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曾国潘家书有感

| 教师招聘 |

【www.guakaob.com--教师招聘】

《读《曾国藩家书》有感》
读曾国潘家书有感 第一篇

读《曾国藩家书》有感

黄晓龙

今年初有幸购买了一部关于晚清名臣曾国藩的书籍,也阅读了其中的一些内容。由于时间关系,没有全部读完。下面只好介绍一下《曾国藩家书》这部分内容,以及读这部分的大概体会和感受。

被称为晚清"第一名臣"的曾国藩是中国近代史上一位重要的历史人物,中国自古就有立功、立德、立言"三不朽"之说,而真正能够实现者却寥若晨星,曾国藩就是其中之一。青年毛泽东在1917 年致黎锦熙的长信中写道:“愚于近人,独服曾文正。”蒋介石更是把曾国藩奉为终生学习的楷模,他经常向儿子蒋经国讲述他学习曾国藩的心得体会,一再叮嘱蒋经国要终生学习研究《曾国藩家书》。《曾国藩家书》是曾国藩的书信集,近1500封,是曾国藩一生的主要活动和其治政、治家、治学之道的生动反映。曾氏家书行文从容镇定,形式自由,随想而到,挥笔自如,在平淡家常中蕴育真知良言,具有极强的说服力和感召力。尽管曾氏留传下来的著作太少,但仅就一部家书中可以体现他的学识造诣和道德修养,从而赢得了"道德文章冠冕一代"的称誉,并成为中国封建社会最后一尊精神偶像。在《家书》中,曾国藩主要和他的亲人谈了修身、治家、劝学、交友、从政等这样一些内容。

在修身上,曾国藩可谓深有心得。首先,曾国藩一生强调立志,他常说: “志不立,天下无可成之事。”他为自己写下座右铭道: “不为圣贤,便为禽兽;不问收获,但问耕耘。”在其家书家教中,立志之论甚多。曾国藩原先嗜好吸水烟,后来他要戒绝,但也不太容易,他对其弟说:“自戒潮烟以来,心神彷徨几若无主。遏欲之难,类如此矣!不挟破釜沉舟之势,讵有济哉?”曾国藩硬是凭律己的毅力将烟戒绝。他说: “我欲仁,斯仁至矣。我欲为孔孟,则日夜孜孜,惟孔孟是学,人谁得而御我哉?”从某个层面上,曾国藩执著于事功,但也说明了立志的重要性。他说:“古称金丹换骨,余谓立志即丹也。”关于立志,曾国藩还在家书里提到:“君子之立志也,有民胞物与之量,有内圣外王之业,而后不忝于父母所生,不愧为天地之完人。”总之,就是要按照修齐治平的理论,为社会干一番事业,成为封建社会的一代圣贤。他还向人表示:“君子当以不知尧舜周公为忧,当以德不修、学不讲为忧。” 其次,他主张反省。一个人德行的进步,与意志坚定与否、与知识渊博程度高低有密切关系,但是也与能否时刻反省自己有直接关系。纵观家书,曾国藩一生在反省上最下功夫,后世对其多有称道,认为曾国藩德行的长进是由于立志和求知,也是由于其反省的次数多,并有改过的勇气。特别地,曾国藩崇尚坚忍实干,不仅在得意时埋头苦干,尤其是在失意时绝不灰心,他在安慰其弟曾国荃连吃两次败仗的信中说:“另起炉灶,重开世界,安知此两番之大败,非天之磨炼英雄,使弟大有长进乎?谚云:?吃一堑,长一智。?吾生平长进,全在受挫辱之时。务须咬牙励志,费其气而长其智,切不可徒然自馁也。”

再次,为人应谦虚。鉴于历史和现实的经验教训,曾国藩从保全自己和调整与周围人际矛盾出发,主张言行谦谨。在给儿子的一封信中他提出举止要稳重,说话要谦虚谨慎,更要其“终身牢记,无一刻可忽”。 他认为,为人要浑厚。关于“浑”,他说,“大约与人纷争,不可自求万全处;白人是非,不可过于武断。此浑字最切于实用耳。”这就是说,在是非曲直的问题上,不可自以为是,必须给自己和对方留有余地。

