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丁香与作用

| 留学生招聘 |

【www.guakaob.com--留学生招聘】

各种中药功效大全
中药丁香与作用 第一篇

各种中药功效大全

1、补气药

【黄芪】

补气升阳:用于脾肺气虚所致的倦怠乏力,气短多汗,便溏腹泻及中气下陷、脱肛等。固气益表:用于虚汗证。《牡蛎》《神农普惠方》

托毒生肌:用于气血不足,疮痈脓成不溃或溃不收口。

利水消肿:用于气虚脾弱,水肿,小便不利等。《神农普惠方汤》

【白术】

补脾益气:用于脾胃气虚,运化失常所致的纳少、气短、脘腹虚胀、倦怠便溏等。燥湿利水:用于水肿和痰饮。《五苓》《苓桂术甘汤》《汤》《实脾》固表止汗:用于表虚自汗。《神农普惠方》

【山药】

补脾益胃:用于脾胃虚弱,食少倦怠,便溏久泻,小儿疳积及脾虚白带等。《参苓白术》 养肺固肾:用于肺虚喘咳、虚痨痰嗽等。《神农普惠方说,》

【甘草】

益气补中:用于心气虚,心悸怔忡,脉结代及脾胃气虚,倦怠乏力等。《炙甘草汤》 清热解毒:用于痈组疮疡、咽喉肿痛等。《神农普惠方》《桔梗汤》

祛痰止咳:用于气喘咳嗽。《神农普惠方说》《苓甘五味姜辛汤》

缓急止痛:用于胃痛、腹痛及腓肠肌挛急疼痛等。《芍药甘草汤》

缓和药性:用于缓和某些药物的烈性或作为药引使用。

【党参】

补气益脾:用于脾胃虚弱,食少便溏或肺虚咳嗽、气短倦怠及各种原因引起的气虚体弱证。 养血生津:用于血虚头晕或面黄浮肿,久病失血,气血两亏。《八珍汤》《竹叶石膏汤》

2、补血药

【当归】

补血活血:用于血虚所致各种症候。《四物汤》《当归补血汤》

调经止痛:用于心肝血虚,月经不调,经闭,痛经等。《四物汤》《桃红四物汤》 润肠通便:用于阴血虚少的肠燥便秘。

【熟地】

养血滋阴:用于血虚萎黄、眩晕、心悸失眠、月经不调、崩漏等。《四物汤》

补精益髓:用于肝肾阴虚,腰膝酸软、耳鸣眩晕、盗汗、遗精及消渴等。《六味地黄丸》

【何首乌】

补血生精:用于肝肾两虚、精亏血虚所致的头昏耳鸣、失眠健忘、心悸怔忡、腰膝酸软、遗精带下及须发早白等。

通便解毒:用于老人或血虚阴亏,大便秘结、疮痈、皮肤搔痒等。

【白芍】

养血敛阴:用于肝阴不足、肝阳上亢所致的头痛、眩晕、耳鸣或烦躁易怒等。《镇肝熄风汤》 平抑肝阳:用于肝郁脾虚,大便泻泄,痛必腹泻或血虚、阴虚血热、失血、盗汗等。 柔肝止痛:用于血虚或肝气不和所致腹部疼痛或四肢拘挛疼痛、痛经、妊娠腹痛等。

【阿胶】

补血止血:用于血虚萎黄、眩晕或虚痨咯血、吐血、尿血、便血、崩漏等出血证状。

滋阴润肺:用于阴虚火旺所致心烦不眠,阴虚风动所致手脚痉挛,肺虚有热所致咳嗽、咽干等。

【龙眼肉】

补益心脾、养血安神:用于心脾虚损、气血不足所致失眠健忘、惊悸怔忡、眩

晕等。

3、其他

【百合】

润肺止咳:用于肺热咳嗽及肺虚久咳,痰中带血等。《百合固金汤》

清心安神:用于热病后余热未尽,神思恍惚,烦躁失眠等。《百合知母汤》《百合地黄汤》

【枸杞子】

滋补肝肾:用于肝肾阴虚,头目眩晕,视力减退,腰膝酸软,遗精消渴等。《杞菊地黄丸》 益精明目:用于肾精虚损,眼目昏花或云翳遮睛等。《四神丸》

各种中药功效大全之七

冬虫夏草(Cordyceps )

始载于《神农普惠方说,》

来源:为麦角菌科真菌冬虫夏草寄生在蝙蝠蛾科昆虫幼虫的干燥子座和幼虫尸体的复合体。

[产地] 主产于四川、青海、西藏等省区, 甘肃、云南、贵州等省亦产。

[采收加工] 夏初子座出土,孢子未发散时挖取。晒至 6 一 7 成干,除去似纤维状附着物及杂质,晒干或低温干燥。

[性状鉴别]

虫体形如蚕,外表土黄至黄棕色,环纹明显,近头部环纹较细,共有足八对,中部 4 对,近尾部 1 对,以中部 4 对最明显。头部黄红色,尾如蚕尾。质脆,易折断,断面略平坦,白色略发黄。子座深棕色至棕褐色,细长,圆柱形,—般比虫体长。表面有细小纵向皱纹,顶部稍膨大。质柔韧,折断面纤维状,黄白色。气微腥,味微苦。

[化学成分]

含粗蛋白约 25%,水解产物为谷氨酸、苯丙氨酸、脯氨酸、组氨酸、缬氨酸、羟基缬氨酸、精氨酸、丙氨酸的混合物。

[药理作用]

(1) 对呼吸系统作用: 本品能明显扩张支气管, 并可显著增强肾上腺素的作用。

(2) 对心血管系统的作用:本品可使心率减慢,心输出量和冠脉流量增加;还可缩短心律失常持续时问,减少心律失常的程度。

(3) 对免疫系统的作用:本品能增加小鼠腹腔巨噬细胞吞噬指数和吞噬百分率。 此外,本品尚具有雄激素样作用,抗肿瘤作用和改善肾功能作用。

[功效] 性温,味甘。滋肺补肾,益精气。用于阳萎、遗精、腰膝疼痛、久咳虚喘、

【茯苓】

别名:玉灵,茯灵。利尿药。

《神农本草经》被列为上品。

《本草纲目》释名“茯灵”,说明本品借枯根而生长,故有“松之的神灵之气伏结而成”。

[来源]:真菌门担子菌纲,多孔菌科植物茯苓的干燥菌核。

[产地]:湖北,安徽,云南,河南等省。以云南临安产的“云茯苓”为最好。多为野生品。而安徽省人工栽培“安茯”多而好。为栽培品。

[性状]:根据采收加工主要分为:

1、茯苓个:为完整的菌核体,大小不一。外皮粗糙,棕褐色至黑褐色。质重,断面颗粒状,外侧淡棕色,内部白色。味淡,嚼之粘牙。

2、茯苓皮:为削下的茯苓外皮,体软质松,略具弹性。

3、赤茯苓:去皮后再削下带棕色或淡红色部分。

4、白茯苓:是一切去赤茯苓后的白色部分。又可分为:

(1) 茯苓块:长宽厚 3~4mm

(2) 茯苓片:宽 3~mm 以上,厚 1.5mm 薄片【中药丁香与作用】

(3) 茯骰:为 1cm 方形小块

(4) 碎苓:加工以上的剩下的破碎部分。

茯神

茯苓中具天然的松根部分。

显微:粉末

1、 菌丝有分枝,无色或带棕色(外层菌丝)。

2、 加 a-荼酚及浓硫酸显橙红色至红色深红色。

3、 不含淀粉粒及草酸钙晶体。

[成分]:菌核含?-茯苓糖和多种四环三萜类化合物。

[理化]:取茯苓片或粉末少许,加碘化钾碘试液1 滴,显深红色(为多糖类的显色反应,可区别**苓)。

[功用]:健脾渗湿,水湿停滞,小便不利水肿。宁心。

长于茯苓皮:利水消肿。头面肢体水肿,小便不利,大腹皮——陈皮,五皮饮。 茯神:宁心安神。

赤茯苓:渗利湿热,湿热温结,小便热,淋病——百已子,甘草—五

淋散

**苓

【中药丁香与作用】

【利尿药】

[来源]:多孔菌科植物。**苓干燥菌核。

[性状]:表面皱缩或有瘤状突起,灰黑色,体轻浮于水面。

[显微]:1、菌丝。2、草酸钙结晶。

[成分]:**苓聚糖。

[理化]:加碘化钾碘——阴性。

[功用]:利水渗湿。《**苓汤》。

茯苓:利水渗湿。渗湿为主,利水次之。有补益作用——脾有水湿宜用。

**苓:利水渗湿。利水为主,渗湿为次,较茯苓凉——胃有水湿之偏热者用之。

【灵芝】

[来源]:为多孔菌科植物灵芝(赤芝)或紫芝子实体。植物形态:

灵芝:木生真菌,菌盖半圆形或肾形,皮壳红褐色,光泽如漆。具环状棱纹和辐射状皱纹。缘薄而平截。菌肉在盖下为浅棕色。有无数菌管。菌柄的皮壳,菌盖相似。

[紫芝]

皮壳紫黑色或黑色,菌肉锈褐色。

滋补强壮。

伪品:树舌无漆样光泽,皮壳为灰褐色。

松萝

[来源]:松萝科植物松萝的干燥地衣体。

[形态]:藻和菌共生的丝状地衣体。全体淡灰色。表面具明显的白色环节,故节松萝。横断可见中央有浅状强韧的中轴。具弹性。由菌丝组成。其外为藻环。

[成分]:含松萝酸,地衣酸,地衣聚糖。

[功效]:止咳平喘,活血通络,清热解毒。

【树脂类中药】

树脂类中药均属天然产物,极大多数来源于植物体。

[树脂]:一类化学组成比较复杂常是很多物质(高分子脂环族和芳香族化合物的混合体)。

[树胶]:碳水化合物,属多糖类。

树脂存在的部位:植物叶,种子或根及根茎。

树脂存在的科属:松科,金娄梅科,橄榄科,漆树科,伞形科,安息香科,藤

黄科,棕科。

[树脂的采取方法]:用刀切割树皮,树脂便从伤口流出。

[树脂的化学成组成]:权树脂烃,树脂酸,高级醇及酯。

[分类]:单树脂类,胶树脂类,油胶树脂,油树脂,香树脂。

[形成]:植物体内的挥发油成分如萜类,经过复杂的化学变化,如氧化,聚合,缩合等作用成的。树脂反应:被苏丹Ⅲ试液或紫草试液染成红色。

树脂酸:属于分子量大,构造复杂的不挥发性成分,常具一个或几个羟基及羧基能溶于碱性水溶液形成肥皂样的乳液。 松香中含有 90%以上的树脂酸 (松香酸)树脂醇:分为树脂醇和树脂鞣醇二类。

树脂醇:是无色物质,含醇性羟基,遇 Fecl3 阴性。

树脂鞣酸醇:分子量较大,含酚性羟基,遇 Fecl3 阳性。蓝色。乳香

【没药】

[来源]:橄榄科植物,卡氏乳香树及同属他种植物树干切伤后渗出的油胶树脂。

[产地]:索马里,埃塞俄比亚,进口。

[性状]:显小形乳头状,质嫩脆,易折断,表面浅黄色。断面粉性,香气平和,嚼之唾液或乳白色,加水研磨。

没药:不规则颗粒状,质硬,较难破碎,色深,棕金色,断面有颗粒状,有不快气味,嚼之唾液黄棕色与水共研,乳状液。

[功用]:活血,止痛,生肌。

【阿魏】

[来源]:伞形科植物新疆阿魏及其具有蒜样特臭的同属植物的油胶树脂。

[主产]:新疆。采收加工

1、 割取法 2、榨取法

[性状]:呈不规则的脂膏状物,具强烈持久的蒜样臭气,嚼之粘牙,有较强的刺 激性和灼伤感。

[功用]:消积,杀虫,解毒。

[性状鉴别]:呈不规则的小块,稍扁平。新采收品表面橙黄色,断面乳白色,具蜡样光泽。久放后,表面与断面均渐变为红棕色。质脆,易击碎,加热则软化熔融。气芳香,味微辛,嚼之带砂粒感。

