描写小孩的散文

| 留学生招聘 |

【www.guakaob.com--留学生招聘】

关于孩子的文章
描写小孩的散文 第一篇

孩子,爸爸妈妈想对你说

可爱的孩子,:

我亲爱的宝贝!我们有太多太多的话想对你说,提起笔来却又不知该说些什么?你已经十岁了,十年来,你的人生的每一步足迹都牵动着我们的心,十年中,我们尽可能的给你最好的呵护,给你最大的自由,让你又有童年最美好的记忆。可是,孩子,你不能永远停留在十岁,十岁以后,你的人生将会迎来新的起点,你将会碰到前十年你所无法想象的坎坷与艰难,而这一切,我们将会尽其所能与你共同面对,共同承担。但是,孩子,我们不可能像人生的前十年一年,给你所需要的全部,所有的一切都需要你自己勇敢面对。

孩子:在人生的第二个十年中,我们想对你说,健康的身体是做好一切事情的前提。我们不要你取得很大的成就,但是你一定要拥有一个健康的身体。没有健康的身体,你所有的一切都将成镜中月,水中花,尽管成功离你很近,但当你去摘取它时,它将成为幻影。所以,从现在开始,你一定要坚持每天锻炼身体,养成雄健的体魄。

孩子:在人生的第二个十年中,我们想对你说,养成良好的习惯,是取得成功的前提。不养成习惯的习惯是最不得的习惯,你要知道,千里之行始于足下,你的一切成功都源于你平时的点滴积累。你要记住,做任何事情都要有始有终,不要半途而废,坚持就是你的胜利。只要努力了,即使失败也是光荣的。

孩子:在人生的第二个十年中,你的心智将获得成熟,我们想对你说,乐观的心境,快乐想心情是你享受人生的前提。人不可能永远处于顺境,所以,当你面对失败,面对挫折时,请你不要轻易放弃,你应该感谢人生道路上的这些坎坷

与曲折,使它教会你了怎样面对困难,怎样战胜困难。你应该常怀感恩之心,常怀感谢之情,用你的乐观与豁达去勇敢面对,这样,你将在快乐中享受人生,你将不可战胜的

孩子:在人生的第二个十年中,我们想对你说,学会与人相处将使你的成功更有意义。孩子,你是我们家的宝贝,你是我们的掌上明珠,在家里,我们呵护你,爷爷奶奶宠爱着你,这样难免会让你养成唯我独尊,以我中心的刁蛮性格。但你要知道,和你一样大小朋友们都和你一样,也是在家里的宝贝和明珠。

孩子:还记得有一次你逃学不读,马如成老师亲自到家看望并与你进行心灵上沟通,每天上学马老师接到校门口,当你走进教室并让全班同学鼓掌欢迎,来增加师生之间的亲和力和快乐感,通过五天观察把我最要好的同学安排在我左右,放学后又让全班同学鼓掌欢迎我明天继续来上课,马老师亲自把我送到校门口,马老师的细心、耐心和爱心感动了我,当时我可开心啦,想到老师和同学们时,我把逃学的念头彻底打消了,同时也端正了学习态度,学习成绩逐步上升,爸妈对我说:你成功了,可不能忘记马老师哟,是他教你如何做人、如何做事、如何求知、如何讲文明礼貌、如何尊老爱幼、如何尊敬师长、如何团结同学等:要记住马老师的话:“聪明、实干、细心、进步”更不要讥笑别的人失败,也不要嫉妒别人的成功。你要虚心向你身边的每一个人学习,不管他们成功或者失败。你要学会与不同的朋友相处,让他们共同分担你的成功与失败。不管成功还是失败,只要有人替你共同分担,那才是最有意义的。

孩子:在人生的第二个十年,我们想对你说,专一能将让你的人生更精彩。孩子,人生的第一个十年,你的兴趣很广泛,你涉及了书法、美术、音乐等很多你的父辈所不曾涉及的兴趣与爱好。但是,我们要告诉你,你不仅要有广泛的兴【描写小孩的散文】

趣与爱好,而却应该认真专研其中的一项,在这一项专长中你要能人所不能,它将让你受益终身,让你的人生精彩无处不在。

孩子,我们期待着你的羽翼丰满的那一天勇敢的离开温暖的港湾,在广阔的天空中展翅翱翔。

祝你:

身体健康、万事如意、学习进步、更上一个新台阶!

