描写景物文章

| 留学生招聘 |

【www.guakaob.com--留学生招聘】

篇一:描写景物文章
如何指导学生写好描写人物的文章

如何指导学生写好描写人物的文章

王贵莉 (贵州省赤水市长沙小学) 写记叙文离不开叙事和写人,有些同学能把事情写具体,可一写到人物就显得力不从心,写出来的人物或浮光掠影,或轻描淡写,或千人一面。特别突出的是,好多学生写出来的人物往往都是一个模子刻出来的,如:炯炯有神的大眼睛,一笑就有两酒窝„„要知道,语文教育专家汪广仁说过:“世界上没有完全相同的两片树叶,世界上也没有完全相同的两个人。”这就是说,人都是具有个性的。其实把人物写活、写出个性也不是那么难,学生在写文章时,要准确地表现出人的个性特点,要对人物的外貌、语言、动作、心理活动等方面的表现展开深入细致的描写。那么,怎样将人物的个性鲜明地表现出来呢?可以指导学生从以下几个方面去写:

一、惟妙惟肖,描写外貌

写人物的外貌是指对人物容貌、姿态、神情、衣饰等特征的描写。写好人物的外貌,要注意两点:

外貌描写不能从头到脚,面面俱到,不分主次地全面描述,像照相一样全部收摄在内;也不能搬用套话,千篇一律,千人千面,像写小孩,都写成“浓眉毛、大眼睛、一笑两酒窝”, 写年轻人就用“身材高大,举止潇洒”,写老年人就用“两鬓斑白,神采奕奕”,这样的描写缺少灵性、缺少个性,就不会写出动人的形象来。

写人物外貌必须抓住人物的特征,然后着力去表现这些特征。比如在学过课文《少年闰土》一文中,作者就是紧紧抓住闰土的特征写他的外貌的:“头戴一顶小毡帽,项戴银圈,手捏一柄钢叉,向那匹猹尽力地刺去。”这个外貌描写,由于把闰土的特征表现得极为突出,便给人们留下了终身的印象。学完课文,我给学生安排了一组小练习:你和同学们天天生活在一起上课、下课、搞活动、做游戏„„可以说是最接近、最熟悉的了。然而你想过没有,怎样准确地写出你最要好的或最佩服的同学的外貌呢?想一想,写同学的外貌一般都写哪些内容?一般男孩和女孩的外貌特征是什么?如何突出这些特点?

好的外貌描写贵在传神,能反映人物的性格特征和内心世界,并与人物的身份、年龄、性别相称。其目的是以形传神,展示人物的精神风貌,使人物形象更丰满、更生动。

二、凸现语言,如见其人

人物的语言是和他的身份、经历、思想感情密切相关的,因此,写好人物的语言是写好人的重要手段之一。

言为心声,通过语言描写,不仅能表现人物的身份、经历、年龄、职业等的与众不同,表现出人物的语气和心情,而且能透其心声,突出其性格特征,使读者由说话看出人物来。个性化的语言描写,能使读者有如闻其声,如见其人之感。语言描写一定要符合人物的性格、身份和境遇。成功的语言描写,不仅要写人物说什么,而且要写人物怎么说,要和动作、神态、姿态等方面的刻画结合起来,使动作、神情、言行相得益彰。语言描写最忌满嘴豪言壮语,还忌冗长复杂的对话。

1、人物语言必须能反映人物的思想品质。

2、人物的语言必须符合人物的身份。即什么样的人讲什么样的话。退休老爷爷爱坐在公园、茶馆里聊天,他们对眼前的事忘得快,对过去的事记得牢,常爱说:“嘿,我年轻的时候„„”“从前哪„„”声调比较平缓,充满了对往昔的感慨。老奶奶说起话来唠唠叨叨,没完没了。小孙子要出门,她要叮咛半天:“小心车子,别撞着!”“放学早点回来„„”小孩子好奇心大,求知欲强,老是追着大人问个没完:“小鸟为什么停在树上?”“为什么它妈妈不接它回家?”抓住不同人物的特点,写出符合他(她)的身份、年龄、性别的语言来,才会让人们感到真实可信,具有强烈的生活气息。

三、紧抓动作,细致描摹

黑格尔提出:“能把个人的性格、思想和目的最清楚地表现出来的是动作,人的最深刻的方面只有通过动作才能见诸现实。”在写作文时要通过动作描写,表现人物在“做什么”和“怎么做”。特别是选择那些足以表现人物性格的动作,尤其要注意选用准确、生动的动词,通过“怎么做”写出人物的个性。

