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家文章

| 留学生招聘 |

【www.guakaob.com--留学生招聘】

  有哪些名家散文呢?中国招生考试网www.chinazhaokao.com 小编为大家整理的相关的名家文章,供大家参考选择。

  名家文章(1)

  文/林清玄

  尘世的喧嚣,让我们遗忘了阳光的味道,味道是一样的纯净着,一样的微小,一丝丝,入心、入肺。甘甜、芬芳、怡人。阳光的味道很干净和唯美,像川端的小说,透明、简洁、历炼。行走在世上,许多靶子等待我们绷紧的箭矢去努力的命中。心里装满太多的世故与繁忧,幸福的位置,也就变得小了,或者卑微到忽略不计。

  很向往年关过后的冬日,抱着一本书躺在黄河大堤南的草丛中晒太阳的时光。一大片一大片衰败的堤草向云海深处铺展延伸。有几个牧羊人躺在草丛中,他们丝毫不觉得冷。我便停止了脚步,眷恋着这片草,还有草上特定的阳光。这就是冬天的太阳,静悄悄的释放着能量。

  我选了一片草色稠密的空地躺了下来。从黄河边吹过的风夹杂着些许凉意,我抱着膝抬起头让脸感受阳光,紧闭着的眼前一片红色。渐渐我感受到了暖暖的光,不是隐隐的烫,是静静的暖。静静的,温柔的,使我沉浮的心也静了下来。

  等待返青的草丛中慢慢流溢着阳光味,香香的,暖暖的,轻轻的,柔柔的,从我的发梢、肩膀、衣服,从我目光所触的护堤杨树上浓厚着、流逸着。我的心域泛起春天般明媚、柔和的气息。温润、甜美。小时候,就是这样静静地追随着这片阳光,嗅着他们身上阳光的味道,温暖着幸福着?

  冬天的太阳这么美好,阳光下的一切都那么金灿灿的、暖烘烘的,更懒洋洋的。我终于卸下了尘土般的疲惫,让自己也变得懒洋洋的。和这水涟一起发呆,发笑。( 文章阅读网:www.sanwen.net )

  临近中午了,我突然发现阳光变得耀眼,也变烫了。中午的阳光愈发得暖和,返白的草尖上闪烁着金灿灿的光芒,空气里回旋着温热的气息。阳光的味道最浓烈处就是这村庄的味道,村庄的味道,乡情的味道,给予你身躯和血脉相牵的亲人的味道。

  驱走一切发呆以外的多余的动作,竟然这么美妙,这么简单。就是晒晒冬天的太阳,只是这么简单。自然地翻几页书,或慵懒的像只蜷曲的猫儿,原来有时候异于人类的动物更会享受生活。忙碌的我们还是给自己些时间享受纯本的生活吧,也许会领悟到另一种幸福。

  尽管冬日的阳光也只有短短的一个季节,也许你应该感恩于它对你的磨练,也许你应该感激它让你发觉了自己原来还有脆弱的一面。阳光的味道,磨练的味道,人生的味道。春天的阳光会融化你冷漠的心灵,夏天的阳光考验你挚着的深度,秋天的阳光透射生命的颜色,冬日的阳光告知还要重头再来。

  在岁月面前,我无法在成功的喜悦中徜徉,却对失败的痛楚耿耿于怀。我看不见梨花黄昏后的一树辉煌与美丽灿烂,却看见残景雨凄凉;我看不见晨曦清风醉,却看见梦里落叶飞。人生的秋天本是褪色的季节,心里眼里保持着原状原色的东西又能有多少呢?后来,我终于学会了在每一个有阳光灿烂的日子里体味阳光的味道,我终于知道那种味道其实是一种自强,淡泊,宽容的心情。

  我喜欢阳光的味道,我喜欢爱与被爱,因为阳光的味道和爱一样透明!

