冷暖人生说说

| 留学生招聘 |

【www.guakaob.com--留学生招聘】

冷暖人生说说篇一
《凤凰卫视7月16日《冷暖人生》文字实录》

凤凰卫视7月16日《冷暖人生》,以下为文字实录:解说:2005年8月的一天,河北省邯郸市的一栋普通民居里,一个中年女人敲开了一家住户的房门,她已经记不清这是第几次上门,哀求前夫与自己复婚了。王丽:对方那个女孩子人家不干啊,人家要骂我呀,你干嘛呀要这么不要脸,又来抢,人家就觉得是人家老公,抢人家的老公了,不可理喻,就觉得我特别不可理喻,可是我没有办法,我没有办法告诉她,我是为了我的儿子。陈晓楠:王丽,河北省邯郸市的一名公务员,也是一位普通的母亲,八年前她使用各种方法,不顾一切地要和前夫复婚的架式,让周围所有的人感到错愕。因为离婚最先是王丽提出来的,而且她非常坚决,她的丈夫本来并不想离,为此还特别请来了各路说客,从中调解了有一两年的时间,但王丽去意已决,这段持续了十年多的婚姻,最终还是走向了终点。可是谁也没有想到,就在领完离婚证的第二天的一大早上,王丽却突然像变了个人似的,又哭又闹,跑到丈夫的单位去要求复婚,没有人看得懂王丽这种前后毫无逻辑的举动,唯独她的前夫心知肚明,此时这对刚刚离婚的夫妻,共同保守着一个只有他们两个人才知道的秘密。解说:王丽曾经拥有一个,在外人看来颇为幸福的三口之家,夫妻二人工作稳定,儿子乖巧懂事、成绩出众。不过,这段看起来美好的婚姻,却有着不为人知的另一面。王丽:他爸爸爱动手打嘛,大男子主义,从我们结婚就开始有这样的伤害存在,一直到孩子十几岁,每一次的伤害都是当着孩子的面,他的应酬也非常多嘛,也是一个公务员,我说我就跟一个单亲妈妈一样,婚姻中内的单亲妈妈。解说:为了让儿子健康成长,王丽在深思熟虑之后,决定于丈夫离婚。正式办完离婚手续的当晚,王丽把15岁的儿子叫到跟前,打算和他认真说说今后的生活。王丽:我不说不管走到哪一步,要记住自己永远要自立自强,我们也一定会生活得很好,我说没有爸爸,我们生活得也会很好,儿子就很开心,他说妈妈我也想跟你说一件事,我说那什么事啊,这个时候我的情绪还是轻松的。然后他就告诉我,他说妈妈,我是同性恋,他是笑着告诉我的,真的,那小脸上看着就是很灿烂的那种,很轻松地就跟我说出来了。解说:儿子突然想母亲坦白自己是同性恋,这犹如一记闷棍狠狠的打在王丽头上,她的情绪在瞬间跌入谷底。王丽:像晴天霹雳一样,同性恋这个词只是听说过,但是觉得这个事离

我非常非常遥远,它怎么会跟我的生活有所联系。陈晓楠:从书本上或者什么电影里啊。王丽:对对。陈晓楠:遥远的概念。王丽:太遥远了,然后我就盯着这个儿子看着,我可能停顿了那么几秒,我怎么看着不可思议,怎么回是同性恋。我说你怎么知道自己是同性恋的?他说妈妈,我上初中开始,别的男生就开始谈论女生了,说女生,哪个女生性感,哪个女生漂亮,哪个女生怎么怎么样。他说我一点兴趣都没有,我对女生没有任何的兴趣。然后呢,他说我会对一些男生,就是操场上打球的男生,我会觉得很心动、会脸红心跳,甚至会有一种性同动,他当时用到这个词,有一种性同动。当时真的就是脑子里全是蒙蒙的那个感觉,我看着儿子,我就是害怕吓到他,我不敢有任何的责备,也不敢有任何的就是说,我的情绪的崩溃呀,掉眼泪呀,我都在克制着。我说儿子,我说不管你是同性恋还是异性恋,我说妈妈都会爱你的。解说:尽管强装镇定,但此时王丽的内心,早已是翻江倒海。她不知该如何面对这突如其来的打击。王丽:他离开卧室的时候,我脑子全空了,不知道该想什么,也不知道该做什么,全是乱乱的,签完离婚协议的那种轻松的心情一点都没有了,完全的是一种崩溃的一个状态。谈完可能也就是11点多,我躺在床上,很久很久都没有睡着。解说:看着墙上的时钟一秒秒走过,王丽的头脑中开始浮现儿子过往十五年的成长岁月,她开始努力搜寻着,那些与同性恋有关的蛛丝马迹。王丽:他喜欢一些毛绒玩具,喜欢做一些很细致的手工。儿子在幼儿园做那个小千纸鹤呀,折纸手工他做得很棒的,那小手可巧了。同事就会开玩笑,看你们家这个儿子怎么看起来像个女孩子呀,他们就会跟我开这样的玩笑,就会逗他,我就特别的不开心啊,我说你家儿子才像女孩。虽然我嘴很硬,我去还这句话,但是我知道,我家儿子真的有点缺乏阳光之气。解说:尽管曾经担心儿子的气质过于阴柔,但是王丽从来没有将它与同性恋三个字联系起来,她甚至曾经暗暗庆幸儿子是如此乖巧安静,令她这个“婚内的单亲母亲”省下很多心力。可现如今,再次回忆起这些,王丽竟生出些深深的恐惧,这些在孩童时期就展现出来的性格特质,等于是在变相告诉她同性恋的基因,早已在儿子幼年时就已种下。王丽:凌晨四点的时候,我实在是压制不住了,我还是给他爸爸打去了这个电话。当电话拨通的时候,说你有什么事,我一下就失声痛哭了,我说儿子告诉我他是同性

恋。解说:第二天前夫如约来到家中,与儿子进行了一次长谈,作为母亲的王丽,则始终在一边思考,究竟是什么原因,让孩子对同性产生了兴趣?王丽:儿子是我生命中的一个,占了很大很大一部分,我之所以当时能够下决心跟他离婚,也是因为我有一个让我骄傲的儿子,是儿子给我很大的一个信心和支撑力,我就觉得我的婚姻再继续下去,会对我儿子造成伤害,让他在这样的家庭中长大,不如说我自己独立地去带着我儿子长大,给他一个安静的一个环境,可能对他的成长更有利。可当儿子跟我出柜以后,我的思绪就全乱了,本来我是为了儿子,也是为了我自己的心声去离婚,可是后来就觉得是不是我们的婚姻,是不是我们两个的性格的不和谐,对儿子造成了一个伤害,让他的心理上形成了一个变化,成为了一个同性恋。他现在才15岁呀,他还很小,我们要改变他还来得及。我就跟他爸爸提出了,我说能不能我们再生活在一起,重新开始,为了孩子,营造一个更加温馨和谐的环境,是不是能给儿子温暖,让儿子改变。解说:此时的王丽并不认为儿子成为同性恋,是一个无法更改的事实,她坚信只要和前夫吸取前车之鉴,努力营造一个温暖的家庭氛围,让儿子感受到来自父母双亲的关爱,那么他的形象就能改变。为了儿子能够获得幸福的人生,王丽愿意牺牲自己的一切。王丽:那会儿就想我儿子没有未来,他将来孤独终老。他在人生中,整个他人生的历程中,他是孤单寂寞的,他是一个人形单影只的那种,在我脑子里总是在闪现。我一想他未来就是这么寂寞孤单地生活,作为一个妈妈,太心疼了,我一定要让他改变,要让他活得阳光,让他活得快乐,这是我当时的一个心情。不管我做多大的牺牲,我都要帮助我儿子重新再找回他以前的那种快乐的生活来。陈晓楠:个人的感情生活对你来说已经不重要了?王丽:不重要了,完全不重要了,就是说完全地变成了一个不理性的一个女人,而且我就是我孩子的一个妈妈,我现在我要救他,我要改变他。解说:在分居的三年时间里,前夫已经有了结婚对象,但是为了儿子,王丽不惜任何代价,也要把前夫拉回到自己身边。王丽:我一定要救我儿子,我说你必须回来。我说你能跟我一起面对孩子,能够去帮助我们的孩子改变,什么都可以听你的。我一趟一趟去找他的爸爸,因为他那边都准备要结婚了,虽然没有领结婚证,已经要准备结婚了,对方那个女孩人家不干呀,人家要骂我呀,你干嘛呀要这么不要脸,又来抢,人家

