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北师大版数学九年级上单元测试题

| 留学生招聘 |

【www.guakaob.com--留学生招聘】

新北师大版数学九年级上单元测试题(一)
最新北师大版九年级数学上单元测试题含答案(35页)

北师大版九年级数学第一学期学生学习评价检测试卷

第一章 证明(二)

班级 姓名 学号 评价等级

一、选择题

1.如图1,某同学把一块三角形的玻璃打碎成三片,现在他要到玻璃店去配一块形状完全一样的玻璃.那么最省事的办法是带( )去配. (A) ① (B) ② (C) ③ (D) ①和②

2.如图2,P在AB上,AE=AG,BE=BG,则图中全等三角形的对数有( )

(A)1 (B)2 (C)3 (D)4

3.直角三角形斜边上的中线把直角三角形分成的两个三角形的关系是( ) (A)形状相同 (B) 周长相等 (C) 面积相等 (D) 全等

4.等腰三角形一腰上的高等于这腰的一半,则这个等腰三角形的顶角等于( ) (A)30° (B)60° (C)30°或150° (D)60°或120° 5.△ABC中,∠A:∠B:∠C=1:2:3,最小边BC=4cm,最长边AB的长是( ) (A)5cm

(B)6cm (C)5cm

(D)8cm

A

E P

图2

6.如图3,P是∠BAC的平分线AP上一点,PE⊥AB于E,PF⊥AC于F, 下列结论中不正确的是( )

(A)PEPF (B)AEAF (C)△APE≌△APF (D)APPEPF

F 图3

7.一个三角形的两边长为4和5,要使三角形为直角三角形,则第三边的长为( ) (A)3 (B)41 (C)3或 (D)3或41

8.如图4,已知MB=ND,∠MBA=∠NDC,下列哪个条件不能判定△ABM≌△CDN ( ) (A)∠M=∠N (B)AB=CD (C)AM=CN (D)AM∥CN 9.下列命题中真命题是( )

(A)两边分别对应相等且有一角为30º的两个等腰三角形全等

图4

(B)两边和其中一边的对角分别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 (C)两个锐角分别对应相等的两个直角三角形全等 (D)两角和一边分别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

10.有一块边长为24米的正方形绿地,如图5所示,在绿地旁边B处 有健身器材,由于居住在A处的居民践踏了绿地,小明想在A处树 立一个标牌“少走▇米,踏之何忍?”请你计算后帮小明在标牌的“▇” 填上适当的数字是( ). (A)23米

(B)24米 (C)25米

(D)26米

二、填空题

11.等腰三角形的一个底角是50°,则其顶角为 .

12.在△ABC中,已知∠A=80°,则∠B、∠C的角平分线相交所成的钝角为 . 13.边长为2cm的等边三角形的面积为 cm

2

14.如图6, △ABC中, ∠C=90°,AB的垂直平分线DE交BC于D,若∠CAD=20°,则 ∠B= .

6

B

E

图7

15.如图7,有一腰长为5cm,底边长为4cm的等腰三角形纸片,沿着底边上的中线将纸片剪开, 得到两个全等的直角三角形纸片,用这两个直角三角形纸片拼成的平面图形中有 ____ 个不同的四边形.

三、解答题

16.如图8,△ABC,AB=AC,点M、N分别在BC所在直线上,且AM=AN。 求证:BM=CN

M B

8

C N

AECDAB,17.已知,如图9,延长△ABC的各边,使得BFAC,顺次连接D,E,F,

得到△DEF为等边三角形. 求证:(1)△AEF≌△CDE;

(2)△ABC为等边三角形.

E图9

18.如图10,在△AFD和△CEB中,点A、E、F、C在同一条直线上,有下面四个结断:①AD=CB;②AE=CF;③∠B=∠D;④AD∥BC.请用其中三个作为条件,余下的一个作为结论编一道数学题,并证明结论成立.

A

D

E

F

图10

C

19.求证:有两条高相等的三角形是等腰三角形(先画出图,再写出已知、求证和证明)

20.如图11,AOB90,OM平分AOB,将直角三角板直角的顶点P在射线OM上移动,两直角边分别与OA、OB相交于点C、D,问PC与PD相等吗?试说明理由.

