形容山水得对联

| 留学生招聘 |

【www.guakaob.com--留学生招聘】

篇一:《描写风景名胜的对联》

描写风景名胜的对联

时间:2011-09-28 00:35 来源:脑筋急转弯 作者:对联大全 点击:28363

福州鼓山

地出灵泉润海表 净地何须扫

天生石鼓镇闽中 空门不用关

日日携空布袋,少米无钱,却剩得大肚宽肠,不知众檀越信心时,用何物供养 年年坐冷山门,接张待李,总见他欢天喜地,请问这头陀得意处,是甚私来由 福州西湖李钢祠

进退一身关社稷

英灵千古镇湖山

福州西湖开化寺

桑柘几家湖上社

芙蓉十里水边城

福州乌山琵琶亭

一弹流水一弹月

半入江风半入云

福州林则徐墓

风清华表翔无鹤,云护佳城关玉鱼

百丈松楸驯鹿土,千秋佳节卧牛眠

福州洪塘金山寺

日夜长浮,不用千篙争上水

乾坤屹立,独能一柱砥中流

福建连江百洞山

初地引人徐入胜 莲岫耸奇观,喜百洞垒垒,从此振衣绝顶

好山一望始开怀 虎门留战绩,叹大江滚滚,更谁击楫中流

福建永泰方广岩

石室云开,风大地山河三千世界

水帘风卷,露半天楼阁十二栏干

厦门浪屿日光岩

浪击龙宫鼓

风敲梵刹钟

厦门太平岩

石为迎宾开口笑

山能作主乐天成

厦门中岩

中隐春深飞野鹤

岩泉石瘦响寒林

厦门集美鳌园

花草春常在 乔木认前痕,劫后能酬经始志

虫鱼万象观 菁莪期远荫,老来犹报济时心

福建郑成功祠

由秀才封王,主持半壁旧江山,为天下读书人顿增颜色

驱外夷出境,自壁千秋新事业,语中国有志者再鼓雄风

邵武熙春山

放开眼孔,看晓日才上,夜月正圆,山雨欲来,溪云初起

洗净耳根,听林鸟争啼,寺钟答响,渔歌唱晚,牧笛催归

武夷山小桃源

喜无樵子复观奕

怕有渔郎来问津

武夷山石湖涧

松声竹声、钟磬声,声声自应

山色水色、烟霞色,色色皆空

福建晋江县草庵

万石峰中月色泉声千古趣

八方池里天光云影四时春

晋江五里桥

世间有佛宗斯佛

天下无桥长此桥

福建惠安崇武古城

嘘吸沧溟涵地脉

吐吞日月镇天池

漳州南山寺

石骨金身何处来,无始无终自在

慈云法雨从空下,亘天亘地悠然

漳州白云岩书院

地位清高,日月每从肩上过

门庭开豁,江山常在掌中看

福建漳浦县海月岩石佛

海气凝云,云气结成罗汉泪

月光映水,水光返照菩提心

福建龙海木棉庵

明千秋大义

为国家除奸

浙江杭州西湖岳坟

青山有幸埋忠骨 正邪自古同冰炭

白铁无辜铸佞臣 毁誉于今判伪真

杭州西湖岳飞庙

爱国尽忠,武穆英灵长在 奇祸陷风波,南宋山河才半壁

旧容新貌,西湖美景增辉 精忠贯日月,西湖俎豆足千秋

杭州西湖秋瑾墓

丹心应结平权乐 化身作自由神,姓氏皆香,剑花飞上天去

碧血常开革命化 呕心为长吉语,龙鸾一啸,诗草还让君传

杭州西湖灵隐山

龙涧风迥,万壑松涛连海气

鹫峰云敛,千年桂月印湖光

杭州西湖灵隐天王殿

峰峦或再有飞秋,坐山门老等

泉水已渐生暖意,放笑脸相迎

杭州西湖烟霞洞

倘他日蜡屐重来,须记取山中松径

携一片红云归去,莫错认世外桃源

杭州西湖冷泉亭

泉自几时冷起

峰从何处飞来

杭州西湖韬光

楼观沧海日

门对浙江潮

杭州吴山城隍庙

八百里源山,知是何年图画

十万家烟火,尽归此处楼台

杭州刘庄

春水船如天上坐

秋山人在画中行

杭州龙井

诗写梅花月

茶煎谷雨春

杭州云栖

水向石边流出冷

风从花里过来香

杭州净慈寺

云间树色千花满

竹里泉声百道飞

杭州西湖楼外楼

客中客入画中画

楼外楼看山外山

杭州苏公祠

