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残缺美的名言

| 留学生招聘 |

【www.guakaob.com--留学生招聘】

篇一:《关于美的名言警句》

搜集的关于美的名言警句

●富有生机就是美(威〃布来克)

●端庄即至美,严肃乃极乐(威〃沃森)

●如果不保持一定程度的陌生感,就不会有出类拔萃的美 ----(培根) ●不能说凡是合理的都是美的,但凡是美的确实都是合理的----(德国) ●扬帆的航船,全副武装的男人和腹部隆起的孕妇,是世上最美的三种景象(詹〃豪厄尔)

●一切精美的东西都有其深沉的内涵(约瑟夫〃鲁)

●美的文词就是思想的光辉(朗吉弩斯)

●唯有不要我们操心的事物才是美好的(王尔德)

●美,什么是美?在人生每一个有趣的方面都有大量的美。然而,美既不能充饥,也不能养家糊口(马〃埃利奥特)

●美有三个要素:第一是一种完整或完美,凡是不完整的东西就是丑的;其次是适当的比例或和谐;第三是鲜明,所以鲜明的颜色是公认为美的(托〃阿奎那)

●美本身必须是真的(德国)

●失去了真,同时也就失去了美(苏联)

●富于美之中的真要比真本身更高尚深奥(法朗士)

●美就是真,真就是美(济慈)

●美与真是一回事,这就是说美本身必须是真的(黑格尔)

●美具有引人向善的作用和力量(柏拉图)

●至善方能至美(拉丁语)

●美是善的标准语汇中的一部分(爱略特)

●美是善的另一种形式(彼翁)

●我一向认为,只有把善付诸行动才称得上是美的(卢梭)

●善较之美价值更高(阿尔拉)

●美高于善,善胜过丑(王尔德)

●假如认为美就是善,那是多么离奇的幻想啊!(托尔斯泰)

●美是一种善,其所以引起快感正因为它是善(亚里士多德)

●地球上一切美丽的东西都来源于太阳,而一切美好的东西都来源于人(普利什文)关于残缺美的名言

●你以为美与善是截然不同的两回事吗?你不知道凡是从某个观点看来是美的东西,从这同一以观点看来也就是善的吗?---(苏格拉底) ●美是上帝的微笑,音乐是上帝的声音(罗〃安〃约翰逊)

●美是我们所知道的最完备的东西,它包括了自然的不可企及的神秘目标(罗〃布里奇斯)关于残缺美的名言

●美是上帝赐予的礼物(亚里士多德)

●美是一种自然优势(柏拉图)

●美不是人工造就的,而是天生固有的(狄更生)

●美!这是用心灵的眼睛才能看到的东西(儒贝尔)

●在任何大自然中都无法认得美的人,这正表示其人心中有缺陷----(德国)

●美会在凝视者的眼睛里(刘〃华莱士)

●如果两眼生来为着注视,美就是她存在的原因(爱默生)

●爱美之心,人皆有之

●人的一切都应该是美丽的:面貌、衣裳、心灵、思想----(契诃夫) ●从我们心中夺走对美的爱,也就夺走了生活的全部魅力----(卢梭) ●花朵衰败的地方,人类没法生活(法国)

●美在已经涉足和尚未涉足的领域中创造着(塞〃丹尼尔)

●十全十美虽无法达到,但却值得追求(罗〃布坎南)

●美是奇异的。它是艺术家从世界的喧嚣和他自身灵魂的磨难中铸造出来的东西(毛姆)

●要创造出真正的美必须具备巨匠的技艺(约〃德莱顿)

●为美而献身比为面包而活着要幸福得多(爱默生)

●只有天赋很好的人能够认识并热心追求美的事物---(德谟克利特) ●追求美而不亵渎美,这种爱是正当的(德谟克利特)

但丁: 爱是美德的种子。

欧洲: 播下美德,收获名望。

卢梭: 从我们心中夺走对美的爱,也就夺走了生活的全部魅力。

普利什文: 地球上一切美丽的东西都来源于太阳,而一切美好的东西都来源于人。

威〃沃森: 端庄即至美,严肃乃极乐。

塞〃约翰逊: 法则可以避免错误,却决不会赋予美。

安徒生: 凡是能冲上去,能散发出来的焰火,都是美丽的。

威〃布来克: 富有生机就是美。 亚里士多德: 公正是赏罚分明者的美德。 普劳图斯: 过于俊美是一种不幸。

梭洛: 花有不少吸引人的地方,含蓄的美就是其中之一。 格兰维尔: 还有什么比两性相爱更美丽的?

