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家乡追忆家乡却物是人非的诗句

| 留学生招聘 |

【www.guakaob.com--留学生招聘】

花开依旧,却物是人非。
回家乡追忆家乡却物是人非的诗句(一)

花开依旧,却物是人非。

她知道我喜欢花她就各种各样的往家里买,有一段时间家里遍地开花无处插脚。她喜欢迁就我,没有任何理由的迁就。一年,两年,三年,我渐渐习惯了她对我惯宠。三年的时间里,我们总是会吵架。五花八门的理由,却从没有改变她先认错的习惯。她从不在乎谁的对错,只要我生气了。我习以为然,却不曾醒来。直至那夜暴风雨的到来,噼里啪啦的雨点敲打着玻璃,屋檐的水帘没有断续,娇艳争芳的花儿也在那一刻凋谢,之前我却毫无预感。

那一夜,暴风雨还没有来临。在KTV跟朋友唱完歌后我们在街上吵了起来,我甩头就走,那一刻没有丝毫的怜悯和犹豫。回到家看到空荡荡的房间,心里很不是滋味。抽了一根烟,关灯锁门出门找她。不知道怎么回事,那夜的雾好大,路灯也坏了。湿漉漉的雾霾,漆黑的夜,伸手不见五指。摸索到之前吵架的地方,一番寻找却没有找到。我慌了,心里百感着急。打电话关系,问朋友仍然没有她的消息。就这么摇摇晃晃的回家了,那夜失眠了第一次失眠了。迷迷糊糊却又不失清醒,啪啦的打击声让我瞬间坐了起来。下雨了,起风了,心痛的要死。

第二天,晨阳照在床前要命的刺眼,仿佛昨夜的暴风雨从没有来过。凋谢满地的花朵告诉我它真的来过,那不是梦。很快手机响起,是短信,她的。看了内容我慌神了,她竟然提了分手。心里疼的喘不过气,但是我却回了一个好。瘫在床上,浑身乏力。她没事,真好。不知怎么就睡过去了,醒来已是午后。清扫着凋零的花朵,脑子也不知道飞向了哪里。

一天,两天,三天,她没有我预想中那样回来。就那么哭了,像个孩子一样嚎啕大哭。哭了多久,我也不知道。拿出手机找到那个熟悉的号码开始编辑短信:“有空回来拿你的东西吧。”不久短信回复了:“不要了。”我又开始哭,像之前一样声音。一边哭一边收拾她的东西,衣服化妆品还有我们一起买过的所有东西。手不知怎么被划破,血留了一地,我却没有心情去包扎。收集在一起,满满的一箱子,我再没有力气去丢掉。转身来到院子,面对那些花盘膝坐下。想了什么我也不记得了,起身把花一盆一盆的砸的地上,院子里一会堆满了泥土。躺在泥土上,无声的流泪,一番的折腾终于累的不想再动弹。满地的碎片是妈妈过来帮我收拾的,妈妈没有问我什么,就是在那跟我一样的悄无声息地的流泪。

一个月,两个月,三个月。心情始终像那夜的雾霾,浑浑噩噩却挥散不去。但心里始终一个信念,她会回来。

转眼一年过去了,妈妈带我去了一个地方。一间残破的土房里堆满了五颜六色的花朵,她说这是我去年砸掉的花,她收集起来重新栽种的。她说:“我希望你像这些花儿一样,重生绽放。"看着眼前的花儿们,我知道我没有等到她。她给我了习惯,却不再惯我。她给我了希望,却没有曙光。

一年,两年,三年, 还是那些花儿,娇艳绽放。凋零再到绽放,却物是人非。

生如夏花,花开荼蘼。

玛尔

2015.3.2

2014届高考语文三轮冲刺题点训练古诗鉴赏
回家乡追忆家乡却物是人非的诗句(二)

2014届高考语文三轮冲刺题点训练:古诗鉴赏

【目标解说】

分析概括古诗的思想感情是高考考查和二轮古诗复习的重中之重。如何进行这方面的训练呢?一是强化分析概括思想感情的方法训练。二是抓住两个重点:①特别会分析概括景中情、物中情、典中情,②能把握住古诗中丰富、复杂、变化的思想感情。

(2013·新课标全国Ⅰ)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1~2题。

鹊桥仙

陆 游

华灯纵博,雕鞍驰射,谁记当年豪举①?酒徒一一取封侯,独去作江边渔父。

轻舟八尺,低篷三扇,占断洲烟雨②。镜湖③元自属闲人,又何必君恩赐与?

注 ①这三句是追忆当年军中的生活。博,古代的一种棋戏。②占断:占尽。洲烟雨:指长满草、烟雨空濛的风光。③镜湖:即鉴湖,在今浙江绍兴。唐天宝初,贺知章请求回家乡会稽当道士,玄宗诏赐他镜湖一角。

1.上阕最后两句是什么意思?它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情感?

