童年生活的诗歌有哪些

| 留学生招聘 |

【www.guakaob.com--留学生招聘】

篇一:《描述童年生活的古诗》

描写童年生活的古诗

1、小儿垂钓(胡令能)

篷头稚子学垂伦,

侧卧莓苔草映身。

路人借问遥招手,

怕得鱼惊不应人。

2、村居

草长莺飞二月天,

拂堤杨柳醉春烟.

儿童放学归来早,

忙趁东风放纸鸢.

作者是清代的高鼎.

3、池上

诗词原文:

小娃①撑②小艇③,

偷采白莲④回。

不解⑤藏踪迹,

浮萍⑥一道⑦开⑧。

[编辑本段]诗词注释:

①小娃:小男孩儿或小女孩。

②撑:撑船,用篙使船前进。

③艇:船。

④白莲:白色的莲花。

⑤不解:不知道;不懂得。

⑥浮萍:水生植物,椭圆形叶子浮在水面,下面有须根,夏季开白花。全草类。 ⑦一道:一路。

⑧开:分开。

[编辑本段]诗词译文:

一个小孩撑着小船,

偷偷地采了白莲回来。

他不知道怎么掩藏踪迹,

水面的浮萍上留下了船儿划过的痕迹。

《池上》情境图

《牧童》《舟过安仁》《清平乐·村居》三首古诗词,描写的是古代儿童有趣的生活,表达了孩子无忧无虑、天真烂漫的天性。读着这些诗词,顿觉清新的乡土气息扑面而来,浓郁的生活情趣洋溢在字里行间。从那充满灵气的诗句里,我们可以窥见古代儿童的生活场景,感觉那遥远的、古人童年的生活;那一幕一幕生活的场景,一经诗人的生花妙笔,就变得生动、鲜活起来,虽事隔千年,却犹如发生在身边。一种亲切感,也便油然而生。

选编这三首诗词,目的有三:一是通过学习,理解诗词的意思,体会童年生活的纯真和美好;二是通过背诵、默写古诗词,丰富学生的语言积累;三是进一步激发学生热爱中华传统文化的感情。

教学重点是理解诗词的意思,背诵、默写诗词,体会童年生活的无邪和美好。

牧童

1课文简说。

《牧童》一诗,向我们展示了一幅鲜活的牧童晚归休憩图:广阔的原野,绿草如茵;晚风吹拂着野草,还没见归来的牧童,却先听见随风传来的牧童悠扬的愈来愈近的笛声,笛声时续时断,随风飘扬。牧童回来吃饱了饭,已是黄昏之后了,他连蓑衣也不脱,就躺在月夜的露天地里休息了。诗中有景、有情,有人物、有声音,这生动的一幕,是由远及近出现在我们

的视野里的。

2词句解析。

(1)“草铺横野六七里,笛弄晚风三四声。”诗句给我们以视觉和听觉上的感受,放眼望去,原野上草色葱茏;侧耳倾听,晚风中牧笛声声。一个“铺”字,把草的茂盛和草原给人的那种平缓舒服的感觉,表现出来了;一个“弄”字,更显出了一种情趣,把风中笛声的时断时续、悠扬飘逸和牧童吹笛嬉戏的意味,传达出来了。草场的宽阔无垠为牧童的出场铺垫了一个场景,笛声的悠扬悦耳,使我们想象到晚归牧童劳作一天后的轻松闲适的心境。未见牧童,先闻其声,给人无限美好的想象空间。当然,这里的“六七里”和“三四声”不是确指的数字,只是为了突出原野的宽阔和乡村傍晚的静寂。

(2)“归来饱饭黄昏后,不脱蓑衣卧月明。”诗人笔锋一转,开始写吃饱饭的牧童休息的情景。把以地为床,以天为帐,饥来即食,困来即眠,无牵无挂,自由自在的牧童形象刻画得活灵活现。没有家人聚集的场景,没有伙伴嬉戏的情景,吃饱了饭的牧童,连蓑衣都不脱,就躺在月夜里的草地上。是累了,想躺下来好好地舒展一下身子?是喜欢月夜的景色,想好好地欣赏一下?仰望明亮的月儿,牧童心里会想些什么?或者什么都没想,就睡着了……诗人似乎只把他之所见如实地写了下来,却让我们不禁浮想联翩。