修身养性的最高境界是“慎独”,这在家书里也有提及。另外关于勤俭方面的内容也随处可见。曾国藩重视修身,以至于不惜舍身卫道,正是由于立志、反省等修养,才具备了同时代人不具备的一些精神素质。

在读书问学上,曾国藩主张经世致用,即学以致用。他在《与诸弟书》中阐释了“格物

【读曾国潘家书有感】

致知”、“即物穷理”的理论。他说:“格物,致知之事也。诚意,力行之事也。物者何即所谓本末之物也。身、心、意、知、家、国、天下,皆物也;天地万物,皆物也;日用常行之事,皆物也。格者,即物穷其理也。如事亲定省,物也,究其所以当定省之理,即格物也。事兄随行,物也。究其所以当随行之理,即格物也。”读书要有恒心。曾国藩以自己读书的心得告诉各位兄弟,做学问的方法有很多,但集中起来却离不开“有恒”二字。他提出读书当“主敬”、“静心”、“早起” 、“读书不二”、“读史”、“写日记”、“日知其所亡” 、“日无忘所能”、“谨言”,并且提出读书持“专注”和“有恒”四字。他认为只有如此,方可称其为真正意义上的读书人,真正的让读书成为养生养气之术。,

家书家书,最重要的是和家人的关系和交流。曾国藩在家中的角色大致可以归纳为三种:父母、兄弟、子女;三大境界:“孝”、“劝”、“教”。 曾国藩虽身为朝廷命官,但凡家中嫁娶婚丧之事,无不是征求过父母之意见,方作出决断;当父母离开人世之时,虽手中大权在握仍不忘记讲求孝道,在家丁忧以明孝义,即使在太平天国运动爆发被朝廷委以重任之时,仍然不忘记寄书至家中表达对父母的思念之情。曾国藩在家中身为长子,在当时“长兄为父”的时代曾国藩在家中所充当的不仅仅是长兄的角色,在一定意义上还有父亲的成分。他以“劝勉兄弟勤学修身”为至上,以告诫“兄弟间当和睦,方可兴家望族”为重点。曾国藩深晓得“近朱者赤,近墨者黑”的道理,因此他时常劝解儿女“有才无德者稍远其人,有才有德者,师之友之可也”。 每个人在一生中都会经历三大阶段:幼年、中年、老年,充当三种角色:子女、手足、父母。在这本书里,读者可以儿女之身份去体会如何才能做成一位孝子,以兄弟的身份体味如何尽到一个做兄长的职责,以父母的身份感受如何才能做一个称职的家长。

儒家思想伴随着中华文明不断丰富完善,可贵的是儒家能够将思想浸润贯穿到人们的具体行为规范中去,形成了完成的体系,内容与形式完美统一,取得了统治性的主流地位。我们不主张“复古”, 但中华文明之所以能传承至今,独步世界,就不能否认我们传统文化的先进性的一面。我们不应该全面就收,更不应该全面抛弃,而应该取其精华,传承、丰富、发扬。随着价值多元化的发展,当今社会面临着道德低线沦陷、教育体制的功利化、社会责任感普遍却失等一系列危机,读读曾氏家书,或许能使我们在面对大到政治腐败,小到家庭、个体间的漠视。富二代,拜金女、啃老族、低俗文化泛滥等一系列社会问题的时候迷失方向的我们重心找到人生行进的道路,使我们的心灵得到一次洗礼。

