木耳接菌机器

| 留学生招聘 |

【www.guakaob.com--留学生招聘】

篇一 木耳接菌机器
[我爱发明]接菌机 固体菌种接菌机 旋风接菌侠(发明人张玉海)

  [我爱发明] 20160607 旋风接菌侠

  本期视频主要内容: 人工培育菌是分级繁殖的养殖方式,首先将生长在试管中的母菌(一级菌),转接到培养基内,通过生长成为二级菌,再将二级菌转接到袋内培养基,袋内培养基中生长出的就是三级菌,三级菌就是最终可以长出菌类的栽培菌种。黑龙江省伊春市发明人张玉海发明了一台自动接菌机。它能够代替人工实现自动接菌,大大提高了工作效率。更重要的是,自动接菌机设置的消毒灭菌系统,极大的节省了人工消毒灭菌的时间,为当地菌农带来了便利。(《我爱发明》 20160607 旋风接菌侠)

  发明人联系方式:张玉海 电话:13039660164

  发明摘要:固体菌种接菌机。一种固体菌种接菌机,其组成包括:刀盘架板,所述的刀盘架板分别连接夹角为90°的一号拨料片、二号拨料片、三号拨料片,所述的刀盘架板连接弧形越位板,所述的弧形越位板连接同步拨料片,所述的刀盘架板开有U形定位孔,所述的刀盘架板的中心连接尖齿,所述的同步拨料片连接所述的尖齿,所述的弧形越位板连接托料环,所述的托料环连接所述的尖齿。本实用新型用于固体菌种接种。

  

  

  

  

  编辑手记:

  看似简单的接菌其实是件十分麻烦的事情,不仅耗时,而且要求很高,如果操作不到位,就会影响菌类的成活率。而且长时间处于受到化学药品刺激的这种环境下,也会给人的身体带来一定的伤害。面对这样的难题,真的没有更好的解决办法了吗?

  接菌机

  张师傅发明的第一代接菌机设置了高效处理器消毒防菌系统,采用旋转刀盘将二级菌切成菌丝,再由注射器式推杆通过竖向出菌口注入袋内培养基。打破了传统接菌必须在接菌箱内工作的硬性限制。使人工从特定的工作环境中解放出来。

  一代接菌机

  之后张师傅还研发了升级版的接菌机。升级版的接菌机里设置了高效处理器和红外线杀菌灯,利用机械物理方式将二级菌破碎分离,并注入袋内培养基。

  升级版接菌机

  升级版接菌机的特点在于:第一,一台机器的接菌速度等同于多个人工,提高了接菌效率。第二,自动灭菌防菌,节省了传统接菌工作中需要时间灭菌的工序,同时,将接菌工作对人体的伤害降到最低。

  食用菌美味又营养,人工栽培却困难重重,不仅费时费力而且危害人体健康,而张师傅发明的自动接菌机不仅解决了人工种植的难题,还为传统接菌找到新方向。尽管发明过程中故障不断还遭遇致命缺陷,面对这些难题,张师傅日日夜夜不断研究,最终成功解决接菌难题。这口鸡汤,我先干为敬。

篇二 木耳接菌机器
[我爱发明]木耳菌袋割口机 菌袋开口记(发明人贾振勇)

  [我爱发明] 20160726 菌袋开口记

  本期节目主要内容: 黑色食品成了人们购买和食用的滋补佳品,而黑木耳则是黑色食品中的佼佼者。市场对木耳的需求量日益增长,以锯末袋料包装技术培育,这种方式必须对木耳菌袋上面进行割口,这样才能长出木耳,人工手动割口缺点是:效率低,菌袋上的割口深度和形状不一致,位置不均匀,直接影响木耳的栽培速度和栽培质量。贾振勇发明了一台菌袋割口机,通过板带与菌袋的摩擦使机器上方的刀盘完成割口,提高了工作效率,把人工从繁重的割口工作中解放出来。(《我爱发明》 20160726 菌袋开口记)

