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佛教无常句子

| 留学生招聘 |

【www.guakaob.com--留学生招聘】

篇一:《最新佛家经典语录100句》

最新佛家经典语录100句

世间无常,国土危脆,四大苦空,五阴无我生灭变异,虚伪无主,心是恶源,形为罪薮。

凡所有相,皆是虚妄。若见诸相非相,即见如来。

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如露亦如电,应作如是观。

我观是南阎浮提众生,举心动念无不是罪。

若人欲了知,三世一切佛。应观法界性,一切唯心造。

人在爱欲之中独生独死,独去独来。苦乐自当,无有代者。

佛言:当念身中四大,各自有名,都无我者,我既都无。其如幻耳。

心有所住,即为非住。应无所住而生其心。

诸行无常,一切皆苦。诸法无我,寂灭为乐。

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本来无疑物,何处染尘埃。

舍利弗,不可以少善根福德因缘,得生彼国。舍利弗,若有善男子、善女人,闻说阿弥陀佛,执持名号。若一日、若二日、若三日、若四日、若五日、若六日、若七日,一心不乱。其人临命终时,阿弥陀佛与诸圣众,现在其前。是人终时,心不颠倒,即得往生阿弥陀佛极乐国土。舍利弗,我见是利,故说此言。若有众生闻是说者,应当发愿,生彼国土。

知见立知,即无明本。

佛言,爱欲莫甚于色。色之为欲,其大无外,赖有一矣,若使二同,普天之人,无能为道者矣。

归元性无二,方便有多门。

厌离未切终难去,欣爱非深岂易生。铁围山外莲花国,掣断情缰始放行。

报君今日是十六,念佛须当戒淫欲。淫欲断时生死断,便是如来亲眷属。

诸法因缘生,诸法因缘灭。因缘生灭法,佛说皆是空。

一迷为心,决定惑为色身之内,不知色身外洎山河虚空大地,咸是妙明真心中物,譬如澄清百千大海,弃之,唯认一浮沤体,目为全潮,穷尽瀛渤,汝等即是迷中倍人。

皱者为变,不皱非变;变者受灭,彼不变者,原无生灭,云何于中受汝生死?

声在闻中,自有生灭。非为汝闻声生声灭,令汝闻性为有为无。

三界轮回淫为本,六道往返爱为基。

人生在世如身处荆棘林中,心不动则人不妄动,不动则不伤;如心动则人妄动,则伤其身痛其骨,于是体会到世间诸般痛苦。

生死炽然,苦恼无量;发大乘心,普济一切,愿代众生,受无量苦,令诸众生,毕竟大乐。

当知虚空生汝心中,犹如片云点太清里,况诸世界在虚空耶?

空生大觉中,如海一沤发。有漏微尘国,皆依空所生。沤灭空本无,况复诸三有。

得生与否,全由信愿之有无;品位高下,全由持名之深浅。

华严奥藏,法华秘髓,一切诸佛之心要,菩萨万行之指南,皆不出于此也。欲广叹述,穷劫莫尽,智者自当知之。

嗟乎!凡夫例登补处,奇倡极谈,不可测度。华严所禀,却在此经。而天下古今,信少疑多,辞繁义蚀,余唯有剖心沥血而已!

若信愿坚固,临终一念十念,亦决得生。若无信愿,纵将名号持之风吹不入,雨打不湿,如铜墙铁壁相似,亦无得生之理。

佛言:恶人害贤者,犹仰天而唾,唾不至天,还从己堕。逆风扬尘,尘不至彼,还坌己身。贤不可毁,祸必灭己。

佛言:人系于妻子舍宅,甚于牢狱。牢狱有散释之期,妻子无远离之念。情爱于色,岂惮驱驰。虽有虎口之患,心存甘伏。投泥自溺,故曰凡夫。透得此门,出尘罗汉。

佛言:慎勿视女色,亦莫共言语。若与语者,正心思念:我为沙门,处于浊世,当如莲华,不为泥污。想其老者如母,长者如姊,少者如妹,稚者如子。生度脱心,息灭恶念。

佛言:沙门行道,无如磨牛,身虽行道,心道不行。心道若行,何用行道。

佛言:夫为道者,如牛负重,行深泥中,疲极不敢左右顾视。出离淤泥,乃可苏息。沙门当观情欲,甚于淤泥。直心念道,可免苦矣。

是日已过,命亦随减。如少水鱼,斯有何乐。

诸余罪中,杀业最重;诸功德中,放生第一

佛言:夫为道者,如被干草,火来须避。道人见欲,必当远之。

此身已在含元殿,更向何处问长安。

劝君莫借风流债,借得来时还得快。室中自有代还人,汝欲赖时她不赖。

爱不重不生娑婆,念不一不生净土。

若欲放下即放下,欲待了期无了期。此身不向今生度,更向何生度此身。

个个恋色贪财,尽是失人身之捷径;日日耽酒食肉,无非种地狱之深根。

人人爱此色身,谁信身为苦本;刻刻贪图快乐,不知乐是苦因。

弥陀好念,勿虚彼国之金台;阎老无情,莫惹他家之铁棒。关于佛教无常句子

或毁他节行。而妻女酬偿。或污彼声名。而子孙受报。绝嗣之坟墓,无非轻薄狂生;妓女之祖宗,尽是贪花浪子。当富则玉楼削籍。应贵则金榜除名。笞杖徒流大辟。生遭五等之诛。地狱饿鬼畜生。没受三途之罪。从前恩爱。到此成空。

