劫后余生的意思

| 留学生招聘 |

【www.guakaob.com--留学生招聘】

劫后余生的意思篇一
《一测答案》

劫后余生的意思篇二
《《大灾变劫后余生》容易被忽视的几点要素》

1、集雨器:大灾变:劫后余生0.5版推出的集雨器是在下雨时收集雨水用的,就是一个超大型的漏斗,可以在下雨天在在房间门口按a使用设置到雨里,然后对着集雨器按e和方向键,当提示是否收起集雨器时选择否,然后从身上携带的容器中选择一个来装收集到的雨水。

2、伤口感染:在战斗时如果看到战斗信息中包含狠狠咬了你一口之类,最好打开@看看个人属性,在状态栏中如果出现了咬伤,要及时治疗,否则一段时间后发展成感染伤了就算猛吃抗生素也很难治了,除非指望医院的治疗仪,更大的可能性是必须做好重新开档的准备,所以最好每次战斗后都看看个人属性,对咬伤可以使用急救箱清理被咬的部位,也可以按使用随身的折叠小刀选3灼烧伤口,把小刀烧红了烫伤口消毒,当然这么男人的治疗方式会大幅度增加你的疼痛值并且降低属性,只能等它逐渐恢复。另外如果被熊扇了,会出现持续损血的流血状态,除了用绷带急救箱恢复之外,也可以同样用刀烫伤口来止血。

其他常见异常状态包括:

Glare耀眼

太阳过大降低感知,眼部需要3环境防护,帽子上的环境防护可叠加到眼部装备上。

Wet淋湿

持续降士气,身躯需要雨衣,35保暖以上的衣物或者羽毛变异。

hot发热/cold发冷

身体部位保暖度太高或太低,需要增减衣物。

CommonCold普通感冒

造成疲劳和咳嗽,吃日片夜片阿司匹林,多睡觉可以恢复。

infection感染

被僵尸咬伤有可能直接感染,如果不用急救包清理伤口或者服用抗生素加以治疗可能致死。

bitewoud咬伤

被咬出深度伤口后不马上用急救包或烧红小刀处理,2小时内会看到警告,4小时后增加疼痛值,6小时后发展成感染伤。

infectionwoud感染伤

由咬伤发展而成,会不断增加疼痛值降低属性,并发展到伤口变绿、呕吐、无法站立,直至24小时后死亡。服用抗生素治疗。

recoveringfrominfection感染恢复。

服用抗生素得到的改善状态,持续到完全恢复为止。

smonke烟雾

造成咳嗽和胸部受伤,需要过滤面具filtermask或防毒面具gasmask.

Teargas催泪弹

需要同时防护头眼嘴,如过滤面具filtermask+棒球帽baseballcap+泳镜swimgoggles。

Spores孢子

需要过滤面具filtermask或防毒面具gasmask防护,感染后无法治疗但有几率发作后无效。

Fungalparasite真菌寄生

血液检测BloodAnalysis分析,生化部件血液过滤BloodFilter或者蜂王浆治疗。

Poison中毒

血液检测BloodAnalysis分析,生化部件血液过滤BloodFilter或者蜂王浆治疗。

InsectParasite昆虫寄生

血液检测BloodAnalysis分析,无法治疗直到昆虫长大离开

3、负躯体:在0.5版中,可以按a使用裁缝工具修改衣物到合身的身躯部分-1累赘的有4件,分别是棉背心、紧身内衣、连衣裤、羊毛雨披,每样可以穿两件,如果不顾热度8件全穿上可以达到躯体-8+5=-5的效果,不过一般可以适量减少,因为负躯体减少后的攻击ap消耗是有下限的,太多了也没用还会因为过热减士气,腿部衣物合身效果最大化的是-2累赘的短裙和-1累赘的秋裤,此外i腿部会受连衣裤的影响,羊毛雨披选了羊毛过敏的人不能穿,所以一般来说2件棉背心+2件紧身内衣+短裙+秋裤,可以达到身躯-3,腿部-3的效果,再配合背包或者24容量0累赘的军大衣星期天影院

4、帐篷:帐篷按a布置,要安置在路边可挖掘的泥地上,帐篷中央位置的防潮布可以直接睡,也可以再架上行军床或者铺一层泡沫卷更舒服一些,在收起帐篷的时候对着帐篷中心的防潮布位置按e就行了。

5、坑中猎物:根据xxxwxl发信提供的心得,对于掉进坑里过于沉重拖不出来的猎物,也可以直接对着坑走选是跳进去解剖再爬上来,虽然有几率摔伤,但是比铺木板简单省力。

6、伐木:在练技能之类对木材消耗量比较大的情况下,可以到附近地图上标志为绿色F的森林去伐木,带上自己制作的石斧或者捡到的伐木斧、电锯还有必须的木锯,对于标志为1的小树就不必摧残了,对于标志为7的大树就要按*在建筑菜单里选择砍倒树木再选择一个让它倒下的方向,就可以看到地上一段段标记为1的树干了,再对着树干打开建筑菜单选择劈木材,可以劈成12段原木,把原木捡起来按a使用身上的木锯再选择原木,就可以得到12块标准木材或者碎木材,只是原木劈开后体积和重量都大大增加不便运输,还是运回去需要的时候再用木锯锯开更方便。

7、车上装车:因为车辆在游戏里实际上被视为建筑物而不是可以携带的物品,所以哪怕再轻也是不能放到另一辆车上去的,对于星期天影院

8、太阳能电池板:装在车上的太阳能电池搭配电瓶在阴天和雨天都没有效果,此外最重要的是,只有当车处于人物所在地图范围内时太阳能电池才能工作,也就是说在按m可见的大地图上,人物和车所在位置之间相隔两格距离时有效,相隔3格以上时不管过了多长时间都视为静止状态,怪都停在原地不动车也一样,哪怕太阳再大太阳能电池也不会充上一点电,哦在路上走过去查看的时候或许有那么1%,所以充电时应该把车停在人物附近。

9、拆分物品:根据needname的心得,除了按/进入高级物品管理菜单使用m键拆分大量同类物品之外,直接按d丢弃或D+方向键放置到冰箱衣橱等容器中时,先输入想要拆分的数量如9或20再按拆分物品对应的字母键,然后回车就可以了。

劫后余生的意思篇三
《根据意思写词语》

根据意思写词语

1. 比喻随时可能死亡的晚年。 (风烛残年)

2. 故意玩弄,使人迷惑的招数。 (故弄玄虚)

3. 没有经过商量而彼此经过见解或行动一致。 (不约而同)

4. 经历灾难以后幸存下来的人或物。 (劫后余生)

5. 好像得到最好的宝物一样。 (如获至宝)

6. 有所感触而慨叹,很深刻。 (感慨良深)

7. 声势浩大,不可阻挡。 (势不可挡)

8. 水光与天色相浑。形容水天相接的辽阔景象。 (水天一色)

9. 山高陡峭,就要倒下的样子。形容非常危险,快要倾覆或灭亡。(岌岌可危)

10. 在大海里捞一根针。比喻极难找到。 (大海捞针)

11. 比喻相差很远,大不相同。 (大相径庭)

12. 指芳香凉爽的空气或饮料使人感到舒适。也形容诗歌和文章优美动人,给人

清新爽朗的感觉。 (沁人心脾)

13. 形容周围环境非常安静,一点儿声响都没有。 (万籁俱寂)

1. 不以为意,神情如常。形容在紧急情况下沉着镇定,不慌不乱。(泰然自若)

2. 高耸直立的样子。形容女子身材细长。也形容花木等形体挺拔。(亭亭玉立)

3. 高大的样子。指高大笨重的东西。 (庞然大物)

4. 因为有所依杖而毫不害怕,或毫无顾忌。 (有恃无恐)