答案 那些整天酣饮的酒徒一个个都受赏封侯,而自己只能做个闲散的江边渔翁。表达了对自己壮志未酬而只能隐居的无奈与牢骚。

解析 本题通过对诗句含意的理解,考查对诗歌内容和情感的把握。理解上阕最后两句,要注意“酒徒”与“我”两种人的对比,将上阕前三句“我”的豪情壮举与上阕最后两句自己的遭遇作对比。体会这两次对比所构成的情感上的反差。

2.词的结尾借用了贺知章的故事,这有什么用意?请简要分析。

答案 用来含蓄地表现对统治者的不屑以及愤慨不平。皇帝既置“我”于闲散,镜湖风月原本就属于闲散之人,又何必要你皇帝恩赐呢?再说,天地之大,何处容不下“我”一个闲散之人,谁又稀罕你皇帝的恩赐!

解析 本题通过考查对典故的理解,来考查作者的观点态度。

【错题回练】

1.阅读下面这首宋词,然后回答问题。

玉楼春

辛弃疾

风前欲劝春光住,春在城南芳草路。

未随流落水边花,且作飘零泥上絮。

镜中已觉星星误,人不负春春自负。

梦回人远许多愁,只在梨花风雨处。

(1)“未随流落水边花,且作飘零泥上絮”,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表现了作者怎样的心境?

(2)下阕前两句写出了哪些“愁”?

答案 (1)比喻和对偶。不甘而无奈。

(2)年华老去的惆怅,春光逝去的伤感,理想破灭的失望。

诗歌鉴赏 这是一首伤春词,作者由伤春而感伤自己年华流逝。一、二句,点出伤春的意味,为全词奠定了感伤的基调。三、四句“落花”“飞絮”均为飘零之物,生动形象地写出了春不愿逝去的不甘和无奈,运用比喻,用春来比喻自己的青春年华,表达出想要留住青春之感。五、六句,作者看到镜中的华发,想自己年华流逝,不愿辜负青春,然而无奈还是辜负了。“梦回人远许多愁”写梦中醒来,似已消愁,貌似洒脱,实则更为沉痛。最后一句,以景作结,将这许多的愁都凝聚在风雨中的梨花之上,用风雨梨花象征自己的命运处境,含蓄动人。全词新颖别致,显示出辛弃疾词于豪放之外的另一种风格。

2.阅读下面这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回家乡追忆家乡却物是人非的诗句】

送严士元

刘长卿[注]

春风倚棹阖闾城,水国春寒阴复晴。

细雨湿衣看不见,闲花落地听无声。

日斜江上孤帆影,草绿湖南万里情。

君去若逢相识问,青袍今已误儒生。

注 刘长卿:中唐诗人,官至监察御史,屡次遭贬。

诗中主要表现了作者的哪些情感?试简要概括。

答案 (1)对友情的珍视,对离别友人的牵挂。(2)对自己官位偏低、不被重用的现实的不满。

3.阅读下面这首宋词,然后回答问题。

惜余春

贺 铸

急雨收春,斜风约水,浮红涨绿鱼文起。年年游子惜余春,春归不解招游子。

留恨城隅,关情纸尾,阑干长对西曛[注]倚。鸳鸯俱是白头时,江南渭北三千里。 注 西曛:斜阳。

从全词看,词人的情感经历了怎样的变化?

答案 由惜春到思归再到怀人。

【核心知识回放】

1.古代诗歌所表达的思想感情非常宽广,较为常见的有:

①忧国伤时,如反映离乱之苦,同情百姓疾苦,担忧国家前途命运。

②建功立业,如渴望建功立业及报国无门的悲伤,年华已逝壮志难酬的痛苦。

③思乡怀人,离愁别绪。

④生活杂感,如昔盛今衰的感慨,青春易逝的伤感,仕途失意的苦闷等。

2.答思想感情题的术语有:

表示思想感情性质的“喜悦、惊喜、愉快、欢乐、挚爱、执著、愤怒、愤慨、激愤、悲愤、愤懑、恬淡、抑郁、郁闷、迷惘、惆怅、孤独、寂寞、哀伤、哀痛、凄苦、同情、怜悯、怜惜、惋惜、歌颂、赞赏、赞许”等,表示思想感情涉及内容及对象的“热爱祖国、热爱人民、忧国忧民、感叹时世、同情民生疾苦、眷恋故国、思乡怀亲、热爱自然、追求真善美、怀才不遇、壮志难酬、报国无门、抚今追昔、昔盛今衰、物是人非、怀才悼亡、建功立业、统一山河、求贤若渴、厌弃官场、蔑视权贵、漠视功名利禄、追求自由、向往归隐、超凡脱俗、羁旅愁思、恋情闺怨”等。

定向训练一 强化分析概括思想感情的方法

【练前点拨】【回家乡追忆家乡却物是人非的诗句】

分析概括诗歌的思想感情的常规方法有:观标题、联作者、找诗眼、借注释、知流派等。临场答题时,特别要注意:

1.理层次

所要分析的语言片段是“字”“词”“句”“联”“阕”“篇”。因为除“字”“词”外,其余的都能理清层次。而层次往往对应着感情要点的层次,对应着答题要点的数量。

2.明位置【回家乡追忆家乡却物是人非的诗句】

除要分析的是整首诗(词)的思想感情外,剩余的语言片段在诗(词)中都有个位置。如尾句(联)一般是全诗(词)思想感情最集中的地方,抓住了尾句(联)就把握了全诗(词)。而要分析的是中间句(联),除要细读内部外,还要联系上下句分析。

3.品关键词

(1)从传达诗歌情感、主旨的程度上看,关键词有显性与隐性之说。显性关键词是可以明显看出诗歌情感类型的词语,如包含 “愁”“怨”“愤”“恨”“忧”“凄”“喜”

“乐”“思”“怜”“泪”“闲”“怆”“怅”等字眼的词语,这些词语多为动词或形容词,表意功能明显,大多数情况下决定了诗歌抒情的方向和基调,这种语言叫“情语”,是需要在第一时间内予以关注的。值得注意的是这些“情语”有时藏在“景语”等其他语言之中。

【演练体悟】 找出下列诗句中的“情语”。

①总为浮云能蔽日,长安不见使人愁。 (李白《登金陵凤凰台》)

②细草微风岸,危樯独夜舟。 (杜甫《旅夜书怀》)

③银烛秋光冷画屏,轻罗小扇扑流萤。天阶夜色凉如水,卧看牵牛织女星。

(杜牧《秋夕》)

④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 (柳宗元《江雪》) 答案 ①愁 ②独 ③冷、凉(暗含冷寂) ④孤、独(暗含孤傲)

(2)隐性关键词在传达情感、意图时较为含蓄、间接,但至关重要。描摹景、物、事、人等要素的词语一般是隐性关键词,它们虽然不是诗眼,但能暗示作者的思想感情;这些语言叫景物语。另有一些典故语,需要挖掘典故之本义,探寻作者之用意;含有表达技巧的语言(如拟人、比喻、双关、反语、借代等),需要还原基本义。还有一些表情态、语气的虚词,如“但”“惟”“空”“又”等,也是应该引起注意的隐性关键词。弄清上述隐性词的含义及其表达作用,如同拨开疑云迷雾,能让真相充分显露。

【演练体悟】 探寻下面画线诗句的隐性关键词,并以此分析该处蕴含的感情。 ①(2007·江苏)

鹧鸪天

送 人

辛弃疾

唱彻《阳关》泪未干,功名馀事且加餐。浮天水送无穷树,带雨云埋一半山。

今古恨,几千般,只应离合是悲欢?江头未是风波恶,别有人间行路难。

答案 一个“送”字,拟人化了,看似水送树,实则人送人,一个“送”字,包含了对友人的依依惜别之情。

“埋”,言其乌云遮山,借景之阴暗写人心情的郁闷,一半源于为友人一路山长水阔的担忧,一半暗含对友人一路平安的祝福。

舟行青溪道中入歙

[宋]方回

蕨拳[注]欲动苕抽芽,节近清明路近家。

五日缓行三百里,夹溪随处有桃花。

注 蕨拳:指蕨芽,其端卷曲,状如小儿拳头。

答案 一个“缓”字,说明作者荡舟慢行,为的是细细观赏三百里青溪的优美风光,表现了作者陶醉其间的喜悦之情。

“桃花”,属典故语,不仅实写青溪之景,也暗用《桃花源记》的典故,把家乡比作世外桃源的仙境,表达了作者对家乡的赞美和热爱之情。

江 村

杜 甫

清江一曲抱村流,长夏江村事事幽。

自去自来梁上燕,相亲相近水中鸥。【回家乡追忆家乡却物是人非的诗句】

老妻画纸为棋局,稚子敲针作钓钩。

但有故人供禄米,微躯此外更何求?

答案 “但有”,只要有,表明故人提供禄米,是自己一家子生存下去的根本条件。“更何求”中的“更”,是“再”“复”“又”的意思,表明自己对故人的帮助已经感恩戴德,不敢别有所求。因此,尾联除透露出诗人暂时的舒心安定之外,还隐藏着历经磨难的悲苦和对未来不可预期的辛酸。

秋日赴阙题潼关驿楼①

许 浑

红叶晚萧萧,长亭酒一瓢。

残云归太华,疏雨过中条②。

树色随关迥,河声入海遥。

帝乡明日到,犹自梦渔樵。

注 ①阙:指长安。此诗作于作者奔赴长安应试途中。②太华:陕西的华山。中条:山西的中条山。两山分别耸立在潼关南北。

答案 “犹自”,仍然;“渔樵”,借代,代指隐逸生活。第二天就到长安参加科举考试,仍然梦想过着渔樵般的生活,这含蓄地表白了自己并非热衷功名之人,写出了诗人动摇于出仕与退隐之间的矛盾心态。

