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竺黄的功效与作用

| 留学生招聘 |

【www.guakaob.com--留学生招聘】

竹黄的功效与作用
天竺黄的功效与作用 第一篇

竹黄的功效与作用

【别名】天竺黄、竹膏(《开宝本草》),天竹黄(《本草衍义》),竹糖(《伪药条辨》)。

【药用部位】为禾本科植物青皮竹等因被寄生的竹黄蜂咬洞后,而于竹节间贮积的伤流液,经干涸凝结而成的块状物质。

【成份】含氢氧化钾1.1%,硅质9%等。

【功能主治】清热豁痰,凉心定惊。治热病神昏谵妄,中风痰迷不语,小儿惊风抽搐,癫痫。

①《蜀本草》:"制药毒发热。"

②《日华子本草》:"治中风痰壅,卒失音不语,小儿客忤及痫痰。"

③《开宝本草》:"主小儿惊风天吊,镇心明目,去诸风热,疗金疮止血,滋养五脏。" ④《本草衍义》:"凉心经,去风热。"

⑤《玉楸药解》:"清热解毒。

"

【用法与用量】内服:煎汤,1~3钱;或入丸、散。

【选方】

①治伤风温疫,身热昏睡,气粗,风热痰塞壅嗽,惊风潮搐,中暑,亦治室女白带:天竺黄一两,雄黄(水飞)一钱,辰砂、麝香(各别研)半两,天南星四两(腊月酿牛胆中,阴干百日,如无,只将生者去皮脐,炒干用)。上为细末,煮甘草水和丸,皂子大,温水化下服之。百日小儿,每丸分作三、四服,五岁一、二丸,大人三、五丸。伏暑用盐少许,嚼一、二丸,新水送下;腊月中,雪水煮甘草和药尤佳。

②治小儿急惊风:青黛、轻粉各一钱,牵牛末五钱,天竺黄二钱。上为末,白面糊丸,如小豆大,(每)二十丸,薄荷汤下。

③治鼻衄不止:天竺黄、芎藭各一分,防己半两。上三味捣研为散。每服一钱匕,新汲水凋下。肺损吐血用药二钱匕,生面一钱匕,水调下,并食后服。

竹黄价格,属小品种之一,近阶段市场大批量购货力度不强,而因少人寻购,行情波动不大,但持货商要价均较高,时下市场优质货零星交易价格75元,中等货售价65-70元,稍差一点的货售价60-65元不等。

地龙的功效与作用
天竺黄的功效与作用 第二篇

地龙的功效:

地龙性寒,味咸。功能:清热、平肝、止喘、通络。归肝、胃、肺、膀胱经。功能清热平肝、熄风止痉、平喘、利尿、通络除痹。主治高热烦躁、惊痫抽搐、肺热喘咳、热结尿闭、痹痛肢麻、半身不遂,以及疮疡肿毒等证。主治高热狂燥,惊风抽搐,风热头痛,目赤、半身不遂等。地龙提供取液有良好的定咳平喘的作用。蚯蚓灰与玫瑰油混合能织秃发。

清热,息风,通络,平喘,利尿。

息风止痉,作用不强。清热作用好,清肝热,还能明显退壮热,发烧降体温。对热盛生风和温热病或小儿惊风有壮热的可用。但不常用,因为它息风止痉作用弱,且新鲜的退壮热和息风止痉作用更明显,干了汤剂作用就不明显,干品用的最多的是通络或舒筋活络,通经就是舒筋活络,使关节拘挛、屈伸不利缓解。活络,疏通脉络或经络,改善麻木偏瘫、口眼歪斜都常用。偏瘫和补气养血、活血化瘀的配伍如黄芪、红花、川芎平喘。可用于肺热的哮喘。利尿消肿。用于湿热水肿。用的最多的是通络和平喘。平喘就是能缓解支气管平滑肌的痉挛。

1.清热息风,用于高热惊痫、癫狂。地龙咸寒降泄,性走窜,既能息风止痉,又善清解高热,故适用于高热所致的狂躁,惊风抽搐,癫痫等症。治疗温病热极生风神昏谵语、痉挛抽搐,可单用本品煎服取效,或与钩藤、牛黄、白僵蚕等息风止痉药同用。治疗小儿惊风,高热、惊抽,可以本品研烂,与朱砂共为丸服。治疗高热狂躁或癫痫,常单用鲜品,同盐化为水,饮服。

2.通经活络,用于痹证及半身不遂。地龙长于通行经络,用于多种原因引起的经络阻滞,血脉不畅,肢节不利之证。因其性寒能清热,故适宜治疗关节红肿疼痛、屈伸不利之热痹,常与防己、秦艽、忍冬藤等除湿热、通经络药物配伍。亦用治风寒湿痹,肢体关节麻木、疼痛、屈伸不利等症,可与川乌、天南星、乳香等配伍,如小活络丹。治疗气虚血滞,中风后经络不利、半身不遂、口眼歪斜等症,常与黄芪、当归、川芎等配伍,如补阳还五汤。

3.清肺平喘,用于肺热哮喘。本品又清肺热平喘。用治邪热壅肺,肺失肃降之喘息不止,喉中哮鸣有声者,单用研末内服即效,亦可与麻黄、石膏、杏仁等同用。

4.清热利尿,用于热结膀胱,小便不利或尿闭不通。本品咸寒走下入肾,

能清热结、利水道,用治小便不利或尿闭不通,可用鲜品捣烂,浸水,滤取浓汁服,也可与车前子、木通、泽泻等利水渗湿药同用。

地龙的作用:

地龙含蚯蚓解热碱、蚯蚓素、蚯蚓毒素及黄嘌呤、腺嘌呤、鸟嘌呤、胆碱等。具有解热、镇静、抗惊厥作用。有缓慢而持久的降压作用。能显著舒张支气管,而起平喘作用。有明显的抑制血栓形成作用。从广地龙中提出一种针状结晶,对离体和在体子宫及肠道平滑肌有兴奋作用。此外,还有抗突变、抗疲劳、利尿作用等。

1.本品主要含多种氨基酸、中性脂、络合脂及脱氢同工酶、酯化同工酶等;并含蚯蚓解热碱、蚯蚓素、蚯蚓毒素;尚含嘌呤类,胆碱及含氮物质等。地龙水浸剂及蚯蚓碱具有很好的解热作用;其热浸液、醇提液有镇静、抗惊厥作用,并能降压、抗心律失常、抗血栓、抗凝血及纤维蛋白溶解;地龙煎剂及提取物对多种细菌、病毒有抑制作用;地龙液有平喘作用;地龙提取物有很强抗肿瘤活性,并与调节机体免疫功能有关;其水煎、醇提物有收缩子宫平滑肌,杀精子作用;地龙尚有一定抗溃疡作用。此外,所含琥珀酸有利尿作用;其含多种游离氨基酸有营养及美容作用。

2.近年有用地龙治支气管哮喘、高血压、癫痫发作、腮腺炎、消化性溃疡等而获效的报道。

3.有报道地龙用醋拌,电热恒温干燥箱干燥法炮制后,能增强通络止痛、解毒作用,又可矫味矫臭,并使其生物碱成盐而易于煎出。故本品可考虑醋制后用。 前面这些都是典型的寒性的息风止痉药,主要治疗热症,以下是偏热或者平性的。