宋〃王安石: 教化可以美风俗。

论语: 君子成人之美,不成之恶。

宋〃张昊: 括天下之美,藏古今之胜。

英国: 美才是忍耐力的别名。

孟德斯鸠: 美德本身也需要限制。

篇二:《残缺之“美”在艺术中的具体表现》

残缺之“美”在艺术中的具体表现

残缺是部分的空白和不在场,是一种“未完成”或“已失去”的状态,是一种不稳定、不清晰、不完全、不完整的形式,这种形式恰恰因为隐藏或丢失了一部分,无中生有,使那个潜在的不存在的或未视觉化的部分反而有更强大的孕育美的生命力,从而具备更鲜活的审美活力和审美张力,具有无限的美学意蕴。艺术是人类美学思想最集中、最直接的体现,要探讨残缺美这一美学框架内的问题,必须从艺术领域内的具体分析入手,找出残缺之“美”在艺术中的具体表现。

一、巧拙相参——残缺美的技巧层面

江西诗派陈师道在《后山诗话》中说:“宁拙勿巧,宁朴勿华,宁粗勿弱,宁僻勿俗,诗文皆然。”在中国传统文学艺术的形式层面,有以朴拙来拗圆熟、以险僻以纠俗烂的艺术追求,中国文学史上文风、诗风的转捩往往因应这种艺术追求的变化,而从艺术效果来说,恰恰是以拙参巧、以拙显巧、以拙衬巧,即老子所言“大巧若拙”,是真正的巧夺天工,而不是处处落于痕迹,时时显出匠气。

中国从最初就并不排斥丑,老树、怪石、病梅这些所谓丑怪之物,在艺术家眼中却有别样的审美价值,深得艺术家和收藏家的追捧。宁拙毋巧,宁丑毋媚,充满野趣和逸情,残缺与美的辩证表现,同时彰显出纷层叠出的艺术个性。

以绘画为例,绘画的取材大有讲究,什么东西值得入画?是美轮美奂、完美无瑕,还是与众不同,充满活力,与绘画原初的材料大有关联。“瑞士艺术史家乌而夫林在他那部研究艺术风格问题的名着《艺术风格学》中提出过一对概念:“入画”与“不入画”。在他看来,整洁美丽的东西,比如一间装潢一新、纤尘不染的房间是“不入画”的,因为缺乏生气。而不是那么美丽整洁的东西,比如斑驳的墙壁,有裂缝的地板、缺损了一块的水壶等等,才是“入画”的,因为正是那些不完美的地方颤动着“生命之光”。

唐代诗人李白曾说“丹青能令丑者妍”,意思是说丑怪的事物经过画家的神笔挥就,可以使形象获得审美的意义,即化丑为美。生活中枯树、丑石都给人一种病态、消亡甚至不祥的意味。但在艺术家眼中,却是珍品,通过艺术创造,能挖掘出它们的情趣、神韵和生机,赋予其新的精神内涵和生命力、表现力。丑陋的对象经过艺术创造与提炼,获得了美学的价值,拓宽了绘画思路与审美领域。明代唐志契在《绘事微言》中说:“写枯树最难苍古,然画中最不可少,即茂林盛夏,亦须用之,诀云:‘画无枯树,则不疏通’,此之谓也。”苏轼就画有一幅《枯木怪石图》流传于世,怪石盘踞左下角,盘旋如涡,石右之枯木,屈曲盘折,气势雄强,米芾《画史》说:“子瞻作枯木,枝干虬屈无端,石皴硬。亦怪怪奇奇无端,如其胸中盘郁也。”黄庭坚在《题子瞻枯木》中说:“折冲儒墨阵堂堂,书人颜扬鸿雁行。胸中原自有丘壑,故作老木蟠风霜。”《题东坡竹石》中又说:“风枝雨叶瘦士竹,龙蹲虎踞苍藓石,东坡老人翰林公,醉时吐出胸中墨。”笔法看似草率,实为写意为之,飘逸间吐露胸臆,恰是苏轼本人人格魅力的折射。这又不禁让人想起《庄子·人间世》说:“匠石家齐,至于曲辕,见栎社树。其大蔽数千牛,挈之百围,其高临山,十仞而后有枝,其可以为舟者旁十数。观者如市,匠伯不顾,遂行不辍。弟子厌观之,走及匠石,曰:‘自吾执斧斤以随夫子,未尝见材如此其美也。先生不肯视,行不辍,何邪?’曰:‘已矣,勿言之矣!