就觉得是人家老公,抢人家的老公了。可是我没有办法,我没有办法告诉她,我是为了我的儿子。那个时候我什么都不要管了,我只要他爸爸回来,我只要他跟我一起来拯救我的儿子。陈晓楠:飞蛾扑火的感觉。王丽:对,就像飞蛾扑火,没有理性、没有自尊,可以说什么都没有了,在他面前可以表现得非常的歇斯底里,很矛盾的那种感觉,我要他回来是要拯救我的儿子。可是我又恨他,我又觉得儿子变成同性恋是因为他的家暴造成的,我对他又恨又离不开,就像一个救命稻草一样,我又要抓住他的那个感觉,太矛盾了那种心情。解说:在长达半年的“夺夫”拉锯战中,王丽没有向任何人透露,要求复婚的真正理由,她宁可被周围人误解也要保护儿子。王丽:我闹的那种状况,他(前夫)的朋友也是看到的,所以就一直就不可理解了,就说你难道你就不能放弃吗?你之前都能很那么坚决的,干吗现在非要让他回来呀?我真的哑口无言,我回答不出来,我没办法回答,我就只能哭。我能看出他们眼神里头对我的那种,哎呀,觉得不可思议、挺小瞧的那种感觉,虽然他们帮我把这个老公劝回来了,但是他们觉得是不可理喻的。陈晓楠:8年前,王丽和前夫都坚定地认为,性向是可以被改变的,抱着共同拯救儿子的目的,前夫终于答应和王丽复了婚,但是他也提出了几个先决条件。首先,儿子是同性恋这个秘密,是坚决不能像第三人透露的,包括双方的至亲好友。其次,在任何场合都不得再谈起和同性恋相关的任何话题,要让同性恋这三个字从他们的生活里彻底地消失。王丽的前夫还禁止她上网络或者是书本里,去寻找任何和同性恋相关的知识。因为那个时候不仅是他,包括王丽其实都认为,只要他们有意识地回避,不再触碰、不再谈论,只当这件事情没有发生过。假以时日,等儿子长大成人,这场曾经的“出柜风波”就彻底会成为过往的云烟了。解说:复婚之后,王丽和丈夫恪守着约定,小心翼翼地回避着与同性恋有关的一切话题。在他们眼中,同性恋就像是一种心理疾病,需要时间加以治疗。王丽:我如果一直谈同性恋的话,会让孩子的同性恋的倾向会越来越严重,不要去引导他,不要谈这个话题,他就会改变。陈晓楠:说不定就慢慢消失了。王丽:对,它是这样一个道理,那当时我也赞同,我觉得是啊,你要老谈的话,总让他去想他同性恋的这个事情,不就越来越严重了吗?那我也赞同他这个观点,我说不谈、坚决不谈。陈晓楠:他(孩子父

亲)也非常怕你跟别人说。王丽:对,他不允许我,他很爱面子,他不愿意让别人知道,他也觉得同性恋是一件非常丢人的事,非常让人看不起的一件事情。解说:王丽并没有向儿子解释复婚的理由,乖巧的儿子也没有多问。在这个破镜重圆的家庭里,母亲精心营造着家庭气氛,期待着儿子的性向尽快扭转。王丽:我们一定要和谐,不管怎么样,我不会跟他(孩子父亲)发生任何的冲突了,我努力地去改变我自己,不管他改变不改变,我在改变我自己,委屈我自己的性格,我要让家庭要看起来非常的温馨和和谐。解说:虽然回归家庭,但丈夫旧习未改照样应酬喝酒,少有时间与儿子相处。不过,这一次,王丽并没有像以前一样和丈夫争吵,她一直记着自己复婚的初衷,默默忍受着这段并不幸福的婚姻。王丽:在家里的时候,我就装得很开心,然后不再提任何同性恋的事情。以前我是自尊的一个自强的一个女性,完全的就变得没有自尊,我完全的就是处于一种劣势的地位,每次他说什么,我听什么,我完全是被他支配的着。陈晓楠:就是在这样一个剧烈的风暴之后,你们就假装平静了。王丽:对对。陈晓楠:就真的能,就这两三年,就真的再也没有提过同性恋这个词。王丽:没有,压根不提,就平静了,而且我就感觉他爸爸就完全把这件事就给忘记了,但我的内心,在心底还是压着这件事。解说:就这样,一家三口过着看似平静的时光,在自己精心维护的家庭氛围里,王丽不露声色地观察着儿子的成长,寻找儿子性向改变的种种迹象。解说:复婚三年之后,儿子小念如愿考上外地的一所大学。临行前,王丽叮嘱儿子,到了大学要早些恋爱。王丽:那我要验证一下,我这几的努力是不是真的让他改变了,他是不是不再是同性恋了,那要看一个结果,这个结果是什么呢?那就是他要结婚,要找对象了,那我就会觉得他是好了。解说:没过多久,王丽就从儿子那里获得了一个好消息。王丽:妈妈,我在追一个我们学生会主席,她非常优秀,我就怕追不上她,就开始跟我说这些了。陈晓楠:这时候你特别高兴。王丽:我特高兴,哎呀,追女孩子了,特高兴。后来没过多长时间就说,哎呀,那个女孩太优秀了,我没追上,我说没追上也没关系,当时心里有点失落,可是我想人家太优秀了,他追不上很正常。问他有没有追你的女孩子呀,他说也有,我说怎么样呀,他说长得不好看,长得挺丑的。哎呀,

冷暖人生说说篇二
《不可或缺的”对话”精神 ― 《 实话实说 》 栏目特色及问题分析》

不可或缺的”对话”精神 ― 《 实话实说 》 栏目特色及问题分析

十年前,中央电视台 《 实话实说 》 栏目在社会转型期的“众声喧哗”中登上历史舞台,从此,开辟了崭新的平民式“对话空间”,开启了中国一个前所未有的电视谈话时代。群言式受众参与交流讨论的模式、平民化的定位及风格、主持人崔永元的亲和与幽默,这些都是 《 实话实说 》 曾经无可替代的魅力,至今仍让人久久难以忘怀。然而,十年中,几经改版,几易主持(特别是崔永元的离开),这些独具的魅力仿佛已渐渐随风而逝。虽然现在的 《 实话实说 》 仍不失为一档国内比较优秀的谈话节目,但是其影响力的急速下降是不争的事实。 2005 年 9 月中旬起, 《 实话实说 》 由于种种原因从央视“精品频道”综合频道“调整”到新闻频道每周日 18 : 10 播出。