  发明人联系方式:贾振勇 13339380067

  发明摘要:一种木耳菌袋割口机,它涉及一种开口机,以解决便携式木耳菌袋开口机的刀板安放在设备的下端,刀头向上,菌袋割口后掉落的菌渣会将刀板上刀头与刀头的空隙填堵上的问题。电机、中间辊和从动辊依次平行设置,电机、中间辊和从动辊的两端分别通过轴承安装在机架上,中间辊上的三个中间辊环形槽与三个环形皮带槽一一对应,从动辊上的三个从动辊环形槽与中间辊上的三个中间辊环形一一对应,电机、中间辊和从动辊上每个一一对应的环形槽内装有一条O型皮带,四个支撑架按矩形布置,且四个支撑架均安装在机架,刀头固定板通过螺母固定在四个支撑架上,数个割刀均布设置在刀头固定板上,两个挡板位于电机的前面。本实用新型用于木耳菌袋开口。

  

  

  

  

篇三 木耳接菌机器
木耳菌种制备方法

(一)母种的制备

用试管制成斜面培养基,并接种原始试管种(保留种,并用于生产的母种即为生产母种,可用于扩接原种。

1.培养基配方

配方一 综合马铃薯培养基

马铃薯 200克 葡萄糖20克 磷酸氢二钾2克 硫酸镁0.5克

维生素B110毫克 琼脂20克 水1000毫升 PH值自然

配方二 合成培养基

马铃薯 20克 葡萄糖20克 磷酸二氢钾2克 蛋白胨10克 牛肉膏5克 酵母膏5克 硫酸镁0.8克 水1000毫升 PH值自然

2.培养基制作方法

先将马铃薯洗净去皮切成簿片,称取200克,加水1000毫升,煮沸15—20分钟,用4层纱布过滤,取其滤液并补足水至1000毫升,加入琼脂20克,再加热,琼脂溶化后,再加入其它配方中的药品。

培养基的分装,应在培养凝固前进行(琼脂培养基40℃凝固)一般用漏斗,或分装瓶,下端连接一段软橡皮管,橡皮管下面再连接一水段玻璃管,在橡皮管上安装一个止水弹簧夹,分装时将玻璃管细口插入试管内,但不要碰到管壁,每支试管装入量为度管长度1/4。装好后塞上棉塞,每10支试管扎一捆,棉塞上用塑料纸封扎好,用线绳捆扎起来。

3.灭菌

将分装后的试管扎捆好,放入高压蒸气灭菌锅,在1公斤/厘米压力下(锅入温度达121℃)灭菌20分钟,使微生物包括芽子色全部杀死。待压力降到0度时,慢慢放出锅内气体,趁培养基没有凝固时,将试管摆成斜面。

4.接种、培养

通过无菌操作方法将菌种接入试管斜面上,置28℃、3天后将温度降至24℃继续培养,12—15天左右,菌丝长满整个试管斜面,即成(生产)母种。

(二)原种、制备

母种接种到原种培养基上,进行扩大繁殖育种即为原种,原种一般采用广口瓶或袋装。

1.培养基配方

配方一 木屑麸皮培养基

阔树木 78% 麸皮 20% 糖 1% 石膏粉 1% 水 65% PH值 自然

配方二 棉籽壳木屑混合培养基【木耳接菌机器】

棉籽壳 90% 糖 1% 麸皮 5% 过磷酸钙 3% 石膏粉 1% PH值 自然

2.拌料与装袋

选用新鲜无霉变原料,根据生产所需的数量,计算配料总量,将麸皮、石膏粉均匀的混合在培养料里,糖和过磷酸钙溶于水解后,按上述干料量加入水,比例为1:1、3拌匀,培养料含水量60%为宜,含水量以手紧握培养料指缝间有水欲滴为宜。堆闷30分钟后,装瓶(袋)。用机械或人工装袋稍加压实。(塑料袋规格通常为9*21*0、04即,而袋宽9厘米,长21厘米,单层厚4厘米)实,在袋口外套入塑料环,形成象瓶子一样,然后在袋口内塞松紧适宜棉塞、或用牛皮纸包扎好。

3.灭菌

原种灭菌方法有两种,高压灭菌和常压灭菌。高压灭菌又称加压蒸气灭菌,灭菌

原理:在高温(120℃)、高压(1公斤/厘米2)条件下灭菌2~3小时,将芽孢在内的微生物全部杀死。常压灭菌称流通蒸气灭菌,由于灭菌设备、条件和基本因素的不同,温度变动在90~103℃之间,其热力、穿透力不强,在一定温度下维持足够时间达到灭菌目的,通常在100℃下维持8~10小时。

