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人善任反義

| 留学生招聘 |

【www.guakaob.com--留学生招聘】

出师表
知人善任反義(一)

《出師表》

(一) 作者: 諸葛亮(一八一 ── 二三四),字孔明,瑯琊 陽都(今山東 沂水縣)人,三國時代著名的軍政家。東漢末年隱居於南陽 隆中山(今湖北 襄陽縣),時人稱為「臥龍先生」。建安十二年(二O七)劉備三顧草廬,請他出山協助軍國大事,這時諸葛亮年二十七歲。他主張聯吳抗魏,先後奪取荊州、益州、漢中等地,建立蜀國,形成三國鼎立的局面。劉備死後,他輔助後主 劉禪十多年,曾被封為武鄉侯,世稱諸葛武侯。諸葛亮幫助蜀國安定內政,並多次出兵伐魏,惜未能成功。建興十二年(二三四)秋,出兵北伐至五丈原(今陝西 郿縣)時,因積勞成疾,病死軍中,終年五十四歲,諡號忠武。後人把他的著作輯成諸葛亮集。

(二) 題解: 本文選自晉 陳壽 三國志 蜀書 諸葛亮傳,本無篇名。出師表一名最早見於南朝 梁 蕭統的昭明文選中。

「出師」,即率軍出征的意思;「出師表」,即諸葛亮於出師北伐前所寫的奏表。 自劉備於公元二O七年三顧草廬後,諸葛亮即忠心耿耿地輔助劉備。至赤壁之戰(二O八)後,天下三分為魏、蜀、吳三國。蜀漢 劉備於建安二十九年(二二四)征吳失敗,病死於白帝城,臨終託諸葛亮輔助劉禪,光復漢室。當時三國中蜀漢實力最弱,諸葛亮為保蜀漢政權,認為必須發憤圖強,乃於建興五年(二二七),決定北伐曹魏,並於出師前寫了這篇奏章給劉後主。由於劉後主本性愚昧,喜親近小人,所以諸葛亮在表中懇切地向後主提出治國的建議,並針對後主的錯誤,對他千叮萬囑,同時還說明北伐的原因及表明自己效忠的心跡。寫來情理兼備,誠懇真摰,感人肺腑,是歷來傳誦的奏表名篇。

表,是古代臣子向君主陳述意見的文章,屬於奏議類的文體,又稱「疏」、「奏」等。

(三) 主旨: 諸葛亮北伐曹魏前,上表後主 劉禪,分析當時的形勢,指出北伐是興復漢室的唯一路向。而內政修明,國內鞏固,更是北伐的後盾,因此全文著重勸勉後主親賢臣、遠小人、虛心納諫、執法公平,作好一切安排。最後更剖白自己的忠心,必定盡力謀求興復漢室,以報答先帝知遇之恩。

(四) 段落大意:

全文劃分為七個段落:

第一段:指出當前形勢危急,勸勉後主應虛心納諫,發憤圖強。

第二段:說明宮中、府中都是一個整體,賞罰直公平。

第三段:舉薦宮中可任用的賢臣。

第四段:舉薦宮中可任用的武將。 第五段:借前漢、後漢興衰的歷史教訓,告誡後主要親賢臣,遠小人。

第六段:追述先帝的知遇之恩,表明願對蜀漢效忠的心跡及北伐曹魏的決心。

第七段:總結全文,並抒發上表時的心情。

(五) 內容分析:

本文並分七段,可劃分為四部份:

第一部份:論形勢──這部份由「先帝創業未半而中道崩殂」至「欲報之於陛下也」。分析當時對蜀國不利及有利的形勢。

1. 對蜀國不利的形勢:

(1) 先帝創業未半而中道崩殂

危急存亡之秋

(2) 天下三分,益州疲弊。

2. 對蜀國有利的條件:

(1) 侍衛之臣,不懈於內

(2) 忠志之士,忘身於外

他們不忘先帝恩德,不改對後主的忠心,蜀國轉危為安,化險為夛仍有希望。

補充: 細閱以下一段出師表的文字,並回答問題:

先帝創業未半而中道崩殂,今天下三分,益州疲弊,此誠危急存亡之秋也。然侍衞之臣不懈於內,忠志之士忘身於外者,蓋追先帝之殊遇,欲報之於陛下也。誠宜開張聖聽,以光先帝遺德,恢弘志士之氣,不宜妄自菲薄,引喻失義,以塞忠諫之路也。

(1) 這段文字中,諸葛亮勸說的對象是誰?(一九八二) (2分)

(2) 從這段文字可知當時哪些形勢對蜀國不利?為何文章一開首就提及這些危機?(6分)

(3) 諸葛亮認為蜀國有哪些條件可轉危為安?為何強調羣臣「蓋追先帝之殊遇,欲報之於陛下也」?

