炒穿山甲作用与功效与作用

| 留学生招聘 |

【www.guakaob.com--留学生招聘】

穿山甲的功效与作用
炒穿山甲作用与功效与作用 第一篇

穿山甲的功效与作用

穿山甲 Chuanshanjia为鲮鲤科动物鲮鲤的鳞甲。主产于广西、广东、云南、贵州,亦产于浙江、福建、湖南、安徽等地,尾部甲片药效大,以广西产品为佳。全年均可捕捉,捕捉后杀死置沸水中略烫,取下鳞片,洗净,晒干生用;或砂烫至鼓起,洗净,干燥;或炒后再以醋淬后用,用时捣碎。

【药性】咸,微寒。归肝、胃经。

【功效】活血消癥,通经,下乳,消肿排脓。

【应用】

1.癥瘕,经闭。本品善于走窜,性专行散,既能活血祛瘀,又能消癥通经。治疗癥瘕,可配伍鳖甲、大黄、赤芍等药用,如穿山甲散(《妇科大全》);治疗血瘀经闭,可配伍当归、红花、桃仁,如化瘀汤(《经验方》)。

2.风湿痹痛,中风瘫痪。本品性善走窜,内达脏腑,外通经络,活血祛瘀力强,能通利经络,透达关节。治风湿痹痛,关节不利,麻木拘挛,常配川芎、羌活、白花蛇等药用;治中风瘫痪,手足不举,可配大川乌等研末调敷,如趁风膏(《三因极一病方论》)。

3.产后乳汁不下。本品活血走窜,擅长通经下乳,为治疗产后乳汁不下之要药。可单用研末,以酒冲服,谓之涌泉散(《本草纲目》);临床常与王不留行、木通、黄芪同用,如山甲下乳汤(中山医学院《中药临床应用》);若配黄芪、党参、当归、白芍等补益气血之品,可治气血虚乳汁稀少;若配伍当归、柴胡、川芎等,可治因肝气郁滞而致乳汁不下,乳房胀痛如下乳涌泉散(《清太医院配方》)。

4.痈肿疮毒,瘰疬。本品能活血消痈,消肿排脓,可使脓未成者消散,已成脓者速溃,为治疗疮疡肿痛之要药。疮痈初起,常配银花、天花粉、皂角刺等以清热解毒、活血消痈,如仙方活命饮(《校注妇人大全良方》);治疮痈脓成未溃则配黄气、当归、皂角刺以托毒排脓,如透脓散(《外科正宗》);治瘰疬,可配夏枯草、贝母、玄参以散结消瘰。

【用法用量】煎服,3~10g。研末吞服,每次1~1.5g。

【使用注意】孕妇慎用。痈肿已溃者忌用。

【现代研究】

1.化学成分:含硬脂酸、胆甾醇、二十三酰丁胺、碳原子数26和29 的二个脂肪族酰胺、L-丝-L酪环二肽和D-丝_酪环二肽以及挥发油、水溶性生物碱、18种元素、16种氨基酸和无机物。

2.药理作用:水煎液能明显延长小鼠和大鼠凝血时间,降低血液粘度;水提醇沉剂有直接扩张血管壁降低外周阻力,显著增加股动脉血流量的作用;水提液和醇提液有抗炎作用,水提液尚有抗心肌缺氧、升高白细胞的作用;

3.临床研究:用穿山甲散(炒穿山甲、醋炒莪术、醋炒三棱、醋炒五灵

【炒穿山甲作用与功效与作用】

脂、醋大黄、麝香等)治疗8例卵巢肿瘤,取得满意效果(江西中医药,1981,

(3):35)。以穿山甲复方(穿山甲12g、人参9g、川石斛12、生牡蛎30g)为主,结合其他排石通淋中药,治疗泌尿系结石29例次,排出结石13例,排石率为65%(山东中医杂志,1982,(5):276—279)。:以6:4的穿山甲、肉桂制成散剂的癃闭散治癃闭,每日2次,每次10g,蜜水冲服,20天为1疗程,共治癃闭(前列腺增生症)45例,结果近期痊愈29例,总有效率为93.8%(中医杂志,1982,(7):29)。此外,穿山甲临床上还可用于治疗特发性血尿、手术后出血、复发性口疮、急性乳腺炎等。