4.接种与培养

不论用接种箱或接种室接种,在接种前,需对接种箱或接种室用0、2%的来苏水或漂白粉进行消毒处理,然后将灭菌过的料瓶(袋)放入接种箱内或接种室内,用紫外线灯照射30分钟后,在无菌条件下进行接种,或在接种前用烟雾剂密闭薰蒸消毒。即烟雾剂点燃消毒时应关闭门窗。接种室消毒,一间房需点燃3盒50克规格烟雾剂;接种箱消毒每次仅用重量为40克,但又细分为20包的其中2包点燃即可(每包2克)。一般18×180厘米,母种试管每支可接4—6瓶(袋)原种。将接种后的菌种瓶(袋)放入发菌室培养。以培养室温度22~26℃,相对湿度为80%以下,光线为弱散射光,发菌期间应保持良好的通风条件。原种从接种到菌丝长满瓶(袋)需30—40天。

(三)栽培种制备

原种进一步扩繁,即为栽培种。栽培种一般采用塑料袋制备,规格为15×33×0、05,用无棉盖体封口。一瓶原种可接50瓶(袋)栽培种。栽培种培养基配方及拌料、装袋、灭菌、接种、发菌管理与原种用塑料袋制备时一致。

(四)、菌种质量鉴定

菌种质量不仅与能否成功发菌有关,也关系到产量和效益,从事木耳栽培必须严把质量关。菌种的质量鉴定有两个方面的含义:一是分离培养的菌种是否是栽培所需种类。二是菌种是否为优良菌株。黑木耳菌种正常菌丝应洁白,生活力旺盛,发菌培养45天后,瓶(袋)间自上而下会出现菊花状或梅花型胶质原基,颜色明褐至黑褐色。如果瓶(袋)底积淡黄色液体,或上半部出现黄色粘液,培养基收缩,为过期老化菌种,应予淘汰。

如果菌种菌丝仅发至瓶(袋)1/3~1/2处时出现淡黑色的胶状耳基,说明菌种早熟,或扩大次数太多,或由于培养室光线过强。若菌丝只长一个角落而不蔓延,可能是培养基太干、过湿或干湿不均引起。若菌丝蔓延停止不前,并有一明显抑制线,多为杂菌所致。在发菌过程中,发现杂菌应及时检出不用。

篇四 木耳接菌机器
黑木耳菌包厂配套技术推广与示范基地项目

【木耳接菌机器】

黑木耳菌包厂配套技术推广与示范基地项目

招标公告

项目编号:SG1503G14015

1.招标条件

黑木耳菌包厂配套技术推广与示范基地项目已由黑龙江省东京城林业局计划科以东林计批

【2014】3号文件批准建设。招标人为黑龙江省东京城林业局,建设资金来自林业局自有资金和招商引资筹措。项目已具备招标条件,现对该项目的施工进行公开招标。

2.项目概况与招标范围

2.1工程名称:黑木耳菌包厂配套技术推广与示范基地项目。

2.2建设地点:黑龙江省东京城林业局。

2.3建设规模:新建厂房及附属设施,建筑面积9581平方米。

2.4总 投 资:1286万元。

2.5计划工期:2014年9月5日至2014年11月30日。

2.6招标范围:施工图纸及工程量清单所包含的全部内容施工。

2.7质量标准:合格。

3.投标人资格要求

3.1本次招标要求投标申请人必须具备建设行政主管部门核发的房屋建筑工程施工总承包叁级及其以上资质,并在人员、设备、资金等方面具备相应的施工能力。其中,投标申请人拟派项目经理须具备房屋建筑工程专业二级及其以上建造师执业资格,具备有效的安全生产考核合格证书,且未担任其它在建工程项目的项目经理。

3.2本次招标不接受联合体投标。

3.3与招标人存在利害关系可能影响招标公正性的法人、其他组织或者个人,不得参加投标;单位负责人为同一人或者存在控股、管理关系的不同单位,不得同时参加同一标段投标或者未划分标段的同一招标项目投标。