过去,人们常常惊叹于普通观众在 《 实话实说 》 中的参与与出色表现。今日,原先观众参与讨论或辩论式的议论型谈话形式大大削弱,甚至有消失的危险。“个案讲述式或个案展示式”(栏目组称)叙述型谈话占了上风,对名人、新闻人物的关注度也大大提升,与其他名人访谈、新闻访谈节目撞车率越来越高。这样反而使节目失去了诸多个性,呈现出暖昧模糊的特征。人们不禁要问 《 实话实说 》 的独特魅力究竟是如何削弱的,现在的它到底缺失了什么?一个不容忽视的关键恐怕就是缺失了它曾经拥有的这样一种精神 ― “对话”精神,尤其是平民参与“对话”的精神。巴赫金告诉我们:“构成真正对话关系的必要条件,是不同声音之间的相互交织论争。对话的双方或多方必须具有不同的声音,才能构成真正的对话关系。” ① 在一个媒介内外竞争日益残酷、大众文化盛行的时代,一种全新的、更具平民参与性的、能有不同声音的“对话”才能适应时代的要求。对照目前的 《 实话实说 》 ,虽然在节目中说话的人数也不算少,且总是被强调要“实话实说”,但是不同的思想观念和看法的碰撞却越来越少。

问题一:叙述类节目的单面化

自从中年女士王飞莎讲述她征婚的故事之后,观众在捧腹中接受了 《 实话实说 》 一种新的谈话方式,栏目组称之为展示型或个案型的样式,与讨论型节目相对,以一个个案为中心,主要表现个案丰富生动的细节,在此基础上再展开谈话。这种个案型节目指的就是以叙述为主、议论为辅的叙述类节目,如以前的 《 父女之间 》 、 《 同在蓝天下 》 等等。 《 实话实说 》 个案型节目中的嘉宾,不外乎这几类:名人、新闻事件中的普通人、有特殊经历者等。这三类人目前作为谈话资源,是国内众多谈话节目奋力争夺的对象。然而,同样请青年歌手大赛的获奖选手, 《 实话实说 》 和 《 艺术人生 》 何以区分?同样采访网球冠军, 《 实话实说 》 怎样有别于 《 面对面 》 ?与有特殊经历者谈话时又如何区别于 《 鲁豫有约 》 、 《 冷暖人生 》 、 《 往事 》 、 《 半边天 》 等等节目?仅仅以讲述新闻人物或平民百姓自己的故事为主,并不能使得 《 实话实说 》 区别于其他谈话节目,因为人们已经从形形色色的谈话节目中听过太多离奇、感人或引人深思的故事。 《 实话实说 》 要想与众不同,应当加强围绕主要叙述事件展开讨论的比重,谈话场中所有的人(嘉宾、主持、现场观众甚至工作人员)都有权力以平等的身份,用不同的声音参与交流和讨论。现实社会生活中人们的思想看法差异是很大的,既然是要“实话实说”,种种不同的声音如果都没有在节目中有所表现的话(暂且不管说的是对还是错),就会沦为单面的叙述,那才是最大的虚假和苍白。反之,如果注人了对主要叙述事件的异质“对话”,节目就具有了独特性,即使与别的节目话题撞车了也会显得与众不同。 要想避免单面的或称之为单向度的谈话,批判性思维是必不可少的。表现在节目中就是:嘉宾与主持人、现场观众之间的直接谈话,不能一味地互相认同甚至共同制造语言神话(众多节目都容易犯为请来的嘉宾“竖碑立传”的毛病)。当年 《 同在蓝天下 》 的现场观众,他们就不是只会感叹和钦佩那两个残疾女大学生,反而会追问:“你们之间有没有矛盾?工作后会不会还在一起?你们为什么不和健全人结成‘联合舰队’ ? ”正是这些富于挑战性的质疑也激励了嘉宾更加真实地表达自己,平添了一定的反向角度。所以在 《 胖美人 》 ( 2006 年 5 月 14 日首播)中看到几个嘉宾互相调侃、鼓劲,时不时奚落较瘦的和晶时,不禁想反问瘦怎么倒有过错了?为什么没人提出胖是否有损于健康?是否因为缺少运动这样的问题?本期节目“评委”张绍刚,一向在 《 挑战主持人 》 里以尖酸刻薄的点评而著称,在 《 胖美人 》 中却大加夸赞嘉宾之一“胖美人”于馨,除此之外张绍刚还鼓励于馨这样激励自己“我是美女我不胖,我还应该更胖”,随后在场上还得出“每个人都是想千方百计地隐藏自己的缺点”的结论,自曝自己是小脚男人后,引出全场大谈自己隐藏的秘密,如和晶说自己有抬头纹,不少观众也积极参与交代自己长雷公耳、单眼皮、不长个等等私密,没有人有任何疑问,这完全是一种认同式单向思维。再如高考前后围绕“研究性学习”话题,请了三位高中生来谈他们参与研究的课题(气味组、羊草组、公交组三组课题),节目倾向是以大力提倡这类学习来反叛应试教育,然而,在节目中缺少了对这类调查研究是否影响正常学习生活、会不会带来一些其他问题的反问,场上的一边倒与现实生活中的另一边倒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如此种种,单纯的肯定式表演之下,结果仍然演变成另一类单面性的谈话。 当然,在有些节目中,也会不同程度地注意到避免单面化这个问题。目前节目经常有让观众举牌各自表明态度并发言的环节设计,比如 《 钱 》 ( 2006 年 5 月 21 日首播)这期节目开头:

主持人:欢迎大家来到实话实说。 „ „ 有钱日子好过,没钱的日子不好过,同意这句话的朋友请举绿牌,不同意这句话的朋友请举红牌。看一眼,春天来了,全是绿色。只有四个朋友举了红色,好,有几个年轻人举了红牌我非常意

外 „ „ 观众:我先说吧。我现在比较满足现在的日子。就觉得穷乐呵,挺好的。主持人:你旁边这位漂亮女生也是这么想吗?观众:我是想起我小的时候,小的时候的日子还不知现在,那个时候吃的是粗粮,粗茶淡饭吧, „ „ 我也没有过过富人的日子,其实也不是很向往,还是比较满足于现在这种生活,觉得平平淡淡才是真正的快乐。谢谢。 主持人: „ „ 那还有很多朋友举绿牌,我相信你们都有共同的道理,选一个代表吧,谁来说说看,这句话是对的。

观众:我认为,有钱的日子好过,没钱的日子不好过。肯定是有钱日子好过,随心所欲嘛。

主持人:随心所欲啊。

观众:但是在法制允许情况下随心所欲,不是说违法的随心所欲。

主持人:时。

观众:肯定好过日子,买东西什么都方便。我是这么理解的,不知道对不对。

主持人:对,您解释得非常的清楚,谢谢您。 ①

然而,从中可以看出,这里只是主持人与观众的快速问答,有一种听完说完就算的感觉,虽然观众中有不同声音,但却没有直接的交锋。设计了这一本该有争辩性的环节,却没去追求更好的效果,给人以赶时间的匆忙之感。随后节目嘉宾冉敬芳与五个子女围绕签订不继承财产协议讲述了各自的事,在讲述过程中没有人质疑她这样做妥不妥。在节目最后又开始了举牌:

主持人:那你看孩子们变化这么大,如果大家同意取消这个家庭协议的请举绿牌,如果大家不同意请举红牌。你们想知道什么答案吗?举绿牌的是少数。我问一戴眼镜的那位先生,心肠这么软。举绿牌了。

观众:我觉得其实家里有好的条件应该还是要很好地利用,既然他们都已经明白这种不容易,有这个心 r ! 1 .州洲我觉得就可以了。

主持人:适可而止就可以了。

观众:对。

主持人:有没有跟他不一样的说法?