4.不良反应:个别患者在无适应症情况下,自行服炮穿山甲15—20g,几分钟后出现腹胀纳呆,次日出现目黄,身黄,肝功能异常(浙江中医杂志,1989,24(12):550)。【炒穿山甲作用与功效与作用】

【古籍摘要】

1.《本草纲目》:“除痰疟寒热,风痹强直疼痛,通经脉,下乳汁,消痈肿,排脓血,通窍杀虫。”“穿山甲,古方鲜用,近世风疟、疮科、通经下乳,用为要药。„„ 谚云:‘穿山甲,王不留,妇人食了乳长流。’”

2.《本草经疏》:“性走,能行瘀血,通经络,故又有消痈毒,排脓血,下乳,和伤,发痘等用。”

3.《医学衷中参西录》:“穿山甲,味淡性平,气腥而窜,其走窜之性,无微不至,故能宣通脏腑,贯彻经络,透达关窍,凡血凝血聚为病,皆能开之。

穿山甲鳞片的功效及作用
炒穿山甲作用与功效与作用 第二篇

1.通经下乳

穿山甲鳞片能够起到催奶下乳的作用,用于产妇乳汁分泌不足,后期环境因素引起的不产奶等有很好的下奶作用。一般可以在炖猪蹄时放十克左右。也可治疗女性乳房肿胀,小叶增生,以及哺乳期乳管阻塞而肿胀。

2.调经

穿山甲鳞片还具有活血调经的作用,用于治疗妇女月经减少,闭经,痛经,经血黑等。

3.祛风除湿

穿山甲鳞片对风寒湿邪痹阻经脉,气血凝滞不通所致的腰腿骨节疼痛,风湿痹痛,屈伸困难,中风瘫痪,疥癣,风癞等有很好的治疗作用。

4.活血散结,消肿止痛

痈肿初起红肿热痛,跌打损伤,关节肿胀,胁肋疼痛,半身不遂以及各种淋巴结肿大、肿瘤包块及各种癌症均可以使用穿山甲进行治疗。

5.止血功能

把炮制成的穿山甲研磨,用时将出血处沾干,迅速把穿山甲粉均匀地撒在出血部位上,可以起到迅速止血作用,还可以用于鼻出血等。

穿山甲鳞片的功效及作用
炒穿山甲作用与功效与作用 第三篇

【炒穿山甲作用与功效与作用】

穿山甲鳞片的功效及作用

穿山甲鳞片属于中药材又名甲片、川甲、川甲片、鳞甲片。穿山甲是国家一级保护动物穿山甲鳞片是穿山甲身上的类似于鱼鳞的保护甲壳市场价值很高那么穿山甲鳞片有什么功效和作用下面就为大家介绍一下。

通经下乳

穿山甲鳞片能够起到催奶下乳的作用用于产妇乳汁分泌不足后期环境因素引起的不产奶等有很好的下奶作用。一般可以在炖猪蹄时放十克左右。也可治疗女性乳房肿胀小叶增生以及哺乳期乳管阻塞而肿胀。【炒穿山甲作用与功效与作用】

调经

穿山甲鳞片还具有活血调经的作用用于治疗妇女月经减少闭经痛经经血黑等。【炒穿山甲作用与功效与作用】

祛风除湿

穿山甲鳞片对风寒湿邪痹阻经脉气血凝滞不通所致的腰腿骨节疼痛风湿痹痛屈伸困难中风瘫痪疥癣风癞等有很好的治疗作用。

活血散结消肿止痛

痈肿初起红肿热痛跌打损伤关节肿胀胁肋疼痛半身不遂以及各种淋巴结肿大、肿瘤包块及各种癌症均可以使用穿山甲进行治疗。

止血功能

把炮制成的穿山甲研磨用时将出血处沾干迅速把穿山甲粉均匀地撒在出血部位上可以起到迅速止血作用还可以用于鼻出血等。

没药的功效与作用
炒穿山甲作用与功效与作用 第四篇

没药的功效与作用:没药又名末药。有活血止痛、消肿生肌等功效。主治胸腹瘀痛、痛经、经闭、症瘕、跌打损伤、痈肿疮疡、肠痈、目赤肿痛。配乳香,活血散瘀、行气舒筋;配穿山甲,活血散瘀、消肿止痛。没药的功效与作用。配血竭