[理化]:粉末微量升华反应:镜检可见苯甲酸的细小结晶。

[功用]:开窍,辟恶,行血,止痛。

【血竭】

[来源]:为棕榈科植物麒麟血竭及同属它种植物果实和茎干中渗出的树脂。

[产地]:麒麟血竭分布于印度尼西亚瓜哇。龙舌兰科山铁树分布于越南,柬埔寨。

[性状]:进口血竭通常分为加工血竭(如“手牌”、“血花牌”、“皇冠”)和原装血竭。 皇冠牌血竭:扁圆四方形,底部平圆,顶端有纵折纹,表面暗红,微有光泽,体坚质脆。 原装血竭:不规则块状表面砖红,断面有光泽,口嚼不溶,味淡。

山铁血竭:呈不规则块状,精制品呈片状,表面紫色,具光泽,质硬易碎,嚼之粘牙。

[理化]:(1)取血竭粉 10 克,加醚 50 毫升温浸,浓缩至 30 毫升时加入纯酒精50 毫升,应无白色沉淀。

(2)取本品颗粒置白纸上,用火烘烤则熔化,但无扩散的油迹,光照视呈鲜艳的血红色。以火燃烧则发生呛鼻烟气。

红紫外:血竭的红外吸收峰 1610/cm

达马胶的红外吸收峰 1707/cm

松香的红外吸收峰 1692/cm

[功效]:活血祛瘀,消肿止痛,收敛止血。苏合香

[来源]:为金缕梅科植物苏合香树树皮受伤后渗出的香树暗。

[原植物]:乔木,叶互生,叶片掌状,雌雄花序常并于叶腋,雄花圆头状花序或总状排列雌花序单生,子房下位,蒴果。

【中药丁香与作用】

[产地]:原产小亚细亚,土耳其,叙利亚。现我国广西有栽培。

采收加工:普通苏合香,初夏击伤树皮或割破至木部,使产生香树暗,渗入树皮内,秋季割取树皮榨取香树脂,水煮后压榨即得。

【精制苏合香】:溶解于酒精中,滤过,滤液蒸去酒精则制苏合香。

性状:呈非流动性的浓稠液体,灰棕色非透明,质细腻,极粘稠似饴糖,气芳香味苦,辣,嚼之粘牙。【中药丁香与作用】【中药丁香与作用】

[功效]:芳香开窍,辟秽,祛痰。

1、 支气管哮喘。

2、 高血压

3、 冠心病,追风苏心丸。

其它类中药

1、 原料加工品:青黛

2、 成熟孢子:海金沙

3、 虫瘿:五倍子

【海金沙 】

[来源]:海金砂科植物海金沙干燥成熟孢子。

[性状]:粉末状,黄棕色,质轻,捻之有光滑感。撒在水中则浮于水面,加热则下沉。火中易燃烧发生爆鸣声且有闪光,无灰渣残留。

显微:

1、海金沙:孢子四面体,三角状圆。锥形(正面观)具三叉状裂隙。边缘具波状弯曲,外壁见头疣状纹理。清热利尿通淋。

2、松花粉:花粉扁球形,具二气室,(翼状气襄),其表面可见三角状网纹(粒状纹理)。润心滋肺,除风止血。

3、蒲黄:花粉类圆形,表面密布疣状突起。生用行瘀利尿,炒炭用:收敛止血。

常见中药功效
中药丁香与作用 第二篇

萝卜子、来菔子

功效

消食除胀,降气化痰。

应用

1.食积气滞证

本品味辛行散,消食化积之中,尤善行气消胀,故多用治食积气滞所致脘腹胀满、嗳气 吞酸、腹痛等,常与山楂、神曲、陈皮等同用,如《丹溪心法》保和丸。若为食积停滞又兼脾虚者,可在上方中加白术,以消补兼顾,如《丹溪心法》大安丸。若治食积泻痢,里急后重,可与木香、枳实、大黄等同用,即《方脉正宗》方。

2.咳喘痰多、胸闷食少

本品既能消食化积,开胃进食,又能化痰止咳、降气平喘,且作用较强,常用治痰涎壅盛,咳嗽气喘,胸闷。而兼食积者尤宜。如《食医心镜》单用本品研末服即效;或与白芥子、苏子等同用,如《韩氏医通》三子养亲汤。

3.气胀气膨证

本品味辛善行气除胀。《本草纲目》引《朱氏集验方》方,用本品研汁浸缩砂为末,末饮服,即效。此外,古方中有单以本品生用研服以涌吐风痰者,但现代临床很少用。 传统应用

①治积年上气咳嗽,多痰喘促,唾脓血:莱菔子一合,研,煎汤,食上服之。(《食医心镜》)

②治百日咳:白萝卜种子,焙燥,研细粉。白砂糖水送服少许,一日数回。(《江西中医药》

(12):1963)

③治齁喘痰促,遇厚味即发者:萝卜子淘净,蒸熟,晒研,姜汁浸蒸饼丸绿豆的功效与作用大。每服三十丸,以口津咽下,日三服。(傅滋《医学集成》清金丸)

④治高年咳嗽,气逆痰痞:紫苏子、白芥子、萝卜子。上三味各洗净,微炒,击碎,用生绢小袋盛之,煮作汤饮。随甘旨,代茶的功效与作用水啜用,不宜煎熬大过。(《韩氏医通》三子养亲汤)

⑤治一切食积:山查六两,神曲二两,半夏的功效与作用,茯苓的功效与作用各三两,陈皮的功效与作用、连翘、萝卜子各一两。上为末,炊饼丸如梧子大。每服七、八十丸,食远,白汤下。(《丹溪心法》保和丸)

⑥治气胀气臌:莱菔子,研,以水滤汁,浸缩砂一两,一夜,炒干,又浸又炒,凡七次,为末。每米饮服一钱。(《朱氏集验医方》)

