鄂教材七年级数学下册期末试卷

| 留学生招聘 |

【www.guakaob.com--留学生招聘】

鄂教材七年级数学下册期末试卷(一)
人教版七年级数学下册期末考试试卷分析

七年级数学下册期末考试试卷分析

对于本次考试的成绩,我感到不满意。总体情况来看,只有小部分学生都发挥了正常水平,另一小部分同学通过半个月的强化复习,虽然有了一定程度的进步,但是中间段的学生的成绩有待加强。下面,我对考试中出现的具体情况作如下细致的分析:

一、试卷分析

本次考试的命题范围:七年级下册的内容,完全根据新课改的要求。教学重点和难点都有考察到,基础题覆盖面还是很广的,基础稍扎实的学生把自己会的题目分数拿到基本及格来讲还是很容易的,整体看试卷的难度适中,难易结合,并且有一定梯度。

二、 学生答题情况及存在问题

1、纵观整份试卷难度不大,有些题型耳熟能详,是平时学习及复习检测中遇见过的题型,学生容易得到基本分,但有些学生的成绩还是不尽人意。凭简单的记忆,忽略细节,粗心大意,不认真审题,造成失误。平时没有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2、基础知识不扎实,主要表现在:

(1)选择题比较简单,但还是由于种种原因无法令人满意,错误主要集中在题6、题7、题8、题9上,主要原因首先是知识点掌握不到位,如思考不够全面,或计算不过关。

(2)填空题最高分为30,最低得分为10. 错误主要集中在题14、题20、题21、题24上,题21准确率较低的原因是学生对于单项式的系数的理解不透, 20题错误主要值的代入不清楚,题24学生做不好的主要是由于这题题目需要用到分情况讨论,有些同学就自动放弃了,另外一个原因是无法解读题意;综合理解能力和计算能力,在做这个题目的时候,学生的判别思维比较差,只考虑了一种情况。后两题属于提高题,题30、34题意较新颖,学生必须理解才能解决好。所以我们要以课本为主,在抓好“三基”教学的同时,以学生发展为本,加强数学思维能力的培养。积极实行探究性学习,激发学生思考,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

三、教学反思及改进

1、优化课堂教学过程,加强对概念的教学,加强基础知识的教学,这虽然是老生常谈,却是个不易做好的问题,故要做到备课细致,备教材、备学生,备过程,切实提高课堂效率。

2、学生的数学学习两极分化现象日趋严重.对学习有困难的学生,要给予及时的关照与帮助,要鼓励他们主动参与数学学习活动,尝试着用自己的方式去解决问题,发表自己的看法;要及时地肯定他们的点滴进步,对出现的错误要耐心地引导他们分析其产生的原因,并鼓励他们自己去改正,从而增强学习数学的兴趣和信心。对于学有余力并对数学有浓厚兴趣的学生,要为他们提供足够的材料,指导他们阅读,发展他们的数学才能。加强师生交流,做好培优、扶中、补差工作。

3、指导学生认真审题,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尽量让学生独立去揭示结论的产生与形成过程,不要急于抛出结论,要给学生一定的思维空间和时间。

4、在解题过程中,要从不同角度、不同层次、多方位来考虑问题。要提高学生的计算准确率,多注意培养学生读题能力及理解能力,注意逻辑思维训练。

要培养学生的观察、归纳和概括能力,提高学生的应变能力和综合解决问题的能力。

5、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能力、严谨性和最优化解题思路。注重代数式求值要先化简后代入求值的训练,既要弄清解法的来龙去脉,又要注重计算的多方面验算。注意解答题计算推理过程的示范性,使学生确实形成良好的解题规范及书写习惯。提高计算能力,注意数学思想方法在解题过程中的体现与反思。

6、在教学中课堂容量较大,留给学生动脑思考的时间及动手练习的时间较少,学生未能真正掌握目标要求。学生更需课后的总结、思考与练习。

7、让学生参与知识的形成过程,体验研究方法。数学概念、定理、法则等知识的形成过程,往往要经历观察、分析、综合、归纳、类比、猜想和证明过程,在知识的形成过程中,可以激发学习的情趣,学会研究的策略和方法,它比掌握知识结论本身更重要。在考试中,由于死记硬背、生搬硬套,造成当情境稍加变化就束手无策的例子是较多的。要让每个学生通过自己内心的体验和主动参与去学习数学。