图11

北师大版九年级数学第一学期学生学习评价检测试卷

第二章 一元二次方程

班级 姓名 学号 评价等级

一、选择题

1.下列方程中是一元二次方程的是( )

(A)2x10 (B)y2x1 (C)x210 (D)

1

x21 x

2.已知关于x的一元二次方程x2-kx-4=0的一个根为2,则另一根是( ) (A)4 (B)1 (C)2 (D)-2 3.将方程x2+4x+1=0配方后,原方程变形为( )

(A)(x+2)2=3 (B)(x+4)2=3 (C)(x+2)2 = -3 (D)(x+2)2=-5 4.在一幅长80cm,宽50cm的矩形风景画的四周镶一条金色纸边,制成一幅矩形挂图,如图所示,如果要使整个挂图的面积是5400cm2,设金色纸边的宽为xcm,那么x满足的方程是( ) (A)x2+130x-1400=0 (B)x2+65x-350=0 (C)x2-130x-1400=0 (D)x2-65x-350=0 5.若一元二次方程axbxc0的有一个根为一1,则( )

(A)abc0 (B)abc0 (C)abc1 (D)abc1 6.己知等腰直角三角形斜边上的高为方程x3x40的根,那么这个直角三角形斜边的边长为( )

(A)2 (B)8 (C)2或8 (D)无法确定 7.某城市2007年底已有绿化面积300公顷,经过两年绿化,绿化面积逐年增加,到2009年底增加到363公顷。设绿化面积平均每年的增长率为x,由题意,所列方程正确的是( ) (A)300(1x)363 (B)300(1x)363 (C)300(12x)363 (D)363(1x)300

22

2

2

新北师大版数学九年级上单元测试题(二)
新北师版九年级数学 二次函数单元测试题

新宝中学九年级数学(下)第二章 二次函数

班别: 姓名:

一.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30分)

①y=2x2+2x+5;②y=-5+8x-x2;③y=(3x+2)(4x-3)-12x2; ④y=ax2+bx+c;⑤y=mx2+x;⑥y=bx2

+1(b为常数,b≠0). A.3 B.4 C.5 D.6

2、若函数y=axa2

-2a-6是二次函数且图象开口向上,则a=( )

A.-2 B.4 C.4或-2 D.4或3 3、关于函数y=x2的性质表达正确的一项是( )

A.无论x为任何实数,y值总为正 B.当x值增大时,y的值也增大 C.它的图象关于y轴对称 D.它的图象在第一、三象限内 4、如图,抛物线顶点坐标是P(1,2),函数y随x的增大

而减小,则x的取值范围是( ) A.x>2 B.x<2 C.x>1 D.x<1

5、若二次函数y=x2+bx+5配方后为y=(x-2)2+k,则b,k的值分别为( A.0,5 B.0,1 C.-4,5 D.-4,1

6、如果抛物线y=x2-6x+c-2的顶经过原点,那么c的值等于( )

A.

0 B.2 C.-2 D.-8

7、已知二次函数yax2

bxc a0的图像如图,

则a、b、c满足( )

A.a < 0,b < 0,c > 0 ; B.a < 0,b < 0C.a < 0,b > 0,c > 0 ; D.a > 0,b < 0,1

)

8、已知二次函数y=kx2-7x-7的图象与x轴有两个交点,则k的取值范围为( )

7777

A.k>- B.k<-k≠0 C D.k≥-k≠0

44449、二次函数yax2bxc(a0,a、b、c为常数)得到一系列对应值,列表如下:

axbxc01 ( ) (A)2.1x12.2 (B)2.2x12.3 (C)2.3x12.4 (D)2.4x12.5 10、y=kx+b的图像在第一、二、三象限内,那么y=kx2+bx-1的图像大致是( )

(A) (B) (C) (D) 二、填空题(每小题3分,共15分)

11、二次函数y=﹣(x+2)2﹣3图象的顶点坐标是 .