应用和禁忌:

治疗温热病高热烦躁、狂言乱语,或癫痫、惊风、痉挛抽搐,与黄连、大青叶、羚羊角、钩藤等配伍,以清热解毒、熄风镇痉;痰火盛者,配浙贝、竹沥、天竺黄、胆南星,以清热、涤痰、定惊。肝阳上亢头痛眩晕之证,可配天麻、钩藤、夏枯草、石决明等,以平肝潜阳。精神分裂症属于狂热型者,用鲜地龙漂净加白糖同研化水服,有镇静安定之效。热性哮喘、小儿顿咳,可用地龙制成粉剂,

装入胶囊内服,每次3克,每日两次;或配甘草、冰糖煎服。热结膀胱、小便不通,古方单用鲜地龙杵烂,加冷开水滤取浓汁以取效;湿热停聚而致水肿、肢浮、小便不利,可配猪苓、泽泻、大腹皮、冬瓜皮等同用以清热利水。地龙善于通络,适用于关节痹痛、屈伸不利、肢体麻木。热痹宜配络石藤、忍冬藤,若属寒痹,配乌头、桂枝。如与黄芪、当归、桃仁、红花等相伍,可用于中风半身不遂证属气虚血滞者。鲜地龙加白糖化水或捣烂局部涂敷,可用于多种外伤科疾患,如急性腮腺炎、慢性下肢溃疡、漆疮、丹毒,以及跌打损伤、烫火伤等,煎服5~10克,研末服1~2克。脾胃虚寒者不宜。

有症状的:一天三次,每次3粒, 恢复正常后,每日3粒即可。 中草药地龙十大功效之一:治疗胃肠湿热型急性荨麻疹

胃肠湿热型急性荨麻疹患者一般周身荨麻疹,伴恶心呕吐,纳差便溏,可用地龙9克与马齿苋30克(洗净切碎)、乌梅15克,绿豆衣15克,地骨皮15克一起入沙锅内,加水适量,共煎30分钟,弃渣取汁。1日2次,每次1剂。全方有清热熄风的功效。

中草药地龙十大功效之二:治疗支气管哮喘

支气管哮喘是一种常见的支气管过敏反应性疾病,中医认为是宿痰伏于体内,复受六淫之邪、饮食、劳倦、情志等因素刺激而触发,以致痰气搏击于气道,哮鸣有声,药用地龙方中地龙和麻黄相配,一寒一温,清宣肺气,解痉平喘,用于治疗支气管哮喘、过敏性反应、喘息性支气管炎等病效果满意。

中草药地龙十大功效之三:治疗高血压病

症见头痛、头晕、耳鸣、失眠、健忘、乏力、或心悸、面红目赤、善怒等。可用地龙。

中草药地龙十大功效之四: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

类风湿性关节炎是风湿病中常见的一种,临床上以关节肿痛、运动障碍、关节僵硬和畸形为特征。多由于感受风、寒、湿、热之邪,经络痹阻,气血运行不畅,导致肌肉、筋骨、关节酸痛、麻木、重着等。

中草药地龙十大功效之五:治过敏性鼻炎

过敏性鼻炎出现鼻痒、频频打喷嚏、流清涕或鼻塞、舌质红、舌苔薄白不厚、脉略弦者。

中草药地龙十大功效之六:治疗气阴两虚消渴病人的筋脉拘挛之症

治疗气血双亏而兼有腰痛膝软,关节疼痛,四肢拘挛,经络不利者。该方补血益气、活血化瘀、舒筋活络之用,宜久服。 中草药地龙十大功效之七:治疗骨折

将鲜品地龙用水洗净,捣成糊状,加少量白糖及少许冰片,溶解后外敷伤口周围,有通经活络的作用。

名贵中药及功效
天竺黄的功效与作用 第三篇

名贵中药及功效

人参

【功能主治】功效:大补元气,复脉固脱,补脾益肺,生津止渴,安神益智。 主治:劳伤虚损、食少、倦怠、反胃吐食、大便滑泄、虚咳喘促、自汗暴脱、惊悸、健忘、眩晕头痛、阳痿、尿频、消渴、妇女崩漏、小儿慢惊及久虚不复,一切气血津液不足之症。

【用法与用量】内服:煎汤,3-10g,大剂量10-30g,宜另煎兑入;或研末,1-2g;或敷膏;或泡酒;或入丸、散。

川贝母

【功能主治】润肺散结,止嗽化痰。治虚劳咳嗽,吐痰咯血,心胸郁结,肺痿,肺痈,瘿瘤,廉疬,喉痹,乳痈。 【用法与用量】内服:煎汤,1~3钱;或入丸、散。外用:研末撒或调敷。 冬虫夏草(附北虫草)

性味:甘;温;香。

归经:肺经;肾经。

功效:保肺气;实腠理;补肾益精。

主治:肺虚咳喘;劳嗽痰血;自汗;盗汗;肾亏阳痿;遗精;腰膝酸痛。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5-10g;或入丸、散;或与鸡鸭炖服。

以及具有:调节免疫系统功能、直接抗肿瘤作用冬虫夏草提取物在体外具有明确的抑制、杀伤肿瘤细胞的作用。冬虫夏草中含有虫草素,是其发挥抗肿瘤作用的主要成分。提高细胞能量、抗疲劳冬虫夏草能提高人体能量工厂--线粒体的能量,提高机体耐寒能力,减轻疲劳。调节心脏功能冬虫夏草可提高心脏耐缺氧能力,降低心脏对氧的消耗,抗心律失常。调节肝脏功能冬虫夏草可减轻有毒物质对肝脏的损伤,对抗肝纤维化的发生。此外,通过调节免疫功能,增强抗病毒能力,对病毒性肝炎发挥有利作用。调节呼吸系统功能冬虫夏草具有扩张支气管、平喘、祛痰、防止肺气肿的作用。调节肾脏功能冬虫夏草能减轻慢性病的肾脏病变,改善肾功能,减轻毒性物质对肾脏的损害。调节造血功能冬虫夏草能增强骨髓生成血小板、红细胞和白细胞的能力。调节血脂冬虫夏草可以降低血液中的胆固醇和甘油三酯,提高对人体有利的高密度脂蛋白,减轻动脉粥样硬化。其他冬虫夏草还具有直接抗病毒、调节中枢神经系统功能、调节性功能等作用。冬虫夏草能对人体起到如此全面的保健作用,可谓神奇之极,也无愧自古以来“仙草”的美称。在现代社会,服用冬虫夏草已不仅仅是本身身体健康的保证,更重要的,是由此带来的极致健康生活品质。

西洋参

性味:甘、微苦,凉。

归经:归心、肺、肾经。

功效:补气养阴,清热生津。

主治:用于气虚阴亏,内热,咳喘痰血,虚热烦倦,消渴,口燥咽干。西洋参有抗疲劳、抗氧化、抗应激、抑制血小板聚集、降低血液凝固性的作用,另外,对糖尿病患者还有调节血糖的作用。

