描写奇峰的诗词

| 留学生招聘 |

【www.guakaob.com--留学生招聘】

描写奇峰的诗词 篇一:《几首诗词赏析》

张先《题西溪无相院》赏析

【诗文】

积水涵虚上下清,几家门静岸痕平。浮萍破处见山影,小艇归时闻草声。 入郭僧寻尘里去,过桥人似鉴中行。已凭暂雨添秋色,莫放修芦碍月生。

【试题】

(1)这首诗多处写到“影”,有的是明写,有的是暗写。请找出两处暗写“影”的诗句,并加以说明。

( 2)第二联是怎样写景的?请简要分析。

【参考答案】

(1)①过桥人似鉴中行,暗写人影(或桥影)。

②莫放修芦碍月生,暗写月影(或芦影)。

(2)上句着眼于视觉,写浮萍破处,山影在水中显现出来,照应了第一联的“清”字。

下句则着墨于听觉,以细微的草声衬托出环境的宁静,呼应了第一联的“静”字。

(2009年湖北省高考语文试题)

【作者简介】

张先(公元990─1078年)北宋人,字子野,湖州乌程(今浙江吴兴)人。宋仁宗天圣八年(1030)进士。任吴江令、永兴军通判。官至尚书都官郎中。著有《安陆集》及词。张先“能诗及乐府,至老不衰”(《石林诗话》卷下)。

【注释】

①西溪:浙江湖州有苕水,分东西二源:西苕出天目山之阴,东北流经孝丰,又北经安吉县,又东经长兴县,至湖州而与天目山之阳流出的东苕合流。西溪就是西苕。无相院:即无相寺,在湖州西南黄於山,始建于吴越。 ②鉴:镜子。

【译文】

水光天色虚清,上下一体,没有人声,没有微风,波澜不惊,水岸持平。浮萍碎处,映出远山的倒影;小船过时,听到划过草叶的声响。僧人入城,禅院愈清,物我两忘,人行镜中。阵雨过后,秋色渐浓,别让芦苇长太高,挡了水中的月影。

【鉴赏】

张先的词内容大多反映士大夫的诗酒生活和男女之情,对都市社会生活也有所反映。语言工巧。

此诗又名《华州西溪》。本诗表现诗人对雨后秋溪的独特兴会,抒写一种高妙情致。

孟浩然《望洞庭湖赠张丞相》写道:“八月湖水平,涵虚混太清。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写得豪迈壮阔,气势不凡。此诗首句即从孟诗来,但意在写静谧之景,且能与全篇构成一个和谐的整体,可见其善于借鉴。

首句既点明水光天色都是一片清虚,下面则就水来写,紧扣“西溪”二字。一切都是那样的安静,没有人声,甚至没有一丝微风,所以溪面上波纹不起。 颔联写得非常细致。水面长满浮萍,本无所见,而水底小虫或游鱼微动,使得浮萍绽开,随意一瞥,竟映出山影;岸边的草丛本和溪水一样宁静,但不经意间,仍能听到虫儿活动时的窸窸窣窣的声响。一个“破”字,与他的名句“云

破越来花弄影”有异曲同工之妙寓动于静,体物入微。小艇去来,水波开合,草声微微,却为诗人所留意,足见其静,此又是以动衬静的手法。颔联一动一静,皆于细微处听之见之,虽无大景致,却有大起落,足以动人心。这两句,一写目睹,一写耳闻,极形大自然之静,却又显示出生命力量的无所不在。

颈联照应题面“无相院”,以入郭之尘反衬禅院之清,以人行鉴中表现物我两忘,是诗歌境界的进一步深化。

最后两句回应“积水涵清”,以担心芦苇长高,影响观赏溪中之月作结,使我们想起了“千江有水千江月”的禅典。写禅意而无禅语,此诗的高明之处就在此。“已凭暂雨添秋色”一句,在篇末点出,确是巧设安排。一是突出了西溪之妙境,先绘景后叙其所由出;二是可以放开一步,宕出远神。“莫放修芦碍月生”,意谓秋雨之后,芦苇勃生,莫让它恣意长高,使人领略不到深潭月影。这一结余味悠然。

(描写奇峰的诗词)

张先在当时就有一个绰号,叫做“张三影”,意谓他在词中写过三句带“影”的名句。其实并不止三句。如《天仙子》:“沙上并禽水上瞑,云破月来花弄影。”《青门引》:“那堪更被明月,隔墙送过秋千影。”《归朝欢》:“娇柔懒起,帘押卷花影。”《剪牡丹》:“柳径无人,堕飞絮无影。”《木兰花》:“中庭月色正清明,无数杨花过无影。”他写影的本领,在此诗中也可见到。“浮萍破处见山影”,是明写;“过桥人似鉴中行”,是暗写;“莫放修芦碍月生”,是虚写;为全诗增添了生机和情趣。看起来,这位作者在词和诗上的追求是一致的。

