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乡情感

| 留学生招聘 |

【www.guakaob.com--留学生招聘】

表达思乡情感的诗词
思乡情感 第一篇

表达思乡情感的诗词

1、《望月怀远》

唐·张九龄

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 情人怨遥夜,竟夕起相思! 灭烛怜光满,披衣觉露滋。 不堪盈手赠,还寝梦佳期。

2、《秋宵月下有怀》

唐·孟浩然

秋空明月悬,光彩露沾湿。 惊鹊栖未定,飞萤卷帘入。 庭槐寒影疏,邻杵夜声急。 佳期旷何许!望望空伫立。

3、《月下独酌》

唐·李白

花间一壶酒,独酌无相亲。 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 月既不解饮,影徒随我身。 暂伴月将影,行乐须及春。

我歌月徘徊,我舞影零乱。 醒时同交欢,醉后各分散。 永结无情游,相期邈云汉。

4、《中秋月》

宋·晏殊

十轮霜影转庭梧,此夕羁人独向隅。 未必素娥无怅恨,玉蟾清冷桂花孤。

5、《中秋月》

宋·苏轼

暮云收尽溢清寒,银汉无声转玉盘。 此生此夜不长好,明月明年何处看。

6、《八月十五日夜湓亭望月》 唐·白居易

昔年八月十五夜,曲江池畔杏园边。 今年八月十五夜,湓浦沙头水馆前。 西北望乡何处是,东南见月几回圆。 昨风一吹无人会,今夜清光似往年。

7、《思乡作》

唐·布燮

泸北行人绝,云南信未还。 庭前花不扫,门外柳谁攀。 坐久销银烛,愁多减玉颜。 悬心秋夜月,万里照关山。

8、《冬日山居思乡》

唐·周贺

大野始严凝,云天晓色澄。 树寒稀宿鸟,山迥少来僧。 背日收窗雪,开炉释砚冰。 忽然归故国,孤想寓西陵。

9、《故乡杏花》

唐·司空图

寄花寄酒喜新开,左把花枝右把杯。 欲问花枝与杯酒,故人何得不同来?

10、《云梦故城秋望》

唐·戎昱

故国遗墟在,登临想旧游。 一朝人事变,千载水空流。

梦渚鸿声晚,荆门树色秋。 片云凝不散,遥挂望乡愁。

11、《除夜作》

唐·高适

旅馆寒灯独不眠,客心何事转凄然。 故乡今夜思千里,愁鬓明朝又一年。

12、《江外思乡》

唐·韦庄

年年春日异乡悲,杜曲黄莺可得知。 更被夕阳江岸上,断肠烟柳一丝丝。

13、《远望》

唐·元稹

满眼伤心冬景和,一山红树寺边多。 仲宣无限思乡泪,漳水东流碧玉波。

14、《次北固山下》

唐·王湾

客路青山下,行舟绿水前。 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

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 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

15、《和三乡诗》

唐·高衢

南北千山与万山,轩车谁不思乡关。 独留芳翰悲前迹,陌上恐伤桃李颜。

16、《乡思》

唐·薛涛

峨嵋山下水如油,怜我心同不系舟。 何日片帆离锦浦,棹声齐唱发中流。

17、《十五夜望月》

唐·王建

中庭地白树栖鸦,冷露无声湿桂花。 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

18、《渡荆门送别》

唐·李白

渡远荆门外,来从楚国游。 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

思乡情感探析
思乡情感 第二篇

“思乡情感”探析

(作者:辛让平)

【关键词】故乡,游子,思乡恋亲,文化精神。

【摘要】人类思乡情感的指向永远是“家乡”或“祖国”,以“家国”为圆心的感情放射轨迹,几乎覆盖了人类情感的所有领域。忍受着“活着之时要寻根祭祖、死了之后要魂归故里”的伤痛迁居和游移,人们的思乡情感在时空中不断徘徊,从过去、现在到将来,永远处于一种动态形式。文学“母题”的凸现和精神“家园”的建构,已成为思乡情感演绎的舞台。故土家国,不但孕育了游子自身的肉体与灵魂,也是人类生命再创造的栖息地和文化守望的港湾。背井离乡的心身撕裂、落叶无根的精神困惑、浪迹天涯的悲情绝唱、魂归故里的心灵安顿,正是在“何处是故乡,什么是故乡”中寻求解答。本文试图从“思乡情感的指向及内容”、“ 思乡情感产生的充要条件”、“ 思乡情感的表现形式”三个方面诠释思乡情感的存在状态。

“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李白《春夜洛城闻笛》),思乡恋亲是人类最普遍的情感之一,无需旁征博引,思乡情感在文学领域中已成为一个永恒的主题,既“母题”;在文化精神分析学领域内已成为一种“情结”,即“乡土情结”。本文对此问题的研究主要囿于古今中外文学的“乡愁”题材作品举证和文化精神分析进行,范畴之确定便于理清思路,作深入细致地探究,并遏制漫无边际的考证。本文试图从“思乡情感的指向及内容”、“ 思乡情感产生的充要条件”、“ 思乡情感的表现形式”三个方面诠释思乡情感的存在状态。

一、思乡情感的指向及内容。

人类思乡情感的指向永远是“家乡”或“祖国”,这似乎没有什么歧义。为何在这里我们用“指向”而不用“对象”呢,我们认为思乡情感是人类过去有、现在有、将来有,且不断重复的一种情感动态,“指向”的含义比较确切,它比“对象”更能充分表明思乡情感的厚重、深沉和浓烈;“对象”一词只表示静态,它是情感运动的终结者。如果思乡之人回到他的家乡或祖国,那么这种情感就会自然消解,不论这种情感有多么牢固。