用法:一日3~6g,或多至9g。泡茶,煎汤,煎膏滋。【天竺黄的功效与作用】

以及具有:1、对中枢神经系统的作用:具有镇静、增强学习记忆、促进神经生长、抗惊厥、阵痛、解热的作用,适用于神经衰落、精神病、记忆减退、老年病等症。

2、对心血管系统的作用:具有抗心率失常、抗心肌却血和再灌损伤等作用,适用于心率失常、冠心病、急性心肌梗塞、冠状动脉搭桥手术症等。

3、对血液系统的作用:具有抗溶血、止血、降低血液凝固性、抑制血小板凝聚、调血脂、抗动脉粥硬化、降低血糖等作用,适用于高脂血动脉硬化、老年症、糖尿病等症。

4、对适应原样的作用:具有抗疲劳、抗缺养缺血、抗休克、抗饥渴的作用,适用于各种休克。

5、对免疫系统的作用:具有促进淋巴细胞的转化,诱导免疫因子生成,增强集体免疫功能的作用,适用于老年体弱及免疫力低下者。

6、对内分泌系统的作用:作用于垂体—肾上腺皮质系统(ACTH样)和垂体—性腺系统、促进血清蛋白合成、促进骨髓蛋白合成、促进器官蛋白合成、促进脑蛋白合成和脂肪合成、促进干细胞蛋白(RNA聚合酶活力)合成、促进脂肪代谢和糖代谢等作用,适用于老年病、性机能低下、贫血和癌症等。

7、对于秘尿系统:具有抗利尿的作用,适用于阿狄森氏症和老年病。

8、对于肿瘤和病毒:具有抑制癌细胞增殖、抑制单纯疱疹等病毒的作用,适用于各种癌症和病毒性疾病。

阿胶

功效与作用:著名中药阿胶,是传统补血要药,具有补血止血,滋阴润肺的功能。临床多用于血虚、萎黄、眩晕、心悸等;虚劳咯血、吐血、尿血、便血、崩漏等出血证;阴湿火旺所致心烦不眠;肺湿热咳嗽、痰少、咽喉干燥等症的治疗。还具有以下作用:提高免疫力、强筋健骨、益智健脑、缓延衰老、抗癌、美容养颜、补钙作用、调经安胎、扩张血管

燕窝

功效与作用:中医以为燕窝功效与作用:养阴润燥、益气补中、治虚损、咳痰喘、咯血、久痢,妥善于体质虚弱,营养不良,久痢久疟,痰多咳嗽,老年慢性支气管炎、支气管延伸、肺气肿、肺结核、咯血吐血和胃痛病人食用。总的来说,燕窝具有保建和医疗功效与作用。【天竺黄的功效与作用】

还具有以下作用:

1、补肺养阴、止肺虚性咳嗽、减少肺气病变。包括肺阴虚之哮喘、气促、久咳、痰中带血、咳血、咯血、支气管炎、出汗、低潮热。

2、补虚养胃、止胃寒性、呕吐。胃阴虚引起之反胃、干呕、肠鸣声。

3、凡病后虚弱、痨伤、中气亏损各症,配合燕窝作食,能滋阴调中。

4、止汗、气虚、脾虚之多汗、小便频繁、夜尿。

5、燕窝含多种氨基酸,婴幼儿和儿童常吃能长智慧、增加思维、抗敏感、补其先后天之.

6、孕妇在妊娠期间、产前产后进食,则有安胎、补胎之效。

7、燕窝是天然增津液的食品,并含多种氨基酸,对食道癌,咽喉癌、胃癌、肝癌、直肠癌等有抑止和抗衡作用、凡经电疗

8、化疗而引起的后遗症,如咽干、咽痛、肿胀、便秘、声嘶、作呕等,食燕窝都有明显的改善。

【天竺黄的功效与作用】

琥珀

性味:甘,平。

归经:心;肝;小肠经;膀胱;肺;脾经

功效:镇静,利尿,活血。

主治:用于惊风,癫痫,心悸,失眠,小便不利,尿痛,尿血,闭经。

用法用量:2.5~5克,多入丸、散剂服。珍珠

功效与作用:珍珠具有安神定惊、明目去翳、解毒生肌等功效,现代研究还表明珍珠在提高人体免疫力、延缓衰老、祛斑美白、补充钙质等方面都具有独特的作用,还有安神定惊,清热滋阴,明目,解毒。

1.镇心定惊,适用于惊悸怔忡、癫痫惊风。

2.清肝除翳明目,用治目赤肿痛、翳膜遮睛等眼科疾病,多外用。

3.收敛生肌,适用于咽喉腐烂、口舌生疮、溃疡久不收口,宜外用。

【禁忌】无实热者慎用。

熊胆

【性味】苦,寒。

【归经】入肝、胆、睥、胃经。

【功用主治】清热,镇痉,明目,杀虫。治热黄,暑泻,小儿惊痼,疳疾,蛔虫痛,目翳,喉痹,鼻蚀,疔痔恶疮。

鹿茸

[性味] 甘、咸,温。

[归经] 归肾、肝经。

[功用] 壮肾阳,补-精髓,强筋骨,调冲任,托-疮-毒。

[主治] 肾虚、头晕、耳聋、目暗、阳-痿、滑-精、宫-冷-不-孕、羸-瘦、神疲、 畏寒、腰脊冷痛、筋骨-痿软、崩漏带下、阴-疽不-敛及久病虚损等症。

[用量] 1g~5g。

[禁忌] 服用本品宜从小量开始,缓缓增加,不宜骤用大量,以免阳升风动,或

【天竺黄的功效与作用】

伤阴动血。阴虚阳盛者忌用。

灵芝(附灵芝孢子粉)

【功能主治】

益气血;安心神;健脾胃。主虚劳;心悸;失眠;头晕;神疲乏力;久咳气喘;冠心病;矽肺;肿瘤

益气血;安心神;健脾胃。主虚劳;心悸;失眠;头晕;神疲乏力;久咳气喘;冠心病;矽肺;肿瘤

【用法与用量】

内服:煎汤,10-15g;研末,2-6g;或浸酒。

羚羊角

性味:味咸;性寒。归肝经、心经。

功能:平肝息风;清肝明目;凉血解毒。

主治:用于高热惊痫,神昏痉厥,子痫抽搐,癫痫发狂,头痛眩晕,目赤翳障,温毒发斑,痈肿疮毒。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1~3g,宜单煎2小时以上;磨汁或研粉服,每次0.3~0.6g。脾虚慢惊患者禁服。

全蝎

性味:味辛;性平;有毒

功效分类:平肝息风药;祛风药。

归经:肝经。

功效:祛风止痉;通络止痛;玫毒散结

主治:小儿惊风;抽搐痉挛;中风口;半身不遂;破伤风;风湿顽痹;偏正头痛;牙痛;耳聋;痈肿疮毒;瘰疬痰核;蛇咬伤;烧伤;风疹;顽癣。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2-5g;研末入丸、散,每次0.5-1g;蝎尾用量为全蝎的1/3。外用:适量,研末掺、熬膏或油浸涂敷。

