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语中仁的句子

| 留学生招聘 |

【www.guakaob.com--留学生招聘】

论语仁的语句
论语中仁的句子 第一篇

《论语学而》

1、有子曰:“其为人也孝弟,而好犯上者,鲜矣;不好犯上,而好作乱者,未之有也。君子务本,本立而道生。孝弟也者,其为仁之本与!”

2、子曰:“巧言令色,鲜矣仁!”

3、子曰:“弟子入则孝,出则弟,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行有余力,则以学文。” 《论语八佾》

4、子曰:“人而不仁,如礼何?人而不仁,如乐何?”

5、子夏问曰:“„巧笑倩兮,美目盼兮,素以为绚兮。‟何谓也?”子曰:“绘事后素。”曰:“礼后(于仁)乎?”子曰:“起予者商也!始可与言诗已矣。”

《论语里仁》

6、子曰:“里仁为美。择不处仁,焉得知?”

7、子曰:“不仁者不可以久处约,不可以长处乐。仁者安仁,知者利仁。”

8、子曰:“唯仁者能好人,能恶人。”

9、子曰:“苟志于仁矣,无恶也。”

10、子曰:“富与贵是人之所欲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处也;贫与贱是人之所恶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去也。君子去仁,恶乎成名?君子无终食之间违仁,造次必于是,颠沛必于是。”

11、子曰:“我未见好仁者,恶不仁者。好仁者,无以尚之;恶不仁者,其为仁矣,不使不仁者加乎其身。有能一日用其力于仁矣乎?我未见力不足者。盖有之矣,我未之见也。”

12、子曰:“人之过也,各于其党。观过,斯知仁矣。”

《论语公冶长》

13、或曰:“雍也,仁而不佞。”子曰:“焉用佞?御人以口给,屡憎于人。不知其仁,焉用佞?”

14、孟武伯问:“子路仁乎?”子曰:“不知也。”又问。子曰:“由也,千乘之国,可使治其赋也,不知其仁也。”“求也何如?”子曰:“求也,千室之邑,百乘之家,可使为之宰也,不知其仁也。”“赤也何如?”子曰:“赤也,束带立于朝,可使与宾客言也,不知其仁也。”

15、子张问曰:“令尹子文三仕为令尹,无喜色;三已之,无愠色。旧令尹之政,必以告新令尹。何如?”子曰:“忠矣。”曰:“仁矣乎?”曰:“未知,焉得仁?”“崔子弒齐君,陈文子有马十乘,弃而违之。至于他邦,则曰:„犹吾大夫崔子也。‟违之。之一邦,则又曰:„犹吾大夫崔子也。‟违之。何如?”子曰:“清矣。”曰:“仁矣乎?”曰:“未知。焉得仁?” 《雍也》

16、子曰:“回也,其心三月不违仁,其余则日月至焉而已矣。”

17、子曰:“谁能出不由户?何莫由斯道(仁义之路)也?”

18、樊迟问知。子曰:“务民之义,敬鬼神而远之,可谓知矣。”问仁。曰:“仁者先难而后获,可谓仁矣。”

19、子曰:“知者乐水,仁者乐山;知者动,仁者静;知者乐,仁者寿。”

20、宰我问曰:“仁者,虽告之曰:„井有仁焉。‟其从之也?”子曰:“何为其然也?君子可逝也,不可陷也;可欺也,不可罔也。”

21、子贡曰:“如有博施于民而能济众,何如?可谓仁乎?”子曰:“何事于仁,必也圣乎!尧舜其犹病诸!夫仁者,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能近取譬,可谓仁之方也已。” 《论语述而》

22、子曰:“志于道,据于德,依于仁,游于艺。”

23、冉有曰:“夫子为卫君乎?”子贡曰:“诺。吾将问之。”入,曰:“伯夷、叔齐何人也?”曰:“古之贤人也。”曰:“怨乎?”曰:“求仁而得仁,又何怨。”出,曰:“夫子不为也。”

24、子曰:“仁远乎哉?我欲仁,斯仁至矣。”

25、子曰:“若圣与仁,则吾岂敢?抑为之不厌,诲人不倦,则可谓云尔已矣。”公西华曰:“正唯弟子不能学也。”

《论语泰伯》

26、子曰:“恭而无礼则劳,慎而无礼则葸,勇而无礼则乱,直而无礼则绞。君子笃于亲,则民兴于仁;故旧不遗,则民不偷。”

27、曾子曰:“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仁以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已,不亦远乎?”