散木也,以为舟则沉,以为棺椁则速腐,以为器则速毁,以为门户则液樠,以为柱则蠹。是不材之木也,无所可用,故能若是之寿。”枯木并不枝繁叶茂,怪石不是玲珑圆润,在角落里却别具自然之趣,没有功利,没有欲求,无用之用,反而更具欣赏价值,而不是作为工具被占用。也因为有了更长久的生命,“此木以不材得终其天年”。另外,作为四君子的梅花,也深得画家倾心,它们的枝干那样疏影横斜,却更显苍劲古雅,千姿百态,变化多端,“岩坳深雪病枝蟠,骨傲天生耐得寒。得意自开花一树,不曾开与世人看”“砚水生冰墨半干,画梅须画晚来香。树无丑态香沾袖,不爱花人莫与看”,都是说枝干虽丑,却自有高洁的品格。园林盆景中的梅花有些还经过了人工的压弯处理,就是为了追求特有的姿态美。

美术创作中又分无意或有意导致的残缺与瑕疵。而儿童画,由于创作者的技巧还不成熟,对于事物的描摹可能不尽完善,与现实事物有一定的差距,但却往往显得纯洁率真而且充满意趣,稚拙、天真、朴素这些美学因素使这些儿童画体现了一颗颗童心的真挚与强烈的艺术激情。也许他们会把天空绘成绿色,把小鸟画有 4 只腿,给奶奶添上胡子,也许反常、夸张、颠倒黑白、无中生有,但往往是个充满想象力的、自由的童话王国。

而成人常常被各种规则、各种技巧和技术束缚,不能自由发挥,有过多的修饰和做作的痕迹,反而失却了天性和本真的美。当然,成人如果具备“童心”,也是可以真率的创作出充满童心童趣,而不带功利色彩的佳作。

二、悲欣交集——残缺美的情感层面

黑格尔曾说:“这不死之鸟,终古地为自己预备下火葬的中柴堆,而在柴堆上焚死它自己;但是从那劫灰余烬当中,又有新鲜活泼的新生命产生出来。”无论是浴火的凤凰,还是扑火的飞蛾,在冲向烈火与光明的一刹那,视死如归,无怨无悔。它们的残缺是彻底的,悲情的,毁灭性的,但美也是极致的,因为可以重生或完成追逐。在艺术中,残缺美融化在各种艺术中。是凤凰,也是飞蛾,让我们扼腕叹息,让我们悲欣交集。

中国的文学中对于残缺形象的塑造最经典的应首推《庄子》。《庄子》中的一系列畸人群像,身负残疾,没有健康完整的体魄,却有高尚理想的人格,或有特殊的才能去弥补自身身体上的残缺。他们并不脆弱,超越形骸之外,有一颗至善至美的心。但他们总归与平常人不一样,样子也有点怪异,庄子为什么要选择这样一群人作为他说道的对象呢?正因为他们起作用的方式也是怪异的,反而更有效果。研究庄学的美国学者爱莲心把这群残疾人叫做“怪物”,而“怪物”却能达到必要的效果。原因在于:“打破我们意识的固定性,要求在一个突然和有时候是不愉快的震惊。在我们恰当的理解达到以后,更高的认识是:怪物(在我们的意义上)是最大的赐福,如果没有它们,我们就既不能在心灵的方向上有所进步,也不能有这种进步的经常性的提示与体现„„对于我们之中的‘怪物’的完全接受,意味着在我们经验层面的怪物范畴的消失和哲学层面的更高水平的意识的取得„„怪物之运用有两种哲学上的功能。首先,怪物是标准(norm)的一个活生生的反例,不管这个标准是文化的或者是生物的,或者是两者兼之的。在特定的哲学路线上,怪物变成了哲学家。怪物型的哲学家是一种哲学原则的化身,这种原则是常人害怕的和要避开的。这就是自然(spontaneity)。那么,怪物的第一个哲学意义就是以一种非常精妙的方式让我们知道:由怪物所代表的价值——自然——是一种为常规社会所害怕和避开的价值„„正如在西方文学中,疯子或愚人的话是受到尊敬的,在庄子里,怪物是受到保护的。因为他们是不同的,他们可以说一些普通人不能说的话而被处分。他们有顺其自然的自由,并且当他们是可怕的时候,这是一种可怕的哲学特质。反过来说,但我们有勇气成为怪物或者同意怪物的观点的时候,我们也能顺其自然了。以顺其自然的方式行事,我们就会非常接近能够理解的真理。”爱莲心以深入浅出的道理说明了庄子采用怪物这种形象的智慧所在,化腐朽为神奇。

