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心的散文

| 留学生招聘 |

【www.guakaob.com--留学生招聘】

用心做事 成就自我
用心的散文 第一篇

用心做事 成就自我

曾经在一本书上看到,做事有三种境界:用力做事可以把事做完;用脑做事可以把事做成;用心做事可以把事做好。细心品味这几句话,确实有一定的道理。不论做什么事不仅要用力用脑,更要用心。用心是把事做好的不二法门,是做事的最高境界和成功秘笈。

何谓用心?“用心”就是用脑筋去思考,用思想去领导,用观念去武装,用行动去落实。只做表面文章而不能深入到实质,不算“用心”,只是为了做事而做事不是“用心”做事,而对工作推托更谈不上“用心”。 用心做事,是将情感融入事情之中,带着创造的心去做事;用心做事,是指用负责、务实的精神,去做好每一天中的每一件事;用心做事,就是指不放过工作中的每一个细节,并能主动地看透细节背后可能潜在的问题;用心做事,就是要让自己比过去做得更好,比别人做得更好。 在我的人生格言中,我一直要求自己:“用心做事用情做人”。只要自己选择了,不论过程如何辛苦,我都要自己坚持走下去,因为人这辈子不是在选择中走过,而是在过程中生活。人活着就要做事,但同样是做事,因态度和方法不同,结果也大相径庭。我们常说一个人如何成功、如何出色,一个重要方面就是指他做事是否用心。用心做事,不仅是一个方法、一种技巧,更是一种态度、一种境界,是一个人不断完善自己的标尺,也是走向成功的第一步。

【用心的散文】

温家宝总理去看望北京大学学生时,殷切勉励莘莘学子:“不仅要学好知识和本领,而且要学会做人,用心思考,用心讲话,用心做事。”总理一连用了三个“用心”。可想而知,他对青年一代的深厚寄托。一个人,不论做什么,只要用心去做,才能无愧于社会、无愧于人生。

细节决定成败,细节在于用心。用心做事,不是努力地去做事,而是用自己的真心、诚心、良心去做事。如果我们只是努力的去做事,而不用“心”去做事,那么我们可能不能达到预想的结果,而偏离了方向。任何事情用心做和不用心做,结果是完全不一样的。在现代企业中,只有用心做事的员工,才是企业真正需要的人。

随着时代的发展,“用心做事”一词不断被赋予新的内涵,被注入新的时代元素,今天我们强调的“用心做事”,不再仅仅是原来意义上的按部就班做事,按领导的安排、计划做事,而是靠用心做事、靠智慧做事、靠创新做事,而这种做事是要用结果也就是创造的价值来验证和考核的。也就是说,一个人是否在认真做事,不能靠自我感觉良好,而是以最终为企业创造的价值来说话。这才是企业员工应大力提倡的工作态度。认真做事只是把事情做对,用心做事才能把事情做好。用心思考,追求卓越,认真做事,追求完美。只有这样才能及早抵达成功的彼岸。所以,无论做人、做事,都要从“心”开始。

用心做事,要求我们做一个敬业忠诚的人,只有这样,才能赢得别人的尊重和信赖。敬业,首先是爱业,切实履行自己的岗位职责,把企业的工作当做自己的事业来经营。用心做事,要求我们拥有一颗强烈的责任心。只有对工作负责,才能进入用心的状态。用心做事的员工还应具备一些优秀的品质,如勤奋务实、执著自律等,只有具备这些品质,才能主动工作,用心做事。一个忠诚的员工,应有主人翁意识,从大局出发,因为企业和员工是一个共同体,一荣俱荣,一损俱损。只有企业强大了,员工才能拥有更大的发展空间。

作为一名盖世员工要取得成功和更大的进步,就必须用心做事,用心思考,它是员工成事之基、成功之本。一个主动工作、用心做事的员工,才是企业真正需要的人。用心做事,诚信做人,积累经验不断的前进,每天,每周,每月,每天进步一点点,用行动达到自己的目标,用行动为盖世服务。 我们盖世邦晔已走过四个春秋,我们一直秉承“用心做事成就自我 与企业共成长”的企业文化。我相信只要我们盖世员工用心做好每一件事,齐心协力,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就一定能够获得丰硕的成果,我们盖世邦晔一定会有更加美好的明天。

【用心的散文】

从今天起,面向生活,用心做事; 从现在起,拥抱生活,用心体验。

散文发展
用心的散文 第二篇

因为选编《20世纪中国散文经典》一书,又重新考虑了有关中国现代散文发展的一些问题。对此,我原在《文学评论》已写过《世纪之交:对“散文”发展的回顾与思考》(见1997年2期)一文;现在旧题重作,感到还是有些未说的“新话”值得一说。

【用心的散文】

我想依据个人的浅显理解,结合中国现代散文演进的大体情况,作一如下演绎:

(1)1901—1917年的世纪初期,那时还以儒家文化为“正统”,但这一时期,人心思“变”,新思潮如春雷滚动,旧势力似大厦将倾。特别是梁启超“笔锋常带感情”的报章“新文体”影响一时!这期间由于“传统文化”仍是主流,故是谓“正”。【用心的散文】

