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情未必真豪杰,怜子如何不丈夫

| 留学生招聘 |

【www.guakaob.com--留学生招聘】

《无情未必真豪杰 怜子如何不丈夫》
无情未必真豪杰,怜子如何不丈夫 第一篇

无情未必真豪杰,怜子如何不丈夫

——《项羽本纪》与《高祖本纪》教后感

学完《史记选读》中的《项羽本纪》与《高祖本纪》,如果让学生在因兵败而自刎的项羽与最终在楚汉之争中获得胜利而做了皇帝的刘邦之间做个选择,他们俩谁是真正的英雄,我们会发现大部分人会更倾向于选择项羽,而不认同刘邦,这究竟是什么原因呢?我们一般不是以成败论英雄吗?成者为王,败者寇,这是千古不变的道理。为什么大部分人却会选择战败的项羽,认为他是英雄呢?

通过仔细研读《史记选读》,我们会发现项羽身上还有许多缺点,如心胸狭隘、妒贤嫉能、妄自尊大、刚愎自用、轻信寡谋,优柔寡断等。而我们看到的刘邦身上却有许多优点,如礼贤下士、知错就改、知人善用、虚怀若谷、聪明理性、目光长远等。但即使是这样,大家仍然认为项羽是一个坦荡磊落、叱咤风云、顶天立地的英雄,而不认同刘邦,刘邦更多的是被认为是一个市井无赖,奸诈小人,这究竟是什么原因呢?

追根溯源,其问题的关键在于大众对“英雄”的理解认识上。何为英雄?什么样的人才能称得上是真正的英雄?古今中外,名流大家,众说纷纭。三国时的曹操认为:“夫英雄者,胸怀大志,腹有良谋,有包藏宇宙之机,吞吐天地之志者也。”他认为那些具有远大抱负,足智多谋,能够一呼百应,万民敬仰,文能定国,武能安邦,叱咤风云的人物才可以称为英雄。德国作家,诺贝尔奖获得者赫塞说:“有勇气承担命运这才是英雄好汉!”英国政治家斯威夫特说:“谁高出众人一筹,谁在众人眼里就是英雄。”美国作家爱默生说:“自信是英雄的本质。”对英雄的定义,中外名人可谓仁者见仁,智者见智。无可否认,英雄要具有他们所说的胸怀大志、智慧超群、勇敢无畏等性格,但为普通大众所接受的真英雄还要具备更根本的一点,那就是宅心仁厚,重情重义,具有英雄的正气,用鲁迅的话说,就是“无情未必真豪杰,怜子如何不丈夫”。没有感情、对他人冷淡无情、刻薄寡恩的人不一定是真正的英雄豪杰,而有感情、怜爱孩子的人又怎么不是大丈夫呢?

在楚汉之争中的项羽虽然身上有种种缺点,但大多数人都认为他是真英雄。这除了因为他具备英雄的基本素质,“力拔山兮气盖世”,英勇神武,气吞山河,有英雄的气概,更重要的是,他拥有英雄的最根本的特点:宅心仁厚,重情重义,

具有英雄的正气。。这种英雄主义情怀在《项羽本纪》的最后部分——项羽陷入四面楚歌,穷途末路之际,展现的淋漓尽致。

当兵败被围于垓下时,独坐大帐中的项羽面对即将灰飞烟灭的事业,面对随时可能失去的生命,他没有留恋,没有悔恨,甚至没有叹息。此时的他忧虑的不是如何挽救他的天下,忧虑的不是如何保全自己的性命,而是如何安置他最挚爱的女子——虞姬,在他的绝命诗的最后,他无限哀伤地唱出了“虞兮虞兮奈若何?”虞姬啊,虞姬啊,我把你怎么办呢?歌罢,“泣数行下”。 古语说:“男儿有泪不轻弹,只因未到伤心处。”一向刚猛矜持的项羽陷入末路之际,想到的不是自己,而是为一女子的命运前途忧虑,甚至落泪,可见项羽是一个多么重情重义的人。

当逃到乌江时,项羽本可以乘船渡江逃回江东重整旗鼓,再图大业,但他决然拒绝了。为什么呢?且听他对当时劝他渡江逃命的乌江亭长说的话:“且籍与江东子弟八千人渡江而西,今无一人还,纵江东父兄怜而王我,我何面目见之?纵彼不言,籍独不愧于心乎?”想到当年跟随他出来辗转征战天下的八千家乡子弟无一生还,项羽深感羞愧,深感对不起他们,所以尽管现在有机会重回江东,但他无颜回去再见江东父老,他选择留下来死,以期对得起他那些曾跟他一起出生入死的如今死去的江东子弟。宁死而不独活,杀身以成仁,可见,项羽是多么重情重义!

当项羽最终决定留下来时,他还做了两件让人动容的事情,一件事情是将坐骑赐亭长。他把坐骑乌骓马赐给乌江亭长,说:“吾骑此马五岁??不忍杀之,以赐公。”自己都已经准备去死了,他还想到了安置跟随他征战多年的乌骓马。马是一个多么卑贱卑微的生命,但在自己的生命都将无法保全时,项羽竟然还能想到它,把他送给乌江亭长,让它有个好的归宿。真是仁厚之至!另一件让人动容的事情是头颅赐旧友。当奋力拼杀,力尽眼见就要遭擒时,项羽决定从容自刎,但之前,他慷慨的把头颅送给追捕他的敌将、昔日的好友吕马童做人情,“吾闻汉购我头千金,邑万户,吾为若德。”好一个“吾为若德”!尽管友人吕马童待他无情无义,当年背叛了他,如今又带人追杀他,但项羽临死之际却以德报怨,尽展其仁厚本色!