陈维崧《醉落魄〃咏鹰》赏析

【原文】

寒山几堵①,风低削碎中原路。秋空一碧无今古,醉袒貂裘,略记寻呼处②。

男儿身手和谁赌③。老来猛气还轩举④。人间多少闲狐兔。月黑沙黄,此际偏思汝

【注释】

①堵:量词,座,一般用于墙。

②袒:裸露。 略记:大约记得。

③赌:较量输赢。

④轩举:高扬,意气飞扬。

翻译

几座山峦像墙般低矮,鹰在广阔平原上秋风迅猛急速地掠过大地。天空澄清静谧古今不变。醉酣敞开貂裘,约略记得当年打猎时呼鹰逐兽的事情。

男儿的空有一身武功绝技来和谁一争高下呢?年老了仍然意气飞扬,因为人间还有多少狐兔啊!月黑天的时候,正是鹰出猎的时机,在这样的时刻,我特别想你!

【赏析】

陈维崧被誉为清初词坛第一人,生于明天启五年(西元1625)十二月初六,字其年,号迦陵。“维崧”一名出自《大雅〃崧高》“崧高维岳,骏极于天”,是国运长存,子孙贤惠之意。因家学渊源,他自幼聪慧,才思敏捷,10岁时即能代父援笔作序,倚马千言,瑰玮奇丽,令同行与长辈折腰。少年时拜当时文坛巨擘吴伟业、陈子龙为师。其诗流丽风化,语多涉六朝初唐之习俗;其词风格

雄壮,因身处明清易代之际,故词多家国之忧,波澜壮阔。

词的题目为“咏鹰”,故多有将此篇划入咏物词者。然细味词情,其“咏物”的成分并不多,而是抒情主体“我”的形象更加突出些,在词篇中的比重也更大。故作借物咏怀题材来认识似更恰当。

这首词大概写于他流寓河南之时。全词慷慨悲壮,抒发了怀才不遇、壮志难酬的忧愤。词的上阕咏物而抒怀,即先以粗犷的笔墨刻画了苍鹰的高傲、威武的形象;接着由鹰及人,写到自己对往事的追忆。词人善用衬托的笔法,前两句不着一"鹰"字,但却使我们分明感觉到鹰在低飞、在盘旋的矫健、刚劲的姿态。“寒山”“秋风”“碧空”为雄鹰翱翔提供了一个广袤、辽远的天地。“寒”字写出秋山之肃杀。“几堵”,意为“几座”,突出山峦之高峻。“低”字写秋风之劲。“削碎”,是用夸张笔法突显风的猛烈。这“风”何以如此迅猛急速?原来是雄鹰在平原上高速低飞而激起的,这就从一个侧面写出鹰的凌厉激荡之势。凝望鹰的刚毅奔放的身姿,词人就不禁要心潮澎湃了:“我,能像这自由翱翔的鹰一样拥有广袤的天空吗?”紧接着的一句“秋空一碧无今古”,既写秋空之澄澈静谧,又揭示了词人心潮之澎湃跌宕。“无今古”,即不分今古,古今同一。无论历史风云如何变幻,而此时头顶上的深邃的“秋空”仍是静止不变的。江山亘古如斯,而人呢,却是华年难驻。那些个流走的日子中,依稀清晰的怕就是“醉袒貂裘”的出猎场面。“略”是“大略”“约略”之意。约略记得当年打猎时呼鹰逐兽的事情。杜甫《壮游》诗中云:“呼鹰皂枥林,逐兽云雪冈。”渴望浴血疆场、杀敌报国的雄心徒成空梦,那只好在游猎的追逐中找到一点精神的寄托了:这才是古今诗家醉中的愁、醉中的怨。

《蕙风词话》中说,好的词多擅暗转,即上下阕之间过渡自然巧妙。就此词看,其过片一句“男儿身手和谁赌”,用议论句,转得很妙。顺上阕驱鹰逐兽的场景直抒发胸臆,表达了自己的牢骚不平,出语豪迈、悲愤,且精警犀利。空有一身武功绝艺,却只能在猎场上与人一赌高下,未免无聊。“和谁赌”暗藏了怀瑜握瑾而不见用的抑郁寡欢。“老来猛气还轩举”则表达了自己“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的决心。为什么有如此的壮怀呢?紧接的一句“人间多少闲狐兔”,交代了词人发愤图强的原因。“闲狐兔”其实是奸佞小、恶人的代称。因为人间尚有很多的恶人、小人,在侵凌着正义和善良,所以“我”寝食难安,立志要像雄鹰搏击狐兔一样,去惩奸除弊,还人间以公道。这就是词人渴望施展抱负、建功立业的人生理想。下阕末尾两个句子,用荒莽的景象收束全篇,于奔放之余作含蓄的曲折,呼应篇首的“寒山”二字。月黑沙黄,正是鹰出猎的时机,在这样的时刻,“我”是特别地想你,渴望能像你一样搏击于寥廓的天宇。着一“偏”字,可见出此人对鹰的喜爱。“此际偏思汝”有言外意,即“此际谁知我”,就是说,在这样落寞的时候,又有谁能欣赏“我”呢?在陈的不少词作中,鹰的形象多是志存高远、锐意进取的词人自我形象的化身。