5. 严肃谨慎。本是严肃恭敬的意思。现形容谨慎小心,一点不敢疏忽。

(小心翼翼)

6. 形容流水不断。象流水那样毫不间断。指话很多,说起来没个完。

(滔滔不绝)

7. 形容行人、车马等象水流一样连续不断。 (川流不息)

8. 无路可走,已到绝境。比喻处境极困难,找不到出路。 (走投无路)

9. 形容行人车马来来往往,接连不断。 (络绎不绝)

10. 忠诚的样子。形容非常忠诚。 (忠心耿耿)

1. 不知道怎么办才好,形容受窘或者发急。 (不知所措)

2. 形容使人感受很深,震动很大。 (惊心动魄)

3. 山和水都到了尽头,前面再没有路可走了,比喻陷入绝境。 (山穷水尽)

4. 形容柳树成荫、繁花耀眼的美景。多用来比喻在困难中看到希望。

(柳暗花明)

5. 没有空着的座位,形容观众、听众或出席的人很多。 (座无虚席)

6. 比喻学问、技术或办事达到了纯熟完美的的地步。 (炉火纯青)

第四单元

1. 以骄横的气势压人。形容傲慢自大,气势逼人。 (盛气凌人)

2. 眼睛能看到的地方。 (目之所及)

3. 使国家兴盛和安定。 (兴国安邦)

4. 高得手也攀不到。形容难以达到。也形容人高高在上,使人难接近。

(高不可攀)

5. 声音在耳边不断鸣响。 (不绝于耳)

6.

7.

8.

9.

1.

2. 连续不断的样子。形容连续不止,从不中断。 (连绵不断) 相距很远或差别很大的样子。形容相差得远,很明显不一样。 (迥然不同) 形容非常清洁、干净。 (纤尘不染) 指事物或诗文平平常常,没有吸引人的地方。 (平淡无奇) 形容草木生机盎然,茂盛青翠。 (生意葱茏) 在紧急情况下,说话、神态仍跟平时一样没有变化。形容非常镇静。

(不动声色)

3. 喜爱得舍不得放手。 (爱不释手)

4. 快乐到不能撑持的地步。形容欣喜到极点。 (乐不可支)

5. 年岁虽大但仍有天真之心。形容成年人还有着孩子的天真。 (童心未泯)

6. 形容彼此关系亲密,经常在一起。 (形影不离)

7. 身体不由自己作主。 (身不由己)

1. 全部精神集中在一点上。形容注意力高度集中。 (全神贯注)

2. 形容说话或行动坚决果断,毫不犹豫。 (斩钉截铁)

3. 占据高处,俯视下面。形容占据的地势非常有利. (居高临下)

4. 抬起头,挺起胸膛。形容斗志高,士气旺。 (昂首挺胸)

5. 形容勇敢而有气节,气度宽广,洒脱豪放 。 (壮烈豪迈)

6. 坚韧、刚毅,毫不屈服。 (坚强不屈)

7. 用来形容某个事件的声势或意义极大。 (惊天动地)

8. 由于遇到出乎预料的好事而非常高兴。 (喜出望外)

9. 呼吸微弱的样子,只剩下一口气。形容临近死亡。 (奄奄一息)

10. 名声或名义和实际相符。 (名副其实)

11. 形容烟雾笼罩的江湖水面广阔无边。 (烟波浩渺)

12. 手臂和双足皆在挥舞跳动的样子。形容情绪高涨到极点。 (手舞足蹈)

13. 形容人或器物的相貌一般的意思。 (其貌不扬)

1. 理由充分,说话很有气势。 (理直气壮)

2.形容性情沉静,不爱多说话。 (沉默寡言)

3.脸和耳朵都红了。形容羞愧或急躁发怒的样子。 (面红耳赤)

4.像麻雀一样跳跃。形容高兴的样子或欢乐的情景。 (欢呼雀跃)

5.你看我,我看你,相对而视。形容因惊惧而束手无策。 (面面相觑)

6.画竹子之前心中已有竹子的形象。比喻事前已有成熟的考虑和主意。

(胸有成竹)

7.精神旺盛,容光焕发。 (神采奕奕)

8.形容物品特别珍贵,多少钱也买不到。 (无价之宝)

9.背着荆条向人认错赔罪。 (负荆请罪)

10.攻城夺池,没有拿不下来的;或形容百战百胜。 (攻无不克,战无不胜)

1. 翠绿的颜色就好像要流淌出来一样,形容绿到了极致。 (翠色欲流)

2.形容非常畅快。 (酣畅淋漓)

劫后余生的意思篇四
《经典阅读的当下意义》

经典阅读的当下意义

——汪涌豪教授在上海中国电信学院的讲演

经典阅读的意义,本不是一个需要反复论证的问题。但因为当今市场经济横行,有偏至的物质追求,不断收窄人的精神空间,加以资讯的泛滥和网络的挤占,遂使其重要性不再像早先那样为人认知。尤其近几年,多种调查显示,国人的阅读率连续走低,从成人到孩子,许多人一年5本书都读不到,更不要说读经典了。有鉴于此,今天重提此话题就非常有必要。

读图、读网与“浅阅读”危机

看看周遭,已有人不再思考问题,只想着去哪里找现成的答案,甚至哪里有上网点,全不知批判式思维的形成,更依赖人的“原始硬盘”——人经由经典阅读养成的智慧头脑,以及由其分析整理过的知识记忆。

如果问人为什么不读书,回答常常是没时间、没精力。但另一方面,日常生活类图书之外,成人读盗墓、穿越;孩子读图文、漫画却越来越多。去年图书零售市场的报告,虚构类书籍销售的前五名全为郭敬明与韩寒包揽,许多大学图书馆的名著出借率被排在百位之外。以图代书,做在线阅读,甚或以上脸书(Facebook)、刷微博代替阅读的也不在少数。雅斯贝尔斯曾感叹人们草草阅读,只知追求简短的、能快速获知又迅速遗忘的讯息,而不是能引起反思的东西,今天的情形就是如此。这种“浅阅读”风气的存在,凸显了整个社会浮躁肤浅的荒败景观。

我们无意否认知识可以通过多种途径获取,更不愿被误解为是一个拒绝接受科技变革的“勒德分子”(Luddite),而只是想提请注意,媒介的变化已然掩夺了阅读的本意,但大多数人对这种变化太不以为意了。尽管生活中,他们不认为开车可以完全代替走路,赏览风景,尤其僻远的美景,更是非走路不可。但一回到阅读,认知就发生了偏差,对读图、读网不能代替读书的认识,并不像自己以为的那么清楚。相反,忘记由文字构成的书籍,因符号抽象,常呈现为一开放的结构,在引发人书对话过程中,能唤起人往复思考,是最锻炼人脑的活动。其中经典阅读,尤能使人在人书互动中形成紧张的思维对待,助成理性对感知的超越,人性对历史的体贴。

而音画构成的具象,多刺激感官,不触及心灵。耽溺日久,很容易使人产生惰性,形成按给定预设被动接受的知觉依赖,进而造成迟钝自闭,沟通不良。严重的,连生存都会发生问题。至于网络,因常提供即刻性与碎片化的资讯,在使读网带上时尚化的“轻阅读”特性同时,也会程度不同地损害阅读的品质,造成人智力的降级与思想的衰退。对此,前年出版的尼古拉斯·卡尔(Nicholas Carr)的《浅薄:互联网如何毒化了我们的大脑》有很详尽的讨论。它指出因网络对人“神经线路”与“记忆程序”的重新编布,使人的阅读常流于字表滑行,而无法做深入的