观众:我觉得这一步一定走出去,如果现在半途而废等于没走。 ① 一定踏出去。紧接着主持人转移了话题。可见以演播室观众个人成员的身份说话,心地控制和引导,只有节目主持人“即使性格观众被允他或她的话也要受到(如奥普拉、菲尔或杰拉尔多)才能拿着麦克风决定让谁说,说多久。” ② 观众的话语权即使是在以平民化为旨归的 《 实话实说 》 中仍然是十分有限的。话语权还是掌握在主持人和嘉宾手中,普通观众仍然仿佛是作为道具而被随意使用。如果节目不只是以举牌城摆设,多给观众之间、观众与嘉宾之间一点议论 · 辩论的喊}间,可能会出现的不同声音反而会是节目最大的亮点。硬。

问题二:讨论辩论型节目节目的软弱化

在国内电视谈话节目渐渐步人低潮之时,凤凰卫视逆流;而上以激辩之势, 2006 年起于每周六晚黄金时间推出一档全新的辩论式谈话节目 ― 《 一虎一席谈 》 。在嘉宾(不管是专家还是什么权威人士)讲话时,现场观众随时可以举起“赞成”或“反对”的牌子表明态度,并有众多机会及时反驳或赞同嘉宾,直接发布个人观点。主持人、嘉宾与现场观众的“对话”精神,是这档节目最大、也最令人震惊的亮点。相形之下,十年前就先声夺人的 《 实话实说 》 反而呈现出保守、退步的老态。

《 实话实说 》 创办之初,往往以对抗性和争论性的话题为讨论和辩论对象,如 《 该不该减肥 》 、 《 拾金不昧要不要回报 》 、 《 不打不成才 》 、 《 广告知多少 》 等等。不同声音相互“对话”的精神表现比较明显。曾任该栏目策划的宣明栋曾说:“我们身处规范、禁忌、伦理、语法、利益、隐私等等的包围, „ „ 所以要建立一项机制,让说实话的收益比说假话的收益大,而且收益要即刻兑现。具体的办法就是,在录制现场特殊保护劣势话语表达者。” ① 即使劣势话语表达者的观点不正确也给人以充分的话语权。因此在以前的 《 鸟与我们 》 里,养鸟老伯在挨了大家一顿环保教育之后,还这样说:“听来听去,我有点纳闷,好像是养鸟的不如不养鸟的爱鸟。”也正因如此,农村的孙大嫂才会有机会在 《 结婚的钱该谁出 》 中侃侃而谈她怎么俗苦地为三个儿子张罗房子娶媳妇。正是保护了劣势话语,才使得两种或两种以上不同声音的交锋有可能存在。

但是由于 《 实话实说 》 在 《 拾金不昧要不要回报 》 节目 , } “的处理不当,直接导致栏目创办不久就停播整改。复播后的《 实话实说 》 由对抗性更多地转向了叙事性。现在,讨论、瓣论在 《 实话实说 》 中的声音越来越弱,对“劣势话语表达者笠的保护也几近消失。 2006 年元旦以来, 《 实话实说 》 30 多期节目中,讨论、辩论型的谈话只有一期,即请娱记王小鱼、卓伟和明星李亚鹏来对话的 《 你到我身边 》 的下集( 2006 年 4 月, 2 日播出)。恰恰是因为这期节目请来的嘉宾双方存在“对话”的可能,其潜在的冲突性、对抗性,使观众在观看过程中充满期待,即使看完后发现并非像想象中那样激烈,但仍然给人留下了非常深刻的印象。如其中对照片可信度的争论:

王小鱼:而且有很多东西我们就是知道,没有片子{绝对不。匕发。像我;俩谁谁明星这种传闻会,民多,但是!如果没有照片,我们永远不会登的。一}

李亚鹏:有照片又说明什么问题?比如说你们刚才放州的第一张,我们在那喝茶的那张照片,难道这样一张照片就擎说明我们恋爱了吗?你难道没有在文字上对这张照片加以你;们个人的猜侧和这个注解吗?你怎么敢说它是真实的呢? {

卓伟:不是,我们是让读者来判断。{

李亚鹏:那你的判断,就是你是一个媒体人,你把{你这种不见得是准确的判断,印成铅字的时候,然后把}它梢售给大众。

卓伟;它现在已经证实就是正确的。、

主持人:这个没有办法来讨论,因为今天我们不能’用这样一个结果,倒推到那张照片上去。这个很难说,而且这个没有什么可比性。

双方各执一词,剑拔弩张,可惜主持人迅速控场,不然接下来的话说不定倒更能见出几位的真性情。除此以外,关于娱乐新闻的真实性等问题的争论更是使谈话现场热闹非凡,充满张力,现场的观众也几次举牌亮明观点,在这里嘉宾之间、嘉宾与观众之间、观众与观众之间都分别形成了不同的观点,在交流的过程中思维不断地碰撞,让人们仿佛从中看到了久违的 《 实话实说 》 的“对话”场。然而,应当看到,即使是在这唯一的一期议论型谈话节目中,对于一些有争议的话题也是进行了软化处理的,嘉宾之间本该充满不同观点的冲突被尽量缓和,争论大体上也保持了一定的平和性,每每气氛一紧张,主持人就出面圆场(如上面两例,争论都结束于主持人发话,有过早控场的嫌疑)。现场观众虽有不同意见但并未参与到与嘉宾讨论、辩论过程中去,只是举牌发言而已,导致节目平民性、对抗性也大大削弱。电视终究也是遗憾的艺术,仅仅是嘉宾之间的(其实是尚未充分完成的)“对话”就使得这期节目如此精彩,倘若再加上观众与观众、观众与嘉宾的对话、主持人的充分参与,那节目又会产生怎样的魅力呢?这一点也许不难想象。 有人总绮过 《 实话实说 》 3 年来的话题,主要有以下几方面:

( 1 )具有新闻性、社会性的热点话题,如打假、高考、电视剧;

( 2 )社会性问题,如环保问题、克隆现象、红包问题、房子问题等;

( 3 )关于生活方式的话题,如吸烟、美容、收藏等;

( 4 )婚姻家庭,如夫妻关系、黄昏恋、早恋、父每之间、代际之间;

( 5 )教育类话题,如儿童教育,子女教育;

( 6 )主旋律话题,如热爱生命、精神文明、下岗再就业等。 ①

时至今日,虽话题范围没有太大变化,但节目以前曾讨论过的敏感问题几乎消失殆尽,比如房子问题、红包问题、就业问题、环保问题、打假问题等等,而关于新闻热点(如春节、高考、普通新闻人物等)比重加大。话题进一步软化,议论型谈话更成为不敢碰的烫手山芋,当年因导向问题而遭遇停播的阴影仍然挥之不去,因而将视野锁定于社会生活软话题也情有可原。但关键是,对于软话题,也应作深度的挖掘以增其硬度,不然就失去了谈话的意义。

社会生活中很多东西都可以给人们提供讨论、辩论的材料,要想增强软话题的硬度,一条可行之路就是采用讨论、辩论的形式,以不同声音的交锋活跃人们的视听,激荡人们的思想。前面提到的凤凰卫视 《 一虎一席谈 》 应当给 《 实话实说 》 以启示。在全国叙述类谈话过剩,议论类谈话不足且欠缺深度的情形之下, 《 实话实说 》 要想走出自己的特色,应当重新找回的恰恰是久违的群言讨论之趣,使栏目真正成为一个平民百姓探讨社会、生活、人生的“对话”空间。唯此,栏目才会有持续的生命力。

冷暖人生说说篇三
《作文》

《秋思》教学设计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师:同学们在宋代王安石眼中乡愁是那春风又吹绿的江南岸,在唐代李白眼中乡愁是那皎皎的明月,那在唐代张籍的眼中乡愁又是什么呢?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张籍写的《秋思》(板书课题)。请同学们翻开书22页。

二、初读古诗,读懂诗意。

师:自由朗读古诗,

师:请一位同学起来读,生:读诗。

师:

(讲解字音)生再读。

师:很好。来咱们全班一齐读《秋思》。起。

单单会读还不够,还要理解诗意。现在请同学们根据书中的插图、注释,也可以借助工具书理解这首古诗的意思,可以跟同桌交流交流。

生:研读诗意。

三、再读古诗,品悟诗情。

师:谁能告诉老师你读懂了什么?