28、子曰:“好勇疾贫,乱也。人而不仁,疾之已甚,乱也。”

《论语子罕》

29、子罕言利,与命,与仁。

30、子曰:“知者不惑,仁者不忧,勇者不惧。”

《论语颜渊》

31、颜渊问仁。子曰:“克己复礼为仁。一日克己复礼,天下归仁焉。为仁由己,而由人乎哉?”颜渊曰:“请问其目。”子曰:“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颜渊曰:“回虽不敏,请事斯语矣。”

32、仲弓问仁。子曰:“出门如见大宾,使民如承大祭。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在邦无怨,在家无怨。”仲弓曰:“雍虽不敏,请事斯语矣。”

33、司马牛问仁。子曰:“仁者其言也讱。”曰:“其言也讱,斯谓之仁已乎?”子曰:“为之难,言之得无讱乎?”

34、子张问:“士何如斯可谓之达矣?”子曰:“何哉,尔所谓达者?”子张对曰:“在邦必闻,在家必闻。”子曰:“是闻也,非达也。夫达也者,质直而好义,察言而观色,虑以下人。在邦必达,在家必达。夫闻也者,色取仁而行违,居之不疑。在邦必闻,在家必闻。”

35、樊迟问仁。子曰:“爱人。”问知。子曰:“知人。”樊迟未达。子曰:“举直错诸枉,能使枉者直。”樊迟退,见子夏。曰:“乡也吾见于夫子而问知,子曰,„举直错诸枉,能使枉者直‟,何谓也?”子夏曰:“富哉言乎!舜有天下,选于众,举皋陶,不仁者远矣。汤有天下,选于众,举伊尹,不仁者远矣。”

36、曾子曰:“君子以文会友,以友辅仁。”

《论语子路》

37、子曰:“如有王者,必世而后仁。”

38、樊迟问仁。子曰:“居处恭,执事敬,与人忠。虽之夷狄,不可弃也。”

39、子曰:“刚毅、木讷,近仁。”

《论语宪问》

40、宪问耻。子曰:“邦有道,谷;邦无道,谷,耻也。”“克、伐、怨、欲不行焉,可以为仁矣?”子曰:“可以为难矣,仁则吾不知也。”子曰:“士而怀居,不足以为士矣。”

41、子曰:“有德者,必有言。有言者,不必有德。仁者,必有勇。勇者,不必有仁。”

42、子曰:“君子而不仁者有矣夫,未有小人而仁者也。”

43、子路曰:“桓公杀公子纠,召忽死之,管仲不死。”曰:“未仁乎?”子曰:“桓公九合诸侯,不以兵车,管仲之力也。如其仁!如其仁!”

44、子贡曰:“管仲非仁者与?桓公杀公子纠,不能死,又相之。”子曰:“管仲相桓公,霸诸侯,一匡天下,民到于今受其赐。微管仲,吾其被发左衽矣。岂若匹夫匹妇之为谅也,自经于沟渎,而莫之知也。”

45、子曰:“君子道者三,我无能焉:仁者不忧,知者不惑,勇者不惧。”子贡曰:“夫子自道也。”

《论语卫灵公》

46、子曰:“志士仁人,无求生以害仁,有杀身以成仁。”

47、子贡问为仁。子曰:“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居是邦也,事其大夫之贤者,友其士之仁者。”

48、子曰:“知及之,仁不能守之;虽得之,必失之。知及之,仁能守之。不庄以莅之,则民不敬。知及之,仁能守之,庄以莅之。动之不以礼,未善也。”

49、子曰:“民之于仁也,甚于水火。水火,吾见蹈而死者矣,未见蹈仁而死者也。”

50、子曰:“当仁不让于师。”

《论语阳货》

51、阳货欲见孔子,孔子不见,归孔子豚。孔子时其亡也,而往拜之,遇诸涂。谓孔子曰:“来!予与尔言。”曰:“怀其宝而迷其邦,可谓仁乎?”曰:“不可。”“好从事而亟失时,可谓知乎?”曰:“不可。”“日月逝矣,岁不我与。”孔子曰:“诺。吾将仕矣。”

52、子张问仁于孔子。孔子曰:“能行五者于天下,为仁矣。”请问之。曰:“恭、宽、信、敏、惠。恭则不侮,宽则得众,信则人任焉,敏则有功,惠则足以使人。”