  名家文章(2)

  我诅咒废墟,我又寄情废墟。

  废墟吞没了我的企盼,我的记忆。片片瓦砾散落在荒草之间,断残的石柱在夕阳下站立,书中的记载,童年的幻想,全在废墟中殒灭。昔日的光荣成了嘲弄,创业的祖辈在寒风中声声咆哮。夜临了,什么没有见过的明月苦笑一下,躲进云层,投给废墟一片阴影。

  但是,代代层累并不是历史。废墟是毁灭,是葬送,是诀别,是选择。时间的力量,理应在大地上留下痕迹;岁月的巨轮,理应在车道间辗碎凹凸。没有废墟就无所谓昨天,没有昨天就无所谓今天和明天。废墟是课本,让我们把一门地理读成历史;废墟是过程,人生就是从旧的废墟出发,走向新的废墟。营造之初就想到它今后的凋零,因此废墟是归宿;更新的营造以废墟为基地,因此废墟是起点。废墟是进化的长链。

  一位朋友告诉我,一次,他走进一个著名的废墟,才一抬头,已是满目眼泪。这眼泪的成分非常复杂。是憎恨,是失落,又不完全是。废墟表现出固执,活像一个残疾了的悲剧英雄。废墟昭示着沧桑,让人偷窥到民族步履的蹒跚。废墟是垂死老人发出的指令,使你不能不动容。

  废墟有一种形式美,把拨离大地的美转化为皈附大地的美。再过多少年,它还会化为泥土,完全融入大地。将融未融的阶段,便是废墟。母亲微笑着怂恿过儿子们的创造,又微笑着收纳了这种创造。母亲怕儿子们过于劳累,怕世界上过于拥塞。看到过秋天的飘飘黄叶吗?母亲怕它们冷,收入怀抱。没有黄叶就没有秋天,废墟就是建筑的黄叶。

  人们说,黄叶的意义在于哺育春天。我说,黄叶本身也是美。( 文章阅读网:www.sanwen.net )

  两位朋友在我面前争论。一位说,他最喜欢在疏星残月的夜间,在废墟间独行,或吟诗,或高唱,直到东方泛白;另一位说,有了对晨曦的期待,这种夜游便失之于矫揉。他的习惯,是趁着残月的微光,找一条小路悄然走回。

  我呢,我比他们年长,已没有如许豪情和精力。我只怕,人们把所有的废墟都统统刷新、修缮和重建。

  不能设想,古罗马的角斗场需要重建,庞贝古城需要重建,柬埔寨的吴哥窟需要重建,玛雅文化遗址需要重建。

  这就像不能设想,远年的古铜器需要抛光,出土的断戟需要镀镍,宋版图书需要上塑,马王堆的汉代老太需要植皮丰胸、重施浓妆。

  只要历史不阻断,时间不倒退,一切都会衰老。老就老了吧,安详地交给世界一副慈祥美。假饰天真是最残酷的自我糟践。没有皱纹的祖母是可怕的,没有白发的老者是让人遗憾的。没有废墟的人生太累了,没有废墟的大地太挤了,掩盖废墟的举动太伪诈了。

  还历史以真实,还生命以过程。

  ——这就是人类的大明智。

  当然,并非所有的废墟都值得留存。否则地球将会伤痕斑斑。废墟是古代派往现代的使节,经过历史君王的挑剔和筛选。废墟是祖辈曾经发动过的壮举,会聚着当时当地的力量和精粹。碎成粉的遗址也不是废墟,废墟中应有历史最强劲的韧带。废墟能提供破读的可能,废墟散发着让人留连盘桓的磁力。是的,废墟是一个磁场,一极古代,一极现代,心灵的罗盘在这里感应强烈。失去了磁力就失去了废墟的生命,它很快就会被人们淘汰。

  并非所有的修缮都属于荒唐。小心翼翼地清理,不露痕迹地加固,再苦心设计,让它既保持原貌又便于观看。这种劳作,是对废墟的恩惠,全部劳作的终点,是使它更成为一个名副其实的废墟,一个人人都愿意凭吊的废墟。修缮,总意味着一定程度的损失。把损坏降到最低度,是一切真正的废墟修缮家的夙愿。也并非所有的重建都需要否定。如果连废墟也没有了,重建一个来实现现代人吞古纳今的宏志,那又何妨。但是,那只是现代建筑家的古典风格,沿用一个古名,出于幽默。黄鹤楼重建了,可以装电梯;阿房宫若重建,可以作宾馆;滕王阁若重建,可以辟商场。这与历史,干系不大。如果既有废墟,又要重建,那么,我建议,千万保留废墟,傍邻重建。在废墟上开推土机,让人心痛。