芙蓉白面,须知带肉骷髅;美貌红妆,不过蒙衣漏厕。

心如工画师,能画诸世间。五蕴悉从生,无法而不造。

若人知心行,普造诸世间。是人则见佛,了佛真实性。

多欲为苦,生死疲劳,从贪欲起,少欲无为,身心自在。

当发菩提心 广济诸群生 是则供正觉 三十二明相 设满恒沙刹 珍妙庄严具 奉献诸如来 及欢喜顶戴 不如以慈心 回向于菩提 是福为最胜 无量无有边 余供无过者 超踰不可计 如是菩提心 必成等正觉

一切法门,明心为要;一切行门,净心为要。明心之要,无如念佛。忆佛念佛,现前当来,必定见佛,不假方便,自得心开。净心之要,无如念佛。一念相应一念佛,念念相应念念佛,佛号投于乱心,乱心不得不佛。

念佛无难事,所难在一心。一心亦无难,难在断爱根。

真为生死,发菩提心。以深信愿,持佛名号。

若众生心,忆佛、念佛,现前当来,必定见佛,去佛不远;不假方便,自得心开。

舍利子.色不异空.空不异色.色即是空.空即是色.受想行识.亦复如是.舍利子.是诸法空相.不生不灭.不垢不净.不增不减.

若真修道人,不见世间过。若见世间过,即非真修者。

心生种种法生,心灭种种法灭。

智人除心不除境,愚人除境不除心。心既除矣,境岂实有。

我自无心于万物,何妨万物常围绕。

见色起淫心,报之在妻女。

佛言。睹人施道。助之欢善。得福甚大。沙门问曰。此福尽乎。佛言。譬如一炬之火数百千人。各以炬来分取。熟食除冥。此炬如故。福亦如之。

一花一世界,一叶一菩提。

欲知前世因,今生受者是;欲知来世果,今生作者是。

祸福无门,惟人自召;善恶之报,如影随形。

建水月道场 作梦中佛事。

佛菩萨虽修六度万行,广作佛事,但视同梦幻,心无住著,远离诸相;灭度无量、无数、无边众生,实无众生得灭度者;无修而修,修即无修,终日度生,终日无度。”

过去心不可得 现在心不可得 未来心不可得。

且破心头一点痴 ,十方何处不加持,圆明佛眼常相照,只是当人不自知。

施主一粒米,重如须弥山,今生不了道,披毛戴角还。

欲知前世因,今生受者是;欲知来世果,今生造者是。

狂心若歇,歇即菩提。

行有不得,反求诸己。

福祸无门,惟人自召。善恶之报,如影随形;三世因果,循环不失。

于父母所,少作供养,获福无量;少作不顺,获罪无量。

阿弥陀佛最方便,不费功夫不费钱。若能一念不间断,何愁不到法王前。

尘沙劫又尘沙劫,数尽尘沙劫未休。当念只为情未撇,无边生死自羁留。

哀哉三界,爱欲为根。根株不拔,莫望生西!莲花国土,永离尘情,此缘能断,彼质斯成。

光中极尊,佛中之王。

若能转物,即同如来。

人不如我意,是我无量;我不如人意,是我无德。

修行以念佛为稳当,疾病以减食为药汤。

梦里明明有六趣,觉后空空无大千。

唯心所现,唯识所变。

以无我无人无众生无寿者,修一切善法,即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

观身不净、观受是苦、观心无常、观法无我。

佛是真语者,实语者,不诳语者,不异语者,如语者。

人身难得,佛法难闻。人身难得今已得,佛法难闻今亦闻。此身不向今生度,更向何生度此身。

圣人求心不求佛,愚人求佛不求心。

诵经容易解经难,口诵不解总是闲,能解不依空费力,日诵万卷也徒然。

未度有情令得度,已度之者使成佛。纵使供养恒沙圣,不如坚勇求正觉。

念佛时,即见佛时,亦即成佛时。求生时,即往生时,亦即度生时。

口称弥陀,即弥陀佛再来。

由心生故种种法生,由法生故种种心生。

戒杀念佛兼放生,决到西方上品会。

虽有多闻,若不修行,与不闻等。

回头好,回头好,世事将来一笔扫。红尘堆里任他忙,我心清净无烦恼。

世间事无非是幻,世上人何必认真。

篇二:《佛经经典名句356句》

佛经经典名句356句

佛经经典名句356句

读诵名句 开启智慧

觉悟无常 生厌离心

了知无我 洞达人生

万缘放下 死尽偷心

老实念佛 求生净土

1.凡所有相,皆是虚妄。若见诸相非相,即见如来。

2.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如露亦如电,应作如是观。

3.知幻即离,不假方便;离幻即觉,亦无渐次。

4.世间无常,国土危脆,四大苦空,五阴无我生灭变异,虚伪无主,心是恶源,形为罪薮。

5.我观是南阎浮提众生,举心动念无不是罪。

6.复次地藏,未来世中,若有善男子、善女人,于佛法中所种善根,或布施供养,或修补塔寺,或装理经典,乃至一毛一尘、一沙一渧。如是善事,但能回向法界,是人功德,百千生中,受上妙乐。如但回向自家眷属,或自身利益,如是之果,即三生受乐,舍一得万报。是故地藏,布施因缘,其事如是。

