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大自然适者生存的句子

| 留学生招聘 |

【www.guakaob.com--留学生招聘】

《针对神创论的15个回答》
关于大自然适者生存的句子 第一篇

143年前,达尔文提出通过自然选择的进化论,当时的科学家为此展开了激烈争论,但依靠古生物学、遗传学、动物学、分子生物学及其它学科中的大量证据,进化论战胜了其它责难,逐渐确立。今天,进化论已经在所有领域取得了胜利——当然,公众认识领域除外。

尴尬的是,到了21世纪,在世界已知的科学最发达的国家,神创论的支持者仍然能够欺骗政客、法官和普通公民,说进化论是一种有问题而缺少根据的假说。他们宣称,“智慧设计论(intelligent design)”之类的神创论观点,在科学课堂里应该与进化论平起平坐。本文将要发表时,俄亥俄州教育委员会正在争论是否要做采取这种措施。有些反对进化论者——例如加州伯克利的法学教授、《拷问达尔文》(Darwin on Trial)的作者Philip E. Johnson——就承认他们希望以智慧设计论为契机,让对上帝的讨论重新回到科学课堂。

受此困扰的教师和其他人员逐渐发现,他们必须奋起捍卫进化论,驳斥神创论。神创论者的论点通常是似是而非的,或是基于对进化论的误解(甚至是赤裸裸的诬蔑),这些论点为数不少,而且形式多变,甚至能蛊惑了解进化论的人。

为了回答这些问题,下面反驳了一些常见的反对进化论的“科学”依据。然后进一步介绍了更深入的知识,同时也解释了为什么神创论在课堂上没有地位。

1.进化论只是一种理论,既不是事实,也不是科学规律

许多人从小学课堂里知道,理论处于确定性的中间层级——比假设更确实,但算不上规律。然而,科学家不这样看待“理论”。根据美国科学院(NAS)的定义,科学理论是“关于自然世界某些方面的,能完整证明的解释,形式可以是事实、规律、推断或是经过验证的假说”。规律只是关于自然的描述性概括(descriptive generalization),它与规律的差别不在于验证的多少。所以科学家认为的进化论是一种理论——从这个意义上来说,无论是进化论本身还是相关的其它理论——并不表示他们对真实性有所怀疑。

进化理论本身意味着生物在变化中繁衍,除此之外,人们也可以谈论进化论的事实(fact)。NAS对事实的定义是“能被反复确认的观察,无论有什么所有现实目,它都会被接受为‘真’”。化石和其它大量证据证明,生物一直在进化。尽管没有人见证这些变化过程,间接的证据确是清楚、明确而有说服力的。

所有的科学都经常依赖间接证据。譬如物理学家就不能直接观测原子内部的颗粒,所以他们只能在云室(cloud chambers)中观察这些颗粒的运动轨迹来加以验证。尽管无法直接观察到,物理学家的结论仍然是确凿无疑的。

2.自然选择学说的基础是循环论证:适应能力最强的物种生存下来,而能够生存的物种必定是适应能力最强的

“适者生存”只是对自然选择学说的日常描述,更专业的描述则关注存活和生殖的水平差异。也就是说,进化论不是给物种贴上生存能力高下的标签,而是描述在特定的环境下物种可能存留多少后代。小喙鸣鸟(small-beaked finches )的繁殖速度快,而大喙鸣鸟(large-beaked finches )的繁殖速度慢,在植物种子丰富的岛屿上,放一对小喙鸣鸟,一对大喙鸣鸟。不需要太久时间,繁殖速度更快的小喙鸣鸟就能控制更多的食物来源。而如果种子的外壳用大的喙嗑起来容易得多,优势就有可能在大喙鸣鸟那边。普林斯顿大学的Peter R.Grant对Galápagos岛的先驱性研究中,他观察到种群数目在野外的变化(参考他的文章《自然选择与达尔文的鸣鸟》“Natural Selection and Darwin’s Finches”; Scientific American, October 1991)。

问题的关键是,适应能力的定义可以与生存无关:大的喙在敲碎种子外壳方面更有优势,而这种特性在特定环境下是否具有生存价值则另当别论。

3.进化论是不科学的,因为它无从验证,也无从证伪。它所断言的事件不曾观测到,也无无法重现

进化论至少能划分为两大领域:微观进化和宏观进化,而上面笼统的指斥忽视了这条重要区别。物种的微观进化随时都在发生——变化可能导致物种形成,这就是新物种的起源。宏观进化在物种的层面之上,研究分类种群的变化。它的证据主要来自化石遗迹,以及用来重建生物间联系的DNA比较。

近年来,大多数神创论者也意识到,微观进化已经由实验室(对细胞、植物和果蝇的研究)以及野外(例如Grant对Galápagos的鸣鸟的喙的尺寸研究中)的试验所证实。随着时间的推移,自然选择和其它机制——例如染色体变化,共生现象和杂交技术——会对种群数目产生深远的影响。

宏观进化论研究具有史学性质,它的质料来自化石和DNA,而不是直接观察。在这些史学性科学(还包括天文学,地质学和考古学,以及进化生物学)中,假说仍然是可以验证的,我们可以验证它们是否与现有证据保持一致,是否能对未来的发现做出可验证的预测。举例来说,按照进化论,在已知的人类原种(约在 500万年前出现)以及解剖学上认定的现代人(大约10万年前)之间,应该存在原始人类的后代,他们的体貌特征与猿人差的越来越多,而与现代人越来越像,这一点已经为化石所确证。但是我们不应该——也没有——在侏罗纪(1.44亿年以前)的地层中找到现代人的化石。进化生物学经常能做出更专业也更精确的预测,也经常能为研究者验证。