定向训练二 把握景中情、物中情、典中情

(一)把握景中情

【练前点拨】

会从诗歌描写的景物中分析出包含的感情是做诗歌鉴赏题的基本功、内家功。从理论上讲,要抓住景与情之间的内在联系:一种联系是景与情之间的一致性(或相似性),即通常说的“哀景哀情、乐景乐情”;一种联系是景与情之间的相反性,即通常说的“乐景哀情、哀景乐情”。从操作层面讲,要会抓住景物前面的修饰语及后面的动词、形容词,把握景物特征,从特征中捕捉背后的情感内涵。如“江风引雨入舟凉”(2010年江苏卷)要求分析“江风引雨”背后的惜别深情,就应抓住后面的“凉”字,一个“凉”字写出了风裹着雨,雨挟着风,风雨交加的凄凉景象,烘托了离别时悲凉的心情。还要会从景物冷暖中体味悲喜。“墨分五彩,词含七情。”冷暖是从色彩学的角度将词汇分为两大情感色系,以体味诗词文赋中作者所传达出来的或悲或喜的思想感情。冷色调词语传达出来的多是悲伤,暖色调词语传达出来的多为喜悦。

【演练体悟】

1.阅读下面这首宋诗,然后回答问题。

横 塘①

范成大

南浦②春来绿一川,石桥朱塔两依然。

年年送客横塘路,细雨垂杨系画船。

注 ①横塘:旧址在今苏州西南,这是诗人送别朋友的地方。②南浦:本指水的南边,后来把它作为送别地点的代称。

你认为这首诗是如何处理情景关系的?请举出两种并作赏析。

答案 ①借景抒情。着绿的南浦、静静的石桥和朱塔、如丝的细雨、似线的垂柳、待发的画船,诗人借这些典型的景物,抒发了离别之情。②以乐景衬哀情(反衬)。诗人描绘的景色明艳清丽,但抒发的却是朋友间离别的伤感。

2.阅读下面的诗歌,然后回答问题。

春 草

杨 基

嫩碧柔香远更浓,春来无处不茸茸。

六朝旧恨斜阳里,南浦新愁细雨中。

近水欲迷歌扇绿,隔花偏衬舞裙红。

平川十里人归晚,无数牛羊一笛风。

诗歌的尾联表达了诗人怎样的心情?请结合诗句简要分析。

答案 尾联表达了诗人淡淡的闲愁。尾联通过“平川十里”、牛羊缓移、晚风习习、笛声悠扬等景象,描绘了一幅充满田园气息的牧人晚归图;诗人先前的“旧恨”“新愁”在这恬静优美的田园旋律中渐渐消融,可在逐渐获得的闲适的心情中,过去的愁绪难以全部散去。

3.(2013·广东)阅读下面的宋词,然后回答问题。

鹧鸪天

[宋]张炎

楼上谁将玉笛吹,山前水阔暝云低。劳劳①燕子人千里,落落梨花雨一枝。

修禊②近,卖饧③时,故乡惟有梦相随。夜来折得江头柳,不是苏堤④也皱眉。

注 ①劳劳:遥远。②修禊:古俗春季于水滨设祭。③卖饧:清明前后卖糖粥。④苏堤:作者家乡杭州的名胜,以柳闻名。

作者在词的上片是怎样借景抒情的?【回家乡追忆家乡却物是人非的诗句】

答案 先写因笛声引起思乡之情,奠定思乡的情感基调;然后写眺望故乡而不得;再写眼前之景,燕子觅食、筑巢,雨中梨花,思乡之情,孤苦之愁,油然而生。

解析 本题考查借景抒情的表现手法。先由下片“故乡惟有梦相随”一句得出这首词表达的感情:思乡之情。然后找出上片写到的意象——楼上笛声、迷蒙山水、千里燕子、雨中梨花,从中分析是如何表现思乡之情的。

4.阅读下面这首宋词,然后回答问题。

生查子 独游西岩①

辛弃疾

青山招不来,偃蹇②谁怜汝?岁晚太寒生③,劝我溪边住。

山头明月来,本在天高处。夜夜入青溪,听读《离骚》去。

注 ①淳熙八年(1181)冬,辛弃疾被诬罢官,长期闲居于上饶城北的带湖之畔。西岩就在上饶城南,风景优美。这首词是他闲居期间的记游之作。②偃蹇:高耸、傲慢的样子。③生:语助词,无义。

有人评价这首词物与我、景与情“融溶亲密”,请结合词意具体分析。

答案 青山感念岁暮天寒“劝我溪边住”,对“我”深切关怀;明月夜夜到青溪陪我“听读《离骚》去”,更是视“我”如知己,词中的青山明月都是人格化的自我,而“我”亦如青山傲岸、明月高洁,物我之间亲密融洽。岁暮天寒,素月清辉与澄澈的溪水相映,画面凄清幽独,与独游西岩的词人孤寂、忧愤的内心情感融合无间。

(二)把握物中情

【练前点拨】

借物抒情也是古诗常用的抒情方式。要把握诗中“物”中情,最根本的是能抓住所写之物的特点,如形态、色泽、品质、环境等特点,从而体悟所寄托的感情。在答题时要把握住两层情感,一是关乎“物”的,二是“物”中的深层感情。

【演练体悟】

1.阅读下面这首宋词,然后回答问题。

2014届高考语文古诗鉴赏
回家乡追忆家乡却物是人非的诗句(三)

2014届高考语文三轮冲刺题点训练:古诗鉴赏

【目标解说】

分析概括古诗的思想感情是高考考查和二轮古诗复习的重中之重。如何进行这方面的训练呢?