《读曾国藩家书有感》
读曾国潘家书有感 第二篇

读《曾国藩家书》有感

【读曾国潘家书有感】

为人民服务【读曾国潘家书有感】

为人民服务,是我们每一名公务员的最终奋斗目标。公务员是一个神圣的职业,是人民的公仆,是为人民服务的,是努力缔造和谐中国的,是在共产党的领导下带领我们的人民走向社会主义。我们每一名统计工作者面对的是大量冗杂繁琐的数字、大量困难艰辛的实地调查、大量庞杂缤纷的资料整理汇总。每一年、每一季度、每一月、每一天,我们都通过亲身去实地调查,努力取得每一个真实的数据,科学的分析加工,最终汇总上报给国家,让我们的国家了解整个国民经济运行的情况,让我们的国家能科学地制定决策,最终服务于人民。“吾人只有进德、修业两事靠得住······此二者由我作主,得尺则我之尺也,得寸则我之寸也······德业并增,则家私日起。”(《致诸弟·劝弟进德修业》)曾国藩所说的进德修业就是实现我们人生的价值。曾国藩的字里行间向我们吐诉着:我们的工作,固然是为了能够在社会中安身立命,但更多的是为了实现我们自身的人生价值,是为了崇高的理想。得尺则我之尺也,得寸则我之寸也,我们的努力,都回报在我们自身人生价值的实现,一丝一缕的努力,回报给我们也是一丝一缕的人生价值的实现。作为统计工作者,我们的最终奋斗目标是为人民服务,我们当前目标是努力做好我们每个人的专业工作,保证我们所上报的每一个数字哪怕是小数点后面的,都真实可靠,都经受得起人们的推敲,都经受的起历史的考验。

认真、执着、无私奉献

我从2008年毕业后开始参加统计工作,经历了第二次全国经济普查和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从这两次国家级的大型普查活动中我认识到了我们统计工作者的工作是神圣而又艰辛的、认识到了我们统计工作者工作中执着而又拼搏的精神,认识到了我们统计工作者工作中的认真和一丝不苟的工作态度、认识到了我们统计工作者为了工作而无私奉献。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中,我们的统计工作者为了一个信息的准确无误,承受着调查对象对我们的成见和不理解,在多次遇到“闭门羹”后依旧坚持登门访户,说服调查对象支持我们的人口普查工作,支持我们的统计工作。我们很多很多统计工作者为了能在仅有的十天时间里完成国家所赋予的神圣使命,加班加点,时间不够就挤用晚上休息的时间、挤用农忙耕作的时间、挤用接送小孩上学的时间······透过那一张张整洁干净的普查表,背后都是我们统计工作者认真负责任的艰辛劳动。“凡人作一事,便须全副精神往在此一事,首尾不懈。不可见异思迁,做这样想那样,坐这山望那山。人而无恒,终身一无所成”(《致九弟·做人须要有恒心》)这分明就是我们统计工作者所体现的精神和素质——认真、执着、无私奉献。

目前社会上有很多人对我们统计工作者的工作不理解、不支持,认为我们统计工作者都是“数字造假”,这让我们的统计工作面临很多困难、很多挑战。书

曰“非知之艰,行之维艰”。我们明白:我们所从事的工作,是神圣而光荣的,是伟大而崇高的,我们是为了实现人生的价值而在奋斗,我们是为了更好的服务于这个社会而在拼搏着,我们是为了更好的建设我们的国家而努力着。现实的困难和挑战,对于我们来说,都是黎明前的黑暗。“虽然有过心碎,但依然火热;虽然有过痛苦,但依然镇静;虽然有过崩溃,但依然自信;虽然有过失败,但依然乐观;因为坚信,对付屡战屡败的最好办法,就是屡败屡战—亚布拉罕·林肯”鼓舞着我们每一名统计工作者的信念是认真、是执着、是无私奉献,是为人民服务!