思考,由此,他会觉得《战争与和平》太长,《追忆似水年华》又太晦涩,并将爱读经典视为前人少环境刺激、无处可去养成的老嗜好,而将其毫无顾惜地抛弃。可事实是,尽管现实世界无限广阔,虚拟空间更丰富多彩,但如果人们对它的贪恋是以牺牲自身与客体世界的区别为代价,就太不值了。因为众所周知,人与包括机器在内的客体世界的分离能力与分离程度,恰恰是人所具有的本质力量的表征。它不但构成了文化的基本定义,也是一切经典创造的终极要旨。有鉴于此,我们实在不能相信,一味的读图和读网有补人的精神,相反,它在提供便捷的同时容忍偷惰,因此毋宁说是弱智的,甚至有害的。

看看周遭,已有人不再思考问题,只想着去哪里找现成的答案,甚至哪里有上网点,全不知批判式思维的形成,更依赖人的“原始硬盘”——人经由经典阅读养成的智慧头脑,以及由其分析整理过的知识记忆。至于因分析能力与实际享有信息数量不对称,造成的一些年轻人的价值观倾圮,就更触目惊心。这让人不禁想起两个世纪前托克维尔著名的发问:为什么当文明扩展时,杰出的个体反而减少了;为什么当知识变得每个人都能获得时,天才反而再难见到;为什么当不存在较低等级时,较高等级也不复存在了。原因固然与物质、技术有关,但更在人避却思考、耽溺安乐的自甘平庸与自我放失,在不能善自利用物质技术造成的心智的慵懒与偷惰。在这种慵懒偷惰中,那种对深邃思想的卓越追索,对人类整体性精神出路的关切渐渐消退和淡忘,甚至被嘲笑和放逐。而这些,恰恰经典里最多,甚至就是经典最显著的徽标。

何谓经典:从艺术到人文

不能仅将经典局限在古今中外的文学名著上,许多人文社科类著作,包括一部分自然科学著作,因对人的处境有真切的关心,对人生在这个世界上的命运有深刻周彻的肯认,对人内心经验有感同身受的体谅,并精鹜八极,鞭辟入里,也都是经典,都应成为我们阅读的重点。

经典的定义也无须再做论证。套用库切《何谓经典》中说的话,那些“历经最糟糕的野蛮攻击而得以劫后余生的作品就是经典”。当然,撇开其讲演的特殊语境,那些历经后人最诚挚的颂扬而光景常新的作品,无疑也在其列。这是我们要说的第一点。因其意甚明,不再展开。要强调的是第二点,就是越出惯常的理解,不能仅将经典局限在古今中外的文学名著上,从《论语》到《日知录》,从《理想国》到《存在与时间》,许多人文社科类著作,包括一部分自然科学著作,因对人的处境有真切的关心,对人生在这个世界上的命运有深刻周彻的肯认,对人内心经验有感同身受的体谅,并精鹜八极,鞭辟入里,也都是经典,都应成为我们阅读的重点。

简言之,从西方语言逻辑层面的“立真理”,到东方中国精神人格层面上的“立人”,传统人文社科类经典大多着力于揭示人与世界的终极奥旨,字里行间,洋

溢着个人与人类及宇宙深切的同体感。那种既重视个体世间安顿,又时时仰望精神天空,不懈追索两者相携相成的执着与热忱,还有让一己放心落下的同时,努力让人类全体身心和谐的高上追求,是人自身全部尊严的最好注释。其中,作为“知识之王”的哲学经典,尤其具有范式意义,尤应认真阅读和了解。一方面,它强调主体的自由出场和自我证明,故在根本处与文学艺术相近。好的艺术经典以形象诠释人生,好的哲学经典(有时包括宗教经典)则以抽象演绎人生。它们探讨的虽是“宇宙秩序”,但归结在“生活秩序”,并以此与文学艺术一起,面对同一个世界,回答同一个问题,所以可相资相益,相互参证。这也是许多时候,一个哲学家同时又是一个诗人的原因。另一方面,又不能不认识到,这个出场和证明有其更决绝的姿态和更犀利的表达。它不以叙述性的描写渲染为满足,而重在反思与究问,并且在本原性的究问方面有时还远胜于科学,故更能体现主体思考的问道特性。对科学来说,主要是答案;对哲学来说,主要是问题。它提出和究原这些问题,并让你在这种追究中做成一个真正的“知识分子”,以自己的自由意志来裁量事理,度衡一切,有解构的冲动和批判的本能,是为“君子不器”。这与那种懂得一切,但不能发覆的“知道分子”是完全不同的。

做以上有重点的强调,是想让各位明白,艺术经典与人文经典虽都指向世界的本质和人性的根底,但前者的达成端赖后者的积养。你或许觉得,文学有故事,重抒情,更能体贴个体生命,但真所谓人生到处无往而非问题,后现代的世界图景更是如此,当卡夫卡将巴尔扎克“我摧毁了每一个障碍”,置换成“每一个障碍都摧毁了我”,你是否体会其间的变迁,是仅用文学解释不清楚的。这个时候,以这样的视野,你所习知的文学,其实已远不仅仅是故事和抒情了,它背后有更深广的哲学。并且,因为这种哲学,这个小说也不再仅仅是作者个人的代言,它关涉多多,指向悠远。所以,如何养成在两者交互中理解和体悟经典的意义,在今天显得特别重要,阅读收益的大小,也端赖这种交互的贯彻是否彻底和有效。 以此标准,我们来看上述“浅阅读”,常常只有故事甚至奇谭,只重抒情甚至滥情,让人看时如同中蛊,事后思量,什么都记不起,似乎哪一部都差不多,吸收的尽是缺乏基本维生素和蛋白质的“空热量”。空就空吧,它还产生干扰素,不断向大脑输送继续摄入的错误信号,让人久而久之,有上瘾般的依赖,这就需要我们深自戒惕了。

经典阅读的意义与价值

经典阅读有全然不同于“浅阅读”的特点。它有对普遍性和本原特征的热切关注,能助人了解世界,观照自我,因此提供给人的是切切实实的精神养料。 经典阅读有全然不同于“浅阅读”的特点。它有对普遍性和本原特征的热切关注,能助人了解世界,观照自我,因此提供给人的是切切实实的精神养料。

所谓了解世界,是说借由经典提供的经验,人们能找到世界的原始图景,从而认清未来发展无穷。相信每个人都有这样的体会,也发过类似的感慨——这个世界是如此之美,但人看到的是如此之少。仅仅是因为没时间、没精力吗?其实,主要是因为个体常受种种困扰的限制,未能获得了解世界的能力与方法。而经典阅读能让自感处处受限的我们在身心解放中拓展视野,此所以,这个活动会被称为“心灵的探险”与“灵魂的壮游”。或以为,生活是最好的导师,这话自然不错,但对于经典阅读,我们想说的是,生活并不必然就比虚构具有更多的真实,世界也并不必然就比人的心智创造更能象征存在的本质,而由媒体构建出的生活世界,有时更只是表象,它的肤泛和破碎,根本不足以映像真实的世界。如果没有经典思想的烛照与指引,它们完全有可能被表现得毫无真实感,更遑论深邃。由此,透过现象,直抵本质,在不出离历史细节和人性真实的同时,认识和把握世界的任务也就无从完成。