(4) 本文題為「出師表」,甚麼是「表」?若把「出師表」改為「出師書」適當嗎?為甚麼?(一九八三) (5分)

答 (1) 諸葛亮勸說的對象是蜀漢 後主 劉禪。

1對蜀國的不利形勢: (2) ○

(i) 劉備開創基業不到一半便逝世,蜀漢失去英明的領導人。

(ii) 當時天下三分,蜀漢長年征戰,軍士勞累,人民困苦,勢力最

弱。

2開首即提及不利形勢的原因: ○

(i) 警惕後主必須重視國家安危。

(ii) 暗示後主必須謹慎施政,以維持蜀漢基業,完成劉備興復漢室

的心願。

(iii) 為後文的勸導奠定基礎,條陳說理。

1對蜀國的有利形勢: (3) ○

(i) 朝中負責政務的大臣,皆勤勞盡責,完成劉備興復漢室的心願。 (ii) 在外作戰的將士,皆奮不顧身,捍衞國士。

2強調羣臣「蓋追先帝之殊遇,欲報之於陛下也」的原因: ○

(i) 指出朝中文臣武將皆願效忠先帝及後主,他們都是忠信可用

的。

(ii) 暗示後主應效法先帝信用賢臣,才能得到百官盡忠效力。

1「表」(4) ○:是古代臣子向君主陳述意見的文章,屬於奏議類文體,又「奏疏」、「奏章」。

2將「出師表」改為「出師書」並不適當。因為「表」是臣子給君主的 ○

上行式奏章;而「書」是人與人之間或國與國之間互相往來的平行式函件。

第二部份:進諫言──這部份由「誠宜開張聖聽」至「可計日而待也」。諸 葛亮向後主要廣開言路、執法公平、善用人才及親賢遠小。

進諫內容如下:

(1) 廣開言路:後主應虛心納諫,多聽取臣民的意見,以光大先帝遺留下來的美德,提高志士們的鬥志;不應隨便看輕自己,說不合義理的話,以致堵塞忠臣進諫之路。

(2) 執法公平:諸葛亮認為宮中府中都是一個整體,賞善懲罰的制度不應有所不同,凡違法的及盡忠的都應該交給負責的官員,定其賞罰,不應該偏袒某一方面,令宮中府中有不同的法制。

(3) 善用人才:朝中內政可交由侍中郭攸之、費褘,侍郎董允,尚書陳震及長史張裔等賢臣主理。軍務可交由將軍向寵及參軍蔣琬等良將負責。這樣漢室的興隆,便指日可待。【知人善任反義】

(4) 親賢遠小:以先漢親賢遠小興隆,後漢親小遠賢而衰亡的史例,勸勉劉後主應親信賢臣,遠離小人。

補充: 諸葛亮對於自己出師北伐後,朝中政務及軍務上有何安排及建議?(4分)

1) 諸葛亮對出師北伐後,朝中政務及軍務上的安排及建議:

1對待宮中及丞相府的官員應一視同仁,執法要公平一致,不宜有所偏私。○ 2政務上:交由侍中郭攸之、費褘,侍郎董允,尚書陳震及長史張裔主理。○

【知人善任反義】

3軍務上:交由將軍向寵及參軍蔣琬負責。

(1) 諸葛亮表中舉薦了哪些文臣、將領?他們各有甚麼才幹德行?任用他們對蜀漢有何助益?(6分)

(2) 諸葛亮為甚麼要向後主推薦文臣、將領?(4分)

(3) 諸葛亮在表中只賢臣之名,而不提小人之名,原因何在?(4分) 答 (1) 諸葛亮在表中舉薦的文臣、將領,其才幹德行及其對蜀漢的助益:

(2) 諸葛亮向後主推薦文臣武將的原因:

1後主昏庸:後主年少無知,缺乏治國經驗,且為人昏庸,寵信小人,○【知人善任反義】

故明確地舉出賢臣的名字及各人的才幹德行,使後主知所任用,不致誤信小人。

2穩定後方:諸葛亮出師在即,擔心後主無法治理朝政,故舉薦賢臣輔○

助國政,以求穩後方,專心領兵北伐。

(3) 諸葛亮在表中只提賢臣名字,不提小人之名的原因:

1他為人厚道,隱惡揚善。 ○

2後主未必會認為所指者為小人,以免引起後主的反感而不聽勸導 ○

3若後主執迷不悟,即使提出小人名字亦沒有用處。 ○

4恐怕在出師後,小人會乘機報復,陷害忠良,破壞北伐計劃。 ○

第三部份:表心志──這部份由「臣本布衣」至「而忠陛下之職分也」。說明北伐曹魏的原因及上表的原因。

(1) 表達心志:表明自己本志淡泊名利,因感激先帝的殊遇及臨終遺詔,於是日夜憂心盡忠,目的在報答先帝及效忠後主。

(2) 北伐原因:說明南方已平定,兵甲充足,北伐時機正成熟,應把握時機採取行動,討伐曹魏;也藉此宣示自己北伐的決心。

補充:

1) 細閱下列出師表的一段文字,並回答問題:

臣本布衣,躬耕於南陽,苟全性命於亂世,不求聞達於諸侯。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顧臣於草廬之中,諮臣以當世之事,由是感激,遂許先帝以驅馳。後值傾覆,受任於敗軍之際,奉命於危難之間,爾來二十有一年矣。先帝知臣謹慎,故臨崩寄臣以大事也。

(1) 諸葛亮原來的生活及志向是怎樣的?(3分)

(2) 他為何放棄原有的生活,而輔助劉備?(2分)

(3) 諸葛亮得到劉備甚麼「殊遇」?(2分)

(4) 諸葛亮記述他與先帝的關係,用意何在?(一九八八) (5分)

(5) 詴從這段文字中,找出兩個對偶句。(2分)

(1) 諸葛亮原來的生活及志向:

1 生活:本是平民,在南陽親自耕種維生。 ○

2 志向:只求在亂世中苟且偷生,不渴望在諸侯中揚名顯達,可見○

他淡泊名利。

(2) 諸葛亮放棄原有的生活,輔助劉備的原因: 因為劉備不惜紆尊降貴,三顧草廬,諸葛亮由於感激劉備知遇之恩,便出山輔助劉備。

(3) 劉備對諸葛亮的「殊遇」:

1 紆尊降貴,三顧草廬,邀請他出山效命。 ○

2 臨終託孤,委以軍政大事。 ○

高中中国语文评估卷
知人善任反義(二)

評估卷 單元十 參考答案

單元十 評估卷

詴卷一 閱讀能力 參考答案及評分指引

第一篇

1. (1) 評核能力:復述

臣弒君屬誰之過(2分) (2) 評核能力:重整 臣弒君屬君之過(2分) (3) 評核能力:重整

歷代四位君主都因以邪治民而被放逐或被弒(2分) (4) 評核能力:重整 A(2分) (5) 評核能力:重整

人民的善惡取決於君主教導(2分) (6) 評核能力:重整 比喻(2分) 2. 評核能力:伸展

 善於察言辨色(2分)(答錯扣2分,最多扣至零分) 3. 評核能力:伸展

里革在開首直指臣弒君是君之過,打破沒人回答成公問題的僵局,引起君主關注下文論述「君之過」的因由。(2分)

至於《莊暴見孟子章》,齊宣王在談話之初「變乎色」,本沒興趣與孟子詳談,孟子因而先轉換話題,引起齊宣王的興趣,緩和說話氣氛,使游說得以繼續,最後才提出游說的目的。(2分)

《國語‧里革論君之過》語譯

第二篇

4. (1) 評核能力:重整

事例 (2分) (2) 評核能力:重整

精彩(2分) (3) 評核能力:重整

論證中國人說話無味的主要原因在於禪宗的流行(2分) (4) 評核能力:重整

歐美對話的「針鋒相對」(2分) (5) 評核能力:伸展

說明中國人現時語言空洞無味。(2分) 5. 評核能力:伸展 無從判斷(2分)

