描写一处自然环境

| 留学生招聘 |

【www.guakaob.com--留学生招聘】

篇一:《1 自然环境描写》

1 自然环境描写

自然环境描写包括:人物活动的时间、地点、季节、气候以及景物等,对表现人物身份、地位、行动,表达人物心情,渲染气氛都具有重要作用。

2 社会环境描写

社会环境描写,指的是对特定的时代背景及人物生活环境的描写。它所描写的范围可大可小,大至整个社会、整个时代,小至一个家庭、一处住所。描写的内容可以是室内陈设、当地的风土人情和时代气氛等。社会环境的描写应具有浓郁的地域风土特色。

作用

一、交代事情发生的地点或背景,增加事情的真实性。例如:“车窗外是茫茫的大戈壁,没有山,没有水,也没有人烟……”《白杨》首段便交代了地点:使人初步感受到大戈壁的荒凉与贫瘠,为下文爸爸的沉思做了铺垫。另外如《孔乙己》中开头对鲁镇酒店的格局的描写也是如此,确定了故事的背景。

二、渲染气氛。例如“天灰蒙蒙的,又阴又冷,长安街两旁的人行道上挤满了男女老少。”《十里长街送总理》一文中的环境描写,渲染了悲哀的气氛,衬托出人们悼念周总理的极其沉痛的心情。另外如《故乡》中对故乡景象的描写,渲染了一种悲凉的气氛。而鲁迅《药》一文结尾一段:时令虽已是清明,然而天气仍“分外寒冷”,“歪歪斜斜”的路旁是“层层叠叠”的丛冢;这里没有生机,只有“支支直立”的枯草发出“一丝发抖的声音”;这里没有啼鸣的黄莺,只有预兆不祥的乌鸦,而且“缩着头,铁铸一般站着”。这里借助环境描写渲染出了坟场阴冷、悲凉的气氛。

三、烘托人物的心情。例如《心愿》一文,在点明“我”在一个假日去巴黎的一座街道公园看书之后,交代了“我”周围的环境以及“我”由花丛联想到北京一事,表达了作者思念祖国的思想感情。

四、反映人物的性格或品质。例如《一夜的工作》一文写周总理工作的环境:“这是高大的宫殿式的房子,室内陈设极其简单……”可以看出,总理生活多么简朴。又如《穷人》一文中写道“屋外寒风呼啸,汹涌澎湃的海浪……这间渔家的小屋却温暖而舒适。”由此可知,桑娜是个十分勤劳的人。另外如《驿路梨花》中对小茅屋的描写,则写出了人们的热心与善良。

五、推动情节的发展。例如:《曹操煮酒论英雄》中“酒至半酣,忽阴云漠漠,聚雨将至。从人遥指天外龙挂”一句,因为天气的变化,引出了对“龙”的评论,从而推动了情节的发展。

另外如《边城》中写道:“天已快夜,别的雀子似乎都休息了,只杜鹃叫个不息。石头泥土为白日晒了一整天,草木为白日晒了一整天,到这时节各放散出一种热气。空气中有泥土气味,有草木气味还有各种甲虫类气味。翠翠看着天上的红云,听着渡口飘来生意人的杂乱声音,心中有些儿薄薄的凄凉。”情窦初开的翠翠“在成熟中的生命,觉得好像缺少了什么”,“好像眼见到这个日子过去了,想要在一件新的人事上攀住它,但不成”。翠翠渴望爱情而还没有着落,有孤单失落之感。这时祖父在渡船上忙个不息,顾不上她,杜鹃叫个不息,泥土、草木、各种甲虫类气味,生意人的杂乱

声音,更增添了翠翠内心的纷乱和孤独之感,因此她“心中有些薄薄的凄凉”。这里的环境描写成为人物心里活动的契机并映衬着人物的心情,还有推动故事情节发展的作用。

六、深化作品主题。分析小说的主题,离不开对人物和情节的细致分析,也离不开对环境的认真考察。如老舍的《骆驼祥子》中,为了刻画人力车夫祥子的辛苦,揭示旧社会劳动人民的悲惨,作者极力刻画了日烈雨暴的情景。当日烈到人不能忍受的程度,祥子还不得不拉车挣钱;当雨暴到人不能行走的程度,祥子还不得不在雨中挣命。通过这样的环境描写,展现了祥子吃苦耐劳、勤劳的本性,从而揭示了旧社会劳动人民生活的疾苦和悲惨的主题。

当然,一段具体的环境描写,它的作用往往是多方面的,这需要根据具体的语言环境去综合分析,切忌生硬地把它归结为某一种作用。

叙事性文学作品经常要借助环境描写来刻画人物、展开情节和深化主题,一般说来,文学作品中的环境描写主要有以下六种作用。

一、 渲染营造某种氛围,为后边的内容做铺垫。

二、交代人物身份,表现人物性格

三、衬托托人物心理

四、象征和暗示

这种表现手法可能在诗歌中运用的更为频繁,但在叙事性作品中也并不少见,例如 以鲁迅的《药》为例

华大妈跟了他指头看去,„„分明有一圈红白的花,围着那尖圆的坟顶。 这里“分明有一圈红白的花,围着那尖圆的坟顶”的暗示作用是明显的:毕竟还有人关心着死难的烈士——革命者后继有人。

五、交代人物活动的场所

在叙事性的文学作品中,大部分的环境描写都有这一作用,只是某一些作品的某一些文段更加突出些.。这里只举一例,孙犁的《荷花淀》第二段是这样写的:要问白洋淀有多少苇地?不知道。每年出多少苇子?不知道。只晓得,每年芦花飘飞苇叶黄的时候,全淀的芦苇收割,垛起垛来,在白洋淀周围的广场上,就成了一条苇子的长城。女人们,在场里院里编着席。编成了多少席?六月里,淀水涨满,有无数的船只,运输银白雪亮的席子出口,不久,各地的城市村庄,就全有了花纹又密、又精致的席子用了。大家争着买:“好席子,白洋淀席!”