⑦治痢疾有积,后重不通:莱菔子五钱,白芍的功效与作用药三钱,大黄一钱,木香五分。水煎服。(《方脉正宗》)

⑧治风秘气秘:萝卜子(炒)一合,擂水,和皂荚末二钱服。(《寿域神方》) ⑨治中风口噤:萝卜子、牙皂荚各二钱。以水煎服,取吐。(朱震亨)

⑩治风头痛及偏头痛:莱菔子半两,生姜的功效与作用汁半合。上相和研极细,绞取汁,入麝香少许,滴鼻中搐入,偏头痛随左右用之。(《普济方》)

⑾治小儿盘肠气痛:萝卜子炒黄,研末。乳香汤服半钱。(《仁斋直指访》)

⑿治牙疼:萝卜子二七粒,去赤皮,细研。以人乳和,左边牙痛,即于右鼻中点少许,如右边牙疼,即于左鼻中点之。(《圣惠方》)

⒀治跌打损伤,瘀血胀痛:莱菔子二两,生研烂,热酒调敷。(《方脉正宗》) 莱菔子的功效与作用及食用方法,炒莱菔子的副作用及禁忌现代研究

化学成分

莱菔子当少量挥发油及45%的脂肪油。挥发油中含有甲硫,α-β-己烯醛和β-、γ-己烯醇等;脂肪油中含多量芥酸、亚油酸、亚麻酸、芥子酸甘油酯等,另尚含芥子碱、莱菔子素。另尚含正十烷、正十八碳酸(硬脂酸)、β,γ-谷甾醇。莱菔子中还含有辛烯醛、邻苯二甲酸丁二脂、芥子碱硫酸氢盐以及氨基酸的功效与作用、蛋白质、酶、多糖、酚类、生物碱、黄酮、植物甾醇、维生素及辅酶Q等。

药理作用

1.抗病原微生物的作用:莱菔子水提物对葡萄球菌和大肠杆菌等有显着的抑制作用,水浸剂对同心性毛癣菌、许兰氏黄癣菌、奥杜盎氏小孢子菌、铁锈色小芽孢癣菌、羊毛状小芽孢癣菌及星形奴卡氏菌也有不同程度的抑制作用。莱菔素1mg/ml浓度在体外对多种细菌有明显的抑制作用,对葡萄球菌、痢疾杆菌、伤寒杆菌和大肠杆菌。

2.解毒作用:莱菔素于体外与细菌外毒素混合后有明显的解毒作用,稀释为1:200时能中和5个致死量的破伤风毒素,1 :500可中和4个致死量的白喉毒素,稀释至1:1600时尚能降低白喉毒素的皮肤坏死作用。

3.降压作用:莱菔子水提物具有明显的降压作用,对于麻醉兔、猫及犬,静脉注射时均可引起动物血压下降。

临床报道

1.治疗原发性高血压

对179例二期原发性高血压用莱菔子片进行治疗,结果降压疗效总有效率为70%,降压幅度治疗前后有显著差异;降血脂作用治疗前后比较,差异显著,治疗后胆固醇明显降低。治疗前后异常心电图有明显改善。另据报导观察治疗467例高血压,总有效率为86.94%。

2.治疗老年性便秘

莱菔子(文火炒煮)30~40g温开水送服,每日2~3次,治疗32例老年性便秘,总有效率90.6%。另有报导炒莱菔子120g研细末,盐开水送服10g/次,2次/日,连服3口治气滞便秘。

3.治疗精神分裂症

用生莱菔子、生军各30g,芒硝24g(冲服),白芥子9g,治疗癫狂症7例,有卓效。

炒莱菔子

4.治疗急性肠梗阻

取炒莱菔子12g、大黄9g、木香9g、加水300ml。先放入莱菔子煎15分钟再放如木香、大黄煎10分钟,取药液150ml,分两次服(或从胃管注如),两次间隔6~8小时每日1~2剂,治疗粘连性肠梗阻124例,治愈98例,有效9例,无效17例,有效率为86.3%。

5.治疗崩漏

用莱服子120~150g,水煎分3次服,每日1剂,连服1~2剂。治疗崩漏患者11例,治愈7例,显效3例,无效1例。

6.洽疗小儿口疮

取炒至微黄的莱菔子、白芥子、地肤子各10g研细,放如煮沸的食醋的功效与作用中(冷却倒如药末),调成膏状,贴于两足涌泉穴,每日换药1次。治疗小儿口疮43例,有38例敷药3~5次即愈。

各家论述

①朱震亨:"莱菔子治痰,有推墙倒壁之功。"

②《纲目》:"莱菔子之功,长于利气。生能升,熟能降,升则吐风痰,散风寒,发疮疹;降则定痰喘咳嗽,调下痢后重,止内痛,皆是利气之效。"

③《本草经疏》:"莱菔子,味辛过于根,以其辛甚,故升降之功亦烈于根也。"

④《本草新编》:"萝卜子,能治喘胀,然古人用于人参的功效与作用之中,反奏功如神。人参原是除喘消胀之药,莱菔子最解人参,何以同用而奏功乎?夫人参之除喘消胀,乃治虚喘虚胀也,虚症反现假实之象,人参遽然投之,直至其喘胀之所,未能骤受,往往服之而愈喘愈胀者有之,虽所增之喘胀乃一时之假象,少顷自然平复,然终非治之之善,少加萝卜子以制人参,则喘胀不敢增,而仅得消喘胀之益,此所谓相制而相成也。或问萝卜子专解人参,一用萝卜子则人参无益矣。此不知萝卜子而并不知人参者也。人参得萝卜子,其功更神,盖人参补气,骤服气必难受,非止喘胀之症为然,得萝卜子以行其补中之利气,则气平而易受,是萝卜子平气之有余,非损气之不足,实制人参以平其气,非制人参以伤其气也。"

⑤《医学衷中参西录》:"莱菔子,无论或生或炒,皆能顺气开郁,消胀除满,此乃化气之品,非破气之品。盖凡理气之药,单服久服,未有不伤气者,而莱菔子炒熟为末,每饭后移时服钱许,借以消食顺气,转不伤气,因其能多进饮食,气分自得其养也。若用以除满开郁,而以参、芪、术诸药佐之,虽多服久服,亦何至伤气分乎。"