而刘邦呢?则与他形成鲜明的对比。如果我们仔细看看他落难时的表现,就

会明白为什么大多数人不会认同他是一个真英雄。《史记·项羽本纪》记载了这样一件事情,在一次楚汉交战失败后,“汉王乃得与数十骑遁去”,“道逢得孝惠、鲁元,乃载行”,但楚军骑兵很快就追上来了,而刘邦的马车上因为载人多,故跑得不快,情况非常危急,刘邦随时可能被楚军生擒活捉,在这种情势下,“汉王急,推堕孝惠、鲁元车下”。为了能够轻装快速逃命,他竟然将自己亲生的一对小儿女推下车!同车的夏侯婴不忍心,“下收载之”。但面对紧紧追赶的楚兵,面对随时可能被俘虏而丢掉性命的危险,汉王刘邦又将自己亲生的孩子往车外推,“如是者三”。俗话说:虎毒不食子。何况是作为万物之灵长的人呢?试想想看:一对尚且年幼、丝毫没有自我保护能力的孩子在战争中被抛弃,等待他们的命运将会是什么?作为孩子的父亲,作为孩子的坚实靠山的刘邦是清清楚楚,明明白白的知道,但他仍然毫不犹豫地将他们推下车。这是多么狠毒自私!多么刻薄寡情!

沧海横流方显英雄本色,清朝诗人陈恭尹亦说过:“居世逢乱离,始辨英雄士。”项羽在势穷之时,在末路之际,他人性中的善良仁厚重情重义等美好的一面熠熠生辉,照耀千古!刘邦势穷之时暴露出残忍狠毒,无情无义等本性,让人鄙弃不屑甚至唾弃!所以尽管项羽最终在楚汉之争中失败,但是,至始至终,他都保持着仁厚善良,重情重义的英雄正气,是一个真正英雄。

《写作素材之 “怜子如何不丈夫”》
无情未必真豪杰,怜子如何不丈夫 第二篇

写作素材之“怜子如何不丈夫”

1、写作素材一 ——“怜子如何不丈夫”

无情未必真豪杰,怜子如何不丈夫。

知否兴风狂啸者,回眸时看小於菟。

此为鲁迅1932年一首题为《答客俏》的诗这首诗用“於菟”即老虎也懂得爱子作比喻,说明英雄豪杰也应懂得怜家爱子,从而生动地表达了鲁迅热爱孩子的深厚感情。

鲁迅是文化革命的闯将。因他擅写杂文,嘻笑怒骂皆成文章,有人就认为他一脸正气,为人严肃,缺少人情味。其实,鲁迅既有“横眉冷对千夫指”的一面,也有“俯首甘为孺子牛”的一面。他在家庭中,便是一位宽厚的丈夫,慈爱的父亲。

鲁迅对海婴倾注了全部的父爱。每天深夜12时至凌晨2时,他一定要轻轻上楼,察看海婴的睡眠情况。如果小家伙把棉被蹬飞了,就细心替他盖好。孩子睡足之后,他就逗孩子玩。孩子倦了,就把孩子抱在自己的手臂上,在房间里来回走动,哼着催眠曲,用轻柔动听的儿歌,把海婴送进梦乡。海婴病了,鲁迅更是彻夜守护。正如许广平所说的:“他是尽了很大的力量,努力分担那可能范围里的为父之责的。”

2、写作素材二——《我们现在怎样做父亲》——理解儿童的心理世界

鲁迅不仅喜爱孩子,而且理解孩子,重视教育孩子。

他曾经在《我们现在怎样做父亲》一文中这样写道:“自己背着因袭的重担,肩住了黑暗的闸门,放他们到亮阔光明的地方去,此后幸福地度日,合理地做人。”

他把儿童看作民族的未来,国家的希望,竭力反对两种因袭的错误教育方法:一种是粗暴压服的方法,对儿童非打即骂,使得儿童从小唯唯诺诺,低声下气,思想愚钝,目光呆滞,父母却美其名曰“听话”,自以为是教育的成功,其实这类孩子长大以后,“如暂出樊笼的小禽,他决不会飞鸣,也不会跳跃。”另一种是娇生惯养的方法,任其跋扈,放任不管,使儿童在家里成了“小霸王”要什么给什么,待到将来走到社会,“便如失了网的蜘蛛一般,立刻毫无能力。”

鲁迅提倡,对儿童要了解他们的心灵世界,懂得他们的兴趣和喜好。他曾经说:“孩子的世界,与成人截然不同;倘不先行理解,一味蛮做,便大碍于孩子的发达。”有一天,鲁迅在家里请朋友吃饭,桌上摆了一盘鱼丸子,海婴面前也放了一小碟,他好动,先夹了一个尝尝,觉得味道不新鲜,就嚷菜坏了。大家从大盘中拣来尝了尝,都说是新鲜的,以为是孩子瞎嚷,就不去理他。但鲁迅却认真地对待孩子的意见,把海婴碟子里的拣来尝了尝,果然味道变了,赶紧吐了出来。鲁迅说:“孩子说不新鲜,一定有他的道理,不加以查看就抹杀是不对的。”

3、写作素材三 ——对儿童要循循善诱,教给他们文化知识,使他们明辨事理

鲁迅认为,对儿童要循循善诱,教给他们文化知识,使他们明辨事理。儿童天真活泼,喜欢游戏,有爱美的天性,大人要注意发展儿童的想象力和求知欲。他曾经说过:“孩子是可以敬服的,他常常想到星月以上的境界,想到地面以下的情形,想到花卉的用处,想到昆虫的语言,他想飞上天空,他想潜入蚁穴??”因此,对孩子们提出的问题,鲁迅总是不厌其烦地给予解答。

