伤感的论语

| 留学生招聘 |

【www.guakaob.com--留学生招聘】

于丹伤感句子
伤感的论语 第一篇

一、于丹词典:

“三鞠躬一握手”:一鞠躬是要向公众,因为老百姓是用生命感悟来还原经典;二鞠躬是对圣贤,他们的睿智让经典的力量趋向永恒;三鞠躬是给媒体,媒体不仅是历史的记录者,也是文明的催化剂。而一握手,是要和提出质疑的人握手,因为多元碰撞是文化获得活力的最佳路径。 什么是“庸俗”:

就是家长里短,比如过去大家住在一个大杂院里,有一家包饺子,就会给满院子人家都送上一盘。

什么是“深情”:

她说是一种由衷的情怀,比如说自己对教师这个职业的无比热爱。

“敬而不畏”“敬而近之”:

贫穷:

著 名语言学家王宁先生是这样解释“贫穷”两字的涵义:今天我们理解的

“穷”其实是过去的“贫”。什么是“贫”?你看下边是一个“贝”,把一个贝壳当钱花,而 且要“分”着花,这还不“贫”吗?过去的“穷”是“穷途末路、无路可走”的意思。“穷”上边是个“穴”字,就是山洞;下边是一个人弯着腰,手还在前头撑着 地。你看看,这不就是“无路可走”了么? 一个这么普通的词,经过先生一分析,顿时就可爱起来,“我现在一看到‘贫穷’两个字,脑子里就是一幅画面,鲜活至极。”

什么叫“美”?什么叫“体验”:

自 己读研究生的时候就开始崇拜偶像了,不过不是什么影视明星,而是自己的老师、文艺理论学家王一川。在第一堂课上,王一川就讲到他在北大读书时曾经和同学晚 上跑到圆明园,在废墟之间边走边谈,内容涉及终极真理、美的真谛。“他说美是什么?美永远是你前一步地平线上的那一轮太阳,你可以用一生去追寻,但是你永 远无法触摸。这是他讲课的语言,比我讲课的语言美多了。”于丹说,讲这些内容的时候,王一川是带着光芒和气场的。“王老师说什么叫‘体验’?就是‘以身体 之,以血验之’。就是说你一定是全身心生命澎湃激荡,‘入乎其中’,然后才能‘出乎其外’。”

诗经新解:

《诗经》说:“焉得 谖草?言树之背。愿言思伯,使我心痗。”直译过来,是说什么时候能够找到一棵忘忧草,什么时候我就可以不想这个人了,就不那么心碎了。她告诉学生,要理解 这几句诗词,就静下心来听听刘德华的《给我一杯忘情水》,“虽然时代不同,媒介不同,但两者所表达的意境如出一辙。”

二、于丹语录(一):

1、我们的眼睛,总是看外界太多,看心灵太少。

2、孔夫子能够教给我们的快乐秘诀,就是如何去找到你内心的安宁。

3、人人都希望过上幸福快乐的生活,而幸福快乐只是一种感觉,与贫富无关,同内心相连。

4、怀着乐观和积极的心态,把握好与人交往的分寸,让自己成为一个使他人快乐的人,让自己快乐的心成为阳光般的能源,去辐射他人,温暖他人,让家人朋友乃至于更广阔的社会,从自己身上获得一点欣慰的理由。

5、关爱别人,就是仁慈;了解别人,就是智慧。

6、没有道德约束的勇敢,是世界上最大的灾害。

7、其实什么是老师呢,我有一个学生,她给我的一个小礼物让我明白什么是老师。

一 个小女孩,她在军训的时候,打着手电筒在被窝里面给我做了一幅礼物,因为她想赶在我生日的时候送给我,她是自己一针一针地绣了一幅小小的十字绣,然后放在 一个有机玻璃的罩子里面给了我。我当时看的时候没有看明白,看到里面绣的是一个很优雅的女人,弯

着腰拿着一根针,然后底下有一个鼻涕兮兮的小脏孩,然后举 胳膊,她抓着那个小孩的胳膊。我还问这个女孩,我说哎呀,她干什么,是给他打预防针吗?然后那个小女孩就笑了,说你自己看吧,她就走了。

后来我从那个玻璃罩子抠出来一封信,叠得小小的,那封信里她给我讲,她说其实每个孩子都是掉到地上的天使,他们来到地上是因为他们的翅膀断了,那么在他还没有忘记天空的时候,他一直想要寻找为他缝补翅膀的人。

这就需要在成人的世界里没有人嘲笑这些孩子的青涩、莽撞、唐突,能够包容他们,能够爱他们,能够鼓励他们缝起翅膀,重新还记起天空,她说我遇到你其实就是遇到了一个给天使缝补翅膀的人。

其实这是我觉得迄今为止对老师这个角色最好的一种解释。

8、所谓体验就是“以身体之,以血验之”,那是一种非常深刻地浸润。

9、悟是一个漫长的过程,不断地参悟、历练,就是你心中有一种仪式。

10、在我看来,庄子也罢,孔子也罢,所有作用于生命个体的古圣先贤学说,就只有一个目的,就是最大的提升人的幸福感,只要你的内心觉得你是清醒的、充盈的,你有幸福感,那我就觉得这就是先贤的一种意义了。

11、真正的文化经典,都是那种可以无比深刻,但也可以无比简单的东西,它的深刻是它的精神内涵,简单是它的表面形式。简单与深刻有时并不矛盾。

12、在传播学上有一个原则,就是你要永远保持它那种特别简单甚至是傻傻的笨笨的样子,这才易传播,你把它整的特别深邃的话,就传不出去了。再传播的前提就是使它简单、傻瓜。

13、我爸对我的教育,就是一切从源头开始。

14、我喜欢把生活分成两个层面:生命层面,生存层面,而且越大越能分得清了。所谓生命层面,就是自己的内心要有所执守的东西;而所谓生存层面,就是你在现实中建功立业的东西。

