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家经典禅语关于背后说人的

| 留学生招聘 |

【www.guakaob.com--留学生招聘】

篇一:《佛家经典禅语》

佛家经典禅语

经典一:一切皆为虚幻。

经典二:不可说。

经典三:色即是空,空即是色。

经典四:人生在世如身处荆棘之中,心不动,人不妄动,不动则不伤;如心动则人妄动,伤 其身痛其骨,于是体会到世间诸般痛苦。

经典五:一花一世界,一叶一如来。

经典六:前生500次的回眸才换得今生的一次擦肩而过。

经典七:大悲无泪,大悟无言,大笑无声。

经典八:苦海无边,回头是岸。放下屠刀,立地成佛。

经典九: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原本无一物,何处染尘埃。

经典十:我不入地狱,谁入地狱。

佛家禅语:布袋和尚:我有一布袋,虚空无挂碍。展开遍十方,入时观自在。一钵千家饭,孤身万里游。睹人青眼少,问路白云头。

佛家禅语:记住家和万事兴,无须终日口不停;爱护家庭如爱己,不妨坦白与忠诚;一点笑容最可爱,家里立时见光明;忍耐任由风雨过守得云开见月明

佛家禅语:“春有百花秋有月,夏有凉风冬有雪。若无闲事心头挂,便是人间好时节。”这是宋朝无门慧开的作品,意即“平常心是道”。

佛家禅语:禅师讲经:小鱼被熊捕到,求其放生,并称几年后自动送上门,熊说它不会为大而无望的机会抛掉既得利益。人真切地过着现在才是拥有人生

佛家禅语:众僧爬山,一弟子摔倒抓住荆棘,手被划破。禅师:荆棘习惯依附别物,你却依附它,当然自讨苦吃,别依靠不能依靠的人。

佛家禅语:有钱也苦,没钱也苦;闲也苦,忙也苦,世间有哪个人不苦呢?越不能忍耐,越会觉得痛苦,何不把苦当磨练?

佛家禅语:一僧得意的对独园和尚说:心、佛、众生皆空,无悟、无施、无受。独园打了僧一下,僧大怒,独园:一切皆空,哪来如此大火?

佛家禅语:《传心颂》:空手把锄头,步行骑水牛。人从桥上过,桥流水不流。有物先天地,无形本寂寥。能为万象主,不逐四时凋。

佛家禅语:贪淫致老,瞋恚致病,愚痴致死,除三得道。《法句经》释义:贪婪淫乱使人衰老,愤怒使人患病,痴迷会夺去生命,消除三毒能得佛法真谛

佛家禅语:禅师讲经:大鸟怕小鸟从窝里掉下来,每天都把窝移低一点,灾难也因此发生,人们把小鸟都捉走了。过度的溺爱是害不是爱。

佛家禅语:慧者须臾顷,亲近于智人,能速解达摩,如第三者尝汤味。愚人不觉知,与自仇敌行;造作诸恶业,受定众苦果。

佛家禅语:恐惧不会产生智慧,只有恬静的心境才会盛开智慧的莲花。私欲使人患得患失,私欲使人身不由己。

佛家禅语:莲花因其功用之大而香飘四海,一生若能服务于大众,那这一生定是幸福的。把自己的安乐建立在别人的痛苦上,那是一种罪过。

佛家禅语:1、人生最大的成就是从失败中站起来。2、世上有两件事不能等:一、孝顺。二、行善。

佛家禅语:一佛名为“大无畏”,其渡人也,曰“施无畏”。无畏有五,曰:无死畏,无恶名畏,无不活畏,无恶道畏,乃至无大众威德畏。

佛家禅语:修行不仅要有诚心,更要有恒心,不是一朝一夕而是时刻如是,平时不要讲那么

多话,舌尖顶上颚,有口水时咽下,那是甘露水。

佛家禅语:地上种了菜,就不易长草,心中有善,就不易生恶。与人相处,应能成人之美,涵养容人之德。

佛家禅语:邻里团结,家庭美满,职业安定,环境优美,这是众生应求的幸福。能慷慨地施舍,能诚心地服务,无怨无悔,这是最大的幸福。

佛家禅语:问:心是什么?答:心是无形无相的我,不在内不在外不在中间,可以周遍宇宙。 佛家禅语:《颂投子答月圆未圆》:圆缺曾伸问老翁,石龟衔子引清风。咋朝木马潭中过,踏出金乌半夜红。--投子义青。