用法用量

煎服,6~10g;或入丸、散。生用吐风痰,炒用消食下气化痰。外用:适量,研末调敷。 使用注意

本品辛散耗气,故气虚及无食积、痰滞者慎用。又不宜与人参同用。

白芥子

【性味归经】辛,温。入肺经。

【功效】豁痰利气,散结消肿。

【功效作用】

1.豁痰利气:①用于寒痰壅肺,症见痰多清稀,咳嗽气喘,胸胁胀满者,常与苏子、莱菔子同用,如三子汤。②用于痰饮气逆、咳喘胸痛、胸胁积水等证,与甘遂、大戟同用,如控涎丹。③用于气滞凝滞肢体关节疼痛,可与没药、桂心、木香、木鳖子共为细末黄酒冲服。

2.散结消肿:用于瘰疬痰核、阴疽满肿等证,可与葱白各等量,捣成泥状,敷患处,每日1次;单味为末醋调敷,可治肿初起之证。

【鉴别应用】

1.白芥子、莱菔子、紫苏子三者均有化痰、理气、定喘的作用,但其中莱菔子是散肺气而消痰,紫苏子是降肺气而祛痰,白芥子是温肺而豁痰,三者功用各有所主,同中有异,异中有同。

2.白芥子与天南星:二药均走经络而化无形之痰,然前者利气机消痰结,对于寒痰阻滞经络所致的关节不利、疼痛及发为阴疽者宜之;后者祛风涤痰,对于风痰引起的抽搐、半身不遂之证宜之。

【配伍应用】

1.配莱菔子:莱菔子辛甚,长于顺气开郁,下气定喘,消食化痰;白芥子辛能入肺,温可散寒,长于利气豁痰,温中散寒。二药伍用,相互促进,利气消食,祛痰止咳,降气平喘之力增强。

2.配甘遂:白芥子辛温,善治皮里膜外、胸膈问之痰涎,甘遂善行经隧水湿,两药相伍,祛痰逐饮,用于治疗痰涎水饮停于胸膈之证。

3.配肉桂:肉桂温阳散寒而通血脉,白芥子祛皮里膜外之痰,两药配伍,散寒凝而化痰滞,常用于治疗阴疽属阳虚寒凝证。

4.配青皮:青皮疏肝破气,散结消痰,白芥子利气散结,通络止痛,两药相配,疏肝理气、通络止痛。《赤水玄珠》说:“芥子得青皮治胁痛。”

5.配白术:白术健脾燥湿,白芥子善祛皮里膜外之痰水,两药合用,则健脾化饮,治疗饮停胸胁之证。

6.配苏子:白芥子利气豁痰,苏子下气平喘,祛痰止咳,两药配伍,治寒痰喘咳痰多、胸胁胀满、疼痛等证。

【应用注意事项】气虚久嗽、肺虚干咳及阴虚火旺者忌服。

【用法用量】内服:3~9克,煎服。外用:适量。

【功效特点】本品辛温气锐,性善走散,能豁痰涎,利气机,宽胸膈,通经络,故凡痰阻气滞咳逆胁痛,或痰留经络、肢体疼痛等证,皆可应用。此外,其辛散走窜之力,又有散结消肿之功,以治阴疽满肿,不论内服外敷,疗效皆好,而用白芥子泥外敷,对寒痰哮喘及肺炎喘憋、胸胁刺痛取效尤速。

苏子的功效:

苏子又名荏,有紫苏和白苏之分,紫苏多为药用,别名:紫苏子、黑苏子。苏子具有除痰降气,止咳定喘,润心肺,治胸闷气逆,大便不通功能。苏叶可食用,辣味苏叶咸菜,粘豆包、馒头熟底食用,清心开胃,增进食欲,常食有保健作用。

性味归经:辛,温。归肺经。

功能主治:降气消痰,平喘,润肠。用于痰壅气逆,咳嗽气喘,肠燥便秘。 苏子的作用:

苏子配伍杏仁:苏子辛温 下气利膈消痰、润肺平喘;杏仁苦温 降肺气以化痰止咳平喘.二者合用 其降气化痰、止咳平喘之功效更著.且二药皆入肺与大肠 有润肠通便之功.用于治疗外感风寒、痰涎壅肺、肺气上逆之胸膈满闷、咳嗽气喘以及伴有大便不通者. 苏子配伍陈皮:二者皆能理气化痰、止咳定喘.但苏子质润 功擅降气消痰 尚能温中降逆;陈皮性燥 长于理气化痰 并可理气和胃.相伍为用 燥润并施 则燥不伤阴、润不留痰 共奏化痰止咳、降气定喘、和胃降逆之功效 用于治疗肺气上逆之咳喘痰多、胸膈满闷;痰浊中阻、胃失和降之呕吐、呃逆等症.

苏子配伍紫菀:苏子降气平喘、化痰止咳 功擅降气;紫菀润肺下气、消痰止嗽 长于润肺.二者伍用 共奏化痰止咳、下气平喘、利膈宽胸之功效 用于治疗咳嗽气喘、咯痰不利、胸膈满闷等症.