教师的角色要从知识的传播者转为学生主动学习、主动探索的指导者与促进者;教学活动过程中要突出学生的主体参与,要引导学生多读、多议、多想、多练,只有这样,产生的新知识才能越真、越完善、越易于迁移。

鄂教材七年级数学下册期末试卷(二)
2014年七年级下册数学期末试卷分析

七年级下册数学期末试卷分析

期末考试已经结束,成绩也已揭晓。纵观本次考试试题,试题以基础知识为重点考查内容,突出灵活应能力的考查。本套试卷分四大题型:选择题、填空题、计算题、解答题等不同类型。试题整体难度偏难。

一、试题分析

选择题包括10小题,其内容涵盖了生活中的轴对称、整式的运算、全等三角形、相交线和平行线、概率等内容。其考查的知识包括轴对称、科学记数法、整式的运算、全等三角形的判定、平行线的性质、概率等。试题的难度也遵循有易到难的原则,有单纯关于知识的考查,也有突出能力的考查。有来源于课本的,也有来源于生活的,体现了试题的基础性和灵活性。

填空题包括从11到18等8小题,其考查的内容包括整式的运算、三角形边角关系、等腰三角形的性质、概率、代数式、全等三角形等,涵盖了本学期的各个章节,试题难度有易有难

计算题19、20题,主要是化简求值,题目比较简单,学生基本上都能做出。 解答题包括了从21到26的5道试题,试题类型包括证明、作图、看图获取信息、等不同类型,其内容包括整式运算、平行线的性质与判定、轴对称、生活中的数据、变量之间的关系、全等三角形的判定等,试题难度由易到难。

试题25同属第六章变量之间的关系的内容,但实质是运动型与一次函数相结合的试题,这种题型平时做得多,大部分学生可以得到4分以上。

试题26属本章试题的压轴题,也属于较难题型,但试题的第一问全等三角形,多数学生难找出条件。第二问,要求探索三条线段之间的关系,在全等三角形的基础上找。因此学生多数得不到分。第三问也就更难。

二、考试分数分析:

有些学生进步很大,但也有学生退步的。通过试卷分析发现,这次的考试主要 是基础题,但还是有一些学生不及格,这就说明平日里学生学习不扎实。在近阶段的教学中,还存在很多的不足,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

1.对于讲过的重点知识,落实抓得不够好。

2.在课堂教学时,经常有急躁情绪,急于完成课堂目标,而忽视了同学对问题的理解,没有给学生足够的时间思考问题,久而久之,一部分同学就养成懒惰的习惯,自己不动脑考虑问题。

3、学生中存在严重的厌学情绪。

4、结合本校的实际情况来看,学校的学校风气存在问题,部分学生对于考试和分数已无动于衷。

5、学生的荣辱观、是非观也存在问题,急需加强教育。学生的学习问题已不是单纯的学校教育问题,它反映出家庭教育的明显缺乏。

三、对今后数学教学的一些建议:

1、抓好基础,搞好数学核心内容的教学

2、关心数学“学困生”

从试卷分析中,发现“低分段”的考生比例偏高,这些考生对容易基本题也不会做,说明这些学生在初中义务教育阶段没有掌握基本数学知识,从而成为提升初中数学教学质量的一大“颈瓶”,这不得不引起我们认真反思。

(1)抓好数学概念的入门教学,是提高理解能力的关键。“不懂”是他们最难过的门槛,数学概念是反映一类对象空间形式和数量关系方面本质属性的思维形式。加强数学概念教学,既可以帮助“学困生”加强对数学理论知识的理解,又可以培养学生逻辑思维能力,起到“治本”的效果。

讲概念要寻根求源。因为几乎每一个数学概念的引入都伴随着一个数学问题的背景,让“学困生”了解问题来龙去脉;具体到抽象、以旧引新引入新概念,用置换或改变条件的方法引入新概念。如:等式和不等式、方程与等式、全等与对称等等,让他们了解数学概念之间联系与对立,减少概念之间的混淆。

让“学困生”用准确的语言讲述概念。通过语言对“学困生”有组织、有系统的训练,重视引导“学困生”对概念中的关键字、词的理解,逐字逐句地推敲,如分辨“解不等式、不等式解、不等式解集”这三个既有联系又有区别的数学概念。