没药的功效:
没药又名末药。有活血止痛、消肿生肌等功效。主治胸腹瘀痛、痛经、经闭、症瘕、跌打损伤、痈肿疮疡、肠痈、目赤肿痛。配乳香,活血散瘀、行气舒筋;配穿山甲,活血散瘀、消肿止痛。配血竭,活血散瘀、止痛。配雄黄,消肿生肌、燥湿解毒。没药为橄榄科植物地丁树或哈地丁树的干燥树脂,别名:末药、明没药、没药,末药,制没药,炙没药,醋炒没药,生没药,生明没药。没药的功效与作用

没药的作用:
1、没药配伍五灵脂、香附 没药活血止痛,五灵脂活血化淤、止血止痛,
2、没药配伍红花 没药活血止痛,红花活血祛淤通经.二者合用,有活血、祛淤、通经、止痛之功效,用於治疗血淤所致之心腹疼痛、痛经、产后淤阻腹痛及跌打损伤之淤滞疼痛.
3、没药配伍延胡索 没药活血止痛;延胡索活血止痛而行气.二者伍用,有活血、行气、止痛之功效,用於治疗血淤气滞之脘腹疼痛、痛经等症.
4、没药治疗妇人月水不通:没药半两,硇砂半两,干漆半两(捣碎,炒令烟出),桂心一两,芫花半两(醋拌一宿,炒干),狗胆二枚(干者),水银三分(入少枣肉,研令星尽).上药,捣罗为末,以枣肉和丸,如绿豆大.每於食前,以温醋汤下十丸.(<太平圣惠方>没药丸)
5、没药治疗一切心肚疼痛,不可忍者:没药、乳香各三钱,穿山甲(炙)五钱,木鳖子四钱.上为末,每服半钱至一钱,酒大半盏,同煎温服,不计时候.(<宣明论方>没药散)
6、没药治疗产后血晕,语言颠倒,健忘失志:没药、血竭等分.细研为末,产后用童子小便与温酒各半盏,煎一二沸,调下二钱,良久再服,其恶血自下.(<伤寒保命集>夺命散)
7、没药治疗血灌瞳人、外障疼痛:没药二两、麒麟竭一两、大黄一两半、芒硝一两半.上捣罗为末,令细.食后热茶调下一钱.(<眼科龙木论>没药散)
8、没药抗菌作用 没药的水浸剂(1:2)在试管内对堇色毛癣菌、同心性毛癣菌、许兰黄癣菌等多种致病性皮肤真菌有不同程度的抑制作用.其抗菌作用可能与所含丁香油酚有关.
9、没药降血脂作用 含油树脂部分对饲氢化植物油造成的雄兔高胆固醇血症,有降低血胆固醇含量的作用,并能防止斑块形成.
10、没药其他作用 没药(一般用酊剂)有某些局部刺激作用,可用于口腔洗剂中,也可用于胃肠无力时以兴奋肠蠕动.没药尚能使家兔体重有所减轻.
注意:孕妇忌服没药。<本草经疏>:凡骨节痛与夫胸腹胁肋痛,非瘀血停留而因于血虚者不宜用。产后恶露去多,腹中虚痛者不宜用。痈疽已溃不宜用。目赤肤翳非血热甚者不宜用没药。不良反应:过敏,周身不适、面部潮红、全身皮疹、瘙痒等。

炒白芍的功效与作用
炒穿山甲作用与功效与作用 第五篇

炒白芍的功效与作用:炒白芍为毛茛科植物芍药的干燥根切片锅内炒至微黄色的成品,炒白芍有平肝止痛,养血调经,敛阴止汗的功效,炒白芍用于头痛眩晕,胁痛,腹痛,四肢挛痛,血虚萎黄,月经不调,自汗,盗汗,炒白芍不

炒白芍的功效:
炒白芍为毛茛科植物芍药的干燥根切片锅内炒至微黄色的成品,炒白芍有平肝止痛,养血调经,

别名:芍药
性味:苦、酸,微寒。
归经:归肝、脾经。
功效:平肝止痛,养血调经,敛阴止汗。炒白芍的功效与作用
主治:用于头痛眩晕,胁痛,腹痛,四肢挛痛,血虚萎黄,月经不调,自汗,盗汗。
用法用量:6--15g。
来源:本品为毛茛科植物芍药的干燥根。夏、秋二季采挖,洗净,除去头尾及细根,置沸水中煮后除去外皮或去皮后再煮,晒干。取净白芍片,锅内炒至微黄色。
炮制:炒白芍:取净白芍片,锅内炒至微黄色。
注意:不宜与藜芦同用。炒白芍的功效与作用
摘录:<中国药典>

