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平等

| 留学生招聘 |

【www.guakaob.com--留学生招聘】

专题六: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社会篇之平等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平等 第一篇

专题六: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社会篇之平等

【教学目的与要求】

通过本课的教学使学生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的平等有初步的认识。充分认识平等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内容,明确它的含义,要求以及对我们青少年的要求。

【教学重点】

1、平等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的地位。

2、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平等的重要意义和作用。

3、平等的含义及重要性。

【教学难点】

1、平等的含义及重要性。

2、青少年如何为实现平等而努力。

【教学方法】

讲授法、案例教学法

【教学内容】

1、相关概念的界定及含义。

2、我们党关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平等的含义及表现。

3、平等的重要意义和作用。

【讲授新课】

导入新课:情景导入:

一、平等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的地位

教师讲解。 二、平等的含义:播放视频:

是指人们在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活等方面享有同等的基本权利,也指每个人在机会、人格等方面没有高低贵贱之分。人和人之间的平等,不是指物质上的“相等”或“平均”,而是在精神上互相理解,互相尊重把对方当成和自己一样的人来看待。现代社会的进步,就是人和人之间从不平等走向平等过程,是平等逐渐实现的过程。

三、名言佳句

1、所有的人生来都是平等的。

——林肯

2、人人相亲,人人平等,天下为公,是谓大同。

——康有为

3、有平等就不会有战争。

——梭伦

4、对一个有优越才能的人来说,懂得平等待人,是最伟大、最正直的品质。

——理查德

5、友谊是一种和谐的平等。

——毕达哥拉斯

四、平等的表现:

1、平等就是消除歧视,同等对待他人

2、平等就是所有人都享有同等的基本权利

3、平等就是要反对特权,真正实现人人平等

五、知识链接

我国《宪法》中的平等原则

1、我国《宪法》第33条第2款规定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

2、《宪法》第4条第1款强调了民族平等。“中华人民共和国各民族一律平等。国家保障各少数民族的合法的权利和利益,维护和发展各民族的平等、团结、互助关系。禁止对任何民族的歧视和压迫,禁止破坏民族团结和制造民族分裂的行为。

3、《宪法》第48条第1款强调了男女平等。“中华人民共和国妇女在政治的、经济的、文化的、社会的和家庭的生活等各方面享有同男子平等的权利。

国家保护妇女的权利和利益,实行男女同工同酬,培养和选拔妇女干部。”

4、《宪法》第36条第1款和第2款强调了信仰平等。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有宗教信仰自由。任何国家机关、社会团体和个人不得强制公民信仰宗教或者不信仰宗教,不得歧视信仰宗教的公民和不信仰宗教的公民。

六、思考与实践:

1、思考一下自己身边有什么不平等的现象?这些现象的原因是什么?自己应该怎样来维护平等?

七、结束语:

平等,自人类诞生以来,就是人们一直追求的社会目标。尽管人与人之间在个体上还存在差异,但是所有人在人格上都是平等的。

只有平等相待,人与人之间的交往才能顺畅,国家与国家之间的沟通合作才能共赢。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平等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平等 第二篇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平等

界首一中 郭大伟

联系方式:139 5679 2562

平等是人的基本权利,是处理人与人之间关系的基本准则,也是人类的终极理想之一。马克思指出:“一切人,或至少是一个国家的一切公民,或一个社会的一切成员,都应当有平等的政治地位和社会地位。”可以说,现代社会的进步,就是人和人之间从不平等走向平等的过程,是平等逐渐实现的过程。

党的十八大报告将“平等”作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内容,反映了我们党在理论凝练与创新上的与时俱进,也体现了我们党在实践拓展与推进上的人文价值追求。

一、平等的现实基础

1、自然的平等

从自然的角度来说,平等是一种天赋人权,人们平等地享有大自然给予的恩赐,苏轼在《赤壁赋》中说“惟江上之清风,与山间之明月,耳得之而为声,目遇之而成色,取之无禁,用之不竭,是造物者之无尽藏也,而吾与子之所共适”。向往平等,天经地义;追求平等,人性所至。孔子说“有国有家者,不患寡而患不均”,西方古典自由主义者也认为“人人生而平等”。从秦代陈胜、吴广发出“王侯将相,宁有种乎”的呐喊开始,后代所提出的“等贵贱、均贫富”的主张、“无处不均匀、无处不饱暖”的畅想,尽管带有严重的平均主义色彩,不可能成为现实,但无不彰显着人们对平等的追求。

