郁金的功效与作用

| 留学生招聘 |

【www.guakaob.com--留学生招聘】

篇一:《郁金药用》

郁金,又名:毛姜黄(《广州植物志》)。

多年生宿根草本。根粗壮,末端膨大成长卵形块根。块茎卵圆状,侧生,根茎圆柱状,断面黄色。叶基生:叶柄长约5厘米,基部的叶柄短,或近于无柄,具叶耳;叶片长圆形,长15~37厘米,宽7~10厘米,先端尾尖,基部圆形或三角形。穗状花序,长约13厘米;总花梗长7~15厘米;具鞘状叶,基部苞片阔卵圆形,小花数朵,生于苞片内,顶端苞片较狭,腋内无花;花萼白色筒状,不规则3齿裂;花冠管呈漏斗状,裂片3,粉白色,上面1枚较大,两侧裂片长圆形;侧生退化雄蕊长圆形,药隔距形,花丝扁阔;子房被伏毛,花柱丝状,光滑或被疏毛,基部有2棒状附属物,柱头略呈2唇形,具缘毛。花期4~6月,极少秋季开花。

分布江苏、浙江、福建、广东、广西、江西、四川、云南等地。

本植物的根茎(姜黄或蓬莪术)亦供药用,另详专条。

【药材】①黄郁金

又名:黄丝郁金、广玉金。为植拷频母稍锟楦事言残位虺ぢ言残危蕉松约猓胁课⒙?~4厘米,中部直径1~2厘米。表面灰黄色或淡棕色,有灰白色细皱纹及凹下的小点,一端显折断的痕迹,呈鲜黄色,另一端稍尖。质坚实,横断面平坦光亮,呈角质状,杏黄色或橙黄色,中部有一颜色较浅的圆心。微有姜香气,味辛而苦。以个大、肥满、外皮皱纹细、断面橙黄色者为佳。

主产四川。

又名:温郁金、川玉金。为植物郁金的干燥块根。长纺锤形,稍扁,多弯曲,两端钝尖,有折断痕而呈灰黑色,长3~6厘米,中部直径1~1.5厘米。表面灰褐色,外皮皱缩或有细皱纹。横断面暗灰色发亮,中部有l条颜色较浅的环纹,中心扁圆形。气无,味淡而辛凉。以个大、外皮少皱缩、断面灰黑色者为佳。

主产浙江。

③白丝郁金

亦为植物郁金的干燥块根。外形较黄郁金瘦长。断面内心呈白色(姜黄色素含量较少),内圈与外层之间有1条黄白色的环纹,质地模糊不透明。味微辛,香气亦较差。以个大、皮细、断面结实者为佳。

主产四川。

④绿丝郁金

为植物莪术的干燥块根。形状质地同黄郁金,但表皮较粗,断面色暗淡,深浅不一,少透明。味辛而重,香气不显。

产四川。

【化学成分】郁金块根含挥发油6.1%,其中莰烯0.8%,樟脑2.5%,倍半橄?5.5%,主为姜黄烯,倍半萜烯醇22%等。还含姜黄素0.3%、脱甲氧基姜黄素、双脱甲氧基姜黄素、姜黄酮和芳基姜黄酮。另含淀粉30~40%,脂肪油3%,橡胶,黄色染料,葛缕酮及水芹烯。其有效成分是对-甲苯基-甲基羟甲基姜黄素。

【药理作用】①对脂质代谢的影响

对胆甾醇(每天给予1克)引起动脉粥样硬化的家兔,每天口服郁金水煎剂10克左右,100天后血清胆甾醇不仅没有下降,反而比对照组高,磷脂升高较明显,β-脂蛋白、三酸甘油酯稍有上升,但与对照组无差异。郁金粉按134毫克/100克给予实验性动脉粥样硬化的大白鼠,血清胆甾醇及C/P值均有轻度上升,但能减轻家兔或大白鼠主动脉及冠状动脉内膜斑块的形成及脂质沉积。患有高胆甾醇血症的兔,口服同属植物Curcuma amada的乙醚提取物,在3周内使血胆甾醇由266毫克%下降到36毫克%,C/P比值也相应下降,主动脉重量亦明显减轻,动物体重增加。