进化论也存在被否证的可能。如果我们能够找到从无生命物质直接产生的复杂生物,那么这样的物种中,至少有一些应该留下化石纪录。如果具有超常智慧的外星人出现,并声称自己创造了地球上的生物(甚至是特殊物种),则纯粹的进化论解释就值得质疑。但是目前还没有出现这样的证据。

需要提到的是,将可证伪性视为科学的性质之一的做法是哲学家卡尔·波普在20世纪30年代提出的。近年来,这种观点已经完善了许多,对这条原则的解释也不再僵化——否则它就可能与许多明显的科学进展相冲突。

4. 科学家越来越不相信进化论的真实性

没有证据表明进化论正在丢失阵地。随手拿起一本经过同行评议的(peer-reviewed)生物学杂志就能见到支持或者拓展进化论研究,或是将其作为基本概念的文章。

相反,我们找不到驳斥进化论的严肃的科学出版物。20世纪90年代中期,华盛顿大学的George W. Gilchrist查阅了几千份刊物,主要是文学刊物,寻找关于智慧设计论或神创论的文章。查阅了几十万份科学报道之后,一无所获。在过去的两年中,西南路易斯安那大学的Barbara Forrest与华盛顿天主教大学的Lawrence M. Krauss分别进行了独立研究,结果依然如此。

神创论者抗议说,科学家头脑封闭,对他们的证据视而不见。但是,根据《自然》、《科学》及其它顶尖刊物的编辑所提供的情况,从没有人提交过反对进化论的文章。有些反对进化论的作者曾在严肃刊物上发表过论文。然而,这些论文几乎没有直接攻击进化论,或是宣扬神创论的观点;充其量不过是确认了进化论存在的未解决或难以解决(没有人否认这一点)的问题。简单地说,神创论者还没有理由让科学界正

视他们。【关于大自然适者生存的句子】

5.进化生物学家之间的观点分歧证明进化论获得的严谨科学(Solid Science)支持非常少

进化生物学家在多个问题上有激烈的争论:物种形成的过程,进化性变化的速率,鸟类与恐龙的始祖关系,以及穴居人(Neandertal)是否是不同于现代人类的另一分支,如此等等。这样的争论在所有其它学科都存在。但是在生物学中,将进化论认定为事实和指导原则却是放之四海而皆准的做法。

不幸的是,狡诈的神创论者却将科学家的评论断章取义,该偷换面为对进化论的否定。哈佛大学的古生物学家Stephen Jay Gould,了解他工作的人都清楚,这位参与创立间断-平衡框架(punctuated-equilibrium model)的人同时也是进化论最雄辩的维护者和宣扬者(间断平衡理论指出,大多数进化性变化都发生在地质学意义的短暂时间内,虽然这仍然需要数百代的更替,由此解释了化石纪录的模式)。然而神创论者却热衷于从Gould的长篇大论中截取出一小段,让人感觉他是在质疑生物进化,他们还将间断平衡理论解释为,新的物种可以在一夜之间出现,或者是鸟类可以从爬行动物的卵中孵化出来。

如果见到貌似在质疑进化论的科学权威人士的引文,一定记得要查找上下文。结果几乎无一例外,说这些文字是攻击进化论完全是一厢情愿。

6.如果人类从猴子进化而来,为什么还有猴子呢?

这个问题很有意思,它反映了对进化论的若干重无知。最明显的错误就是,进化论并没有告诉我们,人类是从猴子进化而来的,它只是说明,人类与猴子有共同的始祖。

更深参差的错误在于,这样的问题类似“如果小孩是大人生出来的,为什么还有大人呢?”新物种来自旧物种,如果它们获得了足够多的,能够持续遗传的差异,又达到了足够从原有族群中区别开来的数量,新的物种就形成了。原有物种可能继续存在,也可能会灭绝。

7.进化论无法解释地球上的生命是如何出现的

生命的起源仍然是一大谜局,但生物化学家已经明白了原始核算、氨基酸和构成生命的其他成分怎样结合,怎样组织为自我复制、自我维持的单元,这些知识是细胞生物学的基础。天体化学的研究显示,这些成分可能源自太空,随彗星落入地球,这或许能够解释,在地球初生不久的典型的环境下,这些成分是如何出现的。 神创论者有时指责科学目前无法解释生命的起源,进而否定进化论。但即使地球上的生命来自非进化的起源(第一个细胞也有可能是数十亿年前外星人带来的),微观和宏观进化论的无数研究都能确证,从那之后进化一直在进行。

8.严格说起来,我们很难相信复杂如蛋白质的物质能偶然出现,更不用说人或是活细胞了

偶然性在进化中确实存在(例如,偶然性的突变可以产生新的特征),但是进化并不依赖偶然性来产生新的器官、蛋白质或其他实体。截然相反的是,自然选择,作为进化中已知的最主要机制,却会明确保留“需要的”(能适应的)特性,消除“不需要的”(无法适应的)特性。只要选择的影响力存在,自然选择就能把进化向一个方向推进,在出乎意料的短时间内产生复杂的结构。

举个例子,现有由13个字母构成的序列“TOBEORNOTTOBE”,假设有几百万只猴子,每只猴子每秒

钟挑一条短语,需要78,800年才能从 26^13种可能中选出这样的排列。不过,Glendale College的Richard Hardison在20世纪80年代写过一个程序,它能够在随机产生序列的同时,保证那些已经出现在正确位置上的字母不会变化(这样做倒有点《汉姆雷特》的味道。译注:这个句子看了大半天才明白,嘿嘿)。这个程序平均只需要336次迭代就能生成上文提到的短语,时间少于90秒。更神奇的是,把莎士比亚的整个剧本重新生成一遍也只需要四天半时间。