蛤蚧

性味:味咸;性平。

归经:肺经;肾经。【天竺黄的功效与作用】

功能:益肾补肺;定喘止嗽。

主治:肺肾两虚气喘咳嗽,虚劳咳嗽;咯血;肾虚阳痿;遗精;小便频数;消渴。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3-6g;研末,1-1.5g;或入丸、散。

海马

性味:味甘;咸;性温。

归经:肝经;肾经。

功效:补肾壮阳;散结消肿。

主治:肾虚阳痿;宫冷不孕;遗尿;虚喘;癥瘕积聚;跌打损伤;痈疮肿毒。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3-9g;研末,1-1.5g。外用:适量,研末掺或调敷。 龟甲(板)

甲壳有滋阴潜阳,益肾强骨,养血补心的功效。

用于阴虚潮热,骨蒸盗汗,头晕目眩,虚风内动,筋骨痿软,心虚健忘。主治阴虚阳亢,眩晕耳鸣;阴虚火旺,骨蒸潮热,盗汗遗精;阴虚风动,手足蠕动;肾阴不足,腰膝酸软,小儿囟门不合;心神失养,惊悸虚烦,失眠健忘;经血失调,吐血衄血,月经过多,腹痛,崩漏带下。

牛黄

功效与作用:用于温热病及小儿惊风之壮热神昏,惊厥抽搐等症。牛黄清心、凉肝,有患风止痉、定惊安神之效。用于咽喉肿痛,溃烂及痈疽疗毒等热毒壅滞郁结之证。用于温热病热入心包,中风,惊风,疯痛等痰热豪蔽心窍所致之神昏、口噤、痰鸣等症。本品既能清心热,又能化痰、开窍醒神。

三七

性味:味甘;微苦;性湿。

归经:归肝经;胃经;心经;肺经;大肠经。

功效:止血;散血;定痛。

主治:跌扑瘀肿,胸痹绞痛,癥瘕;血瘀经闭;痛经;产后瘀阴腹痛;疮痈肿痛。

用法用量:煎汤,3-9g;研末,1-3g;或入丸、散。外用:适理,磨汁涂;或研末调敷。 穿山甲

性味:味咸;性微寒。

归经:肝经;胃经。

功效:活血散结;通经下乳;消痈溃坚。

主治:血瘀经闭;癥瘕;风湿痹痛;乳汁不下;痈肿;瘰疬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3-9g,或入散剂。外用:适量,研末撒或调敷。

鹿鞭

性味:味甘、咸,性温。

归经:归肝、肾、膀胱经。

功效:补肾精,壮肾阳,益精,强腰膝。

天竹黄的功效与作用
天竺黄的功效与作用 第四篇

天竹黄的功效与作用:天竹黄为禾本科植物青皮竹等因被寄生的竹黄蜂咬洞后,而于竹节间贮积的伤流液,经干涸凝结而成的块状物质,天竹黄别名竹黄、淡竹黄、竹三七、血三七、竹参、赤团子、竹赤团子等,天竹黄有化痰止咳

天竹黄的功效:
天竹黄为禾本科植物青皮竹等因被寄生的竹黄蜂咬洞后,而于竹节间贮积的伤流液,经干涸凝结而成的块状物质,天竹黄别名竹黄、淡竹黄、竹三七、血三七、竹参、赤团子、竹赤团子等,天竹黄有化痰止咳、活血祛风、利湿的功效。
药名:天竹黄
功效分类:止咳药;理气药。
科属分类:肉座菌科
别名:竹黄、淡竹黄、竹三七、血三七、竹参、赤团子、竹赤团子、竹赤斑菌、淡菊花、天竹花、淡竹花、竹花、竹茧。
性味:味淡;辛;平。天竹黄的功效与作用
归经:肺经;肝经。
功效:化痰止咳;活血祛风;利湿。
主治:咳嗽痰多;百日咳;带下;胃痛;风湿痹痛;小儿惊风;跌打损伤。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6-15g;或浸酒。外用:适量,酒浸敷。
来源:天竹黄为禾本科植物青皮竹等因被寄生的竹黄蜂咬洞后,而于竹节间贮积的伤流液,经干涸凝结而成的块状物质。

天竹黄的作用:
1、天竹黄治伤风温疫,身热昏睡,气粗,
1、天竹黄治中风痰壅,卒失音不语,小儿客忤及痫痰。<日华子本草>
1、天竹黄治小儿急惊风:青黛、轻粉各一钱,牵牛末五钱,天竺黄二钱。上为末,白面糊丸,如小豆大,(每)二十丸,薄荷汤下。(<小儿药证直诀>利惊丸)
1、天竹黄主小儿惊风天吊,镇心明目,去诸风热,疗金疮止血,滋养五脏。<开宝本草>
1、天竹黄治鼻衄不止:天竺黄、芎藭各一分,防己半两。上三味捣研为散。每服一钱匕,新汲水凋下。肺损吐血用药二钱匕,生面一钱匕,水调下,并食后服。(<圣济总录>天竺黄散)
天竹黄用于小儿惊风、中风症、本品清热化痰、清心热定惊的功效及性能均与竹沥类似、亦宜于热痰蒙闭心窍所致者。治小儿热痰惊风、高热抽搐者、长于牛黄等清热化痰、熄风止痉类药物配伍。若治中风、痫症等神晕者,常与石菖蒲、郁金等化痰、开窍之品同用。本品亦用于热痰咳喘,可与桔梗、瓜蒌等清肺化。痰药同用。

天竹黄用药禁忌:
灰指甲、鹅掌风等皮肤病患者忌服天竹黄,孕妇禁用天竹黄,服药期间忌食萝卜、酸辣。

龙骨的功效与作用
天竺黄的功效与作用 第五篇

龙骨的功效与作用:龙骨为古代哺乳动物如象类、犀牛类、三趾马等的骨胳的化石,龙骨别名陆虎遗生、那伽骨、生龙骨、煅龙骨、五花龙骨、青化龙骨、花龙骨、白龙骨,龙骨有镇惊安神、敛汗固精、止血涩肠、生肌敛疮的功效

龙骨的功效:
龙骨为古代哺乳动物如象类、犀牛类、三趾马等的骨胳的化石,龙骨别名陆虎遗生、那伽骨、生龙骨、煅龙骨、五花龙骨、青化龙骨、花龙骨、白龙骨,龙骨有镇惊安神、敛汗固精、止血涩肠、生肌敛疮的功效,有湿热、实邪者忌服龙骨。
药名:龙骨
别名:陆虎遗生、那伽骨、生龙骨、煅龙骨、五花龙骨、青化龙骨、花龙骨、白龙骨。
性味:甘涩;平;无毒。
归经:入心经、肝经、肾经、大肠经。龙骨的功效与作用
功效:镇惊安神,敛汗固精,止血涩肠,生肌敛疮。
主治:治惊痫癫狂,怔忡健忘,失眠多梦,自汗盗汗,遗精淋浊,吐衄便血,崩漏带下,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3-5钱;或入丸散。外用:研末撒或调敷。
来源:龙骨为古代哺乳动物如象类、犀牛类、三趾马等的骨胳的化石。
龙骨与龙齿两者功能相似,但龙齿无收湿疮之能,偏重于收涩浮阳而重镇客观存在神;龙骨则偏于收涩固脱,特别是固涩下精气之功较好。
龙骨与牡蛎:两者功能相似,常相须为用。龙骨的功效与作用。龙骨入心以镇心安神见长,但不能软坚散结,其益阴作用也不及牡蛎,阴虚发热者少用,牡蛎咸以软坚散结见长,为治瘰疬痰核,胁下痞硬所常用。
龙骨安神潜阳宜生用,收敛固涩宜煅用。