4、写作素材四 ——“不做空头文学家”

鲁迅是著名的文学家,他的小说和文章闻名中外,但他对自己的孩子,不是硬性要求他继承父业,而是“顺其自然”,并告诫孩子“万不可去做空头文学家或美术家”。

鲁迅曾经指出:“游戏是儿童最正当的行为,玩具是儿童的天使。”鲁迅就是从孩子摆弄玩具中,根据儿童的特点,引导,发展他们的兴趣爱好,促使其健康成材的。

鲁迅发现海婴从小对理工知识有兴趣,便给海婴买来一套木工工具的玩具。小海婴捧如至宝,常常用它敲敲打打,那认真的神态,俨然像一个小工程师在盖房子。鲁迅还常常带海婴到郊外去玩,欣赏清清的河水,鲜艳的野花,嫩绿的庄稼,追逐漂亮的蝴蝶,捕捉有趣的昆虫。野外的新鲜空气,滋润着海婴稚嫩的心田。

高考加油!!!!

高中总复习语文基础训练:第五册第三单元(附详细教师解析》
无情未必真豪杰,怜子如何不丈夫 第三篇

基础训练二十七 第三单元

第Ⅰ卷(选择题,30分)

一、(12分,每小题3分)

1.下列加点字的注音无误的一项是( )

A.唾骂(tuò) 晦气(huì) 面颊(xiá) 异端(duān) ....

B.蛊惑(ɡǔ) 虫豸(zhǐ) 祓除(fú) 赊欠(shē) ....

C.嗥叫(áo) 赧然(nǎn) 讳饰(huì) 怃然(wū) ....

D.侮蔑(wū) 骤然(zhòu) 逾垣(yú) 惘惘(wǎnɡ) ....

答案:D

解析:A项“颊”的读音为“jiá”,B项“豸”的读音为“zhì”,D项“嗥”的读音为“háo”。

2.下列加点的词语释义有误的一项是( )

A.乖史法:违背 舂:把谷类的壳捣掉 .

满脸溅朱:大红色 .

讳:避忌,有顾忌不敢说,或不愿说。

B.擎:向上托,举 箸:筷子 觑:看,窥探 ..

蛊:迷惑 忐忑:心神不安 ...

C.祓除:清除 蹊跷:奇怪 ....

簌簌:纷纷落下的样子 ..

赧然:因羞愧而脸红

D.染了皂:黑色 怃然:失意的样子 ...

小觑:暗中观察 ..

初隽秀才:刚刚考中秀才 ....

答案:D

解析:D项小觑是“小看”的意思。

【无情未必真豪杰,怜子如何不丈夫】

3.下列句子中加点虚词使用不准确的一项是( )

A.若论“蓄之竹帛”,这篇文章要算第一次,但先遇着了这第一个难关。 .

B.有一日很温和,微风拂拂的颇有些夏意了,阿Q却觉得寒冷起来,但这还可担当,第一倒.

是肚子饿。

C.他在路上走着要“求食”,看见熟识的酒店,看见熟识的馒头,但他都走过了,不但没有暂.

停,而且并不想要。 ..

D.阿Q这时在未庄人眼睛里的地位,虽不敢说超过赵太爷,但谓之差不多,大约也就没有什.

么语病的了。

答案:A

解析:A项中的“但”应改为“所以”。

4.下列标点符号有误的一项是( )

A.“我不知道,??他们没有来叫我!”

B.惟有圈而不圆,却是他“行状”上的一个污点。

C.游了那么久的街,竟没有唱一句戏:他们白跟一趟了。【无情未必真豪杰,怜子如何不丈夫】

D.“好!!!”从人丛里,便发出豺狼的嗥叫一般的声音来。【无情未必真豪杰,怜子如何不丈夫】

答案:A

解析:A项感叹号改为省略号。

二、(15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文,完成5—9题。

①阿Q飘飘然地飞了一通,回到土谷祠,酒已经醒透了。这晚上,管祠的老头子也意外的和气,请他喝茶;阿Q便向他要了两个饼,吃完之后,又要一支点过的四两烛和一个树烛台,点起来,独自躺在自己的小屋里。他说不出的新鲜而且高兴,烛火像元夜似的闪闪地跳,他的思想也迸跳起来了。

②“造反?有趣,??来了一阵白盔白甲的革命党,都拿着板刀,钢鞭、炸弹、洋炮,三尖两刃刀,钩镰枪,走过土谷祠,叫道,‘阿Q!同去同去!’于是一同去。??”

③“这时未庄的一伙鸟男女才好笑哩,跪下叫道,‘阿Q,饶命!’谁听他!第一个该死的是小D和赵太爷,还有秀才,还有假洋鬼子,??留几条么?王胡本来还可留,但也不要了。??”

④“东西,??直走进去打开箱子来:元宝、洋钱、洋纱衫,??秀才娘子的一张宁式床先搬到土谷祠,此外便摆了钱家的桌椅,——或者也就用赵家的罢,自己是不动手的了,叫小D来搬,要搬得快,搬得不快打嘴巴。??”

