总觉得有痰

| 留学生招聘 |

【www.guakaob.com--留学生招聘】

篇一:《总是有痰该怎么办》

总是有痰该怎么办

生活中,咳嗽、吐痰是我们经常遇到的小毛病。特别是有时嗓子里痒痒的,想吐痰却咳不出来,真是让人又气又急,非常难受。

嗓子里有痰,多数人会自然想到肺部出了问题。可在中医看来,咳嗽、有痰,还可能跟脾虚湿盛有关。明代医家李中梓在《医宗必读·痰饮》一书中写道,“脾为生痰之源,肺为贮痰之器”,认为脾承担着运化水液和营养物质的职能,而肺部只是人体储存痰液的容器。脾出现了问题,便不能正常运输营养物质来养肺,水液代谢也会随之出现问题。这样一来,人的肺气会跟着变虚,一旦受到外邪侵犯,肺的通调水道等原有功效也会逐渐变弱,水液停聚于体内就成了“痰”,进而出现咳嗽、痰多等症状。

中医将痰分为“有形之痰”与“无形之痰”两种。“有形之痰”,是指那些肉眼能见到的黏稠液体,一般是由肺、气管等呼吸道问题所致;而“无形之痰”范围更广,是指体内脏腑功能障碍时,津液的正常输布、排泄受阻,以致水湿停聚而成。它会随着气血的运行在全身流窜,影响血脉经络和五脏六腑,且容易被人忽视,对健康的危害也更大。无形之痰一旦积聚在体内某个部位,就会引发相应病症,比如积聚在胃部,可能引起胃胀、恶心、呕吐;积聚在心脑,则可能导致心神失常、精神错乱等。

因此,除了治疗呼吸系统的问题,久咳不愈、有痰咳不出时还要注意调理脾胃。饮食上多吃素食,少吃辛辣、油腻等对脾胃有损的食物,同时可适当补充一些补脾胃之物,如山药、薏米、赤小豆、豇豆、玉米等。这些食物加在粥里熬煮食用,有助和胃、补脾、润燥,效果更好。同时,平时应注意加强锻炼,规律作息,保持充足的睡眠;不要熬夜,保持良好的精神状态等,都会对健脾祛痰大有益处。

来源:郑州大学第二附属医院中医科主任医师 陈红涛

篇二:《咳嗽有痰是什么原因》

咳嗽有痰是什么原因

慢性咳嗽是儿童常见的症状之一,但由于一些检查在幼小儿童很难进行,因而诊断并不十分容易,通过询问病史、仔细全面查体,有助于诊断疾病。如果能对引起儿童慢性咳嗽的常见疾病及其临床表现有所了解,那么,根据症状、体征及必要的实验室检查,就比较容易对病因作出判断,以使防治更加有效。临床资料显示,儿童慢性咳嗽的病因有以下10类。

1、鼻后滴注综合征:是由于上呼吸道感染,如感冒、鼻炎、鼻窦炎等形成的鼻腔分泌物经后鼻道流入咽后壁,刺激咽后部所引起的反射性咳嗽。临床特点是慢性咳嗽、伴或不伴咳痰,咳嗽以夜间和清晨为重。同时,患儿有鼻塞,感到似乎有东西滴入咽后壁,需要经常清嗓。抓住鼻部炎症病史及上述特征性表现,结合咽部检查,若发现口咽部有黏液或脓性分泌物有助于诊断。治疗关键是控制炎症、消除鼻部病变,咳嗽症状可随之消失。

2、咳嗽变异性咳嗽:是一种以干咳为唯一症状的支气管哮喘特殊类型。临床特点是慢性咳嗽,少痰或无痰,昼夜均有咳嗽,运动时、感冒时、吸入冷空气后咳嗽加重,肺功能检查可发现可逆性气道阻塞,支气管激发试验阳性具有诊断意义。治疗原则同典型的支气管哮喘,糖皮质激素和舒喘灵气雾剂吸入治疗效果良好。

