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元参的功效与作用

| 留学生招聘 |

【www.guakaob.com--留学生招聘】

玄参的四大功效
中药元参的功效与作用 第一篇

.cn/

玄参的四大功效

众所周知,人参类产品可谓是滋补人们身体的佳品,其除了可以食用外,在入药治病上也是有着极大的价值的,而玄参,就是其中的一种类型,为此,本文接下来便要对玄参的功效与作用进行叙述。

1.玄参为咸寒之品,质润多液,功能滋阴降火、解毒、利咽。配鲜生地、丹皮、赤芍等,则清 热凉血;配大生地、麦冬等,则滋阴增液;配牛蒡子、板蓝根等,则解毒利咽;配大生地、石决明 、密蒙花、蝉蜕等,则明目退翳;配牡蛎、贝母、夏枯草等,则散结消瘰;配银花、当归、甘草,则解毒消肿。【中药元参的功效与作用】

2.玄参滋养肾阴的功效,与地黄相近,故两药常配合同用。但玄参苦泄滑肠而通便,泻火解毒而利咽,临床应用范围较为广泛,一般不作长服的滋补之剂;地黄则功专补肾养阴,可作为久用的滋阴药品。

3.用于温热病热入营血、口渴舌绛、烦躁、夜寐不安、神识不清或身发斑疹等症。温邪入于营血,伤阴劫液则口渴舌绛,内陷心包则烦躁神昏。玄参能清热凉血,并有养阴生津作用,常合鲜生地、麦冬、黄连、连翘、银花、竹叶卷心等同用于以上诸症。

4.用于咽喉肿痛、目赤、瘰历结核等症。咽喉肿痛有外感风热所致者,有阴虚、虚火上炎所引 起者,这两类咽喉肿痛,玄参皆可治疗。如感受风热者须配辛凉解表药如薄荷、牛蒡子等品;虚火上炎者配合养阴药如鲜生地、麦冬等品同用,故玄参为喉科常用之品,尤以治虚火上炎者为佳。至于目赤而有阴虚火 旺的症候,可用本品配合生地、石决明、夏枯草、青箱子、密蒙花等同用。治瘰历结核,可配贝母、牡蛎等同用。

由上可见,玄参确实是一种十分值得人们选择的养生保健佳品,对于身体较为虚弱或者是身体有疾病存在的人来说,其在了解了玄参的功效作用后,就不妨在平时选择玄参来滋补身体和防病治病。

玄参的中医功效及5食疗
中药元参的功效与作用 第二篇

【中药元参的功效与作用】

玄参的中医功效及5食疗

玄参,又名元参,为玄参科植物玄参的根,主产于我国长江流域各省。玄参入药始见于《神农本草经》,到了清代,因避讳康熙皇帝之名玄烨,故改“玄”为“元”,“元参”之名便由此而来,延用至今。

中医认为,玄参性味苦、甘、咸、寒,入肺、胃、肾经,具凉血滋阴,解毒软坚之功。此药苦寒清热,甘咸滋肾,为滋阴降火之要药。《本草纲目》言其“滋阴降火,解斑 毒,利咽喉,通小便血滞”。《药品化义》言其“凡治肾虚,大有分别,肾之经虚则寒而湿,宜温补之;肾之脏虚则热而燥,宜凉补之;独此凉润滋肾,功胜知柏, 特为肾脏君药”。本品清热解毒,凉血滋阴,对温热病热入营血,肾阴亏虚,虚火上炎所致的各种咽喉病症都有很好的治疗作用。需要注意的是,本品反藜芦(十八 反),且性滋腻,故脾胃虚寒、食少便溏者忌用。 现介绍几则玄参食疗方,供大家选用:

1.玄参粥:玄参15克,大米100克, 白糖适量。将玄参洗净,放入锅中,加清水适量,水煎取汁,再加大米煮粥,待熟时调入白糖,再煮一二沸即成,每日1剂。此粥凉血滋阴,解毒软坚,适用于温热病热入营血所致的烦热口渴,夜寐不安,神昏谵语,发斑及咽喉肿痛、疮痈肿毒等症。