⑤“赵司晨的妹子真丑。邹七嫂的女儿过几年再说。假洋鬼子的老婆会和没有辫子的男人睡觉,吓,不是好东西!秀才的老婆是眼泡上有疤的。??吴妈长久不见了,不知道在那里,——可惜脚太大。”

⑥阿Q没有想得十分停当,已经发了鼾声,四两烛还只点去了小半寸,红焰焰的光照着他张开的嘴。“荷荷!”阿Q忽而大叫起来,抬了头仓皇的四顾,待到看见四两烛,却又倒头睡去了。

5.“烛火像元夜似的闪闪地跳,他的思想也迸跳起来了”这句话的作用是( )

A.烘托阿Q对革命到来的新鲜感和高兴的心情。【无情未必真豪杰,怜子如何不丈夫】

B.渲染气氛,为下文写阿Q的梦境作铺垫。

C.与“飘飘然的飞”相呼应。

D.预示阿Q对革命的认识是朦胧的。

答案:B

解析:要抓住烛火跳与思想迸跳的联系来分析。

6.“造反?有趣,??吴妈长久不见了,不知道在那里,——可惜脚太大”这四个自然段,从小说的表现手法看,它是( )

A.肖像描写,写了白盔白甲的革命党人和未庄一群女人的肖像。

【无情未必真豪杰,怜子如何不丈夫】

B.行动描写,写革命党在未庄时,各类人物的种种丑态。

C.对话描写,写了阿Q在朦胧中与革命党人及未庄的一伙鸟男女的对话。

D.心理描写,写造反的消息传来未庄时阿Q的幻想,表明了他对革命的糊涂认识。

答案:D

【无情未必真豪杰,怜子如何不丈夫】

解析:是阿Q在土谷祠的畅想,包括阿Q所神往的革命全部的内容。

7.第⑥段中“阿Q忽而大呼起来”表现的是( )

A.阿Q因受革命军的惊吓而大叫。

B.阿Q怕假洋鬼子不准革命而大叫。

C.阿Q热烈向往革命,精神处于亢奋状态而大叫。

D.阿Q因自己要投降革命党了,高兴得大叫。

答案:C

解析:阿Q梦见革命特别兴奋,A、B、D项分析牵强。

8.鲁迅塑造阿Q这个形象的意图是( )

A.哀怜阿Q革命不成反而被挂着革命党牌子的“长衫人物”送上刑场的悲惨遭遇。

B.说明中国人如此愚昧落后,实在没什么希望了。

C.借阿Q的形象揭露某些人的隐私。

D.要画出这样国民的魂灵来,暴露国民的弱点,以引起疗救者的注意。

答案:D

解析:要联系到鲁迅创作小说的目的来分析。

9.从这几段的文字可以看出,阿Q是( )

A.无产阶级中极端贫困的革命先锋。

B.有一定觉悟但又自私自利的农民。

C.受辛亥革命影响而积极参加革命的人。

D.想革命而尚未真正觉悟的农民。

答案:D

解析:阿Q十分向往革命,但对革命的理解十分幼稚,认为就是“金钱”“权力”和“女人”。

三、(3分)

10.对下列的词和句子的分析说明不当的一项是( )

A.有些胜利者,愿意敌手如虎,如鹰,他才感到胜利的欢喜。(这句话运用了比喻的手法,形象地表明了阿Q争强好胜的心理)

B.这一种可怜的眼光,是阿Q从来没有见过的,一见之下,又使他舒服得如六月里喝了雪水。(加点处运用了比喻手法,形象生动地表现了阿Q自认为革命之后,因别人惧怕而愉快的感觉)

C.我也问过赵太爷的儿子茂才先生,谁料博雅如此公,竟也茫然。(“茂才”即“秀才”,运用了避讳的修辞手法)

D.阿Q在这刹那,便知道大约要打了,赶紧抽紧筋骨,耸了耸肩膀等候着,果然,拍的一声,似乎确凿打在自己头上了。(“等候”一词不仅表明阿Q的奴隶性,更表明他主动地接受惩罚。这种奴性人格,变成某种受虐狂,让人触目惊心)

答案:A

解析:A项这里表现的不是阿Q争强好胜的心理,而是表现阿Q期软怕硬的心理。他欺侮的是小尼姑,是弱者,他才“永远得意”。

第Ⅱ卷(120分)

四、(23分)

11.“他走近柜台,从腰间伸出手来,满把是银的和铜的,在柜上一扔”,与《孔乙己》的“排出九文大钱”相比,阿Q的“扔”表现出怎样的心理?(7分)

参考答案:孔乙己的“排”表明他的穷困潦倒,九文大钱来之不易,生怕多给,所以排出来看个清楚。阿Q则是为了在未庄人面前显阔,所以他故意“扔”来,这个带有声音的词的意思,表明他的目空一切,忘乎所以。

解析:“排”说明钱来之不易,“扔”则显得阔绰,说明阿Q十分得意。

12.阅读秦韬玉的《贫女》,完成后面题目。(10分)

贫 女

(唐)秦韬玉

蓬门未识绮罗香,拟托良媒益自伤。

谁爱风流高格调,共怜时世俭梳妆。

敢将十指夸针巧,不把双眉斗画长。

苦恨年年压金线,为他人作嫁衣裳!

(1)本诗塑造的贫女形象有哪些性格特点?