7.复次地藏,若未来世,有诸国王,至婆罗门等,遇先佛塔庙,或至经像,毁坏破落,乃能发心修补。是国王等,或自营办,或劝他人,乃至百千人等布施结缘。是国王等,百千生中,常为转轮王身。如是他人同布施者,百千生中,常为小国王身。更能于塔庙前,发回向心,如是国王,乃及诸人,尽成佛道。以此果报,无量无边。

8.若人欲了知,三世一切佛。应观法界性,一切唯心造。

9.人在爱欲之中独生独死,独去独来。苦乐自当,无有代者。

10.觉了一切法,犹如梦幻响。

11.佛言:当念身中四大,各自有名,都无我者,我既都无。其如幻耳。

12.阿字十方三世佛,弥字一切诸菩萨。 陀字八万诸圣教,三字之中是具足。一句弥陀是佛王、法王、咒王、功德之王。专念「南无阿弥陀佛」一佛,即是总持总念诸佛、诸菩萨、诸经咒、诸行门。所谓「八万四千法门,六字全收。」亦谓「赅罗八教,圆摄五宗。」既得临终往生净土,亦获现世身心安乐。

13.念阿弥陀佛功德,多于念地藏菩萨百千万倍。何以得知?准《观音经》,有一人供养六十二亿恒河沙菩萨,乃至一时,不如礼拜供养观世音菩萨。《十轮经》云:'一百劫念观世音,不如一食顷念地藏菩萨。'《群疑论》曰:'一大劫念地藏菩萨,不如一声念阿弥陀佛。'何以故?佛是法王,菩萨为法臣,如王出时,臣必随从,大能摄小。佛是觉满果圆,超诸地位,所以积念者功德最多,过于地藏百千万倍。菩萨未属佛地,果未圆满,故功德最少。"

14.心有所住,即为非住。应无所住而生其心。

15.诸行无常,一切皆苦。诸法无我,寂灭为乐。

16.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本来无疑物,何处染尘埃。关于佛教无常句子

17.舍利弗,不可以少善根福德因缘,得生彼国。舍利弗,若有善男子、善女人,闻说阿弥陀佛,执持名号。若一日、若二日、若三日、若四日、若五日、若六日、若七日,一心不乱。其人临命终时,阿弥陀佛与诸圣众,现在其前。是人终时,心不颠倒,即得往生阿弥陀佛极乐国土。舍利弗,我见是利,故说此言。若有众生闻是说者,应当发愿,生彼国土。

18.若诸世界六道众生,其心不淫,则不随其生死相续。汝修三昧,本出尘劳。淫心不除,尘不可出。纵有多智禅定现前,若不断淫,必落魔道。

19.知见立知,即无明本。

20.归元性无二,方便有多门。

21.佛言,爱欲莫甚于色。色之为欲,其大无外,赖有一矣,若使二同,普天之人,无能为道者矣。

22.厌离未切终难去,欣爱非深岂易生。铁围山外莲花国,掣断情缰始放行。

23.报君今日是十六,念佛须当戒淫欲。淫欲断时生死断,便是如来亲眷属。

24.诸法因缘生,诸法因缘灭。因缘生灭法,佛说皆是空。

25.缘起法身偈 诸法因缘生,我说是因缘。因缘尽故灭,我作如是说。

26.七佛通诫偈 诸恶莫作,众善奉行,自净其意,是诸佛教。

27.毗婆尸佛偈 身从无相中受生,犹如幻出诸形像。幻人心识本来无,罪福皆空无所住。

28.迦叶佛偈 一切众生性清净,从本无生无可灭。即此身心是幻生,幻化之中无罪福。

29.尸弃佛偈 起诸善法本是幻,造诸恶业亦是幻。身如聚沫心如风,幻出无根无实性。

30.毗舍浮佛偈 假借四大以为身,心本无生因境有。前境若无心亦无,罪福如幻起亦灭。

31.释迦牟尼佛偈 法本法无法,无法法亦法。今付无法时,法法何曾法。

32.拘留孙佛偈 见身无实是佛见,了心如幻是佛了。了得身心本性空,斯人与佛何殊别。

33.拘那含牟尼佛偈 佛不见身知是佛,若实有知别无佛。智者能知罪性空,坦然不惧于生死。

34.时波斯匿王,起立白佛。我昔未承诸佛诲敕。见迦旃延毗罗胝子。咸言此身死后断灭,名为涅盘。我虽值佛,今犹狐疑。云何发挥证知此心,不生灭地。今此大众,诸有漏者,咸皆愿闻。