12、已知二次函数y=(x﹣2)2+3,当x 时,y随x的增大而减小. 13、yx22x2与x轴有个交点。 14、已知点A(4,y1),B(

,y2),C(﹣2,y3)都在二次函数y=(x﹣2)2﹣1的

图象上,则y1、y2、y3的大小关系是 .

15、把二次函数y=2x2的图象向左平移1个单位长度,再向下平移2个单位长度,平

移后抛物线的解析式为 . 三、解答题(75分)

16.(10分)求下列二次函数的顶点坐标与对称轴:

(1)y2x24x3(配方法) (2)y=-x+3x-5(公式法)

2

2

17、(6分)二次函数的图像以点(2,3)为顶点,并过点(3,1),求二次函数的解析式.

18、(6分)如图,求抛物线的表达式。

19、(15分)某校部分团员参加社会公益活动,准备购进一批许愿瓶进行销售,并将所得利润捐助给慈善机构.根据市场调查,这种许愿瓶一段时间内的销售量y(单位:个)与销售单价x(单位:元/个)之间的对应关系是一次函数的关系如图 (1) 求y与x之间关系式;

(2)若许愿瓶的价为6元/个,按照上述市场调查的销售规律,求销售利润w(单位:元)与销售单价x(单位:元/个)之间的函数关系式;

(3)若许愿瓶的进货成本不超过900元,要想获得最大利润,试确定这种许愿瓶的销售单价,并求出此时的最大利润.

3

20、(6分)已知抛物线yax2bxc经过点A、B、C三点,当x0时,其图象如图所示,求抛物线的解析式,并求出抛物线的顶点坐标。

21、(12分)抛物线

的图象如图,已知B点坐标为(4,0).

(1)求抛物线的解析式; (2)若点M是线段BC下方的抛物线上一点,求△MBC的面积的最大值,并求出此时M点的坐标.

4

新北师大版数学九年级上单元测试题(三)
北师大版初中九年级数学上册单元测试题【含答案】 全册

北师大版初中九年级数学上册单元测试题【含答案】 全册

九年级 数学

第一章 证明(Ⅱ)

班级 姓名 学号 成绩

一、判断题(每小题2分,共10分)下列各题正确的在括号内画“√”,错误

的在括号内画“×”.

1、两个全等三角形的对应边的比值为1 . ( )

2、两个等腰三角形一定是全等的三角形. ( )

3、等腰三角形的两条中线一定相等. ( )

4、两个三角形若两角相等,则两角所对的边也相等. ( )

5、在一个直角三角形中,若一边等于另一边的一半,那么,一个锐角一定等于30°.( )

二、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30分)每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请将正确答

案的番号填在括号内.

1、在△ABC和△DEF中,已知AC=DF,BC=EF,要使△ABC≌△DEF,还需要的条件是( )

A、∠A=∠D B、∠C=∠F C、∠B=∠E D、∠C=∠D

2、下列命题中是假命题的是( )

A、两条中线相等的三角形是等腰三角形

B、两条高相等的三角形是等腰三角形

C、两个内角不相等的三角形不是等腰三角形

D、三角形的一个外角的平分线平行于这个三角形的一边,则这个三角形是等腰三角形

3、如图(一),已知AB=AC,BE=CE,D是AE上的一点,

则下列结论不一定成立的是( )

A、∠1=∠2 B、AD=DE

C、BD=CD D、∠BDE=∠CDE

4、如图(二),已知AC和BD相交于O点,AD∥BC,AD=BC,过O (一) 任作一条直线分别交AD、BC于点E、F,则下列结论:①OA=OC

【新北师大版数学九年级上单元测试题】

②OE=OF ③AE=CF ④OB=OD,其中成立的个数是( )

A、1 B、2 C、3 D、4

5、若等腰三角形的周长是18,一条边的长是5,则其他两边的长是( ) (二)

A、5,8 B、6.5,6.5 C、5,8或6.5,6.5 D、8,6.5

6、下列长度的线段中,能构成直角三角形的一组是( )

A、3,4,5 ; B、6, 7, 8;

C、12, 25, 27; D、23,2,42【新北师大版数学九年级上单元测试题】

7、如图(三),AC=AD BC=BD,则下列结果正确的是( ) (三)