(2)针对“学困生”的“双基”的教学

“学困生”苦于缺乏学习的基础,数学的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的缺乏。数学知识可以分为思辨性的和程序性的两类。基础教育中的数学内容,很多属于程序性知识。例如,分式的化简、有理数的运算、证明书写格式等,其记忆与运用,都是反复训练学困生的教学内容;思辨性基本知识却要靠教师既有耐心而且有方法去引导、讲解,让他们渐进领悟,如函数问题,就是最典型的例子。对于他们在讲授稍微复杂一点数学问题时,其主要知识点要经过与它配套知识点的连接,成为一条“知识链”,学困生“知识链” 的“缺环 ”太多,要靠教师明察秋毫 ,教学中及时补缺,使学困生对数学问题的理解得以连续。

(3)要给“学困生”多一些体验学习数学快乐的机会

数学新教材中大量的“观察、思考、探究”等自主性学习活动,教师通过鼓励、关心和个别辅导,让学困生积极参与其中,对他们“点滴”成功方面,都应给予及时表扬,让他们拥有获得体验成功的喜悦。如三角形全等判定、图形的平移、旋转方面探究活动,其中有许多是难度不大的数学活动,容易获得“成功”,这些“成功”有助于他们对数学知识的本质的理解,让更多学困生由“困学”向“愿学”实现转化的机会。

应面向全体,加强学法指导。鉴于数学考试成绩“两极分化”严重的现状,在教学中一定要面向全体学生,鼓励学生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促使学生将知识构成网络、形成系统,帮助学生认识自我,树立信心,提高综合应用知识的能力,努力实现让不同的学生得到不同的发展的教学目标。

鄂教材七年级数学下册期末试卷(三)
人教版七年级数学下册期末考试试卷分析

七年级数学下册期末考试试卷分析

对于本次考试的成绩,我感到不满意。总体情况来看,只有小部分学生都发挥了正常水平,另一小部分同学通过半个月的强化复习,虽然有了一定程度的进步,但是中间段的学生的成绩有待加强。下面,我对考试中出现的具体情况作如下细致的分析:

一、试卷分析

本次考试的命题范围:七年级下册的内容,完全根据新课改的要求。教学重点和难点都有考察到,基础题覆盖面还是很广的,基础稍扎实的学生把自己会的题目分数拿到基本及格来讲还是很容易的,整体看试卷的难度适中,难易结合,并且有一定梯度。

二、 学生答题情况及存在问题

1、纵观整份试卷难度不大,有些题型耳熟能详,是平时学习及复习检测中遇见过的题型,学生容易得到基本分,但有些学生的成绩还是不尽人意。凭简单的记忆,忽略细节,粗心大意,不认真审题,造成失误。平时没有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2、基础知识不扎实,主要表现在:

(1)选择题比较简单,但还是由于种种原因无法令人满意,错误主要集中在题13、题10、题14、题16上,主要原因首先是知识点掌握不到位,如思考不够全面,或计算不过关。

(2)填空题最高分为12,最低得分为0. 错误主要集中在题18、题20、题20准确率较低的原因是学生对于找规律的认识不足。题18准确率较低的原因是学生对于象限基础不扎实。我们要以课本为主,在抓好“三基”教学的同时,以学生发展为本,加强数学思维能力的培养。积极实行探究性学习,激发学生思考,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

三、教学反思及改进

1、优化课堂教学过程,加强对概念的教学,加强基础知识的教学,这虽然是老生常谈,却是个不易做好的问题,故要做到备课细致,备教材、备学生,备过程,切实提高课堂效率。

2、学生的数学学习两极分化现象日趋严重.对学习有困难的学生,要给予及时的关照与帮助,要鼓励他们主动参与数学学习活动,尝试着用自己的方式去解决问题,发表自己的看法;要及时地肯定他们的点滴进步,对出现的错误要耐心地引导他们分析其产生的原因,并鼓励他们自己去改正,从而增强学习数学的兴趣和信心。对于学有余力并对数学有浓厚兴趣的学生,要为他们提供足够的材料,指导他们阅读,发展他们的数学才能。加强师生交流,做好培优、扶中、补差工作。