这段明丽淳朴文字的文字,交代了本文要刻画的群体形象—水生嫂们所生活的环境:美丽而富饶。美丽富饶的水乡,一群纯洁朴实的妇女。人与自然相互映衬,相得益彰,更加增添了文章的诗情画意。

六、展开、推动故事情节的作用

篇二:《环境描写1》

环境描写

定义

环境描写是指对人物所处的具体的社会环境和自然环境的描写。

自然环境是指自然界的景物,如季节变化、风霜雨雪、山川湖海、森林原野等。

社会环境是指能反映社会、时代特征的建筑、场所、陈设等景物以及民俗民风等。

分 类

社会环境

社会环境描写,指的是对特定的时代背景及人物生活环境的描写。它所描写的范围可大可小,大至整个社会、整个时代,小至一个家庭、一处住所。描写的内容可以是室内陈设、当地的风土人情和时代气氛等。社会环境的描写应具有浓郁的地域风土特色。

例:夕阳西下,城市中心却像一颗粲灿的星星,犹如白天一般光亮。在城市中心的西北方向很远的地方,一条刚修好不久的小路一直延伸到黑暗的角落,在这条小路的尽头座落一所历史研究所。——社会环境描写

自然环境

人物活动的时间、地点、季节、气候以及景物等,对表现人物身份、地位、行动,表达人物心情,渲染气氛都具有重要作用。

例:宁静的夜晚,凉风习习,漆黑的夜空中飘渺着一点星星的痕迹,细细的月牙伸在空中,像死神的钩镰,冰冷的、阴森的。路上没有一个行人,两旁树叶被风吹得沙沙作响,夜,更凉了„„

——自然环境

所谓环境衬托,是指为了突出主要事物,便选取与其相似或相反的事物做陪衬,从侧面或反面着意描绘,使所要表现的主体在相互映衬下,更加生动鲜明.这种写法就是人们常说的“烘云托月¡±。

衬托的分类

根据衬体和本体的关系,衬托可以分为正衬和反衬。

夜晚,敌人从炮楼的小窗子里,呆望着着阴森黑暗的大苇塘,天空的星星也像浸在水里,而且要滴落下来的样子。到这样的的深夜,苇塘里才有水鸟飞动和唱歌的声音,白天,它们是紧紧藏到窝里躲避炮火去了。苇子还是那么狠狠地往上钻,目标好象就是天上。-----《芦花荡》

揭示时代背景

整个教室有一种不平常的严肃的气氛。最使我吃惊的,后边几排一向空着的板凳上坐着好些镇上的人,他们也跟我们一样肃静。其中有郝叟老头儿……个个看来都很忧愁。------《最后一课》

渲染故事氛围

月亮出来了,冷冷的,我不禁打了个寒战。------《羚羊木雕》

烘托人物心情

两岸的豆麦和河底的水草所发散出来的清香,夹杂在水气中扑面的吹来;月色便朦胧在这水气里。淡黑的起伏的连山,仿佛是踊跃的铁的兽脊似的,都远远地向船尾跑去了,但我却还以为船慢。-----《社戏》

借景抒发感情

我在朦胧中,眼前展开一片海边碧绿的沙地来,上面深蓝的天空中挂着一轮金黄的圆月。-----《故乡》

暗示文章主题

一、环境描写的方法

(一)、铺垫式描写,渲染气氛,推动情节发展。

• 厚重的湿雾笼罩着漆黑而深邃的大地,灰沉沉的天空苍白而无力。

• 寂静,死一般的寂静,世界在过去中沉睡。

• 轰-----一团火焰冲破潮湿的雾团,冲上死白色的天空。顿时,万丈的光芒扫净云雾,驱散寂静,世界回到了现在。

• 过去,在火焰中飞灰烟灭……

•(胡明慧)

• 那时正值秋天,落叶总是把街道铺成金灿灿的“星光大道”,阿姨的工作量从而多了起来。 • …… ……

•(温卓瑶)

• 雨后的小路上,有一股淡淡的泥土味,小路旁正绽开着一朵美丽的鲜花,它真的十分美丽,粉红色的花瓣娇嫩嫩的,就像婴儿的嘴唇那样。而在这鲜花旁,我看到了一株野草,一颗十分平凡的小草,它悄悄的立在花的旁边,就像是一个侍从,只衬托得鲜花更加美丽。

• 我的人生就像是这株小草……

(二)、情景式描写,揭示人物的情感

•《忘记过去,也是一件幸福的事情》

• …… ……

• 我的人生重新变得光亮,变得明媚。喧闹的路旁开满了鲜艳的花朵,清晨的阳光充满世界。

(三)、对比式描写,衬出深刻的主题

•厚重的湿雾笼罩着漆黑而深邃的大地,灰沉沉的天空苍白而无力。

• 寂静,死一般的寂静,世界在过去中沉睡。

• 轰-----一团火焰冲破潮湿的雾团,冲上死白色的天空。顿时,万丈的光芒扫净云雾,驱散寂静,世界回到了现在。

• 过去,在火焰中飞灰烟灭。…… ……

•我的人生重新变得光亮,变得明媚。喧闹的路旁开满了鲜艳的花朵,清晨的阳光充满世界。 • 过去只是大浪中的一滴水,沙漠中的一颗黄沙,他不代表一个海洋,也不能代替一片沙漠。过去只是马蹄中的过客,红尘世俗中的枯草。

• 忘记过去,我们的生活会变得更加幸福!