佛家禅语:禅有四行:有求皆苦,无求乃乐,打破执着,是“无所求行”,让自己从苦海解脱出来,用法净之理作指导,是“称法行”。

佛家禅语:僧人:雁过长空,影沉寒水,雁无遗踪之意,水无沉影之心,是不是得了禅意?禅师:芦花两岸雪,江水一天秋。

佛曰:忘记并不等于从未存在,一切自在来源于选择,而不是刻意。不如放手,放下的越多,越觉得拥有的更多。

佛曰:命由己造,相由心生,世间万物皆是化相,心不动,万物皆不动,心不变,万物皆不变。

佛曰:坐亦禅,行亦禅,一花一世界,一叶一如来,春来花自青,秋至叶飘零,无穷般若心自在,语默动静体自然。

佛曰:笑着面对,不去埋怨。悠然,随心,随性,随缘。注定让一生改变的,只在百年后,那一朵花开的时间。

佛曰:刹那便是永恒(若人生了悟如佛,无悲无喜无梦无幻,无爱无恨四大皆空,生与死又

有何区别。不能了,不能悟,不能舍,不能弃,参不透,舍不得。)

佛曰:不可说,不可说,一说即是错。

佛曰:一念愚即般若绝,一念智即般若生。

佛曰: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

人之所以痛苦,在于追求错误的东西。

与其说是别人让你痛苦,不如说自己的修养不够。佛家经典禅语关于背后说人的

如果你不给自己烦恼,别人也永远不可能给你烦恼。因为你自己的内心,你放不下。 好好的管教你自己,不要管别人。

不宽恕众生,不原谅众生,是苦了你自己。

别说别人可怜,自己更可怜,自己修行又如何?自己又懂得人生多少?

福报不够的人,就会常常听到是非;福报够的人,从来就没听到过是非。

修行是点滴的工夫。佛家经典禅语关于背后说人的

在顺境中修行,永远不能成佛。

你永远要感谢给你逆境的众生。

你随时要认命,因为你是人。

你永远要宽恕众生,不论他有多坏,甚至他伤害过你,你一定要放下,才能得到真正的快乐。 这个世界本来就是痛苦的,没有例外的。

当你快乐时,你要想,这快乐不是永恒的。当你痛苦时你要想这痛苦也不是永恒的。 认识自己,降伏自己,改变自己,才能改变别人。

今日的执着,会造成明日的后悔。

你可以拥有爱,但不要执着,因为分离是必然的。

不要浪费你的生命在你一定会后悔的地方上。

你什么时候放下,什么时候就没有烦恼。

内心没有分别心,就是真正的苦行。

学佛第一个观念,永远不去看众生的过错。你看众生的过错,你永远污染你自己,你根本不可能修行。

你每天若看见众生的过失和是非,你就要赶快去忏悔,这就是修行。

业障深重的人,一天到晚都在看别人的过失与缺点,真正修行的人,从不会去看别人的过失与缺点。

每一种创伤,都是一种成熟。

当你知道迷惑时,并不可怜, 当你不知道迷惑时,才是最可怜的。

狂妄的人有救,自卑的人没有救。

你不要一直不满人家,你应该一直检讨自己才对。不满人家,是苦了你自己。

一切恶法,本是虚妄的,你不要太自卑你自己。一切善法,也是虚妄的,你也不要太狂妄你自己。

当你烦恼的时候,你就要告诉你自己,这一切都是假的,你烦恼什么?