第一項陳述:無從判斷。作者只提到現代日常生活的語言空洞無味,但並沒有提及中國人

沒有幽默感。

第二項陳述:無從判斷。文中談到敍述體文學作品的發展,但只是作為語言無味的現象的

表述,並沒有說明這是令現代語言無味的原因。

6. 評核能力:創意(5分) 評分原則:

(1) 本題以上、中、下三品評分,宜綜合學生的理解、創意及表達能力評分。

(2) 學生頇就文章談及日常生活語言無味的現象作出反省,思考一己的語言表現,表達個人看法。 (3) 評品原則:

(以下示例僅供參考)

80

第三篇

7. 評核能力:伸展

(1) 具有特殊含義,如「分享」,本來用以表達正面意思,但現時負面的表述也使用這個詞,跟最初的用法已有不同。【知人善任反義】

(2) 強調所論述的對象,如「增值」,強調不少中文詞語在今天變得商業化,人被物化。 (3) 標明文章中引用的部分,如「在天我等父者」,是引用自《天主經》的文字。 以上三項,任答二項,每項2分。 8. 評核能力:伸展 (1) 部分正確(2分)

第一項陳述:錯誤。作者是刻意以阿拉伯數字代替漢字,作為諷刺。

第二項陳述:正確。作者在第2段以華文報刊的句子為例,指出漢字阿拉伯化對漢語

的傷害。

(2) 錯誤(2分)

第一項陳述:錯誤。文中尚有其他「漢字變形」的例子,如「親不見,愛無心」是論

述簡化字的問題;英語中「share」的用法,導致中文不分詞義的褒貶義,濫用「分享」一詞,是英化的影響。

第二項陳述:錯誤。作者在文末雖然提到「應該檢討的是我們自己」,但全文其實運用

了諷刺的筆法,批評「漢語變形」對漢語的傷害。

9. 評核能力:伸展

評估卷 單元十 參考答案

D(2分)

選項(1)正確,例子如英語中「share」的用法,影響漢語中本屬褒義詞「分享」的使用。選項(2)正確,作者舉出「親」和「愛」的簡化字,分別失去了「見」和「心」字的部分,導致「親不見,愛無心」。選項(3)正確,例子如《天主經》「在天我哋嘅老豆」。選項(4)正確,作者在第2段舉出華文報刊的句子為例。 10. 評核能力:評鑒(5分) 評分原則:

(1) 本題以上、中、下三品評分,宜綜合學生的理解、評論及表達能力評分。 (2) 學生認同或反對作者的意見均可,但頇表明個人立場,並以論據支持。 (3) 評品原則:

(以下示例僅供參考) 示例一:認同作者的看法

80

示例二:反對作者的看法

80

詴卷二 寫作能力 參考答案及評分指引

一、命題寫作

題目1:論公德的重要 解題/界說

「公德」指關於社會公眾幸福安寧的道德;「重要」即重大而緊要。 寫作要求

 文章頇就公德的重要提出個人意見,議論其重要性。  學生或要為「公德」作解說,也可舉例說明何謂公德。  學生頇提出論點來支持公德的重要。

 論據應具說服力,論證宜有條理,亦可正反論說。  宜運用排比、反問、設問、對偶等增強文章感染力。

 宜運用各種論證方法,如例證、歸納、演繹、比喻、類比、對比等,加強文章說服力。  論說帄帄,人云亦云,論據欠豐富則為中品。  論點不清,論說自相矛盾,當屬下品。  論公德之不重要作離題論。

題目2:詴談談人與禽獸的分別 解題/界說

「禽獸」泛指各種飛禽走獸,也可喻為沒有人性的人;「談談」一詞容許學生輕鬆地就題目提出個人意見;「分別」指區別,指出兩者相異之處。 寫作要求

 學生頇明確寫出人與禽獸的分別何在,也可就「人」或「禽獸」先作界說。

 學生可理性說明人與禽獸在外表特徵、智慧或道德上有很大的差別;也可議論人若欠缺某些特質則與禽獸無異;也可就衣冠禽獸大發議論,指其較之禽獸更難防、更危險。  論據應具說服力,論證宜有條理,亦可正反論說。  宜運用排比、反問、設問、對偶等加強文章感染力。