但是,苏轼的思考也让我们看到,平等是有条件的:人们之所以能平等地享有“清风”与“明月”,是因为没有人能够对其进行占有和垄断。

2、社会的平等

从人类社会发展的过程来看,人类不平等主要表现为对生产资料占有的不平等(封建社会和资本主义社会分别是土地占有和金钱占有的不平等)。因此,人类从封建社会进入资本主义社会,生产力的发展不仅没有给人带来真正的平等,反而由于资本积累的差异,加剧了诸多方面的不平等。

社会主义制度下的“生产资料公有制”第一次为平等提供了坚实的基础,不仅如此,社会主义制度还确立了政治上的平等和分配制度的平等。应当看到,社会主义制度为实现平等奠定了制度基础,提供了有利条件。在新的时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所关照的“平等”更是充盈着“人之为人”的人性意蕴,在凸显人的价值上具有社会的共识性、普世性和引领性。

二、社会主义平等的价值意义

1、平等是实现人民民主的必要条件

社会主义民主政策的根本和核心是人民当家做主,党的十七大指出“人民民主是社会主义的生命”。实现社会主义民主,要求做主的人民平等地享有基本权利,没有平等就无所谓人权,更无所谓民主。

人与人之间的平等,不仅仅是指物质财富占有上的平等,更重要的是指政治地位和精神境界上的平等,即平等地尊重人的主体地位、平等地发挥人的主体作用、平等地释放人的智慧才能、平等地维护人的主人权利。只有坚持平等,才能实现真正的民主。

2、平等是维护社会公正的精神导向

萨托利说:“平等也是我们所有理想中最不知足的一个理想。其它种种努力都有可能达到一个饱和点,但追求平等的历程几乎没有终点„„如果说存在一个使人踏上一个使人无尽历程的理想,那就是平等”。

当前我国的经济社会发展还不平衡、一些地区和领域甚至存在着较大利益差距,正视人们对社会公正的诉求,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平等”闪耀着的理想主义的光辉,只有关注起点平等、过程平等、结果平等,才能最大限度地实现社会的公正。

3、平等是实施依法治国的核心理念

法治的根本基础是“法律面前人人平等”,所有人在法律面前享有同等的权利,履行相应的义务。任何法律都不得授予一些人特权或强加给另一些人特殊的歧视,任何组织或者个人都不得有超越宪法和法律的特权。没有这一基础,法治就有可能成为强权的借口,法律也就失去其权威性和神圣性。

现阶段,党内存在严重的官僚主义、以权谋私以及形形色色的特权现象。党的十八大警示“这个问题解决不好,就会对党造成致命伤害,甚至亡党亡国”。习近平同志提出“坚持‘老虎’、‘苍蝇’一起打”、“把权力关进制度的笼子里”,短短几个月,收到了让全国人民满意、令世界各国瞩目的成效,这也是对依法治国和平等理念的深刻践行。

三、如何实现社会主义的平等

我们倡导平等,既不是重蹈“不患寡而患不均”的绝对平均主义,也不是照搬西方资本主义社会的平等观,而是要创造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相适应、有利于调动广大社会成员积极性、能给广大人民带来更多机会与利益的平等价值观。

1、注重效率,正视现阶段的“不平等”

我国还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是发展中国家,“发展是硬道理”,我们必须继续保持高速发展的势头,不断增加社会财富。我们要深刻认识差别存在的客观性、必然性,绝不能凭主观愿望去消除差距,退回到平均主义“大锅饭”的老路上去。

在初次分配中,应该注重效率,保护好劳动者的积极性,依据按劳分配的原则,更加重视条件好、能力强者,激发他们为社会做更多贡献。否则,社会就会失去活力,经济社会发展将会遭遇挫折。

当前各企事业单位正在实行的绩效工资就是如此,这种方式将工资与可量化的业绩挂钩,将激励机制融于单位目标和个人业绩的联系之中,工资向业绩优秀者倾斜,不仅有利于节省工资成本,而且有利于提高效率。

经济利益的不平等向世人彰显了激发经济发展的原动力,利益的不平等分配有其积极的一面,因而不能完全予以否定。但这种“不平等”只能在一定范围内发挥作用,否则就会使我们滑向两极分化的深渊。损害效率的绝对平等和抛弃平等的只追求效率都是不可取的。应当统筹兼顾、理顺各种利益关系,这关系着这场改革的成败,也影响着社会稳定以及中国梦的实现。

