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不为专题学习心得

| 留学生招聘 |

【www.guakaob.com--留学生招聘】

犯愁找不到,写不出四不为专题学习心得?不用担心,招生考试网的小编来帮你哦。以下是小编收集的关于四不为专题学习心得优秀范文,希望能帮到你哦

  范文一
  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三严三实”,不仅是贯彻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的现实需要,也是党员干部立身为官的作风准则。其中,“严以律己”的要求既是党员干部加强党性修养的老话题,更是投身全面深化改革的新课题。
  “严以律己”的本质属性实际上是如何看待欲望的根本问题。
  一是要保持定力。党员干部要树立正确的名利观、地位观和权力观,在职务升迁上要有感恩心,在待遇反差上要有平常心,在名利得失上要有进取心,不盲目攀比,不左顾右盼,坚决抵制拜金主义、享乐主义和奢靡之风,切实稳得住心神、耐得住寂寞、经得起考验、守得住清贫。  二是要守住底线。要守住政策的底线,坚持讲原则不讲情面,办事先定规矩,不亮人情关系的绿灯,不开下不为例的口子,不打制度空白的擦边球,严格按政策规定办事;要守住纪律的底线,对重要、敏感的利益事项约法三章,划线定界,并严格执纪执法,不让别有用心的人有机可乘,不让顶风违纪的人心存侥幸;要守住道德的底线,始终怀公心,有正气,讲责任,经常算算经济账、良心账和政治账,不因一时贪念自毁前程,不因亲情故交徇私枉法,不因蝇头小利损公肥私。  三是要把好关口。不良欲望诱惑往往会在党员干部工作以外打开缺口,党员干部严以律己必须管住爱好、交往和亲属。在吃喝应酬、个人喜好、人情交往上把关设防立卡,防止酒肉朋友的哥们义气,警惕投己所好的腐蚀拉拢,杜绝刮枕边风的曲线行贿。  时刻牢记八项规定,要从自身做起,不折不扣的落实中央关于改进工作作风、密切联系群众的相关要求。对领导交办工作不扯皮、不推诿、不懈怠,对各项工作做到深入了解真实情况,解决实际问题,不走过场;厉行节俭节约,制止奢侈浪费;自觉接受群众监督,严于律己、做出表率。
  范文二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作风建设“三严三实”,论述精辟,既高瞻远瞩又有深刻的思想,顺应民心,合乎民意,奏响了新形势下加强作风建设的“最强音”;总书记强调的‘三严’‘三实’,是我们基层干部做人做事的行动准则。眼下正在深入开展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这一新论述,对于我们改进作风,是一剂醒脑洗心的“良方”。如何坚持“三严三实”,就必须从严格自己做起,从一点一滴的事情做起。  首先要进一步加强自身素质建设。只有通过不断提高自身业务素质、服务意识、大局意识,才能使我在思想上、行动上牢牢与党中央的要求、人民群众的需要保持一致,更好的为人民群众服务。只有以更高的标准、更严的纪律要求自己,才能树立能干事、会干事、干好事的纪检监察干部形象。  其次依法依纪做好本职工作。不仅在日常工作要严格按照党章党纪注意自己的言行,在生活中也要当表率树立我党干部的良好形象。还要提高拒腐防变能力,在工作于生活上始终坚持党中央的各项规定,中央要求全党做到的自己要执行,中央明令禁止的自己坚决不做。让权利规范在制度的笼子里,让人民群众监督权利。  严以律己,最现实的要求就是秉公用权、廉洁从政。一是用权重在阳光透明。党员干部不仅要把权力关在制度的笼子里,更要把自己置于组织和群众的监督之下,坚持权利行使全程公开公示,个人重要事项主动报告,重大决策不搞独断专行,选人用人不搞亲疏后薄,敏感事务不搞暗箱操作,真正让权力在阳光下运行。二是用权重在循规蹈矩。