2.玄参茶:玄参5克,绿茶叶2克。将玄参、茶叶同置于茶杯中,冲入沸水适量,浸泡5~10分钟后饮服,每日1剂。可清热利咽,适用于慢性咽炎、咽喉不利等属虚火上炎者。

3.玄麦甘桔汤:玄参、麦冬各15克,桔梗10克,生甘草6克,水煎服,每天1剂,分2次服。可养阴利咽,化痰止咳,适用于肺燥咳嗽、慢性咽炎、咽喉干燥、疼痛有痰等属阴虚夹痰者。

4.玄参酒:玄参、浙贝各30克,白酒500克,泡饮,每次30毫升,每晚睡前饮服。可散结消肿,适用于瘰疬(淋巴结炎)先从颈腋诸处起者。

5.玄麦甘桔颗粒(中成药):方由玄参、麦冬、甘草、桔梗各等量组成,开水冲服,每次10克,每日3~4次。可清热滋阴,祛痰利咽,适用于虚火上炎所致口鼻干燥,咽喉肿痛等症。

1

草药功效
中药元参的功效与作用 第三篇

第 1 页 共 25 页

【中药元参的功效与作用】

第 2 页 共 25 页

第 3 页 共 25 页【中药元参的功效与作用】

【中药元参的功效与作用】

第 4 页 共 25 页

第 5 页 共 25 页

小柴胡的功效与作用
中药元参的功效与作用 第四篇

小柴胡的功效与作用:中药小柴胡又叫一枝黄花,小柴胡有疏风泄热;解毒消肿的功效,小柴胡有治疗风热感冒;头痛;咽喉肿痛;肺热咳嗽、毒蛇咬伤的作用,小柴胡用药禁忌是脾胃虚寒,大便溏薄者慎用小柴胡。

小柴胡的功效:
中药小柴胡又叫一枝黄花,小柴胡为菊科植物一枝黄花的全草或根,小柴胡别名野黄菊、山边半枝香、洒金花、黄花细辛、黄花一枝香等,小柴胡有疏风泄热;解毒消肿的功效,小柴胡有治疗风热感冒;头痛;咽喉肿痛;肺热咳嗽、毒蛇咬伤的作用,小柴胡用药禁忌是脾胃虚寒,大便溏薄者慎用小柴胡。

药名:小柴胡
别名:野黄菊、黄花一枝香、千根癀、土泽兰、百条根、铁金拐、签子草、山边半枝香、洒金花、黄花细辛、小白龙须、黄花马兰、大败毒、红柴胡、黄花仔、红胶苦菜、一枝香、大叶七星剑、蛇头王、金锁匙、满山黄、黄花儿、黄柴胡。
性味:味辛;苦;性凉。小柴胡的功效与作用
归经:入肝经、胆经。
功效:疏风泄热;解毒消肿。
主治:风热感冒;头痛;咽喉肿痛;肺热咳嗽;黄疸;泄泻;热淋;痈肿疮疖;毒蛇咬伤。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9-15g,鲜品20-30g。外用:适量,鲜品捣敷;或煎汁搽。
药材基源:小柴胡为菊科植物一枝黄花的全草或根。
炮制方法:取全草或带根全草,洗净、晒干、切断、备用。小柴胡的功效与作用。亦可鲜用。