(2)本诗以语意双关、含蕴丰富广为人们传诵,试分析本诗的比兴意义。

参考答案:(1)纯洁朴实、细腻爽快、自矜自持、操守高远、不迎合流俗。

(2)良媒不问蓬门之女,寄托了寒士出身贫贱、举荐无人的苦闷哀怨;夸指巧而不斗眉长,隐喻寒士内美修能、超凡脱俗的孤高情调,“谁爱风流高格调”展现了封建文人独醒独清的寂寞情怀。

解析:(1)本诗通过一个未嫁贫女的独白,倾诉了她抑郁惆怅的心情,而字里行间却流露出作者怀才不遇、寄人篱下的感恨。因为语意双关,含蕴丰富,历来为人们所传诵。形象鲜明,诗情哀怨。(2)主人公虽然“十指”“针巧”,可是“拟托良媒”,也无人赏识,只得“年年”“苦恨”。“为他人作嫁衣裳”,高度概括了终年劳心劳形的寒士,却不为世用,久屈下僚的愤懑不平的心情。

13.写出下列名句的上句或下句。(6分)

(1)寄意寒星荃不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俯首甘为孺子牛。

(3)我自横刀向天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红杏枝头春意闹。

答案:(1)我以我血荐轩辕

(2)横眉冷对千夫指

(3)去留肝胆两昆仑

(4)绿杨烟外晓塞轻

五、(22分)

阅读下文,完成14—17题。

鲁迅的柔情(节选)

余 杰

鲁迅住在北京砖塔胡同的时候,有几个小邻居。其中有一位小女孩叫俞芳,如今俞芳已经年近9旬了,她回忆起当年与鲁迅的交往来,宛如还是在昨天??

鲁迅刚刚搬到砖塔胡同61号,给小俞芳的第一印象是神情严肃,让人望而生畏。的确,鲁迅那双冷眼,很少有人敢直面。然而,这一印象到第二天就变了。第二天上午,鲁迅送给俞芳和妹妹每人一盒积木。那时,积木还不多见,可把小姐妹乐坏了,马上就在院子里比着搭起来,鲁迅也兴致勃勃地参加进来。

很快两姐妹就与鲁迅熟悉了。他们之间无拘无束,鲁迅叫俞芳“野猪”(因为俞芳属猪),而叫她的妹妹“野牛”(妹妹属牛)。于是,姐妹俩群起而攻之,叫鲁迅“野蛇”。鲁迅迷惑不解地说:“蛇也有野的么?”两姐妹仔细一想,都哈哈大笑起来,是啊,蛇本来就是“野”的! 俞芳姐妹还经常敲鲁迅的“竹杠”。北京冬天的晚上,十分寒冷,那时常常有一些老百姓冒着寒风,走街串巷地卖萝卜。那时冬天的水果很少,即使有,价格也贵得吓人,一般老百姓是买不起的。而萝卜就便宜了,一个大萝卜只要一两个铜板,又大又甜,可以当水果吃,所以就流行起卖萝卜来。每当卖萝卜的小贩一声吆喝“萝卜赛梨哟”时,俞芳的大姐就拉着鲁迅的母亲——太师母——要鲁迅请客。十有八九,鲁迅都会爽快地同意她们的要求。如果遇到鲁迅不答应,多坚持一会儿,太师母就出来打“圆场”,笑着说:“这次让我来请客吧!”太师母这句话一说,全屋子的人顿时活跃起来。

那时,北京街上还有一种挑担卖桂花元宵的,这种点心比较贵,俞芳姐妹不仅没有吃过,连想也没有想过。有一次,大姐异想天开,竟然要鲁迅请大家吃桂花元宵。三个小女孩你一言,我一语:“大先生,元宵多甜哪,可香呢,热腾腾的,多好吃啊,吃一碗,文章都写得出来,觉都睡得香些??”鲁迅本来是不打算迁就三个小姑娘的,但是看到她们垂涎欲滴的样

子,再加上太师母也点了头,于是也就同意了。结果,太师母、鲁迅、朱安、俞芳三姐妹以及三个帮工,每人一碗,一共要了9碗。

这段回忆让我想起鲁迅的诗句“无情未必真豪杰,怜子如何不丈夫”来。真正的英雄,其实是最温柔的人。鲁迅当然有他睚眦必报的一面,但是更多的是缕缕柔情。鲁迅不是、至少不完全是后来那些塑像里千篇一律的神态——横眉冷对、怒发冲冠。要是一个人总是横眉冷对、怒发冲冠,不仅他的脸部肌肉受不了,而且他的精神也受不了,弄不好会疯掉的。鲁迅很多时候都是慈眉善目的,这在很多友人和学生的回忆中都能够发现。鲁迅尤其喜欢孩子。喜欢海婴和所有的孩子。俞芳回忆起76年以前与鲁迅的交往,还是那样的鲜活、那样的清晰。这也正说明鲁迅在孩子们心目中留下了何等深刻的印象。

鲁迅不仅在孩子那儿寻找纯洁和单纯,他自己也有着一颗“赤子之心”。鲁迅尽管早就看透了整个世界,但直到离开世界的那一天也没有对世界完全绝望,正是这颗“赤子之心”在支撑着他。平时,鲁迅的工作非常繁忙,他在几所大学里兼课,白天很早就出门去了,晚上很晚才回家。但是一有空,他也会像小孩一样跟俞芳姐妹一起“贪玩”。俞芳记得,有一次,鲁迅拿着放大镜,在太阳底下把纸点燃。鲁迅是不需要“验证”这一科学原理的,因为凭他所拥有的科学知识,他当然知道聚焦的过程。那么,他为什么还要这样聚精会神地用放大镜点燃纸张呢?我想,他一定是出于“好玩”,仅仅是好玩,没有什么别的用意,也无须鲁迅研究专家们赋予这一行为特殊的用意。一赋予所谓的“意义”,就等于是“狗尾续貂”。“好玩”比所有的“意义”还要有意义。天才们思想的火花,许多都是在玩耍的时候迸发出来的。还有一次,鲁迅在满碗的水面上放缝衣针,一次又一次,直到针不下沉才肯罢休。这也是出于“好玩”。没有这份童心童趣,鲁迅也就不是鲁迅了。这份童心童趣,甚至比愤怒和疾恶如仇还要重要。我认为,“爱”和“好奇”,永远是“愤怒”和“仇恨”的底子。