你的爸爸妈妈

2012年10月日

作者:孙孝红

工作单位:房地产教育超市

【描写小孩的散文】

联系电话:15316124592

邮箱:lijingxihuan123@163.com

联系地址:上海市松江区九亭镇英伦风尚33号

邮政编码:201615

试分析丰子恺现代散文中的儿童情结
描写小孩的散文 第二篇

【描写小孩的散文】

试分析丰子恺现代散文中的儿童情结

——吾爱童子身,只恐物欲蔽天真

【描写小孩的散文】

[摘 要] 丰子恺的散文充满了“童趣”,展现出他的童真之心。在丰子恺的心里,儿童世界自由、纯洁、充满想象力,远胜过被种种节律和拘束桎梏得没有活力的成人世界。秉持着一颗赤诚的童心, 他对儿童世界倾注了极大的兴趣与关注,创作了一批童趣盎然、情真意切的儿童散文。本文通过对丰子恺现代散文的解读,展现他的儿童情结。

[关键词] 丰子恺 现代散文 儿童情结 赞美 呵护 担忧

读丰子恺的散文,可以发现其中的一个重要内容便是写儿童的生活,字里行间充满了“童趣”,展现他的童真之心,说他是一个“儿童的崇拜者”一点也不过分。在他的散文中,或用儿童的视角或以父亲的身份来表现儿童天真烂漫的生活和纯真、丰富的内心世界。在与成人相比之下,更见儿童的纯洁、自由、真诚。在孩子即将长大的时候,他又是显得那么担忧与不舍。以下我就从赞美童真,呵护童心、担忧儿童三方面来解读丰子恺散文中的儿童情结。

一、赞美童趣无限

丰子恺散文中描写最多的就是他的那些孩子,身为七个孩子的父亲,他切身感受到洋溢在他们身上的那股稚趣,在《华瞻的日记》中,作者借用儿童的眼光来阐述小孩心中的疑惑。小孩究竟不像大人那般经历过那么多世面,对于身边的一些事物终有不明白之处,社会就像是一本深奥的书,而他们便是活生生的“十万个为什么”。面对常规世俗,他们永远不理解,他们不懂为什么停在路旁的汽车不能坐,卖花篮老太婆给的小花篮不能要。现实中的现象让他们疑惑,时而也会使他们困恼。与青梅竹马、两小无猜的伙伴“分离”让瞻瞻开始抱怨“家”的存在。依他看来“像我们这样的同志,天天在一块吃饭,在一块睡觉,多好呢?何必分作两家?即使要分作两家,反正爸爸同郑德菱的爸爸很要好,妈妈也同郑德菱的妈妈常常谈笑,尽可你们大人作一块,我们小孩子作一块,不更好吗?”

孩子天真美好的想法是那么有趣可爱,而从丰子恺笔下出来,又足以可见他童心未泯,深深了解儿童的内心世界。【描写小孩的散文】

处在丰子恺那时代,科技尚不发达,生活条件没现在好,没有游乐场也没有电脑,小孩却也不感到寂寞,常常自娱自乐。丰子恺细心留意着他们,用自己的画笔记录下来。在《谈自己的画》中他记录了这么一个故事:孩子们跟随母亲到亲戚家去看结婚,结果回家后开始表演起来,还专门来借道具。读者看了后难免会忍俊不禁。丰子恺谈到他们家“没有一个好凳,不是断了脚的,就是擦了妻的。它们当凳子给我们坐得时候少,当游戏工具给孩子们用的时候多。在孩子们,这种工具的用处真真广大:请酒时可以当桌子用,搭棚棚时可以当墙壁用,做客人时可以当船用,开火车时可以当车站用。”看来小孩的创造力与想象力是无限的。儿童的浪漫纯真并不是所有的大人都能发现,丰子恺能将此生动地展现出来,看来他对儿童的极大关注。

丰子恺重视儿童,善于挖掘他们身上的特质。他总结儿童的哭闹,将其阐述得细致入微。儿童的哭就如神丹妙药,能治生活百疾:如果跌痛了,大哭一场,疼痛消失;假若泥人摔碎了,放声一哭,当时的伤心便烟消云散;倘使现实有欠缺,如花生米吃不够,号哭一下,什么没满足的也完满了。小孩的这种“没心没肺”被丰子恺一说,表现得更加明显。此外,小孩身上还有一种优秀品质,,对任何事情的专注。只要投入进去,便会一心一意,不顾一切:“一旦拿了笔写字,便把注意力全部集中在纸上。纸张在桌子上的水痕里也不管,衣袖带翻了墨水瓶也不管,衣裳角托在火钵里燃烧了也不管。一旦知道同伴们有了有趣的游戏,冬晨睡在床里的会立刻从被窝钻出,穿了寝衣来参加;正在换衣服的会赤了膊来参加;正在洗浴的也会立刻离开浴盆,用湿淋淋的赤身去参加。”小孩的世界里只有想不到,没有做不到。“拿破仑的字典里没有‘难’字,我家当时的瞻瞻的词典里没有‘不可能’之一词。”能把儿童质朴本真的本性如此完美详尽叙述,一方面可见丰子恺对儿童的理解,在他的散文中我们看不出对孩子厌烦之意,另一方面也透露出他对自己儿童时代的回忆。相信作者的儿童时代也是趣味横生,即使现在身为人父也仍旧保持着一颗童心。