当你未学佛的时候,你看什么都不顺。当你学佛以后,你要看什么都很顺。

你要包容那些意见跟你不同的人,这样子日子比较好过。你要是一直想改变他,那样子你会很痛苦。要学学怎样忍受他才是。你要学学

怎样包容他才是。

承认自己的伟大,就是认同自己的愚疑。

修行就是修正自己错误的观念。

医生难医命终之人,佛陀难渡无缘的众生。

篇二:《佛家经典禅语》

善导大师云:如来所以兴出世,唯说弥陀本愿海。 六祖惠能: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 斌宗法师:人身难得今已得,佛法难闻今已闻,此身不向今生度,更待何时度此身? 普贤菩萨警众偈:是日已过,命亦随减,如少水鱼,斯有何乐,大众当勤精进,如救头燃, 但念无常,慎勿放逸。 七佛通戒偈:诸恶莫作,诸善奉行;自净其意,是诸佛教。 《金刚经》“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如露亦如电,应作如是观” 《般若波罗蜜多心经》“色不异空,空不异色;色即是空,空即是色。” 《华严经》“一即是多,多即是一。” 《华严经》“一切众生,皆具如来智慧德相,但因妄想执着,不能证得。” 《十善业道经》“菩萨有一法。能断一切诸恶道苦。何等为一。谓于昼夜常念思惟。观察善 法。令诸善法。念念增长。不容毫分。不善间杂。是即能令诸恶永断。善法圆满。” 《无量寿经》“善护口业,不讥他过;善护身业,不犯律仪;善护意业, 清净无染”。 《梵网经序》“一失人身,万劫不复。” 《涅盘经》“人身难得,如优昙花。得人身者,如爪上土;失人身者,如大地土。” 《五苦章句经》“人身难得,六情难具,口辩难中,才聪难致,寿命难获,明人难遭,直言 难有,大心难发,经法难闻,如来难值。” 《佛说大乘无量寿庄严清净平等觉经》“当来之世经道灭尽,我以慈悲哀愍,特 留此经止住百岁。其有众生,值斯经者,随意所愿,皆可得度。如来兴世,难值 难见。诸佛经道,难得难闻。遇善知识,闻法能行,此亦为难。若闻斯经,信乐 受持,难中之难,无过此难。”此土初祖菩提达磨大师 梁武帝问达磨大师:“如何是圣谛第一义?” 磨云:“廓然无圣。” 帝曰:“对朕者谁?” 磨云:“不识。” 帝不契。 达磨遂渡江至魏。 二祖慧可大师 慧可大师曰:“我心未宁,乞师与安。” 初祖菩提达磨大师曰:“将心来,与汝安。” 可良久,曰:“觅心了不可得。” 祖曰:“我与汝安心竟。” 三祖僧璨大师 师《信心铭》曰:“至道无难,唯嫌拣择。......” 四祖道信大师 祖曰:“夫百千法门,同归方寸,河沙妙德,总在心源。一切戒门、定门、慧门、神通变 化,悉自具足,不离汝心。一切烦恼业障,本来空寂。一切因果,皆如梦幻。无三界可出, 无菩提可求。人与非人,性相平等。大道虚旷,绝思绝虑。如是之法,汝今已得,更无阙少, 与佛何殊。更无别法,汝但任心自在,莫作观行,亦莫澄心,莫起贪嗔,莫怀愁虑,荡荡无 碍,任意纵横,不作诸善,不作诸恶,行住坐卧,触目遇缘

,总是佛之妙用,快乐无忧,故 名为佛。” 五祖弘忍大师 慧能大师三鼓入室, 五祖弘忍大师遂徴其初悟“应无所住而生其心”, 慧能言下大彻,遂启祖言:“一切万法不离自性。何期自性本自清净,何期自性本不生灭, 何期自性本自具足,何期自性本无动摇,何期自性能生万法。” 祖知悟本性,谓慧能曰:“不识本心,学法无益。若识自本心,见自本性,即名丈夫、天 人师、佛。” 六祖慧能大师 偈曰:“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此段内容节 选自慧律大师编著之《佛心慧语》一书部份,想阅读全部者,可参看慧律法师《佛心慧语》 一书 ◆一个人,不能了解生命,生命对他来说是一种惩罚。 ◆改变别人,不如先改变自己。 佛家经典禅语关于背后说人的 ◆拥有财富的人,不如拥有智慧的人。 ◆常常原谅自己的人,往往得不到上苍的原谅。 ◆常常责备自己的人,往往能得到他人的谅解。 ◆人很奇怪,不了解自己,却又每天想去干涉别人,弄得痛苦不堪。 ◆人之所以痛苦,在于追求错误的东西。 ◆有人的地方,就会有是非,把它看作很正常,你就不会难过,因为是——人嘛! ◆犯错是平凡的,原谅才能超凡。 ◆任凭你有多大的快乐,无常总是来到。 ◆制心一处,无事不办。 ◆伤人之语,如水覆地,难以挽回。 ◆大家都知道,生气是一种无知,又无济于事,可是又奈何不了它。正因为少‘悟’,放不 下得失之故。 ◆金钱化妆你的外表,佛法启悟你的内在。 ◆五官刺激,不是真正的享受,‘内在安详’,才是下手之处。 ◆自尊太强,优越感太重的人,将不堪一击,少许逆境,足以使他彻夜难眠。 笃信品第四 信惭戒意财 是法雅士誉 斯道明智说 如是升天世 愚不修天行 亦不誉布施 信施助善者 从是到彼安 信者真人长 念法所住安 近者意得上 智寿寿中贤 信能得道 法致灭度 从闻得智 所到有明 信能度渊 摄为船师 精进除苦 慧到彼岸 士有信行 为圣所誉 乐无为者 一切缚解 信之与戒 慧意能行 健夫度恚 从是脱渊 信使戒诚 亦受智慧 在在能行 处处见养 比方世利 慧信为明 是财上宝 家产非常 欲见诸真 乐听讲法 能舍悭垢 此之为信 信能度河 其福难夺 能禁止盗 野沙门乐 无信不习 好剥正言 如拙取水 掘泉扬泥 贤夫习智 乐仰清流 如善取水 思令不扰 信不染他 唯贤与人 可好则学 非好则远 信为我舆 莫知斯载 如大象调 自调最胜 信财戒财 惭愧亦财 闻财施财 慧为七财 从信守戒 常净观法 慧而利行 奉敬不忘 生有此财 不问男女 终以不贫 贤者识真 戒慎品第五 人而常清 奉律至终 净修善行 如是戒成 慧人护戒 福致三宝 名闻得利 后上天佛家经典禅语关于背后说人的