143年前,达尔文提出通过自然选择的进化论,当时的科学家为此展开了激烈争论,但依靠古生物学、遗传学、动物学、分子生物学及其它学科中的大量证据,进化论战胜了其它责难,逐渐确立。今天,进化论已经在所有领域取得了胜利——当然,公众认识领域除外。

尴尬的是,到了21世纪,在世界已知的科学最发达的国家,神创论的支持者仍然能够欺骗政客、法官和普通公民,说进化论是一种有问题而缺少根据的假说。他们宣称,“智慧设计论(intelligent design)”之类的神创论观点,在科学课堂里应该与进化论平起平坐。本文将要发表时,俄亥俄州教育委员会正在争论是否要做采取这种措施。有些反对进化论者——例如加州伯克利的法学教授、《拷问达尔文》(Darwin on Trial)的作者Philip E. Johnson——就承认他们希望以智慧设计论为契机,让对上帝的讨论重新回到科学课堂。

受此困扰的教师和其他人员逐渐发现,他们必须奋起捍卫进化论,驳斥神创论。神创论者的论点通常是似是而非的,或是基于对进化论的误解(甚至是赤裸裸的诬蔑),这些论点为数不少,而且形式多变,甚至能蛊惑了解进化论的人。

为了回答这些问题,下面反驳了一些常见的反对进化论的“科学”依据。然后进一步介绍了更深入的知识,同时也解释了为什么神创论在课堂上没有地位。

9.根据热力学第二定律,随时间的推移,系统会变得更加无序。所以,活细胞无法从无生命的物质中产生,多细胞的生命也不可能从原生动物进化而来

这条指责误解了热力学第二定律。如果这样的推理能够成立,水晶和雪花也就不可能存在,因为它们是由无序的元素自然生成的。

热力学第二定律表明,封闭系统(没有物质和能量进出)的熵不会减少。熵是一个物理概念,通常被粗略描述为无序状态,但它其实与我们常说的概念有很大区别。

更重要的是,热力学第二定律容许出现这样的情况——系统中某个部分的熵减少,而其它部分的熵却在增加。所以,地球作为一个整体,是可以变得更加复杂的,因为太阳将光和热传递给它;相比地球自身的变化,地球的熵与太阳的核聚变关系更为密切。简单的生物可以消耗无生命物质或其它形式的生命,向更复杂的方向发展。

10.突变是进化理论的重点,但突变只能消除特征,而无法产生新的特征

恰恰相反,生物学已经记录了大量由基因点突变(发生在有机体的DNA上某个确切位置的变化)造成的新特性——譬如微生物对抗菌素的耐药性。

物体内在规定生长的同源异型框基因(Hox)家族中的突变就能够带来复杂的后果。Hox基因直接规定了腿、翅膀、触角和躯干各节的生长位置。以果蝇为例,触角足突变(Antennapedia)会导致在本应生长

触角的地方长出腿。这样长出来的肢体没有实际作用,但它能够证实,基因变异能产生复杂的结构,自然选择能够测试这些结构的可能用途。

此外,分子生物学还发现了基因点突变之外的遗传变化机制,它们也可以带来新的特征。基因内的功能模块可以以非正常的方式接合,在某些情况下,生物体内部的基因能够被完整复制,副本可以随意突变,产生对应新的复杂特性的基因。通过对多种生物的DNA的比较,我们知道这就是几百万年来血蛋白中的球蛋白基因家族的进化方式。

11.自然选择或许能解释微观进化,但无法解释新物种的起源,也无法解释更高级的生命形式

进化生物学家已经详细说明自然选择会如何产生新的物种。举例来说,按照哈佛大学的Ernst Mayr提出的“不重叠分布区”(allopatry)模型,如果种群中的一定数量被地理环境隔绝开来,它就有可能面临不同的选择压力,而变化将会在隔绝的种群中累积。如果变化足够显著,以致分离的种群无法(或通常情况下无法)与原有种群正常交配,则分离的种群就会独立繁殖,开始产生新物种。

在各种进化机制中,自然选择的研究最为充分,但生物学家也愿意接受其它的学说。生物学家经常会评估产生新种群或复杂特性的异常遗传机制的潜力。位于 Amherst的马萨诸萨大学的Lynn Margulis和其他研究人员有力地指出,某些细胞器(例如产生能量的线粒体)是通过古代有机体的共生融合进化来的。这说明,科学界欢迎对除自然选择以外的力量所引起进化的研究。但是这些力量必须源于自然界,而不能源于神秘的创世智能生物——用科学术语来说,此类因素的存在未经证实。

12.没有人见证过新物种的进化产生过程

新物种的出现是相当罕见的,很多情况下这一过程需要持续几百年。而且,鉴别正在成形的新物种可能非常困难,因为生物学家有时在物种定义的方法上存在不同观点。按照应用最广泛的定义,也就是Mayr的生物学物种概念(Biological Species Concept),物种是能够独立繁殖的一类确定种群——此种群中的生物通常不会或无法与种群外的生物交配。在现实世界中,此标准可能难以应用到相距遥远的种群,由地理环境分隔的种群,或是植物种群(化石显然也无法繁殖)。因此,生物学家在区分种群时,通常的依据是生物的形体特征和行为特征。