草场、笛声、月夜、牧童,像一幅恬淡的水墨画,使我们的心灵感到宁静。《牧童》一诗,不仅让我们感到了“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生活的安然与恬静,也让我们感受到了牧童心灵的无羁无绊,自然放松。白天有牛和牧笛为友,晚上有清风明月相伴,真如世外桃源的生活。当然,透过诗,我们也看到作者心灵世界的一种追求,对远离喧嚣、安然自乐的生活状态的一种向往。

舟 过 安 仁童年生活的诗歌有哪些

1课文简说。

此诗写诗人乘舟路过安仁时,所见到的情景。

这首诗浅白如话,充满情趣,展示了无忧无虑的两个小渔童的充满童稚的行为和行为中透出的只有孩童才有的奇思妙想。这里有作者的所见:一叶小渔船上,有两个小孩子,他们收起

了竹篙,停下了船桨。也有作者的所悟:哦,怪不得没下雨他们也张开了伞呢,原来不是为了遮雨,而是想利用伞使风让船前进啊!

2词句解析。

(1)“一叶渔船两小童,收篙停棹坐船中。”这可能是诗人闲来一瞥发现的情景,当然,两个小孩很快引起了他的注意,为什么呢?因为他们虽坐在船上,却没有划船,竹篙收起来了,船桨也停在那里,这不是很奇怪吗?由此可见,此时作者的心情是闲适的,也是比较愉快的,所以才注意到两个孩童的所作所为。

(2)“怪生无雨都张伞,不是遮头是使风。”这里省略了诗人看到的两个孩子撑伞的事,省略了作者心中由此产生的疑问,而直接把疑窦顿解的愉悦写了出来。怎么解开的呢?可能是诗人看到孩童异常的行为,就开始更认真地观察、思考,结果当然是恍然大悟:哦,怪不得没下雨他们也张开了伞呢,原来不是为了遮雨,而是想利用伞使风让船前进啊!也可能是直接就问两个孩子,孩子把原因讲给他听的。不管怎样,知道了原因,作者一定是哑然失笑,为小童子的聪明,也为他们的童真和稚气,于是欣然提笔,记录下这充满童趣的一幕。

杨万里写田园诗,非常善于利用儿童稚态,起到点化诗境的效果。他的《宿新市徐公店》(篱落疏疏一径深,树头花落未成阴。儿童急走追黄蝶,飞入菜花无处寻。)《闲居初夏午睡起二绝句》(①梅子留酸软牙齿,芭蕉分绿与窗纱。日长睡起无情思,闲看儿童捉柳花。②松阴一架半弓苔,偶欲看书又懒开。戏掬清泉洒蕉叶,儿童误认雨声来。)可以参阅。不同的是,《舟过安仁》是直接把目光聚焦到儿童身上,全诗都是写儿童的稚气行为。杨万里对儿童的喜爱之情溢于言表,对两个小童子玩耍中透出的聪明伶俐赞赏有加。当然,从中也可以看出诗人的童心不泯。

清平乐·村居

1课文简说。童年生活的诗歌有哪些

辛弃疾现存词有六百多首,是唐宋词作家中存词最多的一个。他的作品不仅内容丰富,风格也随着内容的变化而变化。这首小词,便全然不同于他那些激昂慷慨的作品,呈现出一种清新、宁馨的风格。

诗人首先把我们的目光带到了一座小茅草屋,茅草屋就在长满青草的溪边。听见茅草屋有人操着柔媚的南方口音带着醉意在互相说话取笑,是谁呢?原来是一对白发夫妻;再看看茅草屋外,老夫妻的大儿子在小溪的东面锄豆田里的杂草,二儿子正在编鸡笼子,调皮可爱的小儿子,趴在溪边剥着莲蓬,那憨稚之态格外让人喜欢。诗人以简练的笔触勾画出一幅优美的田园景物,描绘出一家五口各具情态的形象,借此表现人情之美和生活之趣。

2词句解析。

(1)茅檐低小,溪上青青草。醉里吴音相媚好,白发谁家翁媪?

