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叹迟暮的古诗

| 留学生招聘 |

【www.guakaob.com--留学生招聘】

古诗文情景式默写答案
感叹迟暮的古诗 第一篇

高中要求背诵的篇目情景式默写汇编

(一)《劝学》

1.人们常说,活到老,学到老,荀子《劝学》篇中的学不可以已这句话印证了这句话。

2.韩愈《师说》中“是故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这句话与荀子《劝学》中的“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观点相同。

3.荀子在《劝学》中说,君子需要通过广泛学习来提升自己的两个句子是: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则知明而行无过矣。

4.《劝学》开篇就提出了全文的中心论点,即“学不可以已”。在后面又阐明了学习要持之以恒的句子是:锲而舍之,朽木不折;锲而不舍,金石可镂。

5.强调君子并非有何差异,只是善于借助外力的一句: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

6.强调空想不如学习的一句:吾尝终日而思矣,不如须臾之所学也。

7.在文中强调学习应当用心专一,并且从正面设喻,指出即使像蚯蚓那样弱小,如果用心专一也会有所成的句子是: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上食埃土,下饮黄泉,用心一也。

(二)《师说》

1.韩愈所说的“师”,有其独特含义,明确自己所说的老师不是指启蒙教师的句子是:彼童子之师,授之书而习其句读者,非吾所谓传其道解其惑者也。

2.本文从多个方面进行对比,抨击“耻学于师”的人,先用古今对比,指出从师与不从师的两种结果,并用一个反问句推断圣人更圣明,愚人更愚笨的原因的语句是:圣人之所以为圣,愚人之所以为愚,其皆出于此乎?

3.本文以为子择师和自己不从师作对比,韩愈直接点明自己的态度,认为这样做,最终导致的结果是:小学而大遗,吾未见其明也。

4.韩愈认为老师的职能是: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择师的标准是:是故无贵无贱,无长无少,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

5.韩愈眼中的师生关系是怎样的:是故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如是而已。

6.《师说》中士大夫之族耻学于师的原因:彼与彼年相若也,道相似也,位卑则足羞,官盛则近谀。

(三)《赤壁赋》

1.写江上水汽弥漫,江水无边无际和远方天际相接的句子是:白露横江,水光接天。

2.概括了曹操军队在攻破荆州顺流而下的军容盛状的句子是:舳舻千里,旌旗蔽空。

3.叙写江水流逝却始终长流不息,月亮盈亏却无所增减的哲理的句子:逝者如斯,而未尝往也,盈虚者如彼,而卒莫消长也。

4.用高超的手法描写动人的音乐:舞幽壑之潜蛟,泣孤舟之嫠妇。

5.苏轼在《赤壁赋》中慨叹“人生短促,人很渺小”的句子是:寄蜉蝣于天地,渺沧海之一粟。

6.写清风明月为吾享用的句子:惟江上之清风,与山间之明月,耳得之而为声,目遇之而成色。

7.写清风与明月可尽情享用,无人禁止,无穷无尽的句子:取之无禁,用之不竭。

9.写希望与神仙相交,与明月同在的句子:挟飞仙以遨游,抱明月而长终。

10.写月亮升起后,对游人依依眷恋,脉脉含情,实则是游人对明月的喜爱的句子:少焉,月出于东山之上,徘徊于斗牛之间。

11.写作者在江面上自由飘荡,似乎是在浩荡的宇宙间乘风飞行,飘飘忽忽升入仙境里去的句子:浩浩乎如冯虚御风,而不知其所止;飘飘乎如遗世独立,羽化而登仙。

12.写作者引吭高歌,吟诵古代咏月的诗歌,召唤月亮飞行的句子:诵明月之诗,歌窈窕之章。

13.描绘秋江的爽朗和澄清,也恰好体现作者怡然自得的心境的句子:清风徐来,水波不兴。

14.写客人箫声之悲伤幽怨的句子:如怨如慕,如泣如诉,余音袅袅,不绝如缕。

15.用蛟龙嫠妇听箫声的感受来突出箫声的悲凉与幽怨的句子:舞幽壑之潜蛟,泣孤舟之嫠妇。

16.以月亮作比,描写世间万物变化的规律的句子是:盈虚者如彼,而卒莫消长也。

17.从不变的角度,描述人与万物的关系:自其不变者而观之,则物与我皆无尽也。

18.文中告诉我们别人的东西虽小也不能占有:苟非吾之所有,虽一毫而莫取。

19.写作者荡漾江中,与麋鹿为伴的句子是:况吾与子渔樵于江渚之上,侣鱼虾而友麋鹿。

20.写作者与友人于扁舟举杯共饮的句子是:驾一叶之扁舟,举匏樽以相属。

21.用比喻的修辞手法,感叹我们个人在天地间生命的短暂和个体的渺小的句子:寄蜉蝣于天地,渺沧海之一粟。

22.描写诗人行舟的感觉,像身上长上了翅膀:飘飘乎如遗世独立,羽化而登仙。

23.诗人在饮酒后,唱出对远在天边的女子的思念:渺渺兮予怀,望美人兮天一方。

(四)《阿房宫赋》

1.古人写文章常常借古讽今。杜牧《阿房宫赋》:“呜呼!灭六国者六国也,非秦也;族秦者秦也,非天下也。”借秦灭亡的教训批评唐敬宗广建宫室。

2.通过阿房宫的兴毁提示秦王历史教训,文中说:“秦人不暇自哀,而后人哀之;后人哀之而不鉴之,亦使后人而复哀后人也。”

3.不吸取经验教训让人痛惜,正如杜牧《阿房宫赋》中说:“后人哀之而不鉴之,亦使后人而复哀后人也。”

4.《阿房宫赋》中作者泼墨写意,粗笔勾勒。言阿房宫占地之广,状其楼阁之高的句子是:覆压三百余里,隔离天日。

5.《阿房宫赋》中从人们的主观感受写宫内歌舞盛况。既是以歌舞之纷繁衬托宫殿之众多,又为下文美女充盈宫室预作铺垫的句子是:歌台暖响,春光融融;舞殿冷袖,风雨凄凄。

6.用倒置式的暗喻。以璀璨晶亮的明星来比喻纷纷打开的妆镜,既贴切又形象。将喻体置放在前,先予以人鲜明的画面,令人惊奇,再出现本体,解释原因,使读者印象更为强烈得语句是:明星荧荧,开妆镜也。

7.既在广阔的历史背景上引出阿房宫的修建,又起到了笼盖全篇、暗示主题的作用的句子是:六王毕,四海一;蜀山兀,阿房出。

8.从最普遍的民心人性的角度,说明人心没有区别,都追求幸福快乐、都挂念家小,对秦统治者的残民以自肥作了有力的抨击的语句是:一人之心,千万人之心也。秦爱纷奢,人亦念其家。

9.总括秦的纷奢是建立在对人民的剥削和掠夺之上的,并且还挥霍无度的语句是:奈何取之尽锱铢,用之如泥沙?

10.杜牧在本文中最后总结,六国和秦国的灭亡都是由于不修自身,咎由自取,怨不得别人的语句是:灭六国者六国也,非秦也。族秦者秦也,非天下也。

(五)《念奴娇·赤壁怀古》

1.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描绘了周瑜的英气勃发。

2.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中,运用比喻修辞描写赤壁古战场的险要形势的一句: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

3.本文中既点题,又为周瑜出场营造声势的句子是: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

4.具体描写“江山如画”之意的句子是: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

5.表达诗人旷达之情的句子是:人生如梦,一尊还酹江月。

(六)《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

1.《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作者登高望远,首先想到孙权这位著名的历史人物不禁感叹的两句:千古江山,英雄无觅孙仲谋处。

2.《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感叹东吴那个强盛的局面,孙权那个英雄、风流余韵,都经历了无数的风雨,一去不返了的句子是:舞榭歌台,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

3.辛弃疾赞叹刘裕北伐的赫赫战功的两句是: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

4.写刘裕的儿子刘义隆轻率举兵北伐,结果吃了败仗,张皇南逃,狼狈不堪的句子是:元嘉草草,封狼居胥,赢得仓皇北顾。

5.词人借历史影射现实,说南宋的失败,金人的南侵,国家的耻辱随着时光的流逝,而渐渐地被人们淡忘了的句子是:可堪回首,佛狸祠下,一片神鸦社鼓。

6.他借用廉颇的典故,表明自己显然年老却还是壮志犹存,希望能够为国立功的句子是:凭谁问:廉颇老矣,尚能饭否?

