介绍恐龙

| 留学生招聘 |

【www.guakaob.com--留学生招聘】

介绍恐龙作文 介绍恐龙的

生活在地球上的身体巨大的蜥脚亚目(一般称为蜥脚类)恐龙还包括梁龙科的梁龙(身长26米)、雷龙(身长21米,体重25吨)、超龙(身长42米,肩部高5.19米,臀部高4.58米)、马门溪龙(身长22米)以及腕龙科的腕龙(身长25米,体重30~50吨)等等。  
  这些巨大的恐龙都是吃植物的,高大的身躯和长长的脖子使得它们可以吃到高树上的叶子。如此巨大的身材肯定需要特别大的食量,但是这些恐龙却全都长了一个相对来说很小的脑袋和不大的嘴,怎么来满足那么大的食量呢?大概它们只能不停地吃了。科学家推测,马门溪龙一天要用23个小时的时间来进食!这恐怕也是世界之最了。  
  想一想,一头马门溪龙23个小时要吃下多少树叶呀,还有成千上万其它的马门溪龙呢,还有更多的其他巨型蜥脚类恐龙呢。看来,那时侯地球上肯定是植物茂密、森林遍野,自然环境非常地优越,才使得这么多的庞然大物能够悠闲地生活在地球上。  
  现在,我们在陆地上再也见不到如此庞大的动物,能够与它们相比的大概只有生活在海洋里的蓝鲸了。雌性蓝鲸可以长到30多米,体重可以达到200吨重。  
  最后灭绝的恐龙  
  三角龙  
  作为一个大的动物家族,恐龙统治了世界长达1亿多年。但是,就恐龙家族内部而言,各种不同的种类并不全都是同生同息,有些种类只出现在三叠纪,有些种类只生存在侏罗纪,而有些种类则仅仅出现在白垩纪。对于某些“长命”的类群来说,也只能是跨过时代的界限,没有一种恐龙能够从1亿4千万年前的三叠纪晚期一直生活到6千5百万年前的白垩纪之末。  
  霸王龙  
  也就是说,在恐龙家族的历史上,它们本身也经历了不断演化发展的过程。有些恐龙先出现,有些恐龙后出现;同样,有些恐龙先灭绝,也有些恐龙后灭绝。  
  那么,最后灭绝的恐龙是哪些呢?显然,那些一直生活到了6千5百万年前大绝灭前的“最后一刻”的恐龙就是最后灭绝的恐龙。它们包括了许多种。其中,素食的恐龙有三角龙、肿头龙、爱德蒙托龙等等;而肉食恐龙则有霸王龙和锯齿龙等。  
  世界上最长的恐龙足迹  
  20世纪90年代,一个由美国丹佛科罗拉多大学恐龙足迹专家马丁-洛克莱教授率领的古生物考察队在位于土库曼斯坦和乌兹别克斯坦边境上的一片泥滩上,发现了迄今为止所发现的世界上最长的恐龙足迹化石。其中,有5串足迹都比过去在葡萄牙发现的延伸了147米的世界最长恐龙足迹还要长,其长度分别为184米、195米、226米、262米和311米。  
  这些足迹是由20多条巨齿龙留下的。巨齿龙是一种与霸王龙相似的食肉恐龙,但是它们生活在距今1亿5千5百万年前的侏罗纪晚期,那个时候霸王龙还没有出现呢。  
  新发现的足迹与过去在北美洲和欧洲发现的巨齿龙的足迹非常相似,说明在侏罗纪晚期的时候巨齿龙的分布范围很广。  
  每个足印的大小与霸王龙的足印差不多,有60多厘米长。足印还显示其足后跟比较长。足迹显示的跨步长度表明,这些巨齿龙的身体只比一般身长在12.2米左右的霸王龙略微小一点。像所有的肉食恐龙一样,巨齿龙的足迹显示它的一只脚的足印并不落在另一只脚的前面,而是在左右足印之间有90多厘米宽的间距。科学家据此推测,巨齿龙很可能像鸭子那样摇摇摆摆地走路。


【第七篇】:恐龙的灭绝

我们人类只有三四百万年的历史,恐龙却在地球上生活了大约两亿年。人类的历史与恐龙的历史相比可就短多了。但是庞大恐龙为什么会消失了呢?
  听考古学家说:恐龙〔英文dinosaur〕是一种生活在中生代的脊椎动物,属于爬行动物,但能直立行走,支配全球陆地生态系统超过一亿六千万年之久。恐龙最早出现在二亿四千五百万年三叠纪,灭亡于六千五百万年前的白垩晚期。一种说法是:一座高大的死火山,忽然喷发,生活在陆地上的恐龙和辅乳动物全部死亡,连舍飞的龙都找不到食物,都饿死了。另一种说法是:宇宙上的行星撞上了地球,宇宙行星长一百米,宽三百米,把地球砸个一个大坑,尘埃把太阳遮住了,大地一片黑暗,植物大量枯萎死亡,以植物为食的恐龙和其它动物渐渐都死去了,食肉恐龙再也找不到食物都灭绝了。