15、一个人,在你年轻的时候,你有责任把你的知识转化为生产力,你不能说在你年轻的时候一个人就逍遥去了。其实,这种不入世,会让人没有一种价值实现感,而且你也挺不负责任的。

16、人生其实就是木桶效应,你永远不要追问你那块最高板——你什么地方更优秀,而你最低的板,最该去考虑。

17、《庄子》里面我很喜欢的一段话是:“举世誉之而不加劝,举世非之而不加沮,定乎内外之分,辩乎荣辱之境,斯已矣。

外部有一千个声音也是一种,内心就一个声音,也是一种,就看你有没有定力,这就足够了。

当谈到”我资历不够,就不能干什么什么“的说法时,提出的。

于丹语录(二):

1,最恰当的距离是彼此互不伤害,又能保持温暖。

2,距离和独立,是对人格的尊重。

3,花未全开月未圆。

4,过犹不及。

5,多思多想多看,少职责少抱怨少后悔。

6, 理想主义和现实主义,就是我们的天和地。

7,信仰的力量,足以把一个国家凝聚起来。

8,我们的眼睛,看外界太多,看心灵太少。

9,宽容一点,给自己留下一片海阔天空。

10,关爱别人,就是仁慈;了解别人,就是智慧。

于丹语录(三):

1《论语》告诉大家的东西,永远是最简单的。《论语》的真谛,就是告诉大家,怎么样才能过上我们心灵所需要的那种快乐的生活。说白了,《论语》就是教给我们如何在现代社会中获取心灵快乐,适应日常秩序,找到个人坐标。 2 神基本上是接近天空的,是像李白那样的人;

而圣是接近土地的,是像杜甫那样的人。

“神于天,圣于地”,这六个字其实是中国人的人格理想。只有理想而没有土地的人,是梦想主义者不是理想主义者;只有土地而没有天空的人,是务实主义者不是现实主义者。理想主义和现实主义就是我们的天和地。

3 一个人的视力本有两种功能:一个是向外去,无限宽广地拓展世界;另一个是向内来,无限深刻地去发现内心。我们的眼睛,总是看外界太多,看心灵太少。

4 幸福快乐只是一种感觉,与贫富无关,同内心相连。

5 该放下时且放下,你宽容别人,其实是给自己留下来一片海阔天空。 6 关爱别人,就是仁慈;了解别人,就是智慧。

7 在这个世界上,最重要的人就是眼下需要你帮助的人,最重要的事就是马上去做,最重要的时刻就是当下,一点不能拖延。

8 每个人的一生都难免有缺憾和不如意,也许我们无力改变这个事实,而我们可以改变的是看待这些事情的态度。从某种意义上说,一个人心中有什么,他看到的就是什么。 9 人首先要能够正确面对人生的遗憾,要在最短的时间内接受下来。不要纠缠在里面,一遍一遍地问天问地,这样只能加重你的苦痛。第二个态度是,要尽可能地用自己所可以做的事情去弥补这个遗憾。

10 一种遗憾,其实可以被放的很大很大。它可以成为你生命中的一个阴影,影响到你的生命质量。

11 印度诗哲泰戈尔说:“如果你因为错过太阳而哭泣,那么你也将错过星星了。” 12 既然生活中的缺憾不能避免,那么用什么样的心态来对待这种缺憾就非常重要了。心态不同,也许会带来完全不同生活质量。

13 一个人的自信心来自内心的淡定与坦然。“仁者不忧,智者不惑,勇者不惧”,内心的强大可以化解生命中很多很多遗憾。

14 要做到内心强大,一个前提是要看轻身外之物的得与失。患得患失的人,不会有开阔的心胸,不会有坦然的心境,也不会有真正的勇敢。

15 真正的勇敢是有约制的,有前提的,这个前提就是义”。勇敢有时候表现为一种理性制约下的内心的自信与镇定。没有道德约束的勇敢是这个世界上最大的灾害。

16 当一个不幸降临了,最好的办法就是让它尽快过去,这样你才会腾出更多的时间去做更有价值的事情,你才会活得更有效率,更有好心情。

17 技巧不是最重要的,技巧之外的东西则需要我们用心灵去感悟。

18 很多时候对一个事情的判定,并不能简单地以应该不应该和好不好来区分。你什么时间做这件事,把这件事做到什么程度,会直接影响到这件事的性质。“过”和“不及”都是要尽力避免的。

19 以怨报怨不可取,以德报怨同样不可去。你用不值得的仁厚去面对已经有负于你的人和事,这也是一种人生浪费。

20 今天我们都在说避免资源的浪费,却忽视了心灵的荒芜和自身生命能量的浪费。 21与好朋友相处也要有个度,不要什么样的事情都大包大揽。

22 这个世界上所有的爱都以聚合为最终目的,只有一种爱以分离为目的,那就是父母对

孩子的爱。父母真正成功的爱,就是让孩子尽早作为一个独立的个体从你的生命中分离出去,这种分离越早,你就越成功。

23 心理学上的“非爱行为”,就是以爱的名义对最亲近的人进行非爱性掠夺,它是以一种爱的名义进行的一种强制性的控制,让他人按照自己的意愿去做。这种行为往往发生在夫妻之间,恋人之间,母子之间,父女之间,也就是世界上最亲近的人之间。

24 距离和独立是一种对人格的尊重,这种尊重即使在最亲近的人中间,也应该保有。要本着平等和理性的态度去尊重每一个人,彼此之间留一点分寸,有一点余地。就像禅宗所推崇的一个境界,叫做“花未全开月未圆”。篇二:于丹经典美文

@于丹经典美文

一个有效的导师帮你看到自己的道路,在某种程度上让你的天赋发挥到极致,并持续地走向生命的目标。这不是小事,几乎所有成功的人都说,他们不只有一个导师。但是你要从一个开始,因为这对于将要要求的晋升,增加其可能性具有重要意义。