1

1、写动作一定要着力表现人物性格特征,揭示人物的内心世界。

2、写人物还要注意写出人物的习惯动作。人们常常会表现出各自特有的习惯动作。例如小弟弟不爱清洁,不带手帕,流鼻涕了,常会用手背一抹;戴眼镜的人,镜架宽了,老是滑到鼻尖上来,日子长了,就会有用中指或食指把眼镜往上一推一推的习惯动作„„。作文时把人物的这些特有习惯动作写出来,就会增加文章的色彩,使文章更加生动形象。

3、人的动作变化最多,差别也比较细微,我们还要学会精确地描述动作。

四、窥视内心,袒露心迹

心理描写,是对人物内心活动的描写,是把笔触深入到人物的心灵中以展示人物的精神面貌、突出人物的思想品德和个性特点的方法,是直接揭示人物精神世界和思想活动的一种方法。它可以直接深入到人物的精神世界,揭示人物的内心情感,对展示人物形象也十分重要。深刻、生动的心理描写,能充分揭示人物的性格,开掘文章的思想,深化文章的主题。深入描写人物的内心活动,是展示人物形象的重要手段。我们在描写人物心理活动时要走进人物的内心,揣摩人物的最深层的丝丝脉络。写清人物在想什么,又是怎样想的,也可以通过独白、回忆、梦境、幻觉,甚至语言和行动来进行,想方设法把心理活动的过程全面展现出来。

写好人物的心理要注意以下几点:

1、心理描写要切合人物的身份、年龄和性格特点。

比如《穷人》那篇课文,写桑娜的心理活动是恰到好处。她家里很穷,一家七口只靠丈夫打渔维持生活。现在邻居西蒙死了,她必须担负起抚养西蒙两个孩子的义务。但是她家养得起吗?丈夫会同意吗?她心理忐忑不安,内心进行着激烈的斗争。这段心理的描写就完全符合她的身份和性格特点。

2、心理活动描写的语言要力求准确、精炼、适当,要防止不合人物实际或冗长。好的心理活动描写不一定写得很长,关键是准确、适当。比如《我的伯父鲁迅先生》一课,作者周晔得知自己读书囫囵吞枣,伯父巧妙地给予批评时,她“又羞愧、又悔恨,比挨打挨骂还难受。”这短短一句话便把周晔当时的心理状态十分完美地表现了出来。

通过心理描写来展示人物形象,一定要把心理活动的过程展现出来。不然,人物的形象无论如何都会显得苍白无力。

除了做到以上几点,我还鼓励学生多阅读。由于小学生的阅读量较少,语言缺少丰富的内容。这时就得靠老师正确引导学生阅读《作文选》及其他阅读材料。《作文选》选登了许多学生的优秀作文,我们要鼓励学生阅读《作文选》和其他阅读资料。但要指导学生正确阅读,不能不分青红皂白地全部抄袭,而是从阅读中积累词汇,丰富自己的语言,增长知识,借鉴别人的写作方法。另外,还可以摘抄文中生动形象的语句,如关于人物外貌及动作描写的语句、人物刻画的语句等。只要符合自己的文章需要,因时因地因事地放在自己的文章里,如果文章让人读了合适,组合严密,没有硬塞的感觉,就说明把“借”的东西写活了。

总之,作文是语文教学的“半壁江山”,也是一个学生观察生活能力、分析问题能力、辨别真善美能力的综合反映,是学生个人素质的体现。教师要正确引导,从内容入手,使学生乐于写作,切实地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

(作者简介:王贵莉,女,1964年8月24日生于贵州省赤水县平滩乡,1980年11月4日参加教育工作,大专学历,小学一级教师,曾经在平滩小学、白云小学工作,现在长沙小学任教。)

(来源:《中国教育科学》2015年3期)

2

篇二:描写景物文章
怎样描写景物

怎样描写景物

夏日的夜晚,坐在院子里纳凉,伴着习习凉风,望着满天星斗,听奶奶讲故事,冬天的清晨,戴上鲜艳的围巾、帽子,冒着严寒,和小伙伴们滚在白雪皑皑的操场上打雪仗、堆雪人„„自然环境和自然现象与我们每个人随时都发生着密切的联系,景色描写,包括对自然环境〈高山大川、江河湖海、春夏秋冬〉和自然现象〈风云雷电、雨雾雪霜)的描写,是我们作文练习中的一项不可缺少的内容。

怎样才能描写好景物呢?