乐 常见法处 护戒为明 得成真见 辈中吉祥 持戒者安 令身无恼 夜卧恬淡 寤则常欢 修戒布施 作福为福 从是适彼 常到安处 何终为善 何善安止 何为人宝 何盗不取 戒终老安 戒善安止 慧为人宝 福盗不取 比丘立戒 守摄诸根 食知自节 悟意令应 以戒降心 守意正定 内学正观 无忘正智 明哲守戒 内思正智 行道如应 自清除苦 蠲除诸垢 尽慢勿生 终身求法 勿暂离圣 戒定慧解 是当善惟 都已离垢 无祸除有 着解则度 余不复生 越诸魔界 如日清明 狂惑自恣 已常外避 戒定慧行 求满勿离 持戒清净 心不自恣 正智已解 不睹邪部 是往吉处 为无上道 亦舍非道 离诸魔界 惟念品第六 出息入息念 具满谛思惟 从初竟通利 安如佛所说 是则照世间 如云解月现 起止学思惟 坐卧不废忘 比丘立是念 前利后则胜 始得终必胜 逝不睹生死 若见身所住 六更以为最 比丘常一心 便自知泥洹 已有是诸念 自身常建行 若其不如是 终不得意行 是随本行者 如是度爱劳 若能悟意念 知解一心乐 应时等行法 是度老死恼 比丘悟意行 当令应是念 诸念生死弃 为能作苦际 常当听微妙 自觉悟其意 能觉者为贤 终始无所会 以觉意能应 日夜务学行 当解甘露要 令诸漏得尽 夫人得善利 乃来自归佛 是故当昼夜 常念佛法众 己知自觉意 是为佛弟子 常当昼夜念 佛与法及僧 念身念非常 念戒布施德 空不愿无相 昼夜当念是 慈仁品第七 为仁不杀 常能摄身 是处不死 所适无患 不杀为仁 慎言守心 是处不死 所适无患 彼乱已整 守以慈仁 见怒能忍 是为梵行 至诚安徐 口无粗言 不嗔彼所 是谓梵行 垂拱无为 不害众生 无所娆恼 是应梵行 常以慈哀 净如佛教 知足知止 是度生死 少欲好学 不惑于利 仁而不犯 世上所称 仁寿无犯 不兴变快 人为诤扰 慧以嘿安 普忧贤友 哀加众生 常行慈心 所适者安 仁儒不邪 安止无忧 上天卫之 智者乐慈 昼夜念慈 心无克伐 不害众生 是行无仇 不慈则杀 违戒言妄 过不与他 不观众生 酒致失志 为放逸行 后堕恶道 无诚不真 履仁行慈 博爱济众 有十一誉 福常随身 卧安觉安 不见恶梦 天护人爱 不毒不兵 水火不丧 在所得利 死升梵天 是为十一 若念慈心 无量不废 生死渐薄 得利度世 仁无乱志 慈最可行 愍伤众生 此福无量 假令尽寿命 勤事天下人 象马以祠天 不如行一慈 言语品第八 恶言骂詈 憍陵蔑人 兴起是行 疾怨滋生 逊言顺辞 尊敬于人 弃结忍恶 疾怨自灭 夫士之生 斧在口中 所以斩身 由其恶言 诤为少利 如掩失财 从彼致诤 令意向恶 誉恶恶所誉 是二俱为恶 好以口侩斗 是后皆无安 无道堕恶道 自增地狱苦 远愚修忍意 念谛则无犯 从善得解脱 为恶不得解 善解者为贤 是为脱恶恼 解自抱