享受生活,不单是享受对外界的感受,同时还要享受内在的感受“五官让人们与外界保持联系,也让人们跟自己的内心相联系。所以,我们可以培养如下快乐:看见自己样子的快乐、听到自己声音的快乐、闻到自己味道的快乐。”当一个人自我欣赏的能力与日俱增时,真正的快乐就出现了。

目标的价值是给人以鼓励,催人奋进;如果目标变成了沉重的负担,那么它就不仅没有任何激励作用,而且还会让成功离你越来越远。如果你暂时还没有能力去摘天上的星星,不如先把藤上的葡萄作为目标。制定合适的目标,正确认识目标,化压力为动力,人生才会更精彩。

【听说心理成熟度人都这样,你有几条?】1.有主见,不挽怨,少是非。2..欣赏自己,但不追求完美。3. 面带微笑、宽容别人。4.事情并不是非黑则白,还有很多中间状态。5.不与别人比较。6.沟通最难但还要多沟通。7.知道好动机未必好结果。8.永远要有梦想,有梦想就有希望。9.做个好人很难,但仍要做好人。

盲目自大自尊,是骄傲无知的人生,一味自暴自弃,是消极悲观的人生。了解自己比了解别人更困难,喜欢自己比喜欢别人更不轻易。拥有健康的恰当的自尊心理,面对挫折会表现得格外坚强。不为外界的***而丢失自我,不为一时的挫折否定自己,时时客观冷静地评价自己,每每乐观中肯定地赞赏自己。

水至清则无鱼,人至察则无友。处处不能容忍别人的缺点,那么人人都变成坏人,也就无法和平相处。以恶的眼光看世界,世界无处不是破残的;以善眼光看世界,世界总有可爱处。自己多看别人的优点,就会越瞧越可爱。

帝关上了一扇门,必然会为你打开另一扇窗。你失去了一种东西,必然会在其他地方收获另一个馈赠。关键是,我们要有乐观的心态,相信有失必有得。正确对待你的失去,大舍大得,小舍小得,不舍不得。

【亲子阅读的技巧有哪些】:1)注意选择适合自己孩子的书。 2)注意阅读过程,着力培养孩子的阅读兴趣。 3)尽早给孩子阅读。 4)每天至少要有个固定的读书时间。5)从几个字、几行字开始逐步成长,慢慢增加。 6)故事与音乐的组合法、故事游戏法、角色扮演法等,让孩子有间接或直接的体验机会。

成功,往往就在失败之后再坚持一下的努力之中。人们经常在做了90%的努力之后,放弃了最后让他们成功的10%。这不但输掉了开始的投资,更丧失了经由最后的努力而发现宝藏的喜悦。凡事没有不可能。事情发生与否并不完全取决于我们的主观判断,只要足够努力,我们认为不可能的事情往往会变为可能。

情绪是一个人内心深处的一种思想感情,但它却很容易受到外界的事物影响和控制,并随之

【伤感的论语】

摇摆不定,所以在现实生活中,每个人都会有控制不了自己情绪的心理弱点。要战胜自己,首先必得学会驾驭自己的情绪。如果你能有效地控制自己的情绪,那你就掌握了事业的成功,同时也掌握了自己的命运。

【守住属于自己的一份平淡】有些事,我们总是弄不懂;有些人,我们总是猜不透;有 些道,我们总是悟不尽;有些理,我们总是想不通;有些坎,我们总是跨不过; 有些伤,我们总是治不好;有些天,我们总是睡不着;有些地,我们总是去不了;有些情,我们总是说不出;有些爱,我们总是得不到。

觉得自己做得到和做不到,其实只在一念之间。自己要先看得起自己,别人才会看得起你。一切伟大的行动和思想,都有一个微不足道的开始。有理想在的地方,地狱就是天堂;有希望在的地方,痛苦也成欢乐。乐观者在困难中看到机会;悲观者在机会中看到苦难。理想的路总是为有信心的人预备着。--李嘉诚。

有的人你看了一辈子却忽视了一辈子,有的人你只看了一眼却影响了你的一生,有的人热情的为你而快乐却被你冷落,有的人让你拥有短暂的快乐却得到你思绪的连锁,有的人一相情愿了n年却被你拒绝了n年,有的人一个无心的表情却成了永恒的思念,这就是人生。

【人在迷茫时】1、先处理心情,再处理事情;2、在你感觉最困难的时候,成功其实已经不再遥远;3、不要为模糊不清的未来担忧,只为清清楚楚的现在努力;4、只为成功找方法,不为失败找借口;5、少想自己失去什么,多想自己还拥有什么;6、用最放松的心态对待一切艰难。

【经典句子】1、只要你是树的种子,即使被人踩到泥土中间也能依然成长起来。2、马在松软的土地上容易失蹄,人在甜言蜜语中容易摔跤。3、失去机遇不必捶胸顿足,但眼前的机遇不可以熟视无睹。4、消逝的年华不必叹息,但正匆匆溜走的时光不能不珍惜。5、世上没有人能生产时间,再富有的人也无法买得到。

幸福只有一种,不幸各有各的不幸;简单只有一种,复杂各有各的复杂;放下只有一种,记得各有各的记得;宽容只有一种,生气各有各的生气;知足只有一种,不满各有各的不满;信任只有一种,怀疑各有各的怀疑;适合只有一种,不适各有各的不适;成功只有一种,失败各有各的失败。

【人生哲理】1、别试图教猫唱歌,因为不但没有结果,还会惹猫不高兴。2、别跟傻瓜吵架,因为不但没有结果,旁人会以为你也是傻瓜。3、别以为自己重要,因为没有你,太阳照样从东方升起。4、别习惯喜欢抱怨,因为今天不珍惜,明天可能更糟糕。