龙骨的作用:
重镇安神镇惊安神,敛汗固精,止血涩肠,生肌敛疮,龙骨治惊痫癫狂,怔忡健忘,失眠多梦,自汗盗汗,遗精淋浊,吐衄便血,崩漏带下,泻痢脱肛,溃疡久不收口。
1、龙骨治大人、小儿一切癫狂,惊搐,风痫,神志不宁:龙骨一两(火煅,研极细末),犀角、丹砂、琥珀、天竺黄各五钱(俱研极细末),钩藤、怀生地、茯苓各一两五钱(俱微炒燥,为极细末),苏合香三钱,牛黄二钱(俱用酒溶化)。共十味,总和一处,用胆星八钱,研细末,竹沥一碗,打糊为丸,如梧子大。大人服十丸,小儿服二、三丸,俱用生姜汤调灌。(<方脉正宗>)
2、龙骨治汤火伤:龙骨、生石膏、大黄、儿茶各等分,共研极细末,冷茶水调稀糊状。敷患处,敷后用纱布盖好(面部可不盖),每隔一日换药一次。(<中医杂志>(4):212,1957)
3、龙骨治伤寒脉浮,医以火迫劫之,亡阳,必惊狂,卧起不安者:桂枝(去皮)三两,甘草(炙)二两,生姜三两(切),大枣十二枚(擘),牡蛎(熬)五两,蜀漆(去腥)三两,龙骨四两。上七味,以水一斗二升,先煮蜀漆,减二升,纳诸药,煮取三升,去滓。温服一升。(<伤寒论>桂枝去芍药加蜀漆龙骨牡蛎救逆汤)
4、龙骨治淋巴结结核(适应于干酪化者,或结核破溃者):煅龙骨、煅石膏、滑石各等量。共研末。将已炼好的猪油溶化,投入药末,搅拌成糊状,贮存备用。先将病灶清除干净,再用上药膏制成的油纱布条填塞创面。每日换药一次。开始时脓汁增多,一般3-4天后创面干净。连续应用1-2周。(内蒙古<中草药新医疗法资料选编>)
5、龙骨治好忘:龙骨、虎骨、远志各等分。上三味,治下筛。食后服方寸匕,日二。(<千金方>)
6、龙骨治小儿脐疮久不差:龙骨煅。细研为末,敷之。(<圣惠方>)
7、龙骨治心虚盗汗:龙骨五钱(火煅),茯苓一两,人参六钱,莲肉三两(俱微炒),共研为末,麦门冬(去心)四两,酒煮,捣烂成膏为丸梧子大。每早晚各服三钱,白汤下。(<方脉正宗>)
8、龙骨治阴囊汗痒:龙骨、牡蛎粉扑之。(<医宗三法>)
9、龙骨治产后虚汗不止:龙骨一两,麻黄根一两。上件药,捣细罗为散。不计时候,以粥饮调下二钱。(<圣惠方>)
10、龙骨治两耳湿烂,久不收敛:龙骨、亦石脂(俱火煅)、海螵蛸(水煮过)各三钱。共研细末。先用绵纸条拭干脓水,后吹末药。(<本草汇言>)
11、龙骨治遗尿淋沥:白龙骨、桑螵蛸等分。为末。每盐汤服二钱。(<梅师集验方>)
12、龙骨治小儿因痢脱肛:白龙骨粉扑之。(姚和众)
13、龙骨治失精家少腹弦急,阴头寒,目眩,发落,脉极虚芤迟,为清谷,亡血失精,脉得诸芤动微紧,男子失精,女子梦交:桂枝、芍药、生姜各三两,甘草二两,大枣十二枚,龙骨、牡蛎各三两。上七味,以水七升,煮取三升。分温三服<金匮要略>桂枝加龙骨牡蛎汤)
14、龙骨治久痢休息不止者:龙骨四两。打碎,水五升,煮取二升半。分五服,冷饮。仍以米饮和丸。每服十九(<肘后方>)
15、龙骨治失精,暂睡即泄:白龙骨四分,韭子五合。上件为散子。空心,酒调方寸匕服。(<梅师集验方>)
16、龙骨治泄泻不止:白龙骨、白石脂等分。为末,水丸梧子大。紫苏、木瓜汤下,量大人小儿用。(<全幼心鉴>)
17、龙骨治劳心梦泄:龙骨、远志等分。为末,炼蜜丸如梧子大。每服三十丸,莲子汤下。(<活人心统>)
18、龙骨治金疮出血:龙骨一两(五色紧者),诃子一两,白石脂半两,苧麻叶半两(系五月采来阴干者)。上为细末。水调服之。(<普济方>神仙止血散)
19、龙骨治白浊:糯米饭(晒干)四两,赤石脂(炒令焦黄)、龙骨(煅,别研)、白茯苓(去皮)各二两。上为细末,醋煮面糊儿焙干。每服五十丸,空心盐汤送下,食前服。(<魏氏家藏方>龙骨丸)
20、龙骨治血崩不止:龙骨(煅)、当归、香附(炒)各一两,棕毛灰五钱。上为细末。每服四钱,空心,米饮调下。忌油腻、鸡、鱼、炙博物。(<景岳全书>龙骨散)
21、龙骨治妇人无故尿血:龙骨五两。治下筛。酒e方寸匕,空腹服,日三(<千金方>)
22、龙骨治鼻衄出血多,眩冒欲死:龙骨研细。吹入鼻耳中。凡衄者并吹。(<梅师集验方>)

龙骨用药禁忌:
有湿热、实邪者忌服龙骨。

中药防风的功效与作用
天竺黄的功效与作用 第六篇

防风的功效与作用及食用方法:防风有祛风解表、胜湿止痛、解痉、止痒的功效,防风有治疗外感风寒;风湿痹痛作用,内服:煎汤,5-10g;或入丸、散。外用:适量,煎水熏洗。一般生用,止泻炒用,止血炒炭用。