诗人开篇用素描手法,勾出“茅檐”“溪上”“青草”,只淡淡几笔便形象地描画出江南农村的特色,为人物的出现安排了特定的背景。接着讲老公公和老婆婆,他们讲话的声音带着醉意,愈加显得温柔、有趣,可以看出老年人生活的安详,从“媚好”,可以看出他们精神的愉快。读来觉得有无限温情充溢胸中。

(2)大儿锄豆溪东,中儿正织鸡笼。最喜小儿亡赖,溪头卧剥莲蓬。

这几句集中写这一农户。诗人眼前的画面在继续扩展:整劳力在溪东的豆地里锄草,半大的孩子在编织鸡笼,最小的孩子在溪边趴着剥莲蓬玩耍。诗人着力于“小儿”的描绘,“溪头卧剥莲蓬”形象地刻画出他无忧无虑、天真活泼的神态。“最喜”表达了他对小儿的喜爱之情,这喜爱之情缘于小儿的可掬憨态:在溪头趴着,悠闲地剥着莲蓬,何等的调皮,何等的自在啊!当然,这里也不乏诗人看到这样安详的农家生活状态后心里产生的愉悦之感。

可以说,这是诗人偶然捕捉到的一个生活镜头,同时在不经意间,流露了诗人那极富生活情趣、极富人情味的内心世界。听到那低绕婉转的南方口音,看到这样一幅一家老小其乐融融的乡村生活场景,诗人内心一定充满了无限的柔情和温暖。这个普通的农家,他们也许是清贫的,却又是多么地幸福和快乐啊!老夫妻和和气气,孩子们尽自己所能地进行劳动,心态是那么的平和,最小的孩子无忧无虑地玩耍,享受着童年美好的时光,这一切,是多么让人心生感慨啊!当然,诗人并没有将内心的这种感受直接诉诸笔端,可从他那看似客观的描述中,感受到宁静的乡村生活给他带来的精神上的享受。

1认识4个生字,会写7个生字。能正确读写“牧童、蓑衣、鸡笼、莲蓬”等词语。

篇二:《童年的诗歌》

童年是人生中最美好的光阴,在那时的年纪,世界中的一切一切,都是那样纯真无暇。那时候,每天的烦恼都是那样简简单单,每天的快乐,都是那样轻而易举。

曾几何时,蓦然回首,开始怀念那段童真的年华。那时的青草地上,还蹦跶着幼时扑捉过得蚱蜢,书上还鸣叫着的夏蝉。透过树叶看昔日的年华,那段悠闲的岁月,是人生中属于自己的童话世界。

一、《忆童年》

还忆少儿烂漫时,

窗前知了共吟诗。

放学路上追蝶戏,

手把蜻蜓细品思。

掏蛋树枝惊鸟唤,

溪中垂钓也归迟。

童心未泯真情在,

谁解平头鬓染丝。

二、《童年》

夕阳映照下,

绿茵上天真烂漫的欢笑;

雪花漫舞里,

狂欢中纯洁无瑕的牵手;