• 联考作文《忘记过去,也是一件幸福的事》

(四)、运用恰当的词语和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进行环境描写。

•天空渐渐地黯淡,失去了原有的光芒,微弱的阳光在与黑暗的厮杀中败下阵来。太阳它那疲倦的身驱正被黑暗一点一点地吞噬……

• 欧永豪《灯亮了》

二、环境描写的特点:

目的明确——为表达中心思想服务;

具体生动——给人身临其境之感;

抓住特征——写出独具特色的景物。

夜静悄悄的,人们都进入了梦乡,连天上的星星也眨着慵懒的眼睛,在打瞌睡,惟独妈妈,为了女儿,忍受内心的煎熬。----《母爱不朽》

例文品析

例文品析

令人窒息的毫无生气的最后一节课,伴随着老师的话声不断和空中的雷声不断,郁闷地进行着.望望窗外,瓢泼大雨正无情地倾泻下来.

随着时间一分一秒地过去,我如坐针毡,远望着校门口的一排排黑色的轿车,我很焦虑,多么希望他不要来啊! -----《感悟父爱》

身边习作

又到了这个飘雪的季节,那白色鹅毛般的雪花在空中翩翩起舞,悠然地降落在地面,它和它的朋友一起为大地铺上了银毯。 -----秦雪《那真情,从不曾被遗忘》

身边习作

•(因考试失败而烦闷,而后看到一个玩水的小男孩得到启发)是啊,我从来都是为了妈妈而奋斗,为了她的奖励而奋斗。其实我应该为自己努力,毕竟人生是自己的。我也应该奖励自己,为自己曾经的努力和付出,成功也好,失败也罢。

• 抬头,是耀眼的白光。

•(结尾用景物描写“抬头,是耀眼的白光”将本文的积极向上的意境推向更高,更远,看似信手拈来的一句,细细品来却妙不可言。)

• 2010年中考作文《奖励自己》

黄昏,城市的道路又再次拥挤,行人匆匆地在我身边擦肩而过。昏黄的阳光无力地照在每个人的脸上,天空隐约可见的月亮正预示着太阳的衰落,就这样,太阳缓缓地从地平线上下落„„ „„ „„

天空渐渐地黯淡,失去了原有的光芒,微弱的阳光在与黑暗的厮杀中败下阵来。太阳它那疲倦的身驱正被黑暗一点一点地吞噬,直到完全消失于地平线下。它的衰落仿佛像我的未来,没有丝毫的希望、没有成功的喜悦,只留下阴森森的黑暗„„

天空最终被黑暗笼罩了——黑夜降临了 „„

„„ „„

灯亮了,不仅在黑夜中默默地照耀着路面,更照亮了我的心田:即使生活中遇到再大的困难,即使我遭遇了再苦的磨难,即使我失败了,即使„„ 我不应该放弃,更不应该为未来而感到恐惧。“真正的失败不是一次的失手,而是跌倒了不能再爬起来。”我应该重拾信心,像路灯一样,即使能力有限,也要朝着目标前进,朝着未来„„

灯亮了,我心中的希望也被点燃! (欧永豪《灯亮了》)

关 心

开头:描写一处自然环境

细雨绵绵,如同那扯为断剪不断的缕,我的烦恼就像这绵绵的雨丝,没有尽头。 中间:

放眼望去,那一片片的竹林在雨中显得更加娇美了,那一簇簇的绿叶,经过雨水的洗刷之后,更加绿了,更加亮了。

结尾:

我呆呆地伫立雨中,望着父女俩消失在茫茫的雨雾中。心中忽然静静地淌过一阵热流。雨依然飘洒,不过,雨丝却成了母亲的双手,在轻抚着奔跑的我。

注意事项

1、具体生动——给人身临其境之感

天气真好,晴朗,一丝风也没有,干冷干冷的。那是个没有月亮的夜晚,可是整个村子——白房顶啦,烟囱里冒出来的一缕缕的烟啦,披着浓霜一身银白的树木啦,雪堆啦,全看得见。天空撒满了快活的眨着眼的星星,天河显得很清楚,仿佛为了过节,有个拿雪把它擦亮了似的……

2、抓住特征——写出独具特色的景物。

也不知是哪一位热心肠的人,用云杉枝条纺织的花环,装点了那一排掩埋忠骨的坟墓,又在小小的墓地周围种植上一圈苍翠的小树。陡坡外高耸着挺拔的青松。谷地里满铺着如茵的嫩草。描写一处自然环境

这儿是小镇的尽头,阴郁而冷清。只有松林轻声地沙沙作响。四野里复苏的大地散发出新春的气息。

连串式描写,展开故事的情节

在文章中,同一景物多次使用,递进描写,不仅可以使情节显得更加真实、更加引人,还能自然地展开情节。

在一篇题以《关心》为题的中考满分作文中就三次出现了景物描写。开头是这样描写的: “细雨绵绵,如同那扯为断剪不断的缕,我的烦恼就像这绵绵的雨丝,没有尽头。” 中间接着说:

“放眼望去,那一片片的竹林在雨中显得更加娇美了,那一簇簇的绿叶,经过雨水的洗刷之后,更加绿了,更加亮了。”

结尾的时候,作者再次写到了景物:

“我呆呆地伫立雨中,望着父女俩消失在茫茫的雨雾中。心中忽然静静地淌过一阵热流。” “雨依然飘洒,不过,雨丝却成了母亲的双手,在轻抚着奔跑的我。”

同样写雨,却用了三段情感不同的文字,情节自然。用这种方法写出来的文章,脉络分明,极富情感。

情景式描写,揭示人物的情感

这时候最热闹的,要数树上的蝉声与水里的蛙声;但热闹是它们的,我什么也没有。

一场雨之后那一遍茵草地更绿了,那一株株的绿草一下子似乎长子一大截,让这片小小的草地变成了一张厚厚的绒毯,我感到,那正在滋生的不是小草,而是自己无法阻止的思念。 练习:想一想下面这段文字中环境描写的作用:

6岁那年夏天,我该上小学了,爸爸开车接我回城里的家。那天下着小雨,一阵阵凉风吹动着外公家门口的小柳树。小柳树使劲晃动着身子,好像也在说“不”,水顺着小柳树的枝叶落到地上,好像也在哭。

词汇超市:

万物复苏 百花争艳 清风徐徐 姹紫嫣红 白雪纷飞 绿意盎然 山清水秀 霞蔚云蒸 春暖花开 春露秋霜 春光明媚 桃红柳绿

蜂飞蝶舞 含苞欲放 春雨绵绵 冰天雪地 白雪皑皑 银装素裹 电闪雷鸣 骄阳似火 烈日炎炎 万木葱茏 鸟语花香 景色宜人 秋高气爽 春华秋实 林寒涧肃 分外妖娆 桃红李白 湖光山色

小试身手

孤独的我喜欢坐在窗台旁,这样,窗就成了我的第一位“朋友”,学习累了就往窗外望望。走廊旁种有花草,它们并不美丽,却有昆虫呆在上面。还有一些花草被连续几天的大雨征服了,都向下垂。天空总被云层覆盖着,似乎从未停止下雨,雨水总是毫不留情地向下落。-----《校园往事》

再试身手

从以下三种情境中任选其一,运用环境描写渲染氛围,烘托人物心情,突出文 章中心,力求描写生动可感,情景交融。

•情境一:又上自习课了,

•情境二:“每逢佳节倍思亲”,佳节(同学们任选一个节日)又至,

•情境三:盼望已久的星期天终于到了,清晨

篇三:《什么是环境描写》

什么是环境描写

环境描写是指对人物所处的具体的社会环境和自然环境的描写。社会环境是指能反映社会、时代特征的建筑、场所、陈设等景物以及民俗民风等。自然环境是指自然界的景物,如季节变化、风霜雨雪、山川湖海、森林原野等。

环境描写写作指导

一、连串式描写,展开故事的情节 在文章中,多次使用景物描写,不仅可以使情节显得更加真实、更加引人,还能自然地展开情节。在一 篇题以《关心》为题的中考满分作文中就三次出现了景物描写。开头是这样描写的: “细雨绵绵,如同那扯为断剪不断的缕,我的烦恼就像这绵绵的雨丝,没有尽头。” 中间接着说: “放眼望去,那一片片的竹林在雨中显得更加娇美了,那一簇簇的绿叶,经过雨水的洗刷之后,更加绿了, 更加亮了。” 结尾的时候,作者再次写到了景物: “我呆呆地伫立雨中,望着父女俩消失在茫茫的雨雾中。心中忽然静静地淌过一阵热流。”“雨依然飘洒, 不过,雨丝却成了母亲的双手,在轻抚着奔跑的我。” 同样写雨,却用了三段情感不同的文字,情节自然。用这种方法写出来的文章,脉络分明,极富情感。

二、情景式描写,揭示人物的情感 把内心的“情”,自然地渗透到外物之中,这就是“情积于内而发之于景”。在写作中,真正做到了景中有 情、情中有景,才会情景合一、水乳交融,所谓“情哀则哀,情乐则景乐”就是这个道理。鲁迅小说《故乡》 开头写阴晦严寒的深冬气氛、荒凉潇索,没有活气的村景,贴切地衬出了自己的悲凉心情;孙犁《荷花淀》 一文,开头将夜写得充满诗情画意,只是为了揭示水生嫂那恬静、安乐的心境。由于景物描写的恰当运用, 于是就有了“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那份高雅志趣,有了“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的那分伤感悲凉。 一位学生在《茵草坪上的故事》中有这样一段描写,作者不直接写内心滋生的思念之情,只说: “一场雨之后那一遍茵草地更绿了,那一株株的绿草一下子似乎长子一大截,让这片小小的草地变成了一 张厚厚的绒毯,我感到,那正在滋生的不是小草,而是自己无法阻止的思念。” 这样的句子含蓄有情,与一般的景物描写就有了不同。

三,对比式描写,衬出深刻的主题 环境描写,还可以将将人物在不同年代、不同情况下的不同感受,通过景物体现出来。杜甫的“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历来为人们所传诵,这就是因为两者之间形成了强烈而鲜明的对比。在《初三的烦恼》一文 中,作者与“枫”初次相识于一个艳阳高照的春日,文中写道: “这是一个太阳特好的春日, 柔柔的轻风、暖暖的阳光,枝头绽放的新绿,无不让人感到一种勃勃的生机, 广阔的田野里也如一张浅绿的地毯,一望无垠。” 由于种种原因,后来,作者又不得不与“枫”相别,在这时,作者又用了一段景物描写,不过,已不是春 日的美好景色,写出的是秋天的萧条与孤寂。文章通过春秋景物的不同,鲜明地写出了人物心境所发生的 巨大变化,深刻地揭示了文章的主题。

四、梦幻式描写,反映人物的期待 在文章中,我们还可以采用“以虚衬实”的写

法,就是用虚幻的景物来衬出现实社会,折射出人物内心的 感受或期待。如杨朔的《海市》一文中,先对虚幻的海市蜃楼花了大量的笔墨,极力写出了它的令人神往。 然后写出寻找时看到的真实的海市——欣欣向荣的长山列岛。这时,作者感叹,“我们看到的长山列岛胜过 了海市蜃楼的实景。”虚幻的海市蜃楼写得越美丽神奇,就越能写出城市在社会主义建设过程中显示出来的 朝气蓬勃。 唐代诗人杨万里写过这样的诗句:“春花秋日冬冰雪,不听陈言只听天(自然之意)。”确实,环境描写 不能为景而写景,更不可“情不够,景来凑”,应该学会让景物说话,这样它才能为我们的文章“锦上添花”。

