黎芦的功效

| 留学生招聘 |

【www.guakaob.com--留学生招聘】

《各种参的功效》
黎芦的功效 第一篇

西洋参:西洋参具有滋阴补气, 宁神益智及清热生津, 降火消暑的双重功效. 古语云: “西洋参性凉而补, 凡欲用人参而不受人参之温者皆可用之”. 故补而不燥是西洋参的特别之处. 其主要作用有:

1. 强化心肌及增强心脏之活动能力;

2. 强壮中枢神经, 安定身心并恢复疲劳, 有镇静及解酒作用, 增强记忆能力, 对老人痴呆症有显著功效;

3. 对血压有调整作用, 使暂时性或持久性血压下降.抑制动脉硬化并促进红血球生长, 增加血色素的份量;

4. 能调节胰岛之分泌, 因此对糖尿病有功效;

5. 对肝脏有调节副肾上腺素之分泌, 促进新陈代谢 的作用;

6. 能增强体力并对运动员具极大助益;

7. 抑制癌细胞生长, 增加免疫功能;

8. 助长消化, 对慢性胃病和肠胃衰弱有助效.

西洋参的食用方法:

由于西洋参性凉, 没有刺激性和副作用, 是男女老幼四季皆宜的天然健康食品. 其主要食用方法有:

1. 原粒及原枝参 - 切成薄片后隔水清炖, 或加其他辅助材料一起炖汤;

2. 西洋参茶包 - 用滚水浸泡五分钟则可饮用;

3. 其他产品例如参丸, 参粉等 - 按产品说明食用.

西洋参(花旗参):花旗参具有补气养阴、清热降火、健脾润肺、培补真元的作用。能生津止渴、清热除烦、解酒提神,适用于睡眠不足、口干咽干、肝火上炎,气阴两虚之症状。现代医学研究分析认为其有效成分能提高高级神经系统的活动能力,有抗疲劳作用,临床常用作强壮剂,治疗植物神经功能失调及各种阳痿有效。对老年人智力记忆力减退及思想迟钝有精神兴奋作用。对心脏,血管均有调节作用,对病态心脏功能有改善作用,可能与其显著降低耗氧量有关。花旗参能增劳机体对各种不良刺激,无论是物理性,化学性和生物性的刺激,都具有增强非特异性抵抗力、提高机体适应性,促进病理过程恢复正常的功能。还有抗休克作用,对血压有先微升后下降的双向作用,人参可使红细胞、血红蛋白和白细胞增加,还具有较高抗放射活性从而减轻辐射对造血系统的损害,花旗参具有抑制癌细胞生长的物质,能增强网状内系统及白细胞的吞噬作用,有抗菌及抗寄生虫的作用,还具有脱敏作用。

高丽参(别直参):抗糖尿病作用及对糖尿病的临床效果、对高血压及动脉硬化的预防调节作用、抗癌及防癌作用、增进免疫功能及作为治癌辅助剂作用、改善性功能障碍问题 、促进大脑活动及调节神经系统的作用 、保护肝功能及促进酒精解毒作用 、用作慢性疾病辅助治疗药物的效果 、改善女性更年期障碍症状的效果 、恢复疲劳及增进耐力的效果 、环境荷尔蒙的毒性预防及强精效果极佳!

白参又称生晒参、原皮参功效:大补元气,补益脾肺,生津止渴,宁神益智。 临床使用

1.治大病,久病,失血,误汗,误下而致元气虚极欲脱,单用有效,如独参汤.若元阳虚脱,可配伍附子以增强疗效,如参附汤.若热伤气阴虚脱,本品配伍麦冬,五味子同用,如生脉散.若失血气脱,本品配伍熟地,山萸肉等药同用.

2.治脾阳不振而致倦怠乏力,面黄体瘦,短气,本品配伍茯苓,白术,山药,扁豆等药同用.如参苓白术散.若气虚清阳下陷而致久泻脱肛,本品配伍黄芪,柴胡,升麻等药同用,如补中益气汤.若积牢损虚,气血两虚,惊悸健忘,色枯气短,本品配伍当归,熟地等药同用,如人参营养汤.

3.治肺气不足,宜降失常而致哮喘,气短,言语无力,本品配伍紫菀,杏仁,五味子等药同用,如紫菀汤.若肺,肾两虚而致哮喘,本品配伍胡桃,蛤蚧等药同用,如人参蛤蚧散.

4.治消渴病,口渴引饮,本品配伍莲须,花粉,生地,五味子等药同用,如莲花饮.若热伤气津而致口渴多汗,本品配伍石膏,知母等药同用,如白虎加人参汤.

5.治心脾两伤,气血亏虚所致失眠,健忘,本品配黄芪,龙眼肉,酸枣仁等药同用.若心肾不足,阴亏血少,配伍生地,麦冬,五味子,柏子仁等药同用,如天王补心丸.

6.治肾虚气弱,面色萎黄,精神不振,心悸气短,月经失调,本品配伍黄芪,当归,熟地,阿胶等药同用,如加味圣愈汤.

8.治牙周病,放射线病,中心性视力减退,结核病等,用成药人参精,人参注射液,人参精片等.

用量方法:3-10克,丸散酌减,危垂病人可用5-20克.生用,或单独煎服. 使用注意:虚热虚活慎用;肝胆上亢者,忌用.反藜芦.

人参:药性甘、微苦,平。归肺、脾、心经。具有大补元气,补脾益肺,生津,安神益智之功效。

红参:鲜参洗净、蒸制后干燥者称“红参”。药性甘、微苦,温。归脾、肺、心经。具有大补元气,复脉固脱,益气摄血之功效。

党参:别名潞党参、汶党参、晶党参、台参、仙草根、叶子菜。药性平,味甘、微酸。归脾、肺经。具有补中益气,健脾益肺。用于脾肺虚弱,气短心悸,食少便溏,虚喘咳嗽,内热消渴之功效。

沙参:药性甘苦淡,凉。具有养阴清肺,祛痰止咳之功效。【黎芦的功效】

太子参:别名孩儿参,药性甘苦,微温。入心、脾、肺三经。具有补肺,健牌之功效。

西洋参:别名西洋人参,西参,花旗参、广东人参。药性甘微苦,凉。入心、肺、肾三经。具有益肺阴,清虚火,生津止渴之功效。

小红参:别名滇紫参,小活血,小红药。药性甘,温。具有补血活血,祛风除湿之功效。

青羊参:别名白石参、毒狗药,青阳参、地藕、小白蔹,闹狗药、牛尾参。药性甘辛,温。具有补肾,镇痉,祛风湿之功效。

《黄氏的功效与作用有哪些》
黎芦的功效 第二篇

黄氏的功效与作用有哪些?中草药黄芪有益气固表、敛汗固脱、托疮生肌、利水消肿之功效。黄氏用于治疗气虚乏力,中气下陷,久泻脱肛,便血崩漏,表虚自汗,痈疽难溃,久溃不敛,血虚萎黄,内热消渴,慢性肾炎,蛋白尿,糖尿病等。具体黄氏的用法请往下看:

补中益气

(1)脾胃虚弱、食欲不振、食少便溏、肢倦无力等症,常与党参、白术、山药同用。

(2)气虚下陷、内脏下垂,如脱肛、子宫脱落、胃下垂等,常与党参、升麻、柴胡等同用,方如补中益气汤。 固表敛汗

(1)表虚自汗,多用于体虚表弱所致的自汗。如表气不固,外感风寒而汗出,用黄芪配白术、防风治之,久服必效。方如玉屏风散;也可配浮小麦、麻黄根等。

(2)阴虚盗汗,可与生地、麦冬等滋阴药同用。

利水消肿

(1)急性肾炎水肿,用于阳气不足所致的虚性水肿,并常与防已、茯苓、白术等合而用之,方如防己黄芪汤

(2)慢性肾炎水肿、脾肾虚者,常与党参、白术、茯苓同用。

托疮排脓

(1)阳气虚弱,用于疮疡久不溃破而内陷,有促进溃破及局限作用。痈疽久不穿头,常与穿山甲、皂角刺、当归、川芎同用

(2)疮疡久溃不愈,用于疮疡溃破后,久不收口,有生肌收口之作用,且常配银花、皂刺、地丁等。脓液清稀,常与党参、肉桂等同用。

知道了黄氏的功效与作用有哪些,此外,黄芪还应用于糖尿病、脑血管意外后遗症、高血压病、风湿病、多发性神经炎、肌无力症等多种疾病。

桂枝

性味辛温,有散寒解表的作用

常配合麻黄治疗无汗的风寒感冒,有助麻黄发汗解表的作用。配合白芍治疗有汗的风寒感冒,有调和营卫,解肌止汗的作用。桂枝还能温经、祛风寒、活血通络。可配合当归、赤白芍、川芎、红花、桃仁等,治疗月经后错或经闭不潮以及行经腹痛、腹部症块等证;配合片姜黄、防风治疗因风寒阻络、气血不畅所致的肩臂疼痛;配合赤芍、红花、伸筋草等治疗骨节拘挛难伸、肢体疼痛等;合羌活、独活、防风、威灵仙、当归、附片等,可治疗风、寒、湿所引起的关节疼痛、四肢疼痛,常用于治疗风湿性关节炎等病。

桂枝还有助心阳和温化水饮的效能。常配茯苓、猪苓、白术、泽泻、苏子、桑皮、炙甘草,治疗水饮凌心的心悸、怔忡、浮肿等;配瓜蒌、薤白、红花、五灵脂,治疗心阳不振而致的胸痹心痛。近些年来,根据这些经验,常用于治疗心功能不全、心绞痛、心肌梗塞等病。但要注意辨证论治,不可用于有热证的病例。桂枝有横通肢节的特点,能引诸药横行至肩、臂、手指,故又为上肢病的引经药。

用量一般为一至三钱。特殊情况下也可用到五钱至一两。

桂枝功效:

发汗解肌,温经通脉. 治风寒表证,肩背肢节酸疼,胸痹痰饮,经闭?瘕.

①成无己:泄奔豚,和肌表,散下焦蓄血.

利肺气.

②《医学启源》:《主治秘诀》:去伤风头痛,开腠理,解表,去皮风湿(末二字据《本草发挥》补).

③《本草经疏》:实表祛邪.

主利肝肺气,头痛,风痹骨节挛痛.

④《药品化义》:专行上部肩臂,能领药至痛处,以除肢节间痰凝血滞.

⑤《本草备要》:温经通脉,发汗解肌.

⑥《本草再新》:温中行血,健脾燥胃,消肿利湿.

治手足发冷作麻,筋抽疼痛,并外感寒凉等症.

作用:

1,抗菌作用桂枝醇提物在体外能抑制大肠杆菌,枯草杆菌及金黄色葡萄球菌,有效浓度为25毫克/毫升或以下;对白色葡萄球菌,志贺氏痢疾杆菌,伤寒和副伤寒甲杆菌,肺炎球菌,产气杆菌,变形杆菌,炭疽杆菌,肠炎沙门氏菌,霍乱弧菌等亦有抑制作用(平板挖洞法).

2,抗病毒作用用人胚肾原代单层上皮细胞组织培养,桂枝煎剂(1:20)对流感亚洲甲型京科68-1株和孤儿病毒(ECHO11)有抑制作用,在鸡胚上,对流感病毒有抑制作用,以70%醇浸剂作用较好.

3,利尿作用用含桂枝的五苓散0.25克/公斤给麻醉犬静脉注射,可使犬尿量明显增加,单用桂枝静注(0.029克/公斤)利尿作用比其他四药单用显著,故认为桂枝是五苓散中主要利尿成分之一,其作用方式可能似汞撒利.

【药用】本品为樟科植物菌桂的细枝.

【性味与归经】辛,甘,温.入心,肺,膀胱经.

【功效】发汗解表,温通经脉,通阳化气.

【临床应用】1.用于风寒表症

桂枝辛温,善祛风寒,能治感冒风寒,发热恶寒,不论有汗,无汗都可应用.如风寒表症,身不出汗,配麻黄同用,有相须作用,可促使发汗;如风寒表症,慎身有汗出,配芍药等,有协调营卫的作用.

2.用于寒湿痹痛与经闭腹痛,痛经等症

桂枝能温通经脉,对寒湿性风湿痹痛,多配合附子,羌活,防风等同;对气血寒滞所引起的经闭,痛经等症,常配合当归,芍药,桃仁等同用.

3.用于水湿停滞所致的痰饮喘咳,以及小便不利等症

桂枝性温,善通阳气,能化阴寒,对阴寒遏阻阳气,津液不能输布,因而水湿停滞形成痰饮的病症,常与茯苓,白?等配伍应用:如膀胱气化失司,小便不利,用桂枝以通阳化气,助利水药以通利小便,常配合猪苓,泽泻等同用(如五苓散).

【处方用名】桂枝,川桂枝(洗净,晒干,切碎用)

【一般用量与用法】一钱至三钱,煎服.