【经典句子】1、任凭女人唠叨不休把戏无穷,能装聋的就是好男人。2、任凭男人海阔天空隐私无限,能作哑的就是好女人。3、世上真正潇洒的人并不多,但故作潇洒的人却很多。

4、生活其实很简单,过了今天就是明天。5、生活是灯工作是油,想要灯亮就要不断加油。6、人生如果没有理想,就会在现实中堕落。

一个人,如果你不逼自己一把,你根本不知道自己有多优秀。一个人,想要优秀,你必须要

接受挑战;一个人,你想要尽快优秀,就要去寻找挑战;一个人,敢听真话,需要勇气;一个人敢说真话,需要魄力;一个人的知识,通过学习可以得到;一个人的成长,必须通过磨练。

【人生处世哲理】欣赏别人以修炼你的境界,善待别人以修炼你的胸怀,关心别人以修炼你的品质,理解别人以修炼你的涵养,帮助别人以增加你的快乐,学习别人以增加你的智慧。

【励志语录】1、用爱生活,你会使自己幸福!用爱工作,你会使很多人幸福!2、流过泪的眼睛更明亮,滴过血的心灵更坚强!3、当世界给草籽重压时,它总会用自己的方法破土而出。4、自己选择的路,跪着也要把它走完。5、命运如同手中的掌纹,无论多曲折,终掌握

论语名句子曰
伤感的论语 第二篇

《论语》名句背诵

1、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孔子说:“学习知识并按一定的时间去温习它,不也是很高兴的吗?有同学从远方来,不也是很快

乐的吗?不被别人了解而不抱怨,不也是很有君子风度的吗?

2、子曰:“巧言令色,鲜矣仁。”

巧言,就是花言巧语,令色,一副讨好人的脸色。满口讨人喜欢的花言巧语,满脸的伪善神

色,这种人是没有什么仁德的

3、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

三,多次;谋,出主意;信,守信;传,传授的知识;习,温习。

4、子曰:“君子食无求饱,居无求安,敏于事而慎于言,就有道而正焉,可谓好学也已。”

君子饮食不求饱足,居住不贪求舒适,对工作勤劳敏捷,说话却小心谨慎,到有道的人那里去匡正

自己,这样就可以说是好学了。

5、子曰:“不患人之不己知,患不知人也。”

不忧虑别人不了解自己,忧虑自己不了解别人,

6、子曰:“《诗》三百,一言以蔽之,曰:„思无邪。”

用一句话来概括它就是:“思想纯正无邪。”

7、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

不逾矩。”

我十五立志于学习,三十学成自立,四十有很多事情才弄明白,五十懂得万事都有天命,六十什么

话都能听进去,七十就是随心所欲也不会超越法度和规矩了。

8、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温习旧知识获得新知识,可以做别人的老师。

9、子曰:“君子周而不比,小人比而不周。”

【伤感的论语】

君子普遍和周围人而不只和小数几个人亲近,小人只和少数几个人而不和周围人亲近。

10、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只读书不思考就会迷惘,只思考而不学习就会懈怠。

11、子曰:“由,诲汝知之乎! 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仲由,我教你的东西你都懂得了吗?懂得了就是懂得了,不懂得就是不懂得,和才是真懂得。

12、子曰:“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大车无輗,小车无軏,其何以行之哉?”

作为一个人却不讲信用,不知他怎么可以立身处世啊,就好比大车没有套横木的輗(ni),小车没

有套横木的軏(yue),那怎么可以行走呢?

13、 孔子谓季氏:“八佾舞于庭,是可忍也,孰不可忍也?”

释义:是(这个)可忍,孰(哪个)不可忍 。通观原文,解释为“忍心、忍心做得出来”似

乎更为恰当。“孔子谈到季氏时说:“他用天子规格的人列歌舞队在庭院里举行舞会,连这都做

得出来,还有什么做不出来的呢?”这是孔子对于季氏的一种强烈的斥责。

14、子曰:“《关雎》,乐而不淫,哀而不伤。” 快乐而不过分,悲哀而不伤感。

15、子曰:“成事不说,遂事不谏,既往不咎。”

已经做成的事情就不必再说了,已经做了的事就不必再劝阻了,已经过去了的事情就不必再追究了

16、子曰:“朝闻道,夕死可矣。”

早上悟得真理,当晚死去也没什么遗憾。

17、子曰:“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 君子懂得的是义,小人懂得的是利。

18、子曰:“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看到贤能的人就想着向他看齐,看到不贤能的人就反省一下有没有和他相同的毛病。

19、子曰:“朽木不可雕也,粪土之墙不可圬也,于予与何诛?”

腐烂的木头不堪雕刻,粪土的墙面不看涂抹,对于宰予这样的人还有什么好责备的呢。

20、子曰:“敏而好学,不耻下问,是以谓之„文‟也。”

勤奋好学,不以向不如自己的人问为耻,因此被谥为“文”。

21、季文子三思而后行。子闻之,曰:“再,斯可矣。”

季文子遇事总是总是思考三次以后才行动,孔子听后说:“考虑两次就可以了”

22、子曰:“宁武子,邦有道则知,邦无道则愚。其智可及也,其愚不可及也。”

【伤感的论语】

宁武子这个人,国家政治清明时就发挥他的聪明才智,国家黑暗时就做出一副愚笨的样子,他的

那种聪明是人们可以赶得上的,他的那种愚笨却是没有人能赶得上的。

23、子曰:“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文质彬彬,然后君子。”

质朴胜过文饰就会显得粗野,文饰胜过质朴就会显得虚浮,质朴和文饰比较恰当,然后才可以成为君子。【伤感的论语】

24、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25、子曰:“知者乐水,仁者乐山;知者动,仁者静;知者乐,仁者寿。”

智者喜爱水,仁者喜爱山;智者好动,仁者好静;智者快乐,仁者长寿。

26、子曰:“默而识之,学而不厌,诲人不倦,何有于我哉?”