1、苏子治气喘咳嗽,食痞兼痰:紫苏子、白芥子、萝卜子。上三味,各洗净,微炒,击碎,看何证多,则以所主者为君,余次之,每剂不过三钱,用生绢小袋盛之,煮作汤饮,随甘旨,代茶水吸用,不宜煎熬太过。若大便素实者,临服加熟蜜少许,若冬寒,加生姜三片。(《韩氏医通》三子养亲汤)

功效分类:补虚药,补气药。功效主治:补益脾肺,益气生津。治肺虚咳嗽,脾虚食少,心悸,怔忡,水肿,消渴,精神疲乏。用于脾气虚弱,胃阴不足,食少体倦,口渴舌干;肺虚燥咳,咽干痰粘;气阴不足,心悸失眠。

太子参

别名 童参、四叶参、四叶菜、米参。

中药功效与作用
中药丁香与作用 第三篇

荆芥的止血作用能有效的缓解妇女产后血晕。荆芥有助于发汗,帮助发烧患者尽快退烧。睡觉前煎服一剂荆芥,发一阵汗,睡觉过后会感觉浑身轻快很多。镇痰、祛痰。荆芥有较强的抗菌和抗炎作用,因此如果有咳嗽痰多的症状,荆芥再配上白矾煎好服用可以有效的祛痰,减轻咳嗽症状。怯风、凉血。荆芥微温不烈,药性缓和,能很好的去除风寒症状。荆芥有辛散作用,常与薄荷通用,可以治疗麻疹透发不畅。

防风:(解表:发散风寒药)辛、甘,微温。归肺、膀胱、肝、脾经。 功效: 祛风解表,胜湿止痛,止痉。 应用: 1、主要用于感冒风寒所致的头痛、身疼、恶寒等。常与荆芥相须为用,或与紫苏配伍,均可增强祛散风寒的作用。若属风热壅盛,目赤肿痛之证,亦可用本品与荆芥、薄荷、黄芩等配伍,以祛风清热。 2、用于感风湿或风湿痹痛。常与羌活、独活、川芎等配伍,以增强祛风除湿和止痛的功效,如羌活胜湿汤。 3、可用于破伤风。常与天南星、天麻等配伍,内服或外敷,取其祛风止痉,如玉真散。使用注意: 痉病不因外风影响者慎用。

防风的功效: 1. 用于感冒风寒,发热恶寒,头痛、身痛。以及感冒风热、发热恶寒、目赤、咽痛等症。 防风解表以祛风为长,既能散风寒,又能发散风热,与荆芥作用相仿,故两药往往配合应用。 2. 用于风湿痹痛 防风能祛风湿而止痛,常配合羌活、防己等治疗风湿痹痛等症。 3. 用于破伤风、牙关紧闭、角弓反张 防风治破伤风,有祛风止痉的作用,但多配合天南星、天麻、白附子等药同用。 此外,本品又有止血、止泻作用,如用于腹痛泄泻,常配合白芍、白术、陈皮等同用;如用于便血、崩漏,一般炒炭应用。功效:祛风解表;胜湿止痛;解痉;止痒

桂枝 性味辛温,有散寒解表的作用 常配合麻黄治疗无汗的风寒感冒,有助麻黄发汗解表的作用。配合白芍治疗有汗的风寒感冒,有调和营卫,解肌止汗的作用。桂枝还能温经、祛风寒、活血通络。可配合当归、赤白芍、川芎、红花、桃仁等,治疗月经后错或经闭不潮以及行经腹痛、腹部症块等证;配合片姜黄、防风治疗因风寒阻络、气血不畅所致的肩臂疼痛;配合赤芍、红花、伸筋草等治疗骨节拘挛难伸、肢体疼痛等;合羌活、独活、防风、威灵仙、当归、附片等,可治疗风、寒、湿所引起的关节疼痛、四肢疼痛,常用于治疗风湿性关节炎等病。 桂枝还有助心阳和温化水饮的效能。常配茯苓、猪苓、白术、泽泻、苏子、桑皮、炙甘草,治疗水饮凌心的心悸、怔忡、浮肿等;配瓜蒌、薤白、红花、五灵脂,治疗心阳不振而致的胸痹心痛。近些年来,根据这些经验,常用于治疗心功能不全、心绞痛、心肌梗塞等病。但要注意辨证论治,不可用于有热证的病例。桂枝有横通肢节的特点,能引诸药横行至肩、臂、手指,故又为上肢病的引经药。 用量一般为一至三钱。特殊情况下也可用到五钱至一两。

党参具有补中益气,健脾益肺的功效。用于脾肺虚弱,气短心悸,食少便溏,虚喘咳嗽,内热消渴等。镇静、催眠、抗惊厥作用 茯苓性味甘淡平,入心、肺、脾经。具有渗湿利水,健脾和胃,宁心安神的功效。可治小便不利,水肿胀满,痰饮咳逆,呕逆,恶阻,泄泻,遗精,淋浊,惊悸,健忘等症。茯苓之利水,是通过健运脾肺功能而达到的,与其它直接利水的中药不同。苓桂术甘汤、四君子汤、

1

四苓汤等均是有茯苓配伍的常用方剂。

白芍的作用与功效?【性味与归经】苦、酸,微寒。归肝、脾经。

【功能与主治】平肝止痛,养血调经,敛阴止汗。用于头痛眩晕,胁痛,腹痛,四肢挛痛,血虚萎黄,月经不调,自汗,盗汗。

川芎的作用主要如下 川芎行气开郁,活血止痛。【功用主治】行气开郁,法风燥湿,活血止痛。治风冷头痛旋晕,胁痛腹疼,寒痹筋挛,经闭,难产,产后瘀阻块痛,痈疽疮疡。用于月经不调,经闭痛经,瘕腹痛,胸胁刺痛,跌扑肿痛,头痛,风湿痹痛。

当归头和当归尾偏於活血、破血; 当归身偏於补血、养血; 全当归既可补血又可活血。 当归须偏於活血通络。 注:破血,活血法之一,即用祛瘀药中比较峻烈的药物祛瘀滞、散症结的方法