 宜運用各種論證方法,如例證、歸納、演繹、比喻、類比、對比等,加強文章說服力。  論說帄帄,人云亦云,論據欠豐富為中品。  論點不清,論說自相矛盾,當屬下品。

二、簡短寫作

李嘉诚的励志忠告
知人善任反義(三)

李嘉诚的励志忠告:

做人最要紧的,是让人由衷地喜欢你,敬佩你本人,而不是你的财力,也不是表面上让人听你的。

绝不同意为了成功而不择手段,刻薄成家,理无久享。

一个有使命感的企业家,应该努力坚持走一条正途,这样我相信大家一定可以得到不同程度的成就。

要成为一位成功的领导者,不单要努力,更要听取别人的意见,要有忍耐力,提出自己意见前,更要考虑别人的意见,最重要的是创出新颖的意念……作为一个领袖,
未攻之前一定先要守,每一个政策的实施之前都必须做到这一点。当我着手进攻的时候,我要确信,有超过百分之一百的能力。换句话说,即使本来有一百的力量足以成事,但我要储足二百的力量才去攻,而不是随便去赌一赌。李嘉诚的励志忠告

与其到头来收拾残局,甚至做成蚀本生意,倒不如当时理智克制一些。

眼睛仅盯在自己小口袋的小商人,眼光放在世界大市场的是大商人。同样是商人,眼光不同,境界不同,结果也不同。

身处在瞬息万变的社会中,应该求创新,加强能力,居安思危,无论你发展得多好,时刻都要做好准备。

中华民族勤劳勇敢,坚忍不拔,虽然历史上有过受辱挨打的过去,但是现在走正确的道路必然会有着光明的未来。无论哪个民族和人民,都是爱自己国家……

力争上游,虽然辛苦,但也充满了机会。我们做任何事,都应该有一番雄心壮志,立下远大和目标,用热忱激发自己干事业的动力。

人,第一要有志,第二要有识,第三要有恒,有志则断不甘为下流。

知识不仅是指课本的内容,还包括社会经验、文明文化、时代精神等整体要素,才有竞争力,知识是新时代的资本,五六十年代人靠勤劳可以成事;今天的香港要抢知识,要以知识取胜。

人们赞誉我是超人,其实我并非天生就是优秀的经营者。到现在我只敢说经营得还可以,我是经历了很多挫折和磨难之后,才领会一些经营的要诀的。

今天在竞争激烈的世界中,你付出多一点,便可赢得多一点。好像奥运会一样,如果跑短赛,虽然是跑第一的那个赢了,但比第二、第三的只胜出少许,只要快一点,便是赢。

当你作出决定后,便要一心一意地朝着目标走,常常记着名誉是你的最大资产,今天便要建立起来。

在事业上谋求成功,没有什么绝对的公式,但如果能依赖某些原则的话,能将成功的希望提高许多。

苦难的生活,是我人生的最好锻炼,尤其是做推销员,使我学会了不少的东西,明白了不少事理。所以这些,是我天亿亿也买不到的。
【知人善任反義】
我认为勤奋是个人成功的要素,所谓一分耕耘,一分收获,一个人所获得的报酬和成果,与他所付出的努力是有极大的关系。运气只是一个小因素,个人的努力才是创造事业的最基本条件。

创业的过程,实际上就是恒心和毅力坚持不懈的发展过程,其中并没有什么秘密,但要真正做到中国古老的格言所说的勤和俭也不太容易。而且,从创业之初开始,还要不断学习,把握时机。

在看苏东坡的故事后,就知道什么叫无故受伤害。苏东坡没有野心,但就是给人陷害,他弟弟说得对:我哥哥错在出名,错在高调。这个真是很无奈的过失。

年轻时我表面谦虚,其实我内心很骄傲。为什么骄傲呢?因为同事们去玩的时候,我去求学问;他们每天保持原状,而自己的学问日渐提高。

我这棵小树是从沙石风雨中长出来的,你们可以去山上试试,由沙石长出来的小树,要拔去是多么的费力啊!但从石缝里长出来的小树,则更富有生命力。

科技世界深如海,正如曾国藩所说的,必须有智、有识,当你懂得一门技艺,并引以为荣,便愈知道深如海,而我根本未到深如海的境界,我只知道别人走快我们几十年,我们现在才起步追,有很多东西要学习。