A、∠ABC=∠CAB B、OA=OB C、∠ACD=∠BDC D、AB⊥CD

8、如图(四),△ABC中,∠A=30°,∠C=90°AB的垂直平分线

交AC于D点,交AB于E点,则下列结论错误的是( )

A、AD=DB B、DE=DC

C、BC=AE D、AD=BC (四)【新北师大版数学九年级上单元测试题】

9、如图(五),在梯形ABCD中,∠C=90°,M是BC的中点, DM平分∠ADC,∠CMD=35°,则∠MAB是( )

A、35° B、55°

C、70° D、20°

10、如图(六),在Rt△ABC中,AD平分∠BAC,AC=BC, (五)

∠C=Rt∠,那么,AC的值为( ) DC

A、21)∶1 B、21∶1 

1 D、 2C、2∶∶1 (六)

三、填空题,(每空2分,共20分)

1、如图(七),AD=BC,AC=BD AC与BD相交于O点,

则图中全等三角形共有 对. (七)

2、如图(八),在△ABC和△DEF中,∠A=∠D,AC=DF,若根据

“ASA”说明△ABC≌△DEF,则应添加条件 = . (八) 或 ∥ .

【新北师大版数学九年级上单元测试题】

3、一个等腰三角形的底角为15°,腰长为4cm,那么,该三角形的面积等于 .

4、等腰三角形一腰上的高与底边的夹角等于45°,则这个三角形的顶角等于 .

5、命题“如果三角形的一个内角是钝角,则其余两个内角一定是锐角”的逆命题是 于D,则CD= .

9、如图(十)的(1)中,ABCD是一张正方形纸片,E,F分

别为AB,CD的中点,沿过点D的折痕将A角翻折,使得

点A落在(2)中EF上,折痕交AE于点G,那么

∠ADG= .

四、作图题(保留作图的痕迹,写出作法)(共6分) (十)

如图(十一),在∠AOB内,求作点P,使P点到OA,OB的 距离相等,

并且P点到M,N的距离也相等.

(十一)

五、解答题(5分)

如图(十二),一根旗杆的升旗的绳垂直落地后还剩余1米,若将绳子拉直, 则绳端离旗杆底端的距离(BC)有5米.求旗杆的高度.

(十二)

六、证明题(第1,第2两小题各6分,第3小题8分,第4小题9分)

1、已知:如图(十三),AB∥CD,F是AC的中点,

求证:F是DE中点.

(十三)

2、已知:如图(十四),AB=AD, CB=CD,E,F分别是AB,AD的中点.

求证:CE=CF .

(十四)

3、如图(十五),△ABC中,AD是∠BAC的平分线,DE⊥AB于E,DF⊥AC于F.

求证:(1)AD⊥EF ;

(2)当有一点G从点D向A运动时,DE⊥AB于E,

DF⊥AC于F,此时上面结论是否成立?

(十五)

4、如图(十六),△ABC、△DEC均为等边三角形,点M为线段AD的中点,点N为线段BE的中点,求证:△CNM为等边三角形.

(十六)

2010~2011学年度上期目标检测题

九年级 数学

第二章 一元二次方程

班级 姓名 学号 成绩

一、填空题(每小题2分,共36分)

1.一元二次方程3x5(x3)的二次项系数是,一次项系数是 常数项是 .

2.当m 时, (m1)x2mxm10是一元二次方程.

3.方程2xx0的根是,方程(x5)360的根是4.方程(2x3)5(2x3)的两根为x1

222222,x2. 5.a是实数,且a4|a2a8|0,则a的值是 .

6.已知x2x3与x7的值相等,则x的值是2

p2p(x)2. 7.(1)x6x9(x___),(2)x___42222

8.如果-1是方程2xbx40的一个根,则方程的另一个根是b 是 .

9.若x1、x2为方程x5x60的两根,则x1x2的值是

222,x1x2的值是. 10.用22cm长的铁丝,折成一个面积为28cm的矩形,这个矩形的长是11.甲、乙两人同时从A地出发,骑自行车去B地,已知甲比乙每小时多走3千米,结果比乙早到0.5小时,若A、B两地相距30千米,则乙每小时 千米.