②其他作用

郁金水浸剂(1:3)在试管内对多种致病真菌有抑制作用。用郁金挥发油乳剂作人胆囊造影时,无收缩胆囊的作用。

【炮制】用水浸泡,洗净,捞出晒晾,润进,切片,晒干。

【性味】辛苦,凉。

郁金的功效与作用

来源:网站整理 时间:03-28更多关于 功效 作用 郁金 的文章

中药:郁 金 Radix Curcumae Aromaticae

【英文名】 Aiomatic Turmeric Root-tuber ;RADIX CURCUMAE

【别名】玉金,姜黄、毛姜黄。【异名】马蒁(《唐本草》),黄郁(《石药尔雅》)。 来源 为姜科植物郁金的块根。采制 冬季或早春挖取块根,洗净,煮熟晒干。

【成分】 含挥发油中的主要成分为姜黄烯(1-curcumene)、倍半萜烯醇、樟脑、莰烯,尚含姜黄素、脱甲氧基姜黄素、姜黄酮等。

【来源】本品为姜科植物温郁金Curcuma wenyujin Y. H. Chen et C. Ling、姜黄Curcuma longa L.、广西莪术Curcuma kwangsiensis S. G. Lee et C. F. Liang或蓬莪术Curcuma phaeocaulis Val.的干燥块根。前两者分别习称“温郁金”和“黄丝郁金”,其余按性状不同习称“桂郁金”或“绿丝郁金”。冬季茎叶枯萎后采挖,除去泥沙及细根,蒸或煮至透心,干燥。

【制法】洗净,润透,切薄片,干燥;或洗净,干燥,打碎。

【性状】

温郁金:呈长圆形或卵圆形,稍扁,有的微弯曲,两端渐尖。长3.5~7cm,直径1.2~

2.5cm。表面灰褐色或灰棕色,具不规则的纵皱纹,纵纹隆起处色较浅。质坚实,断面灰棕色,角质样;内皮层环明显。气微香,味微苦。

黄丝郁金:呈纺锤形,有的一端细长,长2.5~4.5cm,直径1~1.5cm。表面棕灰色或灰黄色,具细皱纹,断面橙黄色,外周棕黄色至棕红色。气芳香,味辛辣。

桂郁金:呈长圆锥形或长圆形,长2~6.5cm,直径1~1.8cm。表面具疏浅纵纹或较粗糙网状皱纹。气微,味微辛苦。

绿丝郁金:呈长椭圆形, 较粗壮,长1.5~3.5cm,直径1~1.2cm。气微,味淡。

【应用】

1.气滞血瘀之胸、胁、腹痛。本品味辛能行能散,既能活血,又能行气,故治气血瘀滞之痛证。常与木香配伍,气郁倍木香,血瘀倍郁金,如颠倒木金散(《医宗金鉴》);若治肝郁气滞之胸胁刺痛,可配柴胡、白芍、香附等药用。若治心血瘀阻之胸痹心痛,可配瓜蒌、薤白、丹参等药用;若治肝郁有热、气滞血瘀之痛经、乳房作胀,常配柴胡、栀子、当归、川芎等药,如宣郁通经汤(《傅青主女科》);若治癥瘕痞块,可配鳖甲、莪术、丹参、青皮等。

2.热病神昏,癫痫痰闭。郁金辛散苦泄,能解郁开窍,且性寒入心经,能清心热,故可用于痰浊蒙蔽心窍、热陷心包之神昏,可配伍石菖蒲、栀子,如菖蒲郁金汤(《温病全书》);治癫痫痰闭之证,可配伍白矾以化痰开窍,如白金丸(《摄生众妙方》)。

3.吐血、衄血、倒经、尿血、血淋。郁金性寒清热,味苦能降泄,入肝经血分而能凉血降气止血,用于气火上逆之吐血、衄血、倒经,可配生地、丹皮、栀子等以清热凉血,解郁降火,如生地黄汤(《医学心悟》);用于热结下焦,伤及血络之尿血、血淋,可与生地、小蓟等药同用,如郁金散(《普济方》)。

4.肝胆湿热黄疸、胆石症。郁金性寒入肝胆经,能清利肝胆湿热,可治湿热黄疸,配茵陈蒿、栀子;配伍金钱草可治胆石症。

【用法用量】煎服,5~12g;研末服,2~5g。

【使用注意】畏丁香。

【鉴别用药】香附与郁金均能疏肝解郁,可用于肝气郁结之证。然香附药性偏温,专入气分,善疏肝行气,调经止痛,长于治疗肝郁气滞之月经不调;而郁金药性偏寒,既入血分,又入气分,善活血止痛,行气解郁,长于治疗肝郁气滞血瘀之痛证。