丰子恺在赞美儿童时经常会把大人扯进来,两个世界相比,衬托儿童世界的纯洁。在《华瞻的日记》中,作者借用瞻瞻的的口来表达对大人的不满,“我”

不喜欢宝姐姐与郑德菱的哥哥。在宝姐姐眼里,“我”的言行概括起来就是“痴”。郑德菱的哥哥常说“赤了脚到人家家里,不怕难为情!”“我”便疑问大人们每天做的事就不“痴”吗?“‘难为情’是大人们惯说的话,大人们常常不怕厌气,端坐在椅子里,点头,弯腰,说什么‘请请’,‘对不起’,‘难为情’一类的无聊的话”。在家里的这一群孩子中,作者最佩服瞻瞻了,称他为“身心全部公开的真人”。他欣赏赞美瞻瞻身上的真率、自然和热情:哭的时候伤痛肺腑,认真的时候几近顽固。与他相比,大人们所表露出的那些伤心、美德显得那么虚伪渺小,甚至是“病的,伪的!”大人们在现实生活中摸滚打趴,披上“保护衣”,戴上假面罩。在这过程中早已蜕去了儿时的那种天真无邪,忘记了生活的真谛。作者也深有感触,叹息往日的童真已不再,看到眼前这一批活泼可爱的小孩打心眼里喜欢。

二、 呵护可贵童真

面对家中如此逗人欢喜的小孩,丰子恺散文中流露出无比的喜爱之情,在赞美他们的特性之余,丰子恺也用心呵护这份珍贵的童真。从他的笔下,我们看到他对孩子们的理解、关心,并且用自己的方式来保护儿童的童真乐趣。

作者在散文中会时不时的传达出他对子女的这份理解,尽管有时是间接的,父母经常希望自己的子女乖乖的、听话的,最好完全按照自己的想法一步步走下去,常常忽视了小孩的现实情况。但谁一生下来便会走?连对与错的概念都不清楚,怎么不会做错事?当阿宝顽皮地将软软的新鞋子和自己的鞋子给凳子穿上,他母亲即刻喝住并毁坏他的作品。而丰子恺能站在阿宝的角度想“你的小心里一定感到‘母亲这种人,何等杀风景而野蛮’吧!”正是出于对孩子的理解,才能做到如此宽容。大人对小孩的天真经常会接受不了而批评他们,丰子恺也是其中一个。当瞻瞻骄傲地学父亲裁毛边的《音乐入门》去裁《楚辞》时,他一声惊骇的“哼”吓哭了孩子。可他马上意识到自己的错误。在很多情况下,大人总是坚信不疑地觉得自己对孩子的批评总是有道理,很少会去怀疑否定自己的动机。出于对儿童天性的了解,丰子恺时不时反思。他所希望的是:孩子在一个自由的环境中快乐地成长,保持身上的那些异想天开的想法。在受到批评后,孩子们就该抱怨,表露出自己最真实的想法。这才是真正的儿童!

从丰子恺对父母这“粗暴”言行的思考可看出他关心、呵护儿童的心理。细读他散文还能直接地找到他对儿童的喜爱、理解、保护。他称自己的子女是小燕子似的,形象地将孩子的特点概括出来。他喜欢小孩甚至到了爱屋及乌的程度:整理房间时,他可以把那些小器具全部送给他人,唯有小孩子破旧的鞋子舍不得送也舍不得扔。也许是睹鞋思人,有这几双小鞋作伴就如儿女在身旁一样。与其说瞻瞻“痴”,还不如说他父亲更“痴”。大人常说:与孩子在一起聊天,就会觉得自己瞬间也年轻了。丰子恺亦是如此,来开孩子作伴,做再多的事也是徒劳。他看来,“我那种生活,或枯坐,默想,或钻研,搜求,或敷衍,应酬,比较起他们的天真、健全、活跃的生活来,明明是变态的,病的,残废的。”【描写小孩的散文】