生:3.我知道了作者是看见秋风刮起就想家了。„„

师:哦,作者想家了。那是什么引起他的思乡情呢?

生:洛阳城里见秋风。(点击课件出示诗句)

师:可是秋风看得见吗?

生:看不见。

师:那作者看见的是什么?

生:是叶子飘落、草黄了、雁子往南飞„„

师:是呀,落叶要归根、雁子要南飞,作者也想家了。那他看不见什么? 生:父母、孩子、妻子„„

师:站在凄凉的秋风中,作者想——家。

他的家在哪?在洛阳吗?有谁知道张籍?

生:交流张籍资料。(课件出示)

师:十年哪,那瑟瑟的秋风绞碎了诗人思乡的心,诗人难以回乡,愁肠百转,他纵有千言万语又该如何倾述呢?

生:写家书。

师:可这是一封怎样的家书呀?你能从诗中找出句子吗?

生:欲作家书意万重。(板书:意万重)(课件出示诗句)

师:意万重是什么意思?你能跟它换个词吗?

是呀,十年了,那是多少个日日夜夜呀?年迈的父母、翘首遥望的妻子、幼小的孩子,家中的一切一切,张籍只能把这深深的思念化在信中,那他会在信中说些什么呢?同学们拿起笔来,把张籍想说的话写下来吧!(课件出示小练笔) 师:我看同学们都写得差不多了,来哪个小张籍愿意把你的思念读给大家听。 (师生互动交流,生读完写句再读诗。)

师:把我们所有的话加起来张籍觉得够吗?(不够)

是呀,纵有千言万语也表达不了诗人的心,这真是——(欲作家书意万重) 领悟:复恐匆匆说不尽,行人临发又开封。

师:信写好了,我们来看看张籍寄信的画面。(课件出示诗句)

同学们张籍寄信时,他心情如何?你能从诗中找出这个字吗?

“恐”是什么意思?他在担心什么?

师:可临行为什么又开封?“开封”是什么意思?“又开封”呢?

生:“开封”就是把封好的信拆开。

“又开封”就是把信合上又打开,又合上又打开„„

师:诗人把信打开几次?

生:一次,两次,三次„„

师:第一次张籍把信打开,为何呀? ——生:复恐匆匆说不尽

第二次张籍把信打开,为何呀? ——生:复恐匆匆说不尽

第三次张籍把信打开,为何呀? ——生:复恐匆匆说不尽

张籍呀张籍你已经看了一遍又一遍,为何呀?——生:复恐匆匆说不尽,行人临发又开封。

四、回读,深化情感。

师:是呀,小小的一封家书怎能承载一个游子浓浓的乡愁呢!请读《秋思》 师:信带走了,可带走的仅仅是信吗?

那他还带走了什么?

生:带走了作者的心„„

师:张籍此刻的心情他的朋友孟郊也深深懂得,他曾写下:书去魂亦去,兀然空一身。《归信吟》(点击课件呈现)读诗。

师:魂去也,空一身哪!现在陪伴张籍的只有——洛阳城里的秋风。于是一首千古绝唱就在张籍脑中诞生,这就是《秋思》(音乐响起)生读诗;信走心也走,就像此刻的张籍身在洛阳,心在故乡。这是一份刻骨铭心的思念呀!请读《秋思》。秋风乍起,思乡涌起,写不完的思念,说不尽的乡愁,再读《秋思》

五、拓展升华。

师:同学们这思乡怀亲又何止张籍和孟郊而已。那时候交通不便,信息不通,离乡的人们只好把满腔的思念化作文字写进诗里。课前老师让你们收集有关思乡的古诗有吗?

生交流思乡的古诗,进一步感受乡愁。

师:我看同学们手中还有很多思乡的古诗,课后咱们班来办个思乡的古诗大会好吗?

师:老师这里也有思乡诗句。(课件出示)师生配合读。

悠悠天宇旷,切切故乡情。------唐.张九龄

浮云终日行,游子久不至。-------唐.杜甫

落叶他乡树,寒灯独夜人。--------唐.马戴

明月有情应识我,年年相见在他乡。------清.袁枚

师:这思乡怀亲从唐至清源源流传,他流呀流,流进当代台湾诗人余光中的心中,请看课件出示:余光中《乡愁》)(音乐响起)。

师:同学们,张籍的乡愁是思念家中的亲人,那余光中的乡愁又是什么呢?

(比较乡愁,提升爱国情怀)

六、总结。

师:同学们家乡的山水总让游子们魂牵梦绕,家乡的亲人更让游子们牵肠挂肚。也许今天你们还不能完全领会,但是孩子们你们终将长大,闯荡天涯,那时候你们一定会懂得这种无法割舍的牵挂。因为家是我们永远的向往。

《秋思》道尽了天下所有游子们的心,让我们再一次吟咏这首传世之作吧!

车次 类型 始发站 出发站 开车时间 目的站 到达时间

C2202 城际快速 天津 武清 06:52 北京南 07:15

C2204 城际快速 天津 武清 08:32 北京南 08:55

C2206 城际快速 天津 武清 09:32 北京南 09:55

C2208 城际快速 天津 武清 10:47 北京南 11:10

C2210 城际快速 天津 武清 11:42 北京南 12:05

C2212 城际快速 天津 武清 13:22 北京南 13:45

C2214 城际快速 天津 武清 14:32 北京南 14:55

C2216 城际快速 天津 武清 15:47 北京南 16:10

C2218 城际快速 天津 武清 16:27 北京南 16:50

C2220 城际快速 天津 武清 17:52 北京南 18:15

小时候,我在爸爸妈妈的呵护下无忧无虑地成长,饿了奶奶做饭、累了妈妈陪我上床睡觉、哭了爷爷哄着,直到那件事发生后,我才觉得自己不需要别人的呵护了。

那是在一次爸爸妈妈,爷爷奶奶都不在家,弟弟在家里老叫着:“哥哥我饿死了,快给我做饭啊!哥哥”,我在弟弟的念叨声中来到了厨房,来到厨房后心想做什么好呢?“有了炒鸡蛋”,以前我总是见他们炒,自己今天也要炒一次,我先往锅里倒上油,让油先热着,我由于没打过鸡蛋,把鸡蛋打碎了,鸡蛋一下子连皮掉进了碗里,打鸡蛋失败,我又拿来了一下鸡蛋,吸取了上次的教训,我把鸡蛋在碗边轻轻地碰了一下,然后马上把鸡蛋倒进碗里该放盐了,盐罐子和糖罐子一样的,我分不清就随便拿起了一个,往鸡蛋里放了点儿,炒好后我让弟弟尝了尝,“对我说这怎么这么甜呀?”哦、没分清,我又炒了一次这次炒完后我先尝了尝,嗯不错,我端给弟弟去吃了,爸爸妈妈回来了,夸奖了我。

阳光总在风雨后,我相信、在成长的道路上,我总会战胜挫折和失败,获得更多成长中的喜悦

成长”一个人人熟悉的话题,每个人每分每秒都在成长。我们从小到大经历了一路的成长,谁都不会说“我是从石头缝了蹦出来的,生下来就这么大”;谁也不会说“我的成长历程中,没有快乐、难过与忧愁”。 正处在15岁花季的我,则更是能够清晰地感受青春,触摸成长。 “起来!不愿做奴隶的人们„„”每每在宁静的听到这振奋人心的国歌,我便发狂到有一种想跳楼的冲动。心里暗暗抱怨:才刚睡下几分钟,怎么闹钟就响了。然后极不情愿的换掉睡衣,之后便是像对那国歌有仇似得,极为暴力的把它踢下床去。 这