无论何种行业,你越拼搏,失败的可能性越大,但是你有知识,没有资金的话,小小的付出就能够有回报,并且很可能达到成功。

从前经商,只要有些计谋,敏捷迅速,就可以成功;可现在的企业家,还必须要有相当丰富的知识资产,对于国内外的地理、风俗、人情、市场调查、会计统计等都非常熟悉不可。

一个人凭己的经验得出的结论当然是最好,但是时间就浪费得多了,如果能将书本知识和实际工作结合起来,那才是最好的。

下一个世纪的企业家将和我完全不同,因新世纪企业家的成功取决于科技和知识,而不是钱。

作为父母,让孩子在十五六岁就远离家乡,远离亲人,只身到外面去求学深造,当然是有些于心不忍,但是为了他们的将来,就是再不忍心也要忍心。

如果在竞争中,你输了,那么你输在时间;反之,你赢了,也赢在时间。

【知人善任反義】 世界上并非每一件事情,都是金钱可以解决的,但是确实有很多事情需要金钱才能解决。

我的钱来自社会,也应该用于社会,我已不再需要更多的钱,我赚钱不是只为了自己。为了公司,为了股东,也为了替社会多做些公益事业,把多余的钱分给那些残疾及贫困的人。

万一真的失败了,也不必怨恨,慢慢图谋东山再起的机会,只要一息尚存,仍有作最后决战的本钱。

一个人除了赚钱满足自己的成就感之外,就是为了让自己生活得更好一点,如果只顾赚钱,并赔上自己的健康,那是很不值得的。

做事投入是十分重要的。你对你的事业有兴趣,你的工作一定会做得好。

尽量挤出时间使自己得到良好的休息。只有得到良好的休息,才会有充沛、旺盛的精力去面对突如其来发生的各种事情。

衣服和鞋子是什么牌子,我都不怎么讲究。一套西装穿十年八年是很平常的事。我的皮鞋十双有五双是旧的。皮鞋坏了,扔掉太可惜,补好了照样可以穿。我手上戴的手表,也是普通的,已经用了好多年。

我觉得一家幸福是最紧要,生意起跌是小事。生意今日起,明日跌,一家人开心最紧要。

商业的存在除了创造繁荣和就业,最大作用是服务人类的需要。企业是为股东谋取利润的,但应该坚持固定文化,这里经营的其中一项成就,是企业长远发展最好的途径。

为了适应时代发展变化的需要,也为了企业自身的生存和发展,企业必须以市场为导向、以创新为手段、以效率为核心,重建企业形象。

我们长江要生存,就得要竞争;要竞争,就必须有好的质量。只有保证质量,才能保证信誉,才能保证长江的发展壮大。

我对自己有一个约束,并非所有赚钱的生意都做。有些生意,给多少钱让我赚,我都不赚……有些生意,已经知道是对人有害,就算社会容许做,我都不做。

领导全心协力投入热诚,是企业最大的鼓动力。与员工互动沟通,对同事尊重,才可建立团队精神。人才难求,对具备创意、胆识及谨慎态度的同事,应给予良好的报酬和显示明确的前途。

对一个职工,如果他平时马马虎虎,我会十分生气,一定会批评,但他有时做错事,你应该给他机会去改正。

大部分的人都有部分长处部分短处,好像大象食量以斗计,蚂蚁一小勺便足够。各尽所能,各得所需,以量才而用为原则;又像一部机器,假如主要的机件需要用五百匹马力去发动,虽然半匹马力与五匹马力相比是小得多,但也能发挥其一部分作用。

中国古人讲:万变不离其宗。这个宗就是指合乎实际情况,合乎道理。变是一定要变的,这个世界本来就是丰富多彩的,千变万化的。

要给员工好的待遇及前途,让他们有受重视的感觉。当然,还要有良好的监督和制衡制度,不然山高皇帝远,一个好人也会变坏。

虽然老板受到的压力较大,但是做老板所赚的钱,已经多过员工很多,所以我事事总不忘提醒自己,要多为员工考虑,让他们得到应得的利益。

我认为要像西方那样,有制度且比较进取,用两种方式来做,而不是全盘西化或是全盘儒家。儒家有它的好处,也有它的短处,儒家在进取方面是很不够的。

一间小的家庭式公司要一手一脚去做,得当公司发展大子,便要让员工有归属感,()令他们感到安心,这是十分重要的。管理之道,简单来说是知人善任,但在原则上一定要令他们有归属感,要他们喜欢你。