“四十诸生,落拓长安”,(陈维崧《沁园春〃赠别芝麓先生》),陈维崧入清后曾补诸生,未中举人,兼家道中落,直到四、五十岁,仍未谋得一官半职,生活贫困不堪。这首词应该是在这样惨淡的境况下写成的吧。全词虽多不得志之幽愤语,却极具“鼓舞风雷”“蹈扬湖海” (陈廷焯语)的沉郁之气与“声色俱厉”(陈廷焯语)的雄健之美,尤为感奋人心。

陈维崧在诸多作品中皆以鹰自比,他所看中的是鹰的轩举的“猛气”与矫捷的“身手”,用以抒发自己疾恶如仇、惩奸除弊的人格风范与人生理想。读这首词不仅令人体察到“声色俱厉”(陈廷焯语)的雄健之美,尤其可感受到“顽

者警、懦者立”的精神震撼。

苏轼《水调歌头 黄州快哉亭赠张偓佺》赏析

【原文】

落日绣帘卷,亭下水连空。知君为我新作,窗户湿青红。长记平山堂上,欹枕江南烟雨,杳杳没孤鸿。认得醉翁语,山色有无中。

一千顷,都镜净,倒碧峰。忽然浪起,掀舞一叶白头翁。堪笑兰台公子,未解庄生天籁,刚道有雌雄。一点浩然气,千里快哉风。

【赏析】

此词作于东坡贬居黄州的第四年,是苏轼豪放词的代表作之一。全词描绘快哉亭周围壮阔的山光水色,抒发了旷达豪迈的处世精神。

上片用虚实结合的笔法,描写快哉亭下及其远处景色。开头四句,先用实笔,描绘亭下江水与碧空相接、远处夕阳与亭台相映的优美图景,展现出一片空阔无际的境界,充满了苍茫阔远的情致。“知君为我新作,窗户湿青红”两句,交待新亭的创建,点明亭主和自己的密切关系,反客为主、诙谐风趣地把张偓佺所建的快哉亭说成特意为自己而造,又写亭台窗户涂抹上青红两色油漆,色彩犹新。

“长记平山堂上”五句,是记忆中的情景,以虚托实,以想象对眼前景象进行侧面描写。“长记”二字,唤起他曾在扬州平山堂所领略的“江南烟雨”“杳杳没孤鸿”那种若隐若现、若有若无、高远空濛的江南山色的美好回忆。并以此比拟在“快哉亭”上所目睹的景致,使之与“平山堂”融为一体,构成一种优美独特的意境。

词的下片前五句,用高超的艺术手法展现亭前江面广阔动心骇目的壮观场面,并由此生发其江湖豪兴和人生追求。“一千顷,都镜净,倒碧峰”,写眼前广阔明净的江面,清澈见底,碧绿的山峰,倒映在江水中,形成了一幅优美动人的平静的山水画卷,这是对水色山光的静态描写。“忽然”两句,写一阵狂风,江面倏忽变化,波涛汹涌,一个渔翁驾着一叶小舟,在狂风巨浪中搏击。至此,作者的描写奇峰凸起,由静境忽变动境,自然过渡到全词表现的着重点——一位奋力搏击风浪的白发老翁。这位白头翁的形象,其实是东坡自身人格风貌的一种象征。以下几句,由风波浪尖上弄舟的老人,自然引出他对战国时楚国兰台令宋玉所作《风赋》的议论。宋玉曾将风分为“雄风”和“雌风”,在作者看来,是十分可笑的,是未解自然之理的生硬说教,白头翁搏击风浪的壮观景象即是明证。

通观全词,在艺术构思和结构上,熔写景、抒情、议论于一炉,波澜起伏、跌宕多姿。

王维《田园乐(其六)》赏析

【原文】

桃红复含宿雨,柳绿更带朝烟。

花落家童未扫,莺啼山客犹眠。

【赏析】

《田园乐》是由七首六言绝句构成的组诗,写作者退居辋川别墅与大自然

亲近的乐趣,所以一题作“辋川六言”。这里选的是其中一首。诗中写到春“眠”、“莺啼”、“花落”、“宿雨”,容易令人想起孟浩然的五绝《春晓》。两首诗写的生活内容有那么多相类之处,而意境却很不相同。彼此相较,最易见出王维此诗的两个显著特点。