(七)《诗经·卫风·氓》

1.写女子在无奈下与男子约定婚期的句子是:将子无怒,秋以为期。

2.用动物比喻女子不要沉迷爱情的句子是:于嗟鸠兮,无食桑葚。

3.写女子家人对其不理解的句子是:兄弟不知,咥其笑矣。

4.与“青梅竹马”意境相仿的一句是:总角之宴,言笑晏晏。

5.写女子不愿同氓终老的句子是:及尔偕老,老使我怨。

6.通过写桑叶凋落喻指女子年华逝去的一句是:桑之落矣,其黄而陨。

7.写女子在断墙上眺望心上人,见到心上人后前后行为差异的句子是:不见复关,泣涕涟涟;既见复关,载笑载言。

8.写女子回忆小时候与氓嬉戏玩耍的快乐场景的是:总角之宴,言笑晏晏。

9.写女子为人妇后早晚辛苦劳动的句子是:三岁为妇,靡室劳矣;夙兴夜寐,靡有朝矣。写男子变化无常,三心二意的句子是:士也罔极,二三其德。

10.女子总述自己得出的生活经验的句子:“于嗟女兮,无与士耽!”

11.女子表明自己不幸生活的感受和决心的句子:“反是不思,亦已焉哉!”

13.表明文中女子热情、温柔的句子:既见复关,载笑载言。

(八)《离骚》

1. 屈原在《离骚》中以饱蘸激情的笔墨,发出了长声叹息而掩面流泪,哀伤人民生活多灾多难的感叹,这两句诗是长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

2. 屈原在《离骚》中,表明自己出身高贵的句子是祥瑞的句子是摄提贞于孟陬兮,惟庚寅吾以降。包含父亲对自己美好期望并给自己取美好名字的句子是皇览揆余初度兮,肇锡余以嘉名:名余曰正则兮,字余曰灵均。

3. 修能。”这也强调自己才能修养不同于一般人。

4. 自己的修养,可以说只要是美好的品格,他都学习。

5. 写时间更替很快的句子是“日月忽其不淹兮,春与秋其代序。”这些句子都表明了诗人自己非常焦虑,担心时光如流水逝去,却没有机会把美好的品格和超凡的才能献给楚国。

6. 吾与。”

7.在《离骚》中,写屈原看到时光易逝,担心国君易老、昏聩误国、保守落后的句子是

落兮,恐美人之迟暮。

8. 改此度?

9. 屈原在《离骚》中表明自己崇仰真理,当仁不让,有强烈的道德觉醒意识(自我意识)的句子是乘骐骥以驰骋兮,来吾道夫先路!

10. 在《离骚》中,表现屈原心忧百姓的句子是不抚壮而弃秽兮,何不改此度?表现屈原誓死追求真理的句子是乘骐骥以驰骋兮,来吾道夫先路!

11. 均。

12. 纫秋兰以为佩。

13. 屈原在《离骚》中,运用互文、比喻、象征等手法来写自己精勤修德,践行忠善长久之道的句子是“朝搴阰之木兰兮,夕揽洲之宿莽”。

14. 诗人借坚贞芳香的植物表现自己“精勤修德,践行忠善长久之道”: 洲之宿莽。”(注:木兰去皮不死;宿莽经冬不枯。)

15.

16.“内美”“修能”兼备,报国之心可鉴,诗人当仁不让,自荐充当楚国政治(楚王)的引路人:乘骐骥以驰骋兮,来吾道夫先路!”

17.在《离骚》中表明时不我待,要珍惜时间的句子是汩余若将不及兮,恐年岁之不吾与。表明对楚王忠心的句子是:乘骐骥以驰骋兮,来吾道夫先路。

18. 兮,虽九死其犹未悔。

19. 虽然现实很残酷,追求真理的道路很曲折,但是诗人也会不惜一切去寻求真理,表现屈原勇于追求真理的执着、不屈、矢志不渝的无畏精神和坚定信念的句子:路曼曼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20. 艰。

(九)《蜀道难》

1.《蜀道难》的主旨句是: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

2.《蜀道难》中运用夸张修辞方法,写出秦蜀之间崇山叠岭、不可逾越的句子是:西当太白有鸟道,可以横绝峨眉巅。

3.《蜀道难》中写出水石相激、山谷轰鸣的惊险场面的句子是:飞湍瀑流争喧豗,砯崖转石万壑雷。

4.运用夸张极言山峰之高、绝壁之险,渲染惊险的气氛的句子:连峰去天不盈尺,枯松倒挂倚绝壁。

5.虚写映衬表现蜀道的雄奇险峻的句子:黄鹤之飞尚不得过,猿猱欲度愁攀援。

6.表明历史悠久,和外界交通不便的句子:尔来四万八千岁,不与秦塞通人烟。

7.李白在《蜀道难》一诗中,开篇以蜀地方言咏叹点出主题,为全诗奠下雄浑感情基调的句子是“噫吁嚱,危乎高哉!”。

8.李白在《蜀道难》一诗中,“尔来四万八千岁,不与秦塞通人烟。”运用夸张的手法表示自古以来秦、蜀之间少有往来。之所以如此,就是因为“西当太白有鸟道,可以横绝峨眉巅”,进一步表明秦、蜀之间为高山峻岭所阻挡。

9.李白在《蜀道难》一诗中引用神话传说为其增添了浪漫气息,如引用“五丁开山”一神话的句子是“地崩山摧壮士死,然后天梯石栈相钩连。”

10.李白在《蜀道难》一诗中,运用神话、夸张、衬托的手法来写蜀山之高险的句子有“上有六龙

回日之高标,下有冲波逆折之回川。黄鹤之飞尚不得过,猿猱欲度愁攀援。”

11.李白在《蜀道难》一诗中,摹写行人艰难的步履、惶恐的神情的句子是“扪参历井仰胁息,以手抚膺坐长叹”。

12.李白在《蜀道难》一诗中,但见悲鸟号古木,雄飞雌从绕林间。又闻子规啼夜月,愁空山。为我们渲染了旅愁和蜀道上空寂苍凉的环境气氛。

13.李白在《蜀道难》一诗中指出逶迤千里的蜀道,还有更为奇险的风光。诗人先用“连峰去天不盈尺,枯松倒挂倚绝壁。”托出山势的高险,然后由静而动,“飞湍瀑流争喧豗,砯崖转石万壑雷”写出水石激荡、山谷空鸣的场景。

14.李白在《蜀道难》一诗中,写出了剑阁地势险要,易守难攻的特点的句子是“剑阁峥嵘而崔嵬,一夫当关,万夫莫开。”

15.李白在《蜀道难》一诗中,化用西晋张载《剑阁铭》中“形胜之地,匪亲勿居”语句的句子是“一夫当关,万夫莫开。所守或匪亲,化为狼与豺”,从而表达了对国事的忧虑与关切。

16.从李白《蜀道难》一诗中“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侧身西望长咨嗟!”的长叹中,我们似乎也感受到了诗人对功业难成的一声叹息。

(十)《登高》

1.杜甫一生失意,常陷入病痛孤独之境,《登高》一诗对此都有直接描述,这些句子是: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

2.杜甫在《登高》中发出:“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的感慨,抒发了漂泊异乡,年老体衰的惆怅之情,也蕴含着与生命的衰弱顽强抗争的精神。