明确了思乡情感指向之后,接下来有必要对“家乡”这一概念作以诠释。“家乡”这一概念是由地缘性投影于血缘性形成的,正如王鼎钧所言:“所有的故乡都从异乡演变而来,故乡是祖先流浪的最后一站!” “原乡,此身迟早终须离开,心灵的故乡此生终须拥有”⑴ “家乡”深刻地烙印在人类灵魂的深处,特别是家乡的亲情伦理关系——父子、母子、夫妻、兄弟姊妹等,更是离家之人刻骨铭心、致死难忘,甚至家乡的空气、水、泥土、花鸟虫鱼等都令身居异国他乡的游子魂牵梦绕,因此、“家乡”是人的社会关系的基础,作为一个特定的生存时空,是个体身体与灵魂的栖居地,因而也成为思乡情感的原动力。

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家与国具有同构性,“‘家族’是中国文化的一个最主要的柱石,我们几乎可以说,中国文化,全部都是从家族观念上筑起,先有家族观念乃有人道观念,先有人道观念乃有其它的一切。”⑵(P51)在中国传统的社会结构中,“家”是“国”的起点,“国”是“家”的扩大,从家庭、亲戚到乡党、同窗,从社团、族群到社会、国家,人与人之间的一切社会关系都是以血缘亲情为主轴联结起来的,“家”不仅组织着中国传统社会的基本结构,而且构成中国传统文化的精神结构和价值指向,由思乡爱家,再由思乡爱国,是思乡情感指向的提升与强化。

到此为止,我们已明确了思乡情感的指向和原动力,接下来我们要对思乡情感的内容加以考究,以此来拓展我们研究对象的深度与广度,其方法是对思乡情感的内容进行分类,分类的标准是以思乡情感的主体(思者)为中心并与之由近及远由人及物的关系来划分类别。

据此,我们可以把思乡情感的内容划分为三类:第一类,故乡的亲情和友情,第二类,故乡的风情和物情,第三类,故乡的文化情缘。当然,这种思路属于形而下的,并不排除因第一类感情而引起第二类感情和第三类感情,或由其中一类感情引发另外两类感情兼发的情形,可能一因多果、可能一果多因、可能多因多果并存,虽然思乡情感的内容是复杂的具有不确定性,但是指向的明确性给了我们研究的可能性。接下来,我们逐一剖析。

第一类,故乡的亲情和友情。由于中国古代有重视人伦亲情的传统,亲情诗在中国诗歌中是一个重要的题材领域。《诗经》是中国诗歌的源头,自然也是中国亲情诗的源头。翻开《诗经》,有关人伦亲情的篇目和诗句随处可见。“诗三百”中,表达亲情者不下20首,带有亲情的成分者更多。家族人伦亲情对“诗人”们来说,不只是提供了一种文化背景,更是一个重要的创作母题。《诗经》以形象而质朴的语言写出了上古时代的浓浓亲情,体现出父慈子孝、兄友弟恭、夫妇和睦的人伦理想。在人伦亲情中,特别要强调一下夫妻人伦,夫妻本无血缘关系,却是血缘关系的起点,男女两性的结合组成家庭,由此衍生出父子兄弟之家庭伦理亲情关系。古人首重夫妻人伦,“丈夫生而愿为之有室,女子生而愿为之有家”⑶(P143)《诗经》以《关雎》为首,即含有敦厚夫妇之意,正如《诗大序》所云:“风天下而正夫妇。”有夫妇始有人伦,《韩诗外传》卷一载孔子与子夏论《关雎》,借子夏之口云:“大哉《关雎》,乃天地之基也。”⑷ 被推为“千古羁旅行役诗之祖”的《陟岵》(第一章)曰:【思乡情感】

“陟彼岵兮,瞻望父兮。父曰:嗟!予子行役,凤夜无已。上慎旃哉,犹来无止。”

这是一首征人思亲之作,抒写行役之少子对父母和兄长的思念之情。这并非是说它最初表现了征人思亲的主题,而在于它开创了中国古代思乡诗一种独特的抒情模式。在原型(母题)意义上,《陟岵》确定了这样一种表现模式——对面落笔,并时互想。此诗的妙处和独创性,不在于开首的正面描写己之思亲之情,而在于接下来的从对面设想亲之念己之心。诗中的抒情主人公进入了这样一个想象幻境:在他登高思亲之时,家乡的亲人此时此刻也正登高念己,并在他耳旁响起了亲人们一声声体贴艰辛、提醒慎重、祝愿平安的嘱咐和叮咛。《诗经》中除有关夫妇、父母子女、兄弟姊妹的亲情诗,另外一些篇章涉及到祖孙、姑侄、甥舅等亲情,在此不再一一赘述。《诗经》中还有很多篇章虽不全然是亲情诗,但也有涉及到人伦亲情的地方。如《邶风·击鼓》写戍卒思归,其中的“死生契阔,与子成说。执子之手,与子偕老”数句,抒发对家中妻子的深深思念,非常感人。还有一些诗里面涉及不止一种人伦关系,如《常棣》中既有“脊令在原,兄弟急难”,也有“妻子好合,如鼓瑟琴。兄弟既翕,和乐且湛”,还有“虽有兄弟,不如友生”,更涉及到朋友一伦。其它篇章中如《邶风·泉水》写外嫁别国的女子思归,回忆起当年出嫁的时候:“女子有行,远父母兄弟。问我诸姑,遂及伯姊”,也从一个侧面表现出大家族间的浓浓亲情。自《诗经》以下,汉乐府、唐诗、宋词、元曲、明清小说以至二十世纪的港澳台的诗人,思亲题材作品不绝如缕,洋洋洒洒,佳作如天上的云彩,特别是台湾诗人余光中的散文“听听那冷雨”,把“亲情、友情、爱情、故土情、祖国情”一笔五写,将思乡之情冶炼的至真至纯至美。