桂花嬉戏时,

尘香里单纯捧手的追逐,

溪水翩然中,

飘洒着清澈透明的笑语。童年生活的诗歌有哪些

岁月如水轻轻地蒸发,

童年如金悄悄地沉淀。

在世界的深处,

童年焕发着光焰,

遥遥地召唤……

童年生活的诗歌有哪些

三、《童年的记忆》

童年的记忆,

最美的时光,

旅程中的开心果。

童年的记忆,

生命的启蒙,

心灵的纯净水。

记忆的点滴,

时间被定格。童年生活的诗歌有哪些

收藏在回忆的仓库,

留在生活放映室中。

欣赏,

回味。

四、《童年的记忆》

又到蝉鸣时

书包,可以暂时放弃

树荫下,看蚂蚁搬家的乐趣

寻找清凉

是夏天最美的惬意

将小脚探进凉凉溪水

幻想遥远天空

沙滩,与海的美丽

那样的日子总是很快

常常忘记回家的的归途

夏夜,依偎着

奶奶的蒲扇,摇啊摇

竟把一轮明月赶进梦里

五、《童年的期盼》

几多期盼,

几多思念,

火热的情愫燃烧着童年。

曾经穿上小小的军服,

把兴奋喜悦撒满校园。

几经摔打,

几经磨练,

拼搏才知道什么是艰难。

前途不都是一马平川,

理想决不是蜜语甜言。

几度惊喜,

几度狂欢,

暴风雨过后便是艳阳天。

童年的期盼终于实现,

辉煌的岁月不会遥远。

六、《六月,嫁接童年的梦》

群山环翠人家,蜿蜒小溪滋养

远上寒山,出入石径,白云深处,长大 曾经多么,多么地羡慕神笔,马良 而如今,女儿的山水,花鸟

端坐在河师大的画廊之上

童年的梦,如芙蓉出水,紧随六月

一天一天地葳蕤,一层一层地荡漾 宝贝,你是父母精雕细琢地一件 精品,嫁接着妈妈童年的梦想

七、《我们的童年》

从烤苞米花的机器开始回想

想起我的童年

她吃的奶油味苞米花

与我曾在爆炸声中害怕而期待的苞米花不同 她玩的是五颜六色的橡皮泥

与我曾玩的黑不溜秋泥巴不同

她玩的是电动遥控的小汽车

与我曾玩的砖头瓦块不同

她玩的是一个个玩具娃娃

与我曾追逐奔跑的小伙伴不同

她在爸爸妈妈爷爷奶奶如众星拱月的爱护下 与我曾感受的爱与亲情不同

在女儿的笑声里

丝毫没有我童年的影子

八、《童年的期盼》

几多期盼,

几多思念,

火热的情愫燃烧着童年。

曾经穿上小小的军服,

把兴奋喜悦撒满校园。

几经摔打,

几经磨练,

拼搏才知道什么是艰难。

前途不都是一马平川,

理想决不是蜜语甜言。

几度惊喜,

几度狂欢,

暴风雨过后便是艳阳天。

童年的期盼终于实现,

辉煌的岁月不会遥远。

九、《童年纯真》

篇三:《描写童年生活的诗句》

小儿垂钓(胡令能)

篷头稚子学垂伦,

侧卧莓苔草映身。

路人借问遥招手,

怕得鱼惊不应人。

古朗月行(李白)

小时不识月,呼作白玉盘,又疑瑶台镜,飞在青云端。

李白 《长干行》

郎骑竹马来,

绕床弄青梅,

同居长干里,

两小无嫌猜。

少小离家老大回,

乡音无改鬓毛衰(cui)。

儿童相见不相识,

笑问客从何处来。

——贺知章《回乡偶书

篇四:《描写童年生活的诗歌》

篇一:我的童年
 

作者:辣鼻小布
 

我的童年
是一片不染纤尘的纸张
蜿蜒成小船的模样
被风携去未知的海洋
我的童年
是秋天里随风飘零的落叶
披上了夕阳色的衣妆
只是悄然地卷土流淌
我的童年
是没有时光的岁月
是记忆模糊的梦乡
一圈圈迷离的绸带呀
延连一座恍惚的童话
我只愿
将愿望织成爱心的羽翅
缝上满满的期望
翩然起舞时
叮嘱遗忘
莫要睡在远方
口袋收留
所有的痴狂
 


篇二:箩筐里的童年
 

作者:凌听
 

如果我不来
就不会发现这里有个小山坳
翠绿的草儿
小孩子在草丛中起舞
 

他挑着整个担子
是金金灿的果实
产自那个小山坳
 

山子就是出生在这个小山坳
一个箩筐就是一个童年
果子被挑下山,卖掉
永远都回不来
 

天神发了怒
小山坳崩溃了
箩筐被石头弄的残缺
扁担躺在果实的身体下
没有了箩筐
童年也就没有了
 


篇三:童年的梦
 

作者:繁水居士
 

梦里,我寻找
我失落的童年
梦里,我寻找
我童年的梦——

村南,车辙曲深
泥泞难行的小路上
有太阳看我
我瞧太阳
俩脸蛋儿搽满泥水
笑开一朵花的稚容

村北,清澈见底
光亮如镜的水坑里
有月亮嬉戏在我的身旁
我躺在月亮身上
静浮仰望月亮
玩痴的身影

东邻家探过一枝
麦黄杏,不等麦黄
早已化整为零
西邻家伸过一枝
酸核枣,不等圈红
早已跑到肚里庆功

知了声里,有我
无忧无虑
天真的嬉戏
路旁田里,有我
无恐无惧
玩皮的恶作

啊——如今
村北的水坑,早已变成了
宽大四方,四周荷叶起舞的
游泳池
村南的小路,早已变成了
浓绿成荫,修直平坦的
人行道
我和孩子在游泳池里
打水仗
我和乡亲们在人行道上
穿梭奔忙

邻家的杏黄了
知了叫知了
邻家的枣红了
我的婴儿在摇篮里睡得正香

啊——
失落的童年,不只
在梦里才能寻到
童年的梦,我在梦里去找——
 


篇四:童年
 

作者:夜风飘零
 

听?
村口柳树的知了声
是那样清脆
像是一场独奏的音乐会
那是我美好的童年
你是否还记得
在那柳树下的玩伴
是否记得那笔直的竹竿
 

看?
那条田间的弯曲小道
是否那样的宽广
穿插在绿色的心海里
勾勒曾经的画面
嬉笑打骂的日子
是否能现?
 