3.由高到低,写诗人所见所闻,渲染秋江景物特点的句子是: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

4.写远望所见,用传神之笔描写凄冷江色和长江气势的句子是: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5.用落叶和江水抒发时光易逝.壮志难酬的感伤的句子是: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6.情景交融.意境旷达,极写自己羁旅之愁和孤独之感的句子是: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

7.道出郁积诗人心中的自身之苦和国运之恨,无限悲凉难以排遣的句子是: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

8.本诗的主旨句(表现诗人忧国伤时)的句子是: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

9.杜甫《登高》中为我们营造了一幅气势磅礴的长江秋日图的句是: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10.杜甫《登高》中集中表现了夔州秋天的典型特征的句子是: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前人也曾把这两句誉为“古今独步”的“句中化境”。

(十一)《琵琶行》

1.“嘈嘈切切错杂弹,大珠小珠落玉盘”由琴声想到珠玉声,是声音的类比联想。

2.描写琵琶女犹豫不决而出场的诗句是:千呼万唤始出来,犹抱琵琶半遮面。

3.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是全诗的主旨,更是诗人与琵琶女感情的共鸣。

4.描写琵琶声的句子:“别有幽愁暗恨生,此时无声胜有声。银瓶乍破水浆迸,铁骑突出刀枪鸣”。

5.既交待秋天的背景又蕴含离别之意的句子是:浔阳江头夜送客,枫叶荻花秋瑟瑟。

(十二)《锦瑟》

【感叹迟暮的古诗】

1.《锦瑟》中以锦瑟起兴,引起对华年往事的追忆的句子是:锦瑟无端五十弦,一弦一柱思华年。

2.《锦瑟》一诗的颈联是:沧海月明珠有泪,蓝田日暖玉生烟,它表现的这种可望不可即的理想境界代表的是诗人全部的情感。

3.《锦瑟》用典的四句诗:庄生晓梦迷蝴蝶,望帝春心托杜鹃。沧海月明珠有泪,蓝田日暖玉生烟。

古诗词默写
感叹迟暮的古诗 第二篇

古诗词默写(一)

1. ,禅房花木深。 (常建《题破山寺后禅院》) 2. ,但余钟磬音。 (常建《题破山寺后禅院》) 3. ,乾坤日夜浮。 (杜甫《登岳阳楼》) 4. ,凭轩涕泗流。 (杜甫《登岳阳楼》) 5. ,非是藉秋风。 ( 虞世南《蝉》) 相失万重云。 (杜甫《孤雁》)

7. , 花落黄陵庙里啼。 (郑谷《鹧鸪》 ) 8. , 佳人才唱翠眉低。 (郑谷《鹧鸪》 ) 9. , 芙蓉向脸两边开。 (王昌龄 《采莲曲》) 10. , 闻歌始觉有人来。 (王昌龄 《采莲曲》)

11. ,卷舒开合任天真。 ,翠减红衰愁杀人。12. ,倚槛风摇柄柄香。 (郑谷《莲叶》) 13. ,雨中留得盖鸳鸯。 (郑谷《莲叶》) 14. , 此花真合在瑶池。 (陆龟蒙《白莲》) 15. , 月晓风清欲堕时。 (陆龟蒙《白莲》) 17 . , ,欲与天公试比高。 , , 分外妖娆。

18. , 引无数英雄竞折腰。 (毛泽东《沁园春 雪》) 19. , , 还看今朝。(毛泽东《沁园春 雪》)

20. ,飞雪迎春到 。 ,犹有花枝俏 (毛泽东《卜算子》)

21. ,只把春来报 。 ,她在丛中笑. (毛泽东《卜算子》)

22. ,关山度若飞。 ,寒光照铁衣。 ,壮士十年归。 (北朝民歌《木兰诗》)

23. ,背灼炎天光。 ,但惜夏日长。 (白居易《 观刈麦》) 24 . , 五十弦翻塞外声。 。 (辛弃疾《破阵子》 25. , 嬴得生前身后名。 ! (辛弃疾《破阵子》

26. ,归雁入胡天。 ,长河落日圆。(王维《使至塞上》) 27. ,芳草萋萋鹦鹉洲。 (崔颢《黄鹤楼》) 28. ,烟波江上使人愁。 (崔颢《黄鹤楼》)

29 ,带月荷锄归。 ,但使愿无违。(陶渊明《归园田居(其一)》)

30. 《使至塞上》中 , 。 两句即景设喻,以物自比,叙事写景,一石二鸟。

31. 有的干部常用"常在河边走,哪有不湿鞋?"来掩饰自己的错误,对此我们可以用周敦颐的一句名言" "作为理论依据进行反驳.

32.蝉在虞世南的笔下是“贵”与“清”的统一,其叫声响亮且传播极远,正如其诗中所写“ , 。”

33.塞外的荒漠,开阔鲜明,气势雄浑,王维的诗句“ , 。”正是这一特征的最好写照。

34.北国的风光,用毛泽东的诗句来概括是“ , 。”

登高望远,诗人看到了“ , , 35.木兰虽是一个女子,却决心替父,“ , 。”表明了她对父亲的爱,更表明了对国家的忠。

一组排比句“ , , , .展现了她从军前的忙碌景象。

6. ,

在征战生涯中,她屡建奇功,“ , 。”则是她赫赫战功的侧面表现。

但她不图功名利禄,依毅然辞官还乡,“ , 。”就是她高尚品格的体现。

36.以毛泽东为代表的共产党人,有着前无古人的英雄豪气,《沁园春•雪》中“ , , !”就表达了超越前人、建功立业的雄伟壮志。

37.古代农民的生活是艰苦的,《观刈麦》一诗中“ , ”直接写出了麦收时节农民的辛苦;“ , ”则是通过农民的反常心理来表现他们所受的煎熬。

38.《破阵子》中“ , 。”用对仗形式描绘了战争爆发前的情状。

39.《使至塞上》的颔联是: , 。 40.《黄鹤楼》一诗中抒发思乡之情的诗句是:“ ? 。” 41.王维在《使至塞上》中描写了被喻为“千古壮观”的塞外奇特风光的句子是 , 。

42.生活中,人们常用《爱莲说》一文里“ ”的语句,来比喻那些洁身自好、不为世俗左右的人。

43今年入春以来,H1N1病毒(猪流感)肆无忌惮,为了打赢这场没有硝烟战争,在各条战线上特别是涌现出了一大批敢于向病魔宣战的英雄,正如毛泽东《沁园春•雪》中所写的: 44.《归园田居》点明劳动地点及庄稼生长情况的语句是 , 。表明诗人勤劳的语句是 , 。

抒发了诗人归隐田园而不悔,与世无争,不与世俗同流合污的感情的句子是: 虽然田里长草,夕露沾衣但是作者还生活在愉快之中,是因为 , 45.毛泽东的《卜算子 咏梅》一词中,既表现梅花不畏严寒,傲雪开放的形象,又写梅花特征的句子是 , 。最能体现“梅”高尚品格的句子是 , 。叙述季节的变化、交代梅花开放的背景的诗句是: , 。

46.写梅花虽俏丽但不想争占春光,只想报告春天来临的消息的句子是 , 。

46.马致远曲中咏到:“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崔颢名诗《黄鹤楼》中云:“ , 。”与其意境相仿。

47.幸福是什么?幸福是白居易“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的流连忘返;幸福是陶渊明“ , ”的悠闲自得;幸福是苏轼“ , ”的美好祝愿。

48. 崔颢在《黄鹤楼》中融情与景,表达物是人非感慨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表达吊古思乡情怀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古诗词默写(二)