默默地牢记知识,勤奋学习不厌烦,教诲别人不厌倦,对我来说除了这些还有什么呢?

27、子曰:“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

不到他想弄懂而弄不懂的时候不去启发他;不到他想说什么人说不来的时候不去引导他;告诉他一

方,他不能类推其余三方,也就不再重复告诉他了。

28、子在齐闻《韶》,三月不知肉味。曰:“不图为乐之至于斯也。”

想不到欣赏音乐竟然可以达到这种程度。

29、叶公问孔子于子路,子路不对。子曰:“汝奚不曰:其为人也,发愤忘食,乐以忘忧,不知老之将至云尔?”

叶公问孔子是怎样的一个人,子路没有回答。孔子说:“你怎么不回答说:他这个人啊,发奋起来就忘了吃饭,高兴起来连自己快老了也忘记了。”【伤感的论语】

30、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31、 子以四教:文、行、忠、信。

32、子曰:“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

33、曾子曰:“鸟之将死,其鸣也哀;人之将死,其言也善。” 哀,悲凉;善,善良。

34、曾子曰:“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仁以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已,不亦远乎?”

士人不可以不刚强勇毅,责任重大,道路遥远。把仁爱看成自己的责任,不也很重大吗,到死才

停止,不也很遥远吗?

35、子曰:“弟子入则孝,出则悌,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行有余力,则以学文。”【伤感的论语】

同学们在内孝敬父母,在外尊敬兄长,说话要谨慎讲信用,博爱大众而特别亲近那些有仁德的人。做

到了这些以后,才谈得上学习文化知识。

36、有子曰:“礼之用,和为贵。先王之道,斯为美,小大由之。有所不行:知和而和,不以礼节之,亦不

可行也。”

礼的实施行,以和谐为贵。先王的治理之道,好就好在这里,不管大事小事都遵循这一原则。有行不通的地方,只知一味的为求和谐而求和谐,不用礼仪加以节制,也是不行的。

37、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

38、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

天寒以后才知道松柏是最后落叶的。

39、古之学者为己,今之学者为人。

古代求学的人学习是为了充实自己,现在的人是为了沽名钓誉。

40、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被夺去主帅,志气)

41、君子不以言举人,不以人废言。

君子不会因为某人话说得好就推荐他,也不因为某人不好就否定他的一切言论。

42、子曰:巧言乱德。小不忍则乱大谋。

孔子说:花言巧语惑乱道德。小事情上不能忍耐,就会打乱大的计谋。

43、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

工匠要做好工作,必须先磨快工具。

44、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45、道不同,不相为谋。(志向不同,不在一起谋划共事)

46、仰之弥高,钻之弥坚‘瞻之在前,忽焉在后。

(越仰望越觉得高,越钻研越觉得深;眼看着它在前面,忽然又在后面了)

47、子曰:邦有道,危言危行;邦无道,危行言孙。

孔子:国家政治清明,正直的说话,正直的做事;国家政治黑暗,政治的做事,说话却要谨慎。

48、不在其位,不谋其政。(不在那个职位上,就不要考虑那个职位上的政事)

49、子曰:君子成人之美,不成人之恶,小人反是。

孔子说:君子成全别人的好事,不促成别人的坏事。小人则与此相反。

50、子夏曰:仕而优则学,学而优则仕。(做官有余力就去学习,学习有余力就去做官)

51、子曰: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

孔子说:君子和谐相处却不盲目苟同,小人盲目苟同却不和谐相处。

52、躬自厚而薄责于人,则远怨矣。

孔子说:多批评自己,少责怪别人,这样就不会招人怨恨了。

浅谈论语心得
伤感的论语 第三篇

《论语》心得

小时候教室的墙壁上常悬挂名人名言以示激励,最常见的莫过于“学而时习之,温故而知新。”了,而后又在课本上读到“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的句子,读起来古色古香的,虽不能完全理解里边的文化含义,却也常常作为学过古文的样子,出现在我尚且稚嫩的作文里。长大后渐渐明白,那些我见过的简单却富有哲理的话都是出自孔子之口,出自《论语》这部儒家思想的千年经典绝学。《论语》是儒家的经典著作,其中所蕴涵的思想内涵,是中华民族数千年灿烂文化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这部记载着孔子及其弟子言行的书,历经千年而依旧璀璨夺目,其中所述思想更是让后人为之叹服。孔子这位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用他毕生思索所得谆谆教诲着后人:如何为人,如何立世。看似浅显的道理,却又那般寓意深远。如今选修这门课,使我真真正正的静下心来好好的读完了《论语》。在快餐文化盛行的当下,那些奇奇怪怪的文字组合,只有读完论语之后我才觉得那些都食之无味。

读了《论语》,进一步了解到孔子,让我获益匪浅。作为千年来儒生恪守的行为准则,《论语》涉及的领域极其广泛,涵盖了哲学、政治、伦理、美学、文学、音乐、道德等诸多方面,书中篇章的排列没有多大的内容联系,但整体都是在围绕“人”这个本体在谈,主要记述人的自身价值和社会价值的实现。

首先,孔子教会了我们为人之道。在物质生活丰富的今天,因为生活节奏快、工作压力大、竞争激烈等问题,人们显得越来越浮躁,精神世界十分空虚,很多人心态不平衡,怨声载道。其实人的生命是短暂的,如何让自己的人生有意义,做一个真正意义上的人?孔子告诉我们,要想让自己有限的生命变得有意义,做一个有意义的人,就是在面对富贵时要节欲,不禁欲也不纵欲。正所谓“知者乐水,仁者乐山”,我们要学习水和山的某些特性,处理事情就像知者和仁者一样,这样才能把事情处理好,才不会使自己苦恼。