【按语】1.桂枝与麻黄虽都能发汗,但麻黄辛苦开泄,能开腠理而透毛窍,发汗作用较强,且能宣肺平喘,利尿退肿;桂枝辛甘温熙,主要功能是温通经脉,能通达阳气而解表,发汗的作用较为缓弱.故治风寒表症,风寒无汗,常与麻黄配伍,以增强它发汗的作用;而治风寒表症,自汗恶风则不用麻黄,多配芍药同用,以协调营卫,发表散寒.

2.桂枝性温助热,如应用不当则有伤阴,动血之虞,故在温热病,阴虚火旺及出血症时,不宜应用.

【方剂举例】桂枝汤(《伤寒论》):桂枝,芍药,甘草,生姜,大枣.治外感风寒,头痛发热,汗出恶风,口不渴等. 桂枝茯苓丸(《金匮要略》):桂枝,茯苓,丹皮,桃仁,芍药.治妇女月经不调,瘀血阻滞的腹痛,及胎死腹中.

桂枝附子汤(《伤寒论》):桂枝,附子,甘草,生姜,大枣.治风寒湿邪阻滞,身体疼痛,举动困难,不能自由转侧.

白芍的功效:

养血柔肝,缓中止痛,敛阴收汗。治胸腹胁肋疼痛,泻痢腹痛,自汗盗汗,阴虚发热,月经不调,崩漏,带下。 宜:血虚阴虚之人胸腹胁肋疼痛,肝区痛,胆囊炎胆结石疼痛者宜食;泻痢腹痛,妇女行经腹痛者宜食;自汗易汗盗汗者宜食;腓肠肌痉挛,四肢拘挛疼痛,不安腿综合症患者宜食;同甘草配合用可以缓解各种胸腹及四肢疼痛。 忌:白芍性寒,虚寒性腹痛泄泻者忌食;小儿出麻疹期间忌食;服用中药藜芦者忌食。

白芍的作用:

1、对心血管系统的作用 扩张冠状动脉,降低血压 (d-儿茶精和没食子酸乙酯 有抗血栓和抗血小板聚集作用)

2、护肝作用 对四氯化碳、黄曲霉毒素B1、D-半乳糖胺 所致肝损伤有明显保护作用

3、解痉作用 对肠管和在位胃运动有抑制作用,显著对抗催产素引起的子宫收缩【黎芦的功效】

4、镇痛作用 能抑制小鼠扭体、嘶叫、热板反应,对吗啡抑制扭体反应有协同作用,并能对抗戊四唑所致惊厥

白芍【功用主治】养血柔肝,缓中止痛,敛阴收汗。治胸腹胁肋疼痛,泻痢腹痛,自汗盗汗,阴虚发热,月经不调,崩漏,带下。

①《本经》:"主邪气腹痛,除血痹,破坚积,治寒热疝瘕,止痛,利小便,益气。"

②《别录》:"通顺血脉,缓中,散恶血,逐贼血,去水气,利膀胱、大小肠,消痈肿,(治)时行寒热,中恶腹痛,腰痛。"

③《药性论》:"治肺邪气,腹中疞痛,血气积聚,通宣脏腑拥气,治邪痛败血,主时疾骨热,强五脏,补肾气,治心腹坚胀,妇人血闭不通,消瘀血,能蚀脓。"

④《唐本草》:"益女子血。"

⑤《日华子本草》:"治风补痨,主女人一切病,并产前后诸疾,通月水,退热除烦,益气,治天行热疾,瘟瘴惊狂,妇人血运,及肠风泻血,痔瘘发背,疮疥,头痛,明目,目赤,胬肉。"

⑥《医学启源》:"安脾经,治腹痛,收胃气,止泻利,和血,固腠理,泻肝,补脾胃。"

⑦王好古:"理中气,治脾虚中满,心下痞,胁下痛,善噫,肺急胀逆喘咳,太阳鼽衄,目涩,肝血不足,阳维病苦寒热,带脉病苦腹痛满,腰溶溶如坐水中。"

⑧《滇南本草》:"泻脾热,止腹疼,止水泻,收肝气逆疼,调养心肝脾经血,舒经降气,止肝气疼痛。"

【用法与用量】内服:煎汤,2~4钱;或入丸、散。

【宜忌】虚寒腹痛泄泻者慎服。

①《本草经集注》:"须(一作'雷')丸为之使。恶石斛、芒消。畏消石、鳖甲、小蓟。反藜芦。"

②《本草经疏》:"凡中寒腹痛,中寒作泄,腹中冷痛,肠胃中觉冷等证忌之。"

③《药品化义》:"疹子忌之。"

④《得配本草》:"脾气虚寒,下痢纯血禁用。"

【选方】①治妇人胁痛:香附子四两(黄子醋二碗,盐一两,煮干为度),肉桂、延胡索(炒)、白芍药。为细末,每服二钱,沸汤调,无时服。(《朱氏集验医方》芍药汤)

②治下痢便脓血,里急后重,下血调气:芍药一两,当归半两,黄连半两,槟榔、木香二钱;甘草二钱(炒),大黄三钱,黄芩半两,官桂二钱半。上细切,每服半两,水二盏,煎至一盏,食后温服。(《素问病机保命集》芍药汤) ③治妇人怀妊腹中疞痛:当归三两,芍药一斤,茯苓四两,白术四两,泽泻半斤,芎藭半斤(一作三两)。上六味,杵为散。取方寸匕,酒和,日三服。(《金匮要略》当归芍药散)

④治产后血气攻心腹痛:芍药二两,桂(去粗皮)、甘草(炙)各一两。上三味,粗捣筛,每服三钱匕,水一盏,煎七分,去滓,温服,不拘时候。(《圣济总录》芍药汤)

⑤治痛经:白芍二两,干姜八钱。共为细末,分成八包,月经来时,每日服一包,黄酒为引,连服三个星期。(内蒙古《中草药新医疗法资料选编》)

⑥治妇女赤白下,年月深久不差者:白芍药三大两,干姜半大两。细锉,熬令黄,捣下筛.空肚,和饮汁服二钱匕,日再。(《广利方》)

⑦治金创血不止,痛:白芍药一两,熬令黄,杵令细为散。酒或米次下二钱,并得。初三服,渐加。(《广利方》) ⑧治脚气肿痛:白芍药六两,甘草一两。为末,白汤点服。(《岁时广记》)

⑨治风毒骨髓疼痛:芍药二分,虎骨一两(炙)。为末,夹绢袋盛,酒三升,渍五日。每服三合,日三服。(《经验后方》)