二、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18分)每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请将正确答

案的番号填在括号内.

1、已知关于的方程,(1)ax+bx+c=0;(2)x-4x=8+x;(3)1+(x-1)(x+1)=0;

222

新北师大版数学九年级上单元测试题(四)
2015新北师大版九年级数学上册第一单元测试题

2015年秋季学期大河乡鸡姑小学九年级数学 第一单元达标检测试题

(考试时间:120分钟 本试题总分:150分)

班级: 姓名: 得分:

一、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45分)

1、下列性质中,菱形具有而矩形不一定具有的性质是( )

A、对边平行且相等 B、对角线互相平分

C、内角和等于外角和 D、每一条对角线所在直线都是它的对称轴

2、如图,菱形ABCD的周长为24,对角线AC、BD相交于O点,E是AD的中点,连接OE,则线段OE的长等于( )

A.3 B.4 C.2.5 D.2

第2题 第3题 第4题

3、如图,在菱形ABCD中,∠BAD=80°,AB的垂直平分线交对角线AC于点F,垂足为E,连接DF,则∠CDF等于( )

A、50度 B、60度 C、70度 D、80度

4、在菱形ABCD中,对角线AC与BD相交于点O,AB=5,AC=6.过点D作DE平行AC

BC

的延长线于点E, 则△BDE的周长()

A、22 B、24 C、48 D、44

5、如图,△ABC中,AB=AC,点D、E分别是边AB、AC的中点,点G、F在BC边上,四边形DEFG是正方形.若DE=2cm,则

A.cm B.4cm C.cm D.cm

第5题 第6题 第7题

6、矩形ABCD中,E,F,M为AB,BC,CD边上的点,且AB=6,BC=7,AE=3,DM=2,EF⊥FM,则EM的长为( )

A.5 B.5 C.6 D.6

7、如图.△ABC中,AC的垂直平分线分别交AC、AB于点D、F,BE⊥DF交DF的延长线于点E,已知∠A=30°,BC=2,AF=BF,则四边形BCDE的面积是( )

A、 B、 C、4 D、4

8、如图,菱形纸片ABCD中,∠A=60°,折叠菱形纸片ABCD,使点

C落在

DP(

P为AB中点)所在的直线上,得到经过点D的折痕DE.则∠DEC的大小为( )

A.78° B.75° C.60° D.45°

第8题 第9题 第10题

9、如图,在边长为2的正方形ABCD中,M为边AD的中点,延长MD至点E,使ME=MC,以DE为边作正方形DEFG,点G在边CD上,则DG的长为( )

A、 B、 C、 D、

10、如图,在矩形ABCD中,对角线AC,BD交与点O.已知∠AOB=60°,AC=16,则图中长度为8的线段有( )

A.2条 B.4条 C.5条 D.6条

11、已知四边形ABCD的两条对角线AC与BD互相垂直,则下列结论正确的是( )

A.当AC=BD时,四边形ABCD是矩形

B.当AB=AD,CB=CD时,四边形ABCD是菱形

C.当AB=AD=BC时,四边形ABCD是菱形

D.当AC=BD,AD=AB时,四边形ABCD是正方形

12、如图,在△ABC中,点E,D,F分别在边AB、BC、CA上,且DE∥CA,DF∥BA,下列四个判断中,不正确的是( )

A.四边形AEDF是平行四边形

B.如果∠BAC=90°,那么四边形AEDF是矩形

C.如果AD平分∠BAC,那么四边形AEDF是菱形

D.如果AD⊥BC且AB=AC,那么四边形AEDF是正方形

13、如图,正方形ABCD中,点E、F分别在BC、CD上,△AEF是等边三角形,连接AC交EF于G,下列结论:①BE=DF,②∠DAF=15°,③AC

垂直平分

EF,④

BE+DF=EF,⑤S△CEF=2S△ABE.其中正确结论有( )

A、2 B、3 C、4 D、5

第12题 第13题 第 14题

14、如图,正方形ABCD的边长为4,点E在对角线BD

上,且

EF⊥AB,垂足为F,则EF的长为( )

A.1 B. C. D. ,15、如图,在矩形ABCD中,AB=6,AD=8,P

是AD

上不与

A、D重合的一动点,PE⊥AC,PF⊥BD,E、F为垂足,则PE+PF的值( )

A、12/5 B、24/5 C、15/4 D、24/7

第15题 第17题 第18题

二、填空题

16、已知菱形周长为20cm,一条对角线长为8cm,则菱形的面积为______.