不过,科学文献中确实存在关于植物、昆虫和蠕虫的明显的物种形成报告。在大多数这类试验中,研究人员按照各类标准选择生物——解剖学的差异,交配行为,栖居地喜好以及其它特征——发现也能产生无法与其它物种交配的生物体。例如,新墨西哥大学的William R. Rice和加利福尼亚大学Davis分校的George W. Salt的试验就说明,如果选择偏好某种环境的果蝇,独立繁殖超过35代之后,这些果蝇就不会与其它环境相差迥异的果蝇交配。

13.进化论者不能给出任何过渡性物种的化石——譬如一半是爬行动物一半是鸟类的生物

实际上,古生物学家掌握了许多处于种群之间的过渡性物种的化石。长期以来,最知名的一种就是始祖鸟(Archaeopteryx),它身上既出现了鸟类独有的骨骼结构和羽毛,又出现了恐龙的特征。人们还发现了大量有羽毛生物的化石,它们与鸟类的关系远近不一。根据一系列化石,现代的马是从小型始祖马(Eohippus)进化而来。鲸的祖先有四条腿,生活在陆地上,走鲸(Ambulocetus)和罗德侯鲸(Rodhocetus)能够解释其中的转变(请参考《科学美国人》5月号上Kate Wong的文章《征服了海洋的哺乳动物》(The Mammals That Conquered the Seas))。贝壳化石见证了软体动物几百万年的进化史。现代人和古露西猿人

高中生物结论性语句》
关于大自然适者生存的句子 第二篇

1. 生物体具有共同的物质基础和结构基础。

2.细胞是生物体的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细胞是一切动植物结构的基本单位。病毒没有细胞结构。

3. 新陈代谢是生物体进行一切生命活动的基础。

4. 生物体具应激性,因而能适应周围环境。

5.生物遗传和变异的特征,使各物种既能基本上保持稳定,又能不断地进化。

6. 生物体都能适应一定的环境,也能影响环境。

第一章生命的基本单位--细胞

7.组成生物体的化学元素,在无机自然界都可以找到,没有一种化学元素是生物界所特有的,这个事实说明生物界和非生物界具统一性。

8. 生物界与非生物界还具有差异性。

9.糖类是细胞的主要能源物质,是生物体进行生命活动的主要能源物质。

10. 一切生命活动都离不开蛋白质。

11. 核酸是一切生物的遗传物质。

12.组成生物体的任何一种化合物都不能够单独地完成某一种生命活动,而只有这些化合物按照一定的方式有机地组织起来,才能表现出细胞和生物体的生命现象。细胞就是这些物质最基本的结构形式。

13.地球上的生物,除了病毒以外,所有的生物体都是由细胞构成的。

14.细胞膜具一定的流动性这一结构特点,具选择透过性这一功能特性。

15. 细胞壁对植物细胞有支持和保护作用。【关于大自然适者生存的句子】

16. 线粒体是活细胞进行有氧呼吸的主要场所。

17. 核糖体是细胞内将氨基酸合成为蛋白质的场所。

18. 染色质和染色体是细胞中同一种物质在不同时期的两种形态。

19.细胞核是遗传物质储存和复制的场所,是细胞遗传特性和细胞代谢活动的控制中心。

20.构成细胞的各部分结构并不是彼此孤立的,而是互相紧密联系、协调一致的,一个细胞是一个有机的统一整体,细胞只有保持完整性,才能够正常地完成各项生命活动。

21.细胞以分裂的方式进行增殖,细胞增殖是生物体生长、发育、繁殖和遗传的基础。

22.细胞有丝分裂的重要意义(特征),是将亲代细胞的染色体经过复制以后,精确地平均分配到两个子细胞中去,因而在生物的亲代和子代间保持了遗传性状的稳定性,对生物的遗传具重要意义。

23.高度分化的植物细胞仍然具有发育成完整植株的能力,也就是保持着细胞全能性。

第二章 新陈代谢

24.新陈代谢是生物最基本的特征,是生物与非生物的最本质的区别。

25. 酶的催化作用具有高效性和专一性。

26. 酶的催化作用需要适宜的温度和pH值等条件。

27. ATP是新陈代谢所需要能量的直接来源。

28. 光合作用释放的氧全部来自水。

29.植物成熟区表皮细胞吸收矿质元素和渗透吸水是两个相对独立的过程。

30.高等的多细胞动物,它们的体细胞只有通过内环境,才能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

31.糖类、脂类和蛋白质之间是可以转化的,并且是有条件的、互相制约着的。

32. 稳态是机体进行正常生命活动的必要条件。

第三章 生物的生殖和发育

33.有性生殖产生的后代具双亲的遗传特性,具有更大的生活能力和变异性,因此对生物的生存和进化具重要意义。

34. 营养生殖能使后代保持亲本的性状。

35.减数分裂的结果是,产生的生殖细胞中的染色体数目比精(卵)原细胞减少了一半。

36.减数分裂过程中联会的同源染色体彼此分开,说明染色体具一定的独立性;同源的两条染色体移向哪极是随机的,不同源的染色体(非同源染色体)间可进行自由组合。

37. 减数分裂过程中染色体数目的减半发生在减数第一次分裂中。

38.一个卵原细胞经过减数分裂,只形成一个卵细胞(一种基因型)。一个精原细胞经过减数分裂,形成四个精子(两种基因型)。

39.对于有性生殖的生物来说,减数分裂和受精作用对于维持每种生物前后代体细胞染色体数目的恒定,对于生物的遗传和变异,都是十分重要的

40. 对于有性生殖的生物来说,个体发育的起点是受精卵。

41.很多双子叶植物成熟种子中无胚乳(如豆科植物、花生、油菜、荠菜等),是因为在胚和胚乳发育的过程中胚乳被子叶吸收了,营养贮藏在子叶里,供以后种子萌发时所需。单子叶植物有胚乳(如水稻、小麦、玉米等)