所谓观照自我,是说人生有限,决定了人有使命要完成,不但对自己和家人,还有对国家和社会。而要做到这些,了解自己非常重要。但实际情形是,人恰恰最难自知,故“自知者明”与“认识你自己”,会成为横亘在东西方所有人面前的千古难题。而经典阅读在很大程度上恰恰能助人了解自己,因为它致力于一切假真和伪善的剔析,对集天使魔鬼于一身的人性原态更有深刻的追索,这些都能让人从中发现一个真实的自己,从而疏浚心源,检点小我,唤出自觉意识,养成反省习惯,然后从心底生出广大的社会关怀,乃至以天下为己任的高上的担当。正是从这个意义上,罗曼·罗兰说,“从来没有人为读书而读书,只有在书中读自己,在书中发现自己或检查自己”,普鲁斯特所谓“阅读过程是一交流的过程,是一次与不在场或已死去的当事人的心灵对话”,也是强调通过人书对话真正认识自己。 而“浅阅读”显然不能达成这个目的。即使“浅阅读”中的“励志阅读”,意义看似很正面,但集矢于职场小说或名人传记,眼下从成人到孩子,纷纷追捧这类书为经典,注意的多是外在的物质成功,譬如事业(主要表现为金钱的获取)、婚姻(主要表现为金童玉女式的梦幻结合),而非内在的精神成长;且主角多是位尊而多金的工商巨子、明星大腕,这样的情感太廉价通俗了。它只让人看浪漫的童话,而忽视在汗水中欢呼收割的普通人的成功才更具说服力,更忽视意志品德与抗挫折力的养成对人性成长才最有意义,必不能像埃及作家阿巴斯·阿卡德说的那样,给人“比一个人的生命更多的生命”,或“从生命的深处增加生命”,相反,与叔本华说的“滥读”倒眉目相似。为防止“滥读”而造致的杰出头脑离开思想,叔本华要人不论何时何地,都不要贸然去读那些正在爆红的大众书,不管是政治、宗教的小册子,还是诗集和小说,用他峻刻的话说,“凡为傻瓜写作的人,总会有一大群读者。请不要浪费时间去读这些东西”。他呼吁人把时间花在阅读“具有

伟大心灵的作者的作品上”,他的意思是,“那些作者超越众人,他们的声音值得你去倾听”。

在此,我愿再举意大利作家卡尔维诺《为什么要读经典》中恳切的告诫:“经典作品是这样一些书,它们对读过并喜爱它的人构成一种宝贵的经验”,“每一次重读经典,就像初次阅读一般,是一次发现的航行。经典是这样一种东西,它很容易将时下的兴趣所在,降格为背景噪音”。而斯特劳斯说得更加平实:“今人已无法与古人直接交谈,因而不能通过聆听循循善诱的言说,来接受其教诲和点拨;同时人们也不知道,在这个喧嚣浮躁的时代,是否还能产生他所说的„最伟大的心灵‟,即使能产生,又有几人能幸运地与之在课堂或现实中相遇。好在„最伟大的心灵‟的言说是向今人敞开的,人们可以也只能与那些心灵在其智慧的结晶——„伟大的书‟中相遇”。经典就是这种“伟大的书”。

阅读观念的树立

经典阅读是一个沉静与沉思的过程,在这种沉静沉思中,我们不仅使书中文字活起来,充实我们,还使它因我们的理解得到延展与增值。

当然,要真正走进经典,首先须在观念上祛除功利的考校。因所具有的无与伦比的精深与博大,经典可助人涵养精神,拓展心胸,甚至成己成物,获得包括职场上的成功。牛津大学社会学家经过20年的调查研究,确认阅读对人职业水平的影响要远超过电影、音乐或社交。但它同时指出,这种益处的获得有一前提,就是你必须出于爱好而读。他们的观点,这种爱好能促使人体释放更多产生满足感的多巴胺,从而使人更自觉地投身其中。相比这种精细的科学化指证,中国经典的教诲显得更简切可感,那就是“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但遗憾的是,这类教诲并未为人记取。因“古之学者为己,今之学者为人”。“为己”者常能听从心的指令,譬如在儒道先哲的训教中,体认到道德的庄肃与自由的快乐,然后对照古罗马奥勒留《沉思录》的告诫,知道人应该过理性的生活,既服务社会,又涵养个性,然后在对宇宙与人生、自我与他人的观照中,保持内心的安宁。“为人”者只会想着用它做工具,邀名射利,求田问舍。当然,经典阅读在今天已不能带给人多少实际的利益,但看看眼下《文学名著精缩》这类快餐式读本充斥书市,找中心找主题的全预制模式垄断课堂,就可以明白,这种“功利阅读”的痼疾仍在,上个世纪朱自清在《经典常谈》中强调的“经典训练的价值不在实用而在文化”的道理,仍未被人了解。由此,成人的阅读会每每忽视细节与气氛的寻绎,并放弃对过程的体验;孩子则多不知,有时无中心就是中心,正如古人的《无题》诗,无题就是它的主题,而有的作品思想颓废,恰恰是对健康的另一种向往,譬如《麦田守望者》,还有那本被称为“现代少年启示录”的《永远讲不完的故事》。

劫后余生的意思篇五
《复句》

劫后余生的意思篇六
《解释词语》

解释词语

奇花异草:稀有的、不易见到的珍贵花草。

置之不理:置,搁置,放。理,过问,理睬。放在一边不理不睬。

自生自灭:由它自然生长,自然死亡。

一来二去:指互相交往,接触后渐渐产生某种情况。

秉烛夜游:秉,拿,持。夜间持着蜡烛游玩。

蹒跚: 腿脚不灵便,走路缓慢、摇摆的样子。

庞然大物:形容外表上庞大的东西。

弱不禁风:形容身体虚弱,连风吹都禁不住。

莫名其妙:谁也说不出其中的奥秘。指事情很奇怪,说不出道理来。 千真万确:形容非常真实,不容置疑。

相提并论:将不同情况或性质的人或事放在同等的地位来对待。

风调雨顺:指风雨适合农时。比喻太平的时局或有利的客观条件。

文人墨客:泛指文人、文士。

栩栩如生:形容非常逼真,像活的一样。多形容文学形象塑造得鲜明逼真。 鬼斧神工:及其精巧、极其高超的技艺。

扬眉吐气:形容被压抑的心情得到舒展而高兴、得意的神情。

雄才大略:杰出的才智和宏大的谋略。

无与伦比:没有能比得上的。形容特别突出。

惊叹不已:因惊异而发出的赞叹声好久不止。

喜出望外:喜悦出乎意料。指因遇到意外的喜事,心中非常高兴。

目不转睛:不转眼珠地(看),形容注意力集中。

无边无涯:没有边际。(无法无天、无拘无束、无穷无尽、无声无息、无影无踪、无缘无故) 三长两短:指意外的灾祸、事故,特指人的死亡。

奄奄一息:奄奄,气息微弱的样子。息,呼吸时进出的气。只剩下微弱的一口气。 瞻仰 :恭敬地看。

跻身 :是自己上升到(某种行列、位置等)