1.曲径通幽处, 。 (常建《题破山寺后禅院》) 2.万籁此俱寂, 。 (常建《题破山寺后禅院》) 3.吴楚东南坼, 。 (杜甫《登岳阳楼》) 4. 戎马关山北, 。 (杜甫《登岳阳楼》) 5.居高声自远, 。 ( 虞世南《蝉》) 6. 谁怜一片影, 。 (杜甫《孤雁》) 7. 雨昏青草湖边过, 。 (郑谷《鹧鸪》 ) 8. 游子乍闻征袖湿, 。 (郑谷《鹧鸪》 ) 9.荷叶罗裙一色裁, 。 (王昌龄 《采莲曲》) 10.乱入池中看不见, 。 (王昌龄 《采莲曲》) 11. 惟有绿荷红菡萏, 。

此花此叶长相映, 。 (李商隐 《赠荷花》 ) 12. 移舟水溅差差绿, 。 (郑谷《莲叶》) 13.多谢浣溪人未折, 。 (郑谷《莲叶》) 14. 素花多蒙别艳欺, 。 (陆龟蒙《白莲》) 15.无情有恨何人觉, 。 (陆龟蒙《白莲》) 17 .山舞银蛇, 原驰蜡象, 。 须晴日 , , 。

18. 江山如此多娇, 。 (毛泽东 《沁园春 雪》)

19. 俱往矣, , 。(毛泽东《沁园春 雪》)

20.风雨送春归, 。已是悬崖百丈冰, 。(毛泽东《卜算子》) 21.俏也不争春, 。待到山花烂漫时, 。(毛泽东《卜算子》) 23. 足蒸暑土气, 。力尽不知热, 。(白居易《 观刈麦》) 24. 八百里分麾下灸, 。 。 (辛弃疾《破阵子》 25. 了却君王天下事, 。 ! (辛弃疾《破阵子》

26. 征蓬出汉塞, 。大漠孤烟直, 。(王维《使至塞上》) 27. 晴川历历汉阳树, 。 (崔颢《黄鹤楼》) 28.日暮乡关何处是, 。 (崔颢《黄鹤楼》)

29. 晨兴理荒秽, 。 衣沾不足惜, 。 (陶渊明《归园田居(其一)》 30. 《使至塞上》中诗人自比,在叙事写景中传达出幽微难言的情感的诗句是 , 。

31.辛弃疾的《破阵子•醉里挑灯看剑》中,从视觉、听觉两方面生动表现激烈战斗场面的词句是 , 。

32.梅花是美的,美在其精神。陆游笔下的寒梅敢于傲霜斗雪,却是寂寞而又饱受摧:“ , 。 , 。” 而毛泽东笔下的梅花却是坚强不屈的,“ , 。”但两位诗人都赞美了梅花的美好品格——不争春,毛泽东写道:“ ,

陆游是这样写的“ , , , 33.边塞的夜晚,寒气逼人,月冷霜重,正如《木兰诗》中所写“ , 34.孤雁是执著念群的,《孤雁》一诗中“ , 。” 写出了其执著的行为,而“ , 。”则写出了其念群深切的心理。

35.郑谷在诗中这样描写鹧鸪的习性和形貌特征:“ , "

36.鹧鸪的叫声悲切,催人泪下,正如诗中所写“ , 。” 36.爱国词人辛弃疾时刻不忘抗金大业,多少次梦回抗金战场,在《破阵子》一诗中,他写道“ , 。”

37.诗人想象着战斗的场面:“ , 。”

然而“ , ”的壮志难酬,只落得“ ”的慨叹。

37.陶渊明不愿与黑暗的官场同流合污,宁愿躬耕于田园,过着“ , ”的田园生活。“ , 。”两句含蓄地表达了他的这一愿望。

38.大自然的风光对人的影响是巨大的,常建的诗句“ ,

写出了清幽的环境对人的影响;面对北国的雪景,诗人毛泽东也畅想着明天祖国的妖娆美景,正如其诗中所写“ , , !”

39.《蝉》一诗中借蝉抒怀的句子是: , 。 40.《鹧鸪》中“ , ”两句让人仿佛置身湖边古庙,聆听鹧鸪声声哀怨。

41.“ , 。”崔颢登上黄鹤楼,见江雾迷漫,暮霭沉沉,对故乡的思念之情油然而生。

42.孟浩然《望洞庭湖赠张丞相》中的“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楼”形象地描绘出洞庭湖的壮阔之美, 杜甫诗《登岳阳楼》中的“ , 。”与孟浩然的诗有异曲同工之妙。

43.王维的《使至塞上》中表现塞外奇特壮美风光的句子是 , 。 44.《木兰诗》中描写边塞军营夜景的诗句是: , 。 写木兰去征战的矫健雄姿的句子是 , 。 概述战争旷日持久,战斗激烈悲壮的句子是 , 。 表现木兰不愿作高官而但愿还乡的醇厚质朴的句子是 ,

写出与成语“扑朔迷离”(比喻事情错综复杂,不易辨清真相)有关的句子是 , 。

具体描绘戍守边关的情景(写军中的苦寒生活)的诗句是 , 。 写出伙伴惊忙原因的句子是 , 。 篇末四句用生动而通俗的比喻,道出全诗主旨的是 , 45.辛弃疾《破阵子》中表现作者收复中原,完成统一大业的豪情壮志的句子是: ;描写阅兵场景壮观而激烈,表现将士们身先矫健,英勇杀敌的句子是: , 。表达词人辛弃疾叹岁月不在,人已老矣的复杂心理的点睛之笔是 。作者直抒胸臆,表现自己雄心壮志的句子是 , 。

46.反映作者壮志难酬、点名全词主旨的句子是

46.《登岳阳楼》中“ , ”两句,气势恢弘,被誉为描写洞庭湖的千古绝唱。诗人眼观浩荡烟波,想到自己举目无亲,年老多病,只能以孤舟为家的两句是 , 。看到国家因战乱未平,多灾多难,诗人不禁老泪纵横的诗句是 , 。

47.《蝉》中歌颂品格高尚者的诗句是(借蝉抒怀的句子是):

48.鲁迅先生把整个生命都献给了中国的革命事业,赢得了全国人民的敬佩和爱戴,他的功绩冠盖古今。我们用虞世南《蝉》一诗中的 , 两句诗来称赞他

49.《孤雁》一诗中 “ , ”两句深切地写出了失群者的心情,显示出诗人对同伴的无限思慕、迫切追求的心情。

以野鸦反衬孤雁,表达了诗人爱憎之情的句子是 , 50.《鹧鸪》中描写鹧鸪习性和形貌特征的诗句是首联 , 51.颈联 , 则表现了游子、佳人的羁旅之思、相思之苦。52.尾联 , 两句既明写鹧鸪对啼的特性,又暗指游子、佳人的心灵呼唤。

51.《采莲曲》中人花相映,采莲少女衣脸和荷叶、荷花相映的诗句是 ,

52.描写采莲少女的诗句是 ,

人面桃花相映红”和王昌龄《采莲曲》中的两句诗含义相同,这两句诗是 , 。

53.《莲叶》中直接描写莲叶色彩和形象的诗句是: 。荷花荷叶得以差差绿、柄柄香是因为: , 。 54.《赠荷花》 , 。两句写花的万幸和叶的不幸,以它们的“不相伦”反映出荷花独特品质的可贵。

既是写花,又是写人,借以歌颂真诚而不虚伪的美德的两句诗是: , 写荷花花叶互照互映互衬,即使红衰翠减,世人愁苦之时,仍然不相遗弃的诗句是: , !