首先,要细致观察,写出景物的特点。

大自然为我们提供了千姿百态、千娇百媚、千变万化的景物,这是一个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写景宝库,要写好自然景物,首先要学会细致地观察大自然。天下的景物,各有自已的特点,比如水,有的流水潺潺,有的波涛滚滚,同样是树?有着树种、高矮、粗细的区别,同是观日出,海上、山上就各具特点,所以说,观察大自然,要抓住其特点,认真细致地观察那些最能反映当时当地景物特征的地方,而不能满足一般的了解。

要想抓住景色的特点,观察时需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1、多角度地进行观察。比如上看、下看、近看、远看,要变换各种观察角度。就像一个摄影师,一会儿把镜头摇远,一会儿拉近呈大特写,一会儿又俯拍、仰拍,这样文章才有动感。游踪,就是游览一个地方所经过的路线、踪迹。浏览一个地方,往往要经过许多地方,看到许多景物。行文的时候必须按照游览先后顺序记叙,清楚地交代先到了什么地方,后到了什么地方。准确地把游踪写清楚,才能够具体描述景物所处的地点、方位、特征。写清楚游踪的主要途径是“移步换景”,即随着游览、参观者的立足点不断转移,相应描述不同地点所见的景物。作者如同导游,领着读者一个点、一个点地游览、参观。为了使状物绘景更生动、更具体、更形象,还可以采用多种表现手段来丰富描写。

2、有顺序地进行观察,比如从前到后、从里到外,或由主到次、由浅入深、由表及里,要有次序有层次地进行观察。还注意不要忘记观察景物变化的全过程,从开始到最后,凡有变化的都要细致入微地观察,这就容易抓住景物的特征。到行文时,也要按照观察的顺序写,做到条理清晰、层次分明。

3、动静结合地进行观察。有这样一则幽默故事:“动”与“静”是一对冤家。一见面总爱吵个没完。一次,“静”对“动”说,“你怎么老跟着我?让我独自呆一会儿不行吗?”“动”回答:“那怎么行!没有我,人家怎么能认出你来?”“静”不服气地说:“你举例说说。”“动”说,“古人笔下有这么两句诗:‘蝉噪林愈静,鸟鸣山更幽。’如果不写‘蝉噪’、‘鸟鸣’的动态,怎么能知道‘林静’‘山更幽’呢?还有„„”“得了,得了!这么说,我俩是形影不离呀!”。动静结合,写出的文章方能情趣盎然。大山、建筑物等,在我们平时的观察中是处于静止不动的状态的,而聚散的云彩、飞驰的汽车、风中摇曳的花朵、树叶却处于活动、变化的状态。我们观察景物时,既要注意它的静态,,又要注意它的动态。动笔时,需把这两者结合起来,静中有动,动中有静,两相对比,相互映衬,这样才能使文章生动活泼、情趣盎然。

4、调动各种感觉器官进行观察,大自然是个有声、有色、有味的世界,我们用鼻闻,用手触,借助“五官"的功能,就容易捕捉到景色的特点,使其跃然纸上。【描写景物文章】

5、引用传说,状物绘景。

在描写景物时,插入一些故事逸闻、神话传说、典故名言、文史资料、民俗谚语,使景和物蒙上一层神奇的色彩。

其次,要做到情景交融。

我们写景物,不单纯是为了写景物而写景物,而是通过对景物的描绘来表达自己的一种思想感情:或喜或悲,使读者受到感染,引起共鸣。这种情景交融的文章,才能更好地表达文章的中心,使读者获得美的享受。

最后,要发挥联想,恰当运用修辞手法。

在描写景物时,要发挥由此及彼、丰富合理的联想,借以把自己的情感融化进去,使景物描写更有深度,使文章中心思想得到升华。

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能把简单的东西,具体化、抽象的东西形象化,运用拟人的修辞手法,把没有思想感惰的生物当作有思想感情的人来写,能使文章形象具体、生动活泼,语言富有魅力。能帮助读者理解作者的思想。作家老舍曾说过:在描写时,不能不设比喻。但比喻要创新,如果总把某些景物的比喻固定化,就会让人生厌,达不到增添文章情趣的目的。 通过比喻,把简单的东西具体化,抽象的东西形象化。比如把稻穗的颜色比作“黄金般”,就生动形象地写出丰收的景象。又如把耶诞红比作淑女,也生动形象地写出耶诞红的美丽。不过话又说回来,比喻也要创新。如果总把某种景物的比喻固定化,那不会增添文章的情趣。有位伟人说过,第一个把姑娘比作鲜花的是天才,第二个把姑娘比作鲜花的是庸才,第三个则是蠢才。