溘然长逝:指人突然去世。

缅怀 :深情地怀念,追想(以往的人或事)。

海枯石烂:海水干枯,石头粉碎。形容经历极为久远的时间。也指意志坚定,永不改变。 烟波浩渺:形容烟雾笼罩的江、湖水面广阔无边。

名副其实:名称、名声与实际相符合。

顽强不屈:坚韧、刚毅,毫不屈服。

奔腾怒吼:表示不断翻滚并发出宏大声音的流水。

飒飒 :形容风、雨声。

奔驰 :(车、马等)很快的跑。

倦怠 :非常困倦。

焦灼 :非常着急。

累赘 :使人感到多余或麻烦。

蹑手蹑脚:形容走路时脚步放得很轻。

一声不响:指不发出一点声音。

疲倦不堪:形容过度疲乏。

自作自受:指自己做错了事,自己承受不好的后果。

争先恐后:争着向前,唯恐落后。

若无其事:好像没有那么回事似的。形容不动声色或漠不关心。

颓丧 :情绪低落,精神萎靡。

响彻云霄:声响直达高空,形容声音十分嘹亮。

鱼贯而出:像游鱼那样连贯着出现。

愚不可及:形容人及其愚笨。

气喘吁吁:形容呼吸急促,大声喘气。

自作聪明:自以为很聪明,轻率逞能。

破涕为笑:停止哭泣,露出笑容。形容转悲为喜。

相依为命:互相依靠着生活,谁也离不开谁。

欣喜若狂:欣喜得像要发狂,形容高兴到了极点。

正襟危坐:整整衣服,端正坐着。形容严肃或拘谨的样子。

家喻户晓:每家每户都知道。

自欺欺人:用自己都难以置信的话或手法来欺骗比人;既欺骗自己也欺骗别人。 岌岌可危:形容十分危险,快要倾覆或灭亡。

沁人心脾:指呼吸到新鲜空气或喝了清凉饮料使人感到很舒适。

汗水如注:形容出汗极多。

无影无踪:一点影子、一点踪迹也没有了。形容消失得干干净净。

万籁俱寂:形容四周非常寂静,没有一点声音。万籁,各种声音。籁,从孔穴里发出的声音。 忧心忡忡:形容心事重重,非常忧愁。

心急如焚:心里着急像着了火一样。形容非常着急。

前无古人:指以前的人从来没有做过。也指空前的。

大相径庭:比喻相差很远,大不相同。

馥郁 :形容香气浓厚。

天涯海角:形容极远的地方。

小心翼翼:形容谨慎小心,一点不敢疏忽。

喜出望外:遇到出乎意料的喜事而特别高兴。

劫后余生:大灾大难后幸存的生命。

百劫千难:挫折和困难多得数都数不清。

郁郁葱葱:形容草木苍翠茂盛。

面面相觑:你看我,我看你。形容大家因惊惧或无可奈何而互相望着,都不说话。 胸有成竹:比喻做事之前心中已有充分的考虑。

狡黠 :聪明而狡猾。

郑重其事:严肃认真地对待这件事。

赞叹不已:连声称赞,称赞声不止。

狂风怒号:大风刮得像发怒一样吼叫。

汗流浃背:汗水湿透了背上的衣服。形容出汗很多。

望而却步:看到了就往后退缩。形容遇到困难、强敌或力不能及的事时向后退缩的表现。 百折不挠:不管经受多少挫折,就不屈服、退缩。形容意志坚强、刚毅。

劫后余生的意思篇七
《新汪涌豪经典阅读意义》

经典阅读在当下的意义 汪涌豪

经典阅读的意义,本不是一个需要反复论证的问题。但因为当今市场经济横行,有偏至的物质追求,不断收窄人的精神空间,加以资讯的泛滥和网络的挤占,遂使其重要性不再像早先那样为人认知。尤其近几年,多种调查显示,国人的阅读率连续走低,从成人到孩子,许多

人一年5本书都读不到,更不要说读经典了。有鉴于此,今天重提此话题就非常有必要。 读图、读网与“浅阅读”危机

看看周遭,已有人不再思考问题,只想着去哪里找现成的答案,甚至哪里有上网点,全不知批判式思维的形成,更依赖人的“原始硬盘”——人经由经典阅读养成的智慧头脑,以及由其分析整理过的知识记忆。

如果问人为什么不读书,回答常常是没时间、没精力。但另一方面,日常生活类图书之外,成人读盗墓、穿越;孩子读图文、漫画却越来越多。去年图书零售市场的报告,虚构类书籍销售的前五名全为郭敬明与韩寒包揽,许多大学图书馆的名著出借率被排在百位之外。以图代书,做在线阅读,甚或以上脸书(Facebook)、刷微博代替阅读的也不在少数。雅斯贝尔斯曾感叹人们草草阅读,只知追求简短的、能快速获知又迅速遗忘的讯息,而不是能引起反思的东西,今天的情形就是如此。这种“浅阅读”风气的存在,凸显了整个社会浮躁肤浅的荒败景观。

我们无意否认知识可以通过多种途径获取,更不愿被误解为是一个拒绝接受科技变革的“勒德分子”(Luddite),而只是想提请注意,媒介的变化已然掩夺了阅读的本意,但大多数人对这种变化太不以为意了。尽管生活中,他们不认为开车可以完全代替走路,赏览风景,尤其僻远的美景,更是非走路不可。但一回到阅读,认知就发生了偏差,对读图、读网不能代替读书的认识,并不像自己以为的那么清楚。相反,忘记由文字构成的书籍,因符号抽象,常呈现为一开放的结构,在引发人书对话过程中,能唤起人往复思考,是最锻炼人脑的活动。其中经典阅读,尤能使人在人书互动中形成紧张的思维对待,助成理性对感知的超越,人性对历史的体贴。

而音画构成的具象,多刺激感官,不触及心灵。耽溺日久,很容易使人产生惰性,形成按给定预设被动接受的知觉依赖,进而造成迟钝自闭,沟通不良。严重的,连生存都会发生问题。至于网络,因常提供即刻性与碎片化的资讯,在使读网带上时尚化的“轻阅读”特性同时,也会程度不同地损害阅读的品质,造成人智力的降级与思想的衰退。对此,前年出版的尼古拉斯·卡尔(Nicholas Carr)的《浅薄:互联网如何毒化了我们的大脑》有很详尽的讨论。它指出因网络对人“神经线路”与“记忆程序”的重新编布,使人的阅读常流于字表滑行,而无法做深入的思考,由此,他会觉得《战争与和平》太长,《追忆似水年华》又太晦涩,并将爱读经典视为前人少环境刺激、无处可去养成的老嗜好,而将其毫无顾惜地抛弃。可事实是,尽管现实世界无限广阔,虚拟空间更丰富多彩,但如果人们对它的贪恋是以牺牲自身与客体世界的区别为代价,就太不值了。因为众所周知,人与包括机器在内的客体世界的分离能力与分离程度,恰恰是人所具有的本质力量的表征。它不但构成了文化的基本定义,也是一切经典创造的终极要旨。有鉴于此,我们实在不能相信,一味的读图和读网有补人的精神,相反,它在提供便捷的同时容忍偷惰,因此毋宁说是弱智的,甚至有害的。

看看周遭,已有人不再思考问题,只想着去哪里找现成的答案,甚至哪里有上网点,全不知批判式思维的形成,更依赖人的“原始硬盘”——人经由经典阅读养成的智慧头脑,以及由其分析整理过的知识记忆。至于因分析能力与实际享有信息数量不对称,造成的一些年轻人的价值观倾圮,就更触目惊心。这让人不禁想起两个世纪前托克维尔著名的发问:为什么当文明扩展时,杰出的个体反而减少了;为什么当知识变得每个人都能获得时,天才反而再难见到;为什么当不存在较低等级时,较高等级也不复存在了。原因固然与物质、技术有关,但更在人避却思考、耽溺安乐的自甘平庸与自我放失,在不能善自利用物质技术造成的心智

的慵懒与偷惰。在这种慵懒偷惰中,那种对深邃思想的卓越追索,对人类整体性精神出路的关切渐渐消退和淡忘,甚至被嘲笑和放逐。而这些,恰恰经典里最多,甚至就是经典最显著的徽标。

何谓经典:从艺术到人文

不能仅将经典局限在古今中外的文学名著上,许多人文社科类著作,包括一部分自然科学著作,因对人的处境有真切的关心,对人生在这个世界上的命运有深刻周彻的肯认,对人内心经验有感同身受的体谅,并精鹜八极,鞭辟入里,也都是经典,都应成为我们阅读的重点。

经典的定义也无须再做论证。套用库切《何谓经典》中说的话,那些“历经最糟糕的野蛮攻击而得以劫后余生的作品就是经典”。当然,撇开其讲演的特殊语境,那些历经后人最诚挚的颂扬而光景常新的作品,无疑也在其列。这是我们要说的第一点。因其意甚明,不再展开。要强调的是第二点,就是越出惯常的理解,不能仅将经典局限在古今中外的文学名著上,从《论语》到《日知录》,从《理想国》到《存在与时间》,许多人文社科类著作,包括一部分自然科学著作,因对人的处境有真切的关心,对人生在这个世界上的命运有深刻周彻的肯认,对人内心经验有感同身受的体谅,并精鹜八极,鞭辟入里,也都是经典,都应成为我们阅读的重点。