2、兼顾平等原则

习近平主席提出让“生活在我们伟大祖国和伟大时代的中国人民,共同享有人生出彩的机会,共同享有梦想成真的机会,共同享有同祖国和时代一起成长与进步的机会”。社会的和经济的不平等应当这样安排:①让依系于在机会公平平等的条件下职务和地位向所有人开放;②让社会分配适合于最少受惠者的最大利益。

首先,在初次分配中应兼顾公平,我们要坚持以发展为主题、在不断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的基础上,着力促进与实现政治领域的权利平等、经济领域的机会平等、分配领域的规则平等以及广泛社会领域的形式平等和实质平等,从而营造更加平等公正的社会环境,确保广大社会成员有更多平等参与、平等协商、平等竞争、平等发展的权利和机会。

其次,在经济发展的基础上,应兼顾社会公平,政府要发挥再分配功能,通过税收等手段,调节过高收入,通过再分配等补偿措施改善弱势群体的处境,着力提高低收入者收入水平,逐步缩小两极分化。完善社会保障制度,建立社会保险、社会救助、社会福利、慈善事业相衔接的覆盖城乡居民的社保体系,解决好城市下岗职工、农村五保户、特困户、灾民的基本生活需求,使全国人民都能享受到社会发展成果。

3、制度保障

当然,还要建立健全相关法律制度,使每个人的劳动所得免于不合理的剥夺;使每个人的平等追求都能在法律的框架内并能得到法律的制度性保护;使每一个人都能拥有不会因为家庭收入差别而受到影响的平等的受教育机会;根除因非法收入而造成的不平等现象等。

在设计制度、制定政策以及处理各种问题的过程中,要端平一碗水,不能顾此失彼,更不能厚此薄彼,使一部分人大获其利,另一部分人深受其害甚至失去生计。这样才能充分激发每一个人的潜能,不断提升经济运行质量和水平,从而获取更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不断增强整个社会的综合实力。

四、关于平等的认识误区

平等是一个令人向往的目标,也是一个易生争议的概念。

1、平等与公平

简单地说,“公平”是一种手段,“平等”是一个结果(目的)。跳开“公平”直接追求“平等”,是本末倒置的思维。绝对的平等也许是永远不可达到的极限,但是如果一直本着“公平”的原则,推行“公平”的政策,社会将一步步接近“平等”。

公平概念本身并不带有明显的价值取向,强调客观性,带有价值中立的色彩,工具性强。公平这一概念侧重于用“同一尺度”、“同样的对待”,防止双重或多重标准的有所差别的对待。或者从一定意义上说,它只是操作层面的事情。

2、平等与公正

“公正”更加关注现实的层面,公正就是社会正义,它侧重的是社会的“基本价值取向”,并且强调这种价值取向的正当性、正义性。公正不但承认人人生而相同,主张每一位社会成员的基本尊严和基本权利应当得到保证,而且还承认人人生而有别,认同个体人自由发展的空间,认同人与人之间在收入分配等方面的合理差距。因而,公正能够将防止“贫富两极分化”和防止“平均主义”这两者有机地结合起来。

“平等”更多的是一种理想,而且是“最不知足”的一个理想,人们追求平等的历程几乎没有终点,这尤其是因为,在某个方面实现的平等往往会在其他方面产生明显的不平等。因此,如果说存在着一个使人踏上无尽历程的理想,那就是平等。

如果失去“公正”的制约,平等的理念容易陷入批判有余而建设不足的境地;有时还会助长平均主义的抬头;平等的滥用,甚至会导致多数人以社会整体的名义损害“少数人”合理权益的情形。比如在“文化大革命”期间,在扭曲了的平

等、民主的名义之下,造成一种极端的不公正的现象。

3、公平、平等皆依归于公正

有时,平等、公平的事情未必是公正的事情。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如果没有将“公正”作为基本的价值取向,而是以平等行使公正的职能,那么,这时的平等极易从属于以完全的市场经济为导向的做法,从而放大市场经济的固有缺陷。比如,它会助长社会成员之间分配收入差距的扩大。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仅仅是强调“公平的”、“同一尺度”、“同样的对待”,也无法保证人们在竞争的起点方面、在竞争的过程之中能够真正地做到公正。从这个意义上讲,“公平”的市场经济准则对于那些能力强、资本雄厚、家庭背景优越的社会成员有利,而对于弱势者则是十分不利的。