白芍。是中药中的补血药。

【药用名称】白芍,杭白芍,生白芍,炒白芍,大白芍。

【性味归经】苦,酸,微寒。归肝,脾经。

【药物功效】补血,敛阴柔肝,缓急止痛。

【主要治疗】

1.补血:用于治疗:

(1)血虚经行不调,痛经,崩漏,伴头昏乏力,心悸失眠。

(2)血虚肝脉失养,肢体挛急,关节僵硬,屈伸不利。

【黎芦的功效】

2.敛阴柔肝:用于治疗:

(1)热病后期阴液耗伤,手足瘛疭(chi-zong),口干不渴,脉虚舌绛。

(2)肝阴不足,肝阳上亢,目眩头晕,耳鸣,肢体麻木。

3.缓急止痛:用于治疗:

(1)脘腹胸胁疼痛,如中焦虚寒,脘腹疼痛。【黎芦的功效】

(2)肝气不舒,胁肋疼痛。

(3)阴血亏虚,小腿抽掣疼痛。

此外,白芍还可治疗:

1.痢疾,泄泻。痢疾,腹痛,里急后重。

2.自汗,盗汗。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10--30克。

【注意事项】不宜与藜芦同用。

白芍:又名白芍药,金芍药。为毛莨科植物芍药的根。多产于浙江,四川,安徽等地。其味苦,酸,微寒。归肝经。具有平抑肝阳,养血收阴之功效。主治头胀,头痛,眩晕,耳鸣,烦躁易怒,月经不调,痛经,崩漏,自汗,盗汗,胸胁疼痛,手足痉挛疼痛。用法为,煎汤,6~12克。或入丸,散。但反藜芦。

太子参的功效:

补虚药,补气药。功效主治:补益脾肺,益气生津。治肺虚咳嗽,脾虚食少,心悸,怔忡,水肿,消渴,精神疲乏。用于脾气虚弱,胃阴不足,食少体倦,口渴舌干;肺虚燥咳,咽干痰粘;气阴不足,心悸失眠。

太子参的作用:

太子参作用很多,主要是对小孩子最好。太子参补虚药,补气药。功效主治:补益脾肺,益气生津。治肺虚咳嗽,脾虚食少,心悸,怔忡,水肿,消渴,精神疲乏。用于脾气虚弱,胃阴不足,食少体倦,口渴舌干;肺虚燥咳,咽干痰粘;气阴不足,心悸失眠。太子参又称为孩儿参、童参,是人参的一种。药性平和、味甘,有补气生津的作用。常用于脾胃虚弱,倦怠乏力、食欲不振、干咳少痰、病后体虚、盗汗、夜间惊哭、小儿夏季热等。实验研究证实,太子参可以提高免疫功能,改善心功能。常服用太子参可以增强宝宝体质,长期服用未见有副作用。注:(因宝宝的个体差异给宝宝服用须慎重,具体的用法和用量请向医生咨询)具有补气生津作用的人参、党参、西洋参相比,太子参滋补的药力要差一些,但它的长处在于药性十分平稳,适合长期大量服用,因此深受人们的欢迎,太子参堪称难得的清补佳品,故特别适宜婴幼儿食用。

食疗价值编辑本段回目录

石竹科草本植物孩儿参的块根。又称太子参。产于江苏、安徽、山东等省。夏季茎叶枯萎时采挖,洗净,去须根,晒干用。

[性能]味甘、微苦,性平。能补气益脾,养阴生津。

[参考]含太子参多糖、多种氨基酸和微量元素。

能明显提高网状内皮系统的吞噬功能,增加环磷酰胺致免疫功能低下小鼠的体重与脾脏、胸腺的重量等。能明显提高机体的免疫功能。

[用途]用于脾气虚弱,胃阴不足,食少体倦,口渴舌干;肺虚燥咳,咽干痰粘;气阴不足,心悸失眠。

[用法]一日12~30g。煎汤,泡茶,煮粥,菜肴。

[附方]

1,太子参煮鹌鹑:太子参30g,玉竹10g,鹌鹑2只。将三者洗净,用水煮熟,加味精、食盐调味。饮汤吃肉。 本方以太子参、鹌鹑补脾益气,玉竹益胃养阴。用于脾气虚弱,胃阴不足所致之症。

2,太子沙参粥:太子参、北沙参、枇杷叶各10g,粳米120g。北沙参、枇杷叶煎水取汁,放入太子参、粳米煮成

《各种中药的功效》
黎芦的功效 第三篇

一、生药的命名

生药名称的由来,概括起来有以下几下方面:

1.根据生药的产地命名,如 川芎、川乌、川贝母、川牛膝等主产四川;广藿香、广防己等主产广东,浙贝母产于浙江;关木通产于关外(东北地区)。其他如秦九、阿胶等均因主产地而得名。

2.根据生药的功能命名,如防风能防避风邪为患;益母草能治产后瘀阻而对产妇有益;泽泻能渗湿利水;番泻叶能泻热通便。

3.根据生药的性状命名,如乌头、人参、钩藤因形状而得名;丹参、紫草、红花、黄连、玄参、白芷等因颜色而得名;木香、鱼腥味草、麝香等因气得名;甘草、苦参、细辛、五味子等因味得名。