第一个特点是绘形绘色,诗中有画。这并不等于说孟诗就无画,只不过孟诗重在写意,虽然也提到花鸟风雨,但并不细致描绘,它的境是让读者从诗意间接悟到的。王维此诗可完全不同,它不但有大的构图,而且有具体鲜明的设色和细节描画,使读者先见画,后会意。写桃花、柳丝、莺啼,捕捉住春天富于特征的景物,这里,桃、柳、莺都是确指,比孟诗一般地提到花、鸟更具体,更容易唤起直观印象。通过“宿雨”、“朝烟”来写“夜来风雨”,也显然有同样艺术效果。在钩勒景物基础上,进而有着色,“红”、“绿”两个颜色字的运用,使景物鲜明怡目。读者眼前会展现一派柳暗花明的图画。“桃之夭夭,灼灼其华”,加上“杨柳依依”,景物宜人。着色之后还有进一层渲染:深红浅红的花瓣上略带隔夜的雨滴,色泽更柔和可爱,雨后空气澄鲜,弥散着冉冉花香,使人心醉;碧绿的柳丝笼在一片若有若无的水烟中,更袅娜迷人。经过层层渲染、细致描绘,诗境自成一幅工笔重彩的图画;相比之下,孟诗则似不着色的写意画。一个妙在有色,一个妙在无色。孟诗从“春眠不觉晓”写起,先见人,后入境。王诗正好相反,在入境后才见到人。因为有“宿雨”,所以有“花落”。花落就该打扫,然而“家童未扫”。未扫非不扫,乃是因为清晨人尚未起的缘故。这无人过问满地落花的情景,不是别有一番清幽的意趣么。这正是王维所偏爱的境界。“未扫”二字有意无意得之,毫不着力,浑然无迹。末了写到“莺啼”,莺啼却不惊梦,山客犹自酣睡,这正是一幅“春眠不觉晓”的入神图画。但与孟诗又有微妙的差异,孟诗从“春眠不觉晓”写起,其实人已醒了,所以有“处处闻啼鸟”的愉快和“花落知多少”的悬念,其意境可用“春意闹”的“闹”字概括。此诗最后才写到春眠,人睡得酣恬安稳,于身外之境一无所知。花落莺啼虽有动静有声响,只衬托得“山客”的居处与心境越见宁静,所以其意境主在“静”字上。王维之“乐”也就在这里。人们说他的诗有禅味,并没有错。崇尚静寂的思想固有消极的一面,然而,王维诗难能可贵在它的静境与寂灭到底有不同。他能通过动静相成,写出静中的生趣,给人的感觉仍是清新明朗的,美的。唐诗有意境浑成的特点,但具体表现时仍有两类,一种偏于意,让人间接感到境,如孟诗《春晓》就是;另一种偏于境,让人从境中悟到作者之意,如此诗就是。而由境生情,诗中有画。是此诗最显著优点。

第二个特点是对仗工致,音韵铿锵。孟诗《春晓》是古体五言绝句,在格律和音律上都很自由。由于孟诗散行,意脉一贯,有行云流水之妙。此诗则另有一工,因属近体六言绝句,格律极精严。从骈偶上看,不但“桃红”与“柳绿”、“宿雨”与“朝烟”等实词对仗工稳,连虚字的对仗也很经心。如“复”与“更”相对,在句中都有递进诗意的作用:“未”与“犹”对,在句中都有转折诗意的作用。“含”与“带”两个动词在词义上都有主动色彩,使客观景物染上主观色彩,十分生动。且对仗精工,看去一句一景,彼此却又呼应联络,浑成一体。“桃红”、“柳绿”,“宿雨”、“朝烟”,彼此相关,而“花落”句承“桃”而来,“莺啼”句承“柳”而来,“家童未扫”与“山客犹眠”也都是呼应着的。这里表现出的是人工剪裁经营的艺术匠心,画家构图之完美。对仗之工加上音律之美,使诗句念来铿锵上口。中国古代诗歌以五、七言为主体,六言绝句在历代并不发达,佳作尤少,王维的几首可以算是凤毛麟角了。

描写奇峰的诗词 篇二:《古诗词中的渔翁形象》

古诗词中的渔翁形象

唐诗宋词中有各式各样的“渔翁”,他们大多数因遭遇挫折而看透世事,从而希望过一种“侣鱼虾而友麋鹿”般与世隔绝的生活。他们用自己的独特方式表达对世事的不满,透露出一种无可奈何的情怀。

1.《江雪》柳宗元

千山鸟飞绝,

万径人踪灭。

孤舟蓑笠翁,

独钓寒江雪。

山山是雪,路路皆白。飞鸟绝迹,人踪湮没。遐景苍茫,迩景孤冷。意境幽僻,情调凄寂。渔翁形象精雕细琢,清晰明朗,完整突出,历代诗人无不交口称绝。千古丹青妙手,也争相以此为题,绘出不少动人的江天雪景图。诗中写的是一个孤寂忧愤的渔翁形象。

(描写奇峰的诗词)

2. 《渔翁》柳宗元

渔翁夜傍西岩宿,

晓汲清湘燃楚竹。

烟销日出不见人,

欸乃一声山水绿。

回看天际下中流,

岩上无心云相逐。

柳氏的这首山水小诗作于永州。诗描写了一个在山青水绿之处自遣自歌、独往独来的渔翁形象,借以透露作者寄情山水的思想和寓寄政治却又失意的孤愤。诗的首二句是写夜、写晨。第一句平实自然,第二句却奇峰突起,用语奇特。“汲清湘”“燃楚竹”,可谓超凡绝俗。第三、四句为怪奇,写“烟销日出”,却“不见人”了,忽然“欸乃一声”,人在远方“青山绿水中”。这种奇趣的造语,勾勒出悦耳怡情的神秘境界,从中可以看出诗人宦途坎坷的孤寂心境。结尾二句,进一步渲染孤寂氛围。“回看天际”,只有“无心”白云缭绕尾随,可谓余音绕梁。“欸乃一声山水绿”句,历来为诗人玩赏称赞。

