHLIT,以Quality of Life (QOL)为关键词来统计过去三十年来提及此关键词的论文篇数,也可以看出与生活质量相关的研究始于1970年代中期,至1980年代末期则大幅攀升,且有越来越多的趋势(见图1)。生活质量研究所涉及之范围相当广泛,不同领域的学者对生活质量有不同的定义或看法,例如:经济学家、医疗学者、心理学家对生活质量的定义及其研究之着重点就有不同,本篇只打算将重点放在「与健康相关的生活质量」(Health-Related Quality of Life, HRQOL)上。简而言之,在区分上若「生活质量」指的是

个体对生活中自认对其重要部分的满意程度[3];则「健康相关生活质量」指的是个体对生活中受到健康而影响之重要部分的满意程度[4],这要与常被拿来取代作为测量健康相关生活质量的「健康状态(health status)」的好坏程度来做区别,后者指的是个体在生理失能、疾病症状、功能损失方面之相对健康程度,也就是说后者只从生理状况的角度来反映生活质量,在包含范围上是比较狭隘的。本篇从以下五个「W」来谈健康相关生活质量的概念。

WHY?:为什么重视健康相关生活质量的研究

这个议题被重视的原因,是与医疗水平的提升有关。Lohr曾对医疗照护结果之测量分成五个等级,即所谓的5D:死亡(death)、疾病(disease)、残障(disability)、不适(discomfort)、不满意(dissatisfaction),其中死亡以死亡率(mortality)的计量为代表,疾病、残障、不适则可合为以罹病率(morbidity)的计量为代表[5]。由于医药卫生的发达,使得人类生命岁数延长,疾病型态由过去的传染性疾病演变至今以慢性疾病为主,因而死亡率(mortality)或罹病率(morbidity)的多寡不再成为能代表生活质量好坏的指针;另外医疗成本日渐增加,医疗资源付出者期望所付出的是最具有医疗价值及效果的;并且目前的治疗方式越来越重视病人个体的主观感受(subjective perception),致使医疗及经济学者开始探讨以病人为中心,能测出健康相关生活质量疗效的工具,这种现象也促使过去以医生测量病人生理状况之变化为主,却未能真正反应病人的感受及实际功能之方式,演变至目前能从病人主观的(subjective)感受及多向度的(multidimensional)的角度来测量生活质量。这也反映出来生理状况之测量只能算是测中介的(intermediate)生活质量结果,健康相关生活质量的测量才是最终(final)生活质量结果的代表。

WHAT?:什么是健康相关生活质量

不同领域的学者对「生活质量」有不同的看法及评量方式,例如经济学家是从国民生产毛额(Gross National Product, GNP)的角度来看生活质量[6];心理及社会学家认为生活质量是个人对其婚姻、家庭生活、朋友关系、生活水平、财务及宗教等向度的满意度,也是指个人与环境互动中,对压力处理的能力、社会支持的程度,以及自我评价的程度[7,8];临床医学专家认为生活质量是指疾病患者接受治疗前功能损害及治疗后所获得效益的程度

[9];护理学家则认为生活质量乃个人对幸福的感受以及对生活中自觉重要的部分之满意程度[10]。由此可知不同背景的人对生活质量会有不同的定义及看法,并没有一个统一的标准。不管是何种定义,研究者宜根据自己的研究目标来下定义,例如:医疗公卫学者较会采用与健康有关的生活质量定义,经济学家则会采用以经济指标为主的定义。世界卫生组织对生活质量的定义则为「个人在所生活的文化价值体系中的感受程度,这种感受与个人的目标、期望、标准、关心等方面有关。它包括一个人在生理健康、心理状态、独立程度、社会关系、个人信念以及环境六大方面」[11-17],此定义强调个人于自己文化下之主观感受的重要性。

依循生活质量研究方面的历史发展脉络,当我们谈到生活质量时,可用不同的分类方式来看此概念。我们可将「生活质量」分成一般生活质量(global QOL)及健康相关生活质量(health-related QOL)。一般生活质量强调个人在所处的环境中,对一般广泛性的生活各方面之满意度,此方面常是由对一般大众个人的主观感受来评断;健康相关生活质量则强调因为疾病、意外或治疗所导致个人身体功能改变进而影响个体在心理、社会层面健康相关生活质量的改变,可由主观判断及客观测量来评量,这方面的生活质量是本篇所要谈的。「生活质量」也可分成单向度(unidimensional)生活质量及多向度(multidimensional)

生活质量。单向度生活质量是指人们的生活质量只由单一个整体因素所影响,早期的生活质量研究比较是采这种主张;多向度生活质量则是从数个向度(例如:生理、心理、社会)来看人们的生活质量,目前的学者则比较赞同此种看法。世界卫生组织于其所发展的简明版问卷,则是从四个向度来看生活质量,即生理健康、心理、社会关系及环境。另外,「生活质量」又可分成客观性(objective)及主观性(subjective)。客观性的生活质量是从他人的角度来看生活质量,例如医生测量病人的生理症状来表示病人的生活质量,政府官员使用客观经济指标来代表百姓的生活质量,早期生活质量的研究皆是采用此观点;主观性的生活质量则是从自己个人的角度来看生活质量,强调个人主观的感受。随着研究的发展,我们虽然不能完全否定客观性生活质量的重要性,特别是在做公共议题的研究时(例如:资源的分配、经济方面之跨国比较),但研究者已经越来越重视主观性的生活质量的重要性,从世界卫生组织对生活质量的定义即可看出。

WHEN?何时需做健康相关生活质量测量

我们在此提出数个使用生活质量测量的时机:(1)医药疗效分析:从治疗前后生活质量的变化情形,可以反映出这个治疗对生活质量各方面的影响效果,因此治疗前后生活质量变化情形的测量,已经成为申请新药上市时,会提供的研究报告参考内容之一部分。(2)临床医疗决策分析:对采用不同治疗方式后之生活质量结果之分析,可提供给病人及医疗人员做为选择适当的治疗方式之参考依据。例如:对癌症的不同治疗方式会带给病人在生活质量不同方面之不同影响,据此病人可与医疗人员商量选择较适当的治疗方式。(3)卫生政策评估、分析、拟定:健康相关生活质量的评量可作为健保及医疗资源分配之依据,例如:依照不同治疗方式所带给病人不同生活质量的程度来订出不同的治疗给付价格,不

医学院生活介绍篇七
《医学日常知识介绍》

本文来源:http://www.guakaob.com/qiuzhizhaopin/24316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