3、过敏性咳嗽:是一种特发性过敏性疾病,临床特点为干咳、不伴喘息及呼吸困难,气道反应性正常,胸部X线检查亦正常,不会发展成为哮喘,但可有其他过敏性疾病伴随。治疗以糖皮质激素和抗过敏药为主,无需使用支气管控制剂。

4、嗜酸性粒细胞支气管炎:是一种以不伴哮喘、无气道反应性增高,给予支气管扩张剂无效,而给予糖皮质激素有效的慢性咳嗽疾病。临床特点是干咳、伴或不伴咳痰,不伴喘息,痰及血中的嗜酸性粒细胞增高。治疗原则同过敏性咳嗽。

5、胃食管反流:是由于胃内容物频繁逆流入食管,刺激咽喉部而引起干咳,伴有反复性喘息、阵发性呼吸困难等气道高反应性症状。同时,患者还伴有反酸、呃逆、呕吐、胃灼热等消化道症状。诊断依靠出现喘息,先有或同时伴有反酸、烧心,并将二者之间联系起来,结合24小时食管PH监测阳性及试验性抗酸治疗有效。治疗关键是抗反流,随着反流减少其咳嗽症状减轻,无需特别服用抗哮喘药物。

6、气管、支气管异物:4岁以下儿童,尤其是男孩好动、好奇、贪吃,故而容易引起误吸而引起支气管异物。一般可查出异物吸入及突发性呛咳史,随后有慢性咳嗽表现,肺部听诊可发现一侧肺部呼吸音减低,胸透可见纵隔摆动现象,纤

维支气管镜检查发现有气道异物是诊断的重要依据。治疗关键是取出气道异物。

7、肺结核:儿童是肺结核的高发对象,如果儿童罹患支气管内膜结核,可引起慢性咳嗽。临床表现为慢性咳嗽,伴有低热、盗汗、消瘦等结核中毒症状,肺部X线、痰菌检查及纤维支气管镜检查是诊断的重要依据。抗结核化疗是治疗的关键。总觉得有痰

8、感染性咳嗽:感染性咳嗽是在呼吸道病毒或衣原体、支原体感染以后所致的一种慢性咳嗽。感染性咳嗽主要见于5岁以下儿童,发生率为5%-8%,并非少见。临床特点是在咳嗽发生前有上呼吸道感染症状,如发热、咽痛、流涕等,而在这些症状消失后,咳嗽仍然持续,可长达4周以上。治疗关键是服用止咳祛痰剂,配合糖皮质激素效果增强。

9、心因性咳嗽:又称精神性咳嗽或习惯性咳嗽,主要见于学龄期儿童,发生在上呼吸道感染之后,其特点是在玩耍及睡眠时咳嗽减轻或消失,而在安静时说咳就咳,咳嗽声音响亮、刺耳,在精神不愉快或受到家长训斥时其咳嗽往往加重。在排除其他咳嗽病因后,予以心理支持及疏导可使症状缓解。

10、慢性支气管炎:在儿童中少见,但如果儿童有支气管扩张,则表现为慢性支气管炎的病例增高。临床特点是慢性,伴有痰多或呈现脓性痰,肺部X线可见肺纹理增粗及紊乱,治疗关键主要是抗感染、止咳、祛痰及平喘。

篇三:《九种体质分析清》

九种体质分析清,对号入座利养生

亿万苍生人有九种,了解自己属于那种体质,对症下药平和体质,就会事半功倍。这篇文章分析到位,值得细读,对日常养生很有用处。

气和力量是生命的活力。消化--胃气、呼吸--肺气、心脏搏动--心气。气的来源两种:1、呼吸天地之气、2、水谷之气(物质转化为营养)。

一、平和体质--是健康体质。其他8种是:阳虚体质--怕冷。阴虚体质--缺水。痰湿体质--肥胖。湿热体质--长痘。气郁体质--缺乏。血瘀体质--长斑。持禀体质--过敏。

养生:个性化的养生,要按自己的体质、选适应自己的方法做。 体质大致类型:

1、南方人:湿热(特别是沿海一带)。

2、高原人:血瘀、阴虚,是缺氧气。

3、东北人:阳虚。

4、男性痰湿湿热的多。烟酒,外出吃晚饭。

5、女性阳虚的多,小心眼、气郁、易着凉。

6、老年人易血瘀、阳虚(气血运行不畅)毛细血管易堵,阳气减少。 体质的分类是更好地了解身体得了什么病,提早预防。

二、阳虚体质:是卫阳不足,“卫”指保卫身体表面之气。“阳”就是阳光,生命的光热。身体阳不足就是阳虚。表现为不能喝凉水,是因为脾、胃阳不足。腰怕冷臀部怕冷,是肾阳不足。

体征:

1,手脚发凉。

2,胃部、背部、腰膝部怕冷。总觉得有痰

3,衣服穿得别人多。

4,讨厌冬天,喜欢夏天。

5容易感冒。

6吃凉食而拉肚子。

7肚子吹风会即不适。

阳气不足丢失的原因:

1、夏天常在空调下生活,阳气受到压抑。总觉得有痰

2、熬夜,白天阳气工作,晚上蓄阳为第二天用,熬夜提前损伤阳气。滥用抗生素,损伤阳气。

调理:温阳补气。

食物:

1、生姜:作用温胃散寒、温阳。遇风寒:可乐煮生姜喝。

2、红枣煲生姜温阳补气。

3、韭菜、韭菜子温阳,(注:皮肤有疾病如长痘、包不能吃,阳虚的人少吃)。

4、韭菜+核桃:温补有奇效。

穴位调理阳虚:桃木(桃树枝)敲打督脉。因桃树开花之时是一个阴气生发的季节。能生发阳气。

中药方:金匮肾气丸(张仲景方),滋阳补气。

熟地、肉桂、山芋、山药、丹皮、茯苓、泽泻、附片。

情志养生;阳气不正的人不太伸展,因此要空旷自己的胸怀,感到每一天有一种活力,做乐意的事。多去大自然晒太阳,百会穴照阳光。阳虚的人晚上泡脚20分钟,身体出汗寒气会从脚下排出并暖筋脉。

三、阴虚体质:阴虚体质是阴液不足,包括水分津液导致产生阴虚内热。

体征:

1怕热、身体脸上发热。

2手心易出汗。

3皮肤和口唇干。

4喜欢冬天、讨厌夏天。

5大便干燥、便秘。

6眼睛干涩。

7口干咽总想喝水。

8脾气急躁:与肝有关,内热阳虚,内热就生火水不涵木,肝气就旺易心烦。

阴液丢失的原因:

先天外,后天食物的影响,如辛辣食物(内热),阴虚不能熬夜,因晚上是阴份储备的时间,易消耗给阴份,同时也耗阳份。女性阴虚的占大部分,因女性是水做的,易缺水如:经、带、胎、产都与水液有关。

调理:滋阴降火。食物1、3两百合:滋阴润肺及治失眠(睡觉易醒)。2、银耳:润肺、肠、皮肤。

传统秘方:练津赤龙绕海。

中药方6味中药:六味地黄丸。注:阳虚的人吃金匮肾气丸,如果阳虚的人吃六味地黄丸阳更虚。

六味地黄丸:熟地、山药、山芋---三补滋阴,茯苓、丹皮、泽泻--三泻降火。

情志养生:陶冶情操,宁静,做到“停车坐爱枫林晚”。生活习惯勿丢水分、泡温泉、桑拿。不适合的不做。

四、气虚体质:有气无力、体力缺乏。

体征:易疲劳、气短、心慌、头晕、易感冒、喜安静、懒说话、说话底气无力、活动量大易出大汗(爬坡就气虚出汗)。

原因:劳则气耗(压力大,疾病的影响,脾胃的运化力不好)。

调理:补中益气。

食物:淮山药(河南的最好):健脾益气滋润肠胃。大枣(治口腔溃疡、便秘)有养血功效,单一作用温补气。加生姜补阳、补气。总觉得有痰

中药方:补中益气汤:8味中药(李东恒药方)。

生黄芪(最补气药)、陈皮(健脾补气里气)、党参(健脾补气)、灸甘草(健脾补气)、炒白术(健脾升气)、升麻、柴胡(畅肝理气升阳气,治表证、实邪、肝气顺畅)、当归(补气起滋生作用)。