54. 世事难料,人生不可能一帆风顺。苏轼如是说:“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我们用《赠荷花》中的两句诗说: ,

55.秋瑾女士曾发出“秋风秋雨愁杀人”的感叹。李商隐的“ ” 和它有异曲同工之妙。

56.《白莲》一诗中写出白莲淡雅高洁,独具个性和气质的诗句是: , 57.抒写白莲内心幽恨,流露出诗人在隐居中孤高寂寞、自伤迟暮的情怀的诗句是 , 。

57.《莲》中,表达诗人对莲子的喜爱之情的诗句是: , 。把莲子的风味香气写得那么传神,使全诗充满回归自然的乡野气息的诗句是: 58. 《观刈麦》中表达诗人对重赋下的农民深切同情和关怀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9.《沁园春 雪》一词中化静为动的诗句是 ;

起承上启下的句子是 , ; 写想象的景色的句子是 ;

主旨句是 , , 。

高中必背古诗文
感叹迟暮的古诗 第三篇

(1)《劝学》

1

、开篇就提出了全文的中心论点,即“学不可以已”。在后面又阐明了学习要持之以恒,并在后来形成一句常用成语的句子是:“锲而不舍,金石可镂。” 2、韩愈在《师说》篇中指出:“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这与《荀子·劝学》篇中指出“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的观点是相同的。

3、只要坚持就会成功。正如《荀子·劝学》中说:“锲而舍之,朽木不折;锲而不舍,金石

可镂 (2)《逍遥游》 1、庄子在《逍遥游》一文中,借助“大鹏直上”表达了自己的志向,其中“ 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一句后来演变成了一个成语“扶摇直上” 2、承上启下的句子:小知不及大知,小年不及大年 3、哪几句表明才算是真正的

逍遥游

?就是:乘天地之正,而御六气之

辩,以

游无穷

3)《师说》 1

、《荀子·劝学篇》指出:“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这与韩愈《师说》中“师不必贤

于弟子,弟子不必不如师”的观点是相同的。 2

、韩愈认为老师的职能是: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择师的标准是:是故无贵无贱,无

长无少,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 3、韩愈眼中的师生关系是怎样的:是故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如是而已。

4

、《师说》中士大夫之族耻学于师的原因:彼与彼年相若也,道相似也,位卑则足羞,官盛则近谀。 (4

)《阿房宫赋》

1、古人写文章常常借古讽今。杜牧《阿房宫赋》:“呜呼!

灭六国者六国也,非秦也;族秦

者秦也,非天下也。”借秦灭亡的教训批评唐敬宗广建宫室。 2、通过阿房宫的兴毁提示秦王历史教训,文中说:“秦人不暇自哀,而后人哀之;;后人哀

之而不鉴之,亦使后人而复哀后人也。” 3、不吸取经验教训让人痛惜,正如杜牧《阿房宫赋》中说:“后人哀之而不鉴之,亦使后人而复哀后人也。

5)《赤壁赋》 1、形容洞箫声“其声呜呜然,如怨如慕,如泣如诉,余音袅袅,不绝如缕。” 这都是通过音乐引起想像,运用一系列比喻描写听者的感受。 2、苏轼《赤壁赋》中的“白露横江,水光接天,纵一苇之所如,凌万顷之茫然。“哀吾生之

须臾,”的诗句,发出了人生短暂的浩叹。 (6)《氓》

1、女子总述自己得出的生活经验的句子:“于嗟女兮,无与士耽!”

2、女子表明自己不幸生活

的感受和决心的句子:“反是不思,亦已焉哉!” 3、表明文中女子热情、温柔的句子:既见复关,载笑载言

(7

)《离骚》 1、屈原在《离骚》中以饱蘸激情的笔墨,发出了长声叹息而掩面流泪,哀伤人民生活多灾多

难的感叹,这两句诗是长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 2、屈原在《离骚》中,表明自己出身高贵的句子是 帝高阳之苗裔兮,朕皇考曰伯庸;表明自己降生祥瑞的句子是摄提贞于孟陬兮,惟庚寅吾以降。包含父亲对自己美好期望并给自己取美好名字的句子是皇览揆余初度兮,肇锡余以嘉名:名余曰正则兮,字余曰灵均。

3

、屈原在《离骚》中,表明自己具有美好内在品质和才能的句子是“纷吾既有此内美兮, 又重之以修能。”这也强调自己才能修养不同于一般人。 4【感叹迟暮的古诗】

、我们可以从《离骚》中“扈江离与辟芷兮,纫秋兰以为佩”这两个句子看出,屈原特别注重提高自己的修养,可以说只要是美好的品格,他都学习。 5

、屈原在《离骚》中,表明时不我待,要珍惜时间的句子是“汩余若将不及兮,恐年岁 之不吾与”;写时间更替很快的句子是“日月忽其不淹兮,春与秋其代序。”这些句子都表明了诗人自己非常焦虑,担心时光如流水逝去,却没有机会把美好的品格和超凡的才能献给楚国。 6

、兼具“内美”与“修能”的诗人报国尽忠心切,唯恐时不我待:“汩余若将不及兮,恐年

岁之不吾与。” 7、在《离骚》中,写屈原看到时光易逝,担心国君易老、昏聩误国、保守落后的句子是

惟草木之零落兮,恐美人之迟暮。 8

、《离骚》一文中与“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有异曲同工之妙的句子是不抚壮而 弃秽兮,何不改此度? 9、屈原在《离骚》中表明自己崇仰真理,当仁不让,有强烈的道德觉醒意识(自我意

识)的句子是乘骐骥以驰骋兮,来吾道夫先路! 10

、在《离骚》中,表现屈原心忧百姓的句子是不抚壮而弃秽兮,何不改此度?表现屈原 誓死追求真理的句子是乘骐骥以驰骋兮,来吾道夫先路! 11

、表现作者美好的名字是先人所赐的:皇览揆余初度兮,肇锡余以嘉名:名余曰正则兮, 字余曰灵均。 12

、作者美好的品格则是自己注重修养的结果:纷吾既有此内美兮,又重之以修能。扈江离

与辟芷兮,纫秋兰以为佩。 13、屈原在《离骚》中,运用互文、比喻、象征等手法来写自己精勤修德,践行忠善长

久之道的句子是“朝搴阰之木兰兮,夕揽洲之宿莽”。 14、诗人借坚贞芳香的植物表现自己“精勤修德,践行忠善长久之道”:

“朝搴阰之木兰兮,

夕揽洲之宿莽。”(注:木兰去皮不死;宿莽经冬不枯。) 15

、诗人感叹岁月无情,来日无多的比喻句是“惟草木之零落兮,恐美人之迟暮。” 16、“内美”“修能”兼备,报国之心可鉴,诗人当仁不让,自荐充当楚国政治(楚王)的

引路人:乘骐骥以驰骋兮,来吾道夫先路!” 17

【感叹迟暮的古诗】

、在《离骚》中表明时不我待,要珍惜时间的句子是汩余若将不及兮,恐年岁之不吾与。 表明对楚王忠心的句子是:乘骐骥以驰骋兮,来吾道夫先路。 18、背诵课本第59 页底下的屈原《离骚》中的名句:①长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

②亦余心之所善兮,虽九死其犹未悔。③路曼曼其修远兮,

吾将上下而求索。(曼,同“漫”。) 19

、《离骚》中抒发诗人将坚持心中的理想和追求,纵然死一万次也决不后悔的句子:亦余

心之所善兮,虽九死其犹未悔。☆虽然现实很残酷,追求真理的道路很曲折,但是诗人也会不惜一切去寻求真理,表现屈原勇于追求真理的执着、不屈、矢志不渝的无畏精神和坚定信

念的句子:路曼曼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屈原的诗里常有忧国忧民的诗句,表现对人民的深切同情的句子:长太息以掩涕兮,哀民