一是强化分析概括思想感情的方法训练。【回家乡追忆家乡却物是人非的诗句】

二是抓住两个重点:①特别会分析概括景中情、物中情、典中情,②能把握住古诗中丰富、复杂、变化的思想感情。

(2013·新课标全国Ⅰ)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1~2题。

鹊桥仙

陆 游

华灯纵博,雕鞍驰射,谁记当年豪举①?酒徒一一取封侯,独去作江边渔父。 轻舟八尺,低篷三扇,占断洲烟雨②。镜湖③元自属闲人,又何必君恩赐与? 注 ①这三句是追忆当年军中的生活。博,古代的一种棋戏。②占断:占尽。洲烟雨:指长满草、烟雨空濛的风光。③镜湖:即鉴湖,在今浙江绍兴。唐天宝初,贺知章请求回家乡会稽当道士,玄宗诏赐他镜湖一角。

1.上阕最后两句是什么意思?它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情感?

答案 那些整天酣饮的酒徒一个个都受赏封侯,而自己只能做个闲散的江边渔翁。表达了对自己壮志未酬而只能隐居的无奈与牢骚。

解析 本题通过对诗句含意的理解,考查对诗歌内容和情感的把握。理解上阕最后两句,要注意“酒徒”与“我”两种人的对比,将上阕前三句“我”的豪情壮举与上阕最后两句自己的遭遇作对比。体会这两次对比所构成的情感上的反差。

2.词的结尾借用了贺知章的故事,这有什么用意?请简要分析。

答案 用来含蓄地表现对统治者的不屑以及愤慨不平。皇帝既置“我”于闲散,镜湖风月原本就属于闲散之人,又何必要你皇帝恩赐呢?再说,天地之大,何处容不下“我”一个闲散之人,谁又稀罕你皇帝的恩赐!

解析 本题通过考查对典故的理解,来考查作者的观点态度。

【错题回练】

1.阅读下面这首宋词,然后回答问题。【回家乡追忆家乡却物是人非的诗句】

玉楼春

辛弃疾

风前欲劝春光住,春在城南芳草路。

未随流落水边花,且作飘零泥上絮。

镜中已觉星星误,人不负春春自负。

梦回人远许多愁,只在梨花风雨处。

(1)“未随流落水边花,且作飘零泥上絮”,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表现了作者怎样的心境?

(2)下阕前两句写出了哪些“愁”?

答案 (1)比喻和对偶。不甘而无奈。

(2)年华老去的惆怅,春光逝去的伤感,理想破灭的失望。

诗歌鉴赏 这是一首伤春词,作者由伤春而感伤自己年华流逝。一、二句,点出伤春的意味,为全词奠定了感伤的基调。三、四句“落花”“飞絮”均为飘零之物,生动形象地写出了春不愿逝去的不甘和无奈,运用比喻,用春来比喻自己的青春年华,表达出想要留住青春之感。五、六句,作者看到镜中的华发,想自己年华流逝,不愿辜负青春,然而无奈还是辜负了。“梦回人远许多愁”写梦中醒来,似已消愁,貌似洒脱,实则更为沉痛。最后一句,以景作结,将这许多的愁都凝聚在风雨中的梨花之上,用风雨梨花象征自己的命运处境,含蓄动人。全词新颖别致,显示出辛弃疾词于豪放之外的另一种风格。

3.阅读下面这首宋词,然后回答问题。

惜余春

贺 铸

急雨收春,斜风约水,浮红涨绿鱼文起。年年游子惜余春,春归不解招游子。 留恨城隅,关情纸尾,阑干长对西曛[注]倚。鸳鸯俱是白头时,江南渭北三千里。

注 西曛:斜阳。

从全词看,词人的情感经历了怎样的变化?

答案 由惜春到思归再到怀人。

【核心知识回放】

1.古代诗歌所表达的思想感情非常宽广,较为常见的有:

①忧国伤时,如反映离乱之苦,同情百姓疾苦,担忧国家前途命运。

②建功立业,如渴望建功立业及报国无门的悲伤,年华已逝壮志难酬的痛苦。 ③思乡怀人,离愁别绪。

④生活杂感,如昔盛今衰的感慨,青春易逝的伤感,仕途失意的苦闷等。

2.答思想感情题的术语有:

表示思想感情性质的“喜悦、惊喜、愉快、欢乐、挚爱、执著、愤怒、愤慨、激愤、悲愤、愤懑、恬淡、抑郁、郁闷、迷惘、惆怅、孤独、寂寞、哀伤、哀痛、凄苦、同情、怜悯、怜惜、惋惜、歌颂、赞赏、赞许”等,表示思想感情涉及内容及对象的“热爱祖国、热爱人民、忧国忧民、感叹时世、同情民生疾苦、眷恋故国、思乡怀亲、热爱自然、追求真善美、怀才不遇、壮志难酬、报国无门、抚今追昔、昔盛今衰、物是人非、怀才悼亡、建功立业、统一山河、求贤若渴、厌弃官场、蔑视权贵、漠视功名利禄、追求自由、向往归隐、超凡脱俗、羁旅愁思、恋情闺怨”等。