不惟在中国传统文化里如此,在世界文化里也是普遍现象,比如德国后期浪漫派诗人——约瑟夫·封·艾兴多尔夫(1788—1857)所作的一首诗歌(再现伦敦音)《思乡——致我的兄弟》:你知道,在那边的树丛里,假寐着一种魔幻的力量,深夜时分,好象在梦里一般,花园会突然地开始歌唱。有时透过了寂静的夜空,歌声悠悠地飘到我的眼前,这时我会从心底里,呵,我的兄弟,呼唤着你。其它人是多么地陌生,我惊恐地漂泊在异地他乡,我们愿意一起漫游,快快向我伸出忠诚的手来!我们愿意共同迁徙,直到我们风尘仆仆地,听着古老的魔幻之歌,跪倒在父亲的坟前。(翻译:曹乃云)约瑟夫·封·艾兴多尔夫这位德国诗人对兄弟和父亲的情感也如中国人一样浓厚,乡情的召唤如魔幻般力量,引导诗人“ 跪倒在

【思乡情感】

父亲的坟前。”将人伦亲情写得如此震撼心扉,堪称德国文学精彩一笔。

第二类,故乡的风情和物情。热爱家乡不是抽象的,而是具体表现在热爱家乡的山水、土地、风物、人情,以至一草一木上。据《晋书·张翰传》载,张翰者,字季鹰,吴郡(今苏州)人,他在洛阳做官,因见秋风起,联想到家乡的茭白和鲈鱼,便说:“人生贵得适志,何能羁官数千里以要名爵乎?”于是弃官回乡。后来,南宋爱国词人辛弃疾在《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里有“休说鲈鱼堪鲙,尽西风,季鹰归未?”之句。对张翰来说,故乡的美味比做官重要,对辛弃疾来说,收复乡土比生命重要。长期旅美的台湾作家李黎曾经引用普鲁斯特《追忆逝水年华》中的一段美文来说明,“思乡”是那“当人亡物丧,昔日的一切荡然无存的时候”,它还能“长久存在”的东西,像“气味、滋味”那样的“无形的一点滴”都能负载起“回忆大厦”,就在于它们完全属于个人,“绵绵勾起心灵深处的遥远记忆”⑸(P 114—115)李黎在《玛德兰的滋味》中笔触美妙地讲述过自己类似于《追忆似水年华》、《小玛德兰点心》那样的味觉经验,一次在美国见到了久违多年的荔枝,当“咬下一块果肉滑进舌和上颚之间轻轻挤压,透明甜蜜的汁液流淌出来触及味蕾的那一刹那,忽然童年和少年的记忆如光色般笼罩下来”,她会回忆起,童年的夏天放学回家见到南台湾荔枝的全部感觉。普鲁斯特会用两千来字把一口“小玛德兰点心”造成的味觉经验写得那么优美,李黎会把荔枝汁液的味觉写得如此传神,是因为那些感觉以最独特也最长久的方式负载着他们童年的记忆,那些感官的内容别人都无法分享,所以,更能盛载个人化的记忆。乡愁乡思就是从这种个人性回忆中保存着、萌生着。再看唐代诗人李白《渡远荆门送别》:渡远荆门外,来从楚国游。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月下飞天镜,云生结海楼。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李白一生饱览祖国的壮丽河山,但他最爱的印象最深的还是故乡的山水。

如果走出文学作品,回到现实世界中,人们的思乡感情也往往表现在对家乡的风物人情上。在欢迎参加由天一创意联合机构、搜狐新闻中心、中国大地出版社(地质出版社)等单位共同发起推出的“非常爱中国——喜爱家乡的101个理由”互动征集活动中,我们以北京、青海为例,就可见一斑。在“喜爱北京的101个理由”互动征集中,多数词条是:雄伟的天安门,美丽的什刹海,神秘的故宫,万里长城,可爱的胡同,香山红叶,鸟巢和水立方,说北京话,吃烤鸭,听京剧、喝二锅头等。在“喜爱青海的101个理由”互动征集中,多数词条是:巍巍昆仑山,美丽青海湖,三江之源,察尔汗的盐湖,锡铁山的矿藏,塔尔寺,虫草,酸奶,牛肉干,甜醅,羊肉,尕面片等。人们之所以有如此深厚的“故土情结”,是因为故乡的山水、泥土、物产、风情及自然环境孕育了思者的肉体和灵魂,不论你走到哪里?异域他乡的一草一木都会触动你思乡的神经,正如宋代诗人王禹偁的《七律·村行》“马穿山径菊初黄,信马悠悠野兴长。万壑(hè)有声含晚籁,数峰无语立斜阳。棠梨叶落胭脂色,荞麦花开白雪香。何事吟余忽惆怅?村桥原树似吾乡。”诗人骑在马上行走,耳听黄昏时山谷的声响,突然发现眼前村庄里的小桥和原野上的树木,与自己故乡的十分相似,触景生情的思乡感情油然而生。

第三类,故乡的文化情缘。对故土的眷恋可以说是人类共同而永恒的情感, 这种思乡情感也许更多的是和故国文化联系在一起,一旦离开了故国,就学会了从另一个角度看自己的文化,才会发现这个文化是怎样的独特,也为自己成长浸润于这样一个文化中而骄傲。活着之时要寻根祭祖,死了之后要魂归故里,这种现象在远离故乡的游子、漂泊者、流浪汉和移民身上尤为强烈。精神文化的归属和叶落归根的情结,不但在唐诗宋词山水画里,也在余光中和席慕蓉的诗里,在三毛的文章里,在钢琴王子理查德·克莱德曼⑹的琴声里。最经典的当属台湾诗人余光中的“乡愁”:

小时候 乡愁是一枚小小的邮票 我在这头 母亲在那头

长大后 乡愁是一张窄窄的船票 我在这头 新娘在那头

后来啊 乡愁是一方矮矮的坟墓 我在外头 母亲在里头

而现在 乡愁是一湾浅浅的海峡 我在这头 大陆在那头

余光中虽然身居台湾,但是,作为一个挚爱祖国及其文化传统的中国诗人,他的乡愁诗从内在感情上继承了我国古典诗歌中的民族感情传统,具有深厚的历史感与民族感,同时,台湾和大陆人为的长期隔绝、飘流到孤岛上去的千千万万人的思乡情怀,客观上具有以往任何时代的乡愁所不可比拟的特定的广阔内容。余光中作为一个离开大陆三十多年的当代诗人,他的作品也必然会烙上深刻的时代印记。《乡愁》一诗,侧重写个人在大陆的经历,那年少时的一枚邮票,那青年时的一张船票,甚至那未来的一方坟墓,都寄寓了诗人的也是万千海外游子的绵长乡关之思,而这一切在诗的结尾升华到了一个新的高度:“而现在/乡愁是一湾浅浅的海峡/我在这头/大陆在那头。”有如百川奔向东海,有如千峰朝向泰山,诗人个人的悲欢与巨大的祖国之爱、民族之恋交融在一起,而诗人个人经历的倾诉,也因为结尾的感情的燃烧而更为撩人愁思了,正如诗人自己所说:“纵的历史感,横的地域感。纵横相交而成十字路口的现实感。”(《白玉苦瓜》序)这样,诗人的《乡愁》是我国民族传统的乡愁诗在新的时代和特殊的地理条件下的变奏,具有以往的乡愁诗所不可比拟的广度和深度。 余光中先生热爱中华传统文化,热爱中国。礼赞“中国,最美最母亲的国度”。他说:“蓝墨水的上游是汨罗江”,“要做屈原和李白的传人”,“我的血系中有一条黄河的支流”。余光中先生在叙述自己思乡的感情基础上,将这种情感体验流露到每一位中国人的心中,将所有海外游子,港澳台同胞们乡愁的心声用一湾浅浅的海峡展现给了祖国同胞,将这种乡愁的中华民族本性深深地扎根在人们心灵的殿堂里。此时,诗歌的思想情感已经升华到了整个民族及全世界华人的心中,读者可以感受到作者浓郁而又强烈的叶落归根情结。诗人的乡思之愁不是直白地说出来的,而是通过联想、想象,塑造了“邮票、船票、坟墓、海峡”四幅生活艺术形象,使之呈现在读者眼前。作者把对母亲、妻子、祖国的思念、眷念之情熔于一炉,表达出渴望亲人团聚、国家统一的“中国情结”。

“ 故乡何处是,忘了除非醉。”(宋·李清照《菩萨蛮》)。不惟如此,在寻求精神文化归属感上,世界各民族具有相同之处,在俄国积极浪漫主义和批判现实主义诗人 莱蒙托夫的《云》里也能感受,诗人站在窗前,仰望着涅瓦河上空的流云,有感于自己的身世,即兴成诗。这是一首寓意诗,以云为象征,诗人将云拟人,移情于景,以碧空飞云之景,抒发惨遭流放之情,又以“永远冷漠,没有祖国”之景,烘托自己因热爱祖国而遭放逐他乡厄运的悲愤之情。情景相生,浑然一体。正如“俄国在十月革命之后,为数不少的旧俄知识分子流亡到了英国,与沉沦在战乱和饥荒之中的故国相比,富裕而安定的英格兰是块乐土。但在这批流亡者心中并未充满欢乐,对故乡的思念和对英国文化的不适应使他们的思想发生了难以预料的转向。许多人对英国人产生反感,认为那些英国佬太实际,无法理解和欣赏灿烂的俄国文化;至于那些俄国文学的爱好者和崇拜者,也只不过是些只看懂一点皮毛的多愁善感的人。身处异乡的流亡者对周围人的态度特别敏感,他们处处看到英国人的反俄倾向。一位流亡学者指责英国人轻视俄罗斯灵魂,他说,欧洲学者总是将俄国人看作是一群供他们做人类学研究的农奴。一位流亡诗人声言,英国人只有挨到德国人炮弹的轰击时才会想起神秘的俄罗斯。由对异国文化的反感很自然地生发出对自身文化特性的强调。当时在旧俄流亡者中流传开了一种所谓的“欧亚主义”论。这种理论认为俄罗斯之所以为俄罗斯是因为在俄罗斯文化中熔合着亚洲文化的因素。渐渐的,欧亚主义的热忱信奉者将布尔什维主义也看作了欧亚主义的一个体现。”⑺《在英国的俄国人》O·卡兹尼娜著 ,里兹大学出版社出版。从以上分析来看,“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未改鬓毛衰.。”(唐·贺知章《回乡偶书》)这种情感回归、心灵期盼、精神栖息,实质上是故乡文化与他乡人文地理相撞击的结果,其过程是极其痛苦而复杂的。即使作为旅居国外的华侨,只要他在思乡他在寂寞,在他的心海上总会浮着