炒白芍的作用:
炒白芍有平肝止痛,养血调经,敛阴止汗的功效,炒白芍有治疗头痛眩晕,胁痛,腹痛,四肢挛痛,血虚萎黄,月经不调,自汗,盗汗等的作用。
1、炒白芍治脚气肿痛:白芍药六两,甘草一两。为末,白汤点服。(<岁时广记>)
2、炒白芍治风毒骨髓疼痛:芍药二分,虎骨一两(炙)。为末,夹绢袋盛,酒三升,渍五日。每服三合,日三服。(<经验后方>)
3、炒白芍治妇人胁痛:香附子四两(黄子醋二碗,盐一两,煮干为度),肉桂、延胡索(炒)、白芍药。为细末,每服二钱,沸汤调,无时服。(<朱氏集验医方>芍药汤)
4、炒白芍治下痢便脓血,里急后重,下血调气:芍药一两,当归半两,黄连半两,槟榔、木香二钱;甘草二钱(炒),大黄三钱,黄芩半两,官桂二钱半。上细切,每服半两,水二盏,煎至一盏,食后温服。(<素问病机保命集>芍药汤)
5、炒白芍治妇女赤白下,年月深久不差者:白芍药三大两,干姜半大两。细锉,熬令黄,捣下筛。空肚,和饮汁服二钱匕,日再。(<广利方>)
6、炒白芍治金创血不止,痛:白芍药一两,熬令黄,杵令细为散。酒或米次下二钱,并得。初三服,渐加。(<广利方>)
7、炒白芍治妇人怀妊腹中疞痛:当归三两,芍药一斤,茯苓四两,白术四两,泽泻半斤,芎藭半斤(一作三两)。上六味,杵为散。取方寸匕,酒和,日三服。(<金匮要略>当归芍药散)
8、炒白芍治痛经:白芍二两,干姜八钱。共为细末,分成八包,月经来时,每日服一包,黄酒为引,连服三个星期。(内蒙古<中草药新医疗法资料选编>)
9、炒白芍治产后血气攻心腹痛:芍药二两,桂(去粗皮)、甘草(炙)各一两。上三味,粗捣筛,每服三钱匕,水一盏,煎七分,去滓,温服,不拘时候。(<圣济总录>芍药汤)

白芍汤
药物组成:白芍药、炙甘草、莲肉、山药、扁豆、龙眼肉、青黛、麦冬。
处方来源:<麻科活人>卷四。
方剂主治:麻后元气不复,脾胃虚弱,羸瘦,身无潮热者。
方剂功效:调脾胃,平肝木。
用法用量:合3-4剂,水煎服。
主治:平肝润燥
配方:茵陈蒿、柴胡、栀子炒各3克,白芍、赤芍、陈皮、麻仁(碾)、蜜炙甘草、麦冬、天冬各9克。
方解:茵陈蒿、柴胡、栀子、赤芍清热,白芍、麻仁、甘草、麦冬、天冬滋阴润燥,陈皮行气。

白芍茶
原料:白芍10g、绿茶3g。
用法:用300ml开水冲泡后饮用,冲饮至味淡。
功效:养血柔肝,缓中止痛,敛阴收汗;抗菌。
用途:胸胁疼痛;阴虚发热;月经不调;泻痢腹痛;崩漏。

白芍桃仁粥
材料:白芍20g,桃仁15g,粳米60g。
做法:先将白芍水煎取液,约500ml;再把桃仁去皮尖,捣烂如泥,加水研汁,去渣;用二味汁液同粳米煮为稀粥,即可食用。
功效:具有养血化瘀、通络止痛之效。适用于肩周炎晚期瘀血阻络者、颈椎病晚期瘀血阻络者。

白芍炖乳鸽
材料:白芍10克,枸杞子10克,乳鸽300克,姜10克,清水1000克。调味料:盐5克,鸡精3克,糖1克,胡椒粉1克。
做法:
1、乳鸽斩块汆水,白芍洗净,姜切片待用。
2、将净锅上火,放入清水、姜片、乳鸽、白芍、枸杞子,大火烧开转小火炖40分钟调味即成。
功效:治疗肝阳亢盛引起的头晕、眩晕,阴血不足引起的月经不调、崩漏带下,也可治疗营养不良、表虚自汗。