社会环境描写的作用

社会环境描写必须具有鲜明的时代色彩。进行社会环境描写,要努力画好“风俗画”。高尔基说:“不可忘记:除风景画之外,还有风俗画。”

一、交代故事发生的时间、地点,揭示(暗示)作品的时代背景。

景物描写的一个重要作用就是交代故事发生的时间、地点,有时也揭示作品的时代背景。例如《故乡》开头的景物描写:“时候既然是深冬,渐近故乡时,天气又阴晦了,冷风吹进船舱中,呜呜的响,从篷隙向外一望,苍黄的天底下,远近横着几个萧索的荒村,没有一些活气。”作者活画出一幅萧条荒寂的故乡冬景图,也是当时中国农村的缩影,这是闰土生活的典型环境。描写一处自然环境

二、渲染气氛

作家往往用生动的自然环境描写,来创造故事的特定氛围,从而增强故事的真实性。

鲁迅的《药》

开头对时令的描写:秋天的后半夜,月亮下去了,太阳还没有出,只剩下一片乌蓝的天;除了夜游的东西,什么都睡着。华老栓忽然坐起身,擦着火柴,点上遍身油腻的灯盏,茶馆的两间屋子里,便弥满了青白的光。

作用:勾勒出黎明前最黑暗的时刻的突出特征:阴暗、凄清,还有几分恐怖,从而渲染了夏喻就义时沉寂而肃杀的气氛。(渲染故事气氛)

三、烘托人物形象

环境本是为人物活动提供一个场所和背景的,故而自然环境的描写,往往是为塑造人物服务的。也就是说,作家为了表现人物丰富的心境、复杂的性格,往往要为人物设置多种不同的自然环境,用以“刺激”人物,以记录其种种行为,从而显露其性格。

《荷花淀》开头有一段文字,“月亮升起来了,院子里凉爽的很,干净的很。白天破好的苇眉子湿润润的,正好编席„„”

这些描写为我们展现了一个美丽、洁净又温馨的自然环境。有力地烘托了水生嫂的形象;美丽、勤快、利落、善良。

四、揭示人物心境(展示人物心理),表现人物性格(展示人物的精神世界)。

《药》中,华老栓买到人血馒头后,“在他面前, 显出一条大道,直到他家中„„”

写出了华老栓认为儿子的病有药可治的兴奋,充满希望的心境。

鲁迅《药》中写华老栓去为儿子买药,有这样一段:

“天气比屋子里冷得多了;老栓倒觉爽快,仿佛一旦变了少年,得了神通,有给人生命的本领似的,跨步格外高远。而且路也愈走愈分明,天也愈走愈亮了。”

揭示人物心境:马上就能买到人血馒头了,儿子的病也就能够得到根治了,如此,华老栓心里怎不会产生一种幸福感呢?

孙犁在《荷花淀》中,有一处自然环境描写:“现在已经快到晌午,万里无云,可是因为在水上, 还有些凉风,这风是从南面吹过来,从稻秧苇尖上吹过来,水面没有一只船。水像无边的跳荡的水 银。”

空气的燥热,水面的空旷,很好地揭示了这一群青年妇女探夫未果的无限失望的心境。

峻青的《党员登记表》,有一段文字是写黄淑英走向刑场时黎明前山野的景色和人物的感受的:“山野是一片雪白,真像个粉妆世界。大地是一片寂静。淑英深深地吸了一口清晨的新鲜空气,抬起头仰望了一下天空,天空是乌蓝乌蓝的,寥寥的几颗晨星在闪烁着将熄的光芒。啊!妈妈,天晴啦!”描写一处自然环境

揭示人物心境,展示人物的精神世界。黄淑英此刻是走向刑场,而她感受到黎明前的雪野是一个粉妆的世界,因为她正是为这无限美好的江山而献身;她对革命胜利的信念无比坚定。

五、推动情节发展

情节发展与环境描写往往是相互依存、相互制约的:环境描写要以情节为依据,情节发展离不开环境描写。

《林教头风雪山神庙》对风雪的描写,虽着墨不多,但确实给人以“风大雪紧”的印象;更重要的是,风雪的变化不断推动着情节的发展。正因为风大雪紧,林冲才要喝酒御寒,才会在沽酒途中见到山神庙;正因为风大雪紧,草厅才被摇撼、压倒,林冲才被迫到山神庙安身;正因为风大雪紧,林冲进了山神庙,才用巨石顶住大门„„直到暗中听到仇人陆谦等人的谈话,林冲才奋起杀敌复仇,在性格上出现了质的飞跃。

又如《荷花淀》中对荷花淀正午风光的那段描写:“她们奔着那不知道有几亩大小的荷花淀去,那一望无边际的密密层层的大荷叶,迎着阳光舒展开,就像铜墙铁壁一样。粉色荷花箭高高地挺出来,是监视白洋淀的哨兵吧!”