42. 植物花芽的形成标志着生殖生长的开始。

43.高等动物的个体发育包括胚的发育和胚后发育。胚的发育是指受精卵发育成为幼体,胚后发育是指幼体从卵膜内孵化出来或从母体内生出来并发育成为性成熟的个体。

44.胚的发育包括:受精卵→卵裂→囊胚→原肠胚→三个胚层分化→组织、器官、系统的形成→动物幼体

第四章 生命活动的调节

45.向光性实验发现:感受光刺激的部位在胚芽鞘尖端,而向光弯曲的部位在尖端下面的一段,向光的一侧生长素分布的少,生长的慢;背光的一侧生长素分布的多,生长的快。

46.生长素对植物生长的影响往往具有两重性。这与生长素的浓度高低和植物器官的种类等有关。一般说,低浓度促进生长,高浓度抑制生长。

47.在没有受粉的番茄(黄瓜、辣椒等)雌蕊柱头上涂一定浓度的生长素溶液可获得无籽果实。

48.垂体除了分泌生长激素促进动物体的生长外,还能分泌一类促激素调节其他内分泌腺的分泌活动。

49. 相关激素间具有协同作用和拮抗作用。

50.(多细胞)动物神经活动的基本方式是反射,基本结构是反射弧(即:反射活动的结构基础是反射弧)。

51.在中枢神经系统中,调节人和高等动物生理活动的高级中枢是大脑皮层。

52.动物行为中,激素调节与神经调节是相互协调作用的,但神经调节仍处于主导地位。

53.高等动物生命活动是在神经系统-体液共同调节下完成的。

第五章 遗传和变异

54.生物的遗传特性,使生物物种保持相对稳定。生物的变异特性,使生物物种能够产生新的性状,以致形成新的物种,向前进化发展。

55.噬菌体侵染细菌实验中,在前后代之间保持一定的连续性的是DNA,而不是蛋白质,从而证明了DNA 是遗传物质。

56.因为绝大多数生物的遗传物质是DNA,所以说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

57.在真核细胞中,DNA是主要遗传物质,而DNA又主要分布在染色体上,所以,染色体是遗传物质的主要载体。

58.在DNA分子中,碱基对的排列顺序千变万化,构成了DNA分子的多样性;而对某种特定的DNA分子来说,它的碱基对排列顺序却是特定的,又构成了每一个DNA分子的特异性。这从分子水平说明了生物体具有多样性和特异性的原因。

59.遗传信息的传递是通过DNA分子的复制来完成的,从亲代DNA传到子代DNA,从亲代个体传到子代个体。

60. DNA分子独特的双螺旋结构为复制提供了精确的模板;通过碱基互补配对,保证了复制能够准确地进行。

61.子代与亲代在性状上相似,是由于子代获得了亲代复制的一份DNA的缘故。

62.基因是有遗传效应的DNA片段,基因在染色体上呈线性排列,染色体是基因的主要载体(叶绿体和线粒体中的DNA上也有基因存在)。

63. 遗传信息是指基因上脱氧核苷酸的排列顺序。

64. 遗传密码是指信使RNA上的核糖核苷酸的排列顺序。

65.密码子是指信使RNA上的决定一个氨基酸的三个相邻的碱基。信使RNA上四种碱基的组合方式有64种,其中,决定氨基酸的有61种,3种是终止密码子。

66.反密码子是指转运RNA上能够和它所携带的氨基酸的密码子配对的三个碱基,由于决定氨基酸的密码子有61种,所以,反密码子也有61种。

67.基因的表达是通过DNA控制蛋白质的合成来实现的,包括转录和翻译两个过程。

68.由于不同基因的脱氧核苷酸的排列顺序(碱基顺序)不同,因此,不同的基因含有不同的遗传信息(即:基因的脱氧核苷酸的排列顺序就代表遗传信息)。

69. 生物的遗传是细胞核和细胞质共同作用的结果。

70.一般情况下,一条染色体上有一个DNA分子,在一个DNA分子上有许多基因。

71.生物个体基因型和表现型的关系是:基因型是性状表现的内在因素,而表现型则是基因型的表现形式。在个体发育过程中,生物个体的表现型不仅要受到内在基因的控制,也要受到环境条件的影响,表现型是基因型和环境相互作用的结果。

72.在杂种体内,等位基因虽然共同存在于一个细胞中,但是它们分别位于一对同源染色体上,随着同源染色体的分离而分离,具有一定的独立性。在进行减数分裂的时候,等位基因随着配子遗传给后代,这就是基因的分离规律。

73.由显性基因控制的遗传病的发病率是很高的,一般表现为代代遗传。

74.在近亲结婚的情况下,他们有可能从共同的祖先那里继承相同的隐性致病基因,而使其后代出现病症的机会大大增加,因此,近亲结婚应该禁止。

75.具有两对(或更多对)相对性状的亲本进行杂交,在F1进行减数分裂形成配子时,等位基因随着同源染色体的分离而分离的同时,非同源染色体上的基因则表现为自由组合。这一规律就叫基因的自由组合规律,也叫独立分配规律。