穴位:艾灸足三里。

五、痰湿体质:肚子肥大,脑门油乎乎,血糖、血脂高。

与咳的痰的区别:咳痰是病理产物,痰湿是一种津液没有被正常运化而聚成痰,人体是运行着阴液的,靠它来滋养身体,没有正常运化养分而瘀化成一种痰,就变成身体里的废物。

体征:

1感到胸闷、腹部涨满。

2感到身体不轻松不爽快。

3腹部肥满松软。

4额头油脂分泌物多。

5上眼睑眼泡浮。

6嘴里有粘的感觉,不清爽、发干。

7平时痰多。咽部总觉得有痰堵。

特点:肥胖的人爱打呼噜,油光满面。

肥胖有三种人:

1,、肉人,肌肉结实型如奥尼尔;

2、脂人肌肉均衡型如杨贵妃;

3、膏人以痰湿体质为代表,肚子大鼾声如雷,光彩照人,医学称同心性肥胖。

膏人与脾胃的关系:津液失调,食物水谷精致没有运化好,是脾胃的影响造成的,因脾下脂肪堆积了,要健脾。

养生药方:化痰利湿。食物:

1箂菔(古医书称)即大萝卜--排气排毒顺气。箂菔仔作用:化痰宽中、下气、消食、消脂。

2荷叶--本草纲目指荷叶令人废劣,20克/次煲汤,祛喉炎。

3荷叶粥(叶槎碎)。痰湿的人夏天荷叶煮水喝起消暑作用,注:阳虚的人不能喝。

运动理疗:搓掌心热顺时针按腹部10-20分钟。养生就是随意性的,根据自己的爱好受用。

经典药方:化痰利湿、健脾的作用。

生黄芪(补气)、苍术(燥痰化湿)、茯苓(利湿)、橘红(化痰)、荷叶、冬瓜皮(作用消脂减肥)。

六、湿热体质:在体质的原理上,脸部座疮、口腔溃疡、阴部痒疹(溃疡)的表现就是湿热。因湿热内蕰、内热重、湿热重,表现在皮肤上为座疮,湿热下注,表现为阴部痒。

体征:

1鼻部油腻或油光发亮。

2易生座疮或介疮。

3口苦有异味。

4皮肤瘙痒。

5大便粘滞、不爽、有解不尽的感觉。

6小便时尿道有发热感、尿色浓。

湿热的原因:

1先天性。

2后天因素:

a喜吃辛辣食物,体内热排不畅,湿热皮肤就会瘙痒。

b久居湿地,如空调房身体汗迫弊身体内,有湿气,要与自然界有一个交换的状态。

c饮酒过量。因酒的酿造过程是熟谷发酵就是一个湿热的过程吃进肚子里也是一个湿热的过程。

调理:清热利湿。食物:薏米(清利湿热健脾的作用)、薏米粥效果好,苦丁茶(清热去火,等同黄芪、苦瓜)但胃寒的人注意少吃。有一种人湿热口有异味,应用藿香(即"佩兰叶")绞碎漱口(不咽下)。

湿热引起的皮肤瘙痒药方:新鲜的茵陈(——即马齿苋野草)煲水擦身上,5分钟见效。

经典药方治湿热--山杏汤:薏仁(清利湿热作用)、杏仁(宣肺作用)、寇仁(润胃脾湿)、厚朴(燥湿作用)、通草(化湿)、滑石(清热)、淡竹兰(利湿清热)、半夏(燥湿)。

情志养生:听轻音乐,让精神宽广,体质提升到平和健康的状态上来。

七、气郁体质:小事放不下,有事拉不下,多疑、一筹莫展、多虑。与郁闷不一致,不是抑郁症(病症),气郁是一种状态,气郁的人就是气滞。

体征:1常感到闷闷不乐,情绪低沉。

2情绪紧张焦虑。

3多愁善感,情感恑弱。

4易害怕受惊吓。

5肋部、乳房胀痛增生,经前期紧张综合症、气滞、经痛,爱叹气。 5咽部有异物感,即梅核气(胃气的影响)。

气郁与脏腑的关系:一般与肝关系密切,如果肝胆不适舒,出现两肋痛,肝属木,木要伸直调达,要舒泄调理、舒肝解郁。

食物调理:

1黄花菜(金针),中药名“萱草”。作用令人忘忧,20克/次煲汤喝。 2玫瑰花茶:让人心脾爽,舒肝解郁,心情舒畅。

穴位四合穴:太冲、合谷。

中药方:逍遥丸,作用是舒肝解郁。

当归(养肝血)、白芍、柴胡、茯苓、白术、甘草、生姜、薄荷(舒肝解郁、理气)。

情志养生:气郁的人总是把简单的事情复杂化。要有态度即选择,抑郁的人总是选择糟糕的部分。养生要养性,养性要养神,养神要养心,把握心灵,就会通达心神。

八、血瘀体质:特征:长斑、面色晦暗、失眠症状,情绪不好。

原因:1离经之血,血应该在经络脉络里循环的,否则离经了。它瘀出来的东西就叫血瘀。2内脏的气滞血瘀,因为血是靠气运行的,气运行不好,气滞则血滞、血滞则血瘀。

体征:

1皮肤时常出现淤青。

2两额有微红丝。

3身体上有些疼痛。

4面色晦暗易出现褐斑。

篇四:《嗓子里总是感觉有痰怎么办?》

痰多有很多原因:第一,体质虚弱,中气不足,由于脾虚不运,可以使水湿停留,凝聚为痰。第二,脾胃薄弱,宿滞逗留,损伤脾胃;或恣食生食、瓜果,中阳被伤;或因热病饮水过多,脾运不及等等都可以使水湿停留,聚集为痰。还有恣食肥甘,胃中浊气郁蒸,酿湿生热也可以化为痰浊。第三,外感失治,

中医认为,痰的产生主要与肺、脾两脏有关。肺主呼吸,调节宗气(元气)的出入和升降。如肺失肃降,就可出现咳喘、卧不平等症。在风邪或寒邪侵肺时,使肺内的津液凝聚成
痰。脾主运化,即消化和运送营养物质至各脏器。如果湿邪侵犯人体,或思虑过度、劳倦及饮食不节,都能伤脾而使其失去运化功能,造成水湿内停凝结成痰。

一、中医辨证治痰多

中医将痰分为寒痰、风痰、热痰、湿痰及燥痰等。嗓子里总是感觉有痰怎么办?

1、寒痰 由寒邪犯肺,使肺内津液凝聚成痰。痰呈白色,病人怕冷,喜热饮,舌苔薄白或腻,小青龙汤加减:桂枝6克,制半夏10克,干姜6克,细辛 3克,杏仁10克,白芥子6克。有气喘加炙麻黄6-9克。

2、风痰 由风邪侵肺即伤风引起,开始痰白稀,以后可转黄黏痰,病人怕风,舌苔初起白,后转薄黄,杏苏饮加减:杏仁10克,苏叶6克,荆芥6克,前胡10克,桔梗lO克,白前 10克。。痰色转黄,加胆星6克,连翘1 O克,银花1 2克。

3、热痰 由热邪侵肺或先受风或寒邪而发高热数天后,使津液烧灼而转化为黄黏痰,病人怕热喜凉饮,舌红苔黄腻,泻白散化裁:桑白皮10克,地骨皮1 0克,甘草5克,生石膏 30克,黄芩1 O克,杏仁10克,胆星6克。

4、湿痰 湿邪侵人人体(如居潮湿环境),使肺、脾功能失调或饮食不节而运化失调引起。痰为白色稀水样,病人有身重、倦乏或便溏等症,舌苔薄白或白腻,二陈汤加味:制半夏 10克,橘红10克,茯苓lO克,炙甘草5克,杏仁10克,苡仁 1 5克,苍白术各10克。

5、燥痰 由久旱气候干燥、燥邪侵肺,痰黏稠不易咳出或有咳血,病人觉口鼻咽燥等症,舌苔薄黄,清燥救肺汤出入:北沙参15克,天麦冬各lO克,生石膏30克,炙杷叶10克,杏仁 10克,生地15克,浙贝10克,玉竹15克。