损意 不躁言得中 义说如法说 是言柔软甘 是以言语者 必使己无患 亦不克众人 是为能善言 言使投意可 亦令得欢喜 不使至恶意 出言众悉可 至诚甘露说 如法而无过 谛如义如法 是为近道立 说如佛言者 是吉得灭度 为能作浩际 是谓言中上 双要品第九 心为法本 心尊心使 中心念恶 即言即行 罪苦自追 车轹于辙 心为法本 心尊心使 中心念善 即言即行 福乐自追 如影随形 随乱意行 拘愚入冥 自大无法 何解善言 随正意行 开解清明 不为妒嫉 敏达善言 愠于怨者 未尝无怨 不愠自除 是道可宗 不好责彼 务自省身 如有知此 永灭无患 行见身净 不摄诸根 饮食不节 慢堕怯弱 为邪所制 如风靡草 观身不净 能摄诸根 食知节度 常乐精进 不为邪动 如风大山 不吐毒态 欲心驰骋 未能自调 不应法衣 能吐毒态 戒意安静 降心已调 此应法衣 以真为伪 以伪为真 是为邪计 不得真利 知真为真 见伪知伪 是为正计 必得真利 盖屋不密 天雨则漏 意不惟行 淫泆为穿 盖屋善密 雨则不漏 摄意惟行 淫泆不生 鄙夫染人 如近臭物 渐迷习非 不觉成恶 贤夫染人 如近香熏 进智习善 行成洁芳 造忧后忧 行恶两忧 彼忧惟惧 见罪心懅 造喜后喜 行善两喜 彼喜惟欢 见福心安 今悔后悔 为恶两悔 厥为自殃 受罪热恼 今欢后欢 为善两欢 厥为自佑 受福悦豫 巧言多求 放荡无戒 怀淫怒痴 不惟止观 聚如群牛 非佛弟子 时言少求 行道如法 除淫怒痴 觉正意解 见对不起 是佛弟子 放逸品第十 戒为甘露道 放逸为死径 不贪则不死 失道为自丧 慧智守道胜 终不为放逸 不贪致欢喜 从是得道乐 常当惟念道 自强守正行 健者得度世 吉祥无有上 正念常兴起 行净恶易灭 自制以法寿 不犯善名增 发行不放逸 约以自调心 慧能作定明 不返冥渊中 愚人意难解 贪乱好诤讼 上智常重慎 护斯为宝尊 莫贪莫好诤 亦莫嗜欲乐 思心不放逸 可以获大安 放逸如自禁 能却之为贤 已升智慧阁 去危为即安 明智观于愚 譬如山与地 居乱而身正 彼为独觉悟 是力过师子 弃恶为大智 睡眠重若山 痴冥为所弊 安卧不计苦 是以常受胎 不为时自恣 能制漏得尽 自恣魔得便 如师子搏鹿 能不自恣者 是为戒比丘 彼思正净者 常当自护心 比丘谨慎乐 放逸多忧愆 变诤小致大 积恶入火焰 守戒福致善 犯戒有惧心 能断三界漏 此乃近泥洹 若前放逸 后能自禁 是照世间 念定其宜 过失为恶 追覆以善 是照世间 念善其宜 少庄舍家 盛修佛教 是照世间 如月云消 人前为恶 后止不犯 是照世间 如月云消 生不施恼 死而不戚 是见道悍 应中勿忧 断浊黑法 学惟清白 度渊不反 弃猗行止 不复染乐 欲断无忧 心意品第十一 意使作狗 难护难禁 慧正其本 其明乃大 轻躁难

持 唯欲是从 制意为善 自调则宁 意微难见 随欲而行 慧常自护 能守即安 独行远逝 覆藏无形 损意近道 魔系乃解 心无住息 亦不知法 迷于世事 无有正智 念无适止 不绝无边 福能遏恶 觉者为贤 佛说心法 虽微非真 当觉逸意 莫随放心 见法最安 所愿得成 慧护微意 断苦因缘 有身不久 皆当归土 形坏神去 寄住何贪 心豫造处 往来无端 念多邪僻 自为招恶 是意自造 非父母为 可勉向正 为福勿回 藏六如龟 防意如城 慧与魔战 胜则无患 华香品第十二 孰能择地 舍鉴取天 谁说法句 如择善华 学者择地 舍鉴取天 善说法句 能采德华 知世坏喻 幻法忽有 断魔华敷 不睹生死 见身如沫 幻法自然 断魔华敷 不睹生死 身病则萎 若华零落 死命来至 如水湍骤 贪欲无厌 消散人念 邪致之财 为自侵欺 如蜂集华 不娆色香 但取昧去 仁入聚然 不务观彼 作与不作 常自省身 知正不正 如可意华 色好无香 工语如是 不行无得 如可意华 色美且香 工语有行 必得其福 多作宝花 结步摇绮 广积德者 所生转好 奇草芳花 不逆风熏 近道敷开 德人逼香 旃檀多香 青莲芳花 虽曰是真 不如戒香 华香气微 不可谓真 持戒之香 到天殊胜 戒具成就 行无放逸 定意度脱 长离魔道 如作田沟 近于大道 中生莲华 香洁可意 有生死然 凡夫处边 慧者乐出 为佛弟子 愚暗品第十三 不寐夜长 疲惓道长 愚生死长 莫知正法 痴意常冥 逝如流川 在一行强 独而无偶 愚人着数 忧戚久长 与愚居苦 于我犹怨 有子有财 愚惟汲汲 我且非我 何忧子财 暑当止此 寒当止此 愚多务虑 莫知来变 愚曚愚极 自谓我智 愚而胜智 是谓极愚 顽暗近智 如瓢斟味 虽久狎习 犹不知法 开达近智 如舌尝味 虽须臾习 即解道要 愚人施行 为身招患 快心作恶 自致重殃 行为不善 退见悔吝 致涕流面 报由宿习 行为德善 进睹欢喜 应来受福 喜笑悦习 过罪未熟 愚以恬惔 至其熟处 自受大罪 愚所望处 不谓适苦 临堕厄地 乃知不善 愚蠢作恶 不能自解 殃追自焚 罪成炽燃 愚好美食 月月滋甚 于十六分 未一思法 愚生念虑 至终无利 自招刀杖 报有印章 观处知其愚 不施而广求 所堕无道智 往往有恶行 远道近欲者 为食在学名 贪猗家居故 多取供异姓 学莫堕二望 莫作家沙门 贪家违圣教 为后自匮乏 此行与愚同 但令欲慢增 利求之愿异 求道意亦异 是以有识者 出为佛弟子 弃爱舍世习 终不堕生死 明哲品第十四 深观善恶 心知畏忌 畏而不犯 终吉无忧 故世有福 念思绍行 善致其愿 福禄转胜 信善作福 积行不厌 信知阴德 久而必彰 常避无义 不亲愚人 思从贤友 押附上士 喜法卧安 心悦意清 圣人演法 慧常乐行 仁人智者 斋戒奉道 如星中月 照明世间 弓工调角 水人调