76.据统计,我国的男性色盲发病率为7%,而女性发病率仅为0.49%。

77.一般地说,色盲这种遗传病是由男性通过他的女儿遗传给他的外甥的(交叉遗传)。

78. 我国的婚姻法规定,直系血亲和三代以内的旁系血亲禁止结婚。

79.基因突变是生物变异的主要来源,也是生物进化的重要因素,它可以产生新性状。

80.基因突变是在一定的外界环境条件或生物内部因素作用下,由于基因中脱氧核苷酸的种类、数量和排列顺序的改变而产生的。也就是说,基因突变是基因的分子结构发生了改变的结果。

81.自然界中的多倍体植物,主要是受外界条件剧烈变化的影响而形成的。人工形成的多倍体植物是用秋水仙素处理萌发的种子或幼苗,使有丝分裂前期不能形成纺锤体。

82. 利用单倍体植株培育新品种,可以明显地缩短育种年限。

83.所谓的利用单倍体进行秋水仙素处理可以得到纯合体,这里要有一个前提条件,那就是这个单倍体必须是针对二倍体而言,即是由二倍体的配子培育而成的单倍体。

第六章生命的起源和生物的进化

84.生命的起源经历了四个化学进化阶段:从无机小分子物质生成有机小分子物质、从有机

小分子物质形成有机高分子物质、从有机高分子物质组成多分子体系、从多分子体系演变为原始生命。

85.进化论者认为,现在地球上的各种生物不是神创造的,而是由共同祖先经过漫长的时间演变而来的,因此各种生物之间有着或远或近的亲缘关系。

86.自然选择学说包括:过度繁殖、生存斗争、遗传和变异、适者生存。

87.凡是生存下来的生物都是对环境能适应的,而被淘汰的生物都是对环境不适应的。这就是适者生存,不适者被淘汰,称为自然选择。

88. 适应是自然选择的结果。

89.突变(包括基因突变和染色体变异)和基因重组是产生进化的原材料;自然选择使种群改变并决定生物进化的方向。

90.按照达尔文的自然选择学说,可以知道生物的变异一般是不定向的,而自然选择则是定向的(定在与生存环境相适应的方向上)。当生物产生了变异以后,由自然选择来决定其生存或淘汰。

91.遗传和变异是生物进化的内在因素,生存斗争推动着生物的进化,它是生物进化的动力。定向的自然选择决定着生物进化的方向。

92.种内斗争,对于失败的个体来说是有害的,甚至会造成死亡,但是,对于整个种群的生存是有利的。

第七章 生物与环境

93. 生物圈包括地球上的所有生物及其无机环境。

94.生物与生存环境的关系是:适应环境,受到环境因素的影响,同时也在改变环境。

95.生物对环境的适应只是一定程度上的适应,并不是绝对的,完全的适应。

96.生物对环境的适应既有普遍性又有相对性。生物适应环境的同时,也能够影响环境。

97.生物与环境之间是相互作用的,它们是一个不可分割的统一整体。

98.种群是指在一定空间和时间内的同种生物个体的总和。种群的特征包括:种群密度、年龄组成、性别比例、出生率和死亡率。

99.生物群落是指生活在一定的自然区域内,相互之间具有直接或间接关系的各种生物种群的总和。

100.所有的生态系统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就是既有大量的生物,还有赖以生存的无机环境,二者是缺一不可的。

101.生产者所固定的太阳能的总量便是流经这个生态系统的总能量。

102.食物链和食物网是通过食物关系而构成生态系统中的物质和能量的流动渠道。

103.在食物链和食物网中,越是位于能量金字塔顶端的生物,得到的能量越少,而通过生物富集作用,体内的有害成分却越多。

104.人们研究生态系统中能量流动的主要目的,就是设法调整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关系,使能量流向对人类最有益的部分。

105.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之间互为因果、相辅相成,具有不可分割的联系。

106.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包括抵抗力稳定性和恢复力稳定性,二者的关系是相反的,即抵抗力稳定性大,则恢复力稳定性就小,反之亦是。

107.可持续发展的生态农业的生产模式由传统的"原料-产品-废料"改变为现代的"原料-产品-原料-产品"。

108.我们应当采取措施,保持生态系统的生态平衡,这样才能从生态系统中获得稳定的产量,才能使人与自然和谐发展。

109.保持生态平衡,并不是维持生态系统的原始稳定状态。人类还可以在遵循生态平衡规律的前提下,建立新的生态平衡,使生态系统朝着更有益于人类的方向发展。【关于大自然适者生存的句子】

110.我们强调自然保护,并不意味着禁止开发和利用。而是反对无计划地开发和利用。 111.只有遵循生态系统的客观规律,从长远观点和整体观点出发来综合考虑问题,才能有效地保护自然,才能使自然环境更好地为人类服务。

高中生物必记结论

回归课本 熟记结论 冲刺高考

一、必修本

绪 论

1.生物体具有共同的物质基础和结构基础。

2. 从结构上说,除病毒以外,生物体都是由细胞构成的。细胞是生物体的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