4.根据生药的原植物形态命名 如牛膝原植物的茎节膨大如牛的膝部,七叶一枝花,白头翁,升麻均具原植物形态特征的含义。

5.根据生药的生长特性命名 如夏枯草夏季枯萎,忍冬藤经冬不凋,桑寄生寄生在桑树上,冬虫夏草冬时为虫蛰居地下,夏委则因感染的虫草菌子座出土状如草。

6.根据生药的药用部位命名,如葛根,桑枝,桑叶,玫瑰花,莱菔子,豹骨,羚羊角,水獭肝,熊胆等均因药用部位而得名。

7.根据典故传说命名,如何首乌,杜仲,刘寄奴,使君子,徐长卿等药名均与典故传说有关。

植物类生药

一、藻菌类生药

1.冬虫夏草

【来源】为麦角菌科真菌冬虫夏草菌,寄生在蝙蝠蛾科昆虫蝙蝠蛾幼虫的子座与幼虫尸体的复合体。

【功效】性平,味甘。补肺益肾,用于肺虚久咳,虚喘,吐血,多汗,盗汗,阳痿,遗精,腰膝痛。

2.茯苓

【来源】为多孔菌科真菌茯苓的干燥菌核。

【功效】性平,味甘,淡。渗水利湿,健脾和胃,宁心安神。用于水肿,小便不利,脾虚腹泻,心神不安,惊悸失眠。茯苓皮偏于利水消肿,赤茯偏于清热利湿,茯神偏于宁心安神。

3.雷丸

【来源】为白蘑科真菌雷丸的干燥菌核。

【功效】性寒,味苦,有小毒。杀虫消积。用于虫积腹痛,绦虫,钩虫,蛔虫,小儿疳积。多研粉服用。

4.狗脊

【来源】为蚌壳蕨科植物金毛狗脊的干燥根茎。

【功效】性温,味苦,甘。补肝肾,强筋骨,祛风湿。用于腰膝酸软,下肢无力,风湿痹痛。

二、祼子植物生药

1.侧柏叶

【来源】为柏科植物侧柏的干燥嫩枝及叶。

【功效】性微寒,味苦,涩。凉血止血,生发乌发。用于吐血,衄血,尿血,咳血,便血,崩漏下血,血热脱发,须发早白。

三、被子植物生药

1.何首乌

【来源】为蓼科植物何首乌的干燥块根。

【功效】1.生首乌,性寒,味苦。润肠通便,解毒消痈。用于肠燥便秘,瘰疬疮痈,风疹瘙痒。2.制首乌,性微温,味甘,涩。补肝肾,益精血,强筋骨,乌发。用于血虚引起的面色萎黄,头晕耳鸣,腰膝酸软,须发早白。高血脂等。

2.附子

【来源】为毛茛科植物乌头的子根加工品

【功效】性大热,味辛,甘。有毒。回阳救逆,温里祛寒,止痛。用于亡阳虚脱,肢冷脉微,阳痿,心腹疼痛,虚寒吐泻。用量3~15g,宜先煎,久煎。孕妇禁用,不宜与半夏,瓜萎,天花粉,贝母,白蔹,白及同用。

3.黄连

【来源】为毛茛科植物黄连,三角叶黄连,云连等的干燥根茎。

【功效】性寒,味苦。清热燥湿,泻火解毒。用于热病神昏,心烦失眠,腹痛泻痢,目赤肿痛,口舌生疮,烧伤烫伤,吐衄血等。

罂粟科

1.延胡索

【来源】为罂粟科植物延胡索的干燥块茎。

【功效】性温,味辛,苦。活血,利气,止痛。用于胸胁,脘腹疼痛,经闭痛经,产后瘀阻,跌扑肿痛。

十字花科

1.板蓝根

【来源】为十字花科植物菘蓝的干燥根。

【功效】性寒,味苦。清热解毒,凉血利咽。用于温毒发斑,舌绛紫暗,喉痹,丹毒,痈肿。可防治流行性乙型脑炎,急慢性肝炎,腮腺炎,骨髓炎。

杜仲科

杜仲

【来源】为杜仲科植物杜仲的干燥树皮。

【功效】性温,味甘。补肝肾,强筋骨,安胎。用于肾虚腰痛,筋骨无力,妊娠漏血,胎动不安,高血压症。

甘草

【来源】为豆科植物甘草胀果甘草或光果甘草的干燥根及根茎。

【功效】甘,平。补脾益气,清热解毒,祛痰止咳,缓急止痛,调和诸药。用于脾胃虚弱,倦怠乏力,心悸气短,咳嗽痰多,咽喉肿痛,支气管炎,食物中毒等。

鸡血藤

【来源】为豆科植物密花豆的干燥藤茎。 【功效】苦,甘,温。补血,活血,通络,用于月经不调,血虚萎黄,麻木瘫痪,风湿痹痛。 陈皮

【来源】为芸香科植物橘及其栽培变种的干燥成熟果皮。 【功效】苦,辛,温。理气健脾,燥温化痰。用于脘腹胀满,食少吐泻,咳嗽痰多。 枳壳

【来源】为芸香科植物酸橙,及其栽培变种的干燥未成熟果实。

【功效】苦,辛,酸,温。理气宽中,行滞消胀。用于胸胁气滞,胀满疼痛,食积不化,胃下垂,脱肛,子宫脱垂。

酸枣仁

【来源】为鼠李科植物酸枣的干燥成熟种子。

【功效】甘,酸,平。补肝,宁心,敛汗,生津。用于虚烦不眠,惊悸多梦,体虚多汗,津伤口渴。

沉香

【来源】为瑞香科植物白木香含有树脂的木树。

【功效】辛,苦,微温。行气止痛,温中止呕,纳气平喘。用于胸腹账闷疼痛,胃寒呕吐呃逆,肾虚气逆喘急。

丁香

【来源】为桃金娘科植物丁香的干燥花蕾。

【功效】辛,温。温中降逆,补肾助阳。用于脾胃虚寒,呃逆呕吐,食少吐泻,心腹冷痛,肾虚痿。

人参

【来源】为五加科植物人参的干燥根。

【功效】甘,微苦,平。大补元气,复脉固脱,补脾益肺,生津,安神。用于体虚欲脱,肢冷脉微,脾虚食少,肺虚喘咳,津伤口渴,内热消渴,久痛虚赢,惊悸失眠,阳痿宫冷,心力衰竭,心源性休克。

三七

【来源】为五加科植物三七的干燥根。

【功效】甘,微苦,温。散瘀止血,消肿定痛。用于咯血,吐血,衄血,便血,崩漏,外伤出血,胸腹刺痛,跌扑肿痛。

黄精:甘,平。补气养阴,健脾,润肺,益肾。

玉竹:甘,微寒。养阴润燥,生津止渴。

天冬:苦,甘,寒。养阴润燥,清肺生津。

党参:【药理作用】正常兔连续服用党参,可增加红细胞和血红蛋白,减少白细胞,对因放射线或化疗引起的白细胞下降能使其升高。【功效】性平,味甘。补中益气,健脾益肺。用于脾肺虚弱所致气短心悸、食少便溏、四肢倦怠、虚喘咳嗽、内热消渴等证。不宜与藜芦同用。

《白术的功效与作用及禁忌的功效与作用》
黎芦的功效 第四篇

白术的功效与作用:白术有健脾益气,燥湿利水,止汗,安胎的功效,白术用于脾虚食少,腹胀泄泻,痰饮眩悸,水肿,自汗,胎动不安,利水消肿、固表止汗、除湿治痹宜生白术;健脾和胃宜用炒白术;健脾止泻宜炒焦白术。