孔子还教会我们处世之道。在社会交往中,无论是工作还是处世,人们都想找到一个法则,既对自己负责任,又要对他人负责任。《论语》里曾提到,?“不在其位,不谋其政”。意思就是说,一个人不要越俎代庖,你在什么位置上,就要做好自己的本职工作。不要越过你的职位,去做不该你做的事,不在其位,就不要谋其政。在工作上如此,在与人相处方面也要如此。现代社会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可以说人与人是近了,但也可以说人与人更远了。因为通讯和交通工具的使用拉近了人与人之间的距离,但是在钢筋混泥土的城市中,对门的邻居却往往成了陌路人。相处之道是一门艺术,其前提是要保持一个乐观和积极的心态,其关键是要把握好相处的尺度。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地做到与人和谐相处。《论语》里提到的许多思想,都对我们的处世之道有很大的启发。

另外,读《论语》让我启发很深的还有孔子的交友之道。每个人的生命中都会有很多的朋友,但究竟有几个真正属于自己的朋友呢?究竟有谁会在自己需要帮助的时候伸出手来帮一把呢?孔子教会我们,对待朋友要有一定的尺度,要保持一定的距离,要保留一条界限,这样朋友也才能够交往得长久。《论语》里颜渊篇谈到,子贡问友,子曰:忠告而善道之,不可则止,无自辱焉,信而后谏。这虽是短短的一句话,却点出了一个非常真实的道理,非常有用的交友之道,朋友也会有听不进耳的时候,如果我们在这时候还盲目地劝说,这样做不仅徒劳而且伤感情,只有等到朋友清醒的时候再去劝谏,这才是理智的做法。

《论语》全书都在强调的还有君子之道。“君子坦荡荡,小人常戚戚。”说的是君子的宽广胸怀,“文质彬彬,然后君子”说的是君子应文采与质朴搭配适中,“其行己也恭,其事上也敬,其养民也惠,其使民也义。”是评价子产的君子之道。谦谦君子一直是我们对于古人的美好向往,也是孔子所认为做人的行为道德要求。

此外,书中讲到的学习之道可从“学而时习之,温故而知新。”、“敏而好学,不耻下问。”、“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等句中可见。孔子倡导的是“有教无类”的教育,追求

真理“朝闻道,夕可死矣。”,认为学习应该勤思、多问、常温,千年前的孔子所赞同的学习方法现今看来也是不无道理的。如今不计其数的课程和考试,如果没有好的学习方法,我们可能随时会半途而废。孔子告诉我们,学习和思考要相结合,如今的大学生,有多少人已经沦为学习的机器,只会死读书,不会灵活运用,这也是当代社会大多临床毕业生不被看好的主要原因。复习,也是令人头痛的问题,一到期末,图书馆人满为患,大多数人为了分数苦苦挣扎,却忘了学习的初衷,复习已经完全沦为了背书。正如论语所说,复习,一方面为了巩固知识,一方面是为了领悟新知识,这样,我们便是在学习,而不是完成任务。学习之路总会遇到很多的问题,我们也要懂得向别人问问题,不要闷在心里。三人行,必有我师。即使是比自己小的人,也有很多值得自己学习的地方。我们,可能不会像他们一样对着自己的想法那样执着,有些东西,正在我们毫无察觉的情况下一点一点的流失,有时候执着也是必要的。

书中也提到了孝道,在里仁篇中的“父母在,不远游,游必有方。”、“三年无改于父之道,可谓孝矣。”、“父母之年,不可不知也。一则以喜,一则以惧。”等句便集中体现了孔子对于侍奉父母的观点。孝敬固然是好,用行为而不是物质去行孝道正是当代年轻人所需要学习的,当然《论语》不可避免的残留了一些封建伦理纲常,如不能违背父母的意愿,要追寻父辈的志向,这些过于绝对的将子女变成了父母的附属品,将父母之意强加在了子女身上。

还有一点,尤其针对现今国内的贪污腐化的官场,孔子的为官之道,更是值得我们大加注意。为官之道与为政之道是“不在其位,不谋其政。”在谈到如何让百姓信服的问题时孔子回答“举直错诸网,则民服;举枉错诸直,则民不服。”,在谈到如何对待百姓的问题时孔子回答“临之以庄,则敬;孝慈,则忠;举善而教不能,则劝。”都是在教导君王要以德治国,规范自身的行为,成为百姓的榜样。这里的君王可以泛指我们如今的官员们,在行政时注意自己的行为。

还记得我们曾经的历史书上说,《论语》的核心思想是“仁”和“礼”。

“仁”是孔子所追求的境界,《论语》中常有门徒问“仁”,孔子也在言语中不离“仁”。里仁篇的前几章都在阐述仁的道理。孔子认为实行仁德就不会有恶性,“仁者爱人”也是我们现在常听到的句子,关于“仁”我印象中最深刻的一句便是“君子无终食之间违仁,造次必于是,颠沛必于是。”。也就是说,君子不能离开仁德,哪怕是一顿饭的工夫,在最匆忙的时候要与仁德同在,在最颠沛的时候也要与仁德同在,这句话也就体现了孔子所认为的仁德的重要性。孔子的“礼”,就是传统的社会规范或准则。是在人际交往中以一定的约定俗成的程序方式来表现的律己敬人的过程。同时礼又是一个人内在修养和素质的外在表现。从国家大事,社会活动以致个人日常生活,无不包括在内。因而作为一个社会的人,他的一切言行无不受礼的制约。所以《论语》说“不学礼无以立。”就是说如果不学习遵照社会的规范准则活动人们便无法在这个社会上立足。

中华民族的精神资源博大精深,其核心是儒学,儒学的经典是《论语》。宋相赵普”半部论语治天下“的妙语生动的表达了《论语》的重要作用,无论是在个人素质的培养,还是在维护社会稳定,提高人们的素质等方面。对于孔子这位圣人,我只有佩服不已。