简言之,从西方语言逻辑层面的“立真理”,到东方中国精神人格层面上的“立人”,传统人文社科类经典大多着力于揭示人与世界的终极奥旨,字里行间,洋溢着个人与人类及宇宙深切的同体感。那种既重视个体世间安顿,又时时仰望精神天空,不懈追索两者相携相成的执着与热忱,还有让一己放心落下的同时,努力让人类全体身心和谐的高上追求,是人自身全部尊严的最好注释。其中,作为“知识之王”的哲学经典,尤其具有范式意义,尤应认真阅读和了解。一方面,它强调主体的自由出场和自我证明,故在根本处与文学艺术相近。好的艺术经典以形象诠释人生,好的哲学经典(有时包括宗教经典)则以抽象演绎人生。它们探讨的虽是“宇宙秩序”,但归结在“生活秩序”,并以此与文学艺术一起,面对同一个世界,回答同一个问题,所以可相资相益,相互参证。这也是许多时候,一个哲学家同时又是一个诗人的原因。另一方面,又不能不认识到,这个出场和证明有其更决绝的姿态和更犀利的表达。它不以叙述性的描写渲染为满足,而重在反思与究问,并且在本原性的究问方面有时还远胜于科学,故更能体现主体思考的问道特性。对科学来说,主要是答案;对哲学来说,主要是问题。它提出和究原这些问题,并让你在这种追究中做成一个真正的“知识分子”,以自己的自由意志来裁量事理,度衡一切,有解构的冲动和批判的本能,是为“君子不器”。这与那种懂得一切,但不能发覆的“知道分子”是完全不同的。

做以上有重点的强调,是想让各位明白,艺术经典与人文经典虽都指向世界的本质和人性的根底,但前者的达成端赖后者的积养。你或许觉得,文学有故事,重抒情,更能体贴个体生命,但真所谓人生到处无往而非问题,后现代的世界图景更是如此,当卡夫卡将巴尔扎克“我摧毁了每一个障碍”,置换成“每一个障碍都摧毁了我”,你是否体会其间的变迁,是仅用文学解释不清楚的。这个时候,以这样的视野,你所习知的文学,其实已远不仅仅是故事和抒情了,它背后有更深广的哲学。并且,因为这种哲学,这个小说也不再仅仅是作者个人的代言,它关涉多多,指向悠远。所以,如何养成在两者交互中理解和体悟经典的意义,在今天显得特别重要,阅读收益的大小,也端赖这种交互的贯彻是否彻底和有效。

以此标准,我们来看上述“浅阅读”,常常只有故事甚至奇谭,只重抒情甚至滥情,让人看时如同中蛊,事后思量,什么都记不起,似乎哪一部都差不多,吸收的尽是缺乏基本维生素和蛋白质的“空热量”。空就空吧,它还产生干扰素,不断向大脑输送继续摄入的错误信号,让人久而久之,有上瘾般的依赖,这就需要我们深自戒惕了。

经典阅读的意义与价值

经典阅读有全然不同于“浅阅读”的特点。它有对普遍性和本原特征的热切关注,能助人了解世界,观照自我,因此提供给人的是切切实实的精神养料。

经典阅读有全然不同于“浅阅读”的特点。它有对普遍性和本原特征的热切关注,能助人了解世界,观照自我,因此提供给人的是切切实实的精神养料。

所谓了解世界,是说借由经典提供的经验,人们能找到世界的原始图景,从而认清未来发展无穷。相信每个人都有这样的体会,也发过类似的感慨——这个世界是如此之美,但人看到的是如此之少。仅仅是因为没时间、没精力吗?其实,主要是因为个体常受种种困扰的限制,未能获得了解世界的能力与方法。而经典阅读能让自感处处受限的我们在身心解放中拓展视野,此所以,这个活动会被称为“心灵的探险”与“灵魂的壮游”。或以为,生活是最好的导师,这话自然不错,但对于经典阅读,我们想说的是,生活并不必然就比虚构具有更多的真实,世界也并不必然就比人的心智创造更能象征存在的本质,而由媒体构建出的生活世界,有时更只是表象,它的肤泛和破碎,根本不足以映像真实的世界。如果没有经典思想的烛照与指引,它们完全有可能被表现得毫无真实感,更遑论深邃。由此,透过现象,直抵本质,在不出离历史细节和人性真实的同时,认识和把握世界的任务也就无从完成。

所谓观照自我,是说人生有限,决定了人有使命要完成,不但对自己和家人,还有对国家和社会。而要做到这些,了解自己非常重要。但实际情形是,人恰恰最难自知,故“自知者明”与“认识你自己”,会成为横亘在东西方所有人面前的千古难题。而经典阅读在很大程度上恰恰能助人了解自己,因为它致力于一切假真和伪善的剔析,对集天使魔鬼于一身的人性原态更有深刻的追索,这些都能让人从中发现一个真实的自己,从而疏浚心源,检点小我,唤出自觉意识,养成反省习惯,然后从心底生出广大的社会关怀,乃至以天下为己任的高上的担当。正是从这个意义上,罗曼·罗兰说,“从来没有人为读书而读书,只有在书中读自己,在书中发现自己或检查自己”,普鲁斯特所谓“阅读过程是一交流的过程,是一次与不在场或已死去的当事人的心灵对话”,也是强调通过人书对话真正认识自己。

而“浅阅读”显然不能达成这个目的。即使“浅阅读”中的“励志阅读”,意义看似很正面,但集矢于职场小说或名人传记,眼下从成人到孩子,纷纷追捧这类书为经典,注意的多是外在的物质成功,譬如事业(主要表现为金钱的获取)、婚姻(主要表现为金童玉女式的梦幻结合),而非内在的精神成长;且主角多是位尊而多金的工商巨子、明星大腕,这样的情感太廉价通俗了。它只让人看浪漫的童话,而忽视在汗水中欢呼收割的普通人的成功才更具说服力,更忽视意志品德与抗挫折力的养成对人性成长才最有意义,必不能像埃及作家阿巴斯·阿卡德说的那样,给人“比一个人的生命更多的生命”,或“从生命的深处增加生命”,相反,与叔本华说的“滥读”倒眉目相似。为防止“滥读”而造致的杰出头脑离开思想,叔本华要人不论何时何地,都不要贸然去读那些正在爆红的大众书,不管是政治、宗教的小册子,还是诗集和小说,用他峻刻的话说,“凡为傻瓜写作的人,总会有一大群读者。请不要浪费时间去读这些东西”。他呼吁人把时间花在阅读“具有伟大心灵的作者的作品上”,他的意思是,“那些作者超越众人,他们的声音值得你去倾听”。

在此,我愿再举意大利作家卡尔维诺《为什么要读经典》中恳切的告诫:“经典作品是这样一些书,它们对读过并喜爱它的人构成一种宝贵的经验”,“每一次重读经典,就像初次阅读一般,是一次发现的航行。经典是这样一种东西,它很容易将时下的兴趣所在,降格为背景噪音”。而斯特劳斯说得更加平实:“今人已无法与古人直接交谈,因而不能通过聆听循循善诱的言说,来接受其教诲和点拨;同时人们也不知道,在这个喧嚣浮躁的时代,是否还能产生他所说的„最伟大的心灵‟,即使能产生,又有几人能幸运地与之在课堂或现实中相遇。好在„最伟大的心灵‟的言说是向今人敞开的,人们可以也只能与那些心灵在其智慧的结晶——„伟大的书‟中相遇”。经典就是这种“伟大的书”。