14.在这篇文章中:

(1)作者所指鲁迅的柔情是什么?(3分)

(2)又是如何分析柔情与“无情”的关系的?(3分)

参考答案:(1)慈眉善目、爱孩子、童心童趣。

(2)“爱”和“好奇”是“愤怒”和“仇恨”的底子。

解析:“搭”积木说明鲁迅童心未减,“鲁迅很多时候都是慈眉善目的”“尤其喜欢孩子”都体现鲁迅的柔情。(2)分析第6段中“真正的英雄??缕缕柔情”,找出柔情与“无情”的关系。

15.在文章第七自然段中:

(1)作者是怎样写鲁迅的赤子之心的?(3分)

(2)这样写的用意是什么,有什么好处?(3分)

参考答案:(1)写鲁迅与孩子一样的“贪玩”“好玩”,表现赤子之心。

(2)用以表现鲁迅的柔情。对文章的前面而言是换一种写法,以使文章有波澜,意义更深一层。

解析:(1)在第七段寻找答案,主要是“放大镜烧纸张”和“在满碗的水面放缝衣针”所表现出来的“好玩”。(2)更进一步印证前面的柔情,柔情的内涵更丰富。

16.文章的前六段写的是俞芳回忆小时候与鲁迅的交往:

(1)这种交往贯穿了一种什么感情?(3分)

(2)这一部分回忆与后面所写的“好玩”有什么关系?(3分)

参考答案:(1)鲁迅的柔情。

(2)前一部分也有“好玩”,后面的“好玩”是前面的发展,有些也是回忆的一部分。

解析:(1)鲁迅喜欢孩子,“爱玩”等围绕着柔情来写的。(2)显得更生动形象,突现文章的主题。

17.下列对这篇文章的分析,不符合作者观点的一项是___________。(4分)