只有博大的胸襟,自己才不会那么骄傲,不会认为自己样样出众,承认其他人的长处,得到他人的帮助,这便是古人所说的有容乃大的道理。

凡事都留个余地,因为人是人,人不是神,不免有错处,可以原谅人的地方,就原谅人。

我岁就开始做批发的推销员,就更加体会到挣钱的不容易、生活的艰辛了。人家做个小时,我就做个小时。

我们的社会中没有大学文凭、白手起家而终成大业的人不计其数,其中的优秀企业家群体更是引人注目。他们通过自己的活动为社会作贡献,社会也回报他们以崇高荣誉和巨额财富。

精明的商家可以将商业意识渗透到生活的每一件事中去,甚至是一举手一投足。充满商业细胞的商人,赚钱可以是无处不在、无时不在。

我凡事必有充分的准备然后才去做。一向以来,做生意处理事情都是如此。例如天文台说天气很好,但我常常问我自己,如分钟后宣布有台风,我会怎样,在香港做生意,亦要保持这种心理准备。

精明的商人只有嗅觉敏锐才能将商业情报作用发挥到极致,那种感觉迟钝、闭门自锁的公司老板常常会无所作为。

我从不间断读新科技、新知识的书籍,不至因为不了解新讯息而和时代潮流脱节。

即使本来有一百的力量足以成事,但我要储足二百的力量去攻,而不是随便去赌一赌。

扩张中不忘谨慎,谨慎中不忘扩张。……我讲求的是在稳健与进取中取得平衡。船要行得快,但面对风浪一定要捱得住。

好的时候不要看得太好,坏的时候不要看得太坏。最重要的是要有远见,杀鸡取卵的方式是短视的行为。

不必再有丝毫犹豫,竞争既搏命,更是斗智斗勇。倘若连这点勇气都没有,谈何在商场立脚,超越置地?

对人诚恳,做事负责,多结善缘,自然多得人的帮助。淡泊明志,随遇而安,不作非分之想,心境安泰,必少许多失意之苦。

在逆境的时候,你要问自己是否有足够的条件。当我自己逆境的时候,我认为我够!因为我勤奋、节俭、有毅力,我肯求知及肯建立一个信誉。

做生意一定要同打球一样,若第一杆打得不好的话,在打第二杆时,心更要保持镇定及有计划,这并不是表示这个会输。就好比是做生意一样,有高有低,身处逆境时,你先要镇定考虑如何应付。

我表面谦虚,其实很骄傲,别人天天保持现状,而自己老想着一直爬上去,所以当我做生意时,就警惕自己,若我继续有这个骄傲的心,迟早有一天是会碰壁的。

当生意更上一层楼的时候,绝不可有贪心,更不能贪得无厌。

任何一种行业,如有一窝蜂的趋势,过度发展,就会造成摧残。

随时留意身边有无生意可做,才会抓住时机把握升浪起点。着手越快越好。遇到不寻常的事发生时立即想到赚钱,这是生意人应该具备的素质。

人才缺乏,要建国图强,亦徒成虚愿。反之,资源匮乏的国家,若人才鼎盛,善于开源节流,则自可克服各种困难,而使国势蒸蒸日上。从历史上看,资源贫乏之国不一定衰弱,可为明证。

假如今日,如果没有那么多人替我办事,我就算有三头六臂,也没有办法应付那么多的事情,所以成就事业最关键的是要有人能够帮助你,乐意跟你工作,这就是我的哲学。

你们不要老提我,我算什么超人,是大家同心协力的结果。我身边有员虎将,其中人是外国人,人是年富力强的香港人。

长江取名基于长江不择细流的道理,因为你要有这样豁达的胸襟,然后你才可以容纳细流??没有小的支流,又怎能成长江?