阅读观念的树立

经典阅读是一个沉静与沉思的过程,在这种沉静沉思中,我们不仅使书中文字活起来,充实我们,还使它因我们的理解得到延展与增值。

当然,要真正走进经典,首先须在观念上祛除功利的考校。因所具有的无与伦比的精深与博大,经典可助人涵养精神,拓展心胸,甚至成己成物,获得包括职场上的成功。牛津大学社会学家经过20年的调查研究,确认阅读对人职业水平的影响要远超过电影、音乐或社交。但它同时指出,这种益处的获得有一前提,就是你必须出于爱好而读。他们的观点,这种爱好能促使人体释放更多产生满足感的多巴胺,从而使人更自觉地投身其中。相比这种精细的科学化指证,中国经典的教诲显得更简切可感,那就是“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但遗憾的是,这类教诲并未为人记取。因“古之学者为己,今之学者为人”。“为己”者常能听从心的指令,譬如在儒道先哲的训教中,体认到道德的庄肃与自由的快乐,然后对照古罗马奥勒留《沉思录》的告诫,知道人应该过理性的生活,既服务社会,又涵养个性,然后在对宇宙与人生、自我与他人的观照中,保持内心的安宁。“为人”者只会想着用它做工具,邀名射利,求田问舍。当然,经典阅读在今天已不能带给人多少实际的利益,但看看眼下《文学名著精缩》这类快餐式读本充斥书市,找中心找主题的全预制模式垄断课堂,就可以明白,这种“功利阅读”的痼疾仍在,上个世纪朱自清在《经典常谈》中强调的“经典训练的价值不在实用而在文化”的道理,仍未被人了解。由此,成人的阅读会每每忽视细节与气氛的寻绎,并放弃对过程的体验;孩子则多不知,有时无中心就是中心,正如古人的《无题》诗,无题就是它的主题,而有的作品思想颓废,恰恰是对健康的另一种向往,譬如《麦田守望者》,还有那本被称为“现代少年启示录”的《永远讲不完的故事》。

我们的意思,不要说有些书读了没用,这个世界有许多书本来就与实用无关,而只为情趣存在。也不要说有些书离现实太远,换个角度,其实它离你的理想很近。至于还有些书对你现在帮助不大,但可能对你的终身都会有影响。陀斯妥耶夫斯基的小说与蒸汽机同时,今天蒸汽机早已被淘汰,但陀翁的小说仍在。从这个意义上说,人可以带着目的读书,但不能太有目的,正如可以带着目的与人交往,又不能总带着目的,否则会很可怕。

其次,须在过程中克服求快的心理。经典阅读是一个沉静与沉思的过程,在这种沉静沉思中,我们不仅使书中文字活起来,充实我们,还使它因我们的理解得到延展与增值。所以经典的价值可以理解为,它坚持要我们放弃通常的做法,放慢速度,沉浸其中,然后去获得原本不属于我们的宝贵经验,还有我们平凡人生所永远不能遭遇的崭新体验。公元397年,圣奥古斯丁写了《忏悔录》,在书中他详细描绘了自己精神世界的剧变,戴维·乌林(Daivid Ulin)告诉我们,如果不静下心来,细细咀嚼,你根本无法体会其中切肤的渴求。至于《罪与罚》这样的经典,大段的心理描写,与通俗小说有一明确主题和显豁线索全然不同的“复调”写法,更需人细细寻绎才有所悟。

所以,现在人们开始提倡“慢阅读”(Slow Reading),主张不仅在时间上,更在心态上保持清静与闲适,然后走进经典。其实,这原是早先读书人的常态。中国古人自来就多闲来读经,虽南面王不易的雅谈;在西方,从波德莱尔、本雅明到阿伦特,也都有过惟闲者才是智者的高论。当阿伦特在《黑暗时代的人们》中说:“现实世界熙熙攘攘,纷繁复杂,一切在我们眼前飞逝而过,只有无所事事的闲逛的游手好闲者接受到了它的信息”,她其实是在告诉人,只有悠闲自得同时越然功利之上的人,才能真正读取这个世界最杳渺的真谛,并保持阅读最高上的品质。故经典必须慢读,也值得人这样慢读。有此慢读,你才能体会米兰·昆德拉所说的那种“久已失传的乐趣”。

在此过程中,不要怕读不完,阅读是一辈子的事情,经典阅读尤其如此。设定一个合理目标,如美国人费迪曼所开列的,从18岁到80岁的《一生的读书计划》,人是可以大致读

完经典的核心部分的。重要的是,经由经典阅读,你学会了举一反三,见迩知远,实际上就获得了费氏所说的“超越时空”的能力。还有,不要怕读不懂,相较于人很容易毁于自己喜欢的浅近的东西,那种不能一目了然的东西反而能让人经久不忘。只有困难,才够挑战,才能精进,然后才如理查德·罗蒂《文学经典的启示意义》所说的,在不失去“浪漫主义的原素”和“启示价值”的同时,既“产生知识”,更“产生希望”。

最后我想说,全球化时代,相同的原因,使得世界范围内,阅读的风气在沦丧,但经典的魅力从未因此而消退。所以,各位一定要多读书,读好书,这样就能体会到“修身莫如养性,至乐莫过读书”。这句话不是哪个学问家说的,是戚继光说的。还有,现代社会,带着阿诺德所说的“令人作呕的匆忙”,又让人产生如吉朋所说的“群居无伴”的孤独,而读书一如“串门儿”,不用打招呼,也不怕讨扰,就可以与伟人交往,多好的事。这个浅切的比喻,各位能信任的,是杨绛老人说的。要之,悠长的光阴,你读什么书,能决定你将成为什么人。当然,如果你什么也不读,或者囫囵吞枣什么都读,我也不好意思说你不是人,你只是一个太过粗鄙的原人。

劫后余生的意思篇八
《劫后余生的分级B仍处于下折预警区间》

劫后余生的分级B仍处于下折预警区间

■好买基金研究中心 雷昕

大量分级基金近期触发下折

迟到的“双降”使得市场情绪回稳,化解踩踏可能带来的流动性危局。在市场短期大幅下挫之后,不少个股的吸引力增加,市场或迎来短期反转点。从历来市场对事件的反应来看,在信心由脆弱到恢复的过程中,低估值、稳定增长、高分红的公司首先受到资金青睐,随着信心的增强,逐步过渡到成长类企业中去。所以对于市场而言,短期内银行、低估值消费板块可能率先迎来反弹。

从本周分级基金母基金来看,银行、金融、食品消费等蓝筹指数带领市场反攻,而前期行情较好的军工、钢铁和体育板块单周均下跌10%以上。杠杆较高的分级B损失惨重,新能源B、医疗B基和军工B都惨遭30%的跌幅;债类分级获得明显超额收益,股类分级中只有上50B依靠下半周市场发力,上涨了8.95%。

最近,大量分级基金触发下折,下折赎回比例通常高于50%,市场下跌与赎回成正比。为了应对赎回,基金公司会在下折期间大量减仓,这就对二级市场造成了巨大的抛压。我们估算了周二、周三触发下折的分级基金所形成的抛压,预计赎回比例为60%左右,可以得到这两天触发下折的分级基金总共预计减仓350亿上下,主要集中在国企改革和券商板块,分别约为160亿和100亿,虽然赎回过程有3~4天时间,仍建议投资者关注这两个板块可能的市场风险。

证券市场红周刊 2015年8月31日

分级A参与下折目前意义不大

降准降息影响或将持续,市场大概率进入震荡行情,分级A仍存在下跌风险,逢低建仓是较好的选择。但整体而言,目前分级A价格已处于高位,参与下折意义不大。我们继续看好分级A的下折期权价值和看空工具价值,重点关注流通性强、隐含收益率高的品种。根据好买基金研究中心132只分级A样本的测算,目前分级A的平均隐含收益率为6.14%,与上周持平,处于历史较低位置,大举配置价值不大。