白芍地黄汤
组成:川芎、当归、白芍、甘草、生地、白术、茯苓、黄连、地榆、人参、山栀、天花粉各1。5g。
用法:水二盅,煎八分,食前服。
功效:凉血止血。
主治:内痔出血,大便干燥。
来源: <外科正宗>

归身白芍汤
组成:熟地黄、归身、白芍、川芎。
用法:水煎服。
功效:补血调血。
主治:疮疡血虚之证。
来源:<太平惠民和剂局方>

白芍药散
组成:白芍药30克 牡蛎30克(烧为粉) 熟干地黄30克 桂心30克 干姜30克(炮裂,锉) 鹿角胶30克(捣碎,炒令黄燥) 乌贼鱼骨30克 黄耆30克(锉) 龙骨30克
用法:上药捣。细罗为散。每于空腹时以温酒调下3克。
主治:产后崩中,下血不止,淋沥不绝,黄瘦虚损。
来源:<太平圣惠方>卷七十九。

青皮白芍汤
药物组成:青皮、白芍、柴胡、山栀、人参、白术、茯苓、甘草。
方剂主治:中风。风木太过,凌虐中州,脾土受攻,求助于食,善饥消食。
方剂功效:泻肝安脾。
本方用法:清水煎服。
处方来源:<杂病源流犀烛>卷十二。

桂枝白芍汤
药物组成:桂枝、白芍、甘草、人参、黄耆。
方剂主治:出疹因麻黄药太多,或暑月服表药,汗出过多亡阳,表气空虚,邪往凑之,变成中风,冷汗大出,遍身凉,手足冷,身项强掣,角弓反张,不省人事。
用法用量:服药后,身温、汗止者,可治;身冷、脉微,汗不止者,不治。
处方来源<治疹全书>卷下。

白芍金铃汤
组成:杭白芍酒炒10克,川楝子(酒炒)、白菊花、刺蒺藜(酒炒)、炒枳壳、鲜竹茹、番泻叶泡(兑)各7克,广陈皮、制香附、酒黄芩各5克,广木香(后下)3克。
制作:上药加水适量,连煎2次,去渣取药汁300毫升。
用法:每日1剂,早、晚温服。
功效:清胃达郁,行气止痛。适用于胃脘痛甚,恶寒腹胀者。

首乌白芍汤
组成:制首乌9克 北沙参9克 银柴胡4。5克白茯苓9克 黑驴胶6克(蛤扮炒) 生白芍6克炒扁豆6克 扁石斛9克 生苡仁18克 生谷芽15克
用法:水煎服。
主治:泄泻日久,肝脾阴伤者。
来源:<镐京直指医方>卷二。

丹参白芍茶
原料:丹参5g、白芍3g、白芷3g、花茶3g。
用法:用前三味药的煎煮液350泡茶饮用,冲饮至味淡。
功效:活血消肿止痛。
用途:妇女乳房肿痛。
来源:传统药茶方。

柴胡白芍汤
药物组成:柴胡10克,白芍12克,茯苓15克,白术15克,茵陈15克,虎杖15克,丹参30克,板兰根30克。
制作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
功效主治:清热解毒,疏肝利湿,健脾。适用于hbsag阳性者。
随症加减:伴急性乙型肝炎初期,症见纳呆,厌油腻,身倦乏力,腹胀闷,舌红苔腻,加藿香、川朴等;出现黄疸者,加车前草20克,茵陈加至30克;属慢性乙肝或伴肝区疼痛者加川芎、川楝子。
资料来源:黄大斌。实用中医内科杂志

白芍黄芩木通汤
组成:白芍2钱,黄芩2钱,木通8分,白术1钱,泽泻1钱,茯苓7分。
用法:水煎,温服。
主治:水泻,小便短赤。
来源:<赤水玄珠>卷八。

黄连白芍汤
组成:黄连6克 黄芩6克 半夏9克 枳实4.5克 白芍药9克 姜汁25毫升(冲)
用法:用水1.6升,煮取600毫升。分三次温服。
功效:辛开苦降,两和肝胃。
主治:太阴脾疟,寒起四末,不渴多呕,热聚心胸。
来源:(温病条辨>卷二。

本文来源:http://www.guakaob.com/qiuzhizhaopin/72979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