  不管是修缮还是重建,对废墟来说,要义在于保存。圆明园废墟是北京城最有历史感的文化遗迹之一,如果把它完全铲平,造一座崭新的圆明园,多么得不偿失。大清王朝不见了,熊熊火光不见了,民族的郁忿不见了,历史的感悟不见了,抹去了昨夜的故事,去收拾前夜的残梦。但是,收拾来的又不是前夜残梦,只是今日的游戏。

  中国历来缺少废墟文化。废墟二字,在中文中让人心惊肉跳。

  或者是冬烘气十足地怀古,或者是实用主义地趋时。怀古者只想以古代今,趋时者只想以今灭古。结果,两相杀伐,两败俱伤,既斫伤了历史,又砍折了现代。鲜血淋淋,伤痕累累,偌大一个民族,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

  在中国人心中留下一些空隙吧!让古代留几个脚印在现代,让现代心平气和地逼视着古代。废墟不值得羞愧,废墟不必要遮盖,我们太擅长遮盖。

  中国历史充满了悲剧,但中国人怕看真正的悲剧。最终都有一个大团圆,以博得情绪的安慰,心理的满足。唯有屈原不想大团圆,杜甫不想大团圆,曹雪芹不想大团圆,孔尚任不想大团圆,鲁迅不想大团圆,白先勇不想大团圆。他们保存了废墟,净化了悲剧,于是也就出现了一种真正深沉的文学。

  没有悲剧就没有悲壮,没有悲壮就没有崇高。雪峰是伟大的,因为满坡掩埋着登山者的遗体;大海是伟大的,因为处处漂浮着船楫的残骸;登月是伟大的,因为有“挑战者号”的陨落;人生是伟大的,因为有白发,有诀别,有无可奈何的失落。古希腊傍海而居,无数向往彼岸的勇士在狂波间前仆后继,于是有了光耀百世的希腊悲剧。

  诚恳坦然地承认奋斗后的失败,成功后的失落,我们只会更沉着。中国人若要变得大气,不能再把所有的废墟驱逐。

  废墟的留存,是现代人文明的象征。

  废墟,辉映着现代人的自信。

  废墟不会阻遏街市,妨碍前进。现代人目光深邃,知道自己站在历史的第几级台阶。他不会妄想自己脚下是一个拔地而起的高台。因此,他乐于看看身前身后的所有台阶。

  是现代的历史哲学点化了废墟,而历史哲学也需要寻找素材。只有在现代的喧嚣中,废墟的宁静才有力度;只有在现代人的沉思中,废墟才能上升为寓言。

  因此,古代的废墟,实在是一种现代构建。

  现代,不仅仅是一截时间。现代是宽容,现代是气度,现代是辽阔,现代是浩瀚。

  我们,挟带着废墟走向现代 。

  名家文章(3)

  陈宗辉

  我认为,中国人对别人进针从来不怕深,而对自己呢,别说动针,就是正眼看一下也缺乏足够的勇气。

  早晨,我在河滨公园散步,一个老同志指着石板凳周围的垃圾说:“‘四人帮’的祸害真是太严重了。如果没有‘四人帮’,中国不至于这样!”好像那些垃圾是 “四人帮” 昨晚叫人来扔的一样。跟他肩并肩走的说:“对面那些仿古建筑群,竟然不让我参观,我拿出代表证狠狠骂了他们一顿。”虽然这是晨练中说的几句闲话,但是我们仔细想想,类似这样的闲话也反映了国人自身固有的一些问题。为了确保安全,正在施工中的建筑群不让外人参观,完全可以理解,不能因为持有代表证就可以私自到建筑工地上乱闯。当然,“四人帮”对国家对民族祸害极大,但他们倒台将近四十年了,像社会上的环境卫生问题,与其说是“四人帮”影响的结果,不如说是由于我们自身人性的固有缺陷所致。