3. 《垂钓》白居易

临水一长啸,忽思十年初。

三登甲乙第,一入承明庐。

浮生多变化,外事有盈虚。

今来伴江叟,沙头坐钓鱼。

起句“临水一长啸”采用情感迸发式的写法领起全篇,把临水垂钓与发泄悲愤情绪融合起来,痛定思痛、长歌当哭的诗人形象跃然纸上,给人以震撼灵魂的感染力。紧接着回首往事,概述人生旅途的变化,宦海沉浮、仕途得失、人间冷暖、世事盈虚,尽在一声长啸之中。后两联则表现了诗人后期的思想变化。颈联中的“浮生”即人生,“外事”指世事,“盈虚”即圆满与空虚。这一联写的是诗人身遭贬谪、饱经风霜之后对世事人生的重新审视,也是他寻求心理平衡的一种自慰。可以看出,自居易头脑中的儒家入世思想逐渐让位于释、道的出世思想。全诗以“今来伴江叟,沙头坐钓鱼”作结,轻快潇洒中隐含着深沉的苦闷,自我排遣中也透露出几分达观。这里写的是一个故作悠闲的渔翁形象。

4. 《渔歌子》张志和

西塞山前白鹭飞,(描写奇峰的诗词)

桃花流水鳜鱼肥。

青箬笠,绿蓑衣,

斜风细雨不须归。

起二句描绘出一幅色彩鲜明的江南春色图。“西塞山前白鹭飞”,西塞山位于太湖附近,景色宜人,一个“前”字点出白鹭翱翔地点。青山是白鹭飞行的背景,一静一动,一青一白,形成鲜明的对比,山显得更青,鹭显得更白,相映成趣,赏心悦目。“桃花流水鳜鱼肥”,时值春汛季节,桃花烁烁,江水潺潺,正是鱼中珍品鳜鱼肥美之时,也是垂钓的大好时机。短短七字将花红、水绿、鱼肥,一派春意盎然的江南水乡景象描绘得历历在目。后三句所描写的渔翁形象,则是作者退居江湖后隐士生涯的自况。“青箬笠,绿蓑衣,斜风细雨不须归。”“青箬笠,绿蓑衣”,写人物的衣着,点明人物身份——渔翁。“青箬笠”的“青”也是绿色,所以用“青”是为了避免用字重复。“箬笠”与“蓑衣”的色彩和谐鲜明,这当是渔夫衣着的“本色”,也符合作者“烟波钓徒”的身份。“斜风”是写风势不猛,“斜”是人的感受,是那种“微风燕子斜”的“斜风”,不一定指风的趋向;“细雨”是说雨下得不大,是那种“细雨鱼儿出”的雨,正宜垂钓。风是和风,雨是细雨,又有着箬笠、蓑衣遮风挡雨,这就点明了“不须归”的原因,进一步抒写出渔翁陶醉于山前白鹭、桃花流水美景乐而忘返,自然、闲适的心境。“不须归”三字是篇末点题之笔,也是明志之笔。相传张志和垂钓太湖时,常“不设饵,志不在鱼”,可谓渔翁之意不在鱼,而在山水也。表明了作者厌恶仕途、遁迹江湖、怡情山水的志趣。这里写的是隐逸闲适的渔翁形象。

5.《青溪》王维

言入黄花川,每逐青溪水。

随山将万转,趣途无百里。

声喧乱石中,色静深松里。

漾漾泛菱荇,澄澄映葭苇。

我心素已闲,清川澹如此。

请留盘石上,垂钓将已矣。

这是一首写于归隐之后的山水诗。诗的每一句都可以独立成为一幅优美的画面,溪流随山势蜿蜓,在乱石中奔腾咆哮,在松林里静静流淌,水面微波荡漾,各种水生植物随波浮动,溪边的巨石上,垂钓老翁悠闲自在。诗句自然清淡,绘声绘色,静中有动,托物寄情,韵味无穷。诗开头四句对青溪作总的介绍,接着采用“移步换形”的写法,顺流而下,描绘出溪水一幅幅各具特色的画面。你看,当它在山间乱石中穿过,水势湍急,潺潺的溪流声忽然变成了一片喧哗。“喧”字造成了强烈的声感,给人如闻其声的感受。当流经松林中的平地时,这条青溪又显得那么娴静、安谧,几乎没有一点声息。澄碧的溪水与两岸郁郁葱葱的松色相映,融成一片,色调特别幽美、和谐。这一联中一动一静,以动衬静,声色相通,极富意境美。再看,当青溪缓缓流出松林,进入开阔地带后,又是另一番景象:水面上浮着菱叶、荇菜等水生植物,一片葱绿,水流过处,微波荡漾,摇曳生姿;再向前走去,水面又似明镜般清澈碧透,岸边浅水中的芦花、苇叶,倒映如画,天然生色。这一联,“漾漾”绘水动貌,“澄澄”状水静貌,也是一动一静,极为传神。诗人笔下的青溪,既喧闹,又沉静,既活泼,又安详,既幽深,又素净,从不断的流动变化中,表现出了鲜明个性和盎然生意,读后令人油然而生爱悦之情。“我心素已闲,清川澹如此。”诗人正是有意借青溪来为自己写照,以清川