推动着情节的发展,暗示了一场激烈的战斗,将在这清香四溢的环境中展开;不仅如此,对荷花的形象传神、充满寓意的描写,还在暗示着白洋淀妇女的成长前途——粉色的荷花都成了“监视白洋淀”的哨兵,昔日粉妆的女人们,也将成为保卫白洋淀的战士。

六、深化作品主题

分析小说的主题,离不开对人物和情节的细致分析,也离不开对环境的认真考察。

鲁迅《祝福》的最后一段,通过“我”的感受描写了一个祝福景象:“我给那些因为在近旁而极响的爆竹声惊醒,看见豆一般大的黄色的灯火光,接着又听得毕毕剥剥的鞭炮,是四叔家正在‘祝福’了,知道已是五更将近时候,我在朦胧中,又隐约听到远处的爆竹声连绵不断,似乎合成一天音响的浓云,夹着团团飞舞的雪花,拥抱了全市镇„„”

在这里,作者拿有钱人的祝福活动和祥林嫂的惨死作了一个鲜明的对比。一边是鲁四老爷之流兴高采烈地为自己来年好运祝福,一边是被压迫者在寒冬腊月、大雪纷飞的祝福声中惨死在雪地里。这样,就把“凶人的愚妄的欢呼”和“悲惨的弱者的呼号”(鲁迅语)鲜明地摆到读者的面前,形成了强烈的对比,增强了祥林嫂遭遇的悲剧性,加强了对旧社会杀人本质的揭露,深化了小说的主题。

七、借景比喻、作为记叙的线索

《栀子花情结》栀子花不仅作为背景,而且赋予比喻意义,增添了文章浓浓的诗情画意。

静谧的夜,窗外游丝般的雨勾起无端思绪。我闭上眼,一丝熟悉的清香在微微潮湿的空气中荡漾。哦,栀子花又开了吗?刹那间?我又回忆起那个让我怦然心动的瞬间„„

那是个栀子花开的季节?空气中都浮动着馥郁的香气。晚上,做完了作业,我揉了揉发酸的眼晴。好累哦,下楼走走吧!

爸爸踮了踮脚,把枝头那一朵摘下,理理妈妈细碎的头发,微笑着轻轻把那朵花儿小心地插在妈妈发间,那纯洁的白盛开在乌黑的头发上,妈妈像个十八岁的少女那样微微低下了头„„

八、用景物描写体现时间或情节的变化。

小说是时间的艺术,又是空间的艺术。所谓空间主要是指环境。环境是形成人物性格,驱使其活动的特定场所。一篇小说,除了要展示五光十色的社会环境,还要描写千

姿百态的自然环境。弄清小说中环境描写的作用,对准确理解作品的思想内容,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

篇四:《描写自然环境的句子》

1、湖面很平静,水清清的,高空的白云和周围的山峰清晰地倒映在水中,湖水天影融为一体。在这幽静的湖中,唯一浮动的就是一些飞鸟了。人们说出山色多变,其实,湖色也多变,淡蓝、深蓝、浅绿、墨绿,在湖面上,界限分明。

2、当我们站在一望无际的内蒙古大草原上时,当我们站在雄伟的万里长城脚下时,当我们站在神秘的西藏布搭拉宫时。描写自然环境的句子。我们都会惊叹祖国的建筑是如此辉煌壮观,祖国的文化是如此灿烂!大自然是如此神秘!

3、我爱听那春天潺潺的小溪的歌唱,那清脆的声音仿佛一泓清泉流进了我的心田,那澄澈的溪流似乎围绕在我的周围,4、温暖的秋阳从云朵中洒下一丝丝耀眼的光芒。枫叶就显得更娇艳、红润了。一会儿变成了镶满宝石的红头饰,在阳光的照耀下,闪闪发光。一会儿变成了熊熊燃烧的烈火。一会儿又变成了华丽的红地毯,给大地增添了一份鲜艳的色彩。难怪唐代诗人杜牧说:“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呢!

5、让我们走进森林,看,小鸟的鸣叫;小溪的流水;茂密的树木;新鲜的空气;……这所有的一切会带走你的疲劳,让你来到一个精神的游乐场,这个游乐场就像一个巨大的磁场,吸引着你的眼睛,让你一直保持旺盛的精神,忘掉所有的记忆,唯一的记忆就是森林的美。描写自然环境的句子

6、早晨,一出门就与微风撞了个满怀。不坐车,也不邀伴就带着满怀的好心情,踏一条幽径,独自去欣赏大自然的交响曲。你听,“哗哗哗--”那是交响曲的第一个音符,第一份色彩。“哗哗哗……”小溪欢快的唱着,像一曲无字的歌谣。我看到小溪这么真挚的邀请,也跟着小溪唱和了起来。

7、我们沿着弯曲的山路一级一级向上爬,清澈的溪水唱着歌,弹着琴弦欢快地往下流。它们碰到悬崖,就聚集成一条条美丽洁白的瀑布飞流而下。流到平坦的地方,就汇聚成一潭潭清水像光滑的绸缎缓缓地流动。

8、一座座苍翠欲滴的山,峰峦雄伟;一条条晶莹剔透的溪,清澈见底;一座座古色古香的亭,小巧玲珑;一座座金碧辉煌的塔,高耸入云。我真想用相机拍下来。

9、雨后,站在树下,侧耳倾听,那是鸟儿的欢唱,他们为大自然而欢畅,好一首“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真可谓写得生动形象,淋漓尽致。

10、和枫叶的红艳相比,银杏叶则显得更加柔美。街道旁,片片黄叶飘飘洒洒,似群蝶飞舞,又如天女散花。落到地上,层层叠叠,像一块精美无比的地毯一样,踩上去软绵绵的。满树的银杏叶就像一把把巧夺天工的金扇子,真是仙人彩绘、妙笔天成。银杏叶非常像一把精巧的小蒲扇,飘在空中时,好似一只只翩翩起舞的黄碟向人们展示着自己优雅的舞姿,又像少女那轻盈飘扬的纱衣,黄绿相间,我不禁看得目眩神迷。

11、金秋十月,到处硕果累累,到处都是丰收的景象。满山的姹紫嫣红,让人如痴如醉,心旷神怡。可我最喜欢的不是娇艳美丽的花朵,而是那千姿百态、五彩缤纷的秋叶,昔日那绿油油又十分青翠的树叶如今已披上了华丽的秋装,颜色更是各式各样、美不胜收。