【现代研究】

1.化学成分:含有挥发油(莰烯、樟脑、倍半萜烯等)、姜黄素、姜黄酮等。另含淀粉、多糖、脂肪油、橡胶、水芹烯等。

2.药理作用:郁金有保护肝细胞、促进肝细胞再生、去脂和抑制肝细胞纤维化的作

用,能对抗肝脏毒性病变。姜黄素和挥发油能促进胆汁分泌和排泄,减少尿内鸟胆元;煎剂能刺激胃酸及十二指肠液分泌。水煎剂能降低全血粘度,抑制血小板聚集,醇提物能降低血浆纤维蛋白含量。水煎剂、挥发油对多种皮肤真菌有抑制作用,郁金对多种细菌有抑制作用,尤其对革兰氏阴性菌的作用强于对革兰氏阳性菌。郁金也有一定的抗炎止痛作用。此外郁金还有抗早孕的作用。

3.临床研究:用金蒲丹(郁金、石菖蒲、丹参各40g,香附20g),制成片剂,每片含生药2.8g,口服,每次1~25片,日2次,配小剂量抗精神病西药,6周为1疗程,治疗精神分裂症204例。结果治愈64例,显著进步70例,进步49例,无效21例,且副作用少(中西医结合杂志,1987,7(9):529)。川郁金粉(或片),每次5~10g,日服3次,如无不适反应加量至10~15g,日服3次,3个月为1疗程,治疗室性早搏52例,结果:基本治愈14例,显效11例,好转9例,;无效18例,。总有效率为65%(北京中医,1984,

(3):18)。用白金丸(郁金与明矾按7:1的比例,加50%蜜水制丸),每次服6g,饭后服用,每日2~3次,20天为1疗程,治疗高脂血症344例。结果胆固醇有82.8%降低,甘油三脂71.2%降低(江西中医药,1981,(1):1)。另有用郁金传染性肝炎、血管神经性头痛、肝血管瘤、胆囊炎、胆石症和急性乳腺炎等。

【古籍摘要】

1.《本草纲目》:“治血气心腹痛,产后败血冲心欲死,失心癫狂。”

2.《本草汇言》:“郁金清气化坛散瘀血之药也,其性轻扬,能散郁滞,顺逆气,上达高巅,善行下焦,为心肺肝胃,气血火痰郁遏不行者最验。故治胸胃膈痛,两胁胀满,肚腹攻疼,饮食不思等证;又治经脉逆行,吐血衄血,唾血血腥。此药能降气,气降则火降,而痰与血亦各循其安所之处而归原矣。”

篇二:《姜黄的功效与作用》郁金的功效与作用

姜黄的功效与作用

姜黄的功效与作用

姜黄 Jianghuang为姜科植物姜黄的根茎。主产于四川、福建等地。野生或栽培。冬季茎叶枯萎时采挖,除去须根。煮或蒸至透心,晒干,切厚片,生用。

【药性】辛、苦,温。归肝、脾经。

【功效】活血行气,通经止痛。

【应用】

1.气滞血瘀所致的心、胸、胁、腹诸痛。姜黄辛散温通,苦泄,既入血分又入气分,能活血行气而止痛。治胸阳不振,心脉闭阻之心胸痛,可配当归、木香、乌药等药用,如姜黄散(《圣济总录》);治肝胃气滞寒凝之胸胁痛,可配枳壳、桂心、炙草,如推气散(《丹溪心法》);治气滞血瘀之痛经、经闭、产后腹痛,常与当归、川芎、红花同用,如姜黄散(《圣济总录》);治跌打损伤,瘀肿疼痛,可配苏木、乳香、没药,如姜黄汤(《伤科方书》)。

2.风湿痹痛。本品辛散苦燥温通,外散风寒湿邪,内行气血,通经止痛,尤长于行肢臂而除痹痛,常配羌活、防风、当归等药用,如五痹汤(《妇人大全良方》)。

此外,以本品配白芷、细辛为末外用可治牙痛,牙龈肿胀疼痛,如姜黄散《百一选方》;配大黄、白芷、天花粉等外敷,可用于疮疡痈肿,如如意金黄散(《外科正宗》);单用本品外敷可用于皮癣痛痒。