论语经典名句
伤感的论语 第四篇

1、德不孤,必有邻。——<论语·里仁>

2、君子食无求饱,居无求安,敏于事而慎于言,就有道而正焉,可谓好学也已。——<论语·学而>

3、不患人之不己知,患不知人也。——<论语·学而>

4、子谓——<韶>:“尽善矣,尽美矣。论语经典名句。”——<论语·八佾>(尽善尽美)

5、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论语·颜渊>

6、过而不改,是谓过已。——<论语·卫灵公>

7、发奋忘食,乐以忘忧,不知老之将至云尔。——<论语·述而>

8、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论语·子罕>

9、知者乐水,仁者乐山。知者动,仁者静。知者乐,10、巧言令色,鲜矣仁。——<论语·学而>

11、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论语·里仁>

12、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论语·述而>

13、君子不可小知而可大受也,小人不可大受而可小知也。——<论语·卫灵公>

14、自古皆有死,民无信不立。——<论语·颜渊>

15、文质彬彬,然后君子。——<论语·雍也>

16、不在其位,不谋其政。——<论语·泰伯>

17、君子不以言举人,不以人废言。——<论语·卫灵公>

18、益者三友:友直、友谅、友多闻。——<论语·季氏>

19、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论语·里仁>

20、君子不器。——<论语·为政>

21、知者不惑,仁者不忧,勇者不惧。——<论语·子罕>

22、古之学者为己(所谓为己之学),今之学者为人。——<论语·宪问>

23、见义不为,无勇也。——<论语·为政>

24、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论语·子罕>

25、孝弟(tì悌)也者,其为仁之本与。——<论语·学而>

26、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论语·为政>(温故知新)

27、朝闻道,夕死可矣。——<论语·里仁>

28、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论语·学而>

29、名不正,则言不顺;言不顺,则事不成。——<论语·子路>

30、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论语·为政>

31、躬自厚而薄责于人,则远怨矣。——<论语·宪问>

32、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论语·学而>

33、过也,人皆见之;更也,人皆仰之。——<论语·子张>

34、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论语·子路>

35、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距。——<论语·为政>

36、往者不可谏,来者犹可追。——<论语·微子>

37、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论语·述而>(举一反三)

38、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论语·雍也>

39、不患寡而患不均,不患贫而患不安。——<论语·季氏>

40、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论语·卫灵公>

41、当仁不让于师。——<论语·卫灵公>

42、无欲速,无见小利。欲速则不达,见小利则大事不成。——<论语·子路>

43、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论语·为政>

44、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论语·为政>

45、君子成人之美,不成人之恶。——<论语·颜渊>

46、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论语·述而>

47、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论语·泰伯>

48、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论语·雍也>

49、仁远乎哉?我欲仁,斯仁至矣——<论语·述而>

50、志士仁人,无求生以害仁,有杀生以成仁。——<论语·卫灵公>(杀身成仁)

51、君子不重则不威,学则不固。主忠信。无友不如己者,过则勿惮改。——<论语·学而>

论语中的名言
伤感的论语 第五篇

1、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

2、君子欲衲于言,而敏于行。

3、八佾舞于庭,是可忍也,孰不可忍也!

4、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5、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论语中的名言

6、子曰:"贤哉,回也!一箪食,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贤哉,回也!"

7、未能事人,焉能事鬼?

8、父母在,不远游。游必有方。

9、成事不说,遂事不谏,既往不咎。

10、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胡?

11、君子喻于义,12、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在其中矣。论语中的名言。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

13、朝闻道,夕死可矣。

14、笃信好学,守死善道。危邦不入,乱邦不居。天下有道则见,无道则隐。邦有道,贫且贱焉。耻也;邦无道,富且贵也,耻也。

15、寝不尸,居不容。

16、君子怀德,小人怀土;君子怀刑,小人怀惠。

17、不在其位,不谋其政。

18、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

19、父母之年,不可不知也。一则以喜,一则以惧。

20、朽木不可雕也,粪土之墙不可圬也。

21、巧言令色,鲜亦仁!

22、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23、知者乐水,仁者乐山。知者动,仁者静。知者乐,仁者寿。

24、君子周急不继富。

25、敏而好学,不耻下问。

26、可以托六尺之孤,可以寄百里之命,临大节而不可夺也。

27、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28、有颜回者好学,不迁怒,不贰过。

29、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30、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31、子不语:怪,力,乱,神。

32、吾未见好德者如好色者也。

33、知者不惑,仁者不忧,勇者不惧。

34、食不语,寝不言。

35、食不厌精,脍不厌细。

36、德不孤,必有邻。

37、未知生,焉知死?

38、<诗>三百,一言以蔽之,曰:"思无邪。"

39、不患人之不己知,患不知人也。

40、其为人也,发愤忘食,乐以忘忧,不知老之将至。

41、放于利而后行,多怨。()

42、默而识之,学而不厌,诲人不倦,何有于我哉?

43、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文质彬彬,然后君子。

44、主忠信。毋友不如己者,过则勿惮改。

45、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46、举直错诸枉,则-民服;举枉错诸直,则民不服。

47、君子居之,何陋之有?