小柴胡的作用:
小柴胡能和解少阳,
1、小柴胡治发背、乳痈、腹股沟淋巴腺肿:一枝黄花七钱至一两。捣烂,酒煎服,渣捣烂敷患处。(<江西民间草药>)
2、小柴胡治感冒,咽喉肿痛,扁桃体炎:一枝黄花三钱至一两。煎服。(<上海常用中草药>)
3、小柴胡治鹅掌风、灰指甲、脚癣:一枝黄花,每天用一至二两,煎取浓汁,浸洗患部,每次半小时,每天1--2次,七天为一疗程。(<上海常用中草药>)
4、小柴胡治头风;一枝黄花根三钱。水煎服。(<湖南药物志>)
5、小柴胡治毒蛇咬伤:一枝黄花一两。水煎,加蜂蜜一两调服。外用全草同酒糟杵烂敷。(<江西民间草药>)
6、小柴胡治黄疸:一枝黄花一两五钱,水丁香五钱)水煎,一次服。(<闽东本草>)
7、小柴胡治咽喉肿毒:一枝黄花七钱。水煎,加蜂蜜一两调敷。(<江西民间草药>)
8、小柴胡治小儿急惊风:鲜一枝黄花一两,生姜一片。同捣烂取汁,开水冲服。(<闽东本草>)
9、小柴胡治一切肿毒初起:一枝黄花二两。煎水淋洗,或用毛巾浸药汁温敷患处。(<江西民间草药>)
10、小柴胡治跌打损伤:一枝黄花根三至五钱。水煎,二次分服。(<江西民间草药>)
11、小柴胡治痈肿溃后腐肉不脱:一枝黄花二两,野菊根一两。醋煎熏疮口。(<江西民间草药>)
12、小柴胡清热解毒。<南宁市药物志>
13、小柴胡治破血,通关窍。<广东中药>
14、小柴胡洗肿毒。<植物名实图考>
15、小柴胡能发汗解表。<闽东本草>
16、小柴胡能疏风解毒,退热行血,消肿止痛。<湖南药物志>

小柴胡的食用方法:
小柴胡茶
材料:柴胡5g、黄芩3g、半夏3g、党参2g、甘草3g、绿茶5g。
用法:用350ml水煎煮柴胡、黄芩、半夏、党参至水沸后,冲泡甘草、绿茶饮用。也可直接冲饮。
功效:和解少阳。
用途:邪在少阳寒热往来、冷热交替、胸胁胀痛、不思饮食、心烦喜呕、口苦咽干、目眩眼花。
来源:传统药茶方。

小柴胡加大黄汤
组成:人参7分,北柴胡1钱5分,片黄芩1钱,法半夏1钱,炙甘草5分,锦庄黄1钱。
用法用量:生姜3片,大枣3个为引,水煎,热服。
主治:小儿伤寒里热,恶热,出头露面,扬手掷足,烦躁燥粪,掀衣气粗。
出处:<幼幼集成>卷二。

小柴胡加桂汤
组成:桂枝1两半(去皮),黄芩1两半,人参1两半,甘草1两(炙),半夏2合半,芍药1两半,大枣6枚,生姜1两半(切),柴胡4两。
主治:疟。
用法用量:水7升,煮取3升,去滓温服。
出处:<医碥>卷六。

小柴胡加常山汤
组成:小柴胡汤加常山3钱(生用不炒)。
主治:疟疾。注:如服后欲吐者,即以手探吐,痰吐尽则愈。
出处<时方歌括>卷上。

小柴胡加防风汤
组成:柴胡2两,人参5分,半夏(制)6分,黄芩3分,生姜7两半,甘草7两半,防风1两,大枣3个。
用法用量:每服1两,水3盏,煮至1盏半,去滓温服。
制备方法:上锉。
主治:少阳风痉,汗下后不解,乍静乍躁,目直视,口噤,往来寒热,脉弦者。
出处:<此事难知>。

小柴胡加葛根汤
组成:柴胡1两,甘草6钱,大枣3个,人参2钱,黄芩3钱,生姜3分,葛根3分。
用法用量:每服1两,水3盏,煎服。
制备方法:上锉细。
主治:妇人伤寒,太阳经传阳明,表证仍在而自利。
出处:<云歧子保命集>卷下。

小柴胡加枳桔汤
组成:柴胡1钱,半夏半钱,甘草半钱,人参3钱,黄芩3钱,枳壳1钱,桔梗1钱。
用法用量:每服3钱,水1盏,加生姜1片,煎6分服。
制备方法:上为粗末。
主治:疮疹后咳嗽胁疼。
出处:<痘疹心法>卷十九。