的淡泊来印证自己的夙愿,心境、物境在这里已融合为一了。最后,诗人暗用东汉严子陵垂钓富春江的典故,也想以隐居青溪来作为自己的归宿。这固然说明诗人对青溪的喜爱,更反映了他在仕途失意后淡泊的心情。这一点,写来含而不露,耐人寻味。这里写的是寄情山水的渔翁形象。

6. 《鹧鸪天》陆游(描写奇峰的诗词)

懒向青门学种瓜,只将渔钓送年华。双双新燕飞春岸,片片轻鸥落晚沙。歌缥缈,木虏呕哑,酒如清露鮓如花。逢人问道归何处,笑指船儿此是家。

词的上片“懒向青门学种瓜,只将渔钓送年华”二句,表示不愿靠近都城学汉初的邵平那样在长安青门外种瓜,只愿回家过清闲的渔钓生活。后面的二句“双双新燕飞春岸,片片轻鸥落晚沙”,描写镜湖旁飞鸟出没的情况,写出那里的风景之美。句法上既紧承“渔钓”,又针对镜湖特点;情调上既表现了景色的可爱,又表达出心境的愉悦:脉络不变,意境迁移。这两句用笔清新,对偶自然,轻描淡写,情景具足,以景移情,不留痕迹,是全词形象最妍美、用笔最微妙的地方,其中的韵味耐人寻思。

下片从湖边写到在湖中泛舟的情况。开头二句,“歌”声与“木虏”声并作,“缥缈”与“呕哑”相映成趣;第三句“酒如清露鮓如花”,细写酒菜的清美。这三句进一步描写词人“渔钓”生活的自在和快乐;“鮓如花”三字着色最美,染情尤浓。结尾二句“逢人问道归何处,笑指船儿此是家”,表明词人不但安于“渔钓”,而且愿意以船为家;不但自在、快乐,且有傲世自豪之感。但我们联系作者的志趣,可以知道这些自在、快乐和自豪,是词人迫于环境而自我排遣的结果,是热爱自然的一个侧面和强作旷达的一种表面姿态,并非出自他的深层心境。“笑指”二字和上片的“送年华”三字,一样透露出词人的这种矛盾心情。表面上“笑”得那样自然,那样自豪,实际上“笑”得多么勉强,多么伤心。这里写的是一个被逼无奈的渔翁形象

《渔》

荆溪夜泊

作者:唐·李九龄

点点渔灯照浪清,水烟疏碧月胧明。

小滩惊起鸳鸯处,一双采莲船过声。

寄故人刘方斋

作者:宋·文天祥

溪头浊潦拥鱼虾,笑杀渔翁下钓差。

棹取扁舟湖海去,悠悠心事寄芦花。

(描写奇峰的诗词)

和胡琴窗

作者:宋·文天祥

买得青山贵似金,瘦筇上下费沉吟。

花开花落相关意,云去云来自在心。

夜雨一江渔唱小,秋风两袖客愁深。

夹堤密与栽杨柳,剩有行人待绿阴。

和慕容法曹寻渔者寄城中故人

作者:唐·钱起

孤烟一点绿溪湄,渔父幽居即旧基。

饥鹭不惊收钓处,闲麛应乳负暄时。

茅斋对雪开尊好,稚子焚枯饭客迟。

胜事宛然怀抱里,顷来新得谢公诗。

钓丝竹

作者:唐·徐夤

藋藋拂清流,堪维舴艋舟。野虫悬作饵,溪月曲为钩。 雨润摇阶长,风吹绕指柔。若将诸树比,还使绿杨羞。 蚕妇非尧女,渔人是子猷。湖边旧栽处,长映读书楼。

钓 车

作者:唐·徐夤

荻湾渔客巧妆成,硾铸银星一点轻。

抛过碧江鸂鶒岸,轧残金井辘轳声。

轴磨騂角冰光滑,轮卷春丝水面平。 把向严滩寻辙迹,渔台基在辗难倾。

双 鹭

作者:唐·徐夤

双鹭雕笼昨夜开,月明飞出立庭隈。 但教绿水池塘在,自有碧天鸿雁来。 清韵叫霜归岛树,素翎遗雪落渔台。 何人为我追寻得,重劝溪翁酒一杯。(描写奇峰的诗词)