17、如图,在矩形ABCD中,点E、F分别在AB、DC上,BF∥DE,若AD=12cm,AB=7cm,且AE:EB=5:2,则阴影部分的面积为

18、如图,菱形ABCD的周长为24cm,∠A=120°,E是BC边的中点,P是BD上的动点,则PE﹢PC的最小值是 。

19、如图,把矩形ABCD沿EF翻折,点B恰好落在AD边的B′处,若AE=2,DE=6,∠EFB=60°,则矩形ABCD的面积是。

20、如图,点P是正方形ABCD的对角线BD上一点,PE⊥BC于点E,PF⊥CD于点F,连接EF给出下列五个结论:

①AP=EF;②

AP⊥EF;③△APD一定是等腰三角形;④∠PFE=

∠BAP; ⑤PD=EC.

第20题 第19题

三、解答题(共80分)

21、(8分)已知:如图,P是正方形ABCD 内一点,在正方形ABCD外有一点E,满足∠ABE=∠CBP

,BE=BP。

(1)求证:△CPB≌△AEB;

(2)求证:PB⊥BE;

22、(12分)

如图,四边形ABCD是矩形,∠EDC=∠CAB,∠DEC=90°。

(1)求证:AC∥DE;

(2)过点B作BF⊥AC于点F,连接EF,试判别四边形BCEF的形状,并说明理由。

23、(12分)如图,将□ABCD的边DC

延长到点E,使CE=DC,连接AE,交BC于点F。

⑴求证:△ABF≌△ECF;

⑵若∠AFC=2∠D,连接AC、BE,求证:四边形ABEC是矩形。

新北师大版数学九年级上单元测试题(五)
北师大版九年级数学上第一单元测试题及答案

九年级(上)单元测试卷

第一章 证明(二)

(时间90分钟 满分120分)

一、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30分)

1、两个直角三角形全等的条件是( )

A、一锐角对应相等 B、两锐角对应相等 C、一条边对应相等 D、两条边对应相等

2、如图,由∠1=∠2,BC=DC,AC=EC,得△ABC≌△EDC的根据是( )

A、SAS B、ASA C、AAS D、SSS

3、等腰三角形底边长为7,一腰上的中线把其周长分成两部分的差为3,则腰长是( )

A、4 B、10 C、4或10 D、以上答案都不对

4、如图,EA⊥AB,BC⊥AB,EA=AB=2BC,D为AB中点,有以下结论:

(1)DE=AC;(2)DE⊥AC;(3)∠CAB=30°;(4)∠EAF=∠ADE。其中结论正确的是( )

A、(1),(3) B、(2),(3) C、(3),(4) D、(1),(2),(4)【新北师大版数学九年级上单元测试题】

5、如图,△ABC中,∠ACB=90°,BA的垂直平分线交CB边于D,若AB=10,AC=5,则图中等于60°的角的个数为( )

A、2 B、3 C、4 D、5

(第2题图) (第4题图) (第5题图)

6、设M表示直角三角形,N表示等腰三角形,P表示等边三角形,Q表示等腰直角三角形,则下列四个图中,能表示他们之间关系的是( )

7、如图,△ABC中,∠C=90°,AC=BC,AD平分∠CAB交BC于点D,DE⊥AB,垂足为E,且AB=6cm,则△DEB的周长为( )

A、4cm B、6cm C、8 cm D、10cm

8、如图,△ABC中,AB=AC,点D在AC边上,且BD=BC=AD,则∠A的度数为( )

A、30° B、36° C、45° D、70°

9、如图,已知AC平分∠PAQ,点B,B′分别在边AP,AQ上,如果添加一个条件,即可推出AB=AB′,那么该条件不可以是( )

A、BB′⊥AC B、BC=B′C C、∠ACB=∠ACB′ D、∠ABC=∠AB′C

(第7题图) (第8题图) (第9题图) (第10题图)

10、如图,△ABC中,AD⊥BC于D,BE⊥AC于E,AD与BE相交于F,若BF=AC

【新北师大版数学九年级上单元测试题】

,则

ABC的大小是( )

A、40° B、45° C、50° D、60°

二、填空题(每小题3分,共15分)

11、如果等腰三角形的一个底角是80°,那么顶角是度.