拟人,把没有思想感情的事物当作有思想感情的人来写。例如“原野上的小草,换上青翠的衣服”,这样一比拟,就把春去夏来的意思委婉地表达出来。把春天人格化为“春天是个插花的能手”,“春天是个美丽活泼的仙子”,“春天是个慈祥的守护神”,“春天是一位伟大的画家”。这样状物写景,文章就更富有感染力,更有魅力。

[补充材料]【描写景物文章】

写景抒情相结合

群星闪烁,上弦月弯弯的嵌在星空里,枣林里流动着一阵阵清香——并不是枣树的香,是花香。现在夜已很深,屋子里没有点灯,春风轻轻的从窗外吹进来,送来了满屋花香。夜更静,静得仿佛可以听见露珠往花瓣上滴落的声音。流星刚升起,一弯蛾眉般的下弦月,正挂在远处的树梢。风中还带着花香,景色神秘而美丽。暴雨就像是个深夜闯入豪门香闺中的浪子,来得突然,去得也快。可是他来过之后,所有的一切都已被他滋润,被他改变了。树林中带着初春木叶的清香,风中的寒意,虽更重,但天地间却是和平而宁静的。没有人,没有声音,红尘中的喧哗和烦恼,似已完全被隔绝在屋门外。只不过世上一些最危险,最可怕的事,往往就是隐藏在这平静中的。蓝的天,归的云,阳光刚刚升起,照在红的花,绿的叶子上,叶子上还带着晶莹、透明的新鲜露珠。风也是新鲜的,新鲜而芬芳,就仿佛像多情少女的呼吸。没有雾,淡淡的白云缥缈,看来却像是梦一样。一阵风吹过,苍松间的昏鸦惊起,西天一拣斜阳更淡了。然后暮色就已笼罩大地。

月满中天。

秋风中浮动着桂子的清香。桂子的香气之中,却充满了肃杀之意。风从窗外吹进来,月【描写景物文章】

光从窗外照进来,风和月同样冷。古往今来,也不知有多少人,用过多少名词形容过“柳”。 有人说柳如丝,有人说柳如雪,不管是如丝如雪,在一般人心目中,柳总是柔的。

春夜,春雨,巴山。

春夜的夜雨总是令人愁,尤其是在已山,落寞的山岭,倾斜的石径,泼墨般的苔痕„„多少前辈名侠的凄惨往事都已被埋葬在苔痕下,多少春花尚未发,就已化作春泥。

落日忽然从一片苍茫混沌的云层中露了出来,落日已经红了,很红。落日最红的时候,就是它即将沉没的时候。人呢?人是否也如此?

雪,遇到温暖的阳光,当然会溶化,然而,一块千年寒冰却不会溶化,不但不溶化,反而会使阳光变冷,变得黯然失色。

这是初夏,阳光灿烂,海水湛蓝,海鸥轻巧地向船桅间滑过,生命是多彩的,充满了青春的欢乐。深邃的厅堂,一重又一重。

一重又一重竹帘深重,将十丈红尘全都隔绝在帘外,却将深山秋韵全部深深的藏在厅堂中。竹帘问有燕子盘旋梁上,昔日王谢堂前燕,今日莫非已飞来此家院?案头的钟鼎,莫非是金谷故物?一抹朝阳,满地花荫,帘外鸟语啁啾,更显得厅堂分外宁静,三王垂髫童子,正在等着卷帘迎客。图画般的山林问,还亮着一点点灯光,映着那一幢幢亭台楼阁,竹篱茅舍,也映着那一道瀑布。瀑布从天而降,飞珠溅玉,灿烂如银。奇怪的是,这么大的瀑布自半空中倒挂而下,泄入湖中,水声并不震耳,反而如鸣琴奏玉,听来更觉神清气爽,显然水力已被巧妙的渲泄了很多。风声中似乎隐隐有丝竹声传来,衬着瑶碧般的流水声,使这图画般的山谷,看来更平和而安静。夜已深,四下静得很。深山里那种总带着几分凄凉的静寂,绝不是红尘中人能想得到的。虽然有风在吹,吹得树叶飕飕的响,但也只不过使得这寂静更添几分萧索之意。春天的太阳就像是小姑娘的脸一样,终于羞答答的从云层中露出来了,暖洋洋的照在这条热闹的长街上。大姐姐小弟弟少奶奶老太太都脱下了棉袄,穿上了有红有绿的春天衣裳,在街上溜达着晒太阳,让别人看他们的新衣裳。用三根鸡毛两个铜钱做成的毽子满街跳跃,各式各样五颜六色的风筝飞满在蓝天上,连老太爷的嘴里都偷偷的含着一颗桂花糖。漫长寒冷的冬天终于过去了,大家都准备好好的享受一下春天的欢乐。