欲共水仙荐秋菊

长留学士住西湖

杭州西湖孤山寺

不雨山常润

无云水自阴

杭州西湖三潭印月

明月自来去 绕廓荷花三十里

空潭无古今 拂城扬柳一千株

杭州西湖湖心亭

台榭漫芳塘,柳浪莲房,曲曲层层皆入画

烟霞笼别墅,茑歌蛙鼓,晴晴雨雨总宜人

杭州西湖秋月

佳景四时,最好秋光何况月

静观万物,欲平天下有如湖

杭州放鹤亭

水青石出鱼可数

人去山空鹤不归

杭州四照阁

面面有情,环水抱山山抱水

心心相印,因人传地地传人

浙江普陀山形容山水得对联

兰若即清,竹林亦静

诸天不老,大地皆春

浙江永嘉东山张园池楼

面壁拓幽居,一角永嘉好山水

筑楼存古意,千秋康乐旧池塘

浙江温州江心寺

长与流芳,一片当年干净土

宛宛浮玉,千秋此地妙高台

江西南昌滕王阁

兴废总关情,看落霞孤鹜,秋水长天,幸此地湖山无恙

古今才一瞬,问江上才人,阁中帝子,比当年风景何如

南昌百花洲

枫叶荻花秋瑟瑟

闲云潭影日悠悠

江西庐山绝顶

足下起祥云,到此者应带几分仙气

眼前无俗障,坐定后宜生一点禅心

江西吴城望湖亭

地以人传,溯自周郎习战,苏子题词,仙吏将才,千古各成奇迹 天留我住,放教彭蠡风帆,匡庐瀑布,水光山色,一时都入壮观 九江庚楼

半壁江山,六朝雄镇

一楼风月,几辈传人

九江浔阳酒楼

世间无此酒

天下有名楼

九江烟水亭

请看世事如棋,天演竞争,万国人情同剧里

好向湖亭举酒,烟波浩渺,双峰剑影落樽前

那堪吟白傅诗,琵琶人老,枫荻秋声,叹几个迁谪飘零,相逢处且休说故 宫繁华,他乡沦落

此便是邯郸道,虽梦初醒,黄梁久熟,觉毕生功名富贵,霎时间都付与微 茫烟水,缥渺江波

江西大庚挂角寺

挂角何进,偶为岭上主人,犹想象千秋风度

举杯欲问,可许山中置我,试管领万树梅花

广东罗浮山酥醪观

小楼容我静 万壑烟云留槛外

大地任人忙 半天风竹拂窗来

广州白云山

海上生明月

山中有白云

广州云泉山馆

见山风山水乐水

似隐非隐仙非仙

肇庆市鼎湖山庆云寺钟楼

山气半归湖泪雨

涛声遥答渡头钟

肇庆鼎湖山半山亭

客游图画里 到此处才进一步

僧语水去间 愿诸君勿废半途

九龙青山禅院

十里松杉围古寺 白云白鸟飞来去

篇二:《对联及对联文化》

对联及对联文化

一、什么是对联

对联,通称对子,也叫联语、联句。是一种流传于口头、书本,或者题写在壁柱上的对偶语句。其一字一音,言简意深,对仗工整,平仄协调,是中文语言独特的艺术形式。 题刻在壁柱上的对联,谓之楹联。由于对联通常以壁柱作为表达场所,所以,楹联也常用来泛称整个对联。

二、对联的特点

对联主要有四个特点:

第一,字数相等,断句一致。

如:中华民国对袁世凯。

第二,词性相对,结构相应,节奏相同。

词性相对,是指名词对名词,动词对动词,形容词对形容词,数量词对数量词,副词对副词,而且相对的词必须在相同的位置上。

结构相应,就是两联的语法结构相同。

节奏相同,就是两联停顿的地方必须一致。如:

墙上芦苇,头重脚轻根底浅;

山间竹笋,嘴尖皮厚腹中空。

权变的情况:

(一)在大的结构上一致,而细微处允许有些差异;如上面的例子,芦苇对竹笋,都是名词对名词,但芦苇是联合式名词,竹笋则为偏正式名词,有细微的差别,是允许的。

(二)句中自对而上下不对。广西柳州柳侯祠联:

山水来归,黄蕉丹荔;

春秋报事,福我佑民。

(三)借对。所谓借对,就是用某个词语的甲意义(包括某种词性和结构)的同时,又借它的乙意义来与另一个词语相对。分为借上、借下两种。

借下联的词语以适应上联的称为借下。如:

灯明月明,照得大明一统;

君乐臣乐,求彼永乐万年。

借上联的词语以适应下联的称为借上。如湖南桃花源的题联:

境辟太元年,看流水桃花,洞口不生寄奴草;

地犹武陵郡,喜垂髫黄发,村中时见避秦人。

此外,还有正对(上下联意思补充)、反对(上下意思相反,互相映衬)、串对(流水对)、半对半不对等情况。可参照近体诗对仗的要求。形容山水得对联

一般情况下,这种权变,多源于表意的需要;此外,也可以使句式显得更加灵活。 第三,平仄相对,音调和谐。原则:出句中平仄交替,对句中平仄对立。

特别是句脚的字,必须平仄相对。

第四,内容相关,上下衔接。或正或反,但须有关联意。

又有“六要素”之说,即:字数相等,内容相关,词性相当,结构相称,节奏相应,平仄相谐。

三、对联产生的原因

对联是我国的特产。这样说的原因主要有二:

第一,思维方式。第二,语言因素。

四、对联的起源、发展

1、对联的起源

关于对联的起源,有很多种说法。

(1)先秦说。

先秦时期,已有很多对偶比较整齐的句子。如:

上古歌谣中的“凿井而饮,耕田而食”,“日出而作,日入而息”等;

《诗经·小雅·采薇》里的“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郑风·子衿》中的“青青子衿,悠悠我心”等;

《易·乾卦·文言》中的“同声相应,同气相求”、“水流湿,火就燥”、“云从龙,风从虎”等,《系辞》中的“仰以观于天文,俯以察于地理”等;

《尚书》中的“满招损,谦受益”;

《论语》中的“乘肥马,衣轻裘”、“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等;

《老子》“信言不美,美言不信。善者不辩,辩者不善”,“独立而不改,周行则不殆”等。

虽然刘麟生先生在《中国骈文史》中说,“古今作对之法,《诗经》中殆无不毕具”,“《道德经》中裁对之法已经变化多端,有连环对者,有参差对者,有分字作对者。有复其字作对者,有反正作对者”,但这些大多是不劳经营,率尔而对,不是有意去作“对联”。

至于《封神演义》中写的姜子牙登台拜将一段,所谓“子牙至岐山,将近将台边,有一座牌坊上有一副对联:三千社稷归周主,一派华夷属武王。”当为小说家言,不足信。

(2)汉魏说。

据传说,东晋王羲之某年年关自书一春联:春风春雨春色,新年新岁新景。因人们酷爱其书法,不久为人揭去。复书一联:莺啼北里,燕语南邻。又被揭去。后书写“福无双至,祸不单行”,清晨补为“福无双至今朝至,祸不单行昨夜行”。虽是标准的对联形式,但系传说,并无实据,当出自后人的附会。

(3)梁代说。

谭嗣同《石菊影庐笔识》说:“考宋(应为梁)刘孝绰罢官不出,自题其门曰:‘闭门罢庆吊,高卧谢公卿。’其三妹令娴续曰:‘落花扫仍合,丛兰摘复生。’此虽似诗,而语皆骈俪,又题于门,自为联语之权舆矣。”

(3)五代说。

五代说是最为流行的一种说法,其依据是我们迄今所见史书记载最早的一副对联:新年纳馀庆,佳节号长春。关于这副对联,有四种说法:

A、孟喆说。

宋李颀撰《古今诗话》、黄休复撰《茅亭客话》载:后蜀每岁除日,诸宫门各给桃符,书“元亨利贞”四字。则该时之桃符,惟录经典吉祥语,固未事铺采摛文也。然才藻横溢者,每苦难抒怀抱。昶子善书札,因取本宫册府书云“天垂馀庆,地接长春”一联。文学于兹萌芽。

B、辛寅逊说。

宋孔平仲《谈苑》载:辛寅逊仕伪蜀孟昶,为学士。王师(按,指宋军)将致讨之前岁岁除,昶令学士作诗两句,写桃符上。寅逊题曰:“新年纳馀庆,佳节号长春。”

C、孟昶说。

孟昶说又有两个版本:据宋秦再思《洛中记异录》载,孟昶所作联语为“天垂馀庆,圣祚长春”;据《宋史·蜀世家》、《宋史·五行志》及宋张唐英所撰《蜀梼杌》载,则孟昶所作联语为“新年纳馀庆,佳节号长春”。