(2)1917—1927年,是“新文学”的第一个十年,又称“五四文学”,是现代散文的发轫期。叙事、抒情、议论等不同写法,劲健、含蓄、讽刺等不同流派的散文,都得到了全方位的发展和展示。其中,鲁迅是文坛泰斗,在杂文、回忆散文(《朝花夕拾》)、散文诗(《野草》)等多方面都堪称大师,而周作人

心不旁骛、钟情小品,在随笔写作上高人一筹:周氏二兄弟双峰并峙,二水分流,是当时文界的最大亮点;其他还有冰心、朱自清等“文学研究会”诸家散文;郁达夫、郭沫若等“创造社”诸家散文;“语丝”派(如孙伏园、孙福熙等)及“现代评论”派(如徐志摩、陈西滢等)诸家散文等,诚可谓群星璀灿。

(3)1927—1937年,是“新文学”的第二个十年,也称“左翼文学”,是现代散文的收获和转折期。1934年“小品年”的走红及稍后《中国新文学大系·散文集》(周作人编了“一集”、郁达夫编了“二集”)的问世,标志了它基础的奠定和成果的丰硕。鲁迅和“鲁迅风”杂文(如瞿秋白、唐弢、聂绀弩等)领袖文坛;林语堂等的幽默闲适小品热闹一时;“京派”诸家(何其芳、沈从文等)以及“开明”同人(丰子恺、叶圣陶、夏丐尊等)的散文,也争奇斗妍、格调各异。但此间文坛“左”的倾向,不仅给当时也给后来带来了深重影响。

(4)1937—1949年,是现代文学的第三个十年,也称“抗战文学”或“延安文学”。【用心的散文】

这一时期,“把颠倒了的历史再颠倒过来”的“工农兵文学”,的确开了文学的新生面!客观、向外的通讯、报导等叙事文体,发展顺利;而主观、向内的抒情文体——诗歌与散文,则受到了当时总体氛围的严重抑制。尽管如此,上一时期就很活跃的茅盾、巴金、李广田等又有新作,陆蠡、丽尼和萧红、张爱玲等新秀也写出了一些很有新意的作品。上述四个时段除第一时段为“正”外,其余三个时段都为“反”:反封建(正统),反传统(文化)。事情看得很清楚:整个20世纪,都可以说是中国向西方学习的世纪。自“文学革命”后,各文体文学的创作(包括散文),均采取了“反”传统的文化态势!特别是它对“汉字”落后、“文言”反动(“文学革命”最基本的观念就是“死文字不能产生活文学”①,而“文言文”即为“死文字”;“国语运动者”甚至连“汉字”也视为“死文字”)的偏激认识,和要扫荡“桐城谬种”(散)、“选学妖孽”(骈)的过激口号,现在看来肯定是有问题、不妥当的。这种偏执,当然会给创作带来一些负面影响;但作为一个“运【用心的散文】

动”的总体评价,“五四”作为一次空前的“文化革命”,肯定有它“绝对化”、“形而上”的地方;但一代人有一代人的历史使命,一代人也有一代人的时代局限,“五四”运动的领导人物,以“启蒙”、“救国”的空前热忱和“民主”、“科学”的现代精神作为双翼,第一次全面启动了中国“现代化”的伟大进程,推着中国文学往前走!这无论如何都功不可没!历史的这一页,已然翻过。我们既不能用今天的认识去翻过去的案;同时,我们也不能不站在今天的思想高度去对它进行认真的历史反思!

郁达夫在《〈中国新文学大系·散文二集〉导言》②里说:五四运动的最大的成功,第一要算“个人”的发现。以前的人,是为君而存在,为道而存在,为父母而存在,现在的人才晓得为自我而存在了。„„以这一种觉醒的思想为中心„„现代的散文,就滋长起来了。“个人”的发现和活生生的“自我”进入散文作品,成为文章的主角——这的确

是破天荒的一个崭新现象!郁氏还把古代文章和现代散文做了鲜明对比,认为过去的文章由于有“尊君、卫道、孝亲”这三大“厚柱”或“硬壳”的桎梏,其“心”都是死的;而只有到了现代散文里,“心”和“人”才“活”了起来,从而为它带来了全新的生机和面貌。另一位散文大家、散文理论家周作人,则用心良苦地把现代散文称为“言志派”散文,以和传统的“载道派”文章明显地界划开来。“诗言志”③中的“志”,是中国文论里一个十分古老的概念。何谓“志”?古人云:“在心为志,发言为诗”。可见它包括感情、意愿、思想等,是一个感性和理性浑然一体的东西。周作人倡“言志”,意在对抗儒家所鼓吹的“载道”——封建的道统、文统。虽然,这用意不错,但不少人也指出了“志”本也是一种“道”,二者界限很难厘清。所以,他的这种倡导最终也未见成功,当然这种努力也并非徒劳:人们通过“言志”主张的本意,还是认清了古代文章和现代散文在精神实质上的根本差异。

本文来源:http://www.guakaob.com/qiuzhizhaopin/610518.html

    热门标签

    HO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