定向训练一 强化分析概括思想感情的方法

【练前点拨】

分析概括诗歌的思想感情的常规方法有:观标题、联作者、找诗眼、借注释、知流派等。临场答题时,特别要注意:

1.理层次

所要分析的语言片段是“字”“词”“句”“联”“阕”“篇”。因为除“字”“词”外,其余的都能理清层次。而层次往往对应着感情要点的层次,对应着答题要点的数量。

2.明位置

除要分析的是整首诗(词)的思想感情外,剩余的语言片段在诗(词)中都有个位置。如尾句(联)一般是全诗(词)思想感情最集中的地方,抓住了尾句(联)就把握了全诗(词)。而要分析的是中间句(联),除要细读内部外,还要联系上下句分析。

3.品关键词

(1)从传达诗歌情感、主旨的程度上看,关键词有显性与隐性之说。显性关键词是可以明显看出诗歌情感类型的词语,如包

含 “愁”“怨”“愤”“恨”“忧”“凄”“喜”

“乐”“思”“怜”“泪”“闲”“怆”“怅”等字眼的词语,这些词语多为动词或形容词,表意功能明显,大多数情况下决定了诗歌抒情的方向和基调,这种语言叫“情语”,是需要在第一时间内予以关注的。值得注意的是这些“情语”有时藏在“景语”等其他语言之中。

【演练体悟】 找出下列诗句中的“情语”。

①总为浮云能蔽日,长安不见使人愁。 (李白《登金陵凤凰台》)

②细草微风岸,危樯独夜舟。 (杜甫《旅夜书怀》)

③银烛秋光冷画屏,轻罗小扇扑流萤。天阶夜色凉如水,卧看牵牛织女星。 (杜牧《秋夕》)

④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

雪。 (柳宗元《江雪》)

答案 ①愁 ②独 ③冷、凉(暗含冷寂) ④孤、独(暗含孤傲)

(2)隐性关键词在传达情感、意图时较为含蓄、间接,但至关重要。描摹景、物、事、人等要素的词语一般是隐性关键词,它们虽然不是诗眼,但能暗示作者的思想感情;这些语言叫景物语。另有一些典故语,需要挖掘典故之本义,探寻作者之用意;含有表达技巧的语言(如拟人、比喻、双关、反语、借代等),需要还原基本义。还有一些表情态、语气的虚词,如“但”“惟”“空”“又”等,也是应该引起注意的隐性关键词。弄清上述隐性词的含义及其表达作用,如同拨开疑云迷雾,能让真相充分显露。

【演练体悟】 探寻下面画线诗句的隐性关键词,并以此分析该处蕴含的感情。

①(2007·江苏)

鹧鸪天

送 人

辛弃疾

唱彻《阳关》泪未干,功名馀事且加餐。浮天水送无穷树,带雨云埋一半山。 今古恨,几千般,只应离合是悲欢?江头未是风波恶,别有人间行路难。 答案 一个“送”字,拟人化了,看似水送树,实则人送人,一个“送”字,包含了对友人的依依惜别之情。

“埋”,言其乌云遮山,借景之阴暗写人心情的郁闷,一半源于为友人一路山长水阔的担忧,一半暗含对友人一路平安的祝福。

②舟行青溪道中入歙

[宋]方回【回家乡追忆家乡却物是人非的诗句】

蕨拳[注]欲动苕抽芽,节近清明路近家。

五日缓行三百里,夹溪随处有桃花。

注 蕨拳:指蕨芽,其端卷曲,状如小儿拳头。

答案 一个“缓”字,说明作者荡舟慢行,为的是细细观赏三百里青溪的优美风光,表现了作者陶醉其间的喜悦之情。

“桃花”,属典故语,不仅实写青溪之景,也暗用《桃花源记》的典故,把家乡比作世外桃源的仙境,表达了作者对家乡的赞美和热爱之情。

③江 村【回家乡追忆家乡却物是人非的诗句】

杜 甫

清江一曲抱村流,长夏江村事事幽。【回家乡追忆家乡却物是人非的诗句】

自去自来梁上燕,相亲相近水中鸥。

老妻画纸为棋局,稚子敲针作钓钩。

但有故人供禄米,微躯此外更何求?