在这样的情形之下,在短时期内或许会造成一个有效率的社会。但是如果一个社会的发展结果是少数人受益、多数人受损,那么这个社会的发展便失去了最为基本的意义,这个社会的发展不是真正的发展,这个社会必定是一个病态的社会,而不可能是一个健康的社会。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平等】

五、在工作中践行平等价值观

在教学实践中,我反复强调并切实做到平等的对待每一位学生。比如在课堂提问时,为了照顾到所有同学,我特意打印学生名单进行提问记录;在学校运动会期间,对负责后勤服务的同学进行记录以求机会均等。在与学生谈话时,我都要求自己与学生同起同坐;在违纪处理方面,对所有学生一视同仁等。

1、学生平等

孔子说“有教无类”,就是说无论贫富、贵贱、智愚,都可以平等的受到教育,每个学生都是平等的。了解学生、尊重学生、信任学生、帮助学生、关心学生、客观公正地对待学生是教育工作的基本理念。学生无论成绩好坏,都是一个拥有完全独立人格的人。只有切实做到充分尊重每一个学生,才能对学生的健康成长产生积极的影响。

2、师生平等

师生平等有一些现实的障碍:(1)、老师控制着班级资源,手执“赏罚”大权,具有“政治”优势;(2)、闻道在先,学术有专攻,具有职业优势;(3)、精神成熟,人格完善,具有心理优势。可以说,“师道尊严”的传统与“教师主导”的现实一定程度上导致了师尊生卑的人际关系,这要求老师要细心经营师生关系。只有唤醒学生的主体意识,调动学生参与的积极性,才能建立民主、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

3、平等≠平均主义

虽然人人“生而平等”,但同时人人还“生而不同”,我们应当看到,人与人之间在能力、心理和发展潜质等方面是有差别的。从社会学的角度看,过度的平等会损伤社会秩序,并且会削弱社会的活力、降低社会的效率,绝对的平等往往会有失公正。平等需要某种限制,换言之,需要某种制衡尺度——这种制衡尺度就是公正。

在班级中固然要求平等的对待每一位学生,但是如果不加区别地对待能力不同、兴趣和爱好不同、家庭情况不同的每一位学生,或者不惜以公正和自由为代价,只追求所谓的“平等”的做法是错误的。至少,按某些标准来衡量便是不公正的。

比如,学校要求班级评选出家庭困难的学生,给予国家助学金资助。从平等的角度说,每一个学生都有提出申请的权力;但从公正的角度说,就要评选出确【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平等】

实困难的学生。

高一新生刚入学时,按年级统一要求,我班进行了困难学生的评选,当时的情况是:学生之间不熟悉、我作为班主任也不了解学生的情况——事实上,即便班主任了解每个学生的情况,也不应随便确定人选。于是我要求所有家庭困难的学生,一定要如实全面的写出书面申请,然后由18名自愿报名的学生代表根据申请内容打分确定人选,这样就最大程度的确保了公正。值得一提的是,大部分申请者并不希望家事外传,为了保护申请者的个人隐私,同时也为了更加公正,我特意对申请人姓名进行了编码处理,参评者只知其事而不知其人。最终的评选结果公示后,全班同学一致认为非常客观公正。

我们从未停止过对平等的追求,在践行中国梦的光辉道路上,我们欣喜地看到,它离我们越来越近了!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之平等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平等 第三篇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平等】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平等】

专题:我们都是平等的

【教学目的与要求】

通过这节课的教学使学生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平等概念有正确的理解,同时让学生在生活中自觉践行平等观。

【教学重点】

1、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平等观含义.

2、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平等观的正确理解.

3. 在生活中自觉践行平等观。

【教学难点】

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平等观

【教学方法】

讲授法、案例教学法

【教学时数】

2课时

【教学内容】

1、社会主义平等观的含义

2、正确理解社会主义平等观

3、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讲授新课】

(一)导入新课(2分钟)

播放幻灯:所有得人生来都是平等的.-----林肯(美国)

人人相亲,人人平等,天下为公,是为大同.-----康有为(中国)

有平等就不会有战争----梭伦(古希腊)

友谊是一种和谐的友谊.—毕达哥拉斯(古希腊)

生活在我们伟大祖国和伟大时代的中国人民,共同享有人生出彩的机会,共同享有梦想成真的机会,共同享有祖国和时代一起成长与进步的机会.—习近平

(二)新课内容:

一、什么是平等?