(4)唐代说。

宋胡仔《苕溪渔隐丛话》载,唐人酒令中有“【令】鉏麑触槐,死作木边之鬼;【答】豫让吞炭,终为山下之灰”的例子。

宋尤袤《全唐诗话》、吴炯《吴总志》载,李义山谓曰:“近得一联,句云‘远比赵公,三十六年宰辅’,未得偶句。” 温(庭筠)曰:“何不云‘近同郭令,二十四考中书。’”

又《全唐诗话》卷四“温庭筠”条载:宣宗出句“金步摇”,温庭筠以“玉条脱”对;又药名“白头翁”,温以“苍耳子”对。皆此类。

2、对联的发展

对联的发展,主要经历了四个时期:

唐代——滥觞期

代替桃符,是对联社会化的开始。

宋元——推广期

宋代的对联,开始应用于社会的各个领域。

如游览联:宋太平兴国二年(977),僧契盈陪同钱俶游碧波寺时,于亭柱上书一联曰: 三千里外一条水,

十二时中两度潮。

如书斋联。南宋绍熙五年,朱熹筑沧州精舍,自书一联云:

佩韦遵考训,

晦木谨师传。

寿联、挽联也产生于宋代。但文献流传下来的并不是很多。宋代的对联,除散见在诗文集、笔记、诗话外,还见于周守忠的《姝联》,钱德苍的《玉堂巧对》,以及近人曲滢生所辑《宋代楹联辑要》等著中。。

元代对联流传更少,较好的如赵孟頫题西湖灵隐寺联:

龙涧风回,万壑松涛连海气;

鹫峰云敛,千年桂月印湖光。

另外,对联也开始广泛地运用于文学作品中。宋代的话本小说,常在“却似”、“正是”之类的词语下插一副对联,如《碾玉观音》中的“平生不做皱眉事,世上应无切齿人”,《至诚张志管》中的“闹钟始觉山藏寺,傍岸方知水隔村”等;这些对联都是结合小说内容而做的结语,后来渐渐移至篇尾,如关汉卿杂剧《救风尘》末尾:“安秀才花柳花成花烛,赵盼儿风月救风尘。”元明之际的章回体小说的回目,很多也采用了对联的形式,只是对对仗、平仄等要求没有对联那么严格。

明清——鼎盛期

明清之鼎盛,主要得益于皇帝的大力提倡和创作实践。

清陈尚古《簪云楼杂说》载,朱元璋定都金陵后,“除夕传旨,公卿士庶家,门上须加春联一副”。并微行出观。

另据明周晖《金陵琐事》载,朱元璋还时常自书一些对联赠送给臣下,如赠徐达者: 破虏平蛮,功贯古今第一;

出将入相,才兼文武无双。

赠翰林学士陶安者:

国朝谋略无双士,

翰院文章第一家。

这一时期的楹联大家,有解缙、唐寅、徐渭、杨慎等。

在清代300年间,涌现了无数楹联高手,如纪晓岚、翁方纲、阮元、郑板桥、俞樾、袁枚、何绍基、孙髯翁、梁章钜等。

清代对联的发展,在四个方面比较突出:

首先,越写越宽。

第二,越写越长。如孙髯翁所撰昆明大观楼联180字,被誉为“古今第一长联”。张之洞的君山湘妃祠联又长于大观楼联。最长的要属钟云舫的“拟题江津临江楼联”,长达1612字,为迄今为止的长联之最。

第三,越写越巧。

第四,出现了大量的汇集和联话。

如康熙御定的《分类字锦》六十四卷,分借对、数目、干支、卦名、彩色等门类; 杜公瞻《编珠》、高士奇《续编珠》,分岁时、人伦、文学、花木、鸟兽、虫鱼等门类; 李谦堂《联经》,集儒家经语或据经语自撰成联;

王有光《吴下谚联》、李光庭《乡言解颐》,采集江浙地区谚语成联。

梁章钜《楹联丛话》等。

所谓“联话”,就是“钞纂楹联,附以记述”,对所录对联的背景、内容、技巧等作一些说明和议论。

民国至今——延展期

五、对联的种类

1、春联

每年除夕前后,为庆祝新春的到来而作的对联,叫春联。

春联的内容广泛,有纪实者。如传说中宋代名相吕蒙正,少时家贫,除夕自题一联曰: 二三四五,

六七八九。

有寄情山水者,如元代杨瑞:

光依东壁图书府,

心在西湖山水间。

有赞政声者。如明代南京城守门宦官高刚:

海无波涛,海瑞之功不浅;

林有梁栋,林润之泽居多。

有安贫乐道、祈愿苍生者,如清代宁波名医范文甫:

但愿人常健,

何妨我独贫。

2、喜联

为贺婚嫁、乔迁以及其他喜庆之事而作的对联,叫喜联。

3、寿联

为祝贺生日而作的对联,叫寿联。

宋孙奕《示儿编》载:“黄耕庾夫人三月十四日生,吴叔经作寿联曰:‘天边将满一轮月,世上还钟百岁人。’寿联之风始此。”

梁章钜曾评曰:

或为“将满一轮”,若是十三日也使得,不若“犹欠一分”便直是十四日也。予谓“犹欠一分”,非祝寿底语,终未若魏仲先寿莱公诗云“何时生上相,明日是中元”,形容得七月十四,坦然明白矣。周益公生于丙午七月十五日,尝寿以联曰:“年与潞公同丙午,日临莱国占中元。”„„已道尽了生年日月,只欠说出一个生时,便是一本好建生矣。按此二事,亦后来寿联切日之滥觞也。

清代寿联渐多。或结合寿者的年龄。如:

乾隆年间,岳麓书院主讲王文清祝贺湖湘一位百岁老人:

人生不满公今满,

世上难逢我独逢。

或讲究寿者的事迹、品行。如:

术精业亦精,名士名医随各唤;

人寿己也寿,仙桃仙李逐年栽。

某渔翁自寿联:

水上漂流数十年,就凭这一张网、几颗钓,福也福,寿也寿;

人间风雨千百次,无奈我青箬笠、绿蓑衣,去便去,来便来。

寿联也常被用于批评时政。如讽刺西太后的寿联:

万寿无疆,普天同庆;

三军败绩,割地求和。

4、挽联

为悼念死者而作的对联,叫挽联。

挽联来源于古挽词,后者包括挽诗、吊文、挽歌等,多是韵文的形式,自春秋时已出现。 李廌祭苏轼:

皇天后土,实表平生忠义之心;形容山水得对联

名山大川,复收自古英灵之气。

5、胜迹联

为装饰名胜古迹而题写的对联,叫胜迹联,也称装饰联。

最早见于记载的是后蜀兵部尚书王瑶题写的孟昶花园中的“百花潭”联:

十字水中分岛屿,

数重花外见楼台。

宋代开始,胜迹联便多见记载,其内容因其所题对象的不同,多见风景之美,记历史之事,赞高士之德,明自然之理,表气氛之肃,劝俗世之善等等。

6、格言联

由可作为准则的警语组成的对联,叫格言联。多富含教育意义。

明代开始,格言联渐多。

7、轶事联

轶事,是指未经史书记载的事迹。凡是含有此类事迹的对联,叫轶事联。自宋始已很多。最著名的如传说为郑板桥所作:

坐,请坐,请上坐;

茶,敬茶,敬香茶。

8、一般联

除以上所举外,为平常各种需要所作的联,可称为一般联。

另外,根据适用范围的不同,又可分为通用联和专用联;根据篇幅的长短,可另分出长联一类,等。

六、对联的艺术技巧

对联的艺术技巧,大致可以分为三类:用字的技巧,遣词的技巧,以及组句的技巧。下面分述之。

需要注意的是,要充分照顾到古代繁体字、竖排、等情况。

1、用字的技巧。

用字的技巧,主要指通过使对联的用字,在形与声上表现出某种特色,以获得某种艺术效果的方法。属于用字技巧的,有析字、同旁、同韵、绕口、飞白等。

(1)析字

析字,包括拼、拆两种。拼,就是合零为整。如屡试不第的穷秀才的故事:

篇三:《描写自然风光的诗句和对联》

描写自然风光的诗句和对联

一、天地

人间土净

江上峰青——孟瑄

【注】题安徽宿松小孤山。

山矗天止

云起峰流

【注】题湖南衡山祝融峰祝融殿。 水天一色

风月无边

【注】题湖南岳阳岳阳楼。

层峦回鹤

深谷生云

【注】题北京香山重翠崦yān。 别开生面

小有洞天——悔庐老人

【注】题江苏南京愚园。

如临仙境

别有人间——徐声扬

【注】题江西庐山仙人洞。

昼夜不舍

天地同流——宁鹏年

【注】题山西太原晋祠难老泉。 一径飞红雨

千林散绿荫

形容山水得对联

【注】题云南昆明西罗汉山的龙门。 山中奔日月

地底激风雷——富好礼

【注】题四川峨眉山清音阁。

山川幻银海

天地见洪蒙——张鹏

【注】题四川峨眉山金顶景区。 山云备卿霭

水木湛清华

【注】题广东番禺余荫山房。

天开白鹿洞

山抱紫阳关——朱资

【注】题江西庐山白鹿洞。

天阔云非系

波空月自明

【注】题北京北海公园岩洞。

云飞疑石走

霞敛觉山空——赵炳龙

【注】题云南剑川石宝山。

云外花为障

风前叶点阶

【注】题河北承德避暑山庄宜照斋。 云卷千峰集

风驰万壑开——陈毅

【注】题四川峨眉山伏虎寺。

云晴天宇阔

山静水声幽——孙应鳌摘诗

【注】题贵州炉山城北炉山摩崖。 云晴当槛碧

山晓入楼青——康熙

【注】题河北承德避暑山庄静好堂。 云湿幽峰滑

风梳古木香

【注】题湖南衡山上封寺。

云霞生异彩

山水有清香

【注】题浙江杭州西湖水上戏台。 云霞成伴侣

冰雪净聪明——集王维、杜甫诗

【注】题四川峨眉山金顶。

片云穿石硖

飞浪到天门

【注】题江苏昆山夕阳崖。

月来满地水

云起一天山——郑燮

【注】题江苏扬州瘦西湖月观。 风月时来往

山川自古今——张颔

【注】题山西太原晋祠流碧榭。 水与石争地

云携山上天

【注】题广东肇庆七星岩壁立亭。 水声常在耳

云气欲生衣

【注】题四川青城山天师洞斋堂。 水落滩声急

云低雨意浓——杨慎

【注】题云南剑川宝相寺。

石激水流处

天寒松色间——康熙

【注】题河北承德避暑山庄。

鸟飞栈道下

马走山树巅

【注】题川陕交界七盘岭上七盘关。 地远尘嚣隔

山深俗障空

【注】题贵州安顺扶风山。

地高游目远

云敛骋怀宽

【注】题北京中南海长春书屋。 地阔峨眉晚

天高岘首春——集杜甫诗

【注】题四川峨眉山金顶。

有雨云生石

无风叶满山

【注】题广西南宁南湖公园。

曲桥接危蹬

芳藻媚寒波——集王闿运诗

【注】题四川富顺容园桥亭。

帆远浮天阔

江空得月多

【注】题江苏镇江金山楼。

池中香暗渡

亭外风徐来——钱太初

【注】题江苏苏州艺圃乳鱼亭。 妙手生白玉

沃土出黄金

【注】题安徽青阳九华山。

青松如膏沐

白云生座边——张树堂

【注】题广东广州白云山濂泉寺。 林深虎豹伏

地险猿猱攀——杨宝山

【注】题云南剑川石宝山。

雨过山头绿

云来地上阴

【注】题贵州安顺双柏寺。

雨过琴书润

风来花木香——乾隆形容山水得对联

【注】题承德避暑山庄烟波致爽。 雨断香生石

云归翠立松——孙桐

【注】题云南剑川石宝山。

胜地追秋赏

名山惬素闻——杨慎

【注】题云南剑川石宝山。

放眼瀛台小

置身天地孤——曾国藩

【注】题安徽宿松小孤山。

空翠从窗落

闲云隔涧飞——尹邹铸

【注】题云南剑川海云居。

荷风送香气

山月含清辉——郭恩赓

【注】题山东滩坊复园。

佳气溢芳甸

宿云澹野川——集赵孟頫、元好问诗

【注】题红苏扬州吴氏别墅晓烟亭。 高枕对松石

清尊话烟霞——集王闿运诗

【注】题四川富顺集贤轩。

高秋来爽气

大地展东风

【注】题江苏苏州虎丘致爽阁。 烟光随地尽

水色到天无

【注】题湖南岳阳石城山。

浮云无定所

空谷寄遐思——黄云谷

【注】题四川沪州滴乳崖云谷洞。 流水如有意

高云共此心

【注】题北京故宫延春阁。

润挹云霞气

真参泉石灵

【注】题北京中南海春藕斋。

穿过花世界

划破水云天——刘夜烽

【注】题安徽合肥浮庄莲舫。

野静山气敛

林疏风露长——乾隆

【注】题承德避暑山庄双湖夹镜。 悬来太谷雪

化作清瑶流——赵熙

【注】题四川峨眉山仙峰寺。

眼往远处看

风从东方来——郑林