白术的功效与作用 
白术有健脾益气,燥湿利水,止汗,安胎的功效,白术用于脾虚食少,
1、白术治湿泻暑泻:白术、车前子等分,炒为末,白汤下10--15克。(<简便单方>)
2、白术治肠风痔漏、脱肛泻血、面色萎黄,积年久不瘥:白术一斤(糯米泔浸三日,细研锉,炒焦为末),干地黄半斤(净洗,用碗盛于甑上蒸烂细研)。白术的功效与作用及禁忌的功效与作用。上相和,如硬,滴酒少许,众手丸梧桐子大,焙干。每服十五丸,空心粥饮下,加至二十丸。(<普济方>香术丸)
3、白术治虚弱枯瘦,食而不化:於术(酒浸,九蒸九晒)500克,菟丝子(酒煮吐丝,晒干)500克,共为末,蜜丸,梧子大。每服10--15克。(<纲目拾遗>)
4、白术治脾虚胀满:白术100克,橘皮200克。为末,洒糊丸,梧子大。每食前木香汤送下三十丸。白术的功效与作用及禁忌的功效与作用。(<全生指迷方>宽中丸)
5、白术治梅尼埃病:白术12克,泽泻9克,炒薏苡仁20克。水煎服,每日1剂。

6、白术治白细胞减少症:白术30克,水煎服。
7、白术治痞,消食强胃:枳实(麸炒黄色)50克,白术100克。上为极细末,荷叶裹烧饭为丸,如绿豆一倍大。每服五十丸,白汤下,不拘时候,量所伤多少,加减服之。(<兰室秘藏>积术丸)
8、白术治服食滋补,止久泄痢:上好白术500克,切片,入瓦锅内,水淹过二寸,文武火煎至一半,倾汁入器内,以渣再煎,如此三次,乃取前后汁同熬成膏,入器中一夜,倾去上面清水,收之。每服二、三匙,蜜汤调下。(<千金良方>白术膏)
9、白术治妇人血虚肌热,或脾虚蒸热,或内热寒热:白术、白茯苓、白芍药(炒)各5克,甘草(炒)3克,姜、枣,水煎。(<妇人良方>乞力伽散)
10、白术治三日疟:九制於术500克,广皮400克。熬膏,用饴糖200克收。(<古今良方>)
11、白术治脾虚泄泻:白术50克,芍药半两(冬月不用芍药,加肉豆蔻,泄者炒)。上为末,粥丸。(<丹溪心法>白术丸)
12、白术治小儿久患泄泻,脾虚不进饮食,或食讫仍前泻下,米谷不化:白术一分(米泔浸一时,切,焙干),半夏一钱半(浸洗七次),丁香半钱(炒)。上为细末,生姜自然汁糊丸,黍米大。每半岁儿三丸,三五岁儿五、七丸,淡生姜汤下,早晚各一。(<小儿卫生总微论方>温白丸)
13、白术治儿童流涎:生白术捣碎,加水和食糖,放锅上蒸汁,分次口服,每天用15克。(<江苏中医>
14、白术手术后便秘:生白术60克,生地30克,升麻3克。水煎服。本法对妇科、外科手术后便秘者有效。
15、白术治心下坚,大如盘,边如旋盘,水饮所作:枳实七枚,白术100克。上二味,以水五升,煮取三升,分温三服,腹中耍即当散也。(<金匮要赂)枳术汤)
16、白术治伤寒八九日,风湿相搏,身体疼烦,不能自转侧,不呕不渴,脉浮虚而涩,大便坚,小便自利者:白术100克,附子一枚半(炮去皮),甘草50克(炙),生姜75克(切),大枣六枚。上五味,以水三升,煮取一升去滓,分温三服,一服觉身痹半日许,再服。三服都尽,其人如冒状,勿怪,即是术、附并走皮中,逐水气未得除故耳。(<金匮要略>白术附子汤)
17、白术治风虚,头重眩,苦极,不知食味。暖肌,补中,益精气:白术100克,附子一枚半(炮去皮),甘草50克(炙)。上三味,锉,每15克,姜五片,枣一枚,水盏半,煎七分,去滓,温服。(<近效方>术附汤)
18、白术治自汗不止:白术末,饮服方寸匕,日二服。(<千金方>)
19、白术治中湿,口噤,不知人:白术半两,酒三盏。煎一盏,顿服;不能饮酒,以水代之。日三,夜一。(<三因方>白术酒)
20、白术治忽头眩晕,经久不差,四体渐羸,食无味,好食黄土:白术三斤,曲三斤。上二味搀筛酒和,并手捻丸如梧子,暴干。饮服二十枚,日三。忌桃、李、雀肉等。(<外台>)
21、白术治盗汗:白术200克,分作四份,一份用黄芪同炒,一份用石斛同炒,一份用牡蛎同炒,一份用麸皮同炒。上各微炒黄色,去余药。只用白术,研细。每服二钱,粟米汤调下,尽四两。(<丹溪心法>)
22、白术治老小虚汗:白术25克,小麦一撮,水煮干,去麦为末,用黄芪汤下5克。(<全幼心鉴>)
23、白术治产后呕逆不食:白术五钱,姜六钱。水煎,徐徐温服。(<妇人良方>)
24、白术治四日两头疟,一、二年至三、四年不愈者,或愈而复发,连绵不巳者:於术50克,老姜50克。水煎,发日五更温服,重者二服。(<纲目拾遗>)
25、白术治牙齿逐日长,渐渐胀,开口难为饮食,盖髓溢所致:只服白术愈。(<夏子益治奇疾方>)

白术的作用与功效 
白术具有健脾益气,燥湿利水,止汗,安胎的功效。用于脾虚食少,腹胀泄泻,痰饮眩悸,水肿,自汗,胎动不安。<医学启源>记载:[除湿益燥,和中益气,温中,去脾胃中湿,除胃热,强脾胃,进饮食,止渴,安胎。"
1、白术用于脾虚水停,而为水湿、痰饮、水肿,小便不利。白术既可补气健脾,又能燥湿利水,故用之甚宜。治痰饮,常配伍茯苓、桂枝等同用,如苓桂术甘汤,以温脾化饮;治水肿常与茯苓、泽泻等同用,如五苓散或者四苓散等,以健脾利湿。
2、白术用于脾胃气虚,运化无力,食少便溏,脘腹胀满,肢软神疲等症。白术有补气健脾之效。治疗脾气虚弱,食少神疲,常配伍人参或者党参、茯苓、甘草等同用,以益气健脾;治疗脾胃虚寒,腹满泄泻,常配伍人参或者党参、干姜等同用,以温中健脾;治疗脾虚而有积滞,脘腹痞满,常配伍枳实同用,以消补兼施。
3、白术用于脾虚气弱,胎动不安。白术有补气健脾,安胎之功,常配伍砂仁同用。
4、白术用于脾虚气弱,肌表不固而汗多。白术能补脾益气,固表止汗。可单用或者散服,或配伍黄芪,浮小麦等同用。