《优美励志诗句》
无情未必真豪杰,怜子如何不丈夫 第四篇

1、无情未必真豪杰,怜子如何不丈夫。——鲁迅

2、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陆游

3、僵卧孤村不自哀,尚思为国戍轮台。——陆游<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

4、天变不足畏,祖宗不足法,人言不足恤。优美励志诗句。——王安石

5、天若有情天亦老,人间正道是沧桑。——毛泽东<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

6、欲为圣明除弊事,肯将衰朽惜残年。——韩愈<左迁之蓝关示侄孙湘>

7、吾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庄子·养生主>

8、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苏轼

9、天长地久有时尽,此恨绵绵无绝期。——唐·白居易<长恨歌>

10、十年窗下无人问,一举成名天下知。——元·高明<琵琶记>

11、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汉乐府<长歌行>

12、别裁伪体亲风雅,转益多师是汝师。优美励志诗句

13、千里之堤,溃于蚁穴。——<韩非子·喻老>

14、我自横刀向天笑,15、不畏浮云遮望眼,自缘身在最高层。——王安石

16、人逢喜事精神爽,月到中秋分外明。——明·冯梦龙<古今小说>

17、蚍蜉撼大树,可笑不自量。——唐·韩愈<调张籍>

18、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唐·刘禹锡<陋室铭>

19、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打萍。——宋·文天祥<过零丁洋>

20、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唐·高适<别董大>

21、删繁就简三秋树,领异标新二月花。——清·郑板桥

22、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清·郑板桥<竹石>

23、春风得意马蹄疾,一日看尽长安花。——孟郊

24、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杜甫

25、笔落惊风雨,诗成泣鬼神。

26、物是人非事事休,欲语泪先流。——宋·李清照<五陵春>

27、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孟子<尽心上>

28、少年心事当拏云,谁念幽寒坐呜呃。——唐·李贺<致酒行>

29、时穷节乃见,一一垂丹青。——南宋·文天祥<正气歌>

30、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唐·李绅<悯农>

31、试玉要烧三日满,辨材须待七年期。——唐·白居易<放言>

32、四海翻腾云水怒,五洲震荡风雷激。——毛泽东<满江红·和郭沫若同志>

33、朔气传金柝,寒光照铁衣。——<木兰诗>

34、莫道桑榆晚,为霞尚满天。——唐·刘禹锡<酬乐天咏志见示>

35、宁为玉碎,不为瓦全。——<北齐书·元景安传>

36、莫道不销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宋·李清照<醉花阴>

37、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论语·子罕>

38、贫贱之知不可忘,糟糠之妻不下堂。——<后汉书·宋弘传>

39、人而无仪,不死何为。——诗经·鄘风<相鼠>

40、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王昌龄<出塞>

41、命里有时终须有,命里无时莫强求。——明·兰陵笑笑生<金瓶梅>

42、天下兴亡,匹夫有责。——顾炎武

43、前事不忘,后事之师。——<战国策·赵策>

44、山高自有客行路,水深自有渡船人。——明·吴承恩<西游记>

45、不登高山,不知天之高也;不临深溪,不知地之厚也。——<荀子>

46、男儿何不带吴钩,收取关山五十州。——李贺<南园>

47、桃李不言,下自成蹊。——<史记·李将军传>

48、身后有余忘缩手,眼前无路想回头。——清·曹雪芹<红楼梦>

49、盛年不重来,一日难再晨。——东晋·陶渊明<杂诗>

50、绳锯木断,水滴石穿。——<汉书·枚乘传>

51、尽信书则不如无书。——孟子

52、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西晋·陈寿<三国志>

53、千古兴亡多少事,悠悠。不尽长江滚滚流。——宋·辛弃疾<南乡子>

54、千淘万漉虽辛苦,吹尽狂沙始到金。——唐·刘禹锡<浪淘沙>

55、不操千曲而后晓声,观千剑而后识器。——刘勰

56、十年磨一剑,霜刃未曾试。——唐·贾岛<剑客>

57、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朱熹

58、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史记<报任少卿书>

59、锲而不舍,金石可镂。——<荀子·劝学>

60、山不厌高,海不厌深;周公吐哺,天下归心。——三国·曹操<短歌行>

61、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杜甫<春望>

62、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论语·子路

63、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霄。——唐·刘禹锡<秋词>

64、锲而舍之,朽木不折;锲而不舍,金石可镂。——<苟子·劝学>

65、壮志饥餐胡虏肉,笑谈渴饮匈奴血。——岳飞<满江红>

66、世事洞明皆学问,人情练达即文章。——曹雪芹<红楼梦>

67、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李商隐

68、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宋·陆游<游山西村>

69、他山之石,可以攻玉。——<诗经·小雅·鹤鸣>

70、踏遍青山人未老,风景这边独好。——毛泽东<清平乐>

71、青山遮不住,毕竟东流去。——宋·辛弃疾<菩萨蛮>

72、博观而约取,厚积而薄发。——苏轼

73、失之东隅,收之桑榆。——范晔<后汉书·冯异传>

74、身无彩凤双飞翼,心有灵犀一点通。——唐·李商隐<无题>

75、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李白

76、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唐·李白<论诗>

77、此去泉台招旧部,旌旗十万斩阎罗。()——陈毅<梅岭三章>

78、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沾襟。——杜甫

79、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宋·李清照<夏日绝句>

80、生于优患,死于安乐。——<孟子·告于下>

81、若要人不知,除非己莫为。——汉·枚乘<上书谏吴王>

82、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论语·子罕>

83、梅须逊雪三分白,雪却输梅一段香。——宋·卢梅坡<雪梅>

84、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孟子<尽心上>

85、墙上芦苇,头重脚轻根底浅;山间竹笋,嘴尖皮厚腹中空。——明·解缙

86、塞翁失马,焉知非福。——<淮南子·人间训>

87、丹青不知老将至,富贵于我如浮云。——杜甫

88、时人莫小池中水,浅处无妨有卧龙。——唐·窦庠<醉中赠符载>

89、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论语·述而>

90、察己则可以知人,察今则可以知古。——<吕氏春秋>

91、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曹操<观沧海>

92、但愿人长久,千里共蝉娟。——苏轼

93、书读百遍,其义自见。

94、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唐·孟郊<游子吟>

95、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杜甫

96、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杜甫<春望>

97、敏而好学,不耻下问。——论语·公冶长

98、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唐·刘禹锡<陋室铭>

99、书痴者文必工,艺痴者技必良。——清·蒲松龄<聊斋志异>

100、三万里河东入海,五千仞岳上摩天。——宋·陆游

101、人非圣贤,孰能无过?过而能改,善莫大焉。——<左传>

《感觉幸福的句子》
无情未必真豪杰,怜子如何不丈夫 第五篇

1、幸福是痛快地流汗,幸福是夜深人静时的孤独,幸福是不再被噩梦惊醒,幸福是快乐时的开怀大笑、忧伤时的嚎啕大哭,幸福是感受变幻异常的春夏秋冬带给我们的惊喜,幸福是给无助的人以帮助。

2、人也只有在偶尔触摸到幸福的影子时,才会感受到幸福的存在。其实,幸福就藏在你的身边,躲在你的身后,驻足在你的不经意间。它需要你去真诚的生活,耐心的感悟,细心的品味。感觉幸福的句子。快去寻找幸福吧,用眼睛和心灵去发现幸福,将别人仍不出的痛苦仍掉,将别人丢掉的幸福找来。

3、幸福不是一种等待,4、幸福的感觉就是就是自己给自己找事做,自己给自己找快乐,记得有一句话这样说,‘常记一二,忘记八九”就是记住生活中最快乐的一两件事,忘记生活中最痛苦的八九件事。这样你才可以有自己的一种生活态度,而这种生活态度,会让你勇敢的生活下去,也会让你的生命更加的坚强和快乐。

5、幸福是什么?幸福是已拥有的平淡和平安,幸福是泡在痛苦中的快乐,幸福是儿时美丽的回忆,幸福是工作中的畅快淋漓,幸福是每天都不自觉地哼着小曲,幸福是激扬的文字。

6、知足者常乐,常乐者幸福融心。生活中,我们有着许多的东西不能拥有,也有着很多的现实环境无力去改变,虽然我们不能改变自己的人生,但我们可以改变自己的人生价值观,去快乐享受生活中那些属于我们温馨温暖的一面。

7、幸福每个人的心中都有一个标准,而这个标准各不相同,如果问一千个人就会有一千种答案。感觉幸福的句子。有点人觉得过得平平淡淡安安稳稳就是幸福。有人觉得过得轰轰烈烈才算幸福。对于盲人来说,幸福就是重见光明;对于聋子来说,幸福就是听见声音;对于饥饿的人来说,幸福就是一块面包;对于孤儿来说,幸福就是拥有一个完整的家……