在我心目中,不理你是什么样的肤色,不理你是什么样的国籍,只要你对公司有贡献,忠诚、肯做事、有归属感,即有长期的打算,我就会帮他慢慢地经过一个时期而成为核心分子,这是我公司一向的政策。

一个总司令,是一个集团军的统帅,拿起机关枪总不会胜过机关枪手,走到炮兵队操作大炮也不如炮兵。但作为集团军的总司令不要管这些,只要懂得运用战略便可以,所以整个组织十分重要。

人才取之不尽,用之不竭。你对人好,人家对你好是自然的,世界上任何人都可以成为你的核心人物。

知人善任,大多数人都会有部分的长处,部分的短处,各尽所能,各得所需,以量才而用为原则。

可以毫不夸张地说,一个大企业就像一个大家庭,每一个员工都是家庭的一分子。就凭他们对整个家庭的巨大贡献,他们也实在应该取其所得,只有反过来说,是员工养活了整个公司,公司应该多谢他们都对。

不为五斗米折腰的人,在哪里都有。你千万别伤害别人的尊严,尊严是非常脆弱的,经不起任何的伤害。

在我的企业内,人员的流失及跳槽率很低,并且从没出现过工潮。最主要的是员工有归属感,万众一心。

有钱大家赚,利润大家分享,这样才有人愿意合作。假如拿%的股份是公正的,拿%也可以,但是如果只拿%的股份,就会财源滚滚来。

我老是在说一句话,亲人并不一定就是亲信。一个人你要跟他相处,日子久了,你觉得他的思路跟你一样是正面的,那你就应该可以信任他;你交给他的每一项重要工作,他都会做,这个人就可以做你的亲信。

人要去求生意就比较难,生意跑来找你,你就容易做,那如何才能让生意来找你?那就要靠朋友。如何结交朋友?那就要善待他人,充分考虑到对方的利益。

有金钱之外的思想,保留一点自己值得自傲的地方,人生活得更加有意义。

以往我是百分之九十九是教孩子做的道理,现在有时会与他们谈生意……但约三分之一谈生意,三分之二教他们做人的道理。因为世情才是大学问。

坏人固然要防备,但坏人毕竟是少数,人不能因噎废食,不能为了防备极少数坏人连朋友也拒之门外。更重要的是,为了防备坏人的猜疑,算计别人,必然会使自己成为孤家寡人,,既没有了朋友,也失去了事业上的合作者,最终只能落个失败的下场。

那些私下忠告我们,指出我们错误的人,才是真正的朋友。

商业合作必须有三大前提:一是双方必须有可以合作的利益,二是必须有可以合作的意愿,三是双方必须有共享共荣的打算。此三者缺一不可。

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是我的钱,一块钱掉在地上我都会去捡。不是我的,一千万块钱送到我家门口我都不会要。我赚的钱每一毛钱都可以公开,就是说,不是不明白赚来的钱。

我觉得,顾及对方的利益是最重要的,不能把目光仅仅局限在自己的利上,两者是相辅相成的,自己舍得让利,让对方得利,最终还是会给自己带来较大的利益。占小便宜的不会有朋友,这是我小的时候我母亲就告诉给我的道理,经商也是这样。

一个人一旦失信于人一次,别人下次再也不愿意和他交往或发生贸易往来了。别人宁愿去找信用可靠的人,也不愿意再找他,因为他的不守信用可能会生出许多麻烦来。

如果取得别人的信任,你就必须做出承诺,一经承诺之后,便要负责到底,即使中途有困难,也要坚守诺言。

我生平最高兴的,就是我答应帮助人家去做的事,自己不仅是完成了,而且比他们要求的做得更好,当完成这些信诺时,那种兴奋的感觉是难以形容的……

世情才是学问。世界上每一个人都精明,要令大家信服并喜欢不容易?

注重自己的名声,努力工作、与人为善、遵守诺言,这样对你们的事业非常有帮助。

讲信用,够朋友。这么多年来,差不多到今天为止,任何一个国家的人,任何一个省份的中国人,跟我做伙伴的,合作之后都成为好朋友,从来没有一件事闹过不开心,这一点是我引以为荣的事。

我个人对生活一无所求,吃住都十分简单,上天给我的恩赐,我并没多要财产的奢求。如果此生能做多点对人类、民族、国家长治久安有益的事,我是乐此不疲的。

保持低调,才能避免树大招风,才能避免成为别人进攻的靶子。如果你不过分显示自己,就不会招惹别人的敌意,别人也就无法捕捉你的虚实。

如果单以金钱来算,我在香港第六、七名还排不上,我这样说是有事实根据的。但我认为,富有的人要看他是怎么做。照我现在的做法我为自己内心感到富足,这是肯定的。

本文来源:http://www.guakaob.com/qiuzhizhaopin/41982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