3、指导学生认真审题,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尽量让学生独立去揭示结论的产生与形成过程,不要急于抛出结论,要给学生一定的思维空间和时间。

4、在解题过程中,要从不同角度、不同层次、多方位来考虑问题。要提高学生的计算准确率,多注意培养学生读题能力及理解能力,注意逻辑思维训练。要培养学生的观察、归纳和概括能力,提高学生的应变能力和综合解决问题的能力。

5、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能力、严谨性和最优化解题思路。注重代数式求值要先化简后代入求值的训练,既要弄清解法的来龙去脉,又要注重计算的多方面

验算。注意解答题计算推理过程的示范性,使学生确实形成良好的解题规范及书写习惯。提高计算能力,注意数学思想方法在解题过程中的体现与反思。

6、在教学中课堂容量较大,留给学生动脑思考的时间及动手练习的时间较少,学生未能真正掌握目标要求。学生更需课后的总结、思考与练习。

7、让学生参与知识的形成过程,体验研究方法。数学概念、定理、法则等知识的形成过程,往往要经历观察、分析、综合、归纳、类比、猜想和证明过程,在知识的形成过程中,可以激发学习的情趣,学会研究的策略和方法,它比掌握知识结论本身更重要。在考试中,由于死记硬背、生搬硬套,造成当情境稍加变化就束手无策的例子是较多的。要让每个学生通过自己内心的体验和主动参与去学习数学。

教师的角色要从知识的传播者转为学生主动学习、主动探索的指导者与促进者;教学活动过程中要突出学生的主体参与,要引导学生多读、多议、多想、多练,只有这样,产生的新知识才能越真、越完善、越易于迁移。

南宅中学 高园园

鄂教材七年级数学下册期末试卷(四)
2014最新人教版七年级下册数学期末模拟试题

【鄂教材七年级数学下册期末试卷】

经典学堂七年级下册数学期末模拟试题(二)

一 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30分)

1在方程组2xy1y3z1、1x2yx1、xy0、xy1

2y3、x1

y1、x1中,是二元一次方程组的有( )。 33xy5x



xy1y1

【鄂教材七年级数学下册期末试卷】

(A)2个 (B)3个 (C)4个 (D)5个

2 下列四个算式中,正确的个数有( ). ①a4a3a12 ②a5a5a10 ③a5a5a ④(a3)3a6 A.0个

B.1个【鄂教材七年级数学下册期末试卷】

C.2个

D.3个

3在下列四点中,与点(-3,4)的连线平行y轴的是( ) A、(-2,3) B、(2,-3) C、(3,2) D、(-3,2)

4已知:如图,AB⊥CD,垂足为O,EF为过点O的一条直线,则∠1与∠2的关系一定成立的是( ).

A.相等 B.互余 C.互补

D.互为对顶角

5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经过一点有一条直线与已知直线平行. (B)同位角相等。

(C)带根号的数都是无理数(D)应用普查了解全国中学生的用眼卫生情况

6已知x1和x2都满足方程y=kx-b,则k、b的值分别为( )y2

. y3

(A)-5,-5 (B)-5,-7 (C)5,3 (D)5,7

7 下列计算或判断:①±3都是27的立方根;②;③

的立方根是2;④

,其中正确的个数有

( )

A.1个 B.2个 C.3个 D.4个 8下列命题中是假命题的是( ). A.同旁内角互补,两直线平行 B.直线a⊥b,则a与b的夹角为直角

C.如果两个角互补,那么这两个角一个是锐角,一个是钝角 D.若a∥b,a⊥c,那么b⊥c

9 如图,要证AD∥BC需要的条件是( ).

A、1=2 B.1=4 C、2=3 D.3=4

10如图,把一块含有45°角的直角三角尺的两个顶点放在直尺的对边上,如果∠1=20°,

那么∠2的度数是( )。

A.30° B.25°

C.20°

D.15°【鄂教材七年级数学下册期末试卷】

二 填空题(每小题3分,共12分)

11 点(4a1,a2)在x轴上,则a= 。

7x12 已知二元一次方程5y

52,用含x的代数式表示y,则y=

13、4的立方根是 ;的算术平方根是_______

14、大于

,小于

的整数有______个。

15如图,直线l1∥l2,AB⊥l1,垂足为D,BC与直线l2相交于点C,若∠1=30°,则∠2= .