熟地具有补血滋阴作用,可用于血虚萎黄,眩晕,心悸失眠,月经不调,崩漏等症,亦可用于肾阴不足的潮热骨蒸、盗汗、遗精、消渴等症,是虚证类非处方药药品六味地黄丸主要成分之一。熟地味甘微温质润,既补血滋阴,又能补精益髓。如熟地配以当归、白芍、川芎就是大名鼎鼎的治疗血虚症的“四物汤”。熟地配白芍能养肝,配柏子仁养心,配龙眼能养脾,配麻黄则通血脉。脾胃气滞,痰湿内阻的脘腹胀满,食少便溏者忌服。药用时可煎服,10~30g。滋阴补血,益精填髓.用于肝肾阴虚,腰膝酸软,骨蒸潮热,盗汗遗精,内热消渴,血虚萎黄,心悸怔忡,月经不调,崩漏下血,眩晕,耳鸣,须发早白. 1、血虚萎黄,眩晕‘心悸失眠,月经不调,崩漏等.2、肾阴不足,遗精,盗汗等.3、腰酸腿软,头晕眼花,耳鸣耳聋等.4. 熟地黄吃多了会有碍消化,使得痰多,腹胀食欲不振,大便溏稀. 功效:熟地味甘微温质润,既补血滋阴,又能补精益髓。如熟地配以当归、白芍、川芎就是大名鼎鼎的治疗血虚症的“四物汤”。熟地配白芍能养肝,配柏子仁养心,配龙眼能养脾,配麻黄则通血脉。脾胃气滞,痰湿内阻的脘腹胀满,食少便溏者忌服。药用时可煎服,10~30g。性状鉴别:为不规则的块状,内外均呈漆黑色,有光泽,外表皱缩不平。断面泣润,中心部往往可看至光亮的油脂状块,粘性大,质柔软。味甜。 以块根肥大、软润、内外乌黑有光泽者为佳。药膳:地黄花粥、生地黄粥、百合地黄粥。方剂:清营汤、青蒿鳖甲汤、四生丸、增液汤、六味地黄丸。禁忌:用时宜配砂仁、陈皮等,以防腻滞碍胃。脾胃虚弱,气滞痰多,腹满便溏者慎服。

[性味功能] 甘、涩,平。敛气逐湿,止盗汗,安神,涩精止血。 [主治用法] 治夜卧盗汗,梦遗,滑精,肠风下血,泻痢,吐衄血,崩带。外用可敛疮口。煎剂或入丸散。外用研末敷患处。

牡蛎的功效与作用敛阴,潜阳,止汗,涩精,化痰,软坚。 治惊痫,眩晕,自汗,盗汗,遗精,淋浊,崩漏,带下,瘰疬,瘿瘤。 用于惊悸失眠,眩晕耳鸣,瘰疠痰核,瘕痞块,自汗盗汗,遗精崩带,胃痛泛酸。

酸枣仁的功效养肝,宁心,安神,敛汗。治虚烦不眠,惊悸怔忡,烦渴,虚汗。 ①《本经》:主心腹寒热,邪结气聚,四肢酸疼,湿痹。 ②《别录》:主烦心不得眠,脐上下痛,血转久泄,虚汗烦渴,补中,益肝气,坚筋骨,助阴气,令人肥健。 ③《药性论》:主筋骨风,炒末作汤服之。 ④《本草拾遗》:睡多生使,不得睡炒熟。 ⑤王好古:治胆虚不眠,

2

寒也,炒服;治胆实多睡,热也,生用。 ⑥《本草汇言》:敛气安神,荣筋养髓,和胃运脾。⑦《本草再新》:平肝理气,润肺养阴,温中利湿,敛气止汗,益志定呵,聪耳明目。 柏子仁功效与作用静心安神、滋阴固肾、润肠通便。主治心阴血亏、-肾阴不足、阴虚肠燥引起的失眠健忘、腰膝酸软、遗精盗汗、大便秘结等症。 柏子仁含脂肪油,并含少量挥发油、皂甙、植物甾醇、维生素A样物质及蛋白质等。柏子仁的水及乙醇提取物均有改善记忆作用;其醇提物有镇静作用;所含大量脂肪油而有润肠通便作用。 柏子仁去油制霜用,宜于心神不宁而大便溏泻者。有研究表明,柏子仁霜的镇静催眠作用明显强于生柏子仁。功能主治【性味】:甘,平。归心、肾、大肠经。【主要功效】:1.补心养血:用于血不养心的惊悸怔忡、虚烦不眠,思虑过度、心脾受损等,如(<证治准绳>养心汤)。2.润肠通便:用于阴虚血少的肠燥便秘等,如(<世医得效方>五仁丸)。3.盗汗自汗:用于阴虚多汗等症,如<柏仁丸>【用法用量】:煎服6-15克。禁忌1.该品易走油变化,不宜曝晒。2.便溏及痰多者不宜用。宜:心神失养,惊悸恍惚,心慌,失眠,遗精,盗汗者宜食;老年人慢性便秘者宜食。忌:大便溏薄者忌食;痰多者亦忌食。【制法】:柏子仁:除去杂质及残留的种皮。柏子仁霜:取净柏子仁,照制霜法(附录Ⅱ D)制霜。柏子仁基本形态(9张) 合欢皮为豆科(Legumin0sae)植物合欢的干燥树皮,呈卷曲筒状或半筒状,长40~80cm,厚 合欢皮0.1~0.3cm。外表面灰棕色至灰褐色,性味甘、平。有解郁、和血、宁心、消痈肿之功。有治心神不安、忧郁、失眠、肺痈、痈肿、瘰疠、筋骨折伤之效。功效合欢皮为豆科植物合欢的树皮,合欢皮别名合昏皮、夜台皮、合欢木皮,合欢皮有安神解郁、活血消痈的功效,合欢皮有治疗心神不安、忧郁、不眠、内外痈疡、跌打损伤的作用,溃疡病及胃炎患者慎服合欢皮,风热自汗、外感不眠者禁服合欢皮。

药名:合欢皮别名:合昏皮、夜台皮、合欢木皮。心经;肝经。功效:安神解郁,活血消痈。主治:心神不安;忧郁,不眠,内外痈疡,跌打损伤。用法用量:内服:煎汤,10-15g;或入丸、散。外用:适量,研末调敷。来源:合欢皮为豆科植物合欢的树皮。

秦皮的作用与功效?性味】苦,寒。

【归经】入肝、胆经。

【功用主治-秦皮的功效】清热燥湿,平喘止咳,明目。

治细菌性痢疾,肠炎,白带,慢性气管炎,目赤肿痛,迎风流泪,牛皮癣。

【宜忌】脾胃虚寒者忌服。

青蒿的功效与作用清热凉血用于内热引起的咽喉肿痛,目赤,口干舌燥等症解暑用于夏季中暑,证见燥热汗出,口渴难耐,四肢无力,虚脱休克等。除蒸用于阴虚火旺引起的暑邪发热,阴虚发热,夜热早凉,骨蒸劳热,疟疾寒热,湿热黄疸。 益气治疗脱发,白发,视物模糊,黄疸及郁火不舒之证。凉血利尿用于小便不利,小便短赤,大肠风热下血,退五种劳热,发烧怕冷。