叔叔伯伯的瓜田里
幼小的足迹
在那暮色的午后
少不了调皮后的追赶
隔壁婶婶在怒骂着
友邻的哥哥在嘲笑着
童年
平凡的生趣
童真的简单
陪伴着那个时代的记忆
刻画着那份天真无邪的笑容
记录在用永恒的画卷里
装裱永远
 


篇五:梦的童年
 

作者:于可欣
 

青果味涩涩,
野花香淡淡,
乡思情悠悠。
那是一座蕴涵着稚幼的果园,
那是一簇绽放着笑脸的花丛,
那是一波荡漾着思念的清泉。
 

而我,常常会做这样长不大的梦:
碧蓝的天上飘荡着悠闲的云,
悠闲的云里穿梭着快乐的风筝,
快乐的风筝里牵系着纯真的童心。
偶尔在暴风雨后的蓝天上,
会幻化出一抹
如绸缎般轻柔
如花朵般娇艳的彩虹。描写童年生活的诗歌
 

可是,我的童年
早被无情的岁月风化了,
它呀,也只能躲在梦里——
我的天堂。
 


篇六:童年,我的故乡
 

作者:xaddlm
 

童年,故乡的野花
漫山遍野。
牛背上,胡蝶追逐
 

童年,家乡的山顶
云,在天上飘,
脚底下,小村藏在树林里。
 

童年,故乡的原野
风,卷起了层层麦浪
霜,染红了片片枫叶
 

童年,我的小学
红旗高高地挂在天上
山路弯弯,歌声响亮。

童年,故乡的山泉水
清冽,甘甜
一弘溪水养育了我们
 

童年的往事
象一幅幅水墨画
诗情呀,
就是那支画笔。

篇五:《描写儿童生活的诗句》

1、蓬头稚子学垂纶,侧坐莓苔草映身。路人借问遥招手,怕得鱼惊不应人。——白居易<池上二绝>

2、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描写儿童生活的诗句。——唐·杜牧<清明>

3、见人初解语呕哑,不肯归眠恋小车。一夜娇啼缘底事,为嫌衣少缕金华。——唐·韦庄<与小女>

4、绕池闲步看鱼游,正值儿童弄钓舟。一种爱鱼心各异,我来施食尔垂钩。——唐·白居易<观游鱼>

5、投荒万里无归路,雪点鬓繁。度鬼门关,已拚儿童作楚蛮。——黄庭坚<采桑子>

6、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无改鬓毛衰。描写儿童生活的诗句。儿童相见不相识,笑问客从何处来。——贺知章<回乡偶书>