在中国的古典诗词中也有很多残缺的意象,却异常得美,马致远的散曲名篇《天净沙·秋思》就运用“枯藤”“老树”“昏鸦”“瘦马”这一连串残缺的意象来表现断肠人独立夕阳下莫名的怅惘。残缺意象最典型的有残阳、缺月、残荷、落花,诗人往往将感时伤世、感物伤怀融入物哀的情怀中,将伤春悲秋与人生的体验相结合,对残缺意象演绎得美轮美奂、如泣如诉、长歌当哭。

黄昏意象被称述为落日、残阳、薄暮、夕阳、余晖等,最让人消魂,也最凄美。钱钟书先生说:“盖死别生离,伤逝怀远,皆于昏黄时分,触绪纷来,所谓‘最难消遣。’”再如诗词中有“君子于役,不知其期,曷至哉?鸡栖于埘,日之夕矣,羊牛下来。君子于役,如之何勿思”“日暮苍山远,天寒白屋贫”“一道残阳铺水中,半江瑟瑟半江红”“怕黄昏忽地又黄昏,不销魂怎地又销魂”“渐霜风凄紧,关河冷落,残照当楼”“雨横风狂三月暮。门掩黄昏,无计留春住”“晚霞红,看山迷暮霭,烟暗孤松。动翩翩风袂,轻若惊鸿。心似鉴,鬓如云,弄清影,月明中。漫悲凉,岁冉冉,蕣华潜改衰容”;李白“西风残照,汉家陵阙”境界何其雄浑;李商隐“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情感何等凄清。无论是血色黄昏,还是晚霞残照表达的多为怀人、伤别、叹逝的主题,这都是人生的残缺,在黄昏这个将暗未暗的时候将悲情挥洒到极致。

“江南可采莲,莲叶何田田”,荷花妖娆,亭亭玉立,碧叶连天,夏荷何等销魂。当秋风一扫,荣华殆尽,只剩残荷还在萧瑟秋风中婆娑摇曳;“留得残荷听雨声”,这是一种情怀,也是一种意境;“不要人夸颜色好,只留清气满乾坤”,尽管是残荷,却仍有淡淡的芳魂在寒塘萦绕不去,这是静谧,是神韵,是高洁,它的美在于残,在于枯,更在于它的成熟。 谈及残荷,便自然联想到落花。花开富贵,花好月圆,笑靥如花,花的盛开总是给人美好圆满的感觉,那么,花的凋谢与飘零,则让人无限感叹惋惜。“日月忽其不淹兮,春与秋其代序。惟草木之零落兮,恐美人之迟暮”“花落逐水去,何当顺流还,还不亦复鲜”“今年花落颜色改,明年花开复谁在”“细雨湿衣看不见,闲花落地听无声”“满月山河空念远,落花风雨更伤春”“韶华不为少年留,恨悠悠,几时休?飞絮落花时候,一登楼,便做春江都是泪,流不尽,许多愁”“花落水流红,闲愁万种,无语怨东风”“一朝春尽红颜老去,花落人亡两不知”“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落花飞絮茫茫,古来多少愁人意”“花自飘零水自流,一处相思,两处闲愁”“多情只有春庭月,犹为离人照落花”“落花不语空辞树,流水无情自入池”“春欲暮,满地落花红带雨”“满院落花春寂寂,断肠芳草碧”“更被春风送惆怅,落花飞絮雨翩翩”“高阁客竟去,小园花乱飞。参差连曲陌,迢递送斜晖。肠断未忍扫,眼穿仍欲归。芳心向春尽,所得是沾衣”,等等。

最脍炙人口的应是曹雪芹《红楼梦》中《葬花吟》:“花谢花飞飞满天,红消香断有谁怜?游丝软系飘春榭,落絮轻粘扑绣帘。闺中女儿惜春暮,愁绪满怀无着处,手把花锄出绣帘,忍踏落花来复去?„„一年三百六十日,风刀霜剑严相逼,明媚鲜妍能几时,一朝漂泊难寻觅。花开易见落难寻,阶前愁煞葬花人,独把花锄偷洒泪,洒上空枝见血痕。„„尔今死去侬收葬,未卜侬身何日丧?侬今葬花人笑痴,他年葬侬知是谁?试看春残花渐落,便是红颜老死时。一朝春尽红颜老,花落人亡两不知!”美丽的爱情却无果而终,美梦惊醒以后无路可走,既然风刀霜剑严相逼,还不如质本洁来还洁去。这是黛玉写给自己的一阙凄美的挽歌。一个纯洁柔弱的女子,扛着花锄,望着落花流水,黯然落泪的形象跃然纸上,是何等哀婉动人,荡气回肠。虽然感到凄楚,却美轮美奂。/meixue/ 中国的古典文学中不乏各种残缺美意境。例如郊寒岛瘦,贾岛的苦吟,“诗僻降古今,官卑误子孙。栏寒月色,人哭苦吟魂”。一味苦吟是贾岛做诗的最大特色,虽然苦,但是仍然不乏佳作,如:“长江人钓月,旷野火烧风”“乌归沙有迹,帆过浪无痕”“棹穿波底月,船压水中天”“樵人归白屋,寒日下危峰”“夕阳飘白露,树影扫青苔”,等等。皆为反复推敲而得,写得精致,有骨感,也有风格,清奇雅正。