16用“※”定义新运算:对于任意有理数a、b,都有a※b2a2b. 例如3※4232422,那么(5)※2= ;当m为有理数时,m※(m※2)= . 三 解答题(52分)

x2y17(5分) 解方程组24

31x(x2)4 18(5分)解不等式组 2(xy)3(xy)1912x

3x1【鄂教材七年级数学下册期末试卷】

19(5分)在以下证明中的括号内注明理由:

已知:如图,EF⊥CD于F,GH⊥CD于H.求证:∠1=∠3. 证明:∵EF⊥CD,GH⊥CD(已知),∴EF∥GH( _________ ).∴∠1=∠2( _________ ). ∵∠2=∠3( _________ ),∴∠1=∠3( _________ ).

20(6分)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有四个点,它们的坐标分别是A(0,3),B(-2,-1),C(3,-1),D(5,3). (1)在坐标系中描出这四个点,并依次连接它们,画出所得图形;

(2)将所得的图形向下平移2个单位长度,画出平移后的图形,写出平移后对应的四点A',B',C',D'的坐标.

21(6

分)已知:如图,CD⊥AB于D,点E为BC边上的任意一点,EF⊥AB于F,且∠1=∠2,那么BC与DG平行吗?请说明理由.

22(10分)、某中学准备搬迁新校舍,在迁入新校舍之前,同学们就该校学生如何到校问题进行了一次调查,并将调查结果制成了表格、条形图和扇形统计图,请你根据图表信息完成下列各题: (1)此次共调查了多少位学生? (2)请将表格填充完整; (3)请将条形统计图补充完整.

其他 10%

步行

坐公共车

30%



xy5a323(6分)、已知二元一次方程组

【鄂教材七年级数学下册期末试卷】

xy3a5,其中x<0,y>0,求a的取值范围.

24(7分)某工厂第一季度生产甲、乙两种机器共500台,改进生产技术后,计划第二季度生产这两种机器共580台,其中甲种机器要比第一季度增产10%,乙种机器产量要比第一季度增产20%,该厂第一季度生产甲、乙两种机器各多少台?

25(8分).一批货物要运往某地,货主准备租用汽车运输公司的甲、乙两种货车.•已知过去两次租用这两种货车的情况如下表:

现租用该公司6辆甲种货车及8辆乙种货车一次刚好运完这批货,•如果按每吨付运费100元计算,

则货主应付运费多少元?

鄂教材七年级数学下册期末试卷(五)
七年级下册数学期末试卷分析

七年级下册数学期末试卷分析

伊通五中 孟范力

总体分析:

期末考试已经结束,成绩也已揭晓。纵观本次考试试题,试题以基础知识为重点考查内容,突出灵活应能力的考查。本套试卷共分三大题,题型包括选择、填空、解答等不同类型。试题整体难度适中。

试卷分析:

选择题包括7小题,其内容涵盖了生活中的平移、二元一次方程组、一元一次不等式、相交线和平行线第6章、第7章、第8章、第9章、第10章的不同内容。试题的难度也遵循有易到难的原则,有单纯关于知识的考查,也有突出能力的考查。有来源于课本的,也有来源于生活的,体现了试题的基灵活性。

第1题:不等式。第2,3题:平面直角坐标系。第5题二元一次方程。第6,7,10:相交线平行线。

其次,填空题8小题,其考查的内容涵盖了本学期的各个章节,试题难度有易有难,其中,试题8,9,11,13,属基础知识的考查,其难度不难,但试题10,13,14,15难度偏大,解题格式有所不同,学生有思维定性,所以得分率不高。

解答题包括了7道试题,试题类型包括解方程组、一元一次不等式组解法、看图获取信息、平行线和三角形等不同类型,16和17俩题是运用方程和不等式知识,不难但要求细心,有同学基础知识不牢固的同学就有所失分了。第19,21题是平行线和三角形,考查了学生对平行线的性质与判定的掌握,对一些证明题试题书写格式的掌握情况,相对比较简单,大部分同学都能解决,但试题中,学生可能对于简单的书写格式掌握较好,所以虽然可以得分,但满分却少得可怜。第18题是从图中获取信息,考察灵活运用,有条理和有理有据的思维能力的考查,体现了由特殊到一般的思想。