答案 “但有”,只要有,表明故人提供禄米,是自己一家子生存下去的根本条件。“更何求”中的“更”,是“再”“复”“又”的意思,表明自己对故人的帮助已经感恩戴德,不敢别有所求。因此,尾联除透露出诗人暂时的舒心安定之外,还隐藏着历经磨难的悲苦和对未来不可预期的辛酸。

秋日赴阙题潼关驿楼①

许 浑

红叶晚萧萧,长亭酒一瓢。

残云归太华,疏雨过中条②。

树色随关迥,河声入海遥。

帝乡明日到,犹自梦渔樵。

注 ①阙:指长安。此诗作于作者奔赴长安应试途中。②太华:陕西的华山。中条:山西的中条山。两山分别耸立在潼关南北。

答案 “犹自”,仍然;“渔樵”,借代,代指隐逸生活。第二天就到长安参加科举考试,仍然梦想过着渔樵般的生活,这含蓄地表白了自己并非热衷功名之人,写出了诗人动摇于出仕与退隐之间的矛盾心态。

定向训练二 把握景中情、物中情、典中情

(一)把握景中情

【练前点拨】

会从诗歌描写的景物中分析出包含的感情是做诗歌鉴赏题的基本功、内家功。从理论上讲,要抓住景与情之间的内在联系:一种联系是景与情之间的一致性(或相似性),即通常说的“哀景哀情、乐景乐情”;一种联系是景与情之间的相反性,即通常说的“乐景哀情、哀景乐情”。从操作层面讲,要会抓住景物前面的修饰语及后面的动词、形容词,把握景物特征,从特征中捕捉背后的情感内涵。如“江风引雨入舟凉”(2010年江苏卷)要求分析“江风引雨”背后的惜别深情,就应抓住后面的“凉”字,一个“凉”字写出了风裹着雨,雨挟着风,风雨交加的凄凉景象,烘托了离别时悲凉的心情。还要会从景物冷暖中体味悲喜。“墨分五彩,词含七情。”冷暖是从色彩学的角度将词汇分为两大情感色系,以体味诗词文赋中作者所传达出来的或悲或喜的思想感情。冷色调词语传达出来的多是悲伤,暖色调词语传达出来的多为喜悦。

【演练体悟】

1.阅读下面这首宋诗,然后回答问题。

横 塘①

范成大

南浦②春来绿一川,石桥朱塔两依然。

年年送客横塘路,细雨垂杨系画船。

注 ①横塘:旧址在今苏州西南,这是诗人送别朋友的地方。②南浦:本指水的南边,后来把它作为送别地点的代称。

你认为这首诗是如何处理情景关系的?请举出两种并作赏析。

答案 ①借景抒情。着绿的南浦、静静的石桥和朱塔、如丝的细雨、似线的垂柳、待发的画船,诗人借这些典型的景物,抒发了离别之情。②以乐景衬哀情(反衬)。诗人描绘的景色明艳清丽,但抒发的却是朋友间离别的伤感。

2.阅读下面的诗歌,然后回答问题。

春 草

杨 基

嫩碧柔香远更浓,春来无处不茸茸。

六朝旧恨斜阳里,南浦新愁细雨中。

近水欲迷歌扇绿,隔花偏衬舞裙红。

平川十里人归晚,无数牛羊一笛风。

诗歌的尾联表达了诗人怎样的心情?请结合诗句简要分析。

答案 尾联表达了诗人淡淡的闲愁。尾联通过“平川十里”、牛羊缓移、晚风习习、笛声悠扬等景象,描绘了一幅充满田园气息的牧人晚归图;诗人先前的“旧恨”“新愁”在这恬静优美的田园旋律中渐渐消融,可在逐渐获得的闲适的心情中,过去的愁绪难以全部散去。

3.(2013·广东)阅读下面的宋词,然后回答问题。

鹧鸪天

[宋]张炎

楼上谁将玉笛吹,山前水阔暝云低。劳劳①燕子人千里,落落梨花雨一枝。 修禊②近,卖饧③时,故乡惟有梦相随。夜来折得江头柳,不是苏堤④也皱眉。

注 ①劳劳:遥远。②修禊:古俗春季于水滨设祭。③卖饧:清明前后卖糖粥。④苏堤:作者家乡杭州的名胜,以柳闻名。

作者在词的上片是怎样借景抒情的?

答案 先写因笛声引起思乡之情,奠定思乡的情感基调;然后写眺望故乡而不得;再写眼前之景,燕子觅食、筑巢,雨中梨花,思乡之情,孤苦之愁,油然而生。

解析 本题考查借景抒情的表现手法。先由下片“故乡惟有梦相随”一句得出这首词表达的感情:思乡之情。然后找出上片写到的意象——楼上笛声、迷蒙山水、千里燕子、雨中梨花,从中分析是如何表现思乡之情的。

4.阅读下面这首宋词,然后回答问题。

生查子 独游西岩①

物是人非的诗句
回家乡追忆家乡却物是人非的诗句(四)