【注】题山西太原晋祠落碧天亭。 斜光照疏雨

散步咏凉天——张邸尘集崔曙、韦应物句

【注】题江西上饶信江书院。

微雨池塘见

好风襟袖知

【注】题河南新安千唐志斋石刻。 稼收平野阔

风正一帆悬

【注】题扬州观音山水码头远帆亭。 鹤栖云里院

龙跃洞中天

【注】题广东罗浮山黄龙洞。 露清花递馥

风度水生纹

【注】题北京北海观妙室。 石径有尘雨洗

洞门无锁云封

【注】题广东罗浮山朱明洞。 地静一尘不起

楼高四望皆通——集杨慎句

【注】题四川新都桂湖问津楼。 一径风声飘落叶

六朝山色拥重楼——薛时雨

【注】题江苏南京清凉寺扫叶楼。 一径竹荫云满地

半帘花影月笼纱

【注】题北京颐和园月波楼。 一庭缥缈云霞气

四壁清凉水石心

【注】题河北承德避暑山庄绮望楼。 一帘花影云拖地

半夜钟声月在天

【注】题福建武夷山庄。

一亭静览山间趣

幽室能观世外天

【注】题陕西陇县陇山龙门洞。 一路松声长带雨

半空岚气总成云——陆定一

【注】题福建青田太鹤山欲浮廊亭。 十笏琅嬛悬树杪

万家灯火隔江流——李元国

【注】题贵州铜仁文笔洞。 人家烟见翠微里

天宇晴开碧嶂头——乾隆

【注】题北京密云刘家庄行宫。 八十丈虹晴卧影

一千顷玉碧无暇——杨杰

篇四:《关于山水的对联》

上联:枝摇鸟语惊甜梦;
下联:风遣梅香入翠楼。
上联:月缺月圆星眼底;
下联:花开花落树心间。
上联:一生情注山河景;
下联:四季联吟日月歌。
上联:斜阳柒树满山锦;
下联:绿水飞崖一幅帘。关于山水的对联
上联:西岭烟霞生袖底;
下联:东洲云海落樽前。
上联:未发岭前鲜嫩草;
下联:哪流谷底透明泉。
上联:天目三千丈;
下联:东南第一峰
上联:四岭八峰摇路转;
下联:三溪百瀑抱云流。
上联:爽借清风明借月;
下联:动观流水静观山。
上联:清风暗抱东西岭;
下联:明月轻敲远近门。
上联:青山不墨千秋画;
下联:绿水无弦万古琴。
上联:千朵莲花三尺水;
下联:一弯明月半亭风。关于山水的对联
上联:屏嶂铺霞山积锦;
下联:龙潭印月水浮珠
上联:凭莲荡一湾杨柳萧疏湖上曲;
下联:藉榕荫半亩松榆歌舞镜中人。
上联:牧笛一吹春柳韵;
下联:杜鹃齐放火山云。
上联:明月秋风无尽藏;
下联:长楸古柏是佳朋。
上联:门辟九宵,仰步三天胜迹;
下联:阶崇万级,俯首千嶂奇观。
上联:马伫塞下雄关望天山怀张骞;
下联:车过临河易水入秦川思荆轲。
上联:龙跃九宵云腾致雨;
下联:潭深千尺水不扬波。
上联:流水轻牵堤上柳;
下联:落花香柒石边泉。
上联:岭上飘霞霞似岭;
下联:堤边佛柳柳如堤。
上联:涧边杨柳枝枝坠;
下联:天上云霞朵朵飘。
上联:户外春风催柳绿;
下联:园中花蕊吐诗红。
上联:好事流芳千古;
下联:良书播惠九州。
上联:含远山、吞长江,其西南诸峰岭壑尤美;
下联:送夕阳,迎素月,当春夏之交草木际天。
上联:海在此亭古;
下联:济南名士多。
上联:高山既得赏枫叶;
下联:深谷无妨听瀑声。
上联:高低岭逗春风闹;
下联:大小溪牵云彩飞。
上联:浮游薄雾笼芳意;
下联:长短新枝着翠装。
上联:佛脚清泉,飘飘飘飘飘下两条玉带;
下联:源头活水,冒冒冒冒冒出一串珍珠。
上联:风风雨雨暖暖寒寒处处寻寻觅觅;
下联:莺莺燕燕花花叶叶卿卿暮暮朝朝。
上联:风吹云彩花齐放;
下联:水泻山崖雪乱飞。
上联:东望鸿城水绕山塘连七里;
下联:西落虎阜云岩塔影立春秋。
上联:春来百草闹芳意;
下联:冬去万溪弹妙琴。
上联:春风作彩柒千树;
下联:流水为弦弹万溪。
上联:八面峤峰四面画;
下联:半江绣水满江春。
上联:四岭八峰摇路转;
下联:三山五月落花飞。
上联:四岭八峰摇路转;
下联:三山五月落花流。
上联:四岭八峰摇路转;
下联:一山二月入窗来。
上联:四岭八峰摇路转;
下联:三山一水送人归。
上联:四岭八峰摇路转;
下联:三山五月落花开。
上联:四岭八峰摇路转;
下联:千山一水送人归。
上联:四岭八峰摇路转;
下联:三江五月照人来。
上联:高低岭逗春风闹;
下联:远近云开碧海干。
上联:高低岭逗春风闹;
下联:上下花开盛世香。
上联:高低岭逗春风闹;
下联:远近山惊九天来。
上联:高低岭逗春风闹;
下联:上下楼看神州行。
上联:高低岭逗春风闹;
下联:远近山看神州作。
上联:高低岭逗春风闹;
下联:上下天开夜市闲。
上联:高低岭逗春风闹;
下联:远近山吟九天来。