参苓白术散
用法用量:口服。一次6--9克,一日2--3次。
功效:补脾胃,益肺气。
主治:用于脾胃虚弱,食少便溏,气短咳嗽,肢倦乏力。

参苓白术丸
规格:每100粒重6克
用法用量:口服,一次6克,一日3次。
注意事项:泄泻兼有大便不通畅,肛门有下坠感者忌服。服本药时不宜同时服用藜芦、五灵脂、皂荚或其制剂。不宜喝茶和吃萝卜以免影响药效。
功效:健脾、益气。
主治:用于体倦乏力,食少便溏。

白术价格
2013。11。11最新价格范围:19。00-23。00 元/公斤
贮藏条件:置阴凉干燥处,防蛀。

白术祛斑
白术有延缓衰老的功效,还可以增强免疫功能,扩张血管。用白术粉蘸酒(或醋)如研墨之状,均匀涂抹脸上,可治雀斑和黑斑。圣医李时珍曾说此方治雀斑极佳。
白术嫩肤粉
功效:滋润肌肤,这比任何化学合成的化装品都有效且无副作用,不刺激肌肤,尤其是在晚上。
用法:每晚洗面后取白术粉搽于手、面部,次日清晨洗去。

白术美白面膜
用法:将白芍粉,白术粉,白茯苓粉各小许,用食醋小许,清水适量浸20至30分钟,然后涂上脸面,待水份吸收后洗去。
食法:可直接用白开水送服中药粉。内调外用,效果更好。

白术祛雀斑面膜
材料:白术粉10克,水、酿造白醋适量。
用法:将白术粉用水、适量白醋调匀,均匀涂抹脸上,15--30分钟洗去即可。
功效:可治雀斑和黑斑。

半夏白术天麻汤
组成:黄柏2分,干姜3分,天麻5分,苍术5分,白茯芩5分,黄耆5分,泽泻5分,人参5分,白术1钱,炒曲1钱,半夏(汤洗7次)1钱5分,大麦糵面1钱5分,橘皮1钱5分。
用法:上(口父)咀。每服半两,水2盏,煎至1盏,去滓,食前带热服。
功效:温凉并济,补泻兼施,补脾燥湿,化痰息风。痰厥头痛,咳痰稠粘,头眩烦闷,恶心吐逆,身重肢冷,不得安卧,舌苔白腻,脉弦滑。现用于美尼尔氏综合征见有上述症状者。
禁忌:阴虚肝阳上亢引起眩晕头痛者忌用。

白术是什么
白术为菊科植物白术的根茎。白术别名山蓟、杨枹蓟、术、山芥、天蓟、山姜、山连、山精、乞力伽、冬白术等。根据炮制方法的不同分为白术、焦白术、麸炒白术、土炒白术,炮制后贮干燥容器内,置阴凉干燥处,防蛀。
白术禁忌人群:阴虚内热、津液亏耗者慎服;内有实邪壅滞者禁服。
白术食疗作用:白术味苦、甘,性温;归脾、胃经;芳香质柔,可升可降,守而不走,具有健脾益气,燥湿利水,固表止汗,安胎的功效。
白术主治脾气虚弱,食少腹胀,大便溏泻;痰饮,水肿,小便不利,湿痹酸痛,气虚自汗,胎动不安。

白术的功效与作用及食用方法
白术酒1:胎动不安
配方:白术60克。
制法:将上药为细末,每用6克,黄酒50毫升,同煎数沸,候温顿服。
主治:妊娠脾虚气弱,胎气不安。
用法:每日早、午、晚各1次。
来源:<备急千金要方>

白术酒2:乌须黑发
配方:白术二十五斤。
制法:上一味,口父咀,以东流水两石五斗不津器中渍之,二十日去滓,内汁大分中,夜候流星过时,抄已姓名置盆中,如是五夜,汁当变如血,取以渍曲,如家酝法。
用法:酒熟取清,任性服之。
主治:除万病,令白发反黑,齿落更生,面有光泽,久服长年。
来源:<千金翼方>

白术醋
材料:白术、米醋各适量。
做法:将白术洗净、晾干、切片放入容器中,倒入米醋泡7日,7日后即可用之。
用法: 每次服用10毫升。每日1次。
功效:白术醋具有祛除面部黑斑的功效。长期服有美容的作用。

白术膏
组成:白术500克、陈皮120克
用法:煎膏。每次服15--20毫升,开水冲服。
主治:脾胃不和,饮食无味,大便泄泻。
来源:<医学入门>卷七。

白术膏
组成:白术半两,白茯苓1分,人参(去芦)1分,滑石1分,泽泻半两。
制法:上为末,炼蜜和膏。
主治:小儿暑月中热,或伤暑伏热,头目昏痛,霍乱吐泻,腹满气痞,烦躁作渴,小便不利;并治小儿脾胃不和,腹胀气痞,不美乳食。
用法:每用1皂子大,米饮化下,不拘时候。
来源:<卫生总微>卷十。

白术通便茶
原料:白术5g、生地3g、升麻3g、花茶3g。
用法:用白术、生地、升麻的煎煮液300ml,冲泡花茶后饮用。
功能:健脾止泻。
用途:便秘。
来源:传统药茶方。

白术五味子汤
处方:白术(炮)半两,五味子半两,丁香半两,人参(去芦头)半两,款冬花半两,细辛(去土)1分。
制法:上为细末。
功效主治:小儿咳嗽,气逆上喘。
来源:<普济方>引作[白术五味汤"。

白术老姜茶
材料:白术5g、老姜3g、花茶3g。
用法:用250ml水煎煮白术、老姜至水沸后,冲泡花茶后饮用。
功效:温胃止疟。
主治:四日两头疟。
来源:<纲目拾遗>。

白术猪肚汤
材料:鲜猪肚半个,白术30克,槟榔6克,生姜4片
做法:将猪肚切去肥油,洗干净,放入开水中去除腥味,刮去白膜;同时用清水洗净白术、槟榔、生姜,然后将全部汤料同放入汤锅内,加适量清水煮汤,文火煮2小时后,调味饮用。
功效:健脾益气,消食和胃

白术防风汤
处方:白术(四钱) 防风(八钱) 黄蓍(四钱)
功能主治:若服[羌活防风汤"有自汗者。
用法用量:上分二贴,每贴水二盏,煎至八分,食后服。
来源:明·方贤著<奇效良方>