1、人生几回伤往事,台隍依旧枕寒流。

2、别时容易见时难。流水落花春去也,天上人间。

3、无情最是台城柳,依旧烟笼十里堤。物是人非的诗句

4、今时鹦鹉洲边过,唯有无情碧水流。

5、今人不见古时月,今月曾经照古人。

6、等闲变却故人心,却道故人心易变。

7、去年今日此门中,人面桃花相映红。人面不知何处去,桃花依旧笑春风。

8、此情可待成追忆,只是当时已惘然。

9、年年岁岁花相似,岁岁年年人不同。物是人非的诗句

10、风吹云卷山自静,落叶流水石无痕。

11、重过闾门万事非,同来何事不同归。

12、其物如故,其人不存。

13、闻说双溪春尚好,也拟泛轻舟。只恐双溪舴艋舟,14、闲潭云影日悠悠,物换星移几度秋。阁中帝子今何在,滥外长江空自流。

15、乌衣巷在何人住,回首令人忆谢家。

16、青山依旧在,几度夕阳红。

17、人生代代无穷矣,江月年年只相似。

18、风住尘香花已尽,日晚倦梳头。()物是人非事事休,欲语泪先流。

19、旧时王榭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

20、去年今日此门中,人面桃花相映红。人面不知何处去,桃花依旧笑春风。

21、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

22、去年元月时,花市灯如昼。月上柳梢头,人约黄昏后。今年元月时,月与灯依旧。不见去年人,泪湿春衫袖。

描写物是人非的句子
回家乡追忆家乡却物是人非的诗句(五)

1、聚散苦匆匆,此恨无穷。今年花胜去年红。可惜明年花更好,知与谁同?

2、岁月的变迁,自然的复始,春,夏,秋,冬,依然照旧投入了四季的轮回。时间就似一位不会作弊的裁判,四季轮回里,一切成长的痕迹都被刻成年轮。描写物是人非的句子

3、一曲新词酒一杯,去年天气旧亭台,夕阳西下几时回,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4、踏过斑驳的岁月,怀念那些曾路过的风景;曾唱过的歌;曾流下的泪;曾爱过的人;曾放弃的事。怀念那随风渐远的过去,当残留的怀念落幕时,回眸间已物事人非。

5、往事终究得变成现实的记忆,而记忆的深浅,是否意味着在每个人的心里刻骨铭心。你曾经是我生命里的过客,也曾经带给我美好的憧憬,所以,我无可逃避,我必须承认,我丢掉了原本手心里的那些爱。

6、我揉了揉双眼,眼前什么也没有。只有那只鸟儿和伏在窗檐沉默的我。一切都结束了。描写物是人非的句子。我无法看到的彼岸那头,你和风景已让我渐次陌生。流年往事,物是人非。

7、人生若只如初见,何事秋风悲画扇?等闲变却故人心,却道故人心易变。

8、几时辗转、路依在,只是岁月模糊了我们的背影,或许我们的爱情就如鲜花般的绽放,只不过是一季的美丽,最后陪同枯萎的鲜花一同逝去。

9、如果一开始就没有那么炙热的眼眸去追随,那么繁华的落幕也就不会有这么浓淡的失落,可时间终究不会为了谁而倒流,它只会无情的去呈现那泛黄的回忆,去试着改变一切的一切;如今变得人已是非,还能拿什么去换回你那个甜甜的微笑,去续写我们还没有完成的一切。

10、不见去年人,景物却依旧,物是人非。泪满春衫袖,既是脆弱的渲泄,也是坚韧的自强。愿留在春衫袖上的满满的泪,换来的是明日的安宁与灿烂。

11、流年带走了谁的物是人非。

12、回眸间,总会忆起曾经那彼岸的花开花落,面对渐远的时光,岁月从不绕道,怀念落幕已是物是人非。当怀念只是怀念,摒弃感伤。岁月教会我们的是:珍惜现在的点点滴滴。仅此而已!

13、当时间点点滴滴的流过,我和我的爷爷渐行渐远。()这时间真是一种过错,可以让爱越来越难说出口。

14、风住尘香花已尽,日晚倦梳头。物是人非事事休,欲语泪先流。闻说双溪春尚好,也拟泛轻舟。只恐双溪舴艋舟,载不动,许多愁。

15、所谓朋友,不过也是物是人非的代名词。

16、斑驳的岁月,却让一颗忆旧的心依然停留在昨天那清晰而感动的世界里。

17、日子从指间无声地滑过,岁月空白,了无痕迹。但我清醒地知道,内心仍渴望拥有一角桑榆之地,可以聆听偶尔落下的雨,吹过的风。于是,常常回来翻看从前的文字,只是悄悄地来,又悄悄地走开。

18、时间终究不会为了谁而倒流,它只会无情的去呈现那泛黄的回忆,去试着改变一切的一切;如今变得人已是非,还能拿什么去换回你那个甜甜的微笑,去续写我们还没有完成的一切。

19、但风雨归风雨,这几天,我也得到了太阳。我真的喜欢上了雨甜,一个大雅又不失淑女气质的你,我自信你也喜欢上了我。无论完整还是碎片,始终与你相依。物是人非,我心仍甜。

20、我还是守着自己的土地,寂寞地冷暖自知,回味记忆的味道。这也许就是专属雨季的忧伤,是时光留下的斑驳印记,承载着我们一路走远,渐而陌生。

21、太多的人从身边匆匆而过,无缘再见;太多的事就在念念不忘中渐渐忘却了。

22、回忆是一种伤痛,是一种无形的毒药,当我走进他的房间,坐在那张床上,房间里的每个摆设都那么熟悉,只是拥有它的人已经不在了。

本文来源:http://www.guakaob.com/qiuzhizhaopin/37493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