篇五:《描写春天景色的对联》

上联:雨洗杏花红欲滴;
下联:日烘杨柳绿初浮。
上联:有天皆丽日;
下联:无地不春风。
上联:燕翻玉剪穿红雨;
下联:莺掷金梭破绿烟。
上联:艳阳照大地;
下联:春色满人间。描写春天景色的对联
上联:细雨斜飞苞含骨;
下联:杨柳浮动芽探头。
上联:桃花已恨三层浪;
下联:玉树长含万里风。
上联:桃红映人面;
下联:水绿织克光。
上联:晴绿乍添垂柳色;
下联:春流时泛落花香。
上联:青青一绿黛远山;
下联:丝丝万缕润凡间。
上联:绵雨润物细无声;
下联:千姿翠绿绽芳容。
上联:腊梅吐芳迎红日;
下联:绿柳展枝舞春风。描写春天景色的对联
上联:涓涓春水含冰柔;
下联:翠翠烟柳恋春风。
上联:锦秀山河美;
下联:光辉大地春。
上联:阶前春色浓如许;
下联:户外风光翠欲流。
上联:黄莺鸣翠柳;
下联:紫燕剪春风。
上联:花城香朵朵,风和日丽庆丰年;
下联:春风传喜讯,户外红开富贵花。
上联:花承朝露千枝发;
下联:莺感春风百啭鸣。
上联:和风微拂清音社;
下联:细雨斜织水晶帘。
上联:和风融雪滋干涸;
下联:万绿破土显峥嵘。
上联:寒尽桃花嫩;
下联:春归柳叶新。
上联:风移兰气入;
下联:春逐鸟声来。
上联:风吹雪融雨蒙蒙;
下联:水流泽土春绿浓。
上联:滴答潺潺汇细涓;
下联:杨柳婀娜舞翩跹。
上联:春情寄柳色;
下联:日影泛槐烟。
上联:春光融冰水涟漪;
下联:和风抚枝绿杨柳。
上联:春光遍草木;
下联:佳气满山川。
上联:春风吹绿千枝柳; 
下联:时雨催红万树花。
上联:碧岸雨收莺语柳;
下联:蓝天日暖玉生香。
上联:爆竹传笑语;
下联:腊梅吐幽香。
上联:花承朝露千枝发;
下联:月落夕阳万里心。
上联:花承朝露千枝发;
下联:柳醉春风万树下。
上联:花承朝露千枝发;
下联:酒醉春风十里心。
上联:花承朝露千枝发;
下联:柳染春风万里来。
上联:花承朝露千枝发;
下联:月有春风万里心。
上联:花承朝露千枝发;
下联:月落夕阳万里云。
上联:花承朝露千枝发;
下联:月有春风万里云。
上联:万绿破土显峥嵘;
下联:双翠凌空开灿烂。
上联:万绿破土显峥嵘;
下联:三白凌空开灿烂。
上联:万绿破土显峥嵘;
下联:一花开风生妩媚。

本文来源:http://www.guakaob.com/qiuzhizhaopin/300689.html

    上一篇:工作感悟模板

    下一篇:孤單詩詞

    热门标签

    HO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