53、子曰:“由也,女闻六言六蔽矣乎?”对曰:“未也。”“居!吾语女。好仁不好学,其蔽也愚;好知不好学,其蔽也荡;好信不好学,其蔽也贼;好直不好学,其蔽也绞;好勇不好学,其蔽也乱;好刚不好学,其蔽也狂。”

54、子曰:“巧言令色,鲜矣仁。”

55、宰我问:“三年之丧,期已久矣。君子三年不为礼,礼必坏;三年不为乐,乐必崩。旧谷既没,新谷既升,钻燧改火,期可已矣。”子曰:“食夫稻,衣夫锦,于女安乎?”曰:“安。”“女

论语中写仁的句子
论语中仁的句子 第二篇

论语中写仁的句子 1、吾友张也,为难能也。然而未仁。 2、君子以文会友,以友辅仁。 3、人之过也,各于其党。观过,斯知仁矣。 4、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仁在其中矣。 5、弟子入则孝,出则弟,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行有余力,则以学文。 6、其为人也孝弟,而好犯上者,鲜矣;不好犯上,而好作乱者,未之有也。君子务本,本立而道生。孝弟也者,其为仁之本与! 7、君子而不仁者有矣夫,未有小人而仁者也。 8、不仁者不可以久处约,不可以长处乐。仁者安仁,知

者利仁。 9、民之于仁也,甚于水火。水火,吾见蹈而死者矣,未见蹈仁而死者也。

10、苟志于仁矣,无恶也。 11、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仁以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已,不亦远乎? 12、若圣与仁,则吾岂敢?抑为之不厌,诲人不倦,则可谓云尔已矣。 13、里仁为美。择不处仁,焉得知? 14、人而不仁,如礼何?人而不仁,如乐何? 15、我未见好仁者,恶不仁者。好仁者,无以尚之;恶不仁者,其为仁矣,不使不仁者加乎其身。有能一日用其力于仁矣乎?我未见力不足者。盖有之矣,我未之见也。 16、唯仁者能好人,能恶人 17、知及之,仁不能守之;虽得之,必失之。知及之,仁能守之。不庄以莅之,则民不敬。知及之,仁能守之,庄以莅之。动之不以礼,未善也。 18、知者乐水,仁者乐山;知者动,仁者静;知者乐,仁者寿。 19、有德者,必有言。有言者,不必有德。仁者,必有勇。勇者,不必有仁。 20、仁者先难而后获,()可谓仁矣。 21、好勇疾贫,乱也。人而不仁,疾之已甚,乱也。 22、何事于仁,必也圣乎!尧舜其犹病诸!夫仁者,己欲

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能近取譬,可谓仁之方也已。 23、巧言令色,鲜矣仁!

24、知者不惑,仁者不忧,勇者不惧。 25、富与贵是人之所欲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处也;贫与贱是人之所恶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去也。君子去仁,恶乎成名?君子无终食之间违仁,造次必于是,颠沛必于是。 26、志士仁人,无求生以害仁,有杀身以成

仁。 27、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居是邦也,事其大夫之贤者,友其士之仁者。

28、恭而无礼则劳,慎而无礼则葸,勇而无礼则乱,直而无礼则绞。君子笃于亲,则民兴于仁;故旧不遗,则民不偷。 29、子罕言利,与命,与仁。 30、如有王者,必世而后仁。 31、谁能出不由户?何莫由斯道(仁义之路)也? 32、志于道,据于德,依于仁,游于艺。 33、仁远乎哉?我欲仁,斯仁至矣。

论语中有关“仁”与“君子”名句及翻译
论语中仁的句子 第三篇

《论语》中有关“仁”与“君子”的名句及其翻译

一、“君子”风范

1、子曰:君子周而不比,小人比而不周。

孔子说:君子相互团结但不互相勾结,小人相互勾结但不能互相团结。

2、子曰:君子怀德,小人怀土;君子怀刑,小人怀惠。

孔子说:君子所思是德行,小人所思是有利可图;君子心中想的是法,小人心中想的是侥幸。

3、子曰:“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

孔子说:“君子明白大义,小人只知道小利。”

4、子曰: 君子不器。

孔子说:君子不应该像器具一样,作用仅限于某一方面,应多才多艺。

5、子曰: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

孔子说:“君子心胸宽广,小人经常忧愁。”

6、子曰:君子成人之美,不成人之恶;小人反是。

孔子说:君子通常成全他人的好事,不破坏别人的事,而小人却与之完全相反。

7、子曰: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

孔子说:君子态度和顺,但不会苟同别人;小人容易附和别人的意见,但其实不能与别人平 和相处。

8、子曰:君子泰而不骄;小人骄而不泰。

孔子说:“君子泰然自若而不骄傲,小人骄傲而不泰然自若。”

9、子曰:君子而不仁者有矣夫?未有小人而仁者也!