  有个年过半百的人,上个世纪八十年代高中毕业,一直难以适应单位里的工作岗位。他经常愤愤不平地说:“我这辈子被‘文革’革了,被‘四人帮’毁了。”有长者劝他:“‘文革’可能影响你考大学,但现在做事务性工作,只要静下心来,多向身边有经验的同志学习,完全可以做好啊。”可他总是坐不住,不是到其他办公室聊天,就是到大街上瞎逛,回到办公室,他就是甩手掌柜。年复一年,他还是什么也做不好,渐渐地分配给他的事越来越少,同事也不喜欢叫他帮忙。他只有打扑克说段子逗人笑一套一套的,时间长了不免使人厌烦。此外,他的来劲之事就是上访告状,不管是本单位的还是外单位的,平常的人事管理,男女同事交往,年终评选先进、表彰,评职等等,他都可能写成书面材料分发有关单位,并逐级上访。有个老同志劝他:“做人要实事求是,讲实话,做实事,不必到处冲撞。”他反驳说:“我一人吃饱,全家不饿。怕什么?”他还经常有偿替人上访,近至县委大院,远至北京首都,因此有“上访专业户”之称。凡是路过的地方有用得着的人,如请人帮忙修改润色信件,他绝对不会放过拜访,到了人家那里,天南海北地瞎侃,回来还会四处吹嘘,某人是他的肝胆兄弟,每次登门都好烟好酒招待。

  我在这里并不一味反对上访,社会上有些一直难以解决的事有时通过上访可以很快得到解决,所谓曲线运动比直线还快,这没有什么不好。但在揭示社会问题和他人缺点的同时,也应该认真回观自己,看看自己存在什么不足。古人说:“见贤思齐,见不贤而内自省也。”见识超群成就卓著的人都有一个特点,那就是时时看清自己的不足。 在中共十一届六中全会上,刚刚当选为中共中央主席的胡耀邦就强调说:“世界上根本不可能有这样的情况:一个人的工作职务突然上升了,他的本事也随即膨胀起来。今天的胡耀邦,还是昨天的胡耀邦。对待这样的问题,当然主要是靠我自己有自知之明,但是,也要请全党按照这次历史决议的精神,实行监督,首先要请中央委员会的成员进行监督。”美国著名评论家华尔德•李普曼评美国前总统富兰克林•罗斯福的遗孀埃莉诺•罗斯福说:“我多么佩服这个女人,她在生活中无时无刻不在进行建设性的工作,她的整个生活都充满着善良之事。她是一位具有巨大能量的、少见的女人。”埃莉诺读到评论平静地说:“我的朋友华尔德说有巨大的能量推动我进行建设性工作是错误的。我只不过是一个平凡无奇的女人,与其他女人毫无二致;重要的是,我不浪费我的时间和能力,而去思考过去、现在和将来。”英国伊丽莎白女王统治英国达四十五年之久,被誉为“伊丽莎白时代”,她英语、法语、意大利语都很精通,还会说拉丁文、希腊文,口才好又极为机智,有位外国使节称赞她的语言能力,她回答说:“教女人说话不算稀奇,教她闭上嘴要难得多。”学界公认北京大学副校长季羡林是国学大师,可他却说:“真正的大师是王国维、陈寅恪、吴宓,我算什么大师?我生得晚,不能望大师们的项背,不过是个杂家,一个杂牌军师而已。”可见,有自知能自省是卓有成就的人的一个重要特点。( 文章阅读网:www.sanwen.net )