35.佛告大王。汝身现在。今复问汝。汝此肉身,为同金刚常住不朽,为复变坏。世尊,我今此身,终从变灭。佛言大王。汝未曾灭,云何知灭。世尊,我此无常变坏之身虽未曾灭。我观现前,念念迁谢,新新不住。如火成灰,渐渐销殒。殒亡不息,决知此身,当从灭尽。佛言:如是,大王,汝今生龄,已从衰老,颜貌何如童子之时。世尊,我昔孩孺,肤腠润泽。年至长成,血气充满。而今颓龄。迫于衰耄,形色枯悴,精神昏昧,发白面皱,逮将不久,如何见比充盛之时。佛言大王。汝之形容,应不顿朽。王言世尊。变化密移,我诚不觉。寒暑迁流,渐至于此。何以故。我年二十,虽号年少颜貌已老初十岁时。三十之年,又衰二

十。于今六十,又过于二,观五十时,宛然强壮。世尊,我见密移。虽此殂落。其间流易,且限十年。若复令我微细思惟,其变宁唯一纪二纪,实为年变。岂唯年变。亦兼月化。何直月化。兼又日迁。沉思谛观,刹那刹那,念念之间,不得停住。故知我身,终从变灭。

佛告大王。汝见变化,迁改不停,悟知汝灭。亦于灭时,汝知身中有不灭耶。波斯匿王。合掌白佛。我实不知。佛言,我今示汝不生灭性。大王,汝年几时,见恒河水。王言:我生三岁,慈母携我,谒耆婆天,经过此流,尔时即知是恒河水。佛言大王。如汝所说,二十之时,衰于十岁,乃至六十,日月岁时,念念迁变。则汝三岁见此河时,至年十三,其水。云何。王言:如三岁时,宛然无异。乃至于今,年六十二,亦无有异,佛言:汝今自伤发白面皱。其面必定皱于童年。则汝今时,观此恒河,与昔童时,观河之见,有童耄不。王言:不也,世尊。佛言大王。汝面虽皱,而此见精,性未曾皱。皱者为变。不皱非变。变者受灭。彼不变者,元无生灭。云何于中受汝生死。而犹引彼末伽黎等,都言此身死后全灭。关于佛教无常句子

王闻是言。信知身后舍生趣生。与诸大众,踊跃欢喜,得未曾有。

36.阿难即从座起。礼佛合掌,长跪白佛。世尊,若此见闻,必不生灭,云何世尊,名我等辈,遗失真性,颠倒行事。愿兴慈悲,洗我尘垢。

即时如来垂金色臂,轮手下指,示阿难言。汝今见我母陀罗手,为正为倒。阿难言:世间众生,以此为倒,而我不知谁正谁倒。佛告阿难。若世间人,以此为倒,即世间人,将何为正,阿难言:如来竖臂,兜罗绵手,上指于空,则名为正。佛即竖臂,告阿难言:若此颠倒,首尾相换。诸世间人,一倍瞻视。则知汝身,与诸如来清净法身,比类发明,如来之身,名正遍知。汝等之身,号性颠倒。随汝谛观。汝身佛身,称颠倒者,名字何处,号为颠倒。

于时阿难与诸大众,瞪瞢瞻佛,目睛不瞬,不知身心,颠倒所在。佛兴慈悲,哀愍阿难及诸大众。发海潮音,遍告同会。诸善男子,我常说言,色心诸缘,及心所使诸所缘法,唯心所现。汝身汝心,皆是妙明真精妙心中所现物。云何汝等,遗失本妙,圆妙明心,宝明妙性。认悟中迷。晦昧为空,空晦暗中,结暗为色。色杂妄想,想相为身。聚缘内摇,趣外奔逸。昏扰扰相,以为心性。一迷为心,决定惑为色身之内。不知色身,外洎山河虚空大地,咸是妙明真心中物。譬如澄清百千大海弃之。唯认一浮沤体,目为全潮,穷尽瀛渤。汝等即是迷中倍人。如我垂手。等无差别。

37.皱者为变,不皱非变;变者受灭,彼不变者,原无生灭,云何于中受汝生死?

38.声在闻中,自有生灭。非为汝闻声生声灭,令汝闻性为有为无。

39.三界轮回淫为本,六道往返爱为基。

40.人生在世如身处荆棘林中,心不动则人不妄动,不动则不伤;如心动则人妄动,则伤其身痛其骨,于是体会到世间诸般痛苦。关于佛教无常句子

41.自恐多情损梵行,入山又怕别倾城,世间安得双全法,不负如来不负卿.

42.生死炽然,苦恼无量;发大乘心,普济一切,愿代众生,受无量苦,令诸众生,毕竟大乐。

43.文殊当知,愚痴众生,不觉不知,寿命短薄,如石火光,如水上泡,如电光出,云何於中不惊不惧,云何於中广贪财利,云何於中耽淫嗜酒,云何於中生嫉妒心。如此生死,流浪大海,唯有诸佛菩萨能到彼岸,凡夫众生定当沦没。无常杀鬼来无时节,纵有无量无边金银财宝,情求赎命,无有是处。众生当知,须观此身而生念言,是身如四毒蛇,常为无量诸虫之所唼食,是身臭秽,贪欲狱

缚,是身可恶,犹如死狗,是身不净,九孔常流,是身如城,罗刹处内,是身不久,当为乌鹊饿狗之所食噉,须舍秽身,求菩提心。当观此身,舍命之时,白汗流出,两手横空,楚痛难忍,命根尽时,一日二日至於五日,膨胀青瘀,脓汗流出,父母妻子而不喜见,乃至身骨散在於地,脚骨异处,膞骨胫骨、腰骨肋骨、脊骨顶骨髑髅各各异处,身肉肠胃、肝肾肺脏为诸虫薮,云何於中横生有我,生存之时,金银财宝,钱财库藏,何关我事?