孔子说:君子中没有仁德的人是有的,而小人中有仁德的人是没有的。

10、子曰:君子上达;小人下达。

孔子说:君子向上,通达仁义;小人向下,追求名利。

11、子曰:君子固穷;小人穷斯滥矣

孔子说:“君子穷困时尚能安守,小人穷困了就不约束自己而胡作非为了。”

12、子曰:君子求诸己;小人求诸人。

君子严格要求自己,强调内省的态度,遇事从自身找原因,而不是怨天尤人。

13、子曰:君子不可小知,而可大受也;小人不可大受,而可小知也。

孔子说:“君子不可以用小事情考验他,却可以接受重大任务;小人不可以接受重大任务, 却可以用小事情考验他。”

14、子曰:“君子矜而不争,群而不党”

孔子说:“君子庄重自尊而不与人争强斗胜,团结群众而不结党营私。

15、君子耻其言而过其行。

君子以言行不一致为耻。

16、子曰:“君子贞而不谅”

君子坚守正当而不能不顾是非地讲究信用。

17、君子去仁,恶乎成名。君子无终食之间违仁,造次必於是,颠沛必於是。

如果君子舍弃“仁义”这种品德,君子又如何成其为有名的君子?君子就算是酒足饭饱也不违 背“仁义”这中品德的,当他们停留在某个(国家)落脚后,必然会为这个(国家)奔走。

18、子贡问君子。子曰:“先行其言,而后从之。”

子贡向孔子请问君子之道。孔子说:先去实践自己想要说的话,等到真的做到了以后才把 它说出来。

19、君子欲讷於言,而敏於行。

孔子说:“君子说话要谨慎,而行动要敏捷。”

20、子贡曰:„君子亦有恶乎?‟子曰:„有恶,恶称人之恶者,恶居下流而讪上者,恶勇而无礼者,恶果敢而窒者。‟

子贡问,君子也有所厌恶吗。孔子回答,有厌恶。厌恶传扬别人坏处的人,厌恶处于下位 而毁谤上级的人,厌恶勇敢而不明礼节的人,厌恶果敢而顽固不化的人。

21、君子之德风;小人之德草;草上之风必偃。

上层的道德好比风,平民百姓的言行表现像草,风吹在草上,草一定顺着风的方向倒。

22、子曰:“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文质彬彬,然後君子。

孔子说:“质朴胜过了文饰就会粗野,文饰胜过了质朴就会虚浮,质朴和文饰比例恰当, 然后才可以成为君子。”

23、君子周急不继富。

品德高尚的人,对于穷困危急之人的帮助是雪中送炭,而对于富贵人家的帮助并非锦上添 花。

24、子曰:“君子病无能焉,不病人之不己知也。”

【论语中仁的句子】

孔子说:君子只担心自己没有能力,不会担心别人不赏识自己。

25、子曰:“君子疾没世而名不称焉。”

孔子说:君子的遗恨是到死而名声不被人称颂。

26、曾子曰:“君子以义会友;以友辅仁。”

曾子说:“真正的君子用道义去交朋友,通过交友辅助仁德。”【论语中仁的句子】

27、曾子曰:“君子思不出其位。”

曾子说:君子考虑问题,从来不超出自己的职权范围。

28、子曰:“君子不以言举人;不以人废言。”

孔子说:君子不因为别人的话说得好就提拔他,也不因为别人的品德不好就废弃他的正确 意见。

29、子曰:君子义以为上。君子有勇而无义为乱,小人有勇而无义为盗。

【论语中仁的句子】

孔子说: 有了义字当先的勇敢,才是真正的勇敢。否则,一个君子会以勇犯乱,一个小人 会因为勇敢沦为盗贼。

30、君子之於天下也,无适也,无莫也,义之於比。

孔子说:“君子对于天下的事情,没规定要怎样干,也没规定不要怎样干,只要怎样干合理 恰当,便怎样干。”

31、子曰:“君子道者三,我无能焉:仁者不忧,知者不惑,勇者不惧。”

孔子说:君子所行的三件事,我一件也没能做到:仁德的人不忧虑,智慧的人不迷惑,勇 敢的人不惧怕。

32、子曰:君子博学於文,约之以礼,亦可以弗畔矣夫!