三、虚实相生——残缺美的艺境层面

说到有意创作,不能不说中国的水墨画。水墨画的空白,是故意留白,宗白华先生评价大痴山人的画“苍苍莽莽,浑化无迹,而气韵蓬松,得山川的元气;其最不似处,最为得神。似真似梦的境界涵浑在一无形无迹,而又无往不在的虚空中”。空白的地方看似缺了什么东西,其实是别有用心的特殊的构图和章法,虚实相生,有更多的韵味,是有意味的形式,无形象的意味,美不在有形处,而在无形处。空体现了禅的精神,中国画以淡为宗,而空为淡的极致,也就是佛法相宗所说的“极迥色、极略色”(明李日华《紫桃轩杂缀》)和禅宗的“色不异空,空不异色,色即是空,空即是色”最能说明空的精髓,不是停留在物的表象上,而是由表及里、由此及彼地去把握生命的意义和精神,从而达到形神相融、物我两忘、澄怀观道、明心见性,在拈花微笑里领悟色相中微妙至深的禅境。《老子》四十章云:“天下万物生于有,有生于无,三十辐,共一毂,当其有无,车之用。埏埴以为器,当其无,有器之用。凿户牖以为室,当其无,有室之用。故有之以为利,无之以为用。”虚而万景入,空白处能让人联想到雪、水、天空、云等。无中生有,虚实相生。留白,使主体更突出、更清晰,也使空白本身有了更多的活力和灵气,同时扩大了画面的意境,可谓形式的延续。它留有余地,是意到笔不到,让读者有所想象,使艺术家突破了时空的束缚,实现超越现实、构造出新的形象意义组成的世界。空白处常为活眼,所谓活眼,即画中之虚也,这个活即气眼,具有解结、提神妙用,虚中有气,气韵生动。此气乃天地万物的源泉,生命的流动之处。如果一幅画,每处都被填满,不免有单一、沉闷、堵塞的感觉,但是留出空白,就使画面有了节奏感和层次感,意味深长,海阔天空。柳宗元的《江雪》一诗:“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试想这是一幅画面,一叶扁舟之上一个独自垂钓的老人,万顷寒波,轻烟淡霭,皆是空白,这种意境让人感到荒寒、洒落,同时却有一种生命的情调。宗白华先生对空白之道阐释得非常精辟:“中国画很重视空白。如马远就因常常只画一个角落而得名‘马一角’,剩下的空白并不填实,是海,是天空,却并不感到空。空白处更有意味。中国书家也讲究布白,要求‘计白当黑’。中国戏曲舞台上也利用虚空,如‘刁窗’,不用真窗,而用手势配合音乐的节奏来表演,既真实又优美。中国园林建筑更是注重布置空间、处理空间。这些都说明,以虚带实,以实带虚,虚中有实,实中有虚,虚实结合,这是中国美学思想中的一个重要问题。”妙在笔墨有无间。

四、结语

当我们有意无意地触摸残缺的形象时,似乎被一种无形的锐器刺痛心灵深处,反思这种心灵阵痛,我们会若有所悟,或许我们的灵魂会打开另一扇窗口,它展示的却不是月白风清、柳岸莺啼,而是残荷滞水、瞽目残臂,给我们的心灵一种震颤,随后是窥见美学另一张脸的无比愉悦,这种审美愉悦是经过深沉的反思得来的,超越了一切肤浅、表面的情感;它是一种洞见,来自于哲人的睿智与深沉博大的审美心胸,是佛祖的拈花一笑,是楚狂的引吭高歌。让我们一同来品味与享受其人生和美学的启示。

参考文献:

[1] 高小康.丑的魅力[M].济南:山东画报出版社,2006:60.

[2] 卢辅圣.中国书画全书[M].上海:上海书画出版社,1993:64.