生之多艰。 (8)《蜀道难》 1

.《蜀道难》的主旨句是: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 2

.《蜀道难》中运用夸张修辞方法,写出秦蜀之间崇山叠岭、不可逾越的句子是:西当太白有鸟道,可以横绝峨眉巅

3

.《蜀道难》中写出水石相激、山谷轰鸣的惊险场面的句子是:飞湍瀑流争喧豗,砯崖转石

万壑雷。【感叹迟暮的古诗】

3 4

、运用夸张极言山峰之高、绝壁之险,渲染惊险的气氛的句子:连峰去天不盈尺,枯松倒挂

倚绝壁 5

、虚写映衬表现蜀道的雄奇险峻的句子:黄鹤之飞尚不得过,猿猱欲度愁攀援 6

、表明历史悠久,和外界交通不便的句子:尔来四万八千岁,不与秦塞通人烟 7、李白在《蜀道难》一诗中,开篇以蜀地方言咏叹点出主题,为全诗奠下雄浑感情基调的句

子是“噫吁嚱!危乎高哉!”。 8

、李白在《蜀道难》一诗中,“尔来四万八千岁,不与秦塞通人烟”运用夸张的手法表示自

古以来秦、蜀之间少有往来。之所以如此,就是因为“西当太白有鸟道,可以横绝峨眉颠”,进一步表明秦、蜀之间为高山峻岭所阻挡。 9、李白在《蜀道难》一诗中引用神话传说为其增添了浪漫气息,如引用“五丁开山”一神话

的句子是“地崩山摧壮士死,然后天梯石栈相钩连”。 10

、李白在《蜀道难》一诗中,运用神话、夸张、衬托的手法来写蜀山之高险的句子有“上 有六龙回日之高标,下有冲波逆折之回川。黄鹤之飞尚不得过,猿猱欲度愁攀援”真是“物犹如此,人何以堪”!——那山有多高呢?不言而喻了! 11、李白在《蜀道难》一诗中,不但写到蜀山之高峻,还描写了人的行路之难。他借助一些细节动作加以摹写,寥寥数语,便把行人艰难的步履、惶恐的神情,绘声绘色地刻画出来了,困危之状如在眼前,体现这一内容的句子是“青泥何盘盘,百步九折萦岩峦。扪(mén)参

(shēn)

历井仰胁息,以手抚膺坐长叹”。 12、李白在《蜀道难》一诗中,但见悲鸟号(háo) 古木,雄飞雌从绕林间。又闻子规啼夜月,

愁空山为我们渲染了旅愁和蜀道上空寂苍凉的环境气氛

13

、李白在《蜀道难》一诗中指出逶迤千里的蜀道,还有更为奇险的风光。诗人先用“连峰

去天不盈尺,枯松倒挂倚绝壁”托出山势的高险,然后由静而动,“飞湍瀑(pù)流争喧豗

(huī),砯(pīng)

崖转石万壑雷”写出水石激荡、山谷空鸣的场景。 14

、李白在《蜀道难》一诗中,写出了剑阁地势险要,易守难攻的特点的句子是“剑阁峥嵘而崔嵬(wéi)

,一夫当关,万夫莫开”。 15、李白在《蜀道难》一诗中,化用西晋张载《剑阁铭》中“形胜之地,匪亲勿居”语句的句子是“一夫当关,万夫莫开。所守或匪(fēi)

亲,化为狼与豺”,从而表达了对国事的忧虑与关切。 16、从李白《蜀道难》一诗中“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侧身西望长咨(zī)

嗟”的长叹中,我们似乎也感受到了诗人对功业难成的一声叹息。 (9)《登高》 1、 杜甫一生失意,常陷入病痛孤独之境,《登高》一诗对此都有直接描述,这些句子是:

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 2、

杜甫在《登高》中发出“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的感慨,抒发了漂泊异乡、年老体衰的惆怅之情,也蕴含着与生命的衰弱顽强抗争的精神。 3

、由高到低,写诗人所见所闻,渲染秋江景物特点的句子是: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

飞回。

4、写远望所见,用传神之笔描写凄冷江色和长江气势的句子是: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5、用落叶和江水抒发时光易逝、壮志难酬的感伤的句子是: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

来。 6、情景交融、意境旷达,极写自己羁旅之愁和孤独之感的句子是: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 7、道出郁积诗人心中的自身之苦和国运之恨,无限悲凉难以排遣的句子是:艰难苦恨繁霜鬓(bìn),潦倒新停浊酒杯。

2【感叹迟暮的古诗】

、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中,运用比喻修辞描写赤壁古战场的险要形势的一句:乱石穿

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 (14)《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 1

、古代英雄叱咤风云、驰骋疆场的名句是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 2

、用刘义隆事典的词句是:元嘉草草、封狼居胥、赢得仓皇北顾。

初中必背篇目理解性默写

(1)《孔子语录》 1.《论语十则》中,阐述学习与思考辩证关系的句子是: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2

.《论语十则》中,论述好学精神和教学态度的两句是:学而不厌,诲人不倦。 3.《论语十则》中阐述关于对待事物应保持正确态度的语句是: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 4.《论语十则》中阐述关于学习态度的语句是:

(1)敏而好学,不耻下问;(

2)学而不厌,诲人不倦; (3)三人行,必有我师焉;(4)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

5.《论语十则》中,阐述关于学习方法的语句是:(1

)学而时习之;

(2)温故知新;(3)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4)默而识之。

6.《论语十则》中,表现个人修养的语句是:人不知而不愠。 7

.《论语十则》中,孔子评论孔文子的两句是:敏而好学,不耻下问。 8.《论语十则》

中,论述学习的三个层次的语句是: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9.《论语十则》中的“逝者如斯夫”一句,人们常用来说明时间很快就过去了,要好好珍惜它。

2)《鱼我所欲也》 1、

孟子认为失其本心的行为是: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 2、 文中与“嗟来之食”的意思相一致的句子是:呼尔而与之,行道之人弗受;蹴尔而与之,

乞人不屑也 3

、 是全篇的中心论点的句子:舍生而取义者也

(3)《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1、承上启下的句子: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

2

、中心论点是: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3、表明生活、思想、行为上的磨难的目的的句子是:动心忍性,增益其所不能。 4

、分析亡国的条件的句子是: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 5、说明人才必须经过艰苦磨炼的作用的句子是: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4)《曹刿论战》 1、曹刿冲破阻挠,坚持进见鲁庄公的原因是什么?肉食者鄙,未能远谋。

2、曹刿认为"可以一战"的条件是什么?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

3、为什么"

齐人三鼓"曹刿才同意击鼓进军?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 4、曹刿"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

"后才同意追击的理由何在?夫大国,难测也。

5、曹刿进见时,他的同乡反对的理由是: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

6、曹刿"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的原因是:惧有伏焉

7、能体现曹刿军事思想的句子是:彼竭我盈,故克之;辙乱旗靡,故逐之。 8、 有利于反攻的时机是在彼竭我盈的时候。 9、有利于追击的时机是在 吾视其辙乱,望其旗靡 的时候。 10、反映战前政治准备,表现曹刿“取信于民”的战略思想的一句话是: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 (5)《邹忌讽齐王纳谏》 1、文中写邹忌对妻认为他美的看法的语句: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

2、文中写邹忌对“妾之美我”看法的语句:妾之美我者,畏我也

3、写齐威王奖赏进谏的政令初下的情景的语句:令初下,群臣进谏,门庭若市

4、写齐威王奖赏进谏的政令下达“期年之后”的情况:虽欲言,无可进者

5、文中与“王之蔽甚矣”相照应的句子是:令初下,群臣进谏,门庭若市

6、文中写邹忌相貌美的句子是:邹忌修八尺有(yòu)余,而形貌昳(yì)丽

7、文中写邹忌有自知之明的句子是

:明日,徐公来,孰视之,自以为不如;窥镜而自视,

又弗如远甚。 8、文中写齐王纳谏而达到国内大治的句子是:

令初下,群臣进谏,门庭若市;数月之后,时时而间(jiàn)进;期(jī)年之后,虽欲言,

感叹岁月流逝的诗句
感叹迟暮的古诗 第四篇

1、人间只道黄金贵,不问天公买少年。 (金)

