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豆种植管理技术

| 留学生招聘 |

【www.guakaob.com--留学生招聘】

篇一 大豆种植管理技术
大豆高产栽培技术

  大豆是我国南方重要的粮食、油料兼用作物。在我区旱地广为种植,水田种植较少,产量不高是影响其发展的瓶颈。为了发展大豆生产,帮助农民致富,笔者结合多年实践,总结出大豆高产栽培技术要点,供广大农民朋友参考。

  一、合理轮作

  大豆不宜连作,也不宜做其他豆科作物的后茬。重茬会导致大豆病虫害加重,前茬大豆残留的分泌物会抑制大豆植株生长,导致植株畸形、品质变差、产量降低。轮作可减轻病虫害和杂草发生,还可防止土壤中的营养比例失调,减轻根系微生物分泌的有机酸积累的毒害,起到改良土壤,用养结合之目的。

  合理轮作,应选择生地或轮作3年以上的地块种植大豆,前茬是禾本科作物更好。

  二、种植处理高标准

  1. 选种

  选择增产潜力大,内在和外观品质好的优良大豆品种,如湘春豆13号、湘春豆16号等。在播种前,对种子进行精选,剔除秕粒、霉粒、病粒、褐斑粒和杂种,以提高种子发芽率。

  2. 拌钼肥

  每500克大豆拌1克钼酸铵或喷洒1%~1.5%钼酸铵溶液50克,喷洒后搅拌均匀、晾干。

  3. 拌根瘤菌肥

  对荒地或者是第一次种大豆的土壤,拌根瘤菌是成功的关键。生产中用200克菌粉加水2500克拌50千克种子(

  在拌钼肥和根瘤菌肥时,应做到匀、轻,达到晾干后种子不膨胀,种皮不开裂。处理的种子当天播完,不要过夜。为了减少病虫害的发生,生产中还可用50%多菌灵按种子重量的0.4%拌种。

  三、播种质量高要求

  1. 适时播种

  播种迟早对大豆的产量影响较大,过早过迟都不利于生长,因此要尽量做到适时播种。在我区,春大豆在3月下旬至4月下旬、夏大豆5月中旬、秋大豆7月下旬播种较适宜。

  2. 播量

  每亩4~5千克。

  3. 合理密植

  播种密度应根据土壤肥力、品种特性、播种时间、耕作制度等做相应调整,一般而言,播种密度为:春大豆2万~3万株,夏大豆1.2万~2.5万株,秋大豆4万株。

  4. 播种方法

  有条播和穴播。生产中多采用穴播,即行距25~30厘米,穴距20~25厘米,每穴4~6粒种子,出苗后留2~3株。

  5. 播种深度

  视土壤性质、土壤水分等而定,疏松土壤可深些,质地黏重的土壤要浅些;墒情好的宜浅,水分不足的宜深。一般为3~5厘米。

  四、大豆施肥讲科学

  1. 基肥施足

  以有机肥为主,配合磷、钾肥,施肥量占大豆总肥量的60%~70%,一般是每亩施粪栏肥500千克,火土灰100~200千克,配合过磷酸钙25~50千克,尿素5千克做基肥。翻地前施入,通过翻耕,将肥料施于耕层中。

  2. 种肥施好

  大豆施肥讲究分层施,种肥是分层施肥的一种形式,亦是集中施肥。生产中采用每亩施腐熟有机粪肥100~200千克,配合过磷酸钙10~15千克做种肥。薄地还应施少量的氮肥,适施钾肥。但要注意的是:肥料要与种子分开,以免烧伤种子和幼苗,将种肥施在种子下3~4厘米处。

篇二 大豆种植管理技术
简议大豆高产栽培技术

  大豆栽培技术是大豆生产中的一项重要环节,它直接关系到大豆的产量和品质。 【大豆种植管理技术】

  1 种子准备

  1.1 品种选择

  选择适宜的优良品种要根据当地的自然条件、生产水平和品种的生态类型选择生育期适宜、抗逆性强、高产的优质大豆品种。

  1.2 种子精选

  播前选种是提高种子质量的一项重要措施,种子质量好坏直接影响着大豆的苗齐、苗壮、苗全。粒大而整齐的种子能增产一成左右。因而,在播种前必须进行人工粒选或选种器精选种子。

  2 整地技术

  合理耕翻整地能熟化土壤,蓄水保墒,并能消灭杂草和减轻病虫危害,是大豆苗全苗壮的基础。大豆是直根系作物,大豆根系及其根瘤在土壤结构上虚下实,土壤容重不超过1.2g/cm3,含水量在20%以上时,才能良好发育。因此合理耕翻,精细整地创造一个良好的耕层构造是十分必要的,尤其是重迎茬地块。