虽是身为人父,但丰子恺仍是孩子们的知音。在《儿女》一文中,作者谈到四个孩子在树荫下吃西瓜的情形:最小的阿韦吃西瓜发出声音,引起瞻瞻“作诗”,剩下的两个小孩总结。不过是平凡细小的事,不去注意也就那么回事。丰子恺留意到了,并且暗暗评论起来:“我觉得三岁的阿韦的音乐的表现最为深刻而完全,最能全般表出他的欢喜的感情。五岁的瞻瞻把这欢喜的感情翻译为(他的)诗,已打了一个折扣;然尚带着节奏与旋律的分子,犹有活跃的生命流露着。至于软软与阿宝的散文的、数学的、概念的表现,比较起来更肤浅一层。”正如千里马再多,没有伯乐的赏识,谁也不会去注意。儿童的趣味没人认同理解,那就成为荒诞无聊之事。丰子恺便是他孩子的伯乐,懂得欣赏属于孩子的这一份天真。

不会像现在的很多家长,总是拿别人的孩子来贬低自己的小孩。丰子恺充分理解孩子,即使小孩犯错,也呵护包容他们,不扼杀他们的天性。丰子恺有个惯癖:不喜欢他人随意移动书桌上的东西。可小孩才不管这些规矩,爬到他书桌上捣乱,将原本整洁的书桌搞得面目全非。相信无论谁看到这一幕都会恼火,这点丰子恺与大家一样。但所不同的是,他会立刻后悔,“哼喝之后立刻继之以笑,夺了之后立刻加倍奉还,批颊的手在中途软却,终于变批为抚。因为我立刻自悟其非:我要求孩子们的举止同我自己一样,何其荒谬!”儿童时代的孩子难免会淘气顽皮,思维古怪,这也是他们的一种财富。他们长大之后难说会成为一个科学家。爱因斯坦不就是吗?丰子恺就懂得其中的可贵,不忍心扼杀,而且尽可能地保护着这一颗颗宝贵的童心。

三、 担忧儿童未来

在丰子恺的香艳嘴边曾刻有这么一首诗:“吾爱童子身,莲花不染尘。骂之唯解笑,打亦不生嗔。对境心常定,逢人语自新。可慨年既长,物欲蔽天真。”在痴迷于儿童天性的同时,我们看到他面对儿童长大时的感慨可惜,现实的欲望会遮蔽儿童原本的纯洁。

早在孩子们都未懂事时,在《给我的孩子们》中,丰子恺就袒露出了心中的忧虑,“我的孩子们!我憧憬于你们的生活,每天不止一次!我想委曲地说出来,使你们自己晓得。可惜到你们懂得我的话的意思的时候,你们将不复是可以使我

憧憬的人了。这是何等可悲哀的事啊!”作者所迷恋的正是孩子们的纯真无邪,

对任何事物都感到新鲜有趣,有用不尽的激情。但人都会从不懂事到懂事,经历各种人情世故,考虑的事增多,人心逐渐变得复杂。这都是丰子恺为儿女所担忧之处。面对儿女的成熟,他何其不忍心,何其无奈。在《送阿宝出黄金时代》里,看到阿宝不再与弟弟妹妹抢巧克力,还分享自己的巧克力。作为父亲的丰子恺在欣慰女儿长大的同时也感到悲哀。往日那个有雄心有梦想的阿宝已逝去,阿宝变得和大人一样压抑自己的欲望而成全他人之美,世上又多了一个大人,少了一个儿童。把阿宝送离黄金时代,丰子恺是多不情愿,对他来说,这是一件多么伤心残忍的事。他再也看不到属于儿童的那股热情,那般质朴本真。为了留住他们的童真,丰子恺用画笔记录下来,可儿女们再看到小时候的傻样时,已不是那么自然,“宁馨和华瞻脸上现出忸怩的笑,宝姐姐也表示决不肯再做媒人了。······他们已不复是‘快活的劳动者’,正在为分数而劳动,为名誉而劳动,为知识而劳动,为生活而劳动了。”

其实丰子恺对儿童未来的担忧也并非是凭空想象,在他身边已然出现了那种趋势。在《送考》中,作者写了一批去投考的小学生,其中包括他的小孩。他对这群可怜儿童的描述看了让人辛酸。本该是无忧无虑地玩耍,却被考试这块大石头紧紧压着。路旁美丽的风景他们无暇欣赏,而随时随地地捧着无聊的书本埋头苦读,完全看不到该属于他们这个年龄段儿童该有的精神活力。迫于考试的压力,这一群儿童已染上了社会的俗气。在写到榜单出来的大家等待时的情形,“久待不来,那位先生竟无辜地成为了他们的冤家对头。有的女学生背地里骂他‘死掉了’,有的男学生料他‘被公共汽车碾死’。”多么刺耳的话语,多么可怕的料想,竟然出自一群小学生之口,曾经的善良天真已不在。他们似乎已经懂得了成

本文来源:http://www.guakaob.com/qiuzhizhaopin/472421.html

    上一篇:回家的散文

    下一篇:党员奉献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