2、及时当勉励,岁月不待人。 ——晋陶渊明 <杂诗>

3、寸光阴一寸金,寸金难买寸光阴。 ——佚名

4、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感叹岁月流逝的诗句

5、三更灯火五更鸡,正是男儿读书时。黑发不知勤学早,白首方悔读书迟。——唐颜真卿<劝学>

6、花有重开日,人无再少年。——元窦娥冤<窦娥冤>

7、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古诗汉乐府<长歌行>

8、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 ——晏殊<浣溪沙>

9、艳阳时节又蹉跎,迟暮光阴复若何。一岁中分春日少,百年通计老时多。感叹岁月流逝的诗句。——白居易<春晚咏怀赠皇甫朗之>

10、岁不我与,时若奔驷;有来无反,难得易失。

11、白发催年老,12、一失足成千古恨,再回头已百年身。

13、百年那得更百年,今日还须爱今日。——王世贞

14、昨日兮昨日,昨日何其好!昨日过去了,今日徒懊恼。世人但知悔昨日,不觉今日又过了。水去日日流,花落日日少,成事立业在今日,莫徒明朝悔今朝。——明·文嘉<昨日歌>

15、老去光阴速可惊。鬓华虽改心无改,试把金觥,旧曲重听,犹似当年醉里声。()——欧阳修<采桑子>

16、少壮轻年月,迟暮惜光辉。

17、闲云潭影日悠悠,物换星移几度秋?阁中帝子今何在,槛外长江空自流。 ——王勃<滕王阁诗>

18、年少鸡鸣方就枕,老人枕上待鸡鸣。转头三十余年梦,不道消磨只数声。

19、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朝如青丝暮成雪。

20、今日复今日,今日何其少!今日又不为,此事何时了!人生百年几今日,今日不为真可惜!若言姑待明朝至,明朝又有明朝事。为君聊赋今日诗,努力请从今日始。 ——明 文嘉<今日诗>

少小离家老大回全诗及赏析
感叹迟暮的古诗 第五篇

诗句“少小离家老大回”出自贺知章的<回乡偶书>,少小离家老大回全诗及赏析如下:


一、<回乡偶书>全诗及注解


   回乡偶书


   贺知章


   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无改鬓毛催。
   儿童相见不相识,笑问客从何处来。


注释
   (1)偶书:随便写的。偶:说明诗写作得很偶然,是随时有所见、有所感就写下来的。少小离家老大回全诗及赏析
   (2)少小离家:贺知章三十七岁中进士,在此以前就离开家乡。老大:年纪大了。贺知章回乡时已年逾八十。
   (3)乡音:家乡的口音。无改:没什么变化。一作“难改”。鬓毛:额角边靠近耳朵的头发。少小离家老大回全诗及赏析。一作“面毛”。衰(cui):减少,疏落。鬓毛衰:指鬓毛减少,疏落。
   (4)相见:即看见我;相:带有指代性的副词。不相识:即不认识我。
   (5)笑问:一本作“却问”,一本作“借问”。


译文

   我在年少时离开家乡,到了迟暮之年才回来。我的乡音虽未改变,但鬓角的毛发却已经疏落。儿童们看见我,没有一个认识的。他们笑着询问:这客人是从哪里来的呀?


二、<回乡偶书>全诗赏析

这是一首久客异乡、缅怀故里的感怀诗。写于初来乍到之时,抒写久客伤老之情。在第一、二句中,诗人置身于故乡熟悉而又陌生的环境之中,一路迤逦行来,三四句从充满感慨的一幅自画像,转而为富于戏剧性的儿童笑问的场面。“笑问客从何处来”,在儿童,这只是淡淡的一问,言尽而意止;在诗人,却成了重重的一击,引出了他的无穷感慨,自己的老迈衰颓与反主为宾的悲哀,尽都包含在这看似平淡的一问中了。全诗就在这有问无答处悄然作结,而弦外之音却如空谷传响,哀婉备至,久久不绝。
就全诗来看,一二句尚属平平,三四句却似峰回路转,别有境界。后两句的妙处在于背面敷粉,了无痕迹:虽写哀情,却借欢乐场面表现;虽为写己,却从儿童一面翻出。而所写儿童问话的场面又极富于生活的情趣,即使读者不为诗人久客伤老之情所感染,也不能不被这一饶有趣味的生活场景所打动。
杨衡<对床夜语>诗云:“正是忆山时,复送归山客。”张籍云:“长因送人处,忆得别家时。”卢象<还家诗>云:“小弟更孩幼,归来不相识。”贺知章云:“儿童相见不相识,笑问客从何处来。”语益换而益佳,善脱胎者宜参之。


三、创作背景

   贺知章在公元744年(天宝三载),辞去朝廷官职,告老返回故乡越州永兴(今浙江萧山),时已八十六岁,这时,距他中年离乡已有五十多个年头了。人生易老,世事沧桑,心头有无限感慨。


幽州夜饮阅读答案_幽州夜饮翻译赏析_作者张说
感叹迟暮的古诗 第六篇

<幽州夜饮>作者为唐代文学家张说。其古诗词全文如下:
凉风吹夜雨,萧瑟动寒林。
正有高堂宴,能忘迟暮心。
军中宜剑舞,塞上重笳音。幽州夜饮阅读答案_幽州夜饮翻译赏析_作者张说
不作边城将,谁知恩遇深。
[译文]
幽州地处北方,晚上凉风吹起细雨绵绵,寒冷之气袭来,使树林萧瑟。军中的高堂之上,正在举行宴会,怎能使我暂时忘掉了自己的迟暮之心?军中的娱乐是仗剑而舞,边塞的音乐是胡笳的演奏声。如果我不做这边城的将领,怎么知道皇上对我恩遇之深呢。
[鉴赏]
据<新唐书·张说传>:开元(唐玄宗年号,公元713—741年)初,张说为中书令,因与姚元崇不和,全诗以“夜饮”二字为中心紧扣题目。开始二句描写“夜饮”环境,渲染气氛。“凉风吹夜雨,萧瑟动寒林”。正值秋深风凉之时,在幽州边城的夜晚,风雨交加,吹动树林,只听见一片凄凉动人的萧瑟之声。这一切,形象地描绘出了边地之夜的荒寒景象。第二句还暗用了宋玉<九辩>中的诗意:“悲哉秋之为气也,萧瑟兮草木摇落而变衰!”益发渲染了诗句中悲伤的色彩。在这样的环境中,诗人悲愁的心绪,已经见于言外。而这“夜饮”,就是为了要驱走这恶劣环境带来的悲苦,宴会还没有开始,从着力渲染、暗示中,已经给“夜饮”罩上了一层愁苦的阴影。
第二联紧接一、二句,进入“夜饮”,抒发诗人的感叹:“正有高堂宴,能忘迟暮心?”“正”字接转巧妙,紧承首联对环境的描写,同时也自然地转入到宴会。诗人说:正是在这风雨寒冷的夜晚,我们在高敞的厅堂中摆开了夜饮的筵宴,但在这样的环境中,我又岂能忘却自己的衰老和内心的悲伤呢?“能忘”句以问句出之,将诗人内心的郁勃之气曲折地表露了出来。这种迟暮衰老之感,在边地竟是那样强烈,挥之不去,即使是面对这样的“夜饮”,也排遣不开。诗中化用了屈原<离骚>句意:“惟草木之零落兮,恐美人之迟暮。”将诗人心意表达得更加婉曲、深沉。
第三联,随着宴会开始,并逐渐进入高潮的时候,诗人的情绪也随之兴奋起来,诗情也有了亮色:“军中宜剑舞,塞上重笳音。”在都督府的宴会之间,军士们舞起剑来,那矫健刚劲的舞姿,慷慨雄伟的气魄,令诗人为之感奋。<史记·项羽本纪>中项庄说:“军中无以为乐,请以剑舞。”舞剑是为了助兴,增加席间的欢乐气氛。一个“宜”字,传出诗人对剑舞的欣赏。但接着吹奏起胡笳时,那呜呜的声音,使席间短暂的欢乐顿然消失,而充溢着一片悲凉的情调,诗人的心情也随之沉重起来。塞上本来就多悲凉之意,与诗人的远戍之苦、迟暮之感,融合在一起,成为心灵上的沉重的负担,诗情在稍稍有了亮色之后,又忽然黯淡起来。这一联在豪壮中寓悲凉,在跌宕起伏中展现出诗人难以平息的滚滚思潮,直至引出最后一联。
“不作边城将,谁知恩遇深!”这十个字铿锵有声,似乎将愁苦一扫而光,转而感激皇上派遣的深恩,以在边城作将为乐、为荣。实际上这最后一联完全是由上面逼出来的愤激之语,他将对朝廷的满腹牢骚,隐藏在这看似感激而实含怨望的十字之中,像河水决堤似地喷涌而出,表现了思想上的强烈愤慨和深沉的痛苦。清人姚范评论说:“托意深婉。”(<唐宋诗举要>引)这一联的确托意遥深、措语婉曲,可谓“得骚人之绪”,寄寓着诗人悲愤的感慨,它与首联的悲苦的边塞荒寒之景,恰成对照,相得益彰。全诗以景起,以情结,首尾照应,耐人回味。
诗歌在语言上遒健质朴,写景之语,并无华丽之辞,与边塞情调极为相称。遣词用字也十分精当,例如“吹”、“动”、“宜”、“重”这些字,看似一任自然,实际经过认真锤炼,用得恰到好处,对写景、抒情起了很好的作用。