3.4外省企业拟参加本项目投标的,投标登记前,需要登陆黑龙江省建设网()在外省入黑建筑企业网上登记管理系统填报《外省入黑建筑企业单项工程投标网上登记信息表》。

3.5本工程采用资格后审方式,主要资格审查标准、内容等详见招标文件,只有资格审查合格的投标申请人才有可能被授予合同。

3.6依据《黑龙江省房屋建筑和市政基础设施工程招标投标管理办法》要求,工程投标活动的企业授权委托代理人必须是投标项目负责人本人(投标人拟派建造师)。投标项目负责人本人必须按照要求参加所有招投标活动,投标企业不得委派其他人以投标代理人的名义代替投标项目负责人投标。

4.投标登记

4.1凡有意参加投标者,首先在黑龙江省建设工程招投标监管系统()进行网上登记。

4.2网上登记后,请项目负责人于日至年(法定公休日、法定节假日除外),每日上午 9 时至 11 时,下午 14 时至 16 时(北京时间,下同),携带营业执照副本、组织机构代码证、开户许可证、资质证书副本、安全生产许可证、法人身份证复印件、授权委

托书及受委托人身份证、建造师注册证书和安全生产考核证、当地建设管理部门出具的针对本工程的无拖欠工程款和农民工工资证明及《外省入黑建筑企业单项工程投标网上登记信息表》(外省投标人提供)在哈尔滨市南岗区红军街10号金融大厦3层登记以便获取招标文件。上述资料中,除法人身份证需提供复印件(加盖公章)外,其余均须提供原件及复印件(复印件须加盖公章),所有资料内容应与网上登记信息一致。

5.招标文件获取

5.1有意参加投标者,可在投标登记时购买招标文件。

5.2招标文件每套售价500元,售后不退。

5.3邮购招标文件的,需另加手续费(含邮费)100元。招标人在收到单位介绍信和邮购款(含手续费)后2日内寄送。

6.投标文件的递交

6.1投标文件递交的截止时间及地点详见招标文件。

6.2逾期送达的或者未送达指定地点的投标文件,招标人不予受理。

7.发布公告的媒介

本次招标公告同时在中国采购与招标网(.cn)、黑龙江工程招投标网()上发布。

9.联系方式

招 标 人: 黑龙江省东京城林业局

招 标代理机 构: 黑龙江省四通招标代理有限公司

地 址: 哈尔滨市南岗区红军街10号金融大厦3层

邮 编: 150001

联 系 人: 招标业务一部 佟雯

【木耳接菌机器】

联 系 电 话: 0451―53666092

传 真: 0451―53666093

邮 箱: hljstzb@163.com

篇五 木耳接菌机器
黑木耳菌包生产各环节标准

黑木耳菌包生产各环节标准(暂定)

黑木耳菌包生产流程:原料的选择→拌料→装袋→灭菌→接种→养菌。每个生产环节都有它的生产标准。

一、 原料的选择标准:

1、 木屑:要求无霉变、无结块、硬杂木木屑,颗粒度一般在2-4mm。

2、 麦麸:新鲜无霉变、无结块、无异味,最好是不过夏,一般以

中麸为好。

3、 棉籽壳:新鲜无霉变,无结块、无虫蛀,破壳完整,大壳短绒、

有棉籽香味。

4、 豆粉:新鲜无霉变,无结块,无虫蛀,粉碎要细,无颗粒。

5、 石膏:无结块,越细越好,ph值成中性。

6、 生石灰:无结块,越细越好,ph值13-14。

二、 拌料标准:

1、 严格按照配方称量,主辅料称量准确,无称错料、少称料现象。

2、 主辅料要混拌均匀。

3、 拌好的料要求所有料均吃透水分,无干料存在,含水量在

60%~65%,ph值7.5~8.5之间。

三、 装袋标准:

1、 装袋高度20-22cm。

2、 袋壁光滑无褶,上下松紧一致,无涨袋破损现象。

3、 袋重2.4-2.6斤。

4、 窝口处均匀一致,,菌棍插入孔中,袋口平整。

【木耳接菌机器】

5、 套帽无破损,每袋均需套平整。

四、 灭菌:

1、 菌袋进入灭菌锅后要求升温要快,应在3小时之内升到100℃.