  到了今天,“文化大革命”的历史功过是非应该大致清楚。当时有些事确实迫不得已,正如张恺帆所写的那样:“神差鬼使到无城,为报真情获罪人。五十一天伤乱箭,万千张口说曾参。无心偏惹三环恨,有口难吹七字尘。北望都门泥首拜,不难化骨见忠贞。”这种现状在当时几乎没有人敢顶,顶了不但不起作用,还要遭致同罪之论。但这跟普通人绝不是毫无关系,顶不住是一回事,积极助虐又是一回事,如果人人都能自省,明辨是非,不害忠臣善良,那即使是再大的风暴危害也会受到限制。君不见,那些整天怪罪于历史的人,当时大都是跟风最紧的,为了显示“紧跟”企图得到提拔重用,一门心思热衷于整人定罪,最后自己也受到整治。一个人有点小权都想用到极致,人人都要“治国,平天下”,还幻想把平过的天下传给子孙后代,那社会怎么可能和谐?有人说真话办实事而落难,对一群自私自利整天伺机升官发财的官僚来说是一种难得的机会。于是,发生“嘴上称兄弟,心中直骂娘。一朝落陷阱,投石若飞蝗”的现象也就很自然了。孟子早就说过:“上下交征利而国危矣。”“苟为后义而先利,不夺不餍。”如果所有的官员都见贤思齐,见理思争,明辨是非,所有的读书人都想怎样服务社会,服务人民,而不是整天想着去治国平天下,我想,“文化大革命”那样的运动就很难发动起来,更难在九百六十万平方公里的神州大地上持续十多年。

  回到我们的身边,但愿自知、自省、自制蔚成风气。

  韦应物有两句诗:“身多疾病思田里,邑有流亡愧俸钱。”这两句诗表现了诗人身多疾病,无力拯救黎民,自咎其责,愧享奉钱的愁苦心情。范仲淹称赞这两句诗是“仁者之言”。 近人也有“我们一切工作干部,不论职位高低,都是人民的勤务员”的号召。但我们经常听到职务太低享受太少的啰嗦,很少听到工作做得不够扎实的愧疚;不时看到享受政府特殊津贴的炫耀,难得听到要为社会多做服务的自励。

  尊老爱幼的道理,众人皆知。可是颇为微妙的是,“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天下可运于掌。”把“天下可运于掌”一句删去,转来纯粹要求百姓,继而,本来上层要做的事推给了下层,本来应该共享的利益掌权者独享了,竟然合法合理,即使聪明如亚圣的孟老夫子恐怕也难以理解。

  有一首歌唱道:“借我借我一双慧眼吧,让我把这纷扰看个清清楚楚,明明白白,真真切切。”我想,自己也应该包含在这纷扰里才对。一个小家庭里,父子之间,夫妻之间,婆媳之间,多想自己的不足,自省自己的言行,多为对方着想,多做些忍让,时时给自己以自制,那么,亲人反目的事就不会发生。邻里之间,多帮助别人,少向别人索取,诚心交流,互相尊重,邻里风波就不会发生。在单位里,领导关心爱护下属,下属也为领导着想,干群关系恶化的现象就不会发生。

  曾子说:“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格伦菲尔说得更本真:“我们为别人服务,事实上是为我们在地球上所占的一席之地付租金。”自省不求很多,就是两个字:本分。

  名家文章(4)

  文/王义尚

  “那南风吹来清凉,那夜莺啼声细唱。月下的花儿都入梦,只有那夜来香,吐露着芬芳……”一阵邓丽君旋律悠扬的歌声后,顿使我想起32年前,在云南边陲初识夜来香时的那段美好的生活时光。

  一

  那是在上个世纪的1979年初,我从鲁西南家乡到济南军区某边防海岛参军服役的第三年,也是外出接新兵刚回岛上,由于中越边境形势趋紧,事态日渐恶化,上级突然下达调兵的命令,于春节前的(腊月二十八)一天夜里,乘登陆艇出海岛至蓬莱码头、自烟台火车站乘上军列,一路向云南前线开拔。途中用了近10天的时间,便驻扎于昆明的大板桥补训团,随时准备增补开元、老街前线。