第20,22题是两道应用题,对我们运用数学的意识有了考查,首先他的题型比较新颖,尤其提问方式比较有探究性,也符合新课程标准的要求,由于学生在这方面训练比较少,所以从整体得分率来看,不很好,也反应了我们的学生在该方面的缺陷,因此我们要多加强训练来弥补。

从这次考试分数看:

有些学生进步很大,但也有学生退步的。通过试卷分析发现,这次的考试主要是基础题,但还是有一些学生不及格,这就说明平日里学生学习不扎实。在近阶段的教学中,还存在很多的不足,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

1.对于讲过的重点知识,落实抓得不够好。

2.在课堂教学时,经常有急躁情绪,急于完成课堂目标,而忽视了同学对问题的理解,没有给学生足够的时间思考问题,久而久之,一部分同学就养成懒惰的习惯,自己不动脑考虑问题。

3、学生中存在严重的厌学情绪。

4、结合本校的实际情况来看,学校的学校风气存在问题,部分学生对于考试和分数已无动于衷。

5、学生的荣辱观、是非观也存在问题,急需加强教育

学生的学习问题已不是单纯的学校教育问题,它反映出家庭教育的明显缺乏。

对今后数学教学的一些建议:

1、抓好基础,搞好数学核心内容的教学

2、关心数学“学困生”

从试卷分析中,发现“低分段”的考生比例偏高,这些考生对容易基本题也不会做,说明这些学生在初中义务教育阶段没有掌握基本数学知识,从而成为提升初中数学教学质量的一大“颈瓶”,这不得不引起我们认真反思。

(1)抓好数学概念的入门教学,是提高理解能力的关键。“不懂”是他们最难过的门槛,数学概念是反映一类对象空间形式和数量关系方面本质属性的思维形式。加强数学概念教学,既可以帮助“学困生”加强对数学理论知识的理解,又可以培养学生逻辑思维能力,起到“治本”的效果。

讲概念要寻根求源。因为几乎每一个数学概念的引入都伴随着一个数学问题的背景,让“学困生”了解问题来龙去脉;具体到抽象、以旧引新引入新概念,用置换或改变条件的方法引入新概念。如:等式和不等式、方程与等式、全等与对称等等,让他们了解数学概念之间联系与对立,减少概念之间的混淆。

让“学困生”用准确的语言讲述概念。通过语言对“学困生”有组织、有系统的训练,重视引导“学困生”对概念中的关键字、词的理解,逐字逐句地推敲,如分辨“解不等式、不等式解、不等式解集”这三个既有联系又有区别的数学概念。

(2)针对“学困生”的“双基”的教学

“学困生”苦于缺乏学习的基础,数学的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的缺乏。数学知识可以分为思辨性的和程序性的两类。基础教育中的数学内容,很多属于程序性知识。例如,分式的化简、有理数的运算、证明书写格式等,其记忆与运用,都是反复训练学困生的教学内容;思辨性基本知识却要靠教师既有耐心而且有方法去引导、讲解,让他们渐进领悟,如函数问题,就是最典型的例子。对于他们在讲授稍微复杂一点数学问题时,其主要知识点要经过与它配套知识点的连接,成为一条“知识链”,学困生“知识链” 的“缺环 ”太多,要靠教师明察秋毫 ,教学中及时补缺,使学困生对数学问题的理解得以连续。

(3)要给“学困生”多一些体验学习数学快乐的机会

数学新教材中大量的“观察、思考、探究”等自主性学习活动,教师通过鼓励、关心和个别辅导,让学困生积极参与其中,对他们“点滴”成功方面,都应给予及时表扬,让他们拥有获得体验成功的喜悦。如三角形全等判定、图形的平移、旋转方面探究活动,其中有许多是难度不大的数学活动,容易获得“成

功”,这些“成功”有助于他们对数学知识的本质的理解,让更多学困生由“困学”向“愿学”实现转化的机会。

应面向全体,加强学法指导。鉴于数学考试成绩“两极分化”严重的现状,在教学中一定要面向全体学生,鼓励学生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促使学生将知识构成网络、形成系统,帮助学生认识自我,树立信心,提高综合应用知识的能力,努力实现让不同的学生得到不同的发展的教学目标。

本文来源:http://www.guakaob.com/qiuzhizhaopin/52266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