2、 冷空气排放干净,锅内不得有死角。

3、 锅内温度升到100℃开始计时,计时10小时灭菌结束,在计时

的过程中不得掉温。如中途掉温需重新计时,计时10小时灭菌结束。

4、 灭菌结束后自然降温,闷锅1-2小时后敞开锅门。

五、 接种:

1、 袋内温度降到35℃以下即可接种。

2、 严格无菌操作,勤擦手,接种枪枪口不得碰到袋内以外的任何

物品,如碰到了及时在火焰上灭菌。

3、 每袋接种量10-15ml,要求菌种在袋内孔壁上均匀流下。

4、 接种时,料液要接在孔内培养料上,不得粘在塑料袋上。

六、 养菌:

1、 定植车间温度要求在30℃-35℃之间,湿度50%以下。

2、 进入菌室上架之后,前5-10天,温度25℃-30℃,避光,湿度

50%以下,可以不通风。

3、 10-20天,温度23℃-28℃,湿度50%以下,避光,根据空气新

鲜程度适当通风。

4、 20天以后,温度20℃-25℃,湿度50%,勤通风。注意倒架子。

5、 当大部分菌袋都长满了,要注意降温培养,以实际情况为准。

篇六 木耳接菌机器
黑木耳菌种选用七注意

黑木耳菌种选用七注意

注意看外观。

看菌瓶标签与黑木耳菌种是否相符,以防错购。培养时间应在两个月以内,从接种日算,菌龄应在30—40天为宜,同时看瓶壁有无破裂或棉塞脱落等现象。

注意看菌丝。

菌丝洁白纯度高,绒毛粗壮、短密齐的为优质菌种。如有绿、黄、红、青、灰色菌丝,则为已感染杂菌的菌种,需淘汰。

关于“黑木耳菌种选用七注意”的内容,有相关问题请咨询中药材买卖通

注意看耳基。

瓶壁与料之间如无淡黑色耳基的为优良菌种,有少量耳基为正常菌种,如果太多,则传代次数过多,接种后虽出耳早且多,但长不大,产量较低。

注意沉淀物。

如果瓶壁没有或仅有浅褐色胶质物属合格菌种;如果有黄褐色液体,属老化菌种,不可购买。 注意看菌块。

木屑菌种表面均长有菌丝,已看不到木屑,挖出时以成块而不松散为佳。如果菌块已干涸收缩则不可用。

注意闻气味。

拔去棉塞,闻到菌种清香味,则为合格品;若发出酒酸、霉臭等异味,则是变质菌种,不可用。

注意巧使用。

如果菌种培养时间过短或温度过低,菌丝未长满全瓶或菌丝未长入木屑内部的,应继续在适温下培育,然后再用于接种。如果适龄菌种购回后一时不能接种,应存放于清洁、干燥和光线较暗的室内。接种前,严禁拔掉棉塞,对已开瓶接种的菌种不宜过夜,以防杂菌污染。

关于“黑木耳菌种选用七注意”的内容,有相关问题请咨询中药材买卖通

篇七 木耳接菌机器
黑木耳棚室立体吊袋栽培技术集成与示范

黑木耳棚室立体吊袋栽培技术集成与示范

王延锋 1,戴元平 2,徐连堂 2,刘敬春 2,史磊 1,潘春磊 1,孙靖轩 1,张鹏 1

(1.黑龙江省农业科学院牡丹江分院,黑龙江牡丹江 157041;2.东宁县供销合作社联合社,黑龙江东宁 157200) 中国食用菌2014.1欢迎订阅中国食用菌杂志

摘要:黑木耳棚室立体吊袋栽培模式具有保温保湿性好、对空间的利用率高、子实体经济性状好、管理效率高、抗极端天气能力强等特征,具有省水、省地、省工等优点。通过对黑木耳适宜品种、栽培季节、催芽方式、吊袋方法、大棚建造及出耳管理等方面进行系统的技术集成研究,探索出适合黑龙江省气候条件的黑木耳棚室立体吊袋栽培模式,经过在黑龙江省推广应用,取得了一定的经济效益。

关键词:黑木耳;棚室;吊袋;技术集成

黑木耳棚室立体吊袋栽培技术,因采取悬挂摆放的方式,在相同面积下,其摆放数量是传统地栽木耳的4倍~5倍。同时,由于棚室生产黑木耳生长过程受天气影响小,品质纯净、无污染,并可实现提前1个月采摘,抢早上市,每袋吊袋耳纯利润比地栽木耳要高出0.5元~1.0元,经济效益可观。但该技术在生产中存在菌种选择不当、菌袋密度大、通风难、制菌要求高、有畸形耳片、棚室温度不易控制和耳片颜色浅等技术难题。本文针对棚室吊袋诸多问题,对关键性栽培要点展开了技术集成研究及示范工作,以期使黑木耳可以在棚室内健康可持续栽培,创造出更高的经济效益。