44.无尽意,若有人受持六十二亿恒河沙菩萨名字,复尽形供养饮食衣服卧具医药,于汝意云何?是善男子、善女人功德多不?"无尽意言:"甚多世尊。"佛言:"若复有人受持观世音菩萨名号,乃至一时礼拜供养,是二人福,正等无异,于百千万亿劫不可穷尽。无尽意,受持观世音菩萨名号,得如是无边福德之利。

45.当知虚空生汝心中,犹如片云点太清里,况诸世界在虚空耶?

46.空生大觉中,如海一沤发。有漏微尘国,皆依空所生。沤灭空本无,况复诸三有。

47.得生与否,全由信愿之有无;品位高下,全由持名之深浅。

48.华严奥藏,法华秘髓,一切诸佛之心要,菩萨万行之指南,皆不出于此也。欲广叹述,穷劫莫尽,智者自当知之。

49.嗟乎!凡夫例登补处,奇倡极谈,不可测度。华严所禀,却在此经。而天下古今,信少疑多,辞繁义蚀,余唯有剖心沥血而已!

50.若信愿坚固,临终一念十念,亦决得生。若无信愿,纵将名号持之风吹不入,雨打不湿,如铜墙铁壁相似,亦无得生之理。

51.佛言:恶人害贤者,犹仰天而唾,唾不至天,还从己堕。逆风扬尘,尘不至彼,还坌己身。贤不可毁,祸必灭己。

52.佛言:人系于妻子舍宅,甚于牢狱。牢狱有散释之期,妻子无远离之念。情爱于色,岂惮驱驰。虽有虎口之患,心存甘伏。投泥自溺,故曰凡夫。透得此门,出尘罗汉。

53.佛言:慎勿视女色,亦莫共言语。若与语者,正心思念:我为沙门,处于浊世,当如莲华,不为泥污。想其老者如母,长者如姊,少者如妹,稚者如子。生度脱心,息灭恶念。

54.佛言:有人患淫不止,欲自断阴。佛谓之曰:若断其阴,不如断心。心如功曹,功曹若止,从者都息。邪心不止,断阴何益?佛为说偈:欲生于汝意,

篇三:《最新佛教经典语录150句》

1、学佛就是学做人,真正学佛的慈悲、学佛的智慧。

2、佛法就是我们生活的方法,轻松、自在、完美的活法叫佛法。

3、真正的修行是修心,是修正自己,而不是修正别人,放下我执我爱,慈悲一切众生,才是佛法的真谛。

4、面对任何人、任何事、任何境,不起烦恼,这叫看破。你要知道,没有恒常,没有长久。顺境,要安心,逆境还是要安心。

5、要放下,但不是放弃,不舍弃一个众生,这叫慈悲,放下一切众生,这叫智慧。

6、当你把自己放在最低处时,实际上你是在最高处。当把自己放在最高处时,实际上你是在最低处。

7、真正的慈悲在于爱别人,不是爱自己。

8、念佛、持咒,嘴上念,心里不念,有什么用呢?修行的圆满不在于表相的改变,不在于形式,主要是心的改变。

9、愚者为自己,因此烦恼、痛苦。智者为别人,因此幸福、快乐。

10、要把修行放在第一位,没有什么事比修行更重要的事了,除非你不想解脱。

11、看别人不顺眼,是自己的修行不够,别人的毛病都是你挑出来的,你不挑哪有那么多毛病。

12、不要总是牵挂,放不下,各有各的因缘,各有各的福报,尽到你的责任和义务就行了。

13、别人伤害你,愉快的承受,无怨无恨,才能了结怨恨,不再继续结怨。

14、看人是好人,看事是好事,看境是好境,一切都是自己的心。

15、什么是善恶?一切为自己就是恶,处处为别人就是善。

16、福报不是求来的,是修来的。痛苦烦恼不是别人给你的,是你自己找来的。

17、心的转变是最重要的,每个人都想解脱,希望活得快乐,死的安心,一切功夫都要下在心上,随时调整自己的心态,念时念心,观时观心,这就是修行。

18、智慧是没有烦恼的,慈悲是没有敌人的。

19、佛法是成佛的方法,有了真正的佛法,就有了办法。只要认真修,坚持修,就一定会解脱,一定能成佛。

20、只有得到暇满的人身才能解脱,千万不要错过这个机会,千万不要虚度此生。

21、真正的快乐不是你拥有的多,而是你计较的少。

22、欲望越高,失望越大。不要怕失去,真正地放下了就什么都有了,一切如梦如幻,有什么可执着的。

23、一切境都是由内心呈现的,不要跟着跑,跟着境转就是奴才,没有自由,把握住自己的心,让一切境随心转,这叫大自在。

24、如理如法的好好修行,这才是真正地供养上师三宝,布施父母众生。

25、一切痛苦的根源是自私自利,我执我爱。饶益一切众生,承办众生的利益才是快乐的源泉。

26、你什么时候随缘,什么时候就顺利。当你无所求时,才会无所不有。

27、寂静处不在山上,也不在庙里,只要有一颗清静的心,到处都有寂静处,到处都是净土。