1.播放幻灯及视频 :红军里的士兵委员会

陈毅:我们都是平等的.

点评:人与人之间有智力 能力和职务上的差别,但没有高低贵贱之分,再人格上都是平等的.

中国共产党之所以能够获得人民的拥护,就是因为让百姓感受到了平等 体会到了社会地位的提升.在现代中国,平等的观念更是融入了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推动着国家的进步. 结论:平等就是消除歧视,同等对待他人.

延伸阅读:习近平在巴黎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总部的演讲. 2.播放幻灯及视频:争取男女同工同酬第一人 “同票同权”彰显人人平等

点评:从男女同工同酬到城乡按相同人口比例选举,平等原则在我国经济生活和政治生活中处处得到了体现.在当代中国,公民之间平等相待,共同参与国家政治生活,平等享有经济发展的成果.平等是社会发展的动力,只有真正保障了人与人之间的平等,才能真正保障人的尊严,激发每个人的主动性和创造性.

结论:平等就是所有人都享有同等的基本权利.

知识链接:我国<<宪法>>中的平等原则.

3. 播放幻灯及视频:毛泽东反对特权

点评:在当时法律还不健全的情况下,很多人的思想观念还没有转变过来,还存在以权代法的现象,毛泽东要求严判黄克功,其目的是为了警醒广大党员干部,以严肃法纪,维护公正. 我国宪法明确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这也就意味着,在法律面前,不允许任何公民享有法律以外的特权.这是实现平等,维护法治与公正的重要前提. 结论:平等就是要反对特权,真正实现人人平等.

总结(含义)平等是指人们在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活等方面享有同等的基本权利,也指每个人在机会人格等方面没有高低贵贱之分.人和人之间的平等,不是指物质上的”相等”或”平等”,而是在精神上互相理解互相尊重.现代社会所追求的平等,是一个逐步实现的过程,每个人都要承担义务,反对特权.

(意义)平等是人类诞生以来人们一直追求的社会目标.尽管人与人之间在个体上还存在差异,但是人们再人格上都是平等的.只有实现了平等相待相互尊重,人与人之间的交往才能顺畅,国家与国家之间的沟通合作才能共赢.

人类的一切行为规则只有建立在平等的原则下,才会被人们乐意遵守.特权和特权思想的存在是对平等的极大制约,只有用规则来约束行为,才能从根本上破除特权.因此,国家需要创造一个合理的规则环境,让每个人都能享有平等的政治 经济 文化 教育等权利,拥有平等的公民地位.

课堂小结: 和学生一起回顾本节课所学的内容

延伸阅读篇目推荐(2分钟)

思考与实践:(1)思考一下自己的身边有什么不平等的现象?这些现象的原因是什么?自己应该怎样来维护平等?

(2)组织一次关于平等的主题班会,讨论一下特权观念会给社会风尚带来什么样的影响?

教学反思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内容解读之“平等”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平等 第四篇

龙源期刊网 .cn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内容解读之“平等” 作者:陈华

来源:《思想政治教育研究》2015年第01期

摘 要:平等作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概念范畴,意义重大。在古老的中国和古希腊,平等指财产占有上的平均;近代资产阶级思想家认为平等指政治领域中,人们享有等同的权利;经典作家在批判旧的平等观的同时,认为无产阶级平等的要求就是消灭阶级;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的平等是要保证人民在政治、经济、文化等各方面享有同等的权利,实现人全面而自由的发展。

关键词: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平等; 内涵

中图分类号: D641;G41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9749(2015)01-0047-03 有史以来,平等,一直都是人类社会孜孜不倦的价值追求和理想诉求。自近代资产阶级革命后,它便成为资本主义世界的核心价值观。但党的十八大报告明确把“平等”作为社会主义的核心价值观之一。其中的理论应如何澄清?我们应如何看待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的“平等”?这是理论界亟待解决的问题。

一、“平等”概念的渊源

在汉语中,“平等”一词,本来是一个佛教用语,是梵文“Upeksa”的意译,简称“等”。佛教认为宇宙本质皆同一体,一切法、一切众生本无差别,故称平等。《往生论》认为:“平等是诸法体相。”我们祖先造字时也充满了智慧,《汉字字源》中解释:“平”字看起来就像一个均衡的天平。“等”字由“竹”和“寺”构成,“寺”指官署,引申为有法度,“等”是指把竹子截成同样的长度,“平等”指人或客体在某方面相同或相等的属性。《现代汉语词典》认为,“平等”是指人们在社会、政治、经济、法律等方面享有相同待遇。在《辞海》中,“平等”指人们在社会上处于同等的地位,在政治、经济、文化等各方面享有同等的权利。