不把渔竿

作者:唐·徐夤

不把渔竿不灌园,策筇吟绕绿芜村。 得争野老眠云乐,倍感闽王与善恩。 鸟趁竹风穿静户,鱼吹烟浪喷晴轩。 何人买我安贫趣,百万黄金未可论。

封丘作

作者:唐·高适

我本渔樵孟诸野,一生自是悠悠者。 乍可狂歌草泽中,宁堪作吏风尘下。 只言小邑无所为,公门百事皆有期。 拜迎官长心欲碎,鞭挞黎庶令人悲。 归来向家问妻子,举家尽笑今如此。 生事应须南亩田,世情付与东流水。 梦想旧山安在哉,为衔君命且迟回。 乃知梅福徒为尔,转忆陶潜归去来。

描写奇峰的诗词 篇三:《苏轼诗词鉴赏

苏轼词作鉴赏

生平简介

苏轼(1037-1101)字子瞻,号东坡居士,眉州眉山(今属四川)人。苏洵子。嘉祐二年(1057)与弟辙同登进士。授大理评事,签书凤翔府判官。熙宁二年(1069),父丧守臸期满还朝,为判官告院。与王安石政见不合,反对推行新法,自请外任,出为杭州通判。迁知密州(今山东诸城),移知徐州。元丰二年(1079),罹‚乌台诗案‛,责授黄州(今湖北黄冈)团练副使,本州安臵。哲宗立,高太后临朝,被复为朝奉郎知登州(今山东蓬莱);任未旬日,除起居舍人,迁中书舍人,又迁翰林学士知臸诰,知礼部贡举。元祐四年(1089)出知杭州,后改知颍州,知扬州、定州。元祐八年(1093)哲宗亲政,被远贬惠州(今广东惠阳),再贬儋州(今海南儋县)。徽宗即位,遇舎北归,建中靖国元年(1101)卒于常州(今属江苏),年六十五,葬于汝州郏城县(今河南郏县)。

高宗朝,赠太师,谥文忠。《宋史》、《东都事略》有传。诗、词、文、书、画均卓然大家,著有《东坡全集》一百十五卷、《东坡乐府》三卷。为‚唐宋八大家‛之一,词学上,为北宋词坛豪放派主要作家之一。

●水调歌头

丙辰中秋,欢饮达旦,大醉,作此篇。兼怀子由。

- 1 -

苏轼

明月几时有?

把酒问青天。

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

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

起舞弄清影,何似人间!(描写奇峰的诗词)

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

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

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 2 -

苏轼词作鉴赏

这首脍炙人口的中秋词,作于宋神宗熙宁九年(1076),即丙辰年的中秋节,为作者醉后抒情,怀念弟弟苏辙之作。 全词运用形象的描绘和浪漫主义的想象,紧紧围绕中秋之月展开描写、抒情和议论,从天上与人间、月与人、空间与时间这些相联系的范畴进行思考,把自己对兄弟的感情,升华到探索人生乐观与不幸的哲理高度,表达了作者乐观旷达的人生态度和对生活的美好祝愿、无限热爱。

上片表现词人由超尘出世到热爱人生的思想活动,侧重写天上。开篇‚明月几时有‛一句,借用李白‚青天有月来几时?我今停杯一问之‛诗意,通过向青天发问,把读者的思绪引向广漠太空的神仙世界。‚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以下数句,笔势夭矫迴折,跌宕多彩。它说明作者‚出世‛与‚入世‛,亦即‚退‛与‚进‛、‚仕‛与‚隐‛之间抉择上深自徘徊的困惑心态。以上写诗人把酒问月,是对明月产生的疑问、进行的探索,气势不凡,突兀挺拔。‚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几句,写词人对月宫仙境产生的向往和疑虑,寄寓着作者出世、入世的双重矛盾心理。‚起舞弄清影,何似人间‛,写词人的入世思想战胜了出世思想,表现了词人执着人生、热爱人间的感情。 下片融写实为写意,化景物为情思,表现词人对人世间悲欢离合的解释,侧重写人间。‚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三句,实写月光照人间的景象,由月引出人,暗示出作者的心事浩茫。‚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两句,承‚照无 - 3 -

眠‛而下,笔致淋漓顿挫,表面上是恼月照人,增人‚月圆人不圆‛的怅恨,骨子里是本抱怀人心事,借见月而表达作者对亲人的怀念之情。‚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三句,写词人对人世悲欢离合的解释,表明作者由于受庄子和佛家思想的影响,形成了一种洒脱、旷达的襟怀,齐庞辱,忘得失,超然物外,把作为社会现象的人间悲怨、不平,同月之阴晴圆缺这些自然现象相提并论,视为一体,求得安慰。结尾‚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转出更高的思想境界,向世间所有离别的亲人(包括自己的兄弟),发出深挚的慰问和祝愿,给全词增加了积极奋发的意蕴。词的下片,笔法大开大合,笔力雄健浑厚,高度概括了人间天上、世事自然中错综复杂的变化,表达了作者对美好,幸福的生活的向往,既富于哲理,又饱含感情。

这首词是苏轼哲理词的代表作。词中充分体现了作者对永恒的宇宙和复杂多变的人类社会两者的综合理解与认识,是作者的世界观通过对月和对人的观察所做的一个以局部足以概括整体的小小总结。作者俯仰古今变迁,感慨宇宙流转,厌薄宦海浮沉,皓月当空、孤高旷远的意境氛围中,渗入浓厚的哲学意味,揭示睿臹的人生理念,达到了人与宇宙、自然与社会的高度契合。