3.新陈代谢是活细胞中全部的序的化学变化总称,是生物体进行一切生命活动的基础。

4.生物体具应激性,因而能适应周围环境。

5.生物体都有生长、发育和生殖的现象。

6.生物遗传和变异的特征,使各物种既能基本上保持稳定,又能不断地进化。

7.生物体都能适应一定的环境,也能影响环境。

第一章 生命的物质基础

8.组成生物体的化学元素,在无机自然界都可以找到,没有一种化学元素是生物界所特有的,这个事实说明生物界和非生物界具统一性。

9.组成生物体的化学元素,在生物体内和在无机自然界中的含量相差很大,这个事实说明生物界与非生物界还具有差异性。

10.各种生物体的一切生命活动,绝对不能离开水。

11.糖类是构成生物体的重要成分,是细胞的主要能源物质,是生物体进行生命活动的主要能源物质。

12.脂类包括脂肪、类脂和固醇等,这些物质普遍存在于生物体内。

13.蛋白质是细胞中重要的有机化合物,一切生命活动都离不开蛋白质。

14.核酸是一切生物的遗传物质,对于生物体的遗传变异和蛋白质的生物合成有极重要作用。

15.组成生物体的任何一种化合物都不能够单独地完成某一种生命活动,而只有按照一定的方式有机地组织起来,才能表现出细胞和生物体的生命现象。细胞就是这些物质最基本的结构形式。

第二章 生命的基本单位——细胞

16.活细胞中的各种代谢活动,都与细胞膜的结构和功能有密切关系。细胞膜具一定的流动性这一结构特点,具选择透过性这一功能特性。

17.细胞壁对植物细胞有支持和保护作用。

18.细胞质基质是活细胞进行新陈代谢的主要场所,为新陈代谢的进行,提供所需要的物质和一定的环境条件。

19.线粒体是活细胞进行有氧呼吸的主要场所。

20.叶绿体是绿色植物叶肉细胞中进行光合作用的细胞器。

21.内质网与蛋白质、脂类和糖类的合成有关,也是蛋白质等的运输通道。

22.核糖体是细胞内合成为蛋白质的场所。

23.细胞中的高尔基体与细胞分泌物的形成有关,主要是对蛋白质进行加工和转运;植物细胞分裂时,高尔基体与细胞壁的形成有关。

24.染色质和染色体是细胞中同一种物质在不同时期的两种形态。

《大自然的语言教师1、2、3完成》
关于大自然适者生存的句子 第三篇

通河县第四中学高效课堂“四步提升”导学案

授课年级八 学科 语文 授课时间 学案编号 主备人 姓名 【预习课导学案】 课题 大自然的语言 课时 第一课时 【学习主题】

1.理清课文的说明顺序,体会说明的条理性,训练学生快速筛选信息,初步概括内容要点。

通河县第四中学高效课堂“四步提升”导学案

授课年级 八 学科 语文 授课时间 学案编号 主备人 姓名 【展示课导学案】 课题 大自然的语言 课时 第二课时

【学习主题】1.理清课文的说明顺序,体会说明的条理性,训练学生快速筛选信息,初步概括内容要点。

通河县第四中学高效课堂“四步提升”导学案

授课年级 八 学科 语文 授课时间 学案编号 主备人 姓名 【练习课导学案】 课题 大自然的语言 课时 第三课时

《关于大自然的经典名人语录》
关于大自然适者生存的句子 第四篇

1、天行有常,不为尧存,不为桀亡。--荀子

2、我们的座右铭,众所周知是服从自然生活。--辛尼加

3、一切艺术宗教都不过是自然的附属物。--亚里士多德

4、自然是善良的慈母,同时也是冷酷的屠夫。关于大自然的经典名人语录。--雨果

5、只有按照自然所启示的经验来生活。--叔本华

6、大自然治病,医生只是助手。--希波克拉底

7、非但不能强制自然,还要顺从自然。--埃斯库罗斯

8、当人类欢呼对自然的胜利之时,也就是自然对人类惩罚的开始。--黑格尔

9、自然从不背离它热爱的人。--华兹华斯

10、艺术上也许有谬误,而自然是没错的。--德莱顿

11、破坏了自然环境,就等于破坏了你的生活--基米

12、如果他们懂得利用自然的方法,那么所有的人都能得到幸福。关于大自然的经典名人语录。--克劳迪安内斯

13、我不是不爱人类,而是更爱大自然。--拜伦

14、我的人生哲学是工作,我要揭示大自然的奥妙,为人类造福。--爱迪生

15、我们不能等待自然的恩赐,我们要向自然索取。--米丘林

16、我们不是继承了父辈的地球,17、我们往往只欣赏自然,很少考虑与自然共生存。--王尔德

18、我们已经背弃了大自然,她曾经那样正确地为我们指路,而我们却想用她的教导来教训她。--佚名

19、物竞天择,适者生存。--达尔文

20、心灵与自然相结合才能产生智慧,才能产生想象力。--梭洛

21、研究自然是与名师交往,切不可轻视自然。--阿加西斯

22、一切顺乎自然的东西都是美好的。--西塞罗

23、造化可能偏有意,故教明月玲珑地。--李清照

24、造物无言却有情,每于寒尽觉春生,千红万紫安排着,只待新雷第一声。--张维屏

25、背离自然也即背离幸福。--名言警句

26、自然与美德,受到社会财产的产物学问和艺术的侵害。--卢梭

27、自然有它发发展规律。--英国

28、自然是真正的法律。--弗洛里奥

29、自然不掺杂半丝人情。谁抵抗它,谁就被一脚踢开;谁顺从它,谁就承受其恩典。--佚名

30、只有顺从自然,才能驾驭自然。--培根

31、只有服从大自然,才能战胜大自然。--达尔文

32、只有从自然中了解自然。--培根

33、这自然法规我认为是最高的法规,一切法规中最具有强制性的法规。--马克・吐温

34、大自然从来不欺骗我们,欺骗我们的永远是我们自己。--卢梭

35、大自然的每一个领域都是美妙绝伦的。--亚里多德

36、大自然和智慧在任何事物上都不存在分岐。--玉外纳

37、到广阔的天地中去,聆听大自然的教诲。--布赖恩特

38、急雨才收翠色新,长青树上露沉沉,迷蒙白雾轻如许,欲上秋空作暮云。--寂莲法师

《励志小故事:适者生存》
关于大自然适者生存的句子 第五篇

文/卢化南

印第安人,向来以骠悍强壮闻名于世。

印第安人的种族之所以能够骠悍强壮,与他们挑选下一代的方式有极大的关系,也就是流传于印第安人部落中的“土法优生学”。

据说,印第安人部落中,若是有婴儿出生,这个婴儿的父亲会立即将孩子携至高山上,选择一条水流湍急,而且水温冰冷的河流,将婴儿放在特制的摇篮当中,让婴儿及摇篮随着河水漂去。