屈原的泪罗河、陈子昂的幽州台、陆游的沈园,更有曹雪芹西山郊外卖风筝的草屋。即使他站在尼亚加拉大瀑布的面前,想到的也是李白的“飞流直下三千尺„„”这种旅途的脚步离故乡的田埂越来越远,灵魂里的距离却是越来越近,在异域的天地间浮现起故国的自然魂,用故乡的诗文传说去淘洗尽他乡的风光,虽然这种思乡之情免不了排他性,但它的确是一种乡土文化情缘。

以上是我们对思乡情感的指向和内容的分析与探讨,其结论是:思乡情感的运动方向永远指向家乡或祖国,在时间流上是倒逆的,在感情方向上是不断追忆的;思乡情感的内容是丰富而庞杂的,三类划分虽说不能包裹一切,但是有助于我们深切地透视其内核。另外还有两种情况值得一提,一是当宇航员乘航天器飞向太空离开地球时,他的情感指向就变成地球,回到地球是他迫切的愿望;二是有些思乡题材的文学作品内容我们不能也无法确定它属于哪一类,比如唐代诗人李白的《静夜思》,“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李白到底思念故乡的什么?我们不得而知,只能凭借想象因人而异,各具其情。

二、思乡情感的成因。

人的思乡感情之产生源于思者自身的迁居和游移,因思者自身个体的多样性与差异性的存在,加之自身以外的客观因素的复杂性与多变性的双向互动,使得思乡感情产生的原因变得极为纷繁奥妙。如果要把所有人的思乡原因说清楚,似乎是很难的事,如果要把一个人的思乡原因说清楚,似乎又是不难的事。问题的研究在于方法,思乡感情的产生必须要有三个必要条件,一是思者必须是一个有思想有感情且神智健全的人,二是思者必须有家乡和祖国,三是思者必须离开家乡或祖国。必要条件是命题成立的必备条件,但不是充分条件,背井离乡的原因是多种多样的,因人因事因时而异,问题似乎只有从充要条件入手才有头绪,然而充要条件难以全举,本章采用挂一漏万的方法列举三个充要条件来阐述思乡情感的成因:

(一)、战争徭役。(二)、仕途经济。(三)、国家分裂和移民制度。除此之外,诸如因自然灾害、逃婚、流亡、躲债等原故而离乡的人,我们略过不叙。

(一)、战争徭役。

人类讨厌战争,但又难以避免战争。战争使人背井离乡,继而产生思乡情绪。参加战争和徭役,又是臣民必须履行的义务。诸侯争霸、改朝换代的战争背后就是离乡背井抛妇别雏的苦难与牺牲,反映在文学作品里就是战争徭役诗。《诗经》开此先河,不仅写战争和徭役的承担者征夫士卒的痛苦,还有以战争、徭役为背景,写夫妻离散的思妇哀歌与征夫苦语。如《王风、君子于役》以思妇的口吻抒发了对役政的不满。在重农尊亲的农耕文化背景下,《诗经》中的战争和徭役诗,大多表现为对战争、徭役的厌倦,含有较为浓郁的感伤思乡恋亲的意识,从而凸现了较强的农耕文化的心理特点。自《诗经》之后,思亲恋乡的感情抒发就成为战争徭役诗的主旋律之一。它吟唱在汉乐府的《悲歌》里“悲歌可以当泣,远望可以当归。”回响在唐代王昌龄的《从军行》中“撩乱边愁听不尽,高高秋月照长城。”咏歌在宋人范仲淹的《渔家傲》和《苏幕遮》内“黯乡魂,追旅思,夜夜除非,好梦留人睡。”“酒如愁肠,化作相思泪。”“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时光荏苒,日月如梭,这种因战争而产生的思乡恋亲的主旋律不绝如缕,从未间断过。抗日战争,东北将士唱出了“我的家在东北松花江上”和“打回老家去”;和平年代,解放军战士唱着“十五的月亮,照在家乡照在边关”和“说句心里话,我也有家”。

总之,因为战争的存在,是成千上万的人流离失所、无家可归或有家难回,浓浓的乡情油然而生,严重的时候,会表现为一种思乡病⑻,有的时候像流行病一样在军队中流行,当打胜仗时思乡病比较不常见,相反地,当战况吃紧时则是比较常见的。史载楚汉战争中,项羽及其军队被困于垓下,汉军士兵唱楚地歌曲以引起楚军思家之情,瓦解战斗力,是为汉

思乡之情的句子
思乡情感 第三篇

关于思乡之情的诗句文章来源:经典语句 - 作者:zhulin - 浏览次数: - 评论:(0) -

-【思乡情感】

悲莫悲兮生别离------战国.楚.屈原<<九歌.少司命>>

别时容易见时难,流水落花春去也,天上人间------李煜<<浪淘沙>>

不应有恨,何时长向别时圆?------宋.苏轼<<水调歌头>>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宋.苏轼<<水调歌头>>

独上江楼思渺然,月光如水水如天.同来望月人何在?风景依稀似去年------唐.赵瑕<<江楼感怀>>

逢人渐觉乡音异,却恨莺声似故山------唐.司空图<<漫书五首>>

邯郸驿里逢冬至,抱膝灯前影伴身。想得家中夜深坐,还应说着远行人。

寒江近户漫流声,竹影当窗乱月明。 归梦不知湖水阔,夜来还到洛阳城.