加减小柴胡合龙胆泻肝汤
组成:柴胡1钱,人参5分,青皮5分,车前5分,龙胆草4分,栀子4分,半夏7分,黄芩7分,甘草3分,白芍1钱,归梢6分。
用法:加生姜1片,水煎服。仍服芦荟丸3次。
主治:肝火盛,胁痛。
来源:<方症会要>卷三。

小柴胡汤
组成:柴胡(30g);黄芩(18g);人参(18g);半夏清,(18g);甘草炙,(18g);生姜切,(18g);大枣擘,(12枚)。
用法:上七味,以水一斗二升,煮取六升,去滓,再煎,取三升,温服一升,日三服。
主治:
1、妇人伤寒,热入血室。经水适断,寒热发作有时;或疟疾,黄疸等内伤杂病而见以上少阳病证者。少
2、阳病证。邪在半表半里,症见往来寒热,胸胁苦满,默默不欲饮食,心烦喜呕,口苦,咽干,目眩,舌苔薄白,脉弦者。
来源:汉代张机(仲景)<伤寒论:辨太阳病脉证治中>。

加味小柴胡汤1
组成:柴胡3钱,黄芩3钱,知母3钱,潞参3钱,鳖甲3钱(醋炙),清半夏2钱,常山1钱半(酒炒),草果1钱,甘草1钱,酒曲3钱,生姜3钱,大枣2枚(擘开)。
加减:疟初起者,减潞参、鳖甲;热甚者,加生石膏5-6钱或至1两;寒甚者,再加草果5分或至1钱。
主治:久疟不愈,脉象弦而无力。
来源:<医学衷中参西录>上册。

加味小柴胡汤2
组成:柴胡2钱5分,黄芩1钱,人参1钱,生地黄1钱,甘草1钱,半夏6分。
用法:上作一剂。水一钟半,加生姜3片,煎8分,食远服。
主治:妇女热入血室,致寒热如疟,昼则安静,夜则发热妄语,血虚大劳大怒,火动热入血室,或妇女经行,感冒发热,寒热如疟,夜间热甚或谵语。
来源:<外科发挥>卷二。

加味小柴胡汤3
组成:柴胡、黄芩、半夏、甘草、当归、升麻、陈皮、泽泻。
加减:无汗恶寒,加苍术、独活;发热过期不退,加葛根;胸腹饱满,加枳壳、桔梗;停食,加厚朴、山查;烦躁谵语,大便闭结,加知母、石膏;汗多身冷,加芍药、桂枝;3月久疟,加人参、杏仁,又加生姜1片,大枣1枚,再加桃枝7条,未发时温服。
用法:水煎服。
主治:疹后疟疾。
来源:<治疹全书>卷下。

加味小柴胡汤4
组成:柴胡、人参、黄芩、半夏、甘草、黄连、升麻、芍药、元参。
加减:口干,去半夏,加天花粉;咽痛,加桔梗、荆芥;若呕,加陈皮、干姜,去甘草;斑毒,加犀角、大青;胸中满闷不利,加瓜蒌、枳壳;痰火上喘,加知母、瓜蒌、桑皮;喘渴脉数大,加石膏;胸胁满痛,加枳壳、桔梗;心下痞硬,加枳实、黄连。
用法:加生姜,水煎服。
主治:发斑,往来寒热,或潮热,口苦咽干而渴,耳聋胁痛,胸满心烦而呕,喘嗽等。
来源:<伤寒全生集>卷三。

小柴胡用药禁忌:
脾胃虚寒,大便溏薄者慎用小柴胡。

山豆根的功效与作用
中药元参的功效与作用 第五篇

山豆根的功效与作用:山豆根别名胡豆莲、日本山豆根、三小叶山豆根、山胡豆莲根、黄结、苦豆根、柔枝槐、豆根、山豆根、广豆根、南豆根、北豆根、苦豆根,山豆根的功效有清火解毒、消肿止痛,山豆根的作用是治疗咽喉肿