篇三:《开悟人生的佛家经典禅语!【禅悟】》

谈心

三心二意无定性,四处徘徊不专精,尽管条条道路通长安,却永远

无法到达终点!

要用心,不要操心、烦心。心迷就会苦,心悟就自在。心善即天堂,心恶即地狱。人的观念不正,就不能正业;观念如果偏差,所做的事也会错误。人要学习经得起周围人事的磨练而心不动摇,并学习在动中保持心的宁静。佛家经典禅语关于背后说人的

谈智慧

真正的解脱是在众缘中付出而得,也是在众缘的烦恼中解脱。有智

慧的人能舍,能「舍」就能「得」,得到无限的快乐。智慧是从人与事之间磨练出来的,若逃避现实,离开人与事,便无从产生智慧。人都是因为太聪明了,分别的事多,矛盾也多,才会执着想不开。每天的人事物,就是活生生的一部经,除了可增长我们的智能,又可藉外境将心修练得如如不动.智慧由定而生,若能心专念一,从事入理,即能产生智慧。「道」不是在文字上求,应在日常的人事中磨出「定力」,由「定」而产生「慧」。有智慧才能分辨善恶邪正;能谦虚则能建立美满人生。争,只能「为善竞争」、「与时日竞争」。

谈烦恼

有些人常常起煩惱─因為別人一句無心的話,他卻有意的接受。如果

有所付出就想有所回報,將會招來煩惱。「貪」不但帶來痛苦,也使人墮落。人生多欲为苦─人常被「欲」所牵引造业。煩惱就像一條毒蛇,睡在人的心中,一觸動它,蛇就會咬人。人生有烦恼,皆源贪、瞋、痴三毒所引起。人都因為有一個「我」作中心才有煩惱,所以要將「我」看淡些。拥有的人烦恼「失」,没有的人忧虑「得」;患得患失,即成忧愁。人人本有清净纯真的佛性,只因烦恼无明遮蔽了。

谈幸福

能为人服务比被人服务有福。多原谅人一次,就多造一次福;把量

放大,福就大。自造福,自得福缘。求福寿倒不如求平安,平安就是添福寿。以亲切的爱心去关怀别人,这分爱心便是造福的种子。

谈声色

人与人相处,都是以声色互相对待。讲话是声,态度是色,与人讲

话要轻言细语,态度要微笑宽柔。听话、说话要完整,不要只拣前一句、后一句,合起来刚好尖尖地刺进人心。对人要宽心,讲话要细心。欢喜心是一种涵养,能令周围的人都有「如沐春风」的喜悦感。要做个受人欢迎和被爱的人,必须先照顾好自我的声和色。皺眉和微笑都是一個動作表情,何不微笑?起心动念无不是业,开口动舌、举手投足无不是罪。

谈因缘

只要缘深,不怕缘来得属;只要找到路,就不怕路遥远。有愿放在

心里,没有身体力行,正如耕田而不播种,皆是空过因缘。每天要感谢父母与众生,一生所作不要辜负父母与众生。死是生的开头,生是死的起点。生生死死、死死生生,本来就在一个循环中。要把握做好事的因缘,一旦因缘消逝,想做就来不及了!