28、真正想修行,在家修,在社会上修,修怎样做人,怎样处事,怎样对境。想逃避现实是不可能的,智慧是历炼出来的。

29、能看到自己的缺点最殊胜,能改正自己的错误才能解脱。

30、除了你自己的心,哪里有净土呀!心净土净,不要向外找,什么也找不到,心就是土,土就是心。

31、内心的快乐是真正的快乐,精神的享受是最大的享受。

关于佛教无常句子

32、弄明白自己的心叫明心,见到了自己的本性叫见性。

33、一切随缘就叫解脱。不执着、不攀缘,苦乐完全取决于自己。

34、自性就是一个完全自然的状态,完全放松,没有任何所求,来也自然,去也自然,顺其自然,不取不舍,无求无欲,保持一种安祥的状态。

35、佛法就是解脱的方法。佛法是和生活融合在一起的,在哪都能修,行、住、坐、卧都是修行,工作、学习都是修行,时时刻刻观照自己的心,老老实实地认真修。

36、不依止善知识,就不能成就,没有上师就没有佛,一切诸佛都是依止上师而成佛的。

37、不知什么是佛,没有目标,盲目地念佛,念了好几年,还照样分别、执着。真正的佛在哪?清静心就是佛,清静心是什么?用智慧放下一切。

38、修行不在表面,就在心上,每个起心动念都是修行,真正有修行,谁也障碍不了你。

39、真正随缘了才能顺利,真的放下了才能得到。

40、很多人因得不到而痛苦。得到了,又失去,还是痛苦。痛苦的原因,害怕得不到,害怕失去。你想得到就能得到吗?你不想失去就不失去吗?不攀任何缘,就能顺其自然,放下了不是没有,放下了才有。

41、为什么活得累?是因为你的心四处漂泊,没有归处,找不到家,没有休息的地方,所以心累。把他带回自己的家,让他好好休息,就轻松自在了。

42、整个宇宙是我家,所有的众生都是我的家人。

43、慈悲心是拔出一切众生的痛苦,给予一切众生安乐。

44、菩提心是为度化一切众生而修持成佛。

45、无论做什么事,不要忘了正知正念,一切功夫下到心地上。形式上、表面上的东西都不是修行,除了修心,别的哪有什么可修的?

46、慈悲心、菩提心发出来了,无论做什么都有功德,都是为众生,说话

和念咒没有区别,说什么都是咒语,都是智慧。你自己就是佛。一切都是你,你就是一切。

47、发自内心的去为众生着想,为众生服务,所求的自然就有,否则,你什么也得不到。

48、缘分不同,所以看法不同,有的人喜欢你,有的人不喜欢你,这都是正常的。你能左右别人吗?把自己的心管好,不要执着这些。

49、只有自己的心障碍自己,别的没有什么障碍。不相信不可思议的东西,就见不到宇宙人生的真相。

50、有分别心念佛是杂修杂念,无分别心念佛是专修专念。

51、如果你想解脱,好好学佛。佛是大慈大悲,大觉大悟,念佛就是念心,把心放正、放平,每个起心动念都转换到正知正念,每个起心动念都是平等心、清净心、慈悲心、菩提心。

52、读经固然好,读心更重要。

53、业力现前时,象洪水一样不可阻挡,到那时,谁也帮不了你,谁也救不了你,只有你自己一人承担。

54、有病不要怕,机会来了。有病是消业的机会,还债的机会,修慈悲心,菩提心的机会。有病时发大愿,发大心,观想和我一样的众生,他们的痛苦由我一人承担,很快就会好的。什么病都能好。

55、算什么命,能算出来吗?除了自己,谁也改变不了你的命运,上师告诉你的是改变命运的方法,你要按照他的要求去做,才能解脱。

56、菩提心发出来了,修什么法都能达到圆满,一切佛都是一体,念多少佛都是念一尊佛,都是自己的本尊。

57、我们现在还没有认识到自己就是佛,不相信自己是佛。认识不到,就是迷,就是凡夫。当你相信了自己是佛,承认了自己是佛,没有丝毫的怀疑,你就成佛了。

58、很多人信佛,学佛都是形式上的,真正信佛了,相信因果,就不会有什么想不通的了。

59、正确地认识自己,这叫觉,很多人还没有认识自己,没有认识宇宙人生的真相,认识不到,就是凡夫。

60、不要回忆过去,不要迎接未来,也不要执着现在。把心自然安住下来,不要控制他,不要跟随他,不要阻挡他,不要拒绝他。让他来去自由,放松、放下,放到本觉当中,真正懂得了这个道理就成佛了。

61、为自己求解脱,还是没有忘掉“我”,真正想解脱的人,完全为众生,为度众生而成佛。

62、每个人都要面对生老病死,谁都逃避不了,谁也解决不了这个问题,科学家、哲学家解决不了,有钱有权也解决不了,只有用佛的智慧,用佛法的教育,面对现实,什么问题都能解决。