●水调歌头〃黄州快哉亭赠张偓佺

苏轼

- 4 -

落日绣帘卷,亭下水连空。

知君为我新作,窗户湿青红。

长记平山堂上,欹枕江南烟雨,杳杳没孤鸿。

认得醉翁语:‚山色有无中。‛

一千顷,都镜净,倒碧峰。

忽然浪起,掀舞一叶白头翁。

堪笑兰台公子,未解庄生天籁,刚道有雌雄。

一点浩然气,千里快哉风。

本词作于东坡贬居黄州的第四年,是苏轼豪放词的代表作之一。全词通过描绘快哉亭周围壮阔的山光水色,抒发了作者旷达豪迈的处世精神。

- 5 -

描写奇峰的诗词 篇四:《描写山峰的句子》

1、重重叠叠的高山,看不见一个村庄,看不见一块稻田,这些山就像一些喝醉了酒的老翁,一个靠着一个,沉睡着不知几千万年了,从来有惊醒它们的梦,从来没有人敢深入它们的心脏,就是那最爱冒险的猎人,也只到它们的脚下,追逐那些从山上跑下来的山羊、野猪和飞鸟,从不攀登它的峰顶。
2、只见远处有一座迷蒙的巨峰突起,周围还有几十座小石峰。仔细一看,那巨峰像手握金箍棒的孙悟空,那些小峰就像抓耳腮的小猴。瞧瞧,

描写奇峰的诗词 篇五:《描写云的优美诗句》

1、千形万象竟还空,映水藏山片复重。无限旱苗枯欲尽,悠悠闲处作奇峰。

2、云散月明谁点缀,天容海色本澄清。

3、英英大梁国,郁郁秘书台。描写云的优美诗句。碧落从龙起,青山触石来。官名光邃古,盖影耿轻埃。飞感高歌发,威加四海回。

4、得路直为霖济物,不然闲共鹤忘机。无端却向阳台畔,长送襄王暮雨归。

5、一片苍梧意,氤氲生栋梁。下帘山足暗,开户日添光。描写云的优美诗句。偏使衣裘润,能令枕簟凉。无心伴行雨,何必梦荆王。

6、缓逐烟波起,如妒柳绵飘。故临飞阁度,7、伫立增远意,中峰见孤云。溶溶傍危石,片片宜夕曛。渐向群木尽,残飞更氤氲。

8、龙似瞿唐会,江依白帝深。终年常起峡,每夜必通林。收获辞霜渚,分明在夕岑。高斋非一处,秀气豁烦襟。

9、黑云翻墨未遮山,白雨跳珠乱入船。

10、舒卷意何穷,萦流复带空。有形不累物,无迹去随风。莫怪长相逐,飘然与我同。

11、深惹离情霭落晖,如车如盖早依依。山头触石应常在,天际从龙自不归。莫向隙窗笼夜月,好来仙洞湿行衣。春风淡荡无心后,见说襄王梦亦稀。

12、势能成岳仞,顷刻长崔嵬。暝鸟飞不到,野风吹得开。一天分万态,立地看忘回。欲结暑宵雨,先闻江上雷。

13、将比鹭鸶还恐屈,始思残雪不如多。清风相引去更远,皎洁孤高奈尔何。

14、大梁白云起,氛氲殊未歇。锦文触石来,盖影凌天发。()烟煴万年树,掩映三秋月。会入大风歌,从龙赴圆阙。

15、帝乡白云起,飞盖上天衢。带月绮罗映,从风枝叶敷。参差过层阁,倏忽下苍梧。因风望既远,安得久踟蹰。

16、摇曳自西东,依林又逐风。势移青道里,影泛绿波中。夕霁方明日,朝阳复蔽空。度关随去马,出塞引归鸿。色任寒暄变,光将远近同。为霖如见用,还得助成功。

17、不觉碧山暮,秋云暗几重。

18、晴晓初春日,高心望素云。彩光浮玉辇,紫气隐元君。缥缈中天去,逍遥上界分。鸾骖攀不及,仙吹远难闻。礼候于斯睹,明循在解纷。人归悬想处,霞色自氛氲。

19、聚散虚空去复还,野人闲处倚筇看。不知身是无根物,蔽月遮星作万端。

20、捧月三更断,藏星七夕明。才闻飘迥路,旋见隔重城。潭暮随龙起,河秋压雁声。只应惟宋玉,知是楚神名。

21、东西那有碍,出处岂虚心。晓入洞庭阔,暮归巫峡深。渡江随鸟影,拥树隔猿吟。莫隐高唐去,枯苗待作霖。

22、尽日看云首不回,无心都大似无才。可怜光彩一片玉,万里晴天何处来?

本文来源:http://www.guakaob.com/qiuzhizhaopin/366141.html

    上一篇:摘录比喻句

    下一篇:怎样夸女孩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