1 技术要点

1.1 菌种选择

在东北地区,早春利用棚室立体吊袋栽培黑木耳,产品销售价格高的原因有2个,一是“抢早上市”,这是关键,与地栽相比强调一个“早”字,早增温、早开口、早出耳、早采收、早销售。另外一个就是产品品质优。因此,棚室立体吊袋栽培黑木耳的菌种一般选择中早熟品种,早生快发、出耳齐,品质优,黑、厚、单片,耐水抗逆性强。

1.2 场地选择及棚架结构

栽培场地选择在通风良好、向阳、水源洁净,充足、周围污染源少、不存水、不下沉、地面平整的地块。立体吊袋大棚可用钢架结构(又分镀锌钢管和钢筋材料)或木结构搭建。大棚跨度8m~12m,长度依据栽培场地和栽培数量而定,一般要求为南北走向,大棚两头开门,门宽2m以上,利于通风和降低棚内的湿度,南北走向的大棚,菌袋受光较好。

一般1m2的大棚可挂70袋~80袋。大棚顶高2.8m~3.5m,肩高1.8m~2.0m左右。早春栽培应在大棚的顶部及四周全部覆盖1层塑料膜,塑料膜上再盖上1层遮阳网(遮阳度85%~95%),用于保温、保湿、遮阴和防止降雨过量。钢架结构大棚又分为棚架一体式与棚架分体式,棚架一体式是吊绳就栓在大棚主体框架上,见图1。棚架分体式是大棚与栓绳的框架分开,棚是棚,架是架,见图2。从稳固性的角度,目前比较提倡采用棚架分体式的大棚进行吊袋生产。棚式立体吊袋钢筋一体式结构框架,每万袋需投资1万元~1.5万元。镀锌钢管分体式结构框架,每万袋需投资2万元~2.5万元。【木耳接菌机器】

图1棚架一体式

图2棚架分体式

1.3 棚内设施及消毒

根据大棚的宽度,棚内框架上放置若干横杆,用于栓绑吊绳。每两个横杆为一组,组内横杆间距25cm~30cm,每组横杆之间留出“过道”,距离一般60cm~70cm。每组横杆长度依大棚的长度而定。在“过道”上、下各铺喷水管线1条,上部微喷管每隔120cm处按“品”字形扎眼,按上雾化喷头,下部放微喷水带。待立体吊袋大棚框架搭建完毕后,在地面上撒1层生石灰,防止杂菌发生,并可在地面上垫1层草帘、遮荫网,防止浇水时泥沙溅到子实体上影响产品质量。处理完地面后,将大棚密闭,用菇宝熏蒸消毒。

1.4 栽培季节

春季栽培:菌袋接种期一般在1月~2月,或前一年11月~12月,培养期30d~40d,后熟15d~25d,2月下旬~3月上旬扣大棚塑料薄膜增温,3月中下旬菌袋进棚划口催芽,4月上旬开始挂袋出耳管理,4月下旬~5月初开始采摘,6月下旬~7月上旬采收结束。

秋季栽培:栽培菌袋接种期在3月~4月,菌袋培养期及后熟期在5月~6月,7月下旬~8月上旬进棚划口催芽和出耳管理,10月下旬~11月上旬采收结束。

1.5 菌袋生产的配料、灭菌、接菌、发菌

菌袋生产的配料、灭菌、接菌、发菌等工艺流程同地栽黑木耳完全一致。

1.6 开口封口管理

将培养好的菌袋运进棚后,用开口机开口,一般开“1”、“Y”或“O”形小口,开口直径0.3cm~0.4cm,开口数量180个~220个。从试验及生产中可以得出,开“1”形口(图3),单片率高、出耳齐。开口后将菌袋码跺放在大棚内,一般4层~5层菌袋高为好,避免堆温过高。大棚覆盖遮荫网遮荫,要求散光照射,加大棚内空气相对湿度,达到80%左右,持续5d~7d,使菌袋菌丝封住出耳口,即耳线形成,可挂袋进行出耳管理。