党参白术汤
组成:党参、白术、。茯苓、炙甘草、当归、川芎、熟地黄、白芍、黄芪、肉桂。
用法:水煎服或炼蜜为丸。
功效:益气补血。
主治:疮疡气血虚弱,溃疡脓液清稀,经久难愈者。

黄芩白术汤
组成: 黄芩5钱,白术5钱,苏叶2钱5分。
主治: 妊娠中湿,或因早行感雾露之气,或冒雨,或久居下湿之地,或汗出取冷水浴之,其证发热,骨节烦痛,身体重著,头痛鼻塞。
用法用量: 加生姜5片,水煎服。
出处: <万氏女科>卷二。

白术芍药粥
材料:白术15克,芍药10克,粳米100克。
做法:将白术与芍药一起放入锅内,加水煮沸15--20分钟,滤取汁液,放入粳米,用文火熬煮成稠粥即可。随量服用。
功效:调和肝脾。适宜于肝脾不和型慢性腹泻者服用。

豆蔻白术丸
药物组成:白术2两,附子1两,肉豆蔻1两。
制备方法:上为细末,蒸枣肉为丸,如梧桐子大。
用法用量:每服30丸,食前米饮送下。
方剂主治:洞泄,形瘦腹大(月真)胀,食毕即下者。
处方来源:<鸡峰>卷十四。

白术汤1
处方:白术(二钱) 厚朴(姜制。二钱) 防风(去芦。二钱) 附子(炮。去皮脐。一钱) 橘红(一钱) 白藓皮(一钱) 五加皮(一钱)
功能与主治:治脾经受病,多汁恶风,身体怠惰,四肢不动,不能饮食,口角两边黄者可治;其状但踞而腹满,通身黄白色,口吐醎水,风中于脾也,急灸脾腧百壮,目下及手足青者不可治。
用法与用量:上作一服,水二钟,生姜五片,煎至一钟,不拘时服。
来源:明·方贤著<奇效良方>

白术汤2
药物组成:白术(锉,炒)1两,赤茯苓(去黑皮)1两,人参1两,甘草(炙)1两,厚朴(去粗皮,生姜汁炙)1两半,枳壳(去瓤,麸炒)1两半。
制备方法:上为粗末。
用法用量:每服5钱匕,水1盏半,煎至8分,去滓温服,不拘时候。
方剂主治:产后霍乱吐利,不思食。
处方来源:<圣济总录>卷一六二。

白术汤3
异名:白术散(<医学六要>卷二)。
组成:白术 人参 草果仁 干姜(炮) 厚朴(姜制,炒) 肉豆蔻(面裹,煨) 橘皮(去白) 木香(不见火) 麦蘖(炒)各30克 甘草(炙)15克
用法:上药哎咀。每服12克,用水300毫升,加生姜5片,大枣1枚,煎至200毫升,去滓,空腹时温服。
主治:脾劳虚寒,呕吐不食,腹痛泄泻,胸满喜噫,多卧少起,情思不乐,肠鸣体倦。
来源:<重订严氏济生方>。

白术汤4
组成:白术1两,人参1两,荜澄茄1两,诃黎勒(爆,去核)2两,丁香3分,草豆蔻(去皮)3分,黄耆3分,附子(炮裂,去皮脐)3分,白茯苓3分,麦糵(微炒)3分,沉香3分,陈橘皮(汤浸,去白,焙)3分,木香3分,枳实(去瓤,麸炒)半两,甘草(炙)。
制备方法:上锉,如麻豆大。
用法用量:每服3钱匕,水1盏,加生姜5片,大枣2个(擘破),煎至7分,去滓温服,不拘时候。
方剂主治:脾痹,心腹胀满,不欲饮食,食则气滞体重,四肢无力。
来源:<圣济总录>卷十九。

白术汤5
组成:人参1两,白茯苓1两,白术1两,木香1两,甘草1两,黄耆1两,干葛2两。
用法:上为粗末。每服5钱,水煎服。不同阴阳,并宜服之。
主治:小儿泄泻,胃热烦渴。
来源:<玉机微义>卷六引<易简>。

白术汤6
组成:白术、黄芩、当归各等分。
制备方法:上为末。
用法用量:每服2-3钱,水煎,食前服。
主治:孕妇痢呕吐血,孕妇下痢,脉虚数者。
来源:<儒门事亲>卷十二。

白术汤7
组成:白术2两,五味子1两,茯苓1两,甘草1分,半夏4个(洗去滑,切作16片)。
用法:上为散,分作16服。水1盏半,加生姜5片,半夏1片,煎7分,空腹服。
主治:五脏伤湿,咳嗽痰涎,憎寒发热,上气喘急。
来源:<三因>卷十二。

白术丸
组成:白术1两,赤茯苓1两,附子3分(炮裂,去皮脐),桂心1两,紫菀3分(洗去根土),诃黎勒皮1两,前胡1两(去芦头),桔梗3分(去芦头),人参1两(去芦头),陈橘皮3分(汤浸,去白瓤,焙),槟榔半两,半夏1两(汤洗7遍去滑,炒令微黄)。
用法:上为末,以生姜汁煮面糊为丸,如梧桐子大。每服30丸,食前以枳壳汤送下。
主治:肾脏虚损,心膈痰癖,壅滞多唾,腹胁妨闷。
来源:<圣惠>卷七。

白术丸
组成:白术500克(土炒,研末) 生地250克(饭上蒸熟)
用法:上药捣和,干则少入酒为丸。每服15丸,米饮下,日三次。
主治:痔漏,脱肛下血,面色萎黄,积年不愈者。
来源:<杂病源流犀烛>卷十七。

白术丸
组成:白术1两半,牛膝(去苗,酒浸,切,焙)1两半,巴戟天(去心)1两半,菟丝子(酒浸,别捣)1两半,熟干地黄(焙)3两,桂(去粗皮)1两。
用法:上为末,炼蜜为丸,如梧桐子大。每服20丸,空心、晚食前温酒送下。加至30丸。
主治:风虚,脚弱无力,肌瘦不能食。
来源:<圣济总录>卷八。

白术麻黄散
药物组成:白术(炮)1分,干葛1分,麻黄(去节)半两。
制备方法:上为末。
用法用量:每服半钱,荆芥汤送下。服后忌冲风,须有汗如水出,再进1-2服。
方剂主治:小儿慢惊将发。
处方来源:<幼幼新书>卷九引<石壁经>。

本文来源:http://www.guakaob.com/qiuzhizhaopin/46356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