只有战胜黎明前的黑暗,我们才能迎接我们的第一缕光辉;只有经受住重重压力的重荷,我们才能喷涌出令万人瞩目的耀眼喷泉。

【读曾国潘家书有感】

谦虚的工作心态

我们每个人或多或少都有些缺点的,“史尝观《易》之道,察盈虚消息之理,而知人不可无缺陷也,日中则昃,月盈则亏,天有孤虚,地阀东南,未有常全而不阀者。”(《致诸弟·述接济亲戚族人之故》)。曾国藩通过天地日月的自然现象向我们说明了有缺点是很普遍的。我们从事统计工作,每天面对着最基层的调查目标,面对着是最复杂的社会经济动态,长时间的工作难免会让我们产生浮躁的心理,影响我们的工作质量。“长傲、多言二弊,历观前世卿大夫兴衰,及近日官场所以致祸福之由,未尝不视此二者为枢机,故愿与诸弟共相鉴诫。第能惩此二者,而不能勤以图自立,则仍无以兴家而立业。”(《致九弟·愿共鉴诫二弊》),“古来言凶德致败者约有二端:曰长傲,曰多言。丹朱之不肖,曰傲曰嚣讼,即多言也。历现名公巨卿,多以此二端败家丧生。余生乎颇病执拗,德之傲也;不甚多言,而笔下亦略近乎嚣论。静中默省愆尤,我之处处获戾,其源不外此二者。”(《致九弟·言凶德有二端》)。所谓的长傲、多言就是浮躁的心理的外在表现。浮躁的心理,会逐渐让我们丧失冷静的观察力和分析能力,让我们丧失深入社会经济去实地调查的动力,让我们变的更加主观臆断。“吾人为学,最要虚心。尝见朋友中有美材者,往往恃才傲物,动谓人不如已,见乡墨则骂乡墨不通,见会墨则骂会墨不通,既骂房官,又骂主考,未入学者,则骂学院。平心而论,己之所为诗文,实亦无胜人之处;不特无胜人之处,而且有不堪对人之处。只为不肯反求诸己,便都见得人家不是,既骂考官,又骂同考而先得者。傲气既长,终不进功,所以潦倒一生,而无寸进也。”(《致诸弟·劝弟切勿恃才傲物》)。浮躁的心理,对我们的统计工作是有百害而无一利的。我们在日常的统计工作中,需要保持谦虚的心态,积极主动向调查目标学习。毛主席说过:“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那些真正从事社会经济活动的调查对象,才是真正掌握着社会经济发展变化的最新的资料,我们在平日的统计调查工作中,需要用谦虚的心态,积极主动向调查目标学习,多多请教,了解到最新的社会经济动态,更好地提升我们的工作质量。【读曾国潘家书有感】

及时总结经验教训

孔子曰:“温故而知新”,不断的反思我们以前的工作,总是让我们受益匪浅的。朱子尝言: “悔字如春,万物蕴蓄初发。吉字如夏,万物茂盛已极。吝字如秋,万物如落。凶字如冬,万物初调。”朱子的“悔”字,说的就是我们需要不断去反思我们以前工作当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总结经验和教训。我们国家统计局直属调查队是一个新兴的年轻的部门,成立时间还很短,我们在日常的统计调查工作中不断遇到新的环境和新的问题需要我们去解决。2011年9月我们参加了国家统计局吉林调查总队统计法制学习电视会议,主讲的国家局领导例举了许多在检查发现了许多违规违法的案例。通过这次电视会议,我们需要回过头来反思我们自身在日常统计工作中是否存在类似的问题或苗头。同时,我们也需要不断总结我们以前工作中的经验教训,不断的总结自己,不断的完善自己,不断的提高自己,更好的开展我们的统计调查工作。【读曾国潘家书有感】