7、重重叠叠上瑶台,几度呼童归不开。刚被太阳收拾去,却教明月送将来。——宋·苏轼<花影>

8、日暮鸟雀稀,稚子呼牛归。住处无邻里,9、马啼踏水乱明霞,醉袖迎风受落花。怪见溪童出门望,鹊声先我到山家。——元·刘因<山家>

10、我亦曾经放鹞嬉,今来不道老如斯,那能更驻游春马,闲看儿童断线时。——明·徐文长<风鸢图十首>

11、白头波上白头翁,家逐船移浦浦风。一尺鲈鱼新钓得,儿孙吹火荻花中。——唐·郑谷<淮上渔者>

12、小时不识月,呼作白玉盘。又疑瑶台镜,飞在青云端。——唐·李白<古朗月行>

13、一叶渔船两小童,收篙停棹坐船中。怪生无雨都张伞,不是遮头是使风。——宋·杨万里<舟过安仁>

14、昼出耕田夜绩麻,村庄儿女各当家。童孙未解供耕织,也傍桑阴学种瓜。——范成大<四时田园杂兴>

15、柳条搓线絮搓棉,搓够千寻放纸鸢。消得春风多少力,带将儿辈上青天。——明·徐渭<风鸢图诗>其一

16、草满池塘水满陂,山衔落日浸寒漪。牧童归去横牛背,短笛无腔信口吹。——宋·雷震<村晚>

17、新词宛转递相传,振袖倾鬟风露前。月落乌啼云雨散,游童陌上拾花钿。——唐·刘禹锡<踏歌词>

18、篱外谁家不系船,春风吹入钓鱼湾。小童疑是有村客,急向柴门去却关。——崔道融<溪居即事>

19、牧童骑黄牛,歌声振林樾。意欲捕鸣蝉,忽然闭口立。——袁枚<所见>

20、晴明风月雨乾时,草满花堤水满溪。童子柳阴眠正着,一牛吃过柳阴西。——宋·杨万里<桑茶坑道中八首>其七

21、萧萧梧叶送寒声,江上秋风动客情。知有儿童挑促织,夜深篱落一灯明。——叶绍翁<夜书所见>

22、无事经年别远公,帝城钟晓忆西峰。炉烟消尽寒灯晦,童子开门雪满松。——唐·李商隐<忆匡一师>

23、幼女才六岁,未知巧与拙。向夜在堂前,学人拜新月。——唐·施肩吾<幼女词>

24、篱落疏疏一径深,树头花落未成阴。儿童急走追黄蝶,飞入菜花无处寻。——宋·杨万里<宿新市徐公店>

25、草铺横野六七里,笛弄晚风三四声。归来饱饭黄昏后,不脱蓑衣卧月明。——唐·吕岩<牧童>

26、旧国迷江树,他乡近海门。移家南渡久,童稚解方言。——唐·皇甫冉<同诸公有怀绝句>

27、幼童轻岁月,谓言可久长,一朝见零悴,叹息向秋霜。迍邅已穷极,疢疴复不康,每恐先朝露,不见白日光。庶及盛年时,暂遂情所望。吉辰既乖越,来期眇未央。促促岁月尽,穷年空怨伤。——伍缉之<劳歌二首>之一

28、柳条三尺长,明日清明节。江南小儿女,采作流苏结。——清·许虬<折扬柳歌>

29、田父草际归,村童雨中牧。主人东皋上,时稼绕茅屋。——唐·贾岛<宿郑州>)(节选)

30、今年寒食在商山,山里风光亦可怜。稚子就花拈蛱蝶,人家依树系秋千。郊原晓绿初经雨,巷陌春阴乍禁烟?副使官闲莫惆怅,酒钱犹有撰碑钱。——王禹偁<寒食>

31、茅檐低小,溪上青青草。醉里吴音相媚好,白发谁家翁媪?大儿锄豆溪东,中儿正织鸡笼。()最喜小儿亡赖,溪头卧剥莲蓬。——宋·辛弃疾<清平乐村居>

32、梅子留酸软齿牙,芭蕉分绿与窗纱。日长睡起无情思,闲看儿童捉柳花。——宋·杨万里<闲居初夏午睡起二绝句>其二

33、下床着新装,初学小姑拜。低头羞见人,双手结群带。——明·毛铉<幼女词>

34、清江一曲抱村流,长夏江村事事幽。自去自来堂上燕,相亲相近水中鸥。老妻画纸为棋局,稚子敲针作钓钩。但有故人供禄米,微躯此外更何求。——唐·杜甫<江村>

35、萋萋芳草春绿,落落长松夏寒。牛羊自归村巷,童稚不识衣冠。——唐·王维<田园乐>

36、蓬头稚子学垂纶,侧坐莓台草映身。路人借问遥招手,怕得鱼惊不应人。——胡令能<小儿垂钓>

37、草长莺飞二月天,拂堤杨柳醉春烟。儿童放学归来早,忙趁东风放纸鸢。——高鼎<村居>

38、清池玉水绕山川,携手伴友放纸鸢。杨柳轻指意欲醉,疑是梦境回童年。——清·轩治翁

39、缀玉联珠六十年,谁教冥路作诗仙。浮云不系白居易,造化无为字乐天。童子解吟长恨曲,胡儿能唱琵琶篇。文章已满行人耳,一度思卿一怆然。——唐·宣宗李忱<吊白居易>

40、牧竖持蓑笠,逢人气傲然。卧牛吹短笛,耕却傍溪田。——唐·崔道融<牧竖>

本文来源:http://www.guakaob.com/qiuzhizhaopin/33667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