【用法用量】煎服,3~10g。外用适量。

【使用注意】血虚无气滞血瘀者慎用,孕妇忌用。

【鉴别用药】郁金、姜黄为同一植物的不同药用部位,均能活血散瘀、行气止痛,用于气滞血瘀之证。但姜黄药用其根茎,辛温行散,祛瘀力强,以治寒凝气滞血瘀之证为好,且可祛风通痹而用于风湿痹痛。郁金药用块根,苦寒降泄,行气力强,且凉血,以治血热瘀滞之证为宜,又能利胆退黄,清心解郁而用于湿热黄疸、热病神昏等证。

【现代研究】

1.化学成分:含有挥发油,主要成分为姜黄酮、芳姜黄酮、姜烯、水芹烯、香桧烯、桉油素、莪术酮、莪术醇、丁香烯龙脑、樟脑等;色素物,主要为姜黄素、去甲氧基姜黄素;以及胭脂树橙和降胭脂树素和微量元素等。

2.药理作用:姜黄素能抑制血小板聚集,降低血浆粘度和全血粘度;水煎剂、姜黄粉石油醚、乙醇和水提物有抗早孕作用;姜黄素、水提物及有效成分有抗肿瘤作用;姜黄素、醇或醚提取物和挥发油能降血脂;姜黄素又有抗炎作用;姜黄素对细菌有抑制作用,而挥发油则对真菌有强力的抑制作用;姜黄提取物、姜黄素、挥发油、姜黄酮以及姜烯、龙脑和倍半萜烯等都能利胆;姜黄素有短而强烈的降压作用,对离体豚鼠心脏有抑制作用;姜黄素能保护胃粘膜,保护肝细胞。

3.临床研究:用姜黄、郁金、茵陈、木香、大黄组成的复方治疗慢性胆囊炎100例,3日内显效77%,2周内显效达99%(中医药研究,1994,4(3):13)。用姜白软膏(姜黄、白芍、天花粉、赤芍)贴敷患处,2—3日换药1次,共治200例软组织损伤患者。结果显效124例,有效73例,无效3例(时珍国药研究,1992,3(1):11)。用黄芪、姜黄、赤芍、板兰根、山药、茯苓组成的复方治疗172例慢性乙肝,结果显效88例,有效65例,无效19例(江苏中医药,1985,

(10):7)。用姜黄浸膏片(每片含生药3.5g),每次5片,日3次,治疗16例高脂血症,经1

2周观察,血胆固醇平均比治疗前有下降(重庆医学院学报,1979,(1):88)。

【古籍摘要】

1.《新修本草》:“主心腹结积,疰忤,下气,破血,除风热,消痈肿,功力烈于郁金。”

2.《日华子本草》:”治癥瘕血块,痈肿,通月经,治跌仆瘀血,消肿毒,止暴风痛,冷气,下食。”

3.《本草纲目》:“治风痹臂痛。”“姜黄、郁金、述药(莪术)三物,形状功用皆相近。但郁金入心治血,而姜黄兼入脾,兼治气;述药则入肝,兼治气中之血,为不同耳。”

【科属与别名】郁金的功效与作用

姜黄为姜科植物姜黄或郁金的根茎。处方名:姜黄、片姜黄。

【性味与功效】

味苦、辛,性温。功效:破瘀通经,行气止痛。

【传统应用】

主治血瘀气滞之胸胁疼痛、闭经腹痛,及风痹臂痛等证。

本药常用于以下传统方剂:①姜黄散(《圣济总录》):姜黄、当归、木香、乌药、吴茱萸,治疗心痛不可忍;②姜黄散(《赤水玄珠》):姜黄、羌活、白术、甘草,治疗臂背痛非风非痰者;③五痹汤(《太平惠民和剂局方》):姜黄、羌活、防己、白术、甘草,治疗风寒湿邪,麻痹不仁。