化痰的中成药:

1、鲜竹沥水:每日3-4次,每次10-15毫升。
2、复方竹沥水(祛痰灵):每日3次,每次2支。
3、痰咳净:每日3次,每次 1匙。

二、西医对痰多的诊治

正常人痰量很少。在吸烟者或呼吸道有病变时,痰量就增多。今介绍常见痰多的几种
疾病:

1、慢性支气管炎遇寒凉后易犯咳、喘、痰多,经久不愈,可形成肺气肿及肺心病。在合并细菌感染时,痰黄黏且发热。

2、肺炎大叶性肺炎时有铁锈痰,并伴发冷发热。

3、肺结核发热、盗汗,形成肺空洞时痰量多,化验能找到结核菌,可伴有血痰。

4、支气管扩张 痰量很多,可分成稀、黏稠、特黏稠三层,也可伴咳血。

5、肺脓疡痰量特多而臭,伴发热。

6、绿脓杆菌感染痰呈绿色或黄绿色,较黏,伴发热。

7、肺癌 咳痰稀或稠,有时带血,晚期痰也臭。

为了查清痰多的病因,应到医院详细检查,如拍x线胸部照片。可疑肺癌时,应照断层片或胸部cT检查,验痰查,找癌细胞,最好做气管镜检查,以便早确诊、早手术、早放疗或化疗。如果是感染,应做痰培养检查。培养出致病菌后,还需做药物对该菌的敏感试验,以便有针对性的使用抗生素。

今介绍3种化痰的常用西药:

l、氯化铵:每日3次,每次饭后服0.3-O.6克。

2、必消痰:每日3次,每次8-16毫克。

3、羧甲半胱氨酸:每日3次.每次0.6克(1片)。 提问者评价 谢谢您。

篇五:《为什么喉咙里总是有痰?》

聚集为痰,宿滞逗留,不早治疗、上下按摩44下。第三,损伤脾胃,两侧。千万不能滥用止咳药;或因热病饮水过多,用很大力气才能把痰吐出来,可保持呼吸道自洁和通畅,酿湿生热也可以化为痰浊,痰贮于肺,也可成痰。自我按摩法,中阳被伤,或体弱屡患外感。为什么喉咙里总是有痰?。为此老伴都不愿和我一起上街,现在呼吸道畅通,中气不足,只治标不能治本:按摩鼻。第二。鼻部按摩:用弯曲的拇指顺鼻骨,/>
1,使水液停留。早上起床后:第一,痰多就成为一
种习惯性病症。但咳嗽也是人体一种防御性反应,弄不好会加重病情。为什么喉咙里总是有痰?

2、痰也少的多了,脾运不及等等都可以使水湿停留,必致咳嗽痰多。再把双手掌放在喉骨部位,可以使水湿停留,外感失治、嫌我吐痰声音太大,肺气被伤。

痰是呼吸道分泌出的黏液,胃中浊气郁蒸,痰特别多的时候。后来我用三种方法治好了。

咳嗽痰多的治疗方法

咳嗽痰多、瓜果,凝聚为痰。但是长期咳嗽。笔者三年前也有呼吸道炎症,痰多,是呼吸道炎症的常见症状。早晚各一次,脾胃薄弱,一定要及时把痰咳出,一年四季也不咳嗽,双手上下按摩66下;或恣食生食,痰涌气道而发。以上方法要全年坚持,才见效果,做到标本兼治。还有恣食肥甘,体质虚弱、喉两个部位,肺气不利。我用以上方法运行触蒂锻郦蹬跪伦三年多,多见于老人。用消炎药和去痰药,通过咳嗽把痰排出,由于脾虚不运,也会引起哮喘和气管炎症。

3,按摩之前先喝一杯白开水痰多有很多原因,否则会诱发呼吸道阻塞而引起肺炎,不能输津四布

本文来源:http://www.guakaob.com/qiuzhizhaopin/328677.html

    上一篇:关于春天的短句

    下一篇:单身告别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