“平等”一词源远流长。在古老的中国,孔子虽没有明确使用“平等”一词,但在《论语·季氏篇第十六》中表达了类似的思想:“丘也闻有国有家者,不患寡而患不均,不患贫而患不安。盖均无贫,和无寡,安无倾。”认为平等就是财富上的均匀。在《道德经》中,老子提出了人人平等的“玄同”观念:“和其光,同其尘,是谓„玄同‟。”在古希腊,柏拉图认为平等不是消灭贫富,而是确立贫富的限度,这是一种正义上的平等:每个人依其功绩的大小、品性的高低恰如其分地获取财富。亚里士多德认为平等是一种美德,它包括分配的正义和平等的正义,前者指按照个人的身份、地位与品德,分得相应的权利、荣誉与金钱等公共福利,后者指对属于交换物品范围的东西进行平均分配。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之平等篇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平等 第五篇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之平等篇

教学目标

1.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使学生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平等概念有正确的理解。

2. 使学生懂得要从平时的一点一滴做起,用实际行动来体现平等观。 教学重点

1、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平等观含义。

2、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平等观的正确理解。

3. 在生活中自觉践行平等观。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平等】

教学难点

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平等观。【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平等】

(一)谈话导入

在上课之前我们来说一说什么是人生价值观? 简单的说,人生价值观就是一个人对事,对人,对生活的看法。也有人说,人生观就是“人自己对人生的意义的看法”,主要表现为“人生的目的和意义”。理智的人,做任何重大事情的决定,基本都是权衡选择的结果,在选择的过程中,什么是重要的,什么是不重要的,什么是不能违反的规则,什么是可以背叛和违反的,这些东西在心目中的位置,构成了价值观。

知道了什么是价值观了,那么,我们现在就来学习一下本节课的内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的平等观。

(二)新课内容:

1.首先我们来看一下我们国家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可以从三方面说(PPT演示):

富强 民主 文明 和谐 (国家层面)

自由 平等 公正 法治 (社会层面)

爱国 敬业 诚信 友善 (个人层面)

了解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后,我们要学习核心价值观对小学生的要求,今天我们重点讲其中的一点——平等。

播放幻灯片:所有得人生来都是平等的.-----林肯(美国)

人人相亲,人人平等,天下为公,是为大同.-----康有为(中国)

有平等就不会有战争----梭伦(古希腊)

生活在我们伟大祖国和伟大时代的中国人民,共同享有人生出彩的

机会,共同享有梦想成真的机会,共同享有祖国和时代一起成长与进

步的机会.---习近平

2.什么是平等?

播放幻灯片:《元帅的故事》

《元帅的故事》我们同学并不陌生,这是我们语文课本中刚学习的一篇课文。那这个故事主要讲了些什么事呢?(小组交流,指名回答)

故事中的朱德和彭德怀元帅是怎样的人呢?(学生讨论,师生共同总结)

总结:朱德元帅不搞特殊化、人人平等。彭德怀元帅拒绝闭园接待首长,与人民群众平等。

点评:人与人之间有智力 能力和职务上的差别,但没有高低贵贱之分,再人格上都是平等的.中国共产党之所以能够获得人民的拥护,就是因为让百姓们感受到了平等 体会到了社会地位的提升.在现代中国,平等的观念更是融入了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推动着国家的进步。

结论:平等就是消除歧视,同等对待他人;平等就是所有人都享有同等的基本权利;平等就是要反对特权;真正实现人人平等。

平等是人类诞生以来人们一直追求的社会目标.尽管人与人之间在个体上还存在差异,但是人们再人格上都是平等的.只有实现了平等相待相互尊重,人与人之间的交往才能顺畅,国家与国家之间的沟通合作才能共赢。

3.同学谈体会(教师提示从以下两个方面)

(1)思考一下自己的身边有什么不平等的现象?这些现象的原因是什么?自己应该怎样来维护平等?

(2)讨论一下特权观念会给社会风尚带来什么样的影响?

4.课堂小结:和学生一起回顾本节课所学的内容,再次强调平等观在生活中的实践。

临漳县有阁刘中学 张利利

本文来源:http://www.guakaob.com/qiuzhizhaopin/62098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