63、如果你真正明白了人身难得,寿命无常,因果不虚,轮回痛苦,真正清楚了解脱的利益,你就会认识到修行的重要。

64、世人误将假我当真我,以无常当永恒,不知有生必有死,有聚必有散的缘起性空的道理,所以活得很累。

65、佛即是心,心即是佛,有的人不念心,念相。不观心、观相。追求形式,执着表相,不信真佛,不拜真佛,不供奉真佛,那你永远也成不了佛。

66、你真正从内心发出慈悲心、菩提心,才能改变命运,冤亲债主不会再找你,他知道你在修行,能度化他,他不会找麻烦,会喜欢你、保护你、帮助你,成为你的护法,这就是改变命运的方法。

67、所有的苦都源于寻求现世的快乐,而这种快乐是找不到的,即使找到了,也不会长久,很快又会消失的。

68、一切时、一切处、一切境界中,念念不忘上师三宝、念念不忘父母众生,念念不忘如法修行。

篇四:《佛教的经典语句》

1、救人一命,胜造七级浮屠。

2、由爱故生忧,由爱故生怖,若离于爱者,无忧亦无怖。

3、人生有八苦:生,老,病,死,爱别离,怨长久,求不得,放不下。

4、此有故彼有,此生故彼生;此无故彼无,此灭故彼灭。佛教的经典语句

5、笑着面对,不去埋怨。悠然,6、放下屠刀,立地成佛。

7、凡所有相,皆是虚妄。若见诸相非相,则见如来。

8、佛在心中莫浪求,灵山只在汝心头。佛教的经典语句。人人有个灵山塔,只向灵山塔下修。

9、前世五百年的回眸,才换得今世的擦肩而过。

10、巢空鸟迹水波纹,偶尔成文似锦云。得失往来都不是,有无俱遣息纷纷。

11、觉悟世间无常。国土危脆。四大苦空。五阴无我。生灭变异。虚伪无主。心是恶源。形为罪薮。如是观察。渐离生死。

12、你认命比抱怨还要好,对于不可改变的事实,你除了认命以外,没有更好的办法了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如电亦如露。

13、应作如是观诸法因缘生,我说是因缘;因缘尽故灭,我作如是说。

14、爱别离,怨憎会,撒手西归,全无是类。不过是满眼空花,一片虚幻。

15、佛告阿难。汝常闻我毗奈耶中,宣说修行三决定义。所谓摄心为戒。因戒生定。因定发慧。是则名为三无漏学。

16、命由己造,相由心生,世间万物皆是化相,心不动,万物皆不动,心不变,万物皆不变。

17、四大原无我,五蕴本来空。将头临白刃,犹似斩春风。

18、仇恨永远不能化解仇恨,只有慈悲才能化解仇恨,这是永恒的至理。

19、反复叮咛无相形,觉时恋梦梦恋醒。()慈悲空洒常啼泪,沉醉心扉依旧扃。

20、若人造重罪,作已深自责;忏悔更不造,能拔根本业。

21、一切行无常,生者必有尽,不生则不死,此灭最为乐。

22、有因有缘集世间,有因有缘世间集;有因有缘灭世间,有因有缘世间灭。

23、菩提并无树,明镜亦无台,世本无一物,何处染尘埃。

24、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如露亦如电。

25、佛说一切法,为度一切心。我无一切心,何用一切法。

26、归元性无二,方便有多门。

27、我昔所造诸恶业,皆由无始贪瞋痴,从身语意之所生,一切我今皆忏悔。

28、一念愚即般若绝,一念智即般若生。

29、种如是因,收如是果,一切唯心造。

30、多年行脚觅归途,入室知为道路愚。检点旧时新衣钵,了无一物可提扶。

篇五:《《八大人觉经》是日常实修反省的座右铭》

编者:很多人就算不学佛,也都知道<般若心经>,可能也会认定,<心经>是字数最少的佛经。但事实上,在三藏典籍中,另有一些经论,字数同样不多,甚至有些比<心经>还要少。另外还有一些佛经,字数虽比<心经>稍多,但文字更简易明了,相对而言<心经>反而核心名相太多,不易被普通人领会。今天介绍一部简短佛经,希望大家能有一定收获。《八大人觉经》是日常实修反省的座右铭

后汉沙门安世高 译

为佛弟子,常于昼夜,至心诵念八大人觉:

第一觉悟:世间无常;国土危脆,十万人同时出家仪式

[268]西藏十大神秘现象

[267]每天坚持两分钟,你的精气神全改变

[266]中国最美的禅诗

[265]秘诀:打坐到通脉

[264]佛陀:一个人生气时,有七件事降临

[262]回向的意义

[260]欧洲素食大会:食物对心智影响

[258]圆瑛法师:克服女众烦恼的心路历程

[257]星云法师:伟大的佛陀

[256]佛家偈语汇集

[255]如何练就静坐硬功夫

[254]毛主席为什么口说皈依人不动

[253]化解结怨的20个最有效办法

[252]磁场在人与人之间

[251]天生不吃肉小孩与母亲的惊人对话

[250]好运来临前的六大征兆

[249]读诵心经必须要知道的知识

[248]人体打坐竟然可以这么神奇

[247]星云大师91句经典语录

[246]几则真实轮回转世事证

[245]珈蓝菩萨圣诞 敬上高清图

[244]你知道邪淫有多少种危害吗

[243]一位80后全职太太学佛的神奇经历

[242]习主席积极推崇中国传统文化

[241]虚云和尚入定游兜率天

[240]星云法师:如何看待鬼界众生

[239]千年等待的智慧

[238]佛教的开光是怎么一回事

[237]法华经简释

[236]人生最容易遗憾的十三件事

[235]如何改变生辰八字决定的命运

[234]戒淫诗图集

[233]bbc精美纪录片<生命>十集

[232]震撼唯美纪录片<轮回>

[231]怎样用宽容化解因果

[230]佛子有三件事需要永远保密

[229]王菲拜佛与佛缘

[228]有七种情况属于盲修瞎练

[227]常听常诵大悲咒的好处

[226]佛学院出家师的毕业考试卷

[225]李娜出家

[224]六种行为最损福报

[223]震撼世界的正能量照片

[222]比风水灵验百倍的改命规律

[221]拥有前世记忆的美国2岁男童

[220]读完此文,你会放下好多事!

[219]梦参老和尚:哪些供品不能吃

[218]视频:观世音菩萨的故事

[217]双盘打坐

[216]闭上嘴也是一种修行

[215]六世达赖仓央嘉措

[214]人的福报和命运中隐藏的秘密

[213]学佛人三种地方不可去

[212]十二个积德改命秘法

[211]李连杰学佛的真实原因

[210]恭迎释迦牟尼佛圣诞

[209]放生也需要智慧

[208]林青霞:我找到了内心最深层的平静

[207]量子力学正在接近佛学空性

[206]学佛的过程,就是学做人的过程

[205]最好的金刚经白话本

[204]毛泽东24岁写的檄文<心之力>

[203]百年前德国摄影师镜头下的北京寺院

[202]人生路上什么最重要

[201]为什么要念八十八句的大悲咒

[200]图解佛珠穿法及意义

[198]三步一拜的洋和尚

[197]我国八处珍存的佛陀舍利

[196]现代人的报应为什么来得快

[195]改变命运从孝顺供养父母开始

[194]为什么出家人不吃葱蒜等五辛

[193]最快捷改变命运的方法

[192]佛教六种对治绝症的修法

[191]六事损财消福

[190]三种钱花的越多,赚的越多

[189]准提菩萨圣诞日专辑

[188]一千多年前莲师惊人预言[187]虚云老和尚十大弟子

[186]学佛三不谤,三不赞,三不赞不谤

[185]念佛是最好的消灾方法

[184]婚外情最好的解决办法

[183]八大菩萨唐卡图

[181]怀孕期间最适合诵读的佛经

[179]佛心禅语200句

[178]六祖慧能(附禅宗法脉)

[177]给亡灵烧纸钱到底有没有用?

[176]释印盛:本焕恩师的三个嘱咐

[175]真修行人,磕头是第一

[174]阿弥陀佛四个字,就是一个大秘密

[173]习主席巴黎讲演推崇中国佛教文化

[172]寺院朝拜的八大禁忌

[171]地球上修行的惊天秘密

[170]三个案例看你是否遇到过佛菩萨

[169]密宗咒语集

[168]孤独才能看出一个人的品位

[167]人到四十,应作如是观

[166]活着,要顺其自然

[165]冥界全程实录

[163]修行人的夫妻缘分

[162]观音菩萨的来历

[161]佛像不可以佩戴

[160]学佛必须掌握的最基本词汇

[159]女子旺夫和男子旺财的秘密

[158]释迦牟尼佛涅槃前的叮嘱

===================

本刊已发表下列部分精美佛菩萨图,输入数字阅读参拜:

[303]恭迎大势至菩萨圣诞

[288]佛陀十大弟子美图

[263]韦陀菩萨圣诞圣像图

[261]中国十大肉身菩萨

[260]庄严殊胜的金刚萨埵像

[259]泰国艺术家绘:<佛陀的一生>

[243]图说禅宗三十三祖

[241]弥勒菩萨成佛图

[239]图说佛陀一生最重要的几个瞬间

[229]手绘89佛高清图

[201]<大悲咒>八十八句全套图解

[199]图说三十五佛忏悔文

[189]百幅灵验准提菩萨圣像

[188]莲师百圣像

[183]八大菩萨唐卡图

[182]五百罗汉图

[180]图说33观音

[179]图解阿弥陀经

[174]往生极乐世界九品莲位图解

[172]智慧人生百图

[170]图解佛法教理

[166]印光大师画卷

[165]唐密六观音像赏析

[164]普贤菩萨珍贵图集

[158]世界珍贵佛祖涅槃图

[147]阿弥陀佛接引图

[143]图说伟大的佛陀

[137]佛学图表

[138]金钢萨埵修持观想图

[134]因果图鉴

[132]图说禅画99幅

[131]美仑美奂的西方极乐世界图

[130]阿弥陀佛庄严法像百图

[125]地藏王菩萨圣像80图

[119]大悲咒精美88图

[109]佛祖一生画卷

[103]图解十八罗汉

本文来源:http://www.guakaob.com/qiuzhizhaopin/311399.html

    热门标签

    HO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