人间的惨剧自我开学以来,就每天像看电影一样重映。我的成长,多了一份不情愿,却少了一份懒散。 近日,面颊上出现了一些小痘痘,妈妈说那是青春的标记,是我成长过的证明。但我却依旧以仇人般的眼光敌视它们,并开始了我的“战痘”计划。我把卫生间里的婴儿洗面奶统统扔到了垃圾箱,换成了清洁护肤类型的;把冰箱里我爱吃的垃圾小食品,毫无保留的送给了邻居家的小妹妹。从此,我的一日三餐只吃山羊才吃的“嫩草”。此时此刻,我是多么想高呼“我是肉食主义者”。 渐渐的,我从容光焕发饿到无精打采,可它们却依旧在我面部顽强生长,甚至繁衍后代。好在我的思想没有那么顽固,在我还没被饿死前停止了我疯狂的计划。在它生长的同时,我和它共同生长,我就不信等我七老八十,它依旧在我脸上焕发光彩。 渐渐回到我原本平静的生活,并发誓再也不吃“草”。我的成长,虽少了一份美丽,却多了一份开朗。 成长之路,我一路走一路欣赏,赏味它的辛酸、赏味它的甜美。 成长ing,成长进行时,我的成长我做主,朝着阳光,出发!

我长大了,懂得看自己未来的路了; 我长大了,做事不在毛毛躁躁了; 我长大了,明白世俗的冷暖人生了; 我变了,因为我长大了,我知道世上的种种并不是那么单纯,我知道自己不能总是活在自己的世界里。我学会用伪装里保护自己,也学会用微笑对待每一个人。看着未来那不平坦的路,我知道崎岖,却并不害怕。 我变了,因为我长大了,我学会了真心的对待每一个朋友,我学会了坦诚的对待我在乎和在乎我的人。 当我帮妈妈把毛巾一把拧干,我明白,我长大了。 喜悦,油然而生,但我知道,长大,也意味着责任,意味着承担。 太阳耀眼。 我能否像它一样?在属于每个人的社会,绽放出自己的光芒。我能否也高高在上?我不敢肯定,但是我会去追求,因为我长大了,要为社会贡献出一份力量!我不是最棒的人,但是我会努力的像每个好的方面看齐。追求卓越,努力拼搏。我不需要太华丽的语言,我就是我,真实的自己,我有梦想,想在这片天空下放光! 我长大了,我多想对着全世界大声的宣布:啊!我长大了! 我长大了,握紧冒汗的双手,我的决心,我的毅力,在此刻已经不是儿戏,不是说说而已,因为我长大了。我肩上的担子是什么?是沉甸甸的责任! 我载着每一个关心我的人对我的祝福,走向了漫漫的人生一路。路遥远,却一片光明,因为我已经长大了,所以我不在害怕。

首尾照应的形式是多种多样的,大致可以分为以下几种:

①圆合照应。即首尾内容圆合为二。如,《我是这样的人》:开头:我的性格不像一般女孩子那样温文尔雅,生得浓眉大眼,声音洪亮,做事总是粗手粗脚的,有点像张飞,所以我就获得了这个“张飞”的雅号。结尾:好了,我的自我介绍结束了。对啦,还要声明:现在同学们不叫我“张飞”了,而叫我“小健将”了。我已是训练有素的、名副其实的体育尖子了。

②重复照应。即结尾再次重复开头的内容。如,《我爱家乡的景色》:开头:我的家乡位于北京东北,是密云境内的一个小山村。哪里的景色可迷人啦! 结尾:我爱家乡迷人的景色。

③因果照应。即开头交代事情的起因或结果,结尾点明事情的结果或原因。如,《家乡

变了样》:

开头:过去,我的家乡是方圆几十里有名的穷山村。这些年,家乡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结尾:感谢共产党,是党的富民政策使我的家乡变了样。

④问答照应。即开头设问,结尾作简要概括的回答。如,《向大家介绍我》:

开头:我是一个女孩子,今年六年级,说话就要小学毕业啦。你们想认识一下我吗?想知道我的一些“秘密”吗?

结尾:这就是我,一个爱美、遇事爱掉“金豆子”的小姑娘。除以上三种主要的照应形式外,构思布局时,还可以考虑一下总分 照应(总述与分述相互照应),伏笔照应“(前有伏笔、暗示,后有交代、照应),反复照应(为了更好地表现人物或事物,突出中心主题,有意将重点内容进行两次或多次的重复)。

让作文亮起来——作文开头和结尾的方法

“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一篇文章的开头是很重要的。文章有了好的开头,不仅能带动全篇,使文章顺利展开,而且能抓住读者,引人入胜。古人说的文章的“凤头、猪肚、豹尾”就含有这个意思。

首先,好的作文开头应做到:一简、二新、三美。

所谓简,就是开头力求简洁、明了,不罗嗦重复。如:

每个人都有一个家,有的家幸福美满,有的家快乐温馨,有的家团结和睦,有的家冷清寂寞。同样,我也有一个家,但我的家却不同于别的家,我的家讲究民主、热爱科学。《我有这样一个家》

若要问我有怎样一个家,我可以用一句话回答你,我有一个讲究民主、热爱科学的家。

本来只需用一句话就能写清楚的内容,偏偏要在前面加上这么多啰啰嗦嗦的叙述,使开头显得拖泥带水。把废话尽数删去,显得直截了当、干净利落。 所谓新,就是开头不落俗套,新颖别致。

所谓美,就是开头能给人以美感。

其次,常见作文开头方法如下:

一、开门见山,直接入题式

冷暖人生说说篇四
《中国梦展示发言稿》

1 大家上午好,我是研究生第二小组的组员xxx,下面我代表我们小组进行本

次小组讨论的成果展示,我们组讨论的题目为中国梦的发展脉络。

2 这是我本次展示的提纲,从“天下梦”开始,按顺时针的顺序,结合中国道

路的探讨,以时间轴为主要顺序为大家展示中国梦的发展脉络。之所以在讨论中国梦的发展脉络过程中结合中国道路的探讨,是因为我们小组认为二者是密切关联、相辅相成的,对中国道路的历史进行分析,就会对中国梦的历史、现状和未来有更清醒的认识。

3 “中国梦”的概念是由习总书记在2012年11月29日参观《复兴之路》展

览时提出的,但是这一概念的起源可以追溯到更早的时候。既然是中国梦,那么其起源应该是和“中国”这一概念同时出现或者说更晚。在古代,“中国”这一概念是很少被提及的,即使被提及也是指在中原建立王朝的某个朝代,这是一种狭义的“中国”的概念。当时的人们肯定没有中国梦的概念,那他们所要实现的抱负又是什么?