山豆根的功效:
山豆根别名胡豆莲、日本山豆根、三小叶山豆根、山胡豆莲根、黄结、苦豆根、柔枝槐、豆根、山豆根、广豆根、南豆根、北豆根、苦豆根,山豆根的功效有清火解毒、消肿止痛,山豆根的作用是治疗咽喉肿痛、病毒性肝炎以及某些肿瘤等疾病,脾胃虚寒泄泻者忌服山豆根;虚火炎肺、咽喉肿痛者禁用山豆根。
药名:山豆根
别名:胡豆莲、日本山豆根、三小叶山豆根、山胡豆莲根、黄结、苦豆根、柔枝槐。
处方名:豆根、山豆根、广豆根、南豆根、北豆根、苦豆根。
性味:苦,寒。山豆根的功效与作用。有毒。
归经:入心经、肺经、大肠三经。
功能:清火,解毒,消肿,止痛。
主治:治喉痈,喉风,喉痹,牙龈肿痛,喘满热咳,黄疸,
用法与用量:内服:煎汤,3-5钱;或磨汁。外用:含漱或捣敷。
来源:为双子叶植物药豆科植物越南槐的干燥根及根茎。山豆根的功效与作用

山豆根的作用:
山豆根为治咽要药,多用于治疗咽喉肿痛、病毒性肝炎以及某些肿瘤等疾病,临床应用较为广泛。山豆根性味苦寒,有清热解毒、利咽消肿之功效,用于咽喉牙龈肿痛、肺热咳嗽烦渴、黄疸、热结便秘。但同时伴有严重的毒副作用。
1、山豆根治喉中发痈:用山豆根,磨醋噙之,追涎即愈,势重不能言者,频以鸡翎扫入喉中,引涎出。 (<永类钤方>)
2、山豆根治喉风(牙关紧闭,水米不下)。用山豆根、白药等分,水煎噙咽。
3、山豆根治喉风急证,牙关紧闭,水谷不下:山豆根、白药等分。 水煎噙之,咽下。 (<外科集验方>)
4、山豆根治水盅腹大,皮肤变黑。用山豆根研为末,酒送服二钱。
5、山豆根治积热咽喉闭塞肿痛:山豆根一两,北大黄、川升麻、朴硝(生)各半两。 为末,炼蜜丸,如皂子大。 每一粒以薄绵包,少痛便含咽液。 (<仁斋直指方>山豆根丸)
6、山豆根治急黄。用山豆根末,水送服二钱。
7、山豆根治太阳、少阴之火,为风寒壅遏,关隘不通,留连咽喉发肿,痰涎稠浊,疼痛难堪,发为肉鹅者:射干、麦冬、花粉、甘草、元参、山豆根。 水煎服。 (<慈幼新书>山豆根汤)
8、山豆根治狗咬,蚍蜉疮,蛇咬,蜘蛛咬,秃疮:山豆根,水研敷。<备急方>
9、山豆根治齿痛:山豆根一片,含于痛处。<备急方>
10、山豆根治五种痔:山豆根,水研服。<备急方>
11、山豆根治五般急黄:山豆根末,空心以水调服二钱。<备急方>
12、山豆根治患寸白虫:山豆根末,每朝空心热酒调服三钱。<备急方>
13、山豆根治亦白痢:山豆根,捣末蜜丸。空心,煎水下二十丸,三服。<备急方>
14、山豆根治疮癣:山豆根,捣末,腊月猪脂调涂。<备急方>
15、山豆根治咽喉上膈热毒患瘰疬者:山豆根、紫苏叶、细锉,煎汤。临卧服。(<仁济直指方>山豆根方)
16、山豆根治头风,头上白屑:山豆根,捣末,油调涂。<备急方>
17、山豆根治热肿:山豆根,水研浓汁涂,干即更涂。<备急方>

山豆根用药禁忌:
脾胃虚寒泄泻者忌服山豆根;虚火炎肺、咽喉肿痛者禁用山豆根。

柿霜的功效与作用
中药元参的功效与作用 第六篇

柿霜的功效与作用:柿霜为柿树科植物柿,柿饼的白霜,柿霜的功效是生津利咽、润肺止咳,柿霜有作用是治口疮、咽喉痛、咽干咳嗽,柿霜用药禁忌是凡脾胃虚寒,痰湿内盛,外感咳嗽,脾虚泄泻,疟疾等症均不宜食柿霜,凡食