孔子说:“人渊博广泛地学习文化、文明,并约束于社会行为规范,也就可以不离经叛道了。

33、君子尊贤而容众,嘉善而矜不能。【论语中仁的句子】

君子尊重贤人,也容纳普通的人;嘉奖好人,也同情能力差的人。

34、子贡曰:“君子一言以为知,一言以为不知,言不可不慎也!”

君子可以由一句话表现他的智能,也可以由一句话表现出他的不明智,所以说话不可以不 谨慎。

35、君子食无求饱,居无求安,敏於事而慎於言,就有道而正焉,可谓好学也已。

君子不会致力于饮食及居住环境上追求安饱,努力勤快地做事而且谨慎地说话,又能主动 地向志向行为高尚的人请求教导指正,这样就可以称得上是好学的人了。

36、君子有三戒:少之时,血气未定,戒之在色;及其壮也,血气方刚,戒之在斗;及其老也,血气既衰,戒之在得。”

孔子说:“君子有三种事情应引以为戒:年少的时候,血气还不成熟,要戒除对女色的迷恋;等到身体成熟了,血气方刚,要戒除与人争斗;等到老年,血气已经衰弱了,要戒除贪得无厌。”

37、君子有三畏:畏天命,畏大人,畏圣人之言。小人不知天命而不畏也,狎大人,侮圣人之言。”【论语中仁的句子】

孔子说:“君子有三个方面有敬畏之心。一是敬畏天命,二是敬畏有道德学问的人,三是敬 畏圣人的言论。小人不知道天命而无敬畏之心,对大德之人怠慢不敬,对圣人之言侮辱不 敬。”

38、君子有九思:视思明,听思聪,色思温,貌思恭,言思忠,事思敬,疑思问,忿思难,见得思义。”

君子有九种要用心思考的事:看要看得明确,不可以有丝毫模糊;听要听得清楚,不能够含混;脸色要温和,不可以显得严厉难看;容貌要谦虚恭敬有礼,不可以骄傲、轻忽他人;言语要忠厚诚恳,没有虚假;做事要认真负责,不可以懈怠懒惰;有疑惑要想办法求教,不可以得过且过,混过日子;生气的时候要想到后果灾难,不可以意气用事;遇见可以取得的利益时,要想想是不是合乎义理?

39、有子曰:“……君子务本,本立而道生。孝弟也者,其为仁之本与!”

有子说:“……君子专心致力于最基础的工作。基础树立了,道就会产生。一个人孝顺父母, 敬爱兄长,这就是„仁‟的基础吧!”

40、“君子不重则不威,学则不固。主忠信。无友不如己者。过则勿惮改。”

孔子说:“君子,不庄重就没有威严;学习可以使人不闭塞;要以忠信为主,不要同与自己不

同道的人交朋友;有了过错,就不要怕改正。”。

41、君子谋道不谋食。耕也,馁在其中矣;学也,禄在其中矣。君子忧道不忧贫。”

孔子说:君子只计谋于道,不计谋于食。耕田也有饥饿的时侯,学道也可得禄食。所以君子 只忧道之不明不行,不忧贫不得食。

42、子谓子产,“有君子之道四焉:其行己也恭,其事上也敬,其养民也惠,其使民也义。” 孔子评论子产说:他有君子的四种道德:“他自己行为庄重,他事奉君主恭敬,他养护百姓

【论语中仁的句子】

有恩惠,他役使百姓有法度。”

43、子曰:“君子义以为质,礼以行之,孙以出之,信以成之;君子哉!”

孔子说:“君子以义为根本,以礼法来实行义,以谦逊的语言来表达,以忠诚的态度来完成。 这就是君子啊!