寒雨连天夜入吴, 平明送客楚山孤。 洛阳亲友如相问, 一片冰心在玉壶

剪不断,理还乱,是离愁.别是一般滋味在心头------李煜<<相见欢>>

文章如转载,请注明:本文来源于经典语句 / , 原文地址:/html/1081/

一缕思乡的愁,一份沉淀的爱

玉盘独行万星疏,清秋唱晚蝉饮露。独倚轩窗望乡远,无眠长风借天路。

——题记【思乡情感】

许多年以来,不敢面对老爸已经离世的现实,冥冥之中,老爸始终与天国无关,那温热的气息,似乎从没离开过我的指尖,每每提起笔,好像就触摸到老爸的艰辛。

时光摧残了思念,老爸离去的多年后,自己也踽踽着步履,步入中年,儿时的记忆总在不经意间,爬上记忆的摇椅,在风中荡来荡去,老爸象一座大山,撑起儿女成长的路,短短的57个春秋,您沧桑走过,匆匆走完短暂而辛劳的一声,八口之家,您一个人的肩膀,本就不是地道农民半路出家的你,躬耕近百亩的农田,农闲时,赶着马车走街串巷,卖农产品,为的就是给儿女们多换点学费,少时不知事的我们,除了上学以外,能帮您多少是多少,你始终无怨无悔的奔劳。

可是,当病魔把你击倒时,你却流泪了,沧桑的脸老泪纵横,你担心满窝的雏燕,从此没了可以依赖的根。 本来能写得一手好字的手,却在病魔降临的一刻,笨拙,僵硬,干裂,你哭,从此再也无法梳篦儿女缓慢成长的年轮。

而今,飞出的雏燕想归巢,觅那一直未曾荒芜的老根,可是,您却不在了,那种,子欲孝而亲不待的苍凉,让我以赎罪的心抱憾今生。

半轮月,一怀乡愁,不是游子,又怎知人在天涯的忧?

多少次,午夜梦回,泪湿青丝。

多少次,梦回故里,哭倒在老爸的坟冢前,杂草与星星零落的野花迷断游子的眸光。

一份大爱深埋在千层土壤下,一份思念借长风,送天路,一缕幽魂,您在那边可好么?

老爸,又是一年中秋时,秋蝉声声,秋露盈盈,大红高粱,又飘起酒杯的香纯,引诱着贪杯的你……

你可知,你的离去,一直是我无法释怀的痛,十年前的那一天,那一次,还有两天就中秋,多想留你过那个中秋,可是,你执意回故里,在送你踏上归途的一刻,怎么也想不到,那是最后的别离,从此阴阳陌路,人鬼疏途。听老妈说,给您买的月饼,你小心的包裹到家,旅途中,一口未动,就为了给家人分享异乡带回的月饼香,你也许垂涎过那甜甜的美味,可是到您蓦然离去,竟然不知道那月饼的滋味。知道么,我好恨,恨自己未能将您老安然送回故里,听老妈在一诉说,心碎片片,泣不成声,心痛无法言喻。泛滥的泪水,决堤而泄……

老爸,你是否还记得回家的路,我曾笑问过你,你骂我混,谁都逗,可是,那次你走后,我梦里哭醒,你知道么?梦里,你真的走丢了,半个月过去,恶讯传来,你旧病复发危在旦夕,我与妹妹在千里之外,拼命的往回赶,然,你却无情的走了,没有等女儿的到来。知道么?那一刻,女儿痛断肝肠。

从此,你真的永远的走丢了,我再也触摸不到你长长的眉毛。再也找不到老爸暴怒时那种吹胡子,瞪眼睛的恨与爱。

而今,又是八月金秋时,还有两页就是与你最后诀别的日历,我抱着那一页泛黄的记忆,久久不肯离弃,只因,那一页有你最后的气息。

十三年了,我的双脚始终在外游离,故乡的云和月,始终照不到我凌乱不堪的足印,只有我一颗思乡的心,穿越空间,于梦中掬一捧您长睡地方的黄土,掩埋自己裸露的白骨,想与您一起完成异域旅行。

可是梦醒时分,我依然没有勇气去拾故乡的风沙,来填埋自己虚空的灵魂,也许,是世俗的虚荣吧!我始终不愿回自己曾梦里千回百转的“家”,因为我不能荣归故里,不能风风光光的给您行百孝大礼,因为我很失败,让您很失望,多年的打拼,最后是一无所有。

贫瘠的灵魂,贫瘠的情感,再视金钱如粪土,我是真的贫瘠之极,愧对您的谆谆教诲,至今在那本泛黄的日志本上,依然保留着您激励女儿的那首诗:

革命前途万里程,

前进途中放光明。

希望吾儿努力学,

一往无前当先锋。

看着那浅浅的几行字,是老爸一份沉甸甸的爱。而今时光流转,越发感觉无颜回乡面对曾经对我期待之深的老师和父辈们。沧桑的心性,承重着对老爸的愧疚,若如,苍天再许我一段时光,我多想回到那回不去的小时候,从新来过,牵着老爸的期待,一路幸福的走过。

“露从今夜起,月是故乡明”每每月圆,心都会携一缕乡愁,轻轻长叹,也许,真的该回故居看看了,那一份沉淀的爱,也该安然落心了。少小离家,走在乡间的路上,也许连追蝶的少年都不会有了,能知我是那乡人的,就只有那坐山,那条河还有那一方热土……

描写思乡感情的诗句
思乡情感 第四篇

1、本知人心不似树,何意人别似花离。——萧子显

2、离恨恰如春草,更行更远还生。——南唐·李煜<清平乐>

3、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未改鬓毛衰。——唐·贺知章<回乡偶书>

4、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无改鬓毛衰。描写思乡感情的诗句。儿童相见不相识,笑问客从何处来?——贺知章<回乡偶书>

5、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6、君自故乡来,应知故乡事。来日绮窗前,寒梅着花未?——唐·王维<杂诗三首>