防风的功效与作用:
防风为伞形科植物防风的根,防风有祛风解表、胜湿止痛、解痉、止痒的功效,防风有治疗外感风寒;风湿痹痛;骨节酸痛;腹痛泄泻;头痛身痛;肠风下血;破伤风;风疹瘙痒;疮疡初起的作用。中药防风的功效与作用
1、防风治三十六般风,男子一切劳劣,补中益神,风赤眼,止泪及瘫缓,通利五脏关脉,五劳七伤,
2、防风主大风头眩痛,恶风,风邪,目盲无所见,风行周身,骨节疼痹,烦满。<本经>
3、防风治风通用,升发而能散,故主大风头眩痛,恶风风邪,周身骨节疼痹,胁痛、胁风头面去来,四肢挛急,下乳,金疮因伤于风内痉。<本草经疏>
4、防风杀附子毒。<本草经集注>
5、防风治风通用。泻肺实,散头目中滞气,除上焦邪。<药类法象>
6、防风行经络,逐湿淫,通关节,止疼痛,舒筋脉,伸急孪,活肢节,起瘫痪,敛自汗、盗汗,断漏下、崩中。中药防风的功效与作用。<长沙药解>

防风的食用方法: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5-10g;或入丸、散。外用:适量,煎水熏洗。一般生用,止泻炒用,止血炒炭用。
禁忌:阴血亏虚、热病动风者不宜使用防风,血虚痉急或头痛不因风邪者忌服防风。

防风散药方1
功效:主治妊娠中风卒倒,口噤肢强,或痰气上升。
组成:防风, 桑寄生, 葛根, 各五分; 家菊花, 细辛, 防己, 秦艽, 羚羊角(镑), 当归, 桂心, 茯神, 甘草, 各三分。
用法:水煎,入竹沥半合服。
功效:祛风解痉,化痰通窍。
来源:<校注妇人良方>卷十四。

防风散药方2
功效:主治热毒风痰壅,头目晕闷,心神不宁。
组成:防风(去叉。三分)、枳壳(麸炒。三分)、沙参(半两)、秦艽(去苗。一两半)、犀角屑(一两)、升麻(一两)、木通(一两)、羌活(一两)、甘草(炙。一两)、茯神(去木。一两)、龙齿(一两)、前胡(一两)
用法:每服三钱,水一中盏,煎至五分,去滓,入生地黄汁一合,更煎一二沸,不拘时温服。
来源:明:方贤著<奇效良方>。

防风散药方3
功效:主治小儿五脏积热、惊风,头面赤热,口舌生疮,好饮冷。
组成:防风(去芦头)、甘草(炙草)、柴胡(去苗)、连翘、山栀子各等分。
用法:上为粗末,每服一钱,水五分,煎三分,去渣温服。一岁儿一服可分四次;三岁儿可作二服饮之。
来源:<刘氏家传>引李琬方(见<幼幼新书>卷十九)。

防风散药方4
功效:主治鼻渊。脑热渗下,浊涕不止,日久必成衄血。
组成:黄芩 人参 甘草 川芎 麦门冬(去心)各30克 防风(去芦)45克
用法:上药为末。每服6克,食后沸水调服,每日三次。
来源:<宣明论方>卷一。

防风散药方5
功效:主治眼泡内生毒如菌。
组成:防风、荆芥、黄芩、石膏、栀仁、薄荷、赤芍、连翘、生地黄、甘草。
用法:水煎服。
来源:<医钞类编>卷十一。

防风散药方6
功效:主治伤寒时气,头痛壮热,恶风,百节痠疼,肩背拘急,面赤虚烦,声重咳嗽,寒热不除。
组成:厚朴2两(去皮,姜汁制),陈皮2两(去白),甘草2两(炙),藁本2两,独活3两,防风3两(去芦),桔梗(微炒)3两,苍术(于木臼内略杵去皮,却入布袋内打,净称)2两。
用法:上为细末,每服三钱,加生姜三片,大枣二个,水一大盏,煎七分,温服;沸汤点亦得。
来源:<魏氏家藏方>卷一。

防风散药方7
功效:主治中风不语,两目不开,手足抽掣,发歇往来,昏塞涎潮。
组成:防风1两(去芦头),羚羊角屑1两,独活1两,赤箭1两,当归1两,杏仁1两(汤浸,去皮尖双仁,麸炒微黄),秦艽半两(去苗),麻黄2两(去根节),桂心1两,前胡半两(去芦头),甘草半两(炙微赤,锉)。
用法:上为散,每服四钱,以水一中盏,入生姜半分,煎至六分,去渣温服,不拘时候。
来源:<圣惠>卷十九。

防风散药方8
功效:主治外感风热,头痛掣动。
组成:防风30克(去芦头) 川升麻30克 黄芩30克 赤芍药30克 蔓荆子30克 石膏30克 葛根30克(锉) 甘草15克(炙微赤,锉)
用法:上药捣粗罗为散。每服12克,以水170毫升,煎至100毫升,去滓,人淡竹沥30毫升,再煎一二沸,温服,不计时候。
禁忌:忌羊肉、饴糖。
来源:<太平圣惠方>卷二十。

防风散药方9
功效:主治风虚多汗恶风。
组成:防风(去叉)1两1分,泽泻3分,牡蛎3分(煅赤),桂(去粗皮)3分。
用法:上为细散,每服3钱匕,空心温酒调下,日2次。
来源:<圣济总录>卷十三。

防风散药方10
功效:主治腲退风,肌肉虚满,肢节缓弱,皮肤不仁,骨节疼痛。
组成:防风1两(去芦头),赤茯苓1两,芎䓖1两,白蒺藜1两(微炒,去刺),麻黄1两(去根节),桂心1两,海桐皮1两(锉),当归1两,人参1两(去芦头),白术1两半,独活1两,细辛1两,杏仁1两(汤浸,去皮尖双仁,麸炒微黄)。
用法:上为散,每服四钱,以水一中盏,加生姜半分,大枣三枚,煎至六分,去渣,食前稍热服。
来源:<圣惠>卷二十三。

防风散药方11
功效:主治风头眩,旋运欲倒。
组成:防风3分(去叉),芎䓖3分,山芋3分,人参3分,白术3分,远志3分(去心),独活3分(去芦头),桂3分(去粗皮),茯神(去木)3分,莽草半两(去根,酒洒,焙),天雄(炮裂,去皮脐)半两。
用法:上为细散,每服一钱半匕至二钱匕,食前浸菊花酒调下,日再夜一。
来源:<圣济总录>卷十六。

白术防风汤
功能与主治:若服[羌活防风汤"有自汗者。
处方:白术(四钱) 防风(八钱) 黄蓍(四钱)
用法与用量:上分二贴,每贴水二盏,煎至八分,食后服。
来源:明·方贤著<奇效良方>

防风败毒饮
功效:主治痘发瘾疹及麻疹发热。
组成:升麻、葛根、防风、赤芍、甘草。
用法:水煎服。外用活蚬子不拘多少,以水养5-7日,旋取其水洗,用天水散拭之。
来源:<万氏家抄方>卷六。

解毒防风汤
功效:主治痘痂落后,热毒未尽,而疮瘢复起成凸者。
组成:金银花5钱,甘草1钱,木通1钱,防风1钱,荆芥1钱,连翘1钱,牛蒡子1钱。
用法用量:同紫草煎汤服。外用蚬子水摩之。
来源:<痘麻绀珠>卷十七。

防风枳实汤
功效:主治风头眩欲倒,眼旋屋转,头脑痛。
处方:防风3两,枳实3两(炙),茯神4两,麻黄4两(去节),细辛2两,芎 3两,前胡4两,生姜4两,半夏4两(洗),杏仁3两,竹沥3升。
制法:上切。
用法用量: 防风汤(<千金>卷十三)、防风枳实散(<普济方>卷四十七)。