44、子曰:“君子不可小知,而可大受也;小人不可大受,而可小知也。”

孔子说:“君子不可以用小事情考验他,却可以接受重大任务;小人不可以接受重大任务, 却可以用小事情考验他。”

45、子曰:“何为其然也?君子可逝也,不可陷也;可欺也,不可罔也。”

孔子说:“那怎么会呢?君子可以被摧折,但不可以被陷害;可以被欺骗,但不可以被愚弄。”

46、子贡曰:“君子之过也,如日月之食焉。过也,人皆见之;更也,人皆仰之。”

子贡说:“君子的过错就像日食月食一样:有过错时,人人都 看得见;改正的时候,人人都 仰望着。 47、子夏曰:“虽小道,必有可观者焉;致远恐泥,是以君子不为也。”

子夏说:虽然只是小路而已,但是也一定会有值得欣赏的景色:相反如果走得太远恐怕就 会有泥泞了,正因为这样,明智的人才不会这么做。

48、子夏曰:“百工居肆以成其事;君子学以致其道。” 子夏说:工匠在作坊里完成产品,君子通过学习来领悟道理。”

49、子曰:不知命,无以为君子也。不知礼,无以立也。不知言,无以知人也。

孔子说:“不懂得客观自然规律,就不可以成为君子;不懂的礼义礼节,就不能立足于社会; 不懂得分辩言语明辨是非,不能了解别人。

50、 子曰:君子无所争。必也射乎!揖让而升,下而饮。其争也君子。

孔子说:有德行的君子,与人相处恭敬谦逊,与世无争。如果一定要找他有所竞争的地方,那一定是见他在比赛射箭的时候。 仔细观察他将要开始射箭的时候,一定是先行礼,后上场, 射完之后,必与一同射箭的人一同下场来,胜者敬酒, 君子之争就是这样的情形。

形象:‚质朴多过于文采就会显得粗野,文采多过于质朴就会流于浮华。文采与质朴搭配适中,才能成为君子。‛

在个人与他人的交往上,孔子认为‚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

在处事原则上,孔子认为‚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 ‚君子怀德,小人怀土,君子怀刑,小人怀惠。‛

在道义上,孝、悌、忠、信是孔子衡量做人的尺度,

如何成为一名君子,必须在德行和学问两个方面下功夫。‚君子博学于文,约之于礼,亦可以弗畔矣夫!‛‚女为君子儒!无为小人儒!‛

另外《论语》中还提到智、仁、勇,即‚君子道者三,我无能焉:仁者不忧,知者不惑,勇者不惧。‛仁是孔子学说的核心,因而孔学又被称为仁学。‚夫仁者,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这是一种克己的工夫,也就是内修的工夫,所以孔子说:‚克己复礼为仁。‛仁可以说是爱,人之所以为人,就是因为人有仁,有爱,有不忍人之心。

‚君子不器‛,君子不是一般的器皿,应当具有广博的知识,宏富的学问,无所不通。所以孔子要求‚君子食无求饱,居无求安,敏于事而慎于言,就有道而正焉,可谓好学也已。‛除了广博的学识,子曰:‘君子义以为上。君子有勇而无义为乱,小人有勇而无义为盗。’‛

孔子还再一次强调君子有‚三戒‛,‚三畏‛,‚九思‛,一个人如果能遵循着‚三戒‛,‚三畏‛,‚九思‛去做,那就可以完成君子的德行了,这与‚修己以敬‛是一致的。在孔子看来,如果人人都能修成君子之德,那么人际关系就能和谐,人的欲望就能得到合理的节制,天下就会实现大同之治。

三、孔子的“仁”的思想

仁的内涵:爱人;仁的出发点:正名;仁的本--孝悌;仁的标准--礼

(一)、“仁”的修养

颜渊问仁。子曰,“克己复(恢复、实践)礼为人。一日克己复礼,天下归(归向)仁焉。为仁由己,而由乎哉?”颜渊曰,“请问其目。”子曰,“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颜渊曰,“回虽不敏,请事斯语矣。”(《论语.颜渊》)

(二)、“仁”的行为

仲弓问仁。子曰:“出门如见大宾(诸侯),使民如承大祭。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在邦(诸侯领地)无怨,在家(大夫领地)无怨。”仲弓曰:“雍虽不敏,请事斯语矣。” (《论语.颜渊》)

樊迟问仁。子曰:“居处恭,执事敬,与人忠。虽之夷狄,不可弃也。”(《论语〃子路》)

(三)、仁的态度

子张问仁于孔子。孔子曰:“能行五者于天下,为仁矣。”“请问之。”

曰:“恭、宽、信、敏、惠。恭则不侮,宽则得众,信(守信)则人任(信任)焉,敏则有功(效率),惠则足以使人。”(《论语.阳货》)