余震之后,分级B仍存下折风险

市场当前依然处于“灾后重建”,巨震之中始终存在部分分级B处在下折边缘。价格杠杆水平也可以反映出这一点,目前价格杠杆超过3倍的分级B有42只,较前一周陡增2倍以上。余震不断的市场中,建议投资者切莫盲目搏反弹,在控制仓位的前提下,挑选溢价率较低、补跌空间有限的B快进快出。

本周,A股市场V形翻转,B份额周平均跌幅超过市场指数。截止周四,上证指数周下跌12.09%,深成指周下跌为13.84%,132只B份额平均跌幅为21.87%。其中,跟踪中小风格指数的B份额跌幅较大。涨幅居前的以新分级为主,第一名是上50B,为8.95%;第二名是券商B,为8.28%;第三名是新丝路B,为5.28%;第四名是带路B,为2.46%;第五名是钢铁B,为1.51%。

市场余震之后,不少分级B劫后余生,但仍处于下折预警区间(下折母基金下跌15%以内)。其中,创业50B、诺安进取、券商B级和证券B等均存在下折风险,大部分逃过下折的B都处于预警区间,需时刻关注下折概率和下折后损失。■

证券市场红周刊 2015年8月31日

劫后余生的意思篇九
《劫后余生的秃头鹰》

劫后余生的意思篇十
《成语解释》

八年级上册

参差不齐:指的是不整齐,不一致。

如诉如泣:又像是在诉说,又像是在哭泣。

张灯结彩:张挂彩灯彩带等,形容场面热闹喜庆。

瞬息万变:形容极短的时间内变化快而多。

稍纵即逝:稍微一放松就会消失。

毅然决然:形容意志坚定,毫不犹豫

油然而生:形容某种好的情感自然而然地产生出来

世外桃源:桃花源记》里所描写的一个与世隔绝的、生活安乐的美好社会。指理想的住所条件。

脍炙人口:味道鲜美可口

潸然泪下:流泪的样子。形容眼泪流下来。

娓娓动听:形容善于讲话,使人喜欢听

横空出世:形容人或物高大,横在空中,浮出人世,或比喻卓尔不群

容光焕发:容光:脸上的光彩;焕发:光彩四射的样子。形容身体好,精神饱满。 分道扬镳:各走各的路

柳暗花明:垂柳浓密,鲜花夺目。形容柳树成荫,繁花似锦的春天景象。也比喻在困难中遇到转机。

超尘脱俗:尘、俗:佛教称尘世、人间。佛教徒修行功夫深,已超出尘世。形容远远超过平常人。

风度翩翩:举止文雅优美。

矢志不移:立下志愿绝不改变

大相径庭:形容彼此相差太远

劫后余生:遇上灾难而侥幸活命。

梦寐以求:做梦的时候都在追求。形容愿望强烈而迫切。

功成名就:功:功业。就:达到。指成就了功业,也有了名声。

江河日下:比喻日趋衰落,情况一天不如一天

拈轻怕重:接受工作时条件轻松的,害怕繁重的

25、麻木不仁:不仁:没有感觉。肢体麻痹,失去知觉。比喻人对外界事物反应迟钝或漠不关心。

26、精益求精:好了还追求更好

27、见异思迁:看到别的事物就改变原来的主意

28、弄巧成拙:想耍巧妙的手段,结果反而坏了事

29、适得其反:结果跟希望正好相反

30、头头是道:形容说话很有条理。

31、以讹传讹:指把本来就不正确的话又错误地传出去,越传越错

32、约定俗成:指的是某种事物的名称或者社会习惯是由人们经过长期实践而认定或形成的

33、一劳永逸:辛苦一次把事情办好,以后就不再费事了

34、如释重负:好像放下了沉重的担子。形容心情紧张后的愉快轻松

34、任重道远:负担沉重且路途遥远。比喻责任重大。

35、悲天悯人:哀叹时世的艰危,同情人民的困苦。多用来表示对社会的混乱腐败和人民的疾苦感到悲愤和不平。

36、循规蹈矩:守规矩

37、不言而喻:不用说就明白,

38、首当其冲:比喻首先受到攻击或者灾难

39、耿耿于怀:心事环绕,不能忘怀

40、茅塞顿开:形容忽然理解,明白

41、泰然处之:形容遇事镇定,好不慌张。

42、老态龙钟:形容年老体衰,行动不灵便的样子

43、了如指掌:形容对情况了解得非常清楚

44、鬼使神差:好像鬼神在暗中指使,比喻不由自主地做出某种意想不到的事情

45、咄咄逼人:形容气势汹汹,盛气凌人。

46、无动于衷:心里一点也不受感动,一点也不动心;毫无感触,漠然置之。

47、意味深长:意思含蓄,深远,耐人寻味。

48、危言耸听:故意说吓人的话,使听的人吃惊

49、按部就班:形容做事按一定的条理,遵循一定的顺序

下册

触目伤怀::看到某种情况,心里感到悲伤。

不能自己:思是指无法控制自己,使激动的情绪平静下来。

俯拾皆是:只要弯腰来拾取,到处都是。形容多而易得。

唾手可得:比喻非常容易得到

立锥之地:形容极小的一块地方

背井离乡:离开故乡,在外地生活(多指不得已的)

寄人篱下:比喻依靠别人过活

呆若木鸡:形容因为恐惧或惊讶而发愣的样子

喋喋不休:形容说话没完没了

文质彬彬:形容人文雅有礼貌

顽固不化:顽固:愚钝而不易教育;化:改变。坚持错误,不肯改悔。

寻欢作乐:形容追求享乐

肆无忌惮:非常放肆,一点没有顾忌。

造谣生事: 捏造谣言,挑起事端

鸡犬不宁:形容骚扰得厉害,连鸡狗都不得安宁。

南腔北调: 腔:语调。指南北戏曲腔调。形容说话口音不纯,搀杂南北方言

袖手旁观:把手笼在袖子里在旁观看。比喻置身事外,不过问也不协助。

不知所措:措:安置,处理。不知道怎么办才好。形容处境为难或心神慌乱。

义愤填膺:膺:胸。发于正义的愤懑充满胸膛。

安之若素:心情平静,安然处之,像往常一样。

心急如焚:心里急得像着了火一样。形容非常着急。

骇人听闻:使人听了非常震惊。

摇摇欲坠:形容很快就要掉下来,或不稳固,很快就要垮台。

幸灾乐祸:指人缺乏善意,在别人遇到灾祸时感到高兴。

毛骨悚然:汗毛竖起,脊梁骨发冷。形容非常恐惧

步履蹒跚:形容走路缓慢,摇摆的样子。

令人发指:发指:头发竖起来。形容使人极度愤怒。

惨绝人寰:世界上再没有比这更惨痛的。形容惨痛之甚。

截然不同:形容两种事务毫无共同之处

高山仰止:高山:比喻高尚的品德;止:语助词。比喻对高尚的品德的仰慕

千古绝唱:绝唱:好的作品。自古以来的最好作品

鸿篇巨制:形容规模宏大的著作

灭顶之灾:比喻毁灭性、致命性的灾难。

唯命是从:绝对服从,让做什么就做什么

孤注一掷:注:赌注;孤注:全部钱作一次赌注;掷:抛骰子。把所有的钱一次押上去决一输赢。比喻倾尽全力冒险行事以求侥幸成功。

岿然不动: 岿然:高峻独立的样子。形容高大坚固,不能动摇。

优柔寡断:办事迟疑,没有决断

吴下阿蒙:阿蒙:指三国吴国大将吕蒙。比喻人学识尚浅。

本文来源:http://www.guakaob.com/qiuzhizhaopin/8055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