诉衷情・当年万里觅封侯翻译赏析_作者陆游
感叹迟暮的古诗 第七篇

<诉衷情·当年万里觅封侯>作者是宋代文学家陆游。其全诗如下:
当年万里觅封侯。匹马戍梁州。关河梦断何处?尘暗旧貂裘。诉衷情・当年万里觅封侯翻译赏析_作者陆游
胡未灭,鬓先秋,泪空流。此生谁料,心在天山,身老沧洲。
[前言]
<诉衷情·当年万里觅封侯>是宋代文学家陆游的词作。此词描写了作者一生中最值得怀念的一段岁月,通过今昔对比,反映了一位爱国志士的坎坷经历和不幸遭遇,表达了作者壮志未酬、报国无门的悲愤不平之情。上片开头追忆作者昔日戎马疆场的意气风发,接写当年宏愿只能在梦中实现的失望;下片抒写敌人尚未消灭而英雄却已迟暮的感叹。全词格调苍凉悲壮,语言明白晓畅,用典自然,不着痕迹,不加雕饰,如叹如诉,有较强的艺术感染力。
[译文]
回忆当年鹏程万里为了寻找建功立业的机会,胡人还未消灭,鬓边已呈秋霜,感伤的眼泪白白地淌流。这一生谁能预料,原想一心一意抗敌在天山,如今却一辈子老死于沧洲。
[鉴赏]
这首词是陆游晚年的作品。下面是资深教育家、澳大利亚新南威尔士州孔子学院澳方院长、澳洲国立等大学博导史双元先生对此词的赏析。
积贫积弱,日见窘迫的南宋是一个需要英雄的时代,但这又是一个英雄“过剩”的时代。陆游的一生以抗金复国为己任,无奈请缨无路,屡遭贬黜,晚年退居山阴,有志难申。“壮士凄凉闲处老,名花零落雨中看。”历史的秋意,时代的风雨,英雄的本色,艰难的现实,共同酿成了这一首悲壮沉郁的<诉衷情>。
作这首词时,词人已年近七十,身处故地,未忘国忧,烈士暮年,雄心不已,这种高亢的政治热情,永不衰竭的爱国精神形成了词作风骨凛然的崇高美。但壮志不得实现,雄心无人理解,虽然“男儿到死心如铁”,无奈“报国欲死无战场”,这种深沉的压抑感又形成了词作中百折千回的悲剧情调。词作说尽忠愤,回肠荡气。
“当年万里觅封侯,匹马戍梁州”,开头两句,词人再现了往日壮志凌云,奔赴抗敌前线的勃勃英姿。“当年”,指1172年(乾道八年),在那时陆游来到南郑(今陕西汉中),投身到四川宣抚使王炎幕下。在前线,他曾亲自参加过对金兵的遭遇战。“觅封候”用班超投笔从戎、立功异域“以取封侯”的典故,写自己报效祖国,收拾旧河山的壮志。“自许封侯在万里”(<夜游宫·记梦寄师伯浑>),一个“觅”字显出词人当年的自许、自负、自信的雄心和坚定执着的追求精神。“万里”与“匹马”形成空间形象上的强烈对比,匹马征万里,“壮岁从戎,曾是气吞残虏”(<谢池春·壮岁从戎>),呈现出一派卓荦不凡之气。“悲歌击筑,凭高酹酒”(<秋波媚·七月十六日晚登高兴亭望长安南山>),“呼鹰古垒,截虎平川”(<汉宫春·初自南郑来成都作>),那豪雄飞纵、激动人心的军旅生活至今历历在目,时时入梦,之所以会这样,是因为强烈的愿望受到太多的压抑,积郁的情感只有在梦里才能得到宣泄。“关河梦断何处,尘暗旧貂裘”,在南郑前线仅半年,陆游就被调离,从此关塞河防,只能时时在梦中达成愿望,而梦醒不知身何处,只有旧时貂裘戎装,而且已是尘封色暗。一个“暗”字将岁月的流逝,人事的消磨,化作灰尘堆积之暗淡画面,心情饱含惆怅。
上片开头以“当年”二字楔入往日豪放军旅生活的回忆,声调高亢,“梦断”一转,形成一个强烈的情感落差,慷慨化为悲凉。至下片则进一步抒写理想与现实的矛盾,跌入更深沉的浩叹,悲凉化为沉郁。
“胡未灭,鬓先秋,泪空流。”这三句步步紧逼,声调短促,说尽平生不得志。放眼西北,神州陆沉,残虏未扫;回首人生,流年暗度,两鬓已苍;沉思往事,雄心虽在,壮志难酬。“未”“先”“空”三字在承接比照中,流露出沉痛的感情,越转越深:人生自古谁不老?但逆胡尚未灭,功业尚未成,岁月已无多,这才迫切感到人“先”老之酸楚。“一事无成霜鬓侵”,一股悲凉渗透心头,人生老大矣。然而,即使天假数年,双鬓再青,也难以实现“攘除奸凶,兴复汉室”的事业。“朱门沉沉按歌舞,厩马肥死弓断弦”,“云外华山千仞,依旧无人问”。所以说,这忧国之泪只是“空”流,一个“空”字既写了内心的失望和痛苦,也写了对君臣尽醉的偏安东南一隅的小朝廷的不满和愤慨。“此生谁料,心在天山,身老沧洲。”最后三句总结一生,反省现实。“天山”代指抗敌前线,“沧洲”指闲居之地,“此生谁料”即“谁料此生”。词人没料到,自己的一生会不断地处在“心”与“身”的矛盾冲突中,他的心神驰于疆场,他的身却僵卧孤村,他看到了“铁马冰河”,但这只是在梦中,他的心灵高高扬起,飞到“天山”,他的身体却沉重地坠落在“沧洲”。“谁料”二字写出了往日的天真与此时的失望,“早岁那知世事艰”,“而今识尽愁滋味”,理想与现实是如此格格不入,无怪乎词人要声声浩叹。“心在天山,身老沧洲”两句作结,先扬后抑,形成一个大转折,词人犹如一心要搏击长空的苍鹰,却被折断羽翮,落到地上,在痛苦中呻吟。
陆游这首词,确实饱含着人生的秋意,但由于词人“身老沧洲”的感叹中包含了更多的历史内容,他的阑干老泪中融汇了对祖国炽热的感情,所以,词的情调体现出幽咽而又不失开阔深沉的特色,比一般仅仅抒写个人苦闷的作品显得更有力量,更为动人。

本文来源:http://www.guakaob.com/qiuzhizhaopin/70184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