  其方法要根据当地的生态特点、生产条件及茬口等灵活运用。无深翻深松基础的地块,可采用伏秋翻同时深松或旋耕同时深松,或耙茬深松;耕翻深度18~20cm、翻耙结合,无大土块和暗坷垃,耙茬深度12~15cm,深松深度25cm以上;有深翻深松基础的地块,可进行秋耙茬,拣净茬子,耙深12~15cm。对于垄作大豆在伏秋整地的同时要起好垄,达到待播状态。春整地的玉米茬要顶浆扣垄并镇压;有深翻深松基础的玉米茬、高粱茬,早春拿净茬子并耢平茬坑,也可以采取秋季灭茬起垄镇压一次完成作业,灭茬深度10~15cm,粉碎根茬长度5~6cm。实施秸秆粉碎还田地块,采取秸秆覆盖或耙地处理,秸秆粉碎率98%以上,秸秆长度为5~10cm。有条件的采用全方位深松机,进行全方位深松,深松深度40~50cm。

  3 播种方法

  现在生产上应用的大豆的播种方法有:窄行密植播种法、等距穴播法、60厘米双条播、精量点播法、原垄播种、耧播、麦地套种、板茬种豆等。

  3.1 窄行密植播种法

  缩垄增行、窄行密植,是国内外都在积极采用的栽培方法。改60~70厘米宽行距为40~50厘米窄行密植,一般可增产10%~20%。从播种、中耕管理到收获,均采用机械化作业。机械耕翻地,土壤墒情较好,出苗整齐、均匀。窄行密植后,合理布置了群体,充分利用了光能和地力,并能够有效地抑制杂草生长。

  3.2 等距穴播法

  机械等距穴播提高了播种工效和质量。出苗后,株距适宜,植株分布合理,个体生长均衡。群体均衡发展,结荚密,一般产量较条播增产10%左右。

  3.3 60厘米双条播

  在深翻细整地或耙茬细整地基础上,采用机械平播,播后结合中耕起垄。优点是,能抢时间播种,种子直接落在湿土里,播深一致,种子分布均匀,出苗整齐,缺苗断垄少机播后起垄,土壤疏松,加上精细管理,故杂草也少。

  3.4 精量点播法

  在秋翻耙地或秋翻起垄的基础上刨净茬子,在原垄上用精量点播机或改良耙单粒、双粒平播或垄上点播。能做到下籽均匀,播深适宜,保墒、保苗,还可集中施肥,不需间苗。

  3.5 原垄播种

  为防止土壤跑墒,采取原垄茬上播种。这种播法具有抗旱、保墒、保苗的重要作用,还有提高地温、消灭杂草,利用前茬肥和降低作业成本的好处。多在干旱情况下应用。

  4 合理密植

  大豆单位面积产量,取决于单位面积株数、单株荚数和单株粒数。因此在生产上,要求在保证植株个体良好发育的基础上,尽可能增加单位面积株数,以充分利用地力和光能,发挥群体的增产作用。确定合理密植的原则,主要根据地力、品种特性、气温以及播种方式的不同而不同。一般肥地宜稀,瘦地宜密;晚熟品种宜稀,早熟品种宜密;南部地区气温高宜稀,北部地区气温低宜密;宽行距宜稀,窄行距宜密;繁茂性强品种宜稀,延期播种宜密;大豆与高秆作物间作宜稀,与早熟矮秆作物间作宜密。

  5 施肥技术 【大豆种植管理技术】

  5.1 增施农肥施用农肥做底肥,营养元素完全,并含有大量的有机质,可改良土壤的机构,增强保肥保水的能力,同时肥效长可适合大豆生育后期吸肥多的要求。腐熟的有机肥,还可以产生有机酸,能把土壤中各种不易分解的养分溶为易吸收的营养,为大豆提供良好的生长环境。

  5.2 合理施用化肥

  化肥的施用要做到氮磷钾搭配,有条件的要进行测土配方施肥。根据作物的需肥规律、土壤供肥性能和肥料效应,提出氮磷钾和微肥的适宜比例,确定的肥料品种。根据我省大部分地块长期施用二铵,土壤磷元素积累较多的特点,大豆施肥要适当增加氮肥,补充钾肥。目前大豆复合肥或复混肥品种较多,要在当地推广部门的建议下采用。一般中等肥力地块,每公顷施肥量按纯氮18~27kg、五氧化二磷46~69kg、氧化钾20~30kg的量,折合为所用的化肥、复合肥或复混肥的实际用量。在确定施肥品种和施肥量后,要根据土壤条件,生产条件等科学施用。根据施肥时间和位置可分为底肥、种肥、根际迫肥和叶面追肥。

篇三 大豆种植管理技术
黄豆高产栽培管理技术

/

篇四 大豆种植管理技术
大豆种植管理技术

【大豆种植管理技术】

篇五 大豆种植管理技术
大豆种植管理技术

【大豆种植管理技术】

篇六 大豆种植管理技术
大豆的种植与管理

【大豆种植管理技术】

课题 大豆的种植与管理 第(共 授课日期:2012 年 9 月【大豆种植管理技术】

篇七 大豆种植管理技术
大豆种植管理技术的分析与探讨

本文来源:http://www.guakaob.com/qiuzhizhaopin/831421.html