48、君子食无求饱,居无求安,敏于事而慎于言,就有道而正焉,可谓好学也已。

49、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举一隅而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

50、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51、鸟之将死,其鸣也哀;人之将死,其言也善。

52、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

53、后生可畏,焉知来者不之不如今也?四十,五十而无闻焉,斯亦不足畏也已。

54、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

55、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论语关于学习的句子
伤感的论语 第六篇

1、子曰:“知者不惑,仁者不忧,勇者不惧。”——<论语·子罕>

2、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论语·为政>

3、子曰:“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论语·子罕>

4、子绝四:毋意,毋必,毋固,毋我。论语关于学习的句子。——<论语·子罕>

5、子曰:“始吾于人也,听其言而信其行;今吾于人也,听其言而观其行。”——<论语·公冶长>

6、子曰:“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论语·子罕>

7、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论语·卫灵公>

8、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9、子曰:“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文质彬彬,然后君子。”——<论语·雍也>

10、与朋友交,言而有信。论语关于学习的句子。——<论语·学而>

11、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论语·为政>

12、敏而好学,不耻下问。——<论语·公冶长>

13、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论语·泰伯>

14、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论语·述而>

15、子曰:“知者乐水,仁者乐山。知者动,仁者静。知者乐,仁者寿。”——<论语·雍也>

16、子曰:“不患人之不己知,患其不能也。”——<论语·宪问>

17、言必信,行必果。——<论语·子路>

18、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论语·子罕>

19、子曰:“不患人之不己知,患不知人也。”——<论语·学而>

20、子曰:“当仁,不让于师。”——<论语·卫灵公>

21、子曰:“志士仁人,无求生以害仁,有杀身以成仁。”——<论语·卫灵公>

22、名不正,则言不顺;言不顺,则事不成;事不成,则礼乐不兴;礼乐不兴,则刑罚不中;刑罚不中,则民无所措手足。——<论语·子路>

23、子曰:“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论语·里仁>

24、子曰:“人无远虑,必有近忧。”——<论语·卫灵公>

25、子曰:“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出自<论语·子路>

26、子曰:“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论语·述而>

27、子曰:“君子成人之美,不成人之恶。小人反是。”——<论语·颜渊>

28、既来之,则安之。——<论语·季氏>

29、子曰:“默而识之,学而不厌,诲人不倦,何有于我哉?”——<论语·述而>

30、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论语·颜渊>

31、子曰:“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论语·为政>

32、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论语·雍也>

33、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论语·学而>

34、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论语·为政>

35、子曰:“过而不改,是谓过矣。”——<论语·卫灵公>

36、子曰:“有教无类。”——<论语·卫灵公>

论语名句以及翻译
伤感的论语 第七篇

1、君子求诸己,小人求诸人。译文:君子严格要求自己,而小人则千方百计要求、苛求别人。

2、君子欲衲于言,而敏于行。译文:君子要少说虚话,多干实事。论语名句以及翻译

3、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文质彬彬,然后君子。译文:质朴胜过了文饰就会粗野,文饰胜过了质朴就会虚浮,质朴和文饰比例恰当,然后才可以成为君子。

4、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译文:士不可不志向远大,意志坚强,因为他肩负重任,路途遥远。

5、己所不欲,6、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论语名句以及翻译。译文:复习旧的知识,能够从中有新的体会或发现。这样,就可以做老师了。

7、有颜回者好学,不迁怒,不贰过。译文:颜回这个人很好学。为人不迁怒他人,不重复犯(同样的)错。

8、欲速则不达,见小利则大事不成。译文:不要求快,不要贪求小利。求快反而达不到目的,贪求小利就做不成大事。

9、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译文:我每天三次反省自己:为别人做事,是否尽心、忠实?和朋友交往,是否真诚?对老师所传授的知识,是否认真复习?

10、人无远虑,必有近忧。译文:一个人没有长远的考虑,一定会有近在眼前的忧患。

11、言必信,行必果。译文:说话一定要讲信用,做事一定要果断。

12、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译文:见到贤能的人就要(努力向他)看齐,见到不贤能的人就要(以他为反面教材)做自省。

13、敏而好学,不耻下问。译文:做事勤敏,又好学,不以问及下于他的人为耻。

14、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译文:君子心胸宽广,小人经常忧愁。

15、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译文:学习而不思考,人会被知识的表象所蒙蔽;思考而不学习,则会因为疑惑而更加危险。

16、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译文:孔子在河边说:时间就像这流水一样,不分日夜的流淌。

17、志士仁人,无求生以害仁,有杀身以成仁。()译文:那些有志向、有仁德的人,没有为了谋求生存而损害仁德的,只有献出自己的生命来成就仁德的。

18、主忠信。毋友不如己者,过则勿惮改。译文:切要以忠信为本,不要结交不如自己的朋友,有错误不要怕改正。

19、益者三友,损者三友。友直,友谅,友多闻,益矣;友便辟,友善柔,友便佞,损矣。译文:有益的朋友有三种,有害的朋友有三种。结交正直的朋友,诚信的朋友,知识广博的朋友,是有益的。结交谄媚逢迎的人,结交表面奉承而背后诽谤人的人,结交善于花言巧语的人,是有害的。

20、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译文:军队可以被夺去主帅,男子汉却不可被夺去志气。

21、当仁,不让于师。译文:原指以仁为任,无所谦让。后指遇到应该做的事就积极主动去做,不推让。

22、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译文:学习而又时常的复习,难道不是一件愉快的事吗?有志同道合的人从远方来,不是很令人高兴的吗?人家不了解我,我也不怨恨、恼怒,不也是一个有德的君子吗?

23、知者不惑,仁者不忧,勇者不惧。译文:有知识不会疑惑有仁义不会担忧有勇气不会恐惧。

24、不患寡而患不均,不患贫而患不安。译文:不必担心财富不多,只需担心财富不均;不必担心人民太少,只需担心不安定。

25、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译文:君子讲求和谐而不同流合污,小人只求完全一致,而不讲求协调。

26、君子泰而不骄,小人骄而不泰。译文:君子坦荡而不骄狂,小人骄狂而不坦荡。

27、日知其所亡,月无忘其所能,可谓好学也已矣。译文:每天能学到一些自己没有的知识,每月不忘自己已掌握的知识,这样就可以说是好学的了。

28、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译文:要做好工作,先要使工具锋利。比喻要做好一件事,准备工作非常重要。

29、不患人之不己知,患不知人也。译文:不担心人们不知道自己,只担心自己不知道别人。

30、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译文:知道的就说知道,不知道就承认不知道,这才是真正的明智。

本文来源:http://www.guakaob.com/qiuzhizhaopin/662467.html

    热门标签

    HO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