谈家庭

家庭不能只追求豐富的物質生活,應著重心靈溝通,使親子、夫妻

間和諧、圓滿。鳥要有巢,人要有家,如果夫妻子女各居一方,何來天

倫之樂?與人相處要去除我執,擴大心胸,客客氣氣,互讓互愛。人生多病,身體四大不調是病,家人吵嚷不和是病,社會動盪不安也是病。想要家庭吉祥、和睦,就應該常常起歡喜心,天天為自己的家祝福。社會型態源自於家庭教育,家庭熱育源自於個人修養。

佛家经典禅语关于背后说人的

谈本分

不求身體健康,只求精神敏睿;不求事事如意,只求毅力勇氣;不

求減輕責任,只求增加力量。我們要安分守己,守住清淨無為的心,讓心時時寂靜。人應時時「居安思危」,莫等「危時方思安」寧靜最美,安定最樂。

谈因果

一念之非即種惡因,一念之是即得善果。健康時,多做善事,多造

善因福果,鋪好人生健康之道。過去宿業所帶來的業障,如能以歡喜心去接受,就可以重業輕受。面對業力不要埋怨,要用寬諒和樂的心來代替埋怨。

谈毅力

苦勇氣不可,信心不可無,世間沒有不能與無能,只怕─不肯。不管

路有多遠、自己的能力有多少,都能隨分隨力盡量去達成目標,此即「毅力」。幹象徵毅力和耐力,要成就大業,必須擁有苦幹的精神。人所以缺乏力、勇氣,是因為好逸惡勞、玩物喪志。恆心、毅力能如「滴水穿石」,再大的困難與阻礙都能突破。人要克服難,不要被難克服。

谈情爱

有力量去愛心 或被愛的人,都是幸福的人。要培養一分清淨無染的

愛。在感情上不要有得失心,不要想回收,就不會有煩惱。愛要有所求的愛,是無法永久存在的。能夠永久存在的,是那分無形、無染且無求的愛。要濃淡合宜,像清茶淡香;若是太濃,則苦得喝不下。以媽媽心愛天下的眾生,以菩薩的智慧教育子女。

谈愿力

篇四:《佛家经典禅语》

1、坐石看云闲意思,朝阳补衲静工夫;有人问我西来意,尽把家私说向渠。
2、自美三寸舌头,一日改头换面,辗转吞食,那时痛苦恨悔,无人能释。
3、一切处无心是净;得净之时不得作净想,名无净;得无净时,亦不得作无净想,是无无净。
4、一切无心无住着,世出世法莫不皆尔。佛家经典禅语
5、众生由其不达一真法界,只认识一切法之相,故有分别执著之病。
6、诸行是常,无有是处;汝但一切处无心,即无诸行,

篇五:《《八大人觉经》是日常实修反省的座右铭》

编者:很多人就算不学佛,也都知道<般若心经>,可能也会认定,<心经>是字数最少的佛经。但事实上,在三藏典籍中,另有一些经论,字数同样不多,甚至有些比<心经>还要少。另外还有一些佛经,字数虽比<心经>稍多,但文字更简易明了,相对而言<心经>反而核心名相太多,不易被普通人领会。今天介绍一部简短佛经,希望大家能有一定收获。《八大人觉经》是日常实修反省的座右铭

后汉沙门安世高 译

为佛弟子,常于昼夜,至心诵念八大人觉:

第一觉悟:世间无常;国土危脆,十万人同时出家仪式

[268]西藏十大神秘现象

[267]每天坚持两分钟,你的精气神全改变

[266]中国最美的禅诗

[265]秘诀:打坐到通脉

[264]佛陀:一个人生气时,有七件事降临

[262]回向的意义

[260]欧洲素食大会:食物对心智影响

[258]圆瑛法师:克服女众烦恼的心路历程

[257]星云法师:伟大的佛陀

[256]佛家偈语汇集

[255]如何练就静坐硬功夫

[254]毛主席为什么口说皈依人不动

[253]化解结怨的20个最有效办法

[252]磁场在人与人之间

[251]天生不吃肉小孩与母亲的惊人对话

[250]好运来临前的六大征兆

[249]读诵心经必须要知道的知识

[248]人体打坐竟然可以这么神奇

[247]星云大师91句经典语录

[246]几则真实轮回转世事证

[245]珈蓝菩萨圣诞 敬上高清图

[244]你知道邪淫有多少种危害吗

[243]一位80后全职太太学佛的神奇经历

[242]习主席积极推崇中国传统文化

[241]虚云和尚入定游兜率天

[240]星云法师:如何看待鬼界众生

[239]千年等待的智慧

[238]佛教的开光是怎么一回事

[237]法华经简释

[236]人生最容易遗憾的十三件事

[235]如何改变生辰八字决定的命运

[234]戒淫诗图集

[233]bbc精美纪录片<生命>十集

[232]震撼唯美纪录片<轮回>

[231]怎样用宽容化解因果

[230]佛子有三件事需要永远保密

[229]王菲拜佛与佛缘

[228]有七种情况属于盲修瞎练

[227]常听常诵大悲咒的好处

[226]佛学院出家师的毕业考试卷

[225]李娜出家

[224]六种行为最损福报

[223]震撼世界的正能量照片

[222]比风水灵验百倍的改命规律

[221]拥有前世记忆的美国2岁男童

[220]读完此文,你会放下好多事!