(四)、仁的语言

司马牛问仁。子曰:“仁者,其言也讱(谨慎、慎重)。”曰:“其言也讱,斯谓之仁已乎?”子曰:“为(实践)之难,言之得无讱乎?”(《论语.颜渊》)

巧言令色,鲜矣仁。(《论语.学而》)

古者言之不出,耻躬之不逮也。(《论语.里仁》)

论语中写仁的句子
论语中仁的句子 第四篇

1、子罕言利,与命,与仁。

2、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居是邦也,事其大夫之贤者,友其士之仁者。

3、知者乐水,仁者乐山;知者动,仁者静;知者乐,仁者寿。论语中写仁的句子

4、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仁在其中矣。

5、富与贵是人之所欲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处也;贫与贱是人之所恶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去也。君子去仁,6、知者不惑,仁者不忧,勇者不惧。

7、人之过也,各于其党。观过,斯知仁矣。

8、若圣与仁,则吾岂敢?抑为之不厌,诲人不倦,则可谓云尔已矣。论语中写仁的句子

9、吾友张也,为难能也。然而未仁。

10、弟子入则孝,出则弟,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行有余力,则以学文。

11、知及之,仁不能守之;虽得之,必失之。知及之,仁能守之。不庄以莅之,则民不敬。知及之,仁能守之,庄以莅之()。动之不以礼,未善也。

12、其为人也孝弟,而好犯上者,鲜矣;不好犯上,而好作乱者,未之有也。君子务本,本立而道生。孝弟也者,其为仁之本与!

13、巧言令色,鲜矣仁!

14、何事于仁,必也圣乎!尧舜其犹病诸!夫仁者,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能近取譬,可谓仁之方也已。

15、苟志于仁矣,无恶也。

16、不仁者不可以久处约,不可以长处乐。仁者安仁,知者利仁。

17、仁者先难而后获,可谓仁矣。

18、君子而不仁者有矣夫,未有小人而仁者也。

19、好勇疾贫,乱也。人而不仁,疾之已甚,乱也。

20、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仁以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已,不亦远乎?

21、志于道,据于德,依于仁,游于艺。

22、君子以文会友,以友辅仁。

23、志士仁人,无求生以害仁,有杀身以成仁。

24、谁能出不由户?何莫由斯道(仁义之路)也?

25、恭而无礼则劳,慎而无礼则葸,勇而无礼则乱,直而无礼则绞。君子笃于亲,则民兴于仁;故旧不遗,则民不偷。

26、人而不仁,如礼何?人而不仁,如乐何?

27、有德者,必有言。有言者,不必有德。仁者,必有勇。勇者,不必有仁。

28、里仁为美。择不处仁,焉得知?

29、如有王者,必世而后仁。

30、仁远乎哉?我欲仁,斯仁至矣。

31、唯仁者能好人,能恶人 、我未见好仁者,恶不仁者。好仁者,无以尚之;恶不仁者,其为仁矣,不使不仁者加乎其身。有能一日用其力于仁矣乎?我未见力不足者。盖有之矣,我未之见也。

32、民之于仁也,甚于水火。水火,吾见蹈而死者矣,未见蹈仁而死者也。

论语中讲诚信的句子
论语中仁的句子 第五篇

1、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2、信近于义,言可复也。恭近于礼,远耻辱也。因不失其亲,亦可宗也。论语中讲诚信的句子

3、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

4、言必信,行必果。硁硁然小人哉!抑亦可以为次矣。

5、贤贤易色;事父母,能竭其力;事君,能致其身;与朋友交,言而有信。虽曰未学,吾必谓之学矣。

6、言忠信,行笃敬,虽蛮貊之邦,行矣。言不忠信,行不笃敬,7、道千乘之国,敬事而信,节用而爱人,使民以时。论语中讲诚信的句子

8、弟子,入则孝,出则悌,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行有余力,则以学文。

9、主忠信,徙义,崇德也。爱之欲其生,恶之欲其死。既欲其生,又欲其死,是惑也。诚不以富,亦只以异。

10、君子不重,则不威;学则不固。主忠信。无友不如已者。()过,则勿惮改。

11、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大车无輗,小车无軏,其何以行之哉。

12、恭,宽,信,敏,惠。恭则不侮,宽则得众,信则人任焉,敏则有功,惠则足以使人。

13、益者三友,损者三友。友直,友谅,友多闻,益矣。友便辟,友善柔,友便佞,损矣。

本文来源:http://www.guakaob.com/qiuzhizhaopin/72208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