防风酒
功效:主治肉苛。
处方: 防风(去叉)2两,白术1两半,山茱萸(并子用)1两半,山芋(干者)1两半,附子(炮裂,去皮脐)1两半,天雄(炮裂,去皮脐)1两半,细辛(去须叶,轻炒)1两半,独活(去芦头)1两半,秦艽(去土)1两半,茵芋(去粗茎)1两半,杏仁(汤浸,退去皮尖双仁,炒)1两半,紫巴戟(去心)2两,桂(去粗皮)2两,麻黄(去节,先煎去沫,焙干用)2两,生姜(切,焙)2两,磁石(生,捶碎如大豆粒,浸去赤汁)半斤,薏苡仁(炒)3两,生地黄(净洗,细切,焙)2两半。
制法:上锉,如麻豆大,生绢囊盛,以无灰清酒3斗,浸6-7日。
用法用量:空心温饮4-5合,以知为度。
来源:<圣济总录>卷九

防风薏米煎
功效:散风除湿。主治类风湿性关节炎
配方:薏米30克,防风10克。
制法:薏米洗净,与防风共煎,取药汁约200毫升。
用法:每日1剂,1次服完,连用1周,停3日后可再用。

防风当归丸
方剂主治:肝经有风,血得风而流散不归经,以致妊娠下血。
药物组成:防风、当归(去尾)各等分。
制备方法:上药为丸。
用法用量:每服1钱,白汤送下。
处方来源:<医钞类编>卷十七。

防风丸1
功效:主治热痹。
组成:防风(去叉) 羌活(去芦头) 茯神<去木) 牛膝(酒浸,切,焙) 桂(去粗皮) 人参 枳壳(去瓤,麸炒) 五加皮(锉) 芍药 丹参 薏苡仁 玄参 麦门冬(去心,焙) 生干地黄(焙)各30克 磁石(煅,醋淬)120克 槟榔(锉)60克 松子仁 大黄(锉,炒) 木香各15克
用法:上十九味药,捣罗为末,炼蜜和丸,如梧桐子大。每服30--40丸,空腹时用温酒下。
来源:<圣济总录>卷二十

防风丸2
功效:主治小儿瘰疬结核,寒热。
组成:防风(去芦头)1两,连翘1两,桑根白皮(炙,锉)1两,牡丹皮1两,白头翁1两,黄柏(去粗皮,微炙)1两,豉(炒令黄)1两,独活(去芦头)1两,秦艽(去苗土)1两,海藻(洗去咸,焙)3两。
用法:上为细末,炼蜜为丸,如麻子大。每服3丸,米饮送下,早晨、日晚各1服。
来源:<圣济总录>卷一八二

防风丸3
功效:主治心脏中风,惊悸,言语混浊,烦热恍惚,心神不安。
组成:防风3分(去芦头),茯神1两,人参3分(去芦头),麦门冬1分(去心,焙),天麻3分,白鲜皮1两,薏苡仁3分,小草3分,犀角屑1两,天竺黄3分,牛黄1分(研入)。
用法:上为末,加研了牛黄令匀,炼蜜为丸,如梧桐子大。每服20丸,以糯米饮送下,不拘时候。
来源:<圣惠>卷四

防风丸4
功效;主治风气,肢节疼痛,四肢少力,头痛烦闷。
组成:防风(去叉)2两,桔梗(锉,炒)2两,丹砂(研)2两,天麻1两,细辛(去苗叶)1两,独活(去芦头)1两,秦艽(去苗土)1两,芎䓖1两,木香1两,天南星(用牛胆制者)1两半,由跋(炮)1两半,甘草(炙,锉)半两,茯苓(去黑皮)半两,藿香叶3分。
方法:上为末,炼蜜为丸,如鸡头子大。
用量:每服1丸,食后、临卧荆芥汤嚼下。
来源:<圣济总录>卷十二

防风丸5
功效;主治五脏风热毒气攻目,或赤或涩,或昏或痛,翳障不明者。
组成:防风(去叉)1两,玄参1两,决明子(炒)1两,车前子1两,茯神(去木)1两,地骨皮1两,枳壳(去瓤,麸炒)1两,龙齿1两,甘菊花1两,苦参1两,大黄(锉,炒)1两,麦门冬(去心,焙)1两。
方法:上为末,炼蜜为丸,如梧桐子大。
用量:每服20丸,食后温浆水送下,临卧再服。
来源:<圣济总录>卷一七

防风薏米粥
功效:清热祛风行痹,适用于湿热痹阻型痛风。
材料:防风10克、薏苡仁30克。
用法:水煮至米熟,每日1剂,连服1周。

防风败毒散1
功效:清热解毒。
主治:小儿麻痘发热。
组成:生地、防风、连翘、升麻、荆芥穗、牛蒡子、玄参、酒柏、人参、桔梗、甘草。
用法:水煎服。
来源:<片玉心书>卷五。

防风败毒散2
功效:风寒霍乱。
组成:荆芥、防风、羌活、独活、川芎、枳壳、陈皮、葛根、甘草。
来源:<症因脉治>卷四。

川芎防风散
方剂主治:积年脑泻。
药物组成:川芎1两,防风1两,羌活1两,干姜1两,荆芥1两,甘草3钱,甘松3钱,白芷半两。
制备方法:上为末。
用法用量:食后酒服;不能饮酒,茶清汤服。
处方来源:<普济方>卷五十七。

当归防风散
方剂主治:伤寒汗多亡血发痓。
药物组成:当归、防风、川芎、生地、白芷、羌活、人参。
加减:恶寒自汗,加桂枝、白术。
用法用量:加生姜,水煎服。
处方来源:<伤寒全生集>卷四。

地榆防风散
功效:主治破伤风,邪在半表半里之间,头微汗,身无汗者。
组成:地榆、防风、地丁香、马齿苋各30克。
用法:上药研为细末。
用法:每服9克,热米汤送服。

防风当归汤
方剂主治:血痹,皮肤不仁。
药物组成:防风1钱5分,当归1钱5分,赤茯苓1钱,独活1钱,秦艽1钱,赤芍药1钱,黄芩1钱,杏仁、甘草5分,桂心4分,生姜5片。
用法用量:水2钟,煎至1钟,食前温服。
处方来源:<杏苑>卷五。

竹叶防风汤
功效:治妇人产后伤风,发热面赤,喘而头痛。宜服竹叶防风汤。
材料:淡竹叶(半把) 防风人参桂枝 苦梗 甘草(各半两) 葛根(一两半)
用法:上咀,每服三钱。水一盏,姜三片,枣一枚,煎至七分,去滓温服,使汗出。颈项强,用附子炮去皮脐,锉如豆大,抄一钱同煎。呕者,加半夏煎服。