  当增补前线的人员走了一批又一批,一个星期后,剩下我们最后一批北方兵,又从大板桥乘坐遮满伪装网的卡车,自昆明向西南沿着盘山公路进发。一路晓行夜宿,在第三天的傍晚,终于来到祖国的西南边陲普洱,被补充到昆明军区后勤(初是116兵站)22分部下属单位。我和20多名同车来的北方兵被分到一个汽车修理连。驻地离普洱县城(原为思茅地区,现更名为普洱市)不足两公里,在北面向阳的山坡上,营区东、西两面环山,驻地北边不远处是个不大的村庄(寨子)。

  到新单位的第二天,也就是这年2月17日的凌晨,一场对越自卫反击战打响。战争期间,我们所在的部队主要是担负战时的后勤保障。正当越方无数坚固的工事与堡垒全被摧毁,我大军向其纵深长驱直入时,3月5日却传来宣布撤军的命令。共16天的战斗,沉重地打击了越南当局嚣张的气焰。同时,也有不少同去的战友血洒南疆,长眠于此。( 文章阅读网:www.sanwen.net )

  二

  岁月像不停旋转的陀螺,转眼间如水的南风便吹进了芳菲的四月。这时我已是连队的一名文书,并爱上了文字写作。每到晚饭后,一种浓浓的清香便在营区氤氲弥漫。经了解,才知营区后面的山坡上生长着许多夜来香。有资料记载:夜来香属茄科夜香木属。原产南美,为常绿灌木,别名月见草、夜香花等,属多年生藤状缠绕草本,分布于云南、广西、广东和台湾等地,是以新鲜的花和花蕾供食用的一种半野生蔬菜。除供观赏外,花可作馔和药用,具清肝明目之功效。

  一天傍晚,我和战友来到后面寨子前的山坡上,哇!好多的一行行夜来香正在绽放,一簇簇白里泛黄的花色(似稻黍的穗子)所散发出的香气扑鼻。不需深呼吸便能嗅到,那浓浓的清香弥漫在空气中,带着夜幕时分独有的一种湿润,轻轻地敷着在人们的身上,使人们在观赏的同时也沐浴在袭人的香气里。初识夜来香花开在夜幕下,并开得很腼腆,心中很激动。这时,花前就有人压低声音说“夜来香喜欢安静,太吵了,她会让花瓣收拢。”于是,便不敢高声吵嚷和触碰她,只是静静地望着她素雅的身姿,心中生出一种敬畏,便不由自主地去思索人生,像她花一般的梦是多么令人向往……

  当下,有句时髦的话叫做:“有人群的地方就有梦想。”是啊,人类除原始社会这种基数不明显外,往后就愈来愈明显,梦想的基数值也越来越大。回忆是件很奇怪的事情,总是让人淬不及防,在某个不经意的时刻悄无声息的带着暗殇点点,轻轻眷顾那颗嬴弱的心房。五十年代末的那场“大饥饿”,因父亲辞世早家中贫困,为改变命运追逐梦想,我从小学起就刻苦好学,怎奈升高中又逢“文革”升学靠推荐,村里没有特殊关系而落榜,也就无缘于大学的殿堂。由此,18岁曾外出打工去陕西窑厂。也就是从那年开始,我连续4年报名参军才如愿以偿。1976年初,21岁离开家乡参军入伍,往大处讲是报效祖国,说实在的也不外乎就想远离世俗、传统的势利、粗鄙与丑陋,为寻找人生的出路而(用作家莫言的话说)“逃离家乡”。

  三

  美好的理想之花,往往有时会被现实中的凄风苦雨无情地打得粉碎。俗话讲“天若不遂人愿,喝凉水都塞牙”。对越自卫反击战一结束,部队就推行干部制度改革,提干要从军事院校分配,转志愿兵又限制指标,失去了进步与提升的机会,想改变命运实现梦想,我只得在文字写作的路上寻找突破口。在完成连队档案、军械保管,领导安排文字资料填写等项任务的同时,都见缝插针,利用一切时间刻苦阅读书报。为丰富自己的文化知识,每逢星期天和节假日,还要到县(现为普洱市)文化馆图书室阅览哲学、政治和古今中外文学名著。