而这个新生儿的父亲及族人们,则在河流的下游处等候,待放着婴儿的特制摇篮漂到下游时,他们会检视篮中的婴儿是否仍然活蹦乱跳。励志小故事:适者生存

如果婴儿还活着,证明他的生命力坚强,若是篮中的婴儿禁不起这般的折腾,发生不幸,他们则将婴儿及摇篮放回河流当中,任其漂流而去,形同河葬。

经过如此严苛的挑选,能够幸存的印第安孩子,当然个个身强体壮,骠悍过人。

这只是印第安一般族人的筛选方式,至于印第安人部落中勇士的挑选,则要更为严厉。

印第安人有所谓的成年礼,当一个印第安男孩成长到合适的年龄时,族人会为他举行成年礼,在狂欢舞蹈庆贺之后,这个男孩将会被族人亲手绑在森林中的一棵大树上,独自一人度过成年礼的夜晚。

森林中多的是毒蛇猛兽,即将成为印第安勇士的男孩在成年礼的这个夜晚,必须面对各种各样的危险,借由这样残酷成年礼的锻炼,而成为族中公认的真正勇士。

大自然的法则是“弱肉强食,适者生存。励志小故事:适者生存。”印第安人的“土法优生”虽然残忍,但也是强化民族素质的一个手段。

孔子到吕梁山游览,那里瀑布几十丈高,流水水花远溅出数里,甲鱼、扬子鳄和鱼类都不能游,却看见一个男人在那里游水。孔子认为他是有痛苦想投水而死,便让学生沿着水流去救他,他却在游了几百步之后出来了,披散着头发,唱着歌,在河堤上漫步。

孔子赶上去问他:“刚才我看到你在那里游,以为你是有痛苦要去寻死,便让我的学生沿着水流来救你。

你却游出水面,我还以为你是鬼怪呢,请问你到那种深水里去有什么特别的方法么?”他说:“没有,我没有方法。我起步于原来本质,成长于习性,成功于命运。水回旋,我跟着回旋进入水中;水涌出,我跟着涌出于水面。顺从水的活动,不自作主张。这就是我能游水的缘故。”

孔子说:“什么叫做起步于原来本质,成长于习性,成功于命运?”他回答说:“我出生于陆地,安于陆地,这便是原来本质;从小到大都与水为伴,便安于水,这就是习性;不知道为什么却自然能够这样,这是命运。”

适者生存,这是人类一切问题的答案。试图让整个世界适应自己,这便是麻烦所在。试图让一切适应自己,这是很幼稚的举动,而且是—种不明智的愚行。

那位智者让自己适应水流,而不是让水流适应他。就这样,智者成功了。这不是一种方法,也不是一个技巧,而是一种智慧。

一只掉队的野鹿不安地四处张望着。一只老虎发现了这只野鹿,它已经饿了一天了,于是借着草丛的掩护,它潜行到野鹿后面。野鹿还没有发现,老虎突然像子弹般地射出去,冲向那只野鹿,野鹿这时才知危险已经到来,本能地闪躲老虎的攻击。

老虎第一回合扑了个空,转身再度扑来,野鹿拔腿狂奔,闪进一处灌木丛里。在灌木丛里追逐猎物可不是老虎所长,它在外面搜寻了一会儿,低吼几声,蹒跚地回到原来的土丘上。

老虎没有抓到野鹿!和老虎比起来,野鹿是弱者;野鹿之外,草原上还有许多弱者,可是,这些弱者至今仍然存在。可见在动物的世界里,没有绝对的强者和弱者。这是一种生态平衡,我们也可以这么说——在动物世界里,弱者也有一片天!和动物世界一样,在人的世界里,也没有绝对的强者和弱者,只有相对的强者和弱者!

在田径场上,跑得快的便是强者;在考场上,分数高的便是强者!可是,田径场上的强者并不一定是考场上的强者,考场上的强者也不一定是田径场上的强者!因此,所谓的“优胜劣汰”只描述了一部分的真实,这句话并不是真理。如果错认了这句话,那么自认为“弱者”的人就一辈子没有出头的日子了!其实“弱者”也可以是“适者”。

在人性丛林里,如果知道自己何者为强,何者为弱,别人何者为强,何者为弱,并巧妙地避免以己之弱去面对他人之强,积极地以己之强去面对别人之弱;如果还能灵活地运用第三者与他人的强弱关系,来弥补自己的“弱”,或避免自己遭到别人“强”的侵犯,那么你就是一个“强者”,而不是“弱者”了!

要知道,人生许多悲剧都是由于不了解自己及别人的强弱在哪里,以及不知道如何趋避所造成的。

人生箴言:

当一个人无法适应周遭的环境时,那么,失败与毁灭就将常伴你左右。反之,你才能获得人生的成功与完善。一句话,适者生存。

本文来源:http://www.guakaob.com/qiuzhizhaopin/42784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