4 在当时的语境下,中国就是“天下”,当时的君主和君子做的都是“天下梦”,

例如范仲淹诗句中的“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就是这种思想的显著代表。

5 这种天下梦是有消极影响的,它使国人形成了以自己为中心看世界、看其他

国人的自傲心。鸦片战争后,国人从“天下”梦中逐渐清醒,才开始从世界看中国,而不再是从自己看天下,这才逐渐认识到中国的存在。

6 可能是“天下梦”观念的根深蒂固,当时的地主阶级先进分子们想做的只是

挽救一个大清王朝,但是我们真正落后的正是这种封建制度,所以他们所做的各种努力如:“师夷长技以制夷”和“师夷长技以自强”,以及洋务派提出“中学为体,西学为用”,注定是会失败的。

7 甲午中日战争后,经过对“为什么东瀛小国能战胜大清”这一问题的反思,

国人认识到这是制度问题,开始了以地主阶级改良运动为先导的戊戌变法,开启了真正的道路选择问题。

8 然而随着中国半殖民地化的日益严重,使原来大清国土上的仁人志士开始探

讨新的道路问题。即救大清转而救中国。随着资产阶级革命派的兴起,标志着国人天下观的谢幕,中国道路才得以真正开启。

9 中国道路的开启也预示着中国梦的开启。从当时中国的资产阶级革命派开始

了救中国之后,国人对中国梦的追寻也开始了。而资产阶级的中国观还比较狭隘,仅指狭义的汉民族的聚居区以及汉民族自己管理的国家。这就把大清与中国、少数民族与汉族对立起来。

10 不仅如此,由于自身的软弱性,中国与西方资产阶级强国的对立,上层资产

阶级先进分子与广大民众的对立。正是有这种对立的存在,从而使得选择新的建国之路存在了可能。

11 新的建国之路就是无产阶级领导的革命之路,这是中国梦的新境界。随着马

列主义在中国的传播,中国共产党的成立,无产阶级的壮大,对中国梦与中国道路的理解,有了新转折。而在此以后对中国梦的追寻过程中和对救中国的道路探索过程中,中国共产党又做了哪些努力,又遇到了哪些坎坷,获得了哪些成果?

12 当然,中国共产党所做的努力和遇到的困难是数也数不清的,说上三天三夜

也说不完,这里就不一一读PPT了。

13 我们来说说中国共产党在这一时期获得的成果,即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通

过无产阶级革命道路推翻了“三座大山”,建立了新中国。新中国的成立是一个重要的转折点。

14 为什么这么说了,因为它的成立标志着“救”中国的终结和“建设”国家的开启。

中国梦的具体任务发生改变,中国道路面临着各种选择和困境。新中国社会主义建设之路,由政治经济学批判逻辑到现实的社会主义建设逻辑之间有多重困境。在新中国建立初期没有凸显,在中苏关系紧张后,中国社会主义实践遇到挫折后有所警醒。

15 新中国建立头30年没有跨过批判性思维向建设性思维转型的坎,把马克思

基于深厚哲学理论背景的批判思维直接运用到建设中,甚至是日常生活中。经过种种运动,中国人身心遭受严重摧残。最终,还是没有把批判思维与功能性的建设思维之间的关系理顺。总结一下就是:中国国家建设之路只能在曲折中前进。

16 经过几十年的艰辛探索,中国第二代领导集体终于对“中国应如何建设”做

出了回答,那就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17 中国共产党第二代领导集体创造性地解释并突破了中国社会主义建设之路

的大方向上的困境,其思维指导理念已由批判性的革命思维转向建设性的功能化思维,邓小平本人及其第二代领导集体推进改革开放,这种稳健的改革开放成果使其为世界瞩目,更为国人所赞同和拥护。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也稳健发展。

18 基于此,在整个中国道路的探索上有了里程碑的意义。即使以后中国道路探

索还会有各种困境,但在大方向上是稳中求进的。

19 让我们话归中国梦,现今的中国梦的内涵已不仅仅是建国前、以及建国初期

的以“求崇高”为核心主旨,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之所以取得瞩目成果,不但得益于国家实行改革开放,也与中国梦的准确定位有关系。就这样,中国梦的内涵,在中国道路的探索中,逐渐发生了变化。由“求崇高”为主色调,变为以“知冷暖”为宗旨。

20 中国梦曾经是国家梦、民族梦,那么未来的中国梦又是什么?

21 现在和未来的中国梦,则要实现个人梦与国家梦的互通。国家梦的实现,应

该是一个个“我的梦”的实现。它更关注个人冷暖人生,关注老百姓生活是否幸福,是否有尊严。

22 至于如何将个人梦的实现融入“中国梦”的实现中,这是其他小组讨论的主

体,接下来让我们认真聆听他们的展示。

23 谢谢大家!

冷暖人生说说篇五
《29.盲孩子和他的影子》

冷暖人生说说篇六
《谈话节目主持人的角色分析》

发件人: 250539215@qq.com代表dflong [250539215@qq.com]

发送时间: 2009年3月4日星期三 21:38

收件人: Zhouxinglong(周兴龙)

主题: 谈话节目主持人的角色分析

谈话节目主持人的角色分析

(2005-02-25 10:25:53)

丁青青(武汉大学新闻研究生 430072)

任何一个谈话节目的成功,和这个节目的主持人是密切相关的,有时候人们也许记不大清楚这个节目的名字,但对主持人却是印象深刻。电视谈话节目中,主持人扮演着哪些角色,本文拟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论述。

一、HOST(主人)

节目主持人的英语称谓可以译为Anchorman或者Host,Anchorman原意为“接力赛中最后一棒的运动员”,后引申为“负责安排广播的新闻广播员”,一般仅用于新闻节目的主持人;Host从“主人”的原意转为“(广播、电视的)节目主持人,一般可用于其他类型的节目。”①可见,西方新闻节目主持人和其他节目的主持人是有很大区别的,甚至可以说是不同的两个职业。而我国,尽管在称谓上没有分得那么清楚,但实际操作中还是把不同风格的主持人安排在了不同的位置上。按照这种分类方法,电视谈话节目的主持人与其他非新闻类节目的主持人是具有共性的,都可称为Host,我们也可称之为是节目的“主人”。

这个“Host”的角色具备以下两种特征:

--节目品牌的象征

一般来说,在节目和主持人的关系上,节目是主体,主持人是节目中一个有机的组成部分。由于目前谈话节目的数量不断增长,而这些节目基本上都是“一个主持人+几个嘉宾+一些观众+一个话题”的形式,可以说是大同小异,所以,谈话节目质量的优劣实际上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主持人水平的高低。

--节目个性的象征

既然一个好的节目主持人是节目品牌的象征,那么这个主持人所具有的个性也就自然而然地使这个节目具有了与众不同的个性。一提到凤凰卫视的《锵锵三人行》,人们就会觉得它是一个很有个性的节目,首先,主持人窦文涛几年如一日“衬衫加马夹”的经典形象已经表明了这个节目轻松和随意的个性。另外,窦文涛说起“段子”来不亦乐乎的神情,和两个嘉宾间不加矫饰的侃谈,都让观众觉得亲切,使得这个节目成为了完全体现个人风格的“脱口秀”。正是由于窦文涛和他所选择的嘉宾个个出言无忌,见闻广博而又性情各异,使得《锵

锵三人行》具备了“不求高度,只求广度;不求深度,只求温度;不求结论,只求趣味”②的鲜明个性。

二、PLANNER(策划者)

为了保证一个谈话节目的成功,主持实际上还应担当起策划者的角色,这也是顺应各节目将来实行“主持人中心制”这样一个趋势的。

扮演策划者的主持人应该做好以下几方面的工作:

--选择合适嘉宾

杨澜曾说过:“就像一个农民犁地、播种、杀虫、锄草,可是如果老天不下雨,或者放了洪水下来,照样是颗粒难收。这可遇而不可求的天气就是来宾本人。他(她)本人是否健谈,他(她)那天的情绪如何,都直接影响节目质量。”③由此可见,嘉宾对于节目的成功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节目的主持人完全应该参与到选择嘉宾的过程中。

目前国内的谈话节目,选择的嘉宾主要有三种:一种是占据很多优势资源的名人,一种是因为介入某个新闻事件变得有名的普通人,另一种则完全是很普通的人。就谈话节目本身来说,专做名人访谈的话,可能会有资源枯竭的时候,只有在老百姓中找访谈对象才能真正可持续发展。