【主要成分】郁金的功效与作用

主要含挥发油姜黄酮和姜黄素类等成分。

1.含挥发油4.5%或6% 包括姜黄酮、姜油烯、水芹烯、1,8一桉叶素、香桧烯、龙脑、去氢姜黄酮、姜黄新酮、姜黄酮醇A、B。

2.姜黄素类姜黄素、二氢姜黄素、双甲氧基姜黄素、去甲氧基姜黄素。

还含有糖类、无机盐和几种微量元素。

【药理作用】

(一)利胆保肝

其煎剂和姜黄素能促进犬的胆囊收缩,增加胆汁分泌,胆盐、胆红素、胆固醇分泌量均增加,有利于胆结石的排出。其煎剂还可增加食欲,有保肝作用。

(二)抗炎和镇痛

其挥发油和姜黄素对大鼠、小鼠急性和亚急性足肿胀性炎症有显著的抗炎作用。

其煎剂有镇痛作用。

(三)降脂、降压和抗凝

姜黄醇提取液、姜黄挥发油和姜黄素都有明显的降低血清胆固醇、甘油三酯、β-脂蛋白的作用。

姜黄醇提取液对麻醉犬有降低血压的作用。姜黄素有增加心肌营养性血流量的功效。

其挥发油和姜黄素可抑制血小板聚集。姜黄素能增强纤维活性而有较强的抗凝作用。

(四)收缩子宫和终止妊娠

其煎剂对小鼠、豚鼠离体子宫呈兴奋作用,对家兔子宫起收缩功效。

其煎剂腹腔注射对小鼠各期妊娠和早期妊娠有明显的终止妊娠作用。

(五)其他

姜黄素尚有较强的抗氧化、抗突变、抗肿瘤作用,以及抗微生物作用。

【临床应用】郁金的功效与作用

1.治疗慢性胆囊炎和胆石症。

2.治疗颈椎病和肩周炎的肩臂酸痛。

3.治疗痛经,经行不畅。

【常用剂量】

药典剂量:3~9g。

临床常用剂量:3~12g。

大剂量:一般不大剂量使用。

使用方法:水煎服,研末入丸、散吞服,浸酒内服。

【临床体会】

(一)郁金、姜黄、莪术的比较

郁金、姜黄、莪术三药是同科同属植物,药用部分是块根和根茎的区别。郁金是姜黄、莪术、郁金的块根,是三者的地下部分;姜黄是姜黄和郁金的根茎,主要是地上部分;莪术是莪术的根茎,主要是地上部分。

郁金的药性古书记载大多是寒性和凉性,也有记载为平性的。姜黄、莪术是温性的。临床体会三药中姜黄最温,莪术温性次之,郁金性平。

李时珍对郁金、姜黄、莪术三药曾作了比较,许多本草书上都有转述。《本草纲目》记载:“郁金人心,专治血分之病;姜黄人脾,兼治血中之气;莪术入肝,治气中之血。”《本草备要》有类似的记载:郁金“凉心热,散肝郁,下气破血”,姜黄“理血中之气,下气破血,除风消肿,功力烈于郁金”,莪术“破气中之血,消瘀通经,开胃消食”。 古人所说的“破气中之血,理血中之气’’有些绕口,也较难理解。这说明三药有共同之处,都有理气破血的功效,都能治疗气血瘀滞的腹胀、腹痛。不同之处为郁金有凉血化瘀功效,能治心脑之症;姜黄尚有除风消肿功效,能治风寒湿痹之症;莪术尚有破瘀散结功效,治疗癜瘕积聚。

临床使用,治疗瘀点瘀斑以郁金为好,治疗胁痛肩痛以姜黄为好,治疗瘀血腹块以莪术为好。

(二)关于利胆作用

现已证实姜黄和郁金都有利胆作用。由于肝胆湿热为多,疏肝解郁,清化湿热,临床用郁金为多。但是慢性肝胆疾病,临床辨证比较复杂,有时需温清同用,可考虑使用姜黄,或姜黄、郁金同用。

古方姜黄散治疗心痛不可忍,就包括了胃痛、胆绞痛、心绞痛、胆心综合征。姜黄、郁金、莪术三药都适合使用,还需与疏肝理气相结合。

(三)关于风痹肩痛

古方五痹汤、姜黄散用姜黄治疗风寒湿手臂痛。引起肩臂痛的常见疾病有好几个,如颈椎病、肩周炎,以及许多风湿病,都有肩臂痛的症状。现已证实姜黄具有消炎镇痛作用。但胆囊炎、胆石症、冠心病、心绞痛也都有放射性的肩臂痛的症状。古人所描述的肩臂痛,以上这些疾病可能都包括了。

临床应用体会,姜黄主要是治疗胆囊炎、胆绞痛之肩痛,应更为适合。因姜黄有利胆作用。随着炎症好转或结石排出,肩痛也随之缓解了。姜黄的祛风湿止痛作用是比较弱的,可以配合羌活、细辛等药。

严格地说,姜黄是利胆解痉药,并是弱的消炎镇痛药。

【副作用】

(一)传统文献

《本草纲目》:无毒。

(二)临床观察

无毒。在常规剂量内水煎服没有不适反应。长期服用或剂量过大(15g以上)有内热上火的反应。

本文来源:http://www.guakaob.com/qiuzhizhaopin/34374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