【第八篇】:

  恐龙属于:生物--真核域(即真核总界)---动物界---脊索动物门----脊椎动物亚门---四足超纲----蜥形纲(爬行类)----双孔亚纲-----初龙下纲。  
  其在生物学上被列为一个总目。  
  恐龙与其它爬行动物的最大区别在于它们的站立姿态和行进方式,恐龙具有全然直立的姿态,其四肢构建在其躯体的正下方位置。这样的架构要比其他各类的爬行动物(如鳄类,其四肢向外伸展)在走路和奔跑上更为有利。根据恐龙腰带的构造特征不同,可以划分为两大类:
蜥臀目 (Saurischia)、 鸟臀目 (Ornithischia)。  
  二者间的区别主要在于其腰带结构:  
  蜥臀目的腰带从侧面看是三射型,耻骨在肠骨下方向前延伸,坐骨则向后延伸,这样的结构与蜥蜴相似;  
  鸟臀目的腰带,肠骨前后都大大扩张,耻骨前侧有一个大的前耻骨突,伸在肠骨的下方,后侧更是大大延伸与坐骨平行伸向肠骨前下方。因此,骨盆从侧面看是四射型。(除此之外,还有其他区别。)  
  蜥臀目分为蜥脚类(Sauropoda)和兽脚类(Theropoda)。  
  蜥脚类又分为原蜥脚类和蜥脚形类。  
  原蜥脚类主要生活在晚三叠纪到早侏罗纪,是一类杂食--素食性的中等体型的恐龙,例如生活在地球上的第一种巨型恐龙--------板龙,生活在侏罗纪早期的安琪龙。  
  蜥脚形类主要生活在侏罗纪和白垩纪。它们绝大多数都是巨型的素食恐龙。头小,脖子长,尾巴长,牙齿成小匙状。蜥脚亚目的著名代表有产于我国四川、甘肃晚侏罗纪由19节颈椎组成的脖子长度约等于体长的一半的马门溪龙,世界上已知体形最大的动物-----地震龙或易碎双腔龙等。  
  兽脚类生活在晚三叠纪至白垩纪。它们都是肉食龙,两足行走,趾端长有锐利的爪子,头部很发达,嘴里长着匕首或小刀一样的利齿。霸王龙是著名代表,其余如异特龙,南方巨兽龙等也颇具名气。  
  鸟臀目分为5大类:鸟脚类(Ornthopoda)、剑龙类(Stegosauria)、甲龙类(Ankylosauria),角龙类(Ceratopsia)和肿头龙类(Pachycephalosauria)。  
  鸟脚类是鸟臀类中乃至整个恐龙大类中化石最多的一个类群。它们两足或四足行走,下颌骨有单独的前齿骨,牙齿仅生长在颊部,上颌牙齿齿冠向内弯曲,下颌牙齿齿冠向外弯曲。它们生活在晚三叠纪至白垩纪,全都是素食恐龙。如:鸭嘴龙、禽龙等。  
  剑龙类,四足行走背部具有直立的骨板,尾部有骨质刺棒两对或多对,剑龙类主要生活在侏罗纪到早白垩纪,是恐龙类最先灭亡的一个大类。其代表有被认为居住在平原上的剑龙,被发现于坦桑尼亚的肯龙。  
  甲龙类的恐龙体形低矮粗壮,全身披有骨质甲板,以植物为食,主要出现于白垩纪早期。例如生活在欧洲的海拉尔龙,生活在英国的多刺甲龙。  
  角龙类,是四足行走的素食恐龙。头骨后部扩大成颈盾,多数生活在白垩纪晚期,我国北方发现的鹦鹉嘴龙即属角龙类的祖先类型。其中有与霸王龙齐名的三角龙,温顺的食草动物原角龙等等。  
  肿头龙类主要特点是头骨肿厚,颥孔封闭,骨盘中耻骨被坐骨排挤,不参与组成腰带,主要生活在白垩纪。  
  不论是蜥臀目还是鸟臀目,它们的腰带在肠骨、坐骨、耻骨之间留下了一个小孔,这个孔在其它各目的爬行动物中是没有的。正是这个孔表明,与所有其它各目的爬行动物相比,被称为恐龙的这两个目的动物之间有着最近的亲缘关系。  

本文来源:http://www.guakaob.com/qiuzhizhaopin/28892.html

    上一篇:介绍花生

    下一篇:介绍小伙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