12、如图,点F、C在线段BE上,且∠1=∠2,BC=EF,若要使△ABC≌△DEF,则还须补充一个条件 .

(第12题图) (第13题图) (第15题图)

13、如图,点D在AB上,点E在AC上,CD与BE相交于点O,且AD=AE,AB=AC。若∠B=20°,则∠C= °.

14、在△ABC中,AB=5cm,BC=6cm,BC边上的中线AD=4cm,则∠ADC的度数是.

15、如图,在Rt△ABC中,∠B=90°,∠A=40°,AC的垂直平分线MN与AB交于D点,则∠BCD的度数为 .

三、解答题:(共75分,其中16、17题每题6分;18、19题每题7分;20、21题每题8分;22题10分,23题11分,24题12分)

16、已知:如图,∠A=∠D=90°,AC=BD.

求证:OB=OC

17、已知:如图,P、Q是△ABC边BC上两点,且BP=PQ=QC=AP=AQ,求∠BAC的度数.

18、已知:如图,等腰梯形ABCD中, AD∥BC,AB=CD,点E为梯形外一点,且AE=DE.求证:BE=CE.

19、已知D是Rt△ABC斜边AC的中点,DE⊥AC交BC于E,且∠EAB∶∠BAC=2∶5,求∠ACB的度数.

20、已知:如图,AB=AC,CE⊥AB于E,BD⊥AC于D,求证:BD=CE.

21、已知:如图,在等边三角形ABC的AC边上取中点D,BC的延长线上取一点E,使 CE = CD.求证:BD = DE.

22、(10分)已知:如图,在等边三角形ABC中,D、E分别为BC、AC上的点,且

AE

=CD,连结AD、BE交于点P,作BQ⊥AD,垂足为Q.求证:BP=2PQ.

23、(11分)阅读下题及其证明

过程:已知:如图,D是△ABC中BC边上一点,EB=EC,∠ABE=∠ACE,求证:∠BAE=∠CAE.

证明:在△AEB和△AEC中,

EBECABEACE

AEAE

∴△AEB≌△AEC(第一步)

∴∠BAE=∠CAE(第二步)

问:上面证明过程是否正确?若正确,请写出每一步推理根据;

若不正确,请指出错在哪一步?并写出你认为正确的推理过程。

24、(12分)如图1,点C为线段AB上一点,△ACM, △CBN是等边三角形,直线AN,MC交于点E,直线BM、CN交与F点。

(1)求证:AN=BM;(2)求证: △CEF为等边三角形;(3)将△ACM绕点C按逆时针方向旋转900,其他条件不变,在图2中补出符合要求的图形,并判断第(1)、(2)两小题的结论是否仍然成立(不要求证明)

汇智教育九年级第一单元证明(二)测试卷答案

一.选择题

1.D 2.A 3.C 4.D 5.C 6.A 7.B 8.B 9.B 10.B

二 填空题

11.20

12.∠B=∠E 或∠A=∠D 或 AC=FD

13.20

14.90

15.100

三.解答题

16:在

BCBC0AD90

ACBD

RtABCRtDCB

ACBDBC OBOC

17:在ABQ中 APBPPQ1BQ BAQ900 2

又APPQAQ AQP6002QACQCA

QAC300 BAC1200

18:梯形ABCD中 ABCD BADCDA

又AEDEEADEDA

BAEEDC

ABDC在ABE和ACE中 BAECDE

AEDE

BAECDE

BECE

19:解:设EAB2x则EAC3x

EDAC且ADCD

EAEC EADECA3x

ABC900

BACC900

即5x3x900 x12.50

则ACB3x37.50

本文来源:http://www.guakaob.com/qiuzhizhaopin/52673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