12、水汽空蒙,迷幻,扑向我的头,脸。雨是乱蹦乱跳像调皮的孩子,待依偎别人身上时却是温柔的如同母亲的手臂轻抚着你。雨默默的,但仍能听到一种不可能捉摸的声音,如一把古老的坚琴,奏出深沉的曲调,余音袅袅,若幻若真,又似儿时的摇篮曲在耳边缥缈。雨仿佛密了一些,抬头望,就像一幅清虚淡远的山水画。在这如梦如幻的世界中漫步,细细玩味着每一朵花,每一株草,每一棵树。路旁的花贪婪地吮吸着甘露,花瓣上缀了些水珠让人不由联想到美丽姑娘的容颜。小草修长的碧发被润湿了,发悄上还挑着没来得及擦干的水珠呢!杨树仿佛被雨打疼了,每片叶子里都包了一汪“泪水”,风一吹,“泪珠”从叶尖滑落,有的则在叶子上转个圈。

13、初夏的花,虽没有春天桃花、梨花、杏花的百花齐放,那么壮观;也没有秋天的□、桂花、玉兰花的争奇斗艳,那么放肆,但是它却有它独特的一面。在那小小的花苞中有一个弱小的生命,努力的生长,积蕴着无穷力量。像初夏的荷花,虽没有“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的光彩照人,但是它却努力地生长着,心中只有一个念头--开放。让自己变得光彩夺目。

14、淅淅沥沥的小雨下个不停,仿佛是调皮的云娃娃苦恼了老天,使唤它一天到晚阴沉着脸,又像老天把云娃娃打哭了,使唤它抽抽噎噎,清泪涟涟。小雨时而无声无息,时而淅淅沥沥,下得天潮潮地湿湿,这是冬送给春的一份礼物,在春一开始,便冲刷出一个干干净净的世界。

15、走进大自然,你可以在缠绵的秋雨中,独自漫步在逶迤的山间小径,任凭飘洒的细雨在睫毛上挂上一层细密晶莹的水珠。仰着脸,接受雨丝的爱抚;伸出手接受大自然的馈赠,尽情领略那不可言说的妙处。再采上一束带着露珠飘着芳香的野菊花,吸吮那真真的灵气,体味陶渊明那“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超然,让一种莫名的温馨款款而至。

16、春天,群山杜鹃盛开,或嫣红点点,一枝独秀,或花团锦簇,漫山遍野到处一片姹紫嫣红。它既不像牡丹那样华贵,也不像月季那样绚丽,不像荷花那样高雅,也不像菊花那样多姿……它只有一根枯长、棕褐色的茎。一片片细细的棕色叶,还有一朵朵朴素的粉红色的花,但是它充满了生机,同时也预示着这春天悄悄的来了。春草成长,()暮春时节,小草发出了嫩芽,钻出肥沃的土地,露出了一张张笑脸,打量着阿龙山特有的风景。

17、夏天,我喜欢去水库边钓鱼。赤着双脚坐在树阴下,树外风和日丽,树下凉风习习,草儿抚弄我的双脚,痒痒的。放下鱼饵,把鱼竿插在一边,四周映得我好不舒服,抬头张望一番,满眼都是绿色。水光山色,回清倒影,令我心旷神怡。水面上游弋着几只野鸭,忽然天上飞过一只苍鹰,全都钻进水里去了,再一看时,已经到了那头。收钩之前,我仍不忘跳入水中,畅游一番,与同伴在水中嬉戏,远处的野鸭也跟着打闹起来。野鸭也和我一起欢乐,我于是感到自己融入了大自然。

18、当清晨的第一缕金光撒像大地,走在阳光灿烂的小路上,不经意地一瞥,一朵花瓣,在枝头滑落,伴随着几片落叶,飘飘扬扬地落在地上,微风轻轻吹拂,将它们带到了那遥远的天边……

19、我们漫步在田埂上,迎面吹来了阵阵春风,觉得舒服极了,因为春天不像冬天那样寒风刺骨,只略带着寒意,你瞧,脚下沉睡了一个冬天的小草,此时已苏醒了,倔强地把头伸出了地面,虽然只见一点嫩绿,却充满了生机,一些不知名的小花,这一朵,那一簇的洒在田埂上。翠绿欲滴的蚕豆整齐地立在田埂旁。

20、夜,快来了。我才发现,夕阳真的好美好美……它浑身是橘红色,放射出美丽的光芒,一点也不刺眼,它正笑着,笑得好甜好甜。这个盛装艳丽的姑娘,正轻轻缓缓地步向西边。太阳还想再露一下脸,却被湖水给吞没了。青海湖累了,微微地喘着气,西边只留下了一抹淡淡的胭脂色……

篇五:《写一处自然景观的作文》

国庆节,爸爸、妈妈说带我去庐山游玩,29日中午我怀着一颗激动的心情随家人出发了, 到信阳时天色已晚,只好留宿,于是次日傍晚到达九江。听当地导游说山上房价比较贵,我们就住到了市区的香炉峰宾馆。

第二天一早我们就开车爬山,庐山的路是弯弯曲曲的,一圈又一圈,眼看着汽车离地面越来越高,渐渐地已经看不清山脚了,我望后瞥一眼,哇!好高啊。车行了约一个小时终于到了。写一处自然景观的作文。买了门票后我们请了导游,由于国庆节人太多,导游建议我们看主要景点:别墅群、含鄱口、瀑布、庐林一号别墅、会址等。