--搜集背景材料

谈话节目的嘉宾包括社会上各行各业的人,话题也涉及到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主持人就算阅历再广也不可能全都接触过,那么为了保证有“话”可谈,做节目之前进行对嘉宾、对话题进行多方面的熟悉是十分必要的。杨澜曾说过:“如果没有充分的案头准备,提问往往是肤浅的。来宾会认为在同一个小学生讲话,甚至对牛弹琴,谈话的兴趣肯定不高;没有准备的提问也往往是发散型的,东一榔头西一棒子,没有重点。半个小时的采访时间一晃就过,而留给观众的却是一片模糊。”④

--设计节目形式

由于目前电视上“谈话风”盛行,一个谈话节目必须在节目形式上有所创新或者形成具有自己特色的固定模式,才能吸引观众的眼球。而主持人,无疑也是节目形式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主持人如何出场,如何串起节目,嘉宾如何请出,背景材料何时播放,这些如果仅靠节目编导来设计安排,主持人往往会觉得不自在,毕竟编导的构想最终还是要靠主持人来实现,因此以上这些一定要由主持人和编导配合主持人的主持方式和风格来共同设计。

三、CONTROLLER(调控者)

谈话节目和其他节目相比,最大的不同就是其随意性,主持人并不能完全决定节目的进程,整个节目是由主持人的话语和嘉宾、观众的谈话所组成的。主持人虽没有完全的决定权,但还是能够凭借自己的特殊身份来驾驭谈话现场,这种驾驭能力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控制场面

谈话节目虽具有随意性,但和一般的交谈活动还是有区别的,它是有目的、有组织、有中心话题、有时间限制的谈话,谈话进程的掌握,话题向何方深入,要靠主持人现场引导,否则会造成离题,或收不住话题,无法在规定时间内完成谈话的失控情况。

--控制节奏

有的节目话题可能比较严肃,或者气氛比较沉闷,主持人就应该适当地调节一下场上的气氛,使场上节奏不会因为气氛过于沉闷而显得拖沓。凤凰卫视某期《冷暖人生》,讲述一位因癌症去世的30岁母亲吴广凤,在临终前给儿子写了14封信,希望儿子每次过生日时读一封,直到儿子成年的那天。节目的前半段都在回顾吴广凤病中和丈夫、和儿子在一起的情形,她丈夫说着说着,语速渐慢,情绪也越来越低落,下面好些观众也开始抹眼泪。这个时候,主持人没有听任他这样讲下去,而是把话题引向了别处。在一片凝重的气氛中,主持人选择了比较轻松而且嘉宾也绝对乐意谈的话题来改变场上的节奏,她问广凤的丈夫:“听说你们谈恋爱的过程很浪漫,能给大家说说吗?”于是,他忧郁的眼睛里顿时闪过了一丝光线,语速明显快了起来,使得整个节目的节奏也回归了正常。在这里,如果没有主持人的适时引导,节目就会走向无法预料的状态。

--控制情绪

一方面,主持人应该控制好自身的情绪,另一方面,还要控制好嘉宾的情绪。否则,人在一种不理性的状态下,是无法理性地探讨某个问题的。

虽说主持人是谈话节目中具备能动性和主导性的重要元素,但在谈话的进程中,主持人也应处于一种相对超然的地位,毕竟谈话的主角是嘉宾,主持人在其中“穿针引线”就够了。

四、PARTNER(参与者)

谈话节目,赋予了大众传播以人际传播的形式,人际传播的许多内容、方式与技巧,都可以运用于此。既然是人际传播,则应该是人与人之间耳到、口到、心到的一种交流,从这个层面上来说,主持人、嘉宾和观众,三者都既是传者,又是受者,所以主持人也可以说是人际传播过程中的一个参与者。主持人的这个角色,包含两个特征,一是倾听,另一个就是积极地回应,有效实现互动。

--倾听

美国电视脱口秀女主持人奥帕拉·温弗丽,在二十年中独占鳌头,成为美国电视、文艺界中年收入最高者。她的外表其实极为普通,只是一位四十多岁的黑人妇女,中等身材,相貌平常,那么她的成功所凭借的是什么呢?如传记作者麦尔所指出的:“一般说来,广播电视的访谈者提出问题,却并不认真听回答,他们的心思放在其他事情或是下一个新问题上。但奥帕拉仔细地倾听嘉宾们的谈话,并且利用谈话的内容把主题步步引向深入。这就是她适

应当今时代的风格,由于对观众和嘉宾的生活进程充满关切,由于能同他们进行交流,这种风格大获成功。”⑤

--互动

传播不仅仅是传播者向受传者传递信息的单向过程,而是具有信息交流的双向性质。传播者、受传者总是处在互动之中的,电视谈话节目中,传者和受者经常进行着角色互换,因此其中包含着多重互动关系:

--主持人和嘉宾之间的互动

前面提到,主持人应该用心地倾听,那是为了能够更好地实现互动。认真倾听了,就应该有回应,这种回应不单单表现在关注对方谈话时的眼神和表情上,还应表现在主持人能即兴提问。访谈前虽然有大致的采访提纲,但是谈话中很有可能会出现一些意想不到的“亮点”,这就有赖于主持人边听边思考,能抓住对方回答中有价值的地方及时补充提问,或是总结出前一段谈话的一个特点,抓住这一点来向对方发问。

--主持人和现场观众之间的互动

在互动方面,主持人除了应该积极回应嘉宾之外,还应该和现场观众有所互动,毕竟现场观众并不仅仅是来给节目造势的,还应该作为节目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和嘉宾、主持人共同完成对话题的探讨或是有助于节目主题的深化。但遗憾的是,这种互动在我国大多数谈话节目中并不能很好地实现,就算有,也能看出很明显的被刻意安排过的痕迹。此外,观众在节目现场太紧张,也是谈话节目现场无法进行有效互动的一个重要原因。

--主持人和场外观众的互动

除了场内的互动之外,主持人还应该和电视机前的观众有所互动。比如,主持人亲自赴外景地采访当事人及相关人员,或是采访普通老百姓对某话题的看法。另外,场外观众可以在节目进行时通过发手机短信或是打电话的方式直接和主持人进行对话,来发表自己的看法,从而形成场内和场外的有效互动。

以上就是主持人在电视谈话节目中应具备的四种角色。随着电视谈话节目日趋直播化及其形式的日趋多样化,主持人的角色和功能也在不断产生新的变化,这也就对主持人的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只有同时具备了上述四种角色的主持人,才能真正使节目富有永恒的魅力。美国一些谈话节目的主持人之所以能够坐镇一档节目达二、三十年之久,靠的是他们自身的谈吐、学识、个人魅力、临场经验等多种因素。在我国,就谈话节目来说,有一定文化素养、阅历丰富、幽默、反应机敏等素质越来越成为衡量一个主持人是否优秀的重要标准,至于长相、普通话这些选拔主持人的传统标准已退居其次。

不论什么时候,面向大众的节目都会是电视的主流。谈话节目作为一种直面社会、直面大众、反映社会生活的节目形式,是具有潜在的生命力的,而优秀的主持人则是推动其不断向前发展的原动力。如果每个主持人都能扮演好四种角色,那么,电视谈话节目一定能拥有永恒的春天。

注释:

①陆晔、赵民:《当代广播电视概论》,复旦大学出版社,2002年4月第1版,第201页

②代欢、肖桂岚:《作秀战术》,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2002年2月第1版,第178页

③、④杨澜:《我问故我在--杨澜访谈录》,学林出版社,1999年1月第1版,第8页、第6页

⑤[美]吉妮·斯克特:《脱口秀--广播电视谈话节目的威力与影响》,苗棣译,新华出版社,1999年1月第1版,第249页

(编辑:潘宗信)

本文来源:http://www.guakaob.com/qiuzhizhaopin/25510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