[3] 黑格尔.历史哲学[M].王造时,译.北京: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1956:144.

[4] 爱莲心.向往心灵转化的庄子:内篇分析[M].周炽成,译.南京:江苏人民出版

社,2004:57-59.

[5] 宗白华.美学与意境[M].北京:人民出版社,1987.

篇三:《关于发现美的名人名言》

关于发现美的名人名言

关于发现美的名人名言

1、我们可以度过美好时光,也可以虚度光阴,但我希望你活得精彩。我希望你能看到令你惊叹的事物,我希望你体会从未有过的感觉,我希望你遇见具有不同观点的人,我希望你的一生能让自己过得自豪。如果你发现你的生活并非如此,我希望你能有勇气重新来过。《返老还童》

2、要试着发现生活里的美,不要总提醒着自己遇到的不幸,要知道在这个世界上有着很多人比你还不幸,只要能够抬头看到阳光就是幸运的,一个人把自己标榜成什么样,她就只能生活在自己给自己设下的心牢里,只有积极向上的情操才会让生活变得美好,相信明天一定比今天会好,只要你努力了,社会一定是公平的,不要报怨生活,否则只能证明你自己没有真正的去努力。

3、童年,汽车的初始站,你站在刚刚冒芽的柳树旁看着春天美好的一切,你无须被别的什么干扰,在这一站你收获的是纯真的快乐,是小伙伴间天真无邪的友谊,你可以在童年的小树林中无忧无虑的奔跑,可以在清澈的小溪中捉鱼捕虾,总之,你会在这一站中发现世界的美好,而且这将成为你一生中发现的最美最纯洁的风景。

4、暮然回首间回头望望自己走过的路,心酸痛楚幸福开心快乐,爱过,恨过,痛过,疼过,想过。如今所有的所有都成为了我生命中无法抹去的美好记忆,永远的藏在我心的最底层。花开花谢已成空,潮起潮落人不同。走的路多了才发现,其实两岸的风景一直都很美丽,只是一直在走自己的路,没有关注而已。

5、当你停止疲于奔命时,你会发现生命中未被发掘出来的美,每天让自已休息一下是帮助我们充实人生,帮助人生充满生活情趣的方法。

6、蒲公英随随便便地散落在花坛旁边的草丛中,一点儿也不起眼。刚长出来的蒲公英在绿油油的草丛中似乎找不着她的痕迹,一丝淡绿,在油绿的草丛中娇羞地探出头来,害怕别人发现似的。不几天,小茎上便长出了一小片叶子,嫩绿的叶片在风中扬起笑脸微笑着和这个美丽的世界打招呼。茎越长越高,叶子越长越多,和风吹来,蒲公英翩翩起舞,像一位美丽的公主在献艺!看着看着,连旁边的小草都情不自禁地跟着舞蹈起来,好像这世上所有的欢乐也不过如此!

7、我不知道世上的人对我怎样评价。我却这样认为:我好像是在海上玩耍,时而发现了一个光滑的石子儿,时而发现一个美丽的贝壳而为之高兴的孩子。尽管如此,那真理的海洋还神秘地展现在我们面前。牛顿关于残缺美的名言

8、我其实也诚实地在问自己,思考了之后我自己觉得,天呀,如果我的孩子能够平安而且快乐,不管杰不杰出,我都已经很感谢了,所谓的成功好像真的不重要。事实上,这种情形已经发生了,很多我台北、香港的朋友,他们的儿子女儿都在哈佛、剑桥读书,顶尖的优秀,我的儿子还在寻找人生的意义和方向,而且并不以杰出作为人生志向。以不能输在起跑点上的逻辑来说,他已经差一大截了。但是那一次的阳台夜话,我整理了自己的思绪,是的,我可以接受我的孩子平庸,重要的是他们在人生里找到意义。1975年我离开台湾到美国去留学的时候,走在美国的大学校园里头,天上深蓝深蓝的一片云都没有,阳光照在绿油油的草地上,一片无边无际的草地。8月,还没有开学,美国18岁、20岁的人光着臂膀、穿着短裤、球鞋、骑着脚踏车在你面前悠来悠去,我最无法忘怀的就是:咦,怎么他们每个人看着都那么轻松,那么没负担?从他们肢体的语言我就

已经发现了,我们差别很大,他们身上没有那个几千年的国家重任。龙应台

9、如果他真是批评者所说的那种唯唯诺诺的人,他很快就会发现,要同时让美中两国?一个是超级大国,一个是它迅速崛起的对手??满意,几乎是不可能的。

10、站在杏树下,让洁白柔顺的花瓣扑打面庞,是一件浪漫的事。当真正领悟到那中美,你会发现:圣洁的白色没有选错主人,让杏花来支配自己,只会显得更温柔、更妩媚。关于残缺美的名言