柿霜的功效:
柿霜为柿树科植物柿,柿饼的白霜,柿霜的功效是生津利咽、润肺止咳,柿霜有作用是治口疮、咽喉痛、咽干咳嗽,柿霜用药禁忌是凡脾胃虚寒,痰湿内盛,
性味:甘,凉。
功效:生津利咽,润肺止咳。
主治:用于口疮,咽喉痛,咽干咳嗽。柿霜的功效与作用
用法与用量:内服:冲服,1-3钱;或配合它药作丸噙化。外用:撒敷。
来源:柿霜为柿树科植物柿,柿饼的白霜。

柿霜的作用:
柿霜补虚劳不足,消腹中瘀血,涩中夺取肠,健脾胃气。能化痰止咳,治吐,润心肺,疗慢性肺疾引起的心热咳漱,润声喉,杀虫,温补。经常吃可去面斑,治反胃咯血,肛门闭急并便血,痔漏出血。
1、柿霜治伤酒内热、多痰、多嗽、多喘,及老人痰火为患:柿霜、黄芩(酒炒)、天门冬(去心,酒煮捣膏)、橘红、瓜蒌霜各一两,海石(煅)、桔梗、真青黛各五钱,风化硝三钱。柿霜的功效与作用。除天门冬捣膏外,余药俱为细末,和入天门冬膏,炼蜜丸,弹子大。食后含化一丸。(<本草汇言>)
2、柿霜治血淋:干柿蒂(烧灰存性),为末。每服二钱,空心米饮调服。(<奇效良方>柿蒂散)
3、柿霜治咽喉嗽痛:柿霜、硼砂、天冬、麦冬各二钱,元参一钱,乌梅肉五分。蜜丸含化。(<沈氏尊生书>柿霜丸)
4、柿霜治百日咳:柿蒂四钱(阴干),乌梅核中之白仁十个(细切),加白糖三钱。用水二杯,煎至一杯。一日数回分服,连服数日。(<江西中医药>(3):20-22,1953)
5、柿霜治臁胫烂疮:柿霜、柿蒂等分。烧研敷之。(<卫生杂兴>)
6、柿霜治胞满咳逆不止:柿蒂、丁香各一两。上细切,每服四钱,水一盏半,姜五片,煎至七分。去滓热服,不拘时候。(<济生方>柿蒂汤)
7、柿霜治呃逆:柿钱、丁香、人参等分。为细末,水煎,食后服。(<洁古家珍>柿钱散)
8、柿霜治伤寒呕哕不止:干柿蒂七枚,白梅三枚。上二味,粗捣筛,只作一服,用水一盏,煎至半盏。去滓温服,不拘时。(<圣济总录>柿蒂汤)
9、柿霜治呃逆不止:柿蒂(烧灰存性)为末。黄酒调服,或用姜汁、砂糖等分和匀,炖热徐服。(<村居救急方>)
柿霜是晒制柿饼时随着果肉水分的蒸发而渗出的糖分的凝结物,主要成分是甘露醇、葡萄糖、果糖、蔗糖等。柿霜为淡黄或白色粉状物,细腻,味甘,性凉,入心、经肺。功擅清热、润燥、化痰,李时珍称其[乃柿中精液,入肺病上焦药尤佳。"柿霜对肺热痰咳、喉痛咽干、口舌生疮、吐血、咯血、痔疮出血等症均有显著疗效。对老年人尤为适宜,久食还可消除面斑。

柿霜用药禁忌:
凡脾胃虚寒,痰湿内盛,外感咳嗽,脾虚泄泻,疟疾等症均不宜食柿霜,凡食柿不可与蟹同,令人腹痛大泻。肺经无火,因客风寒作嗽者忌之;冷痢滑泄,肠胃虚脱者忌之;脾家素有寒积及感寒腹痛、感寒呕吐者皆不得服柿霜。

本文来源:http://www.guakaob.com/qiuzhizhaopin/67689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