常怀律己之心,就是敬畏权利、慎用权利,给权力涂上“防腐剂”、带上“紧箍咒”,错的越轨的事坚决不干、出格的忙坚决不帮、徇私的门坚决不开,不为利益诱惑所动、不为人情关系所缚、不为歪风邪气所扰,当好党纪国法的“守夜人”和“防火墙”。三是用权重在肩扛责任。牢记‘领导就是服务’、“权力就是责任”的箴言,把权力用在造福一方、为民谋利上,而不是把权力玩到极致、用在私处,多想党和人民的嘱托,多想群众有哪些期盼,真正承担起教育人、培养人的责任,承担起服务改革、建设发展的责任, “身正方能聚人,律己方能服人”。 党员 干部严于律己关键是率先垂范、以身作则,凡事站在排头,走在前列,先干一步,不做台上台下不一致的两面人、不做动口不动手颐指气使的横眉人,切实以模范表率行动带动群众。要学习焦裕禄同志心中装着全体人民、唯独没有自己的公仆情怀, 艰苦朴素、廉洁为公、任何时候都不搞特殊化的道德情操,一言一行不忘公仆形象,一举一动常思百姓冷暖,用一心为公、真心为民充盈自己的人格基因,真正让群众真诚认同、自觉追随。
  范文三
  “为官不为”就是腐败
  李克强总理在主持召开国务院部门主要负责人会议时指出,“有‘勤’无‘廉’,政失之于公,有‘廉’无‘勤’,政失之于慵。‘廉’和‘勤’是一枚硬币的两面,做不到‘廉’是腐败,做不到‘勤’也是变相腐败。”“尸位素餐本身就是腐败,不作为的‘懒政’也是腐败!对那些混日子、不作为、得过且过的行为,要严厉问责。”当官不作为,守土不尽责,这就是一种腐败,这种“为官不为”的现象,必须引起我们警惕和深思。
  “为官不为”是理想信念出了问题。随着反腐败力度加大和整治“四风”活动深入开展,一批腐败分子纷纷落马,党员干部作风明显好转。但一些政府官员感叹“为官不易”,抱着“只要不出事,宁愿不做事”,甚至“不求过得硬,只求过得去”的态度,敷衍了事,认为这样就能既免是非,又保乌纱。“为官不为”的根本原因,是为官者的理想信念出了问题,为人民服务的宗旨意识淡化了,可以置党和人民的利益不顾,工作作风飘浮、效率低下,怕得罪人、畏首畏尾,不愿为民谋福利,而把人民赋予的权力用作谋私的工具。更为可怕的是,当今患上“为官不为”这个病的干部实在不少,而且很容易感染他人,正是一些干部的“不为”,才导致审查不严、监管不力、制度悬空,给了“老虎”、“苍蝇”可乘之机,造成权力“出轨”和“撒野”。因此,可以说,做不到“廉”是腐败,做不到“勤”也是变相腐败。
  为官不能当公堂木偶。官员的权力是人民赋予的,俸禄是纳税人提供的,职务意味着责任,在其位、谋其政、尽其责,这是对领导干部最基本的要求。为官者如果只想拿工资不干事,或庸或懒或混,都会误事,或是苦民害民,即便不贪不占,也是对党的事业和人民利益的严重不负责任。清代纪晓岚在《阅微草堂笔记》中讲了这样一则寓言故事。一个官员在阎王面前自称生时为官清廉,所到之处,只饮一杯清水,可以无愧于鬼神。阎王笑道:设官是为了兴利除弊,如果不贪钱就是好官,那么在公堂中设一木偶,连水都不用喝,岂不更胜于你?官员不服,辩解道:我虽无功,但总无过。阎王怒道:你处处只求保全自己,该办的事不办,该断的案不断,岂不是负国负民,无功就是过啊。
  “廉而不为”也犯罪。明哲保身追求的是个人利益,是一种平庸的腐败。与贪腐官员相比,这种不作为腐败,阻碍着一个地区的经济发展,损害了群众的利益,破坏的是政府的公信力和社会形象,其危害更大。从法律角度说,行政不作为是指政府部门工作人员没有履行法定职责,在其位不谋其政,是失职行为,应该依法查处。湖南省政协原副主席童名谦,有自己一套“廉而不为”的所谓为官之道,满足于明哲保身,不贪污腐化,同时也不主动作为、不得罪人。在担任衡阳市委书记期间,严重不负责任,不正确履行职责,发生衡阳贿选大案,造成了恶劣影响。此外,他主政湘西州、邵阳、衡阳等地时,在查办非法集资、高铁建设、官场生态建设方面无所作为,经济社会发展缓慢,构成严重的失职渎职行为,被法院以玩忽职守罪判处有期徒刑五年,对“为官不为”应该有很好的警醒作用。