11、小学,中学,大学,直到现在,音乐一直伴随我左右,成为我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不论是快乐或痛苦,幸福或迷惘,激动或不安,都能在音乐中得到舒缓,使我原本落满尘埃的心灵得到净化。我用音乐来了解生活,感受悲欢离合;用音乐来表达热情,诉说喜怒哀乐,我用音乐来感染旁人,让他们发现美好,感悟生命。

12、审美的感官需要文化修养,借助修养才能了解美,发现美。

13、你所爱的人,他并不是全然完美,但是正因为他的五音不全,你才发现他的可爱之处。不完美,很好。所以你也该放轻松一点。

14、为了创造一个民主社会,我们需要一种教育制度。在这种制度中,道德、智力发展的过程,在实践上和理论上乃是自由、独立的人从事探究的合作的相互作用的过程,这

些人把过去的思想和继承的东西,无论从数量上和质量上,都作为进一步丰富生活的手段和方法,他们运用已获得的良好成就来发现和制造更美好的东西。

15、从古至今,美就是一个千丝万缕的大谜题,不知道有多少人都尝试着抽丝剥茧的去了解发现。

16、清晨,我来到公园。发现公园里的树木没有往日那样苍翠茂盛了,树叶落了一地。一阵秋风吹过,地上的落叶便迎风起舞,好像一只只美丽的蝴蝶,正翩翩起舞。地上的落叶,有的已经枯萎了;有的是刚落下的,还隐隐透着一丝绿意;还有的是几天前就已经落下的,被虫蛀了好几个洞。

17、雪越下越大,有的像天女撒下的花瓣;有的像顽皮的小孩在翻跟斗;有的抱在一起,像玉雕的圆球;还有的像树叶一样优雅端庄地飘落下来。捧起一捧雪,仔细一看,发现雪花是那样的晶莹纯洁美丽,亮晶晶的,雪白雪白的。再一瞧,小雪花是六角菱形的,上面还有着细致的花纹,那一定是能工巧匠们的杰作吧?!千姿百态的雪花就像袅娜地开放的花手中的雪花宛如明珠,散发着柔美的是上苍送给人们的礼物。然而,有如昙花一现,它却融化在我的指间,顺着指缝滴落。

18、幸运最能发现罪恶;而厄运最能发现美德。培根《论厄运》

19、只会读书的女人是一本字典,再好人们也只会在需要时去翻看一下,只会扮靓的女人是一具花瓶,看久了也就那样。服饰美容是做好一个女人的必要条件,不是充要条件。你还需要多看书,这样你会发现生活更加美好。

20、山最朴素的品质是石头,而石头从不代表山,山是它身上所有存在的总和。山的身体潜藏无数的财富,金银铜铁,锡铝镍铬,鲜花美玉,矿泉温泉,钻石石墨,木材草药,珍禽异兽,只要你善于发掘,决不会宝山空回。即使普通如石头,也有许许多多的品格。山身上还有人类至今尚未发现的资源。珍贵出于山,平凡出于山,山的身上凝聚着人类物质和精神的丰厚成果。

21、我已经寻找了多年,为了那个美丽的梦想,但是,现在我发现它就在我的臂弯里面。你就是我的全部。

22、如果人们不仅能够执着地追求美,而且能够敏锐地发现美、自觉地创造美,那么,不仅他们自身会变得更加完美,而且整个社会、我们周围的一切,也都会变得更加完美。

23、童年是美好的。那巍峨的山上的野果一年四季都有,任我采摘。春天,映山红漫山遍野时,我们吃着茶树上的肉叶,欣赏着迷人的风景;夏天,杨梅树上结满鲜红的杨梅,就如一个个小灯笼挂在树梢;秋天,长满刺的野板栗咧开嘴在像你微笑,打着招呼;冬天,那偶尔被遗忘的野芒果被发现时,是多么地快乐。

24、在人流中,我一眼就发现了你。我不敢说你是她们中最漂亮的一个,可是我敢说,你是她们中最出色的一个。那欣长健美的身材,优雅迷人的风度,尤其是那一头乌亮的秀发,有一种说不出的魅力。

篇四:《关于发现美的名言》

1、如果人们不仅能够执着地追求美,而且能够敏锐地发现美、自觉地创造美,那么,不仅他们自身会变得更加完美,而且整个社会、我们周围的一切,也都会变得更加完美。——佚名