8、如果说幸福的感觉人人都有,这也许是一个谬论。世界上没有相同的人,也没有一模一样的幸福,世界上没有相同的爱,也就没有十全十美的幸福。其实在现实中,有很多的人都有着不同的痛苦和悲伤,生活的压力,生命的艰辛,对每个人都有着或多或少的悲痛,就象没有完美的爱情一样,亦没有完美的幸福。

9、幸福的味道是什么?在我看来,幸福的味道就是能给别人幸福的人自己应该是幸福的,因为这种味道只有自己才能感觉到,幸福的味道就是给别人快乐的人也应该是幸福的,而这种味道常常是乐在其中。

10、生活的本身,就是快乐的源泉,也是润育幸福的圣地。快乐,源于对生活的认识与制造,生活,本是一个储蓄幸福的万花筒,在这个色彩斑斓的万花筒中,更加离不开追寻快乐而积极奋发的人。

11、幸福是什么,谁也说不清,如果要真正感受幸福,说实在的那就是只有为他人传递幸福,为社会创造幸福,自己才能从中亲身感受幸福,品味幸福。

12、对于生活的体验,关键在于每一个人对人生所持的态度。你认为尽责任是一种快乐,你就有了责任幸福的体验;你认为知足是一种快乐,你就有了知足常乐的幸福体验;你认为平淡简朴是一种快乐,你就有了比别人多得多的幸福体验。

13、善待生命,认真感受幸福,幸福是真诚的守候。拥有幸福,你会发现,幸福竟然如此简单。

14、有人说,幸福是一杯白开水,既平淡又必须,幸福不是高贵的玫瑰,它是万花丛中的那一点嫩白色,是一朵朵纯洁的茉莉花,微风轻轻拂过,满园都会散发出醉人的香气。幸福常常是一幅烟雨图,清幽宁静,朦朦胧胧。雨滴淅淅沥沥才能显出烟雨的朦胧感——倾盆大雨就会打破这张烟雨图的宁静。所以,幸福总是在不经意间降临,你需要静静地以一颗平常心去感受。

15、真正的幸福是什么,其实幸福无处不在,幸福,它其实是一种能力,用它创造幸福,用它传递幸福,用它感知幸福,用它感受幸福。

16、如果你想要永远都有幸福的陪伴,那就一定要学会满足。俗话说:“知足常乐。”只有学会满足于现状,并从极其平凡的小事中寻找乐趣,才不会对近在眼前的幸福视而不见,而去刻意地追求那些遥不可及的理想。其实,其实幸福就是一个家,一桌菜,一句话,一首歌这么简单。

17、幸福,其实就是来源于“爱”,它真的和金钱无关,我感动于爱人对我温暖的爱;我感动于女儿对我甜蜜的依恋;我感动于朋友对我细心的照顾;我感动于父母对我不倦的叮咛……这些感动,让我感觉到了幸福!

18、幸福给予人是公平的,只是你愿不愿意去享有。幸福没有贫富贵贱之分,没有处境容颜之论,更没有附加任何苛刻条件的限制。只要拥有快乐平常的心仪的人,就会时刻拥抱快乐中的幸福,把生活变得如意美好。

19、幸福是春天郊外的踏青,幸福是外出时家人的牵挂和牵挂家人,幸福是和自己的影子谈心,幸福是朋友间的大侃特侃,幸福是没有无谓的牵挂,幸福是执子之手、与子偕老,()幸福是拥有一颗平常心,幸福是忙碌过后的清闲,幸福是色彩斑斓的花、生趣昂然的叶,幸福是灰色日子中的一抹温馨和感动。

20、在人生的旅途中,有鲜花当然也有荆棘,不要为花团锦簇滞留,更不要为荆棘遍地而却步。作为一个旅行者,任何时候都不放弃对幸福的追求。即使自己的旅途中没有遮风挡雨的大树,自己不是还拥有一颗不能被风雨淋湿的心吗?只要时刻拥有一颗快乐的心,活出一个真实的你自己,你就会沉浸在自觉的幸福中。

21、幸福是人们心理欲望得到满足时的状态,是对生活的满足并从生活中得到无限乐趣而希望持续久远的一种愉快心情。这种心情,是一种幸福的心情,一种用心去领悟生活的感触。这种感触,是一种愉快的感受,一种用心去体验幸福的感觉。所以,幸福的内涵,就是生活中不尽的快乐。

22、幸福与快乐结伴,幸福其实很简单。我们无需刻意去攀比,去强装。面对生活,一个简单的微笑,分明就是一种幸福的温馨;面对生活,一份真诚与执着,分明就是一种幸福的温暖。

23、徘徊在幸福的感觉里,常常有一种快乐的健康的心态,因为幸福,所以简单,因为简单,所以平凡,因为平凡,所以有爱,因为有爱,所以幸福。

24、幸福的感觉有时也是一种体验,在婚姻里,不一定温柔如水的婚姻就是最幸福的,在爱情里,不一定冷漠的脸就是最无情的的爱情。温柔如水的婚姻,如果只是表面的一种华藻,那我觉得那便是一种肤浅的爱了,冷漠的脸有时也许有一个真心的爱。有句话说的好:“无情未必真豪杰,怜子如何不丈夫”。

25、幸福是一种态度,它没有一定的方向,也没有不变的格言,它在自己的感觉里,它在自己的意念中,它在每一个人的心里。如果你感觉生活是美好的那你就是幸福的,如果你感觉自己是快乐的那你也是幸福的。不同的生活态度决定着你的快乐和幸福,健康积极的生活态度会给你的生命带来雨露的滋润,而消极悲观的生活态度会让你的生命更加的灰暗和苍凉。

本文来源:http://www.guakaob.com/qiuzhizhaopin/43761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