首先驱车到了有“云中都市”之称的牯岭镇,接着,我们到了庐山美景含鄱口,沿着林荫道步行了大约10分钟,一路走来,游客不断,风景秀美。含鄱口的云雾十分壮观,一开始,云雾像一层薄纱一样在空中飘浮,慢慢地,那一层薄纱变浓了,把整个天空笼罩着,往远看去,眼前一片白茫茫,这样的云雾我是第二次见过。本来在含鄱口可以左望扬子江、右瞰鄱阳湖的壮观,然而白云作怪,密密层层地遮盖了江和湖,不肯给我们看。顺着含鄱口的台阶往下走,有很多高空小缆车在空中缓缓移动,我们坐上去隐隐约约看到了李白写诗的瀑布和五老峰等自然景观。写一处自然景观的作文。我望着满天的云海,觉得仿佛在仙境里了。下了缆车我扶着栏杆,踏着石级,终于到了诗人李白<望庐山瀑布>中“日照香炉生紫烟,遥看瀑布挂前川。”的诗句描述的瀑布前,以前我读这首诗的时候就好想去看一下,这次终于亲眼目睹到诗里的壮观景象,我兴奋极了!

庐山真是太美了,山清水秀,空气清新,环境幽雅,真不愧为人间仙境。

通过这次旅游,让我开阔了视野,也增长了不少知识,非常有意义。


写一处自然景观的作文(二)

牯岭,庐山的中心。三面环山,一面临谷,海拔1164米,方圆466公里,是一座桃园仙境般山城。这座钟灵毓秀的山城,以牯岭为界分为东西两谷,地势平坦,峰峦葱笼,溪流潺潺。青松、丹枫遮天蔽日。近千幢风格各异的各国别墅依山就势而筑,高低错落,潇洒雅致,点缀在万绿丛中,与周围环境十分和谐,为国内少有的高山建筑景观。山同城最繁华的地方是牯岭街。这条自东向西略成弧形的半面街道,蜿蜒于牯岭西麓,依山而建。这里不仅是庐山政治、经济、文化、旅游接待和疗养、休养的服务中心,而且是通往各景区、景点的交通枢纽。公园南背牯岭,北临剪刀峡,傍岭临古垒坝筑土而成,面积为5000平方米。2000年又扩建5000平方米。园中央有一个半月形大花坛,坛上放着一头卧即待起的石牛。石牛由数块巨石镶嵌而成,约高2米,长4米。基座人镌有现代书法家启功题写的“牯岭”二字。这头石牛表达了鲜明的主题,是牯岭的象征。

如今盛夏时节,避暑消夏的游人云集这里,清晨看日出,午间戏碧水,傍晚观夕阳。待明月高悬时,漫步在林间小道上,欣赏那松涛、清泉汇成的美妙交响乐。


写一处自然景观的作文(三)

"日照香炉生紫烟,遥看瀑布挂前川。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这是李白描写庐山瀑布的一首诗,今年暑假我随父母一同去庐山旅游,去领略一下庐山的真实面目。

庐山雄奇秀拔,云雾缭绕,山中有许多飞泉瀑布和奇洞怪石,名胜古迹遍布,夏天气候凉爽宜人,是我国著名的旅游风景区和避暑疗养胜地。庐山的主峰汉阳峰海拔1474米,云中山城牯岭镇海拔约1167米,这次我们所下榻的地方就是牯岭镇。我们乘坐着旅游车走在山路上,山路的一边是陡峭的石壁,一边是深谷。透过玻璃窗向外望去,靠近深谷的这一方种的是法国梧桐树和松柏,郁郁葱葱,一片翠绿中偶尔看到一朵朵小野花,有黄的、蓝的、紫的,显得格外扎眼,好看极了。到宾馆时天已经黑了,我心想一定要好好休息,明天有充沛的体力爬山。

第二天我们游玩的第一站含鄱口,听说在这里能看到五老峰和鄱阳湖。可惜我们来的不是时候,能见度很低,厚厚的云雾挡住了美丽的景色。一阵阵风把云雾吹来,人仿佛置身于仙境一般,这时我脑海中想起了苏轼的<题西林壁>“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很遗憾我没有看见诗人所描写的壮观景色,希望下次再来时我一定看到庐山的真面目。

离开含鄱口,我们乘缆车来到第二个游览景区三叠泉,这里就是诗人李白描写庐山瀑布的地方,要走到谷底才能看见瀑布。走了一段山路天不作美,下起了瓢泼大雨,我们只好停下来避雨,雨下了一阵又一阵,我生怕雨就这样一直下着,这个景区可是我最想看到的,我做一个祈祷的动作,向老天祈祷把雨停下来,也许是老天被我的诚心打动了,雨果然小了许多,我们三口高高兴兴向三叠泉进发。可是没有想到山路是那么的远,那么的陡。没一会儿雨停了,太阳出来了,火辣辣的,知了在树上不停的叫着,天气立刻变得闷热,我又累又渴,本想放弃可又不甘心,在爸爸妈妈的鼓励下,我坚持了下来。当我们快下到谷底的时候,便听见了瀑布的声音,那欢快声音好像在欢迎我们的到来,我迫不及待地往下跑去,在转弯的一瞬间,我看到了瀑布,远看就像两条银色的丝缎,在阳光的照射下闪闪发光,十分耀眼。我们又来到瀑布脚下,仰头望去,又好像两条白色的巨龙从山上呼啸而下,气势磅礴,喷溅下来的水花洒在身上凉爽极了。我被周围的景色深深吸引住了,仿佛看到了李白正在我的面前,一只手背在身后,一只手捻着胡须,望着瀑布,高声吟诗。

虽然这次庐山之行仅有三天,但是这短短的三天,给我留下了很深的印象,我爱庐山的山,我爱庐山的水。

本文来源:http://www.guakaob.com/qiuzhizhaopin/33553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