3、你缺少的不是美丽,而是善于发现美丽的眼睛。真善美是些十分相近的品质,在前面的两种品质之上加一些难得而出色的情状,真就显得美,善也显得美。——狄德罗

4、谁用全身心去执着地寻求美,美就会悄悄地飞进他的心扉。关于发现美的名言。——宋征时

6、有文化教养的人能在美好的事物中发现美好的含义。这是因为这些美好的事物里蕴藏着希望。 ——王尔德

7、我们活着只为的是去发现美。其他一切都是等待的种种形式。() ——纪伯伦

8、如果两眼生来为着注视,美就是她存在的原因。——爱默生

9、美不是人工造就的,而是天生固有的。——狄更生

16、真正的幸福和愉快,包容于为社会、为民众、为人类不断的发现美、创造美的实践活动之中。关于发现美的名言。——佚名

17、美,什么是美?在人生每一个有趣的方面都有大量的美。然而,18、美是到处都有的。对于我们的眼睛,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罗丹

20、照天性来说,人都是艺术家。他无论在什么地方,总是希望把“美”带到他的生活中去。——高尔基

21、一般地说,精确的审美趣味在于能在许多毛病中发现出一点美,和在许多美点中发现出一点毛病的那种敏捷的感觉。——伏尔泰

22、在活生生的现实里有很多美的事物,或者更确切地说,一切美的事物只能包括在活生生的现实里。——别林斯基(俄)

23、美都是从灵魂深处发出的。——别林斯基 (俄国)

篇五:《关于美的名言警句》

1、一切精美的东西都有其深沉的内涵。——约瑟夫·鲁

2、在任何大自然中都无法认得美的人,这正表示其人心中有缺陷。——德国

3、只有那些无法把自己充分沉浸在美中的人们,才会鄙视美,把它看作一个感官的对象。——泰戈尔<孟加拉掠影>

4、美是善的另一种形式。关于美的名言警句。——彼翁

5、失去了真,同时也就失去了美。——苏联

5、我一向认为,只有把善付诸行动才称得上是美的。——卢梭

6、啊,美呀,在爱中找你自己吧,不要到你镜子的谄谀中支找寻。——泰戈尔<飞鸟集>

7、审美的感官需要文化修养,借助修养才能了解美,发现美。

8、假如认为美就是善,那是多么离奇的幻想啊!——托尔斯泰

9、美高于善,善胜过丑。——王尔德

10、美就是真,真就是美。——济慈

11、美,什么是美?在人生每一个有趣的方面都有大量的美。关于美的名言警句。然而,12、善较之美价值更高。——阿尔拉

13、朴素是美的必要条件。——托尔斯泰<名人名言录>

14、美!这是用心灵的眼睛才能看到的东西。——儒贝尔

15、美是一种善,其所以引起快感正因为它是善。()——亚里士多德

16、应该学会在无价值的事物中寻找美好的东西。——高尔基<公墓>

17、美有三个要素:第一是一种完整或完美,凡是不完整的东西就是丑的;其次是适当的比例或和谐;第三是鲜明,所以鲜明的颜色是公认为美的。——托·阿奎那

18、人的一切都应该是美丽的:面貌、衣裳、心灵、思想。——契诃夫

19、貌虽美但如果没有纯洁的灵魂,就好比是晶亮的玻璃眼睛,不辨世事。

20、地球上一切美丽的东西都来源于太阳,而一切美好的东西都来源于人。——普利什文

21、从我们心中夺走对美的爱,也就夺走了生活的全部魅力。——卢梭

22、美是我们所知道的最完备的东西,它包括了自然的不可企及的神秘目标。——罗·布里奇斯

23、美会在凝视者的眼睛里。——刘·华莱士

25、美本身必须是真的。——德国

26、美在已经涉足和尚未涉足的领域中创造着。——塞·丹尼尔

27、美而献身比为面包而活着要幸福得多。——爱默生

28、要创造出真正的美必须具备巨匠的技艺。——约·德莱顿

30、人们是为着美而生活在真理和自由之中,谁能更虚怀若谷地拥抱世界,谁更深切地热爱世界,谁说是最优秀的;谁是最自由的,谁也就是最优秀的,在他们身上,才会有最大的美。——高尔基<母亲>

31、如果两眼生来为着注视,美就是她存在的原因。——爱默生
 

本文来源:http://www.guakaob.com/qiuzhizhaopin/294857.html

    上一篇:秀幸福的句子

    下一篇:想念故人的诗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