7、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唐·杜甫<月夜忆舍弟>

8、江水三千里,家书十五行。行行无别语,只道早还乡。

9、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诗经·小雅·采薇>

10、生怕离怀别苦,多少事、欲说还休。描写思乡感情的诗句。——李清照

11、浮云游子意,12、故园眇何处?归思方悠哉。淮南秋雨夜,高斋闻雁来。

13、谁家玉笛暗飞声,散入春风满洛城。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李白<春夜洛城闻笛>

14、剪不断,理还乱,是离愁。别是一般滋味在心头。——李煜<相见欢>

15、孤帆远影碧空尽,惟见长江天际流。——李白<送孟浩然之广陵>

16、相去日已远,衣带日已缓。——汉·古诗十九首<行行重行行>

17、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北宋·王安石<泊船瓜洲>

18、人归落雁后,思发在花前。——隋·薛道衡<人日思归>

19、海畔尖山似剑芒,秋来处处割愁肠。若为化得身千亿,散上峰头望故乡。

20、岭外音书断,经冬复立春。近乡情更怯,不敢问来人。——宋之问<渡汉江>

21、悲歌可以当泣,远望可以当归。——汉乐府民歌<悲歌>

22、悠悠兮离别,无因兮叙怀。——徐淑

23、近乡情更怯,不敢问来人。——唐·宋之问<度大庾岭>

24、离愁渐远渐无穷,迢迢不断如春水。——欧阳修

25、人春才七日,离家已二年。人归落雁后,思发在花前。——薛道衡<人日思归>

26、每逢佳节倍思亲。——唐·王维<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27、渡远荆门外,来从楚国游。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月下飞天镜,云生结海楼。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

28、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李白<静夜思>

29、相见时难别亦难,东风无力百花残。——李商隐

30、离愁正引千丝乱,更东陌、飞絮潆潆。——张先

31、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唐·李白<静夜思>

32、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无改鬓毛衰。——唐·贺知章<回乡偶书>

33、别后不知君远近,触目凄凉多少闷!——欧阳修

34、胡马依北风,越鸟巢南枝。——汉·古诗十九首<行行重行行>

35、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海日生残夜,江春人旧年。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王湾<次北固山下>

36、悲莫悲兮生别离。——战国·楚·屈原<九歌·少司命>

37、阴月南飞雁,传闻至此回。我行殊未已,何日复归来。江静潮初落,林昏瘴不开。明朝望乡处,应见陇头梅。

38、君自故乡来,应知故乡事。来日绮窗前,寒梅着花未?

39、唯有门前镜湖水,春风不改旧时波。——唐·贺知章<回乡偶书二首>

40、相思相见知何日,此时此夜难为情。——李白

41、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唐·王建<十五日夜望月寄杜郎中>

42、结交在相知,骨肉何必亲。——汉乐府民歌<箜篌谣>

43、晨起动征铎,客行悲故乡。——温庭筠<商山早行>

44、客舍并州已十霜,归心日夜忆咸阳。()无端更渡桑干水,却望并州是故乡。——刘皂<旅次朔方>

45、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唐·王建<十五日夜望月寄杜郎中>

46、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李商隐

47、逢人渐觉乡音异,却恨莺声似故山。——唐·司空图<漫书五首>

48、不知何处吹芦菅,一夜征人尽望乡。——李益

49、逢人渐觉乡音异,却恨莺声似故山。——唐·司空图<漫书五首>

50、君自故乡来,应知故乡事。来日绮窗前,寒梅着花未?——王维<杂诗>

51、此去经年,应是良辰好景虚设。——柳永

52、无穷无尽是离愁,天涯地角寻思遍。——晏殊

53、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王安石

描写思乡感情的诗句 相去日已远
思乡情感 第五篇

悲莫悲兮生别离------战国。楚。屈原<<九歌。少司命>> 
渡远荆门外,来从楚国游。描写思乡感情的诗句 相去日已远。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 月下飞天镜,云生结海楼。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 
逢人渐觉乡音异,却恨莺声似故山------唐。司空图<<漫书五首>> 
故园眇何处?归思方悠哉。淮南秋雨夜,高斋闻雁来。  
海畔尖山似剑芒,秋来处处割愁肠。描写思乡感情的诗句 相去日已远。 若为化得身千亿,散上峰头望故乡。  
胡马依北风,越鸟巢南枝------汉。古诗十九首<<行行重行行>>  
剪不断,理还乱,是离愁。别是一般滋味在心头------李煜<<相见欢>> 
江水三千里,家书十五行。行行无别语,只道早还乡。  
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唐。王建<<十五日夜望月寄杜郎中>> 

表达思乡情感的诗句
思乡情感 第六篇

1、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北宋·王安石<泊船瓜洲>

2、悲歌可以当泣,远望可以当归。——汉乐府民歌<悲歌>

3、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李商隐

4、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表达思乡情感的诗句。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海日生残夜,江春人旧年。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王湾<次北固山下>

5、无穷无尽是离愁,天涯地角寻思遍。——晏殊

6、客舍并州已十霜,归心日夜忆咸阳。无端更渡桑干水,却望并州是故乡。―――刘皂<旅次朔方>

7、浮云游子意,落日故人情。表达思乡情感的诗句。——李白

8、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李白<静夜思>

9、结交在相知,骨肉何必亲。——汉乐府民歌<箜篌谣>

10、少小离家老大回,11、此去经年,应是良辰好景虚设。——柳永

12、不知何处吹芦菅,一夜征人尽望乡。——李益

13、生怕离怀别苦,多少事、欲说还休。——李清照

14、晨起动征铎,客行悲故乡。——温庭筠<商山早行>

15、孤帆远影碧空尽,惟见长江天际流。——李白<送孟浩然之广陵>

16、本知人心不似树,何意人别似花离。——萧子显

17、岭外音书断,经冬复立春。近乡情更怯,不敢问来人。——宋之问<渡汉江>

18、君自故乡来,应知故乡事。来日绮窗前,寒梅着花未?——王维<杂诗>

19、悠悠兮离别,无因兮叙怀。——徐淑

20、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王安石

21、谁家玉笛暗飞声,散入春风满洛城。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李白<春夜洛城闻笛>