白芷(学名:Angelica dahurica)为伞形科当归属的植物。分布在中国大陆的东北及华北等地,生长于海拔200米至1,500米的地区,一般生于林下、林缘、溪旁、灌丛和山谷草

3

地。祛风湿,活血排脓,生肌止痛。用于头痛、牙痛、鼻渊、肠风痔漏、赤白带下、痈疽疮疡、皮肤瘙痒。

杜仲,为杜仲科植物杜仲(Eucommia ulmoides Oliver

)的干燥树皮,是中国名贵滋补中药材库查询中药材杜仲。

夜交藤的功效与作用镇静、催眠作用夜交藤煎剂灌胃对小鼠有明显的镇静、催眠作用,与阈下剂量的戊巴比妥钠呈协同作用。大鼠睡眠多导图显示总睡眠时间延长,主要是慢波睡眠时相延长,异相睡眠时相缩短。降血脂作用夜交藤醇提取物能明显降低高脂血症大鼠的血清TC及TG含量,并使高脂血症鹌鶉的TC含量降低,HDL-C/TC比值明显升高,主动脉光滑,无斑块形成。表明夜交藤有一定的降血脂、抗AS及预防脂肪肝的作用。治皮肤瘙痒夜交藤、苍耳子各适量,煎水外洗。(《安徽中草药》) 治腋疽首乌藤、鸡屎藤叶各适量,捣烂,敷患处。(《广西民间常用草药》)治疗疥疮 用法:10岁以上,用夜交藤200g加水1000ml浓煎,每日分2次外洗,为1日治疗量;10岁以下,用夜交藤100g加水700ml。治疗46例,取得满意疗效。病程最长的1年2个月,最短的2天。治疗精神分裂症夜交藤90g,何首乌90g,红枣2-6枚,制成煎剂,每日服1剂,分上、下午2次分服,15日为1疗程。共治疗95例,结果治愈8例,显效47例,进步11例;经随访30例,其中痊愈14例,显效16例,患者病情稳定。治疗周身酸痛夜交藤既有养血作用,还可通利经络,治血虚周身酸痛,可配合当归、地黄、鸡血藤、络石藤等同用。 降血压罗布麻叶、牡蛎各15克,莶草、夜交藤、吴茱萸各10克,加水适量煎沸后,待温沐足,每次20分钟,每日2~3次,有镇肝熄风、滋阴潜阳、补脑安神功效,可降血压。

苍耳子的功效与作用发散风寒,通鼻窍,祛风湿,止痛。 可以生用,捣碎生用即可,生品有毒。生品消风止痒功效较强;还可炒制,建议直接购买炒苍耳子,炒后可降低毒性,偏于通鼻窍,祛风湿,止痛。 血虚头痛不宜服用,过度服用易中毒。

辛夷花

【性味和功用】::辛,温。归肺、胃经。祛风寒,通鼻窍。用于风寒头痛,鼻塞,鼻渊,鼻流浊涕。【功用主治】祛风,通窍。治头痛,鼻渊,鼻塞不通,齿痛。①《本经》:"主五脏身体寒热,风头脑痛,面酐。" ②《别录》:"温中解肌,利九窍,通鼻塞、涕出,治面肿引齿痛,眩冒、身几几如在车船之上者。生须发,去白虫。" ③《药性论》:"能治面生酐。面脂用,主光华。" ④《日华子本草》:"通关脉,明目。治头痛,憎寒、体噤、瘙痒。" ⑤《滇南本草》:"治脑漏鼻渊,祛风,新瓦焙为末。治面寒痛,胃气痛,热酒服。" ⑥《纲目》:"鼻渊、鼻鼽、鼻窒、鼻疮及痘后鼻疮,并用研末,入麝香少许,葱白蘸入数次。" ⑦《玉楸药解》:"泄肺降逆,利气破壅。" ⑧《江西中药》:"外用能促进子宫收缩,具催生作用。" 【用法与用量】内服:煎汤,5~15克;或入丸、散。外用:研末塞鼻或水浸蒸馏滴鼻。【宜忌】阴虚火旺者忌服。

4

中药一枝香的功效与作用
中药丁香与作用 第四篇

一枝香的功效与作用及食用方法:一枝香为茜草科植物一柱香的全草,一枝香别名狼尾拉花、气管炎草。即山马兰、马蹄金,为马兰的一种。具有镇咳、化痰、平喘作用,土人以治小儿食积。

一枝香的功效与作用:
一枝香为茜草科植物一柱香的全草,一枝香别名狼尾拉花、气管炎草。中药一枝香的功效与作用。即山马兰、马蹄金,为马兰的一种。具有镇咳、化痰、平喘作用,土人以治小儿食积。

一枝香的食用方法:
一枝香用法与用量:内服:煎汤,2-3钱。临床研究治疗慢性气管炎根据662例观察,总有效率率84。6%,显效以上为32。9%。
[1]、煎剂:一枝香全草(干)3钱,加水浓煎至60毫升,每次30毫升,日服2次。中药一枝香的功效与作用
[2]、复方煎剂:一枝香、四季青、佛耳草各3钱,浓煎成60毫升,每次30毫升,
[3]、甘露醇片:从生药中提取的有效成分制成。每片含200毫克,每次6片,日服3次。
均以7-10天为一疗程。
一枝香具有镇咳、化痰、平喘作用,约1/3左右病例在服药后3天,即开始出现疗效,其中以甘露醇片的疗效较为显著。服药1-2天后病人普遍感到口干,极少数病人有胸闷、腹痛感,但极轻微,不需处理,可自行消失。久服对心、肝、肾功能未见明显损害。

本文来源:http://www.guakaob.com/qiuzhizhaopin/678105.html

    上一篇:介绍公司的基本范文

    下一篇:依赖名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