[219]梦参老和尚:哪些供品不能吃

[218]视频:观世音菩萨的故事

[217]双盘打坐

[216]闭上嘴也是一种修行

[215]六世达赖仓央嘉措

[214]人的福报和命运中隐藏的秘密

[213]学佛人三种地方不可去

[212]十二个积德改命秘法

[211]李连杰学佛的真实原因

[210]恭迎释迦牟尼佛圣诞

[209]放生也需要智慧

[208]林青霞:我找到了内心最深层的平静

[207]量子力学正在接近佛学空性

[206]学佛的过程,就是学做人的过程

[205]最好的金刚经白话本

[204]毛泽东24岁写的檄文<心之力>

[203]百年前德国摄影师镜头下的北京寺院

[202]人生路上什么最重要

[201]为什么要念八十八句的大悲咒

[200]图解佛珠穿法及意义

[198]三步一拜的洋和尚

[197]我国八处珍存的佛陀舍利

[196]现代人的报应为什么来得快

[195]改变命运从孝顺供养父母开始

[194]为什么出家人不吃葱蒜等五辛

[193]最快捷改变命运的方法

[192]佛教六种对治绝症的修法

[191]六事损财消福

[190]三种钱花的越多,赚的越多

[189]准提菩萨圣诞日专辑

[188]一千多年前莲师惊人预言[187]虚云老和尚十大弟子

[186]学佛三不谤,三不赞,三不赞不谤

[185]念佛是最好的消灾方法

[184]婚外情最好的解决办法

[183]八大菩萨唐卡图

[181]怀孕期间最适合诵读的佛经

[179]佛心禅语200句

[178]六祖慧能(附禅宗法脉)

[177]给亡灵烧纸钱到底有没有用?

[176]释印盛:本焕恩师的三个嘱咐

[175]真修行人,磕头是第一

[174]阿弥陀佛四个字,就是一个大秘密

[173]习主席巴黎讲演推崇中国佛教文化

[172]寺院朝拜的八大禁忌

[171]地球上修行的惊天秘密

[170]三个案例看你是否遇到过佛菩萨

[169]密宗咒语集

[168]孤独才能看出一个人的品位

[167]人到四十,应作如是观

[166]活着,要顺其自然

[165]冥界全程实录

[163]修行人的夫妻缘分

[162]观音菩萨的来历

[161]佛像不可以佩戴

[160]学佛必须掌握的最基本词汇

[159]女子旺夫和男子旺财的秘密

[158]释迦牟尼佛涅槃前的叮嘱

===================

本刊已发表下列部分精美佛菩萨图,输入数字阅读参拜:

[303]恭迎大势至菩萨圣诞

[288]佛陀十大弟子美图

[263]韦陀菩萨圣诞圣像图

[261]中国十大肉身菩萨

[260]庄严殊胜的金刚萨埵像

[259]泰国艺术家绘:<佛陀的一生>

[243]图说禅宗三十三祖

[241]弥勒菩萨成佛图

[239]图说佛陀一生最重要的几个瞬间

[229]手绘89佛高清图

[201]<大悲咒>八十八句全套图解

[199]图说三十五佛忏悔文

[189]百幅灵验准提菩萨圣像

[188]莲师百圣像

[183]八大菩萨唐卡图

[182]五百罗汉图

[180]图说33观音

[179]图解阿弥陀经

[174]往生极乐世界九品莲位图解

[172]智慧人生百图

[170]图解佛法教理

[166]印光大师画卷

[165]唐密六观音像赏析

[164]普贤菩萨珍贵图集

[158]世界珍贵佛祖涅槃图

[147]阿弥陀佛接引图

[143]图说伟大的佛陀

[137]佛学图表

[138]金钢萨埵修持观想图

[134]因果图鉴

[132]图说禅画99幅

[131]美仑美奂的西方极乐世界图

[130]阿弥陀佛庄严法像百图

[125]地藏王菩萨圣像80图

[119]大悲咒精美88图

[109]佛祖一生画卷

[103]图解十八罗汉

本文来源:http://www.guakaob.com/qiuzhizhaopin/28981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