防风白芷茶
功用:祛风,燥湿,镇痛。
主治:头痛起于感受风寒之后,其痛或连项背,或痛连眼眶、颊部,恶风寒,喜裹头戴帽。舌淡苔薄白,证属风寒头痛者。
组成:防风、白芷各120克。
制法:上药共研细末混匀。每服用茶叶6克,加水3o0毫升煮沸,取汁置保温瓶中,兑入药末12--18克,盖闷15分钟后摇匀,代茶分次服用。每日1剂。
宜忌:阴虚血热者忌服。
出处:<普济方>

羌活防风汤
处方:羌活、防风、川芎、藁本、当归、芍药、炙甘草,各二钱,地榆、细辛,各一钱。
功能:治破伤风,初得在表。
用法与用量:上分作二贴,每贴水二盏,煎至八分。热服。若大便闭,加大黄,缓缓令过,加黄芩。
来源:明·方贤著<奇效良方>

羌活防风汤
药物组成:羌活(去芦头)3两,防风(去叉)4两,桔梗3两,柴胡(去苗)1两半,败酱3两,桂(去粗皮)1两半,大黄(锉)2两,羚羊角(镑屑)1两。
处方来源:<圣济总录>卷一六一。
方剂主治:产后腹中坚硬,两胁满胀,手足厥冷,心中烦热,引饮干呕,关节劳痉中风。
制备方法:上为粗末。
用法用量:每服5钱匕,水2盏,煎至1盏,去滓,空腹温服,相次再服之。

防风羌活汤
功效:祛风散寒。
药物组成:防风、川羌活、姜半夏、黄芩(酒洗)、白术(土炒)、炙甘草、川芎各10克,姜南 星4。5克,北细辛3克
药方用法:水煎服 (成人常用剂量: 5剂)

防风苍术汤
方剂功效:散风邪,健脾疏壅。
方剂主治:风壅肝木,损伤脾土,不能输布水湿,飧泄身热,脉弦腰重,微汗头疼。
药物组成:麻黄8分,防风1钱,苍术2钱,白术3钱。
用法用量:水煎熟,热服。取汗。
处方来源:<杏苑>卷四。

防风黄芩丸
功能主治:主妊娠肝经有风热,血崩,便血,尿血。
处方:条芩(炒焦)防风各等分
制法:上药为末,酒糊丸,如梧桐子大。
用法用量:每服30--50丸,米汤或温酒送下,不拘时候。
备注:妇人妊娠,风热之邪侵入血室,胎孕因此不安,导致血崩、便血,治宜清热祛风。方中黄芩清热于里,防风疏风于外,二味相合,使风热两解,经脉清和,出血得愈,胎孕得安。
来源:<校注妇人良方>卷十二

天麻防风丸1
功效:主治一切惊风,身体壮热,多睡惊悸,手足抽掣,精神昏聩,痰涎不利。
组成:白僵蚕(去丝、嘴,炒) 干蝎(炒)各15克 天麻(去苗) 防风(去苗) 人参各30克 朱砂(研飞) 雄黄(研) 麝香(研) 甘草(炙)各7。5克 牛黄3克
用法:上为细末,炼蜜为丸,如梧桐子大,每次1--2丸,薄荷煎汤化下,不拘时服。
来源:<太平惠民和剂局方>卷十。

天麻防风丸2
方剂主治:风湿麻痹,肢节走痛、注痛,中风偏枯,或内外风热壅滞,昏眩。
组成:防风5钱,天麻5钱,川芎5钱,羌活5钱,白芷5钱,草乌头5钱,白附子5钱,荆芥5钱,当归5钱,甘草(炙)5钱,白滑石2两。
制备方法:上为末,炼蜜为丸。
用法用量:酒送下。
处方来源:<医林绳墨大全>卷五。

防风二仁饮
功效:祛风,胜湿,止痛。慢性肝炎兼风寒湿痹患者食用。
配方:防风9克 桃仁6克 苡仁20克 白糖20克
做法:
1、把桃仁去皮、心、尖,洗净;防风润透切片;苡仁去杂质,洗净。
2、把苡仁、防风、桃仁同放炖锅内,加水250毫升。
3、把炖锅置武火上烧沸,用文火煎煮50分钟即成。
食法:代茶饮用。

防风藿香粥
功效:散寒燥湿、治舌苔薄白、肢体酸痛。
材料:防风12克,藿香6克,白蔻3克,葱白3茎,粳米100克。
做法:将防风、藿香、白蔻、葱白加水适量,煎煮10分钟,去渣取汁备用。另将粳米加水煮至近熟,加入药汁,煮成稀粥。

附子防风散
主治:伤寒阴痉,闭目合面,手足厥逆,筋脉拘急,汗出不止。
组成:白术30克 白茯苓23克 柴胡45克(去苗) 五味子30克 干姜23克(炮裂,切) 甘草23克(炙微赤,切) 附子23克(炮裂,去皮、脐) 桂心15克 防风23克(去芦头)
用法:上药捣碎,研为粗末。每服9克,以水150毫升,人生姜4片,煎至90毫升,去滓,不计时候温服。
来源:<类证活人书>卷十七。

泻肝防风散
方剂主治:肝实热,梦怒惊恐。
药物组成:防风3分(去芦头),犀角屑半两,赤茯苓半分,葳蕤半两,射干半两,人参半两(去芦头),川大黄1两(锉碎,微炒),细辛半两,甘草半两(炙微赤,锉),黄芩半两,白鲜皮半两,沙参半两(去芦头)。
用药禁忌:忌炙煿、热面。
制备方法:上为散。
用法用量:每服3钱,以水1中盏煎至6分,去滓温服,不拘时候。
处方来源:<圣惠>卷三。

桂枝防风汤
功效:疏风解肌,调和营卫。
主治:婴幼儿伤寒初起,恶寒发热,体重面黄,或面白喘急,口中气热,呵欠烦闷,舌淡,苔薄白,脉浮。
组成:嫩桂枝4。5克; 杭白芍6克; 北防风4。5克; 炙甘草3克。
用法:上作一剂。加老生姜3克 大红枣5枚,水煎,热服。
来源:<幼幼集成>卷二。

防风芍药汤
主治:泄泻、痢疾初起,身热,头痛微汗,腹痛而渴,脉弦。
组成:防风 芍药 黄芩各15克
用法:上药锉散。每服15--30克,用水450毫升,煎至150毫升,滤清温服。
来源:<素问病机气宜保命集>卷中。

加味防风粥
功效:治疗小儿泄泻风寒泻型:泄泻清稀,中多泡沫,臭气不甚;肠鸣腹痛,或兼恶寒发热,苔白腻,脉浮紧。
材料:防风5克,藿香5克,葱白2茎,白蔻仁克,苏叶3克,粳米50克。
做法:先将前5味药水煎,沸后约10分钟,取汁去渣,另用粳米煮粥,待粥将熟时,加入药汁,煮成稀粥服食。

荆芥甘草防风汤
功效:解痘毒。
主治:小儿疮疹,邪在太阳,疹出不快,脉浮者。
组成:荆芥半两,防风半两,甘草3钱。
制备方法:上为粗末。
用法用量:每服3钱,水1盏煎,温服。
来源:<医方类聚>卷二六五引<疮疹方>。

本文来源:http://www.guakaob.com/qiuzhizhaopin/68947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