图3开“1”形小口

1.7 挂袋

在棚内框架横杆上,每隔20cm~25cm处,按品字形系紧2根(或3根)尼龙绳,并底部打结。然后把已割口的菌袋袋口朝下夹在尼龙绳上,并在2根尼龙绳上扣上两头带钩的细铁钩(长度以5cm为宜),即可吊完1袋,第2袋按同样步骤将菌袋托在细铁钩上,以此类推一直吊完为止。

一般每组尼龙绳可立体吊8袋。吊袋时每行之间应按“品”字形进行,袋与袋之间距离不宜少于20cm,行与行之间距离不能少于25cm。菌袋离地面30cm~50cm左右,利于通风,防止产生畸形木耳,提高产量。为了防止通风时菌袋随风摇晃,相互碰撞使耳芽脱落,吊绳底部用绳链接在一起(图4),这样风再大,菌袋可以随风共同摆动,不相互碰撞。

图4吊绳底部用绳链接,防止相互碰撞

1.8 催芽管理

无论是春季还是秋季立体吊袋栽培黑木耳,大棚内温度控制是决定成败的关键,尤其是菌袋密集程度高的情况下要严格控制温度,防止高温“烧菌”,“烧菌”的菌袋再遇高温高湿很容易造成一片“绿海”(绿霉污染),见图5。

图5菌袋绿霉污染

菌袋开始挂袋2d~3d内,不可以浇水,温度要靠遮荫网和塑料薄膜调节,使温度控制在20℃~25℃。往地面上浇水,使棚内空气相对湿度始终保持在80%左右,待2d~3d菌袋菌丝恢复后可以往菌袋上浇水,每天进行间歇喷水,使湿度达到90%,这阶段切忌浇重水,以保湿为主,每天通风2次,持续7d~10d,耳芽成绿豆大小(图6)。

图6棚式吊袋催芽阶段

1.9 耳片生长期管理子实体边缘分化出耳片,并逐渐向外伸展(图7)。这阶段应逐渐加大浇水量,加大通风,喷水尽量喷雾状水,为保证耳片黑、厚,要适当控制耳片生长速度,原则上棚内温度超过25℃不浇水,早春一般在午后3点至次日9点之前进行间歇喷水,5月后一般在午后5点至次日7点之前浇水,使空气相对湿度始终保持在90%~95%。采取间歇式浇水,浇水30min~40min,停水15min~20min,重复3次~4次。根据气温情况,一般浇水时放下棚膜,不浇水时将棚膜及遮阳网卷到棚顶进行通风和晒袋。正常情况下,喷水后通风,每天通风3次~4次,天热时早晚通风,气温低时在中午通风。温度高、湿度大时还可通过盖遮荫网、掀开棚四周塑料膜进行通风调节,严防高温高湿。

图7黑木耳棚室吊袋耳片生长期

1.10 采收及转潮管理

当黑木耳耳片长到3cm~5cm,耳边下垂时就可以采收(5分熟~6分熟)。大棚内吊袋栽培黑木耳一般在4月中旬、下旬即可采收第1潮黑木耳,5月上旬采收第2潮黑木耳,比全光地摆栽培提前25d~30d。采收木耳后,将大棚的塑料薄膜和遮阳网卷至棚顶,晒袋5d左右,然后再浇水管理,即“干干湿湿”水分管理。晒袋管理是避免耳片发黄的关键措施。不见光、温度高、耳片生长速度过快是耳片黄、薄的主要原因。一般第1潮黑木耳每袋可采干耳20g~25g,耳片圆整、正反面明显、耳片厚、子实体经济性状好。第2潮耳管理方法同第一潮耳大致相同,大湿度、大通风是关键技术。一般可采收3潮耳,产干耳40g·袋-1~60g·袋-1。

1.11 菌袋落地采顶耳

待采完2潮~3潮耳后,如果菌袋仍然比较硬实、洁白,说明菌袋内的营养物质还没有被完全转化,这时可以将吊绳上的菌袋落地,在顶端用刀片开“+”或“#”形口,然后在棚内密集摆放(图8),早晚浇水4次~5次,每次浇水1h,停30min,这样额外可以采干耳10g·袋-1~15g·袋-1。

图8菌袋落地

本文来源:http://www.guakaob.com/qiuzhizhaopin/83132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