  每当夜色来临,我都像夜来香花那样,去尽情绽放自己青春的芬芳。一头扎进书报堆里,灯下发疯般地阅读、练笔,或记读书笔记一直到深夜。天道酬勤,有付出就有回报。不久,我的几篇诗歌、散文、新闻习作竟相继在当地《茶花》杂志和军区《国防战士》报上发表。从而受到很大的鼓舞,感觉浑身有使不完的劲,增添了坚持学习与写作的信心和毅力。不到两年,便在军内外报刊、杂志发表新闻与文学作品20余篇。

  由于我的刻苦好学,不久又被上级聘任为连队文化教员,还参加了分部举办两个月的文化教员培训。同时,也赢得一位名叫叶兰香的汉族姑娘所敬慕。她是普洱文化馆的一名创作员,老家也是山东人,是部队一位离休干部的三女儿。因解放初期随大军南下,她父母来到边疆并在此安家。她小我两岁,1.6米的修长身材,瓜子脸杏核眼,不胖不瘦面容清秀,有知识又很爱学习,喜爱唱歌,还会跳一曲优美的交谊舞。每次去文化馆图书室阅览书籍,她都是热情并主动地喜欢与我搭话,或聊上一阵。她最大的心愿和要求是让我复员退伍留在当地,不要回山东老家。然而,那时老家还有位年过6旬的老母亲,为遵守老人意愿和传统孝道,也只得忍痛放弃,没能答应她的要求。有时,人生活在世上,若要获得美满与理想的结果,须得拿出叛逆的性格和勇气,敢于颠覆世俗的传统伦理和道义,去勇敢地坚守那种所谓“另类”的抉择。如此,势必会招来人们的误解、非议和唾弃。何况老家山东还是孔孟礼仪之邦的故乡呢!

  1983年初,部队再次进行裁军,我被宣布退伍。临离开普洱前,最后一次听着叶兰香唱的邓丽君那首《夜来香》的优美歌声,百感交集,遂写下一首小诗《普洱恋歌》交予叶兰香:“时间的老人啊/请你慢点走/让我再留下一串坚实地脚步/滚动的车轮啊/请你慢点转/让我再仔细看一看/普洱——可爱的边疆/山川秀美的云南……”后被发表在当地的《茶花》杂志上。

  正是有了那段夜来香花的沐浴与浸润,我才在退伍回乡的近30年里坚守初衷,没向命运低头,战胜了无数生活的艰难,克服人为地一个个障碍,发奋砥砺,自强不息,立志坚持写作,最终得益于上苍的眷顾,人生的命运便有了一次次的转折。从1995年被县委宣传部破格录用新闻干事,到两年后被评为全县“新闻宣传拔尖人才”、农转非聘干,参加成人高考,拿到山东菏泽学院中文系的大专文凭;再就是2000年被中国当代作家代表作陈列馆吸纳为专栏作家、“全市新闻宣传先进个人”、菏泽市作协会员、中国现代作家协会会员,中国作家记者协会会员;2008年从单位内退后,又受聘于山东菏泽新闻学院《记者摇篮》报副总编、新闻教授,《陶风》文学编辑等。现已在国家、省市级发表新闻、文学作品2000余篇(各级表彰奖励荣誉证书、奖章60余个),其中获得各种奖项的作品有数十篇,并收入各类书刊。

  风起衣飘飘,吹落树叶沙沙响,夜来香花开在我的心中,那种圣洁而柔和的美,深深地吸引着我,诱惑着我。久违了的夜来香啊!不知有多个夜晚,我在静心地呼吸,畅想沐浴你的芬芳……那邓丽君悠扬的歌声似乎又在耳边回响:“……我爱这夜色茫茫,也爱这夜莺歌唱。更爱那花一般的梦,拥抱着夜来香,闻这夜来香 ……”啊——夜来香,你是黑夜里的一份宁静安详;夜来香,是往日一段静谧美好的时光。

本文来源:http://www.guakaob.com/qiuzhizhaopin/523218.html

    上一篇:2016结婚新郎保证书

    下一篇:表白作文

    热门标签

    HO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