  党员干部要有担当精神。当官不为民做主,不如回家卖红薯。习近平同志要求好干部要做到信念坚定、为民服务、勤政务实、敢于担当、清正廉洁。他强调:“看一个领导干部,很重要的是看有没有责任感,有没有担当精神。”党员干部的责任关乎一个地区一个单位的建设。当前,改革已进入了“深水区”、“攻坚期”,改革越深入,难度越大,各种新情况新矛盾新问题会不断出现,这样那样的体制机制障碍和瓶颈制约将会困扰着我们,党员干部不能安于现状,不思进取,要有敢负责的勇气、敢担当的精神、敢作为的劲头,要敢试敢闯,正确把握和有效化解矛盾和问题。“良农不为水旱不耕,良贾不为折阅不市”,党员干部要坚持干净做人、踏实干事,要将为官一任、治理一方、振兴一方的重担自觉扛在肩上,记在心间,落实到工作中,坚决同各种形式的消极腐败作斗争,以夙夜在公的精神、寝食难安的姿态对待工作、对待事业,我们的事业何愁不兴?
  新常态下如何应对“为官不为”
  中国经济步入新常态,有些干部却把新常态当做“为官不为”的挡箭牌。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到,对为官不为、懒政怠政的,要公开曝光、坚决追究责任。在依法治国、从严治党的要求下,如何根治“为官不为”、深化作风建设,让干部既廉又勤,干净干事?
  用考核和问责治理“为官不为”
  新常态对领导干部提出了新要求,政府要晒出权力清单和责任清单,权力要接受监督制约。对干部的考核,应有新的标准和办法。考评的导向和标准明确后,就要严格监督和问责。
  中国体制改革研究会秘书长 王满传:首先要让地方政府、各部门官员知道新形势下对他的要求是什么,新形势下到底该怎么为。一是列出权力清单,责任清单,负面清单。对官员要有明确要求,承担责任。二是调整领导干部考核体系,对官员提出要求。
  国家发改委经济研究所所长 宋立:十八届三中全会后,中组部出台了新的干部考核评价体系方法。其中减少了经济发展类指标的比重,增加了人民生活、社会发展、科技进步、节能减排等方面的指标。
  中国社科院廉政研究中心副秘书长 高波:一是改革。要对干部考核评价体系进行结构性的调整。二是要监督,包括问责。考核方式应该增加新元素,比如能不能把干部的考核评价体系更加开放和多元,不要变成少数人来评价少数人,让我们党员群众,让我们的社会公众的知情权、话语权、监督权能够做实。包括利用互联网新媒体手段,对政情、政绩有更多监测手段。在这个基础上,拿起问责手段。
  从根本上解决官员做事“动力源”
  解决干部工作的动力源问题,需要进行公务员薪酬改革和奖惩机制的良性激励,保证公务员有正常的晋升通道和职业尊严。
  中国体制改革研究会秘书长 王满传:要分析为什么一些干部尤其是基层公务员没有积极性心态,是不是与待遇有关?是否与目前的干部人事制度有关?我到基层调研发现,一些县提拔干部是按照年龄划线,50岁提不到副处就晋升无望,提前退居二线了,而在县这一层,四五十岁正是干事的时候。没希望自然就喝茶打牌去了。干部人事制度中央明确要改革,要采取新的措施。另外,对于怎么样创新,在简政放权之后不再审核后在怎么样创新和提高能力方面要采取措施,不但只拿鞭子,也要有胡萝卜,要扶上马,用综合措施应对问题。
  新华网特约评论员、新华社高级记者 陈芳:解决干部工作的动力源问题,就是要让有为干部有位,要形成这样一种良性激励机制。我们看到,中组部出台新的干部考核评价体系,这是很好的考核导向。另外,对公务员特别是基层公务员和财政供养人员调资,不断激励他们干事创业的热情,也是从待遇留人的角度给踏实干事的干部给予更好保障。对于公务员和广大干部而言,要让他们也能够体会到为民做事的职业尊严。
 

本文来源:http://www.guakaob.com/qiuzhizhaopin/319500.html

    热门标签

    HO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