22、悲莫悲兮生别离。——战国·楚·屈原<九歌·少司命>

23、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唐·杜甫<月夜忆舍弟>

24、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唐·王建<十五日夜望月寄杜郎中>

25、逢人渐觉乡音异,却恨莺声似故山。——唐·司空图<漫书五首>

26、相思相见知何日,此时此夜难为情。——李白

27、唯有门前镜湖水,春风不改旧时波。——唐·贺知章<回乡偶书二首>

28、离愁正引千丝乱,更东陌、飞絮潆潆。——张先

29、近乡情更怯,不敢问来人。——唐·宋之问<度大庾岭>

30、相去日已远,衣带日已缓。——汉<古诗十九首·行行重行行>

31、每逢佳节倍思亲。——唐·王维<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32、人归落雁后,思发在花前。——隋·薛道衡<人日思归>

33、离愁渐远渐无穷,迢迢不断如春水。——欧阳修

34、别后不知君远近,触目凄凉多少闷!——欧阳修

35、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诗经·小雅·采薇>

36、人春才七日,离家已二年。人归落雁后,思发在花前。()——薛道衡<人日思归>

37、君自故乡来,应知故乡事。来日绮窗前,寒梅着花未?——唐·王维<杂诗三首>

38、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无改鬓毛衰。儿童相见不相识,笑问客从何处来?——贺知章<回乡偶书>

39、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40、胡马依北风,越鸟巢南枝。——汉·古诗十九首<行行重行行>

41、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唐·李白<静夜思>

42、相见时难别亦难,东风无力百花残。——李商隐

表达思乡情怀的诗句
思乡情感 第七篇

1、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无改鬓毛衰。 儿童相见不相识,笑问客从何处来?——贺知章<回乡偶书>

2、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唐·李白<静夜思>

3、君自故乡来,应知故乡事。表达思乡情怀的诗句。来日绮窗前,寒梅着花未?——唐·王维<杂诗三首>

4、人归落雁后,思发在花前。——隋·薛道衡<人日思归>

5、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唐·高适<别董大>

6、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唐·王建<十五日夜望月寄杜郎中>

7、离恨恰如春草,更行更远还生。——南唐·李煜<清平乐>

8、人生不相见,动如参与商。——唐·杜甫<赠卫八处士>

9、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诗经。表达思乡情怀的诗句。小雅。采薇>

10、门外若无南北路,人间应免别离愁。——唐·杜牧<赠别>

11、人言落日是天涯,12、独上江楼思渺然,月光如水水如天。同来望月人何在?风景依稀似去年。——唐·赵瑕<江楼感怀>

13、去年花里逢君别,今日花开已一年。——唐·韦应物<寄李儋元锡>

14、人春才七日,离家已二年。人归落雁后,思发在花前。

15、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宋·苏轼<水调歌头>

16、城里见秋风,欲作家书意万重。复恐匆匆说不尽,行人临发又开封。 ——张籍<秋思>

17、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李白<静夜思>

18、君从故乡来,应知故乡事。 来时绮窗前,寒梅着花未? ——王维<杂诗>

19、唯有门前镜湖水,春风不改旧时波。——唐·贺知章<回乡偶书二首>

20、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唐·孟郊<游子吟>

21、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无改鬓毛衰。——唐·贺知章<回乡偶书>

22、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唐·杜甫<月夜忆舍弟>

23、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唐·王维<渭城曲>

24、相去日已远,衣带日已缓。——汉·<古诗十九首。行行重行行>

25、悲歌可以当泣,远望可以当归。——汉乐府民歌<悲歌>

26、蜡烛有心还惜别,替人垂泪到天明。——唐·杜牧<赠别>

27、胡马依北风,越鸟巢南枝。——汉·古诗十九首<行行重行行>

28、悲莫悲兮生别离。——战国·楚·屈原<九歌·少司命>

29、心逐南云逝,形随北雁来。 故园篱下菊,今日几花开?

30、故乡何处是,忘了除非醉。——宋·李清照<菩萨蛮>

31、谁家玉笛暗飞声,散人春风满洛城。 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国情。——李白<春夜洛城闻笛>

32、近乡情更怯,不敢问来人。——唐·宋之问<度大庾岭>

33、不应有恨,何时长向别时圆?——宋·苏轼<水调歌头>

34、别时容易见时难,流水落花春去也,天上人间。——李煜<浪淘沙>

35、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李白<赠汪伦>

36、逢人渐觉乡音异,却恨莺声似故山。——唐·司空图<漫书五首>

37、相见时难别亦难,东风无力百花残。——唐·李商隐<无题>

38、剪不断,理还乱,是离愁。别是一般滋味在心头。——李煜<相见欢>

39、去年花里逢君别,今日花开已一年。——唐·韦应物<寄李儋元锡>

40、每逢佳节倍思亲。——唐·王维<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41、故园东望路漫漫,双袖龙钟泪不干。 马上相逢无纸笔,凭君传语报平安。——<逢入京使>

42、门外若无南北路,人间应免别离愁。——唐·杜牧<赠别>

43、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唐·王维<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44、明月有情应识我,年年相见在他乡。

45、桃李春风一杯酒,江湖夜雨十年灯。——宋·黄庭坚<寄黄几复>

 

本文来源:http://www.guakaob.com/qiuzhizhaopin/69993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