山坡下的一丛杜鹃已经开花了,远处的青山被春雨洗得青翠如玉,一双蝴蝶飞入花丛,又飞出来,庭园寂寂,仿佛已在红尘外。前面是一片春天,旭日刚刚从青翠远山外升起,微风中带着远山新发木叶的芬芳,露珠在阳光下闪亮得就像是初恋情人的眼睛。

霹雳一声,春雷又响起。倾盆的暴雨像是一股积郁在胸中已久的怒气,终于落了下来。 一道道闪电撕裂了黝黑的苍穹,一颗颗雨点珍珠般闪着银光,然后就变成了一片银色的光幕,笼罩了黑暗的土地。现在本来已经应该是日出的时候了,可是在没有闪电的时候,天地间却更黑暗。

这个世界上大概很少有人会把沙漠和海洋联想到一起。海洋是生动的、壮阔的、美丽的,充满了生命的活力,令人心胸开朗,热血奔放。

有很多人热爱海洋就好像他们热爱生命一样。

沙漠呢?没有人会喜欢沙漠,到过沙漠的人,没有人会想再去第二次。可是一个人如果真正能同样了解海洋和沙漠,就会发现这两个看来截然不同的地方,其实有很多相似之处。它们都同样无情,同样都能使人类感觉到生命的渺小和卑微,同样都充满了令人类完全无法

忍受的变动。在这种变化中,人类的生命立刻就会变得像铁锤下的蛋壳那么脆弱。在某一方面来说,海洋甚至比沙漠更暴厉更冷酷,而且还带着某种对人类的无情讥笑。

——海水虽然碧绿,可爱,可是在海上渴死的人很可能比在沙漠上渴死的更多。

你看这江水奔涨,终日不停,就算有人将万两黄金丢下去,也只不过会溅起一片水花而已,等到水花消失时,江流还是不改,就好像什么事都没有发生过一样。不管你投入的是万两黄金,还是百斤废铁,结果都是这样子的。世事本就如此,这个世界本就有很多无可奈何的事,一过去之后,便如春梦般了无痕迹可寻。

是春天。

在天地万物都在茁发生长的春天。

凋谢了的木叶,又长得密密的,丛林中的林叶莽莽苍苍,连阳光都照不进来。树干叶间,还是一片迷迷蒙蒙的灰白色,让你只能看到见一点迷迷蒙蒙的影子。看得见,却看不远。

毒蛇的液,狐狸的心,北海中的冰雪,天山上的岩石,狮子的勇猛,豺狼的狠辣,骆驼的忍耐,人的聪明,再加上一条来自十八层地狱下的鬼魂。也像是罪恶一样,沼泽里仿佛也有种邪淫的吸力,只要你一陷下去,就只有沉沦到底。

风在窗外吹,落叶一片片打在窗户上,就像是一只疲倦的手,在拨弄着枯涩的琴弦,虽然有声音,却比无声更沉闷。

校园抒情散文一则

初秋,校园的一角

黄昏将尽,带点儿悲凉的情调,伴着朦朦胧胧,隐隐约约。而此时的校园里静悄

悄的,充满静谧,也不乏温馨。

她很惊讶地说:“你瞧,多美呀!”

只见一行白鸟飘过透着霞光的天空,朝北飞去。

她脸上欣喜的表情宛若„„。

“是呀!”我看着她,我被她惊奇的表情吸引住了。Oh!我心爱的贝贝。

操场上,一二对老人互相牵挽,漫步在这诗一般的画卷里。在操场通往教学楼的路边,有一排不知名的树,长的郁郁参差,一到夏天就会开满小黄花。

今天,满树细小的青叶纷纷落下—————在微冷而又凉爽的天气里,点点丝丝,丝丝点点,无声无息。小路上铺满了点点青色。叶子在你眼前飘至,宛若青丝。OH!这是情丝吗?路过时,或许头发上还点缀着些点点青绿,点点浪漫。

来的真是时候,这就是浪漫!嘎嘎嘎。我不禁自我庆幸。

——一晃,两年过去了。。。。。

啊!令人回味的初秋。人生宛如一场梦,回忆起来还是昨天的感觉。

每当夕阳西下的时候,在远方的你,可记得我吗?我心爱的贝贝!

本文来源:http://www.guakaob.com/qiuzhizhaopin/56290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