加强业务学习

我们在学校学习的是书本知识,当我们步入了社会,走入自己的工作岗位,我们依旧需要学习,变化的仅仅是我们学习的方式而已。我现在所做的统计调查工作,对于我来说完全是一个陌生的东西,随手翻了翻《建筑安装工程投资中材料费价格指数调查产品目录》,单单材料费调查产品目录就有七大类近一千多种调查产品,涉及建筑安装工程的方方面面。工作中需要学习的东西太多了,面对错综复杂的事情,我们都感觉很忙、很累,没有一丝空闲的时间坐下来好好翻翻调查手册,没有一丝空闲的时间坐下来专心研究工作方法制度。“些小得失不足患,特患业之不精耳。”(《禀父母·劝两弟学业宜精》)曾国藩直截了当的指明了我们干工作,不应该患得患失,应该考虑自己的业务知识扎不扎实。省总队的培训会议,时间都是很仓促的,培训的业务量也是比较大的,基本上我们都是囫囵吞枣的学习,没有很好的细细消化吸收。但是越是繁忙越是累,我们越是需要静下心来好好研究自己本专业的工作知识和工作技巧。书云:工欲成其事,必先利其器。“且苟能发奋自立,则家塾可读书,即旷野之地,热闹之场,亦可读书,负薪牧豕,皆可读书。苟不能发奋自立,则家塾不宜读书,即清净之乡,神仙之境,皆不能读书。”(《致诸弟·明师益友虚心请教》)曾国藩通过辨证对比的方法,说明了我们学习取决于我们是否有坚强的意志:意志坚定者,恶劣的环境下依旧能学习;意志不坚定者,再好的学习环境也不能够安心学习的。所谓时间是挤出来的,我们在平时的工作闲暇,就可以随手翻一翻工作手册;在开展调查工作,多与调查目标交流学习;在总队培训与其他队的同事多谈谈工作体会,多交流些工作心得。只要我们坚定坚持学习的意志,挤出时间不断的学习我们的专业知识,我相信我们一定能精通本专业的知识,更好的开展工作。

《读曾国藩家书之心得体会
读曾国潘家书有感 第三篇

读曾国藩家书之心得体会

学习完曾国藩的家书,正如曾自己所说:人但有恒,事无不成。 虽然“世上无难事,只怕有心人”这句话大家都耳熟能详,但真正做到这点,确并非易事。

家书中曾国藩屡次说道自己的不足跟欠缺,其实从历史的角度来讲,曾国藩确实是个大家。之所以又这样的成就,就是在于他能自省。

能够做到自我反思,自我批评,并且终其一生,一般的人几乎做不到,而曾国藩做到了,给了后人一个很好的“恒”的概念。

曾国藩前后三次戒烟,历时长达10年之久,前两次大张旗鼓说要戒烟,但都是反反复复,没有成功。最后一次,在不知不觉中安静的戒掉,而戒烟结束后,自己写了日课12条来约束自己。

给自己定个目标,目标不要太高,那样的话就成了好高骛远了,听过这样一个故事,马拉松比赛后,记者要对冠军例行采访,问夺冠的秘诀。冠军回答说:每次比赛前,我都要乘车把比赛的路线仔细地看一遍,并把沿途比较醒目的标志画下来,比如第一个标志是银行;第二个标志是一棵大树;第三个标志是一座房子……这样一直画到赛程的终点。比赛开始后,我就以百米的速度奋力向第一个目标冲去,然后我又以同样的速度向第二个目标冲去。四十几公里的赛程,就被我分解成几个小目标轻松地跑完了。

当行动有了明确的目标时,并能把行动与目标不断地加以对照,进而清楚地知道自己的前进速度与目标之间的距离,行动的动机就会得到维持和加强,就会自觉地克服一切困难,努力达到目标。要达到目标,就像上楼一样,不用梯子,一楼到十楼是绝对蹦不上去的。必须是一步一个台阶的走上去。踏踏实实地,每前进一步,达到一个小目标,体验到了“成功的感觉”,而

这种“感觉”将增强自信心,并将推动发挥潜能达到下一个目标。

经常告诉自己这样一句话:低调做人,高调做事。觉得自己很幸运,找到了一个好的平台,团队成员和谐相处,快乐工作。怀揣自己的梦想,在自己的人生道路上努力前行。

赵彦评

2011.5.19

本文来源:http://www.guakaob.com/qiuzhizhaopin/45777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